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08850A - 收获机及作业机 - Google Patents

收获机及作业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08850A
CN105208850A CN201480026313.2A CN201480026313A CN105208850A CN 105208850 A CN105208850 A CN 105208850A CN 201480026313 A CN201480026313 A CN 201480026313A CN 105208850 A CN105208850 A CN 1052088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vehicle body
running vehicle
headlamp
rea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63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08850B (zh
Inventor
松下博昭
吉田有作
上北千春
成田靖
古木大树
馆野裕介
中川文里
冈田干夫
福冈义刚
内孝广
新家卫
木村竜一
永田康弘
熊取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8083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420022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8083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4200220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808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420022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8846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1295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8846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41085B2/ja
Priority to CN20181149304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64653B/zh
Priority to CN202011101694.XA priority patent/CN112449877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208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8850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088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8850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7/00Undercarriages or fram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Mechanisms for adjusting the frame; Platfor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10Input arrangements, i.e. from user to vehicle,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functions or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20Output arrangements, i.e. from vehicle to user,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functions or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60Instru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location or relative disposition in or o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60/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s B60K35/00 or B60K37/00 relating to 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dashboards
    • B60K2360/77Instrument locations other than the dashboard
    • B60K2360/771Instrument locations other than the dashboard on the cei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50Instru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eans of attachment to or integration in the veh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收获机,能够在难以影响前方视野的状态下装备仪表面板。具有在行驶车体上设置的驾驶舱(30)、设置在驾驶舱(30)的内部的驾驶坐席以及与行驶车体的前部连结的收获装置,在驾驶舱(30)的内部,在驾驶舱(30)的前壁部(31)的上端侧设有仪表面板(67)。

Description

收获机及作业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收获机及作业机。
背景技术
[背景技术1]
以往,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示的联合收获机。在该联合收获机中具备驾驶部,该驾驶部具有设置在驾驶坐席及驾驶坐席的前方的操纵部,还具备覆盖驾驶部的舱室(驾驶舱)。在操纵部的上部设有仪表板(仪表面板)。
[背景技术2]
并且,以往,作为例如专利文献2所示的收获机,存在一种联合收获机。在该联合收获机中,在驾驶坐席的横侧方设有作为侧箱的侧框架,在侧框架的上端部设有具有变速杆的侧面板。
[背景技术3]
并且,以往,例如专利文献3所示,存在一种联合收获机,该联合收获机具备:配置在行驶机体的前方的作为收获装置的前处理部;设置在行驶机体上的作为驾驶舱的舱室;设置在舱室的上部的前照灯。
[背景技术4]
并且,在专利文献4中示出了一种联合收获机,该联合收获机具有传动机构,其利用从变速箱(在文献中为传动箱)的下部向左右突出的驱动轴对履带式的行驶装置进行驱动。具体来说,具有如下的传动结构,即,在左右驱动轴的外端具有链轮,在该链轮上缠绕履带。
在该专利文献4的收获机中,在变速箱的内部设有使制动力作用于左右驱动轴的左右制动器。设定为在对左右制动器进行操作时,与爪形离合器的断开操作连动地进行制动器的制动操作。
[背景技术5]
并且,作为如上所述地构成的作业机,专利文献5示出了一种插秧机,从变速箱(在文献中为传动箱)向左右侧方突出地形成驱动轴箱(在文献中为横轴传动部),在该驱动轴箱的内部内装有驱动轴(在文献中为横传动轴)。在该作业机中,具有将左右驱动轴的驱动力传递到左右前车轮(行驶装置的具体例)的传动系统,并且在变速箱和驱动轴箱的内部空间中贮存有油。
并且,还如专利文献5所示,在作业机中,不仅将贮存在变速箱中的油作为润滑油在变速箱中利用,还作为工作油供给到静液压式的无级变速装置、助力转向单元、升降液压缸等。从该理由来看,在专利文献5中,通过将变速箱的内部空间和驱动轴箱的内部空间用作油的贮存空间,能够实现油的贮存量的增大,抑制油的温度上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624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5344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2-293149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0-272364号公报
与上述[背景技术1]对应的[课题1]如下所述。
在采用现有技术装备仪表面板的情况下,虽然能够从驾驶舱内看到前方,但是看到仪表面板,容易引起注意。
鉴于这样的情况,期望提供一种能够在难以影响前方的观察的状态下装备仪表面板的收获机。
并且,与上述[背景技术2]对应的[课题2]如下所述。
在采用现有技术构成驾驶部的情况下,侧面板从驾驶坐席向前方长地突出,侧框架也从驾驶坐席向前方长地突出,由此,相对于驾驶坐席来说设有侧面板侧的底板面横端位于驾驶坐席附近,但没有达到驾驶部的横端,驾驶坐席前方的底板面高度水平下的驾驶部空间的横向宽度变窄。
鉴于这样的情况,期望提供一种收获机,能够容易进行变速操作件的操作,并且扩大底板面高度水平下的驾驶部空间。
并且,与上述[背景技术3]对应的[课题3]如下所述。
在采用与上述现有的前照灯相关的技术的情况下,从高处进行前照灯的照明光的朝向前方的照射,由此,前照灯的照明的影响难以覆盖到收获装置,夜间作业时,存在难以看到收获装置的问题。
鉴于这样的情况,期望提供一种能够利用前照灯容易地对收获装置进行照明的收获机。
并且,与上述[背景技术4]对应的[课题4]如下所述。
作为收获机考虑使用半喂入联合收获机,这种联合收获机具有谷粒箱,作业时重量重。从这样的理由出发,在如专利文献4记载的那样地将驱动轴的驱动力直接传递到行驶装置的传动结构中,为得到行驶所需的扭矩,在变速箱中需要具有大的减速比的变速装置,导致变速箱的大型化。
并且,在大的扭矩作用于驱动轴时,为提高驱动轴的强度,还会导致驱动轴的大径化。
从不同的观点考虑,为使作业时重量重的机体的行驶停止,需要能够获得强力的制动力的制动器。而在如专利文献4记载的那样地在变速箱的内部具有制动器的收获机中,为强力地进行制动,需要大型的制动器,导致变速箱的大型化。
鉴于这样的情况,期望合理地构成一种收获机,具有将行驶机体的发动机的驱动力从变速箱向左右的行驶装置传递的传动机构。
另外,与上述[背景技术5]对应的[课题5]如下所述。
不限于专利文献5所示的插秧机,在联合收获机、拖拉机等的作业机中,大多采用将贮存在变速箱中的润滑油作为工作油供给到执行机构的结构。因此,为在变速箱中充分地进行润滑的同时,抑制油的温度上升,另外,为抑制空气混入油,期望贮存大量的油。
另外,从减小行驶机体的搭载空间的观点和轻量化的观点考虑时,期望变速箱是小型的。从与其同样的理由出发,期望用于对从变速箱向行驶装置传递驱动力的驱动轴进行收纳的驱动轴箱也是小型的。因此,变速箱或驱动轴箱被小型化时,即使将专利文献5所示变速箱和驱动轴箱的内部空间作为贮存油的空间,油量也是不充分的。
将贮存在变速箱等中的油作为工作油供给到执行机构等的情况下,期望空气不混入油。但是,在如变速箱的内部那样的齿轮高速旋转的空间中,油产生气泡,从而空气容易混入,存在改善的余地。
鉴于这样的情况,期望合理地构成能够进行充分的量的油的贮存、且空气难以混入被取出的油的作业机。
发明内容
与上述[课题1]对应的解决方式如下所述。
即,具有:
驾驶舱,其设置在行驶车体上;
驾驶坐席,其设置在所述驾驶舱的内部;
收获装置,其连结在所述行驶车体的前部;
在所述驾驶舱的内部,在所述驾驶舱的前壁部的上端侧设有仪表面板。
根据本结构,由于将仪表面板设置在驾驶舱的前壁部的上端侧,所以仪表面板的整体或几乎整体能够从通常从驾驶舱内观察前方的视野中向上方脱离。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仪表面板得到各种信息的同时,几乎不会注意仪表面板地观察前方,使行驶和作业变得容易。
在上述结构中,设有遍及所述前壁部的大致整体的前挡风玻璃,所述仪表面板位于比所述前挡风玻璃的上端更靠上方的位置。
根据本结构,由于仪表面板位于从前挡风玻璃向上方脱离的位置,所以仪表面板的整体从驾驶舱内观察前方的视野中脱离。
因此,几乎不会注意仪表面板地观察前方,使行驶和作业变得容易。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仪表面板相对于所述驾驶舱的行驶车体横向中心向行驶车体横向外侧偏倚。
根据本结构,使仪表面板位于相对于前壁部的上端部中的中央侧的位置向行驶车体横向外侧错位的位置,为了其他部件的设置能够打开前壁部的上端部中的中央侧的位置。
因此,在通常位于驾驶员前方的位置的前壁部的上端部中的中央侧设置防晒板等是有利的。
在上述结构中,在所述前壁部的上端部的中央侧设有防晒板。
根据本结构,能够不从驾驶员前方脱离地定位防晒板。
因此,能够有效地使用防晒板。
在上述结构中,与所述仪表面板相邻地设有第一开关组。
根据本结构,为操作第一开关组的开关,能够以从驾驶坐席向前上方伸手就能够操作的方式,使第一开关组位于驾驶坐席的前方,并且,能够使第一开关组位于难以影响前方视野的位置。
因此,为操作第一开关组的开关,只要从驾驶坐席向前上方伸手就能够容易地操作,并且能够几乎不注意到第一开关组地观察前方,使行驶和作业变得容易。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开关组与所述仪表面板的车身横向中央侧相邻配置。
根据本结构,与将第一开关组配置在仪表面板的车身横向外侧相比,能够使第一开关组更接近驾驶员。
因此,为操作第一开关组的开关,手容易够到,操作容易。
在上述结构中,在所述驾驶舱的前外上部设有雨刷器,所述第一开关组包括所述雨刷器用的雨刷器开关。
根据本结构,通过使雨刷器位于雨刷器开关的前方附近,能够在操作雨刷器开关的位置附近确认雨刷器的打开及关闭。
因此,能够舒适且迅速地确认是否如期望那样地打开及关闭雨刷器,从而是有利的。
在上述结构中,在所述驾驶舱的前外上部设有作业灯,所述第一开关组包括所述作业灯用的作业灯开关。
根据本结构,通过使作业灯位于作业灯开关的前方附近,能够在操作作业灯开关的位置附近确认作业灯的点亮及熄灭。
因此,能够舒适且迅速地确认是否如期望那样地点亮及熄灭作业灯,从而是有利的。
在上述结构中,在所述驾驶坐席的横向一侧设有行驶用的变速操作件,所述仪表面板相对于所述驾驶舱的行驶车体横向中心向所述横向一侧偏倚。
根据本结构,伸手对变速操作件进行变速操作时,以该姿势眼睛朝向仪表面板就能够观察到仪表面板。
因此,能够舒适地进行变速操作件的操作及通过仪表面板对变速的确认,能够精度良好地容易地进行所期望的变速。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驾驶坐席相对于所述驾驶舱的车身横向中心,向所述仪表面板偏倚的一侧的相反侧偏倚。
根据本结构,能够防止驾驶坐席和仪表面板过近而难以观察仪表面板。
因此,容易观察仪表面板,并容易获得仪表面板上的信息。
在上述结构中,在所述驾驶坐席的前方,设有具备转向操作件的操纵塔。
根据本结构,仅从驾驶坐席向前方伸手就能够支承并操作转向操作件。
因此,仅通过从驾驶坐席向前方伸手的舒适的姿势就能够操作转向操作件而轻快地进行作业。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转向操作件是能够转动操作自如地支承在所述操纵塔上的方向盘。
根据本结构,通过旋转操作方向盘,能够对行驶车体进行转向操作。
因此,为对行驶车体进行转向操作,只要对方向盘进行旋转操作即可,能够容易地实施。
在上述结构中,在所述操纵塔的上部设有驾驶面板,在所述驾驶面板上设有第二开关组。
根据本结构,将第二开关组设置在驾驶面板上时,驾驶面板位于转向操作件附近,由此,仅从转向操作件使手稍微移动就能够进行第二开关组的开关操作。
因此,即使在支承着转向操作件时,也能够容易且迅速地进行开关操作,具有良好的操作性。
在上述结构中,在所述驾驶坐席的横侧方设有行驶用的变速操作件,所述转向操作件是能够转动操作自如地支承在所述操纵塔上的方向盘,在相对于所述驾驶面板中的支承所述方向盘的转向轴来说的、所述变速操作件所在的一侧的相反侧的部位,设有俯视观察时伸出到所述方向盘的外周的下方部位附近的伸出部,在所述伸出部上配置有所述第二开关组中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结构,即使用一只手支承变速操作件,仅使支承着方向盘的另一只手从方向盘稍微移动,就能够操作第二开关组中的一部分的开关。
因此,即使在支承着变速操作件及转向操作件时,也能够容易且迅速地进行开关操作,具有良好的操作性。
在上述结构中,在所述驾驶舱中设有贯穿左右两侧部的通路部,在所述通路部的前侧设有具备转向操作件的操纵塔,在所述通路部的后方设有所述驾驶坐席及行驶用的变速操作件,在所述通路部的上方设有所述仪表面板。
根据本结构,为在驾驶舱内的左右两侧部间移动,穿过通路部,由此,容易在操纵塔与驾驶坐席及变速操作件之间移动。
因此,在驾驶舱内的左右两侧部间移动变得容易,是方便的。
在上述结构中,在所述驾驶坐席的横侧方设有具有行驶用的变速操作件的侧面板,在所述驾驶舱中,在所述侧面板的与所述驾驶坐席相反的一侧、及所述驾驶坐席的与所述侧面板相反的一侧,设有与所述通路部相连的空间。
根据本结构,与通路部相连的空间位于驾驶坐席的两横侧方,由此,能够将两空间用于辅助作业者或行李的搭乘或装载。
因此,为能够进行作业的辅助或驾驶的替换,搭乘辅助作业者同行,为将移动行驶兼用作运输行驶,能够装载行李行驶,是有利的。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转向操作件是能够转动操作自如地支承在所述操纵塔上的方向盘,该收获机具备:倾斜机构,其进行所述方向盘的角度调节;倾斜踏板,其设置在所述驾驶坐席的前下方,以对所述倾斜机构进行操作;所述倾斜踏板具有横跨位于比所述操纵塔的行驶车体横向的中心更靠行驶车体左横向外侧的部位、和位于比所述操纵塔的所述中心更靠行驶车体右横向外侧的部位的行驶车体横向宽度。
根据本结构,倾斜踏板的横向宽度成为宽幅,脚从通路部中的驾驶坐席的两横侧的部位也能够容易地达到倾斜踏板,容易操作倾斜踏板。
因此,从驾驶坐席的两横侧方的一方向另一方通过通路部移动时,能够容易地操作倾斜机构而使方向盘向行驶车体前方侧移动。也就是说,能够扩大方向盘和驾驶坐席之间,并容易地在方向盘和驾驶坐席之间移动。
在上述结构中,设有遍及所述前壁部的大致整体的前挡风玻璃,所述仪表面板位于比所述前挡风玻璃的上端更靠上方的位置,在所述驾驶坐席的前方设有具备转向操作件的操纵塔,在所述操纵塔的两横侧方分别设有脚载台。
例如要了解收获装置的状况,采用弯腰姿势时,变得容易观察驾驶舱的前方。根据本发明的结构,通过使用脚载台,能够蹬住而容易地采取弯腰姿势。
因此,为观察驾驶舱的前方,容易采取弯腰姿势,方便观察等,是便利的。
与上述[课题2]对应的解决方式如下所述。
即,本发明的收获机具有:
收获装置,其连接在行驶车体的前部;
驾驶部,其设置于所述行驶车体;
驾驶坐席,其设置于所述驾驶部;
在所述驾驶坐席的横侧方,设有侧箱及配置在侧箱的上端部的侧面板,
遍及所述驾驶部的整个宽度地设置所述驾驶部的底板面,在所述驾驶坐席及所述侧面板的前方形成有贯穿所述驾驶部的整个宽度的通路部,
在所述侧面板中的前端附近的部位设有行驶用的变速操作件。
