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3787B - 釘打機 - Google Patents

釘打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3787B
TWI833787B TW108128474A TW108128474A TWI833787B TW I833787 B TWI833787 B TW I833787B TW 108128474 A TW108128474 A TW 108128474A TW 108128474 A TW108128474 A TW 108128474A TW I833787 B TWI833787 B TW I83378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part
transmission
rotating member
released
engag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84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12123A (zh
Inventor
上田貴士
塩屋光司
相澤宗太郎
安富俊徳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工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工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工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2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21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37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3787B/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抑制第一傳遞部或第二傳遞部的至少一者的負荷的釘打機。釘打機具有於第一方向上動作而可擊打固定件的擊打部、設於擊打部的齒條、於既定方向上旋轉的輪、及設於輪且與齒條可卡合及釋放的第二傳遞部,若第二傳遞部卡合於齒條則擊打部於第二方向上可動作,且若第二傳遞部自齒條釋放則擊打部於第一方向上可動作,第二傳遞部具有:齒部,配置於輪的旋轉方向上,且藉由在既定方向上轉動而與齒條卡合及釋放;及可動片,藉由在既定方向上動作而卡合於齒條,且藉由在與既定方向不同的另一方向上動作而自齒條釋放。

Description

釘打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具備擊打固定件的擊打部的釘打機。
以前,具備擊打固定件的擊打部的釘打機記載於專利文獻1中。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釘打機具有電動馬達、擊打部、蓄壓室、動力機構、射出部、釘匣(magazine)、電池、控制器及觸發器(trigger)。擊打部具有承受蓄壓室的壓力的活塞、及固定於活塞的驅動板。驅動板具有作為第一傳遞部的齒條(rack)。齒條由多個突起部所構成。動力機構具有輪(wheel)及第二傳遞部。輪利用電動馬達的旋轉力而旋轉。第二傳遞部具有沿著輪的旋轉方向設置的多個卡合部。自釘匣向射出部供給釘。
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釘打機若對觸發器附加操作力,則控制器將電池的電力供給於電動馬達,電動馬達旋轉。若輪因電動馬達的旋轉力而旋轉,且設於輪的卡合部卡合於設於驅動板的突起部,則擊打部向上止點動作。若設於輪的卡合部自設於驅動板的突起部釋放,則擊打部因蓄壓室的壓力而向下止點動作,驅動板擊打射出部的釘。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6-199670號
本申請案發明者認識到下述課題,即:於第二傳遞部自第一傳遞部釋放的過程中,第一傳遞部或第二傳遞部的至少一者的負荷增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抑制第一傳遞部或第二傳遞部的至少一者的負荷增加的釘打機。
一實施形態的釘打機具有:擊打部,於第一方向及與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可動作,且於所述第一方向上動作而可擊打固定件;第一傳遞部,設於所述擊打部;旋轉構件,於既定方向上旋轉;及第二傳遞部,設於所述旋轉構件,且與所述第一傳遞部可卡合及釋放,若所述第二傳遞部卡合於所述第一傳遞部則所述擊打部於所述第二方向上可動作,且若所述第二傳遞部自所述第一傳遞部釋放則所述擊打部於所述第一方向上可動作,並且所述第二傳遞部具有:第一卡合部,沿著所述旋轉構件的旋轉方向而配置,且藉由在所述既定方向上轉動並卡合於所述第一傳遞部,而使所述擊打部於所述第二方向上動作;及第二卡合部,藉由在所述既定方向上動作而卡合於所述第一傳遞部,且藉由在與所述既定方向不同的另一方向上動作,而使卡合自所述第一傳遞部 釋放。
一實施形態的釘打機可抑制第一傳遞部或第二傳遞部的至少一者的負荷增加。
10:釘打機
11:罩殼
12:擊打部
13:前緣部
14:電源部
15:電動馬達
16:減速機構
17:變換部
18:蓄壓容器
19:氣缸箱
20:把手
21:馬達箱
22:安裝部
23:蓋
24:固持器
25:頂罩
26:壓力室
27:氣缸
