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73525A - 丝线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丝线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73525A
CN102373525A CN201110223680XA CN201110223680A CN102373525A CN 102373525 A CN102373525 A CN 102373525A CN 201110223680X A CN201110223680X A CN 201110223680XA CN 201110223680 A CN201110223680 A CN 201110223680A CN 102373525 A CN102373525 A CN 1023735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ilk thread
space
heater
keeping warm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2368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73525B (zh
Inventor
石丸德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MT Machinery Inc
Original Assignee
TMT Machiner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7704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5650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3653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4559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MT Machinery Inc filed Critical TMT Machinery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373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35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735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35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J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CORDS, ROPES OR THE LIKE
    • D02J13/00Heating or cooling the yarn, thread, cord, rope, or the like, not specific to any one of the processes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D02J13/005Heating or cooling the yarn, thread, cord, rope, or the like, not specific to any one of the processes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by contact with at least one rotating roll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0/00Physical 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i.e. during a continuous production process before the filaments have been collected
    • D01D10/02Heat treatmen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0/00Physical 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i.e. during a continuous production process before the filaments have been collected
    • D01D10/04Supporting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their treatment
    • D01D10/0436Supporting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their treatment while in continuous movemen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3/00Complete machines for producing artificial threads
    • D01D13/02Elements of machines in combin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12Stretch-spinning methods
    • D01D5/16Stretch-spinning methods using rollers, or like mechanical devices, e.g. snubbing pi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28Heating or cooling arrangements for yar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J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CORDS, ROPES OR THE LIKE
    • D02J1/00Modifying the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resulting from a particular structure; Modifying, retaining, or restoring the physical form or cross-sectional shape, e.g. by use of dies or squeeze rollers
    • D02J1/22Stretching or tensioning, shrinking or relaxing, e.g. by use of overfeed and underfeed apparatus, or preventing stretc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丝线加热装置,降低加热被丝线输送辊输送的丝线的加热器的功耗。在保温箱(13)的配置了分别具备加热器(15)的导丝辊(11)和分离辊(12)的保温空间(21)的上方,设置有用壁(23)与保温空间隔开的连通空间(22)。从纺丝机纺出的丝线(Y)经过保温箱(13)的上壁(13b)的缝隙(25a)、连通空间和壁的缝隙(24a)进入保温空间,在被在辊(11、12)之间多次输送后经过壁(23)的缝隙(24b)、连通空间以及上壁(13b)的缝隙(25b)从保温空间出到保温箱的外部。此时,在行走的丝线(Y)的周围产生的伴随流使经过缝隙(24b)从保温空间流出的空气的一部分经过连通空间和缝隙(24a)回到保温空间。

