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17363A - 薄膜剥离卷绕的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薄膜剥离卷绕的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17363A
CN105217363A CN201510363450.1A CN201510363450A CN105217363A CN 105217363 A CN105217363 A CN 105217363A CN 201510363450 A CN201510363450 A CN 201510363450A CN 105217363 A CN105217363 A CN 1052173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winding
traversing
cylinder
film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6345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17363B (zh
Inventor
石黑宏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wasaki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wasa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wasaki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Iwasa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217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173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173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173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inding Of Webs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膜剥离卷绕的方法,其能作为剥除贴附在玻璃基板表面的偏光板薄膜的手段,其为将设置在板材支承用水平面上的板材(P)相对于薄膜卷绕滚筒(29)的横动方向倾斜设置,将从所述板材(P)撕去的薄膜(F)的一个角部(Fc)夹持在薄膜卷绕滚筒(29)的薄膜夹持组件(37)之后,薄膜卷绕滚筒(29)在使卷绕于薄膜卷绕滚筒(29)的薄膜(F)通过在薄膜卷绕滚筒(29)与薄膜卷绕滚筒(29)的下侧的板材(P)上的薄膜(F)之间的方向上进行转动与横动,且在横动的薄膜卷绕滚筒(29)的后方,从板材(P)撕去的薄膜(F)已确保在朝向膜卷绕滚筒(29)向前方拉动的区域(Fa)的状态下,进行薄膜(F)的撕去与卷绕。

Description

薄膜剥离卷绕的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贴附在各种板材表面的薄膜剥离去除的薄膜剥离卷绕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在使用的玻璃基板表面上通过黏着层贴附偏光板薄膜,但是,在偏光板薄膜的贴附步骤中,在玻璃基板与偏光板薄膜之间会有混入异物或气泡的情况。在此情况下,需要将偏光板薄膜从玻璃基板剥离去除,以再利用玻璃基板。当然,并不限于自玻璃基板剥离去除偏光板薄膜,也包含例如将贴附在印刷用板材上的保护薄膜在曝光后剥离去除的情况,或将贴附在印刷基板上的感光薄膜在曝光后剥离去除的情况等,因此,将贴附在板材表面上的各种薄膜剥离去除的情况很多。在此情况下,已提出了各种并非以人工操作进行该薄膜整体的剥离去除,而是至少在从板材表面撕去薄膜的一个角部之后,以机械进行薄膜的剥离去除的相关技术。
在将贴附在板材表面的薄膜以人工操作剥离去除的情况下,以适合的方法从板材表面撕去该薄膜的端部,再往与贴附在板材表面的薄膜上重迭的方向拉动,就能够将贴附在板材表面的薄膜从板材表面折返同时平滑地撕去是任何人在都能完成的事,而与此剥离卷绕的方法最接近的情况,是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覆盖薄膜的剥离卷绕装置,提出用于机械性进行贴附在板材表面薄膜的剥离去除的方法。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805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方法将板材以及自该板材表面撕去的薄膜的一个角部,使撕去的薄膜往重迭在贴于板材表面的薄膜上的方向相对地移动,并利用在人工操作撕去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薄膜的剥离去除。然而在结构面上,是构成为用于撕去薄膜的一个角部的黏着滚筒将附着在该黏着滚筒表面的薄膜角部往该黏着滚筒的上侧拉起的方向旋转,且在该黏着滚筒卷绕撕去所需长度的薄膜之后,使该黏着滚筒升高,并使其它的剥离引导滚筒进入所述黏着滚筒的下侧,所述剥离引导滚筒与板材一边进行水平地相对移动,一边将薄膜自剥离引导滚筒往上方拉起。因此,即使构成为使上升的黏着滚筒旋转而直接卷绕薄膜,除了所述黏着滚筒之外,还需要相对于板材进行水平地相对移动的剥离引导滚筒,因此结构非常地复杂而控制上变得较为困难。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出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薄膜剥离卷绕的方法,为了容易理解与实施例的关系,本发明的薄膜剥离卷绕的方法将在该实施例的说明中所使用的组件符号附注于括号中,该薄膜剥离卷绕的方法为使用薄膜剥离卷绕装置,其具有被水平支承在板材支承用水平面上方的一定高度上且能在轴心的周围旋转并在相对于轴心垂直的水平方向上横动的薄膜卷绕滚筒29,在所述薄膜卷绕滚筒29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设置薄膜夹持组件37,其中,将表面贴有剥离对象薄膜F的板材P相对于该薄膜卷绕滚筒29的横动方向倾斜地设置在该板材支承用水平面上,且将自板材P表面撕去的薄膜F的一个角部(Fc)夹持在该薄膜卷绕滚筒29的薄膜夹持组件37之后,将该薄膜卷绕滚筒29在卷绕于所述薄膜卷绕滚筒29的薄膜F通过在该薄膜卷绕滚筒29与其下方的该板材P表面上的薄膜F之间的方向上进行转动与横动,且在横动的该薄膜卷绕滚筒29的后方,确保自板材P表面撕去的薄膜F在朝向该膜卷绕滚筒29向前方拉动的区域Fa的状态下,进行薄膜F的撕去与卷绕。
