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20074A - 一种利用菌类栽培改良土壤有机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菌类栽培改良土壤有机质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20074A
CN104920074A CN201510394056.4A CN201510394056A CN104920074A CN 104920074 A CN104920074 A CN 104920074A CN 201510394056 A CN201510394056 A CN 201510394056A CN 104920074 A CN104920074 A CN 1049200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mushroom
days
bacterium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9405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20074B (zh
Inventor
张永北
冀春花
刘敏
卓旺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NONGKE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NAN NONGKE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N NONGKE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NAN NONGKE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9405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200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20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200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200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200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菌类栽培改良土壤有机质的方法,包括菌类品种选择、准备基料、制备培养料、制备适合大田栽培的栽培种、大田栽培和产后处理等步骤。栽培料铺放于田间,给大田施放了高强度有机肥,栽培料经菌丝分解,大分子物质被降解为作物容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从而提高土壤肥力;产后剩余的菌糠,富含营养物质,也是上好的有机肥;在菌类田间生产过程中,给菌类灌溉,可以保持土壤湿度,对改善土壤微生物菌群和土壤生态有重要的帮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现有耕地发展地栽式菌类生产,不仅能够经济效益,还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生态,增加土壤肥力,通过发展地栽式菌类生产可实现土壤修复和作物施肥。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菌类栽培改良土壤有机质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菌类生产与土壤改良、作物施肥相结合的栽培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菌类栽培改良土壤有机质的方法,属于土壤改良农作物栽培施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人均耕地资源紧缺的人口大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35亩,仅为世界人均的40%,是加拿大的1/18,美国的1/7.8,印度的1/1.2。在全球199个国家排在126位以后。全国有664个市县的人均耕地在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以下。
因此,我国不像人均土地资源充足的欧美国家,可以实行土地休耕制度。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在我国不得已而为之,提高土地承养能力的做法。我国农业用世界7.2%的土地,养活世界1/5人口,在为人类粮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土壤肥力严重下降的代价。长期以来,只用不养的耕作习惯,造成耕地养分失调,地力下降。虽然耕地产出大幅度提高,但负荷过重,耕地养分投入产出严重失衡。目前,除少数地区外,全国绝大多数耕地土壤肥力不高,土壤有机质平均仅为1.8%,旱地仅为1%左右。而欧美国家耕地土壤有机质一般达到5%-8%。
修复耕地土壤肥力,提高土地承养能力,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对于人口众多的我国而言,实行土地休耕制度绝无可能。只能寻找高强度耕作制度下修复土壤能力的方法。比如增施有机肥是可行的方法。但将仅为1.8%的土壤有机质提升至5%,是一项高投入的浩大工程。按常规的方法,给土地增施有机肥的做法,不仅没有足够肥源,相应的投入对于收入微薄的农户而言几乎是渴望而不可及的难题。
随着有机农业的兴起,给作物增施有机肥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最理想的有机肥是在有机质上接种微生物后,经过一定时间发酵的生物菌肥,价格不菲,1500到2000元/吨以上。因此,采用生物菌肥发展有机农业是高投入的农事活动,只能作为高端农业在有限的规模上发展。大规模发展有机农业,让广大普通消费者共享现代农业的成果,从高昂的投入来看,并不现实。其之所以昂贵,是因为接种菌种代价不低,且一整套发酵工艺复杂。如果能找到一种方法降低生产成本,或者提高生产过程的产出,使之成为能够被普通百姓接受的产品,那么对于大规模推广有机农业,无疑是有帮助的。
近几年,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壮大,食用菌生产废料的产量也不断增长。据统计我国产量全球第一,占世界总量70%,产值超过2000亿元。2013年达到3148万吨,年增长率为 13%。按照食用菌转化率80%估算,每年食用菌栽培料用量大致为3935万吨。一般食用菌生产废渣得率大致为60%,以此估算,我国每年的食用菌废渣产量为2361万吨。
随着食用菌废渣产量日益增长,其综合利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的方法有多种,如饲料、燃料和肥料等。经过食用菌菌丝发酵后的废渣,不仅营养组分与其子实体相近,其木质素、纤维素经过降解,成为动植物容易吸收的养分。因此,菌渣不仅可以用于饲料,且用于肥料即为上好的生物菌肥。利用食用菌废渣作为肥料的已被逐步推广使用。
但是,现今菌渣用于肥料的做法,大多还是工厂化或者菌棚生产食用菌产生大量废渣后,将其收集,再对菌渣进行复杂处理,使其达到肥料的利用标准后,作为生物菌肥销售。这一过程包括菌渣收集、粉碎、发酵等复杂工序,过程复杂,工作量大,还容易造成菌渣活性成分损失。
