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5537B - 打入机 - Google Patents
打入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315537B CN111315537B CN201880071536.9A CN201880071536A CN111315537B CN 111315537 B CN111315537 B CN 111315537B CN 201880071536 A CN201880071536 A CN 201880071536A CN 111315537 B CN111315537 B CN 11131553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vable member
- state
- weight
- dead center
- plung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5/00—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Hand-held power-operated stapling tools; Staple feeding devices therefor
- B25C5/10—Driving means
- B25C5/15—Driving means operated by electric pow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08—Safety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6—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electric pow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使第一可动部件向第一方向开始动作的时机与第二可动部件向第二方向开始动作的时机的关系稳定的打入机。打入机具有能向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动作的第一可动部件(12)和能向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动作的第二可动部件(18),其中,具有对第一可动部件(12)及第二可动部件(18)进行施力的施力机构(36)、第一限制机构、第二限制机构、以及第三限制机构(71),在第一可动部件(12)向第一方向(D1)的动作被阻止时,将第三限制机构(71)保持为第一状态,在第一可动部件(12)向第一方向(D1)的动作被允许而动作时,将第三限制机构(71)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能够向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动作的第一可动部件的打入机。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具备能够向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动作的第一可动部件的打入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打入机具备壳体、马达、柱塞、平衡块、螺旋弹簧、驱动机构以及机头部。柱塞能够向作为第一方向的下方向以及作为第二方向的上方向动作。杆安装于柱塞。柱塞及杆构成第一可动部件。平衡块能够向上方向及下方向动作。
马达及驱动机构设置在壳体内。驱动机构具有驱动齿轮、第一带轮以及第二带轮。驱动齿轮与马达连结。第一带轮与驱动齿轮及第二带轮啮合。第一带轮具有多个滚子凸轮,第二带轮具有多个滚子凸轮。壳体具有手柄部,电池装卸自如地安装于手柄部。在手柄部设有触发器。
若马达停止,则柱塞在下止点停止,平衡块在上止点停止。若操作人员拉动触发器,则电池对马达供电,马达旋转。马达的旋转力经由驱动齿轮传递到第一带轮。第一带轮的旋转力传递到第二带轮。若第一带轮的滚子凸轮与柱塞卡合,则柱塞从下止点朝向上止点动作。若第二带轮的滚子凸轮与平衡块卡合,则平衡块从上止点朝向下止点动作。螺旋弹簧因柱塞及平衡块的动作而被压缩,从而螺旋弹簧积蓄弹性能。
若从柱塞释放第一带轮的滚子凸轮,则柱塞因螺旋弹簧的弹性能而开始向下方动作。若从平衡块释放第二带轮的滚子凸轮,则平衡块因螺旋弹簧的弹性能而开始向上方动作。在柱塞向下方动作时,杆打击位于机头部的钉,将钉打入到被打入材料中。在杆打击钉后,柱塞到达下止点。并且,平衡块到达上止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031716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申请发明人认识到以下课题:因构成打入机的驱动机构的构件的制造误差、或者形成在构件彼此之间的间隙,第一可动部件向第一方向开始动作的时机与第二可动部件向第二方向开始动作的时机的关系不一致,由此有打入的感觉变化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入机,其通过使第一可动部件向第一方向开始动作的时机与第二可动部件向第二方向开始动作的时机的关系稳定,能够提高打入感觉。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入机具有能够向第一方向及与上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动作的第一可动部件和能够向上述第一方向及上述第二方向动作的第二可动部件,上述打入机的特征在于,具有:施力机构,其向上述第一方向对上述第一可动部件进行施力,并且向上述第二方向对上述第二可动部件进行施力;第一限制机构,其阻止或允许上述第一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一方向动作;第二限制机构,其阻止或允许上述第二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二方向动作;以及第三限制机构,其在上述第二限制机构允许上述第二可动部件的动作的情况下,具备阻止上述第二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二方向动作的第一状态和允许上述第二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二方向动作的第二状态,在上述第一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一方向的动作被阻止时,将上述第三限制机构保持为上述第一状态,在上述第一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一方向的动作被允许而动作时,将上述第三限制机构从上述第一状态切换为上述第二状态。
发明的效果如下。
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入机容易使第一可动部件向第一方向开始动作的时机与第二可动部件向第二方向开始动作的时机的关系稳定,从而提高打入感觉。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包含的几个实施方式所对应的打入机的侧视剖视图。
图2是设于图1的打入机的打击部、平衡块以及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3是设于图1的打入机的打击部、平衡块以及驱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4是设于图1的打入机的打击部及平衡块的后视图。
图5是示出图1的打入机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6是打入机的实施方式1中的打击部位于下止点、平衡块位于上止点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打入机的实施方式1中的打击部从下止点上升、平衡块从上止点下降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打击部从图7所示的位置进一步上升、平衡块从图7所示的位置进一步下降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9是打击部从图8所示的位置进一步上升、平衡块到达下止点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0是打击部从图9所示的位置进一步上升、平衡块在下止点停止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1是打击部到达上止点、平衡块在下止点停止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2是打击部从上止点下降、平衡块从下止点上升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3是示出打击部的柱塞及平衡块的动作例的时序图。
