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55618B - 打入机 - Google Patents

打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55618B
CN104955618B CN201480006749.5A CN201480006749A CN104955618B CN 104955618 B CN104955618 B CN 104955618B CN 201480006749 A CN201480006749 A CN 201480006749A CN 104955618 B CN104955618 B CN 1049556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lunger
pouring weight
towards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674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55618A (zh
Inventor
丹治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chine holding company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Ko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Ko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Ko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556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56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556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56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6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electric pow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6Vibration damp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进一步提高打入机的耐久性。在朝被打入材(W)打入钉(100)的钉打入机(1A)中,具有:通过螺旋弹簧(25)所产生的施力而朝与钉(100)的打入方向平行的第一方向移动且克服螺旋弹簧(25)的施力而朝与第一方向反向的第二方向移动的柱塞(21);以及通过螺旋弹簧(30)所产生的施力而朝第二方向移动且克服螺旋弹簧(30)的施力而朝第一方向移动的重块(24),重块(24)在柱塞(21)朝第一方向移动时朝第二方向移动,在柱塞(21)朝第二方向移动时朝第一方向移动,从而柱塞(21)以及重块(24)相互独立地朝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打入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钉、销等固定件打入木材、石膏板等被打入材的打入机。
背景技术
公知有利用螺旋弹簧等弹性体的复原力来使打入件移动而将固定件打入被打入材的打入机。这种打入机中的几种具备用于吸收或减少打入固定件时的反冲的机构。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重块(weight device):当具备打钉件的能动部件(active device)朝钉的打入方向移动时,该重块朝与打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而使打入时的反冲减少。在能动部件和重块分别形成有齿条。并且,在能动部件与重块之间,设有总是与各个齿条啮合的共用的小齿轮。随着小齿轮的朝规定方向的旋转,能动部件朝与打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重块朝打入方向移动。之后,若能动部件一边使小齿轮朝与上述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一边朝打入方向移动,则随着小齿轮的旋转,而重块朝与打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减少打入时的反冲。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7513407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机构中,能动部件和重块联动。具体而言,能动部件和重块经由共用的小齿轮连接。因此,在能动部件的朝打入方向的移动因某个原因而紧急停止了的情况下,对相互啮合的齿条和小齿轮的齿施加较大的冲击,从而有一方或者双方的齿轮破损的担忧。
专利文献1中也记载了能动部件和重块经由共用的线(pulling member)而相互连结的形态。在这样的形态中,在能动部件的朝打入方向的移动因某个原因而紧急停止了的情况下,对线本身、线与重块或者能动部件之间的连接部分施加较大的冲击,而有线断线、或者连接部分破损的担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打入机的耐久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打入机是朝被打入材打入固定件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柱塞,其通过第一弹性体所产生的施力而朝与上述固定件的打入方向平行的第一方向移动,且克服上述第一弹性体的施力而朝与上述第一方向反向的第二方向移动;以及重块,其通过第二弹性体所产生的施力而朝上述第二方向移动,且克服上述第二弹性体的施力而朝上述第一方向移动。上述重块在上述柱塞朝上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朝上述第二方向移动,且在上述柱塞朝上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朝上述第一方向移动,从而上述柱塞以及上述重块相互独立地朝上述第一方向和上述第二方向移动。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设置有:驱动源,其产生使上述柱塞克服上述第一弹性体的施力而移动并且使上述重块克服上述第二弹性体的施力而移动的驱动力;旋转体,其通过上述驱动源驱动而旋转;第一动力传递路径,其设于上述旋转体与上述柱塞之间;以及第二动力传递路径,其设于上述旋转体与上述重块之间。
