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30252A - 丝线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丝线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30252A
CN112030252A CN202010928183.9A CN202010928183A CN112030252A CN 112030252 A CN112030252 A CN 112030252A CN 202010928183 A CN202010928183 A CN 202010928183A CN 112030252 A CN112030252 A CN 1120302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roller
flow
godet
roll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2818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30252B (zh
Inventor
杉山研志
桥本欣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MT Machinery Inc
Original Assignee
TMT Machiner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MT Machinery Inc filed Critical TMT Machinery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0302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302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302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302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0/00Physical 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i.e. during a continuous production process before the filaments have been collected
    • D01D10/02Heat treatmen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12Stretch-spinning methods
    • D01D5/16Stretch-spinning methods using rollers, or like mechanical devices, e.g. snubbing pi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J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CORDS, ROPES OR THE LIKE
    • D02J1/00Modifying the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resulting from a particular structure; Modifying, retaining, or restoring the physical form or cross-sectional shape, e.g. by use of dies or squeeze rollers
    • D02J1/22Stretching or tensioning, shrinking or relaxing, e.g. by use of overfeed and underfeed apparatus, or preventing stretch
    • D02J1/228Stretching in two or more steps, with or without intermediate step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J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CORDS, ROPES OR THE LIKE
    • D02J13/00Heating or cooling the yarn, thread, cord, rope, or the like, not specific to any one of the processes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D02J13/005Heating or cooling the yarn, thread, cord, rope, or the like, not specific to any one of the processes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by contact with at least one rotating rol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丝线加热装置,抑制从保温箱的丝线导入口朝丝线导出口而沿着丝线的行进方向流动的伴随流在辊处被放大这一情况,极力抑制因从丝线导出口排出高温的空气而导致的热能损失。加热拉伸部(7)具备具有丝线导入口(16a)和丝线导出口(16b)的保温箱(16)和分别作为丝线加热辊的5个导丝辊(11a~11e)。从丝线导入口(16a)被导入保温箱(16)内的丝线(Y)以小于270度的包围角卷挂于5个导丝辊(11a~11e)的各个。对5个导丝辊(11a~11e)的各个设置有从辊(11)的外侧朝辊(11)的外周面的丝线离开位置(P1)延伸的遮流板(30)。