图14是打入机的实施方式2中的打击部位于下止点、平衡块位于上止点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5是打入机的实施方式2中的打击部从下止点上升、平衡块从上止点下降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6是打击部从图15所示的位置进一步上升、平衡块从图15所示的位置起进一步下降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7是平衡块从图16所示的位置进一步下降、打击部到达上止点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8是平衡块从图17所示的位置起进一步下降、打击部在上止点停止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9是平衡块到达下止点、打击部在上止点停止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0是打击部从上止点下降、平衡块从下止点上升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1是打入机的实施方式3中的打击部位于下止点、平衡块位于上止点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2是打击部从图21所示的下止点上升、平衡块从图21所示的上止点下降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3是打击部从上止点开始下降、平衡块从下止点开始上升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4是打击部下降而到达下止点、平衡块上升而到达上止点的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包含的打入机的代表性实施方式具有:第一可动部件,其能够向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动作;第二可动部件,其能够向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动作;施力机构,其向第一方向对第一可动部件进行施力,并且向第二方向对第二可动部件进行施力;第一限制机构,其阻止或允许第一可动部件向第一方向动作;第二限制机构,其阻止或允许第二可动部件向第二方向动作;以及第三限制机构,其具备阻止第二可动部件向第二方向动作的第一状态和允许第二可动部件向第二方向动作的第二状态。而且,在第一可动部件向第一方向动作的情况下,将第三限制机构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具有第三限制机构的打入机的代表性实施方式。各图中,对功能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符号。
(实施方式1)图1所示的打入机10具有壳体11、打击部12、料仓13、电动马达14、转换机构15、控制基板16、电池组17以及平衡块18。壳体11具有筒形状的主体部19、与主体部19连接的手柄20、以及与主体部19连接的马达壳21。装配部22与手柄20及马达壳21连接。射出部23设置于主体部19之外,并且射出部23固定于主体部19。射出部23具有射出路径24。用户用手握持手柄20,能够将射出部23的前端推压到被打入材料W1。
料仓13由马达壳21及射出部23支撑。马达壳21在轴线A1方向上配置在手柄20与料仓13之间。料仓13收纳多个止动件25。止动件25包含钉,止动25的材质包括金属、有色金属、钢。止动件25彼此通过连接构件而相互连接。连接构件也可以是金属线、粘接剂、树脂中任一种。止动件25呈棒形状。料仓13具有送料器。送料器将收纳于料仓13的止动件25送至射出路径24。
打击部12横跨主体部19的内外而设置。打击部12具有配置在主体部19内的柱塞26和固定于柱塞26的驱动叶片27。柱塞26由金属或者合成树脂制成。柱塞26具有接触部32。在接触部32的外表面形成有倒角部33。倒角部33弯曲。
驱动叶片27由金属制成。在主体部19内设有导向轴28。轴线A1通过导向轴28的中心。导向轴28的材质可以是金属、有色金属、钢中任一种。如图2、图3及图4所示,在壳体11内固定地设有上支架29及下支架30。上支架29及下支架30的材质可以是金属、有色金属、钢中任一种。导向轴28固定于上支架29及下支架30。在主体部19内设有导向杆31。导向杆31设有两根,并且,两根导向杆31固定于上支架29及下支架30。两根导向杆31均呈板状,而且配置为与轴线A1平行。
柱塞26安装在导向轴28的外周面,并且柱塞26能够沿导向轴28在轴线A1方向上动作。导向轴28以轴线A1为中心在直径方向上定位柱塞26。导向杆31以轴线A1为中心在圆周方向上定位柱塞26。驱动叶片27能够与柱塞26一起平行于轴线A1地动作。驱动叶片27能够在射出路径24内动作。
平衡块18抑制壳体11所受到的反作用。平衡块18的材质可以是金属、有色金属、钢、陶瓷中任一种。平衡块18安装于导向轴28。作为一例,平衡块18呈筒形状,并在平衡块18设有销34及平衡块臂部35。平衡块18能够沿导向轴28在轴线A1方向上动作。导向轴28相对于轴线A1在径向上定位平衡块18。导向杆31以轴线A1为中心在圆周方向上定位平衡块18。
在主体部19内配置有弹簧36,并且弹簧36在轴线A1方向上配置在柱塞26与平衡块18之间。作为一例,弹簧36能够使用金属制的压缩螺旋弹簧。弹簧36能够在轴线A1方向上伸缩。弹簧36中的在轴线A1方向上的第一端部与柱塞26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弹簧36中的在轴线A1方向上的第二端部与平衡块18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弹簧36受到轴线A1方向的压缩力而积蓄弹性能。弹簧36是对打击部12及平衡块18进行施力的施力机构的一例。
柱塞26从弹簧36受到在轴线A1方向上向下支架30接近的第一方向D1的作用力。平衡块18从弹簧36受到在沿轴线A1的方向上向上支架29接近的第二方向D2的作用力。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彼此反向,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与轴线A1平行。柱塞26及平衡块18在物理上从作为同一构件的弹簧36受到作用力。
在主体部19内设有平衡块缓冲器37及柱塞缓冲器38。平衡块缓冲器37配置在上支架29与平衡块18之间。柱塞缓冲器38配置在下支架30与柱塞26之间。平衡块缓冲器37及柱塞缓冲器38均由合成橡胶制成。
图1所示的打入机10示出轴线A1处于与铅垂线平行的状态的例子。将打击部12或柱塞26或平衡块18分别向第一方向D1进行的动作称作下降。图1中,将打击部12或柱塞26或平衡块18分别向第二方向D2进行的动作称作上升。打击部12及平衡块18能够分别沿轴线A1方向往复动作。
图1所示的电池组17能够相对于装配部22安装及拆卸。电池组17具有收纳壳39和收纳在收纳壳39内的多个电池单体。电池单体是能够充电及放电的二次电池,电池单体能够使用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聚合物电池、镍镉电池中任一种。电池组17是直流电源,能够向电动马达14供给电池组17的电力。
图1所示的控制基板16设置在装配部22内,图5所示的控制器40及逆变电路41设置于控制基板16。控制器40是具有输入端口、输出端口、运算处理部以及存储部的微型计算机。逆变电路41具有多个开关元件,多个开关元件能够分别接通及断开。控制器40输出控制逆变电路41的信号。在电池组17与电动马达14之间形成有电路。逆变电路41是电路的一部分,并且使电气电路连接及切断。
如图1所示,在手柄20设有触发器42及触发开关43,若用户对触发器42施加操作力,则触发开关43接通。若用户解除施加给触发器42的操作力,则触发开关43断开。图5所示的位置检测传感器44设置在壳体11内。位置检测传感器44例如基于电动马达14的旋转角度,推断柱塞26及平衡块18在轴线A1方向上的位置并输出信号。控制器40接收触发开关43的信号、位置检测传感器44的信号,并且输出控制逆变电路41的信号。
电动马达14具有转子84及定子45,并在转子84安装有马达轴46。若从电池组17对电动马达14供给电力,则马达轴46旋转。在马达壳21内配置有减速器47。减速器47具有多组行星齿轮机构、输入构件48以及输出构件49。输入构件48与马达轴46连接。电动马达14及减速器47以轴线B1为中心呈同心状地配置。图1所示的打入机10示出轴线A1与轴线B1所成的角度为90度的例子。
转换机构15将输出构件的旋转力转换为打击部12的动作力以及平衡块18的动作力。转换机构15具有第一齿轮50、第二齿轮51以及第三齿轮52。第一齿轮50、第二齿轮51以及第三齿轮52的材质可以是金属、有色金属、钢中任一种。在壳体11内设有支架53,输出构件49由支架53能够旋转地支撑。第一齿轮50固定于输出构件49。第二齿轮51由支撑轴54能够旋转地支撑。第三齿轮52由支撑轴55能够旋转地支撑。在支架53安装有支撑轴54、55。第一齿轮50能够以轴线B1为中心旋转,第二齿轮51能够以轴线B2为中心旋转,第三齿轮52能够以轴线B3为中心旋转。
如图1所示,轴线B1、B2、B3在轴线A1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轴线B2配置在轴线B1与轴线B3之间。轴线B1、B2、B3相互平行。第三齿轮52在轴线A1方向上配置在第二齿轮51与上支架29之间。第一齿轮50在轴线A1方向上配置在第二齿轮51与料仓13之间。如图4所示,第一齿轮50的外径、第二齿轮51的外径、以及第三齿轮52的外径相同。第二齿轮51与第一齿轮50及第三齿轮52啮合。
如图3及图4所示,在第一齿轮50设有凸轮滚子57,在第二齿轮51设有两个凸轮滚子58,在第三齿轮52设有两个凸轮滚子59。凸轮滚子57能够相对于第一齿轮50自转。两个凸轮滚子58以轴线B2为中心而配置在同一圆周上。两个凸轮滚子58能够相对于第二齿轮51分别自转。两个凸轮滚子59能够相对于第三齿轮52分别自转。两个凸轮滚子59以轴线B3为中心而配置在同一圆周上。凸轮滚子57、58、59的材质可以是金属、有色金属、钢中任一种。
若向电动马达14供给电池组17的电力而马达轴46正转,则将马达轴46的旋转力经由减速器47传递到第一齿轮50。图4中,若第一齿轮50绕逆时针方向旋转,则第二齿轮51绕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第三齿轮52绕逆时针方向旋转。电动马达14、减速器47以及转换机构15构成驱动机构83。