而许多农户采用大棚栽培食用菌,主要目标是收获食用菌产品,至于如何与菌渣直接利用为肥料衔接,并没有关注。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该选用什么菌种,或者采用何种生产模式,以提高菌丝发展阶段更有效地降解菌渣,使菌渣能够更加方便、直接地用于肥料,并没有一个两者兼顾的方案。如有些食用菌采摘后,由于菌渣降解不够,还需重新粉碎发酵,才能够用于肥料。
因此,寻找几种菌类及其合适的生产模式,形成一种既能够获得食用菌产出,又能提高土壤肥力的良方,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困境的出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菌类栽培改良土壤有机质的方法,从而使以往投入较大的施肥工作,转变为能赚钱的菌类生产,通过菌类生产,既能收获高价值的菌类产品,又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从而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一条新的出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菌类栽培改良土壤有机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菌类品种选择:
以适合地栽式培育的菌类作为菌类生产的主推品种,如草菇、竹荪、大球盖菇、金福菇、姬松茸、鸡腿菇等;这些菌类的菌丝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降解植物纤维、木质素、多糖等营养物质,转化为有经济价值的菌类产品,且具有较高的产品转化率;更重要的是,这些菌类可以在大田按照地栽模式,在田间栽培管理。
(2)、准备基料: 
以农业生产废弃物和/或林业废弃物为原料,将农业生产废弃物和/或林业废弃物粉碎、晒干作为基料,基料干燥储存备用,按照每亩地3-5吨的用量储备;基料要求新鲜、洁净、干 燥、无虫、无霉、无异味。
所述的农业生产废弃物为农产区的秸秆、蔗渣、谷壳、豆杆、杂草、粪便等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林业废弃物为农产区周边林区的杂草、落叶、树丫、木屑等中的至少一种,不含有桉树、樟树、槐树、苦楝等含有害物质树种的阔叶树木屑。
将所述的农业生产废弃物和/或林业废弃物粉碎,粒径为5~10mm的物料为粗料,粒径为0.5~5mm的物料为细料,粗料和细料的重量比为25~50:50~75。
(3)基料发酵制备培养料:
向步骤(2)中准备的一部分基料中添加石灰粉,石灰粉的添加量为基料重量的2~4%;再加入农业食用菌行业标准NY5099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加水量以手抓紧略有水渗出为准,此时含水量为60%~70%;
将添加石灰粉和水的基料堆成料堆,一般一个料堆重4000kg~5000kg,料堆高1.0~2.0m,堆放发酵2个月以上,发酵期间翻堆2~4次,且发酵过程中含水量保持60%~70%;所述翻堆步骤是:当料堆的料温升至60℃~70℃时,料堆内层出现白色放线菌,并有冰片味时翻堆,以后每周翻堆一次直到料温不再上升,总共2~4次,表明堆料腐熟,完成基料发酵过程制备成培养料。
(4)制备适宜大田栽培用的栽培种:包括配制栽培料、制作菌棒、菌棒灭菌、接种、培养、检查等工序:
①配制栽培料:
将步骤(2)中准备的另一部分基料与辅料、营养盐按64.5~75%、24.5~34.5%、0.5~1.5%的重量百分比配制成栽培料;
所述的辅料为营养价值高的秸秆粉、甘蔗渣、麦麸、玉米粉、麦皮、棉籽皮中的3~4种按照任意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其中,麦麸、玉米粉各自在栽培料中的重量百分比不超过3%;
所述的营养盐为磷酸二氢钾、尿素、硫酸镁、石膏粉、碳酸钙、石灰粉、饼肥、过磷酸钙中的3~6种按照任意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②制作菌棒: 
将步骤上述①中配制好的栽培料搅匀,调整栽培料含水量,以60%~70%含水量为宜;用装袋机将栽培料制成菌棒,菌棒的规格一般为500g/袋;竹荪等菌丝发育较慢的菌种,根据栽培时间倒推,以栽培时间为限,较早制种的可以制较大的菌棒,较晚制种的一般制较小的菌棒;
③菌棒灭菌: 
制成的菌棒,在100℃蒸汽室内高温灭菌消毒,将制成的菌棒装在筐内,推进蒸汽室,蒸煮24~36小时,直到消灭菌棒内杂菌;
④接种:
将灭菌后的菌棒冷却至28℃以下,无菌条件下,将步骤(1)中所述的菌类品种的常规栽培种接种于菌棒上,每瓶栽培种接种45~50袋菌棒;
所述的菌类品种,其原种可从各地从事食用菌生产的科研机构采购(例如—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按照常规培养方法依次培养成母种、常规栽培种后进行接种;
所述的菌类品种,其母种也可从专门从事食用菌生产的企业采购(例如—海南农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海南开盛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广东省食用菌菌种公司);为了降低成本,也可采购原种自产的母种;采购原种后按常规方法进行接种,生产母种;然后按照常规方法培育出常规栽培种后进行接种;
⑤培养:
培养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是培养室应事先经过环境净化,应清洁、干燥、通风、遮光;二是室内温度保持在25~28℃,空气相对湿度65~70%,培养30~40天菌丝可长满袋;
⑥检查:
接种后10天进行第一次检查,以后每隔10天检查一次,剔除不合格菌种;培养40天后获得适合大田栽培的栽培种;此时每袋菌棒重量约为1kg;
(5)大田栽培: 
①整地开沟: 
如图1所示,先开沟,沟宽(1)50cm~60cm,沟间距(2)70cm~80cm,沟深(3)25cm~30cm;需注意,地处高坡,不易涝的场地,沟宜挖深;地处低洼,容易涝的场地,沟宜挖浅或沟的底层铺5厘米左右厚度的腐殖土;
②土壤消毒: 
对沟四周和沟底撒石灰粉和杀蚁农药进行杀虫灭菌,石灰粉用量为750kg/hm2,杀蚁农药的用量视情况而定,以灭杀效果明显为准;
③搭建荫棚: 
铺料前用钢管、木料或毛竹搭2米高的荫棚,棚顶用木枝或茅草或遮阳网遮盖,遮荫度70%~80%;若栽培地的林下林冠郁闭度为0.7以上,则无需搭建荫棚;
④灌溉:
铺设节水灌溉设施,建立灌溉系统,以直径110mm水管供水,再用直径65至75mm的 PVC管分水到每个沟,两沟间必须铺设微喷带;用符合NY 5099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把土壤浇透。
⑤铺料建畦: 
把含水量60%~70%的培养料铺到沟内,略压实,每平方米用培养料15~20kg,培养料厚度30cm左右,堆成瓦楞状的菇畦(如图2所示),菇畦有足够的斜面,有利于菇畦菌丝通气,确保菌丝健康生长;菇畦形状如图2所示,畦宽(5)50cm~80cm,畦间沟宽(4)40cm~60cm,畦深(6)15cm~20cm;
⑥接种:
把步骤(4)获得的适合大田栽培用的栽培种掰成体积为1cm3~2cm3的碎块(7),按梅花状(如图3所示)接种在培养料表层上,接种点间距10~15cm,再覆一层5cm厚的培养料,每亩接种量为700~800袋菌棒;
⑦施肥:
在接完种后的培养料表面撒上一层过磷酸钙或复合肥,用量为25kg/亩;
⑧覆土:
在施肥后,用符合NY 5099规定的土壤覆盖,厚度以5~6cm为宜;
⑨盖草:
覆土后再盖上2~5cm厚的稻草、甘蔗叶或林下落叶;
⑩盖膜:根据天气情况,决定是否覆盖薄膜:
温度低于18℃时,要把塑料薄膜盖紧,周围压实,每天中午通风0.5h;温度高于23℃时,可以不盖膜;大雨、暴雨天要盖膜,小雨和毛雨天不用盖膜;
发菌期管理: 