Description

丝线加热装置
本发明申请是本申请人于2016年5月24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610346539.1发明名称为“丝线加热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丝线进行加热的丝线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进行从纺丝装置纺出的丝线的拉伸以及热处理的装置。该装置具有分别作为丝线加热辊的5个导丝辊和收纳上述5个导丝辊的保温箱。
在保温箱形成有:将来自纺丝装置的丝线导入保温箱内的狭缝(丝线导入口);以及将在保温箱内被拉伸以及热处理后的丝线导出的狭缝(丝线导出口)。从丝线导入口被导入保温箱内的丝线相对于保温箱内的5个导丝辊分别以小于270度的包围角卷挂(也称为“搭挂”)。从丝线导入口被导入后的丝线由5个导丝辊的各个依次输送,被实施如下所述的处理,并从丝线导出口被导出。
5个导丝辊中的下游侧(丝线导出口侧)的2个辊的加热温度比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丝线导入口侧)的3个辊的加热温度高。并且,下游侧的2个辊的丝线输送速度也比上游侧的3个辊的丝线输送速度快。从丝线导入口被导入保温箱内的丝线首先由上游侧的3个辊预加热至预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其次,预加热后的丝线借助上游侧与下游侧的辊的丝线输送速度差而被拉伸。拉伸后的丝线在由下游侧的2个辊进一步加热至更高的温度、拉伸状态被热定形的基础上从丝线导出口被导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73212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从丝线导入口被导入保温箱内的丝线一边由5个导丝辊加热一边从丝线导出口被朝保温箱外导出。此处,在各辊的外周面附近,伴随着该辊的旋转而周围的空气在周向上流动,由此产生伴随流。并且,在某一辊处产生的伴随流沿着行进的丝线朝下一辊流动,并进一步通过下一辊的旋转而使伴随流的速度被放大。即,通过利用5个辊依次输送丝线,使丝线的伴随流的速度随着趋向丝线导出口而变大(参照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3)。由此,从丝线导出口朝外部排出大量的高温空气,热能的损失非常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从保温箱的丝线导入口朝向丝线导出口而沿着丝线的行进方向流动的伴随流在辊处被放大这一情况,极力抑制因从丝线导出口排出高温空气而导致的热能损失。
第1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保温箱,具有用于导入丝线的丝线导入口和用于导出上述丝线的丝线导出口;以及多个辊,分别被收纳在上述保温箱内,且包括对上述丝线进行加热的丝线加热辊,从上述丝线导入口朝上述丝线导出口输送上述丝线,从上述丝线导入口导入上述保温箱内的丝线以小于270度的包围角卷挂于上述多个辊的各个,该丝线加热装置还具备第1遮流部,该第1遮流部相对于至少1个上述辊设置,且从上述辊的外侧朝上述辊的外周面的丝线的卷挂区域中的、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部分延伸。
在本发明中,形成为如下的结构:丝线以小于270度的包围角卷挂于被收纳于保温箱的多个辊的各个,利用多个辊依次输送丝线。在该结构中,通过某一辊的旋转而产生的伴随流随着丝线的行进而朝下一辊流动,且能够通过下一辊的旋转而流速被放大。
因此,在本发明中,首先,相对于被收纳在保温箱内的多个辊中的至少1个辊设置有朝辊的外周面延伸的第1遮流部。并且,沿着丝线的行进方向流动的伴随流的放大在各辊的卷挂有丝线的部分产生。因此,在本发明中,第1遮流部从辊的外侧朝辊的外周面的丝线的卷挂区域中的、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部分延伸。由此,在通过辊的旋转而伴随流放大的区域中,该伴随流由第1遮流部遮挡,由此,能够抑制速度大的伴随流从该辊朝丝线的行进方向下游侧流动这一情况。因而,能够减小朝向丝线导出口的伴随流的速度,能够抑制热能损失。
第2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发明中,上述第1遮流部朝上述辊的外周面的上述卷挂区域中的、上述丝线从上述辊离开的位置即丝线离开位置与从上述丝线离开位置朝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溯行60度的位置之间的部分延伸。
为了可靠地抑制通过辊的旋转而被放大的伴随流从该辊朝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流动这一情况,优选在辊的卷挂区域的尽量下游侧的位置遮挡伴随流。在本发明中,第1遮流部朝辊的外周面的上述卷挂区域中的丝线离开位置与相比该丝线离开位置朝上游侧溯行60度的位置之间的部分延伸。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速度大的伴随流从该辊朝丝线的行进方向下游侧流动这一情况。
第3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发明中,上述第1遮流部朝上述辊的外周面的上述卷挂区域中的、上述丝线离开位置延伸。
在本发明中,第1遮流部朝丝线离开位置(即丝线的卷挂区间的最后地点)延伸。由此,在通过辊的旋转而伴随流的放大完毕的位置,伴随流被第1遮流部遮挡,由此,能够可靠地阻止速度大的伴随流从该辊朝丝线的行进方向下游侧流动这一情况。
第4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3的任一发明中,上述第1遮流部设置于上述多个辊中的至少最后辊,该最后辊位于上述丝线行进方向的最下游。
从最后辊被送出后的丝线从丝线导出口被朝保温箱外导出。即,若该最后辊处的伴随流保持原样地朝下游侧流动,则热能损失变大。因此,在本发明中,为了抑制速度大的伴随流从最后辊朝下游侧流动这一情况,第1遮流部至少设置于最后辊。
