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51923A - 保温箱 - Google Patents

保温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51923A
CN104451923A CN201410460839.3A CN201410460839A CN104451923A CN 104451923 A CN104451923 A CN 104451923A CN 201410460839 A CN201410460839 A CN 201410460839A CN 104451923 A CN104451923 A CN 1044519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ilk thread
incubator
wall portion
rectificatio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608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51923B (zh
Inventor
杉山研志
桥本欣三
乾俊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MT Machinery Inc
Original Assignee
TMT Machiner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MT Machinery Inc filed Critical TMT Machinery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4519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519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519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519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3/00Complete machines for producing artificial threads
    • D01D13/02Elements of machines in combin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0/00Physical 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i.e. during a continuous production process before the filaments have been collected
    • D01D10/02Heat treatmen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12Stretch-spinning methods
    • D01D5/16Stretch-spinning methods using rollers, or like mechanical devices, e.g. snubbing p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温箱,抑制保温箱内的高温空气从丝线导出口流出。在保温箱(16)内收容有五个导丝辊(11~15)。在该保温箱(16)的右侧壁部(30d)形成有丝线导入口(16a)和丝线导出口(16b)。在保温箱(16)的内部,与五个导丝辊(11~15)的旋转相伴随而产生沿着壁部(30)的内面的气流。在构成保温箱(16)的壁部(30)中的、朝向丝线导出口(16b)的气流所流动的上壁部(30a)的内面,设置有使上述气流朝向内侧的第一整流部(42)。

Description

保温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温箱,收容对丝线进行加热的丝线加热辊。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对从纺丝装置纺出的多条丝线进行拉伸以及热处理的装置。该装置具有用于对所拉伸的丝线进行加热的两个丝线加热辊以及收容上述两个丝线加热辊的保温箱。在保温箱的壁部形成有用于将丝线导入保温箱内的丝线导入口以及用于将丝线从保温箱内导出的丝线导出口。从丝线导入口导入至保温箱内的丝线,在两个丝线加热辊之间卷绕多次而被加热之后,从丝线导出口导出。
在保温箱内产生与丝线加热辊的高速旋转相伴随的气流。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防止由上述气流引起的丝线摆动,而在由两个丝线加热辊以及卷绕于它们的丝线的丝线通道所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防风板。此外,在保温箱内的四角分别设置有弯曲板。关于该弯曲板的功能,在专利文献1中如下记载:通过设置弯曲板,丝线加热辊外周的气流变得难以产生紊乱。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62-22904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种保温箱的内部,由于两个丝线加热辊的旋转而产生沿着构成保温箱的壁部的内面的气流。该气流的一部分伴随着朝向丝线导出口行进的丝线而朝向丝线导出口流动。结果,高温的空气会向保温箱外流出。由此,较多的热能被浪费地放出,从丝线加热效率的观点来看是不利的。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保温箱中,在其内面的四角设置有弯曲板。但是,该弯曲板用于防止沿着保温箱的壁部内面的气流紊乱,不具有抑制沿着壁部内面流动的气流朝向丝线导出口流动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保温箱内的高温空气从丝线导出口流出。