本发明的其它方案中,上述第一弹性体配置在将上述柱塞容纳为能够往复移动的缸体内,上述第二弹性体以及上述重块配置在上述缸体的周围。
本发明的其它方案中,上述第一弹性体以及上述第二弹性体是螺旋弹簧,上述重块具有圆筒形状,上述第一弹性体、第二弹性体以及重块配置在同轴上。
本发明的其它方案中,上述柱塞、上述重块以及上述第一弹性体配置在同轴上。
本发明的其它方案中,上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包括:齿轮组,其包含与上述旋转体一体旋转的齿轮;鼓状物,其通过经由该齿轮组传递的驱动力驱动而旋转;以及线,其一端与上述鼓状物连结,且另一端与上述柱塞连结。并且,上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由卡合部构成,该卡合部与上述旋转体一体旋转,而切换为与上述重块卡合的卡合状态和不与上述重块卡合的非卡合状态。
本发明的其它方案中,具有离合器机构,该离合器机构设于上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切换为朝上述柱塞传递驱动力的紧固状态或不朝上述柱塞传递驱动力的放开状态,在上述离合器机构从上述紧固状态切换为上述放开状态的同时或者在其之后,上述卡合部从上述卡合状态切换为上述非卡合状态。
本发明的其它方案中,设有依次与上述重块卡合的第一卡合部以及第二卡合部。上述第一卡合部与上述第二卡合部相比先与上述重块卡合而使该重块朝上述第二方向移动,上述第二卡合部接着上述第一卡合部而与上述重块卡合,从而使该重块进一步朝上述第二方向移动。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能够进一步提高打入机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打钉机的剖视图,是柱塞位于下止点、且重块位于上止点时的剖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打钉机的局部放大剖视图,是柱塞位于上止点、且重块位于下止点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打钉机的剖视图,是柱塞位于上止点、且重块位于下止点时的剖视图。
图4(A)是表示重块与卡合销卡合的卡合状态的剖视图,图4(B)是重块的立体图。
图5(A)~图5(D)是表示重块与卡合销卡合的卡合状态的变化的示意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打钉机的剖视图,是柱塞位于下止点、且重块位于上止点时的剖视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打钉机的局部剖视图,是柱塞位于上止点、且重块位于下止点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打钉机的局部放大剖视图,是驱动凸轮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9(A)是沿图6所示的A-A线的局部剖视图,图9(B)是沿图7所示的B-B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10(A)~图10(F)是表示柱塞以及重块与凸轮滚柱卡合的卡合状态的变化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打钉机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2是沿图11所示的C-C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13(A)~图13(F)是表示柱塞以及重块与凸轮滚柱卡合的卡合状态的变化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5详细地对本发明的打入机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打入机是利用被往复驱动的驱动撞击针杆(drive blade)将作为固定件的钉打入木材、石膏板等被打入材的打钉机。
图1所示的打钉机1A具有由尼龙或聚碳酸酯等树脂制成的壳体10。在壳体10一体地设有把手11,在把手11设有触发开关12。并且,在把手11的背面安装有装卸式的电池13。另外,在壳体10的下部设有机头部14,在机头部14的后方设有朝与把手11相同的方向延伸的钉匣15。
在钉匣15内装填而保持有多根排列地连结的钉100。保持在钉匣15内的钉100经由设于撞击针杆导向件16的供给路16a而向机头部14内的射出口14a供给。
在壳体10的内部,容纳有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17和缸体23,在该缸体23能够往复移动地容纳有一体化的柱塞21以及驱动撞击针杆(ドライバブレード)22。在壳体10的内部且在缸体23的周围,配置有能够沿该缸体23往复移动的大致圆筒形状的重块24。此外,在壳体10的内部下端,配置有作为用于缓和柱塞21的下降时的冲击的缓冲材的柱塞缓冲器18。柱塞缓冲器18由软质橡胶制成或者由聚氨酯等树脂制成,其配置于柱塞21的下方,并且与柱塞21的下端面抵接。另外,在壳体10的内部,设有用于将电池13中积蓄的电力朝电动马达17等供给的电源控制部19、各种电缆20等。
在容纳有柱塞21以及驱动撞击针杆22的缸体23的内部,容纳有作为第一弹性体的螺旋弹簧25,并在缸体23的周围配置有作为第二弹性体的螺旋弹簧30。柱塞21、螺旋弹簧25、30以及重块24在同轴上配置。即,柱塞21、螺旋弹簧25、30以及重块24各自的中心轴在相同直线上排列。
图示的柱塞21以及驱动撞击针杆22能够在与钉100的打入方向平行的第一方向以及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一体地移动。即,柱塞21以及驱动撞击针杆22能够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往复移动。当驱动撞击针杆22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将装填于钉匣15的连结钉的最前面的钉100打出而将其打入被打入材W。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纸面下方是第一方向(打入方向),纸面上方是第二方向。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有将第一方向称作“下方”、将第二方向称作“上方”的情况。
如图2所示,电动马达17具备作为旋转轴部的输出轴17a。电动马达17配置为输出轴17a的轴向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垂直。即,电动马达17的输出轴17a与打钉机主体的前后方向平行。
