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50824C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50824C
CN100350824C CNB028295633A CN02829563A CN100350824C CN 100350824 C CN100350824 C CN 100350824C CN B028295633 A CNB028295633 A CN B028295633A CN 02829563 A CN02829563 A CN 02829563A CN 100350824 C CN100350824 C CN 10035082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arvesting
shaft
speed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8295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68183A (zh
Inventor
森山浩二
上田康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mar Agricultur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mar Agricultur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mar Agricultural Equip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68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681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5082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5082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9/00Driving mechanisms or parts thereof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 Comb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将来自发动机(16)的动力传递到收割输入轴(19)的进给链侧的端部,该收割输入轴(19)内藏于作为成为收割部(7)的上下转动支点的轴管的收割输入箱(20)内。由于在收割部(7)的机外侧设置输入皮带轮(122),在将收割部(7)从行驶机体上拆下时,或在侧开放时,可以容易地从机外侧进行传动皮带(124)的挂、拆,其结果为提高了保养性。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收割部收割圃场的谷杆,运送到脱粒部,进行脱粒的联合收割机。
技术背景
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其内藏有最初传递的来自发动机的动力的收割输入轴的收割输入箱,被左右的半个轴承可自由旋转地轴承支承在从行驶机体的车驾竖立在脱粒部的前侧的轴承台上,在脱粒部的正前,被支撑在机体左右方向,内藏有联动连结在上述收割输入轴上的纵传动轴的纵传动箱,从上述收割输入箱的外面向前斜下方一体延伸设置,内藏有联动连结在上述纵传动轴上的横传动轴的横传动箱的中间外面一体连结在上述纵传动箱的前端,在机体左右方向支撑横传动箱,后部被横连结框架一体连结的、与收割垄数相应的多根一体的收割框架的后端部一体连结在上述横传动箱上,收割框架从横传动箱向机体前方一体延伸设置。再有,在上述收割框架上,安装与收割垄数相应的分秸扶起装置、耙拢(掻込み)装置、收割刀装置,在对圃场的未收割的谷杆进行分秸后,一面扶起一面耙拢,在其耙拢时,割断未收割的谷杆的谷根,进行收割。收割的谷杆其谷根部由链夹持而被运送,穗前部也被尖端卡定运送,被转运到脱粒部的进给链的运送开始端部。该脱粒部通过设置在行驶机体的车架和上述纵传动箱之间的液压缸,可以以收割输入箱为中心(支点),在上下方向转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另外,在将脱粒部搭载于行驶机体的车架的左半部的情况下,在其车架的右半部搭载谷物箱,在该谷物箱的前侧,配设具有驾驶席以及驾驶操作部的驾驶台,在其驾驶台的左横一侧,在脱粒部的前方,配设上述收割部。在这样的机体配置中,进给链设置在脱粒部的左侧,运送开始端部延伸设置在收割部的后部左侧,在收割部的后部左侧,收割的谷杆的谷根部被转交到进给链的运送开始端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另外,在脱粒部搭载于行驶机体的车架的右半部的情况下,上述的机体的配置左右相反,在收割部的后部右侧,收割的谷杆的谷根部被转交到进给链的运送开始端部。
但是,在以往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使成为其上下转动支点的、内藏在收割输入箱内的收割输入轴的驾驶席侧的端部(与进给链侧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即,与机体外侧的端部相反一侧的机体内侧的端部)从收割输入箱突出,在其突出端部设置直径大的输入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相对于收割输入轴的驾驶席侧的端部,最初传递来自发动机的动力(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3)。
另外,向收割输入轴的传动路径为2个系统,在该2个系统的传动路径中,连接一方的传动路径,切断另一方的传动路径,驱动收割部,一方的传动路径为了使收割部的驱动速度变速,使其与车速(行驶速度)同步,而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经由行驶用无级变速装置,传递到收割输入轴的驾驶席侧的端部,在通常的收割作业时,通过来自该传动路径的动力,驱动收割部,另一方的传动路径是将动力从向脱粒部的传动系统传递到收割输入轴的驾驶席侧的端部,以便在田边的收割完成时,进行将处于收割部的谷杆送入到脱粒部的作业的情况下,或在圃场的角落进行收割作业的情况下,在其他的圃场的、未收割部分的一部分存在倒伏的谷杆,在降低车速,收割该部分的情况下,不是使收割部与车速同步,而是以一定的速度驱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象上述这样,内藏有上述收割输入轴的收割输入箱,其两端部被左右的半个轴承,可自由旋转地轴承支承在从行驶机体的车架竖立在脱粒部的前侧的轴承台上,通过拆下螺栓、拆下传动皮带、拔出连结销,可以从行驶机体上拆下收割部,该螺栓是将另一方的半个轴承盖紧固于在各个半个轴承中的、安装在轴承台侧的一方的半个轴承主体上,该传动皮带是挂在设置于收割输入轴的驾驶席侧的端部的输入皮带轮上,该连结销是将液压缸的活塞杆前端连结在纵传动箱上。另外,左右的半个轴承中的,轴承支承与收割输入箱的进给链侧相反一侧的端部的轴承主体被固定在轴承台上,轴承支承收割输入箱的进给链侧的端部的轴承主体被固定在可自由旋转地嵌合在轴承台的轴毂上的垂直轴的上部,开放与收割输入箱的进给链侧的相反一侧的端部的轴承,在仅仅轴承支承收割输入箱的进给链侧的端部的状态下,通过拆下挂在设置于收割输入轴的驾驶席侧的端部的输入皮带轮上的传动皮带,拔出将液压缸的活塞杆前端连结在纵传动箱上的连结销,使收割部可以以上述垂直轴为中心(支点),在安装位置和机体外侧的开放位置之间,在左右方向转动(可以侧开放收割部)。象这样,在将收割部从行驶机体拆下的状态下,或使其侧开放的状态下,可以进行收割部或行驶机体侧的保养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2951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2-95336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1-178246号公报
