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08777A - 反射屏、反射屏的制造方法、屏幕框体和影像显示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反射屏、反射屏的制造方法、屏幕框体和影像显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08777A
CN105408777A CN201480001506.2A CN201480001506A CN105408777A CN 105408777 A CN105408777 A CN 105408777A CN 201480001506 A CN201480001506 A CN 201480001506A CN 105408777 A CN105408777 A CN 1054087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on shield
lens
light
image
reflection horiz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15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08777B (zh
Inventor
弘光礼
桂有希
武滕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9532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5212766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8111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41982B/zh
Priority to CN202010263869.0A priority patent/CN1113522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08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087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087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087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84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refle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3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microprismatic or micropyramidal sha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54Accessories
    • G03B21/56Projection screens
    • G03B21/60Projection scree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surface
    • G03B21/602Lenticular scree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verhead Projectors And Projection Screen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反射屏至少层积包含了基材层和透镜层,在透镜层排列有两个以上的单元透镜,该单元透镜从基材层侧凸向背面侧,单元透镜具有透镜面和非透镜面,在透镜面的至少一部分上设有反射光的反射层,反射层具有树脂和分散于树脂中的多个金属薄片,金属薄片按照与其厚度方向垂直的面相对于透镜面大致平行的方式进行配置。另外,屏幕框体(102)具备反射屏(110)和具有发光部(116)的照明装置(115),照明装置(115)的发光部(116)按照能够对光影(100)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照明的方式设置,该光影(100)是由以与从影像源(LS)入射至反射屏(110)时的角度大致相等的角度反射的影像光产生的。

Description

反射屏、反射屏的制造方法、屏幕框体和影像显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射所投射的影像光并显示影像的反射屏、反射屏的制造方法、屏幕框体和影像显示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开发了具有各种构成的反射屏,其被用于影像显示系统中。近年来,正在广泛使用短焦距型的影像投射装置(投影仪)等,其从极近距离以比较大的投射角度对反射屏投影影像光,以实现大屏幕显示,这种情况下也对用于使由这种短焦距型的影像投射装置所投射的影像光良好地显示的反射屏等进行了开发。
短焦距型的影像投射装置可以从上方或下方以大于现有的影像源的投射角度对反射屏投射影像光,并可以缩短影像投射装置和反射屏的深度方向的距离,所以使用了反射屏的影像显示系统的节省空间等有利。为了使影像光更多地反射至观察者侧,用于这种影像投射装置的反射屏设有反射层。
JP2011-133608A中公开的反射屏中,通过蒸镀铝而形成了反射层,这样可以有效地反射所入射的影像光。但是,这种反射屏是使用真空蒸镀装置等来形成反射层的,因此工序变得复杂,存在制造效率降低的不良情况。另外,为了避免通过蒸镀形成的反射层发生氧化而变色,这种反射屏需要设置保护层,反射屏的制造时的工序增加,由此也存在制造效率降低的不良情况。
此外,作为其它不良情况,在使用了短焦距型影像源的影像显示系统中,该短焦距型影像源在位于这种反射屏的下方从极近距离以大的入射角对反射屏投射影像光,影像光的一部分在反射屏的影像源侧表面发生反射并到达顶棚面,因此还存在影像移入顶棚面的不良情况。对于这种影像在顶棚面的光影(映り込み)来说,在所照射的影像为动画的情况下,顶棚面的光影随着影像而晃动,由此吸引观察者注意,从而无法集中于投影在反射屏的影像,妨碍了舒适的观赏。
在JP2013-130837A中,对于反射由影像源投影的影像光并以能够观察的方式显示的反射屏,尝试了通过使其形成为下述反射屏来减少顶棚面的光影,该反射屏具备:透镜层,其排列有多个具有透镜面和非透镜面且凸向背面侧的单元透镜,背面侧具有菲涅耳透镜形状;反射层,其至少形成于上述单元透镜的上述透镜面并对光进行反射;和表面层,其设置于上述影像源侧并在影像源侧的面上形成有微细凹凸形状,上述表面层的雾度值H满足20%≤H≤40%。
另外,在JP2013-171114A中,对于反射由影像源投影的影像光并以能够观察的方式显示的反射屏,尝试了通过使其形成为下述反射屏来减少影像在顶棚面的光影,该反射屏具备:透镜层,其排列有多个具有透镜面和非透镜面且凸向背面侧的单元透镜,背面侧具有菲涅耳透镜形状;反射层,其至少形成于上述单元透镜的上述透镜面并对光进行反射;和表面透镜层,其配置于该反射屏的影像源侧,具有双凸透镜形状,以该反射屏的画面上下方向为长度方向并在画面左右方向排列有多个单元表面透镜,该单元表面透镜在影像源侧的面凸向影像源侧;上述菲涅耳透镜形状的光学中心位于该反射屏的画面外,上述单元表面透镜在排列方法中的宽度尺寸为透镜高度的尺寸以上。
JP2013-130837A、JP2013-171114A中记载的反射屏均尝试了减少在顶棚面的光影,可确认到一定的成果。即,映入顶棚面的影像的轮廓模糊、不鲜明,而且亮度也降低。但是随着由影像源投射的影像光的变化,顶棚面的光影也发生变化、晃动,还是能被观察到,在这点上并无变化。因此,对观察者来说,顶棚面的光影闪现而引起注意这点没有任何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这些方面而进行的,其第1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射屏、反射屏的制造方法或影像显示系统,可有效地反射所入射的影像光,同时可简单容易地制造。
另外,本发明的第2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屏幕框体或影像显示系统,可以使观察者集中于映出到反射屏上的影像,顶棚面的光影不会引起注意,从而可以舒适地鉴赏。
本发明的反射屏至少层积包含了基材层和透镜层,
在上述透镜层排列有两个以上的单元透镜,该单元透镜从上述基材层侧凸向背面侧,上述单元透镜具有透镜面和非透镜面,
在上述透镜面的至少一部分上设有对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层,上述反射层具有树脂和分散于上述树脂中的2个以上的金属薄片,
上述金属薄片被配置成与其厚度方向垂直的面与上述透镜面大致平行。
本发明的反射屏中,单元透镜的排列方向上的透镜面的中央部的沿着与上述透镜面垂直的方向的反射层的厚度T可以在8μm≤T≤15μm的范围。
本发明的反射屏中,与金属薄片的厚度方向正交的纵向和横向上的该金属薄片的尺寸的平均值可以为单元透镜的透镜高度尺寸的70%以上130%以下。
本发明的反射屏中,所形成的反射层可以埋覆透镜面和非透镜面的边界。
本发明的反射屏中,在成为各单元透镜间的谷底的位置的沿着透镜层的厚度方向的反射层的厚度可以为上述各单元透镜的透镜高度的10%以上120%以下。
本发明的反射屏中,反射层可以进一步具有分散于树脂中的暗色系材料。
本发明的反射屏中,反射层的暗色系材料可以由鳞片状的颜料、纤维状的颜料、粒状的颜料中的至少一种构成。
本发明的反射屏中,相对于树脂整体的重量,以重量比计,含有的反射层的暗色系材料可以在1%以上30%以下的范围。
本发明的反射屏中,在两个以上的各单元透镜的透镜面上的各位置,金属薄片平均可以层积有8层以上。
本发明的屏幕框体具备上述反射屏和具有发光部的照明装置,
上述照明装置的上述发光部被设置成能够对由以与从影像源入射至上述反射屏时的角度大致相等的角度反射的影像光所产生的光影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照明。
本发明的影像显示系统具备上述反射屏和对上述反射屏投射影像光的影像源。
本发明的影像显示系统具备上述反射屏和具有发光部的照明装置,
上述照明装置的上述发光部被设置成能够对由以与从影像源入射至上述反射屏时的角度大致相等的角度反射的影像光所产生的光影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照明。
本发明的反射屏的制造方法具备以下工序:
准备基材的工序;
透镜层形成工序,在上述基材的背面侧形成透镜层,该透镜层排列有两个以上的具有透镜面和非透镜面且凸向背面侧的单元透镜;和
反射层形成工序,在上述透镜面的至少一部分涂布含有2个以上金属薄片的涂料,形成对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层。
根据本发明,可以有效地使入射至反射屏的影像光反射,同时可以简单容易地制造反射屏。
另外,本发明的屏幕框体具备反射屏和具有发光部的照明装置,该反射屏使由影像源投射的影像光反射并以能够观察的方式显示,
上述照明装置的上述发光部被设置成能够对由以与从上述影像源入射至上述反射屏时的角度大致相等的角度反射的上述影像光产生的光影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照明。
本发明的屏幕框体中,照明装置的发光部可以按照不直接对反射屏的显示面进行照明的方式设置。
本发明的影像显示系统具备影像源、反射屏和具有发光部的照明装置,该反射屏使由上述影像源投射的影像光反射并以能够观察的方式显示,
上述照明装置的上述发光部被设置成能够对由在该反射屏以与从上述影像源入射至上述反射屏时的角度大致相等的角度反射的上述影像光产生的。
本发明的影像显示系统具备影像源、反射屏和具有发光部的照明装置,该反射屏使由上述影像源投射的影像光反射并以能够观察的方式显示,
上述反射屏按照顶棚面位于其上部的方式进行设置,
上述影像源设置于比上述反射屏的下端更低的位置,
上述照明装置的上述发光部被设置成能够对由在该反射屏以与从上述影像源入射至上述反射屏时的角度大致相等的角度反射的上述影像光在上述顶棚面产生的光影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照明。
本发明的影像显示系统中,照明装置的发光部可以按照不对反射屏的显示面进行直接照明的方式设置。
本发明的影像显示系统中,照明装置的发光部设置于反射屏的显示面的背面侧,位于上述反射屏的上端的下侧。
本发明的影像显示系统中,可以设置有遮光部,该遮光部可防止照明装置的发光部对反射屏的显示面进行直接照明。
根据本发明,在顶棚面的光影不会引起注意,可以使观察者注意力集中于映出到反射屏上的影像,从而可以舒适地鉴赏。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反射屏和影像显示系统的图。
图2是说明反射屏的层结构的纵截面图。
图3是说明反射屏的透镜层和反射层的详细情况的图。
图4是示出形成于透镜层的反射层的详细截面的放大照片。
图5是示出形成于透镜层的反射层的截面的放大照片。
图6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反射屏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7是说明具有厚度不同的反射层的试验体的光的反射特性的评价方法的图。