第5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4发明中,上述第1遮流部分别设置于上述最后辊和位于相比上述最后辊靠上述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的位置的至少1个辊。
当仅对最后辊设置第1遮流部、而对相比最后辊靠上游侧的辊并未设置第1遮流部的情况下,直至到达最后辊为止,伴随流都被放大,在最后辊处,伴随流的速度变得非常大。若这种速度大的伴随流被设置于最后辊的第1遮流部遮挡,则存在伴随流的一部分朝位于相比最后辊靠上游侧的位置的其他辊逆流的顾虑。因此,在本发明中,不仅相对于最后辊设置第1遮流部,而且相对于位于相比最后辊靠上游侧的位置的至少1个辊也设置第1遮流部。由此,沿着丝线流动的伴随流在到达最后辊之前,在相比最后辊靠前的辊处速度的放大被抑制,因此能够将最后辊处的伴随流的速度抑制得较低,能够抑制因伴随流与第1遮流部碰撞而产生的逆流。
第6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第3的任一发明中,上述多个辊包括第1辊和第2辊,该第2辊位于相比上述第1辊靠上述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位置,且丝线输送速度比上述第1辊快,上述第1遮流部至少设置于上述第2辊。
辊的丝线输送速度越大,则伴随流的放大的程度越大。因此,在本发明中,为了有效地抑制伴随流的速度,第1遮流部至少设置于丝线输送速度快的第2辊。
第7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第6的任一发明中,对所有的上述辊分别设置有上述第1遮流部。
在本发明中,对于多个辊的各个,伴随流的放大作用相互独立地被抑制,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最后从丝线导出口被排出的伴随流的速度。
第8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第7的任一发明中,还具备第2遮流部,该第2遮流部相对于至少1个上述辊设置,且从上述辊的外侧朝上述辊的外周面的上述卷挂区域中的、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的部分延伸。
除了在辊的卷挂区域的、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部分设置第1遮流部之外,在本发明中,在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的部分还设置第2遮流部。即,在辊的外周面中的、伴随流被放大的卷挂有丝线的区间的起点侧和终点侧分别设置遮流部,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因辊的旋转而导致的伴随流的放大。
第9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第8的任一发明中,上述第1遮流部能够在接近上述辊的外周面的接近位置、和相比上述接近位置而从上述辊的外周面离开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
为了抑制通过辊的旋转而被放大的伴随流朝下游侧流动这一情况,优选第1遮流部延伸至距辊的外周面尽量近的位置。但是,若第1遮流部设置至辊的外周面附近,则朝辊的挂丝变得困难。对于该点,在本发明中,第1遮流部能够在接近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因而,在挂丝时能够使第1遮流部移动至退避位置而使第1遮流部暂时从辊离开,因此朝辊的挂丝变得容易。
第10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9发明中,具有对上述第1遮流部朝上述接近位置施力的施力部件。
在朝辊挂丝时,操作者在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将位于接近位置的第1遮流部推起而使其朝退避位置退避的基础上进行朝辊的挂丝。若朝辊的挂丝结束而停止第1遮流部的推起,则第1遮流部借助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自然地从退避位置返回接近位置。因此,不会出现如下的情况:在挂丝后,忘记使第1遮流部从退避位置返回至接近位置,在第1遮流部位于退避位置的状态下进行丝线的处理。
第11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第10的任一发明中,上述第1遮流部与上述辊的外周面之间的离开距离为10mm以下。
为了抑制沿着辊的外周面的伴随流,优选第1遮流部位于距辊的外周面近的位置。具体地说,优选第1遮流部与辊的外周面之间的离开距离为10mm以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纺丝牵引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加热拉伸部的剖视图。
图3是对保温箱内的伴随流的流动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图2的最后的导丝辊附近的放大图。
图5是变更方式的、最后的导丝辊附近的放大图。
图6是另外的变更方式的、最后的导丝辊附近的放大图。
图7是又一另外的变更方式的加热拉伸部的剖视图。
图8是又一另外的变更方式的加热拉伸部的剖视图。
图9是又一另外的变更方式的加热拉伸部的剖视图。
图10是又一另外的变更方式的、最后的导丝辊附近的放大图。
标号说明
2:纺丝装置
7:加热拉伸部
11a~11e:导丝辊
16:保温箱
16b:丝线导出口
16a:丝线导入口
30:遮流板
33:扭簧
50:遮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其次,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纺丝牵引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如图1所示,纺丝牵引装置1具备纺丝拉伸装置3和丝线卷绕装置4。