根据本结构,相对于驾驶坐席来说的侧面板所在的一侧的底板面横端超过侧面板所在的位置,并达到驾驶部的横端或大致横端,能够使驾驶坐席前方的底板面高度水平的驾驶部空间的横向宽度比以往宽。
为扩大驾驶坐席前方的底板面高度水平的驾驶部空间的横向宽度,将底板面设置在驾驶部的整个宽度范围时,不能使侧面板从驾驶坐席向前方突出,完全不能长地突出。但是,由于在侧面板中的前端附近的部位设有变速操作件,所以使变速操作件位于驾驶坐席的前端附近的位置,能够容易地进行坐在驾驶坐席上的状态下的变速操作件的操作。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容易地操作变速操作件而使行驶变速变得顺畅,并且驾驶坐席前方的底板面高度水平的驾驶部空间的横向宽度宽,能够舒适地乘坐并轻快地驾驶,能够将驾驶部空间用于辅助作业者的搭乘等,是有利的。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变速操作件设置在所述侧面板中的所述驾驶坐席附近的部位。
根据本结构,变速操作件更接近坐在驾驶坐席的作业者,能够使坐在驾驶坐席的作业者的变速操作件的操作更容易。
因此,能够更容易地操作变速操作件而使行驶变速更顺畅。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变速操作件沿行驶车体前后方向摆动操作自如地被支承,所述变速操作件的握持部相对于成为摆动支点的基部向驾驶坐席侧偏倚。
根据本结构,能够将变速操作件支承在容易确保与驾驶坐席较远并宽泛的作业用空间的位置,并且能够使变速操作件的握持部接近坐在驾驶坐席的作业者,能够使乘坐状态的作业者的变速操作件的操作变得容易。
因此,不仅能够在宽泛的作业用空间中容易地进行变速操作件的组装和维护,还能够容易地操作变速操作件而使行驶变速顺畅。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变速操作件以越趋向所述握持部侧越接近所述驾驶坐席的倾斜姿势被支承。
根据本结构,能够使变速操作件的形状成为弯曲或没有弯曲的简单形状,并且能够将变速操作件支承在容易确保与驾驶坐席较远并宽泛的作业用空间的位置,并且能够使变速操作件的握持部接近坐在驾驶坐席的作业者,能够使乘坐状态的作业者的变速操作件的操作变得容易。
因此,能够在宽泛的作业用空间中容易地进行变速操作件的组装和维护,并且不仅乘坐状态下的变速操作件的操作变得容易,能够顺畅地进行变速操作,因变速操作件的简单形状还变得廉价。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侧箱的行驶车体前方侧部的上端侧部分与下端侧部分相比更向前方鼓出。
根据本结构,不用使底板面的侧箱所在的部位的车身前后方向长度减小,使侧箱的上端侧部分尽量位于前方侧,使侧面板的前端侧的部位尽量位于前方侧,为使乘坐状态下的变速操作件的操作变得更容易,能够将变速操作件配置在更前方侧。
因此,因底板面的宽度能够使通路部的侧箱附近的移动变得容易,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乘坐状态下的变速操作件的操作而使行驶变速变得顺畅。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侧面板的前端的左右角部俯视时形成为圆弧形状。
根据本结构,在通路部的侧面板附近移动时,因侧面板的前端的左右角部的圆弧形状,难以与侧面板的左右角部接触。
因此,在通路部中移动时,即使在侧面板附近,也难以与侧面板的左右角部接触,容易移动。
在上述结构中,在所述侧面板中,在相对于所述变速操作件与所述驾驶坐席所在的一侧位于相反侧的部位,设有发动机用的加速操作件。
根据本结构,加速操作件与变速操作件同样地位于侧面板的前端附近的部位,由此,容易进行乘坐状态下的加速操作件的操作。加速操作件位于相对于变速操作件来说的驾驶坐席所在的一侧的相反侧,由此,在操作变速操作件时,难于接触加速操作件。
因此,不仅能够容易地进行乘坐状态下的加速操作件的操作而使发动机的转速调节变得顺畅,在操作变速操作件时,容易避免加速操作件附带地移动而使发动机转速变化这样的无法意料的事态发生。
在上述结构中,作为所述变速操作件具有主变速操作件,在所述侧面板中的位于比所述变速操作件更靠后方的部位,设有行驶用的副变速操作件。
根据本结构,通过使主变速操作件及副变速操作件前后分开地位于侧面板,仅使手从主变速操作件和副变速操作件中的一方向另一方前后稍微移动,就能够进行主变速操作及副变速操作。
因此,能够迅速地进行副变速操作和主变速操作对行驶速度的设定。
在上述结构中,在所述侧面板中的位于比所述变速操作件更靠后方的部位,设有用于所述收获装置的驱动操作及停止操作的作业离合器操作件。
根据本结构,通过使变速操作件及作业离合器操作件前后分开地位于侧面板,仅使手从变速操作件和作业离合器操作件中的一方向另一方前后稍微移动,就能够进行变速操作、收获装置的驱动操作及停止操作。
因此,能够迅速地进行旋回行驶中的行驶速度的变更、和收获装置的驱动及停止,能够效率好地进行作业。
在上述结构中,作为所述变速操作件具有主变速操作件,在所述侧面板中的位于比所述主变速操作件更靠后方的部位,设有行驶用的副变速操作件,所述作业离合器操作件相对于所述副变速操作件位于所述驾驶坐席所在的一侧的相反侧。
根据本结构,通过使主变速操作件及副变速操作件前后分开地位于侧面板,仅使手从主变速操作件和副变速操作件中的一方向另一方前后稍微移动,就能够进行主变速操作及副变速操作。
根据本结构,通过使主变速操作件及作业离合器操作件前后分开地位于侧面板,仅使手从主变速操作件和作业离合器操作件中的一方向另一方前后稍微移动,就能够进行主变速操作、收获装置的驱动操作及停止操作。
因此,能够迅速地进行副变速操作和主变速操作对行驶速度的设定,并且能够迅速地进行旋回行驶中的行驶速度的变更、和收获装置的驱动及停止,能够效率好地进行作业。
在上述结构中,作为所述变速操作件具有主变速操作件,将所述侧面板的行驶车体后方侧的部位的上表面设定得比所述侧面板的行驶车体前方侧的部位的上表面高,在所述行驶车体前方侧的部位设有所述主变速操作件,在所述行驶车体后方侧的部位,沿行驶车体前后方向摆动操作自如地设有用于所述收获装置的驱动操作及停止操作的作业离合器操作件,向行驶车体前方侧进行摆动操作的所述作业离合器操作件的握持部位于所述行驶车体前方侧的部位的上方。
通过增长作业离合器操作件的长度,并且增大作业离合器操作件的操作行程,无论作业离合器所具有的阻力及行程,用于驱动操作及停止操作收获装置的作业离合器操作件的操作都变得容易。根据本结构,侧面板的行驶车体后方侧的部位的上表面比侧面板的行驶车体前方侧的部位的上表面高,向行驶车体前方侧摆动操作了的作业离合器操作件的握持部位于行驶车体前方侧的部位的上方,由此,即使增长作业离合器操作件的长度,并且增大作业离合器操作件的操作行程,也能够缩短侧面板应具备的前后方向长度。
因此,能够增长作业离合器操作件的长度,并且增大作业离合器操作件的操作行程,轻快地进行收获装置的驱动操作及停止操作。而且,能够使侧面板成为前后方向长度短的紧凑的结构。
在上述结构中,在所述行驶车体前方侧的部位设有发动机用的加速操作件。
根据本结构,使加速操作件位于驾驶坐席的前端附近的位置,能够使坐在驾驶坐席的状态下的加速操作件的操作变得容易。
因此,能够容易地操作加速操作件而使发动机的转速调节变得顺畅。
在上述结构中,在所述行驶车体后方侧的部位设有行驶用的副变速操作件。
根据本结构,副变速操作件相对于侧面板中的主变速操作件或加速操作件位于后方侧的部位,由此,仅使手从副变速操作件和主变速操作件或加速操作件中的一方向另一方前后稍微移动,就能够进行副变速操作及主变速操作或加速操作。
因此,能够迅速地进行副变速操作和主变速操作对行驶速度的设定,能够迅速地进行副变速操作和发动机的转速调节,能够效率好地进行作业。
在上述结构中,利用所述变速操作件对行驶用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进行变速操作,所述变速操作件的杆导向部构成为,前侧的前进高速操作区域和后侧的前进低速操作区域以在行驶车体横向上错位的状态连续,对所述前进高速操作区域中的所述前进低速操作区域侧的相反的端缘、和所述前进低速操作区域的所述前进高速操作区域侧的端缘进行连结的部位,形成为越趋向后方侧越接近所述前进低速操作区域的倾斜形状。
根据本结构,将主变速操作件从前进高速操作区域向前进低速操作区域移动操作时,仅将主变速操作件向行驶车体后方侧移动操作,主变速操作件受到所述部位的倾斜形状的移动引导而向前进低速操作区域顺畅地移动。
因此,仅将主变速操作件向行驶车体后方侧移动操作,就能够操作简单地使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从前进高速状态向前进低速状态顺畅地变速,而使行驶速度顺畅地减速。
在上述结构中,在相对于所述侧箱来说的所述驾驶坐席所在的一侧的相反侧,设有控制装置。
根据本结构,侧箱具有难以使搭乘在驾驶部的作业者或放入驾驶部的物品接触控制装置的防护功能。
因此,能够将侧箱用于防护手段而廉价地保护控制装置。
在上述结构中,在由所述驾驶部的底板面和后壁部形成的角部,配置有所述控制装置。
根据本结构,控制装置位于所述角部,由此,能够容易地避免搭乘在驾驶部的作业者或放入驾驶部的物品与控制装置接触。
因此,能够将角部用于防护手段而廉价地保护控制装置。
在上述结构中,设有覆盖所述控制装置的驾驶部内侧的盖罩。
根据本结构,能够容易地通过盖罩避免搭乘在驾驶部的作业者或放入驾驶部的物品与控制装置接触。
因此,能够容易地避免作业者或物品的接触或碰撞对控制装置的损坏或故障。
在上述结构中,设有覆盖所述驾驶部的驾驶舱。
根据本结构,即使是雨天,通过驾驶舱对驾驶部的覆盖,也能够不潮湿地乘坐在驾驶部。
因此,即使是雨天,也能够不潮湿地舒适地进行作业。
与上述[课题3]对应的解决方式如下所述。
即,本发明的收获机具有:
驾驶舱,期设置在行驶车体上;
收获装置,其连结在所述行驶车体的前部;
上前照灯,其设置在所述驾驶舱的前部的上端侧;
下前照灯,其设置在所述驾驶舱的前部的下端侧。
根据本结构,通过从高处照射照明光的上前照灯的照明、及从低处照射照明光的下前照灯的照明这双方的照明来照明前方,即使照明光的一部分打到收获装置,也能够没有障碍地进行前方的照明。
因此,根据本发明,即使是夜间作业,不仅能够没有障碍地进行前方的照明而容易行驶,还能够通过前照灯容易地对收获装置进行照明,能够容易地把握收获装置的状况来进行作业。
在上述结构中,在所述驾驶舱的前部的上端侧设有作业灯。
根据本结构,通过作业灯从后上方对收获装置进行照明,能够更容易观察收获装置。
因此,能够更准确地容易把握收获装置的状况,能够更容易地进行作业。
在上述结构中,将所述上前照灯及所述作业灯分别配置在所述驾驶舱的左横端附近及右横端附近的部位。
根据本结构,从后上方的左右两侧进行上前照灯及作业灯对前方及收获装置的照明,难以发生照明疏漏。
因此,前方和收获装置都更容易观察,使收获装置对准作物、及更容易进行收获装置的状况把握等,更容易进行作业。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上前照灯和所述作业灯沿行驶车体横向排列。
在上下并排排列上前照灯及作业灯的情况下,将位于下侧的上前照灯或者作业灯的安装高度设定成规定高度时,位于上侧的作业灯或上前照灯的安装高度容易变高。根据本结构,由于上前照灯及作业灯沿车身横向并列,所以能够使上前照灯及作业灯的安装高度成为相同或大致相同的安装高度,并且能够使上前照灯及作业灯的安装高度成为规定或大致规定的安装高度。
因此,能够使上前照灯及作业灯的安装高度成为规定或大致规定的安装高度,能够良好地进行上前照灯及作业灯的照明,并且能够抑制因照明灯而使机体高度变高的情况。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上前照灯位于比所述作业灯更靠行驶车体横向外侧的位置。
如本结构这样地,上前照灯位于比作业灯更靠行驶车体横向外侧的情况下,由于收获装置的横向外侧进入上前照灯的照明范围,与作业灯位于比上前照灯更靠行驶车体横向外侧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作业灯的安装位置位于车身横向内侧。
因此,收获装置的横向外侧进入上前照灯的照明范围,即使容易观察收获装置的横向外侧,也能够抑制因上前照灯及作业灯导致的机体横向宽度变宽。
在上述结构中,在所述驾驶舱的前部的上端侧设有作业灯,在所述上前照灯的行驶车体横向外侧设有相对于所述作业灯独立的其他作业灯。
根据本结构,能够通过作业灯的照明范围和其他作业灯的照明范围扩大作业用的照明范围,并能够通过作业灯的照明光和其他作业灯的照明光更明亮地照明作业用的照明范围。
因此,不仅收获装置,收获装置的横向外侧也成为作业灯的照明范围,能够明亮地对收获装置进行照明等,能够更容易地进行作业。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其他作业灯配置在比所述上前照灯更靠下方的位置。
根据本结构,从比以行驶用的照明为主要目的的上前照灯低的位置实施以作业用的照明为主要目的的其他作业灯的照明,能够良好地进行收获装置和收获装置的横向外侧等的照明。
因此,能够更容易把握收获装置和收获装置的横向外侧的状况等,能够更容易地进行作业。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下前照灯分别配置在所述驾驶舱的左横端附近的部位及右横端附近的部位。
根据本结构,能够通过左横端附近的下前照灯的照明范围和右横端附近的下前照灯的照明范围扩大下前照灯整体的照明范围,并能够通过左横端附近的下前照灯的照明光和右横端附近的下前照灯的照明光使下前照灯的照明更明亮。
因此,能够通过下前照灯整体在宽的范围内进行照明,并明亮地照明,能够更容易地行驶。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下前照灯构成为能够自由地切换为向前下方照射照明光的向下照射状态和向比所述前下方照射状态的照明光的照射方向更向上照射照明光的向上照射状态。
根据本结构,能够将下前照灯切换成向上照射状态而容易观察更远的前方地进行照明,并将下前照灯切换到向下照射状态而容易观察更近的前方地进行照明。
因此,在移动行驶时,能够容易地观察更远的前方来进行照明而容易行驶,在作业行驶时,能够容易地观察更近的前方来进行照明而容易地进行收获装置对准作物。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下前照灯分别在所述驾驶舱的左横端附近的部位及右横端附近的部位设置有多个。
根据本结构,能够通过左横端附近的多个下前照灯的照明范围和右横端附近的多个下前照灯的照明范围进一步扩大下前照灯整体的照明范围,并通过左横端附近的多个下前照灯的照明光和右横端附近的多个下前照灯的照明光使下前照灯的照明更明亮。
因此,能够通过下前照灯整体在更宽的范围内进行照明,能够更明亮地进行照明,更容易地行驶。
在上述结构中,多个所述下前照灯中的至少一个下前照灯构成为向前下方照射照明光,多个所述下前照灯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下前照灯以外的至少一个下前照灯构成为向比与向前下方照射的所述照明光的照射方向更向上地照射照明光。
根据本结构,虽然构成为将下前照灯自由切换成向下照射状态和向上照射状态,但仅准备仅向前下方照射照射光的向下照射专用的下前照灯部、和仅向比前下方更向上方照射照射光的向上照射专用的下前照灯部就能够构成。
因此,能够连接地得到将下前照灯的照明方向切换成前下方和比前下方更向上方的方便的结构。
在上述结构中,多个所述下前照灯沿行驶车体横向排列成一列或大致一列。
根据本结构,与多个下前照灯上下并列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多个下前照灯组装在车身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小的空间。
因此,能够将多个下前照灯紧凑地组装在车身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小的空间。
在上述结构中,多个所述下前照灯中的行驶车体横向内侧的下前照灯构成为向前下方照射照明光,多个所述下前照灯中的行驶车体横向外侧的下前照灯构成为向比向前下方照射的所述照明光的照射方向更向上地照射照明光。
沿行驶车体横向一列或大致一列地设置在驾驶舱的左横端附近及右横端附近的多个下前照灯中的、行驶车体横向外侧的下前照灯通常位于收获装置的横端部附近。在收获装置的横端部具有防止收获物的溢出的纵壁部等,收获装置的横端部的高度会变高。
根据本结构,通常位于收获装置的横端部附近的行驶车体横向外侧的下前照灯构成为比前下方更向上地照射照射光,从而能够在难以受到收获装置的横端部的阻碍的影响的状态下实施通常位于收获装置的横端部附近的下前照灯的照明光的前方照射。
因此,在驾驶舱的左横端附近的部位及右横端附近的部位沿车身横向并列地设置多个下前照灯,并且能够在难以受到收获装置的阻碍的影响的状态下良好地进行下前照灯对前方的照明。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上前照灯构成为对行驶车体前横向外侧照射照明光。
根据本结构,由于通过上前照灯照明行驶车体前横向外侧的农田面或作物,所以容易观察行驶车体前横向外侧的地面或作物的状况。
因此,容易把握行驶车体的横侧的农田面或作物的状况,容易进行行驶及作业。
在上述结构中,在所述驾驶舱的前部的上端侧设有作业灯,在比所述上前照灯更靠行驶车体横向外侧的位置设有相对于所述作业灯独立的其他作业灯,所述作业灯及所述其他作业灯中的一方构成为对所述收获装置照射照明光。
根据本结构,由于对收获装置从后方高的位置照射照明光,所以能够在难以发生照明疏漏的状态下对收获装置进行照明,能够在整体范围内容易地观察收获装置。
因此,能够容易地把握收获装置的整体的状况,容易进行作业。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作业灯及所述其他作业灯中的另一方构成为向比所述收获装置更靠行驶机体横向外侧的位置照射照明光。
根据本结构,通过作业灯对收获装置进行照明的横向外侧的地面或作物,容易观察收获装置的横向外侧的地面或作物的状况。
因此,容易把握收获装置的横向外侧的地面或作物的状况,容易地进行行驶或作业。
在上述结构中,在所述驾驶舱的前部的上端侧设有作业灯,在比所述上前照灯更靠行驶车体横向外侧的位置,设有相对于所述作业灯独立的其他作业灯,所述作业灯构成为对所述收获装置照射照明光,所述其他作业灯构成为向比所述收获装置更靠行驶车体横向外侧的位置照射照明光。
根据本结构,不仅通过作业灯对收获装置进行照明而容易观察收获装置,而且,通过其他作业灯对收获装置的行驶车体横向外侧照射照明光,所以能够对收获装置进行照明的横向外侧的地面和作物并容易观察。
因此,不仅能够容易地把握收获装置的状况,还能够容易地把握收获装置的横向外侧的地面和作物的状况,容易作业。
在上述结构中,在所述驾驶舱的后部设有对行驶车体后方侧进行照明的后作业灯。
根据本结构,由于通过后作业灯照明行驶车体后方侧,所以容易观察车身后方侧的装置部分。
因此,即使在夜间,不用特别准备照明装置,也能够了解车身后方侧的状况来进行作业或行驶。
在上述结构中,对所述驾驶舱的顶棚部进行支承的上框架设置于所述驾驶舱,所述上前照灯支承在所述上框架上。
根据本结构,通过将上框架用于支承部件这样的简单的支承构造就能够牢固地支承上前照灯。
因此,通过采用简单的支承构造,能够廉价地实现牢固地支承上前照灯的结构。
在上述结构中,对所述驾驶舱的底板部进行支承的下框架设置于所述驾驶舱,所述下前照灯支承在所述下框架上。
根据本结构,通过将下框架用于支承部件这样的简单的支承构造就能够牢固地支承下前照灯。
因此,通过采用简单的支承构造,能够廉价地实现牢固地支承下前照灯的结构。
在上述结构中,在所述驾驶舱的前部的上端侧设有作业灯,对所述驾驶舱的顶棚部进行支承的上框架设置于所述驾驶舱,所述作业灯支承在所述上框架上。
根据本结构,通过将上框架用于支承部件这样的简单的支承构造就能够牢固地支承作业灯。
因此,通过采用简单的支承构造,能够廉价地实现牢固地支承作业灯的结构。
在上述结构中,在所述上前照灯的行驶车体横向外侧,设有相对于所述作业灯独立的其他作业灯,对所述驾驶舱的前壁部进行支承的纵框架设置于所述驾驶舱,所述其他作业灯支承在所述纵框架上。