图8是示出试验体的反射层的厚度(膜厚)T与反射率的关系的图。
图9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方式的反射屏的透镜层和反射层的详细情况的图。
图10是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屏幕框体和影像显示系统的侧面图。
图11是示出现有的影像显示系统和使用了第3实施方式的屏幕框体的影像显示系统中的顶棚面的光影的状态的照片。
图12是说明反射屏的透镜层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3是说明入射光的行为的截面图。
图14是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屏幕框体和影像显示系统的透视图。
图15是说明图14的(a)所示的屏幕框体和影像显示系统的侧面图。
图16是说明图14的(b)所示的屏幕框体和影像显示系统的侧面图。
图17是说明图14的(b)所示的屏幕框体和影像显示系统的应用形态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等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包括图1在内,以下示出的各图是示意性地示出的图,为了易于理解,将各部分的大小、形状适当地夸大。另外,使用了板、片等词语,作为一般性的使用方法,这些以厚度大小的顺序依次使用板、片、膜,本说明书中也仿照该方法使用。但是,这种区分使用没有技术性的含义,这些用于可以适当替换。此外,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各部件的尺寸等数值和材料名等是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并不限定于此,可以适当选择使用。
本说明书中,关于确定形状或几何学条件以及它们的程度的例如“平行”、“正交”、“相同”等用语、长度或角度的值等,不限定于严格的含义,可包括能够期待同样功能的程度的范围来解释。另外,本说明书中,片面(板面、膜面)是指,在各片(板、膜)中作为该片(板、膜)整体来看时成为片(板、膜)的平面方向的面。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影像显示系统1的图。图1(a)是包含反射屏10的影像显示系统1的透视图,图1(b)是包含反射屏10的影像显示系统1的侧面图。影像显示系统1具备具有反射屏10的反射屏单元5和影像源LS。本实施方式的影像显示系统1中,反射屏10反射由影像源LS投影的影像光L,在其画面上显示影像。该影像显示系统1例如可以用作由影像源LS投射影像光L的前投影电视系统等。
影像源LS是将影像光L投射至反射屏10的影像光投射装置。作为影像源LS,例如可以使用通用的短焦距型投影仪。在使用状态下,从法线方向(屏幕面的法线方向)观察反射屏10的画面时,影像源LS配置于反射屏10的画面左右方向上中央,位于反射屏10的画面(显示区域)的下方侧。需要说明的是,屏幕面是指作为该反射屏10整体来看时成为反射屏10的平面方向的面。该影像源LS能够从与反射屏10的屏幕面正交的方向(反射屏10的厚度方向)上距反射屏10的距离远比现有的通用投影仪接近的位置投射影像光L。即,与现有的通用投影仪相比,影像源LS至反射屏10的投射距离短,影像光L相对于反射屏10的屏幕面的入射角度也大。
反射屏10是使影像源LS所投射的影像光L向观察者O侧反射并显示影像的屏幕。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反射屏10的观察画面从观察者O侧来看是长边方向为画面左右方向的近似矩形。下述说明中,在没有特别声明的情况下,画面上下方向、画面左右方向、厚度方向为该反射屏10的使用状态下的画面上下方向(垂直方向)、画面左右方向(水平方向)、厚度方向(深度方向)。该反射屏10例如具有对角100英寸、或120英寸等大画面(显示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影像显示系统1具备作为短焦距型的投影仪的影像源LS、和反射从该影像源LS所投射的影像光并显示影像的反射屏10,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影像源LS为投射距离长、影像光的投射角度(即,影像光向屏幕的入射角度)小的现有的通用投影仪,使反射屏10与这样的影像源LS对应。
图2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屏10的层结构的纵截面图。图2中,对截面的一部分进行放大显示,所述截面通过作为反射屏10的观察画面(显示区域)的几何中心(画面中央)的点A(参照图1(a)、(b)),与画面上下方向平行并与屏幕面垂直(与厚度方向平行)。如图1所示,反射屏单元5具有反射屏10、配置于其背面侧的平板状的支撑板60、和接合层70。反射屏10和支撑板60通过接合层70接合在一起。
该支撑板60只要为具有高刚性的部件即可,对其材料等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使用铝等金属制的板材、丙烯酸系树脂等树脂制的板材等。另外也可以使用所谓的蜂窝板的金属制的板材等,其表背面为铝等的薄板、内部的芯材为由铝等的薄板而形成的蜂窝结构,由此实现了板材整体的轻量化。另外,从防止外部光的光影或外部光导致的对比度降低等的观点来看,支撑板60优选为不具有透光性的部件。支撑板60的厚度优选为0.2mm~5.0mm、更优选为1.0mm~3.0mm。若厚度薄于0.2mm,则不能提供足够支撑平面性的刚性;若厚于5.0mm,则存在支撑板60的重量变重的问题。在大多情况下,反射屏10薄,单独存在的情况下不具有可充分维持平面性的刚性。因此,反射屏10通过形成与支撑板60接合的形态,从而维持了其画面的平面性。
接合层70是具有将反射屏10和支撑板60接合的功能的层。接合层70可以利用粘合剂或粘接剂等形成。
如图2所示,反射屏10在其厚度方向从影像源LS侧(观察者O侧)依次具备表面层50、基材层40、透镜层30、反射层20。基材层40是在形成透镜层30时成为基材的片状部件。在该基材层40的影像源LS侧层积有表面层50,在作为与基材层40的影像源LS侧相反的一侧的背面侧(里面侧)层积有透镜层30。
基材层40具有含有漫射材料的光漫射层41、和含有颜料或染料等着色材料的着色层42。本实施方式的基材层40通过将光漫射层41和着色层42共挤出成型,从而被整体地层积形成。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图2所示的例子,在基材层40中光漫射层41位于背面侧、着色层42位于影像源LS侧,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为光漫射层41位于影像源LS侧、着色层42位于背面侧的形态。
光漫射层41是将具有透光性的树脂作为母材并含有漫射光的漫射材料的层。光漫射层41具有扩大视场角、或提高亮度的面内均匀性的功能。作为光漫射层41的母材的树脂例如优选使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PC(聚碳酸酯)树脂、MS(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树脂、MBS(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树脂、TAC(三乙烯纤维素)树脂、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等。
作为光漫射层41中包含的漫射材料,优选使用包含丙烯酸系树脂、环氧系树脂、硅酮系树脂等树脂制的颗粒的有机系漫射材料、或包含无机颗粒的无机系漫射材料等。需要说明的是,漫射材料可以将无机系漫射材料与有机系漫射材料组合使用。该漫射材料优选使用为近似球形且平均粒径为约1μm~50μm的材料。另外,适合使用的漫射材料的粒径的范围优选为5μm~30μm。光漫射层41的厚度还取决于反射屏10的画面大小等,但优选为约100μm~2000μm。光漫射层41优选其雾度值为85%~99%的范围。
着色层42是为了达到特定的透光率而用黑色等暗色系的着色剂等实施了着色的层。着色层42具有吸收入射至反射屏10的照明光等不需要的外部光、降低所显示的影像的黑色亮度、提高影像的对比度的功能。作为着色层42的着色剂,优选使用灰色系或黑色系等暗色系的染料或颜料等;炭黑、石墨、黑色氧化铁等金属盐等。作为着色层42的母材的树脂可以使用PET树脂、PC树脂、MS树脂、MBS树脂、TAC树脂、PEN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等。着色层42还取决于反射屏10的画面大小等,优选使其厚度为约30μm~1000μm。
图3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层30和反射层20的详细情况的图。图3(a)示出了从背面侧正面方向观察透镜层30的情况,为了易于理解,所示中省略了反射层20。图3(b)将图2所示的截面的一部分进一步放大示出。图3(c)示出了形成有反射层的透镜层的放大透视图。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易于理解,图3(b)和图3(c)的所示中省略了位于透镜层30的影像源LS侧的基材层40及表面层50。
透镜层30是设置于基材层40的背面侧的具有透光性的层,如图3(a)等所示,在其背面侧的面具有圆形菲涅耳透镜形状,以点C为中心并以同心圆状排列有多个单元透镜31。对于该圆形菲涅耳透镜形状,作为其光学中心(菲涅耳中心)的点C在反射屏10的画面(显示区域)的区域外并位于反射屏10的下方。本实施方式中,举出透镜层30在其背面侧的面具有圆形菲涅耳透镜形状的例子来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为具有单元透镜31沿着屏幕面在画面上下方向等排列的线性菲涅耳透镜形状的形态。
如图2及图3(b)所示,单元透镜31的与屏幕面正交的方向(反射屏10的厚度方向)平行、且与单元透镜31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截面处的截面形状为近似三角形形状。单元透镜31凸向背面侧,具备透镜面32和非透镜面33,该非透镜面33沿着与屏幕面平行且与单元透镜31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与透镜面32相对,即沿着图3的(b)的画面上下方向与透镜面32相对。本实施方式中,在反射屏10的使用状态下,对于单元透镜31来说,透镜面32夹着顶点t位于非透镜面33的垂直方向上侧。
如图3的(b)所示,单元透镜31的透镜面32和与屏幕面平行的面所成的角度为α。另外,非透镜面33和与屏幕面平行的面所成的角度为β(β>α)。此外,单元透镜31的排列间距为P,单元透镜31的透镜高度(屏幕的厚度方向上从顶点t至单元透镜31间成为谷底的点v的大小)为h。为了易于理解,在图2等中,单元透镜31的排列间距P、角度α、β按照在单元透镜31的排列方向上固定的方式示出。然而,本实施方式的单元透镜31实际上虽然排列间距P等固定,但角度α在单元透镜31的排列方向上随着远离作为菲涅耳中心的点C而逐渐变大。另外,与之相伴,透镜高度h也发生变化。本实施方式的单元透镜31中,其排列间距P在50μm~200μm的范围形成,透镜高度h在0.5μm~60μm的范围形成,透镜面32的角度α在0.5°~35°的范围形成,非透镜面33的角度β在45°~90°的范围形成。需要说明的是,不限定与此,排列间距P也可以为沿着单元透镜31的排列方向逐渐变化的形态等,可以根据投影影像光L的影像源LS的像素(pixel)的大小、影像源LS的投射角度(影像光向反射屏10的屏幕面的入射角度)、反射屏10的画面大小、各层的折射率等而适当变更。
透镜层30通过丙烯酸氨基甲酸酯或环氧丙烯酸酯等紫外线固化型树脂而层积于基材层40的背面侧的面(本实施方式中为光漫射层41侧的面)上。需要说明的是,透镜层30也可以利用电子射线固化型树脂等其它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形成。另外,透镜层30也可以使用热塑性树脂,可以根据透镜层30的菲涅耳透镜形状利用压制成型法等形成。在这种透镜层30的情况下,可以形成利用未图示的接合层等将基材层40(光漫射层41)等层积于其影像源侧的形态。另外,在能够进行挤出成型法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将透镜层30和基材层40整体地层积的状态下进行成型。
图4是示出形成于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层的反射层的详细截面的放大照片。图5是示出形成于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层的反射层的截面的放大照片。反射层20是具有对光进行反射的作用的层。该反射层20具有足够对光进行反射的厚度,形成于单元透镜31的透镜面32的至少一部分上。如图2或图3(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层20形成于透镜面32和非透镜面33上。具体来说,反射层20覆盖透镜层30的背面侧,按照填覆凸向背面侧的单元透镜31间的边界(即成为谷底的点v)的方式形成。由此,反射层20可以使透镜层的背面侧的凹凸大致平坦,可以利用接合层70更稳定地贴附支撑板60。