此外,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适合用于执行上述薄膜剥离卷绕的方法的装置。即,本发明提出的薄膜剥离卷绕装置具有被水平支承在板材支承用水平面上方的一定高度上且能在轴心的周围旋转并在相对于轴心垂直的水平方向上横动的薄膜卷绕滚筒29,在薄膜卷绕滚筒29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设置薄膜夹持组件37,在所述薄膜剥离卷绕装置中,该薄膜夹持组件37在圆筒状滚筒本体30设置的开口部53的内侧,由在该圆筒状滚筒本体30的圆周方向上相邻且以封闭该开口部53的方式设置的固定接收座38以及开闭夹持片39所构成,该开闭夹持片39在其前端部39a自圆筒状滚筒本体30的外侧覆盖该固定接收座38的状态下,在与圆筒状滚筒本体30的轴心平行的轴心的周围以摆动自如的方式枢轴支承,并且通过夹持用驱动组件48驱动开闭,而将插入在该前端部39a与该固定接收座38之间的薄膜角部(Fc)经由此开闭夹持片39的闭合运动夹持在该前端部39a与该固定接收座38之间。
(三)有益效果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薄膜剥离卷绕的方法,通过薄膜卷绕滚筒的横动而自板材表面撕去的薄膜在横动的该薄膜卷绕滚筒的后方能经常确保朝向该膜卷绕滚筒向前方拉动的区域,且由于该区域内的薄膜并非导向该薄膜卷绕滚筒的上侧,而是导向该薄膜卷绕滚筒的下侧,因此该区域内的薄膜以重迭在贴附于板材表面且正要撕去的薄膜上的方式被弯曲而撕去。因此,由于几乎没有因撕去薄膜而对板材施加向上的力的可能性,因此,对于再次使用的板材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并且用于使薄膜卷绕滚筒横动的所需力量也较少,即可平滑地进行薄膜的撕去。此外,由于通过横动的薄膜卷绕滚筒将撕去的薄膜同时地进行卷绕,因此与单以横动构件撕去薄膜的情况相比,能够大幅缩小作为横动构件的薄膜卷绕滚筒的横动距离。进一步地,与利用为了缩小横动构件的横动距离而将撕去的薄膜转向上方的引导滚筒,以及将转向上方的薄膜向上拉动的组件一体横动的装置的情况相比,能使设备大幅地小型化并且达到大幅降低成本的目的。
当实施上述本发明的薄膜剥离卷绕的方法时,自板材P表面往上方撕去的薄膜F的角部Fc在维持原方向的状态下,通过位于薄膜卷绕滚筒29的轴心下侧的薄膜夹持组件37夹持,且通过该薄膜卷绕滚筒29的转动及横动,将自板材P表面撕去的薄膜F转往薄膜卷绕滚筒的横动方向的反方向,并且对此状态下卷绕于薄膜卷绕滚筒29的薄膜F,以通过该薄膜夹持组件37夹持的薄膜F的角部Fc朝向相反方向的方式弯曲来进行薄膜F的撕去与卷绕。
根据此方法,由于以薄膜角部抵接于沿着薄膜卷绕滚筒的圆周面的接收面的状态夹持该薄膜角部即可,因此薄膜夹持组件的结构简单,能容易且可靠地将薄膜角部夹持在薄膜卷绕滚筒的圆周面的附近。此外,当通过薄膜卷绕滚筒的转动与横动而开始自板材表面撕去与卷绕薄膜时,利用薄膜卷绕滚筒的薄膜夹持组件夹持的薄膜角部,相对于卷绕于该薄膜卷绕滚筒的薄膜以朝向相反方向的方式弯曲,因此,当薄膜卷绕滚筒开始拉动卷绕薄膜时,不会有因施加在薄膜的张力而使薄膜角部自薄膜夹持组件拉出的可能性。因此,不需要过度地增加薄膜夹持组件的夹持力,这点也使薄膜夹持组件的结构简单,能以便宜的价格实施,并且能可靠地执行薄膜的撕去与卷绕。
此外,通过薄膜卷绕滚筒29的旋转与横动,当自板材P表面撕去的薄膜F朝向该膜卷绕滚筒29向前方拉动的区域Fa形成之后,优选地,在该薄膜卷绕滚筒29卷绕薄膜的圆周速度与该薄膜卷绕滚筒29的横动速度彼此大致相等的状态下,进行薄膜F的撕去与卷绕。根据此方法,自板材表面离开直到到达薄膜卷绕滚筒为止,薄膜往前方拉动的区域的长度维持在接近一定的长度,直到薄膜的卷绕末端位置以接近相同的条件进行薄膜的撕起与卷绕,并且自薄膜的卷绕末端位置使薄膜卷绕滚筒只维持在该区域长度的额外的部分进行横动,因此,能可靠地达成板材表面的薄膜的撕去与卷绕,且容易进行装置的控制。
此外,本发明的薄膜剥离卷绕装置,是能根据本发明的薄膜剥离卷绕的方法的实施而活用在能转动同时横动薄膜卷绕滚筒的装置,特别是在薄膜卷绕滚筒的圆周面的一部分上,能形成在固定接收座与开闭夹持片的前端部之间形成为与滚筒轴心方向平行的薄膜角部插入用缝隙,此外,所述缝隙形成在自圆筒状滚筒本体的外侧覆盖于该固定接收座的开闭夹持片的前端部的内侧,且并非是自薄膜卷绕滚筒的圆周面朝向滚筒轴心直角进入的缝隙,而是能形成为自薄膜卷绕滚筒圆周面圆弧形地进入滚筒内部的缝隙,因此,能将自板材表面朝向斜后方立起的薄膜角部容易且确实地插入在固定接收座与开闭夹持片的前端部之间。即,能容易且确实地进行薄膜角部的夹持。
此外,本发明的装置基本上能构成为通过一个驱动组件使横动体的横动与薄膜卷绕滚筒的转动在互相连动的状态下进行。例如,能设置用于使横动体3横动的横动用驱动组件8,在横动体3上枢轴支承着与薄膜卷绕滚筒29连动的小齿轮(piniongear),与所述小齿轮啮合的框架齿轮(rackgear)沿着横动体3的横动路径铺设。根据所述结构,当通过横动用驱动组件8使横动体3横动时,与所述横动体3一体横动的该小齿轮通过与该框架齿轮的啮合而驱动旋转,因而,能使连动于所述小齿轮的该薄膜卷绕滚筒29进行旋转。