在电动马达17的输出轴17a设有第一带轮41,在第一带轮41的上方设有第二带轮42。在第二带轮42的中心固定有旋转轴43的一端侧,旋转轴43的另一端侧从第二带轮42的第一侧面向外侧突出。旋转轴43的突出部分的端部通过轴承44而被支撑为能够旋转自如,在第一带轮41和第二带轮42挂绕有动力传递带45。由此,若电动马达17动作,则第一带轮41以及第二带轮42旋转。即,第二带轮42是通过电动马达17而旋转驱动的旋转体。此外,若通过将图1所示的机头部14推压于被打入材W而将其压入壳体10内,并且若按压触发开关12,则向电动马达17供电,从而电动马达17动作。即,电动马达17的输出轴17a朝规定方向旋转。
如图2所示,在第二带轮42的旋转轴43的突出部分,固定有构成减速机构50的齿轮组的初级的齿轮50a。即,构成减速机构50的齿轮50a与第二带轮42一体旋转。另一方面,构成减速机构50的齿轮组的最终级的齿轮50b与配置于壳体10的上部的离合器机构60连结。离合器机构60介于减速机构50的最终级的齿轮50b与鼓状物70的驱动轴71之间,能够交替地向紧固状态和放开状态切换,该紧固状态是从减速机构50输出的驱动力向鼓状物70的驱动轴71传递的状态,该放开状态是从减速机构50输出的驱动力不向鼓状物70的驱动轴71传递的状态。鼓状物70与线72的一端连结,线72的另一端与柱塞21连结。
若电动马达17动作而第二带轮42被驱动而旋转,则经由减速机构50以及处于紧固状态的离合器机构60向鼓状物70的驱动轴71传递驱动力,从而鼓状物70朝规定方向旋转。若鼓状物70朝规定方向旋转,则卷起线72,从而与线72连结的柱塞21在缸体23内上升。即,利用构成减速机构50的齿轮组、离合器机构60、鼓状物70以及线72等,来在第二带轮42与柱塞21之间构成第一动力传递路径,利用经由该路径传递的驱动力,使柱塞21以及驱动撞击针杆22朝上方(第二方向)移动。此时,在缸体23内上升的柱塞21一边对容纳在缸体23内的螺旋弹簧25进行压缩一边上升。换言之,柱塞21克服螺旋弹簧25的施力而朝上方移动。
如上所述,若由电动马达17驱动第二带轮42使之旋转,则图1所示的柱塞21克服螺旋弹簧25的施力而上升至图3所示的位置。即,图1所示的位置是柱塞21的下止点,图3所示的位置是柱塞21的上止点,柱塞21通过经由第一动力传递路径传递的驱动力而从下止点移动至上止点。
若柱塞21到达图3所示的位置(上止点),则离合器机构60从紧固状态切换为放开状态。若离合器机构60切换为放开状态,则解除减速机构50与鼓状物70的驱动轴71之间的连结,从而鼓状物70的驱动轴71成为自由状态。若鼓状物70的驱动轴71成为自由状态,则利用正被压缩的螺旋弹簧25的弹性复原力而下压柱塞21。即,柱塞21因螺旋弹簧25的施力而朝下方(第一方向)移动。换言之,柱塞21一口气下降至图1所示的位置(下止点)。随着这样的柱塞21的下降,驱动撞击针杆22也下降,而将从钉匣15供给的钉100打入被打入材W。
如图2、图4(A)所示,在第二带轮42的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相反的一侧的侧面),设有第一卡合部以及第二卡合部。具体而言,在第二带轮42的第二侧面,设有朝与旋转轴43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卡合销81以及第二卡合销82。如图4(A)所示,第一卡合销81比第二卡合销82长。即,第一卡合销81相对于第二带轮42的第二侧面突出的突出长度比第二卡合销82的突出长度长。
另一方面,如图4(A)、图4(B)所示,重块24具有一部分被切掉而成的大致圆筒形状。在重块24,形成有供第一卡合销81卡合的第一卡合突起24a、和供第二卡合销82卡合的第二卡合突起24b。如图4(A)所示,第一卡合突起24a相对于重块外周面突出的突出长度比第二卡合突起24b的突出长度短。
第一卡合销81以及第二卡合销82随着第二带轮42的旋转而依次与重块24卡合。以下,参照图5(A)~图5(D)具体地进行说明。若图5(A)所示的第二带轮42朝箭头方向旋转,则如图5(B)所示,第一卡合销81以从重块24的第一卡合突起24a的上方抵接于该第一卡合突起24a的方式进行卡合。如图5(A)所示,当第一卡合销81未抵接于第一卡合突起24a时,重块24处于图1所示的位置。并且,即使如图5(B)所示,第一卡合销81抵接于第一卡合突起24a,当第一卡合销81未按压第一卡合突起24a时,重块24也处于图1所示的位置。
之后,若图5(B)所示的第二带轮42朝箭头方向旋转,则重块24沿缸体23(图1)的外周面而被下压。此时,沿缸体23的外周面下降的重块24一边对配置于缸体23的周围的螺旋弹簧30进行压缩一边下降。换言之,重块24克服螺旋弹簧30的施力而朝下方移动。
若第二带轮42进一步朝箭头方向旋转,则如图5(C)所示,第二卡合销82以从重块24的第二卡合突起24b的上方抵接于该第二卡合突起24b的方式进行卡合。若图5(C)所示的第二带轮42朝箭头方向旋转,则重块24进一步被下压,从而进一步压缩螺旋弹簧30。若第二带轮42进一步朝箭头方向旋转,则如图5(D)所示,第一卡合销81从第一卡合突起24a离开。即,解除第一卡合销81与第一卡合突起24a之间的卡合。但是,维持了第二卡合销82与第二卡合突起24b之间的卡合,若图5(D)所示的第二带轮42朝箭头方向旋转,则重块24进一步被下压,而下降至图3所示的位置。这样,第一卡合销81以及第二卡合销82依次与重块24卡合。具体而言,第一卡合销81与第二卡合销82相比先与重块24卡合,克服螺旋弹簧30的施力而下压重块24。第二卡合销82接着第一卡合销81而与重块24卡合,克服螺旋弹簧30的施力进一步下压重块24。换言之,第一卡合销81以及第二卡合销82关联地从图1所示的位置开始下压重块24直至图3所示的位置。即,图1所示的位置是重块24的上止点,图3所示的位置是重块24的下止点。
如上所述,利用从第二带轮42突出的第一卡合销81以及第二卡合销82,在第二带轮42与重块24之间构成第二动力传递路径,并利用经由该路径传递的驱动力,来使重块24从上止点移动至下止点。此时,重块24一边压缩螺旋弹簧30一边移动。换言之,重块24克服螺旋弹簧30的施力而朝下方移动。此外,通过上述说明可知,在重块24随着第二带轮42的旋转而从上止点朝下止点移动的期间,柱塞21从下止点朝上止点移动。即,重块24在柱塞21朝上方移动时朝下方移动。
若重块24到达下止点,则图5(D)所示的第二卡合销82从该图所示的第二卡合突起24b离开,而解除第二卡合销82与第二卡合突起24b之间的卡合。即,完全解除第一卡合销81以及第二卡合销82与重块24之间的卡合。
若解除第一卡合销81以及第二卡合销82与重块24之间的卡合,则由正被压缩的螺旋弹簧30的弹性复原力上推重块24。即,重块24通过螺旋弹簧30的施力而朝上方(第二方向)移动。换言之,重块24一口气从图3所示的下止点上升至图1所示的上止点。
此处,设定时机,以使在图3所示的离合器机构60从紧固状态切换为放开状态的同时,解除图5(A)~图5(D)所示的第一卡合销81以及第二卡合销82与重块24之间的卡合。即,重块24在柱塞21开始下降的同时开始上升。