如图3及图4所示,在柱塞26设有第一臂部85及第二臂部60。第一臂部85及第二臂部60由金属制成。若第一齿轮50沿图4中绕时针方向旋转,则凸轮滚子57能够相对于第一臂部85卡合及释放。若第二齿轮51绕顺时针方向旋转,则凸轮滚子58能够相对于第二臂部60卡合及释放。若第三齿轮52旋转,则凸轮滚子59能够相对于平衡块臂部35卡合及释放。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在导向杆31安装有闩锁61。闩锁61能够相对于导向杆31以支撑轴62为中心转动。作为一例,支撑轴62在轴线A1方向上位于第三齿轮52的配置范围内。
并且,如图1、图3所示,在闩锁61安装有金属制的弹簧63。弹簧63例如是受扭螺旋弹簧,弹簧63的卷绕方向的第一端部与闩锁61卡合,弹簧63的卷绕方向的第二端部与导向杆31卡合。弹簧63以支撑轴62为中心绕顺时针方向对闩锁61进行施力。在闩锁61设有限位件64,若限位件64与导向杆31接触,则闩锁61停止。闩锁61具有臂65及钩部66。臂65及钩部66在闩锁61的长度方向上隔着支撑轴62而配置。钩部66在轴线A1方向上位于上支架29与支撑轴62之间。臂65在轴线A1方向上位于下支架30与支撑轴62之间。钩部66能够相对于销34接触及分离。具体而言,钩部66能够相对于销34卡合及释放。臂65能够相对于接触部32接触及分离。在臂65的外表面形成有倒角部67。倒角部67弯曲。闩锁61及弹簧63构成第三限制机构71。
接下来,说明打入机10的使用例。若控制器40检测到触发开关43的断开,则不对电动马达14供给电力,马达轴46停止。若电动马达14停止,则如图6所示,柱塞26停止在与柱塞缓冲器38接触的位置、即下止点。并且,利用弹簧36的弹力对平衡块18进行施力,从而平衡块18停止在与平衡块缓冲器37接触的位置、即上止点。
另外,限位件64与导向杆31接触,闩锁61停止。并且,臂65从接触部32分离,从而钩部66从销34释放。控制器40通过处理位置检测传感器44的信号,来推断柱塞26及平衡块18在轴线A1方向上的位置。
再者,若柱塞26在下止点停止,则凸轮滚子57、58从第二臂部60分离。若平衡块18在上止点停止,则凸轮滚子59从平衡块臂部35分离。
若用户将射出部23的前端推压到被打入材料W1,并且控制器40检测到触发开关43的接通,则控制器40向电动马达14供给电力,使马达轴46正转。马达轴46的旋转力被减速器47放大而传递到第一齿轮50,从而第一齿轮50绕图4逆时针方向旋转。
若第一齿轮50绕逆时针方向旋转,则第二齿轮51绕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三齿轮52绕逆时针方向旋转。若第一齿轮50绕逆时针方向旋转,凸轮滚子57与第一臂部85卡合,则如图7所示,柱塞26克服弹簧36的作用力而向第二方向D2动作。也就是说,打击部12上升。并且,若第三齿轮52绕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凸轮滚子59与平衡块臂部35卡合,则平衡块18向第一方向D1动作。也就是说,平衡块18下降。
在第一齿轮50及第二齿轮51的旋转中,在凸轮滚子57与第一臂部85卡合时,一个凸轮滚子58与第二臂部60卡合。之后,凸轮滚子57从第一臂部85释放。并且,在一个凸轮滚子58与第二臂部60卡合时,另一个凸轮滚子58与第二臂部60卡合。接下来,先卡合于第二臂部60的凸轮滚子58从第二臂部60释放。
而且,如图8所示,若销34与闩锁61接触,并且平衡块18下降,则闩锁61克服弹簧63的作用力而绕逆时针方向动作。另外,若柱塞26上升,并且如图9所示地接触部32与臂65接触,则闩锁61克服弹簧63的作用力而进一步绕逆时针方向动作,钩部66与销34卡合。在臂65与接触部32接触时,倒角部67与倒角部33接触,因而闩锁61顺畅地绕逆时针方向动作。
接下来,如图10所示,平衡块18到达下止点,并且柱塞26进一步上升。并且,接触部32维持为与臂65接触的状态。另外,第三齿轮52旋转,两个凸轮滚子59均从平衡块臂部35释放。但是,由于接触部32与臂65接触,所以闩锁61停止。也就是说,如图11所示,钩部66处于与销34卡合的状态,平衡块18停止。
而且,若柱塞26到达上止点,则两个凸轮滚子58均从第二臂部60释放,柱塞26因弹簧36的作用力而下降。即使柱塞26开始下降,当接触部32与臂65接触时,则闩锁61停止。因此,钩部66保持为与销34卡合的状态,平衡块18停止。
若柱塞26进一步下降,而如图12所示地接触部32从臂65分离,则闩锁61因弹簧63的作用力而绕顺时针方向动作。这样,钩部66从销34释放,平衡块18因弹簧36的作用力而开始上升。
若柱塞26下降,即打击部12下降,则驱动叶片27打击位于射出路径24的止动件25。将止动件25打入到被打入材料W1中。在驱动叶片27打击止动件25后,如图6所示地柱塞26碰撞到柱塞缓冲器38。柱塞缓冲器38吸收打击部12的动能的一部分。并且,平衡块18碰撞到平衡块缓冲器37。平衡块缓冲器37吸收平衡块的动能的一部分。
这样,在打击部12向第一方向动作来打击止动件25时,平衡块18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动作。因此,能够减少打击部12打击止动件25时的反作用。因此,若使柱塞26从上止点朝向下止点开始动作的第一时机与平衡块18从下止点朝向上止点开始动作的第二时机的关系稳定,则容易减少反作用。
控制器40推断柱塞26在轴线A1方向上的位置,在从柱塞26开始下降的时刻起至碰撞到柱塞缓冲器38的期间内,使电动马达14停止。因此,柱塞26在与柱塞缓冲器38接触的下止点停止,平衡块18在与平衡块缓冲器37接触的上止点停止。而且,若用户解除对触发器42的操作力,并再次对触发器42施加操作力,则控制器40使电动马达14旋转,打击部12及平衡块18与上述相同地动作。
图13是示出柱塞26及平衡块18的动作例的时序图。在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1中,柱塞26的位置由实线示出,平衡块18的位置由虚线示出。柱塞26在时刻t1之前停止在下止点,平衡块18在时刻t1之前停止在上止点。柱塞26在时刻t1从下止点朝向上止点开始动作。平衡块18在时刻t1以后还停止在上止点。
平衡块18在时刻t2从上止点朝向下止点开始动作。平衡块18在时刻t3到达下止点,并且平衡块18在时刻t3以后停止在下止点。而且,钩部66在时刻t4与销34卡合,闩锁61处于能够保持平衡块18的状态。柱塞26在时刻t5到达上止点,并且柱塞26在时刻t5以后停止在上止点。
柱塞26在时刻t6从上止点朝向下止点开始下降。闩锁61在时刻t6的时间点保持平衡块18,因而平衡块18在时刻t6以之后还停止在下止点。
若闩锁61在时刻t7动作,闩锁61结束平衡块18的保持,则平衡块18从下止点朝向上止点开始动作。而且,柱塞26在时刻t8到达下止点,平衡块18在时刻t8到达上止点。此外,也能够构成为,柱塞26在时刻t8到达下止点,平衡块18在时刻t8之后到达上止点。
在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1中,闩锁61按照作为打击部12的构件的柱塞26在轴线A1方向上的位置而动作,确定柱塞26从上止点朝向下止点开始动作的第一时机与平衡块18从下止点朝向上止点开始动作的第二时机的关系。
若具体地说明,在凸轮滚子59与平衡块臂部35卡合而平衡块18在下止点停止时,凸轮滚子59全部从平衡块臂部35释放。此处,若接触部32与臂65接触,则闩锁61停止。也就是说,闩锁61将平衡块18保持在下止点。而且,若柱塞26从上止点朝向下止点开始动作,并且柱塞26到达预定位置,则接触部32从臂65分离而闩锁61动作,平衡块18从下止点朝向上止点开始动作。
因此,能够抑制打入机10的条件对第一时机与第二时机的关系造成影响。对第一时机与第二时机的关系造成影响包括第一时机与第二时机的关系变得不稳定。换言之,能够提高第一时机和第二时机的精度。因此,能够提高打入机10的打入感觉。打入机10的条件包括构成转换机构15的构件的形状或者尺寸的偏差、构成转换机构15的构件的组装状态的偏差中的至少一个条件。
并且,在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1中,在使第一时机与第二时机的关系稳定时,既没有采用增加平衡块18的行程量的结构,也没有采用增加平衡块18的质量的结构。因此,能够避免打入机10的变得大型、重量变大中的至少一方。
在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1中,通过设定凸轮滚子57的个数、凸轮滚子57在第一齿轮50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置,能够变更或调整柱塞26从下止点起上升的时机。在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1中,通过设定在第二齿轮51的直径方向上的凸轮滚子58的外接圆的直径,能够变更或调整柱塞26到达上止点的时机。在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1中,通过设定凸轮滚子58的个数、凸轮滚子58在第二齿轮51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置,能够变更或调整柱塞26从上止点下降的时机。
在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1中,通过设定凸轮滚子59的个数、凸轮滚子59在第三齿轮52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置,能够变更或调整平衡块18从上止点下降的时机。在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1中,通过设定在第三齿轮52的径向上的凸轮滚子59的外接圆的直径,能够变更或调整平衡块18到达下止点的时机。