在以往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如上所述,因为是通过皮带传动,相对于作为收割部的上下转动支点的、内藏在收割输入箱内的收割输入轴的驾驶席侧的端部,传递来自发动机的动力,所以在将收割部从行驶机体上拆下时,或侧开放时,挂、拆传动皮带等很困难。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恰当地传递到收割部的联合收割机,以便在将收割部从行驶机体上拆下时,或侧开放时,容易地进行传动皮带的挂、拆等,可以谋求提高保养性。
发明内容
有关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联合收割机,具有将来自发动机16的一定旋转动力以及来自行驶变速装置94的车速同步旋转动力输入的传动箱90,上述传动箱90具有:将来自上述发动机16的一定旋转动力输入的主输入轴93;从上述行驶变速装置94输入车速同步旋转动力的副输入轴95;输出进给链驱动力的进给链驱动轴100;输出收割驱动力的收割驱动轴102;通过上述副输入轴95的转速变化,对来自上述主输入轴93的一定旋转动力进行变速,传递到上述进给链驱动轴100的进给链变速机构152;将来自上述副输入轴95的车速同步旋转动力传递到上述收割输入轴102的收割变速机构139,其构成为,使来自上述主输入轴93的一定旋转动力向脱粒部输出,从上述收割驱动轴102,动力传递到收割输入轴19的进给链侧的端部,该收割输入轴19内藏于成为收割部的上下转动支点的轴管内,因为即使通过变更车速,收割的谷杆的量增减,也可以使收割部7的驱动速度与车速同步发生变化,所以与收割的谷杆量无关,可以通过收割部7,恰当地收割谷杆,将其供给到脱粒部4,同时,可以以与收割的谷杆的性状(例如倒伏状态等)相应的车速,进行收割作业。另外,是通过上述副输入轴95的转速变化,对来自上述主输入轴93的一定旋转动力进行变速,传递到上述进给链驱动轴100,可以一面确保谷杆运送时所需的最低旋转,一面使进给链从低的一定旋转向高旋转变更,以与车速同步。再有,由于在收割部7的机外侧设置输入皮带轮122,在将收割部7从行驶机体上拆下时,或在侧开放时,可以容易地从机外侧进行传动皮带124的挂、拆,其结果为提高了保养性。
有关技术方案2的发明是,进一步具有将来自上述主输入轴93的一定旋转动力传递到上述收割驱动轴102的收割定速机构144,其构成为,在车速为设定值以下时,通过上述收割定速机构144,使上述收割驱动轴102以一定速度驱动,在田边的收割完成时,进行将处于收割部7的谷杆送入到脱粒部4的作业的情况下,或在圃场的角落进行收割作业的情况下,在其他的圃场的、未收割部分的一部分存在倒伏的谷杆,在降低车速,收割该部分的情况下,都是有效的。
有关技术方案3的发明是,进一步具有将来自上述主输入轴93的一定旋转动力传递到上述收割驱动轴102的收割定速机构144,根据操作人员对操作部件的操作,对上述收割变速机构139或上述收割定速机构144选择其一。
有关技术方案4的发明是,上述传动箱90具有车速同步轴138和定速用选择驱动轴101,该车速同步轴138与上述副输入轴95平行配设;该定速用选择驱动轴101是齿轮连结在上述主输入轴93上的定速用选择驱动轴101,与上述车速同步轴138平行配设,上述收割变速机构139,其构成为,在上述副输入轴95以及上述车速同步轴101之间,进行变速传递,上述收割定速机构144,其构成为,在上述定速用选择驱动轴101以及上述车速同步轴138之间进行变速传递。
有关技术方案5的发明是,上述传动箱90具有从上述副输入轴95向上述收割变速机构139进行动力传递的单向离合器143。
有关技术方案6的发明是,使驱动力从本机侧的作业用传动箱90向上述收割输入轴19进行皮带124传动,可以利用上述齿轮箱121,将比以往的直径小的输入皮带轮122设置在收割部7的机外侧,可以防止输入皮带轮122成为从收割部7向脱粒部4的进给链5运送谷杆的障碍,而且可以将来自发动机16的动力恰当地传递到成为收割部7的上下转动支点的轴管20上。
有关技术方案7的发明是,在围绕纵轴可自由旋转的齿轮箱121上,一体设置上述轴管20。
有关技术方案8的发明是,使上述主输入轴93在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在该主输入轴93的前侧以及后侧,分别设置脱粒皮带轮131以及输入皮带轮129。
附图说明
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俯视图。
图3是收割部的侧视图。
图4是收割部的俯视图。
图5是收割部的驱动系统图。
图6是作为收割部的上下转动支点的收割输入箱部的侧视图。
图7是作为收割部的上下转动支点的收割输入箱部的俯视图。
图8是收割输入箱的驾驶席侧端部的轴承部的侧视图。
图9是收割输入箱的进给链侧端部的轴承部的侧视图。
图10是收割输入箱的进给链侧端部的轴承部的剖视侧视图。
图11是收割输入箱的进给链侧端部的轴承部的剖视正视图。
图12是收割输入箱的进给链侧端部的轴承部的剖视俯视图。
图13是收割输入箱的进给链侧端部的轴承主体的剖视正视图。
图14是收割输入箱的进给链侧端部的轴承主体的正视图。
图15是收割输入箱的进给链侧端部的剖视图。
图16是作业用传动箱的驱动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侧视图,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俯视图,图中1是安装有左右行驶履带2的转向架构架,3是架设在转向架构架1上的车架,4是将进给链5设置在左侧,且内藏有处理胴6的脱粒部,7是在上述脱粒部4的前方所具有的6垄收割的收割部,8是临近排秸链9的终端的排秸处理部,10是通过扬谷筒11,搬入来自脱粒部4的谷粒的谷物箱,12是将谷物箱10的谷粒排出到机外的排出螺旋输送机,13是具有转向手柄等的运转操作部14以及驾驶席15的驾驶舱,16是设置在驾驶舱13下方的发动机,其构成为,一面在圃场行驶移动,一面通过收割部7连续地收割谷杆,通过脱粒部4进行脱粒。
另外,在下侧安装设置有左右一对行驶履带2的上述车架3,在左半部和右半部分别搭载着脱粒部4和谷物箱10,在谷物箱10的前侧,配设具有转向手柄等的运转操作部14以及驾驶席15的驾驶舱13,构成联合收割机的行驶机体,在其驾驶舱13的左横一侧,在作为脱粒部4的前方的行驶机体的前部左侧配设收割部7。发动机16搭载在行驶机体的前部右侧的驾驶舱13的下方。
如图3以及图4所示,轴承台17从上述车架3的前端开始,竖立在脱粒部4的前侧,在该轴承台17的上面,设置左右的半个轴承18L、18R,另一方面,在收割部7上设置作为内藏有传递来自发动机16的动力的收割输入轴19的轴管的收割输入箱20,通过左右的半个轴承18L、18R,将收割输入箱20的两端部可自由旋转地轴承支承在轴承台17上,在脱粒部4的前侧,上述收割输入箱20水平地横架支撑在机体左右方向。另外,设置有从收割输入箱20的外面向前斜下方一体延伸设置的纵传动箱21;中间部外面一体连结在纵传动箱21的前端,且在纵传动箱21的前端,水平地横架支撑在机体左右方向的横传动箱22;通过横连结框架23,一体连结后部的6垄量的7根一体的收割框架24,将收割框架24的后部一体地连结在横传动箱22上,从横传动箱22向机体前方平行地一体延伸设置收割框架24,将这些一体的收割输入轴20、纵传动箱21、横传动箱22、收割框架24作为收割部7的主框架,在该主框架上组装后述的收割部7的构成要素,构成收割部7,其构成为,在上述车架3和纵传动箱21之间设置液压缸25,通过使液压缸25伸缩,使收割部7以收割输入箱20为中心(支点),在上下方向转动。