在本实施方式的打钉机1A中,重块24利用如上述那样上升时的反作用力来吸收打入时的反冲。以下,具体地对反冲吸收的构造进行说明。
如上述那样,图3所示的柱塞21处于上止点,重块24处于下止点。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柱塞21克服螺旋弹簧25的施力而朝远离射出口14a的方向(上方)被上拉。另一方面,重块24克服螺旋弹簧30的施力而朝接近射出口14a的方向(下方)被下压。此时,螺旋弹簧25以及螺旋弹簧30的作用力由壳体10承接,从而保持均衡。即,螺旋弹簧25的作用力与螺旋弹簧30的作用力相互平衡。
之后,若图3所示的离合器机构60从紧固状态切换为放开状态,则因螺旋弹簧25的施力而柱塞21开始朝接近射出口14a的方向移动。即,柱塞21开始下降。与此同时,解除设于第二带轮42的第二卡合销82与设于重块24的第二卡合突起24b之间的卡合,重块24成为自由状态(参照图5)。成为自由状态后的重块24因螺旋弹簧30的施力而开始朝远离射出口14a的方向移动。即,重块24开始上升。
若柱塞21开始下降,则因螺旋弹簧25的施力反作用力以及钉100的打入反作用力,而产生欲使打钉机1A远离被打入材W的力(f1)。即,产生反冲。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打钉机1A中,在柱塞21开始下降的同时,重块24因螺旋弹簧30的施力而开始上升。换言之,螺旋弹簧30朝使重块24远离射出口14a的方向对该重块24进行施力。因此,在与重块24相反的一侧且在承受螺旋弹簧30的部分产生施力反作用力。即,产生欲使打钉机1A接近被打入材W的力(f2),而抵消力(f1),从而吸收或减少反冲。
然后,随着图5(D)所示的第二带轮42的旋转,图1所示的离合器机构60从放开状态向紧固状态切换。并且,第一卡合销81以及第二卡合销82返回图5(B)所示的位置,并再次与重块24卡合而下压重块24。即,第一卡合销81以及第二卡合销82对照离合器机构60向紧固状态或放开状态切换的时机,而向与重块24卡合的卡合状态、或不与重块24卡合的非卡合状态切换。
在本实施方式的打钉机1A中,柱塞21通过第一弹性体的施力而朝第一方向(打入方向)移动,并通过经由第一动力传递路径传递的驱动力而朝第二方向(与打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另一方面,重块24通过第二弹性体的施力而朝第二方向(与打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并通过经由第二动力传递路径传递的驱动力而朝第一方向(打入方向)移动。而且,第一动力传递路径与第二动力传递路径相互独立。即,柱塞21与重块24相互独立地朝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往复移动。因此,即使在柱塞21的朝第一方向的移动因某种原因而紧急停止了的情况下,重块24的朝第二方向的移动也不会受到影响。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打钉机1A中,柱塞21、重块24以及作为第一弹性体的螺旋弹簧25配置在同轴上。因此,在打入动作时,螺旋弹簧25对柱塞21进行施力时的反冲以及驱动撞击针杆22从钉100或者被打入材W受到的反弹力所作用的轴与因重块24的移动而产生的力所作用的轴相近,从而抑制力矩的产生。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6~图10详细地对本发明的打入机的实施方式的另外一个例子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打入机是利用被往复驱动的驱动撞击针杆将作为固定件的钉打入木材、石膏板等被打入材的打钉机,具备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打钉机1A共同的基本构造。因此,以下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打钉机1A的不同点,省略共同点的说明。并且,以下的说明中参照的附图所示的结构中,对与图1~图5所示的结构相同或者实际上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符号。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打钉机1B的剖视图,图示的柱塞21处于下止点,重块24处于上止点。并且,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打钉机1B的其它的剖视图,图示的柱塞21处于上止点,重块24处于下止点。如这些图6、图7所示,在柱塞21的侧部,突出设置有与驱动撞击针杆22卡合的连结部21a,柱塞21和驱动撞击针杆22经由该连结部21a连结。由此,随着柱塞21的移动(升降),驱动撞击针杆22也移动(升降)。并且,在柱塞21的中央,设有供设于壳体10内的导向轴90贯通的导向孔21b,柱塞21根据导向轴90的导向而在壳体10内朝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往复移动。即,柱塞21以及驱动撞击针杆22在壳体10内升降。
图8是图6、图7所示的驱动凸轮200附近的放大剖视图。并且,图9(A)是沿图6所示的A-A线的局部剖视图,图9(B)是沿图7所示的B-B线的局部剖视图。如这些图6~图9所示,在柱塞21的侧部,突出设置有与驱动凸轮200卡合的第一卡定部21c以及第二卡定部21d。如图6、图7所示,第一卡定部21c以及第二卡定部21d向连结部21a的突出方向的反向突出。并且,第一卡定部21c以及第二卡定部21d以相互不同的高度(相对于射出口14a的相对位置)设置。具体而言,第一卡定部21c设置在比第二卡定部21d接近射出口14a的位置。换言之,第一卡定部21c设置在比第二卡定部21d低的位置。
图6所示的柱塞21通过由电动马达17驱动而旋转的驱动凸轮200,克服螺旋弹簧25的施力而被上推至图7所示的位置。电动马达17以触发开关12已被操作为契机而被驱动,并且若由未图示的微动开关检测到柱塞21上升至规定的位置,则停止驱动。换言之,若操作触发开关12,则电动马达17继续动作直至柱塞21上升至规定的位置。此外,电源控制部19具备CPU、RAM等,基于从触发开关12、微动开关输出的信号来控制电动马达17。
驱动凸轮200通过以与柱塞21卡合的状态旋转来上推柱塞21。而且,若解除驱动凸轮200与柱塞21之间的卡合,则柱塞21因螺旋弹簧25的施力而移动,与柱塞21连结的驱动撞击针杆22也移动。即,驱动撞击针杆22朝向射出口14a急剧地下降,从而将从图7所示的钉匣15供给的钉100打出。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