在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1中,如图11所示,通过将臂65在轴线A1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L1,能够变更或调整平衡块18从下止点上升的时机。平衡块18从下止点上升的时机能够定义为自柱塞26从上止点下降的时机开始至平衡块18从下止点上升的时机的所需时间。所需时间在图13的时序图中相当于时刻t6至时刻t7的时间。臂65的长度L1是若臂65与接触部32接触则接触部32阻止闩锁61的动作的值。例如,将臂65的长度L1设定得相对越短,而所需时间相对越短。
(实施方式2)参照图14来说明具有第三限制机构的打入机的实施方式2。在柱塞26设有销68。图6所示的销34未设于图14的平衡块18。在平衡块18设有接触部69,并且在接触部69的外表面形成有倒角部70。倒角部70弯曲。图6所示的接触部32未设于图14的柱塞26。
支撑闩锁61的支撑轴62在轴线A1方向上配置于比上支架29与下支架30的中间更靠近下支架30的位置。闩锁61的臂65在轴线A1方向上位于上支架29与支撑轴62之间。闩锁61的钩部66在轴线A1方向上位于下支架30与支撑轴62之间。图14中,由弹簧63以支撑轴62为中心绕顺时针方向对闩锁61进行施力。图14所示的柱塞26、平衡块18以及闩锁61能够设于图1所示的打入机10,该打入机10是实施方式2。
在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2中,图4所示的第一齿轮50的凸轮滚子57能够相对于第一臂部85卡合及释放,第二齿轮51的凸轮滚子58能够相对于第二臂部60卡合及释放。在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2中,第三齿轮52的凸轮滚子59能够相对于平衡块臂部35卡合及释放。
说明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2的使用例。若图1所示的电动马达14停止,则如图14所示地停止在下止点,平衡块18停止在上止点。另外,限位件64与导向杆31接触,闩锁61停止。并且,臂65从接触部69分离,钩部66从销68释放。
若图1所示的电动马达14旋转,则与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1相同,如图15所示,平衡块18克服弹簧36的作用力而向第二方向D3动作。也就是说,平衡块18下降。并且,与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1相同,图15所示的柱塞26向第一方向D4动作。也就是说,柱塞26上升。第一方向D4及第二方向D3与轴线A1平行。
而且,如图16所示,若销68与闩锁61接触,并且柱塞26上升,则闩锁61克服弹簧63的作用力而绕逆时针方向动作。另外,若平衡块18下降,如图17所示地接触部69与臂65接触,则闩锁61克服弹簧63的作用力而进一步绕逆时针方向动作,钩部66与销68卡合。在接触部69与臂65接触时,倒角部70与倒角部67接触,因而闩锁61顺畅地绕逆时针方向动作。
接下来,如图18所示,柱塞26到达上止点,并且平衡块18进一步下降。并且,接触部69维持为与臂65接触的状态。另外,图4所示的凸轮滚子58从图18所示的第二臂部60释放。这样,图1所示的电动马达14的旋转力不会传递到图18所示的柱塞26。但是,接触部69与臂65接触,接触部69使闩锁61停止。也就是说,如图19所示,钩部66维持与销68卡合的状态,柱塞26停止。
而且,在平衡块18到达下止点后,图4所示的凸轮滚子59从图19所示的平衡块臂部35释放。这样,图1所示的电动马达14的旋转力不会传递到图19所示的平衡块18,平衡块18因弹簧36的作用力而从下止点上升。即使平衡块18开始上升,若接触部69与臂65接触,则接触部69也会使闩锁61停止。因此,钩部66维持与销68卡合的状态,柱塞26停止。
若平衡块18进一步下降,而如图20所示地接触部69从臂65分离,则闩锁61因弹簧63的作用力而绕顺时针方向动作。这样,钩部66从销68释放,柱塞26因弹簧36的作用力而从上止点下降。
若柱塞26下降,则驱动叶片27打击位于射出路径24的止动件25。在驱动叶片27打击止动件25后,如图14所示地柱塞26碰撞到柱塞缓冲器38。并且,平衡块18碰撞到平衡块缓冲器37。在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2中,也能够减少打击部12打击止动件25时的反作用。
参照图13来说明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2中的柱塞26及平衡块18的动作例。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2中的柱塞26的位置由虚线示出,平衡块18的位置由实线示出。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2中的柱塞26的位置对应于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1中的平衡块18的位置,实施方式2中的平衡块18的位置对应于实施方式1中的柱塞26的位置。
在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2中,闩锁61按照平衡块18在轴线A1方向上的位置而动作,确定平衡块18从下止点开始上升的第一时机与柱塞26从上止点开始下降的第二时机的关系。因此,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2能够获得与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在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2中,通过设定凸轮滚子59的个数、凸轮滚子59在第三齿轮52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置,能够变更或调整平衡块18从上止点下降的时机。在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2中,通过设定在第三齿轮52的直径方向上的凸轮滚子59的外接圆的直径,能够变更或调整平衡块18到达下止点的时机。在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2中,通过设定凸轮滚子57的个数、凸轮滚子57在第一齿轮50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置,能够变更或调整柱塞26从下止点上升的时机。
在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2中,通过设定在第一齿轮50的直径方向上的凸轮滚子57的外接圆的直径,能够变更或调整柱塞26到达上止点的时机。
在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2中,如图19所示,通过将臂65在轴线A1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L2,能够变更或调整柱塞26从上止点下降的时机。柱塞26从上止点下降的时机能够定义为自平衡块18从下止点上升的时机开始至柱塞26从上止点下降的时机为止的所需时间。所需时间在图13的时序图中相当于时刻t6至时刻t7的时间。臂65的长度L2是若臂65与接触部69接触则接触部69能够防止闩锁61的动作的值。例如,将臂65的长度L2设定得相对越短,而所需时间相对越短。
(实施方式3)参照图1及图21来说明具有第三限制机构的打入机的实施方式3。在柱塞26安装有按压部件72。作为一例,按压部件72是金属制的销。在柱塞26安装有弹簧73。作为一例,弹簧73是金属制的压缩弹簧,弹簧73在与轴线A1交叉的方向上对按压部件72进行施力。按压部件72被弹簧73施力而与限位件接触,停止在该位置。
并且,按压部件72的前端部具有在与齿轮76接触时为将按压部件72的动作力转换为齿轮76的驱动力即旋转力而足够的摩擦系数。像这样设定按压部件72的前端部的摩擦系数的结构包含按压部件72的至少一部分材料的选择、按压部件72的前端部的形状的选择。按压部件72的至少一部分材料的选择的一例是使按压部件72的至少一部分为由合成橡胶制成的例子。按压部件72的前端部的形状的选择的一例包含设于按压部件72的前端部的凸部、齿条状的凹凸部。
在图1所示的壳体11内设有可动部件74、齿轮75、76。可动部件74能够沿与轴线A1交叉的轴线C1方向动作。作为一例,可动部件74是金属制的销。在壳体11内设有导向部件,该导向部件将可动部件74支撑为能够沿轴线C1方向动作。可动部件74具有沿轴线C1方向配置的齿条77。作为一例,齿轮76的外径比齿轮75的外径大,齿轮75与齿轮76啮合。
齿轮76的在与按压部件72接触时利用摩擦力来传递驱动力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未设置齿。并且,在齿轮76中的与按压部件72的前端部接触的位置,还能够设置与按压部件72的凸部、凹凸部卡合的齿。齿轮75与齿条77啮合。齿轮75能够以支撑轴79为中心旋转,齿轮76能够以支撑轴80为中心旋转。
在壳体11内设有弹簧78,并且弹簧78在轴线C1方向上向靠近平衡块18的方向对可动部件74进行施力。作为一例,弹簧78是金属制的压缩弹簧。并且,在平衡块18设有卡合部81。作为一例,卡合部81是设于平衡块18的外表面的凹部。可动部件74的前端能够相对于卡合部81卡合及释放。可动部件74、齿轮75、76以及弹簧78构成第三限制机构82。
图21所示的第三限制机构82、平衡块18以及柱塞26能够设于图1所示的打入机10,该打入机10是实施方式3。图21所示的柱塞26具有第二臂部60。图4所示的凸轮滚子57能够相对于图21所示的第一臂部85卡合及释放,凸轮滚子58能够相对于第二臂部60卡合及释放。图21所示的平衡块18具有平衡块臂部35。图4所示的凸轮滚子59能够相对于图21所示的平衡块臂部35卡合及释放。