第一发明的保温箱为,收容包括对丝线进行加热的丝线加热辊在内的一个或者多个辊,该保温箱的特征在于,在构成该保温箱的壁部形成有用于将丝线导入保温箱内的丝线导入口和用于将丝线向保温箱外导出的丝线导出口,在该保温箱的内部,与上述辊的旋转相伴随而产生沿着上述壁部的内面的气流,上述保温箱具有第一整流部,该第一整流部配置于构成上述保温箱的壁部中的朝向上述丝线导出口的气流所流动的壁部的内面,使上述气流朝向内侧。
在本发明中,在构成保温箱的壁部中的朝向丝线导出口的气流所流动的壁部的内面,配置有使上述气流朝向内侧的第一整流部。通过第一整流部,使沿着壁部流动的气流的方向朝向内侧,由此抑制高温空气从丝线导出口流出,因此能够降低热能损失。另外,在保温箱的哪个壁部产生什么方向的气流,由丝线加热辊的配置、其旋转方向来决定。此外,本发明中的“朝向丝线导出口的气流所流动的壁部”是指如下壁部:假设在不存在第一整流部的情况下,朝向丝线导出口的气流所流动的壁部。通过在这样的壁部设置第一整流部,能够抑制沿着该壁部流动的气流从丝线导出口流出。
第二发明的保温箱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发明中,将要从上述丝线导出口导出前的丝线部分,沿着配置有上述第一整流部的上述壁部的内面行进。
在丝线沿着某个壁部的内面向丝线导出口行进时,沿着该壁部流动的气流容易与行进的丝线相伴随而从丝线导出口流出。在本发明中,通过配置于上述壁部的内面的第一整流部,使朝向丝线导出口的气流朝向内侧,因此能够抑制高温的空气从丝线导出口流出。
第三发明的保温箱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或者第二发明中,上述丝线导出口形成于与配置有上述第一整流部的上述壁部交叉的其他壁部,上述丝线导出口顺着设置有上述第一整流部的壁部的内面的延长方向而配置在上述其他壁部上。
在顺着某个壁部的内面的延长方向而配置有形成于其他壁部的丝线导出口的情况下,沿着上述壁部的内面流动的气流会从丝线导出口流出。在本发明中,通过配置于上述壁部的内面的第一整流部,使朝向丝线导出口的气流朝向内侧,因此能够抑制高温的空气从丝线导出口流出。
第四发明的保温箱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第三发明的任一发明中,在上述保温箱内收容有供上述丝线卷挂的、包括上述丝线加热辊在内的多个辊,上述第一整流部从朝向上述丝线导出口的气流所流动的上述壁部的内面、朝向上述多个辊中卷挂将要从上述丝线导出口导出前的丝线部分的最终辊的表面延伸。
由于最终辊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与朝向丝线导出口的丝线相伴随而沿着壁部朝向丝线导出口流动。在本发明中,第一整流部从朝向丝线导出口的气流所沿着的壁部的内面朝向最终辊的表面延伸。因此,通过第一整流部能够使由于最终辊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可靠地朝向内侧,能够抑制该气流沿着壁部流动至丝线导出口。
第五发明的保温箱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第四发明的任一发明中,上述第一整流部具有整流面,该整流面沿着相对于与上述壁部的内面正交的方向向沿着该壁部流动的上述气流的流动方向下游侧倾斜的方向延伸。
此外,第六发明的保温箱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第四发明的任一发明中,上述第一整流部具有弯曲的整流面。
根据上述第五发明或者第六发明,在沿着壁部流动的气流由于整流面而朝向内侧时,气流难以产生紊乱,而能够防止丝线摆动。
第七发明的保温箱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第六发明的任一发明中,上述第一整流部能够相对于上述壁部移动。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第一整流部移动而变更位置、姿态。另外,本发明中的“移动”不仅包括第一整流部相对于壁部移动,还包括转动而变更姿态(倾斜)的情况。例如,通过以第一整流部从丝线加热辊离开的方式使第一整流部移动,由此容易向丝线加热辊进行挂丝。
第八发明的保温箱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第七发明的任一发明中,具有第二整流部,该第二整流部隔着丝线配置于上述第一整流部的相反侧,进一步变更上述气流的方向,以使通过上述第一整流部而朝向了内侧的上述气流不朝向上述丝线导出口。
即使沿着壁部流动的气流的方向通过第一整流部而朝向内侧,根据丝线导出口的位置的不同,有时该气流的一部分也会朝向丝线导出口,高温的空气被排出。在本发明中,通过隔着丝线配置于第一整流部的相反侧的第二整流部,再次变更气流的方向,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气流向丝线导出口流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纺丝卷取机的概要构成的主视图。