Description

丝线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丝线的丝线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从纺丝机纺出的多个丝线在两个辊单元被加热并被拉伸、然后在络筒机(卷绕机)中被卷绕的技术。更详细说明为,从纺丝机纺出的多个丝线在各辊单元中,被在导丝辊与分离辊之间多次卷绕,在被在这些辊之间多次输送期间被导丝辊加热。然后,被加热过的丝线在分别构成2个辊单元的2个导丝辊之间被拉伸。
并且,各辊单元的导丝辊和分离辊被收容在箱体(保温箱)的内部空间(保温空间)内,使导丝辊的加热器产生的热不容易从该内部空间逃逸到外面。并且,在箱体的外壁上形成有2条缝隙,丝线经过这些缝隙中的一条缝隙(丝线入口)进入上述内部空间,经过另一条缝隙(丝线出口)从上述内部空间出到箱体的外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62429号公报
其中,一般情况下,当丝线行走时,在丝线的周围产生空气流(伴随流)。因此,当丝线经过缝隙进入上述内部空间之际,箱体外部的冷空气经过缝隙进入上述内部空间。并且,当丝线经过缝隙从上述内部空间出来时,上述内部空间内的暖空气经过缝隙流出到箱体外部。并且,当产生向上述内部空间的冷空气的流入或来自上述内部空间的暖空气的流出时,由于上述内部空间的温度降低,因此为了将丝线加热到适当的温度而需要的加热器的功耗增大。
尤其在行走的丝线的根数多或丝线的行走速度快等情况下,由于伴随流变大,流入上述内部空间的冷空气量及从上述内部空间流出的暖空气量变多,因此上述那样的问题变得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用来加热被丝线输送辊输送的丝线的加热器的功耗的丝线加热装置。
本发明第1方案的丝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输送丝线的丝线输送辊、加热被上述丝线输送辊输送的丝线的加热器、以及收容有上述丝线输送辊和上述加热器的保温箱;上述保温箱具备:配置有上述丝线输送辊和上述加热器的保温空间;被形成在上述保温空间的壁上、用来供丝线进入上述保温空间的丝线入口;被形成在上述壁上、用来供丝线从上述保温空间出来的丝线出口;以及被配置在夹着上述壁的与上述保温空间相反的一侧并且通过上述壁与上述保温空间分隔、使上述丝线入口与上述丝线出口连通的连通空间。
根据本方案,由于从外部流入保温箱的冷空气在流入连通空间后只有一部分经过丝线入口流入保温空间,因此不容易流入保温空间。而且,经过丝线出口从保温空间流出的暖空气其一部分经过连通空间和丝线入口回到保温空间,因此不容易流出到保温箱的外部。由此,能够抑制伴随流引起的保温空间的温度降低,能够降低加热器的功耗。
本发明第2方案的丝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1方案的丝线加热装置中,上述连通空间被隔壁分隔成多个区域,该隔壁形成有分别与上述丝线入口和上述丝线出口相对应的2个丝线通道。
根据本方案,从保温箱的外部流入到连通空间的冷空气的向保温空间的流入以及从保温空间流出到连通空间的暖空气的向保温箱外部的流出被将连通空间分隔成多个区域的隔壁阻碍。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伴随流引起的保温空间的温度降低。
本发明第3方案的丝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1或第2方案的丝线加热装置中,在上述连通空间设置有将空气从上述丝线出口侧向上述丝线入口侧引导的引导件。
根据本方案,经过丝线出口从保温空间流出的空气在连通空间内被引导部件引导、向着丝线入口流动,容易回到保温空间。因此能够大大地抑制伴随流引起的保温空间的温度降低。
本发明第4方案的丝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1至第3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丝线加热装置中,上述连通空间的高度越靠近上述丝线入口越高。
根据本方案,由于连通空间的高度越靠近丝线入口越高,因此经过丝线出口从保温空间流出的暖空气在连通空间内流向高度高的丝线入口侧而容易回到保温空间。因此能够大大地抑制伴随流引起的保温空间的温度降低。
本发明第5方案的丝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1至第4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丝线加热装置中,在上述连通空间设置有从上述丝线出口侧向着上述丝线入口侧送风的送风装置。
根据本方案,经过丝线出口从保温空间流出的暖空气在连通空间中被送风装置送到丝线入口侧,而容易回到保温空间。因此,能够大大地抑制伴随流引起的保温空间的温度降低。
本发明第6方案的丝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1至第4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丝线加热装置中,上述丝线输送辊为具有上述加热器的加热辊。
根据本方案,即使在丝线输送辊为具备有加热器的加热辊的情况下,由于经过丝线出口从保温空间流出的暖空气的一部分经过连通空间和丝线入口回到保温空间,因此能够抑制伴随流引起的保温空间的温度降低。
本发明第7方案的丝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1至第6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丝线加热装置中,上述丝线输送辊为用来使丝线拉伸的辊。
根据本方案,即使在丝线输送辊为用来使丝线拉伸的辊的情况下,由于经过丝线出口从保温空间流出来的暖空气的一部分经过连通空间和丝线入口回到保温空间,因此能够抑制伴随流引起的保温空间的温度降低。
发明的效果:根据第1至第7本方案,由于从外部流入保温箱的冷空气在流入连通空间后,只有其一部分经过丝线入口流入保温空间,因此不容易流入保温空间。而且,经过丝线出口从保温空间流出来的暖空气其一部分经过连通空间和丝线入口回到保温空间,因此不容易流出到保温箱的外部。由此,能够抑制伴随流引起的保温空间的温度降低,能够减少加热器的功耗。
第8方案的丝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输送丝线的丝线输送辊、加热被上述丝线输送辊输送的丝线的加热器、以及收容有上述丝线输送辊和上述加热器的保温箱;在上述保温箱中形成有:用来供丝线从上述保温箱的外部进入上述保温箱的内部空间的丝线入口;以及用来供丝线从上述内部空间出到上述保温箱的外部的丝线出口;在上述内部空间设置有将热从上述丝线出口侧传递给上述丝线入口侧的热传递机构。
根据本方案,由于丝线出口附近产生的伴随流而流出到保温箱外部的、丝线出口侧的暖空气的热的一部分被热传递机构从丝线出口侧传递给丝线入口侧,由于丝线入口附近产生的伴随流而流入内部空间的冷空气被该热加热。即,在暖空气流出到保温箱的外部之际,其热的一部分不会逃逸到保温箱的外部,而留在内部空间内。因此,能够抑制内部空间的温度下降,能够降低为了将丝线加热到合适的温度所需要的加热器的功耗。
第9方案的丝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8方案的丝线加热装置中,上述内部空间被隔壁分隔成:配置有上述丝线输送辊和上述加热器的保温空间、被设置在上述保温空间与上述丝线入口之间的入口侧空间、以及被设置在上述保温空间与上述丝线出口之间的出口侧空间;在分隔上述保温空间与上述入口侧空间的隔壁上,形成有与上述丝线入口相对应设置的、使上述保温空间与上述入口侧空间连通的入口侧连通通道;在分隔上述保温空间与上述出口侧空间的隔壁上,形成有与上述丝线出口相对应设置的、使上述保温空间与上述出口侧空间连通的出口侧连通通道;上述热传递机构将热从上述出口侧空间传递给上述入口侧空间。