说明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3的使用例。若图1所示的电动马达14停止,则由弹簧36对柱塞26进行施力,并且如图21所示地柱塞26停止在下止点。并且,按压部件72从齿轮76分离。再者,由弹簧36对平衡块18进行施力,并且平衡块18停止在上止点。由于齿轮75、76停止,所以可动部件74停止在轴线C1方向的预定位置。可动部件74从卡合部81释放。
若图1所示的电动马达14的旋转力传递到图21所示的柱塞26,则柱塞26从下止点上升。并且,与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1相同,若图1所示的电动马达14的旋转力传递到图21所示的平衡块18,则平衡块18从上止点下降。而且,按压部件72的前端如图22所示地与齿轮76的外表面接触。于是,齿轮76因柱塞26的上升力而在图22中绕逆时针方向旋转预定角度。并且,齿轮75在图22中绕顺时针方向旋转预定角度,可动部件74在轴线C1方向上向平衡块18靠近。而且,若柱塞26到达上止点,并且平衡块18到达下止点,则可动部件74与卡合部81卡合。
另外,若图4所示的凸轮滚子59从平衡块臂部35释放,则凸轮滚子59将平衡块18保持在下止点的功能被解除。但是,可动部件74与卡合部81卡合,可动部件74将平衡块18保持在下止点。而且,若图4所示的凸轮滚子58从第二臂部60释放,则如图23所示,柱塞26从上止点下降。
这样,齿轮76因柱塞26的下降力而在图23中绕顺时针方向旋转预定角度。若齿轮76旋转,则齿轮75在图23中绕时针方向旋转预定角度。因此,可动部件74克服弹簧78的力而从平衡块18分离。若按压部件72从齿轮76分离,则齿轮76、75停止,并且可动部件74在预定位置停止。
若可动部件74从卡合部81释放,则平衡块18因弹簧36的作用力而从下止点上升。另外,柱塞26如图24所示地到达下止点并停止,平衡块18到达上止点并停止。
在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3中,齿轮75、76以及可动部件74按照柱塞26在轴线A1方向上的位置而动作,确定柱塞26从上止点开始下降的第一时机与平衡块18从下止点开始上升的第二时机的关系。因此,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3能够获得与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在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3中,根据与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原理,能够变更或调整柱塞26从下止点上升的时机。在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3中,根据与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原理,能够变更或调整柱塞26到达上止点的时机。在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3中,根据与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原理,能够变更或调整柱塞26从上止点下降的时机。
在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3中,根据与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原理,能够变更或调整平衡块18从上止点下降的时机。在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3中,根据与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原理,能够变更或调整平衡块18到达下止点的时机。
另外,在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3中,基于齿轮76相对于柱塞26的动作量的旋转角度、从齿轮76向齿轮75传递动力时的变速比、相对于齿轮75的旋转角度而可动部件74从平衡块18分离时的动作量,能够变更或调整平衡块18从下止点上升的时机。平衡块18从下止点上升的时机能够定义为自柱塞26从上止点下降的时机开始至平衡块18从下止点上升的时机的所需时间。而且,可动部件74从平衡块18分离时的动作量相对越大,而可动部件74越容易从卡合部81释放,从而越容易解除可动部件74将平衡块18保持在下止点的功能。
例如,若柱塞26的动作量设为相同,则相对于柱塞26的动作量的齿轮76的旋转角度相对越大,所需时间越短。并且,若相对于柱塞26的动作量的齿轮75的旋转角度相同,则相对于齿轮75的旋转角度的变化量的可动部件74的动作量相对越大,所需时间越短。另外,若相对于柱塞26的动作量的齿轮75的旋转角度相同,则齿轮76与齿轮75之间的变速比相对越小,所需时间越短。
接下来,说明在几个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事项的技术含义的一例。
(实施方式1中的技术含义的一例)打入机10是打入机的一例。第一方向D1是第一方向的一例,第二方向D2是第二方向的一例。打击部12是第一可动部件的一例,平衡块18是第二可动部件的一例。弹簧36是施力机构的一例。第二齿轮51及凸轮滚子58是第一限制机构的一例,第三齿轮52及凸轮滚子59是第二限制机构的一例。驱动机构83是驱动机构的一例。
第三限制机构71是第三限制机构的一例。支撑轴62是支撑轴的一例,闩锁61是闩锁的一例。臂65是第一端部的一例,导向杆31及导向轴28是支撑部件的一例。钩部66是第二端部的一例。如图11所示,臂65与接触部32接触,并且钩部66与销34卡合的状态是第一状态的一例。如图12所示,臂65从接触部32分离并且钩部66从销34释放的状态是第二状态的一例。
(实施方式2中的技术含义的一例)平衡块18是第一可动部件的一例。打击部12是第二可动部件及打击部的一例。第一方向D4是第一方向的一例,第二方向D3是第二方向的一例。第二齿轮51及凸轮滚子58是第一限制机构的一例,第一齿轮50及凸轮滚子57是第二限制机构的一例。
如图19所示,臂65与接触部69接触并且钩部66与销68卡合的状态是第一状态的一例。如图20所示,臂65从接触部69分离并且钩部66从销68释放的状态是第二状态的一例。实施方式2中的其它技术含义与实施方式1中的技术含义相同。
(实施方式3中的技术含义的一例)具有按压部件72的柱塞26是第一可动部件的一例。第三限制机构82是第三限制机构的一例,齿轮75、76是旋转构件的一例。可动部件74是限制轴的一例,弹簧78是弹性部件的一例。如图22所示,按压部件72与齿轮76接触并且可动部件74与卡合部81卡合的状态是第三限制机构的第一状态的一例。如图23所示,按压部件72从齿轮76分离并且可动部件74从平衡块18分离的状态是第三限制机构的第二状态的一例。实施方式3中的其它技术含义与实施方式1中的技术含义相同。
打入机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1、2及3中,说明了以下例子:控制器40控制电动马达14的停止位置,以便在触发开关43断开时,打击部12在下止点停止,并且平衡块18在上止点停止。相对于此,也能够控制电动马达14的停止位置,以便在触发开关43断开时,打击部12在下止点与上止点之间停止,并且平衡块18在上止点与下止点之间停止。
并且,打入机10的使用状态可以是轴线A1与铅垂线平行的第一使用状态、轴线A1与铅垂线交叉的第二使用状态中任一种。第二使用状态可以是轴线A1与铅垂线的交叉角度为90度状态、轴线A1与铅垂线的交叉角度并非90度的状态中任一种。
另外,打入机10的使用状态可以是打击部12在轴线A1方向上位于平衡块18的下方的第三使用状态、打击部12在轴线A1方向上位于平衡块18的上方的第四使用状态、打击部12在轴线A1方向上位于与平衡块18相同的高度的第五使用状态中任一种。
在打入机10的第三使用状态或第五使用状态下,能够将打击部12或平衡块18向第一方向D1进行的动作定义为“前进”。并且,能够将打击部12或平衡块18向第二方向D2进行的动作定义为“后退”。
在打入机10的第三使用状态或第五使用状态下,能够将打击部12或平衡块18向第二方向D3进行的动作定义为“前进”。并且,能够将打击部12或平衡块18向第一方向D4进行的动作定义为“后退”。
在打入机10的第四使用状态下,能够将打击部12或平衡块18向第一方向D1进行的动作定义为“上升”。并且,能够将打击部12或平衡块18向第二方向D2进行的动作定义为“下降”。
在打入机10的第四使用状态下,能够将打击部12或平衡块18向第二方向D3进行的动作定义为“上升”。并且,能够将打击部12或平衡块18向第一方向D4进行的动作定义为“下降”。
向第一方向对第一可动部件进行施力并且向第二方向对第二可动部件进行施力的施力机构除包括金属制的弹簧之外,还包含有色金属制的弹簧、合成橡胶、气压弹簧、磁性弹簧。金属制的弹簧或者有色金属制的弹簧可以是压缩弹簧、拉伸弹簧中任一种。并且,也可以是复合或同时采用金属及有色金属的弹簧。并且,向第一方向对第一可动部件进行施力的施力机构和向第二方向对第二可动部件进行施力的施力机构包含在物理上相同的部件的情况、或者在物理上相独立的部件的情况。即,与作用力的产生原理无关,施力机构是使第一可动部件以能够打击止动件的速度动作并且使第二可动部件向与第一可动部件相反的方向动作的机构即可。
第一限制机构直接或间接地与第一可动部件接触,来阻止第一可动部件向第一方向动作。第一限制机构阻止第一可动部件的动作的原理可以是卡合力或摩擦力中任一种。第一限制机构阻止第一可动部件的动作的情况包含使第一可动部件预先停止的情况和限制第一可动部件的动作的情况。
第二限制机构直接或间接地与第二可动部件接触,来阻止第二可动部件向第二方向动作。第二限制机构阻止第二可动部件的动作的原理可以是卡合力或摩擦力中任一种。第二限制机构阻止第二可动部件的动作的情况包含使第二可动部件预先停止的情况和限制第二可动部件的动作的情况。允许第一可动部件或第二可动部件动作是指,第一可动部件或第二可动部件能够因施力机构的作用力而动作。第一可动部件、第二可动部件、限制轴、旋转构件以及闩锁各自的动作也能够定义为第一可动部件、第二可动部件、限制轴、旋转构件以及闩锁各自的移动。