图4是距离作为菲涅耳中心的点C为1100mm的位置处的截面图,该图中所示的反射层20中,相对于单元透镜31的透镜高度h=20μm,成为单元透镜31间的谷底的点v处的透镜层30的厚度方向的厚度以24μm形成反射层20。即,反射层20中,成为单元透镜31间的谷底的点v处的透镜层30的厚度方向上反射层20的厚度为单元透镜31的透镜高度h的120%。因此,可以将支撑板60稳定地贴附于反射层20的背面侧。此处,如上所述,单元透镜31的透镜高度h随着在单元透镜31的排列方向上远离作为菲涅耳中心的点C而发生变化,但为了更有效地达到上述效果,成为各单元透镜31间的谷底的点v处的透镜层30的厚度方向的反射层20的厚度优选相对于各单元透镜31的透镜高度h以10%~120%的范围内的尺寸形成反射层20。
反射层20通过在透镜面32上例如喷雾涂布含有铝等光反射性高的鳞片状的金属薄膜(金属薄片)25的涂料(树脂)而形成。如图4和图5所示,反射层20中,该鳞片状的金属薄膜25的与厚度方向垂直的面与透镜面32大致平行地配置,可以使入射至透镜面32的影像光L适当地向观察者O侧反射。此处,大致平行不仅包括金属薄膜25的与厚度方向垂直的面与透镜面32完全平行的情况,还包括相对于透镜面32的倾斜在-10°~+10°的范围的情况。另外,鳞片状的金属薄膜25是指从金属薄膜25的厚度方向所观察的形状(外形形状)为鳞片状,该鳞片状不仅包括鳞形的形状,而且包括椭圆形、圆形、多边形、将薄膜粉碎而得到的不规则的形状等。此处,作为鳞片状的金属薄膜、即金属薄片的性质区分,有漂浮型、非浮型、树脂涂布型等,在金属光泽、隐蔽性、密合性、取向性等方面分别具有特征,但作为本实施方式,虽然金属光泽也很重要,但考虑到密合性、取向性等而优选树脂涂布型。
为了在维持、提高影像光的反射效率的同时防止反射层20的背面侧透明,该金属薄膜(金属薄片)25优选在多个各单元透镜的透镜面上的各位置平均层积8层以上。需要说明的是,设有8层以上上述金属薄膜25的反射层20可以设置于2个以上单元透镜31的透镜面32中的一部分透镜面32上,另外也可以设置于全部透镜面32上。此处,图4和图5所示的反射层20的正反射率Rt为57.8%、漫反射率Rd为43.9%,因此能够将入射的影像光高效地反射至观察者侧。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高效地将入射的影像光反射,优选反射层20的正反射率Rt为50%<Rt<70%、漫反射率Rd为10%<Rd<50%。
形成该反射层20的涂料由鳞片状的金属薄膜(金属薄片)25、粘结剂、干燥辅助剂、控制剂等构成。从利用喷枪的涂布容易性的方面出发,该涂料优选粘度在50~1000[cp](测定温度23℃)的范围内。该金属薄膜25为以鳞片状形成的铝,其厚度尺寸以15nm~150nm的范围形成,更优选以20nm~80nm的范围形成。另外,金属薄膜25的与厚度方向正交的纵向和横向的尺寸(下文中称为纵向尺寸、横向尺寸)的平均值优选形成为与单元透镜31的透镜高度h同等的尺寸、即0.35μm~78μm。此处,与透镜高度h同等不仅包括金属薄膜的纵向尺寸和横向尺寸等于透镜高度h的情况,还包括与透镜高度h近似的情况(例如,相对于透镜高度h为-30%~+30%的尺寸范围)。
此处,若该金属薄膜25与非透镜面33大致平行地配置,则在外部光入射至非透镜面33的情况下,该外部光有时会在非透镜面33反射而到达观察者O侧,该情况下,会成为影像的对比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如上所述使金属薄膜25的纵向尺寸和横向尺寸与透镜高度h同等,从而在透镜层30的背面侧涂布有涂料的情况下,可以抑制金属薄膜25与非透镜面33大致平行地配置的情况。由此,对反射层20而言,即使外部光入射至非透镜面33,也能够在金属薄膜的端部发生漫射,可以极力地抑制使其反射至观察者O侧。从确保作为反射层的光反射功能的方面出发,优选相对于涂料整体的重量以重量比计在3%~15%的范围内含有金属薄膜25。
粘结剂例如为由热固化性树脂构成的透明的接合剂,其为形成反射层20的母材。本实施方式中,粘结剂使用氨基甲酸酯系的热固化性树脂,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环氧系的热固化性树脂,另外还可以使用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等。需要说明的是,粘结剂可以添加固化剂而作为二液固化型使用,若为氨基甲酸酯系树脂,则可以使用聚异氰酸酯等,另外若为环氧系树脂,则可以使用胺类。
干燥辅助剂是将涂布于透镜层的涂料的干燥时间调整为特定时间的溶剂,即所谓的慢干溶剂。本实施方式中,在涂料中含有特定量的干燥辅助剂,从而使涂布于透镜层30的背面侧的涂料至干燥为止的时间约为1小时。干燥辅助剂可以使用例如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丁醚、二异丁基酮、3-甲氧基-1-丁基乙酸酯的混合溶剂。
控制剂是控制涂料中含有的金属薄膜25的取向的溶剂。通过在涂料中含有控制剂,可以与透镜面32大致平行地配置金属薄膜25。控制剂可以使用例如二氧化硅、氧化铝、氢氧化铝、丙烯酸低聚物、硅酮等。
对于反射层20而言,从良好地确保其光反射特性的方面和良好地保持反射屏10的背面侧的外观的方面出发,如图5所示,在单元透镜31的排列方向上的作为透镜面32的中央部Q上的位置,沿着与透镜面32垂直的方向的反射层的厚度T(膜厚)优选在8μm≤T≤15μm的范围。假设反射层20的上述厚度T小于8μm时,反射层20的反射率降低,有可能无法充分地反射影像光L,另外,在反射屏10的背面侧所表现出的反射层20中产生有涂膜的部分和无涂膜的部分,外观上产生不均或擦伤等,有可能损害反射屏10的背面侧的外观。另外,在反射层20的上述厚度T大于15μm的情况下,反射层20中包含的金属薄膜25的一部分未在透镜面大致平行地排列,而部分与透镜面大致垂直地排列,反射层20的背面侧的外观产生不均,有可能损害反射屏10的背面侧的外观。
表面层50是层积于基材层40的影像源LS侧(观察者O侧)的层。本实施方式的表面层50形成了反射屏10的影像源LS侧的最外表面。本实施方式的表面层50具有硬涂功能和防眩功能,在基材层40的影像源LS侧的表面,以涂膜的膜厚约为10μm~100μm的方式涂布具有硬涂功能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例如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等电离辐射线固化型树脂,将微细的凹凸形状(粗糙形状)转印至该树脂膜表面等并使其固化,从而对表面赋予形成微细凹凸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不限定于上述例子,表面层50可以适当从防反射功能、防眩功能、硬涂功能、紫外线吸收功能、防污功能或抗静电功能等中选择一种或多种必要的功能来进行设置。另外,也可以设置触控面板层等作为表面层50。另外,表面层50也可以在表面层50与基材层40之间进一步设置具有防反射功能、紫外线吸收功能、防污功能或抗静电功能等的层来作为其它层。此外,表面层50还可以形成利用与基材层40不同的未图示的粘合材料等接合于基材层40的形态,还可以直接形成于与基材层40的透镜层30相反一侧(影像源LS侧)的面上。
回到图2,对入射至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屏10的影像光L1和外部光G1、G2的情况进行说明。图2中,为了易于理解,使表面层50、着色层42、光漫射层41、透镜层30的折射率相等,所示中省略了光漫射层41对于影像光L1和外部光G1、G2的光漫射作用等。如图2所示,从影像源LS投影的大部分的影像光L1从反射屏10的下方入射,透过表面层50和基材层40而入射至透镜层30的单元透镜31。
并且,影像光L1入射至透镜面32并被反射层20反射,朝向观察者O侧从反射屏10向大致正面方向射出。因此,影像光L1高效地被反射并到达观察者O,因而可以显示明亮的影像。需要说明的是,影像光L1从反射屏10的下方投射,并且角度β(参照图3的(b))大于反射屏10的画面上下方向的各点处的影像光L1的入射角度,因此影像光L1不直接入射至非透镜面33,非透镜面33不影响影像光L1的反射。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照明光等不需要的外部光G1、G2主要从反射屏10的上方入射,透过表面层50和基材层40并入射至透镜层30的单元透镜31。并且,虽然一部分的外部光G1入射至非透镜面33,但在形成于非透镜面33的背面侧的反射层20的金属薄膜25的端部被漫射,即使到达观察者O侧,其光量也比影像光L1大幅减少。另外,一部分的外部光G2在透镜面32反射,主要朝向反射屏10的下方侧,因此不直接到达观察者O侧,另外即使在到达的情况下其光量也比影像光L1大幅减少。此外,一部分的外部光入射至反射屏10,被着色层42吸收。因此,在反射屏10,可以抑制外部光G1、G2等导致的影像的对比度降低。
综上所述,若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屏10,即使在明室环境下也可以显示对比度高、明亮、良好的影像。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屏1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6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屏1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截面图。如图6(a)所示,将含有漫射材料的树脂和含有着色材料的树脂分别以特定的厚度共挤出成型,由此将光漫射层41和着色层42整体地成型,形成基材层40。此处,假设基材层40为网状。
接着,如图6(b)所示,在作为基材层40的影像源LS侧的面(本实施方式中为着色层42侧的面)上涂布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等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将微细的凹凸形状(粗糙形状)转印至该树脂膜表面等并使其固化,形成表面具有微细凹凸形状的表面层50。本实施方式中,表面层50以其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在0.1μm~3μm的范围、雾度值在5%~20%的范围的方式形成。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表面层50上以能够剥离的方式贴合未图示的屏蔽材料,之后移至下一工序。作为该屏蔽材料,例如可以使用透明或略透明的片状部件,其具有防止之后的制造过程中的表面层50的表面污染或损伤的功能。
接着,将表面层50和基材层40剪裁成特定的大小,制成单片状。并且,如图6(c)所示,在作为基材层40的背面侧的面(本实施方式中为光漫射层41侧的面)利用紫外线成型法等形成透镜层30(透镜层形成工序)。透镜层30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将基材层40的与层积有表面层50的面相反一侧的面(本实施方式中为光漫射层41侧的面)挤压至填充有丙烯酸系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可形成圆形菲涅耳透镜形状的成型模具中,照射紫外线使其固化后,从成型模具脱模等,由此形成透镜层30。需要说明的是,透镜层30的形成方法可以适当选择,不限于此。
接着,如图6(d)所示,在透镜层30的背面侧利用未图示的喷枪喷射含有鳞片状的金属薄膜(金属薄片)25的涂料(树脂),形成反射层20。涂料的涂布通过如下方式进行:一边在透镜层30的画面左右方向平行移动喷枪,一边从画面上下方向的下端部向上端侧以特定的移动间距(例如70mm间距)进行移动,从而进行涂布(反射层形成工序)。此时,为了易于与透镜面32大致平行地配置金属薄膜25,喷枪的朝向优选与透镜面32大致垂直。
接着,从表面层50剥离屏蔽材料等,或者进一步进行剪裁工序等后工序等,完成反射屏10。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说明中,反射层形成工序示出了通过利用喷枪涂布含有鳞片状的金属薄膜25的涂料而形成反射层20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例如,反射层20也可以通过所谓的辊涂方式形成:即,将涂有涂料的旋转辊按压至被涂布体(透镜层)而进行涂布。
此处,以往主要设置于所制造的反射屏(下文中称为比较例的反射屏)的透镜层的反射层是通过蒸镀铝等金属的真空蒸镀方式而形成的。通过该蒸镀形成的反射层可以高效地反射影像光,厚度非常薄(例如约),因此为了防止反射屏的背面侧透明、或者抑制反射层的氧化,需要在反射层的背面侧设置保护层。因此,比较例的反射屏在反射层的形成中需要设置蒸镀的处理工序、保护层的形成工序。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屏10使涂料中含有的多个鳞片状的金属薄膜(金属薄片)25与透镜面32大致平行地进行配置,因此与通过真空蒸镀方式所制造的比较例的反射屏相比,可以高效、简单地制造反射屏10。即,上述比较例的反射屏的反射层使用真空蒸镀装置等将透镜层设置于真空环境下后将蒸镀金属蒸镀,因此透镜层的形成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复杂的作业,但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屏10的反射层20涂布了含有金属薄膜25的涂料,因此可以进一步缩短透镜层的形成所花费的时间,而且可以使必要的作业更简单。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屏10是按照反射层20覆盖单元透镜31的背面侧的方式形成的,因此不需要如比较例的反射屏那样设置保护层,在这点上与比较例的反射屏相比也可以简单地制造。另外,还可以降低反射屏10的制造成本。