6垄收割的收割部7具有进行收割的谷杆和未收割的谷杆的分离以及对收割的谷杆按每垄分离的6垄量的7个分秸板27;和由具有使分秸后的未收割的谷杆立起的扶起尖端28的6垄量的6个扶起箱29构成的前处理机构。另外,具有耙拢机构,该耙拢机构是由:将从右侧的2个扶起箱29之间导入的扶起后的右侧的2垄量的谷杆的谷根部拢成一束,拢成的左右一对作为一组的右耙拢轮的右棘轮30R以及左右一对作为一组的带右突起的皮带的右耙拢皮带31R;将从左侧的2个扶起箱29之间导入的扶起后的左侧的2垄量的谷杆的谷根部拢成一束,拢成的左右一对作为一组的左耙拢轮的左棘轮30L以及左右一对作为一组的带左突起的皮带的左耙拢皮带31L;将从中央的2个扶起箱29之间导入的扶起后的中央的2垄量的谷杆的谷根部拢成一束,拢成的左右一对作为一组的中央耙拢轮的中央棘轮30C以及左右一对作为一组的带中央突起的皮带的中央耙拢皮带31C构成的。
另外,收割部7具有谷杆根运送机构,该谷杆根运送机构是由:在耙拢时,由6垄同时割断谷杆的谷根的推子形的收割刀32构成的切断装置;将被一组右棘轮30R以及右耙拢皮带31R耙拢的右侧的2垄量的收割的谷杆的谷根部向左斜后上方夹持运送的右根合流运送链33R;将被一组左棘轮30L以及左耙拢皮带31L耙拢的左侧的2垄量的收割的谷杆的谷根部向右斜后上方夹持运送,使其与上述右根合流运送链33R的运送终端部合流的左根合流运送链33L;将被一组中央棘轮30C以及中央耙拢皮带31C耙拢的中央的2垄量的收割的谷杆的谷根部向右斜后上方夹持运送,使其与右根合流运送链33R的左侧的2垄量的收割的谷杆的谷根部的合流部的近前合流的中央根合流运送链33C;将被左右以及中央的根合流运送链33R、33L、33C合流的6垄量的收割的谷杆的谷根部,从右根合流运送链33R的运送终端部转接,向左斜后上方夹持运送,将其转送到上述进给链5的运送开始端部的作为纵运送链的谷根运送链34;和辅助谷根运送链35、36构成的,该辅助谷根运送链35、36以恰当的姿势,将6垄量的收割谷杆的谷根部从谷根运送链34的运送终端部继续运送到进给链5的运送开始端部。
另外,上述收割部7具有:卡定运送穗尖部的右穗尖运送尖端37R,该穗尖部为谷根部被右根合流运送链33R夹持运送的右侧的2垄量的收割的谷杆的穗尖部;卡定运送穗尖部的左穗尖运送尖端37L,该穗尖部为谷根部被左根合流运送链33L夹持运送的左侧的2垄量的收割的谷杆的穗尖部;卡定运送穗尖部的中央穗尖运送尖端37C,该穗尖部为谷根部被中央根合流运送链33C夹持运送的中央的2垄量的收割的谷杆的穗尖部;卡定运送穗尖部的后穗尖运送尖端38,该穗尖部为谷根部被谷根运送链34、辅助谷根运送链35、36夹持运送的6垄量的收割的谷杆的穗尖部。再有,还具有右上部穗尖运送尖端39R,该右上部穗尖运送尖端39R在右穗尖运送尖端37R的运送开始端部的更上方,在右穗尖运送尖端37R的相反侧,卡定运送从右侧的2个扶起箱29之间导入的扶起后的右侧的2垄量的谷杆的穗尖部。
另外,收割部7还具有左上部穗尖运送尖端39L,该左上部穗尖运送尖端39L在左穗尖运送尖端37L的运送开始端部的更上方,在左穗尖运送尖端37L的相反侧,卡定运送从左侧的2个扶起箱29之间导入的扶起后的左侧的2垄量的谷杆的穗尖。而且,其构成为:具有由中央上部穗尖运送尖端39C构成的谷杆运送机构,该中央上部穗尖运送尖端39C在中央穗尖部运送尖端37C的运送开始端部的更上方,在中央穗尖运送尖端37C的相反侧,卡定运送从中央的2个扶起箱29之间导入的扶起后的中央的2垄量的谷杆的穗尖,将由收割部7收割的谷杆运送到从脱粒部4的左侧开始、延伸设置在成为收割输入箱20的左侧方的收割部7的后部左外侧的进给链5的运送开始端部。
这样,也如图5所示,将纵传动轴40内藏在纵传动箱21内,该纵传动轴40通过斜齿轮,使上端联动连结在内藏于上述收割输入箱20内的收割输入轴19上,同时,将横传动轴41内藏在横传动箱22内,该横传动轴41通过斜齿轮,使中间部联动连结在纵传动轴40的下端,从这些纵传动轴40以及横传动轴41取出收割部7的各构成要素中的驱动要素的动力,扶起纵传动箱42从横传动箱22的左侧端部,以侧视向扶起箱29的上方位置,以前倾姿势竖立。
这样,扶起横传动箱43从扶起纵传动箱42的上端部开始,水平地延伸设置在右方向,从扶起横传动箱43开始向下方延伸设置各扶起箱29的各个扶起驱动箱44,使各扶起驱动箱44的下部面临各扶起箱29的上部背面侧。
另外,使扶起尖端驱动轴45从各扶起驱动箱44的下端部向各扶起箱29的内侧上部突出,在该突出端部,设置扶起尖端驱动链轮46,该扶起尖端驱动链轮46卷绕支撑着等间隔地安装有扶起尖端28的尖端链的上部。
另外,设置扶起纵传动轴47和扶起横传动轴48,该扶起纵传动轴47内藏在扶起纵传动箱42内,下端通过斜齿轮,联动连结在横传动轴41的左端;该扶起横传动轴48内藏在扶起横传动箱43内,左端通过斜齿轮,联动连结在扶起纵传动轴47的上端。另外,设置扶起驱动轴49,该扶起驱动轴49内藏在各扶起驱动箱44内,上端分别通过斜齿轮,联动连结在扶起横传动轴48上,并且下部通过斜齿轮,联动连结在扶起尖端驱动轴45上。这样,其构成为,通过上述各轴47、48、49,从横传动轴41向各扶起箱29的扶起尖端驱动链轮46传递动力。另外,其构成为,使内藏有扶起变速机构50的扶起变速箱51介于扶起纵传动箱42的上部,在将扶起变速机构50组装到扶起纵传动轴47的途中,将各扶起箱29的扶起尖端28的驱动速度变速为高速·中速·低速。
收割刀32其构成为,在收割宽度的中央部,分割可动刀,使左右的可动刀32向相反方向往复运动,抵消振动,通过斜齿轮,使作为左侧的收割刀驱动轴的曲轴52a从横传动轴41的左端部略微的内侧向上竖立,同时通过斜齿轮,使作为右侧的收割刀驱动轴的曲轴52b从横传动轴41的右端部向上竖立,使左右的曲轴52a、52b从横传动箱22向上方突出,从横传动轴41取出左右的可动刀32的动力。
另外,在构成谷杆运送机构的各运送链以及各运送尖端中,辅助谷根运送链35、36以及后穗尖运送尖端38的动力从纵传动轴40的上部取出,从纵传动箱21的上部开始向左延伸设置后运送驱动箱53,设置后运送驱动轴54,该后运送驱动轴54内藏在后运送驱动箱53内,右端通过斜齿轮,联动连结在纵传动轴40的上部。另外,在驱动链轮轴57上设置一方的辅助运送链36的驱动链轮55和后穗尖运送尖端驱动链轮56,该后穗尖运送尖端驱动链轮56卷绕支撑着等间隔地安装有后穗尖运送尖端38的尖端链的运送终端部,通过斜齿轮,使后运送驱动轴54的左端联动连结在该轴57的下端,从纵传动轴40的上部向一方的辅助运送链36的驱动链轮55和后穗尖运送尖端驱动链轮56传递动力而构成。另外,在一方的辅助运送链36的从动链轮轴58上,设置另一方的辅助运送链35的驱动链轮59,向该驱动链轮59传递动力而构成。
另外,谷根运送链34和右根运送链33R以及右穗尖运送尖端37R的动力从纵传动轴40的中间部取出,右运送驱动箱60从纵传动箱21的中间部,相对于右根运送链33R的转动平面呈直角竖立,同时,从右运送驱动箱60的下部开始向左斜上方,延伸设置纵运送驱动箱61。再有,设置右运送驱动轴62和纵运送传动轴63,该右运送驱动轴62内藏于右运送驱动箱60内,下端通过斜齿轮,联动连结在纵传动轴40的中间部;该纵运送传动轴63内藏于纵运送驱动箱61内,下端通过斜齿轮,联动连结在右运送驱动轴62的下部。另外,在右运送驱动轴62上设置右根运送链驱动链轮64和右穗尖运送尖端驱动链轮65,该右根运送链驱动链轮64卷绕支撑着右根运送链33R的运送终端部;该右穗尖运送尖端驱动链轮65卷绕支撑着等间隔地安装有右穗尖运送尖端37R的尖端链的运送终端部。这样,在纵运送驱动轴66上设置根运送链驱动链轮67,该纵运送驱动轴66其下端通过斜齿轮,联动连结在纵运送传动轴63上;该根运送链驱动链轮67卷绕支撑着根运送链34的运送开始端部,从纵传动轴40的中间部向右根运送链驱动链轮64和右穗尖运送尖端驱动链轮65及根运送链驱动链轮67传递动力而构成。
另外,经由扶起纵传动轴47,从横传动轴41的左端部取出左根运送链33L以及左穗尖运送尖端37L的动力,从扶起纵传动箱42的中间部开始向右方向,并且与左根运送链33L的转动平面平行地延伸设置左运送驱动箱68,设置左运送驱动轴69,该左运送驱动轴69内藏于左运送驱动箱68内,其左端通过斜齿轮,联动连结在扶起纵传动轴47的中间部。另外,在驱动链轮轴72上设置左根运送链驱动链轮70和左穗尖运送尖端驱动链轮71,该左根运送链驱动链轮70卷绕支撑着左根运送链33L的非运送侧中间部;该左穗尖运送尖端驱动链轮71卷绕支撑着等间隔地安装有左穗尖运送尖端37L的尖端链的非运送侧中间部。这样,通过斜齿轮,使左运送驱动轴69的右端联动连结在该轴72的中间部,从横传动轴41的左端部向左根运送链驱动链轮70和左穗尖运送尖端驱动链轮71传递动力而构成。