28:活塞
29:驅動板
31:緩衝器支持部
32:射出部
33:筒部
34、36、104:引導孔
35:緩衝器
37:射出路
39:轉子
40:定子
41:轉子軸
43:齒輪箱
44:動力傳遞軸
42、45、48、49:軸承
46:旋轉軸
50:輪
53:旋轉限制機構
54:觸發器
57:觸發器感測器
58:收容箱
59:釘
60:釘匣
64:推桿
66:彈性構件
67:控制部
77:輸出要素
78、98、102:齒部
79、100:可動片
80、107:支持軸
81:卡合部
82:接觸部
83:引導部
84:齒條
85:突起部
86:馬達基板
87:支持部
88:支持孔
89、91:支柱部
90、99:槽
92、96、101、103:銷
93:定位構件
94:限制部
95、112:返回部
97:施壓部
105:可動銷
106:銷固持器
108:鉤
109:擋止器
110、111:施壓構件
113:基板
114:密封構件
115:接觸部
A1、A2、A3:中心線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F1、F4:荷重
F2、F3、F21、F31:分力
P1:接觸位置
W1:被釘打材料
圖1為表示本發明的釘打機的一實施形態的側面剖視圖。
圖2(A)為表示釘打機的主要部分的側面剖視圖,圖2(B)為表示設於輪的可動片的一例的側面圖,圖2(C)為表示設於輪的可動片的變更例的側面圖。
圖3(A)、圖3(B)為表示設於圖1的釘打機的變換部的第一實施例的動作過程的前半的圖。
圖4(A)、圖4(B)為表示變換部的第一實施例的動作過程的後半的剖視圖。
圖5(A)、圖5(B)、圖5(C)、圖5(D)為表示變換部的第一實施例的另一構成的動作過程的剖視圖。
圖6(A)、圖6(B)為表示設於圖1的釘打機的變換部的第二實施例的動作過程的前半的剖視圖。
圖7(A)、圖7(B)為表示變換部的第二實施例的動作過程的後半的剖視圖。
圖8(A)、圖8(B)為變換部的第二實施例的平面剖視圖。
圖9為表示變換部的第二實施例的另一構成的剖視圖。
圖10(A)、圖10(B)為表示變換部的第二實施例的進而另一例的動作過程的前半的剖視圖。
圖11(A)、圖11(B)為表示變換部的第二實施例的進而另一例的動作過程的後半的剖視圖。
圖12(A)、圖12(B)為表示變換部的第三實施例的動作過程的前半的剖視圖。
圖13(A)、圖13(B)為表示變換部的第三實施例的動作過程的後半的剖視圖。
圖14(A)、圖14(B)為表示圖13(B)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圖。
參照圖式對本發明的釘打機所含的若干實施形態中具代表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圖1及圖2所示的釘打機10具有罩殼11、擊打部12、前緣(nose)部13、電源部14、電動馬達15、減速機構16、變換部17及蓄壓容器18。罩殼11為釘打機10的外殼要素,罩殼11具有氣缸箱19、連接於氣缸箱19的把手20、連接於氣缸箱19的馬達箱21、以及連接於把手20及馬達箱21的安裝部22。
電源部14可安裝於安裝部22及可自安裝部22卸除。電動馬達15配置於馬達箱21內。蓄壓容器18具有蓋23、及供安裝蓋23的固持器24。頂罩25安裝於氣缸箱19,蓄壓容器18是遍及氣缸箱19內及頂罩25內而配置。
氣缸27收容於氣缸箱19內。氣缸27為金屬製,例如鋁製或鐵製。氣缸27相對於氣缸箱19於中心線A1方向及徑向上經定位。壓力室26是遍及蓄壓容器18內及氣缸27內而形成。於壓力室26中填充有壓縮性氣體。壓縮性氣體除了空氣以外,可使用惰性氣體。作為一例,惰性氣體包含氮氣、稀有氣體。本實施形態中,對壓力室26中填充有空氣的示例進行說明。
擊打部12自罩殼11的內部配置至外部。擊打部12具有活塞28及驅動板29。活塞28於氣缸27內於中心線A1方向上可動作。於活塞28的外周面安裝有密封構件114。密封構件114的外周面與氣缸27的內周面接觸而形成密封面。
作為一例,驅動板29為金屬製。活塞28與驅動板29是由不同構件設置,且將活塞28與驅動板29連結。驅動板具有圖3(A)所示的齒條84。齒條84具有於中心線A1方向上空開間隔而配置的多個突起部85。擊打部12於中心線A1方向上可動作。
前緣(nose)部13是遍及氣缸箱19的內外而配置。前緣部13具有緩衝器支持部31、射出部32及筒部33。緩衝器支持部31為筒形狀,且具有引導孔34。引導孔34以中心線A1為中心而配置。
於緩衝器支持部31內配置有緩衝器35。緩衝器35為合成橡膠製、矽橡膠製的任一種。緩衝器35為環狀,緩衝器35具有引導孔36。引導孔36以中心線A1作為中心而設置。驅動板29於引導孔34、36內於中心線A1方向上可動作。緩衝器35自活塞 28承受荷重而彈性變形。
射出部32連接於緩衝器支持部31,且自緩衝器支持部31於中心線A1方向上突出。射出部32具有射出路37,射出路37沿著中心線A1而設置。驅動板29於射出路37內於中心線A1方向上可移動。
如圖1般,於馬達箱21內配置有電動馬達15。電動馬達15具有轉子39及定子40。定子40安裝於馬達箱21。轉子39安裝於轉子軸41,轉子軸41的第一端部經由軸承42而由馬達箱21可旋轉地支持。電動馬達15為無刷馬達,若對電動馬達15施加電壓,則轉子39可正轉或反轉。
於馬達箱21內設有齒輪箱43。齒輪箱43為筒形狀,以中心線A2為中心而配置。減速機構16設於齒輪箱43內。減速機構16具備多組行星齒輪機構。
減速機構16的輸入要素經由動力傳遞軸44連結於轉子軸41。動力傳遞軸44由軸承45可旋轉地支持。旋轉軸46設於筒部33內。旋轉軸46由軸承48、49可旋轉地支持。轉子軸41、動力傳遞軸44、減速機構16及旋轉軸46以中心線A2為中心配置成同心狀。減速機構16的輸出要素77與旋轉軸46配置成同心狀,且輸出要素77與旋轉軸46一體旋轉。減速機構16配置於自電動馬達15至旋轉軸46的動力傳遞路徑中。