此外,比较例的反射屏由于反射层是通过蒸镀形成的,因此反射屏整体为发黄的色调,但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屏10的反射层20是通过多个鳞片状的金属薄膜(金属薄片)25形成的,因此整体上为发蓝的色调。此处,在调整由影像源LS投射的影像光L的色调,并调整反射屏所显示的影像的色调时,与反射屏发黄的情况相比,发蓝的情况下向白色的修正变得容易。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屏10与比较例的反射屏相比可以容易地通过影像源LS的调整而进行色调的修正。
接着,对变化反射层的厚度T时的反射层的光反射特性的变化进行评价。
图7是说明具有不同厚度的反射层的试验体的光的反射特性的评价方法的图。反射层的反射特性的评价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准备具备厚度T不同的反射层的多个试验体80,测定各试验体的绝对反射率,从而进行评价。如图7所示,试验体80在基材81上通过喷雾涂布形成了反射层82。基材81是外形为50mm×50mm、厚度为1mm的聚碳酸酯制的透明树脂板,其是模拟了反射屏的透镜层30的部件。
反射层82是形成于基材81的表面的具有光的反射特性的层。反射层82模拟了上述反射屏10的反射层20,通过在基材81的表面喷雾涂布与上述反射层同样的含有鳞片状的金属薄膜(金属薄片)的涂料而形成。需要说明的是,试验体80的反射层82的厚度T表示与基材81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反射层82的厚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本评价试验中,各试验体80的反射层82的厚度T分别为T=8.0μm、T=8.7μm、T=9.0μm、T=9.8μm、T=10.2μm。反射率的测定使用反射率测定器(株式会社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造、HR-100),测定了全反射率。
图8是示出试验体的反射层82的厚度T与反射率的关系的图。图8的纵轴表示反射层82的反射率[%],横轴表示反射层82的厚度T[μm]。此处,所测定的反射率为总光线反射率(Rt),表示总反射光束相对于试验片的平行入射光束的比例。如图8所示,若反射层82的厚度T为8μm以上,则反射层82的反射率为54%以上,确认到具有良好的光的反射特性。
综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屏可发挥出以下的效果。
如图2所示,反射屏10使与形成反射层20的树脂中含有的多个鳞片状的金属薄膜(金属薄片)25的垂直厚度方向的面与透镜面32大致平行地配置,因此可以使影像光L、L1适当地反射至观察者O侧。另一方面,照明光等不需要的外部光G1、G2主要从反射屏10的上方入射,透过表面层50和基材层40并入射至透镜层30的单元透镜31。并且,虽然一部分的外部光G1入射至非透镜面33,但在形成于非透镜面33的背面侧的反射层20的金属薄膜25的端部被漫射,即使到达观察者O侧,其光量也比影像光L1大幅减少。另外,一部分的外部光G2在透镜面32反射,主要朝向反射屏10的下方侧,因此不直接到达观察者O侧,另外即使在到达的情况下其光量也比影像光L1大幅减少。此外,一部分的外部光入射至反射屏10,被着色层42吸收。因此,在反射屏10,可以抑制外部光G1、G2等导致的影像的对比度降低。此外,反射层20是通过涂布含有金属薄膜25的树脂(涂料)而形成的,因此与使用真空蒸镀装置等制造的上述比较例的反射屏相比,可以高效、简单地制造反射屏10。
反射屏10中,反射层20是由含有多个鳞片状的金属薄膜25的涂料所形成的,在单元透镜31的排列方向上的透镜面32的中央部Q,与透镜面32垂直的方向的厚度T在8μm≤T≤15μm的范围形成。由此,反射屏10中可以简单地制造反射层20,同时可以良好地确保反射层20的光的反射特性。另外,可以抑制在反射层20的背面侧形成不均或擦伤,可以使反射屏10的背面侧的外观良好。
反射屏10中,所形成的反射层20的金属薄膜25的纵向尺寸和横向尺寸与单元透镜31的透镜高度尺寸h的尺寸同等,因此可以使入射至透镜面32的影像光L适当地反射至观察者O侧,同时在透镜层30的背面侧涂布有涂料的情况下,可以抑制金属薄膜25与非透镜面33大致平行地配置的情况。
所形成的反射屏10中反射层20覆盖单元透镜31的背面侧,因此不需要如比较例的反射屏那样设置保护层,与上述需要保护层的比较例的反射屏相比,可以简单地进行制造。另外,还可以降低反射屏10的制造成本。
反射屏10中,对透镜面32层积了8层以上的反射层20的金属薄膜25,因此可以维持、提高影像光L的反射效率,同时可以防止反射层20的背面侧透明。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中,对于发挥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功能的部分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附上相同的符号或在末尾附上相同的符号。
第2实施方式的反射屏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反射屏的层结构是相同的,但形成反射层的涂料中进一步含有暗色系材料,这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
形成反射层20的涂料由鳞片状的金属薄膜(金属薄片)25、粘结剂、干燥辅助剂、控制剂、暗色系材料等构成。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构成涂料的鳞片状的金属薄膜25、粘结剂、干燥辅助剂、控制剂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形成反射层20的涂料中含有的暗色系材料例如为将形成反射层20的母材(粘结剂)着色为暗色(灰色或黑色等)的颜料,可以例示出炭黑(碳颗粒)、纤维状的碳、鳞片状的碳等。通过将反射层20的母材着色为暗色,暗色系材料可以吸收入射至反射层20的光中的入射至金属薄膜25间的光。
因此,从兼顾上述光反射功能和光吸收功能的方面出发,相对于涂料整体的重量,以重量比计优选在1%~30%的范围内含有暗色系材料。假设重量比小于1%时,暗色系材料的量相对于反射层20整体变得过少,无法充分发挥出上述光的吸收效果。另外,若重量比大于30%,则暗色系材料的量相对于反射层20的母材(粘结剂)变得过多,反射层20的光反射功能降低。另外,从充分引出光吸收效果、同时还充分得到光反射功能的方面出发,相对于涂料整体的重量,以重量比计更优选在10%~30%的范围内含有暗色系材料。
另外,关于暗色系材料的平均尺寸,在为颗粒状的情况下,优选粒径小于1μm;在为纤维状的情况下,优选直径小于0.5μm、长度小于3μm;在为鳞片状的情况下,优选厚度小于0.15μm、与厚度方向正交的纵向和横向的尺寸小于10μm。暗色系材料为上述尺寸以上的形状时,暗色系材料可遮挡金属薄膜25所引起的光的反射,有可能使反射层20的反射效率降低,或者使暗色系材料无法充分混合于粘结剂中。
接着,说明入射至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屏10的外部光的情况。
如图2所示,照明光等不需要的外部光G1、G2主要从反射屏10的上方入射,透过表面层50和基材层40并入射至透镜层30的单元透镜31。并且,虽然一部分的外部光G1入射至非透镜面33,但其一部分在形成于非透镜面33的背面侧的反射层20的金属薄膜25的端部被漫射,即使到达观察者O侧,其光量也比影像光L1大幅减少。另外,入射至非透镜面33的一部分的外部光入射至形成金属薄膜25间的反射层20的母材(粘结剂),如上所述,由于母材中含有暗色系材料,因此该光不发生反射而被吸收。
综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屏10与第1实施方式的反射屏同样地即使在明室环境下也可以显示对比度高、明亮、良好的影像。另外,通过在形成反射层的母材(粘结剂)中含有暗色系材料,可以使影像的黑色更明确,可以提高影像的对比度。
另外,上述比较例的反射屏有时对非透镜面也形成有反射层,该情况下,照明光等不需要的外部光入射至非透镜面并向透镜面反射,到达观察者侧,有时会妨碍良好的影像显示。与此相对,第2实施方式的反射屏10在非透镜面33也形成有反射层20,但由于形成反射层20的母材(粘结剂)中含有暗色系材料,因此可以大幅降低入射至非透镜面33的外部光的反射。
(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方式)
图9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方式的反射屏的透镜层和反射层的详细情况的图,其是与图3(b)对应的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反射屏10是按照反射层20覆盖单元透镜31的透镜面32和非透镜面33的方式形成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例如,如图9所示,反射层20也可以设置于透镜面32的一部分,仅位于相邻的单元透镜31的非透镜面33侧,即仅设置于有助于透镜面32的影像光的反射的部分。该情况下,在透镜面32和非透镜面33的一部分未形成反射层20,因此优选设置隐藏反射层20的背面侧的隐藏层(保护层)。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反射层20的金属薄膜25,说明了使用鳞片状的铝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银、镍等金属。
为了维持画面的平面性,上述实施方式的反射屏10也可以为如下方式:其具备为玻璃制或树脂制的刚性高的透明基板层。
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2等中以直线状所示那样,示出了透镜面32和非透镜面33为平面状的例子,但不限于此,透镜面32或非透镜面33的一部分也可以为曲面状。
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单元透镜31的透镜面32和非透镜面33均由1个面构成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至少一个面由多个面构成的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单元透镜31的图2等中所示的截面形状为近似三角形形状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如下方式:截面形状为近似梯形形状,透镜面和非透镜面夹持着与屏幕面平行的顶面而相对。此时,顶面优选形成于不有助于影像光的反射的区域。在顶面可以形成反射层,也可以为顶面被保护层被覆的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中,基材层40示出了具备着色层42和光漫射层41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例如基材层40也可以为不具备着色层42而仅具备光漫射层41的方式。该情况下,也可以为光漫射层41除了含有漫射材料外进一步含有着色材料的方式。另外,基材层40还可以为如下方式:具备着色层42和光漫射层41,着色层42除了含有着色剂外还进一步含有光漫射材料。此外,对于光漫射层41和着色层42,也可以用粘合剂等将分别成型的光漫射层41和着色层42接合,制成基材层40。
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影像源LS在垂直方向位于反射屏10(反射屏单元5)的下方,并从反射屏10的下方倾斜地投射影像光L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如下方式:影像源LS在垂直方向位于反射屏10的上方,从反射屏10的上方倾斜地投射影像光L。
第2实施方式中,关于反射屏,说明了在反射层的暗色系材料中使用碳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石墨、黑色氧化铁等金属盐等。另外,暗色系材料不限于颗粒状、纤维状、鳞片状的形状,也可以为其它形状。另外,第2实施方式中,暗色系材料示出了使用暗色系的颜料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暗色系的染料。例如,可以使用苯胺黑系黑色染料(吖嗪系染料)或苯胺系的黑色染料。
(第3实施方式)
接着,主要参照图10~图17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关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反射屏110、屏幕框体102、影像显示系统101等,根据说明的需要进行记载、图示,在实际制品中,大多情况下根据需要设置将屏幕框体102保持于地面105的腿部、或将屏幕框体102保持于墙壁等的接合部等。
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起见,将图中所示的X轴方向称为左右方向(特别是以箭头的方向为右),将Y轴方向称为上下(特别是以箭头方向为上),将Z轴方向称为前后(特别是以箭头的方向为前)。以平台作为基准,将Z轴的箭头方向作为影像源侧或者成为观察者侧,以平台作为基准,将与Z轴的箭头方向相反的方向称为背面侧。