另外,中央根运送链33C以及中央穗尖运送尖端37C的动力是从横传动轴41的中间部取出,中央运送驱动箱73从横传动箱22的中间部相对于中央根运送链33C的转动平面呈直角竖立。这样,传动箱74从中央运送驱动箱73的上端向中央根运送链33C的运送终端部,与中央根运送链33C的转动平面平行地延伸设置在右斜后方,内藏在中央运送驱动箱73内,下端通过斜齿轮,联动连结在横传动轴41的中间部。再有,并且,设置前部中央运送驱动轴75和后部中央运送驱动轴76,该前部中央运送驱动轴75使上端插入传动箱74的前部内侧;该后部中央运送驱动轴76使下端插入传动箱74的后部内侧,从传动箱74的后部向中央根运送链33C的运送终端部,相对于中央根运送链33C的转动平面呈直角竖立。另外,在后部中央运送驱动轴76上设置中央根运送链驱动链轮77和中央穗尖运送尖端驱动链轮78,该中央根运送链驱动链轮77卷绕支撑中央根运送链33C的运送终端部;该中央穗尖运送尖端驱动链轮78卷绕支撑等间隔地安装有中央穗尖运送尖端37C的尖端链的运送终端部。另外,设置输出链轮79和输入链轮80,该输出链轮79设置在插入于传动箱74的前部内侧的前部中央运送驱动轴75的上端;该输入链轮80设置在插入于传动箱74的后部内侧的后部中央运送驱动轴76的下端,在前部中央运送驱动轴75的上端和后部中央运送驱动轴76的下端之间,通过各链轮79、80,设置传动链81。另外,将各链轮79、80和联动连结上述各轴75、76的传动链81内藏在传动箱74内,从横传动轴41的中间部向中央根运送链驱动链轮77和中央穗尖运送尖端驱动链轮78传递动力而构成。
另外,左右以及中央的各组左右棘轮30L、30R、30C分别一体安装在作为平行的二轴的左右旋转轴82的下端,使同组的左右棘轮30L、30R、30C彼此啮合旋转。这样,左右以及中央的各组左右耙拢皮带31L、31R、31C被卷绕支撑在大直径皮带轮83上,同时被卷绕支撑在小直径皮带轮84上,该大直径皮带轮83将运送终端部一体安装在左右的旋转轴82的上端;该小直径皮带轮84将运送开始端部枢轴支撑在大直径皮带轮83的前方。另外,向前方较大地分开为ハ字型地设置同组的左右耙拢皮带31L、31R、31C,将动力传递到左右旋转轴82中的一方的旋转轴82上,进行驱动旋转,据此,旋转驱动安装在该旋转轴82上的棘轮30L、30R、30C以及耙拢皮带31L、31R、31C,使在另一方的旋转轴82上安装的棘轮30L、30R、30C以及耙拢皮带31L、31R、31C从动旋转。这样,使同组的左侧棘轮30L、30R、30C以及耙拢皮带31L、31R、31C和右侧的棘轮30L、30R、30C以及耙拢皮带31L、31R、31C反方向旋转,进行谷杆的耙拢而构成。
再有,使卷绕支撑有右根合流运送链33R的运送开始端部的从动链轮85R与右旋转轴82的中间部卡合并枢轴支撑,该右旋转轴82安装有左右一对为一组的右棘轮30R以及右耙拢皮带31R中的右侧的棘轮30R以及右耙拢皮带31R。另外,使左右一对为一组的右棘轮30R以及右耙拢皮带31R联动连结在右根合流运送链33R上,使其旋转驱动,另外,使卷绕支撑左根合流运送链33L的运送开始端部的从动链轮85L与左旋转轴82的中间部卡合并枢轴支撑,该左旋转轴82安装有左右一对为一组的左棘轮30L以及左耙拢皮带31L中的左侧的棘轮30L以及左耙拢皮带31L,使左右一对为一组的左棘轮30L以及左耙拢皮带31L联动连结在左根合流运送链33L上,使其旋转驱动。再有,使卷绕支撑中央根合流运送链33C的运送开始端部的从动链轮85C与左旋转轴82的中间部卡合并枢轴支撑,该左旋转轴82安装有左右一对为一组的中央棘轮30C以及中央耙拢皮带31C中的左侧的棘轮30C以及耙拢皮带31C。另外,使左右一对为一组的中央棘轮30C以及中央耙拢皮带31C联动连结在中央根合流运送链33C上,使其旋转驱动。
分别将动力传递到右根运送链33R以及右穗尖运送尖端37R、左根运送链33L以及左穗尖运送尖端37L、和中央根运送链33C以及中央穗尖运送尖端37C上,独立驱动它们。另外,独立驱动右棘轮30R以及右耙拢皮带31R、左棘轮30L以及左耙拢皮带31L、和中央棘轮30C以及中央耙拢皮带31C而构成。
另外,在各上部穗尖运送尖端39L、39R、39C的各尖端箱86上,设置将其安装在输出端部的上部穗尖运送驱动箱87,在从左起第2个扶起箱29的扶起驱动箱44的下端部,安装左上部穗尖运送尖端39L的驱动箱87的输入端部,在从左起第2个扶起箱29的背面侧上部,安装支撑左上部穗尖运送尖端39L,在从右起第2个扶起箱29的扶起驱动箱44的下端部,安装右上部穗尖运送尖端39R的驱动箱87的输入端部,在从右起第2个扶起箱29的背面侧上部,安装支撑右上部穗尖运送尖端39R,在从右起第3个扶起箱29的扶起驱动箱44的下端部,安装中央上部穗尖运送尖端39C的驱动箱87的输入端部,在从右起第3个扶起箱29的背面侧上部,安装支撑中央上部穗尖运送尖端39C。另外,将通过轴接头联动连结在扶起驱动轴49的下端的传动轴88、通过斜齿轮,联动连结在该传动轴88上的上部穗尖运送尖端驱动轴89内藏在各驱动箱87内,使上部穗尖运送尖端驱动轴89从驱动箱87的输出端部向尖端箱86内侧突出,在该突出端部上安装旋转板,该旋转板等间隔地安装有上部穗尖运送尖端39L、39R、39C,分别旋转驱动左右以及中央的上部穗尖运送尖端39L、39R、39C而构成。
这样,如图5所示,在上述脱粒部4正前的车架3上,搭载作业用传动箱90,在作业用传动箱90上,设置主输入轴93和副输入轴95,该主输入轴93是作为通过皮带传动,借助脱粒离合器92(通过配设在运转操作部14上的脱粒离合器杆进行[连接][切断]操作),将动力从由纵置的上述发动机16的后面突出的输出轴91的一端,可自由连接、切断地直接传递的处理胴驱动轴;该副输入轴95是作为将动力从由纵置的上述发动机16的前面突出的输出轴91的另一端,经由行驶变速装置94,间接地传递的收割同步输入轴。
上述行驶变速装置94内藏有机械式变速机构,同时在该机械式变速机构的输入部上,组装有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HST),该机械式变速机构可通过配设在运转操作部14上的副变速杆,转换低速作业模式(低速)·标准作业模式(中速)·路上行驶模式(高速);该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HST)用于通过配设在运转操作部14上的主变速杆的操作,选择机体的前进·停止·后退,和将其车速从[0]开始,在通过副变速杆所选择的各模式的最高速之间进行变更。另外,来自上述发动机16的动力被传递到行驶变速装置94的输入轴97,经由行驶变速装置94的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以及机械式变速机构,将动力传递到左右车轴98,驱动左右行驶履带2,该行驶变速装置94通过自由轴接头96,被连接在从其前面突出的输出轴91的另一端。另外,在行驶变速装置94上设置PTO轴99,从该PTO轴99向作业用传动箱90的副输入轴95通过皮带传动,传递动力,该PTO轴99从内藏于行驶变速装置94的机械式变速机构取出用于驱动收割部7的动力。
上述作业用传动箱90将被传递到突出于其后面的上述主输入轴93的一端的、来自发动机16的动力,从突出于作业用传动箱90的前面的上述主输入轴93的另一端向处理胴6等传递。另外,向一端从作业用传动箱90的左侧面突出的进给链驱动轴100和分选驱动轴101传递,驱动脱粒部4的各部。另外,与上述进给链驱动轴100以及分选驱动轴101一同设置从作业用传动箱90的左侧面向进给链侧(左方向)突出的收割驱动轴102。对该收割驱动轴102,择其一地传递向突出于作业用传动箱90的右侧面的上述副输入轴95的一端传递的、经由行驶变速装置94的、来自发动机16的动力,和向突出于作业用传动箱90的后面的上述主输入轴93的一端传递的、来自发动机16的动力。再有,在脱粒部4和收割部7之间,从设置有进给链5的脱粒部一侧的行驶机体的一个侧部(收割部7的左后方位置)取出收割部7的动力,从收割驱动轴102的端部,向内藏于上述收割部7的收割输入箱20内的收割输入轴19的进给链侧的端部(左端部)传递动力,驱动收割部7的各构成要素而构成。