然而,当实施本发明装置时,优选地,构成在该薄膜卷绕滚筒29的横动范围内设置以水平来回移动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且通过横动用驱动组件8驱动的横动体3,且该薄膜卷绕滚筒29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枢轴支承在所述横动体3上,并使所述薄膜卷绕滚筒29旋转的旋转用驱动组件(马达34)设置在该横动体3上。由于所述薄膜卷绕滚筒的横动用驱动组件与旋转用驱动组件为各自独立的构成,因此,薄膜卷绕滚筒的横动速度与旋转速度彼此独立且能自由地控制。因此,能确保薄膜卷绕滚筒的后侧上的薄膜区域,即,实施本发明的方法能自由地设定自离开板材表面直到到达薄膜卷绕滚筒为止,薄膜往前方拉动的区域的长度等。
当进一步地采用上述结构时,该开闭夹持片39的夹持用驱动组件48由在该圆筒状滚筒本体30内,以在该圆筒状滚筒本体30的轴心方向上来回移动自如的方式被支承在该开闭夹持片39的内侧的操作用可动体40、与设置在此操作用可动体40的凸轮(凸轮孔44)接合且自该开闭夹持片39突设的凸轮从动片45、位于圆筒状滚筒本体30的一端外侧且设置在该横动体3上的推拉驱动用引动器46以及连接所述推拉驱动用引动器46与该操作用可动体40的推拉用轴体47所构成,所述推拉用轴体47以在轴心方向移动自如的方式被支承在与圆筒状滚筒本体30同轴的位置上,且在与该推拉驱动用引动器46之间装有能使两者围绕圆筒状滚筒本体30的轴心相对旋转的推拉传动件49。
根据所述结构,相较于使该开闭夹持片进行开闭摆动运动的引动器设置在圆筒状滚筒本体内,而使该圆筒状滚筒本体与引动器一体旋转的情况,在枢轴支承着薄膜卷绕滚筒的横动体上,能在该薄膜卷绕滚筒的两端分配设置用于旋转薄膜卷绕滚筒的旋转用驱动组件以及该开闭夹持片的夹持用驱动组件的推拉驱动用引动器,因此,能容易地构成对于使该开闭夹持片进行开闭摆动运动的引动器的供电系统或控制系统,并且,不受圆筒状滚筒本体的内部空间的限制而能选择且设置使该开闭夹持片进行开闭摆动运动的引动器。此外,作为使旋转的圆筒状滚筒本体内的开闭夹持片进行开闭动作的组件,由于并非使用与该圆筒状滚筒本体以相同方式旋转的旋转式的引动器,而是使用在圆筒状滚筒本体的轴心方向上进行推拉动作的引动器,因此,能不受圆筒状滚筒本体的旋转影响而能可靠地使开闭夹持片进行开闭动作。
附图说明
图1为设备整体的平面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的部分截面平面图。
图3为同上装置的部分截面正面图。
图4A为横动驱动组件的主要部份的横截面侧视图,图4B为同上装置单侧的滑动支承组件的主要部份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5为薄膜卷绕滚筒及其两端支承部的部分截面平面图。
图6为薄膜卷绕滚筒及其两端支承部的部分截面正面图。
图7为薄膜卷绕滚筒的两端部及其支承部的详细的放大横截面剖视图。
图8A为薄膜卷绕滚筒的中间位置的横截面侧视图,图8B为薄膜卷绕滚筒的端部位置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9为对分状态的薄膜卷绕滚筒内的主要部分的部分截面正面图。
图10A为组装前的薄膜卷绕滚筒及薄膜夹持组件的截面侧视图,图10B为在组装状态下,在薄膜卷绕滚筒的薄膜夹持组件位置的截面侧视图。
图11为在薄膜卷绕滚筒的薄膜夹持组件位置的横截面平面图。
图12A为在薄膜夹持组件处于夹持薄膜前的准备阶段时,显示对分状态的薄膜卷绕滚筒的主要部分的部分截面正面图,图12B为其主要部分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13为图12A的横截面平面图。
图14A为薄膜剥离卷绕步骤的第一阶段的主要部份的侧面示意图,图14B为图14A的主要部份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薄膜剥离卷绕步骤的第二阶段的主要部份的侧面示意图。
图16A为薄膜剥离卷绕步骤的第三阶段的主要部份的侧面示意图,图16B为薄膜剥离卷绕步骤的第四阶段的主要部份的侧面示意图。
图17为图16A的薄膜剥离卷绕步骤的第三阶段是在稍微进入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18A为本发明装置的其它使用方法中的薄膜剥离卷绕步骤的第一阶段的主要部份的侧面示意图,图18B为其第二阶段的主要部份的侧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水平基盘
2:架台
3:横动体
4:薄膜角部剥离装置
4a:刮刀
4b:剥离用刃体
5:卷绕薄膜回收装置
6、7:支承组件
8:横动用驱动组件
9、10:条状底板
9a、9b、10a、10b:端面板
9c、9d、10c、10d:两侧板
11、12:滑动导轨
13、14:支承台部
13a、14a:垂直板部
15、16:滑动块
17、18、26:支承构件
17a、18a、26a:贯穿空间
19、20、27:条状覆盖材
21、28:盖板
22a、22b、33a、33b:轴承
23:螺旋轴
24、34:马达
25:母螺纹体
29:薄膜卷绕滚筒
30:圆筒状滚筒本体
30a、30b:半圆筒构件
31、32:支承轴部
31a、32a:小直径圆筒轴部
31b、32b:支承用小直径部
35:旋转接头
36:角材
36a、38a、38b:螺丝
37:薄膜夹持组件
38:固定接收座
39:开闭夹持片
39a:前端部
40:操作用可动体
41a、41b:支承板
42:支轴
43a、43b:引导沟
44:凸轮孔
45:凸轮从动片
46:推拉驱动用引动器
47:推拉用轴体
48:夹持用驱动组件
49:推拉传动件
50:滑动轴承
51:连接件
52:连接插销
53:开口部
54a、54b:紧固带
F:薄膜
Fa:区域
Fc:角部
G:引导构件
L1:横动距离
L2:卷绕长度
S:横动开始位置
E:达横动结束位置
P:板材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1为具有用于支承贴有薄膜F的矩形板材(玻璃基板等)P的板材支承用水平面的水平基盘,且铺设于架台2上。3为在水平基盘1的板材支承用水平面上方的一定高度上,且在水平基盘1的前端侧的横动开始位置S与水平基盘1的后端侧的横动结束位置E之间进行水平来回移动自如的横动体。4为设置在水平基盘1的前端外侧的薄膜角部剥离装置,而5为设置在水平基盘1的后端外侧的卷绕薄膜回收装置。