根据本方案,由于伴随流而从保温空间流出到出口侧空间的暖空气的热的一部分被热传递机构传递给入口侧空间,并且从保温箱的外部流入入口侧空间的冷空气被该热加温后流入保温空间。即,从保温空间逃逸到出口侧空间的热的一部分回到保温空间。因此,能够抑制保温空间的温度下降,能够降低为了将丝线加热到合适的温度所需要的加热器的功耗。
而且,由于保温空间与入口侧空间被隔壁分隔,仅通过入口侧连通通道连通,因此流入入口侧空间的冷空气被从出口侧空间传递来的热充分加温后流入保温空间,能够确实地抑制保温空间的温度下降。
并且,由于出口侧空间与保温空间被隔壁分隔,仅通过出口侧连通通道连通,因此热不容易从保温空间逃逸到出口侧空间,能够确实地抑制保温空间的温度下降。
并且,由于入口侧空间与出口侧空间被隔壁分隔,因此能够防止被热传递机构从出口侧空间传递给入口侧空间的热回到出口侧空间。
第10方案的丝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9方案的丝线加热装置中,分隔上述内部空间的隔壁用隔热材料构成。
根据本方案,由于分隔入口侧空间和出口侧空间的隔壁用隔热材料构成,因此不容易产生热在隔着隔壁的保温空间、入口侧空间与出口侧空间之间的移动,能够确实地防止热从保温空间逃逸到入口侧空间和出口侧空间,或者能够确实地防止被热传递机构从出口侧空间传递给入口侧空间的热回到出口侧空间等。
第11方案的丝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9或第10方案的丝线加热装置中,在上述出口侧空间连接有排气管道。
根据本方案,能够将加热丝线而产生的油烟等从管道排出到保温箱的外部。而且,排气管道与被隔壁与保温空间分隔的出口侧空间连接着,因此与排气管道与保温空间连接时相比,热不容易从排气管道逃逸。并且,由于出口侧空间的热被热传递机构传递给入口侧空间,因此热更不容易从排气管道逃逸。
第12方案的丝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11方案的丝线加热装置中,上述热传递机构被配置在上述出口侧空间内的位于上述管道与上述出口侧空间的接口、和上述出口侧连通通道之间的区域。
根据本方案,由于经过出口侧连通通道从保温空间流出到出口侧空间内的暖空气在经过配置有热传递机构的区域后从排气管道被排出,因此热更不容易从排气管道逃逸。
第13方案的丝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9至第12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丝线加热装置中,上述热传递机构具有跨越上述入口侧空间和上述出口侧空间延伸的热导管。
根据本方案,能够用热导管将出口侧空间的热有效地传递给入口侧空间。
第14方案的丝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8至第13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丝线加热装置中,上述丝线输送辊为具有上述加热器的加热辊。
根据本方案,即使在丝线输送辊为具备有加热器的加热辊的情况下,由于从保温空间逃逸的热的一部分回到保温空间,因此能够抑制保温空间的温度降低。并且由于丝线输送辊为具有加热器的加热辊,因此没与丝线输送辊分开另外设置加热器的必要,装置的结构变得简单。
第15方案的丝线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8至第14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丝线加热装置中,上述丝线输送辊为用来使丝线拉伸的辊。
根据本方案,即使在丝线输送辊为用来使丝线拉伸的辊的情况下,由于从保温空间逃逸的热的一部分回到保温空间,因此能够抑制保温空间的温度降低。
发明的效果:根据第8至第15方案,由于丝线出口附近产生的伴随流而流出到保温箱外部的、丝线出口侧的暖空气的热的一部分被热传递机构从丝线出口侧传递给丝线入口侧,由于丝线入口附近产生的伴随流而流入内部空间的冷空气被该热加温。即,在暖空气流出到保温箱的外部之际,其热的一部分不会逃逸到保温箱的外部,而留在内部空间。因此,能够抑制内部空间的温度下降,能够降低为了将丝线加热到合适的温度所需要的加热器的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丝线制造装置的大致结构图;
图2为图1的辊单元的透视图;
图3为图2的III-III线剖视图;
图4为图3的IV-IV线剖视图;
图5为第1实施形态的变形例1的相当于图3的图;
图6为第1实施形态的变形例2的相当于图4的图;
图7为第1实施形态的变形例3的相当于图4的图;
图8为第1实施形态的变形例4的相当于图3的图;
图9为第1实施形态的变形例5的相当于图3的图;
图10为第1实施形态的变形例6的相当于图3的图;
图11为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丝线制造装置的大致结构图;
图12为图11的辊单元的透视图;
图13为图12的XIII-XIII线剖视图;
图14为图13的XIV-XIV线剖视图;
图15为第2实施形态的变形例1的相当于图13的图;
图16为第2实施形态的变形例2的相当于图13的图;
图17为第2实施形态的变形例3的相当于图13的图;
图18为第2实施形态的变形例4的相当于图13的图;
图19为第2实施形态的变形例5的相当于图14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第1实施形态。
如图1所示,丝线制造装置1具备纺丝机2、2个辊单元3、4(丝线加热装置)以及卷绕机5。纺丝机2在使多个(例如24~32根左右)的丝线Y沿与图1的图面垂直的方向排列的状态下向下方纺出。辊单元3、4加热并拉伸从纺丝机2纺出的多个丝线Y。卷绕机5将被辊单元3、4拉伸了的多个丝线Y卷绕到未图示的筒管上。
另外,由于丝线制造装置1的上述结构中的纺丝机2和卷绕机5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以下详细说明辊单元3、4。
如图1所示,辊单元3被配置在纺丝机2的下方,如图1~图4所示,具有导丝辊11、分离辊12以及收容这些辊的保温箱13。
保温箱13为由隔热材料构成的近似长方体形的箱体,其内部形成有保温空间21和连通空间22。并且,保温箱13在丝线Y的排列方向的一端设有门13a,当关闭门13a时,保温空间21和连通空间22被密封,当打开门13a时,保温空间21和连通空间22露出。
导丝辊11和分离辊12配置在保温空间21内。导丝辊11为用配置在保温箱13的与门13a相反一侧的、未图示的框体悬臂支承的辊,从纺丝机2纺出的多个丝线Y被导丝辊11牵引。
分离辊12被配置在导丝辊11的上方,与导丝辊11一样,被配置在保温箱13的与门13a相反一侧、未图示的框体悬臂支承着。被导丝辊11牵引的多个丝线Y被多次卷绕到导丝辊11和分离辊12上,被在这些导丝辊11、12之间多次输送后,被送给辊单元4。另外,第1实施形态中导丝辊11和分离辊12相当于本发明的丝线输送辊。
并且,导丝辊11和分离辊12分别为在内部具备加热器15的加热辊,丝线Y于被在导丝辊11与分离辊12之间输送期间被加热。并且,通过将导丝辊11和分离辊12配置到保温空间21内,防止加热器15产生的热从保温空间21逃逸到外部。其中,第1实施形态中由于导丝辊11和分离辊12为内置了加热器15的加热辊,因此装置的结构变得简单。
连通空间22为形成在保温箱13的保温空间21的上方的空间,保温空间21和连通空间22由壁23分隔。在壁23的夹着辊11、12的两侧部分,形成有与丝线Y的排列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的2个缝隙24a、24b。
为了从前面插入丝线Y,缝隙24a沿连通空间22的几乎整个长度延伸(参照图4),其门13a一侧的端部开口,并且形成与该开口相反一侧的端部的部分24a1成为用来使丝线Y进入保温空间21的本发明的丝线入口。缝隙24b成为用来使丝线Y从保温空间21出来的本发明的丝线出口,与缝隙24a一样,其门13a一侧的端部开口,但长度比缝隙24a短。
