CN105473642A - 室温下可固化的硅酮树脂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室温下可固化的硅酮树脂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73642A
CN105473642A CN201480046639.1A CN201480046639A CN105473642A CN 105473642 A CN105473642 A CN 105473642A CN 201480046639 A CN201480046639 A CN 201480046639A CN 105473642 A CN105473642 A CN 1054736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omposition
weight
carbon atom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663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73642B (zh
Inventor
T·克洛茨巴赫
M·菲德尔
M·费伦茨
O·菲德尔
M-I·尤索菲
D·欣茨曼
W·霍贾克
I·艾斯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onik Operations GmbH
Original Assignee
Evonik Degussa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onik Degussa GmbH filed Critical Evonik Degussa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5473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36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736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36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08G77/06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77/08Preparatory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5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4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C08K5/5465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C=N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5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41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C08K5/5415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i—O bond
    • C08K5/5419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i—O bo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i—C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3/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83/04Polysilox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8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83/04Polysiloxanes
    • C09D183/06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oxygen-containing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08G77/14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oxygen-containing groups
    • C08G77/18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oxygen-containing groups to alkoxy or aryloxy group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组合物,其包含含有至少一种烷氧基官能的聚硅氧烷的粘合剂、至少一种交联催化剂、和任选存在的作为交联剂的烷氧基硅烷,所述交联催化剂是含硅的胍化合物。

Description

室温下可固化的硅酮树脂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合物,其包含含有至少一种烷氧基官能的聚硅氧烷的粘合剂、至少一种交联催化剂、和任选存在的作为交联剂的烷氧基硅烷,所述交联催化剂是含硅的胍化合物。
背景技术
在油漆和清漆应用领域中长久以来的粘合剂包括硅酮树脂组合物,其可以通过水解和缩合机制的方式被引发固化。这通常使用促进可固化的基团的水解和/或缩合过程的催化剂完成。
基于纯物理干燥原理的高温应用通常需要在升高的温度下烘烤油漆膜以获得必需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这是特别不利的,因为炉大小的限制意味着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进行强制干燥。此外,随着基底的大小增加,越来越难以获得通常为150-250℃的烘烤操作所需的此类基底温度。
对于期望在室温下的固化的应用,对于催化剂有具体的要求。特别是当以短固化时间为目标时,以确保经涂布的基底的快速向前加工。
对于带有烷氧基甲硅烷基基团的单体、低聚物、或聚合物的固化,适合的催化剂理论上是能够促进烷氧基官能的水解和/或生成的硅烷醇的缩合的所有的那些。对这样的适合的化合物的描述可以在“ChemieundTechnologiederSilicone”(W.Noll,Wiley-VCHVerlagGmbH&Co.KGaA,Weinheim,1960,p.161ff)中找到。
可以通过多种反应制备带有烷氧基甲硅烷基基团的单体、低聚物、或聚合物;因此不仅已知带有烷氧基甲硅烷基基团的聚氨酯、聚酯、聚醚和聚丙烯酸酯,而且已知带有烷氧基甲硅烷基基团的大量其他聚合物。已知的聚合物还包括带有可获自烷氧基官能团的水解的硅烷醇的那些。这样的化合物继而可以为基于硅烷的,或可以具有显著的半有机的或无机的聚合物特征,例如在聚(二甲基)硅氧烷油(PDM硅氧烷)或硅酮树脂的情况下。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烷氧基甲硅烷基官能团的水解和缩合反应在强酸性pH范围中和强碱性pH范围中经历反应最大值。然而,除了强(Lewis)酸和碱以外,已知其他的(金属)化合物促进水解/缩合,但迄今为止对于它们的催化机制没有足够的了解。
WO2009/106720(US2011/040033)公开了能够将有机聚硅氧烷组合物固化为硅氧烷弹性体的作为缩聚催化剂的金属磺酸盐和金属氟代烷基磺酸盐。这样的催化剂的一个大的缺点是具有有限的可获得性和高价格,而且不能在存在碱性组分例如胺或碱性填充剂(例如白垩)的情况下使用。此外,通常有使用固体催化剂的性能缺陷,这是由于它们难以计量和/或必须在高成本和不简便的操作中被溶于或分散于溶剂中。因此,液体或可流动催化剂,另外如果可能,没有内在着色,且为100%活性物质形式,在最终应用中将是非常优选的。
强Lewis酸催化剂例如硼卤化物,金属卤化物例如AlCl3、TiCl4、ZrCl4、SnCl4、FeCl2、FeCl3、ZnCl2和/或它们的胺复合物,如在EP2119745(US2010/152373)中要求的也具有不利的聚集体状态的相同的缺陷。此外,使用这些化合物,它们的毒理学特性也被认为是被反对的。
WO2010/086299描述了湿交联反应混合物,其包括带有三烷氧基甲硅烷基基团的聚合物且使用铌化合物和钽化合物用于固化催化。这样的催化剂被认为是不经济的,这是由于在世界市场上它们的可获得性是有限的,且原料的价格非常高。相似的评价适于对于铪醇和锗醇的使用,分别如JP2004043738和JP2006052353中所述。
WO2010/117744(US2012/022210)公开了超强碱磷腈催化剂用于PDM-OH硅氧烷的缩合的应用。然而,这些催化剂显示出不利的毒理学特性,从而是不经济的,并且因此在多种应用中不能被使用或要求高成本的和不简便的去除和/或后处理。
例如,毒理学上较少被反对的催化剂配制物例如金属羧酸盐与胺化合物的组合描述于例如EP1445287(US2004/198885)中,但显示出对于其中的粘合剂基质的固化速率不足,多至5天。这样的长固化时间对于大多数应用通常也是不可接受的。
作为固化催化剂的活性也通过钛酸盐和钛复合物显示,但根据其中它们使用的浓度它们导致固化组合物的严重的变黄,此外,在一些情况下,还显示出与固化组合物中存在的其他组分例如胺的不相容的迹象。钛酸盐用于硅酮树脂粘合剂的固化的应用描述于包括EP1174467(US2002/028296)和DE19934103(US2003/068506)的文献中。
金属醇化物的另一个明显的缺点是它们严重的水解不稳定性,伴有催化性能的下降。
有机锡化合物显示出良好的固化结果而没有所述的不期望的副作用。这些化合物由现有技术而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AlwynDavis–“Organotincompoundsintechnologyandindustry”,JournalofChemicalResearch,4,2010,p.186,ISBN0308-2342和AlwynG.Davies“OrganotinChemistry”,2004,Wiley-VCH,ISBN3-527-31023-1,p.383),但在毒理学上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因此,有机锡化合物的使用备受争议,特别是由于2009年5月28日对于EUDirective76/769EEC的修改对其的限制。有机锡化合物用于硅氧烷或硅氧烷树脂粘合剂的固化的应用的实例特别地在包括DE10319303(US2004/220331)和WO9412586(US5275645)的公开文献中找到。
因此,同样的是,在未来锡盐也将从毒理学的角度被更批判性地考虑。因此,理论上羧酸锡也可以用作固化催化剂,如WO0056817(US6703442)所示。
EP1563822(US2007173557)中公开的一种组分是使用所谓的超强碱(superbases),实例为用于牙科材料的固化的环脒(DBU),对于其而言短的固化时间是期望的。
WO2009/047580公开了利用由锡化合物和有机胍组成的用于包含长链线性硅氧烷二醇、烷氧基硅烷交联剂、填充剂和氨基硅烷的组合物的固化的混合催化剂体系。此类催化的缺陷是并非完全无锡的且不能变换至广泛的硅酮树脂基础。
为了确保催化剂的足够迅速的固化,非常重要的是其可溶于将被固化的粘合剂基质中或可以容易地与其混溶并且此外完全地分布于其中。显而易见的是催化剂的摩尔质量及其化学结构两者均对溶解度/混溶性行为有影响。
现有技术中描述的烷氧基甲硅烷基固化的催化的许多方法中的特征是不期望的性质,其阻碍广泛的适用性。例如,它们是不经济的,显示出固化速率不足,显示出导致固化组合物的表面外观不佳的不期望的迁移效应,或为毒理学上被反对的。
因此,由于其化学性质和拓扑结构,能够促进烷氧基甲硅烷基固化并在室温下在足够短的时间内导致良好的固化结果且此外在待固化的系统中的溶解度/混溶性为可调节的催化剂是缺乏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寻找能够加速烷氧基官能的硅酮树脂的固化的不含重金属的或毒理学上较少被反对的固化催化剂。
出人意料的是,已发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可以通过特定的含硅的胍化合物的方式克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如权利要求中所述的包含作为组分(a)的含有至少一种烷氧基官能的聚硅氧烷的粘合剂和作为组分(b)的至少一种为含硅的胍化合物的交联催化剂的组合物。
本发明的组合物的优点在于与有机改性的胍衍生物相比,它们在烷氧基官能的聚硅氧烷的固化中显示出好得多的固化结果,且还显示出其他的显著的性能优点。
本发明同样提供了本发明的组合物作为涂料的用途。
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固化如权利要求中所述的包含作为组分(a)的含至少一种烷氧基官能的聚硅氧烷的粘合剂和作为组分(b)的至少一种交联催化剂的组合物的方法,此方法在室温下进行。
所述方法的一个优点在于烷氧基官能的聚硅氧烷的固化不需要强制干燥并因此能够节能。具体而言,由此克服了大部件的一个缺点,因为对于大部件难以实现相应的干燥单元,实例为飞机部件或汽轮机部件。
本发明的组合物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在经涂布的部件的高温应用中,它们分解而没有残留物,或者至少是残留物与粘合剂膜相容,意味着保持了无瑕疵的表面。