播种后25~30天内为发菌时期,培养料含水量保持在60%~70%之间,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0%~25%,土壤温度保持23~28℃为宜;此时期一般不喷水,如遇连续晴天则要喷水,喷水至土壤和盖的稻草湿润即可;下雨时一定要盖好薄膜,防止雨水渗透到菌床,造成积水溺死腐烂菌丝;
菌蕾期管理: 
接种25~30天后菌丝爬上畦面,并形成菌索,菌索尖端扭结形成菌蕾,此时进入菌蕾期;菌蕾生长期,小气候的温度控制在22~30℃之间,此期间需水量增加,一般晴天每天早晚各喷一次水,菌床表面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80%~85%;
出菇期管理: 
接种55~60天后开始岀菇,出菇期的菌床表面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温度以 23~32℃出菇为好;播种后70天左右子实体形成,菌球尚未破口,此时更要注重保湿栽培料湿度,栽培料湿度为70%,空气湿度为90%左右;除雨天外,早晨在六点左右,下午在傍晚时都应喷水;
采后管理: 
培养75天后即可进行采菇,菌类开始破口,伸长,撒裙或开伞即可进行采菇,而草菇只需20天,在菌球期即可采摘;采完第一潮菇后,喷水量稍微减少,土壤含水量为20%,约经7~10天,第二潮菇的菌蕾长出后,管理方法按上述的发菌期、菌蕾期、出菇期依次进行管理。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发菌期管理、菌蕾期管理、出菇期管理和采后管理期间,需要进行病害防治和/或虫害防治:
所述的病害防治包括:防治黑霉、青霉、绿霉、毛霉、曲霉、鬼伞菌等:
发菌前期,发现杂菌,应及时挖净,用生石灰在病区消毒,并及时补播菌种,生石灰的用量为100g/m2,或者,用0.1%多菌灵液、75%百菌清800~1000倍液喷雾或50%可湿性粉剂按照500-1000毫克/公斤药液喷施清除产地杂菌;
发菌期,菌类的菌球破口前,可喷洒金霉素1:1000~1500水溶液,用药量为10ml/m2,严重时用1:500~800倍的多菌灵溶液喷治,用药量为20mL/m2
所述的虫害防治包括:防治螨虫、跳虫、蚯蚓、白蚁、蛞蝓、红蜘蛛等:
蚁害防治:将灭蚁灵或25%的菊乐合脂放在蚁巢和蚁路上,灭蚁灵的用药量为每巢10~30g,菊乐合脂为2000倍液喷雾,也可以用烧香的骨头诱杀;
蛞蝓防治:傍晚用石灰粉撒在蛞蝓活动处,每隔3~4天撒一次,生石灰的用量只需少许,或用人工捕杀;
红蜘蛛防治:基料堆料发酵时常发现红蜘蛛,喷1:100倍的石硫合剂,石硫合剂的用药量为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螨虫防治:栽培料接种前用水浇投,浸泡3至5日,接种后需保持栽培料70%湿度,一般螨虫不易存活;发现螨虫,可用杀螨特1500倍液喷施,用量50g/m2
跳虫防治:对竹荪危害较大,用稀释1000倍的90%敌百虫加少量蜂蜜诱杀;
蚯蚓防治:给菇畦灌水,保持栽培料水分驱赶蚯蚓或每亩2公斤至3公斤的30%敌百虫粉剂杀灭。
进行病害防治和虫害防治时,在菌蕾形成期,禁止对套种作物使用农药,如确实需要使用,则喷施前用塑料薄膜覆盖,隔离48小时。
(6)产后处理
菌类生产结束后,剩余在大田的菌糠直接保留在田间,使其继续腐烂发酵;经过15~30天后,将菌糠层翻起,其它土层混匀,再种植其它作物;残留在大田的菌糠,经过简单处理即可转化成为后续种植作物的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基本原理: 
大田栽培菌类,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以竹荪为例,每亩竹荪按5吨铺设栽培料,可收获竹荪干品100斤左右,按每斤竹荪120元计算,亩产值为12000元,成本为6000元,可获利润6000元;其它草菇、大球盖菇、金福菇、鸡腿菇等,均可获得利润5000至8000元;
每亩5吨栽培料铺放在田间,相当于给大田施放了高强度的有机肥;更重要的是,菌类产后剩余的菌糠,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上好的有机肥;栽培料经菌丝分解,大分子物质大多被降解为作物容易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的有机酸、多糖、多肽、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从而大幅度提高土壤肥力;
田间菌类生产,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给菌类灌溉增加水分,可以保持土壤湿度,改善土壤墒情。对改善土壤微生物菌群和土壤生态,有重要的帮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现有耕地发展地栽式菌类生产,不仅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能够大幅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生态,增加土壤肥力。通过发展地栽式菌类生产实现土壤修复和作物施肥,可以将以往花钱的土壤修复工作,转变成为赚钱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整地开沟示意图;
图2、铺料建畦示意图;
图3、菌类接种示意图;
其中,1、沟宽,2、沟间距,3、畦深,4、畦间沟宽,5、畦宽,6、畦深,7、栽培种碎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描述内容:
实施例1:海南橡胶/竹荪复合栽培土壤改良
一种利用菌类栽培改良土壤有机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菌类品种选择:以竹荪作为栽培对象,竹荪的原种采购于海南农垦学院,经常规培养方法得竹荪的栽培种。
(2)、准备基料:以橡胶木屑为基料,橡胶木屑中,粗料与细料的重量比为30:70;粗料为5~10mm,细料为0.5~5mm;橡胶木屑按9:1的重量比分成两部分。
(3)、制备培养料:向步骤2中重量百分比为90%的橡胶木屑中添加石灰粉,石灰粉的添加量为橡胶木屑重量的3%;再加入NY5099规定的生活饮用水至含水量为70%;将添加石灰粉和水的基料堆成高1.4米,宽1.5米,长1.5米以上的料堆;料堆盖上麻袋,一周后料堆的料温升至60℃-70℃时,料堆内层出现白色放线菌,并有冰片味时翻堆,以后每周翻堆一次,翻到4次后料温不再上升时完成基料发酵过程。
(4)、制备适合大田栽培的栽培种:
①配制栽培料:将步骤(2)中剩余的10%的橡胶木屑与辅料、营养盐配制成栽培料;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橡胶木屑70%、麦皮22.5%、玉米粉3%、麦麸3%、石膏粉0.3%、碳酸钙0.3%、石灰粉0.9%;
②制作菌棒:将步骤①中配制好的栽培料搅匀,加水至含水量为60%;用装袋机将栽培料制成菌棒,菌棒的规格为500g/袋;
③菌棒灭菌:菌棒在100℃蒸汽室内蒸汽灭菌24小时,冷却后备用;
④接种:将灭菌后的菌棒冷却至28℃以下,无菌条件下,将步骤(1)中获得的竹荪栽培种接种于菌棒上,每瓶栽培种接种50袋菌棒;
⑤培养:培养室事先经过环境净化,应清洁、干燥、通风、遮光;室内温度保持在26℃,空气相对湿度为70%,培养40天菌丝可长满袋;
⑥检查:接种后10天进行第一次检查,以后每隔10天检查一次,剔除不合格菌种;培养40天后获得长满菌丝的栽培种即进行大田栽培。
(5)大田栽培: 
①整地开沟: 
场地选择:选地势平坦,便于耕作,土质肥沃,呈弱酸性,靠近水源,既有保湿条件又便于排水的平地或斜坡地作栽培场,开割胶园的林冠郁闭度为0.7,无需搭建荫棚;竹荪种植园地以靠近水源,利于引水灌溉为宜;根据胶园行间带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留人行道,挖排水沟,清除枯枝石块;挖栽培用的沟,如图1所示,沟宽(1)60cm左右、沟间距(2)70cm左右,沟深(3)30cm左右;