并且,在形成连通空间22的顶面的保温箱13的上壁13c的与缝隙24a、24b相对置部分的附近,分别形成有具有与缝隙24a大致相同形状的缝隙25a以及具有与缝隙24b大致相同形状的缝隙25b。缝隙25a、25b也与缝隙24a、24b一样,门13a一侧的端部开口(参照图2、图3)。
并且,当关闭了门13a时,缝隙24a、24b、25a、25b的上述开口被门13a堵塞。
其中,虽然第1实施形态中打开门13a进行往导丝辊11和分离辊12上的生头,但此时有使丝线Y经过缝隙24a、24b、25a、25b的必要。但是,第1实施形态如上所述,由于上述缝隙24a、24b、25a、25b分别在其门13a一侧的端部开口,因此上述生头时能够容易地使丝线Y从上述开口经过缝隙24a、24b、25a、25b。
并且,在连通空间22的内部设置有从缝隙24b的开口侧端部附近向缝隙24a的部分24a1(丝线入口)附近的部分延伸的引导壁26。
而且,在形成与连通空间22的门13a相反一侧的侧壁面的、保温箱13的侧壁13b上设置有过滤器27,连通空间22通过该过滤器27与设置在保温箱13外部的管道9连接。管道9与未图示的鼓风机连接着。一般情况下,丝线Y上涂敷有包含水分的油剂,当加热丝线Y时产生油烟。因此,第1实施形态使鼓风机动作,从管道9吸引连通空间22内的空气,用过滤器27捕捉空气中包含的油分。由此,作业环境被保持干净。
辊单元4为具有与辊单元3相同结构的单元。另外,以下为了容易明白究竟在说明辊单元3、4中的哪一个,对辊单元4的构成要素、例如导丝辊11′、分离辊12′等地附加这样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该附图标记在附加给辊单元3的构成要素的附图标记上添加了(数字、英文字母右上角的)撇儿。
如图1所示,辊单元4被以与辊单元3上下颠倒的姿态——即连通空间22′在保温空间21′的下方这样的姿态、使自身的缝隙25b′与辊单元3的缝隙25b相对置地配置在辊单元3的上方。
于是,在这样配置的辊单元4中,与辊单元3相反,缝隙24b′相当于本发明的丝线入口,形成与缝隙24a′的开口相反一侧的端部的部分24a′相当于本发明的丝线出口。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丝线制造装置1中,从纺丝机2纺出的多个丝线Y首先被辊单元3的导丝辊11牵引。此时,丝线Y经过与缝隙25a的开口相反一侧的端部而进入连通空间22,然后经过缝隙24a的部分24a1(丝线入口)进入保温空间21。
被导丝辊11牵引的丝线Y在导丝辊11与分离辊12之间被多次输送后,被从导丝辊11送给辊单元4的导丝辊11′。此时,丝线Y经过缝隙24b(丝线出口)进入连通空间22(从保温空间21出来),然后经过缝隙25b出到保温箱13的外部,之后经过缝隙25b′进入连通空间22′,再经过缝隙24b′(丝线入口)进入保温空间21′。
而且,被导丝辊11牵引的丝线Y在被在导丝辊11′与分离辊12′之间多次输送后,被从导丝辊11′送给卷绕机5。此时,丝线Y经过缝隙24a′的部分24a1′(丝线出口)进入连通空间22′(从保温空间21′出来),然后经过与缝隙25a′的开口相反一侧的端部出到保温箱13′的外部,之后被送给卷绕机5。
由此,丝线Y从纺丝机2向着卷绕机5以例如4000~6000m/min左右的速度行走。此时,丝线Y在被在导丝辊11与分离辊12之间以及导丝辊11′与分离辊12′之间输送的期间被加热。而且,辊单元4的导丝辊11′的旋转速度比辊单元3的导丝辊11的旋转速度快,被加热过的丝线Y在导丝辊11与导丝辊11′之间被以与两者的旋转速度之差相对应的力拉伸。
其中,一般情况下,当丝线Y行走时,在丝线Y的周围产生空气流(伴随流)。因此,假设在辊单元3中保温箱13没有连通空间22和缝隙25a、25b,则保温箱13外部的丝线Y经过缝隙24a直接进入保温空间21,此时,保温箱13外部的冷空气因伴随流而经过缝隙24a流进了保温空间21。
而且,保温空间21内的丝线Y经过缝隙24b直接从保温空间21出到保温箱13的外部,此时,保温空间21内的暖空气因伴随流而经过缝隙24b从保温空间21流出到了保温箱13的外部。
于是,由于上述那样的往保温空间21的冷空气的流入或从保温空间21的暖空气的流出,保温空间21内的温度容易降低,结果增大了为了将丝线Y加热到适当的温度所需要的加热器的功耗。
而且,第1实施形态由于丝线Y的根数多(例如为24~32根左右)、丝线Y的行走速度也快到一定程度(例如4000~6000m/min左右),因此伴随流大,从保温箱13的外部流入的冷空气的量或从保温空间21流出的暖空气的量也多。因此,如果没有连通空间22和缝隙25a、25b的话,保温空间21内的温度特别容易降低,为了将丝线Y加热到适当的温度所需要的加热器15的功耗变得特别大了。
与此不同,第1实施形态由于在保温箱13中形成有连通空间22,因此经过缝隙25a从保温箱13的外部流入到连通空间22的冷空气只有一部分经过缝隙24a流入保温空间21,因此不容易流入保温空间21。而且,经过缝隙24b从保温空间21流出的暖空气的一部分不会经过缝隙25b流出到保温箱13的外部,而是经过连通空间22和缝隙24a回到保温空间21,因此不容易流出到保温箱13的外部。因此,能够抑制伴随流引起的保温空间21内部的温度降低,能够降低加热器15的功耗。
而且,第1实施形态由于在连通空间22中设置有引导壁26,因此经过缝隙24b从保温空间21流出到连通空间22中的暖空气容易沿着引导壁26向缝隙24a的部分24a1流动,但由于引导壁26成为障碍,因此不容易流动到缝隙24a的除此以外的部分。换言之,经过缝隙24b从保温空间21流出来的空气在连通空间22中被引导壁26从丝线出口侧向丝线入口侧引导。
而且,由于在作为丝线入口的缝隙24a的部分24a1的附近产生了从连通空间22向保温空间21流动的伴随流,因此在连通空间22中流到缝隙24a的部分24a1附近的空气乘着伴随流一起流入保温空间21。
因此,经过缝隙24b从保温空间21流出到连通空间22的空气充分回到保温空间21,能够大大地抑制伴随流引起的保温空间21内部的温度下降。
并且,与上述一样,如果在辊单元4中保温箱13′没有连通空间22′和缝隙25a′、25b′,则由于往保温空间21′的冷空气的流入或从保温空间21′的暖空气的流出,为了将丝线Y加热到适当的温度所需要的加热器15′的功耗变大了。
但是,第1实施形态由于与上述一样在保温箱13′中设置了连通空间22′,因此经过缝隙24a′(部分24a1′)从保温空间21′流出的暖空气的一部分通过连通空间22′和缝隙24b′回到保温空间21′。因此,能够抑制伴随流引起的保温空间21′内部的温度下降,能够减少加热器15′的功耗。
而且,由于从缝隙24a′(部分24a1′)流出的暖空气被引导壁26′向缝隙24b′引导,因此容易经过缝隙24b′回到保温空间21′,所以能够大大地抑制伴随流引起的保温空间21′内部的温度下降。
下面说明给第1实施形态施加了种种改变的变形例。但是,对于与第1实施形态具有相同的结构的部分,添加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当省略其说明。另外,虽然以下说明了改变了辊单元3的结构的例子,但对辊单元4的结构也可以作同样的改变。
使缝隙24a(部分24a1)与缝隙24b连通的连通空间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第1实施形态的结构。例如,一个变形例(变形例1)如图5所示,连通空间31越往缝隙24a一侧(图中左侧、丝线入口侧)的部分其高度变得越高,与此相对应,连通空间31的底面31a及顶面31b越往缝隙24a一侧的部分位置越高地成为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在这种情况下,经过缝隙24b从保温空间21流出到连通空间31的暖空气流到高度变高了的连通空间31的缝隙24a一侧(部分24a1一侧),容易回到保温空间21。因此,能够大大地抑制伴随流引起的保温空间21内部的温度下降。
并且,在这种情况下,除引导壁26以外,连通空间31的底面31a和顶面31b也成为将连通空间31内的空气从缝隙24b一侧向缝隙24a的部分24a1一侧引导的引导件。
另外,虽然在变形例1中连通空间31的底面31a和顶面31b为倾斜面,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连通空间31的底面31a、顶面31b为具有阶梯的面。
