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26172B - 混合长丝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混合长丝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26172B
CN113026172B CN202011261070.4A CN202011261070A CN113026172B CN 113026172 B CN113026172 B CN 113026172B CN 202011261070 A CN202011261070 A CN 202011261070A CN 113026172 B CN113026172 B CN 1130261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yarn
filament yarn
group
guide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610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26172A (zh
Inventor
小岛匠吾
米仓踏青
水谷光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MT Machinery Inc
Original Assignee
TMT Machiner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MT Machinery Inc filed Critical TMT Machinery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0261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261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261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261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12Stretch-spinning methods
    • D01D5/16Stretch-spinning methods using rollers, or like mechanical devices, e.g. snubbing pi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J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CORDS, ROPES OR THE LIKE
    • D02J1/00Modifying the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resulting from a particular structure; Modifying, retaining, or restoring the physical form or cross-sectional shape, e.g. by use of dies or squeeze rollers
    • D02J1/22Stretching or tensioning, shrinking or relaxing, e.g. by use of overfeed and underfeed apparatus, or preventing stretch
    • D02J1/225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retching apparatu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0/00Physical 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i.e. during a continuous production process before the filaments have been collected
    • D01D10/02Heat treatmen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0/00Physical 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i.e. during a continuous production process before the filaments have been collected
    • D01D10/04Supporting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their treatment
    • D01D10/0436Supporting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their treatment while in continuous movemen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3/00Complete machines for producing artificial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0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by the materials from which they are made
    • D02G3/04Blended or other yarns or threads containing components made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 D02G3/045Blended or other yarns or threads containing components made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all components being made from artificial or synthetic material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J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CORDS, ROPES OR THE LIKE
    • D02J1/00Modifying the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resulting from a particular structure; Modifying, retaining, or restoring the physical form or cross-sectional shape, e.g. by use of dies or squeeze rollers
    • D02J1/22Stretching or tensioning, shrinking or relaxing, e.g. by use of overfeed and underfeed apparatus, or preventing stretch
    • D02J1/224Selection or control of the temperature during stretching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J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CORDS, ROPES OR THE LIKE
    • D02J1/00Modifying the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resulting from a particular structure; Modifying, retaining, or restoring the physical form or cross-sectional shape, e.g. by use of dies or squeeze rollers