本发明的组合物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取决于组分(b)的拓扑学和官能度的密度,组分(b)不仅带来纯烷基树脂制剂在室温下在数小时内的固化,而且使得既具有甲基基团又具有苯基基团的那些硅氧烷树脂可以没有问题地被固化。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词头“聚”不仅专门地包括在分子中具有一个或多个单体的至少三个重复单元的化合物,而且特别地包括具有分子量分布且具有至少200g/mol的平均分子量的化合物的那些组合物。这一定义导致以下情况:在所关注的领域中,即使根据OECD或REACH指南,一些化合物似乎不满足聚合物的定义,但通常将这样的化合物定义为聚合物。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烷氧基官能的”指在聚硅氧烷中有经由氧(Si-O-R基团)与硅结合的烷基基团。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同义的理解是羟基基团(Si-OH基团)。优选地,“烷氧基官能的”是指存在Si-O-R的基团。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烷基聚硅氧烷被理解为除Si-C连接的烷基基团以外还可以包含其他Si-C连接的基团的化合物。加以必要的变通,此定义应还适用于例如甲基聚硅氧烷和甲基树脂的术语,即使当这些术语为其他术语的组成部分。专门与甲基基团连接的硅氧烷Si-C被称为全甲基硅氧烷。
本发明的组合物优选地包含至少一种通式(II)的烷氧基官能的聚硅氧烷作为组分(a):
RaSi(OR’)bO(4-a-b)/2(II)
其中a和b彼此独立地为大于0至小于2,且a+b的和小于4,且
R彼此独立地为相同的或不同的,且为直链的或支化的、饱和的或单不饱和的或多不饱和的或芳香的烃基团,且
R’彼此独立地为相同的或不同的,且为由1至8个碳原子组成的烷基基团。
优选地,基团R彼此独立地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饱和的、支化的或非支化的烷基基团,和/或为具有2-20个碳原子的单不饱和的或多不饱和的、支化的或非支化的烯基基团,或具有6-12个碳原子的芳香基团。更优选地,烷基和烯基基团具有不多于12个,更优选地不多于8个碳原子。更特别优选地,全部基团R均为甲基和/或苯基。
优选的基团R’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或叔丁基基团。R’优选地选自甲基或乙基基团。后者特别适于被确定为无HAPS(无有害的空气污染物质)的苯基聚硅氧烷或苯基烷基聚硅氧烷,其不包含溶剂例如甲苯、二甲苯或苯等,且在室温下发生催化水解-缩合交联时不释放任何甲醇而仅释放乙醇。
式(II)的化合物也经常被称为硅酮树脂。此式涉及硅酮聚合物的平均结构式的最小单元。重复的数目由数均Mn是明显的,如经由GPC所确定的。
这些类型的硅酮树脂的制备在文献中早有描述(就此而言,参见W.Noll–ChemieundTechnologiederSilicone,Wiley-VCHVerlagGmbH&Co.KGaA,Weinheim,1960),且还描述于德国专利说明书DE3412648中。
特别优选的通式(II)的烷氧基官能的聚硅氧烷具有甲基和/或乙基基团作为基团R,基于树脂的总重量,具有10-70重量%,优选地20-40重量%,更优选地30-40重量%的烷氧基官能度。
烷氧基官能的聚硅氧烷的分子量Mw优选地为50-200000g/mol,更优选地为100-50000g/mol,更优选地为200-3000g/mol,非常优选地为300-2000g/mol。
特别优选的是已知为甲基树脂的R为甲基的式(II)的烷氧基官能的聚硅氧烷,基于树脂的总重量,其具有20-40重量%的烷氧基官能度,且具有300-3000g/mol的重均摩尔质量。
在本发明的组合物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组分(a)为被称为苯基-烷基树脂类型的烷氧基官能的苯基烷基聚硅氧烷。
苯基-烷基树脂的分子量Mw优选地为50-200000g/mol,优选地为1000-50000g/mol,更优选地为1500-3500g/mol。
更优选地,苯基-烷基树脂的分子量Mn为700-1200g/mol。
另外特别优选的是已知为甲基-苯基树脂的R为甲基和苯基的式(II)的烷氧基官能的聚硅氧烷,基于树脂的总重量,其具有5-10重量%的烷氧基官能度,且具有1000-5000g/mol的重均摩尔质量。
更特别优选的甲基-苯基树脂具有甲氧基和/或乙氧基基团作为烷氧基基团,基于聚硅氧烷,烷氧基基团,更具体地为甲氧基和/或乙氧基基团的份数为至少10重量%,优选地为10-40重量%,更优选地为10-30重量%,非常优选地为13-25重量%。
基于树脂中的摩尔数,苯基与甲基的数值比例通常在1:0.1-0.1:1的范围内,优选地在<0.5:1-1:1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组合物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组分(a)包含苯基(烷氧基硅氧烷)(苯基硅酮树脂),其中R为苯基,被称为苯基树脂。
基于聚硅氧烷,苯基树脂优选地具有至少5重量%的烷氧基基团份数,优选地为10-70重量%,更优选地为10-40重量%,非常优选地为15-28重量%。
进一步优选地,苯基树脂的分子量Mw为50-10000g/mol,优选地为200-3000g/mol,更优选地为800-1700g/mol。
更优选地,苯基树脂的分子量Mn为700-900g/mol。
特别优选的是基于树脂的总重量具有10-30重量%的烷氧基官能度且具有1000-5000g/mol的重均摩尔质量的苯基树脂。
特别优选的是通式(II)的烷氧基官能的聚硅氧烷,其中基团R为甲基和/或苯基基团,且基团R’为乙基基团。
本发明的组合物还任选地包含交联剂作为组分(c),所述交联剂更具体地为烷氧基硅烷。
优选式(III)的交联剂:
RaSi(OR’)b式(III)
其中a和b彼此独立地为大于0至小于2,且a+b的和为4,且
R为由1-8个碳原子组成的烷基基团或环烷基基团,或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香基团,且
R’为由1-8个碳原子组成的烷基基团。
优选地,R为由1-8个碳原子组成的烷基基团,或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香基团。烷基基团优选地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和叔丁基基团。芳香基团优选地为苯基。优选的取代基R为甲基或苯基基团,或甲基和苯基基团的混合物。
优选的基团R’的烷基基团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和叔丁基基团。
具体而言,式(II)和(III)中的基团R和R’可以彼此独立地选择。
在本领域中,经常将两种或多种组分(c)的组合物理解为构成单体共混物。适合的实例为约67重量%的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约28重量%的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的混合物,作为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的单体共混物。
优选地,烷氧基硅烷例如四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环己基三甲氧基硅烷、环己基三乙氧基硅烷、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环己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二甲氧基苯基甲基硅烷、和二乙氧基苯基甲基硅烷具有作为交联剂的适用性。
特别优选的交联剂为四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二甲氧基苯基甲基硅烷。
基于组分(a)和组分(c)的总和,本发明的组合物包含量为10-80重量%,优选地20-60重量%,更优选地30-50重量%的组分(c)。
基于组分(a)和组分(c)的总和,依靠自身的全部上述树脂尚未具有足够高的烷氧基官能度,以使得烷氧基基团的份数为至少10重量%,必须通过与其他作为组分(c)的烷氧基硅烷进行组合掺混。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组分(a)的树脂具有多于10重量%的烷氧基基团份数,因此不必须与组分(c)的烷氧基硅烷掺混。当树脂中烷氧基基团的份数小于10重量%时,必须添加至少一种烷氧基硅烷作为组分(c),直至基于组分(a)和(c)的总和,烷氧基基团的份数为至少10重量%。
以此方式,在室温下和5-100%范围的相对湿度下发生的通过水解-缩合反应的催化的化学交联以足够高的速率发生并且导致具有高硬度的涂层,这由仅物理地干燥的硅酮树脂涂层是无法获得的。
本发明的组合物优选地包含至少一种交联催化剂作为组分(b),所述交联催化剂为式(IV)的含硅的胍化合物,
其中
R3为二价基团,其彼此独立地为相同的或不同的包含1-50个碳原子的直链的或支化的烃基团,且其可以被杂原子间隔,优选的杂原子为氧、氮或硫,和/或其可以被羟基或氨基基团取代一次或多次,
R11、R12、R21、R22、R31彼此独立地为相同的或不同的,且为氢,包含1-15个碳原子的直链的或支化的或环状的烃,所述烃还可以包含1或2个杂原子,优选的杂原子为氮、氧和硅,且其中
硅化合物经由Si原子与R3键合。
优选地,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包含至少一种式(I)的交联催化剂作为组分(b)
MaMG bDcDG dTeQf(I)
a=0-10,优选地0-5,更优选地大于0至4,特别优选地大于1至小于3,
b=0-10,优选地0-5,更优选地大于0至4,特别优选地大于1至小于3,
c=0-350,优选地1-150,更优选地大于1至15,非常优选地2-10,特别优选地大于2至5,
d=0-50,优选地1-25,更优选地大于1至10,非常优选地2至8,特别优选地大于2至5,
e=0-50,优选地0-30,更优选地0-10,非常优选地大于1至5,特别优选地2至小于4,
f=0-10,优选地大于0至5,更优选地0至小于5,特别优选地大于1至小于3,
其中指数b和d的和为大于或等于1-20,优选地为大于1至15,特别优选地为2-10,
条件是当指数a为2且同时指数b、c、e和f的和为0时,指数d不为1,
或条件是当指数a、c、d、e和f的和为0时,指数b大于1,优选地为2,特别优选地大于2,
M=[R3SiO1/2],
MG=[RGR2SiO1/2],
D=[R2SiO2/2],
DG=[RGRSiO2/2],
T=[RSiO3/2],
Q=[SiO4/2],
R彼此独立地为相同的或不同的,且为ORa基团和/或直链的或支化的,饱和的或单不饱和的或多不饱和的烃基团,其可以被杂原子间隔和/或可以被羟基、氨基、羰基或芳基基团取代一次或多次,优选地被氨基基团取代一次或多次,
优选的烃基团(其可以任选地被羟基和氨基基团取代)为聚醚、烷基基团或芳基基团,
更优选地为烷基或芳基基团,
更优选地为烷基基团,
特别是甲基或丙基基团,
且芳基基团还可以被C1-C8烷基基团取代,
Ra为相同的或不同的,且为氢和/或具有1-12个碳原子的烷基基团,更特别地为甲基或乙基,
RG为包含胍基团且具有式(IVa)、(IVb)或(IVc)的基团,其互变异构体和/或其盐,
R3为二价基团,其彼此独立地为相同的或不同的,包含1-50个,优选地2-20个,更优选地3-10个,特别优选地多于3至8个碳原子的直链的或支化的烃基团,其可以被杂原子间隔,优选的杂原子为氧、氮或硫,和/或其可以被羟基或氨基基团取代一次或多次,
更优选地,烃基团为亚丙基基团;
R11、R12、R21、R22和R31彼此独立地为相同的或不同的,且为氢,包含1-15个,优选地多于1至10个,特别是2-7个碳原子的直链的或支化的或环状的烃,所述烃还可以包含1或2个杂原子,优选的杂原子为氮、氧和硅。
在特别优选的交联催化剂中,式(IVc)中的基团R11、R12、R21和R22全部为氢或甲基,更优选地均为甲基。
在其他特别优选的交联催化剂中,仅当基团R11和R21均与氢相同时,式(IVc)中的基团R12和R22相同。
式(IVc)中优选的基团R11、R12、R21和R22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叔丁基、环己基、苯基、4-硝基苯基、对甲苯基、三甲基甲硅烷基、2-吗啉代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或氢。特别优选的基团为乙基、异丙基或环己基,特别优选地为甲基和环己基。
进一步优选地,式(IVc)中的基团R12和R22相同。
更优选地,式(IVc)中的基团R12和R22相同且为乙基、异丙基或环己基;更特别优选地,基团R12和R22相同且为环己基。
优选的是包含胍基团的式(I)的硅氧烷;其中指数a、b、e和f为零,指数c+d的和为3-8,优选地大于3至6,更优选地为4至小于6,特别优选地为4-5。
优选的是含胍基团的式(I)的硅氧烷;其中指数a、b、e和f为零,指数d为1-4,优选地为大于1至小于4。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用作组分(b)的含硅的交联催化剂被理解为不含金属。硅为半金属;关于此定义,可以参考“LehrbuchderanorganischenChemie”,HollemanWiberg,第100版,1985,第733页;关于重金属的定义,可以参考-onlineLexicon的同名条目标题。
式(I)和(II)中所示的硅氧烷链的不同片段可以统计学地分布。统计学分布在结构上可以以任何期望数目的嵌段和任何期望的顺序分段或经历随机的分布,它们也可以具有交替的结构或经由链形成梯度,具体而言,它们还可以形成所有混合的形式,任选地,其中不同分布的基团可以彼此跟随。具体的实施方案可能导致统计学分布经历由实施方案导致的限制。对于不受所述限制影响的所有区域,统计学分布没有变化。
此处重复的指数数目和所示的指数的数值范围可以理解为实际上存在的结构和/或其混合物可能的统计学分布的平均值。这同等地适用于其自身确切地重复的结构式,例如式(I)和式(II)。
基于整个组合物,本发明的组合物包含0.001-10重量%,优选地0.01-5重量%,更优选地0.1-3.0重量%的组分(b)。
基于组分(a)和(c)的和,本发明的组合物包含0.01-10重量%,优选地0.1-5重量%,特别优选地0.5-3重量%的组分(b)。
优选的本发明的组合物包含70-99.9重量%,优选地80-97.5重量%,更特别地90-95重量%的组分(a);0-70重量%,优选地10-50重量%,更特别地20-35重量%的组分(c);和0.001-10重量%,优选地0.01-5重量%,更优选地0.1-3重量%,更特别地0.5-3.0重量%的组分(b),所述份数的总和为100重量%。