并且,另一个变形例(变形例2)如图6所示,除了上述第1实施形态的结构外,还设置有与引导壁26相对置、并且与引导壁26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引导壁41,缝隙24a的部分24a1和缝隙24b位于引导壁26与引导壁41之间。由此,位于保温空间21上方的空间中只有引导壁26与引导壁41之间的部分成为连通空间42。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在引导壁41上设置过滤器27,同时管道9的一部分进入保温箱13的内部。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经过缝隙24b从保温空间21流出到连通空间22的暖空气被引导壁26和引导壁41向缝隙24a的部分24a1引导,因此更容易回到保温空间21。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连通空间42的容积比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的连通空间22的容积小,因此经过缝隙24b从保温空间21流出来的空气的温度在连通空间42内不容易降低,从保温空间21流出来的空气的温度在回到保温空间21的期间不会大幅度降低。因此,能够大大地抑制伴随流引起的保温空间21内部的温度下降。
而且,另一个变形例(变形例3)如图7所示,除了变形例2的结构外,还在连通空间42内设置有从缝隙24b侧向缝隙24a的部分24a1送风的风扇51(送风装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经过缝隙24b从保温空间21流出来的暖空气在连通空间22中被风扇51向缝隙24a的部分24a1输送,因此容易回到保温空间21。因此,能够更大地抑制伴随流引起的保温空间21内部的温度下降。
另外,虽然变形例3在变形例2的连通空间42中设置了风扇51,但也可以在上述第1实施形态的连通空间22中设置风扇。
并且,另一个变形例(变形例4)如图8所示,连通空间56的高度比连通空间22(参照图3)高,并且被隔壁57分隔成上下2个区域——即上侧区域56a和下侧区域56b。并且,在隔壁57的与缝隙24a、25a相对置的部分的附近和与缝隙24b、25b相对的部分的附近,分别形成有缝隙58a、58b(丝线通道)。
在这种情况下,从保温箱13的外部经过缝隙25a流入到连通空间56(上侧区域56a)的冷空气只有一部分经过缝隙58a流入下侧区域56b,并且只有一部分经过缝隙24a流入保温空间21。换言之,从保温箱13的外部流入到连通空间56的冷空气的向保温空间21的流入被分隔连通空间56的上侧区域56a和下侧区域56b的隔壁57妨碍。因此,保温箱13外部的冷空气不容易流入保温空间21。
而且,经过缝隙24b从保温空间21流出到连通空间56(下侧区域56b)的暖空气只有一部分经过缝隙58b流出到上侧区域56a,并且只有一部分从缝隙25b流出到保温箱13的外部。换言之,经过缝隙24b从保温空间21流出的暖空气的向保温箱13外部的流出被分隔连通空间56的上侧区域56a和下侧区域56b的隔壁57妨碍。并且,没有流出到保温箱13外部的空气在上侧区域56a和下侧区域56b中流动,从缝隙24a回到保温空间21。因此,保温空间21内的暖空气不容易流出到保温箱13的外部。
由于上述原因,能够有效地抑制伴随流引起的保温空间21的温度下降。另外,虽然变形例4中连通空间56被隔壁57分隔成上侧区域56a和下侧区域56b这2个区域,但并不局限于此,连通空间也可以由形成有成为丝线通道的缝隙的隔壁被分隔成3个以上的区域。
并且,虽然上述第1实施形态在连通空间22中设置了引导壁26,但引导壁26也可以不设置。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缝隙24a与缝隙24b也通过连通空间22连通着,因此经过缝隙24b从保温空间21流出的暖空气经过连通空间22和缝隙24a回到保温空间21。
并且,虽然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导丝辊11和分离辊12都是具有加热器15的加热辊,但也可以例如只导丝辊11为加热辊等、导丝辊11和分离辊12仅一方为加热辊。
而且,也可以是导丝辊11和分离辊12都不是加热辊,另外设置加热器。例如,另一变形例(变形例5)如图9所示在保温空间21内配置有3个没有加热器的辊61~63(丝线输送辊),在辊61与辊62之间以及辊62与辊63之间分别与在这些辊之间输送的丝线Y相对置地设置有加热器64、65。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一样,经过缝隙24b从保温空间21流出来的暖空气经过连通空间22和缝隙24a的部分24a1回到保温空间21。因此,能够抑制伴随流引起的保温空间21内的温度下降,能够降低加热器64、65的功耗。
并且,虽然以上的例子中连通空间只配置在保温空间21的上方,但并不局限于此。另一变形例(变形例6)如图10所示,连通空间71从保温空间21的上方向图中的右侧跨越、连续地延伸。而且,在成为与连通空间72的搁板的保温空间21的侧壁73上形成有缝隙24c(丝线出口)取代缝隙24b(参照图9);在保温箱13的与侧壁73相对的侧壁13d的与缝隙24c相对的部分上形成缝隙25c取代缝隙25b(参照图9)。
并且,虽然在保温空间21内与变形例5一样地配置有辊61~63和加热器64、65,但配合着缝隙24a与缝隙24c的位置关系与缝隙24a与缝隙24b的位置关系的不同,它们的位置也与变形例5时的不同。具体为,辊61~63和加热器64、65的位置与变形例5的情况相比,配置在使它们整体沿图10的顺时针方向偏移的位置上。
在这种情况下也与上述一样,由于经过缝隙24c流出到连通空间71中的暖空气从缝隙24a回到保温空间21,因此能够抑制保温空间21内的温度下降,能够降低加热器64、65的功耗。
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缝隙24c位于比缝隙24a低的位置,经过缝隙24c流出到连通空间71中的暖空气容易从缝隙24c附近的部分向位于比此处高的位置的缝隙24a附近的部分流动,因此能够有效地使流出到连通空间71中的空气回到保温空间21。
并且,虽然上述第1实施形态说明了将本发明用于具有用来加热并拉伸丝线的导丝辊和分离辊的辊单元的例子,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本发明用于具备用来输送丝线的丝线输送辊、加热被丝线输送辊输送的丝线的加热器、以及收容了丝线输送辊和加热器的保温箱的其他丝线加热装置。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第2实施形态。
图11所示的丝线制造装置101具备纺丝机102、2个辊单元103、104(丝线加热装置)、以及卷绕机105。纺丝机102在使多个(例如24~32根左右)的丝线Y沿与图11的图面垂直的方向排列的状态下向下方纺出。辊单元103、104加热并拉伸从纺丝机102纺出的多个丝线Y。卷绕机105将被辊单元103、104拉伸的多个丝线Y卷绕到未图示的筒管上。
另外,由于丝线制造装置101的上述结构中的纺丝机102和卷绕机105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以下详细说明辊单元103、104。
如图11所示,辊单元103被配置在纺丝机102的下方,如图11~图14所示,具有导丝辊111、分离辊112以及收容这些辊的保温箱113。
保温箱113为由隔热材料构成的近似长方体形的箱体,保温箱113在从纺丝机102纺出的丝线Y的排列方向的一端设有门113a,当关闭门113a时,保温箱113的内部空间120被密封,当打开门113a时,内部空间120露出。
并且,在保温箱113的上侧的壁113b上形成有缝隙125a、125b。缝隙125a、125b与丝线Y的排列方向平行地延伸,并且其门113a一侧的端开口。但是,缝隙125a和缝隙125b长度互不相同,缝隙125a沿保温箱113的几乎整个长度地延伸,而缝隙125b的长度比缝隙125a的短。并且,当将门113a关闭时,缝隙125a、125b的开口被门113a堵塞。