變換部17設於筒部33內。變換部17將旋轉軸46的旋轉力變換為擊打部12的動作力。
(變換部的第一實施例)
變換部17如圖3(A)般,具有固定於旋轉軸46的輪50、及形成於輪50的外周面的齒部78。作為一例,輪50及齒部78由金屬材料一體成形。齒部78於輪50的旋轉方向上空開間隔設有多個。齒部78於輪50的旋轉方向上配置於既定角度的範圍內,作為一例,配置於270度的範圍內。
另外,可動片79安裝於輪50。可動片79設於輪50的旋轉方向上配置有多個齒部78的範圍外。可動片79以支持軸80為中心於既定角度的範圍內可動作。可動片79具有卡合部81及接觸部82。作為一例,可動片79為金屬製。如圖2(B)般,卡合部81及接觸部82設於支持軸80的中心線A3方向上相同範圍內。中心線A3與中心線A2平行。
圖3(A)所示的引導部83於輪50的徑向上配置於旋轉軸46的外側。以引導部83不旋轉的方式設置。引導部83於輪50的旋轉方向上設於既定角度的範圍內。引導部83的外周面為以中心線A2為中心的圓弧狀。引導部83於輪50的徑向上配置於較支持軸80更靠內側。
若輪50於圖3(A)中逆時針旋轉,至少一個齒部78卡合於突起部85,則圖1所示的擊打部12因輪50的旋轉力而於第二方向D2上動作,即上升。
若輪50旋轉,則於輪50的旋轉方向上配置有引導部83的範圍內,接觸部82與引導部83的外周面接觸。若接觸部82與 引導部83的外周面接觸,則卡合部81的外接圓與齒部78的外接圓共通。即,卡合部81可卡合於突起部85。若輪50旋轉且卡合部81卡合於突起部85,則擊打部12於第二方向D2上動作。
若齒部78自突起部85釋放,則輪50的旋轉力不自齒部78傳遞至擊打部12。另外,於輪50的旋轉方向上形成有引導部83的範圍外,接觸部82離開引導部83的外周面。若接觸部82離開引導部83的外周面,則可動片79承受突起部85的荷重而於圖4(B)中順時針動作,卡合部81自突起部85釋放。因此,輪50的旋轉力不傳遞至擊打部12。
擊打部12由圖1所示的壓力室26的壓力一直於第一方向D1上施壓。將擊打部12於圖1中於第二方向D2上動作定義為上升。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與中心線A1平行,且第二方向D2與第一方向D1為相反反向。擊打部12抵抗壓力室26的壓力而於第二方向D2上動作。將擊打部12因壓力室26的壓力而於第一方向D1上動作定義為下降。
如圖1般,旋轉限制機構53設於齒輪箱43內。旋轉限制機構53使旋轉軸46可利用電動馬達15正轉時的旋轉力於圖3(A)中逆時針旋轉。若擊打部12的第一方向D1的動作力傳遞至輪50,則旋轉限制機構53阻止旋轉軸46於圖3(B)中順時針旋轉。
如圖1所示,觸發器54及觸發器感測器57設於把手20。觸發器感測器57檢測有無對觸發器54施加的操作力,且輸 出與檢測結果相應的信號。
電源部14具有收容箱58、及收容於收容箱58內的多個電池單元。電池單元為可充電及放電的二次電池,電池單元可任意使用鋰例子電池、鎳氫電池、鋰例子聚合物電池、鎳鎘電池等公知的電池單元。
另外,如圖1般設有釘匣60,釘匣60由射出部32及安裝部22所支持。於釘匣60內收容有多根釘59。釘匣60具有供釘器(feeder),供釘器將釘匣60內的釘59送至射出路37。
射出部32為金屬製或合成樹脂製。於射出部32安裝有推桿64。推桿64相對於射出部32於中心線A1方向的既定範圍內可動作。設有對推桿64於中心線A1方向上施壓的彈性構件66。彈性構件66為壓縮彈簧,彈性構件66對推桿64朝遠離緩衝器支持部31的方向施壓。推桿64與擋止器接觸而停止。
控制部67設於安裝部22內。控制部67具有安裝於基板113的微處理器。微處理器具有輸入輸出介面、控制電路、運算處理部及記憶部。
另外,馬達基板86設於馬達箱21內。反相器電路設於馬達基板86。反相器電路將電動馬達15的定子40與電源部14連接及阻斷。反相器電路具備多個切換元件,多個切換元件分別可開、關。控制部67藉由控制反相器電路,而控制電動馬達15的旋轉及停止、電動馬達15的轉速、電動馬達15的旋轉方向。
另外,推動感測器、位置檢測感測器設於罩殼11。推動 感測器檢測推桿64是否被按壓於被釘打材料W1並輸出信號。位置檢測感測器檢測輪50的旋轉方向的位置並輸出信號。進而,設有檢測電動馬達15的轉子39的旋轉速度的速度感測器、檢測轉子的旋轉方向的相位的相位感測器。
自觸發器感測器57、推動感測器、位置檢測感測器、相位感測器輸出的信號輸入至控制部67。控制部67對輸入的信號進行處理,控制反相器電路。如此,控制部67控制電動馬達15的停止、旋轉、旋轉方向及旋轉速度。
繼而,對釘打機10的使用例進行說明。控制部67若檢測到未對觸發器54施加操作力或推桿64未被按壓於被釘打材料W1中的至少一者,則停止對電動馬達15的電力供給。因此,電動馬達15停止,擊打部12停止於待機位置。本實施形態中,關於擊打部12的待機位置,說明作如圖3(A)般活塞28與緩衝器35接觸的狀態、即下止點。壓力室26的壓力一直施加於擊打部12,擊打部12於第一方向D1上受到施壓。若擊打部12停止於待機位置,則接觸部82與引導部83的外周面接觸。
控制部67若檢測到對觸發器54施加操作力及推桿64被按壓於被釘打材料W1,則自電源部14對電動馬達15施加電壓,使電動馬達15正轉。電動馬達15的旋轉力經由減速機構16傳遞至旋轉軸46。於是,旋轉軸46及輪50於圖3(A)中逆時針旋轉。減速機構16使輪50的旋轉速度較電動馬達15的旋轉速度更為低速。