从纺丝装置2的纺丝喷丝头连续地纺出的聚酯等熔融纤维材料通过在冷却筒5中被吹送冷却风而固化,形成为多条丝线Y。纺丝拉伸装置3配置在冷却筒5的下侧,对从冷却筒5朝下方送出的多条丝线Y进行拉伸。纺丝拉伸装置3具备油剂导丝器6和加热拉伸部7(本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
油剂导丝器6是对从纺丝装置2纺出的多条丝线Y分别赋予油剂的部件。由油剂导丝器6赋予油剂后的多条丝线Y经由引导辊17被朝具有5个导丝辊11a~11e的加热拉伸部7输送。
图2是加热拉伸部7的剖视图。如图1、图2所示,加热拉伸部7具有保温箱16和被收纳在该保温箱16内的5个导丝辊11a~11e。保温箱16是由绝热材料形成的箱体。在保温箱16的1个侧壁部(图1、图2的右侧的侧壁部)形成有用于将多条丝线Y导入保温箱16内的丝线导入口16a、和用于将多条丝线Y从保温箱16内朝外部导出的丝线导出口16b。丝线导入口16a形成在保温箱16的侧壁部的下端部,丝线导出口16b形成在保温箱16的侧壁部的上端部。并且,在保温箱16的内部,以对5个导丝辊11a~11e所被收纳的空间进行分隔的方式设置有5个分隔板21~25。
5个导丝辊11a~11e中的导丝辊11a配置在保温箱16的底部附近。在该导丝辊11的上方,其他4个导丝辊11b~11e在图的左右方向分开而呈交错状地配置。从丝线导入口16a被导入保温箱16内的多条丝线Y从下侧的导丝辊11起依次卷挂于5个导丝辊11a~11e。并且,丝线Y以小于270度的包围角θ卷挂于5个导丝辊11a~11e的各个。即,相对于导丝辊11a~11e的各个,丝线Y不会卷挂1圈以上。因而,丝线Y由5个导丝辊11a~11e依次输送,由此,在与图2的纸面平行的平面内沿着在中途不相交的蜿蜒的丝线通道而从丝线导入口16a行进至丝线导出口16b。
并且,5个导丝辊11a~11e由未图示的马达分别旋转驱动。并且,5个导丝辊11a~11e是分别在内部具有加热器20的丝线加热辊。
5个导丝辊11中的、位于下侧即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的3个导丝辊11a~11c(本发明的第1辊)是用于将多条丝线Y预加热至能够拉伸的温度的丝线加热辊。在由聚酯纤维形成的丝线的情况下,丝线Y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0℃左右,3个导丝辊11a~11c的加热温度(辊表面温度)被设定成比上述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稍高的温度(例如80~95℃)。另一方面,位于上侧即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2个导丝辊11d、11e(本发明的第2辊)是用于对多条丝线Y的被拉伸后的状态进行热定形的丝线加热辊。2个导丝辊11d、11e的加热温度(辊表面温度)被设定成比下侧的3个导丝辊11a~11c的加热温度高的温度(例如120~150℃)。并且,上侧的2个导丝辊11d、11e的丝线输送速度比下侧的3个导丝辊11a~11c快。另外,针对5个导丝辊11a~11e的各个的、加热器20的温度控制(丝线Y的加热控制)以及马达的旋转控制(丝线输送速度控制)由控制装置8进行。
如图2所示,在5个导丝辊11a~11e的外侧分别设置有遮流板30(本发明的第1遮流部)。该遮流板30的详细结构及其作用效果将在后面说明。
被导入保温箱16内的多条丝线Y首先在由下侧的3个导丝辊11a~11c输送的期间被预加热至能够拉伸的温度、即玻璃化转变温度,其次,被预加热至玻璃化转变温度后的多条丝线Y借助2个导丝辊11c、11d之间的丝线输送速度差而被拉伸。此外,多条丝线Y在由上侧的2个导丝辊11d、11e输送的期间被加热至更高的温度,且拉伸后的状态被热定形。以上述方式被拉伸后的多条丝线Y从丝线导出口16b被朝保温箱16外导出,并进一步由引导辊18朝丝线卷绕装置4输送。
丝线卷绕装置4配置在纺丝拉伸装置3的下方。该丝线卷绕装置4具备筒管支架27、接触辊28等。筒管支架27具有沿图1的纸面垂直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状,且由未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在该筒管支架27上,沿着其轴向并排装配有多个筒管29。丝线卷绕装置4通过使筒管支架27旋转而在多个筒管29上同时卷绕多条丝线Y,形成多个卷绕卷装9。接触辊28与多个卷绕卷装9的表面接触而赋予预定的接触压力,对卷绕卷装9的形状进行整理。
其次,对设置在保温箱16内的遮流板30进行说明。图3是对保温箱16内的伴随流的流动进行说明的图。先前已经叙述过,从丝线导入口16a导入保温箱16内的丝线Y以小于270度的包围角卷挂于5个导丝辊11a~11e的各个。因此,如图2、图3所示,丝线Y在与纸面平行的平面内沿着在中途不相交的蜿蜒的丝线通道从丝线导入口16a行进至丝线导出口16b。此时,如图3中以箭头所示,在各辊11的外周面附近,伴随着辊11的旋转而周围的空气在周向上流动,产生伴随流40。首先,在距丝线导入口16a近的导丝辊11a处产生的伴随流40沿着丝线通道朝下一个导丝辊11b流动,通过下一个导丝辊11b的旋转,伴随流40的速度被放大。该伴随流40的放大反复进行,由此,在利用5个导丝辊11a~11e依次输送丝线Y的期间,伴随流40的速度随着趋向丝线导出口16b而变大。
因此,特别是在丝线行进方向上位于最下游侧的导丝辊11e(本发明的最后辊),伴随流40的速度变得非常大。进而,保温箱16内的高温的空气借助伴随流40而与丝线Y一起从丝线导出口16b被排出,由此,热能的损失变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伴随着丝线Y而流动的伴随流40的速度借助导丝辊11a~11e的旋转而分别被放大这一情况,针对各导丝辊11a~11e的各个,以遮挡沿着其外周面流动的伴随流40的方式设置有遮流板30。
图4是图2的最后的导丝辊11e附近的放大图。如图2、图4所示,各遮流板30经由安装部件31安装于保温箱16的内壁面或者分隔板22~25。并且,遮流板30与安装部件31借助铰链32能够转动地连结。由此,遮流板30的前端能够在与对应的导丝辊11(11a~11e)的外周面接近的接近位置(以实线示出)、和从该接近位置离开的退避位置(以双点划线示出)之间移动。并且,遮流板30由设置于铰链32的扭簧33(本发明的施力部件)被朝接近位置施力。