如图6、图7以及图9所示,在固定于壳体10的齿轮支架201,能够旋转自如地安装有作为构成驱动凸轮200的旋转体的第一齿轮202以及第二齿轮203。在第一齿轮202与电动马达17的输出轴17a之间设有行星齿轮机构,第一齿轮202与第二齿轮203总是啮合。若电动马达17的输出轴17a旋转,则该旋转经由行星齿轮机构向第一齿轮202传递而第一齿轮202旋转,并且若第一齿轮202旋转则第二齿轮203旋转。
在第一齿轮202设有凸轮滚柱202a,在第二齿轮203设有凸轮滚柱203a。并且,第一齿轮202和第二齿轮203以沿上下排列的方式配置,第一齿轮202配置在比第二齿轮203接近射出口14a的位置。即,第一齿轮202配置在比第二齿轮203低的位置。图6所示的柱塞21以第一齿轮202的凸轮滚柱202a、第二齿轮203的凸轮滚柱203a的顺序与这些凸轮滚柱202a、203a卡合,而逐渐地被上推。此外,凸轮滚柱202a、203a由从第一齿轮202、第二齿轮203的侧面突出的销和能够旋转自如地安装于该销的前端的滚柱构成。
另一方面,如图6、图7以及图9所示,重块24配置于柱塞21与驱动凸轮200之间,被沿柱塞21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导向壁31导向而能够与柱塞21平行地移动。驱动凸轮200通过以与重块24卡合的状态旋转来下压重块24。而且,若解除驱动凸轮200与重块24之间的卡合,则重块24因螺旋弹簧30的施力而朝与柱塞21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即,重块24朝远离射出口14a的方向上升。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
如图9(A)所示,在重块24,形成有与从第二齿轮203突出的凸轮滚柱203a卡合的第一卡合突起24a、和与从第一齿轮202突出的凸轮滚柱202a卡合的第二卡合突起24b。重块24以第二齿轮203的凸轮滚柱203a、第一齿轮202的凸轮滚柱202a的顺序与这些凸轮滚柱202a、203a卡合,而逐渐地被下压。此外,如已说明那样,柱塞21(图6)以第一齿轮202的凸轮滚柱202a、第二齿轮203的凸轮滚柱203a的顺序与这些凸轮滚柱202a、203a卡合,而逐渐地被上推。即,驱动凸轮200逐渐地上推柱塞21,同时逐渐地下压重块24。以下,参照图10(A)~图10(F)详细地对柱塞21以及重块24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0(F)所示的重块24处于上止点。即,图10(F)所示的重块24的位置与图6所示的位置相同。当重块24处于图6所示的位置(上止点)时,该图所示的柱塞21处于下止点。即,驱动撞击针杆22对钉100进行的打出结束。
若图10(F)所示的第一齿轮202以及第二齿轮203朝图中的箭头方向旋转,则如图10(A)所示,第一齿轮202的凸轮滚柱202a从下方卡合于柱塞21(图6)的第一卡定部21c,接下来第二齿轮203的凸轮滚柱203a从上方卡合于重块24的第一卡合突起24a。之后,如图10(B)所示,随着第一齿轮202的旋转,柱塞21克服螺旋弹簧25(图6)的施力而朝上方被上推,并且随着第二齿轮203的旋转,重块24克服螺旋弹簧30的施力而朝下方被下压。如图10(C)、图10(D)所示,若凸轮滚柱202a移动至最高的位置,则解除凸轮滚柱202a与柱塞21的第一卡定部21c之间的卡合。然而,在解除凸轮滚柱202a与第一卡定部21c之间的卡合之前,第二齿轮203的凸轮滚柱203a从重块24的第一卡合突起24a离开而从下方卡合于柱塞21的第二卡定部21d。并且,从柱塞21的第一卡定部21c离开了的凸轮滚柱202a接着从上方卡合于重块24的第二卡合突起24b。
然后,如图10(D)、图10(E)所示,随着第一齿轮202的旋转而进一步上推柱塞21,随着第二齿轮203的旋转而进一步下压重块24。即,处于图6所示的位置的柱塞21、驱动撞击针杆22以及重块24分别朝图7所示的位置移动。而且,若凸轮滚柱203a移动至最高的位置,则解除凸轮滚柱203a与柱塞21的第二卡定部21d之间的卡合,之后,凸轮滚柱202a到达最低的位置,也解除凸轮滚柱202a与重块24的第二卡合突起24b之间的卡合。即,以极短的间隔依次解除柱塞21以及重块24与驱动凸轮200之间的卡合。因此,柱塞21因图7所示的螺旋弹簧25的施力而开始下降,之后,重块24因螺旋弹簧30的施力而开始上升。由此,与柱塞21连结的驱动撞击针杆22朝向射出口14a移动而打出钉100,并且重块24朝远离射出口14a的方向移动而吸收随打钉产生的反冲。如上述那样,当重块24开始上升时,解除了柱塞21以及重块24与驱动凸轮200之间的卡合。由此,即使在柱塞21的下降(朝第一方向的移动)因某种原因而紧急停止了的情况下,重块24的上升(朝第二方向的移动)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即,柱塞21与重块24相互独立地朝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往复移动。
此外,在如上述那样结束钉100的打入动作后,图6、图7所示的电源控制部19也使电动马达17继续动作,直至凸轮滚柱202a以及凸轮滚柱203a移动至图10(E)所示的位置。若凸轮滚柱202a以及凸轮滚柱203a移动至图10(E)所示的位置,则因被上推了的柱塞21而按下上述的微动开关,从而从微动开关输出规定的信号。若电源控制部19接收到从微动开关输出了的信号,则使电动马达17停止。并且,如图6所示,下降至下止点后的柱塞21与柱塞缓冲器18抵接,或者上升至上止点后的重块24与重块缓冲器32抵接。
(变形例)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打钉机1B的一个变形例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打钉机1B中,在第一齿轮202以及第二齿轮203分别各设有一个凸轮滚柱。但是,也有如图11、图12所示地在第一齿轮202设有凸轮滚柱202a以及凸轮滚柱202b、并且在第二齿轮203设有凸轮滚柱203a的实施方式。
如图11所示,凸轮滚柱202b比凸轮滚柱202a长。即,凸轮滚柱202b相对于第一齿轮202的侧面突出的突出长度比凸轮滚柱202a的突出长度长。并且,对应于凸轮滚柱202a与凸轮滚柱202b的长度的不同,柱塞21的第一卡定部21c与第二卡定部21d的长度也不同。具体而言,第二卡定部21d比第一卡定部21c长。即,第二卡定部21d相对于柱塞21的侧面突出的突出长度比第一卡定部21c的突出长度长。并且,如图12所示,第一卡定部21c和第二卡定部21d以沿上下方向排列为一列的方式配置。
接下来,参照图13(A)~图13(F)详细地对柱塞21以及重块24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3(F)所示的重块24处于上止点。即,图13(F)所示的重块24的位置与图6所示的位置相同。当重块24处于图6所示的位置(上止点)时,该图所示的柱塞21处于下止点。即,驱动撞击针杆22对钉100进行的打出结束。