    • D02J1/22Stretching or tensioning, shrinking or relaxing, e.g. by use of overfeed and underfeed apparatus, or preventing stretch
    • D02J1/228Stretching in two or more steps, with or without intermediate step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J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CORDS, ROPES OR THE LIKE
    • D02J13/00Heating or cooling the yarn, thread, cord, rope, or the like, not specific to any one of the processes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D02J13/005Heating or cooling the yarn, thread, cord, rope, or the like, not specific to any one of the processes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by contact with at least one rotating roll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长丝制造装置,能够抑制混合长丝制造装置的功耗。具备:第一加热辊(31~33);与第一加热辊(31~33)相比送丝速度快且高温的第二加热辊(34、35);收容加热辊(31~35)的保温箱(30);不经由第一加热辊(31~33)地将丝线(Y)引导至第二加热辊(34)的引导辊(36);以及将第一组丝线(Y1)与第二组丝线(Y2)进行并丝的并丝装置(16),经由第一加热辊(31~33)而到达第二加热辊(34)并在第一加热辊(33)与第二加热辊(34)之间被拉伸的第一组丝线(Y1)、和经由引导辊(36)而到达第二加热辊(34)的第二组丝线(Y2),通过并丝装置(16)而被并丝。

Description

混合长丝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长丝制造装置,通过在将从纺丝装置纺出的多根丝线分为第一组丝线和第二组丝线而实施了不同处理之后,将第一组丝线和第二组丝线进行并丝,由此制造混合长丝。
背景技术
进行了拉伸处理的丝线即拉伸丝线(FDY:Fully Draw Yarn)与未进行拉伸处理的丝线即部分取向丝线(POY:Partially Oriented Yarn)具有不同的收缩率。使这样的收缩率不同的两种丝线并丝而成的混合长丝(BSY:Bi Shrinkage Yarn)以质地良好而被周知,此前也提出有用于制造BSY的装置。
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从纺丝装置纺出的一部分丝线,在由加热辊12加热之后,在加热辊12与辊11之间被拉伸,由此成为FDY。另一方面,从纺丝装置纺出的剩余丝线,不经由加热辊12而经由辊11,由此成为POY。然后,在将FDY与POY进行并丝之后,通过加热辊14进行热定型,由此生成BSY。
专利文献1:CN101265627A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由加热辊12加热后的丝线,在由加热辊14热定型之前经由作为非加热辊的辊11,因此丝线的温度容易降低。此外,加热辊12和加热辊14被收容在各自的保温箱中,因此由加热辊12加热后的丝线在由加热辊14加热之前在保温箱外部行进,在此,丝线的温度也会降低。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存在如下那样的问题:在通过加热辊14对丝线进行热定型时需要较多的热量,功耗变大。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的目的在于抑制功耗。
本发明为一种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在将从纺丝装置纺出的多根丝线分为第一组丝线和第二组丝线而实施了不同处理之后,通过将上述第一组丝线和上述第二组丝线进行并丝来制造混合长丝,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加热辊;第二加热辊,配置于上述第一加热辊的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与上述第一加热辊相比,送丝速度快且高温;保温箱,收容上述第一加热辊以及上述第二加热辊;引导辊,不经由上述第一加热辊地将上述第二组丝线引导至上述第二加热辊;以及并丝装置,将上述第一组丝线和上述第二组丝线进行并丝,经由上述第一加热辊而到达上述第二加热辊并在上述第一加热辊与上述第二加热辊之间被拉伸的上述第一组丝线、和经由上述引导辊而到达上述第二加热辊的上述第二组丝线,通过上述并丝装置而被并丝。
在本发明中,第一组丝线在第一加热辊与第二加热辊之间被拉伸,因此被第一加热辊加热后的第一组丝线,在被第二加热辊热定型之前不会经由非加热辊。此外,第一加热辊以及第二加热辊被收容在相同的保温箱中,因此被第一加热辊加热后的第一组丝线,在被第二加热辊热定型之前不在保温箱之外行进。因此,能够抑制被第一加热辊加热后的第一组丝线的温度降低,能够减少由第二加热辊对第一组丝线进行热定型所需要的热量。此外,对于第二组丝线,也可通过保温箱内的第二加热辊进行热定型。由此,能够抑制混合长丝制造装置的功耗。
在本发明中可以为,上述并丝装置是利用流体的作用将上述第一组丝线和上述第二组丝线进行并丝的络交装置。
通过利用流体的作用将第一组丝线和第二组丝线进行并丝,由此能够不对丝线施加损伤地进行并丝。
在本发明中可以为,在丝线行进方向上在上述第一加热辊与上述并丝装置之间,配置有辅助地进行上述第一组丝线和上述第二组丝线的并丝的并丝辅助装置。
当第一组丝线以及第二组丝线在未并丝的状态下由第二加热辊加热时,未拉伸的第二组丝线的张力变低,容易产生丝线摆动。因此,通过设置上述那样的并丝辅助装置,在较早的阶段进行并丝,由此能够通过被拉伸而张力变高的第一组丝线来支承第二组丝线,因此能够抑制丝线摆动。此外,在设置有多个第一加热辊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第一加热辊是指在丝线行进方向上配置在最下游侧的第一加热辊。
在本发明中可以为,上述并丝辅助装置配置在上述保温箱内部。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将并丝辅助装置设置在第二加热辊的附近,因此能够提高丝线摆动抑制效果。
在本发明中可以为,上述并丝辅助装置配置于比上述第二加热辊靠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
当将并丝辅助装置设置于比第二加热辊靠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时,在第一组丝线被拉伸之前或者拉伸中进行并丝,混合长丝的品质有时会降低。因此,在如上述那样将并丝辅助装置设置于比第二加热辊靠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混合长丝的品质降低。此外,在设置有多个第二加热辊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第二加热辊是指在丝线行进方向上配置于最上游侧的第二加热辊。
在本发明中可以为,上述并丝辅助装置配置于如下位置:比丝线从上述第二加热辊分离的位置与丝线从上述保温箱导出的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靠近上述第二加热辊。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将并丝辅助装置设置于更靠近第二加热辊的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丝线摆动抑制效果。