并且,沿着丝线行进方向流动的伴随流40的放大在5个导丝辊11a~11e的各个的外周面的卷挂有丝线Y的卷挂区域(图4的区间a)产生。因此,遮流板30从对应的导丝辊11的外侧朝上述卷挂区域(区间a)中的、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部分延伸。并且,为了可靠地抑制通过导丝辊11的旋转而被放大后的伴随流从辊11朝丝线行进方向的下游侧流动这一情况,优选在辊11的卷挂区域的、尽量下游侧的位置遮挡伴随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朝上述区间a的最后地点、即卷挂于导丝辊11的丝线Y从导丝辊11离开的丝线离开位置P1延伸。
由此,在通过导丝辊11的旋转而伴随流被放大的区域中,该伴随流由遮流板30遮挡,由此,能够抑制速度大的伴随流从该辊11朝丝线Y的行进方向下游侧流动这一情况。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遮流板30朝丝线离开位置P1(丝线Y的卷挂区间的最后地点)延伸。由此,在通过辊11的旋转而伴随流的放大完毕的位置处,伴随流40a由遮流板30遮挡,从而能够可靠地阻止速度大的伴随流从辊11朝丝线Y的行进方向下游侧流动这一情况。由此,能够减小从最后的导丝辊11e趋向丝线导出口16b的伴随流40b的速度,能够抑制热能损失。
以下示出针对遮流板30所产生的、对伴随流的抑制的研究结果。在图4中,当设导丝辊11输送丝线Y的丝线输送速度(Vf)为4500m/min时,遮流板30的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处的伴随流的速度(V1a)为16.4m/s。与此相对,遮流板30的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处的伴随流的速度(V1b)降低至3.12m/s。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5个导丝辊11a~11e的全部分别设置有遮流板30。由此,对于5个导丝辊11a~11e的各个,伴随流40的放大作用分别独立地被抑制,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从丝线导出口16b被朝保温箱16外排出的伴随流40的速度。
另外,为了抑制借助各导丝辊11的旋转而被放大后的伴随流朝下游侧流动这一情况,优选遮流板30位于距各导丝辊11的外周面尽量近的位置。例如优选遮流板30的前端与导丝辊11的外周面之间的离开距离d为10mm以下。
但是,若遮流板30设置至导丝辊11的外周面的附近,则朝导丝辊11的挂丝变得困难。特别是在操作者将吸引保持多条丝线的吸枪插入于导丝辊11之间的空间而进行朝各辊11的挂丝的情况下,若在导丝辊11的外周面的附近配置有遮流板30,则如上所述的挂丝变得困难。
对于该点,遮流板30能够在接近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因而,在挂丝时能够使遮流板30移动至退避位置,使遮流板30相对于导丝辊11暂时离开,因此朝导丝辊11的挂丝变得容易。
并且,遮流板30由扭簧33被朝接近位置施力。进而,在朝导丝辊11挂丝时,操作者克服扭簧的作用力将位于接近位置的遮流板30推起,使之朝退避位置退避,在此基础上进行朝辊11的挂丝。若朝导丝辊11的挂丝结束而停止遮流板30的推起,则遮流板30借助扭簧33的作用力自然地从退避位置返回接近位置。因此,不会出现如下的情况:在挂丝后,忘记使遮流板30从退避位置返回接近位置,在遮流板30位于退避位置的状态下进行丝线处理。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各遮流板30以沿着对应的导丝辊11的旋转方向(丝线行进方向)从接近位置退避的方式转动。例如,对于导丝辊11a,遮流板30能够从处于接近位置的状态朝图中右方向转动,对于导丝辊11b,遮流板30能够从处于接近位置的状态朝图中左方向转动。该结构在以将保持丝线Y的吸枪插入于导丝辊11之间的状态进行挂丝的情况下尤为便利。即、操作者一边使手所把持的吸枪朝5个导丝辊11a~11e的旋转方向移动一边进行挂丝。此时,能够使吸枪自身抵靠于遮流板30而以将遮流板30推开的方式使遮流板30从辊11退避,并使吸枪相对于导丝辊11沿着其旋转方向移动,从而将丝线Y挂于各导丝辊11。
其次,说明对上述实施方式附加了各种变更后的变更方式。但是,关于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适当地省略其说明。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遮流板30朝导丝辊11的卷挂区域中的丝线离开位置延伸,但遮流板30也可以朝相对于丝线离开位置P1而朝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溯行的位置延伸。例如如图5那样,遮流板30也可以朝导丝辊11的卷挂区域(区间a)中的、丝线离开位置P1与从丝线离开位置P1朝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溯行角度α(=60度)的位置P3之间(区间b)的部分延伸。或者如图6那样,遮流板30也可以朝导丝辊11的卷挂区域中的、丝线离开位置P1与卷挂区域(区间a)的中间地点P4之间(区间c)的部分延伸。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5个导丝辊11全都设置遮流板30,但并非必须针对全部的辊11设置遮流板30,由于保温箱16内的布局的制约等的原因,也可以仅对任一个导丝辊11设置遮流板30。下面,举出几个仅对一部分导丝辊11设置遮流板30的方式的例子。
(a)从最后的导丝辊11e被送出后的丝线Y从丝线导出口16b被朝保温箱16外导出。即,若该最后的导丝辊11e处的伴随流保持原样地朝下游侧流动,则热能损失变大。因此,为了抑制速度大的伴随流40从最后的导丝辊11e朝下游侧流动而从丝线导出口16b被排出这一情况,如图7所示,优选特别是对最后的导丝辊11e(本发明的最后辊)设置遮流板30。