该横动体3如图1至图4所示,通过设置在水平基盘1的左右两侧且互相平行的滑动用支承组件6、7支承着两端,且在单侧的滑动用支承组件7上设置有横动用驱动组件8。两个滑动用支承组件6、7具有铺设在条状底板9、10上的滑动导轨11、12,且在安装于横动体3的下侧两端的支承台部13、14的底部上,设置在底面上具有滑动自如地嵌合在该滑动导轨11、12的滑动块15、16的支承构件17、18。
未设置横动用驱动组件8的一侧的支承构件17,在贯穿滑动导轨11的长度方向与支承台部13之间形成周围密闭的扁平贯穿空间17a的构件,并且贯穿所述贯穿空间17a且覆盖滑动导轨11的全长的门形截面的条状覆盖材19由设置在底板9的长度方向两端的端面板9a、9b所支承。9c、9d是设置在沿着底板9的长度方向的左右两侧边的左右两侧板,且支承构件17在所述左右两侧板9c、9d之间滑动。具有横动用驱动组件8的一侧的支承构件18以与滑动块16接近相同宽度的细长构件贯穿滑动导轨12的长度方向且与支承台部14之间形成在具有横动用驱动组件8的一侧为开放的扁平贯穿空间18a的构件,并且自其开放侧部进入至此贯通空间18a内且覆盖滑动导轨12的全长的门形截面的条状覆盖材20通过设置在底板10的长度方向两端的端面板10a、10b所支承。10c、10d为设置在沿着底板10的长度方向的左右两侧边的左右两侧板,且在与支承构件18相邻侧的侧板10c上,设置有缩小与该支承构件18之间间隙的盖板21。
横动用驱动组件8由螺旋轴23、马达24以及母螺纹体25所构成,螺旋轴23的两端部以与滑动导轨12平行的方向支承在底板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接近位置上的轴承22a、22b,且用于驱动此螺旋轴23正反旋转的马达24连动连接于该螺旋轴23的一端并被支承在底板10侧的端面板10a,而母螺纹体25螺嵌在该螺旋轴23,所述母螺纹体25安装在设置于横动体3侧的支承台部14的下侧的支承构件26上,且通过螺旋轴23旋转,并透过母螺纹体25、支承构件26以及支承台部14使横动体3在螺旋轴23(滑动导轨11、12)的长度方向上移动。
此外,支承构件26为在贯穿螺旋轴23的长度方向且与支承台部14之间形成周围密闭的扁平贯穿空间26a的构件,并且贯穿此贯穿空间26a且覆盖螺旋轴23的全长的门形截面的条状覆盖材27是通过设置在底板10两端的端面板10a、10b所支承。此外,在与支承构件相邻的侧板10d上,设置有缩小与该支承构件26之间间隙的盖板28。并且,通过底板9上的端面板9a、9b与左右两侧板9c、9d所包围,且供支承构件17移动的凹入空间为保留给所述支承构件17的贯穿空间17a两侧的垂直板部移动的间隙,并通过条状覆盖材19覆盖。此外,通过宽幅的底板10上的端面板10a、10b与左右两侧板10c、10d所包围,且供支承构件18、26移动的宽幅的凹入空间为保留给所述支承构件18的贯穿空间18a单侧的垂直板部移动的间隙,以及保留给支承构件26的贯穿空间26a两侧的垂直板部移动的间隙,并通过条状覆盖材20、27以及盖板21、28覆盖。
在横动体3两端的支承台部13、14之间,薄膜卷绕滚筒29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相对于所述横动体3的移动方向垂直的左右水平方向上。所述薄膜卷绕滚筒29如图5至图7所示,由圆筒状滚筒本体与其两端的支承轴部31、32所构成,且这些支承轴部31、32通过轴承33a、33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各支承台部13、14内侧的垂直板部13a、14a上。在支承台部13、14中具有横动用驱动组件8一侧的支承台部14的外侧上,安装有与薄膜卷绕滚筒29同心状的马达34,所述马达34与支承轴部32通过位于支承台部14内的旋转接头35进行连动连接。
在薄膜卷绕滚筒29的圆筒状滚筒本体30内,如图7及图8所示,两端安装有进入支承轴部31、32的圆筒状滚筒本体30内的小直径圆筒轴部31a、32a的角材36,以与圆筒状滚筒本体30的轴心平行的方式设置成与该圆筒状滚筒本体30的内圆周面相邻。此外,如图8B所示,在小直径圆筒轴部31a、32a的圆周面上切割形成扁平的L形支承面,且将角材36的内侧L抵接在此L形支承面,并通过多个螺丝36a将角材36固定在小直径圆筒轴部31a、32a。
在所述角材36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上设置有薄膜夹持组件37。所述薄膜夹持组件37如图9至图11所示,由固定接收座38与开闭夹持片39,以及操作用可动体40所构成。在角材36的内侧单面上设置有以所需间隔隔开并锁固在角材36的长度方向上的一对支承板41a、41b,且在所述支承板41a、41b之间配置有分别与圆筒状滚筒本体30的轴心平行的固定接收座38与开闭夹持片39。固定接收座38由直径为圆筒状滚筒本体30直径的约1/3的圆柱状轴体所形成,其两端分别通过与圆柱状轴体同心状的螺丝38a、38b锁固在支承板41a、41b上,且固定接收座38的圆周面配置成与圆筒状滚筒本体30的假想外圆周面相接。开闭夹持片39以在支轴42的周围摆动自如的方式被支承在两端分别锁固在支承板41a、41b的支轴42上,且该支轴42的轴心与固定接收座38的轴心到圆筒状滚筒本体30的轴心的距离接近相等。当所述开闭夹持片39处在其前端部39a的内侧凹入圆弧面与固定接收座38的圆周面相接的关闭位置时,其整体的外侧面形成为与圆筒状滚筒本体30的圆周方向约1/4区域的假想外圆周面接近一致的突出圆弧面。
操作用可动体40由比支承板41a、41b之间的距离长约1.5倍的长条状板所构成,嵌合至相对于支承板41a、41b的固定接收座38的相对侧的侧边切入形成的引导沟43a、43b,并且以在圆筒状滚筒本体30的轴心方向的一定范围内移动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面向该引导沟43a、43b的角材36的单侧内侧面与引导沟43a、43b的底面之间。在此操作用可动体40上,位于支承板41a、41b之间设置有凸轮孔44,且在所述凸轮孔44上,嵌合自相对于开闭夹持片39的前端部39a及支轴42的相对侧的内侧面突设的插销状的凸轮从动片45。凸轮孔44的形状形成以使伴随着操作用可动体40的来回移动的开闭夹持片39进行如后述的开闭动作。