在本发明中可以为,上述并丝辅助装置在丝线行进方向上配置在上述第一加热辊与上述第二加热辊之间。
如此,如果在第一加热辊与第二加热辊之间、即第一组丝线被拉伸处理的区间设置并丝辅助装置,则在能够于更早的阶段抑制丝线摆动这一点上较为有利。
在本发明中可以为,上述并丝辅助装置是利用流体的作用将上述第一组丝线和上述第二组丝线进行并丝的络交装置。
通过利用流体的作用将第一组丝线和第二组丝线进行并丝,由此能够不对丝线施加损伤地进行并丝。
在本发明中可以为,在上述保温箱上分别形成有用于导入上述第一组丝线的第一导入口、以及用于导入上述第二组丝线的第二导入口。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将丝线向保温箱导入的时刻,能够将第一组丝线的丝道和第二组丝线的丝道分开,因此保温箱内的挂丝作业变得容易进行。
在本发明中可以为,上述第一导入口以及上述第二导入口形成于上述保温箱的相同面。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从保温箱的相同一侧进行丝线从第一导入口以及第二导入口向保温箱的导入,因此挂丝作业变得容易。
在本发明中可以为,在上述保温箱的形成有上述第一导入口以及上述第二导入口的面上,形成有用于导出丝线的导出口,上述第二导入口与上述第一导入口之间的距离,短于上述第二导入口与上述导出口之间的距离。
如此,能够使第一导入口与第二导入口接近,挂丝作业变得更容易。
在本发明中可以为,上述第二导入口面向上述保温箱内的配置有上述第一加热辊的空间而形成。
由于在第一导入口的基础上设置第二导入口,因此保温箱内的热量变得容易流出,保温性能有可能降低。然而,如上述那样,通过以面向配置有比第二加热辊低温的第一加热辊的空间的方式形成第二导入口,由此能够抑制经由第二导入口的热量流出,能够抑制保温性能的降低。
在本发明中可以为,上述引导辊配置于上述第二导入口。
根据这样的构成,不需要确保用于配置引导辊的空间,因此较优选。
在本发明中可以为,从上述引导辊的轴向观察,上述引导辊的一部分比上述第二导入口向上述保温箱的内侧突出。
根据这样的构成,即使在第二组丝线通过引导辊而以锐角折返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第二组丝线与第二导入口的周边部接触。
在本发明中可以为,从上述引导辊的轴向观察,上述引导辊的一部分比上述第二导入口向上述保温箱的外侧突出。
根据这样的构成,即使在第二组丝线通过引导辊而锐角地折返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第二组丝线与第二导入口的周边部接触。
在本发明中可以为,设置有多个上述第二加热辊,上述第二组丝线经由上述引导辊而到达在丝线行进方向上配置在最上游侧的上述第二加热辊。
如此,能够通过多个第二加热辊对第二组丝线进行加热,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第二组丝线的热定型。
在本发明中可以为,上述引导辊为驱动辊。
如果引导辊为驱动辊,则能够通过引导辊的旋转速度来调整第二组丝线的张力,因此容易控制丝线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纺丝拉伸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纺丝拉伸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变形例所涉及的纺丝拉伸装置的主视图。
符号的说明
1:混合长丝制造装置
2:纺丝装置
3:纺丝拉伸装置
16:并丝装置
30:保温箱
30a:第一导入口
30b:第二导入口
30c:导出口
31~33:第一加热辊
34、35:第二加热辊
36:引导辊
37:并丝辅助装置
Y:丝线
Y1:第一组丝线
Y2:第二组丝线
Y3:混合长丝
具体实施方式
(混合长丝制造装置的整体构成)
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的侧视图。混合长丝制造装置1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如图1以及图2所示那样进行定义。
本实施方式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1为,将从纺丝装置2连续地纺出的由熔融树脂固化而形成的多根合成纤维丝线Y,分为第一组丝线Y1和第二组丝线Y2而实施不同的处理。具体地说,对第一组丝线Y1实施拉伸处理而成为拉伸丝线(FDY:Fully Draw Yarn),对第二组丝线Y2不实施拉伸处理而成为部分取向丝线(POY:Partially Oriented Yarn)。然后,通过将作为FDY的第一组丝线Y1与作为POY的第二组丝线Y2进行并丝,由此生成混合长丝Y3(BSY:Bi Shrinkage Yarn)。如此,由收缩率不同的两种丝线Y1、Y2构成的混合长丝Y3以质地良好而被周知。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在不特定地限定丝线的种类的情况下,仅表述为丝线Y。
混合长丝制造装置1构成为,具有纺丝拉伸装置3、卷取装置4、开松导丝器11、导丝辊12~15、以及并丝装置16。在图2中,省略导丝辊12、13的图示,简单地图示纺丝拉伸装置3周边的丝道。
开松导丝器11例如是梳齿状的导丝器,配置在纺丝装置2的下方。从纺丝装置2纺出的全部丝线Y,在开松导丝器11中将各一半分为第一组丝线Y1和第二组丝线Y2。例如,在从纺丝装置2纺出的丝线Y为16根的情况下,分为8根第一组丝线Y1和8根第二组丝线Y2,最终生成8根混合长丝Y3。
导丝辊12~15由未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导丝辊12、13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导丝辊14、15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导丝辊12在丝线行进方向上配置在开松导丝器11与纺丝拉伸装置3之间。导丝辊13~15在丝线行进方向上配置在纺丝拉伸装置3与卷取装置4之间。
第一组丝线Y1在开松导丝器11之后经由导丝辊12被导入纺丝拉伸装置3。另一方面,第二组丝线Y2在开松导丝器11之后经由设置于纺丝拉伸装置3的引导辊36被导入纺丝拉伸装置3。虽然在之后进行详细说明,但在纺丝拉伸装置3中,通过并丝辅助装置37将作为FDY的第一组丝线Y1和作为POY的第二组丝线Y2辅助地进行并丝,由此生成混合长丝Y3。
从纺丝拉伸装置3导出的混合长丝Y3经由导丝辊13~15而被送至卷取装置4。在丝线行进方向上在导丝辊14与导丝辊15之间配置有并丝装置16。并丝装置16是喷射压缩空气(流体),利用压缩空气的作用将第一组丝线Y1和第二组丝线Y2进行并丝的络交装置。如上述那样,在纺丝拉伸装置3中已经被辅助地并丝的混合长丝Y3,通过并丝装置16而被稳固地并丝。
卷取装置4具有多个支点导丝器41、横动装置42、接触辊43、2个筒管支架44以及转台45。被输送到卷取装置4的多个混合长丝Y3,以多个支点导丝器41为中心,由横动装置42在前后方向上横动。接触辊43与多个卷装P的表面接触而赋予规定的接触压力,对卷装P的形状进行梳理。筒管支架44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能够以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状态安装多个筒管B。筒管支架44由未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转台45对2个筒管支架44进行悬臂支承。转台45由未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由此能够将2个筒管支架44的位置在上方的卷取位置与下方的待机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卷取装置4为,通过使处于上方的卷取位置的筒管支架44旋转,由此能够对多个筒管B卷绕多根混合长丝Y3而形成多个卷装P。当多个卷装P完成时,使转台45旋转,对2个筒管支架44的位置进行切换。然后,向新移动到卷取位置的筒管支架44上所安装的多个筒管B卷绕多根混合长丝Y3。
(纺丝拉伸装置)
对纺丝拉伸装置3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图3是纺丝拉伸装置3的主视图。图4是纺丝拉伸装置3的立体图。在图3中,由点划线图示第一组丝线Y1,由双点划线图示第二组丝线Y2,然后,由实线图示混合长丝Y3。纺丝拉伸装置3具有保温箱30、以及收容在保温箱30内部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加热辊31~35。