所述烷氧基官能的烷基聚硅氧烷可以以无溶剂树脂(已知为100%树脂)的形式存在,或以相应的树脂溶液的形式存在,特别是在烷氧基官能的甲基-苯基树脂例如甲氧基官能的甲基-苯基树脂以及乙氧基官能的甲基-苯基树脂的情况中。所讨论的溶剂优选地为二甲苯、甲苯、乙酸丁酯或乙酸甲氧基丙基酯。
通过添加相应的溶剂,可以将烷氧基官能的聚硅氧烷的粘度降低至其对于涂料系统的制备易于操作的程度。
在甲氧基官能的甲基-苯基树脂的情况中,更特别地,基于所述树脂溶液,树脂溶液具有30-99.99重量%的硅酮树脂含量,优选地为60-99重量%,更优选地为80-95重量%。在其中使用树脂溶液的情况中,甲氧基官能的甲基-苯基树脂的分子量Mw更具体地为50-200000g/mol,优选地为3000-120000g/mol,且更优选地为4000-70000g/mol。
在乙氧基官能的苯基甲基聚硅氧烷树脂的树脂溶液的情况中,基于所述树脂溶液,固体含量在50-99.99重量%,优选地80-99重量%,更优选地≥90重量%的范围内。在此情况中,烷氧基基团的份数特别地为10-70重量%,优选地为10-30重量%,更优选地为10-15重量%。在此情况中,分子量Mw特别地为50-10000g/mol,优选地为200-8000g/mol,更优选地为500-2000g/mol。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包含其他添加剂。优选的本发明的组合物的添加剂可以选自以下组:稀释剂、不含金属的催化剂、增塑剂、填充剂、溶剂、乳化剂、促粘剂、流变添加剂、化学干燥添加剂、和/或针对热暴露和/或化学暴露/或暴露于紫外线和可见光的稳定剂、触变剂、阻燃剂、起泡剂或消泡剂、除气剂、成膜聚合物、抗微生物和防腐物质、抗氧化剂、染料、着色剂和颜料、抗冻剂、腐蚀抑制剂、杀真菌剂、反应性稀释剂、络合剂、润湿剂、助交联剂、喷涂助剂、药理学活性物质、芳香剂、自由基清除剂和/或其他佐剂。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认识到,由于作为树脂结构的一部分的有机基团的份数不同,甲基树脂和甲基/苯基树脂显示出与颜料或填充剂的相容性不同。因此,例如,带有苯基/甲基基团的树脂结构与具有比纯甲基树脂高得多的与有机颜料或分子的混溶性。
适合的溶剂可以选自以下组:烷烃、烯烃、炔烃、苯和具有脂肪和芳香取代基的芳香化合物(其继而也可以被饱和一次或多次)、羧酸酯、直链的和环状的醚、具有完全地对称的构造的分子例如四甲基硅烷或类似地,二硫化碳,及在高压下的二氧化碳、卤代的脂肪烃或芳香烃、酮或醛、内酯例如γ-丁内酯、内酰胺例如N-甲基-2-吡咯烷酮、腈、硝基化合物、叔甲酰胺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脲衍生物例如四甲基脲或二甲基丙烯脲、亚砜例如二甲基亚砜、砜例如环丁砜、碳酸酯例如碳酸二甲酯、碳酸亚乙酯或碳酸亚丙酯。还可以提及的是质子溶剂例如丁醇、甲醇、乙醇、正丙醇和异丙醇、和其他醇、伯胺和仲胺、羧酸、伯酰胺和仲酰胺例如甲酰胺、和无机酸。
适合的填充剂可以选自无机颜料例如金属氧化物(例如二氧化钛)或尖晶石颜料;片状云母颜料。
适合的腐蚀抑制剂为例如磷酸锌。
基于全部组分的和,优选的本发明的组合物包含20-90重量%,优选地30-75重量%,更特别地40-60重量%的组分(a);0-60重量%,优选地10-50重量%,更特别地20-35重量%的组分(c);和0.001-10重量%,优选地0.01-5重量%,更优选地0.1-3重量%,更特别地0.5-3.0重量%的组分(b);以及其他添加剂,特别是0-50重量%,优选地3-30重量%,更特别地5-15重量%的颜料;更特别地,填充剂例如云母,例如为0-50重量%,优选地3-30重量%,更特别地5-20重量%;以及其他添加剂。
促进含烷氧基甲硅烷基基团的化合物的固化的含金属的催化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可以给出以下实例:锡化合物例如二乙酸锡、二辛酸锡、二乙酰丙酮二丁基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四乙酸锡、二乙酸二丁基锡、二辛酸二丁基锡、二油酸二丁基锡、二甲氧基二丁基锡、二甲基锡、苄基马来酸二丁基锡、双(三乙氧基甲硅烷氧基)二丁基锡、二乙酸二苯基锡;钛化合物例如四乙氧基钛、四-正丙氧基钛、四异丙氧基钛、四-正丁氧基钛(TnBT)、四异丁氧基钛、四(2-乙基己氧基)钛、二异丙氧基双(乙酰乙酸乙酯)钛、二丙氧基双(乙酰丙酮)钛、二异丙氧基双(乙酰丙酮)钛、二丁氧基双(乙酰丙酮)钛、乙酸三异丙氧基烯丙基钛、异丙氧基辛二醇或双(乙酰丙酮)氧化钛;金属脂肪族化合物例如二乙酸铅、二-2-乙基己酸铅、二新癸酸铅、四乙酸铅、四丙酸铅、乙酰丙酮锌、2-乙基己酸锌、二乙酸锌、双(2-乙基己酸)锌、二新癸酸锌、二-十一烯酸锌、二-甲基丙烯酸锌、四(2-乙基己酸)二氯化锆、四(甲基丙烯酸)二氯化锆、二乙酸钴。此外,还可以使用铋催化剂,例如Borchi催化剂;铁(II)和铁(III)化合物例如乙酰丙酮铁(III)或二乙酸铁;铝化合物例如乙酰丙酮铝;钙化合物例如乙二胺四乙酸钙;或镁化合物例如乙二胺四乙酸镁。
选自以下组的含氮化合物也同样可以用作催化剂:胺、脒或胍例如三乙胺、四丁基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四甲基胍或1,4-二氮杂双环[2.2.2]辛烷、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1,5-二氮杂双环[4.3.0]壬-5-烯、N,N-双(N,N-二甲基-2-氨基乙基)甲基胺、N,N-二甲基环己基胺、N,N-二甲基-苯基胺、N-乙基吗啉等。同样催化活性的为四烷基铵化合物例如N,N,N-三甲基-N-2-羟基-丙基氢氧化铵、N,N,N-三甲基-N-2-羟基丙基2-乙基己酸铵或2-乙基己酸胆碱。有机或无机酸例如甲磺酸、对甲苯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1-萘磺酸、樟脑磺酸、乙酸、三氟乙酸或苯甲酰氯、氢氯酸、磷酸、其单酯和/或二酯例如磷酸丁酯、磷酸(异)丙酯和磷酸二丁酯等也为适合的催化剂。同样,无机和有机碱例如氢氧化钠、四甲基氢氧化铵、氢氧化钾或四丁基氢氧化铵也适于作为催化剂。当然,也可以使用两种或多种催化剂的组合。
还已知作为固化催化剂的为WO2005/100482中描述的类型的所谓的光潜碱(photolatentbases)。光潜碱优选地为具有一个或多个碱性氮原子的有机碱,其初始地以受阻的形式存在且仅在使用UV光、可见光或IR辐射照射时通过分子的分裂释放碱形式。
同样催化活性的是DorfKetal(先前的DuPont)以商品名称销售的催化剂。同样的情况适用于(Kenrich)、Borchi(Borchers)和(KingIndustries)类型的催化剂。
根据本发明,将组分任选地与任选的助剂和佐剂组合并根据用于生产液体漆的惯用方法处理。在此步骤中,将提供足够的烷氧基官能度的聚硅氧烷(a)自身作为组分(a)组合或与烷氧基硅烷(c)一起与任选存在的添加剂组合。此处的添加剂通常为赋予颜色的颜料、填充剂、触变剂和溶剂,其在搅拌下被顺序添加以制备涂料系统(换言之,更具体地,油墨或漆),其在使用溶解器初步分散之后随即使用搅拌器球磨进行细分散。在珠磨机上研磨将颜料聚集体破坏,因此使得颜料的细分和着色力最大化。在单组分系统的情况中,可以在下降期间(换言之,在漆制备过程的最后,即将漆分散入运输容器之前即刻)添加交联催化剂(b),或者,在涂料系统的施用之前以第二组分的形式直接地添加催化剂。涂料物质是优选地以单组分的形式还是以双组分系统的形式使用通常取决于配方中的各个原料的组合,并且可以通过储存稳定性测试的方式对各配方进行专业的测试。
本发明的涂料系统通常通过喷雾而施用,但其也可以通过其他技术例如刷、辊、淋涂、浸涂、涂抹、或顷倒而施用。适合的基底为金属基底例如钢、铸钢、不锈钢、铝、铸铝或热浸镀锌钢。对于改善的附着,所述基底可以通过喷砂或砂纸打磨而粗化。也可以使用非金属基底例如玻璃或陶瓷。
随后通过催化的水解-缩合交联过程,随大气水分的进入,将施用至基底的本发明的涂料系统固化。在高温下的组合的强制干燥和随后的伴随将足够的水分引入炉中的通过水解-缩合的化学交联并非互斥的。具有添加的催化剂的这样的涂料系统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在封闭的容器中它们不会经历任何适用期问题,这是由于固化仅在存在来自周围的大气水分的水的情况下发生。与传统的基于硅酮树脂的涂料系统(其必须在250℃的基底温度下烘烤至少30分钟以获得它们的全部机械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的纯物理的干燥相反,本发明可以获得对于炉干燥能量的完全节省。由本发明的涂料制备的涂料系统即使在室温下也能通过化学交联完全固化。
本发明发现特别有利的是催化剂通常已与待固化的基质相容并可以均质地溶于其中。
获得的固化速率超过自例如使用钛酸盐的固化实验获知的现有技术。特别的优势在于本发明的组合物在24小时内具有硬表面。
已证明,优于现有技术的另一个特别的优势为通过在交联催化剂上的取代基交换,已不仅能够在苯基-/甲基-硅酮树脂中带来期望的相容性,而且在通常是较不相容的甲基-硅酮树脂中带来期望的相容性。
对于使用交联催化剂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它们在待被固化的涂料系统内的改善的均质的分布意味着能够实现更快速的彻底固化时间。
对于使用交联催化剂的另一个优势在于认为交联催化剂比毒理学上被反对的催化剂例如有机锡化合物好得多。
用于本发明的组合物的固化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在室温下进行并且不添加含金属的催化剂。
本发明的方法优选地使用水分进行。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优选地不使用含锡催化剂。
根据所述方法,固化在24小时内结束,更优选地在12小时内结束,更优选地在6小时内结束,特别优选地在2小时内结束,更具体地在1小时内结束。
本发明的方法在含芳基基团的聚硅氧烷(根据现有技术其非常难以固化)的固化中是特别有利的。
本发明的方法的优势在于无论使用何种树脂,都已在24小时内形成硬表面。
本发明的方法是特别有利的在于含芳基基团的聚硅氧烷在12小时内固化。
在专门地被烷基基团取代的树脂的固化中,优选地,在专门地被甲基基团取代的树脂的固化中,本发明的方法也是特别有利的,这是由于这些树脂在3小时内固化(即形成硬表面)而不添加其他催化剂,更具体地,不添加含锡化合物。
使用的注册商品名:
为EvonikIndustriesAG,Essen(DE)的注册商标。
具有商品名K2621的为LANXESSDeutschlandGmbH,Leverkusen(DE)的注册商标。
为DorfKetal(之前的DuPont)的注册商标。
为KenrichPetrochemicalsInc.,Bayonne(USA)的注册商标。
Borchi为Borchers,Langenfeld(DE)的注册商标。
为KingIndustries,Waddinexveen(theNetherlands)的注册商标。
以下在实施例的基础上描述本发明的组合物,其根据本发明的应用,和本发明的方法,不意图将本发明限于这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以下对于范围、通式或化合物类型的引用应不仅包括明确提及的化合物的相应范围或组,而且还应包括可以通过提取单独的数值(范围)或化合物而获得的全部子范围和子组。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当引用文献时,意图将它们的内容完全地形成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一部分。当以下给出%数值时,它们为重量%数值,除非另有说明。在组合物的情况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数值基于整个组合物。当以下报告平均数值时,所述的平均值为质量平均值(重量平均值),除非另有说明。当以下报告测量值时,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这些测量值已在101325Pa的压力下和25℃的温度下测定,且周围的相对大气湿度为约40%。
实施例
通用方法和物质:
光谱分析:
NMR光谱的记录和解释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参考文献包括书籍“NMRSpectraofPolymersandPolymerAdditives”,A.Brandolini和D.Hills,2000,MarcelDekker,Inc.。光谱在室温下使用BrukerSpectrospin光谱仪记录,当记录质子谱时测量频率为399.9MHz,当记录13C谱时测量频率为100.6MHz,且当记录29Si谱时测量频率为79.5MHz。由于制备的胍硅氧烷的碱性,避免使用氯代的氘化溶剂,而使用丙酮-d6或甲醇-d4(Sigma-Aldrich)。
胍通过在13CNMR中监测产物的形成而确认。因此,例如碳二亚胺碳(RN=C=NR)的信号在.delta.=140ppm处发现,且取决于胍取代方式HRN-C(=NR)-NRH,胍基团的信号在.delta.=150-160ppm处发现。此处,还可以参考XuehuaZhu,ZhuDu,FanXu和QiShen(J.Org.Chem.2009,74,6347-6349)的公开,以及参考FrederickKurzer,K.Douragh-Zader–“AdvancesintheChemistryofCarbodiimides”(ChemicalReviews,Vol.67,No.2,1967,p.99ff.)和HenriUlrich–“ChemistryandTechnologyofCarbodiimides”(JohnWiley&SonsLtd.,ISBN978-0-470-06510-5,2007)的教科书。
总氮含量的测定:
在不含水的介质中使用高氯酸通过电位滴定测定碱性氮。
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聚合物样品的相对摩尔质量:
凝胶渗透色谱分析(GPC)使用Hewlett-Packard1100仪器进行,使用SDV柱组合(各自65cm,内径0.8cm,温度30℃),THF作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并使用RI检测器(Hewlett-Packard)。在162-2520000g/mol范围内将系统对于聚苯乙烯标准校准。
干燥时间测量:
评价粘合剂中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的适合的方式是使用干燥记录仪测定干燥时间。此类测试方法描述于ASTMD5895中。与此测试方法类似,使用BK3干燥记录仪(TheMickleLaboratoryEngineeringCo.Ltd.,GooseGreen,Gomshall,Guildford,SurreyGU59LJ,UK)进行干燥时间测量。在此步骤中,使用四向涂布棒(ErichsenModel360,湿膜厚度80μm)将粘合剂膜施用于标准玻璃条载玻片(30×2.5cm×2mm)。在此之前,使用丙酮并随后使用乙醇/DI水混合物使得所述标准玻璃条没有附着的灰尘、污垢和油脂。随后,在反面使用操作杆将载玻片向左移入起始位置。随后,将评分记录件下折至样品玻璃板上。测试在23℃下和30%RM下进行。将测试持续时间设为6、12、或24小时,并开始进行测量。在测试持续时间结束后,将评分记录件上折并将玻璃板自评价体系移除。使用相关的时间尺度读取初始干燥和整体干燥的时刻。
惰性方法:
在“惰性”条件下意味着装置内的气体空间充满惰性气体例如氮气或氩气。这通过使用确保惰性条件的温和的惰性气体流进行装置的溢流而实现。
实施例1:合成实施例
S1(E6):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缩合物的制备
向配有KPG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氮入口、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罩的250ml四颈烧瓶在惰性条件下进料入100g(520mmol)氨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1505)并将此初始的进料加热至80℃。随后分批次添加18.8g(1.04mol)DI水,并将混合物在75-85℃下保持2小时。在水解的最后,在80℃和10-25毫巴下在旋转蒸发器上将混合物浓缩。这得到具有通式HO-[Si(CH2)3NH2Me]n-OH的澄清的产物,其中n=11-16,其粘度比反应物的粘度高得多。
S2(E1):通过使用HMDS平衡根据S1制备的缩合物而制备直链氨基硅氧烷
向配有KPG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氮入口、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罩的250ml四颈烧瓶在惰性条件下进料入75.1g氮值为Ntot.=11.5重量%且粘度为807mPas(Brookfield)的根据S1的缩合物,并添加74.9g六甲基二硅氧烷。随后,在搅拌反应混合物的同时,添加80mg(=0.05重量%)四甲基氢氧化铵,并将混合物加热至90℃。一小时之后,浑浊且无色的两相反应混合物变得均质和澄清,但在总计6.5小时的反应时间内再次变得轻微浑浊。在反应时间结束之后,在150℃和1毫巴下在旋转蒸发器上将催化剂破坏三小时。在此情况中,发现的挥发性成分的份数为31.8重量%。最终产物的29SiNMR确认M-[D(CH2)3NH2]3.3-M的结构,且发现氮值为Ntot=8.5重量%。
S3(H1):烯丙基甘油醚(AGE)在悬垂的氢硅氧烷上的氢化甲硅烷化
向配有KPG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氮入口、温度传感器、滴液漏斗和加热罩的1000ml多颈烧瓶在惰性条件下进料入95.4g(0.84mol)烯丙基甘油醚(AGE),并将此初始的进料加热至70℃。随后,在氮的逆流中,添加18mgKarstedt催化剂配制物(对应于5ppmPt0)。随后,在30分钟期间,由滴液漏斗添加300g悬垂氢硅氧烷(2.23molSiH/kg)。调节滴液速率以实现不多于90℃的放热温度。在3小时后,通过气体容量法发现SiH转化为82%。为了完成反应,添加另外的20g(0.18mol)烯丙基甘油醚和99mgKarstedt催化剂配制物(对应于2.5ppmPt0),并在另外的7小时内在70℃下将反应进行至SiH转化>99%。在130℃下且在<1毫巴的压力下在旋转蒸发器上将获得的产物蒸馏若干小时。这得到澄清的浅黄色液体形式的环氧基官能化的硅氧烷。通过29SiNMR方式的研究确认了目标结构。
S4(N1):使用氨进行的环氧化物S3的开环
与WO2011095261(US2012/282210)相似,通过氨的方式对生成的产物S3进行环氧开环。这通过取50g环氧化物硅氧烷加入100g异丙醇中并将混合物转移至高压釜管而完成。使用乙醇和干冰的混合物将高压釜管的外壁冷却,使得在30分钟内使用玻璃料通过简单引入而将10.9g氨冷凝于其中。将管密封并在100℃下加热4小时。随后在60℃和<1毫巴下,在1小时内在旋转蒸发器上将异丙醇和过量的氨蒸发掉。原氮值的湿化学测定为2.8重量%,与理论值相符合。
S5(G1):通过合成产物S4的反应制备胍
向配有KPG搅拌器、具有真空附件的蒸馏桥、氮覆盖层、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套的250ml四颈烧瓶在惰性条件下进料入来自之前阶段的71.1g(147.34mmol/-NH2)氨基官能的硅氧烷和28.9g(139.92mmol)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并将此初始的进料在90℃下反应10小时。在反应时间结束之后,在90℃下和20毫巴下,在隔膜泵真空下在一小时内将全部挥发性成分蒸馏出。通过29Si和13CNMR研究确认澄清的浅黄色的产物的目标结构。
S6(H2):烯丙基甘油醚(AGE)在环状氢硅氧烷上的氢化甲硅烷化
向配有KPG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氮入口、温度传感器、滴液漏斗和加热罩的1000ml多颈烧瓶在惰性条件下进料入93.3g(0.82mol)烯丙基甘油醚(AGE),并将此初始的进料加热至70℃。随后,在氮的逆流中,添加197mgKarstedt催化剂配制物(对应于5ppmPt0)。随后,在30分钟期间,由滴液漏斗添加300g环状氢硅氧烷(2.18molSiH/kg)。调节滴液速率以实现不多于90℃的放热温度。在3小时后,通过气体容量法发现SiH转化为74%。为了完成反应,添加另外的19g(0.17mol)烯丙基甘油醚(AGE)和197mgKarstedt催化剂配制物(对应于5ppmPt0),并在另外的7小时内在70℃下将反应进行至SiH转化>99%。在100℃下且在15毫巴的压力下在旋转蒸发器上将获得的产物蒸馏若干小时。这得到澄清的浅黄色液体形式的环氧基官能的硅氧烷。通过29SiNMR方式的研究确认了目标结构,理论环氧值为2.79%。
S7(N2):使用氨的环氧化物S6的开环
与WO2011095261(US2012/282210)相似,通过氨的方式对生成的产物(S6)进行环氧开环。为此目的,将250g环氧化物硅氧烷(理论环氧值2.79%)加入500g异丙醇中并将转移至高压釜管。使用乙醇和干冰的混合物将高压釜管的外壁冷却,使得在30分钟内使用玻璃料通过简单引入而将60g氨(710%过量)冷凝于其中。将管密封并加热至100℃,持续4小时,在此期间记录到压力增加至22巴。在反应时间结束之后,将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并将压力容器放气。随后在60℃和<1毫巴下,在1小时内在旋转蒸发器上将异丙醇和过量的氨蒸发掉。原氮值的湿化学测定为2.8重量%,与理论值相符合。
S8(G2):具有胍基团的环状硅氧烷的制备
向配有KPG搅拌器、具有真空附件的蒸馏桥、氮覆盖层、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套的250ml四颈烧瓶在惰性条件下进料入来自之前阶段的75.7g(156.84mmol/-NH2)氨基官能的硅氧烷和24.3g(117.67mmol)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并将此初始的进料在90℃下反应10小时。在反应时间结束之后,在90℃下和20毫巴下,在隔膜泵真空下在一小时内将全部挥发性成分蒸馏出。通过29Si和13CNMR研究确认澄清的浅橙色的产物的目标结构。
S9(E3):缩合物S1形成环状氨基丙基硅氧烷的平衡
向配有KPG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氮入口、温度传感器、滴液漏斗和加热套的1000ml多颈烧瓶在惰性条件下进料入61.2g(522mmol/-NH2)根据S1制备的缩合物,并添加38.8g(523mmol/D)八甲基环四硅氧烷、400g二甲苯和2.5g四甲基氢氧化铵*五水合物(TMAH*5H2O)。将反应混合物在90℃下加热6小时,并随后在回流下加热8小时以破坏催化剂。在氮气流中使用pH试纸测量此步骤期间胺水平的持续减少。当催化剂的破坏结束时,在旋转蒸发器上移除溶剂,并在100℃和<1毫巴下在旋转蒸发器上进行强蒸馏,持续1小时。最终,通过波纹滤纸将轻微浑浊的产物过滤,得到澄清的和无色的产物。
S10(G3):通过环状氨基硅氧烷与DCC的反应制备环状胍
向配有KPG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氮入口、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套的250ml多颈烧瓶在惰性条件下进料入80g环状氨基丙基硅氧烷S9并与82.6g(400mmol)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共混。将混合物在90℃下反应6小时,之后,在15毫巴下通过蒸馏除去挥发性成分,持续1小时。获得澄清的、微黄色产物形式的产物,其在室温下为固体。通过13CNMR光谱的方式分析,显示碳二亚胺的完全转化。
S11(E4):缩合物S1形成环状氨基丙基苯基甲基硅氧烷的平衡
向配有KPG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氮入口、温度传感器、滴液漏斗和加热套的250ml多颈烧瓶在惰性条件下进料入11.6g(99mmol/-NH2)根据S1制备的缩合物,并添加13.5g(99mmol/DPhMe)苯基甲基环四硅氧烷(CAS546-45-2)、100g二甲苯和0.6g四甲基氢氧化铵*五水合物(TMAH*5H2O)。将反应混合物在90℃下加热6小时,并随后在回流下加热8小时以破坏催化剂。在氮气流中使用pH试纸测量此步骤期间胺水平的持续减少。当催化剂的破坏结束时,在旋转蒸发器上移除溶剂,并在100℃和<1毫巴下在旋转蒸发器上进行强蒸馏,持续1小时。最终,通过波纹滤纸将轻微浑浊的产物过滤,得到澄清的和无色的产物。
S12(G4):通过环状氨基丙基苯基甲基硅氧烷与DCC的反应制备含胍基团的环状硅氧烷
向配有KPG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氮入口、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套的100ml多颈烧瓶在惰性条件下进料入21.4g(84.5mmol/-NH2)环状氨基丙基苯基甲基硅氧烷(S11)并与16.6g(80.5mmol)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共混。将混合物在90℃下反应6小时,之后,在15毫巴下通过蒸馏除去挥发性成分,持续1小时。获得澄清的、微黄色产物形式的产物,其在室温下为固体。通过13CNMR光谱的方式分析,显示碳二亚胺的完全转化。
S13(G5):通过四(氯丙基)四甲基环硅氧烷与四甲基胍的反应合成含胍基团的环四硅氧烷。
向配有KPG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氮入口、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套的500ml多颈烧瓶在惰性条件下进料入50g(0.37mol)通过先前的氯丙基二氯甲基硅烷的含水水解/缩合获得的四(氯丙基)四甲基环硅氧烷D4 (CH2)3Cl,将此初始的进料加热至60℃,在30分钟内添加量为126.4g(1.1mol)的四甲基胍。将反应温度升至130℃并保持6小时,在此期间随反应时间前进观察到大量的盐形成。在反应时间结束之后,将该批次冷却至室温并用100ml甲苯稀释。随后使用压滤机(SeitzK300)使产物不含盐,并随后在100℃下和<1毫巴的压力下在旋转蒸发器上使其不含未反应的四甲基胍,持续1小时。在蒸馏之后,获得浑浊的微黄色产物形式的四胍基丙基环四硅氧烷。通过1H和29SiNMR分析确认结构。
S14(G6):通过2,4,6,8-四(3-氯丙基)-2,4,6,8-四甲基环四硅氧烷[D4 (C3H6Cl)]与TMG的反应合成环状胍基硅氧烷。
向配有KPG搅拌器、滴液漏斗、内部温度测量传感器和惰性气体进料管线的500ml多颈烧瓶使用氮气充裕地惰化,并随后进料入100g(183mmol=732mmol/-C3H6Cl)2,4,6,8-四(3-氯丙基)-2,4,6,8-四甲基环四硅氧烷[CAS96322-87-1],将其加热至60℃。随后计量加入252.8g(2.2mol)四甲基胍,并在130℃下将混合物加热6小时。在发生盐的大量沉淀之后,添加200ml甲苯,以使批次保持可搅拌的。在反应结束后,在SeitzK300过滤器上使用压滤器将盐分离。随后,在强油泵真空(<1毫巴)下,在100℃下通过蒸馏将未反应的四甲基胍自滤液移除,持续1小时。将获得的粘性的微黄色的且浑浊的产物在惰性气体下排出。
S15(E5):苯基甲基环硅氧烷和2,4,6,8-四(3-氯丙基)-2,4,6,8-四甲基环四硅氧烷的平衡
向配有KPG搅拌器、滴液漏斗、内部温度测量传感器和惰性气体进料管线的250ml多颈烧瓶使用氮气充裕地惰化,并随后进料入20g(147mmol)苯基甲基环硅氧烷(CAS546-45-2)。随后添加20g(36.6mmol=147mmol/-C3H6Cl)四(3-氯丙基)-2,4,6,8-四甲基环四硅氧烷、160g甲苯和12gK2621。随后在60℃下进行平衡,持续6小时,并在波纹滤纸上将催化剂分离。在旋转蒸发器上使滤液不含甲苯,随后在70℃和<1毫巴下完全地蒸馏,持续1小时。将由此获得的澄清的无色的产物在惰性气体下排出。
S16(G7):通过S15与四甲基胍的反应合成环状胍基硅氧烷
向配有KPG搅拌器、滴液漏斗、内部温度测量传感器和惰性气体进料管线的500ml多颈烧瓶使用氮气充裕地惰化,并随后进料入30g(55mmol=110mmol/-C3H6Cl)S15平衡物,并添加38g(330mmol)四甲基胍和40g二甲苯。将反应混合物加热并在130℃的反应温度下保持6小时。在反应结束后,使用压滤机中的SeitzK300过滤器将沉淀的四甲基盐酸盐分离出。随后通过在强油泵真空(<1毫巴)下,在100℃下通过蒸馏将未反应的四甲基胍和溶剂自滤液移除,持续1小时。将获得的高粘性的微黄色的且澄清的产物在惰性气体下排出。