图2是保温箱的立体图。
图3是保温箱的截面图。
图4是变更方式的保温箱的立体图。
图5是其他变更方式的第一整流部的放大图。
图6是其他变更方式的第一整流部的放大图。
图7是其他变更方式的保温箱的截面图。
图8是其他变更方式的保温箱的截面图。
符号的说明:
11~15 导丝辊
16a 丝线导入口
16b 丝线导出口
16 保温箱
30 壁部
42 第一整流部
42a 整流面
44 第二整流部
50 保温箱
50a 丝线导入口
50b 丝线导出口
51、52 辊
53 第一整流部
54 第二整流部
60 壁部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纺丝卷取机的概要构成的主视图。如图1所示,纺丝卷取机1具备纺丝拉伸装置3和丝线卷取装置4。
纺丝拉伸装置3为,对通过从处于上方的纺丝装置2连续地纺出聚酯等熔融纤维材料而生成的多条丝线Y进行拉伸。纺丝拉伸装置3具备油剂引导器10以及五个导丝辊11~15等。油剂引导器10对从纺丝装置2纺出的多条丝线Y分别赋予油剂。
五个导丝辊11~15由未图示的马达分别旋转驱动。此外,五个导丝辊11~15分别是在内部具有加热器、在输送丝线的同时对丝线进行加热的丝线加热辊。五个导丝辊11~15收容于长方体形状的保温箱16内。在保温箱16的右侧壁部形成有用于将多条丝线Y导入保温箱16内的丝线导入口16a、以及用于将多条丝线Y从保温箱16内向外部导出的丝线导出口16b。另外,关于保温箱16的详细构成将在此后进行说明。
在油剂引导器10中被赋予了油剂的多条丝线Y,经由引导辊17被从丝线导入口16a向保温箱16内引导。被导入到保温箱16内的多条丝线Y,相对于五个导丝辊11~15,从下侧的导丝辊11起依次卷挂。丝线相对于五个导丝辊11~15的卷绕角度分别不足360度。
下侧三个导丝辊11~13是用于在对多条丝线Y进行拉伸之前对该多条丝线Y进行预热的加热辊,它们的加热温度(辊表面温度)被设定为丝线Y的玻化温度以上的温度(例如,80℃)。另一方面,上侧两个导丝辊14、15是用于对被拉伸后的多条丝线Y进行热定形的加热辊,它们的加热温度被设定为比下侧三个导丝辊11~13的加热温度高的温度(例如,120℃)。此外,上侧两个导丝辊14、15的丝线输送速度比下侧三个导丝辊11~13的丝线输送速度快。
从丝线导入口16a导入到保温箱16内的多条丝线Y,首先在由下侧三个导丝辊11~13输送的期间被预热至能够拉伸的温度,接着,被预热后的多条丝线Y由于两个导丝辊13、14之间的丝线输送速度差而被拉伸。进而,多条丝线Y在由上侧两个导丝辊14、15输送的期间被加热至更高温度,而拉伸后的状态被热定形。如上述那样被拉伸的多条丝线Y,从丝线导出口16b向保温箱16外导出,进而通过引导辊18输送至丝线卷取装置4。
丝线卷取装置4配置于纺丝拉伸装置3的下方。该丝线卷取装置4具备筒管架20以及接触辊21等。筒管架20具有沿着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状,由未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在该筒管架20上,沿着其轴向排列安装有多个筒管22。丝线卷取装置4通过使筒管架20旋转,而向多个筒管22上同时卷取多条丝线Y,并形成多个卷取卷装23。接触辊21与多个卷取卷装23的表面接触而赋予规定的接触压力,对卷取卷装23的形状进行调整。
接着,对收容五个导丝辊11~15的保温箱16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保温箱16的立体图。图3是保温箱16的截面图。另外,在图2中,省略了在图3中所示的保温箱16内部的导丝辊11~15、整流部42、45、以及间隔板40、41、43的图示。
如图2、图3所示,保温箱16通过将六个壁部30连结而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六个壁部30为上壁部30a、下壁部30b、左侧壁部30c、右侧壁部30d、后壁部30e、以及通过铰链等转动自如地安装于左侧壁部30c的前端部的门部30f。六个壁部30分别包括由绝热性材料(例如,发泡树脂、石棉等)形成的层。在右侧壁部30d的下端部形成有丝线导入口16a,在右侧壁部30d的上端部形成有丝线导出口16b。如图3所示,丝线导入口16a顺着与右侧壁部30d交叉(正交)的下壁部30b的内面的延长方向而设置在右侧壁部30d上。丝线导出口16b顺着与右侧壁部30d交叉(正交)的上壁部30a的内面的延长方向而设置在右侧壁部30d上。
在保温箱16内收容有五个导丝辊11~15。五个导丝辊11~15中、用于对丝线Y进行预热的低温的三个导丝辊11~13,配置于保温箱16内的下部空间。用于对拉伸后的丝线Y进行热定形的高温的两个导丝辊14、15,配置于保温箱16内的上部空间。从丝线导入口16a导入到保温箱16内的丝线Y,按照低温的三个导丝辊11~13、高温的两个导丝辊14、15的顺序卷挂,由最终的导丝辊15输送的丝线Y从丝线导出口16b向保温箱16外导出。另外,在保温箱16的左侧壁部30c和右侧壁部30d上,分别设置有从它们的内面几乎水平地延伸的两个间隔板40、41。通过这两个间隔板40、41,间隔出保温箱16内的、收容低温的导丝辊11~13的下部空间以及收容高温的导丝辊14、15的上部空间,抑制上述两个空间之间的热的移动。
收容于保温箱16内的五个导丝辊11~15,为了将丝线Y向下游侧输送而分别沿着图3中由箭头表示的方向旋转。由于这五个导丝辊11~15的旋转,在保温箱16内产生沿着构成保温箱16的各壁部30的内面流动的气流。其中,尤其如由箭头a表示的那样,沿着上壁部30a的内面流动的气流(以下,称作“气流a”)成为问题。