另外,正面图是指,在从影像源侧(观察者侧)整体且全局地观察与XY平面平行的设置面107或者片状的反射屏的情况下,观察与其平面方向一致的面(与XY平面平行的面)时得到的图,换言之,正面图是表示立于与XY平面平行的反射屏110的法线方向(Z轴方向)所观察的形状的图。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对从设置于反射屏110的下方的影像源LS对反射屏110投射影像光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从设置于反射屏110的上方的影像源LS对反射屏110投射影像光的情况下,虽然上下关系发生变化,但原理上显然是相同的。
<屏幕框体>
本实施方式中的屏幕框体102是具备反射屏110和照明装置115的屏幕框体102,反射屏110使由影像源LS投射的影像光反射并以能够观察的方式显示,照明装置115的发光部116被设置成能够对光影100(参照图11)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照明,该光影100是由以与影像光L从影像源LS入射至反射屏110的角度大致相等的角度反射的影像光产生的。另外,照明装置115的发光部116被设置成不直接对观察者O和反射屏110的显示面进行照明。
通过形成这种屏幕框体102,利用照明装置115对光影100(图11的(a))照射照明光,从而无法目视观察光影100的影像(图11的(b)),可以不使观察者O注意在顶棚面106的光影影像,而集中于映出到屏幕上的影像,从而可以舒适地鉴赏,其中,该光影100是由影像光从影像源LS入射至反射屏110的角度和进行反射的角度大致相等的影像光产生的。
另外,若如下设计反射屏110则可以不大幅降低画面的对比度,还可发挥出能够使室内变亮的效果:对应于短焦距型影像源,对于从上方照射至反射屏110的照射光,向下方反射,或者将其吸收。即,被照射至顶棚面106的来自照明装置115的照明光难以目视看到在顶棚面的光影100,同时在顶棚面106反射,使观察者O的身边或脚下变亮,有助于观察者O的安全步行,另外使观察者O记笔记的手底下变亮。
[光影]
本实施方式中,光影100为下述影像:在图10所示的影像显示系统101中,由设置于反射屏的下端112的下方的影像源LS进行投射,如图13的L4那样,利用以与在反射表面入射的角度大致相等的角度进行反射的影像光L5在顶棚面106所产生的画像,其如图11的(a)那样被目视。关于本光影100,在影像光为动画的情况下,光影的影像也随着影像光而变化,特别是形成于接近屏幕的上端111的图10所示的顶棚面106的位置N的光影100在观察映出到屏幕上的影像时容易进入视野,而且因接近屏幕,因而鲜明,容易引起观察者的注意。
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在该顶棚面106的光影100,利用照明装置115照射照明光,从而难以以引起观察者注意的方式目视观察。这利用了关于人类视觉的认识的特性,即,即使同样地进入视野,与运动的影像相比静止的影像不引起观察者的注意;另外,与可发现含义的影像相比无含义的单调的影像(照明、光、影等)不引起观察者的注意。
[反射屏]
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屏110具有如下功能:以观察者O能够观察的方式反射由影像源LS照射的影像光的一部分。短焦距型的影像源LS对于反射屏110从上方或下方以大于现有的影像源LS的入射角度透射影像光,因此,对短焦距型的影像源LS使用的反射屏,大多设法增加以小反射角对以大入射角投射的影像光进行反射的比例,使观察者观察地更清楚。
该反射屏110具有对角80英寸或100英寸等大画面(显示区域)。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屏110例如画面的尺寸为对角80英寸尺寸(1771×996mm)。
如图12(b)所示,反射由影像源LS投影的影像光并以能够观察的方式显示的反射屏110优选为下述反射屏110:其设有透镜层130和反射层120,该透镜层130具有透镜面132和非透镜面133,排列有多个凸向背面侧的单元透镜131,在背面侧具有菲涅耳透镜形状;该反射层120至少形成于单元透镜131的透镜面132,其对光进行反射。
图13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屏110的一例的图。图13中将截面的一部分放大示出,所述截面通过作为反射屏110的观察画面(显示区域)的几何中心的点,与画面上下方向平行并与屏幕面正交(与厚度方向平行)。反射屏110从其影像源LS侧(观察者O侧)依次具备表面层150、基材层140、透镜层130、反射层120、光吸收层190等。
基材层140是成为形成透镜层130的基材的片状部件。在该基材层140的影像源LS侧(观察者O侧)层积有表面层150,在背面侧(里面侧)层积有透镜层130。
基材层140具有光漫射层141和着色层142。该基材层140的具体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基材层40相同,因此此处省略说明。
图12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层130的图。图12(a)示出了从背面侧正面方向观察透镜层130的情况,为了易于理解,所示中省略了反射层120和光吸收层190。图12(b)将图13所示的截面的一部分进一步放大示出。
透镜层130凸向背面侧,其具有包含透镜面132和非透镜面133的多个单元透镜131。该透镜层130的具体结构和形成方法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透镜层30相同,因此此处省略说明。
反射层120是具有对光进行反射的作用的层。该反射层120至少形成于透镜面132。如图12(b)及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层120形成于透镜面132,但未形成于非透镜面133。
反射层120可以通过喷雾涂布、模涂、丝网印刷、利用擦拭的槽填充等各种涂布方法涂布下述物质并使其固化而形成,该物质为:白色或银色系的涂料;含有白色或银色系的颜料或珠等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或热固化性树脂;包含将银或铝等的金属蒸镀膜或金属箔等粉碎而成的颗粒或微小的薄片的涂料;等等。另外,反射层120可以通过在透镜面132上蒸镀、溅射铝、银、镍等金属而形成,或者通过对金属箔进行转印等而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层120可以通过在透镜面132蒸镀铝来形成。
光吸收层190设置于透镜层130和反射层120的背面侧,具有吸收光的作用。本实施方式的光吸收层190形成了被覆反射层120和非透镜面133且在非透镜面133形成有光吸收层190的方式。
光吸收层190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将黑色等暗色系的涂料、或含有黑色等暗色系的颜料或染料及具有光吸收作用的珠等的热固化型树脂或者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涂布于在透镜面132形成了反射层120的透镜层130的背面侧(菲涅耳透镜形状侧),并使其固化,从而形成光吸收层190。
表面层150是设置于基材层140的影像源侧(观察者侧)的层。该表面层150的具体结构和形成方法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表面层50相同,因此此处省略说明。
接着,说明入射至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屏110的影像光和外部光的情况。图13是说明入射至反射屏110的影像光或外部光的情况的图。图13中,将与反射屏110的画面上下方向平行并与厚度方向平行的截面的一部分放大示出,为了易于理解,所示中省略了反射屏110的各层的折射率差及光漫射层141的漫射作用等。
如图13所示,由影像源LS投影的大部分的影像光L3从反射屏110的下方入射,透过表面层150和基材层140并入射至透镜层130的单元透镜131。另外,影像光L3向透镜面132入射并被反射层120反射,朝向观察者O侧由反射屏110反射。需要说明的是,角度β(参照图12(b))大于反射屏110的画面上下方向的各点处的影像光L3的入射角度,且影像光L3从反射屏110的下方投射,因此影像光L3不直接入射至非透镜面133,非透镜面133不影响影像光L3的反射。
另一方面,如图13所示,照明光等不需要的外部光G3、G4主要从反射屏110的上方入射,透过表面层150和基材层140并入射至透镜层130的单元透镜131。并且,一部分的外部光G3入射至非透镜面133,被光吸收层190吸收。另外,一部分的外部光G4在透镜面132发生反射,主要朝向反射屏110的下方侧,因此不直接到达观察者O侧,另外即使在到达的情况下其光量也远小于影像光L3。因此,在反射屏110,可以抑制外部光G3、G4导致的影像的对比度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反射屏,也可以使用第1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中的反射屏10。即,反射屏10至少层积包含了基材层40和透镜层30,在透镜层30排列有两个以上的单元透镜31,该单元透镜31从基材层40侧凸向背面侧,单元透镜具有透镜面32和非透镜面33,在透镜面32的至少一部分上设有反射光的反射层20,反射层20具有树脂和分散于树脂中的多个金属薄片25,金属薄片25按照与其厚度方向垂直的面相对于透镜面32大致平行的方式进行配置,屏幕框体102具备该反射屏10和具有发光部116的照明装置115,照明装置115的发光部116被设置成能够对光影100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照明,该光影100是由以与从影像源LS入射至反射屏10时的角度大致相等的角度反射的影像光产生的。
通过利用这样的反射屏10、110,对在顶棚面106产生的光影100照射照明时,即使在顶棚面106反射的照明光到达屏幕10、110,行为也与来自上部的不需要的外部光G3、G4同样,因此对向反射屏10、110投影的影像的品质的影响极其轻微。
此外,在反射屏10、110从下方投影的影像光的一部分中存在在反射屏10、110的影像源LS侧的表面发生反射的光。如图13所示,到达反射屏10、110的上方并在其表面反射的光L4如光L5那样向反射屏10、110的上方大致正反射,到达顶棚面106等。在未设置照明装置115的情况下,该光L5成为影像映入顶棚面106的主要原因,妨碍了舒适的影像的目视观看。在反射屏10、110配置于暗室环境下的情况下,或所投射的影像为动画的情况下,在顶棚面106的光影部分的亮度引入注目,或者在顶棚面106部分可目视观察到模糊的动画,因此对观察者O来说在目视观看显示于反射屏10、110的影像时,会大幅妨碍舒适的目视观看。本实施方式采取对于该光影100的对策。
反射屏110在其背面侧通过由粘合材等构成的未图示的接合层而设置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支撑板60同样的支撑板,通过该支撑板维持了其平面性。需要说明的是,不限于此,反射屏110也可以为被未图示的框部件等支撑并维持其平面性的方式。
[照明装置]
本实施方式中,照明装置115至少具有发光部116,其被设置成能够对光影100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照明,该光影100是由以与影像光从影像源LS入射至反射屏10、110的角度大致相等的角度反射的影像光产生的。另外,照明装置115的发光部116被设置成不直接对观察者O和反射屏10、110的显示面进行照明。
如上所述,通过对屏幕框体102设置照明装置115,并使照明装置115的照明区域S与光影100重叠,从而起因于光影100的影像变得难以观察到。因此,即使由影像源LS投射的影像光为动画,也不会观察到光影100的晃动,另外,由于不易发现影像,因此无法引起观察者O的注意,可以仅集中于投射至反射屏10、110的影像,可以舒适地进行鉴赏。
另外,通过按照不直接对观察者O和反射屏10、110的显示面进行照明的方式设置,观察者O不会感觉由照明装置照射的光刺眼,而且不会引起映出至反射屏10、110的影像的对比度降低等品质的降低。
如在图10、图15、图16、图17中容易理解的那样,发光部116是以电灯泡形状记载的,但本实施方式中只要为发光的物体即可,不限于电灯泡。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可用作发光部116的发光器件,可以例示荧光灯、电灯泡、冷阴极管、发光二极管(LED)或有机电致发光元件(OLED)等。
本实施方式中,照明装置115可以包含与所使用的发光器件对应的电力供给装置或驱动电路。另外,也可以具有利用光纤维、反射镜、透镜、棱镜等将由发光部116得到的光分割、诱导的功能。
在图14中记载的照明装置115设置于筐体上部的左右方向整体,但也可以在任意的位置仅设置于一处或多处。主要在于,在光影100中,接近屏幕10、110,特别是可明确判断影像的部分N、即观察者O特别担心的光影部分的影像为难以认识的程度,因此只要能够对充分的照明区域照射充分光量的照明光即可。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照明装置115的发光部116优选按照不直接对观察者O进行照明的方式设置。换言之,优选按照无法从观察者O直接目视观察到照明装置115的发光部116的方式设置。若利用这样的照明装置115,观察者O在观察映出至屏幕10、110的表面的影像时,可以防止来自照明装置115的发光部116的照明光进入观察者O的眼睛,可以集中于影像而舒适地鉴赏。