若至少一個齒部78卡合於突起部85,則輪50的旋轉力傳遞至擊打部12,擊打部12上升。若擊打部12上升則壓力室26的壓力上升。由於輪50的旋轉而多個齒部78與突起部85分別卡合及釋放。而且,如圖3(B)般,於可動片79的卡合部81卡合於突起部85後,所有齒部78自突起部85釋放的狀態下,擊打部12繼續上升。於擊打部12到達上止點之前,如圖4(A)般,可動片79的接觸部82離開引導部83。於是,由於自驅動板29的突起部85施加於卡合部81的力,可動片79於圖4(A)中順時針動作。其結果,卡合部81自突起部85釋放,擊打部12自上止點因壓力室26的壓力而如圖4(B)般下降。若擊打部12下降,則驅動板29擊打位於射出路37的釘59,釘59被打入至被釘打材料W1。
另外,活塞28於釘59被打入至被釘打材料W1後,碰撞緩衝器35。緩衝器35承受中心線A1方向的荷重而彈性變形,緩衝器35吸收擊打部12的一部分動能。控制部67於擊打部12到達下止點的時間點,使電動馬達15停止。
若擊打部12位於上止點,則擊打部12自壓力室26承受的中心線A1方向的荷重最大。而且,若可動片79的接觸部82離開引導部83的外周面,則由於驅動板29的力而可動片79於圖4(A)中順時針動作,卡合部81自突起部85釋放。即,卡合部81向驅動板29的突起部85的動作區域外移動。
因此,於擊打部12承受最大荷重且卡合部81離開突起 部85的過程中,可抑制卡合部81與突起部85的接觸部位的摩擦力增加。因此,可降低卡合部81或突起部85的至少一者的磨耗,且可延長可動片79或驅動板29的至少一者的製品壽命。
另外,若可動片79相對於輪50可單獨地安裝及卸除,則於卡合部81磨耗的情形時,只要更換可動片79即可,可不更換輪50總體。
進而,如圖2(B)般,卡合部81及接觸部82設於支持軸80的中心線A3方向上相同範圍。因此,於接觸部82與引導部83接觸,且卡合部81卡合於突起部85的情形時,可抑制支持軸80相對於中心線A3而傾斜。
圖2(C)為可動片79的變更例。圖2(C)所示的可動片79於中心線A3方向上,卡合部81的配置範圍與接觸部82的配置範圍不同。圖2(C)所示的可動片79的動作原理與圖2(B)所示的可動片79的動作原理相同。
變換部17的第一實施例的另一構成示於圖5(A)。圖5(A)的構成中,對與圖3(A)相同的構成標註與圖3(A)相同的符號。
槽99設於輪50。槽99設於輪50的旋轉方向上未設置齒部78的部位。槽99以沿著輪50的徑向且朝向中心線A2的方式設置。可動片100安裝於輪50。可動片100具有銷101、齒部102及接觸部115。
銷101配置於槽99內,且於槽99內沿著輪50的徑向 且於接近及遠離中心線A2的方向上可移動。進而,銷101由施壓構件於輪50的徑向上向外側施壓。施壓構件並未圖示,作為一例,可使用金屬製的扭轉彈簧。因此,可動片100於輪50的徑向上於槽99的範圍內可移動,且以銷101為中心於既定角度的範圍內可旋轉。
若於使用釘打機10的過程中,釘59堵在射出路37中,則擊打部12於下止點與上止點之間停止。即,擊打部12於活塞28遠離緩衝器35的狀態下停止。於是,於利用變換部17的輪50使擊打部12於D2方向上移動時,有時如圖5(A)般,齒部102的頂端成為被按壓於突起部85的頂端的狀態。此外,接觸部115與引導部83的外周面接觸。
本實施形態的釘打機10中,若使輪50逆時針旋轉,則由於將齒部102按壓於突起部85的反作用力,銷101於輪50的徑向上向內側受到施壓,銷101抵抗施壓構件的施壓力,如圖5(B)般於槽99內於輪50的徑向上向內側移動。
另外,齒部102的頂端於與突起部85的頂端接觸的狀態下滑動,若齒部102的頂端超過突起部85的頂端,則由於施壓構件的施壓力而銷101被擠壓,齒部102的頂端如圖5(C)般向突起部85與突起部85之間移動。進而,若伴隨輪50的旋轉,而齒部102如圖5(D)般卡合於突起部85,則驅動板29於第二方向D2上動作。如此,於使用釘打機10的過程中,釘59堵在射出路37中的情形等時,無論驅動板29於中心線A1方向上位於哪一 位置,均可使驅動板29的突起部85與齒部102卡合,使驅動板29於第二方向D2上動作。因此,作業員可將堵塞的釘59自射出路37中去除。
此外,於接觸部115離開引導部83的外周面時,隨後的齒部78與突起部85卡合,解除可動片100的齒部102與突起部85的卡合。如以上般,若輪50開始旋轉,則可動片100的齒部102才與突起部85卡合。因此,即便成為齒部102的頂端與突起部85的頂端接觸般的狀態,亦可正常使齒部78與突起部85卡合。
(變換部的第二實施例)
變換部17的第二實施例示於圖6(A)、圖6(B)、圖7(A)、圖7(B)、圖8(A)、圖8(B)中。
旋轉軸46由2個支持部87可旋轉地支持。2個支持部87固定於射出部,2個支持部87分別具有非圓形的支持孔88。2個支持部87於中心線A2方向上空開間隔而配置。旋轉軸46的長度方向的一部分各自配置於2個支持孔88。旋轉軸46如圖8(A)、圖8(B)般,於2個支持孔88內於相對於中心線A2而交叉的方向上可移動。旋轉軸46具有支柱部89,支柱部89具有通過中心線A2的直線狀的槽90。
輸出要素77具有支柱部91,支柱部91具有銷92。銷92設於自中心線A2偏心的部位。銷92的頂端配置於槽90。若輸出要素77旋轉,則銷92沿著槽90內移動,旋轉軸46旋轉。另 外,旋轉軸46於支持孔88內於相對於中心線A2而交叉的方向上移動。即,輪50於相對於中心線A2而交叉的方向上可移動。若輪50於相對於中心線A2而交叉的方向上移動,則輪50接近或遠離驅動板29。
進而,定位構件93設於筒部33內。定位構件93可彈性變形。作為一例,定位構件93為金屬製的板彈簧,定位構件93的兩端由筒部33保持。定位構件93於相對於中心線A1而交叉的方向、及中心線A1方向上均不移動。定位構件93具有向旋轉軸46突出的限制部94。定位構件93被按壓於旋轉軸46的外周面。若旋轉軸46於相對於中心線A2而交叉的方向上欲動作的力為既定值以下,則限制部94被按壓於旋轉軸46,由此阻止旋轉軸46於支持孔88內移動。
若旋轉軸46於相對於中心線A2而交叉的方向上欲動作的力超過既定值,則定位構件93彈性變形而旋轉軸46越過限制部94,旋轉軸46可於支持孔88內移動。