加热辊31~35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由未图示的马达向图3的箭头方向分别旋转驱动。此外,加热辊31~35内置有未图示的加热器,对卷绕于加热辊31~35的周面的丝线Y进行加热。加热辊31~35全部具有大致相同的外径。5个加热辊31~35中的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的3个第一加热辊31~33,是用于在拉伸之前对丝线Y进行预热的预热辊。第一加热辊31~33的表面温度被设定为丝线Y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的温度(例如80℃程度)。另一方面,5个加热辊31~35中的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2个第二加热辊34、35,是用于对丝线Y进行热定型的热定型辊。第二加热辊34、35的表面温度被设定为比第一加热辊31~33的表面温度高的温度(例如130~140℃程度)。此外,第二加热辊34、35的旋转速度即送丝速度被设定为比第一加热辊31~33快的速度。
3个第一加热辊31~33中的丝线行进方向最上游侧的第一加热辊31,配置于比剩余的2个第一加热辊32、33靠下侧。丝线行进方向上的第二个第一加热辊32与丝线行进方向上的第三个第一加热辊33,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邻接地配置。丝线行进方向上的第二个第一加热辊32的轴心位于比丝线行进方向最上游侧的第一加热辊31的轴心靠右侧的位置。丝线行进方向上的第三个第一加热辊33的轴心位于比丝线行进方向上的最上游侧的第一加热辊31的轴心靠左侧的位置。
2个第二加热辊34、35在第一加热辊31~33的上侧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邻接地配置。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的第二加热辊34在丝线行进方向上邻接地配置在第二个第一加热辊32的上侧。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第二加热辊35在丝线行进方向上配置在第三个第一加热辊33的上方。此外,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第二加热辊35比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的第二加热辊34向上侧偏移地配置。更具体地说,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第二加热辊35的轴心位于比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的第二加热辊34的轴心靠上侧的位置。
如此,5个加热辊31~35在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紧凑、密集地配置。
如图4所示那样,保温箱30具有前方开口的主体部38以及能够将主体部38的开口进行关闭的门部39。在纺丝拉伸装置3的运转时,门部39关闭。在主体部38的右侧面形成有第一导入口30a、第二导入口30b以及导出口30c。第一导入口30a形成在主体部38的右侧面的下端部,是用于将第一组丝线Y1向保温箱30内部导入的开口。导出口30c形成在主体部38的右侧面的上端部,是用于将混合长丝Y3向保温箱30外部导出的开口。第二导入口30b形成在第一导入口30a与导出口30c之间,是用于将第二组丝线Y2向保温箱30内部导入的开口。第二导入口30b设置于保温箱30的右侧面的比中央靠下侧部分,并邻接地配置在第一导入口30a的上侧。即,第二导入口30b形成于如下位置:第二导入口30b与第一导入口30a之间的距离,短于第二导入口30b与导出口30c之间的距离。此外,第二导入口30b面向配置有比第二加热辊34、35低温的第一加热辊31~33的空间。
在第二导入口30b配置有引导辊36。引导辊36是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的能够旋转的辊。引导辊36具有比保温箱30的右侧面的壁厚大的外径。从轴向观察,引导辊36比保温箱30的右侧面向保温箱30的外侧和内侧分别突出地配置。引导辊36可以是通过与丝线Y之间的摩擦而旋转的从动辊,但优选是由未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的驱动辊。如果引导辊36是驱动辊,则能够通过引导辊36的旋转速度来调整丝线Y的张力,因此容易控制丝线Y的品质。
在纺丝拉伸装置3中设置有并丝辅助装置37。如图3所示那样,并丝辅助装置37配置于如下位置:比丝线Y从丝线行进方向最下游侧的第二加热辊35分离的位置A1与丝线Y从保温箱30导出的位置A2之间的中间位置A3,接近第二加热辊35。即,并丝辅助装置37配置于第二加热辊35的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且是第二加热辊35的附近。与并丝装置16同样,并丝辅助装置37是喷射压缩空气,并利用压缩空气的作用将第一组丝线Y1和第二组丝线Y2进行并丝的络交装置。但是,并丝辅助装置37的压缩空气的喷射压力被设定得比并丝装置16低。因此,通过并丝辅助装置37将第一组丝线Y1和第二组丝线Y2并丝的程度比并丝装置16弱,并丝辅助装置37负责辅助地进行并丝的作用。
在如此构成的纺丝拉伸装置3中,第一组丝线Y1经由导丝辊12而从第一导入口30a导入到保温箱30的内部,并卷挂于第一加热辊31~33、第二加热辊34、35以及并丝辅助装置37上。在保温箱30内,第一组丝线Y1卷绕于全部加热辊31~35。具体地说,第一组丝线Y1从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起按照第一加热辊31、其右上的第一加热辊32、其左侧的第一加热辊33、其右上的第二加热辊34、其左侧的第二加热辊35的顺序而以之字形卷挂。第一组丝线Y1由第一加热辊31~33预热到能够拉伸的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的温度)。预热后的第一组丝线Y1通过第一加热辊33与第二加热辊34之间的送丝速度之差而被拉伸并成为FDY。第一组丝线Y1通过第二加热辊34、35以拉伸后的状态被热定型。
另一方面,第二组丝线Y2经由引导辊36而从第二导入口30b导入保温箱30的内部,并卷挂于第二加热辊34、35以及并丝辅助装置37。在保温箱30内,第二组丝线Y2被从引导辊36导向与保温箱30的右侧面邻接的第二加热辊34。即,第二组丝线Y2不经由第一加热辊31~33地到达丝线行进方向最上游侧的第二加热辊34。第二组丝线Y2在第一加热辊33与第二加热辊34之间未被拉伸,因此通过第二加热辊34、35以POY的状态被热定型。
在丝线行进方向最上游侧的第二加热辊34处合流了的第一组丝线Y1和第二组丝线Y2,通过并丝辅助装置37而被并丝,由此成为混合长丝Y3。混合长丝Y3从导出口30c向保温箱30的外部导出,经由导丝辊13~15而被卷取装置4卷绕。在导丝辊13与导丝辊14之间,通过并丝装置16再次进行混合长丝Y3的并丝。
在此,第一组丝线Y1和第二组丝线Y2在第二加热辊34的周面上合流,并在对应的丝线彼此重合了的状态下行进。当第一组丝线Y1和第二组丝线Y2被第二加热辊34、35热定型时,作为FDY的第一组丝线Y1由于已经被拉伸,因此张力几乎不改变,但作为POY的第二组丝线Y2的张力降低而成为松弛的状态。因此,在第一组丝线Y1和第二组丝线Y2未并丝的状态下第二组丝线Y2松缓,由此存在容易产生丝线摆动这样的问题。为了解决这样的丝线摆动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丝线行进方向最下游侧的第二加热辊35之后设置并丝辅助装置37,以便在较早的阶段进行并丝。如此,能够通过张力较高的第一组丝线Y1支承第二组丝线Y2,因此能够抑制丝线摆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引导辊36的上侧邻接地配置有第一加热辊32。即,在引导辊36与丝线行进方向最上游侧的第二加热辊34之间,在丝线行进方向上存在第二个第一加热辊32。在这样的配置中,第二组丝线Y2从引导辊36在第一加热辊32与保温箱30的右侧面之间的狭窄间隙中通过,而被导向配置在比第一加热辊32更靠上侧的第二加热辊34。由此,从配置于第二导入口30b的引导辊36到第二加热辊34的第二组丝线Y2的丝道,以沿着保温箱30的右侧面而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由此,第二组丝线Y2有可能与第二导入口30b的周边部干涉。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引导辊36比保温箱30的右侧面向内侧突出地配置,因此即使在保温箱30的内侧不追加其他引导辊,也容易避免第二组丝线Y2与第二导入口30b的周边部干涉。