此外,实施方式中的照明装置115的发光部116优选按照不直接对反射屏10、110的显示面进行照明的方式设置。若利用这样的照明装置115,观察者O在观察映出至屏幕10、110的表面的影像时,可以防止来自照明装置的照明光映入屏幕10、110的表面,可以集中于影像而舒适地鉴赏。
为了实现这样的设置位置,如图14(a)、图15所示,通过在反射屏10、110的背面侧、且从观察者O来看成为反射屏10、110的影子、无法目视发光部116的位置设置发光部116,可以防止照明装置115直接对观察者O和反射屏10、110进行照明。
即,如图14(a)、图15所示,通过按照发光部116为反射屏10、110的背面侧的方式设置,照明光不会直接照射反射屏10、110的显示面。另外,通过在从观察者O来看成为反射屏10、110的影子、无法目视发光部116的位置设置发光部116,从而在观察者O与发光部116之间存在反射屏10、110,可以避免观察者O直接目视发光部116而感到刺眼的问题。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b)、图16所示,为了防止照明装置115直接对观察者O和反射屏10、110进行照明,通过在发光部116周边设置遮光部117,可以防止照明装置115直接对观察者O和反射屏10、110进行照明。作为该遮光部117,例如可以使用遮光性的罩。
即,如图14(b)、图16所示,为了使发光部116的照明光不直接照射反射屏10、110的显示面,另外,为了从观察者O来看成为遮光部的影子而无法目视发光部116,通过在发光部116的周边设置遮光部117,从而在观察者O与发光部116之间存在遮光部117,可以避免观察者O直接目视发光部116而感到刺眼的问题。
通过设置这样的遮光部117,照明装置115(发光部116)的设置位置的自由度提高,同时通过在遮光部117的发光部116侧设置反射功能,具有能够有效地利用来自发光部116的光的优点。
另外,若设置这样的遮光部117,如图17所示,还可以应用于具有缠绕收纳反射屏10、110的屏幕收纳部103的屏幕框体102。
[影像显示系统]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图15、图16所示,影像显示系统101至少具备影像源LS、反射屏10、110和照明装置115,该反射屏10、110使由影像源LS投射的影像光反射并以能够观察的方式显示。本影像显示系统101中,如上所述,照明装置115的发光部116被设置成能够对光影100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照明,该光影100是由影像光从影像源LS入射至反射屏10、110的角度与进行反射的角度大致相等的影像光产生的。另外,照明装置115的发光部116按照不直接对观察者O和反射屏10、110的显示面进行照明的方式设置。
本实施方式的影像显示系统101是反射屏10、110反射由影像源LS投影的影像光并在其画面上显示影像的一般性的影像显示系统。需要说明的是,影像显示系统101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制成由影像源LS投射影像光的前投影电视系统等,还可以制成具备反射屏10、110、影像源LS和对反射屏10、110的观察画面上的输入部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位置检测部及个人计算机等的互动板系统。
影像源LS是将影像光投射至反射屏10、110的装置,可以使用通用的短焦距型投影仪等。在使用状态下从法线方向(屏幕面的法线方向)观察反射屏10、110的画面时,该影像源LS配置于反射屏10、110的画面左右方向的中央,且位于反射屏10、110的画面(显示区域)的下方侧。需要说明的是,屏幕面是指作为该反射屏10、110整体来看时成为反射屏10、110的平面方向的面。该影像源LS可以从与反射屏10、110的画面正交的方向(反射屏10、110的厚度方向)上的和反射屏10、110的距离远比现有的通用投影仪近的位置投影影像光。即,与现有的通用投影仪,该影像源LS相比至反射屏10、110的投射距离短,该影像光相对于反射屏10、110的入射角度也大。
更具体来说,对有效高度为1245mm、有效宽度为2214mm的100英寸的反射屏110进行例示。如图10中记载的那样,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对象的影像显示系统101设置于反射屏110的上部具有顶棚面106的部位。从地面至顶棚面的距离为3.0m。
影像源LS使用三洋社制造的投影仪PDG-DWL4500J,设置于比反射屏110的下端112更低的位置,从反射屏的下端112至地面105的尺寸d4=0.6m,影像源LS配置于投射影像光的投射口从反射屏110的左右方向中央起向观察者O侧d1=0.44m、从反射屏110的下端112起向下方d2=0.28m的位置。此时,向反射屏110的中心的影像光在画面上下方向以入射角64度入射。
屏幕框体102具有上述反射屏110和照明装置115。照明装置115的发光部116使用白炽灯,设置于反射屏110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的位置,位于显示面的背面侧且在反射屏的上端111的下侧。因此,由白炽灯照射的照明光不直接对观察者O和反射屏110的显示面进行照明。另外,由观察者O无法直接目视作为发光部116的白炽灯。
若不使照明装置115发光,而由影像源LS照射动画的影像光并将影像映出到反射屏110的表面,则如图11(a)所示,由以与影像光从影像源LS入射至反射屏110的角度大致相等的角度反射的影像光,在顶棚面106产生了光影100。该光影100反映动画的影像光的变化并晃动,引起观察者O的注意。
此处,若点亮照明装置115,则如图11(b)所示,对于在顶棚面106产生的光影100的影像,观察者O无法认识为影像。即,观察者O仅仅认识到对顶棚面106照射了照明光,因此已经无法引起观察者O的注意。此时,无法感受到照明光对映出至反射屏110的影像的品质的影响。此外,此时虽然室内的照明被切断,但身边及脚下变得明亮。因此,若为简单的笔记,则观察者O可以一边鉴赏影像一边记笔记。另外,可以目视观察脚下的情况,可以在室内安全地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方式也可以适当组合使用,但省略了详细的说明。另外,本发明不被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等所限定。

Claims (20)

1.一种反射屏,其至少层积而包含了基材层和透镜层,
在所述透镜层排列有两个以上的单元透镜,该单元透镜从所述基材层侧凸向背面侧,所述单元透镜具有透镜面和非透镜面,
在所述透镜面的至少一部分上设有对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层,所述反射层具有树脂和分散于所述树脂中的2个以上的金属薄片,
所述金属薄片被配置成与其厚度方向垂直的面相对于所述透镜面大致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屏,其中,在所述透镜面的所述单元透镜的排列方向上的中央部,所述反射层沿着与所述透镜面垂直的方向的厚度T在8μm≤T≤15μm的范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屏,其中,与所述金属薄片的厚度方向正交的纵向和横向上的该金属薄片的尺寸的平均值为所述单元透镜的透镜高度尺寸的70%以上130%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屏,其中,所形成的所述反射层埋覆所述透镜面和非透镜面的边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射屏,其中,在成为所述各单元透镜间的谷底的位置,沿着所述透镜层的厚度方向的所述反射层的厚度为所述各单元透镜的透镜高度的10%以上120%以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屏,其中,所述反射层进一步具有分散于所述树脂中的暗色系材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射屏,其中,所述反射层的所述暗色系材料含有鳞片状的颜料、纤维状的颜料、粒状的颜料中的至少一种。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射屏,其中,相对于所述树脂整体的重量,以重量比计,所述反射层含有的所述暗色系材料在1%以上30%以下的范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屏,其中,在两个以上的所述各单元透镜的所述透镜面上的各位置,平均层积有8层以上的所述金属薄片。
10.一种屏幕框体,其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屏和具有发光部的照明装置,
所述照明装置的所述发光部被设置成能够对由以与从影像源入射至所述反射屏时的角度相等的角度反射的影像光产生的光影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照明。
11.一种影像显示系统,其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屏和对所述反射屏投射影像光的影像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影像显示系统,其具备具有发光部的照明装置,
所述照明装置的所述发光部被设置成能够对由以与从所述影像源入射至所述反射屏时的角度大致相等的角度反射的影像光产生的光影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照明。
13.一种反射屏的制造方法,其具备以下工序:
准备基材的工序;
透镜层形成工序,在所述基材的背面侧形成透镜层,该透镜层排列有两个以上的具有透镜面和非透镜面且凸向背面侧的单元透镜;和
反射层形成工序,在所述透镜面的至少一部分涂布含有2个以上金属薄片的涂料,形成对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层。
14.一种屏幕框体,其具备反射屏和具有发光部的照明装置,该反射屏使由影像源投射的影像光反射并以能够观察的方式显示,
所述照明装置的所述发光部被设置成能够对由以与从所述影像源入射至所述反射屏时的角度大致相等的角度反射的影像光产生的光影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照明。
15.如权利要求10或14所述的屏幕框体,其中,所述照明装置的所述发光部被设置成不直接对所述反射屏的显示面进行照明。
16.一种影像显示系统,其具备影像源、反射屏和具有发光部的照明装置,该反射屏使由所述影像源投射的影像光反射并以能够观察的方式显示,
所述照明装置的所述发光部被设置成能够对由以与从所述影像源入射至所述反射屏时的角度大致相等的角度在该反射屏反射的所述影像光产生的光影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照明。
17.一种影像显示系统,其具备影像源、反射屏和具有发光部的照明装置,该反射屏使由所述影像源投射的影像光反射并以能够观察的方式显示,
所述反射屏按照顶棚面位于其上部的方式进行设置,
所述影像源设置于比所述反射屏的下端更低的位置,
所述照明装置的所述发光部被设置成能够对由以与从所述影像源入射至所述反射屏时的角度大致相等的角度在该反射屏反射的所述影像光在所述顶棚面产生的光影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照明。
18.如权利要求12、16或17中任一项所述的影像显示系统,其中,所述照明装置的所述发光部被设置成不直接对所述反射屏的显示面进行照明。
19.如权利要求12、16或17中任一项所述的影像显示系统,其中,所述照明装置的所述发光部设置于所述反射屏的显示面的背面侧且所述反射屏的上端的下侧。
20.如权利要求12、16或17中任一项所述的影像显示系统,其中,设置有遮光部,该遮光部可防止所述照明装置的所述发光部直接对反射屏的显示面进行照明。
CN201480001506.2A 2014-02-14 2014-10-21 反射屏、反射屏的制造方法、屏幕框体和影像显示系统 Active CN1054087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81113.5A CN110441982B (zh) 2014-02-14 2014-10-21 屏幕框体和影像显示系统
CN202010263869.0A CN111352292B (zh) 2014-02-14 2014-10-21 反射屏、反射屏的制造方法和影像显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26351 2014-02-14
JPJP2014-026351 2014-02-14
JP2014060057 2014-03-24
JPJP2014-060057 2014-03-24
JP2014073212 2014-03-31
JPJP2014-073212 2014-03-31
JPJP2014-095328 2014-05-02