该操作用可动体40、凸轮孔44以及凸轮从动片45由电磁式汽缸等的推拉驱动用引动器46、连接此推拉驱动用引动器46与操作用可动体40的推拉用轴体47以及开闭夹持片39的夹持用驱动组件48构成。推拉驱动用引动器46设置在横动体3两端的支承台部13、14之中未安装薄膜卷绕滚筒29的旋转驱动用马达34的一侧的支承台部13的外侧上,如图7所示,该推拉驱动用引动器46的进出驱动轴46a与推拉用轴体47的外端部是通过位于支承台部13内侧且能使围绕进出驱动轴46a与推拉用轴体47的轴心相对旋转的推拉传动件49来连接。推拉用轴体47贯穿薄膜卷绕滚筒29的支承轴部31的中心贯穿孔内,并且在该支承轴部31与操作用可动体40之间的区域中,如图5、图6以及图8A所示,通过螺接在安装着角材36的支承板41a、41b一侧的内侧面上的多个滑动轴承50以在长度方向移动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且安装在其内端部的连接件51是通过连接插销52连接在操作用可动体40的一端部。
如上所述,固定接收座38的圆周面配置成与圆筒状滚筒本体30的假想外圆周面相接,并且为了使开闭夹持片39的突出圆弧面与圆筒状滚筒本体30的假想外圆周面接近一致,在薄膜卷绕滚筒29的圆筒状滚筒本体30如图9至图12所示,设置用于露出固定接收座38的圆周面的一部分以及开闭夹持片39外侧的突出圆弧面的开口部53。并且圆筒状滚筒本体30在通过固定接收座38的轴心附近的位置上,沿着轴心分割成两个半圆筒构件30a、30b,且在薄膜卷绕滚筒29组装的最后阶段中,如图7所示,将2个半圆筒构件30a、30b的端部嵌合在形成于两端的支承轴部31、32的支承用小直径部31b、32b,并相互合并两个半圆筒构件30a、30b以形成圆筒状滚筒本体30,在此状态下,将半圆筒构件30a、30b的端部通过紧固带54a、54b旋紧固定在支承轴部31、32的支承用小直径部31b、32b。此外,在安装半圆筒构件30a、30b时,为了正确地决定开口部53的位置,如图10B所示,开口部53的一侧边能抵接于固定接收座38的圆周面。
根据上述构成的薄膜夹持组件及夹持用驱动组件48的结构,在通过推拉驱动用引动器46并通过推拉用轴体47将操作用可动体40推动至推动极限位置的状态下,如图9及图11所示,开闭夹持片39侧的凸轮从动片45经由操作用可动体40的凸轮孔44向上推动,使开闭夹持片39在支轴42的周围且前端部39a向接近固定接收座38的圆周面的方向摆动,最后开闭夹持片39的前端部39a形成为与固定接收座38的圆周面抵接的关闭状态。此外,在通过推拉驱动用引动器46并通过推拉用轴体47将操作用可动体40拉动至拉动极限位置的状态下,如图12及图13所示,开闭夹持片39的凸轮从动片45通过操作用可动体40的凸轮孔44向下推动,使开闭夹持片39在支轴42的周围且前端部39a向远离固定接收座38的方向摆动,最后开闭夹持片39的前端部39a形成为自固定接收座38的圆周面仅离开一定间隔的开放状态。
以下说明关于设备整体的使用方法,如图1所示,在横动体3处于横动开始位置S的状态下,表面贴附着薄膜(偏光板薄膜等)F的矩状板材P倾斜设置在水平基盘1的预定位置上。此时,不受板材P尺寸的影响,以其方向与薄膜剥离开始对象的一个角部来决定位置的引导构件G是设置在水平基盘1上的预定位置。在此水平基盘1上的预定位置上设置板材P之后,贴附在此板材P上的薄膜F的薄膜剥离开始对象的一个角部处于横动体3处于横动开始位置S时的薄膜卷绕滚筒29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亦即,处于具有薄膜夹持组件37的正下方位置。另一方面,横动体3处于横动开始位置S时的薄膜卷绕滚筒29如图14所示,固定接收座38处于该薄膜卷绕滚筒29的轴心的正下方,并且相对于所述固定接收座38的开闭夹持片39是处于与具有横动结束位置E侧的相对侧,且前端部39a相对于固定接收座38处于离开的开放状态。
在上述准备状态就绪之后,运转薄膜角部剥离装置4,如图14所示,将板材P上的薄膜F的一个角部Fc通过薄膜角部剥离装置4的前进移动的刮刀4a前端的剥离用刃体4b自板材P的表面剥起。因此,薄膜F的一个角部Fc如图14A所示,在薄膜卷绕滚筒29的薄膜夹持组件37中的开闭夹持片39的前端部39a的正前方位置上,与固定接收座38的圆周面抵接。换言之,为了形成所述状态,设定了水平基盘1上的板材P的定位,以及薄膜卷绕滚筒29的横动开始位置S与薄膜卷绕滚筒29的开始状态。接着运转推拉驱动用引动器46,如上所述将开闭夹持片39进行关闭运动而成为关闭状态。因此,如图14B所示,开闭夹持片39的前端部39a将剥起的薄膜F的角部Fc夹持在与固定接收座38的圆周面之间。之后,薄膜角部剥离装置4的刮刀4a后退回到待机位置。
为了确保将薄膜F的角部夹持在固定接收座38的圆周面与开闭夹持片39的前端部39a之间,固定接收座38的圆周面优选地刻设有相对于轴心倾斜的网状细沟等,或是进行粗面加工或是贴附/涂布其它摩擦系数较大的片状物或涂料等,以提高摩擦力。此外,在面向开闭夹持片39的前端部39a的固定接收座38的圆周面部磨损的情况下,由于固定接收座38的两端螺接在轴心位置,因此,通过松弛其螺丝38a、38b使固定接收座38旋转,使面向开闭夹持片39的前端部39a的位置向圆周方向移动,因而,能使新的圆周面面向开闭夹持片39的前端部39a,以恢复夹持力。当然,由于推拉驱动用引动器46能通过电磁力而不断地提供给予开闭夹持片39的关闭动力,因此能将薄膜F的角部Fc可靠地夹持在所述开闭夹持片39的前端部39a与固定接收座38之间。
如上所述,若已将自板材P表面剥起而在斜后方立起的薄膜F的角部Fc以维持所述状态下夹持在开闭夹持片39的前端部39a与固定接收座38之间,则接着运转横动用驱动组件8的马达24以及薄膜卷绕滚筒29的旋转用驱动马达34,使横动体3,亦即薄膜卷绕滚筒29自横动开始位置S开始往横动结束位置E横动,并且使其薄膜卷绕滚筒29旋转。此时的薄膜卷绕滚筒29的旋转方向是在该薄膜卷绕滚筒29的轴心的正下方位置的固定接收座38向横动体3(薄膜卷绕滚筒29)的横动方向移动的方向。接着,控制横动用驱动组件8的马达24与薄膜卷绕滚筒29的旋转驱动用马达34,如图15所示,使自横动开始位置S的横动体3(薄膜卷绕滚筒29)的横动距离L1与旋转的薄膜卷绕滚筒29在其圆周面上卷绕薄膜F的卷绕长度L2接近相等,因而横动体3(薄膜卷绕滚筒29)的横动速度与薄膜卷绕滚筒29的旋转圆周速度接近相等。