根据本结构,通过将纵框架用于支承部件这样的简单的支承构造就能够牢固地支承其他作业灯。
因此,通过采用简单的支承构造,能够廉价地实现牢固地支承其他作业灯的结构。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收获装置收获玉米,在所述收获装置中具有:收获玉米的收获路径;纵壁部,立设在所述收获路径的行驶车体横向外侧,防止玉米向所述收获装置外溢出。
根据本结构,由于通过纵壁部防止被收获装置收获的玉米的溢出,所以容易避免玉米从收获装置溢出带来的损失。
因此,能够以难以发生玉米的溢出带来的损失的良好的状态进行收获作业。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上前照灯构成为向比所述纵壁部更靠行驶车体横向外侧的位置照射照明光。
根据本结构,能够通过上前照灯照明比纵壁部更靠行驶车体横向外侧的地面或作物,容易观察该地面或作物的状况。
因此,通过纵壁部容易地避免玉米的溢出,并且容易把握纵壁部的横向外侧的地面或作物的状况,容易作业。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所述下前照灯的点亮操作,点亮所述上前照灯。
根据本结构,通过下前照灯的点亮操作能够一并点亮下前照灯及上前照灯。
因此,仅进行下前照灯的点亮操作,就能够操作简单地使下前照灯及上前照灯点亮,是方便的。
与上述[课题4]对应的解决方式如下所述。
即,本发明的收获机具有传动机构,将行驶机体的发动机的驱动力从变速箱传递到左右的行驶装置,其中,
所述传动机构具有:左右一对的行驶驱动轴,被传递来自所述变速箱的驱动力;左右一对的传动箱,其将来自该左右一对的行驶驱动轴的驱动力传递到左右所述行驶装置中的对应的行驶装置;筒状的左右一对的驱动轴箱,其在收纳所述行驶驱动轴的状态下使两端部与所述变速箱和所述传动箱连结。
根据本结构,来自变速箱的驱动力从行驶驱动轴传递到传动箱,并从该传动箱传递到行驶装置。
因此,根据本发明,构成了具有将行驶机体的发动机的驱动力从变速箱传递到左右的行驶装置的传动机构的收获机。
在上述结构中,在左右所述传动箱中分别内置有制动机构。
根据本结构,将制动机构设置在变速箱的内部,从而不会导致变速箱的大型化。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制动机构是多板式的摩擦制动器。
根据本结构,能够通过构成制动机构的多板式的摩擦制动器得到强的制动力。
在上述结构中,具有同时对左右所述传动箱的所述制动机构进行操作的联接操作机构。
根据本结构,通过联接操作机构能够同时操作左右制动机构。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制动机构配置在所述传动箱的内部空间中的偏向所述行驶机体的中央侧的位置。
根据本结构,由于将制动机构配置在传动箱中的从行驶装置远离的位置,所以即使是制动机构大型化的结构,也能够扩大与行驶装置之间的距离,避免与行驶装置的接触。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传动箱具有以与所述行驶驱动轴平行的姿势将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行驶装置的车轴,并且在所述传动箱的内部空间具有:第一齿轮减速机构,其对来自所述行驶驱动轴的驱动力进行减速;第二齿轮减速机构,其对被该第一齿轮减速机构减速的驱动力进行减速并将该驱动力传递到车轴;所述制动机构配置在比所述第一齿轮减速机构更靠行驶机体的中央侧的位置。
根据本结构,传动箱具有第一齿轮减速机构和第二减速机构,由此,变速箱中用于减速的齿轮的数量减少,能够实现变速箱的小型化。另外,通过由第一齿轮减速机构和第二齿轮减速机构构成的减速系统,使制动力作用于接近变速箱侧的传动系统,从而能够减小作用于制动机构的扭矩,能够抑制制动机构的大型化。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传动箱的内部空间具有配置所述第一齿轮减速机构的内侧空间、和配置所述第二齿轮减速机构的外侧空间,在所述行驶机体的左右倾斜时,对所述内侧空间和所述外侧空间之间的油的流动进行限制的分隔壁设置在所述传动箱的内部。
根据本结构,在行驶机体向左右方向大幅度倾斜而抬起第二齿轮减速机构的状况下,也能够通过分隔壁抑制配置有该第二齿轮减速机构的空间的油流出这样的不良情况,能够确保润滑所需的油。
在上述结构中,具备筒状的支承框架,筒状的支承框架与左右所述传动箱连结,以使左右所述传动箱的内部空间彼此连通。
根据本结构,成为左右传动箱的内部空间经由驱动轴箱与变速箱的内部空间连通的状态,而且,还将支承框架的内部空间用于油的贮存空间,能够扩大油的贮存空间。
在上述结构中,在左右所述传动箱中分别内置有制动机构,形成有将所述支承框架中贮存的油供给到液压设备的供给油路,并且使来自所述液压设备的油返回的返回油路被连接在所述传动箱的所述制动机构的上部。
根据本结构,能够将支承框架的油供给到液压设备,并且在制动机构发热的情况下,从液压设备返回的油从制动机构的上部向下部流动,由此制动机构的热量被油夺取,能够实现良好的冷却。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传动箱构成为与在所述行驶机体的内侧配置的内侧壳体和在所述行驶机体的外侧配置的外侧壳体分离自如地连结,所述内侧壳体支承在所述行驶机体的机体框架上。
根据本结构,通过使内侧壳体和外侧壳体分离,能够开放内部空间而使传动箱的内部的维护变得容易。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变速箱具有对所述发动机的驱动力进行无级变速的静液压式的无级变速装置。
根据本结构,能够通过无级变速装置无级地设定行驶速度。
在上述结构中,在所述行驶机体的前端具有玉米的收获部,对利用该收获部收获的穗状玉米进行贮存的贮存箱设置在所述行驶机体上。
根据本结构,以通过收获部收获穗状玉米并贮存在贮存部的方式构成了能够进行玉米的收获的收获机。
与上述[课题5]对应的解决方式如下所述。
即,本发明的作业机,在行驶机体上具有:作业部;操作该作业部的液压设备;贮存部,对被供给到该液压设备的油进行贮存,其中,
所述行驶机体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机体框架、和俯视时两端部横跨左右所述机体框架配置的筒状的支承框架,该支承框架的内部空间作为所述贮存部使用。
根据本结构,由于具有贯穿左右一对的机体框架整体的长度的支承框架,所以能够容易地增大该支承框架的内部空间的容积,并作为供给到操作作业部的液压设备的油的贮存空间使用。
因此,根据本发明,构成了能够贮存充分的量的油、且空气难以混入被取出的油的作业机。
在上述结构中,具有将所述行驶机体的发动机的驱动力从变速箱传递到左右的行驶装置的传动机构,所述变速箱作为所述贮存部使用。
根据本结构,能够将变速箱的油贮存在支承框架的内部空间,能够增多变速箱中能够使用的油。另外,该支承框架配置在从变速箱分离的位置,从而与例如变速箱的内部那样地齿轮高速旋转的环境相比,能够解决油的流动被抑制而混入空气的不良情况。
在上述结构中,具有使所述支承框架的内部空间和所述变速箱的内部空间能够流通油地连通的连通部件。
根据本结构,能够通过连通部件使变速箱的油和支承部件的油相互流动,在作为变速箱的润滑油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延长油的更换时间,并能够抑制油的温度上升。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传动机构具有:左右一对的行驶驱动轴,被传递来自所述变速箱的驱动力;左右一对的传动箱,其将来自该左右一对的行驶驱动轴的驱动力传递到左右所述行驶装置中的对应的行驶装置;左右一对的驱动轴箱,其在收纳所述行驶驱动轴的状态下,内端与所述变速箱连结,外端与所述传动箱连结;所述驱动轴箱的内部空间在内端位置与所述变速箱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驱动轴箱的内部空间在外端位置与所述传动箱的内部空间连通。
根据本结构,由于能够将油贮存在变速箱、左右一对的驱动轴箱和左右一对的传动箱的内部空间,所以能够增大油的贮存量。另外,在该结构中,不仅能够将充分的量的油作为润滑油供给到变速箱的内部的变速机构,还能够将充分的量的油作为润滑油供给到传动箱的内部的减速机构。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支承框架的左侧的端部与左侧的所述传动箱连结,右侧的端部与右侧的所述传动箱连结,并且该支承框架的内部空间在连结位置与所述传动箱的内部空间连通。
根据本结构,通过将左右传动箱连结在支承框架上,能够牢固地保持左右传动箱的位置,不需要使用用于保持左右传动箱的位置的加强框架等。另外,通过以与左右传动箱连通的状态设置支承框架,能够将变速箱、左右一对的驱动轴箱、左右一对的传动箱和支承框架的内部空间作为大容量的油贮存空间利用。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支承框架的端部相对于所述传动箱连结的位置设定在所述传动箱的下部位置。
根据本结构,将支承框架的位置维持在比变速箱的油的液面低的位置,能够进一步抑制空气向油的混入。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支承框架配置在比所述变速箱中贮存的油的液面低的位置。
根据本结构,通过将支承框架配置在比变速箱中贮存的油的液面低的位置,油充满支承框架的内部空间,在该内部空间中不会形成液面。因此,即使行驶机体发生振动,在支承框架的内部,空气也不会混入油。
在上述结构中,使来自所述液压设备的油返回的返回油路与所述传动箱的内部空间连接。
根据本结构,将从液压设备返回的油供给到传动箱的内部空间的齿轮传动机构等来进行冷却,能够提高润滑性。
在上述结构中,将所述支承框架中贮存的油供给到所述液压设备的供给油路具有被插入所述支承框架的内部空间的油吸引用的吸入管,该吸入管在所述支承框架中的所述行驶机体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以从上方贯穿到内部的状态设置。
根据本结构,通过贮存在支承框架的内部空间,空气的混入变少,能够将温度低的油作为工作油从供给油路供给到液压设备。另外,由于吸入管被插入支承框架的内部空间,能够从支承框架的内部空间中的下部取出油。由于该吸入管被设置在行驶机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位置,所以即使例如行驶机体向左右方向大幅度倾动,该中央位置的水平变化也小,能够抑制从吸入管吸入空气的不良情况。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供给油路的一部分形成在所述变速箱的外壁面上。
根据本结构,与例如使用软管类部件形成供给油路的结构相比,能够使供给油路的位置稳定,能够缩短用于形成供给油路的软管类部件的长度。另外,将来自供给油路的油导入控制阀或油滤清器的情况下,通过将控制阀或油滤清器支承在变速箱的外壁面上,也能够将来自供给油路的油直接供给到控制阀或油滤清器。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传动箱内置使制动力作用于所述行驶装置的摩擦式的制动机构,所述返回油路的连接位置设定在所述制动机构的上部。
根据本结构,制动机构发热的情况下,从液压设备返回的油从制动机构的上部向下部流动,由此能够利用油夺取制动机构的热量,实现良好的冷却。
在上述结构中,使来自所述液压设备的油返回的返回油路与所述变速箱连接。
根据本结构,对于在变速箱的内部配置在比油的液面更靠上方的变速齿轮等,从上方供给油,解决了润滑油的不足,并且实现了该变速齿轮等的冷却。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变速箱内置齿轮式减速机构,所述返回油路的连接位置设定在所述齿轮式减速机构的上方位置。
根据本结构,由于以从上方掉落的方式对齿轮变速单元供给油,所以即使例如齿轮变速单元从变速箱的润滑油的液面向上方露出,也能够对该齿轮变速单元供给油,实现良好的润滑和冷却。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变速箱具有对所述发动机的驱动力进行无级变速的静液压式的无级变速装置。
根据本结构,通过静液压式的无级变速装置能够使行驶机体的行驶速度无级地变速,另外,还能够将支承框架的油供给到静液压式的无级变速装置。
在上述结构中,在所述行驶机体的前端具有玉米的收获部,对利用该收获部收获的穗状玉米进行贮存的贮存箱设置在所述行驶机体上。
根据本结构,构成了能够以利用收获部收获穗状玉米并贮存在贮存箱中的方式进行玉米的收获的作业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收获机的整体的左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收获机的整体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收获机的整体的右侧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收获机的整体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驾驶部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驾驶部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驾驶部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上前照灯、作业灯及仪表面板的支承构造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下前照灯的支承构造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上前照灯、作业灯、其他的作业灯及后作业灯的照明状态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上前照灯、作业灯、其他的作业灯、下前照灯及后作业灯的照明状态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侧面板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驾驶面板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主变速联接机构及副变速联接机构的主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主变速联接机构及副变速联接机构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主变速联接机构及副变速联接机构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杆导向部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设有仪表面板及防晒板的驾驶部的部位的后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仪表面板的后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设有控制装置的驾驶部的部位的纵剖侧视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的横剖俯视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实施构造的收获机的侧视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玉米收获机的整体的侧视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玉米收获机的整体的俯视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机体框架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变速箱和传动箱的侧视图。
图2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从变速箱向前车轮传递驱动力的传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2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变速箱和支承框架的侧视图。
图2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玉米收获机的液压回路图。
图30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从变速箱向前车轮传递驱动力的传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31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变速箱、传动箱和支承框架的剖视图。
图3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变速箱的剖视图。
图3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传动箱和支承框架的端部的剖视图。
图3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形成在变速箱的外壁面上的油路的剖视图。
图3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分隔壁的图。
图3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磨损检查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收获机的整体的左侧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收获机的整体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收获机的整体的右侧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收获机的整体的主视图。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收获机具有:行驶车体,通过左右一对的自由驱动的前车轮1、1和左右一对的自由转向操作的后车轮2、2能够自行地构成;收获装置6,被连结在行驶车体的前部;收获物回收箱7,被设置在行驶车体的后部;输送装置8,设置在收获装置6的后部和收获物回收箱7的上方整个范围内;切碎装置9,能够自由升降操作地被支承在行驶车体的前后轮间的部位。
行驶车体具有发动机4,被设置在前车轮1和后车轮2之间,并分别向前车轮1、收获装置6及输送装置8输出驱动力。行驶车体具有驾驶部3,被设置在车身前部,并且被驾驶舱30覆盖,以搭乘在驾驶部3来进行驾驶的方式构成为乘用型。在驾驶舱30的出入口的横向外侧设有乘降踏板3a。上下乘降踏板3a所使用的台阶3b构成为能够自由摆动切换成位于前车轮1的横向外侧的使用状态、和收纳在前车轮1的后侧的收纳状态。收获装置6通过上升液压缸5被升降操作成分禾器11的前端侧下降到农田面附近的下降作业状态、和分禾器11的前端侧从农田面高地上升的上升非作业状态。