在这里,即使行驶部(行驶履带2)或脱粒部4的负荷变化,也可以通过控制发动机16的燃料喷射量,将发动机16的转速保持在一定的自动恒定旋转控制功能,以一定的速度驱动脱粒部4而构成。在田边的收割完成时,进行将处于收割部7的谷杆送入到脱粒部4的作业的情况下,或在圃场的角落进行收割作业的情况下,在其他的圃场的、未收割部分的一部分存在倒伏的谷杆,在降低车速,收割该部分的情况等时,上述主输入轴93和收割驱动轴102通过操作人员操作配设在运转操作部14上的特定的操作部件。另外,仅仅在其人为操作时的车速为预先设定的设定值(例如1m/s)以下时进行连接,不使收割部7与车速同步,而是以一定速度驱动,另一方面,在其以外的通常的收割作业时,仅仅在通过单向离合器,使机体前进行驶时,通过从上述副输入轴95向收割驱动轴102传递的动力,对收割部7进行驱动,使其驱动速度与车速同步变化而构成。
如上所述,是通过PTO轴99,从行驶变速装置94取出驱动收割部7的动力,以与车速同步的速度驱动收割部7,即使通过变更车速,收割的谷杆的量增减,也可以使收割部7的驱动速度与车速同步发生变化,与收割的谷杆量无关,可以通过收割部7,恰当地收割谷杆,将其供给到脱粒部4,同时,可以以与收割的谷杆的性状(例如倒伏状态等)相应的车速,进行收割作业。
如图6、图7所示,上述轴承台17是由从上述车架3的前端开始竖立设置固定在脱粒部4的前面侧的侧视为台形状的左右的侧框架103,和横架固定在该左右的侧框架103的上端之间的截面长方形的横管框架104所形成的,侧视为台形状,正视为门形状的物体,在该轴承台17和脱粒部4之间的车架3上,搭载上述作业用传动箱90,在轴承台17和脱粒部4之间的剩余空间配设上述作业用传动箱90而构成。
为了使上述收割部7以收割输入箱20为中心(支点)在上下方向转动,通过左右的半个轴承18L、18R,将收割输入箱20的两端部可自由旋转地设置在轴承台17上。上述左右的半个轴承18L、81R如图6至图9所示,是由安装在轴承台17上的半圆形状的轴承主体105和可自由拆装地安装在该轴承主体105上的半圆形状的轴承盖106构成的。左右的半个轴承18L、18R中的、与收割输入箱20的进给链侧的端部(向收割输入轴19的动力传递侧的端部)相反侧的驾驶席侧的端部,即,收割输入箱20的机内侧的一侧(右侧)的端部设置在一方(右侧)的半个轴承18R上。在该轴承18R的轴承主体105的后端,一体形成支点凸缘107,在轴承盖106的后端,一体形成支点凸缘108,通过作为支点销的螺栓109,使各凸缘107、108可自由转动地连结。另外,形成可将轴承盖106开闭自由地安装在轴承主体105上的夹紧构造,使轴承盖106关闭,使一体形成于轴承主体105的前端的紧固凸缘107,和一体形成于轴承盖106的前端的紧固凸缘108接合。这样,使轴承主体105和轴承盖106接合为一个圆形状。象这样,在轴承主体105和轴承盖106的前端,通过螺栓109,将相对向的凸缘107、108彼此紧固,据此,将轴承主体105和轴承盖106接合连结为圆形,使收割输入箱20可围绕其轴心线自由旋转地轴承支承。
另一方面,收割输入箱20的进给链侧的端部(向收割输入轴19的动力传递侧的端部),即,收割输入箱20的机外侧的一侧(左侧)的端部设置在另一方(左侧)的半个轴承18L上。使一体形成于该轴承18L的轴承主体105的两端的紧固凸缘107,和一体形成于轴承盖106的两端的紧固凸缘108接合,使轴承主体105和轴承盖106接合为一个圆形状。象这样,通过螺栓109,将相对向的凸缘107、108彼此紧固,据此,将轴承主体105和轴承盖106接合连结为圆形,使收割输入箱20可围绕其轴心线自由旋转地轴承支承。
另外,使轴承安装座110水平地固定在成为轴承台17的上面一侧端部(上面右端部)的横管框架104的上面一侧端部(上面右端部)上,通过螺栓,将轴承脚111的下端可自由拆装地紧固固定在轴承安装座110上,紧固固定轴承脚111,使轴承主体105一体形成于轴承脚111的上端,将右侧的半个轴承18R固定安装在轴承台17的上面一侧的端部(上面右端部)上。另一方面,使轴毂112在上下方向(垂直)贯通固定于成为左轴承台17的上面一侧端部(上面左侧端部)的横管框架104的一侧端部(左侧端部)上,在轴毂112上设置作为可自由旋转地嵌合的纵轴的垂直轴113。另外,使从上方与轴毂112的上端面接触的圆形的旋转座114一体形成于轴承脚115的下部,使左侧的轴承主体105一体形成于轴承脚115的上端,将左侧的半个轴承18L以上述垂直轴113为中心(支点),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轴承台17的上面一侧端部(上面左侧端部)上。
另外,将把轴承盖106紧固在左半个轴承18L的轴承主体105上的螺栓109拆下,拆下左半个轴承18L的轴承盖106,开放轴承主体105。另外,将把轴承盖106紧固在右半个轴承18R的轴承主体105上的螺栓109拆下,开启右半个轴承18R的轴承盖106,开放轴承主体105。这样,可将收割部7从行驶机体上拆下。
另外,将把轴承盖106紧固在一方(右侧)的半个轴承18R的轴承主体105上的螺栓109拆下,使右半个轴承18R的轴承盖106开启,开放轴承主体105。这样,仅仅是收割输入箱20的进给链侧的端部(向收割输入轴19的动力传递侧的端部),即,收割输入箱20的机外侧的一侧(左侧)的端部成为轴承支承的状态。这样,就形成为,在驾驶席15的左横一侧,使收割部7从成为脱粒部4的前方的行驶机体的前部左侧的安装位置开始,以上述垂直轴113为中心(支点),向驾驶席15的相反侧的机外侧的开放位置横向移动,在开放位置和原安装位置之间可在左右方向转动(收割部7可以侧开放)。另外,在驾驶席15的左横一侧,将收割部7安装支撑在成为脱粒部4的前方的行驶机体的前部左侧而构成。
如上所述,在将收割部7从行驶机体上拆下的状态,或者为侧开放的状态下,进行收割部7或者行驶机体侧的发动机16部、行驶变速装置94部、作业用传动箱90部等的保养等。
左右的半个轴承18L、18R被呈后倾状倾斜的一个平面(分割面)一分为二,以便在其各自的轴承主体105开放时,在轴承主体105的半圆形状的轴承面105a向前斜上方开放,拆下轴承盖106的状态,或者即使在打开的状态下,可以通过轴承主体105支撑收割部7,并且,在将收割部7从行驶机体上拆下时,或者在使其侧开放时,可以相对于轴承主体105,从其前方将收割输入箱20拆下(乘せ外し)。
如图6至图15所示,是将来自发动机16的动力,传递到内藏于作为成为收割部7的上下支点的轴管的收割输入箱20内的收割输入轴19的进给链侧的端部,在收割输入轴19的进给链侧的端部附近,在上述收割驱动轴102和收割输入轴19之间,设置与上述收割驱动轴102以及收割输入轴19平行的中间轴116,借助收割离合器117(通过配设在运转操作部14上的收割离合器杆,进行[连接]、[切断]操作),通过皮带传动,可自由连接、切断地将来自发动机16的动力从上述收割驱动轴102相对于中间轴116进行传递,中间轴116和收割输入轴19之间的传动是通过2个平齿轮118、119进行而构成的。在本实施例中,不是通过2个相同的平齿轮118、119,以1的速比进行增减速,而是在中间轴116和收割输入轴19之间传递动力(旋转运动)。
在左右的半个轴承18L、18R中的、轴承支承收割输入箱20的进给链侧的端部(向收割输入轴19的动力传递侧的端部),即,收割输入箱20的机外侧的一侧(左侧)的端部的一方(左侧)的半个轴承18L上,一体形成中间箱121,上述中间轴116、一方的上述平齿轮118和自由旋转地轴承支承中间轴116的轴承120内藏在轴管或者作为也是齿轮箱的轴管的中间箱121内,将上述中间轴116轴承支承在行驶机体侧而构成。
形成上述的齿轮箱的中间箱121,一体形成于具有成为收割部7的左右转动支点的垂直轴113的半个轴承18L的轴承主体105上。另外,上述中间箱121,从轴承主体105的外面与收割输入箱20平行地,并且在收割输入箱的20的很近的后斜下方位置,向进给链侧(机外侧),延伸设置形成中间箱121。另外,使成为中间箱121的进给链侧(机外侧)的开口端部的外侧端部,在成为进给链5的运送开始端部的机体内侧位置的收割输入箱20的进给链侧的端部的外侧,并且面临与轴承台17相比的外侧。另外,在轴承主体105的外面位置,封闭中间箱121的内侧端部开口,将中间箱121形成为袋状,在中间箱121的两端部嵌合轴承120,将中间轴116自由旋转地轴承支承在中间箱121的轴心上。