另外,設有自筒部的內面突出的返回部95。輪50具有配置於以旋轉軸46為中心的同一圓周上的多個銷96。作為一例,多個銷96為金屬製,且分別固定於輪50。多個銷96等間隔地配置於輪50的旋轉方向上。多個銷96的個數多於突起部85的個數。
驅動板29具有施壓部97。於多個突起部85中設於中心線A1方向上最靠近驅動板29的頂端的位置的突起部85、與驅動 板29的頂端之間設有施壓部97。施壓部97為沿著中心線A1方向的平坦面。此外,多個突起部85的頂端分別彎曲。
於擊打部12停止於待機位置,且電動馬達15停止的狀態下,旋轉軸46及輪50如圖6(A)般停止於初期位置。即,旋轉軸46及輪50停止於相對於中心線A2而交叉的方向上最接近驅動板29的位置。另外,所有銷96遠離返回部95。
圖6(A)中,若輪50逆時針旋轉,任一個銷96卡合於突起部85,則擊打部12向上止點動作。繼而,如圖6(B)般,若任一個銷96被按壓於施壓部97,則由於銷96被按壓於施壓部97的反作用力,對於旋轉軸46的與中心線A2交叉的施壓力增加。施壓力為使旋轉軸46遠離驅動板29的方向的荷重。若旋轉軸46承受的荷重超過既定值,則旋轉軸46越過限制部94,如圖7(A)般,旋轉軸46於支持孔88內移動。而且,旋轉軸46及輪50於遠離驅動板29的動作位置停止。
若輪50於動作位置停止,則所有銷96移動至突起部85的動作區域外。即,所有銷96如圖7(B)般自突起部85釋放。因此,擊打部12因蓄壓室的壓力而向下止點動作,驅動板擊打固定件。
若擊打部到達下止點後,任一個銷96被按壓於返回部95,則由於其反作用力而產生使旋轉軸46接近驅動板29的方向的施壓力。若該施壓力超過既定值,則旋轉軸46於支持孔88內移動,旋轉軸46及輪50於初期位置停止。
因此,銷96離開返回部95,任一個銷96於突起部85的動作區域內移動,控制部使電動馬達停止。因此,擊打部12於下止點停止。
變換部17的第二實施例於銷96遠離突起部85的過程中,輪50與旋轉軸46一併朝遠離驅動板29的方向移動。因此,可抑制銷96或驅動板29的至少一者的磨耗,且銷96或驅動板29的至少一者的壽命延長。
另外,銷96的個數超過突起部85的個數,故而於擊打部12到達上止點的時間點,承受擊打部12的動作力的銷96在每次使擊打部12自下止點向上止點動作時更換。因此,可將與擊打部12的動作力對應的最大負荷分散給不同的銷96。因此,銷96的壽命進一步延長。
圖9為設於釘打機10的變換部17的第二實施例的變更例。設於輪50的銷96的個數少於設於驅動板29的突起部85的個數。圖9所示的變換部17的作用效果與圖6(A)、圖6(B)、圖7(A)、圖7(B)所示的變換部17的作用效果相同。另外,圖9所示的變換部17中,設於輪50的銷96的個數少於設於驅動板29的突起部85的個數,故而可抑制輪50的直徑的增加。因此,可實現圖1所示的釘打機10的小型化、輕量化。
圖10(A)為變換部17的第二實施例的另一變更例。於輪50的外周面設有多個齒部98。作為一例,齒部98及輪50由金屬材料一體化。多個齒部98等間隔地設於輪50的旋轉方向上。 齒部98的個數多於突起部85的個數。圖10(A)所示的變換部17的其他構成與圖6(A)所示的變換部17的構成相同。
於擊打部12如圖10(A)般停止於待機位置的情形時,旋轉軸46於支持孔88內停止於最靠近驅動板29的初期位置。
而且,若輪50旋轉,且齒部98與突起部85卡合,則輪50的旋轉力傳遞至擊打部12,如圖10(B)般擊打部12上升。
進而,若齒部98被按壓於施壓部97,則與其反作用力對應的荷重傳遞至旋轉軸46。因此,旋轉軸46如圖11(A)般,於支持孔88內向遠離驅動板29的方向滑動。而且,旋轉軸46於距離驅動板29最遠的位置、即動作位置停止。所有齒部98位於突起部85的動作區域外。
若所有齒部98自突起部85釋放,則如圖11(B)般,擊打部12因壓力室26的壓力而自上止點向下止點動作。另外,齒部98被按壓於返回部95,由於其反作用力而旋轉軸46自動作位置於支持孔88內移動,旋轉軸46回到初期位置並停止。控制部67於擊打部12到達下止點後,使電動馬達15停止。
圖10(A)所示的變換部17可獲得與圖6(A)所示的變換部17相同的效果。此外,設於輪50的齒部98的個數亦可少於突起部85的個數。
(變換部的第三實施例)
圖12(A)表示變換部17的第三實施例。銷103設於輪50。銷103於輪50的旋轉方向上空開間隔而配置有多個。銷103於輪 50的旋轉方向上配置於既定角度的範圍內,作為一例,配置於270度的範圍內。
於輪50設有引導孔104。引導孔104配置於輪50的旋轉方向上配置有銷103的角度範圍外。引導孔104配置於輪50的徑向上。可動銷105安裝於輪50。作為一例,可動銷105為金屬制。可動銷105於引導孔104內於輪50的徑向上可動作。可動銷105的長度方向的一部分於中心線A2方向上位置於輪50的配置範圍外。設有圖14(A)所示的施壓構件110,施壓構件110對可動銷105於輪50的徑向上向外側施壓。作為一例,施壓構件110為金屬製的壓縮彈簧。
銷固持器106安裝於輪50。作為一例,銷固持器106為金屬製。銷固持器106配置於輪50的旋轉方向上配置有銷103的角度範圍外。銷固持器106於中心線A2方向上配置於輪50的配置範圍外且驅動板29的動作範圍外。銷固持器106以支持軸107為中心於既定的角度範圍內可動作。
銷固持器106具有鉤108。於輪50,於引導孔104與銷固持器106之間設有擋止器109。設有圖14(A)所示的施壓構件111,施壓構件111對銷固持器106於圖12(A)中逆時針施壓。作為一例,施壓構件111為金屬製的壓縮彈簧。施壓構件111的施壓力低於施壓構件110的施壓力。
設有自筒部33的內面突出的返回部112。返回部112遠離輪50的外周面。
繼而,對變換部17的第三實施例的作用進行說明。首先,控制部67使電動馬達15停止,擊打部12停止於圖1所示的待機位置。若擊打部12停止於待機位置,則可動銷105由施壓構件110施壓,可動銷105經鉤108保持而停止。即,可動銷105未卡合於突起部85。銷固持器106與擋止器109接觸而停止。