收获机通过使收获装置6成为下降作业状态并使行驶车体行驶,通过收获装置6收获玉米植物体中的玉米种子(以棒状相连地成串的部位),通过输送装置8将来自收获装置6的玉米向行驶车体后方侧输送,将来自输送装置8的玉米回收并贮存在收获物回收箱7。收获装置6使收获了玉米植物体中的玉米之后的茎秆以植立状态残留在农田。切碎装置9切碎由收获装置6残留在农田的茎秆并放置于农田。输送装置8穿过驾驶舱30的下方地配置。在输送装置8的输送终端部设有向从输送装置8被供给到收获物回收箱7的玉米供给清选风的风扇装置8a、和对混入了通过输送装置8输送的玉米中的茎秆和叶子进行除去的除去装置8b。
关于收获装置6进行说明。
如图1、2、4所示,收获装置6具有:3列收获路径12;旋转绞龙14,能够自由驱动转动地被设置在收获路径12的后侧,将来自各收获路径12的玉米向行驶车体横向输送并集中在输送装置8的前方;拨入叶片15,能够一体地自由旋转地设置在旋转绞龙14的左右螺旋输送板14a、14a之间的部位,将玉米拨入输送装置8的入口。各收获路径12具有能够自由驱动转动地设置在两横侧的环状转动收获链16、及围绕行驶车体前后方向的轴芯自由驱动转动地设置在环状转动收获链16下方的收获辊16a,通过环状转动收获链16及收获辊16a将从分禾器11被送入的玉米植物体向后方移送的同时,从茎秆拉下并收获玉米植物体中的玉米。将纵壁部17立设在3列收获路径12中的行驶车体横向上的两横端的收获路径12的各个横向外侧。左右纵壁部17从覆盖环状转动收获链16等的壳体18向行驶车体上方突出设置,承接欲从收获路径12向收获装置6的横向外侧溢出的玉米,防止玉米的溢出。
关于收获物回收箱7进行说明。
以下,将收获物回收箱7简称为回收箱7。回收箱7经由一根支轴23能够自由摆动地被前后一对的箱支柱22、22支承,该前后一对的箱支柱22、22分开地配置在回收箱7的前后侧并立设在车身框架10上。在前后的箱支柱22、22整个范围内连结有一对加强杆26、26。一个加强杆26与前侧的箱支柱22的上端部和后侧的箱支柱22的下端部连结,另一个加强杆26与前侧的箱支柱22的下端部和后侧的箱支柱22的上端部连结。回收箱7通过与前后的箱支柱22和回收箱7连结的上升液压缸24,能够围绕由支轴23的轴芯形成的行驶车体前后方向的摆动轴芯摆动地切换成贮存姿势和排出姿势。回收箱7被切换到贮存姿势时,设置在回收箱7的上端部上的玉米出入口7a是在输送装置8的排出口的下方位于行驶车体上方,回收并贮存从输送装置8被送出的玉米。回收箱7被切换到排出姿势时,玉米出入口7a成为朝向行驶车体左横向外侧,将所贮存的玉米从玉米出入口7a通过自然落下排出到行驶车体的左横向外侧。
关于驾驶舱30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驾驶舱30具有被车身框架10的前部上所设置的驾驶部支承框架10a支承的舱室框架40、被支承在舱室框架40上的前壁部31、左右横壁部32、后壁部33、底板部34及顶棚部35。
驾驶舱30是以由设置在驾驶舱30的左侧的乘降踏板3a及驾驶舱30形成的横向宽度与行驶车体的横向宽度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方式,以相对于行驶车体向右侧偏倚的状态被支承在行驶车体上。因此,驾驶舱30的行驶车体横向中心C相对于行驶车体的横向的中心B错位。具体来说,驾驶舱30的行驶车体横向中心C与行驶车体的横向的中心B相比位于更靠行驶车体右侧。
前壁部31具有:前挡风玻璃31a,在前壁部31中的从下端到上端附近的大致整体的部分形成;上壁板部31b,在前壁部31中的位于比前挡风玻璃31a更靠上方的部分形成(参照图8)。前挡风玻璃31a被支承在横向的下框架41、舱室框架40和左右一对的纵框架42上,该横向的下框架41沿行驶车体横向被设置在驾驶舱30的前端侧的下部而构成了舱室框架40,该舱室框架40沿行驶车体上下方向被设置在驾驶舱30的前端侧的两横端部而构成了舱室框架40。如图8所示,上壁板部31b以从顶棚部35的前端部朝向下方伸出的状态一体地形成在顶棚部35。上壁板部31b借助顶棚部35被支承在横向的上框架43上,该横向的上框架43沿行驶车体横向被设置在驾驶舱30的前端侧的上部而构成了舱室框架40。
在左右横壁部32上设有通过门32a自由开闭的出入口。左右出入口的门32a由透明的玻璃板构成。左右门32a以通过围绕位于前端侧的行驶车体上下方向的开闭轴芯的摆动而开闭的方式构成为摆动门。在后壁部33的上部设有玻璃窗33a(参照图5)。
如图2所示,在顶棚部35的上表面设有多个行驶车体前后方向的凹入槽35a、及与行驶车体前后方向的凹入槽35a连通的多个行驶车体横向的凹入槽35b。行驶车体前后方向的凹入槽35a及行驶车体横向的凹入槽35b具有排水用的沟槽功能。顶棚部35除了被支承在所述横向的上框架43上以外,还被支承在前后方向的上框架44上,该前后方向的上框架44沿行驶车体前后方向被设置在驾驶舱30的上端部的两横侧而构成了舱室框架40(参照图6、8)。
底板部34除了被支承在所述横向的下框架41上以外,还被支承在前后方向的下框架45上,该前后方向的下框架45沿行驶车体前后方向被设置在驾驶舱30的下端部而构成了舱室框架40(参照图7、9)。
关于照明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在驾驶舱30的前部的上端侧设有左右一对的上前照灯50、50及左右一对的作业灯51、51。在驾驶舱30的上端部的两横侧设有与所述左右一对的作业灯51、51不同的作业灯52(以下,称为其他作业灯52。)。在驾驶舱30的前部的下端侧设有4个下前照灯53、54。在驾驶舱30的后部设有后作业灯55。
如图4、8所示,左右一对的上前照灯50、50及左右一对的作业灯51、51的上方通过设置在驾驶舱30的上端侧的上前盖罩部35c被覆盖。
左侧的上前照灯50及左侧的作业灯51配置在驾驶舱30的左横端附近的部位。左侧的上前照灯50和左侧的作业灯51沿行驶车体横向排列。左侧的上前照灯50位于比左侧的作业灯51更靠行驶车体左横向外侧。左侧的其他作业灯52配置在左侧的上前照灯50的行驶车体左横向外侧。左侧的其他作业灯52配置在比左侧的上前照灯50更靠下方。
右侧的上前照灯50及右侧的作业灯51配置在驾驶舱30的右横端附近的部位。右侧的上前照灯50和右侧的作业灯51沿行驶车体横向排列。右侧的上前照灯50位于比右侧的作业灯51更靠行驶车体右横向外侧。右侧的其他作业灯52配置在右侧的上前照灯50的行驶车体右横向外侧。右侧的其他作业灯52配置在比右侧的上前照灯50更靠下方。
左右上前照灯50及左右作业灯51被支承在支承顶棚部35的横向的上框架43上。
具体来说,如图6、8所示,在横向的上框架43上具有安装左右一对的支架而构成的左右一对的灯支承部43a、43a。左右灯支承部43a穿过前壁部31的前挡风玻璃31a和上壁板部31b之间向驾驶舱30的外部突出。上前照灯50的设置在后部的连结部通过连结螺栓被连结在横向外侧的灯支承部43a,由此,上前照灯50被支承在上框架43上。作业灯51的设置在后部的连结部通过连结螺栓被连结在横向内侧的灯支承部43a,由此,作业灯51被支承在上框架43上。
左右其他作业灯52被支承在对前壁部31进行支承的纵框架42上。
具体来说,如图5、6所示,在纵框架42的规定位置具有安装支架而构成的作业灯支承部42a。作业灯支承部42a穿过设置在横壁部32上的孔向驾驶舱30的外部突出。其他作业灯52的设置在后部的连结部通过连结螺栓被连结在作业灯支承部42a上,由此,其他作业灯52被支承在纵框架42上。
4个下前照灯53、54中的左侧的2个下前照灯53、54配置在驾驶舱30的左横端附近的部位。4个下前照灯53、54中的右侧的2个下前照灯53、54配置在驾驶舱30的右横端附近的部位。左横端附近的2个下前照灯53、54及右横端附近的2个下前照灯53、54沿行驶车体横向排列成一列或大致一列。如图1、9所示,4个下前照灯53、54位于设置在驾驶舱30的下端侧的下前盖罩36所具有的投光孔36a的后方。
下前照灯53、54被支承在对前壁部31进行支承的横向的下框架41。
具体来说,如图5、9所示,在下框架41的规定位置具有安装支架而构成的作业灯支承部41a。各下前照灯53、54的设置在后部的连结部通过连结螺栓被连结在作业灯支承部41a上,由此,各下前照灯53、54被支承在下框架41上。
图10、11是表示上前照灯50、作业灯51、其他作业灯52及后作业灯55的照明状态的俯视图。图10、11所示的照射范围50L是左侧的上前照灯50的照射范围,图10、11所示的照射范围50R是右侧的上前照灯50的照射范围。如图10、11所示,左侧的上前照灯50以穿过收获装置6的上方地向行驶车体前方照射照明光的方式、且以穿过左侧的纵壁部17的上方地向行驶车体前左横向外侧照射照明光的方式构成。右侧的上前照灯50以穿过收获装置6的上方向行驶车体前方照射照明光的方式、且以穿过右侧的纵壁部17的上方地向行驶车体前右横向外侧照射照明光的方式构成。因此,能够通过上前照灯50及下前照灯53、54照明行驶车体的正前方的同时,并且无论是否存在纵壁部17都能够照明行驶车体前方的收获装置6的左横向外侧及右横向外侧的同时,进行行驶。
图10、11所示的照明范围51L是左侧的作业灯51的照明范围,图10所示的照明范围51R是右侧的作业灯51的照明范围。图10、11所示的照明范围52L是左侧的其他作业灯52的照明范围,图10、11所示的照明范围52R是右侧的其他作业灯52的照明范围。如图10、11所示,左右作业灯51向收获装置6照射照明光地构成。左侧的其他作业灯52以与收获装置6相比更向行驶车体左横向外侧照射照明光的方式构成。右侧的其他作业灯52以与收获装置6相比更向行驶车体右横向外侧照射照明光的方式构成。因此,能够通过左右作业灯51及左右其他作业灯52对收获装置进行照明6的同时,并且照射收获装置6及行驶车体的左横向外侧及右横向外侧的地面和玉米植物体的同时,进行作业行驶。
图10、11所示的照射范围55A是后作业灯55的照射范围。如图10、11所示,后作业灯55照明设置在与驾驶舱30相比更靠行驶车体后方侧的作业台20、输送装置8的后部及回收箱7,检查和修理风扇装置8a及除去装置8b等、观察回收箱7的内部等的作业变得容易。
图11所示的照射范围54D是左横端附近的2个下前照灯53、54中的行驶车体横向内侧的下前照灯54、及右横端附近的2个下前照灯53、54中的行驶车体横向内侧的下前照灯54的照射范围。图11所示的照射范围53U是左横端附近的2个下前照灯53、54中的行驶车体横向外侧的下前照灯53、及右横端附近的2个下前照灯53、54中的行驶车体横向外侧的下前照灯53的照射范围。如图11所示,左横端附近及右横端附近的2个下前照灯53、54中的行驶车体横向内侧的下前照灯54以朝下的照射状态进行前方照明的方式构成,将照明光朝向前下方照射。左横端附近及右横端附近的2个下前照灯53、54中的行驶车体横向外侧的下前照灯53以朝上的照射状态进行前方照明的方式构成,沿着与行驶车体横向内侧的下前照灯54的照明光的照射方向相比更靠朝上的照射方向照射照射光。
关于驾驶部3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驾驶部3的主视图。图6是表示驾驶部3的俯视图。如图5、6所示,在驾驶部3中具有驾驶舱30的内部的行驶车体横向的中央部所设置的驾驶坐席60、设置在驾驶坐席60的右横侧方的侧面板61、设置在驾驶坐席60的前方的操纵塔62、支承在操纵塔62上的转向操作件63、驾驶坐席60及设置在侧面板61的前方的通路部64。在操纵塔62的右横侧方设有制动踏板65及油门踏板66。在驾驶坐席60的前方,将仪表面板67及防晒板68配置在通路部64的上方。在驾驶坐席60的前方设有左右一对的脚载台69、69。
驾驶坐席60以相对于驾驶舱30的行驶车体横向中心C向行驶车体左横侧偏倚的状态设置。
通路部64是在驾驶部3的整个宽度范围内设置底板面34a而形成的。因此,通路部64以在底板面34a的上方移动、且在驾驶坐席60及侧面板61与操纵塔62之间移动、且能够在驾驶部3的整个宽度范围内移动的方式,位于驾驶部3的整个宽度范围内。
在驾驶部3的全长范围内设置底板面34a,并且在驾驶坐席60的侧面板61所在的一侧的相反侧(驾驶坐席60的左横侧)、侧面板61的驾驶坐席60所在的一侧的相反侧(侧面板61的右横侧)、及操纵塔62的两横侧,设有与通路部64相连的空间S。因此,能够将驾驶坐席60的横侧的空间S、侧面板61的横侧的空间S及操纵塔62的两横侧的空间S用于辅助作业者或行李的搭乘或装载等。
如图6、12所示,侧面板61的前端的左右角部61a俯视时形成为圆弧形状。如图5、7所示,侧面板61配置在立设在驾驶坐席60的横侧的侧箱70的上端部。侧箱70形成为行驶车体前方侧部中的上端侧部分70a比下端侧部分70b更向前方侧鼓出的形状。因此,能够使底板面34a进入侧箱70的上端侧部分70a的下方的同时,使侧面板61的前端位于驾驶坐席60的前端附近。因此,通过侧箱70附近的底板面34a扩展,在通路部64移动的作业者难以接触到侧面板61的左侧的角部61a及右侧的角部61a,容易移动。
支承在操纵塔62上的转向操作件63由经由转向轴63a(参照图13)能够转动操作自如地支承在操纵塔62上的方向盘构成。以下,将转向操作件63称为方向盘63。方向盘63被联接在与左右一对的后车轮2、2的转向操作部联接的转向液压缸的操作阀。方向盘63被旋转操作,由此驱动操作转向液压缸,从而转向操作左右一对的后车轮2、2。
如图7所示,将倾斜机构71内置于操纵塔62。使踏板臂72a被联接在倾斜机构71上的倾斜踏板72,在驾驶坐席60的前方下方,位于操纵塔62的下部的后侧。倾斜机构71使操纵塔62中的对方向盘63进行支承的上侧塔部62a相对于被固定在底板部34上的下侧塔部62b沿行驶车体前后方向摆动,由此进行方向盘63的角度调节。倾斜机构71通过倾斜踏板72被踩下操作而被切换操作到锁定解除状态,通过解除倾斜踏板72的踩下操作而被切换操作到锁定状态。
因此,倾斜机构71通过倾斜踏板72的踩下操作的维持而被维持在锁定解除状态的同时,通过方向盘63的移动操作使上侧塔部62a向行驶车体前后方向摆动操作,由此,前后地变更调节方向盘63的安装角度。倾斜机构71通过解除倾斜踏板72的踩下操作而被切换操作到锁定状态,由此将方向盘63的安装角固定在已经变更调节的安装角。
如图13所示,倾斜踏板72的行驶车体横向宽度72W被设定成,倾斜踏板72覆盖位于比操纵塔62的行驶车体横向的中心T更靠行驶车体左横向外侧的部位、和位于比操纵塔62的行驶车体横向的中心T更靠行驶车体右横向外侧的部位整个范围内的宽度。
因此,在通路部64上从驾驶坐席60的侧面板侧的相反侧的横侧方位置向该横侧方位置的相反侧移动时,在通路部64上从侧面板61的驾驶坐席侧的相反侧的横侧方位置向该横侧方位置的相反侧移动时,脚都容易放置于倾斜踏板72来操作倾斜踏板72。也就是说,能够使方向盘63向行驶车体前方侧移动,以便容易操作倾斜机构71,并容易通过方向盘63与驾驶坐席60及侧面板61之间。
如图7、12所示,在侧面板61上设有主变速操作件75、加速操作件76、副变速操作件77及作业离合器操作件78。
主变速操作件75及加速操作件76被设置在侧面板61中的车身前方侧的部位61F(前端附近的部位)。主变速操作件75被设置在侧面板61的车身前方侧的部位61F中的驾驶坐席附近的部位,加速操作件76被设置在侧面板61的车身前方侧的部位61F中的相对于主变速操作件75来说的驾驶坐席60所在的一侧的相反侧的部位。
副变速操作件77及作业离合器操作件78被设置在位于比侧面板61中的主变速操作件75更靠后方的部位。副变速操作件77及作业离合器操作件78被设置在侧面板61中的车身后方侧的部位61R。作业离合器操作件78被设置在侧面板61的车身后方侧的部位61R中的相对于副变速操作件77来说的驾驶坐席60所在的一侧的相反侧的部位。
如图14、15、16所示,主变速操作件75是在侧箱70的上端侧部分70a的内部,借助中继部件81被支承在支承部件80上。中继部件81相对于支承部件80能够围绕行驶车体横向的第一摆动轴芯P1自由摆动地被连结。中继部件81能够围绕与第一摆动轴芯P1不同方向的第二摆动轴芯P2自由摆动地支承着主变速操作件75的基部75a。因此,主变速操作件75能够围绕第一摆动轴芯P1沿行驶车体前后方向摆动操作,并围绕第二摆动轴芯P2向行驶车体横向摆动。
主变速操作件75被联接在设置于前轮驱动装置82(参照图1)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83(参照图1)的变速操作部。以下,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83简称为无级变速装置83。主变速操作件75通过设置在侧箱70的内部及侧面板61上的杆导向部84被引导而沿行驶车体前后方向被摆动操作,由此,对无级变速装置83进行变速操作,从而将左右一对的前车轮1、1切换到前进侧和后退侧而进行驱动操作,并且对左右一对的前车轮1、1的前进侧及后退侧的驱动速度无级地进行变速操作。
详细来说,如图17所示,通过设置在杆导向部84上的一个弯曲形状的导槽,以沿行驶车体前后方向连续的状态形成有前进高速操作区域FH、前进低速操作区域FL、中立操作区域N和后退操作区域R。通过导槽的弯曲,以向行驶车体横向错位而连续的状态形成有前进高速操作区域FH和前进低速操作区域FL。对于前进高速操作区域FH中的与前进低速操作区域侧相反的端缘84a(前进高速操作区域FH的两横端中的相对于前进低速操作区域FL来说远的一侧的横端的缘)、和前进低速操作区域FL的前进高速操作区域侧的端缘84b(前进低速操作区域FL的两横端中的接近前进高速操作区域FH侧的横端的缘)进行连结的部位84c(以下,将部位84c称为连结部位84c。)形成为越趋向后方侧越接近前进低速操作区域FL的倾斜形状。
通过将主变速操作件75操作到前进高速操作区域FH,无级变速装置83成为移动行驶用的前进高速的驱动状态。通过将主变速操作件75操作到前进低速操作区域FL,无级变速装置83成为作业行驶用的前进低速的驱动状态。通过将主变速操作件75操作到中立操作区域N,无级变速装置83成为中立状态。通过将主变速操作件75操作到后退操作区域R,无级变速装置83成为后退行驶用的驱动状态。
主变速操作件75将无级变速装置83操作到中立状态时,通过将设置在前轮驱动装置82上的行驶制动器切换操作成接合状态,以对左右一对的前车轮1、1实施制动的方式被联接在行驶制动器。
从前进高速操作区域FH被操作到前进低速操作区域FL的主变速操作件75受到连结部位84c的倾斜形状的引导,不在中途停止地顺畅地向前进低速操作区域FL移动。因此,对行驶车体进行停止操作时,能够从前进高速操作区域FH向中立操作区域N顺畅地切换操作主变速操作件75,能够将无级变速装置83顺畅地变速成中立状态,并且能够顺畅地对前车轮1实施制动。
如图14所示,根据支承部件80和杆导向部84的位置关系的设定,在被操作到前进高速操作区域FH、前进低速操作区域FL、中立操作区域N及后退操作区域R的任意一方的状态下,主变速操作件75也以围绕第二摆动轴芯P2向驾驶坐席侧倾斜的倾斜姿势、即越趋向握持部越接近驾驶坐席60的倾斜姿势被支承。因此,主变速操作件75以握持部75b相对于成为摆动支点的基部75a向驾驶坐席侧偏倚的状态被支承。
如图15、16所示,副变速操作件77能够沿行驶车体前后方向及行驶车体横向自由摆动地被支承在侧箱70的后部内所设置的支承部件86上。副变速操作件77被联接在设置于前轮驱动装置82上的齿轮传动形成的副变速装置87(参照图1)的变速操作部。副变速操作件77通过设置在侧箱70的内部及侧面板61上的杆导向部88被引导而沿行驶车体前后方向被摆动操作,由此,将副变速装置87变速操作成高速、中速、低速这三档,进行左右一对的前车轮1、1的驱动速度的副变速。
加速操作件76是在侧箱70的上端侧部分70a的内部能够沿行驶车体前后方向自由摆动地被支承在支承部件80上。加速操作件76被联接在加速装置上,以便通过沿行驶车体前后方向进行摆动操作,对设置在发动机4上的加速装置进行变速操作来变更调节发动机4的旋转速度。加速操作件76通过摩擦机构被保持在任意的操作位置,将发动机4保持在已调节的旋转速度。
如图15、16所示,作业离合器操作件78是在侧箱70的后部内能够沿行驶车体前后方向自由摆动地被支承在支承部件85上。作业离合器操作件78被联接在将发动机4的输出传递到收获装置6、输送装置8及切碎装置9的主离合器的操作部上。作业离合器操作件78沿行驶车体前后方向被摆动操作,由此,将主离合器切换操作成接合状态和断开状态,对收获装置6进行驱动操作及停止操作。