若图13(F)所示的第一齿轮202以及第二齿轮203朝图中的箭头方向旋转,则如图13(A)所示,第一齿轮202的凸轮滚柱202a从下方卡合于柱塞21(图11)的第二卡定部21d,接下来第二齿轮203的凸轮滚柱203a从上方卡合于重块24的第一卡合突起24a。之后,如图13(B)所示,随着第一齿轮202的旋转,柱塞21克服螺旋弹簧25(图11)的施力而朝上方被上推,并且随着第二齿轮203的旋转,重块24克服螺旋弹簧30的施力而朝下方被下压。如图13(C)所示,若第一齿轮202以及第二齿轮203进一步旋转,则解除凸轮滚柱202a与柱塞21的第二卡定部21d之间的卡合。然而,如图13(B)所示,在解除凸轮滚柱202a与第二卡定部21d之间的卡合之前,凸轮滚柱202b与柱塞21的第一卡定部21c卡合。
然后,如图13(C)、图13(D)所示,随着第一齿轮202的旋转而进一步上推柱塞21,随着第二齿轮203的旋转而进一步下压重块24。即,处于图6所示的位置的柱塞21、驱动撞击针杆22以及重块24分别朝图7所示的位置移动。而且,如图13(E)所示,若凸轮滚柱202b移动至最高的位置,则解除凸轮滚柱202b与柱塞21的第一卡定部21c之间的卡合,与此同时,也解除凸轮滚柱203a与重块24的第一卡合突起24a之间的卡合。即,同时解除柱塞21以及重块24与驱动凸轮200之间的卡合。因此,在柱塞21因图7所示的螺旋弹簧25的施力而开始下降的同时,重块24因螺旋弹簧30的施力而开始上升。由此,如图11所示,与柱塞21连结的驱动撞击针杆22朝向射出口14a移动而打出钉100,并且重块24朝远离射出口14a的方向移动而吸收随打钉产生的反冲。如上述那样,当重块24开始上升时,解除了柱塞21以及重块24与驱动凸轮200之间的卡合。由此,即使在柱塞21的下降(朝第一方向的移动)因某种原因而紧急停止了的情况下,重块24的上升(朝第二方向的移动)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即,柱塞21与重块24相互独立地朝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往复移动。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柱塞21开始下降的同时或者在其之后,重块24开始上升。但是,也有在柱塞21开始下降之前、重块24开始上升的实施方式。并且,柱塞21以及重块24的移动行程没有特别限定。然而,在柱塞21的质量乘以柱塞21的移动行程所得的值与重块24的质量乘以重块24的移动行程所得的值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有效地吸收打入时的反冲。因此,在重块24的移动行程短的情况下,需要相应地增加重块24的质量。由此,从尽量避免打钉机的重量增加、并且充分吸收打入时的反冲的观点看,优选重块24的移动行程为柱塞21的移动行程的1/2以上。
符号的说明
1A、1B—打钉机,10—壳体,11—把手,12—触发开关,13—电池,14—机头部,15—钉匣,16—撞击针杆导向件,17—电动马达,18—柱塞缓冲器,20—电缆,21—柱塞,21a—连结部,21b—导向孔,21c—第一卡定部,21d—第二卡定部,22—驱动撞击针杆,23—缸体,24—重块,24a—第一卡合突起,24b—第二卡合突起,25—螺旋弹簧,30—螺旋弹簧,31—导向壁,32—重块缓冲器,41—第一带轮,42—第二带轮,43—旋转轴,44—轴承,45—动力传递带,50—减速机构,50a—齿轮,50b—齿轮,60—离合器机构,70—鼓状物,71—驱动轴,72—线,81—第一卡合销,82—第二卡合销,90—导向轴,100—钉,200—驱动凸轮,201—齿轮支架,202—第一齿轮,202a、202b、203a—凸轮滚柱,203—第二齿轮。

Claims (4)

1.一种打入机,是朝被打入材打入固定件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
柱塞,其朝作为上述固定件的打入方向的第一方向移动,且克服弹性体的施力而朝与上述第一方向反向的第二方向移动;
重块,其在上述柱塞朝上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朝上述第二方向移动,在上述柱塞朝上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朝上述第一方向移动;
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其由马达驱动;以及
卡合部,其设于上述第一齿轮以及上述第二齿轮,且与上述重块以及上述柱塞卡合,
上述柱塞以及上述重块相互独立地朝上述第一方向和上述第二方向移动,
上述重块通过设于上述第二齿轮的上述卡合部而朝上述第一方向移动,
上述柱塞通过设于上述第一齿轮的上述卡合部而朝上述第二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打入机还具有导向部件,上述柱塞通过上述导向部件导向而能够往复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体是螺旋弹簧,上述重块具有圆筒形状,
上述弹性体以及上述重块配置在同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柱塞、上述重块以及上述弹性体配置在同轴上。
CN201480006749.5A 2013-03-29 2014-02-28 打入机 Active CN1049556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4377 2013-03-29
JP2013074377 2013-03-29
PCT/JP2014/055092 WO2014156470A1 (ja) 2013-03-29 2014-02-28 打込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5618A CN104955618A (zh) 2015-09-30
CN104955618B true CN104955618B (zh) 2017-08-11

Family

ID=51623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6749.5A Active CN104955618B (zh) 2013-03-29 2014-02-28 打入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25575B2 (zh)
JP (1) JP5991425B2 (zh)
CN (1) CN104955618B (zh)
WO (1) WO20141564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97130B2 (ja) * 2015-02-27 2019-04-10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打込機
JP2017064832A (ja) * 2015-09-29 2017-04-06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込機