第三限制机构是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第一可动部件及第三可动部件来使第一驱动部件与第二驱动部件的动作连动的机构即可,不限定于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记载的限制解除单元。例如,不仅包含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例的通过使第一可动部件动作来切换第三限制机构的状态的结构,还包括以下结构:第一限制机构与第三限制机构直接或间接地卡合,第一限制机构允许第一可动部件的动作,并且第一限制机构切换第三限制机构的状态。
驱动机构包含作为动力源的马达和传递马达的旋转力的动力传递机构。动力传递机构包括带轮、齿轮、滚子、链轮、带、链。并且,动力传递机构的至少一部分构件和第一动作机构的至少一部分构件也可以共用。另外,动力传递机构的至少一部分构件和第二动作机构的至少一部分构件也可以共用。并且,马达包含电动马达、液压马达、气压马达、发动机。电动马达的电源可以是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中任一种。
打击部也能够使用活塞及驱动叶片来代替柱塞及驱动叶片。第三限制机构的旋转构件包含齿轮、滚子。第三限制机构的弹性部件可以是金属制弹簧、非金属制弹簧、合成橡胶中任一种。金属制弹簧或非金属制弹簧可以是压缩弹簧、拉伸弹簧中任一种。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所示的第三限制机构能够设于两根导向杆31中的至少一方。
符号的说明
10—打入机,12—打击部,18—平衡块,28—导向轴,31—导向杆,36、78—弹簧,50—第一齿轮,51—第二齿轮,52—第三齿轮,57、58、59—凸轮滚子,61—闩锁,62—支撑轴,65—臂,66—钩部,71、82—第三限制机构,74—可动部件(限制轴),75、76—齿轮,83—驱动机构,D1、D4—第一方向,D2、D3—第二方向。
Claims (11)
1.一种打入机,具有能够向第一方向及与上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动作的第一可动部件和能够向上述第一方向及上述第二方向动作的第二可动部件,
上述打入机的特征在于,具有:
施力机构,其向上述第一方向对上述第一可动部件进行施力,并且向上述第二方向对上述第二可动部件进行施力;
第一限制机构,其具有阻止上述第一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一方向动作的状态以及允许上述第一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一方向动作的状态;
第二限制机构,其具有阻止上述第二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二方向动作的状态以及允许上述第二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二方向动作的状态;以及
第三限制机构,其具备阻止上述第二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二方向动作的第一状态和允许上述第二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二方向动作的第二状态,
上述第三限制机构与上述第一可动部件的状态连动地从上述第一状态切换为上述第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一方向的动作被允许而动作时,上述第一可动部件直接进行作用,从而将上述第三限制机构从上述第一状态切换为上述第二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设有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使上述第一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二方向动作,并且使上述第二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一方向动作,
上述第一限制机构具有在上述第一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二方向动作后阻止上述第一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一方向动作的状态和允许上述第一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一方向动作的状态,
上述第二限制机构具有在上述第二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一方向动作后阻止上述第二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二方向动作的状态和允许上述第二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二方向动作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若上述第一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二方向动作并且上述第二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一方向动作,则上述第一可动部件与上述第二可动部件接近,
若上述第一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一方向动作并且上述第二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二方向动作,则上述第一可动部件与上述第二可动部件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三限制机构具有与上述第二可动部件接触的状态和从上述第二可动部件分离的状态,
在上述第三限制机构的上述第一状态下,若上述第一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一方向的动作被阻止,则上述第三限制机构与上述第二可动部件接触来阻止上述第二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二方向动作,
在上述第三限制机构的上述第二状态下,若上述第一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一方向的动作被允许而上述第一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一方向动作,则上述第三限制机构从上述第二可动部件分离来允许上述第二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二方向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三限制机构包含能够以支撑轴为中心动作的闩锁,
上述闩锁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
上述支撑轴在上述闩锁的长度方向上配置在上述第一端部与上述第二端部之间,
上述第一端部具有与上述第一可动部件接触的状态以及从上述第一可动部件分离的状态,
上述第二端部具有与上述第二可动部件接触的状态以及从上述第二可动部件分离的状态,
在上述第三限制机构的上述第一状态下,上述第二端部与上述第二可动部件接触,由此阻止上述第二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二方向动作,
在上述第三限制机构的上述第二状态下,上述第二端部从上述第二可动部件分离,由此允许上述第二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二方向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三限制机构包含:
旋转构件,其将上述第一可动部件的动作力转换为旋转力;
限制轴,其利用上述旋转构件的旋转力来动作,并且具有与上述第二可动部件接触的状态以及从上述第二可动部件分离的状态;以及
弹性部件,其向靠近上述第二可动部件的方向对上述限制轴进行施力,
在上述第三限制机构的上述第一状态下,上述限制轴与上述第二可动部件接触,来限制上述第二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二方向动作,
在上述第三限制机构的上述第二状态下,上述限制轴从上述第二可动部件分离,来允许上述第二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二方向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设有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以能够向上述第一方向及上述第二方向动作的方式支撑上述第一可动部件,并且以能够向上述第二方向及上述第一方向动作的方式支撑上述第二可动部件,
上述施力机构在上述第一方向及上述第二方向上配置在上述第一可动部件与上述第二可动部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可动部件包含向上述第一方向动作来打击止动件的打击部,
上述第二可动部件包含抑制上述打击部打击上述止动件时的反作用的平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可动部件包含向上述第二方向动作来打击止动件的打击部,
上述第一可动部件包含抑制上述打击部打击上述止动件时的反作用的平衡块。