如图7所示,将侧面板61中的设有作业离合器操作件78的行驶车体后方侧的部位61R的上表面61RU设定得比行驶车体前方侧的部位61F的上表面61FU高。作业离合器操作件78向行驶车体前方侧进行摆动操作的情况下,(对收获装置6进行了驱动操作的情况下),握持部78a以位于侧面板61的行驶车体前方侧的部位61F的上方的方式构成。
油门踏板66被联接在加速装置上,以便通过对发动机4的加速装置进行调速操作来变更调节发动机4的转速。
制动踏板65被联接在行驶制动器89上,以便通过被踩下操作,将设置在前轮驱动装置82上的行驶制动器89(参照图1)切换操作成接合状态和断开状态,将左右一对的前车轮1、1切换操作成制动状态和制动解除状态。踩下操作制动踏板65时,检测开关发挥作用,设置在行驶车体的后部的左右刹车灯被点亮。
左右一对的脚载台69、69以一个一个地分别位于操纵塔62的两横侧的方式配置。左右脚载台69是在落坐于驾驶坐席60上的驾驶员采用弯腰姿势时被使用的,能够蹬住而容易采取弯腰姿势。左右脚载台69由形成为向下开口的U字形的杆部件构成。
如图8、18所示,仪表面板67以通过设置在仪表盘91上的仪表支承部91a被支承的状态设置在驾驶舱内的驾驶舱30的前壁部31的上端侧。仪表盘91通过在支承前壁部31的横向的上框架43的规定位置安装支架而设置的仪表盘支承部43b被支承。
仪表面板67位于比前挡风玻璃31a的上端31t更靠上方的位置,该前挡风玻璃31a构成驾驶舱30的前壁部31。仪表面板67相对于驾驶舱30的行驶车体横向中心C向行驶车体右横向外侧偏倚。仪表面板67相对于驾驶舱30的行驶车体横向中心C偏倚的方向成为驾驶坐席60相对于驾驶舱30的行驶车体横向中心C偏倚的方向的相反方向。仪表面板67相对于驾驶舱30的行驶车体横向中心C向驾驶坐席60的主变速操作件75所在的一侧偏倚。
图19是表示仪表面板67的后视图。如图19所示,仪表面板67具有显示发动机4的转速的转速仪表部92、显示发动机4的运转时间及发动机燃料的余量的液晶显示部93、显示与蓄电池的充电相关的警告及与发动机4的运转相关的警告的警告灯部94、以及方向指示的显示灯95。
在仪表盘91的仪表支承部91a上,与仪表面板67相邻地设有包括雨刷器开关97及作业灯开关98在内的第一开关组S1。第一开关组S1与仪表面板67的车身横向中央侧相邻。
雨刷器开关97构成为通过驱动操作及停止操作对设置在驾驶舱30的前外上部的雨刷器99(参照图4)进行驱动的电动马达,来驱动操作及停止操作雨刷器99。作业灯开关98构成为点亮操作及熄灭操作左右一对的作业灯51、51及左右其他作业灯52。
如图8、18所示,防晒板68是在前壁部31的上端部的内侧被上框架43支承地设置的。防晒板68通过围绕支轴68a的轴芯上下摆动地操作,能够切换到拉下使用姿势和抬起收纳姿势。
如图7、13所示,在操纵塔62的上部设有驾驶面板100。在驾驶面板100上设有包括发动机启动器开关101、喇叭开关102、方向指示灯开关103及前照灯开关104在内的第二开关组S2。在驾驶面板100中的相对于转向轴63a来说的主变速操作件75所在的一侧的相反侧的部位,设有俯视时伸出到方向盘63的外周的下方部位附近的伸出部100a。在该伸出部100a上设有第二开关组S2中的方向指示灯开关103及前照灯开关104。
发动机启动器开关101被联接在发动机启动器装置的驱动电路,以便通过插入发动机钥匙而被操作,来驱动操作发动机启动器装置,使发动机4启动。
喇叭开关102被联接在喇叭控制器113上(参照图21),以便通过接通操作而使警报喇叭工作。
方向指示灯开关103及前照灯开关104由组合开关构成。方向指示灯开关103被联接在方向指示灯的控制单元112(参照图21),以便通过操作杆103a的摆动操作被切换操作,对左右方向指示灯中的与操作杆103a的操作方向对应的方向指示灯进行点亮操作。
前照灯开关104由通过操作部104a的旋转操作而自由切换到熄灭位置,向下点亮位置及向上点亮位置这三个位置的开关构成。
前照灯开关104构成为,通过被操作到向下点亮位置,对左横端附近及右横端附近各自的2个下前照灯53、54中的行驶车体横向内侧的下前照灯54进行点亮操作。因此,该情况下,作为由4个下前照灯53、54构成的下前照灯整体,成为向下照射状态。通过前照灯开关104对左横端附近及右横端附近各自的车身横向内侧的下前照灯54的点亮操作,左右一对的上前照灯50、50被点亮操作。因此,通过将前照灯开关104操作到向下点亮位置,能够使左横端附近及右横端附近各自的下前照灯54及左右一对的上前照灯50、50点亮。
前照灯开关104构成为通过被操作到向上点亮位置,对左横端附近及右横端附近各自的2个下前照灯53、54中的行驶车体横向外侧的下前照灯53进行点亮操作。因此,该情况下,作为由4个下前照灯53、54构成的下前照灯整体,成为向上照射状态。通过前照灯开关104对左横端附近及右横端附近各自的行驶车体横向外侧的下前照灯53的点亮操作,左右一对的上前照灯50、50被点亮操作。因此,通过将前照灯开关104操作到向上点亮位置,能够使左横端附近及右横端附近各自的下前照灯53及左右一对的上前照灯50、50点亮。
如图5、6所示,在相对于侧箱70来说的驾驶坐席60所在的一侧的相反侧,设有控制装置106。具体来说,如图20所示,控制装置106是在相对于侧箱70来说的驾驶坐席60所在的一侧的相反侧,以被支承台108支承的状态设置在由底板面34a和后壁部33形成的角部107。在角部107中的比支承台108更靠下方的部位,以与支承台108的支承台主体部108a平行的倾斜姿势配置有后壁部33的下端部33b。通过盖罩109覆盖控制装置106的驾驶部内侧。
如图20所示,支承台108具有:载置并支承控制装置106的支承台主体部108a;从支承台主体部108a向前方伸出的前安装部108b;从支承台主体部108a向后方伸出的后安装部108c。将前安装部108b压抵在底板面34a上并通过连结螺钉连结,并将后安装部108c压抵在后壁部33上并通过连结螺钉连结,由此支承支承台108。支承台主体部108a的安装姿势成为越趋向后端侧越高的倾斜状态的安装姿势。
盖罩109具有:上盖罩部109a,与支承台主体部108a平行或大致平行地位于控制装置106的上方;横盖罩部109b,从上盖罩部109a的两横端部向支承台108伸出。通过连结螺钉将左右横盖罩部109b连结在支承台108上,由此支承盖罩109。
图21是表示控制装置106的横剖俯视图。如图21所示,控制装置106具有:被固定在支承台主体部108a上的壳体111;被收纳在壳体111中的方向指示灯的控制单元(闪烁单元)112;喇叭控制器113;液压驱动的电子控制单元114;中继电路装置115。
图14是表示对主变速操作件75和无级变速装置83进行联接的主变速联接机构120、及对副变速操作件77和副变速装置87进行联接的副变速联接机构130的主视图。图15是表示主变速联接机构120及副变速联接机构130的侧视图。图16是表示主变速联接机构120及副变速联接机构130的立体图。
如图14、15、16所示,主变速联接机构120具有:杆侧摆动臂121,围绕第一摆动轴芯P1一体自由摆动地设置在对主变速操作件75和支承部件80进行连结的中继部件81;轴侧摆动臂123,一体自由转动地设置在与无级变速装置83(参照图1)的操作部联接的旋转连动轴122;连动杆124,连结该轴侧摆动臂123和杆侧摆动臂121。
如图14、15、16所示,副变速联接机构130具有:杆侧摆动臂132,一体自由转动地设置在对副变速操作件77和支承部件86进行连结的中继部件131;轴侧摆动臂134,一体自由旋转地设置在与副变速装置87(参照图1)的操作部联接的连动筒轴133;连动杆135,连结该轴侧摆动臂134和杆侧摆动臂132。连动筒轴133和旋转连动轴122构成为连动筒轴133相对自由旋转地外嵌于旋转连动轴122而成的双层轴。
副变速联接机构130所具有的连动杆135的长度设定得比主变速联接机构120所具有的连动杆124的长度长。在杆侧摆动臂121及杆侧摆动臂132上,设有防止连动杆124、135的误连结方向的连结的止挡部121a、132a。在穿过轴侧摆动臂123和杆侧摆动臂132的直线上,设有防止连动杆对于杆侧摆动臂132的误连结的止挡部136。止挡部136借助支承部件137被固定在支柱138上。
因此,能够避免主变速操作件75误被联接在副变速装置87上的误作业、及副变速操作件77误被联接在无级变速装置83上的误作业。
也就是说,对于杆侧摆动臂121,应当从箭头125所示的连结方向连结连动杆124的联轴器124a,但欲从相反的连结方向连结时,联轴器124a与止挡部121a接触并被止挡,由此不能连结。对于杆侧摆动臂132,应当从箭头139所示的连结方向连结连动杆135的联轴器135a,但欲从相反的连结方向连结时,联轴器135a与止挡部132a接触并被止挡,由此不能连结。
将用于主变速联接机构120的连动杆124连结在主变速联接机构120的轴侧摆动臂123之后,即使要与副变速联接机构130的杆侧摆动臂132连结,由于连动杆124的长度过短,也不能连结。将用于副变速联接机构130的连动杆135连结在副变速联接机构130的轴侧摆动臂134之后,即使要与主变速联接机构120的杆侧摆动臂121连结,由于连动杆135的长度过长,也不能连结。
将用于副变速联接机构130的连动杆135连结在副变速联接机构130的杆侧摆动臂132之后,要与主变速联接机构120的轴侧摆动臂123连结时,连动杆135与止挡部136抵接而被止挡,不能与轴侧摆动臂123连结。
将用于副变速联接机构130的连动杆135连结在副变速联接机构130的杆侧摆动臂132之后,要与副变速联接机构130的轴侧摆动臂134连结时,在该轴侧摆动臂134上已经连结了用于主变速联接机构120的连动杆124时,无论是否能够将连动杆135连结在轴侧摆动臂134,由于连动杆124已经连结,能够辨别该连动杆124的连结是错误的情况。
[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构造的收获机]
图22是表示具有其他实施构造的收获机的侧视图。具有其他实施构造的收获机构成为通过收获装置6割取水稻、小麦等植立谷秆,并具有对从收获装置6通过输送装置8被输送的割取谷秆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装置141、及对来自脱粒装置141的脱粒谷粒进行贮存的谷粒箱142。
[第一实施例的其他实施例]
(1)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以仪表面板67相对于驾驶舱30的行驶车体横向中心C向行驶车体左横向外侧偏倚的结构为例,但也可以采用相对于驾驶舱30的行驶车体横向中心C向行驶车体右横向外侧偏倚的结构来实施。
(2)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以将所收获的玉米贮存在收获物回收箱7的结构为例,但也可以对所收获的玉米进行脱粒地构成、或者将所收获的玉米向车身外排出的同时进行作业地构成来实施。
(3)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示出了设置了副变速装置87的例子,但也可以不设置副变速装置87地实施。该情况下,将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主变速操作件75作为变速操作件设置。
(4)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示出了设置了驾驶舱30的例子,但也可以不设置驾驶舱30地实施。另外,也可以代替驾驶舱30而设置围绕驾驶部3的框体来实施。
(5)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示出了设置了多个上前照灯50及下前照灯53、54的例子,但也可以分别设置一个上前照灯及下前照灯地实施。
(6)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示出了将多个上前照灯50及下前照灯53、54分开设置在驾驶舱30的左右横端附近的部位的例子,但也可以集中设置在驾驶舱30的中央附近的部位来实施。
(7)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示出了设置了4个下前照灯53、54的例子,但也可以设置3个以下或5个以上来实施。
(8)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示出了能够进行向前下照射和比前下更向上的照射之间的切换、并采用将照明光向前下照射的向下照射专用的前照灯、和将照明光向比前下更向上地照射的向上照射专用的前照灯的例子,但也可以采用具有向前下照射的功能和比前下更向上照射的功能这两个功能的前照灯来实施。另外,作为具有两功能的前照灯,也可以采用同一阀具有两功能地构成的前照灯、或者集中地将分别具有两功能之一的一对阀设置在一个前照灯而构成的前照灯。
(9)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作为一例示出了将玉米、水稻及小麦作为收获对象的收获机,但本发明能够用于将胡萝卜、甘蔗、大豆等各种作物作为收获对象的收获机。
[第二实施例]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整体结构]
在图23、图24中,作为收获机(作业机)的一例示出了轮式行驶型的玉米收获机。该玉米收获机具有作为行驶装置的左右一对的前车轮201和左右一对的后车轮202,并且在行驶机体F的前部位置具有舱室203。在行驶机体F的前端能够自由升降地具有收获部Aa,在行驶机体F的中央位置具有将收获部Aa收获的玉米向后上方输送的中间输送槽Ba。在行驶机体F的后端位置具有对被中间输送槽Ba输送的玉米进行贮存的作为贮存箱的收获物箱204,在行驶机体F的下侧,在前车轮201和后车轮202的中间具有残秆处理装置Ca。
在本第二实施例中,作为行驶装置的具体例示出了前车轮201,但行驶装置也可以构成为驱动前车轮201和后车轮202的4轮驱动型。另外,作为行驶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具有6轮或8轮以上的大量的车轮并驱动全部车轮的全轮驱动型,作为行驶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具有履带的履带行驶装置。
作为植物的玉米是在对于植立的茎秆收获的时期成为内包大量果实的多个穗状部。在该穗状部的包叶的内部含有大量的种子(作为谷物的玉米),该种子以整齐排列在棒状的芯的外表面的形态形成。在本发明中,称为玉米的情况下,是指在棒状的芯的外周具有大量种子的作物(收获物的具体例)。
(行驶机体的结构)
如图23~图25所示,行驶机体F是连结以下部件构成的:前后延伸的左右一对的机体框架206;该前部位置的舱室框架207;行驶机体F的前后方向的中央位置的原动部框架208;机体框架206的后部位置的箱框架209。在机体框架206的前部位置支承着向左右前车轮201传递驱动力的变速箱M。在机体框架206的后部位置支承着对左右后车轮202进行支承的后车轮框架211,以与该后车轮框架211平行的姿势具有转向液压缸212(液压设备的一例)。此外,变速箱M作为润滑油(油)的贮存部发挥功能。
舱室框架207以支承舱室203的方式被配置。原动部框架208沿左右一对的机体框架206的横向宽度方向形成,发动机210被其支承,在其上方具有散热器213。
相对于箱框架209,在行驶机体F的左侧,以前后方向姿势的切换轴芯Q为中心自由摆动地支承收获物箱204,在从前后夹着该收获物箱204的位置配置有卸料液压缸219(液压设备的一例)。卸料液压缸219的底侧被支承在机体框架206上,活塞杆的前端侧被支承在收获物箱204上。
通过该结构,在卸料液压缸219收缩的状态下,该收获物箱204的上部开口204A被保持在向上方开放的收纳姿势,通过使卸料液压缸219伸长,上部开口204A被设定成向侧方开放成为能够排出玉米的排出姿势。
如图23所示,收获部Aa相对于机体框架206的前端位置以横向姿势的摆动轴芯Ra为中心自由摆动地被支承,将使该收获部Aa的前端侧升降的左右一对的上升液压缸214(液压设备的一例)设置在行驶机体F的前部位置。该上升液压缸214的基端部被支承框架263支承,活塞杆的前端侧被连结在收获部Aa。通过该结构,通过上升液压缸214的伸缩,能够根据以摆动轴芯Ra为中心的摆动实施收获部Aa的前端侧的升降。此外,支承框架263作为润滑油(油)的贮存部发挥功能。
该收获部Aa形成有沿横向并列的多列导入路径,以在各个导入路径上将从谷秆分离的玉米向后方夹持地输送的方式,将输送机构215配置在夹着导入路径的位置,并且以将被输送机构215输送的玉米向横向的中央位置移送的方式设有以横向姿势的轴芯为中心旋转的绞龙216。
中间输送槽Ba构成为,为将被移送到绞龙216的中央位置的玉米向后上方输送,在成为倾斜姿势的筒状壳体217的内部设置传送带。在该中间输送槽Ba的输送终端位置,具有通过风压吹散与玉米一起排出的叶子的一部分和秆身的一部分等的非收获物的除尘风扇218。
残秆处理装置Ca具有如下结构:对于横向姿势的旋转轴221设置多个切碎刃221A,并将它们设置在向下方开放的处理壳体222的内部。通过从发动机210传递的驱动力使旋转轴221旋转,切碎刃221A切碎农田地面的残秆,并进行向土壤扩散的处理。
另外,在行驶机体F的中央位置,具有纵向姿势的升降液压缸223(液压设备的一例)。升降液压缸223的底侧被支承在机体框架206上,活塞杆的前端能够自由旋转地设有链轮。将一端与机体框架206连结而另一端与残秆处理装置Ca连结的链224的中间缠绕在链轮上。根据该结构,通过使升降液压缸223收缩,使链224松弛而使残秆处理装置Ca与地面接触,通过使升降液压缸223伸长,使残秆处理装置Ca从地面向上方分离。
在舱室203的前表面具有透明玻璃制的前挡风玻璃225,在侧部能够自由开闭地具有透明玻璃制的门226。在舱室203的内部具有供作业者乘坐的驾驶坐席227、方向盘228和制动踏板229。在舱室框架207的左侧部,以纵向姿势的支轴为中心自由变更姿势地设有乘降用的阶梯230。
另外,在该玉米收获机中,具有将发动机210的驱动力通过带式的主传动单元传递到变速箱M的行驶传动系统。与其同样地具有将发动机210的驱动力传递到中间轴、再从该中间轴传递到收获部Aa、中间输送槽Ba和残秆处理装置Ca的带式的传动单元。
根据这样的结构,玉米收获机通过左右前车轮201的驱动使行驶机体F行驶,并利用舱室203的内部的方向盘228的操作来控制转向液压缸212而能够进行操向控制。另外,在收获作业时,通过驱动收获部Aa和中间输送槽Ba,利用收获部Aa收获玉米,被收获的玉米在中间输送槽Ba中被输送,以从收获物箱204的上部开口204A落下供给到内部的方式被贮存。像这样被贮存在收获物箱204的玉米通过卸料液压缸219的工作能够从收获物箱204排出。
另外,在中间输送槽Ba中与玉米一起被输送的叶子的一部分和秆身的一部分通过来自除尘风扇218的风压被吹散。而且,因收获作业残留在农田地面上的谷秆以通过残秆处理装置Ca被切碎并扩散到土壤的方式被处理。
(行驶传动系统)
如图27、图28、图30~图33所示,在该玉米收获机中,具有将利用变速箱M变速的驱动力传递到左右前车轮201(行驶装置的一例)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具有变速箱M、左右一对的行驶驱动轴261、左右一对的传动箱Ta和左右一对的驱动轴箱262。在该传动机构中,将通过变速箱M被变速的驱动力从左右一对的行驶驱动轴261传递到左右传动箱Ta,再从该传动箱Ta传递到左右前车轮201。左右行驶驱动轴261被收纳在左右驱动轴箱262,并被该驱动轴箱262保护。
另外,驱动轴箱262的内部空间在内端位置与变速箱M的内部空间连通,驱动轴箱262的内部空间在外端位置与传动箱Ta的内部空间连通。由此,能够实现变速箱M的内部空间、驱动轴箱262的内部空间和传动箱Ta的内部空间之间的润滑油(油)的流通。如上所述,变速箱M作为润滑油(油)的贮存部发挥功能,以连通状态与其连结的驱动轴箱262和传动箱Ta作为润滑油(油)的贮存部发挥功能。在该玉米收获机中,具有用于贮存润滑油(油)的专用的箱(例如,备用箱),该箱也可以构成为与变速箱M、支承框架263或驱动轴箱262连通。