若控制部67使電動馬達15旋轉,輪50於圖12(A)中逆時針旋轉,且銷103卡合於突起部85,則擊打部12於D2方向上動作,即上升。
若伴隨輪50的旋轉,如圖12(A)般返回部112卡合於銷固持器106,則銷固持器106相對於輪50而順時針動作,銷固持器106離開擋止器109。於是,可動銷105因施壓構件110的施壓力而於引導孔104內動作,可動銷105於輪50的徑向上最外側的位置、即初期位置停止。
伴隨輪50的旋轉,多個銷103相對於突起部85而分別單獨地卡合及釋放。於所有銷103自突起部85釋放之前,可動銷105卡合於突起部85。
擊打部12到達上止點之前,所有銷103如圖12(B)般自突起部85釋放。繼而,若自突起部85對可動銷105施加的荷重的分力增加,則被分力擠壓的可動銷105如圖13(A)般,於引導孔104內於輪50的徑向上向內側動作,可動銷105自突起部85釋放。
另外,若可動銷105於引導孔104內動作,則銷固持器 106因施壓構件111的施壓力而逆時針動作,銷固持器106與擋止器109接觸並停止。因此,若可動銷105由於施壓構件110的施壓力、及可動銷105碰撞引導孔104的內壁面所產生的反作用,而向初期位置動作,則如圖13(B)般,鉤108支持可動銷105。即,鉤108阻止可動銷105碰撞突起部85。
擊打部12因壓力室26的壓力而於第一方向D1上動作、即下降,擊打部12到達下止點。控制部67於擊打部12到達下止點後,使電動馬達15停止。
參照圖14(A)、圖14(B)對卡合於突起部85的可動銷105自突起部85釋放的作用進行說明。若可動銷105卡合於突起部85,則對突起部85與可動銷105的接觸位置P1施加荷重F1。荷重F1與第一方向D1平行。另外,可動銷105承受荷重F1的分力F2、F3。分力F2為引導孔104的長度方向的成分,分力F3為相對於引導孔104的長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的成分。
若分力F2如圖14(A)般為使可動銷105接近驅動板29的方向,則可動銷105停止於初期位置。即,可動銷105卡合於突起部85,且輪50的旋轉力經由可動銷105傳遞至突起部85。
相對於此,若伴隨輪50的旋轉,接觸位置P1如圖14(B)般移動至突起部85的頂端側,則與荷重F1對應地對可動銷105施加荷重F4。可動銷105承受荷重F4的分力F21、F31。分力F21為引導孔104的長度方向的成分,分力F31為相對於引導孔104的長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的成分。此處,分力F21為遠離 驅動板29的方向。因此,可動銷105抵抗施壓構件110的施壓力而自初期位置動作,可動銷105離開突起部85,即釋放。
如此,由於自突起部85對可動銷105施加的荷重F4的分力F21,可動銷105自初期位置動作。即,可動銷105移動至突起部85的動作區域外,且可動銷105自突起部85釋放。因此,於可動銷105自突起部85釋放的過程中,可抑制可動銷105與突起部85的接觸位置P1的摩擦力增加。因此,可減少可動銷105或突起部85的至少一者的磨耗,且可延長可動銷105或驅動板29的至少一者的製品壽命。
另外,若可動銷105相對於輪50可單獨地安裝及卸除,則於可動銷105磨耗的情形時,只要更換可動銷105即可,可不更換輪50總體。
進而,鉤108支持可動銷105,故而可防止可動銷105碰撞突起部85,可提高突起部85及可動銷105的耐久性。
於各實施例中,擊打部的待機位置亦可為活塞28遠離緩衝器35的狀態。進而,圖3(A)、圖3(B)、圖4(A)、圖4(B)所示的變換部17中,亦可設置對可動片79順時針施壓的施壓構件。於該情形時,若接觸部82離開引導部83,則可動片79因施壓構件的施壓力而自初期位置順時針動作,卡合部81自突起部85釋放。
釘打機10的實施形態中揭露的事項、與申請專利範圍中記載的事項的關係的一例如下。第一方向D1為第一方向的一 例,第二方向D2為第二方向的一例。擊打部12為擊打部的一例。釘59為固定件的一例。齒條84為第一傳遞部的一例。以中心線A2為中心圓弧狀地移動為於既定方向上旋轉的一例。齒部78、銷96、103、可動片79、可動銷105為第二傳遞部的一例。
齒部78、銷103為第一卡合部的一例。可動片79的卡合部81、可動銷105為第二卡合部的一例。
圖6(A)、圖6(B)、圖7(A)、圖7(B)及圖9中,於銷96未被按壓於施壓部97的狀態下,與突起部85卡合及釋放的銷96為第一卡合部的一例。於銷96被按壓於施壓部97的狀態下,與突起部85卡合及釋放的銷96為第二卡合部的一例。
圖10(A)中,於齒部98未被按壓於施壓部97的狀態下,與突起部85卡合及釋放的齒部98為第一卡合部的一例。圖10(B)中,於齒部98被按壓於施壓部97的狀態下,與突起部85卡合及釋放的齒部98為第二卡合部的一例。
圖4(A)、圖4(B)所示的可動片79的卡合部81於輪50的徑向上向內側動作的方向為另一方向的一例。如圖7(A)般,輪50及旋轉軸46沿著支持孔88動作,藉此銷96向遠離驅動板29的方向動作的方向為另一方向的一例。
圖9所示的輪50及旋轉軸46沿著支持孔88動作,藉此銷96向遠離驅動板29的方向動作的方向為另一方向的一例。
如圖11(A)所示,輪50及旋轉軸46沿著支持孔88動作,藉此齒部98向遠離驅動板29的方向動作的方向為另一方向 的一例。
如圖13(A)所示,可動銷105於引導孔104內向輪50的內側動作的方向為另一方向的一例。