JP2018039064A (ja) * 2016-09-06 2018-03-15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込機
US10974378B2 (en) * 2017-02-03 2021-04-13 Tricord Solutions, Inc. Fastener driving apparatus
US10654160B2 (en) * 2017-06-20 2020-05-19 Miner Elastomer Products Corporation Nail gun recoil bumper
JP7095698B2 (ja) * 2017-07-31 2022-07-05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打込機
CN111315537B (zh) * 2017-10-31 2022-11-15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打入机
US11110577B2 (en) 2017-11-16 2021-09-07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Pneumatic fastener driver
JP7115025B2 (ja) * 2018-05-18 2022-08-09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打込機
US11358262B2 (en) * 2018-10-24 2022-06-14 Tricord Solutions, Inc. Fastener driving apparatus
EP3870403B1 (en) 2018-10-25 2024-03-27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Powered fastener driver having split gear box
US11130221B2 (en) 2019-01-31 2021-09-28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Powered fastener driver
US10946504B1 (en) * 2019-09-16 2021-03-16 Tricord Solutions, Inc. Fastener driving apparatus
DE102020113084A1 (de) * 2020-05-14 2021-11-18 Isaberg Rapid Ab Elektrotacker
EP4281253A1 (en) 2021-01-20 2023-11-29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Powered fastener driver
CN114310797B (zh) * 2022-01-14 2024-01-26 杭州科龙电器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低成本的电动钉枪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13022C2 (de) * 1989-04-24 1995-06-01 Makita Electric Works Ltd Nagler
US6138772A (en) * 1998-05-14 2000-10-31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Drill with a hammer mechanism
US7137618B2 (en) * 2005-03-25 2006-11-21 Koenecke Robert F Power-assisted cable-pulling device
CN101284375A (zh) * 2007-04-13 2008-10-15 希尔蒂股份公司 手持式射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32120A1 (de) 1982-08-28 1984-03-01 Robert Bosch Gmbh, 7000 Stuttgart Elektromagnetisch betriebenes einschlaggeraet
US4834278A (en) * 1988-06-13 1989-05-30 Lin Chung Cheng Structure of dc motorized nailing machine
JPH07115307B2 (ja) * 1989-04-24 1995-12-13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タッカー
AU637367B2 (en) * 1990-04-24 1993-05-27 Regitar Power Tools Co Ltd A transmission mechanism for an electric stapling gun
JP2658721B2 (ja) 1992-03-18 1997-09-30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空気圧駆動式衝撃機構
GB2265106B (en) 1992-03-18 1995-07-05 Max Co Ltd Air-pressure-operated impulsion mechanism
JP2556439Y2 (ja) 1992-10-12 1997-12-03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空気圧式衝撃機構におけるウエイトピストン構造
JP3676879B2 (ja) * 1995-07-25 2005-07-27 株式会社マキタ 締結具打込み工具
JP3344454B2 (ja) * 1996-04-30 2002-11-11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バネ駆動式釘打機におけるプランジャの押上げ機構
US7104432B2 (en) * 2004-08-09 2006-09-12 An Puu Hsin Co., Ltd.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electric nailing gun
US8505798B2 (en) 2005-05-12 2013-08-13 Stanley Fastening Systems, L.P. Fastener driving device
DE102005000089B4 (de) 2005-07-13 2023-02-09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Handgeführtes Eintreibgerät