11.一种打入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可动部件,其能够向第一方向及与上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动作;
第二可动部件,其能够向上述第一方向及上述第二方向动作;
施力机构,其向上述第一方向对上述第一可动部件进行施力,并且向上述第二方向对上述第二可动部件进行施力;
第一限制机构,其具有阻止上述第一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一方向动作的状态以及允许述第一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一方向动作的状态;
第二限制机构,其具有阻止上述第二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二方向动作的状态以及允许上述第二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二方向动作的状态;以及
第三限制机构,其具备阻止上述第二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二方向动作的第一状态和允许上述第二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二方向动作的第二状态,
若上述第一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一方向的动作被阻止,则上述第三限制机构保持为上述第一状态,
通过允许上述第一可动部件向上述第一方向的动作,从而上述第三限制机构从上述第一状态切换为上述第二状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10793 | 2017-10-31 | ||
JP2017210793 | 2017-10-31 | ||
PCT/JP2018/036307 WO2019087637A1 (ja) | 2017-10-31 | 2018-09-28 | 打込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15537A CN111315537A (zh) | 2020-06-19 |
CN111315537B true CN111315537B (zh) | 2022-11-15 |
Family
ID=66331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71536.9A Active CN111315537B (zh) | 2017-10-31 | 2018-09-28 | 打入机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491625B2 (zh) |
EP (1) | EP3705234B1 (zh) |
JP (1) | JP6897789B2 (zh) |
CN (1) | CN111315537B (zh) |
TW (1) | TWI778163B (zh) |
WO (1) | WO201908763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549722B1 (en) * | 2016-11-30 | 2022-01-05 | Koki Holdings Co., Ltd. | Driver |
JP6897789B2 (ja) * | 2017-10-31 | 2021-07-07 |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打込機 |
AT523156B1 (de) * | 2019-12-18 | 2021-06-15 | Rohrmoser Florian | Elektrisch-mechanisch betriebenes Werkzeug zum Eintreiben von Befestigungsmitteln |
TWI824800B (zh) * | 2022-10-31 | 2023-12-01 | 力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動打釘機之內轉子式擊釘驅動裝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1166401A (en) * | 1981-12-11 | 1984-05-01 | James D. Cunningham | Electrically driven impact tool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
CN1490132A (zh) * | 2002-09-18 | 2004-04-21 | ����ŵ˹��е���̹�˾ | 储料盒离合器组件 |
CN1775481A (zh) * | 2004-10-29 | 2006-05-24 | 布莱克和戴克公司 | 具有集成接触脱扣和供给盒的无绳紧固工具接头 |
TW200940269A (en) * | 2008-03-31 | 2009-10-01 | Basso Ind Corp | Pneumatic device of screwing gun |
CN101898352A (zh) * | 2003-03-21 | 2010-12-01 | 百得有限公司 | 动力工具的减振设备及装有这种设备的动力工具 |
CN102642192A (zh) * | 2011-02-18 | 2012-08-22 | 美克司株式会社 | 打入工具 |
CN106794573A (zh) * | 2014-08-28 | 2017-05-31 |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 打入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575455A (en) * | 1945-12-12 | 1951-11-20 | Bocjl Corp | Impact tool |
US3243093A (en) * | 1964-02-04 | 1966-03-29 | United Shoe Machinery Corp | Spring actuated nailers |
US3589588A (en) * | 1969-07-14 | 1971-06-29 | George O Vasku | Impact tool |
US5004140A (en) * | 1989-04-24 | 1991-04-02 | Makita Electric Works, Ltd. | Electrically-operated tacker |
US5802691A (en) * | 1994-01-11 | 1998-09-08 | Zoltaszek; Zenon | Rotary driven linear actuator |
JP3676879B2 (ja) * | 1995-07-25 | 2005-07-27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締結具打込み工具 |
US6604666B1 (en) * | 2001-08-20 | 2003-08-12 | Tricord Solutions, Inc. | Portable electrical motor driven nail gun |
US6705503B1 (en) * | 2001-08-20 | 2004-03-16 | Tricord Solutions, Inc. | Electrical motor driven nail gun |
US20040232194A1 (en) * | 2002-03-07 | 2004-11-25 | Pedicini Christopher S. | Enhanced electrical motor driven nail gun |
US7503400B2 (en) * | 2004-01-30 | 2009-03-17 | Arrow Fastener Co., Inc. | Two shot power nailer |
US8505798B2 (en) * | 2005-05-12 | 2013-08-13 | Stanley Fastening Systems, L.P. | Fastener driving device |
DE102005000062A1 (de) * | 2005-05-18 | 2006-11-23 | Hilti Ag | Elektrisch betriebenes Eintreibgerät |
DE102005000089B4 (de) * | 2005-07-13 | 2023-02-09 |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 Handgeführtes Eintreibgerät |
DE102005000157B3 (de) * | 2005-11-16 | 2007-04-05 | Hilti Ag | Befestigungsmittel-Zuführeinrichtung für ein handgeführtes kraftbetriebenes Eintreibgerät |
JP4664240B2 (ja) * | 2006-06-12 | 2011-04-06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打込み作業工具 |
JP2008012615A (ja) * | 2006-07-05 | 2008-01-24 | Hitachi Koki Co Ltd | 打込機 |
US8875969B2 (en) * | 2007-02-09 | 2014-11-04 | Tricord Solutions, Inc. | Fastener driving apparatus |