圖3(B)中接觸部82與引導部83的外周面接觸,藉此卡合部81可卡合於突起部85的位置為初期位置的一例。圖6(A)所示的旋轉軸46位於初期位置,銷96可卡合於突起部85的位置為初期位置的一例。圖9所示的旋轉軸46位於初期位置,銷96可卡合於突起部85的位置為初期位置的一例。圖10(A)所示的旋轉軸46位於初期位置,齒部98可卡合於突起部85的位置為初期位置的一例。如圖12(A)般,可動銷105經施壓構件110施壓而停止於輪50的最外側的位置為初期位置。
引導部83、返回部95、施壓構件110為返回機構的一例。返回部95、112為伸出部的一例。筒部33為箱的一例。齒部78、98為齒部的一例。銷96、可動銷105為銷的一例。支持軸80為支持軸的一例。輪50為旋轉構件的一例。
施壓部97為荷重承受部的一例。定位構件93為第一擋止器的一例。引導孔104為引導部的一例。銷固持器106為第二擋止器的一例。
本實施形態中揭露的釘打機於使旋轉構件向一個方向旋轉的狀態下,使第二卡合部卡合於第一傳遞構件,且於使旋轉構件向一個方向旋轉的狀態下,使第二卡合部向另一方向動作,藉此使第二卡合部自第一傳遞構件釋放。
釘打機不限定於所述實施形態,可於不偏離其主旨的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例如,擊打部的待機位置亦可為活塞28遠離緩衝器35的位置。於該情形時,於電動馬達15停止的情形時,旋轉限制機構53阻止輪50的旋轉,擊打部12於待機位置停止。
進而,圖3(A)、圖3(B)、圖4(A)及圖4(B)所示的變換部17中,亦可設置對可動片79順時針施壓的施壓構件。於該情形時,若接觸部82離開引導部83,則可動片79因施壓構件的施壓力而自初期位置順時針動作,卡合部81自突起部85釋放。
進而,圖3(A)、圖3(B)、圖4(A)及圖4(B)所示的驅動板29中設置的第一傳遞部亦可為於中心線A1方向上空開間隔而安裝於驅動板29的多個銷。而且,若輪50旋轉,則齒部78相對於銷可分別單獨地卡合及釋放。進而,卡合部81相對於銷可卡合及釋放。進而,由於自銷對卡合部81施加的荷重,可動片79順時針動作,卡合部81自銷釋放。
支持孔88為將旋轉軸46的動作方向限制為另一方向的引導部,將旋轉軸46的動作方向限制為另一方向的引導部除了孔以外,包含槽、軌道、缺口。
引導孔104為將可動銷105的動作方向限制為另一方向的引導部,將可動銷105的動作方向限制為另一方向的引導部除了孔以外,包含槽、軌道、缺口。
本實施形態中,“動作方向為另一方向”為相對於旋轉軸 46的中心線A2而垂直的平面內的動作方向。
進而,使擊打部於第一方向上動作的施壓機構除了封入有壓縮性氣體的壓力室以外,亦可為固體彈簧、合成橡膠、磁性彈簧。作為一例,固體彈簧包含金屬制的壓縮彈簧或拉伸彈簧。固體彈簧及合成橡膠利用彈性回復力使擊打部於第一方向上動作。磁性彈簧利用同極的磁石彼此的斥力使擊打部於第一方向上動作。
對電動馬達15施加電壓的電源部可為直流電源或交流電源的任一種。使擊打部於第二方向上動作的馬達除了電動馬達以外,亦可使用油壓馬達、空氣壓馬達、引擎的任一種。
第一傳遞部及第二傳遞部只要彼此可卡合及釋放,則形狀及結構不限。除了齒輪、銷、突起部、齒條以外,亦可將凹部、槽、爪等組合而構成第一傳遞部及第二傳遞部。旋轉構件除了輪以外,包含齒輪、皮帶輪、旋轉軸、轉筒、圓筒構件等。
若旋轉構件旋轉,則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以中心線為中心分別轉動,即公轉。
本實施形態中記載有下述第一構成及第二構成。
第一構成具有:擊打部,於第一方向及與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可動作,且於所述第一方向上動作而可擊打固定件;施壓機構,使所述擊打部於所述第一方向上動作;罩殼,支持所述擊打部;馬達,經所述罩殼支持;旋轉構件,利用所述馬達的旋轉力而於既定方向上旋轉;第一傳遞部,設於所述擊打部;及第二傳遞部,設於所述旋轉構件,且與所述第一傳遞部可卡合及釋 放,並且若所述旋轉構件旋轉,且所述第二傳遞部卡合於所述第一傳遞部,則所述擊打部抵抗所述施壓機構的力而於所述第二方向上動作,若所述第二傳遞部自所述第一傳遞部釋放,則所述擊打部因所述施壓機構的力而於所述第二方向上動作。
第二構成中,第一構成的所述馬達為施加有電壓而旋轉的電動馬達,對所述電動馬達施加電壓的電源部設於所述罩殼。
12:擊打部
13:前緣部
17:變換部
26:壓力室
27:氣缸
28:活塞
29:驅動板
31:緩衝器支持部
32:射出部
33:筒部
34、36:引導孔
35:緩衝器
37:射出路
46:旋轉軸
50:輪
78:齒部
79:可動片
80:支持軸
81:卡合部
82:接觸部
83:引導部
84:齒條
85:突起部
114:密封構件
A1、A2:中心線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Claims (9)

  1. 一種釘打機,包括:擊打部,於第一方向及與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可動作,且於所述第一方向上動作而可擊打固定件;第一傳遞部,設於所述擊打部;旋轉構件,於既定方向上旋轉;及第二傳遞部,設於所述旋轉構件,且與所述第一傳遞部可卡合及釋放,若所述第二傳遞部卡合於所述第一傳遞部則所述擊打部於所述第二方向上可動作,若所述第二傳遞部自所述第一傳遞部釋放則所述擊打部於所述第一方向上可動作,並且所述第二傳遞部具有:第一卡合部,沿著所述旋轉構件的旋轉方向配置,且藉由在所述既定方向上轉動並卡合於所述第一傳遞部,而使所述擊打部於所述第二方向上動作;及第二卡合部,藉由在所述既定方向上動作而卡合於所述第一傳遞部,且藉由在與所述既定方向不同的另一方向上動作而使卡合自所述第一傳遞部釋放,所述第二卡合部在與所述第一傳遞部接觸的狀態中,利用承受來自於所述第一傳遞部的荷重作為使所述旋轉構件在所述既定方向上旋轉的旋轉力的反作用力,而從初期位置往所述另一方向上動作,而自所述第一傳遞部釋放,所述釘打機更設有:返回機構,使自所述第一傳遞部釋放的所述第二卡合部向所述初期位置返回,其中於所述旋轉構件設有引導部, 所述第二卡合部沿著所述引導部於所述另一方向上可動作。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釘打機,其中所述第二卡合部為銷或齒部。