另一方面,在保温箱30的外侧,从开松导丝器11到引导辊36的第二组丝线Y2的丝道,也以沿着保温箱30的右侧面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由此,在保温箱30的外侧,第二组丝线Y2也有可能与第二导入口30b的周边部干涉。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辊36还向右侧面的外侧突出地配置,因此即使在保温箱30的外侧不追加其他引导辊,在保温箱30的外侧也容易避免从开松导丝器11导向引导辊36的第二组丝线Y2与第二导入口30b的周边部干涉。
由此,在保温箱30的外侧朝向第二导入口30b而向下方供给的第二组丝线Y2,在通过第二导入口30b之后向上方以锐角折返而导向第二加热辊34,该构成能够仅使用一个引导辊36来实现。
此外,在混合长丝制造装置1中,如果将从纺丝装置2纺出的全部丝线Y都卷绕于加热辊31~35,则能够使全部丝线Y成为FDY。即,还能够将混合长丝制造装置1用作为拉伸丝线制造装置。
(效果)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1中构成为,第一加热辊31~33以及第二加热辊34、35收容于保温箱30。第一组丝线Y1经由第一加热辊31~33而到达第二加热辊34,并在第一加热辊33与第二加热辊34之间被拉伸。第二组丝线Y2经由引导辊36而到达第二加热辊34。然后,通过并丝装置16对在第二加热辊34处合流后的第一组丝线Y1和第二组丝线Y2进行并丝。
根据这样的构成,第一组丝线Y1在第一加热辊33与第二加热辊34之间被拉伸,因此由第一加热辊31~33加热后的第一组丝线Y1,不会在被第二加热辊34、35热定型之前经由非加热辊。此外,第一加热辊31~33以及第二加热辊34、35收容于相同的保温箱30,因此由第一加热辊31~33加热后的第一组丝线Y1不会在由第二加热辊34、35热定型之前在保温箱30的外侧行进。因此,能够抑制由第一加热辊31~33加热后的第一组丝线Y1的温度降低,能够减少由第二加热辊34、35对第一组丝线Y1进行热定型所需要的热量。此外,对于第二组丝线Y2,也能够通过保温箱30内的第二加热辊34、35进行热定型。由此,能够抑制混合长丝制造装置1的功耗。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组丝线Y1和第二组丝线Y2进行并丝的并丝装置16,利用流体的作用将第一组丝线Y1和第二组丝线Y2进行并丝。通过利用流体的作用将第一组丝线Y1和第二组丝线Y2进行并丝,能够不对丝线Y施加损伤地进行并丝。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配置于丝线行进方向最下游侧的第一加热辊33与并丝装置16之间,配置有辅助地进行第一组丝线Y1和第二组丝线Y2的并丝的并丝辅助装置37。在第二加热辊34处合流后的第一组丝线Y1以及第二组丝线Y2,当在未并丝的状态下由第二加热辊34、35加热时,未拉伸的第二组丝线Y2的张力变低,容易产生丝线摆动。因此,通过设置并丝辅助装置37而在较早的阶段进行并丝,由此能够通过被拉伸而张力变高的第一组丝线Y1支承第二组丝线Y2,因此能够抑制丝线摆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并丝辅助装置37配置在保温箱30的内部。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将并丝辅助装置37设置在第二加热辊35附近,因此能够提高丝线摆动抑制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并丝辅助装置37在丝线行进方向上配置于比配置在最上游侧的第二加热辊34靠下游侧。当将并丝辅助装置37设置于比第二加热辊34靠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时,在第一组丝线Y1被拉伸之前或者拉伸中进行并丝,混合长丝Y3的品质有时会降低。因此,在如上述那样将并丝辅助装置37设置在比第二加热辊34靠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的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混合长丝Y3的品质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并丝辅助装置37配置在如下位置:比丝线Y从第二加热辊35分离的位置A1与丝线Y从保温箱30导出的位置A2之间的中间位置A3,接近于第二加热辊35。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将并丝辅助装置37设置于更接近第二加热辊35的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丝线摆动抑制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并丝辅助装置37利用流体的作用将第一组丝线Y1和第二组丝线Y2进行并丝。通过利用流体的作用将第一组丝线Y1和第二组丝线Y2进行并丝,由此能够不对丝线Y施加损伤地进行并丝。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温箱30上分别形成有用于导入第一组丝线Y1的第一导入口30a、以及用于导入第二组丝线Y2的第二导入口30b。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在将丝线Y导入保温箱30的时刻,将第一组丝线Y1的丝道与第二组丝线Y2的丝道分开,因此容易进行保温箱30内的挂丝作业。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入口30a以及第二导入口30b形成在保温箱30的相同面上。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从保温箱30的相同一侧进行丝线Y从第一导入口30a以及第二导入口30b向保温箱30的导入,因此挂丝作业变得容易。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温箱30的形成有第一导入口30a以及第二导入口30b的面上,形成有用于导出丝线Y的导出口30c,第二导入口30b与第一导入口30a之间的距离短于第二导入口30b与导出口30c之间的距离。如此,能够使第一导入口30a与第二导入口30b接近,因此挂丝作业变得更容易。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导入口30b面向保温箱30内的配置有第一加热辊31~33的空间而形成。通过在第一导入口30a的基础上设置第二导入口30b,由此保温箱30内的热量变得容易流出,保温性能有可能降低。然而,通过以面向配置有比第二加热辊34、35低温的第一加热辊31~33的空间的方式形成第二导入口30b,由此能够抑制经由第二导入口30b的热量流出,能够抑制保温性能的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辊36配置于第二导入口30b。根据这样的构成,不需要确保用于配置引导辊36的空间,因此较优选。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引导辊36的轴向观察,引导辊36的一部分比第二导入口30b向保温箱30的内侧突出。根据这样的构成,即使在第二组丝线Y2通过引导辊36而以锐角折返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第二组丝线Y2与第二导入口30b的周边部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引导辊36的轴向观察,引导辊36的一部分比第二导入口30b向保温箱30的外侧突出。根据这样的构成,即使在第二组丝线Y2通过引导辊36而以锐角折返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第二组丝线Y2与第二导入口30b的周边部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组丝线Y2经由引导辊36而到达配置在丝线行进方向最上游侧的第二加热辊34。因此,能够通过多个第二加热辊34、35对第二组丝线Y2进行加热,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第二组丝线Y2的热定型。