JP4939985B2 (ja) * | 2007-03-16 | 2012-05-30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打込み作業工具 |
JP5024727B2 (ja) * | 2007-03-26 | 2012-09-12 |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 打込機 |
DE102007000226A1 (de) * | 2007-04-13 | 2008-10-16 |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 Handgeführtes Eintreibgerät |
JP5126573B2 (ja) * | 2007-04-18 | 2013-01-23 |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 打込機 |
US7513407B1 (en) * | 2007-09-20 | 2009-04-07 | Acuman Power Tools Corp. | Counterforce-counteracting device for a nailer |
DE102008042699A1 (de) * | 2008-10-09 | 2010-04-22 |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 Handgeführtes Eintreibgerät |
US8840002B2 (en) * | 2009-07-01 | 2014-09-23 | Hitachi Koki Co., Ltd. | Fastener-driving tool |
EP2681011A2 (en) * | 2011-02-28 | 2014-01-08 | Hitachi Koki Co., Ltd. | Electric tool and method of driving electric tool |
DE102011089720A1 (de) * | 2011-12-23 | 2013-06-27 |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 Eintreibvorrichtung |
CN104955618B (zh) * | 2013-03-29 | 2017-08-11 |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 打入机 |
JP5991437B2 (ja) * | 2013-07-31 | 2016-09-14 |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 打込機 |
EP2886254A1 (de) * | 2013-12-20 | 2015-06-24 |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 Arbeitsgerät |
JP6284032B2 (ja) * | 2014-08-28 | 2018-02-28 |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 打込機 |
CA3051194C (en) * | 2015-03-30 | 2021-06-01 | Kyocera Senco Industrial Tools, Inc. | Lift mechanism for framing nailer |
US20170274513A1 (en) * | 2016-03-28 | 2017-09-28 | Tricord Solutions, Inc. | Fastener driving apparatus |
US10569403B2 (en) * | 2016-06-21 | 2020-02-25 | Tti (Macao Commercial Offshore) Limited | Gas spring fastener driver |
WO2018198672A1 (ja) * | 2017-04-28 | 2018-11-01 |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打込機 |
JP7043771B2 (ja) * | 2017-09-29 | 2022-03-30 |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 打込み工具 |
JP6897789B2 (ja) * | 2017-10-31 | 2021-07-07 |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打込機 |
US11518012B2 (en) * | 2018-10-26 | 2022-12-06 | Max Co., Ltd. | Electric tool |
JP7200684B2 (ja) * | 2019-01-15 | 2023-01-10 |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 打ち込み工具 |
-
2018
- 2018-09-28 JP JP2019550896A patent/JP6897789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9-28 CN CN201880071536.9A patent/CN111315537B/zh active Active
- 2018-09-28 EP EP18872102.1A patent/EP3705234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9-28 WO PCT/JP2018/036307 patent/WO2019087637A1/ja unknown
- 2018-09-28 US US16/756,098 patent/US11491625B2/en active Active
- 2018-10-31 TW TW107138509A patent/TWI778163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1166401A (en) * | 1981-12-11 | 1984-05-01 | James D. Cunningham | Electrically driven impact tool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
CN1490132A (zh) * | 2002-09-18 | 2004-04-21 | ����ŵ˹��е���̹�˾ | 储料盒离合器组件 |
CN101898352A (zh) * | 2003-03-21 | 2010-12-01 | 百得有限公司 | 动力工具的减振设备及装有这种设备的动力工具 |
CN1775481A (zh) * | 2004-10-29 | 2006-05-24 | 布莱克和戴克公司 | 具有集成接触脱扣和供给盒的无绳紧固工具接头 |
TW200940269A (en) * | 2008-03-31 | 2009-10-01 | Basso Ind Corp | Pneumatic device of screwing gun |
CN102642192A (zh) * | 2011-02-18 | 2012-08-22 | 美克司株式会社 | 打入工具 |
CN106794573A (zh) * | 2014-08-28 | 2017-05-31 |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 打入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491625B2 (en) | 2022-11-08 |
WO2019087637A1 (ja) | 2019-05-09 |
JPWO2019087637A1 (ja) | 2020-09-24 |
TWI778163B (zh) | 2022-09-21 |
US20200282535A1 (en) | 2020-09-10 |
CN111315537A (zh) | 2020-06-19 |
EP3705234B1 (en) | 2022-03-30 |
EP3705234A4 (en) | 2020-10-28 |
TW201918354A (zh) | 2019-05-16 |
EP3705234A1 (en) | 2020-09-09 |
JP6897789B2 (ja) | 2021-07-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15537B (zh) | 打入机 | |
CN110573304B (zh) | 打入机、打击机构以及移动机构 | |
US20210213595A1 (en) | Driver | |
JP7081595B2 (ja) | 打込機 | |
TWI833787B (zh) | 釘打機 | |
CN113490574A (zh) | 打入机 | |
JP2018039064A (ja) | 打込機 | |
US12109672B2 (en) | Working tool | |
JP2019098443A (ja) | 打込機 | |
JP7359219B2 (ja) | 打込機 | |
JP7099138B2 (ja) | 打込機 | |
JP6673524B2 (ja) | 打込機 | |
JP2017170530A (ja) | 打込機 | |
JP2018202509A (ja) | 打込機 | |
JP6753341B2 (ja) | 打込機 | |
WO2023176711A1 (ja) | 作業機 | |
JP2021088056A (ja) | 打込機 | |
JP2022018216A (ja) | 作業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