  3. 一種釘打機,包括:擊打部,於第一方向及與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可動作,且於所述第一方向上動作而可擊打固定件;第一傳遞部,設於所述擊打部;旋轉構件,於既定方向上旋轉;及第二傳遞部,設於所述旋轉構件,且與所述第一傳遞部可卡合及釋放,若所述第二傳遞部卡合於所述第一傳遞部則所述擊打部於所述第二方向上可動作,若所述第二傳遞部自所述第一傳遞部釋放則所述擊打部於所述第一方向上可動作,並且所述第二傳遞部具有:第一卡合部,沿著所述旋轉構件的旋轉方向配置,且藉由在所述既定方向上轉動並卡合於所述第一傳遞部,而使所述擊打部於所述第二方向上動作;及第二卡合部,藉由在所述既定方向上動作而卡合於所述第一傳遞部,且藉由在與所述既定方向不同的另一方向上動作而使卡合自所述第一傳遞部釋放,所述第二卡合部在與所述第一傳遞部接觸的狀態中,利用承受來自於所述第一傳遞部的荷重作為使所述旋轉構件在所述既定方向上旋轉的旋轉力的反作用力,而從初期位置往所述另一方向上動作,而自所述第一傳遞部釋放,所述釘打機更設有:返回機構,使自所述第一傳遞部釋放的 所述第二卡合部向所述初期位置返回,其中所述旋轉構件於接近所述第一傳遞部的方向及遠離所述第一傳遞部的方向上可動作,若所述旋轉構件於遠離所述第一傳遞部的方向上動作,則所述第二卡合部於所述另一方向上動作,且所述第二卡合部自所述第一傳遞部釋放,且所述釘打機設有:第一擋止器,於所述旋轉構件於遠離所述第一傳遞部的方向上動作後,阻止所述旋轉構件於接近所述第一傳遞部的方向上動作。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釘打機,其中所述擊打部具有經所述第一卡合部按壓的荷重承受部,所述旋轉構件利用將所述第一卡合部按壓於所述荷重承受部的反作用力,而向遠離所述第一傳遞部的方向動作。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釘打機,其中設有:第二擋止器,於所述第二卡合部於所述另一方向上動作後,阻止所述第二卡合部回到卡合於所述第一傳遞部的位置。
  6. 一種釘打機,包括:擊打部,於第一方向及與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可動作,且於所述第一方向上動作而可擊打固定件;第一傳遞部,設於所述擊打部;旋轉構件,於既定方向上旋轉;及第二傳遞部,設於所述旋轉構件,且與所述第一傳遞部可卡合及釋放,若所述第二傳遞部卡合於所述第一傳遞部且所述旋轉構件在所述既定方向上旋轉,則所述擊打部於所述第二方向 上可動作,若所述第二傳遞部自所述第一傳遞部釋放,則所述擊打部於所述第一方向上可動作,並且所述旋轉構件設為於所述第二傳遞部可卡合於所述第一傳遞部的初期位置、與所述第二傳遞部自所述第一傳遞部釋放的動作位置上可移動,所述旋轉構件利用使所述旋轉構件往所述既定方向旋轉的力的反作用力,而從所述初期位置向所述動作位置移動,且所述旋轉構件設有限制所述旋轉構件的動作方向的引導部,所述旋轉構件可沿著所述引導部從所述初期位置向所述動作位置移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釘打機,具備限制部,當施加到所述旋轉構件的反作用力達到既定值以下時,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旋轉構件從所述初期位置往所述動作位置的移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釘打機,所述限制部是使所述旋轉構件產生往所述初期位置的施壓力的彈性構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釘打機,其中所述第二傳遞部為銷或齒部。
TW108128474A 2018-09-21 2019-08-12 釘打機 TWI8337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76893 2018-09-21
JP2018176893 2018-09-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2123A TW202012123A (zh) 2020-04-01
TWI833787B true TWI833787B (zh) 2024-03-0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20316B2 (ja) 打込機
JP6915682B2 (ja) 打込機
JP7081595B2 (ja) 打込機
JP6627990B2 (ja) 打込機
TWI778163B (zh) 釘打機
JP7452624B2 (ja) 打込機
JP7205617B2 (ja) 打込機
JP6852570B2 (ja) 打込機
TWI833787B (zh) 釘打機
JP2018039064A (ja) 打込機
JP2019098443A (ja) 打込機
JP6766727B2 (ja) 打込機
JP7115260B2 (ja) 打込機
JP2017170530A (ja) 打込機
JP6753341B2 (ja) 打込機
JP2018043294A (ja) 打込機
JP2021098256A (ja) 打込機
JP2019198935A (ja) 打込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