(其他实施方式)
说明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而得到的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将第一组丝线Y1和第二组丝线Y2进行并丝的装置,设置了并丝装置16以及并丝辅助装置37。然而,在上述丝线摆动不成为问题的情况、能够通过其他方法解决的情况下,也能够省略并丝辅助装置37。或者,也可以省略并丝装置16而仅设置并丝辅助装置37。在该情况下,并丝辅助装置37相当于本发明的并丝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并丝辅助装置37而采用了络交装置,但只要能够将第一组丝线Y和第二组丝线Y2并丝到能够抑制丝线摆动的程度,则也可以采用络交装置以外的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并丝辅助装置37设置在处于丝线行进方向最下游侧的第二加热辊35的下游侧附近。然而,并丝辅助装置37的位置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第一组丝线Y1和第二组丝线Y2的合流点、或者比该合流点靠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即可。例如,可以将并丝辅助装置37配置在第二加热辊34与第二加热辊35之间,也可以配置在保温箱30的外部。此外,当第一组丝线Y1和第二组丝线Y2在比丝线行进方向最上游侧的第二加热辊34靠上游侧合流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该合流部、或者该合流部与第二加热辊34之间设置并丝辅助装置37。即,并丝辅助装置37能够在丝线行进方向上、配置在第一组丝线Y1和第二组丝线Y2的合流点与并丝装置16之间(也包括该合流点)的任意位置处。
图5是变形例所涉及的纺丝拉伸装置3的主视图。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共通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在本变形例中,在丝线行进方向最下游侧的第一加热辊32与丝线行进方向最上游侧的第二加热辊34之间、即在第一组丝线Y1被拉伸处理的区间中,配置有并丝辅助装置37。在该情况下,第一组丝线Y1和第二组丝线Y2在并丝辅助装置37中合流。换言之,在第一组丝线Y1和第二组丝线Y2的合流点设置有并丝辅助装置37,因此在能够更早的阶段抑制丝线摆动这一点上较有利。在该变形例中,在上述丝线摆动不成为问题的情况、能够通过其他方法解决的情况下,也能够省略并丝辅助装置37。或者,也可以省略并丝装置16而仅设置并丝辅助装置37。在该情况下,并丝辅助装置37相当于本发明的并丝装置。
在图5的变形例中,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第一组丝线Y1从丝线行进方向上游侧起按照第一加热辊31、其左上的第一加热辊33、其右侧的第一加热辊32、其上侧的第二加热辊34、其左侧的第二加热辊35的顺序以之字形卷挂。如此,在第一加热辊32与第二加热辊34之间,能够使第一组丝线Y1与第二组丝线Y2接近地行进。因此,能够抑制在并丝辅助装置37中某一方的丝线较大地弯曲而变得容易受到损伤。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分别设置用于将第一组丝线Y1向保温箱30导入的第一导入口30a、以及用于将第二组丝线Y2向保温箱30导入的第二导入口30b。然而,也可以将第一组丝线Y1以及第二组丝线Y2从一个导入口向保温箱30导入。在该情况下,与将导入口分开为2个而设置的情况相比,容易形成较大的导入口,因此在挂丝作业中容易将第一组丝线Y1以及第二组丝线Y2向保温箱30内导入。此外,第一导入口30a、第二导入口30b、以及导出口30c的具体的位置关系,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位置关系。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引导辊36设置于第二导入口30b,但引导辊36的位置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引导辊36设置在保温箱30的外部或者内部。此外,也可以设置多个引导辊3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有3个第一加热辊31~33以及2个第二加热辊34、35。然而,第一加热辊以及第二加热辊的个数能够适当地变更,至少各有一个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组丝线Y2卷挂于全部第二加热辊34、35,但不必须将第二组丝线Y2卷挂于全部第二加热辊。第二组丝线Y2也可以卷挂于包括丝线行进方向最下游侧的第二加热辊在内的一部分第二加热辊。

Claims (54)

1.一种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在将从纺丝装置纺出的多根丝线分为第一组丝线和第二组丝线,对上述第一组丝线实施拉伸处理而成为拉伸丝线,对上述第二组丝线不实施拉伸处理而成为部分取向丝线,通过将上述第一组丝线和上述第二组丝线进行并丝来制造混合长丝,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加热辊;
第二加热辊,配置于上述第一加热辊的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与上述第一加热辊相比,送丝速度快且高温;
保温箱,收容上述第一加热辊以及上述第二加热辊;
引导辊,不经由上述第一加热辊地将上述第二组丝线引导至上述第二加热辊;以及
并丝装置,将上述第一组丝线和上述第二组丝线进行并丝,
经由上述第一加热辊而到达上述第二加热辊并在上述第一加热辊与上述第二加热辊之间被拉伸的上述第一组丝线、和经由上述引导辊而到达上述第二加热辊的上述第二组丝线,通过上述并丝装置而被并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并丝装置是利用流体的作用将上述第一组丝线和上述第二组丝线进行并丝的络交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丝线行进方向上在上述第一加热辊与上述并丝装置之间,配置有辅助地进行上述第一组丝线和上述第二组丝线的并丝的并丝辅助装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丝线行进方向上在上述第一加热辊与上述并丝装置之间,配置有辅助地进行上述第一组丝线和上述第二组丝线的并丝的并丝辅助装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并丝辅助装置配置在上述保温箱内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并丝辅助装置配置在上述保温箱内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并丝辅助装置配置于比上述第二加热辊靠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并丝辅助装置配置于比上述第二加热辊靠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并丝辅助装置配置于如下位置:比丝线从上述第二加热辊分离的位置与丝线从上述保温箱导出的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靠近上述第二加热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并丝辅助装置配置于如下位置:比丝线从上述第二加热辊分离的位置与丝线从上述保温箱导出的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靠近上述第二加热辊。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并丝辅助装置在丝线行进方向上配置在上述第一加热辊与上述第二加热辊之间。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并丝辅助装置在丝线行进方向上配置在上述第一加热辊与上述第二加热辊之间。