并且,从纺丝机102纺出的丝线Y如后所述经过缝隙125a的与门113a相反一侧的端部125a1(丝线入口)进入内部空间120,内部空间120内的丝线Y经过缝隙125b(丝线出口)出到内部空间120的外部。
接着说明保温箱113的内部空间120。保温箱113的内部空间120被由隔热材料构成的隔壁128~130分隔成保温空间121、入口侧空间122、出口侧空间123及隔离空间124。
导丝辊111和分离辊112配置在保温空间121内。导丝辊111为用配置在保温箱113的与门113a相反一侧的未图示的框体悬臂支承的辊,从纺丝机102纺出的多个丝线Y被导丝辊111牵引。
分离辊112被配置在导丝辊111的上方,与导丝辊111一样,被配置在保温箱113的与门113a相反一侧的未图示的框体悬臂支承着。被导丝辊111牵引的多个丝线Y被多次卷绕到导丝辊111和分离辊112上,在被于这些导丝辊111、112之间多次输送后,被送给辊单元104。另外,第2实施形态中导丝辊111和分离辊112相当于本发明的丝线输送辊。
并且,导丝辊111和分离辊112分别为在内部具备加热器115的加热辊,丝线Y在被在导丝辊111与分离辊112之间输送的期间被加热。
入口侧空间122被配置在保温空间121的上方的、与缝隙125a的端部125a1相对置的部分(保温空间121与丝线入口之间),被沿水平延伸的隔壁128与保温空间121上下分隔。在隔壁128上与缝隙125a相对置的部分形成有缝隙126a,入口侧空间122与保温空间121仅通过缝隙126a的与门113a相反一侧的端部126a1(入口侧连通通道)连通。其中,缝隙126a与缝隙125a一样其门113a一侧的端开口。
出口侧空间123在保温空间121的上方的、与缝隙125b相对置的部分(保温空间121与丝线出口之间)沿丝线Y的排列方向横跨保温箱113的几乎整个长度地延伸。并且,出口侧空间123与入口侧空间122一样被隔壁128与保温空间121上下分隔。隔壁128还在与缝隙125b相对置的部分上形成有缝隙126b(出口侧连通通道),由此,出口侧空间123与保温空间121仅经过缝隙126b连通。其中,缝隙126b与缝隙125b一样其门113a一侧的端开口。
并且,在保温箱113的与门113a相反一侧的侧壁113c的成为出口侧空间123的壁的部分,形成有设置了过滤器127的接口113d,排气管道109连接在接口113d上。排气管道109连接在未图示的鼓风机上。一般情况下,丝线Y上涂敷有包含水分的油剂,当加热丝线Y时产生油烟。因此,第2实施形态中使鼓风机动作,从排气管道109吸引出口侧空间123内的空气,用过滤器127捕捉空气内包含的油分。由此,作业环境被保持干净。
隔离空间124被形成在保温空间121上方的除了入口侧空间122与出口侧空间123以外的部分,用隔壁128与保温空间121上下分隔,同时用近似L字形状的隔壁129与入口侧空间122分隔,用与缝隙125a、125b大致平行地延伸的隔壁130与出口侧空间123分隔。即,隔离空间124与保温空间121、入口侧空间122和出口侧空间123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连通。
并且,在保温箱113的内部空间120设置有热交换器140(热传递机构)。热交换器140为用来将出口侧空间123的热传递给入口侧空间122的装置,具有有多个热导管141、多个集热片142和多个散热片143。
多个热导管141为在两端被堵住的金属制筒的内部填充由例如水、酒精、氟利昂等构成的工作液的部件,横贯入口侧空间122、隔离空间124及出口侧空间123地延伸着。并且,热导管141的位于出口侧空间123内的部分位于缝隙125b、126b与接口113d之间。并且,热导管141的位于隔离空间124内的部分被隔热材料144包覆着。
集热片142和散热片143分别为由在出口侧空间123和入口侧空间122中沿热导管141的轴线方向排列的金属材料构成的板状体,通过多个热导管141贯穿多个集热片142和散热片143地延伸,各集热片142与各散热片143被连接着。
这里说明热交换器140中的热传递。在保温箱113中,像后面叙述的那样,冷空气从保温箱113的外部流入入口侧空间122,同时暖空气从保温空间121流出到出口侧空间123中。
并且,当暖空气从保温空间121流出到出口侧空间123中时,由于该空气的热,被填充到热导管141的位于出口侧空间123内的部分的工作液被升温而气化。这样一来,热导管141的位于出口侧空间123内的部分的压力比位于入口侧空间122和隔离空间124的部分的压力高。当产生这样的压力差时,热导管141的位于入口侧空间122和隔离空间124的部分的工作液由于毛细管现象而移动到出口侧空间123一侧,与此相对应,气化了的工作液移动到入口侧空间122一侧。
移动到了出口侧空间123的工作液与上述一样,被出口侧空间123的暖空气升温、气化,移动到入口侧空间122的工作液被入口侧空间122的冷空气冷却而冷凝,变回到液体。由此,与上述一样,工作液在热导管141内移动。于是,通过反复进行这样的工作液的移动,出口侧空间123内的热被传递到入口侧空间122。
并且,此时由于在热导管141的位于出口侧空间123的部分和位于入口侧空间122的部分分别安装有集热片142和散热片143,因此出口侧空间123的热被有效地传递给热导管141内的工作液,同时热导管141的热被有效地传递给入口侧空间122。
而且,由于热导管141的位于隔离空间124的部分被隔热材料144包覆,因此从出口侧空间123传递给入口侧空间122的热不容易在中途逃逸到隔离空间124,出口侧空间123的热被进一步有效地传递给入口侧空间122。
辊单元104与辊单元103一样具备导丝辊111、分离辊112和保温箱113。
但是,在辊单元104中,导丝辊111和分离辊112的上下与辊单元103相反。并且,辊单元104的保温箱113中保温空间121、入口侧空间122、出口侧空间123和隔离空间124的上下与辊单元103的保温箱113相反,与此相对应,在保温箱113下侧的壁113e上形成缝隙125a、125b。
辊单元104使自身的缝隙125a与辊单元103的缝隙125b相对置地配置在辊单元103的上方。
在具有上述那样的结构的丝线制造装置101中,从纺丝机102纺出的多个丝线Y被送给辊单元103。被送给辊单元103的丝线Y经过缝隙125a的端部125a1(丝线入口)进入入口侧空间122,再经过缝隙126a进入保温空间121。并且,在保温空间121内被导丝辊111牵引,同时在被于导丝辊111与分离辊112之间多次输送后经过缝隙126b从保温空间121出到出口侧空间123,再经过缝隙125b(丝线出口)出到保温箱113的外部,被送给辊单元104。
被送给辊单元104的丝线Y与上述过的一样,经过缝隙125a的端部125a1(丝线入口)进入入口侧空间122,再经过缝隙126a进入保温空间121。并且,在保温空间121内被导丝辊111牵引,同时在被于导丝辊111与分离辊112之间多次输送后经过缝隙126b从保温空间121出到出口侧空间123,再经过缝隙125b(丝线出口)出到保温箱113的外部,被送给卷绕机105。
由此,丝线Y从纺丝机102向着卷绕机105以例如4000~6000m/min左右的速度行走。此时,丝线Y在被于辊单元103、104的导丝辊111与分离辊112之间输送的期间被加热。而且,辊单元104的导丝辊111的旋转速度比辊单元103的导丝辊111的旋转速度快,被加热过的丝线Y在2个导丝辊111之间以与两者的旋转速度之差相对应的力被拉伸。
其中,一般情况下,当丝线Y行走时,在丝线Y的周围产生空气流(伴随流)。因此,因丝线Y经过缝隙125a的行走而产生的伴随流使保温箱113外部的冷空气经过入口侧空间122流入保温空间121。并且,因丝线Y经过缝隙125b的行走而产生的伴随流使保温空间121内的暖空气经过出口侧空间123流出到保温箱113的外部。
而且,第2实施形态中由于丝线Y的根数多(例如为24~32根左右)、丝线Y的行走速度也快到一定程度(例如4000~6000m/min左右),因此伴随流大,从保温箱13的外部流入保温空间121的冷空气的量以及从保温空间21流出到保温箱113外部的暖空气的量也变多。