这样,在收割输入箱20的进给链侧的端部和进给链5的运送开始端部之间,配设输入皮带轮122,以便使中间轴116的进给链侧(机外侧)的端部从中间箱121的外侧端部开口突出,使输入皮带轮122卡合枢轴支撑于其突出端部,使中间轴116相对于收割输入轴19,向后斜下方偏心,使上述输入皮带轮122的上缘侧视不会从收割输入箱20的上缘向上方突出。另外,通过作为张紧辊的上述收割离合器117,在中间轴116上的上述输入皮带轮122和上述收割驱动轴102上的输出皮带轮123之间,设置传动皮带124,通过皮带124传动,借助收割离合器117,将来自发动机16的动力从上述收割驱动轴102,自由连接、切断地传递到中间轴116而构成。
另外,在中间轴116和收割输入轴19之间传递动力(旋转运动)的2个平齿轮118、119中的一方的输出侧的平齿轮118内藏于上述中间箱121内,另一方的输入侧的平齿轮119内藏于上述收割输入箱20内,在中间箱121的内侧端部,自由旋转地轴承支承中间轴116的轴承部附近的内侧的中间箱121内部,形成为部分地向轴承主体105的相反侧仅仅膨胀出规定的宽度,在与轴承主体105的外面相对应的中间箱121的内侧端部附近,形成内藏输出侧的平齿轮118的齿轮收容部125。另外,设置在轴承主体105的轴承面105a的表面侧,开放中间箱121的齿轮收容部125的齿轮突出孔126,将比中间箱121的外径大的输出侧的平齿轮118卡合枢轴支撑在中间轴116的内侧端部上,以便使输出侧的平齿轮118可以从轴承主体105的轴承面105a侧出入中间箱121的齿轮收容部125。
另外,在使平齿轮118的一部分(上部)突出于轴承主体105的轴承面105a的表面侧的状态下,将平齿轮118内藏于中间箱121的齿轮收容部125,使其与中间轴116一体旋转。另一方面,与上述输出侧的平齿轮118同样,比收割输入箱20的内径直径小一些的输入侧的平齿轮119卡合枢轴支撑在收割输入轴19的进给链侧的端部上,在上述收割输入箱20的进给链侧的端部,内藏输入侧的平齿轮119,使其与收割输入轴19一体旋转。再有,在上述收割输入箱20的进给链侧的端部的被轴承部,在与半个轴承18L的轴承主体105的轴承面105a的接合面上,开口形成齿轮插入孔127。另外,使突出于轴承主体105的轴承面105a的表面侧的输出侧的平齿轮118的一部分插入齿轮插入孔127,使上述齿轮118与上述输入侧的平齿轮119啮合。
这样,通过具有成为收割部7的左右转动支点的垂直轴113的半个轴承18L,轴承支承上述收割输入箱20的进给链侧的端部,据此,在该半个轴承18L的内侧,使中间箱121的内侧端部和收割输入箱20的进给链侧的端部,通过齿轮突出孔126以及齿轮插入孔127连通连接,使中间轴116上侧的平齿轮118和收割输入轴19侧的平齿轮119啮合,使齿轮118、119在中间轴116和收割输入轴19这2轴间传动,相应收割部7相对于行驶机体的安装或者拆卸,进行作为动力传递部件的2个平齿轮118、119的连接或者切断而构成。
上述齿轮插入孔127在收割部7转动到最下降位置时的收割输入箱20的旋转位置,和转动到最上升位置时的收割输入箱20的旋转位置,以齿轮插入孔127周缘的收割输入箱20不与和输入侧的平齿轮119啮合的输出侧的平齿轮118干扰的开口范围(开口角度),在上述收割输入箱20上形成开口。
在上述收割输入箱20的进给链侧的端部开口上,可自由拆装地嵌有盖128,在收割输入箱20的内部,防止从运送的谷杆出来的秸屑或尘埃从该进给链侧的端部开口侵入。
从上述可知,是将来自发动机16的动力,传递到内置于作为成为收割部7的上下转动支点的轴管的收割输入箱20内的收割输入轴19的进给链侧的端部,由于在收割部7的机外侧设置输入皮带轮122,所以在将收割部7从行驶机体上拆下时,或者侧开放时,可以从机外侧容易地进行与拔出将液压缸25的活塞杆连结在纵传动箱21上的连结销同时进行的缠挂,拆下传动皮带124等,其结果为提高了保养性。
另外,是在上述收割输入轴19的进给链侧的端部附近设置中间轴116,将该中间轴116轴承支承在行驶机体侧,通过皮带传动,相对于中间轴116,传递来自发动机16的动力,通过齿轮118、119,进行中间轴116和收割输入轴19之间的传动,由于在行驶机体侧设置输入皮带轮122,所以在将收割部7从行驶机体上拆下时,不需要与拔出将液压缸25的活塞杆连结在纵传动箱21上的连结销同时进行的缠挂,拆下传动皮带124等,其结果是提高了保养性。另外,由于在行驶机体侧设置输入皮带轮122以及枢轴支撑它们的中间轴116,所以可以不拘泥于收割部7的上下转动位置,而是将枢轴支撑输入皮带轮122的中间轴116和与其对应的、枢轴支撑输出皮带轮123的收割驱动轴102的轴间距离维持为一定,同时,因为通过齿轮118、119,进行中间轴116和收割输入轴119之间的传动,所以可不拘泥于收割部7的上下转动位置,而是将从中间轴116向收割输入轴19的动力传递路径维持为连接,可以不拘泥于收割部7的上下转动位置,而是将来自发动机16的动力,恰当地传递到内藏于作为成为收割部7的上下转动支点的轴管的收割输入箱20内的收割输入轴19的进给链侧的端部。
另外,是在上述收割输入轴19的进给链侧的端部附近,设置中间轴116,通过皮带传动,将来自发动机16的动力相对于中间轴116进行传递,通过齿轮118、119,进行中间轴116和收割输入轴19之间的传动的结构,不是在收割输入轴19的进给链侧的端部直接设置直径大的输入皮带轮122,通过皮带传动,将来自发动机16的动力直接传递到收割输入轴19的结构,而是在不同于收割输入轴19的其他的中间轴116上设置输入皮带轮122,通过皮带传动,将来自发动机16的动力暂时传递到中间轴116,通过齿轮传动,从该中间轴116向收割输入轴19间接地传递来自发动机16的动力,所以可以防止直径大的输入皮带轮122成为从收割部7向脱粒部4的进给链5运送谷杆的障碍,可以将来自发动机16的动力恰当地传递到内藏于作为成为收割部7的上下转动支点的轴管的收割输入箱20内的收割输入轴19的进给链侧的端部。
另外,在将作为上述轴管的收割输入箱20的两端自由旋转地轴承支承在行驶机体上的左右的半个轴承18L、18R中的、具有成为收割部7的左右转动支点的垂直轴113的一方的半个轴承18L上,一体形成上述中间轴116和作为内藏一方的齿轮118的轴管的中间箱121,使中间轴116上的齿轮118的一部分向轴承面105a突出,另一方面,在上述收割输入轴19上设置另一方的齿轮119,将其内藏于收割输入箱20的进给链侧的端部,插入突出于轴承面105a的中间轴116上的齿轮118的一部分,与上述收割输入轴19上的齿轮119啮合的齿轮插入孔127,在收割输入箱20的进给链侧的端部的被轴承部上形成开口。这样,由于在具有成为收割部7的左右转动支点的垂直轴113的一方的轴承部的内侧,通过啮合齿轮118、119,进行中间轴116和收割输入轴19之间的传动,所以可以同时进行收割部7相对于行驶机体的安装、拆卸,以及接续或切断中间轴116和收割输入轴19之间的传动路径。另外,可以不需要设置专用的传动箱,而将齿轮118、119收容在密封空间内,可以防止秸屑或尘埃附着在齿轮118、119上,容易地进行收割部7相对于行驶机体的安装或者拆卸,提高了保养性,同时,可以将来自发动机16的动力恰当地传递到内藏于成为收割部7的上下转动支点的收割输入箱20内的收割输入轴19的进给链侧的端部。另外,由于在侧开放收割部7时,收割输入箱20、收割输入轴19、中间箱121、中间轴116、齿轮118、119、输入皮带轮122与具有垂直轴113的一方的半个轴承18L一体地、以其垂直轴113为中心左右转动,所以由齿轮进行的在中间轴116和收割输入轴19之间的传动可以不需要切断,而是以连接状态进行。