13.如权利要求3~12任一项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并丝辅助装置是利用流体的作用将上述第一组丝线和上述第二组丝线进行并丝的络交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保温箱上分别形成有用于导入上述第一组丝线的第一导入口、以及用于导入上述第二组丝线的第二导入口。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保温箱上分别形成有用于导入上述第一组丝线的第一导入口、以及用于导入上述第二组丝线的第二导入口。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导入口以及上述第二导入口形成于上述保温箱的相同面。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导入口以及上述第二导入口形成于上述保温箱的相同面。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保温箱的形成有上述第一导入口以及上述第二导入口的面上,形成有用于导出丝线的导出口,
上述第二导入口与上述第一导入口之间的距离,短于上述第二导入口与上述导出口之间的距离。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保温箱的形成有上述第一导入口以及上述第二导入口的面上,形成有用于导出丝线的导出口,
上述第二导入口与上述第一导入口之间的距离,短于上述第二导入口与上述导出口之间的距离。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导入口面向上述保温箱内的配置有上述第一加热辊的空间而形成。
21.如权利要求15~19任一项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导入口面向上述保温箱内的配置有上述第一加热辊的空间而形成。
2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辊配置于上述第二导入口。
23.如权利要求15~20任一项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辊配置于上述第二导入口。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辊配置于上述第二导入口。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引导辊的轴向观察,上述引导辊的一部分比上述第二导入口向上述保温箱的内侧突出。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引导辊的轴向观察,上述引导辊的一部分比上述第二导入口向上述保温箱的内侧突出。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引导辊的轴向观察,上述引导辊的一部分比上述第二导入口向上述保温箱的内侧突出。
28.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引导辊的轴向观察,上述引导辊的一部分比上述第二导入口向上述保温箱的外侧突出。
29.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引导辊的轴向观察,上述引导辊的一部分比上述第二导入口向上述保温箱的外侧突出。
30.如权利要求24~27任一项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引导辊的轴向观察,上述引导辊的一部分比上述第二导入口向上述保温箱的外侧突出。
31.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个上述第二加热辊,
上述第二组丝线经由上述引导辊而到达在丝线行进方向上配置在最上游侧的上述第二加热辊。
32.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个上述第二加热辊,
上述第二组丝线经由上述引导辊而到达在丝线行进方向上配置在最上游侧的上述第二加热辊。
33.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个上述第二加热辊,
上述第二组丝线经由上述引导辊而到达在丝线行进方向上配置在最上游侧的上述第二加热辊。
34.如权利要求15~20任一项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个上述第二加热辊,
上述第二组丝线经由上述引导辊而到达在丝线行进方向上配置在最上游侧的上述第二加热辊。
3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个上述第二加热辊,
上述第二组丝线经由上述引导辊而到达在丝线行进方向上配置在最上游侧的上述第二加热辊。
3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个上述第二加热辊,
上述第二组丝线经由上述引导辊而到达在丝线行进方向上配置在最上游侧的上述第二加热辊。
3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个上述第二加热辊,
上述第二组丝线经由上述引导辊而到达在丝线行进方向上配置在最上游侧的上述第二加热辊。
38.如权利要求24~29任一项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个上述第二加热辊,
上述第二组丝线经由上述引导辊而到达在丝线行进方向上配置在最上游侧的上述第二加热辊。
39.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个上述第二加热辊,
上述第二组丝线经由上述引导辊而到达在丝线行进方向上配置在最上游侧的上述第二加热辊。
40.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辊为驱动辊。
4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辊为驱动辊。
4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辊为驱动辊。
43.如权利要求15~20任一项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辊为驱动辊。
4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辊为驱动辊。
4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辊为驱动辊。
4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辊为驱动辊。
47.如权利要求24~29任一项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辊为驱动辊。
48.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辊为驱动辊。
49.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辊为驱动辊。
50.如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辊为驱动辊。
51.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辊为驱动辊。
52.如权利要求35~37任一项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辊为驱动辊。