S17(G8):2',2'-((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1,3-二基)双(丙烷-3,1-二基))双(1,3-二环己基胍)的合成
向配有KPG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氮覆盖层、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套的250ml四颈烧瓶在惰性条件下进料入24.85g(100mmol)1,3-双(3-氨基丙基)四甲基二硅氧烷,并添加40.44g(196mmol)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在持续的搅拌下,在90℃下将反应混合物反应6小时,之后在隔膜泵真空下,在30分钟内将全部挥发性成分蒸馏出。这得到澄清的粘性的产物,通过13CNMR的方式分析之后,其显示出碳二亚胺的完全转化。
S18(G9):缩合物S1与DCC的反应
向配有KPG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氮覆盖层、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套的500ml四颈烧瓶在惰性条件下进料入128.09g根据S1的缩合物(N值=11.3重量%,122.5g/eq–NH2,=1.05molNH2),并添加71.91g(348.52mmol)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在持续的搅拌下,在90℃下将反应混合物反应6小时,之后在隔膜泵真空下,在30分钟内将全部挥发性成分蒸馏出。这得到澄清的粘性的产物(S18),通过13CNMR的方式分析之后,其显示出碳二亚胺的完全转化。
S19(G10):缩合物S1与DCC的反应
向配有KPG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氮覆盖层、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套的500ml四颈烧瓶在惰性条件下进料入94.2g根据S1的缩合物(N值=11.3重量%,122.5g/eq–NH2,=769.1mmol),并添加105.8g(512.72mmol)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在持续的搅拌下,在90℃下将反应混合物反应6小时,之后在隔膜泵真空下,在30分钟内将全部挥发性成分蒸馏出。这得到澄清的产物,在热的状态下为高粘性的,通过13CNMR的方式分析之后,其显示出碳二亚胺的完全转化。在冷却至RT后,产物固化以形成透明的物质,然而其可逆地熔化。
S20(E7):式MD3DC3H6ClM的直链硅氧烷的制备
向250ml单颈烧瓶进料入39.3g(288mmol/DC3H6Cl)通式[DC3H6Cl]4的环状氯丙基二氯甲基硅烷水解缩合物、64g(863mmol/D)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和46.7g(288mmol/MM)六甲基二硅氧烷。在磁力搅拌下,添加0.15g三氟甲磺酸,并将批次搅拌过夜。第二天,在90℃下,在旋转蒸发器上完成平衡,持续4小时,之后通过添加8g碳酸氢钠使酸失活。在波纹滤纸上进行过滤,得到158g澄清的无色的液体。通过29Si光谱分析确认结构[MD3DC3H6ClM]。
S21(G11):含胍基丙基基团的直链的硅氧烷的制备
向配有KPG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氮入口、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套的250ml四颈烧瓶在惰性条件下进料入80g(153mmol/DC3H6Cl)S20,并将此初始的进料加热至100℃。在1小时内经由滴液漏斗计量加入53g(460mmol)四甲基胍,并将混合物在130℃下另外保持8小时。在反应结束后,将沉淀的四甲基胍盐酸盐滤出并在油泵真空下在6毫巴下且在130℃下将产物蒸馏1小时。另外的过滤得到55g澄清的产物。29Si和13CNMR分析确认结构。
S22(E8):式MD3DC3H6NH2M的直链硅氧烷的制备
向配有KGP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氮入口、温度传感器、滴液漏斗和加热套的250ml多颈烧瓶在惰性条件下进料入35g(300mmol/-NH2)氮值为Ntot.=11.5重量%且粘度为807mPas(Brookfield)的根据S1的缩合物,并添加66.6g(900mmol/D)八甲基环四硅氧烷、48.5g(300mmol/MM)和60mg四甲基氢氧化铵五水合物(TMAH*5H2O)。将反应混合物在90℃下加热6小时,并随后在旋转蒸发器上在130℃下加热3小时以破坏催化剂。当催化剂的破坏结束时,在旋转蒸发器上移除溶剂,并将残留物在100℃和<1毫巴下在旋转蒸发器上进行强蒸馏,持续1小时。最终,通过波纹滤纸将轻微浑浊的产物过滤,得到澄清的和无色的产物,根据29SiNMR,其具有近似于M(DDC3H6NH2)7.4M的结构。
S23(G12):式MD3DC3H6-GUAM的带有胍基团的直链硅氧烷的制备
向配有KGP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氮入口、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套的100ml四颈烧瓶在惰性条件下进料入50g(135mmol/-NH2)上述(S22)制备的直链氨基硅氧烷(Ntheor.=3.787%),并将此初始的进料与26.5g(128mmol)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共混。在90℃下将生成的反应混合物反应6小时,得到无色的轻微浑浊的产物。通过13CNMR光谱分析,显示碳二亚胺的完全转化。随后,29SiNMR光谱发现硅氧烷链长为N=5.6,表明结构为M(DDC3H6GUA)3.6M。
S24(E9):通过使用HMDS平衡S1制备直链氨基丙基硅氧烷
向配有KGP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氮入口、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套的250ml四颈烧瓶在惰性条件下进料入90g氮值为Ntot.=11.5重量%且粘度为807mPas(Brookfield)的根据S1的缩合物,并添加60g六甲基二硅氧烷。随后,在将反应混合物搅拌的同时,添加80mg(=0.05重量%)四甲基氢氧化铵,并将混合物加热至90℃。在1小时的反应时间之后,两相的浑浊的且无色的反应混合物变为均质的和澄清的。在反应时间结束之后,在150℃和1毫巴下,在旋转蒸发器上将催化剂破坏3小时。此处确认挥发性成分份数为20重量%。最终产物的29SiNMR分析确认结构为M-[D(CH2)3NH2]3.5-M,且发现氮值为Ntot=8.7重量%。
S25(G14):含胍基丙基基团的直链硅氧烷的制备
向配有KPG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氮入口、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套的250ml四颈烧瓶在惰性条件下进料入104.1g(646mmol/-NH2)上述S24-制备的直链氨基硅氧烷(Ntheor.=8.7%),并添加126.8g(614mmol)的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将生成的反应混合物在90℃下反应6小时,得到微黄色的产物,其在热状态下无色,在冷却时变为固体,但可逆地熔化。通过13CNMR光谱分析,显示碳二亚胺的完全转化。此外,29SiNMR光谱发现硅氧烷链长为N=5.5,表明结构为M(DC3H6GUA)3.5M。
S26(G14):含胍基丙基和氨基丙基基团的直链硅氧烷的制备
向配有KPG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氮入口、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套的100ml四颈烧瓶在惰性条件下进料入49.2g(299mmol/-NH2)氮值为Ntheor.=8.5重量%的与S24类似的直链氨基硅氧烷,并添加30.8g(149mmol)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将由此获得的反应混合物在90℃下反应6小时,得到无色的澄清的产物。通过13CNMR光谱分析,显示碳二亚胺的完全转化。此外,29SiNMR光谱发现硅氧烷链长为N=5.6,表明结构为M(DC3H6NH2)~1.8(DC3H6-GUA)~1.8M。
S27(G15):含直链胍基丙基基团的硅氧烷的制备
向配有KPG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氮入口、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套的100ml四颈烧瓶在惰性条件下进料入37.7g(215mmol/-NH2)上述制备的与S24类似的直链氨基硅氧烷(N=8.7重量%),并添加42.2g(204mmol)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将由此获得的反应混合物在90℃下反应8小时,得到微黄色的、澄清的和粘性的产物。通过13CNMR光谱分析,显示碳二亚胺的完全转化。此外,29SiNMR光谱发现硅氧烷链长为N=4.7,表明结构为M(DDC3H6GUA)2.7M。
S28:含胍基团的直链的羟基终端的硅氧烷缩合物的制备
向配有KPG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氮覆盖层、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套的250ml四颈烧瓶在惰性条件下进料入102.1g(232.24mmol-NH2)具有丙基和氨基丙基基团且为羟基终端的直链硅氧烷缩合物(Nprim.=3.64wt%,Mw=~730g/mol),并添加47.9g(232.24mmol)的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在持续的搅拌下,将反应混合物在90℃下反应6小时,之后在隔膜泵真空下,在30分钟内通过蒸馏除去全部挥发性成分。这得到澄清的粘性的产物,根据通过13CNMR的分析,其显示碳二亚胺的完全转化。
S29(H3):N-乙基甲基烯丙基胺(NEMALA)在环状氢硅氧烷上的氢化甲硅烷化
向配有KPG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氮入口、温度传感器、滴液漏斗和加热套的2000ml多颈烧瓶在惰性条件下进料入756.3g环状氢硅氧烷(0.1332重量%,对应于756.3g/eqSiH),添加4.43g碳酸钠,并将混合物加热至130℃的反应温度。在即将达到反应温度时,添加48mg二-μ-氯二氯双(环己烯)二铂(II)催化剂,随后以使得反应温度不超过145℃的方式经由滴液漏斗分批添加885.3gN-乙基甲基烯丙基胺(NEMALA,CAS18328-90-0)。反应在130℃下进行7小时,直至SiH转化>99%,通过气体容量法测定的方式每小时监测反应。将生成的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并过滤过夜,得到881.5g(理论值885.25g)。在油泵真空下在130℃和<1毫巴下进行的随后的多小时蒸馏提供403.5g(理论值406.24g)产物,且在使用液氮冷却时冷凝出474g(理论值478.96g)挥发性化合物。以澄清的微黄的液体形式获得氨基官能化的环状硅氧烷。通过1H、13C和29SiNMR的分析确认目标结构。
S30(G16):通过合成产物S29的反应制备胍
向配有KPG搅拌器、具有真空附件的蒸馏桥、氮覆盖层、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套的500ml四颈烧瓶在惰性条件下进料入203.1g(500mmol/-NH-)来自先前步骤S29的氨基官能化的硅氧烷,并进料入59.9g(475mmol)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并将此混合物在90℃下反应10小时。在反应时间结束之后,在另外的1小时内,在隔膜泵真空下,在100℃和20毫巴下将全部挥发性成分蒸馏出。通过29Si和13CNMR分析确认澄清的微黄色的产物的目标结构。
S31:AMEO和DCC的反应产物的制备
向配有KPG搅拌器、具有真空附件的蒸馏桥、氮覆盖层、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套的500ml四颈烧瓶在惰性条件下进料入221.4g(1mol)氨基官能的硅烷(AMEO,EvonikDegussaGmbH)和200.1g(970mmol)的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将此初始的进料在90℃下反应10小时。在反应时间结束后,在30分钟内,在隔膜泵真空下,在90℃和20毫巴下将全部挥发性成分蒸馏出。随后,在无水分的情况下储存无色澄清至黄色的产物。通过13CNMR的方式的光谱分析揭示了碳二亚胺的定量转化,对反应混合物的进一步分析符合预期。
树脂1-10的合成:
树脂1:
在基于EP0157318的方法中,通过559.7g(3.74mol)三氯甲基硅烷的水解和随后的与甲醇/水混合物[373.1g(11.64mol)MeOH/67.2gH2O(3.71mol)]的缩合制备甲氧基官能化的甲基硅酮树脂。在甲醇/水混合物的添加结束之后,在16毫巴下将反应混合物蒸馏。通过1HNMR分析,得到35重量%的甲氧基官能度;发现摩尔质量为Mw=746g/mol,Mn=531g/mol,Mw/Mn=1.4。
树脂2:
通过三甲氧基甲基硅烷与与乙醇/水混合物的缩合制备乙氧基官能化的甲基硅酮树脂。为此目的,引入600g(0.94mol)三甲氧基甲基硅烷及30g乙醇,随后在60℃下滴加水/HCL混合物[67.7gH2O(3.76mol),与0.03gHCl(37.5%浓度)共混,20ppm]。在反应混合物已在回流下保持1小时之后,将其在90℃下蒸馏,并且随后在真空下再保持30分钟。通过1HNMR分析,得到乙氧基官能度为42重量%;发现摩尔质量为Mw=784g/mol,Mn=581g/mol,Mw/Mn=1.4。