但是,第2实施形态由于在保温箱113中配置了热交换器140,因此如上所述,因伴随流而经过缝隙126b从保温空间121流出到出口侧空间123的暖空气的热的一部分被热交换器140传递给入口侧空间122。即,热从丝线出口侧被传递给了丝线入口侧。而且,经过缝隙125a流入到入口侧空间122的冷空气被该热加温然后流入保温空间121。即,因伴随流而从保温空间121流出的暖空气的热的一部分回到保温空间121。换言之,在暖空气流出到保温箱113的外部之际,其热的一部分不会逃逸到保温箱113的外部而留在内部空间120内。于是,由此能够抑制保温空间121内的温度下降,能够降低为了将丝线Y加热到合适的温度所需要的加热器的功耗。
而且,由于保温空间121与入口侧空间122被隔壁128上下分隔,仅经过缝隙126a连通,因此与没有隔壁128、内部空间120的缝隙125a与配置了导丝辊111、112的部分之间的部分为连续的空间时相比,从保温箱113外部流入入口侧空间122内的冷空气不容易流入保温空间121。因此,流入到入口侧空间122内的冷空气被热交换器140传递的热充分加温后流入保温空间121,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保温空间121的温度下降。
而且,由于保温空间121与出口侧空间123被隔壁128上下分隔,仅经过缝隙126b连通,因此与没有隔壁128、内部空间120的缝隙125b与配置了导丝辊111、112的部分之间的部分为连续的空间时相比,从保温空间121流出到出口侧空间123的空气量变少。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保温空间121的温度下降。
并且,由于入口侧空间122与出口侧空间123被隔壁129、130、隔离空间124(隔热材料144)互相分隔,不直接连通,而且隔壁129、130由隔热材料构成,因此被热交换器140从出口侧空间123传递给入口侧空间122的热不容易回到出口侧空间123。因此,从保温空间121流出的暖空气的热被有效地回到保温空间121,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保温空间121的温度下降。
并且,由于分隔保温空间121、入口侧空间122和出口侧空间123的隔壁128用隔热材料构成,因此防止保温空间121内的热经过隔壁128传递给入口侧空间122和出口侧空间123。
下面说明给第2实施形态施加了种种改变的变形例。但是,对于与第2实施形态具有相同结构的部分,添加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当省略其说明。另外,虽然以下说明改变了辊单元103的结构的例子,但对于辊单元104的结构也可以同样改变。
虽然上述第2实施形态中保温箱113的内部空间120被隔壁128~130分隔成保温空间121、入口侧空间122、出口侧空间123和隔离空间124,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内部空间120被分隔成这些4个空间。
一个变形例(变形例1)如图15所示,没有隔壁128,内部空间120为分别与相当于保温空间121(参照图13)的区域120a、相当于入口侧空间122、出口侧空间123及隔离空间124(参照图13)的区域120b~120d直接连通的一个连续空间,同时在区域120b与区域120d、以及区域120c与区域120d之间配置有与上述相同的隔壁129、130。
并且,另一个变形例(变形例2)如图16所示,在变形例1中还不设置隔壁129、130和隔热材料144等,上述区域120b、120c直接与区域120d连通着。
在这些情况下,通过热交换器140,由于缝隙125b附近产生的伴随流而从内部空间120流出到保温箱113的外部的、内部空间120中区域120c的暖空气的热的一部分被热交换器140传递给区域120b,即,热从丝线出口侧传递给丝线入口侧,由于缝隙125a附近产生的伴随流而流入区域120b的冷空气被该热加温。由此,在暖空气从内部空间120流出到保温箱113的外部之际,其热的一部分不会逃逸到保温箱113的外部,留在内部空间120内。因此,能够抑制内部空间120的温度下降,能够降低为了将丝线Y加热到合适的温度所需要的加热器115的功耗。
另外,虽然变形例1、2中隔壁128整个没有、内部空间120为连续的一个空间,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变形例1也可以在内部空间120中只设置隔壁128的一部分,内部空间120被分隔成由互相连通的区域120a与区域120b~120d中的任一个构成的空间,以及入口侧空间122、出口侧空间123及隔离空间124中的任一个空间。或者,变形例2也可以在内部空间120内仅设置隔壁128~130中的隔壁128,内部空间120被隔壁128分隔成保温空间121和除此以外的连续的空间。
并且,上述第2实施形态通过设置2个隔壁129、130在入口侧空间122与出口侧空间123之间设置与这些空间122、123隔开的隔离空间124,但也可以没有隔离空间124,在入口侧空间122与出口侧空间123之间只设置一个隔壁。
并且,虽然上述第2实施形态中将内部空间120分隔成空间121~124的隔壁128~130用隔热材料构成,但隔壁128~130也可以用隔热材料以外的材料构成。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置隔壁128和缝隙126a、126b,与上述第2实施形态一样,流入到入口侧空间122内的冷空气被热交换器140传递的热充分加热后流入保温空间121,从保温空间121流出到出口侧空间123的空气量变少。而且,通过设置隔壁129、130,从出口侧空间123传递到入口侧空间122的热不容易返回出口侧空间123。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保温空间121的温度下降。
并且,虽然上述第2实施形态中导丝辊111和分离辊112都是具有加热器115的加热辊,但也可以例如仅导丝辊111为加热辊等导丝辊111和分离辊112中的一方为加热辊。
而且,还可以导丝辊111和分离辊112都不是加热辊,另外设置加热器。例如,另一个变形例(变形例3)如图17所示在保温空间121内配置有3个没有加热器的辊161~163(丝线输送辊),在辊161与辊162之间以及辊162与辊163之间分别与在这些辊161~163之间输送的丝线Y相对置地设置加热器164、165。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与上述第2实施形态一样,经过缝隙126b从保温空间121流出到出口侧空间123的暖空气的热被热交换器140传递给入口侧空间122,并且经过缝隙125a从保温箱113的外部流入到入口侧空间122的空气被该热加热后流入保温空间121,通过这样,从保温空间121逃逸出的热的一部分回到保温空间121。因此,能够抑制保温空间121内的温度降低,能够降低加热器164、165的功耗。
并且,虽然以上的例子中入口侧空间122和出口侧空间123都配置在保温空间121的上方,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另一个变形例(变形例4)如图18所示,出口侧空间173配置在保温空间121的侧面(图18的右侧)。而且,与此相对应,在分隔保温空间121和出口侧空间173的隔壁172上形成有缝隙126c,在与隔壁172相对置的保温箱113的侧壁113f的与缝隙126c相对置的部分上形成有缝隙125c(丝线出口)。并且,接口113d形成在侧壁113c上的形成出口侧空间173的部分上。
并且,虽然在保温空间121内与变形例3一样配置有辊161~163和加热器164、165,但配合着缝隙126a与缝隙126c的位置关系与缝隙126a与缝隙126b的位置关系的不同,它们的位置也与变形例3时的不同。具体为,辊161~163和加热器164、165的位置与变形例3的情况相比,配置在使它们整体沿图18的顺时针方向偏移的位置上。
并且,位于入口侧空间122与出口侧空间173之间的隔离空间174从保温空间21的上方向侧面跨越地延伸,热交换器140的多个热导管141在中途约90°弯曲,跨越入口侧空间122、隔离空间174和出口侧空间173地延伸。
在这种情况下也与上述一样,通过使经过缝隙126c流出到出口侧空间173中的暖空气的热被热交换器140传递给入口侧空间122,并且经过缝隙125a从保温箱113的外部流入到入口侧空间122的冷空气被该热加热后流入保温空间121,从保温空间121逃逸的热的一部分回到保温空间121。因此,能够抑制保温空间121的温度下降,能够降低加热器164、165的功耗。