(b)在如图7所示仅对最后的导丝辊11e设置遮流板30、对相比该导丝辊11e靠上游侧的辊11并未设置遮流板30的情况下,直至最后的导丝辊11e为止伴随流40被放大,最后的导丝辊11e处的伴随流40的速度变得非常大。若这种速度大的伴随流40由设置于最后的导丝辊11e的遮流板30遮挡,则存在与遮流板30碰撞后的伴随流40的一部分朝位于相比该导丝辊11e靠上游的位置的其他导丝辊11侧逆流的顾虑。特别是被赋予了油剂后的丝线Y在由高温的导丝辊11输送时会产生油烟,若含有该油烟的伴随流40的一部分朝上游侧的低温的导丝辊11a~11c逆流,则油成分粘着在低温的导丝辊11a~11c,成为使丝线Y的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因此,优选不仅对最后的导丝辊11e设置遮流板30,而且对位于相比该最后的导丝辊11e还靠上游侧的位置的至少1个辊11也设置遮流板30。例如在图8中,除了最后的导丝辊11e之外,还对导丝辊11c设置遮流板30。在该结构中,沿着丝线通道流动的伴随流40在到达最后的导丝辊11e之前其速度的放大由设置于中途的辊11c的遮流板30抑制,因此能够将最后的导丝辊11e处的伴随流40的速度抑制得较低,能够抑制与遮流板30碰撞时的逆流。
(c)导丝辊11的丝线输送速度越大,该辊11处的伴随流40的放大程度越大。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形成为5个导丝辊11a~11e中的、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2个导丝辊11d、11e的丝线输送速度比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的3个导丝辊11a~11c的丝线输送速度快,在导丝辊11c与导丝辊11d之间丝线Y被拉伸的结构。因此,如图9所示,也可以对丝线输送速度大的下游侧的2个导丝辊11d、11e分别设置遮流板30。
3]如先前说明了的那样,在各导丝辊11的、特别是卷挂有丝线Y的区间a中,伴随流40的速度被放大。为了更有效地抑制该区间a中的伴随流40的速度,也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所示以外的位置也设置遮流板。
例如,在图10中,不仅在导丝辊11的外周面中的卷挂有丝线Y的区间a的终点侧(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设置遮流板,而且在区间a的起点侧即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还设置有遮流板50(本发明的第2遮流部)。特别是在图10中,遮流板50朝丝线与辊11接触的丝线接触位置P2延伸。这样,在区间a的起点侧和终点侧分别设置遮流板30、50,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伴随着导丝辊11的旋转而导致的伴随流40的放大。另外,在图10中,丝线接触位置P2侧的遮流板50采用与丝线离开位置P1侧的遮流板30相同结构的部件,但也可以采用不同结构的部件。
以下示出图10的方式中的遮流板30、50所产生的对伴随流的抑制的研究结果。在图10中,当设导丝辊11输送丝线Y的丝线输送速度(Vf)为4500m/min时,遮流板50的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处的伴随流的流速(V2a)为3.12m/s,遮流板30的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处的伴随流的速度(V1a)为11.4m/s。与此相对,遮流板30的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处的伴随流的速度(V1b)为1.63m/s。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游侧的3个导丝辊11a~11c是对拉伸前的丝线Y进行预加热的丝线加热辊,下游侧的2个导丝辊11d、11e是用于对拉伸后的丝线Y进行热定形的丝线加热辊,但预加热用的导丝辊的数量以及热定形用的导丝辊的数量能够分别适当变更。
并且,并不需要保温箱16内的所有的导丝辊11都是丝线加热辊。例如,当丝线是玻璃化转变温度比聚酯低的尼龙的情况下,多不需要在拉伸前对丝线进行加热。在该情况下,输送拉伸前的丝线Y的导丝辊11也可以是非加热辊。

Claims (6)

1.一种丝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保温箱,具有用于导入丝线的丝线导入口和用于导出上述丝线的丝线导出口;以及
多个辊,分别被收纳在上述保温箱内,且包括对上述丝线进行加热的丝线加热辊,从上述丝线导入口朝上述丝线导出口输送上述丝线,
从上述丝线导入口导入上述保温箱内的丝线以小于270度的包围角卷挂于上述多个辊的各个,
该丝线加热装置还具备第1遮流部,该第1遮流部相对于至少1个上述辊设置,且从上述辊的外侧朝上述辊的外周面的丝线的卷挂区域中的、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部分延伸,
上述第1遮流部的前端部与上述辊的外周面对置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遮流部的前端部与上述辊的外周面的上述卷挂区域中的、相比上述丝线离开上述辊的位置即丝线离开位置靠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的部分对置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丝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2遮流部,该第2遮流部相对于至少1个上述辊设置,且从上述辊的外侧朝上述辊的外周面的上述卷挂区域中的、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的部分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丝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遮流部能够在接近上述辊的外周面的接近位置、和相比上述接近位置而从上述辊的外周面离开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丝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对上述第1遮流部朝上述接近位置施力的施力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丝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遮流部朝上述辊的外周面的上述卷挂区域中的、上述丝线离开上述辊的位置即丝线离开位置与上述卷挂区域的中间地点之间的部分延伸。