53.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辊为驱动辊。
54.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辊为驱动辊。
CN202011261070.4A 2019-12-24 2020-11-12 混合长丝制造装置 Active CN1130261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32553 2019-12-24
JP2019232553 2019-1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26172A CN113026172A (zh) 2021-06-25
CN113026172B true CN113026172B (zh) 2024-03-22

Family

ID=73554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61070.4A Active CN113026172B (zh) 2019-12-24 2020-11-12 混合长丝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842576A1 (zh)
JP (1) JP2021102835A (zh)
CN (1) CN1130261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090823A (ja) * 2021-02-22 2021-06-17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WO2023068150A1 (ja) * 2021-10-21 2023-04-27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混繊糸製造装置
JP2023062505A (ja) 2021-10-21 2023-05-08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糸掛け用ユニット及び混繊糸製造装置
CN116163024B (zh) * 2022-12-09 2023-10-03 浙江恒优化纤有限公司 涤纶poy/fdy异收缩混纤丝生产装备和工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53073A1 (de) * 2000-05-16 2002-05-08 Barmag Barmer Maschf Spinnvorrichtung
JP2002194632A (ja) * 2000-12-25 2002-07-10 Aiki Seisakusho:Kk 仮よりスラブヤーンの製造方法
WO2012007333A1 (de) * 2010-07-10 2012-01-19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verbundfadens
CN202809103U (zh) * 2012-08-22 2013-03-20 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异混纤复合长丝牵伸卷绕装置
CN103361812A (zh) * 2012-03-28 2013-10-23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混合长丝制造装置
WO2015024817A1 (de) * 2013-08-22 2015-02-26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r mehrzahl synthetischer fäd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29549B2 (ja) * 2001-06-08 2010-03-10 帝人ファイバー株式会社 加熱ローラー装置
CN101265627B (zh) 2007-05-16 2011-05-11 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涤纶中速混纺型fdy和poy混纺纤维的混纺方法及其装置
JP6671110B2 (ja) * 2015-05-19 2020-03-25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混繊糸製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53073A1 (de) * 2000-05-16 2002-05-08 Barmag Barmer Maschf Spinnvorrichtung
JP2002194632A (ja) * 2000-12-25 2002-07-10 Aiki Seisakusho:Kk 仮よりスラブヤーンの製造方法
WO2012007333A1 (de) * 2010-07-10 2012-01-19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verbundfadens
CN103361812A (zh) * 2012-03-28 2013-10-23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混合长丝制造装置
CN202809103U (zh) * 2012-08-22 2013-03-20 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异混纤复合长丝牵伸卷绕装置
WO2015024817A1 (de) * 2013-08-22 2015-02-26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r mehrzahl synthetischer fäd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42576A1 (en) 2021-06-30
CN113026172A (zh) 2021-06-25
JP2021102835A (ja) 2021-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26172B (zh) 混合长丝制造装置
CN102471936B (zh) 用于熔纺、拉伸和卷绕复丝的方法以及实施该方法的装置
JP5669385B2 (ja) 紡糸巻取設備
JP5937945B2 (ja) 紡糸延伸装置
JP6258610B2 (ja) 紡糸延伸装置
JP5837064B2 (ja) 複数の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糸を溶融紡糸し、延伸しかつ巻き上げる装置
JP2012533694A (ja) 合成糸を引出しかつ延伸するための方法並びに該方法を実施する装置
JP2011122276A5 (zh)
CN105593416B (zh) 制造全牵伸合成纱线的方法和装置
JP5453004B2 (ja) 仮撚り繊維機械
JP2014524991A (ja) 溶融紡糸装置
CN104746154A (zh) 纺丝拉伸装置
TW201425667A (zh) 紡紗拉伸裝置
JP6530259B2 (ja) 紡糸延伸装置、及び、紡糸延伸方法
JP4819824B2 (ja) 溶融紡糸に際して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糸を案内しかつ交絡する装置
EP3012355B1 (en) Method of drawing a spun yarn
TWI622678B (zh) 紡絲牽引裝置
JP5738321B2 (ja) 多数の合成糸を引き出しかつ巻き取るための装置
JP2016513758A (ja) 複数の合成糸を溶融紡糸し、延伸しかつ巻き取る装置
JP7203818B2 (ja) 糸群を引き出しかつ巻き取る装置
JP4155922B2 (ja) 仮よりテクスチャード機械
WO2023068150A1 (ja) 混繊糸製造装置
JP2011529138A (ja) テクスチャード加工機
CN220450376U (zh) 纺丝牵引装置
JP2024011330A (ja) 混繊糸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