②土壤消毒: 
沟四周和沟底撒石灰粉和杀蚁农药进行杀虫灭菌,石灰粉用量为750kg/hm2,杀蚁农药的杀蚁农药的用量视情况而定,以灭杀效果明显为准;
③灌溉:
在竹荪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土壤和培养料的湿度,必须铺设节水灌溉设施,建立灌溉系统,以之间110mm水管供水,再用直径65至75mmPVC管分水到沟;两沟尖铺设微喷带, 以便按需随时能够供水到位;铺料前用符合NY 5099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把土壤浇透;
④铺料建畦: 
畦底先铺一层培养料,培养料厚度为30cm左右,略压实,堆成瓦楞状的菇畦,如图2所示;畦宽(5)80cm左右,畦深(6)20cm左右,畦间沟宽(4)60cm左右;一般橡胶种植行间带为4m~8m,合理的建畦模式为每个行间带起三畦,三畦之间留两沟,称之为“132模式”,即一行三畦两沟模式;
⑤接种:
把步骤(4)获得菌类的栽培种按梅花状(如图3所示)接种在培养料表层上,接种点间距10~15cm,每个菌块1cm3~2cm3大小,再覆一层5cm厚的培养料,每亩接种量700~800袋菌棒(每袋重量1kg);
⑥施肥:
接种后在培养料表层撒上一层过磷酸钙,用量为25kg/亩;
⑦覆土:
盖上5cm厚度的腐殖土(腐殖土符合NY 5099规定的土壤要求);
⑧盖草:覆土后再盖上3cm厚的稻草、甘蔗叶或胶叶;
⑨盖膜:
温度低于18℃时,把塑料薄膜盖紧,周围压实,每天中午通风0.5h;温度高于23℃时,不盖膜;大雨、暴雨天盖膜,小雨和毛雨天不盖膜;
⑩发菌期管理:
播种后25~30天内为发菌期,培养料含水量保持在65%左右,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0%~25%,土壤温度保持23~28℃为宜;此时期一般不喷水,如遇连续晴天则要喷水,喷水至土壤和盖的稻草湿润即可;下雨时一定要盖好薄膜,防止雨水渗透到菌床,造成积水溺死腐烂菌丝;
菌蕾期管理: 
接种30~40天后菌丝爬上畦面,并形成菌索,菌索尖端扭结形成菌蕾,此时进入菌蕾期;菌蕾生长期,空气的温度控制在22~30℃之间,此期间需水量增加,一般晴天每天早晚各喷一次水,菌床表面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80%~85%;
出菇期管理: 
重点调节温、湿、气、光,防止阳光直射,铲除四周刺藤杂草,利透气和减少虫蚁;竹荪对湿度极为敏感,培养料含水率低于50%菌丝变色老化,高于70%菌丝死亡自溶,及时喷灌,保持菇畦湿度;在多雨季节室外应搭遮雨棚,天旱时应喷水保持复盖物的湿润,在菌蛋 形成后,应按竹荪的生理要求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菌床表面空气相对湿度要提高到90%~95%;
采后管理: 
培养60至70天后,竹荪菌球开始破口,伸长,出菇,即可进行采菇,采完第一潮菇后,喷水量稍微减少,土壤含水量为20%,约经7~10天,第二潮菇的菌蕾长出后,管理方法按上述发菌期、菌蕾期和出菇期进行,以此类推。
在发菌期管理、菌蕾期管理、出菇期管理和采后管理期间,需要进行病害防治和/或虫害防治,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加以防治:
A、事前防治:主要是菇畦建设同时,要注意清除场地虫害和杂菌,虫害包括螨虫、跳虫、蚂蚁、蛞蝓、蚯蚓等,杂菌如黑霉:
蚁害防治:将灭蚁灵或25%的菊乐合脂放在蚁巢和蚁路上,灭蚁灵的用药量为每巢10~30g,菊乐合脂为2000倍液喷雾,也可以用烧香的骨头诱杀;
蛞蝓防治:傍晚用石灰粉撒在蛞蝓活动处,每隔3~4天撒一次,生石灰的用量只需少许,或用人工捕杀;
螨虫防治:栽培料接种前用水浇投,浸泡3至5日,接种后需保持栽培料70%湿度,一般螨虫不易存活。发现螨虫,可用杀螨特1500倍液喷施,用量50g/m2
跳虫防治:对竹荪危害较大,用稀释1000倍的90%敌百虫加少量蜂蜜诱杀;
蚯蚓防治:给菇畦灌水,保持栽培料水分驱赶蚯蚓或每亩2公斤至3公斤的30%敌百虫粉剂杀灭;
杀菌(黑霉):发菌前期,发现杂菌,应及时挖净,用生石灰在病区消毒,并及时补播菌种,生石灰的用量为100g/m2,或者,用0.1%多菌灵液、75%百菌清800~1000倍液喷雾或50%可湿性粉剂500-1000毫克/公斤药液喷施清除产地杂菌;
B、事中防治: 
菇畦铺料接种后,发菌期至竹荪菌球破口前,可喷洒金霉素1:1000~1500水溶液,用药量为10ml/m2,严重时用1:500~800倍的多菌灵溶液喷治,用药量为20mL/m2
出菇期间,若出现害虫可人工捕捉,出现蚁害可喷施灭蚁灵,25%菊乐合脂2000倍液喷雾,也可用烧香的骨头诱杀;
C、事后防治: 
主要指竹荪子实体采收后,要注意的病虫害防治事项;子实体采收时必须从根本切断菌索,即可保留完整的菇形提高菇品等级,又可防治残留子实体腐烂,造成病菌感染源。
(6)采收加工储存 
①采收:竹荪一般是清晨五点破口,九点至十点撒完裙并停止生长,十点以后品质就开始下降,中午就开始焉萎,所以最适宜采收时间是9~10点,最迟11点要采收结束;
采收时应用锋利的小刀从菌托底切断菌索,切勿用手扯断,采下后马上剥离菌盖和菌托;装竹荪的蓝子要用薄膜或纸垫上,以免擦伤竹荪,采收中要保持菇体的干净和完整,不要弄破菌裙,被孢体和泥土污染的竹荪要用清水洗净;菌盖和菌托洗去孢液和泥土后单独加工。
②加工:竹荪采收后要马上干制,干制的方法有日晒法和烘烤法,水洗过的竹荪不能立即入烘否则颜色污暗,制干的方法包括暴晒和烘烤两种:
暴晒:晴天采收的竹荪,用阳光暴晒干,既经济又质量好;
烘烤:包括红外烘烤和暖炉烘烤,红外线灯烘烤,效果与日晒无异;用取暖炉或鼓风干燥箱烘烤质量亦佳;
必须注意:木炭烘烤须去掉烟头,炭灰盖火,严防火苗烤焦竹荪;煤火烘烤须隔绝煤烟,火炉上方用铁板或铁锅散热,烤箱下要有进气孔,顶上要有排湿孔;烘烤温度40℃起温,每隔2小时上升5℃,最高升到60℃,直到烤干;烤筛须在烤前洗净,晒干,薄涂一层无气味的熟植物油,以防竹荪粘在烤筛上;烤干的竹荪易碎,烤好后应连筛取出,略经回潮后方可包扎。
③分级:竹荪干品按按大小,色泽,完整度分级包装,各级品质量标准如下:
一级:长12厘米,宽4厘米,色白,完整;二级:长10-11厘米,宽3厘米,色稍黄、完整;三级:长8-9厘米,宽2厘米,色黄,略有破碎;四级:等外品,长7厘米以下,色深,有破碎。
④包装:按等级包装,每25克或50克作一小扎,两端用红毛线扎紧,600克装一小袋,两小袋装一中袋(即一司码斤),用聚乙烯塑料袋,四中袋一纸箱,箱内衬一层防潮纸,然后用胶水纸封箱口。
⑤储存:竹荪品质娇嫩,保管不善和贮存过久都会导致色泽加深变黑,香气消失,风味大减,甚至生虫变质,所以应保存在通风、干燥、低温的地方,还应经常检查,若发现回潮变软应及时摊晒或文火烘干。
(7)产后处理: 
橡胶林下栽培竹荪,竹荪采摘后,菌糠直接留在胶园,任期腐烂;由于竹荪生产期一般在5月下旬结束,6、7月后海南进入雨季,丰富的降雨,增加土壤湿含水量,可以加快菌糠腐烂;进入7、8月份,正值橡胶营养根生长旺盛期,残留在胶园,经过充分腐烂的菌糠,正好为橡胶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8)经济生态效益:
胶园间种竹荪,土地利用率约为40%;每亩铺料约为3吨,竹荪产量为65至100斤,按 每斤100元计算,每亩产值为6500元至1万元,综合生产成本为4500元,每亩利润为2000元至5500元;按2014年胶价15000元/吨,亩产65斤干胶计算,该产值比橡胶487.5/亩高4到10倍。
橡胶林下栽培竹荪后,土壤经采样分析,腐殖质、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和水分等指标可提高3~6倍,土壤湿度提高14%至17%,胶树营养根密度15倍,橡胶产量提高13%至25%。
实施例2:大田栽培姬松茸有机质改良:
一种利用菌类栽培改良土壤有机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菌类品种选择:
以适合地栽式培育的姬松茸在大田栽培,通过姬松茸的大田栽培,收获高价值的姬松茸产品,同时剩余物经过姬松茸菌丝降解,增加了营养,直接留在田间作为肥料肥田,达到改良土壤有机质的目标。
(2)、准备基料: 
由于姬松茸菌丝对木质素、纤维素降解能力不如竹荪菌丝,为了不影响大田土壤耕作,培养料需选择易降解草本材料为主,如稻草、麦秸、玉米秆、甘蔗渣等,如选木质材料,则需将其粉碎到粒度小于2mm。
本实施例选用的是稻草、麦秸、玉米秆、甘蔗渣和干牛粪,分别粉碎成基料,粒径为5~10mm的物料为粗料,粒径为0.5~5mm的物料为细料,粗料和细料的重量比为25:75;按照每亩地5吨的用量备料;要求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
(3)制备培养料: 
将步骤(2)中准备的基料稻草粉、麦秸粉、玉米杆粉和干牛粪混合,其中干牛粪占混合物重量的30%;然后向混合物中添加其重量2%的石灰粉,再加入农业食用菌行业标准NY5099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加水量以手抓紧略有水渗出为准,此时含水量为70%;
将添加石灰粉和水的基料堆成料堆,料堆重5000kg、高1.0~2.0m,堆放发酵2个月,发酵期间翻堆4次,且发酵过程中含水量保持60%~70%;所述翻堆步骤是:当料堆的料温升至60℃-70℃时,料堆内层出现白色放线菌,并有冰片味时翻堆,以后每周翻堆一次直到料温不再上升,总共4次,表明堆料腐熟,完成基料发酵过程制备成培养料。
(4)制备适宜大田栽培用的栽培种:
①配制栽培料:
将步骤(2)中准备的基料甘蔗渣粉、稻草粉和干牛粪与辅料、营养盐配制成栽培料,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甘蔗渣粉48%、稻草粉14%、干牛粪13%、棉籽皮17.5%、麦麸3%、 玉米粉3%、石膏粉0.3%、尿素0.3%、石灰粉0.3%、过磷酸钙0.3%、饼肥0.3%;
②制作菌棒: 
将步骤①中配制好的栽培料搅匀,加水至含水量为65%;用装袋机将栽培料制成菌棒,菌棒的规格为500g/袋;
③菌棒灭菌: 
菌棒在100℃蒸汽室内蒸汽灭菌24小时,冷却后备用;
④接种:分为母种、原种、栽培种三级制种:
A、母种扩繁,采用PDA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9克、水1000毫升)。制作方法:称去皮马铃薯200克,洗净,切成不规则1~2厘米碎块,煮沸后再烧15分钟,以马铃薯酥而不烂为度,用4层纱过滤,取滤液,放入18克琼脂,加热至琼脂完全熔化,再用4层纱布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葡萄糖20克,充分搅拌,加热熔化,趁热分装试管,分装量为试管量的1/5,然后塞上棉塞,于每平方厘米1.1公斤压力下灭菌30分钟,出锅后稍事冷却,趁热摆写明。用从自备优良母种在无菌条件下扩接,一支试管可接30支左右。置于25℃恒温条件下培养,7~10天长满斜面。
B原种制备,采用木屑、米糠培养基(木屑77.5%,米糠20%,糖1%,石膏1%,石灰0.5%,另加水120%)。制作方法:先将食糖溶于少量水中,将木屑、米糠、石膏、石灰按比例称好,搅拌均匀,把糖水加入清水中,倒入木屑料内,边加边拌,充分搅匀,然后装瓶,清洁瓶口和外部,塞棉塞,置于1.5公斤压力锅内灭菌2小时。冷却后,选步骤A获得的长势良好的母种在无菌添加下接种,每支母种可接4~6瓶。置于25℃恒温条件培养,3至4周,菌丝长满全瓶,即可使用。
C栽培种,采用谷粒培养基(小麦、黑麦、高粱、小米等均可作为谷粒)。制作方法:先将谷粒去除瘪粒、杂质,淘洗干净,取谷粒12公斤,加水17公斤,煮沸15分钟,于沸水中斤5分钟,滤掉水分,晾干。去煮熟谷粒11公斤,加石膏粉120克,碳酸钙粉40克,搅拌均匀后装瓶,置于1.5公斤压力锅灭菌2小时。冷却后,选步骤B培育的长势良好的原种,在无菌条件下扩接。然后在25摄氏度恒温下培养,3至4周菌丝长满全瓶。
将灭菌后的菌棒冷却至28℃以下,无菌条件下,将步骤C中获得的姬松茸栽培种接种于菌棒上,每瓶栽培种接种50袋菌棒;
⑤培养:
培养室事先经过环境净化,应清洁、干燥、通风、遮光;室内温度保持在26℃,空气相对湿度为70%,培养40天菌丝可长满袋;
⑥检查:
接种后10天进行第一次检查,以后每隔10天检查一次,剔除不合格菌种;培养40天后获得长满菌丝的栽培种即进行大田栽培。
(5)大田栽培: 
①整地开沟: 
沟宽(1)50cm左右,沟间距(2)70cm左右,沟深(3)25cm左右;沟底层铺5厘米左右厚度的腐殖土;
②土壤消毒: 
对沟四周和沟底撒石灰粉和杀蚁农药进行杀虫灭菌,石灰粉用量为750kg/hm2,杀蚁农药的用量视情况而定,以灭杀效果明显为准;
③搭建荫棚: 
铺料前用钢管、木料或毛竹搭2米高的荫棚,棚顶用遮阳网遮盖,遮荫度70%~80%;
④灌溉:
铺设节水灌溉设施,建立灌溉系统,以110mm水管供水,再用65mm的PVC管分水到每个沟,两沟间铺设微喷带;用符合NY 5099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把土壤浇透;
⑤铺料建畦: 
把含水量60%的培养料铺到沟内,保持疏松,每平方米用培养料20kg,培养料厚度30cm左右,堆成瓦楞状的菇畦;畦宽70cm左右,畦深15cm左右,畦间沟宽40cm左右;
⑥接种:
把步骤(4)获得的适合大田栽培用的栽培种掰成体积为1.5cm3的碎块,按梅花状(如图3所示)接种在培养料表层上,接种点间距15cm,再覆一层5cm厚的培养料,每亩接种量为800袋菌棒;
⑦施肥:
在接完种后的培养料表面撒上一层复合肥,用量为25kg/亩;
⑧覆土:
施肥后,覆盖厚度为5~6cm NY 5099规定的土壤; 
⑨盖草:
覆土后再盖上2~5cm厚的稻草、甘蔗叶或林下落叶;
⑩盖膜:根据天气情况,决定是否覆盖薄膜:
接种后,要保持料温24~28℃。温度低于18℃时,要把塑料薄膜盖紧,周围压实,每天中午通风0.5h;温度高于23℃时,打开盖膜;大雨、暴雨天要盖膜,小雨和毛雨天不用盖膜;
发菌期管理: 
播种后25~30天之内,培养料含水量保持在60%,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5%左右,土壤温度保持23~28℃为宜;此时期一般不喷水,如遇连续晴天则要喷水,喷水至土壤和盖的稻草湿润即可;下雨时一定要盖好薄膜,防止雨水渗透到菌床,造成积水溺死腐烂菌丝。
菌蕾期管理: 
接种25~30天后为菌蕾期,小气候的温度为22~30℃,菌床表面土壤保持25%湿度一段时间后,采取对菌床喷水的措施催菇,然后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为80%~85%;菌丝长至2/3时,采用耕作层底部生土对菇畦进行覆土,厚度为5cm,更换原来的盖草,重新覆盖一层2~5cm厚的稻草、甘蔗叶或林下落叶。
出菇期及采后管理:
姬松茸出菇要求温度高,高温下易滋生病和虫病,因此,菇畦空气相对湿度以80%为宜,温度20~25℃为宜,勤通风;在适宜的环境条件和管理下,播种45天左右可见到扭结;子实体从原基出现至可采收一般10天左右,菇采完后,停止碰水,保持通风,将菌床晾干,并保持表土25%湿度15天左右,然后采用菌床喷水措施催菇,如上述第一茬菇一样管理,第二茬菇的菌蕾长出后,一个出菇周期可采收4~5茬,管理方法按上述的发菌期、菌蕾期、出菇期依次进行。
(6)产后处理: 
菌类生产结束后,剩余在大田的菌糠直接保留在田间,使其继续腐烂发酵;经过15~30天后,将菌糠层翻起,其它土层混匀,再种植其它作物;残留在大田的菌糠,经过简单处理即可转化成为后续种植作物的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大田栽培姬松茸后,土壤经采样分析,腐殖质、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和水分等指标可提高3~6倍,土壤湿度提高14%至17%。
(7)经济生态效益:
大田栽培姬松茸,每亩铺料栽培料约为5吨,亩产鲜菇1400斤,按每斤8元计算,每亩产值为11200元,综合生产成本为5000元,每亩利润为62000元。
大田栽培姬松茸后,土壤经采样分析,腐殖质、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和水分等指标可提高3~6倍,土壤湿度提高14%至17%。
上述实例只是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以及技术特点,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的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该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利用菌类栽培改良土壤有机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菌类品种选择:以适合地栽式培育的竹荪、草菇、大球盖菇、金福菇、姬松茸或鸡腿菇为栽培品种;
(2)准备基料:农业生产废弃物和/或林业废弃物粉碎、晒干后为基料,干燥储存备用;
(3)制备培养料:向步骤(2)中准备的部分基料中添加其重量2~4%的石灰粉,加水至含水量为60%~70%后堆成重4000kg~5000kg、高1.0~2.0m的料堆,堆放发酵2个月以上,发酵期间翻堆2~4次,发酵过程中含水量保持60%~70%;料温不再上升表明堆料腐熟;
(4)制备适合大田栽培的栽培种:将步骤(2)中准备的部分基料与辅料、营养盐按64.5~75%、24.5~34.5%、0.5~1.5%的重量百分比配制成栽培料,加水至含水量为60%~70%后用装袋机制成菌棒;菌棒在100℃蒸汽室内灭菌24~36小时,冷却至室温后接种所述菌类品种的常规栽培种,于室内培育,培养40天后获得适合大田栽培的栽培种;
(5)大田栽培:
大田经过整地开沟、土壤消毒后搭建荫棚,然后对大田进行灌溉将土壤浇透;把步骤(3)获得的培养料铺到沟内,每平方米用培养料15~20kg,培养料厚度30cm,堆成呈瓦楞状的菇畦;把步骤(4)获得的适合大田栽培用的栽培种掰成体积为1cm3~2cm3的碎块(7),按梅花状接种在培养料表层上,接种点间距10~15cm,再覆一层5cm厚的培养料;在接完种后的培养料表面撒一层过磷酸钙或复合肥,用量为25kg/亩;施肥后,覆盖厚度为5~6cm的NY5099规定的土壤;覆土后再盖上2~5cm厚的稻草、甘蔗叶或林下落叶,然后根据天气情况,决定是否覆盖薄膜;之后依次进行发菌期管理、菌蕾期管理、出菇期管理和采后管理,管理期间进行病害防治和/或虫害防治;
(6)产后处理:菌类生产结束后,剩余在大田的菌糠直接保留在田间,使其继续腐烂发酵;经过15~30天后,将菌糠层翻起,与其它土层混匀,再种植其它作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农业生产废弃物为农产区的秸秆、蔗渣、谷壳、豆杆、杂草、粪便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林业废弃物为农产区周边林区的杂草、落叶、树丫、木屑中的至少一种,不含有害物质树种的阔叶树木屑;
所述的农业生产废弃物和/或林业废弃物粉碎,粒径为5~10mm的物料为粗料,粒径为0.5~5mm的物料为细料,粗料、细料的重量比为25~50:50~7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翻堆步骤是:当料堆的料温升至60℃-70℃,料堆内层出现白色放线菌,并有冰片味时翻堆,以后每周翻堆一次直到料温不再上升,总共2-4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辅料为秸秆粉、甘蔗渣、麦麸、玉米粉、麦皮、棉籽皮中的3~4种按照任意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其中,麦麸、玉米粉各自在栽培料中的重量百分比不超过3%;
所述的营养盐为磷酸二氢钾、尿素、硫酸镁、石膏粉、碳酸钙、石灰粉、饼肥、过磷酸钙中的3~6种按照任意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室内培养,温度为25~28℃,空气相对湿度为65~70%;接种后10天进行第一次检查,以后每隔10天检查一次,剔除不合格菌种,培养30~40天菌丝可长满袋,培养40后获得适合大田栽培的栽培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沟,沟宽(1)50cm~60cm,沟间距(2)70cm~80cm,沟深(3)25cm~30cm;所述的菇畦,畦宽(5)50cm~80cm,畦间沟宽(4)40cm~60cm,畦深(6)15cm~2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搭建荫棚为:铺料前搭建2米高、遮荫度为70%~80%的荫棚;若栽培地的林下林冠郁闭度为0.7以上,则无需搭建荫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灌溉为:铺设节水灌溉设施建立灌溉系统,以直径110mm水管供水,再用直径65至75mm的PVC管分水到每个沟,两沟间铺设微喷带;用符合NY 5099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把土壤浇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发菌期管理为:播种后25~30天内为发菌时期,培养料含水量为60%~70%,土壤含水量为20%~25%,土壤温度为23~28℃;
所述的菌蕾期管理为:接种25~30天后为菌蕾期,小气候的温度为22~30℃,菌床表面空气的相对湿度为80%~85%;
所述的出菇期管理为:接种55~60天后开始岀菇,菌床表面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温度为23~32℃;播种后70天子实体形成,菌球尚未破口,栽培料湿度为70%,空气湿度为90%;
所述的采后管理为:培养75天后,菌类开始破口,伸长,撒裙或开伞即可进行采菇,而草菇只需20天,在菌球期即可采摘;采完第一潮菇后,土壤含水量为20%,经7~10天,第二潮菇的菌蕾长出后,管理方法按所述的发菌期、菌蕾期、出菇期依次进行。
CN201510394056.4A 2015-07-07 2015-07-07 一种利用菌类栽培改良土壤有机质的方法 Active CN1049200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94056.4A CN104920074B (zh) 2015-07-07 2015-07-07 一种利用菌类栽培改良土壤有机质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94056.4A CN104920074B (zh) 2015-07-07 2015-07-07 一种利用菌类栽培改良土壤有机质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20074A true CN104920074A (zh) 2015-09-23
CN104920074B CN104920074B (zh) 2017-06-06

Family

ID=54107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94056.4A Active CN104920074B (zh) 2015-07-07 2015-07-07 一种利用菌类栽培改良土壤有机质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20074B (zh)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30347A (zh) * 2015-11-11 2016-01-13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一种茶园大球盖菇套作生态栽培方法