CN202010928183.9A 2015-05-25 2016-05-24 丝线加热装置 Active CN1120302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05343 2015-05-25
JP2015-105343 2015-05-25
CN201610346539.1A CN106192036B (zh) 2015-05-25 2016-05-24 丝线加热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46539.1A Division CN106192036B (zh) 2015-05-25 2016-05-24 丝线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30252A true CN112030252A (zh) 2020-12-04
CN112030252B CN112030252B (zh) 2022-12-20

Family

ID=5609274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28183.9A Active CN112030252B (zh) 2015-05-25 2016-05-24 丝线加热装置
CN201610346539.1A Active CN106192036B (zh) 2015-05-25 2016-05-24 丝线加热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46539.1A Active CN106192036B (zh) 2015-05-25 2016-05-24 丝线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098336B1 (zh)
JP (1) JP6668163B2 (zh)
CN (2) CN11203025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05646A (zh) * 2021-03-05 2021-06-22 苏州琼派瑞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缝机用进料拖布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68163B2 (ja) * 2015-05-25 2020-03-18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糸加熱装置
JP6998132B2 (ja) * 2017-05-16 2022-01-18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糸処理装置及びローラカバー
EP3700300A4 (en) * 2017-10-17 2021-08-04 TMT Machinery, Inc. INDUCTION HEATED ROLLER AND FIBER YARN STRETCHER
JP7053246B2 (ja) * 2017-12-21 2022-04-12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糸加熱装置、及び、紡糸延伸装置
JP7053287B2 (ja) * 2018-01-29 2022-04-12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紡糸延伸装置
JP7063639B2 (ja) 2018-01-29 2022-05-09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紡糸延伸装置
EP3758445B1 (en) * 2018-02-23 2023-09-06 TMT Machinery, Inc. Heating roller and spun yarn drawing devic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36323A (en) * 1979-08-16 1980-12-02 Barmag Barmer Maschinenfabrik Aktiengesellschaft Heating apparatus for false twist yarn crimping machine
JP2002371429A (ja) * 2001-06-08 2002-12-26 Teijin Ltd 加熱ローラー装置
EP2679708A1 (en) * 2012-06-27 2014-01-01 TMT Machinery, Inc. Spun yarn drawing apparatus
CN103510232A (zh) * 2012-06-22 2014-01-15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纺丝拉伸装置
CN104451923A (zh) * 2013-09-12 2015-03-25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保温箱
WO2015185245A1 (de) * 2014-06-07 2015-12-10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bziehen und verstrecken mehrerer frisch gesponnener fäden