上述控制的结果,如图14A所示,自板材P的表面剥起而立起在斜后方的薄膜F如图15所示,自板材P的表面拉往斜前方,而成为在薄膜卷绕滚筒29的圆周面(开闭夹持片39的外侧的突出圆弧面)的切线方向上相接的状态。在所述状态之后,由于如上述的横动体3(薄膜卷绕滚筒29)的横动距离L1与旋转的薄膜卷绕滚筒29在其圆周面上卷绕薄膜F的卷绕长度L2接近相等,因此如图16A及图16B所示,即使横动体3(薄膜卷绕滚筒29)的横动距离L1与薄膜卷绕滚筒29的薄膜卷绕长度L2增加,由于L1=L2的关系,使自板材P的表面往斜前方至薄膜卷绕滚筒29的圆周面的薄膜拉动区域Fa的长度与角度几乎维持不变。图17以俯视方式示出自图16A所示状态的薄膜卷绕滚筒29旋转接近90度前进的状态。
此外,在薄膜F的卷绕开始之后,当如图15所示形成薄膜拉动区域Fa时,夹持在薄膜夹持组件37的固定接收座38与开闭夹持片39的前端部39a之间的薄膜F的角部Fc相对于该薄膜拉动区域Fa以朝向相反方向的方式弯曲。因此,通过作用在所述状态之后该薄膜拉动区域Fa的张力,使薄膜F的角部Fc不会有自固定接收座38与开闭夹持片39的前端部39a之间拉出的可能性。自图15所示的状态的薄膜卷绕滚筒29在一个旋转之后,如图16B所示,由于在该薄膜拉动区域Fa的薄膜F被缠绕,因此薄膜F的角部Fc完全不会有自固定接收座38与开闭夹持片39的前端部39a之间拉出的可能性。
如上述的贴附在板材P表面的薄膜F通过薄膜卷绕滚筒29的转动与横动,一边自表面撕起一边卷绕在薄膜卷绕滚筒29。接着,在横动体3(薄膜卷绕滚筒29)到达横动结束位置E时,横动用驱动组件8的马达24与薄膜卷绕滚筒29的旋转驱动用马达34自动停止,而结束薄膜卷绕滚筒29的旋转与横动。虽然横动体3的横动结束位置E如图1所示,为贴有剥离对象薄膜F的板材P在最大允许尺寸的情况下的薄膜F的剥离卷绕结束的位置,但是,当设置的板材P的尺寸较小时,由于结束薄膜F的剥离卷绕的位置在比横动结束位置E之前,因此,横动体3能在继续旋转薄膜卷绕滚筒29的状态下持续横动至横动结束位置E。这种状况下,亦可在薄膜F的剥离卷绕结束的位置结束转薄膜卷绕滚筒29的驱动旋转。
在图1所示的设备中,由于设有与到达横动结束位置E的横动体3相邻的卷绕薄膜回收装置5,因此,能自到达横动结束位置E的横动体3的薄膜卷绕滚筒29,将卷绕着的薄膜F以机械式且自动地去除回收。然而,薄膜角部剥离装置4或卷绕薄膜回收装置5对于本发明并非必要,亦能够省略。
因此,能够不使用薄膜角部剥离装置4,而以人工操作进行自板材P上撕起薄膜F的角部Fc,并且将撕起的薄膜F的角部Fc设置在位于横动开始位置S的横动体3的薄膜卷绕滚筒29(薄膜夹持组件37)的步骤,而在使用薄膜角部剥离装置4的情况下,其结构可为任何形式。同样地,亦能够不使用卷绕薄膜回收装置5,而以人工操作自到达横动结束位置E的横动体3的薄膜卷绕滚筒29拉动卷绕着的薄膜F,并伴随着薄膜卷绕滚筒29向反方向的空转而拉出,最后抵抗其夹持力拔除夹持在薄膜夹持组件37的薄膜角部Fc的步骤,而在使用卷绕薄膜回收装置5的情况下,其结构也可为任何形式。根据情况所需,也能构成为以简单的操作拆卸相对于横动体3的薄膜卷绕滚筒29,自到达横动结束位置E的横动体3取出薄膜卷绕结束的薄膜卷绕滚筒29,并置换为薄膜卷绕前的新的薄膜卷绕滚筒29。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由于横动体3(薄膜卷绕滚筒29)处于横动开始位置S时的薄膜夹持组件37的固定接收座38与开闭夹持片39的位置关系,在开始薄膜卷绕滚筒29的转动与横动之前,通过开闭夹持片39的闭合运动使薄膜F的角部Fc夹持在固定接收座38与开闭夹持片39之间时,被夹持在该固定接收座38与开闭夹持片39之间的薄膜角部Fc的夹持深度成为非常浅的情况。为了解决此问题,如图18A所示,将横动体3(薄膜卷绕滚筒29)处于横动开始位置S时的薄膜夹持组件37的位置,即相对于薄膜卷绕滚筒29的轴心的位置设定在比薄膜卷绕滚筒29的轴心的正下方位置还稍微向旋转方向的前方的位置,在此状态下,在固定接收座38的圆周面上与剥起的薄膜F的角部Fc相邻之后,在开始开闭夹持片39的闭合运动之前开始旋转薄膜卷绕滚筒29。此结果如图18B所示,能使剥起的薄膜F的角部Fc较深地进入至固定接收座38与开闭夹持片39之间。由于在此状态下开闭夹持片39进行闭合运动而将薄膜F的角部Fc夹持在与固定接收座38之间,因此,能增加夹持在固定接收座38与开闭夹持片39之间的薄膜角部Fc的夹持深度。此后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开始进行横动体3(薄膜卷绕滚筒29)的横动,而使仅先开始旋转的薄膜卷绕滚筒29进行横动,并执行所需的薄膜F的剥离卷绕动作即可。
〔产业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薄膜剥离卷绕的方法及其装置可活用于例如玻璃基板的再利用,将贴附在玻璃基板的表面的偏光板薄膜自玻璃基板剥除的方法以及装置。

Claims (6)

1.一种薄膜剥离卷绕的方法,其包含:
使用薄膜剥离卷绕装置,其为具有被水平支承在板材支承用水平面上方的一定高度上且能在轴心的周围旋转并在相对于轴心垂直的水平方向上横动的薄膜卷绕滚筒,在所述薄膜卷绕滚筒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设置薄膜夹持组件,其中,将表面贴有剥离对象薄膜的板材相对于所述薄膜卷绕滚筒的横动方向倾斜地设置在所述板材支承用水平面上,且将自板材表面撕去的薄膜的一个角部夹持在所述薄膜卷绕滚筒的薄膜夹持组件之后,将所述薄膜卷绕滚筒在卷绕于所述薄膜卷绕滚筒的薄膜通过在所述薄膜卷绕滚筒与所述薄膜卷绕滚筒下侧的板材表面上的薄膜之间的方向上进行转动与横动,且在横动的所述薄膜卷绕滚筒的后方,确保从板材表面撕去的薄膜在朝向所述膜卷绕滚筒向前方拉动区域的状态下,进行薄膜的撕去与卷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剥离卷绕的方法,其包含将从板材表面往上方撕去的薄膜的所述角部在维持原方向的状态下,通过处于所述薄膜卷绕滚筒的轴心下侧的所述薄膜夹持组件夹持,且通过所述薄膜卷绕滚筒的转动与横动,将自板材表面撕去的薄膜转向所述薄膜卷绕滚筒的横动方向的反方向,对此状态下卷绕于所述薄膜卷绕滚筒的薄膜以通过所述薄膜夹持组件夹持的薄膜的所述角部朝向相反方向的方式弯曲来进行薄膜的撕去与卷绕。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剥离卷绕的方法,其包含在通过所述薄膜卷绕滚筒的旋转与横动而从板材表面撕去的薄膜朝向所述薄膜卷绕滚筒向前方拉动的区域形成之后,在所述薄膜卷绕滚筒卷绕薄膜的圆周速度与所述薄膜卷绕滚筒的横动速度彼此大致相等的状态下,进行薄膜的撕去与卷绕。