树脂3:
在基于EP1142929的方法中,制备甲氧基-官能化的甲基-苯基-硅酮树脂。为此目的,引入606.3g(2.86mol)苯基三氯硅烷,并滴加甲醇/水混合物[59.4g(1.80mol)甲醇和18.07g(1.00mol)水]。随后将70.6g(0.19mol)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和24.3g(0.15mol)六甲基二硅氧烷添加至反应混合物,并在<50℃的温度下再次滴加甲醇/水混合物[69.9g(2.12mol)甲醇和50.8g(2.82mol)水]。在约50℃下和<100毫巴的压力下进行第一次真空蒸馏之后,将反应混合物在真空下再保持1小时。在另外添加16.9g甲醇(0.52mol)之后,再次在120℃下在<100毫巴的压力下进行蒸馏。通过1HNMR分析得到甲氧基官能度为6重量%;发现摩尔质量为Mw=4.440g/mol,Mn=1.769g/mol,Mw/Mn=2.5。使用83.6g二甲苯调节粘度,且同样将树脂的固体调节为85重量%。
树脂4:
在基于EP1142929的方法中,制备甲氧基官能化的甲基-苯基-硅酮树脂。为此目的,首先,将562.5g(2.66mol)苯基三氯硅烷缓慢地与167.4g(5.21mol)甲醇共混。随后添加122.5g(0.27mol)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并在50℃下滴加48.0g(2.60mol)水。此后,在60℃下,在<100毫巴的压力下进行真空蒸馏。在使用氮惰化并添加额外的100.00g(3.12mol)甲醇之后,继续再搅拌30分钟,并随后进行另外的真空蒸馏。通过1HNMR分析,得到15重量%的甲氧基官能度;发现摩尔质量为Mw=1.656g/mol,Mn=966g/mol,Mw/Mn=1.7。
树脂5:
在基于EP1142929的方法中,制备甲氧基官能化的甲基-苯基-硅酮树脂。为此目的,在搅拌下,将419.4g(2.81mol)甲基三氯硅烷缓慢地与129.4g(4.03mol)甲醇共混。随后,滴加228.2g(1.08mol)苯基三氯硅烷,在此期间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升高至35℃。在添加PTS之后,添加249.9g甲醇/水混合物[186.4g(5.82mol)MeOH和63.5g(3.52mol)H2O],随后,最终搅拌2小时,并且随后在添加结束后在16毫巴下真空蒸馏。通过1HNMR分析得到25重量%的甲氧基官能度;发现摩尔质量为Mw=3.050g/mol,Mn=1.050g/mol,Mw/Mn=2.7。
树脂6:
在基于EP0157318B1的方法中,制备甲氧基官能化的甲基-苯基-硅酮树脂。引入858.5g树脂3和9.4g(0.15mol)乙二醇、14.3g二甲苯和41.0g(0.31mol)三羟甲基丙烷,添加0.1g钛酸丁酯,并将混合物加热至回流。随后在粘度增加之前进行蒸馏,直至获得澄清的树脂。在冷却至120℃之后,添加第一半40.8g异丙醇,在进一步冷却至105℃后添加剩余量的异丁醇。最后,在60℃下进行搅拌1小时。使用二甲苯将粘合剂的固体调节至80重量%。通过1HNMR分析得到2重量%的甲氧基官能度;发现摩尔质量为Mw=40000-90000g/mol,Mn=3260-3763g/mol,Mw/Mn=12至24。生成的树脂溶于二甲苯中。
树脂7:
在基于EP1142929的方法中,制备乙氧基官能化的甲基-苯基-硅酮树脂。为此目的,首先,将571.0g(2.70mol)苯基三氯硅烷缓慢地与247.7g(5.38mol)乙醇共混。随后添加79.9g(0.22mol)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并且在50℃下滴加60.5g(3.36mol)水。随后,在60℃下在<100毫巴的压力下进行真空蒸馏。在使用氮惰化并添加额外的40.8g(0.88mol)乙醇之后,再继续进行30分钟搅拌,随后进行另外的真空蒸馏。通过1HNMR分析得到14重量%的乙氧基官能度;发现摩尔质量为Mw=1790g/mol,Mn=1160g/mol,Mw/Mn=1.5。
树脂8:
在基于EP1142929的方法中,通过646.1g(3.05mol)苯基三氯硅烷的水解和随后的与乙醇/水混合物[296.3g(6.43mol)EtOH/57.5gH2O(3.19mol)]的缩合制备乙氧基官能化的苯基硅酮树脂。在乙醇/水混合物的添加结束之后,将反应混合物在16毫巴下蒸馏。通过1HNMR分析得到25重量%的乙氧基官能度;发现摩尔质量为Mw=940g/mol,Mn=740g/mol,Mw/Mn=1.3。
树脂9:
在基于EP1142929的方法中,通过745.6g(3.53mol)苯基三氯硅烷的水解和随后的与甲醇/水混合物[184.3g(5.76mol)MeOH/70.1gH2O(3,89mol)]的缩合制备甲氧基官能化的苯基硅酮树脂。在甲醇/水混合物的添加结束之后,将反应混合物在16毫巴下蒸馏。通过1HNMR分析得到17重量%的甲氧基官能度;发现摩尔质量为Mw=1400g/mol,Mn=860g/mol,Mw/Mn=1.6。
树脂10:
在基于EP1142929的方法中,制备甲氧基官能化的甲基-苯基-硅酮树脂。为此目的,首先,将576.5g(2.73mol)苯基三氯硅烷缓慢地与172.4g(5.38mol)甲醇共混。随后添加101.1g(0.27mol)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并且在50℃下滴加49.2g(2.73mol)水。随后,在60℃下在<100毫巴的压力下进行真空蒸馏。在使用氮惰化并添加额外的100.8g(3.1mol)甲醇之后,再继续进行30分钟搅拌,随后进行另外的真空蒸馏。通过1HNMR分析得到17重量%的甲氧基官能度;发现摩尔质量为Mw=1220g/mol,Mn=780g/mol,Mw/Mn=1.6。
实施例2:组合物/制剂
催化剂的定量数值基于整个组合物的质量,并且以重量%表示。当以溶解的形式添加催化剂时,定量数值基于溶液中催化剂的量。
粘合剂(树脂)可以任选地包含交联剂。交联剂的定量数值以基于整个组合物的重量%表示。
使用二甲苯作为溶剂配制树脂3。基于整个质量,二甲苯中的树脂3的浓度为85重量%,且此对应于固体含量。
在树脂6的情况中,在添加二甲苯之后将固体调节为80重量%。
引入各粘合剂并使用铲通过搅拌将其与催化剂混合。生成的组合物列举于表1中。
表1:组合物(百分比数值为基于整个混合物的重量%,适当时忽略催化剂溶剂);除Z1.1、Z4.13和Z9.13以外,全部组合物均为本发明组合物
实施例3:应用
使用干燥记录仪(型号BK3)以涂料物质的形式研究根据表1的某些组合物的干燥时间。结果示于表2中。
表2:实施例2的本发明组合物的干燥时间
实施例3的结果显示本发明的组合物适于作为涂料物质。
在含芳基基团的聚硅氧烷的情况中,钛酸酯或者完全不导致经由水解/缩合反应的固化或者仅极慢地导致经由水解/缩合反应的固化。
本发明的组合物的干燥时间与现有技术的那些想当或优于现有技术的那些。
本发明的所有固化的组合物的表面一致地是硬的。

Claims (9)

1.组合物,其包含作为组分(a)的含有至少一种烷氧基官能的聚硅氧烷的粘合剂,和作为组分(b)的至少一种交联催化剂,所述交联催化剂是式(IV)的含硅的胍化合物,
其中,
R3为二价基团,其彼此独立地为相同的或不同的,包含1-50个碳原子的直链的或支化的烃基团,其可以被杂原子间隔,优选的杂原子为氧、氮或硫,和/或其可以被羟基或氨基基团取代一次或多次,
R11、R12、R21、R22和R31彼此独立地为相同的或不同的氢,包含1-15个碳原子的直链的或支化的或环状的烃,所述烃还可以包含1或2个杂原子,优选的杂原子为氮、氧和硅,
其中硅化合物经由Si原子与R3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b)包含至少一种式(I)的交联催化剂:
MaMG bDcDG dTeQf(I)
a=0-10,
b=0-10,
c=0-350,
d=0-50,
e=0-50,
f=0-10,
其中指数b和d的和大于或等于1-20,
条件是当指数a为2且同时指数b、c、e和f的和为0时,指数d不为1,
或条件是当指数a、c、d、e和f的和为0时,指数b大于1,
M=[R3SiO1/2]
MG=[RGR2SiO1/2],
D=[R2SiO2/2],
DG=[RG 2SiO2/2],
T=[RSiO3/2],
Q=[SiO4/2],
R彼此独立地为相同的或不同的ORa基团和/或直链的或支化的,饱和的或单不饱和的或多不饱和的烃基团,其可以被杂原子间隔和/或可以被羟基、氨基、羰基或芳基基团取代一次或多次,优选地被氨基基团取代一次或多次,
Ra为相同的或不同的氢和/或具有1-12个碳原子的烷基基团,
RG为包含胍基团且具有式(IVa)、(IVb)或(IVc)的基团,其互变异构体和/或其盐,
R3为二价基团,其彼此独立地为相同的或不同的包含1-50个碳原子的直链的或支化的烃基团,其可以被杂原子间隔,优选的杂原子为氧、氮或硫,和/或其可以被羟基或氨基基团取代一次或多次,
R11、R12、R21、R22和R31彼此独立地为相同的或不同的氢,包含1-15个碳原子的直链的或支化的或环状的烃,所述烃还可以包含1或2个杂原子,优选的杂原子为氮、氧和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a)的烷氧基官能的聚硅氧烷满足通式(II):
RaSi(OR’)bO(4-a-b)/2(II)
其中a和b彼此独立地为大于0至小于2,且a+b的和小于4,且
R彼此独立地为相同的或不同的,直链的或支化的、饱和的或单不饱和的或多不饱和的或芳香的烃基团,
R’为由1至8个碳原子组成的烷基基团。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含烷氧基硅烷作为交联剂组分(c)。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c)为式(III)的硅烷:
RaSi(OR’)b式(III)
其中a和b彼此独立地为大于0至小于2,且a+b的和为4,且
R为由1-8个碳原子组成的烷基基团或环烷基基团,或具有6-20个碳原子的芳香基团,且
R’为由1-8个碳原子组成的烷基基团。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还包含添加剂。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作为涂料的用途。
8.固化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室温下进行并且不添加含金属的催化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通过施用水分进行。
CN201480046639.1A 2013-08-23 2014-08-12 室温下可固化的硅酮树脂组合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736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216777.6A DE102013216777A1 (de) 2013-08-23 2013-08-23 Bei Raumtemperatur härtbare Silikonharz-Zusammensetzungen
DE102013216777.6 2013-08-23
PCT/EP2014/067212 WO2015024813A1 (de) 2013-08-23 2014-08-12 Bei raumtemperatur härtbare silikonharz-zusammensetzung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73642A true CN105473642A (zh) 2016-04-06
CN105473642B CN105473642B (zh) 2018-09-07

Family

ID=51302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663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73642B (zh) 2013-08-23 2014-08-12 室温下可固化的硅酮树脂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790327B2 (zh)
EP (1) EP3036273A1 (zh)
JP (1) JP6505703B2 (zh)
CN (1) CN105473642B (zh)
DE (1) DE102013216777A1 (zh)
WO (1) WO201502481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1369A (zh) * 2018-12-28 2020-10-20 浙江三时纪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加热时无刺激性气味的聚硅氧烷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24405A (zh) * 2019-10-28 2021-04-30 赢创运营有限公司 固化剂混合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215388A1 (de) 2014-08-05 2016-02-11 Evonik Degussa Gmbh Stickstoffhaltige Verbindungen, geeignet zur Verwendung bei der Herstellung von Polyurethanen
DE102014215382A1 (de) 2014-08-05 2016-02-11 Evonik Degussa Gmbh Stickstoffhaltige Verbindungen, geeignet zur Verwendung bei der Herstellung von Polyurethanen
DE102014215384A1 (de) 2014-08-05 2016-02-11 Evonik Degussa Gmbh Stickstoffhaltige Verbindungen, geeignet zur Verwendung bei der Herstellung von Polyurethanen