而且,筒状的支承框架263的两端部与左右传动箱Ta中相对的面(面向行驶机体F的中央的面)连结。该支承框架263呈圆筒状,以将左侧的端部插入左侧的传动箱Ta的下部位置的状态连结,并以将右侧的端部插入右侧的传动箱Ta的下部位置的状态连结。由此,左右传动箱Ta的内部空间和支承框架263的内部空间连通,能够实现它们之间的润滑油(油)的流通。此外,支承框架263能够使用四边形或六边形等的多边形的筒状部件。
如上所述,左右一对的上升液压缸214的基端部分被支承在支承框架263上。该支承框架263的一个端部所具有的托架264通过与一个传动箱Ta连结而固定了支承框架263的位置。
(行驶传动系统:变速箱)
如图30~图32所示,变速箱M的外壁由外壳234形成,并且在上部位置具有与输入带轮235一体旋转的输入轴236,在其下侧具有上部中间轴237和下部中间轴238。在该变速箱M的上部位置的外壁面,具有静液压式的无级变速装置V(液压设备的一例)。在变速箱M的内部,在上部中间轴237上具有行星变速部Mp(齿轮式减速机构的一例),在上部中间轴237和下部中间轴238之间具有副变速部Ms,在该变速箱M的下部具有差动齿轮Md。此外,作为无级变速装置V也可以使用带式CVT或环形CVT。
静液压式的无级变速装置V是在由与变速箱M的外壁连结的端口块241和与其外表面连结的无级变速箱242形成的变速空间中收纳有轴向柱塞式的可变容量泵Vp和轴向柱塞式的定容量马达Vm。
可变容量泵Vp具有与被动轴243一体旋转的缸体和对嵌入该缸体的多个柱塞的动作量进行确定的斜板245。与其同样地,定容量马达Vm具有与变速输出轴244一体旋转的缸体和将嵌入该缸体的多个柱塞的动作转换成旋转力的固定斜板。另外,在端口块241中形成有与可变容量泵Vp的液压缸和定容量马达Vm的液压缸连通的油路。
将可变容量泵Vp的被动轴243同轴芯地与变速箱M的输入轴236连结,将定容量马达Vm的变速输出轴244与上部中间轴237同轴芯地能够相对旋转地配置。
该无级变速装置V具有如下的一般性结构:通过调节可变容量泵Vp的斜板245的角度,来调节从可变容量泵Vp向端口块46送出的油量,并调节从该端口块241供给到定容量马达Vm的油量,而实现定容量马达Vm的旋转速度的增减速。
能够自由变更斜板245的角度地进行支承的耳轴245A相对于变速箱M的外壳234能够自由转动地被支承,如图28所示,操作耳轴245A的变速操作臂246与舱室203的内部的主变速杆或换挡踏板联接。
由此,伴随主变速杆等的变速操作,使斜板245的角度变化,由此能够实现使变速输出轴244向一个方向旋转的正转驱动状态、使变速输出轴244的旋转停止的停止状态、和使变速输出轴244向相反方向旋转的逆转驱动状态之间的无级变速。
行星变速部Mp具有:安装在变速输出轴244的轴端上的太阳齿轮251;与上部中间轴237一体旋转的齿轮架252;相对于该齿轮架252能够自由旋转地被支承的行星齿轮253;能够自由旋转地被支承在上部中间轴237上的内齿型的齿圈254。
太阳齿轮251与多个行星齿轮253啮合,该多个行星齿轮253与齿圈254啮合。在齿圈254的外周形成有齿轮部254A,与输入轴236一体旋转的输入侧齿轮239与该齿轮部254A啮合。
在该行星变速部Mp中,利用来自输入轴236的驱动力使被动轴243旋转的情况下,通过输入侧齿轮239的驱动力使齿圈254旋转。该齿圈254的旋转方向是使行驶机体F前进的方向。根据该结构,在无级变速装置V的变速输出轴244停止的状况下,通过行星变速部Mp的齿圈254的旋转,沿前进方向将驱动力传递到前车轮201。
因此,使行驶机体F的行驶停止的情况下,设定斜板245的角度,以便通过变速输出轴244的向后退方向的旋转抵消齿圈254的向前进方向的驱动力。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扩大使行驶机体F前进时的变速操作时的斜板245的角度的可设定区域的同时,齿圈254始终旋转,从而与不用输入侧齿轮239驱动该齿圈254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前进速度的增大。
在上部中间轴237和下部中间轴238之间,以将旋转速度切换成高低两级的方式具有齿轮式的副变速部Ms。而且,具有将下部中间轴238的驱动力传递到差动齿轮Md的中间传动齿轮240。此外,副变速部Ms与舱室203的内部的副变速杆联接。
差动齿轮Md具有:与中间传动齿轮240啮合的差速齿圈257;能够自由旋转地被支承在与该差速齿圈257一体旋转的差速箱上的一对小齿轮258;与一对小齿轮258咬合的左右一对的侧面齿轮259。
(传动机构)
如上所述,传动机构具有变速箱M、左右一对的行驶驱动轴261、左右一对的传动箱Ta和左右一对的驱动轴箱262。另外,左右行驶驱动轴261的内端以与差动齿轮Md的左右侧面齿轮259中的对应的部分一体旋转的方式被花键嵌合。该行驶驱动轴261的外端穿插到传动箱Ta的内部空间。
如图33所示,左右传动箱Ta具有自由分离地通过螺栓对配置在行驶机体F的内侧的内侧壳体265和配置在行驶机体F的外侧的外侧壳体266进行连结而成的构造。在成为内侧壳体265和外侧壳体266的边界位置的内部空间具有多板摩擦式的制动机构Tb,在外侧壳体266的内部空间具有齿轮减速机构Tg(第一齿轮减速机构的一例)和行星减速机构Tp(第二齿轮减速机构的一例)。也就是说,在传动箱Ta中的向行驶机体F的中央侧偏置的位置配置有制动机构Tb,在其外侧配置有齿轮减速机构Tg和行星减速机构Tp。像这样利用传动箱Ta进行减速地构成,能够减小作用于行驶驱动轴261的扭矩,还能够减小作用于制动机构Tb的扭矩。
如图26、图27所示,左右传动箱Ta的内侧壳体265分别通过螺栓被连结固定在对应的左右机体框架206的下表面侧。根据该结构,在进行传动箱Ta的维护等的作业的情况下,将内侧壳体265保留在行驶机体侧,而使外侧壳体266从内侧壳体265分离,由此大幅度地开放内部空间,能够容易地进行作业。
在外侧壳体266的内部空间,以与行驶驱动轴261平行的姿势将中间支轴267配置在比该行驶驱动轴261更靠前侧的位置。齿轮减速机构Tg具有对行驶驱动轴261的旋转进行减速并传递到中间支轴267的一对减速齿轮268。
与中间支轴267同轴芯的车轴269相对于外侧壳体266能够自由旋转地被支承。车轴269是与行驶驱动轴261平行的姿势,在该车轴269的外端一体地形成有轮毂269A,前车轮201被安装在该轮毂269A上。
另外,在配置有齿轮减速机构Tg的内侧空间和配置有行星减速机构Tp的外侧空间之间的边界位置,以分隔各自的配置空间的方式设有限制外侧空间和内侧空间之间的油的流动的分隔壁270。如图35所示,在分隔壁270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形成有能够供润滑油的流动的多个开口270A。根据该结构,开口270A确保润滑油的流动的同时,行驶机体F向左右方向的任意一方大幅度地倾斜,即使在行星减速机构Tp的部位被抬起的状况下,分隔壁270限制润滑油的流动,行星减速机构Tp也能够确保充分的工作油。此外,示出了分隔壁270与外侧壳体266一体地形成的结构,但该分隔壁270也可以采用通过螺钉等被固定在传动箱Ta的内部的结构、或者嵌入传动箱Ta的内部的结构。
如图30、图31、图33所示,行星减速机构Tp具有:设置在中间支轴267上的减速太阳齿轮271;与其啮合的多个减速行星齿轮272;该多个减速行星齿轮272所啮合的减速齿圈273;将减速行星齿轮272的公转力传递到车轴269的减速齿轮架274。此外,减速齿圈273相对于外侧壳体266被固定。
像这样,传动机构将被变速箱M变速的驱动力从左右行驶驱动轴261传递到左右传动箱Ta。在传动箱Ta中,将行驶驱动轴261的驱动力通过齿轮减速机构Tg的一对减速齿轮268减速并传递到中间支轴267。然后,中间支轴267的驱动力从减速太阳齿轮271被传递到减速行星齿轮272,该减速行星齿轮272进行沿着减速齿圈273的内周公转的动作。通过该公转被减速的驱动力从减速齿轮架274被传递到车轴269,通过前车轮201的驱动实现行驶。
如图33、图36所示,制动机构Tb具有由与行驶驱动轴261的外端卡合的多个摩擦板、和与壳体内表面卡合的摩擦板构成的摩擦板单元281,并且具有使力沿压接方向作用于它们的压接环282,从而构成为多板摩擦式。该压接环282以行驶驱动轴261的轴芯X为中心能够自由旋转地被支承,并且在该压接环282上沿周向形成有多个凸轮槽282A,滚珠283分别嵌入这些凸轮槽282A。这些滚珠283配置在凸轮槽282A和内侧壳体265的内表面所夹持的位置。
凸轮槽282A是在压接环282以轴芯X为中心旋转时,为使滚珠283跨骑,以沿周向倾斜的姿势形成。
如图30所示,对于左右制动机构Tb的压接环282以轴芯X为中心进行旋转操作的一对制动器操作轴285以与该驱动轴箱262平行的姿势配置在驱动轴箱262的上方位置。在这些制动器操作轴285上设有制动器操作臂286,在该制动器操作臂286的端部连结有操作杆287。该左右操作杆287和上述制动踏板229经由缓冲机构288被联接。
缓冲机构288具有如下结构:在左右操作杆287的上端具有压缩盘簧,在制动踏板229被踩下操作的情况下,以压缩左右压缩盘簧的方式将左右操作杆287向拉起方向操作。此外,作为该缓冲机构288,也可以代替压缩盘簧,使用被压缩的橡胶等的弹性部件,或者使用拉伸盘簧。另外,对于该缓冲机构288也可以使用传递制动踏板229的操作力的金属线缆。
根据像这样操作左右制动机构Tb的结构,构成了联接操作机构。根据该联接操作机构的结构,在行驶时,制动踏板229被作业者踩下操作的情况下,该操作力从左右制动器操作轴285使左右制动机构Tb的压接环282旋转。而且,通过该旋转而成为使滚珠283跨骑到凸轮槽282A的形态,沿轴芯X切换压接环282,使摩擦板单元281的多个摩擦板压接而使制动力作用于车轴269。
另外,通过设置缓冲机构288,即使在左右制动机构Tb的摩擦板单元281的磨损量不相等的状况下,在踩下操作制动踏板229的情况下,缓冲机构288能够转动操作左右制动器操作轴285直到左右摩擦板单元281的摩擦板相等地压接(直到来自操作杆287的操作反力相等),实现左右不偏置的制动。
在左右传动箱Ta中,为了检查构成制动机构Tb的摩擦板单元281的磨损,设有图36所示的磨损检查器278。该磨损检查器278具有主体278A和与其一体地形成的大径部278B,相对于传动箱Ta的内侧壳体265以能够沿与行驶驱动轴261的轴芯X平行的方向移动的方式以贯穿状态被支承。另外,在大径部278B和主体278A的边界部分具有油封279,在主体278A的外周形成有以设定间隔形成了多个检查线的指示部278C。
该磨损检查器278通过人为操作而能够自由压入操作到内部地构成。在进行检查的情况下,对于主体278A的外端侧向传动箱Ta的内部空间的方向进行压入操作,大径部278B的端部与摩擦板单元281接触,达到多个摩擦板彼此接触的状态,并达到磨损检查器278的压入极限。
在像这样达到压入极限的状态下,指示部278C的多个检查线和传动箱Ta的外壁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因摩擦板单元281的磨损量而变化,从而能够从检查线把握磨损量增大的情况。通过利用这样的原理,仅人为地压入操作磨损检查器,就能够把握摩擦板单元281的磨损量并容易地把握维护时间。此外,在该磨损检查器278中,也可以代替检查线,在主体278A的外表面形成用于辨识摩擦板单元281的更换时间的标记或数字等。
(支承框架)
如图26~图31所示,左右传动箱Ta的一部分具有向下方突出的形状,以贯穿该向下方的突出部中的朝向行驶机体F的中央侧的面的状态设有支承框架263。通过像这样设置支承框架263,左右传动箱Ta的内部空间和支承框架263的内部空间连通。
该支承框架263配置在比变速箱M的内部空间中贮存的润滑油(油)的液面L低的位置。此外,变速箱M的内部贮存的润滑油的液面L被设定成输入轴236和上部中间轴237的中间水平。
如上所述,变速箱M的内部空间、驱动轴箱262的内部空间和传动箱Ta的内部空间连通,左右传动箱Ta的内部空间和支承框架263的内部空间连通。根据这样的结构,变速箱M的内部空间、左右驱动轴箱262的内部空间、左右传动箱Ta的内部空间和支承框架263的内部空间作为润滑油的贮存部发挥功能。通过利用这些内部空间,实现润滑油的贮存量的增大,能够扩大表面积而使润滑油的散热良好地进行。
形成了从支承框架263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位置将支承框架263的内部空间中贮存的工作油向液压设备送出的供给油路。作为该供给油路,在支承框架263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位置,以从上方朝向内部贯穿的状态设有吸入管291。而且,以将从该吸入管291送出的润滑油作为工作油供给到液压设备的方式构成了供给油路。关于该供给油路在后面说明。
作为使支承框架263的内部空间和变速箱M的内部空间以油能够流通的方式连通的连通部件设有连通配管290。也就是说,以对形成在支承框架263上的插头和形成在变速箱M的下部的插头进行连接的状态设有连通配管290。在该玉米收获机中,变速箱M的内部空间经由驱动轴箱262的内部空间和传动箱Ta的内部空间与支承框架263的内部空间连通,从而这些驱动轴箱262和传动箱Ta作为连通部件发挥功能。如上所述,作为连通部件示出了单一的连通配管290,但作为该连通部件,还能够设置例如2个或3个以上的多个连通配管290。另外,作为连通部件能够使用能够柔软地变形(挠性)的树脂制或橡胶制的软管、或者金属管。
另外,在连接左右传动箱Ta的位置设有支承框架263,从而能够维持左右传动箱Ta的相对位置关系而使左右前车轮201的位置稳定。而且,由于支承框架263配置在比驱动轴箱262更靠前方位置,所以在行驶时,例如,即使在农田的突出物与变速箱M或驱动轴箱262接触的状况下,该突出物也先与支承框架263接触。由此,能够阻止突出物与变速箱M或驱动轴箱262直接接触而损坏的不良情况。
(液压回路)
在该玉米收获机中,作为液压设备具有无级变速装置V、转向液压缸212、上升液压缸214、卸料液压缸219和升降液压缸223。另外,作为被液压设备操作的作业部具有被转向液压缸212操作的后车轮202、被上升液压缸214操作的收获部Aa、被卸料液压缸219操作的收获物箱204和被升降液压缸223操作的残秆处理装置Ca。
另外,液压设备不限与此,例如,在具有对中间输送槽Ba的排出方向进行设定的导管的结构中,对导管的排出姿势进行设定的液压液压缸或液压马达成为液压设备。另外,在使行驶机体F的姿势左右旋转的结构中,进行旋转动作的旋转液压缸成为液压设备。另外,在具有旋转液压缸的情况下,利用该旋转液压缸上下动作的车轮或履带行驶装置成为作业部的具体结构。而且,在对中间输送槽Ba设定导管的排出姿势的结构中,该导管成为作业部的具体结构。
如图29所示,设有被发动机210驱动的第一液压泵Pa1和第二液压泵Pa2。形成了对于与上升液压缸214、卸料液压缸219、升降液压缸223对应的上升控制阀V14、下降控制阀V19和升降控制阀V23供给来自第一液压泵Pa1的工作油的油路。另外,形成了对于控制转向液压缸212的转向阀V12和计量泵M12供给来自第二液压泵Pa2的工作油的油路。
在无级变速装置V中设有通过被动轴243被驱动的灌注泵PC,来自该灌注泵PC的工作油经由灌注用油滤清器247被供给到可变容量泵Vp和定容量马达Vm之间的油路。
如图34所示,在构成变速箱M的外壳234的外壁面的一部分形成凹状部234A,在覆盖该凹状部234A的位置安装板293而形成供给油路。另外,在外壳234的外表面上安装有对从该供给油路输送的工作油进行净化的主油滤清器294。
支承框架263的内部空间中贮存的工作油从吸入管291被输送到供给管292,从该供给管292被供给到以槽状形成在变速箱M的外壁上的由凹状部234A构成的外部油路。从该外部油路通过了主油滤清器294的工作油然后向形成在主油滤清器294的上侧的凹状部234A流动,并从与覆盖该凹状部234A的板293连接的灌注用油路297被供给到灌注泵PC,从与该板293连接的主供给油路298被供给到第一液压泵Pa1和第二液压泵Pa2。
另外,在该液压回路中,来自液压设备的工作油向返回油路295流动,如图31所示,任意地返回变速箱M的主返回端口234P和左右传动箱Ta的副返回端口265P。
主返回端口234P配置在变速箱M的内部的行星变速部Mp附近的上方,能够将从液压设备返回的工作油作为润滑油供给到行星变速部Mp的各齿轮。也就是说,由于变速箱M的内部贮存的润滑油的液面L位于比输入轴236更靠下方的位置,所以行星变速部Mp的一部分位于比液面L更靠上方的位置,通过使工作油返回该部位,解决了润滑油的供给不足,还能够进行行星变速部Mp的冷却。
副返回端口265P配置在传动箱Ta的内部的接近制动机构Tb上部的位置,将从液压设备返回的工作油供给到制动机构Tb的上部来进行制动机构Tb的冷却。如上所述,通过确定润滑油的液面L,制动机构Tb的摩擦板单元281的上部成为从比液面L更靠上方的位置露出的状态。根据这样的理由,通过使工作油返回摩擦板单元281的露出部位,能够可靠地进行制动机构Tb的冷却。
在该液压回路中,不限于使来自返回油路295的工作油仅返回上述主返回端口234P和副返回端口265P的结构。也就是说,除了这些返回位置,例如,也可以使工作油返回变速箱M的副变速部Ms的上方地形成端口等,对于变速箱M,形成主返回端口234P以外的2个或3个以上的多个端口,使来自返回油路295的工作油返回到这些端口。此外,从无级变速装置V排出的油的一部分在油冷却器296中散热之后,返回油贮存部。
尤其,将支承框架263配置在比变速箱M的润滑油的液面L低的位置,而且,从该支承框架263的内部空间中的接近底部的部位通过吸入管291抽吸润滑油,由此,能够抽吸没有混入空气的工作油,作为工作油供给到液压设备。
[第二实施例的其他实施例]
(1)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作为一例示出了玉米收获机,但本发明还能够用于半喂入联合收获机、普通型联合收获机、甘蔗收获机或插秧机等的收获机(作业机)。
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实施例)
3驾驶部
6收获装置
12收获路径
17纵壁部
30驾驶舱
31前壁部
31a前挡风玻璃
31t上端
34底板部
35顶棚部
34a底板面
41下框架
42纵框架
43上框架
50上前照灯
51作业灯
52其他作业灯
53、54下前照灯
60驾驶坐席
61侧面板
61F行驶车体前方侧的部位
61FU上表面
61R行驶车体后方侧的部位
61RU上表面
61a角部
62操纵塔
63转向操作件
63a转向轴
64通路部
67仪表面板
68防晒板
69脚载台
70侧箱
70a上端侧部分
70b下端侧部分
71倾斜机构
72倾斜踏板
72W行驶车体横向宽度
75变速操作件(主变速操作件)
75a基部
75b握持部
76加速操作件
77副变速操作件
78作业离合器操作件
78a握持部
83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
84杆导向部
84a端缘
84b端缘
84c部位
97雨刷器开关
98作业灯开关
99雨刷器
100驾驶面板
100a伸出部
106控制装置
107角部
109盖罩
C车身横向中心
S空间
FH前进高速操作区域
FL前进低速操作区域
S1第一开关组
S2第二开关组
T中心
(第二实施例)
201行驶装置(前车轮)
204贮存箱(收获物箱)
206机体框架
210发动机
212液压设备(转向液压缸)
214液压设备(上升液压缸)
219液压设备(卸料液压缸)
223液压设备(上升液压缸)
234A供给油路(凹状部)
261行驶驱动轴
262贮存部(驱动轴箱)
263贮存部(支承框架)
265内侧壳体
266外侧壳体
269车轴
270分隔壁
290连通部件(连通配管)
291供给油路·吸入管
295返回油路
Aa收获部
F行驶机体
L液面
M贮存部(变速箱)
Mp齿轮式减速机构(行星变速部)
Ta贮存部(传动箱)
Tg第一齿轮减速机构(齿轮减速机构)
Tp第二齿轮减速机构(行星减速机构)
Tb制动机构
V液压设备·无级变速装置

Claims (88)

1.一种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驾驶舱,其设置在行驶车体上;
驾驶坐席,其设置在所述驾驶舱的内部;