JP2014095328A JP2015212766A (ja) 2014-05-02 2014-05-02 スクリーン筐体、及び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PCT/JP2014/077964 WO2015122055A1 (ja) 2014-02-14 2014-10-21 反射スクリーン、反射スクリーンの製造方法、スクリーン筐体および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63869.0A Division CN111352292B (zh) 2014-02-14 2014-10-21 反射屏、反射屏的制造方法和影像显示系统
CN201910681113.5A Division CN110441982B (zh) 2014-02-14 2014-10-21 屏幕框体和影像显示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08777A true CN105408777A (zh) 2016-03-16
CN105408777B CN105408777B (zh) 2020-05-01

Family

ID=5379981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1506.2A Active CN105408777B (zh) 2014-02-14 2014-10-21 反射屏、反射屏的制造方法、屏幕框体和影像显示系统
CN202010263869.0A Active CN111352292B (zh) 2014-02-14 2014-10-21 反射屏、反射屏的制造方法和影像显示系统
CN201910681113.5A Active CN110441982B (zh) 2014-02-14 2014-10-21 屏幕框体和影像显示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63869.0A Active CN111352292B (zh) 2014-02-14 2014-10-21 反射屏、反射屏的制造方法和影像显示系统
CN201910681113.5A Active CN110441982B (zh) 2014-02-14 2014-10-21 屏幕框体和影像显示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3) CN105408777B (zh)
WO (1) WO2015122055A1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29360A (zh) * 2017-08-29 2017-11-07 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正投影透光投影屏幕及投影系统
WO2019024366A1 (zh) * 2017-08-04 2019-02-07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投影屏幕和投影系统
WO2019024369A1 (zh) * 2017-08-04 2019-02-07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投影屏幕和投影系统
WO2019024368A1 (zh) 2017-08-04 2019-02-07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全反射屏幕和投影系统
WO2019227935A1 (zh) * 2018-05-31 2019-12-05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屏幕和投影系统
WO2020063156A1 (zh) 2018-09-27 2020-04-02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屏幕和投影系统
WO2020125610A1 (zh) * 2018-12-20 2020-06-25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屏幕和投影系统
WO2021000792A1 (zh) 2019-07-04 2021-01-07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屏幕
CN112219163A (zh) * 2018-05-25 2021-01-12 Agc株式会社 影像投影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影像显示系统
CN112513685A (zh) * 2019-04-10 2021-03-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屏、影像显示系统
WO2021088883A1 (zh) * 2019-11-04 2021-05-14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屏幕以及投影系统
CN112987479A (zh) * 2019-04-10 2021-06-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屏、影像显示系统
WO2022247417A1 (zh) * 2021-05-24 2022-12-01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天花板反光投影屏幕及投影系统
WO2022247429A1 (zh) * 2021-05-24 2022-12-01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消散斑投影屏幕及投影系统
US11762275B2 (en) 2018-11-05 2023-09-19 Appotronics Corporation Limited Projection screen and projection system
US11906891B2 (en) 2018-10-18 2024-02-20 Appotronics Corporation Limited Projection screen and processing method therefo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3102A (zh) * 2016-12-05 2018-06-12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投影屏幕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56307A (ja) * 2006-03-20 2007-10-04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反射型映写スクリーン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反射型映写デイスプレイ
CN102955348A (zh) * 2011-08-26 2013-03-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投影屏及具有投影屏的投影系统
JP2013171114A (ja) * 2012-02-20 2013-09-0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反射スクリーン、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JP2013195914A (ja) * 2012-03-22 2013-09-3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反射スクリーン、映像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89316A (ja) * 1989-09-01 1991-04-15 Canon Inc 投映型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JPH10104747A (ja) * 1996-09-30 1998-04-2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反射型映写スクリーン
JPH10282578A (ja) * 1997-04-07 1998-10-2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反射型映写スクリーン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228535A (ja) * 2000-02-14 2001-08-24 Hitachi Ltd 投写形表示装置
JP2002189253A (ja) * 2000-12-20 2002-07-05 Victor Co Of Japan Ltd スクリーン
KR100633556B1 (ko) * 2002-03-28 2006-10-13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프레넬 렌즈시트
US7057813B2 (en) * 2003-07-22 2006-06-06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ojection screen and projection system comprising the same
JP2005107011A (ja) * 2003-09-29 2005-04-21 Daicel Chem Ind Ltd 反射スクリー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693989A (zh) * 2004-05-07 2005-11-09 株式会社有泽制作所 反射式屏幕
KR20070030547A (ko) * 2005-09-13 2007-03-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집광 부재,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 장치
JP2008076523A (ja) * 2006-09-19 2008-04-03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反射型スクリーン
JP2008116911A (ja) * 2006-10-13 2008-05-22 Seiko Epson Corp スクリーン及び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JP5160801B2 (ja) * 2007-03-02 2013-03-13 直史 山内 画像投影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スクリーン
CN100552538C (zh) * 2007-04-10 2009-10-21 苏州苏大维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全息柱面透镜结构的投影屏
JP4813598B2 (ja) * 2007-05-09 2011-11-09 株式会社クラレ 反射型スクリーン及び前面投射型表示システム
JP2008281910A (ja) * 2007-05-14 2008-11-20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及び背面投射型表示装置
JP4479832B2 (ja) * 2007-07-20 2010-06-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
CN101452197B (zh) * 2007-11-30 2010-12-29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图像荧幕
CN101533213B (zh) * 2008-03-11 2011-01-19 陈和 投映屏幕与投映方法
CN102365583B (zh) * 2009-03-26 2015-03-2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交互板用透射型屏幕
US8922888B2 (en) * 2009-11-23 2014-12-3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Front projection screen with high contrast
JP5582778B2 (ja) * 2009-12-21 2014-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投射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投射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1133608A (ja) * 2009-12-24 2011-07-07 Seiko Epson Corp 反射スクリーンおよび反射スクリーンの製造方法
JP2011221272A (ja) * 2010-04-09 2011-11-04 Seiko Epson Corp 反射型スクリーン、投影システム、フロント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テレビ、および、反射型スクリーンの製造方法