DE102014217790A1 (de) 2014-09-05 2016-03-10 Evonik Degussa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hydrosilylierbaren Eugenol-Polyethern und Eugenol-Polyethersiloxanen sowie deren Verwendung
ES2629050T3 (es) 2015-06-16 2017-08-07 Evonik Degussa Gmbh Trisiloxano órgano-modificado superdispersante biodegradable
WO2018015344A1 (de) 2016-07-18 2018-01-25 Sika Technology Ag Katalysator für härtbare zusammensetzungen enthaltend hexahydrotriazin-struktureinheiten
CN107286346A (zh) * 2017-06-20 2017-10-24 江苏科幸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烷烃氧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EP3438158B1 (de) 2017-08-01 2020-11-25 Evonik Operations GmbH Herstellung von sioc-verknüpften polyethersiloxanen
EP3461864A1 (de) 2017-09-28 2019-04-03 Evonik Degussa GmbH Härtbare zusammensetzung auf basis von polysiloxanen
EP3707107B1 (de) * 2018-01-19 2021-06-16 Wacker Chemie AG Alkylsiliconharz als additiv zur hydrophobierung von faserzement
EP3524651A1 (de) 2018-02-08 2019-08-14 Evonik Degussa GmbH Wässrige polyorganosiloxanhybridharz-dispersion
EP3744752A1 (de) 2019-05-28 2020-12-02 Evonik Operations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nichtcyclischen alkoxyfunktionellen polysiloxanen
EP3744763A1 (de) 2019-05-28 2020-12-02 Evonik Operations GmbH Massgeschneiderte sioc basierte polyethersiloxane
EP3744764A1 (de) 2019-05-28 2020-12-02 Evonik Operations GmbH Herstellung von sioc-verknüpften polyethersiloxane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48992A (en) * 1977-06-29 1981-02-03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Gaunidyl-containing organosilicon compounds
EP0069256A2 (en) * 1981-06-26 1983-01-1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One package, stable, moisture curable, polyalkoxy-terminated organopolysiloxan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 for making
US4734479A (en) * 1986-03-25 1988-03-29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Room temperature-curable organopolysiloxane composition
EP1273618A1 (en) * 2001-06-28 2003-01-08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Room temperature curable organopolysiloxane composi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1953A (en) * 1977-06-29 1979-01-29 Shin Etsu Chem Co Ltd Cold-curable organopolysiloxane composition
JPS5695923A (en) * 1979-11-30 1981-08-03 Shin Etsu Chem Co Ltd Cold curing organopolysloxane composition
US4720531A (en) * 1982-09-29 1988-01-1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Novel scavengers for one-component RTV compositions
DE3412648A1 (de) 1984-04-04 1985-10-24 Th. Goldschmidt Ag, 4300 Esse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iliconharzvorprodukten
US5275645A (en) 1992-11-24 1994-01-04 Ameron, Inc. Polysiloxane coating
DE60011200T2 (de) 1999-03-24 2005-07-07 Kaneka Corp. Härtbare zweikomponenten-zusammensetzung und härtungsmittel dafür
DE19934103A1 (de) 1999-07-21 2001-01-25 Goldschmidt Ag Th Polyorganosiloxanharze mit Trenneffekt
CA2336510A1 (en) 2000-04-06 2001-10-06 Goldschmidt Ag Methoxy-functional organopolysiloxanes,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
DE50103601D1 (de) 2000-07-22 2004-10-21 Goldschmidt Ag Th Hitzestabile, korrosionsinhibierende Polyorganosiloxanharze
JP2002053753A (ja) * 2000-08-07 2002-02-19 Shin Etsu Chem Co Ltd 室温硬化性オルガノポリシロキサン組成物
US7115695B2 (en) 2001-07-27 2006-10-03 Kaneka Corporation Curable composition
JP4198406B2 (ja) 2002-07-15 2008-12-17 日東化成株式会社 シリル基含有有機重合体用硬化触媒およびそれを含有する湿気硬化型シリル基含有有機重合体組成物
EP1460098B1 (de) 2003-03-21 2006-06-14 Goldschmidt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organisch modifizierten Polyorganosiloxanen
DE10319303A1 (de) 2003-04-29 2004-12-09 Wacker-Chemie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vernetzbaren Massen auf der Basis von Organosiliciumverbindungen
US7902269B2 (en) 2004-02-13 2011-03-08 Kettenbach Gmbh & Co. Kg Dental material based on alkoxysilyl-functional polyethers containing a salt of a strong base as catalyst
DE102004018548A1 (de) 2004-04-14 2005-11-10 Henkel Kgaa Durch Strahlung und Feuchtigkeit härtende Zusammensetzungen auf Basis Silan-terminierter Polymere, deren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JP4481105B2 (ja) 2004-08-13 2010-06-16 株式会社カネカ 硬化性組成物
DE102005001039B4 (de) 2005-01-07 2017-11-09 Evonik Degussa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Äquilibrierungsprodukten von Organosiloxanen und die so erhältlichen Organopolysiloxane
DE102005001041A1 (de) 2005-01-07 2006-07-20 Goldschmidt Gmbh Neuartige Siloxanblockcopolymere
DE102005004706A1 (de) 2005-02-02 2006-08-10 Goldschmidt Gmbh UV-Licht absorbierende quaternäre Polysiloxane
DE102005004704A1 (de) 2005-02-02 2006-08-10 Goldschmidt Gmbh Guanidinogruppen-haltige Siloxane und deren Verwendung für kosmetische Formulierungen
DE102005043742A1 (de) 2005-09-14 2007-03-22 Goldschmidt Gmbh Verwendung von Epoxy-funktionellen Silanen als Haftungsadditiv für kationisch strahlenhärtende Silikontrennbeschichtungen
DE102005051939A1 (de) 2005-10-29 2007-05-03 Goldschmidt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organisch modifizierten Polyorganosiloxanen
DE102006005100A1 (de) 2006-02-04 2007-08-09 Goldschmidt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organomodifizierter Siloxane
DE102006035512A1 (de) 2006-07-31 2008-02-07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Neuartige Polysiloxane mit quaternären Ammoniumgruppen,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in reinigenden und pflegenden Formulierungen
DE102006035511A1 (de) 2006-07-31 2008-02-07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Neuartige Polysiloxane mit quaternären Ammoniumgruppen,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als Textilweichmacher
DE102006042338A1 (de) 2006-09-08 2008-03-27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Verwendung von Urethan- oder Harnstoffgruppen enthaltenden Polyethern zur Stabilisierung von Polyurethanschäumen
US8815985B2 (en) 2007-02-13 2014-08-26 Kaneka Corporation Curable composition
DE102007041028A1 (de) 2007-08-29 2009-03-05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Verwendung estermodifizierter Organopolysiloxane zur Herstellung kosmetischer oder pharmazeutischer Kompositionen
WO2009047580A1 (en) 2007-10-11 2009-04-16 Amber Chemical Company Ltd. Thixotropic/non-slump room temperature curable organopolysiloxane compositions
FR2925515A1 (fr) 2007-12-20 2009-06-26 Bluestar Silicones France Soc Composition organopolysiloxanique vulcanisable a temperature ambiante en elastomere et nouveaux catalyseurs de polycondensation d'organopolysiloxanes.