CN105284426A (zh) * 2015-11-13 2016-02-03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利用牛场废弃物生产大球盖菇的栽培方法
CN105393795A (zh) * 2015-11-27 2016-03-16 贵州省织金县高原食用菌研究中心 一种红托竹荪栽培种的制种方法
CN105613043A (zh) * 2016-01-26 2016-06-01 金广彦 一种食用菌仿生栽培方法
CN106116855A (zh) * 2016-06-22 2016-11-16 天津橙色味道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充分利用蔗糖提取剩余物的食用菌培养基质及制备方法
CN106386163A (zh) * 2016-08-15 2017-02-15 韦中定 利用农作物秸秆种植食用菌的方法
CN106576901A (zh) * 2016-11-30 2017-04-26 安徽省彩枫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羊肚菌室内栽培的方法
CN106673757A (zh) * 2016-12-15 2017-05-17 防城港市蓝瀚达科技有限公司 白参菌培养基发酵料制作方法
CN106810034A (zh) * 2017-03-08 2017-06-09 华北理工大学 蚯蚓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装置及去除方法
CN107182405A (zh) * 2017-05-22 2017-09-22 东至县珊瑚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麻疯树培育的专用施肥方法
CN107371814A (zh) * 2017-09-13 2017-11-24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吊瓜园里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
CN108496712A (zh) * 2018-03-21 2018-09-07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一种大球盖菇和水果黄瓜间作的栽培方法
CN109006166A (zh) * 2018-08-10 2018-12-18 安徽泓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降低烂棒率的食用菌高效生态栽培技术
CN110226449A (zh) * 2019-06-11 2019-09-13 宁洱大洋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竹荪种植方法
CN112243834A (zh) * 2020-11-05 2021-01-22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利用大球盖菇菌渣改良林地土壤的方法
CN113115684A (zh) * 2021-04-13 2021-07-16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富硒栽培土及其应用
CN113906879A (zh) * 2021-09-30 2022-01-11 东北农业大学 利用跳虫肠道复合菌剂原位制作秸秆还田缓释基肥的方法及其施埋装置
CN114190226A (zh) * 2021-12-13 2022-03-18 湖南广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富硒食用菌种植改良土壤的方法
CN114557233A (zh) * 2022-04-14 2022-05-3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一种大球盖菇颗粒原种的工厂化生产方法
CN115643972A (zh) * 2022-12-14 2023-01-31 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 一种橡胶林下竹荪轻简化栽培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02200010985A1 (it) * 2022-05-25 2023-11-25 Shandong Acad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Metodo di coltivazione a coltura intercalare di funghi commestibili per ridurre la lisciviazione di azoto e fosforo in un campo vegetale protetto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0587A (zh) * 2007-04-25 2007-09-26 王学苾 果树食用菌立体栽培循环复合技术
CN101785393A (zh) * 2010-02-10 2010-07-28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茶园和食用菌复合生态生产体系的方法
CN102812831A (zh) * 2012-02-20 2012-12-12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南方山地幼龄茶园茶、草、菌复合生态栽培方法
CN102972209A (zh) * 2012-12-12 2013-03-20 遵义市同甘葡萄专业合作社 葡萄园内套种球盖菇的方法
CN104641928A (zh) * 2013-11-24 2015-05-27 岑熙 一种在果园套种大球盖菇的生产方法
CN103704021A (zh) * 2013-12-23 2014-04-09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食用菌与水稻轮作的种植方法
CN103733883B (zh) * 2014-01-08 2015-11-04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一种在叶用桑园中简易造阴套种桑枝竹荪的栽培方法
CN103858641B (zh) * 2014-03-17 2015-08-26 白瑞贤 麦田套种大球盖菇的方法
CN104255303A (zh) * 2014-10-17 2015-01-07 何寒 一种在香蕉树底套种金福菇的方法
CN104472205A (zh) * 2015-01-15 2015-04-0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一种木薯套种竹荪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ICINE: "DB33/T 400.2-2003 无公害食品 竹荪 第1部分:菌种", 《豆丁网,HTTP://WWW.DOCIN.COMP-389401469.HTMLDOCFROM=RRELA》 *
WINNEES: "DB33/T 400.2-2003 无公害食品 竹荪 第2部分:栽培技术", 《豆丁网,HTTPWWW.DOCIN.COMP-425641026.HTMLDOCFROM=RRELA》 *
冀春花等: "橡胶林胶菌复合生态系统工程的建设与实践", 《热带农业工程》 *
张永北等: "开割胶园节水灌溉胶—菌间作高产模式", 《热带农业科学》 *