在上壁部30a的附近,配置有将要从丝线导出口16b导出前的丝线部分Ya所卷挂的最终的导丝辊15。并且,在上壁部30a,主要由于最终的导丝辊15的旋转而产生沿着其内面流动的气流a。此外,通过该导丝辊15送出的上述丝线部分Ya,沿着上壁部30a的内面朝向丝线导出口16b行进。因而,沿着上壁部30a的内面的气流a,容易与沿着上壁部30a行进的丝线部分Ya相伴随,如由双点划线表示的箭头a’所示那样,从丝线导出口16b向保温箱16外流出。此外,由于形成于右侧壁部30d的丝线导出口16b顺着上壁部30a的内面的延长方向而设置,所以气流a变得更加容易从丝线导出口16b流出。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壁部30a的导丝辊15的附近部,设置有使沿着上壁部30a的内面朝向丝线导出口16b流动的气流a朝向内侧的第一整流部42。该第一整流部42为板状的部件,从上壁部30a的内面沿着相对于与该内面正交的方向向右侧(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气流a的流动方向下游侧)倾斜的方向延伸。即,第一整流部42的左侧的倾斜面成为使气流a朝向内侧的整流面42a。此外,第一整流部42配置于最终的导丝辊15的上方、且比丝线Y从该导丝辊15离开的位置稍微靠右侧的位置。此外,第一整流部42从上壁部30a的内面朝向导丝辊15的表面沿着其切线方向平行地延伸。
由于导丝辊15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a沿着上壁部30a的内面向右方流动。但是,通过从上壁部30a的内面朝向导丝辊15的表面延伸的第一整流部42的倾斜的整流面42a,使气流a可靠地朝向内侧。由此,抑制保温箱16内的高温空气从丝线导出口16b流出,能够降低热能损失,丝线加热效率提高。此外,第一整流部42的整流面42a从上壁部30a的内面沿着相对于与上壁部30a正交的方向向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即气流a的下游侧倾斜的方向延伸。因此,在沿着上壁部30a的内面流动的气流由于整流面42a而朝向内侧时,气流a难以产生紊乱,能够防止丝线摆动。
在保温箱16的右侧壁部30d,设置有从其内面的丝线导出口16b紧下方的位置水平地延伸的间隔板43。通过该间隔板43,间隔出高温的导丝辊14的周围空间以及丝线导出口16b的周围空间。进而,在间隔板43的前端部设置有沿着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下侧倾斜的左斜下方向延伸的第二整流部44。第二整流部44隔着丝线而配置于第一整流部42的相反侧。
沿着上壁部30a的内面的气流a通过第一整流部42而朝向内侧,由此产生沿着第一整流部42的整流面42a的气流b,但当该气流b的一部分向间隔板43的上方流动时,会从丝线导出口16b流出,因此是不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隔着丝线Y而配置于第一整流部42的相反侧的第二整流部44,气流b的方向被变更为箭头c的方向以使其不朝向丝线导出口16b。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保温箱16内的空气从丝线导出口16b流出。
并且,在保温箱16的右侧壁部30d的下部,设置有抑制保温箱16内的气流朝向丝线导入口16a的整流部45。整流部45为板状的部件,从右侧壁部30d的内面向左斜下方向延伸。由于导丝辊11的旋转,如箭头表示那样,产生沿着导丝辊11的切线方向流动的气流d。在该气流d所流动的前方存在丝线导入口16a,当保持该状态时,气流d会从丝线导入口16a流出。对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整流部45来变更上述气流d的方向,因此还能够抑制保温箱16内的高温空气从丝线导入口16a流出。
接着,说明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了各种变更的变更方式。但是,对于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构成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而适当省略其说明。
1]第一整流部42也可以为,能够相对于保温箱16的上壁部30a移动。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整流部42也可以为,安装于保温箱16的门部30f的上端部内面,与门部30f的开闭动作(回转动作)联动,而第一整流部42相对于上壁部30a移动。在门部30f关闭的状态下,安装于门部30f的第一整流部42接近上壁部30a的内面地配置。另一方面,在挂丝时,门部30f开放,此时,安装于门部30f的第一整流部42与门部30f一起回转而相对于上壁部30a向近前侧移动,从导丝辊15远离。由此,容易向导丝辊15进行挂丝。尤其是,在第一整流部42被设置到导丝辊15的表面附近的情况下,当采用上述构成时更有效。另外,不一定需要将第一整流部42的整体都安装于门部30f。即,也可以仅将第一整流部42中的对向导丝辊15的挂丝作业造成妨碍的一部分安装于门部30f,将剩余的部分安装于上壁部30a的内面。
此外,如图5所示,第一整流部42也可以构成为,转动自如地安装于保温箱16的上壁部30a,而能够变更其姿态。如在图5中由双点划线所示的那样,在向保温箱16内的导丝辊15卷挂丝线Y时,作业者使第一整流部42转动,使第一整流部42成为沿着上壁部30a的内面的姿态,由此能够使第一整流部42暂时从导丝辊15的表面离开。此外,在图5中,第一整流部42也可以能够沿着上壁部30a的内面滑动地安装于上壁部30a。