JP4664240B2 (ja) * 2006-06-12 2011-04-06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込み作業工具
JP4986033B2 (ja) 2007-03-26 2012-07-25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込機
JP5024727B2 (ja) 2007-03-26 2012-09-12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込機
JP4968518B2 (ja) 2007-04-03 2012-07-04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込機
JP5126573B2 (ja) 2007-04-18 2013-01-23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込機
JP2009000756A (ja) 2007-06-20 2009-01-08 Hitachi Koki Co Ltd 打込機
US7513407B1 (en) * 2007-09-20 2009-04-07 Acuman Power Tools Corp. Counterforce-counteracting device for a nailer
JP5348608B2 (ja) 2008-06-30 2013-11-20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電動式打込機
JP5305144B2 (ja) 2008-11-28 2013-10-02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釘打機
JP5229564B2 (ja) 2008-11-28 2013-07-03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電動式釘打機
JP5344245B2 (ja) 2009-09-28 2013-11-20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込機
US8840002B2 (en) 2009-07-01 2014-09-23 Hitachi Koki Co., Ltd. Fastener-driving tool
JP5696671B2 (ja) * 2011-02-18 2015-04-0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打ち込み工具
JP5696579B2 (ja) 2011-05-11 2015-04-0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駆動工具
DE102011089725A1 (de) 2011-12-23 2013-06-27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Eintreibvor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13022C2 (de) * 1989-04-24 1995-06-01 Makita Electric Works Ltd Nagler
US6138772A (en) * 1998-05-14 2000-10-31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Drill with a hammer mechanism
US7137618B2 (en) * 2005-03-25 2006-11-21 Koenecke Robert F Power-assisted cable-pulling device
CN101284375A (zh) * 2007-04-13 2008-10-15 希尔蒂股份公司 手持式射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5618A (zh) 2015-09-30
US10525575B2 (en) 2020-01-07
JPWO2014156470A1 (ja) 2017-02-16
WO2014156470A1 (ja) 2014-10-02
JP5991425B2 (ja) 2016-09-14
US20150375381A1 (en) 2015-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55618B (zh) 打入机
CN101288962B (zh) 打钉机
TWI605914B (zh) 敲擊工具
CN104661797B (zh) 紧凑的电动弹簧激励的台式装订机
US10150403B2 (en) Binding belt tensioner
US7389902B1 (en) Stapler that requires exertion of less effort
KR101218594B1 (ko) 바퀴 구동수단이 구비된 인라인 스케이트
CN105451944B (zh) 打入机
CN205996900U (zh) 一种自动上钉机构和自动射钉枪
CN106794573A (zh) 打入机
CN201239515Y (zh) 羽毛球发球装置
JP6897789B2 (ja) 打込機
CN102773835A (zh) 打入工具
CN111152162A (zh) 一种电机驱动的自填充射钉榔头
WO2013129990A1 (en) Stapler with arrangement for tensioning an elastic member forming part of the stapler
CN203108196U (zh) 一种玩具马
CN205996899U (zh) 一种射钉枪自动上钉机构的钉盒
CN201320749Y (zh) 一种电动打钉枪
JP5376398B2 (ja) バネ式止具打込機
CN204723004U (zh) 一种用于旋转拖把的拖把桶
CN201669669U (zh) 一种改良结构的电动打钉枪
CN2745469Y (zh) 大容量自动鞋套机
CN110947172A (zh) 自行鞋
JP2005304618A (ja) 跳躍玩具
CN205626916U (zh) 扭杆弹簧蓄力锥齿轮传动可控发力式弹跳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Machine holding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Koki Company Limite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