再有,如图16所示,使上述发动机16的输出轴91突出设置在前侧以及后侧,同时,在发动机16的左侧,在脱粒部4前侧的机台3上面,设置作业用传动箱90,使输入皮带轮129、车速同步皮带轮130、脱粒皮带轮131、收割输出皮带轮123、分选皮带轮132枢轴支撑在传动箱90上,通过张紧脱粒离合器92,使箱90后侧的输入皮带轮129皮带133连结在输出轴91上,向传动箱90传递发动机16的驱动力。另外,使上述传动箱90右侧的车速同步皮带轮130皮带134连结在变速箱94的收割驱动用的PTO轴99上。另外,使传动箱90前侧的脱粒皮带轮131皮带135连结在上述处理胴6的驱动输入皮带轮上,从分选皮带轮132向处理胴6下侧的分选风车以及摆动分选机构传递驱动力,驱动脱粒部6的各部,同时,在上述传动箱90的左侧面设置进给链驱动轴100,从驱动轴100向可向外侧移动的上述进给链5的驱动链轮136传递动力。再有,使处理胴输入轴93枢轴支撑在上述传动箱90上,使该轴93在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在传动箱90前面外侧的上述轴93的前侧,设置脱粒皮带轮131,在传动箱90的后面外侧的上述轴93的后侧设置输入皮带轮129,使发动机16的一定的旋转动力输入到处理胴输入轴93,使其定速旋转。另外,使同步输入轴95枢轴支撑于上述传动箱90的右侧,在传动箱90的右侧外侧的上述轴95右侧,设置车速同步皮带轮130,使皮带100张紧于皮带轮130,使车速同步动力从变速箱94输入到传动箱90。
再有,使右侧斜齿轮137连结在上述处理胴输入轴93上的定速用分选驱动轴101,和大致平行地设置于该轴101的前侧的车速同步轴138枢轴支撑在传动箱90上,同时,在上述各轴101·138之间,设置形成收割变速机构139的低速齿轮140以及高速齿轮141,通过进行低速、中立以及高速的各收割变速的收割变速滑块142,使上述各齿轮140·141择其一地与车速同步轴138卡合,进行收割变速。另外,在同步输入轴95上设置向上述各齿轮140·141传递同步输入轴95的车速同步旋转力的单向离合器143,通过用单向离合器143,传递来自车速同步皮带轮130的动力的上述齿轮140·141,使车速同步轴138旋转而构成。
再有,形成收割定速机构144的流入齿轮145和高度切割齿轮146设置在上述各轴101·138之间,通过对收割部7进行流入驱动或者高速切割驱动的转换滑块147,使上述各齿轮145·146择其一地卡合在上述各轴101·138上,对收割部7进行流入驱动,与行驶状态无关,将收割部7的谷杆运送到进给链5侧,另一方面,高速切割驱动收割部7,以比车速同步的最高速快的一定旋转速度驱动收割部7,收割倒伏的谷杆。
另外,在上述传动箱90的左侧,使定速用的分选驱动轴101的左侧端向下部后侧突出,使分选皮带轮132枢轴支撑在该轴101的左侧端部。再有,在传动箱90的左侧,使收割驱动轴102枢轴支撑在下部前侧,通过扭力限制器148,使该轴102的右侧连结在车速同步轴138上,使收割输出皮带轮123枢轴支撑在向传动箱90的左侧突出的上述轴102的左侧端部。再有,使上述进给链驱动轴100枢轴支撑在上述传动箱90的左侧上部,使上述驱动轴100链151连结在设置有进给链离合器149的进给链输入轴150上,同时,设置通过车速同步轴138的转速变化,对定速用的驱动轴101的旋转进行变速并进行传递的进给链变速机构152,通过具有太阳齿轮153和行星齿轮154及环状齿轮155的行星齿轮机构156,可无级变速地形成上述机构152,使太阳齿轮153卡合并枢轴支撑于分选驱动轴101上,使游动支撑在上述轴101上的环状齿轮155齿轮157连结在车速同步轴138上,同时,使游动支撑行星齿轮154的轴承体158游动支撑在驱动轴101上,通过上述进给链离合器149,使轴承体158齿轮159连结在上述进给链输入轴150上,可以一面确保运送谷杆所必需的最低旋转,一面可以变更进给链5的速度,使其从低的一定旋转到高旋转,与车速同步而构成。

Claims (8)

1.一种联合收割机,具有将来自发动机的一定旋转动力以及来自行驶变速装置的车速同步旋转动力输入的传动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动箱具有:将来自上述发动机的一定旋转动力输入的主输入轴;从上述行驶变速装置输入车速同步旋转动力的副输入轴;输出进给链驱动力的进给链驱动轴;输出收割驱动力的收割驱动轴;通过上述副输入轴的转速变化,对来自上述主输入轴的一定旋转动力进行变速,传递到上述进给链驱动轴的进给链变速机构;将来自上述副输入轴的车速同步旋转动力传递到上述收割输入轴的收割变速机构,所述联合收割机构成为使来自上述主输入轴的一定旋转动力向脱粒部输出,
从上述收割驱动轴,动力传递到收割输入轴的进给链侧的端部,该收割输入轴内藏于成为收割部的上下转动支点的轴管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将来自上述主输入轴的一定旋转动力传递到上述收割驱动轴的收割定速机构,
构成为在车速为设定值以下时,通过上述收割定速机构,使上述收割驱动轴以一定速度驱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将来自上述主输入轴的一定旋转动力传递到上述收割驱动轴的收割定速机构,
根据操作人员对操作部件的操作,择一地选择上述收割变速机构或上述收割定速机构。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传动箱具有车速同步轴和定速用选择驱动轴,该车速同步轴与上述副输入轴平行配设;该定速用选择驱动轴是齿轮连结在上述主输入轴上的定速用选择驱动轴,与上述车速同步轴平行配设,
上述收割变速机构,构成为在上述副输入轴以及上述车速同步轴之间,进行变速传递,
上述收割定速机构构成为,在上述定速用选择驱动轴以及上述车速同步轴之间进行变速传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传动箱具有从上述副输入轴向上述收割变速机构进行动力传递的单向离合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使驱动力从上述传动箱向上述收割输入轴进行皮带传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围绕纵轴可自由旋转的齿轮箱上,一体设置上述轴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使上述主输入轴在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在该主输入轴的前侧以及后侧,分别设置脱粒皮带轮以及输入皮带轮。
CNB028295633A 2002-09-06 2002-12-12 联合收割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082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60831/2002 2002-09-06
JP2002260831A JP3851250B2 (ja) 2002-09-06 2002-09-06 コンバイ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68183A CN1668183A (zh) 2005-09-14
CN100350824C true CN100350824C (zh) 2007-11-28

Family

ID=31973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2956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0824C (zh) 2002-09-06 2002-12-12 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3851250B2 (zh)
KR (1) KR100920404B1 (zh)
CN (1) CN100350824C (zh)
AU (1) AU2002354472A1 (zh)
WO (1) WO20040217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75038A (ja) * 2005-09-15 2007-03-29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CN104541748B (zh) * 2005-12-02 2018-09-07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JP2009011235A (ja) * 2007-07-04 2009-01-22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コンバイン