2]第一整流部42的形状、位置等例如能够如以下那样适当变更。例如,如图6(a)所示,第一整流部42的截面也可以为梯形。在该情况下,第一整流部42的左侧的整流面42a(与丝线导出口16b相反侧的面),成为相对于与上壁部30a正交的方向倾斜的面。此外,如图6(b)所示,第一整流部42也可以具有弯曲的整流面42a。在图中,表示出凹面状的整流面42a,但整流面42a也可以为凸面状。此外,在整流面42a为图示那样的凹面状的情况下,优选整流面42a的曲率与导丝辊15的曲率相同或者比导丝辊15的曲率小。如此,当整流面42a形成为弯曲面时,与为倾斜面的情况相同,在气流由于整流面42a而朝向内侧时,气流难以产生紊乱,能够防止丝线摆动。
此外,第一整流部42不是必须设置于最终的导丝辊15的附近,也可以设置于导丝辊15与丝线导出口16b之间的适当位置。
3]丝线导出口16b不是必须顺着保温箱16的上壁部30a的内面的延长方向而设置。例如,在图7的保温箱16中,丝线导出口16b形成于比右侧壁部30d的上端稍微靠下侧的位置。由此,丝线导出口16b位于比包含上壁部30a的内面在内的平面靠下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从最终的导丝辊15送出的丝线部分Ya也沿着上壁部30a的内面朝向丝线导出口16b行进,因此气流a会与行进的上述丝线部分Ya相伴随而从丝线导出口16b流出。因而,在该图7的方式中,在上壁部30a设置第一整流部42也具有较大的意义。
4]关于保温箱内所收容的辊的构成,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收容于保温箱16的五个导丝辊11~15全部是内置了加热器的丝线加热辊,但一部分辊也可以是不具有加热器的非加热辊。此外,关于保温箱16内所收容的辊的数量,也能够适当变更。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丝线相对于各辊的卷绕角度不足360度,即、卷绕次数不足1次,但也可以构成为,丝线相对于一个辊卷绕多次。在图8的保温箱50内,收容有在内部具有加热器的丝线加热辊即导丝辊51以及同样的丝线加热辊即导丝辊52。在保温箱50的下壁部60b的左端部形成有丝线导入口50a,在上壁部60a的左端部形成有丝线导出口50b。从保温箱50的丝线导入口50a导入的多条丝线Y,在导丝辊51与导丝辊52之间卷绕多次。通过与导丝辊51、52接触而被加热的多条丝线Y,从保温箱50的丝线导出口50b向下游侧输送。
如图8中由箭头表示那样,导丝辊51和导丝辊52分别沿顺时针方向旋转。通过这两个辊51、52的旋转,在保温箱50内产生沿着壁部60a~60d的内面沿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气流。此处,在保温箱50的左侧壁部60c设置有向右斜上方向延伸的第一整流部53。此外,在上壁部60a设置有向左斜下方向延伸的第二整流部54。沿着左侧壁部60c的内面向上方流动的气流,在由于第一整流部53而朝向内侧之后,进一步通过第二整流部54将气流的方向变更为不朝向丝线导出口50b。通过上述第一整流部53以及第二整流部54,能够可靠地抑制保温箱50内的高温空气从丝线导出口50b流出。
另外,在图8的保温箱50中,产生沿着下壁部60b的内面向左流动的气流,该气流有可能与左侧壁部60c的内面碰撞而其一部分从丝线导入口50a流出。因此,在下壁部60b也设置有沿着相对于与其内面正交的垂直方向向左方(气流的流动方向下游侧)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整流部55。通过该整流部55,沿着下壁部60b的内面流动的气流朝向内侧,因此也能够抑制保温箱50内的高温空气从丝线导入口50a流出。此处,导丝辊52也可以是非加热的辊。此外,导丝辊52可以是与导丝辊51同径的辊,也可以是比其小径、例如为二分之一直径的所谓分离辊。

Claims (8)

1.一种保温箱,收容包括对丝线进行加热的丝线加热辊在内的一个或者多个辊,其特征在于,
在构成该保温箱的壁部形成有用于将丝线导入保温箱内的丝线导入口和用于将丝线向保温箱外导出的丝线导出口,
在该保温箱的内部,与上述辊的旋转相伴随而产生沿着上述壁部的内面的气流,
上述保温箱具有第一整流部,该第一整流部配置于构成上述保温箱的壁部中的朝向上述丝线导出口的气流所流动的壁部的内面,使上述气流朝向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箱,其特征在于,
将要从上述丝线导出口导出前的丝线部分,沿着配置有上述第一整流部的上述壁部的内面行进。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温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丝线导出口形成于与配置有上述第一整流部的上述壁部交叉的其他壁部,
上述丝线导出口顺着设置有上述第一整流部的上述壁部的内面的延长方向而设置在上述其他壁部上。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温箱,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保温箱内收容有供上述丝线卷挂的、包括上述丝线加热辊在内的多个辊,