CN106192036A (zh) * 2015-05-25 2016-12-07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丝线加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1915A (ja) * 1986-03-05 1988-01-29 Asahi Chem Ind Co Ltd 熱可塑性重合体繊維の製造法
JP5735849B2 (ja) * 2011-04-26 2015-06-17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糸条加熱装置
JP6133637B2 (ja) 2013-03-12 2017-05-24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紡糸延伸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36323A (en) * 1979-08-16 1980-12-02 Barmag Barmer Maschinenfabrik Aktiengesellschaft Heating apparatus for false twist yarn crimping machine
JP2002371429A (ja) * 2001-06-08 2002-12-26 Teijin Ltd 加熱ローラー装置
CN103510232A (zh) * 2012-06-22 2014-01-15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纺丝拉伸装置
EP2679708A1 (en) * 2012-06-27 2014-01-01 TMT Machinery, Inc. Spun yarn drawing apparatus
CN104451923A (zh) * 2013-09-12 2015-03-25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保温箱
WO2015185245A1 (de) * 2014-06-07 2015-12-10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bziehen und verstrecken mehrerer frisch gesponnener fäden
CN106192036A (zh) * 2015-05-25 2016-12-07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丝线加热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05646A (zh) * 2021-03-05 2021-06-22 苏州琼派瑞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缝机用进料拖布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98336A1 (en) 2016-11-30
JP2016216882A (ja) 2016-12-22
EP3098336B1 (en) 2019-09-18
JP6668163B2 (ja) 2020-03-18
CN106192036A (zh) 2016-12-07
CN106192036B (zh) 2020-08-25
CN112030252B (zh) 2022-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92036B (zh) 丝线加热装置
TWI597393B (zh) 保溫箱
JP5837064B2 (ja) 複数の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糸を溶融紡糸し、延伸しかつ巻き上げる装置
JP5431460B2 (ja) 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糸を溶融紡糸し、延伸しかつ巻き上げる方法並びにこの方法を実施する装置
CN102471936A (zh) 用于熔纺、拉伸和卷绕复丝的方法以及实施该方法的装置
JP5937945B2 (ja) 紡糸延伸装置
EP3012360B1 (en)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carbon-fiber precursor acrylic fiber bundle and steam drawing apparatus
CN113026172B (zh) 混合长丝制造装置
JP6991225B2 (ja) 合成糸を冷却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5593416B (zh) 制造全牵伸合成纱线的方法和装置
JP2010024610A (ja) 仮撚り繊維機械
TWI622678B (zh) 紡絲牽引裝置
JP6530259B2 (ja) 紡糸延伸装置、及び、紡糸延伸方法
JP6720158B2 (ja) ポリアミド溶融物から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糸を製造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JP6385790B2 (ja) 紡糸延伸装置
JP6726111B2 (ja) 紡糸されたばかりの複数の糸を引き出しかつ延伸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5534829A (ja) テクスチャード加工機械
JP4157474B2 (ja) テクスチャード加工機
CN220450376U (zh) 纺丝牵引装置
CN113832557A (zh) 纺丝拉伸装置
JP2004530806A (ja) 仮よりテクスチャード機械
JP2004533558A (ja) 繊維機械
CN110997991A (zh) 用于制造合成纱线的装置
CH634884A5 (it) Dispositivo per il ritiro in continuo di un filato sintetico.
CN115142146A (zh) 纺丝牵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