徐秀忠: "无公害竹荪高产栽培技术", 《浙江园艺产业发展研讨会》 *
武金钟等: "《大球盖菇高产栽培问答》", 28 February 2003 *
陈兵等: "橡胶林套种竹荪的土壤肥力效应分析研究", 《中国热带农业》 *
黄良水: "《现代食用菌生产新技术》", 30 September 2011 *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30347A (zh) * 2015-11-11 2016-01-13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一种茶园大球盖菇套作生态栽培方法
CN105284426A (zh) * 2015-11-13 2016-02-03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利用牛场废弃物生产大球盖菇的栽培方法
CN105393795A (zh) * 2015-11-27 2016-03-16 贵州省织金县高原食用菌研究中心 一种红托竹荪栽培种的制种方法
CN105613043A (zh) * 2016-01-26 2016-06-01 金广彦 一种食用菌仿生栽培方法
CN106116855A (zh) * 2016-06-22 2016-11-16 天津橙色味道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充分利用蔗糖提取剩余物的食用菌培养基质及制备方法
CN106386163A (zh) * 2016-08-15 2017-02-15 韦中定 利用农作物秸秆种植食用菌的方法
CN106576901A (zh) * 2016-11-30 2017-04-26 安徽省彩枫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羊肚菌室内栽培的方法
CN106673757A (zh) * 2016-12-15 2017-05-17 防城港市蓝瀚达科技有限公司 白参菌培养基发酵料制作方法
CN106810034A (zh) * 2017-03-08 2017-06-09 华北理工大学 蚯蚓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装置及去除方法
CN107182405A (zh) * 2017-05-22 2017-09-22 东至县珊瑚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麻疯树培育的专用施肥方法
CN107371814A (zh) * 2017-09-13 2017-11-24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吊瓜园里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
CN108496712A (zh) * 2018-03-21 2018-09-07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一种大球盖菇和水果黄瓜间作的栽培方法
CN108496712B (zh) * 2018-03-21 2019-08-16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一种大球盖菇和水果黄瓜间作的栽培方法
CN109006166A (zh) * 2018-08-10 2018-12-18 安徽泓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降低烂棒率的食用菌高效生态栽培技术
CN110226449A (zh) * 2019-06-11 2019-09-13 宁洱大洋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竹荪种植方法
CN112243834A (zh) * 2020-11-05 2021-01-22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利用大球盖菇菌渣改良林地土壤的方法
CN113115684A (zh) * 2021-04-13 2021-07-16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富硒栽培土及其应用
CN113906879A (zh) * 2021-09-30 2022-01-11 东北农业大学 利用跳虫肠道复合菌剂原位制作秸秆还田缓释基肥的方法及其施埋装置
CN114190226A (zh) * 2021-12-13 2022-03-18 湖南广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富硒食用菌种植改良土壤的方法
CN114557233A (zh) * 2022-04-14 2022-05-3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一种大球盖菇颗粒原种的工厂化生产方法
CN115643972A (zh) * 2022-12-14 2023-01-31 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 一种橡胶林下竹荪轻简化栽培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20074B (zh) 2017-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20074B (zh) 一种利用菌类栽培改良土壤有机质的方法
CN103918536A (zh) 铁皮石斛的种植方法
CN105165513B (zh) 一种果园套种香菇的生产方法
CN102972209A (zh) 葡萄园内套种球盖菇的方法
CN105660239B (zh) 紫山药育苗栽培基质及其育苗方法
CN109588211A (zh) 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CN103988750A (zh) 一种葡萄园内套种双胞蘑菇的方法
CN104823674A (zh) 一种甜瓜有机栽培周年生产方法
CN102523936A (zh) 一种利用香蕉秆、茎叶作基质露天栽培竹荪的方法
CN102612988A (zh) 一种利用玉米芯栽培鸡腿菇的方法
CN105613024A (zh) 一种春夏茬西瓜、水稻、荸荠有机栽培轮作方法
CN104855104B (zh) 可适用于花卉的环保免耕栽培方法
CN103583225A (zh) 一种利用木薯杆栽培优质高产秀珍菇的方法
CN101347079A (zh) 林下鸡腿菇栽培方法
CN106233996A (zh) 早熟辣椒、水稻、荸荠轮作有机栽培方法
CN109566348A (zh) 一种水稻自动覆盖种子育秧基质盘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766298A (zh) 一种夏秋季西瓜与菜用蚕豆、水稻、荸荠轮作有机栽培方法
CN108781968A (zh) 一种套种茶树和黑木耳的方法
CN106171792A (zh) 一种猕猴桃园套种大球盖菇的方法
CN107637415A (zh) 一种菇菜轮作生态种植方法
CN107857676A (zh) 一种纯生物降解地膜配合蔬菜废弃物、秸秆综合利用方法
CN105613025A (zh) 一种春夏季甜瓜、水稻、荸荠有机栽培轮作方法
CN105746323A (zh) 一种有机西葫芦的无土栽培方法
CN106258484A (zh) 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松乳菇高效种植方法
CN104126413A (zh) 利用木薯渣、桑杆和甘蔗叶生产草菇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