上述第一整流部从朝向上述丝线导出口的气流所流动的上述壁部的内面、朝向上述多个辊中卷挂将要从上述丝线导出口导出前的丝线部分的最终辊的表面延伸。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温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整流部具有整流面,该整流面沿着相对于与上述壁部的内面正交的方向向沿着该壁部流动的上述气流的流动方向下游侧倾斜的方向延伸。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温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整流部具有弯曲的整流面。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温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整流部能够相对于上述壁部移动。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温箱,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二整流部,该第二整流部隔着丝线而配置于上述第一整流部的相反侧,进一步变更上述气流的方向,以使通过上述第一整流部而朝向了内侧的上述气流不朝向上述丝线导出口。
CN201410460839.3A 2013-09-12 2014-09-11 保温箱 Active CN1044519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89743A JP6088948B2 (ja) 2013-09-12 2013-09-12 保温箱
JP2013-189743 2013-09-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51923A true CN104451923A (zh) 2015-03-25
CN104451923B CN104451923B (zh) 2018-04-10

Family

ID=52478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60839.3A Active CN104451923B (zh) 2013-09-12 2014-09-11 保温箱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088948B2 (zh)
CN (1) CN104451923B (zh)
DE (1) DE102014218189B4 (zh)
TW (1) TWI59739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2036A (zh) * 2015-05-25 2016-12-07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丝线加热装置
CN106319659A (zh) * 2016-11-22 2017-01-11 江苏新豪威特种化纤有限公司 一种化纤长丝蒸汽加热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00841A1 (de) * 2014-07-03 2016-01-07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bziehen und verstrecken mehrerer frisch gesponnener fäden
DE102014012145A1 (de) * 2014-08-14 2016-03-03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Abziehen und Verstrecken mehrerer Fäden
JP6446292B2 (ja) * 2015-03-06 2018-12-26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紡糸延伸装置
CN105862151B (zh) * 2016-05-27 2017-11-21 浙江显昱纤维织染制衣有限公司 一种纺丝机的加热结构
JP7063639B2 (ja) 2018-01-29 2022-05-09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紡糸延伸装置
JP7053287B2 (ja) 2018-01-29 2022-04-12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紡糸延伸装置
JP2022008091A (ja) 2020-06-24 2022-01-13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紡糸延伸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53410A (ja) * 1985-09-03 1987-03-09 Teijin Ltd 加熱ロ−ラ表面の保護方法
JP2002371429A (ja) * 2001-06-08 2002-12-26 Teijin Ltd 加熱ローラー装置
CN201962442U (zh) * 2011-03-18 2011-09-07 江苏奥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聚酰亚胺纤维的环化装置
CN102373525A (zh) * 2010-08-06 2012-03-14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丝线加热装置
JP2012087436A (ja) * 2010-10-21 2012-05-10 Tmt Machinery Inc 糸条加熱装置