4.一种薄膜剥离卷绕装置,其具有被水平支承在板材支承用水平面上方的一定高度上且能在轴心的周围旋转并在相对于轴心垂直的水平方向上横动的薄膜卷绕滚筒,在所述薄膜卷绕滚筒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设置薄膜夹持组件,其中所述薄膜夹持组件由在圆筒状滚筒本体设置的开口部的内侧上,以在所述圆筒状滚筒本体的圆圆周方向上相邻且以封闭所述开口部的方式设置的固定接收座以及开闭夹持片所构成,所述开闭夹持片为在前端部自所述圆筒状滚筒本体的外侧覆盖所述固定接收座的状态下,在与所述圆筒状滚筒本体的轴心平行的轴心的周围以摆动自如的方式枢轴支承,并且,通过夹持用驱动组件驱动开闭,而将插入在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固定接收座之间的薄膜角部经所述开闭夹持片的闭合运动夹持在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固定接收座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膜剥离卷绕装置,其包含设置在所述薄膜卷绕滚筒的横动范围内的横动体,所述横动体以水平来回移动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且通过横动用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薄膜卷绕滚筒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枢轴支承在所述横动体上,并将使所述薄膜卷绕滚筒旋转的旋转用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横动体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膜剥离卷绕装置,其中所述开闭夹持片的夹持用驱动组件由在所述圆筒状滚筒本体内以在所述圆筒状滚筒本体的轴心方向上来回移动自如的方式被支承在所述开闭夹持片内侧的操作用可动体、与设置在所述操作用可动体的凸轮接合且自所述开闭夹持片突设的凸轮从动片、位于所述圆筒状滚筒本体的一端外侧且设置在所述横动体上的推拉驱动用引动器以及连接所述推拉驱动用引动器与所述操作用可动体的推拉用轴体所构成,所述推拉用轴体以在轴心方向移动自如的方式被支承在与所述圆筒状滚筒本体同轴的位置上,且在与所述推拉驱动用引动器之间装有能使两者围绕所述圆筒状滚筒本体的轴心相对旋转的推拉传动件。
CN201510363450.1A 2014-06-27 2015-06-26 薄膜剥离卷绕的方法及其装置 Active CN1052173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32223A JP5982431B2 (ja) 2014-06-27 2014-06-27 フィルム剥離巻取り方法とその装置
JP2014-132223 2014-06-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17363A true CN105217363A (zh) 2016-01-06
CN105217363B CN105217363B (zh) 2018-09-25

Family

ID=54986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63450.1A Active CN105217363B (zh) 2014-06-27 2015-06-26 薄膜剥离卷绕的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982431B2 (zh)
KR (1) KR101712388B1 (zh)
CN (1) CN105217363B (zh)
TW (1) TWI58057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2979A (zh) * 2016-06-07 2017-12-15 株式会社岩崎制作所 薄膜剥离卷绕装置
CN110217452A (zh) * 2019-06-14 2019-09-10 江苏吉鑫风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剥膜装置
CN113942715A (zh) * 2021-11-11 2022-01-18 广州岭南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解带装置及其检测系统
CN110217452B (zh) * 2019-06-14 2024-05-31 江苏吉鑫风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剥膜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2012668B1 (en) * 2014-04-23 2016-07-04 Vmi Holland Bv Foil removal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removing a foil from a tire tread.