JP2012252112A (ja) * 2011-06-01 2012-12-2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反射スクリー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30837A (ja) * 2011-12-22 2013-07-0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反射スクリーン、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KR102014256B1 (ko) * 2012-01-18 2019-08-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영상 표시 시스템의 디스플레이 스크린 및 그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56307A (ja) * 2006-03-20 2007-10-04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反射型映写スクリーン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反射型映写デイスプレイ
CN102955348A (zh) * 2011-08-26 2013-03-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投影屏及具有投影屏的投影系统
JP2013171114A (ja) * 2012-02-20 2013-09-0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反射スクリーン、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JP2013195914A (ja) * 2012-03-22 2013-09-3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反射スクリーン、映像表示装置

Cited B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21553B2 (en) * 2017-08-04 2022-01-11 Appotronics Corporation Limited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screen and projection system
US20220075250A1 (en) * 2017-08-04 2022-03-10 Appotronics Corporation Limited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screen and projection system
WO2019024369A1 (zh) * 2017-08-04 2019-02-07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投影屏幕和投影系统
WO2019024368A1 (zh) 2017-08-04 2019-02-07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全反射屏幕和投影系统
CN109388014A (zh) * 2017-08-04 2019-02-26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屏幕和投影系统
EP3663852A4 (en) * 2017-08-04 2021-05-12 Appotronics Corporation Limited TOTAL REFLECTION SCREEN AND PROJECTION SYSTEM
WO2019024366A1 (zh) * 2017-08-04 2019-02-07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投影屏幕和投影系统
CN109388014B (zh) * 2017-08-04 2021-07-06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屏幕和投影系统
US11906892B2 (en) * 2017-08-04 2024-02-20 Appotronics Corporation Limited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screen and projection system
CN107329360A (zh) * 2017-08-29 2017-11-07 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正投影透光投影屏幕及投影系统
CN112219163B (zh) * 2018-05-25 2022-09-13 Agc株式会社 影像投影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影像显示系统
CN112219163A (zh) * 2018-05-25 2021-01-12 Agc株式会社 影像投影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影像显示系统
CN110554557A (zh) * 2018-05-31 2019-12-10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屏幕和投影系统
WO2019227935A1 (zh) * 2018-05-31 2019-12-05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屏幕和投影系统
US11921413B2 (en) 2018-09-27 2024-03-05 Appotronics Corporation Limited Projection screen and projection system
CN110955106A (zh) * 2018-09-27 2020-04-03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屏幕和投影系统
WO2020063156A1 (zh) 2018-09-27 2020-04-02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屏幕和投影系统
US11906891B2 (en) 2018-10-18 2024-02-20 Appotronics Corporation Limited Projection screen and processing method therefor
US11762275B2 (en) 2018-11-05 2023-09-19 Appotronics Corporation Limited Projection screen and projection system
WO2020125610A1 (zh) * 2018-12-20 2020-06-25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屏幕和投影系统
CN115185151A (zh) * 2019-04-10 2022-10-1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屏、影像显示系统
CN112987479B (zh) * 2019-04-10 2022-07-0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屏、影像显示系统
CN112513685B (zh) * 2019-04-10 2023-08-1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屏、影像显示系统
CN112987479A (zh) * 2019-04-10 2021-06-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屏、影像显示系统
CN112513685A (zh) * 2019-04-10 2021-03-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反射屏、影像显示系统
WO2021000792A1 (zh) 2019-07-04 2021-01-07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屏幕
US11960199B2 (en) 2019-07-04 2024-04-16 Appotronics Corporation Limited Projection screen
WO2021088883A1 (zh) * 2019-11-04 2021-05-14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屏幕以及投影系统
WO2022247417A1 (zh) * 2021-05-24 2022-12-01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天花板反光投影屏幕及投影系统
WO2022247429A1 (zh) * 2021-05-24 2022-12-01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消散斑投影屏幕及投影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2292A (zh) 2020-06-30
CN110441982B (zh) 2021-10-15
WO2015122055A1 (ja) 2015-08-20
CN105408777B (zh) 2020-05-01
CN111352292B (zh) 2021-10-15
CN110441982A (zh) 2019-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08777A (zh) 反射屏、反射屏的制造方法、屏幕框体和影像显示系统
CN101809497B (zh) 反射屏及其制造方法
CN105807548B (zh) 反射屏幕、具有反射屏幕的显示装置和制造反射屏幕的方法
CN106338878A (zh) 一种短焦距正投影显示屏幕
CN109725484A (zh) 一种偏轴短焦正投影光学屏幕及投影显示系统
CN107430326A (zh) 反射型屏幕、影像显示系统
JP2016109803A (ja) 反射スクリーン、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JPH0511345A (ja) フレネル反射スクリーン
JP5939116B2 (ja) 反射スクリーン、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JP6398450B2 (ja) 反射スクリーン、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JP2015068943A (ja) 反射スクリー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CN109388014A (zh) 投影屏幕和投影系统
JP2018165749A (ja)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および背面投射型表示装置
JP2014077883A (ja) 反射スクリーン、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JP2016151649A (ja) 反射スクリーン、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JP6510798B2 (ja) 反射スクリーン、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CN109426061A (zh) 一种短焦距正投影显示屏幕及其制作方法
JP2020187311A (ja) 反射スクリーン、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JP2018013634A (ja)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背面投射型表示装置
CN216248753U (zh) 一种菲涅尔长焦正投投影幕
JP2015055855A (ja) 反射型スクリーン、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CN112824970B (zh) 一种直投屏幕
JP2018165748A (ja)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および背面投射型表示装置
JP2017173440A (ja) 反射スクリーン、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JP2017187701A (ja)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背面投射型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