CN202705582U (zh) * 2012-08-11 2013-01-30 张家港欣欣高纤股份有限公司 保温箱体中的挡风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6767A (ja) * 1981-08-06 1983-02-17 Toray Ind Inc 高速製糸巻取における糸揺れ防止方法
JPS6222904A (ja) 1985-07-23 1987-01-3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蒸気ドラムの吊揚方法
JPH0718771Y2 (ja) 1989-06-26 1995-05-01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糸条熱処理装置
JP5656503B2 (ja) * 2010-08-06 2015-01-21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糸条加熱装置
JP5735849B2 (ja) 2011-04-26 2015-06-17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糸条加熱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53410A (ja) * 1985-09-03 1987-03-09 Teijin Ltd 加熱ロ−ラ表面の保護方法
JP2002371429A (ja) * 2001-06-08 2002-12-26 Teijin Ltd 加熱ローラー装置
CN102373525A (zh) * 2010-08-06 2012-03-14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丝线加热装置
JP2012087436A (ja) * 2010-10-21 2012-05-10 Tmt Machinery Inc 糸条加熱装置
CN201962442U (zh) * 2011-03-18 2011-09-07 江苏奥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聚酰亚胺纤维的环化装置
CN202705582U (zh) * 2012-08-11 2013-01-30 张家港欣欣高纤股份有限公司 保温箱体中的挡风板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2036A (zh) * 2015-05-25 2016-12-07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丝线加热装置
CN106192036B (zh) * 2015-05-25 2020-08-25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丝线加热装置
CN112030252A (zh) * 2015-05-25 2020-12-04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丝线加热装置
CN106319659A (zh) * 2016-11-22 2017-01-11 江苏新豪威特种化纤有限公司 一种化纤长丝蒸汽加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55020A (ja) 2015-03-23
TWI597393B (zh) 2017-09-01
TW201510229A (zh) 2015-03-16
DE102014218189A1 (de) 2015-03-12
DE102014218189B4 (de) 2022-06-02
JP6088948B2 (ja) 2017-03-01
CN104451923B (zh) 2018-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51923A (zh) 保温箱
TWI567255B (zh) Spinning stretching device
CN112030252B (zh) 丝线加热装置
CN103510233B (zh) 纺丝拉伸装置
CN103510169B (zh) 纺丝拉伸装置
CN103726114B (zh) 纺丝拉伸装置
CN104911725B (zh) 牵引装置的生头方法及牵引装置
CN104233482B (zh) 纺丝拉伸装置
EP3842576A1 (en) Combined filament yarn producing device
CN103835011A (zh) 纺丝牵引设备
CN103361812B (zh) 混合长丝制造装置
CN105401281B (zh) 假捻加工机
CN101218386A (zh) 用于假捻变形的设备
CN105862201A (zh) 并纱假捻加工机
CN105401280B (zh) 假捻加工机
US6047536A (en) Textile machine arrangement
JP6530259B2 (ja) 紡糸延伸装置、及び、紡糸延伸方法
CN110093676A (zh) 纺丝拉伸装置
CN102066631B (zh) 变形机
CN105525372B (zh) 纺丝拉伸装置
JP2022008091A (ja) 紡糸延伸装置
JP6998132B2 (ja) 糸処理装置及びローラカバー
CN105568588B (zh) 一种一丝多色处理装置
TW201623713A (zh) 用於生產花俏紗線的機器及方法
JPH08100344A (ja) 糸条加熱装置の随伴流遮断機構および該機構を備えた糸条加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