KR101456300B1 (ko) * 2007-06-04 2014-11-03 미쓰비시 노끼 가부시끼 가이샤 콤바인
JP4983437B2 (ja) * 2007-06-28 2012-07-25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5027020B2 (ja) * 2008-03-18 2012-09-19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5267520B2 (ja) * 2010-07-29 2013-08-21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KR102120305B1 (ko) * 2012-12-11 2020-06-08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콤바인
KR101677333B1 (ko) * 2014-10-24 2016-11-18 동양물산기업 주식회사 콤바인의 오거 어셈블리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72031U (zh) * 1987-11-04 1989-05-15
JPH0255528U (zh) * 1988-10-13 1990-04-23
JPH0257332U (zh) * 1988-10-20 1990-04-25
JPH02100421U (zh) * 1989-01-30 1990-08-09
JPH0678624A (ja) * 1992-09-02 1994-03-22 Kubota Corp コンバインの伝動構造
JPH104765A (ja) * 1996-06-17 1998-01-13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フィードチェーンにおける穀稈挿入機構
CN2362270Y (zh) * 1998-12-29 2000-02-09 河北邢台联合收割机厂 一种改进的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变速箱
CN2370670Y (zh) * 1999-04-12 2000-03-29 安徽省农业机械研究所 一种多功能小型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底盘
CN2413482Y (zh) * 2000-01-28 2001-01-10 惠友刚 微型联合收割机传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4756A (ja) * 1996-06-25 1998-01-13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H10295148A (ja) * 1997-04-28 1998-11-10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コンバイン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72031U (zh) * 1987-11-04 1989-05-15
JPH0255528U (zh) * 1988-10-13 1990-04-23
JPH0257332U (zh) * 1988-10-20 1990-04-25
JPH02100421U (zh) * 1989-01-30 1990-08-09
JPH0678624A (ja) * 1992-09-02 1994-03-22 Kubota Corp コンバインの伝動構造
JPH104765A (ja) * 1996-06-17 1998-01-13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フィードチェーンにおける穀稈挿入機構
CN2362270Y (zh) * 1998-12-29 2000-02-09 河北邢台联合收割机厂 一种改进的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变速箱
CN2370670Y (zh) * 1999-04-12 2000-03-29 安徽省农业机械研究所 一种多功能小型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底盘
CN2413482Y (zh) * 2000-01-28 2001-01-10 惠友刚 微型联合收割机传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851250B2 (ja) 2006-11-29
CN1668183A (zh) 2005-09-14
JP2004097038A (ja) 2004-04-02
WO2004021765A1 (ja) 2004-03-18
KR20050057212A (ko) 2005-06-16
AU2002354472A1 (en) 2004-03-29
KR100920404B1 (ko) 2009-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73597B (zh) 联合收割机
CN100350824C (zh) 联合收割机
JP6666086B2 (ja) コンバイン
CN101933432B (zh) 联合收割机
KR20120030350A (ko) 주행차량
CN102696341A (zh) 高效玉米收获设备及采收方法
CN104066315B (zh) 割取收获机
CN205232843U (zh) 作业车辆
CN2614426Y (zh) 履带式微型收割机
JP6635969B2 (ja) コンバイン
CN100415075C (zh) 联合收割机
CN101472462B (zh) 联合收割机的扶禾装置
CN104394682B (zh) 联合收割机
JP4105346B2 (ja) コンバイン
CN1906992B (zh) 小型多功能水稻联合收割耕作机
CN2325962Y (zh) 多功能谷物联合收割机
JP6919006B2 (ja) コンバイン
KR20140118963A (ko) 콤바인의 회전축 속도 조절장치
CN204681916U (zh) 联合收割机的传动装置
CN2922430Y (zh) 轮式转向行走稻麦分离式收割机
JP2018143130A (ja) コンバイン
CN101036434A (zh) 单组轮履复合式家用型水稻联合收割机
JP6650902B2 (ja) コンバイン
CN2826953Y (zh) 自走式收割脱粒机
CN2676597Y (zh) 水稻联合收割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YANMAR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YANMAR AGRICULT EQUIP

Effective date: 201001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122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Yanmar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Yanmar Agricultural Equipment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128

Termination date: 201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