收获装置,其连结在所述行驶车体的前部;
在所述驾驶舱的内部,在所述驾驶舱的前壁部的上端侧设有仪表面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设有遍及所述前壁部的大致整体的前挡风玻璃,
所述仪表面板位于比所述前挡风玻璃的上端更靠上方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仪表面板相对于所述驾驶舱的行驶车体横向中心向行驶车体横向外侧偏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壁部的上端部的中央侧设有防晒板。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仪表面板相邻地设有第一开关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组与所述仪表面板的车身横向中央侧相邻配置。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驾驶舱的前外上部设有雨刷器,
所述第一开关组包括所述雨刷器用的雨刷器开关。
8.如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驾驶舱的前外上部设有作业灯,
所述第一开关组包括所述作业灯用的作业灯开关。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驾驶坐席的横向一侧设有行驶用的变速操作件,
所述仪表面板相对于所述驾驶舱的行驶车体横向中心向所述横向一侧偏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驾驶坐席相对于所述驾驶舱的车身横向中心,向所述仪表面板偏倚的一侧的相反侧偏倚。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驾驶坐席的前方,设有具备转向操作件的操纵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操作件是能够转动操作自如地支承在所述操纵塔上的方向盘。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操纵塔的上部设有驾驶面板,
在所述驾驶面板上设有第二开关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驾驶坐席的横侧方设有行驶用的变速操作件,
所述转向操作件是能够转动操作自如地支承在所述操纵塔上的方向盘,
在所述驾驶面板中,相对于对所述方向盘进行支承的转向轴,在与所述变速操作件所在的一侧位于相反侧的部位,设有俯视观察时伸出到所述方向盘的外周的下方部位附近的伸出部,在所述伸出部上配置有所述第二开关组中的至少一部分。
15.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驾驶舱中设有贯穿左右两侧部的通路部,
在所述通路部的前侧设有具备转向操作件的操纵塔,
在所述通路部的后方设有所述驾驶坐席及行驶用的变速操作件,
在所述通路部的上方设有所述仪表面板。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驾驶坐席的横侧方设有具有行驶用的变速操作件的侧面板,
在所述驾驶舱中,在所述侧面板的与所述驾驶坐席相反的一侧、及所述驾驶坐席的与所述侧面板相反的一侧,设有与所述通路部相连的空间。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操作件是能够转动操作自如地支承在所述操纵塔上的方向盘,
该收获机具备:倾斜机构,其进行所述方向盘的角度调节;倾斜踏板,其设置在所述驾驶坐席的前下方,以对所述倾斜机构进行操作;
所述倾斜踏板具有横跨位于比所述操纵塔的行驶车体横向的中心更靠行驶车体左横向外侧的部位与位于比所述操纵塔的所述中心更靠行驶车体右横向外侧的部位的行驶车体横向宽度。
18.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设有遍及所述前壁部的大致整体的前挡风玻璃,
所述仪表面板位于比所述前挡风玻璃的上端更靠上方的位置,
在所述驾驶坐席的前方设有具备转向操作件的操纵塔,
在所述操纵塔的两横侧方分别设有脚载台。
19.一种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收获装置,其连结在行驶车体的前部;
驾驶部,其设置于所述行驶车体;
驾驶坐席,其设置于所述驾驶部;
在所述驾驶坐席的横侧方,设有侧箱及配置在侧箱的上端部的侧面板,
遍及所述驾驶部的整个宽度地设置所述驾驶部的底板面,在所述驾驶坐席及所述侧面板的前方形成有遍及所述驾驶部的整个宽度的通路部,
在所述侧面板中的前端附近的部位设有行驶用的变速操作件。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操作件设置在所述侧面板中的所述驾驶坐席附近的部位。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操作件沿行驶车体前后方向摆动操作自如地被支承,
所述变速操作件的握持部相对于成为摆动支点的基部向驾驶坐席侧偏倚。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操作件以越趋向所述握持部侧越接近所述驾驶坐席的倾斜姿势被支承。
23.如权利要求19~22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箱的行驶车体前方侧部的上端侧部分与下端侧部分相比更向前方侧鼓出。
24.如权利要求19~23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面板的前端的左右角部俯视时形成为圆弧形状。
25.如权利要求19~24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面板中,相对于所述变速操作件,在与所述驾驶坐席所在的一侧位于相反侧的部位,设有发动机用的加速操作件。
26.如权利要求19~25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变速操作件具有主变速操作件,
在所述侧面板中的位于比所述变速操作件更靠后方的部位,设有行驶用的副变速操作件。
27.如权利要求19~26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面板中的位于比所述变速操作件更靠后方的部位,设有用于所述收获装置的驱动操作及停止操作的作业离合器操作件。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变速操作件具有主变速操作件,
在所述侧面板中的位于比所述主变速操作件更靠后方的部位,设有行驶用的副变速操作件,
所述作业离合器操作件相对于所述副变速操作件位于所述驾驶坐席所在的一侧的相反侧。
29.如权利要求19~28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变速操作件具有主变速操作件,
将所述侧面板的行驶车体后方侧的部位的上表面设定得比所述侧面板的行驶车体前方侧的部位的上表面高,
在所述行驶车体前方侧的部位设有所述主变速操作件,
在所述行驶车体后方侧的部位,沿行驶车体前后方向摆动操作自如地设有用于所述收获装置的驱动操作及停止操作的作业离合器操作件,
向行驶车体前方侧进行摆动操作的所述作业离合器操作件的握持部位于所述行驶车体前方侧的部位的上方。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行驶车体前方侧的部位设有发动机用的加速操作件。
31.如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行驶车体后方侧的部位设有行驶用的副变速操作件。
32.如权利要求19~31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变速操作件对行驶用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进行变速操作,
所述变速操作件的杆导向部构成为,前侧的前进高速操作区域和后侧的前进低速操作区域以在行驶车体横向上错位的状态连续,
对所述前进高速操作区域中的与所述前进低速操作区域侧的相反的端缘、和所述前进低速操作区域的所述前进高速操作区域侧的端缘进行连结的部位,形成为越趋向后方侧越接近所述前进低速操作区域的倾斜形状。
33.如权利要求19~32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在相对于所述侧箱与所述驾驶坐席所在的一侧位于相反侧的位置,设有控制装置。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驾驶部的底板面和后壁部形成的角部,配置有所述控制装置。
35.如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设有覆盖所述控制装置的驾驶部内侧的盖罩。
36.如权利要求19~35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设有覆盖所述驾驶部的驾驶舱。
37.一种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驾驶舱,其设置在行驶车体上;
收获装置,其连结在所述行驶车体的前部;
上前照灯,其设置在所述驾驶舱的前部的上端侧;
下前照灯,其设置在所述驾驶舱的前部的下端侧。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驾驶舱的前部的上端侧设有作业灯。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前照灯及所述作业灯分别配置在所述驾驶舱的左横端附近及右横端附近的部位。
40.如权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前照灯和所述作业灯沿行驶车体横向排列。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前照灯位于比所述作业灯更靠行驶车体横向外侧的位置。
42.如权利要求37~41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驾驶舱的前部的上端侧设有作业灯,
在所述上前照灯的行驶车体横向外侧设有相对于所述作业灯独立的其他作业灯。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他作业灯配置在比所述上前照灯更靠下方的位置。
44.如权利要求37~43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前照灯分别配置在所述驾驶舱的左横端附近的部位及右横端附近的部位。
45.如权利要求37~44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前照灯构成为能够自由地切换为向前下方照射照明光的向下照射状态和向比所述前下方照射状态的照明光的照射方向更向上照射照明光的向上照射状态。
46.如权利要求37~45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前照灯分别在所述驾驶舱的左横端附近的部位及右横端附近的部位设置有多个。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下前照灯中的至少一个下前照灯构成为向前下方照射照明光,
多个所述下前照灯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下前照灯以外的至少一个下前照灯构成为向比与向前下方照射的所述照明光的照射方向更向上地照射照明光。
48.如权利要求46或47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下前照灯沿行驶车体横向排列成一列或大致一列。
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下前照灯中的行驶车体横向内侧的下前照灯构成为向前下方照射照明光,
多个所述下前照灯中的行驶车体横向外侧的下前照灯构成为向比向前下方照射的所述照明光的照射方向更向上地照射照明光。
50.如权利要求37~49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前照灯构成为对行驶车体前横向外侧照射照明光。
51.如权利要求37~50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驾驶舱的前部的上端侧设有作业灯,
在比所述上前照灯更靠行驶车体横向外侧的位置设有相对于所述作业灯独立的其他作业灯,
所述作业灯及所述其他作业灯中的一方构成为对所述收获装置照射照明光。
52.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灯及所述其他作业灯中的另一方构成为向比所述收获装置更靠行驶机体横向外侧的位置照射照明光。
53.如权利要求37~52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驾驶舱的前部的上端侧设有作业灯,
在比所述上前照灯更靠行驶车体横向外侧的位置,设有相对于所述作业灯独立的其他作业灯,
所述作业灯构成为对所述收获装置照射照明光,
所述其他作业灯构成为向比所述收获装置更靠行驶车体横向外侧的位置照射照明光。
54.如权利要求37~53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驾驶舱的后部设有对行驶车体后方侧进行照明的后作业灯。
55.如权利要求37~54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驾驶舱的顶棚部进行支承的上框架设置于所述驾驶舱,
所述上前照灯支承在所述上框架上。
56.如权利要求37~55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驾驶舱的底板部进行支承的下框架设置于所述驾驶舱,
所述下前照灯支承在所述下框架上。
57.如权利要求37~56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驾驶舱的前部的上端侧设有作业灯,
对所述驾驶舱的顶棚部进行支承的上框架设置于所述驾驶舱,
所述作业灯支承在所述上框架上。
58.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前照灯的行驶车体横向外侧,设有相对于所述作业灯独立的其他作业灯,
对所述驾驶舱的前壁部进行支承的纵框架设置于所述驾驶舱,
所述其他作业灯支承在所述纵框架上。
59.如权利要求37~58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获装置收获玉米,
在所述收获装置中具有:收获玉米的收获路径;纵壁部,立设在所述收获路径的行驶车体横向外侧,防止玉米向所述收获装置外溢出。
60.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前照灯构成为向比所述纵壁部更靠行驶车体横向外侧的位置照射照明光。
61.如权利要求37~60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下前照灯的点亮操作,点亮所述上前照灯。
62.一种收获机,具有将行驶机体的发动机的驱动力从变速箱传递到左右的行驶装置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机构具有:左右一对的行驶驱动轴,其传递有来自所述变速箱的驱动力;左右一对的传动箱,其将来自该左右一对的行驶驱动轴的驱动力传递到左右所述行驶装置中的对应的行驶装置;筒状的左右一对的驱动轴箱,其在收纳所述行驶驱动轴的状态下使两端部与所述变速箱和所述传动箱连结。
63.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在左右所述传动箱中分别内置有制动机构。
64.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机构是多板式的摩擦制动器。
65.如权利要求63或64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同时对左右所述传动箱的所述制动机构进行操作的联接操作机构。
66.如权利要求63~65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机构配置在所述传动箱的内部空间中的偏向所述行驶机体的中央侧的位置。
67.如权利要求63~66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箱具有以与所述行驶驱动轴平行的姿势将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行驶装置的车轴,并且在所述传动箱的内部空间具有:第一齿轮减速机构,其对来自所述行驶驱动轴的驱动力进行减速;第二齿轮减速机构,其对被该第一齿轮减速机构减速的驱动力进行减速并将该驱动力传递到车轴;
所述制动机构配置在比所述第一齿轮减速机构更靠行驶机体的中央侧的位置。
68.如权利要求67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箱的内部空间具有配置所述第一齿轮减速机构的内侧空间、和配置所述第二齿轮减速机构的外侧空间,在所述行驶机体的左右倾斜时,对所述内侧空间和所述外侧空间之间的油的流动进行限制的分隔壁设置在所述传动箱的内部。
69.如权利要求62~68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筒状的支承框架,筒状的支承框架与左右所述传动箱连结,以使左右所述传动箱的内部空间彼此连通。
70.如权利要求69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在左右所述传动箱中分别内置有制动机构,
形成有将所述支承框架中贮存的油供给到液压设备的供给油路,并且使来自所述液压设备的油返回的返回油路被连接在所述传动箱的所述制动机构的上部。
71.如权利要求62~70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箱构成为与在所述行驶机体的内侧配置的内侧壳体和在所述行驶机体的外侧配置的外侧壳体分离自如地连结,所述内侧壳体支承在所述行驶机体的机体框架上。
72.如权利要求62~71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箱具有对所述发动机的驱动力进行无级变速的静液压式的无级变速装置。
73.如权利要求62~72中任一项所述的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行驶机体的前端具有玉米的收获部,对利用该收获部收获的穗状玉米进行贮存的贮存箱设置在所述行驶机体上。
74.一种作业机,在行驶机体上具有:作业部;操作该作业部的液压设备;贮存部,对被供给到该液压设备的油进行贮存,该作业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行驶机体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机体框架、和俯视时两端部横跨左右所述机体框架配置的筒状的支承框架,该支承框架的内部空间作为所述贮存部使用。
75.如权利要求74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所述行驶机体的发动机的驱动力从变速箱传递到左右的行驶装置的传动机构,所述变速箱作为所述贮存部使用。