DE102008000287A1 (de) 2008-02-13 2009-08-20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Reaktives, flüssiges Keramikbindemittel
DE102008001788A1 (de) 2008-05-15 2009-11-26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Verwendung organomodifizierter Siloxanblockcopolymere zur Herstellung kosmetischer oder pharmazeutischer Zusammensetzungen
DE102008001786A1 (de) 2008-05-15 2009-11-26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Verwendung organomodifizierter Siloxanblockcopolymere als Pflegewirkstoff zur Pflege von menschlichen oder tierischen Körperteilen
WO2009156608A2 (fr) * 2008-05-29 2009-12-30 Bluestar Silicones France Article présentant des propriétés antisalissures et destiné à être utilisé dans des applications aquatiques en particulier marines
DE102008041020A1 (de) 2008-08-06 2010-02-11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Verwendung von Polysiloxanen mit quaternären Ammoniumgruppen zum Schutz von tierischen oder menschlichen Haaren vor Hitzeschädigung
DE102008041601A1 (de) 2008-08-27 2010-03-04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erzweigter SiH-funtioneller Polysiloxane und deren Verwendung zur Herstellung flüssiger, SiC- oder SiOC-verknüpfter, verzweigter organomodifizierter Polysiloxane
DE102008042381A1 (de) 2008-09-26 2010-04-01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Emulgator-Systeme für kosmetische und pharmazeutische Öl-in-Wasser-Emulsionen
DE102009000556A1 (de) 2009-02-02 2010-08-05 Wacker Chemie Ag Alkoxyvernetzende Kautschukmischungen mit Niob- oder Tantal-Kondensationskatalysatoren
US9051428B2 (en) 2009-03-31 2015-06-09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Branched organopolysiloxanes
DE102009002415A1 (de) 2009-04-16 2010-10-21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Emulgator enthaltend glycerinmodifizierte Organopolysiloxane
DE102009002417A1 (de) 2009-04-16 2010-10-21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Verwendung organomodifizierter, im Siliconteil verzweigter Siloxane zur Herstellung kosmetischer oder pharmazeutischer Zusammensetzungen
DE102009003275A1 (de) 2009-05-20 2010-11-25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Verzweigte Polydimethylsiloxan-Polyoxyalkylen Copolymere, ein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als Anti-Vernebelungsadditiv in UV-härtenden Silikonen
DE102009028640A1 (de) 2009-08-19 2011-02-24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Härtbare Masse enthaltend Urethangruppen aufweisende silylierte Polymere und deren Verwendung in Dicht- und Klebstoffen, Binde- und/oder Oberflächenmodifizierungsmitteln
DE102009028636A1 (de) 2009-08-19 2011-02-24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Neuartige Urethangruppen enthaltende silylierte Präpolymere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DE102009029450A1 (de) 2009-09-15 2011-03-24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Neuartige Polysiloxane mit quaternären Ammoniumgruppen und deren Verwendung
DE102010000993A1 (de) 2010-01-19 2011-07-21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45127 Neuartige Polysiloxane mit quatären Ammoniumgruppen,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in reinigenden und pflegenden Formulierungen
DE102010001350A1 (de) 2010-01-29 2011-08-04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45127 Neuartige lineare Polydimethylsiloxan-Polyether-Copolymere mit Amino- und/oder quaternären Ammoniumgruppen und deren Verwendung
DE102010001531A1 (de) 2010-02-03 2011-08-04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45127 Neuartige organomodifizierte Siloxane mit primären Aminofunktionen, neuartige organomodifizierte Siloxane mit quaternären Ammoniumfunktionen und das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DE102010002178A1 (de) 2010-02-22 2011-08-25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45127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min-Amid-funktionellen Siloxanen
DE102010002180A1 (de) 2010-02-22 2011-08-25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45127 Stickstoffhaltige silizium-organische Pfropfmischpolymere
DE102010031087A1 (de) 2010-07-08 2012-01-12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Neuartige polyestermodifizierte Organopolysiloxane
DE102010038774A1 (de) 2010-08-02 2012-02-02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Modifizierte Alkoxylierungsprodukte, die zumindest eine nicht-terminale Alkoxysilylgruppe aufweisen, mit erhöhter Lagerstabilität und erhöhter Dehnbarkeit der unter deren Verwendung hergestellten Polymere
JP2012077256A (ja) * 2010-10-06 2012-04-19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室温湿気増粘型熱伝導性シリコーングリース組成物
DE102010062156A1 (de) 2010-10-25 2012-04-26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Polysiloxane mit stickstoffhaltigen Gruppen
DE102010062676A1 (de) 2010-12-09 2012-06-14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Zubereitungen enthaltend Polysiloxane mit stickstoffhaltigen Gruppen
JP2012131898A (ja) * 2010-12-21 2012-07-12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室温硬化性オルガノポリシロキサン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組成物の硬化物で被覆された物品
DE102011110921A1 (de) 2011-02-23 2012-08-23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Neuartige Polysiloxane mit Betaingruppen, deren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DE102011109540A1 (de) 2011-08-03 2013-02-07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Alkylcarbonat endverschlossene Polyethersilioxane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DE102011109547A1 (de) 2011-08-03 2013-02-07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Polysiloxanpolyether-Copolymere mit Carbonatgruppenhaltigen (Polyether-)Resten und deren Verwendung als Stabilisatorne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urethanschäumen
DE102012202523A1 (de) 2012-02-20 2013-08-22 Evonik Industries Ag Verwendung von selbstvernetzten Siloxanen zum Entschäumen von flüssigen Kohlenwasserstoffen
DE102012202521A1 (de) 2012-02-20 2013-08-22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Verzweigte Polysiloxane und deren Verwendung
DE102012202527A1 (de) 2012-02-20 2013-08-22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Zusammensetzungen enthaltend Polymere und Metallatome oder -ionen und deren Verwendung
DE102012203737A1 (de) 2012-03-09 2013-09-12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Modifizierte Alkoxylierungsprodukte, die zumindest eine nicht-terminale Alkoxysilylgruppe aufweisen und mehrere Urethangruppen enthalten und deren Verwendung
DE102013206175A1 (de) 2013-04-09 2014-10-09 Evonik Industries Ag Polysiloxan-Polyether-Copolymere mit Amino- und/oder quaternären Ammoniumgruppen im Polyetherteil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DE102013214081A1 (de) 2013-07-18 2015-01-22 Evonik Industries Ag Neue aminosäuremodifizierte Siloxane,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Anwendung
DE102013216787A1 (de) 2013-08-23 2015-02-26 Evonik Degussa Gmbh Guanidingruppen aufweisende semi-organische Siliciumgruppen enthaltende Verbindungen
DE102013216751A1 (de) 2013-08-23 2015-02-26 Evonik Industries Ag Modifizierte Alkoxylierungsprodukte, die Alkoxysilylgruppen aufweisen und Urethangruppen enthalten und deren Verwendu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48992A (en) * 1977-06-29 1981-02-03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Gaunidyl-containing organosilicon compounds
EP0069256A2 (en) * 1981-06-26 1983-01-1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One package, stable, moisture curable, polyalkoxy-terminated organopolysiloxan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 for making
US4734479A (en) * 1986-03-25 1988-03-29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Room temperature-curable organopolysiloxane composition
EP1273618A1 (en) * 2001-06-28 2003-01-08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Room temperature curable organopolysiloxane composition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1369A (zh) * 2018-12-28 2020-10-20 浙江三时纪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加热时无刺激性气味的聚硅氧烷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24405A (zh) * 2019-10-28 2021-04-30 赢创运营有限公司 固化剂混合物
CN112724405B (zh) * 2019-10-28 2024-01-30 赢创运营有限公司 固化剂混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05703B2 (ja) 2019-04-24
EP3036273A1 (de) 2016-06-29
WO2015024813A1 (de) 2015-02-26
DE102013216777A1 (de) 2015-02-26
CN105473642B (zh) 2018-09-07
US20160208050A1 (en) 2016-07-21
US9790327B2 (en) 2017-10-17
JP2016534193A (ja) 2016-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73642A (zh) 室温下可固化的硅酮树脂组合物
CN105473673A (zh) 涂料组合物
CN1970675B (zh) 用于密封光学设备的树脂组合物,及其固化产物和密封半导体元件的方法
KR102098769B1 (ko) 오르가노폴리실록산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04418873A (zh) 具有胍基并含有半有机硅基的化合物
US20060281889A1 (en) Silicone composition for water-repellent coating
CN103992480B (zh) 含有有机官能团的聚醚改性烷氧基硅氧烷及其制造方法
US20160289388A1 (en) Silicate Resins And Methods Of Preparing Same
JP2810760B2 (ja) 液体シリコーン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681914A (en) Curable silicone composition
CN110382510A (zh) 有机硅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EP0705866B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organopolysiloxanes
JPH08134219A (ja) メルカプト基及び加水分解性基を含有するオルガノポリシロキサ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96233B2 (ja) シリケート変性ポリオール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含む塗料組成物
JP2000086765A (ja) 有機ケイ素組成物
JP2009138121A (ja) 硬化性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コーティング用硬化性組成物
JP5829466B2 (ja) 多面体構造ポリシロキサン変性体、該変性体を含有する組成物、該組成物を硬化させてなる硬化物
JP2021070758A (ja)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硬化膜
JPH1121510A (ja) 撥水性被膜形成用シリコーンレジン及びその組成物
JP7093663B2 (ja)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206429B2 (ja) 硬化性オルガノポリシロキサン組成物
JP5710998B2 (ja) 多面体構造ポリシロキサン変性体、該変性体を含有する組成物、該組成物を硬化させてなる硬化物
JP3457534B2 (ja) シリケート化合物及び塗料添加剤
WO2021113043A1 (en) Weatherable and durable coating compositions
JP4347580B2 (ja) 塗料用添加剤およびこれを含む塗料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7

Termination date: 20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