US9751293B2 (en) * 2014-12-04 2017-09-05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Laminated substrate separa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parating laminated substrat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93649U (ja) * 1983-10-14 1985-06-26 田中精機株式会社 用紙巻き取り装置
CN1467144A (zh) * 2002-07-09 2004-01-14 飞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离型纸的剥离方法及其装置
JP2006347756A (ja) * 2005-06-20 2006-12-28 Bridgestone Corp フィルムの剥離装置
CN101267943A (zh) * 2005-09-21 2008-09-1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剥离层压体的装置和方法
CN101998929A (zh) * 2008-04-11 2011-03-30 琳得科株式会社 薄片剥离装置及剥离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80529A (ja) 1991-09-19 1993-04-02 Toray Ind Inc カバーフイルムの剥離装置
JP5031908B2 (ja) * 2011-01-14 2012-09-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剥離装置及びフィルム剥離方法
JP2013052557A (ja) 2011-09-02 2013-03-21 Seiko Epson Corp アパーチャー部品製造用の金型および金型を用いたアパーチャー部品の製造方法
KR101287754B1 (ko) * 2011-10-05 2013-07-1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기판의 필름 박리 장치 및 기판의 필름 박리 방법
JP2013227108A (ja) * 2012-04-24 2013-11-07 Sharp Corp 剥離装置、剥離方法、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203141991U (zh) * 2013-03-21 2013-08-21 叙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Oca光学胶的离型膜剥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93649U (ja) * 1983-10-14 1985-06-26 田中精機株式会社 用紙巻き取り装置
CN1467144A (zh) * 2002-07-09 2004-01-14 飞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离型纸的剥离方法及其装置
JP2006347756A (ja) * 2005-06-20 2006-12-28 Bridgestone Corp フィルムの剥離装置
CN101267943A (zh) * 2005-09-21 2008-09-1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剥离层压体的装置和方法
CN101998929A (zh) * 2008-04-11 2011-03-30 琳得科株式会社 薄片剥离装置及剥离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2979A (zh) * 2016-06-07 2017-12-15 株式会社岩崎制作所 薄膜剥离卷绕装置
CN107472979B (zh) * 2016-06-07 2019-09-27 株式会社岩崎制作所 薄膜剥离卷绕装置
CN110217452A (zh) * 2019-06-14 2019-09-10 江苏吉鑫风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剥膜装置
CN110217452B (zh) * 2019-06-14 2024-05-31 江苏吉鑫风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剥膜装置
CN113942715A (zh) * 2021-11-11 2022-01-18 广州岭南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解带装置及其检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11171A (ja) 2016-01-21
TW201600336A (zh) 2016-01-01
JP5982431B2 (ja) 2016-08-31
KR101712388B1 (ko) 2017-03-06
TWI580575B (zh) 2017-05-01
CN105217363B (zh) 2018-09-25
KR20160001632A (ko) 2016-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17363A (zh) 薄膜剥离卷绕的方法及其装置
JP4616160B2 (ja) シート貼付装置およびシート貼付方法
JP4507199B2 (ja) ウェブの接合装置及び方法
CN107472979B (zh) 薄膜剥离卷绕装置
EP2127857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constitutive member of tire
JP5527695B2 (ja) エンドレス方式のウインチ、及び該ウインチへの初期ロープの誘導システム
JP5624398B2 (ja) 余剰部材の除去装置
JPH09142624A (ja) コンベヤベルトの掛け回し方法
JP5788652B2 (ja) タイヤ構成部材のジョイント装置
TWI608924B (zh) 片材接合體之製造方法
JP2016069165A (ja) バランスウェイト搬送装置
JPH10182016A (ja) テープ巻回装置
JP2007055735A (ja) ウエブの突き合わせ接合方法及び装置
CN103358651A (zh) 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及薄膜传感器贴胶方法
JP4317122B2 (ja) 接着膜貼付装置
JP4698370B2 (ja) 延性ストリップの、離型シートからの剥離方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装置
JP2583158B2 (ja) 薄膜体ロールの接続方法及び装置
JP2013010615A (ja) 巻取紙自動仕立用接続テープ及び巻取紙の紙継ぎ方法
JP2014008542A (ja) ロータリーカッタ装置
JP2004338148A (ja) 加熱型ロール・ラミネート装置
JPH05170362A (ja) ウエブ巻取り装置
JP2014172288A (ja) ラミネートフィルム製造用原反フィルム、ラミネートフィルム製造用フィルム、及びラミネートフィルム製造用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10253920A (zh) 一种胎面供料架后架以及供料方法
JP2010078011A (ja) 継ぎ手装置及び粘着テープの貼着装置
JP2007062981A (ja) ウエブの突き合わせ接合方法及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