76.如权利要求75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使所述支承框架的内部空间和所述变速箱的内部空间能够流通油地连通的连通部件。
77.如权利要求75或76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机构具有:左右一对的行驶驱动轴,其传递有来自所述变速箱的驱动力;左右一对的传动箱,其将来自该左右一对的行驶驱动轴的驱动力传递到左右所述行驶装置中的对应的行驶装置;左右一对的驱动轴箱,其在收纳所述行驶驱动轴的状态下,内端与所述变速箱连结,外端与所述传动箱连结;
所述驱动轴箱的内部空间在内端位置与所述变速箱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驱动轴箱的内部空间在外端位置与所述传动箱的内部空间连通。
78.如权利要求77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框架的左侧的端部与左侧的所述传动箱连结,右侧的端部与右侧的所述传动箱连结,并且该支承框架的内部空间在连结位置与所述传动箱的内部空间连通。
79.如权利要求77或78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框架的端部相对于所述传动箱连结的位置设定在所述传动箱的下部位置。
80.如权利要求77~79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框架配置在比所述变速箱中贮存的油的液面低的位置。
81.如权利要求77~80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使来自所述液压设备的油返回的返回油路与所述传动箱的内部空间连接。
82.如权利要求75~81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支承框架中贮存的油供给到所述液压设备的供给油路具有被插入所述支承框架的内部空间的油吸引用的吸入管,该吸入管在所述支承框架中的所述行驶机体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以从上方贯穿到内部的状态设置。
83.如权利要求82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油路的一部分形成在所述变速箱的外壁面上。
84.如权利要求83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箱内置使制动力作用于所述行驶装置的摩擦式的制动机构,所述返回油路的连接位置设定在所述制动机构的上部。
85.如权利要求80~82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使来自所述液压设备的油返回的返回油路与所述变速箱连接。
86.如权利要求85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箱内置齿轮式减速机构,所述返回油路的连接位置设定在所述齿轮式减速机构的上方位置。
87.如权利要求84~86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箱具有对所述发动机的驱动力进行无级变速的静液压式的无级变速装置。
88.如权利要求74~85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行驶机体的前端具有玉米的收获部,对利用该收获部收获的穗状玉米进行贮存的贮存箱设置在所述行驶机体上。
CN201480026313.2A 2013-04-08 2014-01-29 收获机及作业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088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01694.XA CN112449877B (zh) 2013-04-08 2014-01-29 收获机及作业机
CN201811493046.6A CN109964653B (zh) 2013-04-08 2014-01-29 收获机及作业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80833A JP2014200221A (ja) 2013-04-08 2013-04-08 収穫機
JP2013-080833 2013-04-08
JP2013-080834 2013-04-08
JP2013080834A JP2014200222A (ja) 2013-04-08 2013-04-08 収穫機
JP2013080832A JP2014200220A (ja) 2013-04-08 2013-04-08 収穫機
JP2013-080832 2013-04-08
JP2013-088468 2013-04-19
JP2013088467A JP6112950B2 (ja) 2013-04-19 2013-04-19 作業機
JP2013-088467 2013-04-19
JP2013088468A JP6141085B2 (ja) 2013-04-19 2013-04-19 収穫機
PCT/JP2014/051895 WO2014167878A1 (ja) 2013-04-08 2014-01-29 収穫機及び作業機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93046.6A Division CN109964653B (zh) 2013-04-08 2014-01-29 收获机及作业机
CN202011101694.XA Division CN112449877B (zh) 2013-04-08 2014-01-29 收获机及作业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8850A true CN105208850A (zh) 2015-12-30
CN105208850B CN105208850B (zh) 2019-01-04

Family

ID=5168929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9304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964653B (zh) 2013-04-08 2014-01-29 收获机及作业机
CN202011101694.XA Active CN112449877B (zh) 2013-04-08 2014-01-29 收获机及作业机
CN20148002631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08850B (zh) 2013-04-08 2014-01-29 收获机及作业机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9304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964653B (zh) 2013-04-08 2014-01-29 收获机及作业机
CN202011101694.XA Active CN112449877B (zh) 2013-04-08 2014-01-29 收获机及作业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3) CN109964653B (zh)
WO (1) WO201416787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3301A (zh) * 2018-03-28 2019-10-11 株式会社久保田 收割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82769B2 (ja) * 2020-12-24 2024-05-14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サトウキビ収穫機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25211A1 (en) * 1983-05-04 1984-11-14 PIETRO LAVERDA S.p.A. Device for adjusting the inclination of the steering wheel of a machine, particularly a combine harvester
JP2001078544A (ja) * 1999-09-13 2001-03-27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002173956A (ja) * 2000-12-06 2002-06-21 Komatsu Ltd 油圧ショベルのモニタ装置
JP2004065050A (ja) * 2002-08-02 2004-03-04 Kubota Corp 収穫機の操作装置
JP2005058175A (ja) * 2003-08-20 2005-03-10 Yanmar Co Ltd 作業車両における制御装置
JP2007236336A (ja) * 2006-03-10 2007-09-20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008000089A (ja) * 2006-06-23 2008-01-10 Kubota Corp コンバイン
JP2010187572A (ja) * 2009-02-17 2010-09-02 Yanmar Co Ltd 作業車両
CN201878544U (zh) * 2010-10-18 2011-06-29 石家庄万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兼具摘穗、剥皮与秸秆还田功能的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
CN202285589U (zh) * 2011-09-30 2012-07-04 黑龙江红兴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
JP2013021975A (ja) * 2011-07-21 2013-02-04 Kubota Corp コンバイン
CN203872606U (zh) * 2013-04-08 2014-10-15 株式会社久保田 收割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3058Y2 (zh) * 1978-07-24 1988-04-14
GB2081656A (en) * 1980-08-06 1982-02-24 Caswell Graham Anwyl Penson A motorised vehicle
JP2605993Y2 (ja) * 1991-10-02 2000-09-04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車の走行用ミッションケース
JPH09207590A (ja) * 1996-02-08 1997-08-12 Kubota Corp 農作業車の後車軸ケース構造
JP3199667B2 (ja) * 1997-08-25 2001-08-20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キャビン付トラクタ
JP4023649B2 (ja) * 1999-05-19 2007-12-19 株式会社クボタ 乗用型田植機の車体構造
JP2002176845A (ja) * 2000-12-15 2002-06-25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グレンタンク
JP3860058B2 (ja) * 2002-04-05 2006-12-20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4551637B2 (ja) * 2003-07-11 2010-09-29 Tcm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2005295902A (ja) * 2004-04-13 2005-10-27 Iseki & Co Ltd 自走車両の操作部
JP2005304336A (ja) * 2004-04-19 2005-11-04 Seirei Ind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キャビン装置
JP2006025750A (ja) * 2004-07-21 2006-02-02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作業灯
JP4404744B2 (ja) * 2004-10-20 2010-01-27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CN201097479Y (zh) * 2007-06-25 2008-08-13 马卫东 多功能旋耕机
CN201088028Y (zh) * 2007-08-16 2008-07-23 赵英斌 秸秆放铺玉米收割机
JP2009061868A (ja) * 2007-09-05 2009-03-26 Yanmar Co Ltd 作業車両
JP2009083796A (ja) * 2007-10-03 2009-04-2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フォークリフトのトランスファー装置の構造
CN201467640U (zh) * 2009-09-02 2010-05-19 夏元超 用于手扶拖拉机的旋耕装置
JP2011062120A (ja) * 2009-09-16 2011-03-31 Kubota Corp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JP5466925B2 (ja) * 2009-11-12 2014-04-09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最終減速装置のケース構造
JP5204818B2 (ja) * 2010-08-30 2013-06-05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JP2012056446A (ja) * 2010-09-09 2012-03-22 Yanmar Co Ltd 作業車両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25211A1 (en) * 1983-05-04 1984-11-14 PIETRO LAVERDA S.p.A. Device for adjusting the inclination of the steering wheel of a machine, particularly a combine harvester
JP2001078544A (ja) * 1999-09-13 2001-03-27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002173956A (ja) * 2000-12-06 2002-06-21 Komatsu Ltd 油圧ショベルのモニタ装置
JP2004065050A (ja) * 2002-08-02 2004-03-04 Kubota Corp 収穫機の操作装置
JP2005058175A (ja) * 2003-08-20 2005-03-10 Yanmar Co Ltd 作業車両における制御装置
JP2007236336A (ja) * 2006-03-10 2007-09-20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2008000089A (ja) * 2006-06-23 2008-01-10 Kubota Corp コンバイン
JP2010187572A (ja) * 2009-02-17 2010-09-02 Yanmar Co Ltd 作業車両
CN201878544U (zh) * 2010-10-18 2011-06-29 石家庄万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兼具摘穗、剥皮与秸秆还田功能的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
JP2013021975A (ja) * 2011-07-21 2013-02-04 Kubota Corp コンバイン
CN202285589U (zh) * 2011-09-30 2012-07-04 黑龙江红兴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
CN203872606U (zh) * 2013-04-08 2014-10-15 株式会社久保田 收割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3301A (zh) * 2018-03-28 2019-10-11 株式会社久保田 收割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9877B (zh) 2022-11-08
CN109964653A (zh) 2019-07-05
CN105208850B (zh) 2019-01-04
WO2014167878A1 (ja) 2014-10-16
CN112449877A (zh) 2021-03-09
CN109964653B (zh) 2020-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73597B (zh) 联合收割机
CN103477123B (zh) 联合收割机
KR102344820B1 (ko) 콤바인
CN105208850A (zh) 收获机及作业机
CN100472098C (zh) 乘用型行驶车辆
CN103392444A (zh) 联合收割机
CN204123958U (zh) 收获机
CN101642012A (zh) 步行式插秧机
CN203327557U (zh) 收割机用的变速器及使用该变速器的收割机
CN104066315B (zh) 割取收获机
CN205232843U (zh) 作业车辆
CN205853881U (zh) 车辆
CN100350824C (zh) 联合收割机
JP2009208625A (ja) 走行車両
CN110430747A (zh) 联合收割机
CN203872606U (zh) 收割机
JP4089308B2 (ja) 施肥田植機
JP5457895B2 (ja) 乗用型田植機
JP3899735B2 (ja) 苗植機
CN108349382B (zh) 车辆用驱动装置以及联合收割机
JP2018143130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4200220A (ja) 収穫機
WO2018159088A1 (ja) コンバイン
CN110402077A (zh) 联合收割机
JP5324809B2 (ja) 走行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