并且,虽然上述第2实施形态中排气管道109被连接在出口侧空间123,热交换器140的位于出口侧空间123的部分配置在缝隙125b、126b和与排气管道109的接口113d之间,但热交换器140在出口侧空间123中的位置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另一个变形例(变形例5)如图19所示,热交换器140的位于出口侧空间123的部分被靠近缝隙126b配置在出口侧空间123中与接口113d相反的一侧。并且,热导管141在中途弯曲,跨越入口侧空间122、出口侧空间123以及配置在它们之间的隔离空间181地延伸。隔离空间181中横跨整个区域地配置有隔热材料144。
在这种情况下,从缝隙126b向着接口113d流动的空气虽然不经过热交换器140,但由于热交换器140的位于出口侧空间123的部分靠近缝隙126b地配置,因此从保温空间121流出到出口侧空间123的暖空气的热被有效地传递给入口侧空间122。
而且,热交换器140的位于出口侧空间123的部分还可以离开缝隙126b而配置在出口侧空间123中与接口113d相反的一侧。
并且,排气管道109并不局限于与出口侧空间123连接,也可以例如与保温空间121连接。
并且,虽然上述第2实施形态中设置了具备热导管141、集热片142和散热片143的热交换器140作为将出口侧空间123内的热传递给入口侧空间122的热传递机构,但并不局限于此,热传递机构也可以是具有与上述不同结构的公知的热交换器等。
并且,虽然上述第2实施形态说明了将本发明用于具有导丝辊111、分离辊112、辊161~163等用来加热并拉伸丝线的辊的辊单元的例子,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本发明用于具备用来输送丝线的丝线输送辊、加热被丝线输送辊输送的丝线的加热器、以及收容了丝线输送辊和加热器的保温箱的其他丝线加热装置。

Claims (15)

1.一种丝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丝线的丝线输送辊、加热被上述丝线输送辊输送的丝线的加热器、以及收容有上述丝线输送辊和上述加热器的保温箱;
上述保温箱具备:
配置有上述丝线输送辊和上述加热器的保温空间;
被形成在上述保温空间的壁上、用来供丝线进入上述保温空间的丝线入口;
被形成在上述壁上、用来供丝线从上述保温空间出来的丝线出口;以及
通过上述壁与上述保温空间分隔、使上述丝线入口与上述丝线出口连通的连通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通空间被隔壁分隔成多个区域,该隔壁形成有分别与上述丝线入口和上述丝线出口相对应的2个丝线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丝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连通空间设置有将空气从上述丝线出口侧向上述丝线入口侧引导的引导件。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丝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通空间的高度越靠近上述丝线入口越高。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丝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连通空间设置有从上述丝线出口侧向着上述丝线入口侧送风的送风装置。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丝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丝线输送辊为具有上述加热器的加热辊。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丝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丝线输送辊为用来使丝线拉伸的辊。
8.一种丝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丝线的丝线输送辊、加热被上述丝线输送辊输送的丝线的加热器、以及收容有上述丝线输送辊和上述加热器的保温箱;
在上述保温箱中形成有:
用来供丝线从上述保温箱的外部进入上述保温箱的内部空间的丝线入口;以及用来供丝线从上述内部空间出到上述保温箱的外部的丝线出口;
在上述内部空间设置有将热从上述丝线出口侧传递给上述丝线入口侧的热传递机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丝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内部空间被隔壁分隔成:配置有上述丝线输送辊和上述加热器的保温空间、被设置在上述保温空间与上述丝线入口之间的入口侧空间、以及被设置在上述保温空间与上述丝线出口之间的出口侧空间;
在分隔上述保温空间与上述入口侧空间的隔壁上,形成有与上述丝线入口相对应设置的、使上述保温空间与上述入口侧空间连通的入口侧连通通道;
在分隔上述保温空间与上述出口侧空间的隔壁上,形成有与上述丝线出口相对应设置的、使上述保温空间与上述出口侧空间连通的出口侧连通通道;
上述热传递机构将热从上述出口侧空间传递给上述入口侧空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丝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分隔上述内部空间的隔壁用隔热材料构成。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丝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出口侧空间连接有排气管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丝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热传递机构被配置在上述出口侧空间内的位于上述管道与上述出口侧空间的接口、和上述出口侧连通通道之间的区域。
13.如权利要求9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丝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热传递机构具有跨越上述入口侧空间和上述出口侧空间延伸的热导管。
14.如权利要求8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丝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丝线输送辊为具有上述加热器的加热辊。
15.如权利要求8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丝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丝线输送辊为用来使丝线拉伸的辊。
CN201110223680.XA 2010-08-06 2011-08-05 丝线加热装置 Active CN1023735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77046A JP5656503B2 (ja) 2010-08-06 2010-08-06 糸条加熱装置
JP177046/2010 2010-08-06
JP236530/2010 2010-10-21
JP2010236530A JP5645594B2 (ja) 2010-10-21 2010-10-21 糸条加熱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3525A true CN102373525A (zh) 2012-03-14
CN102373525B CN102373525B (zh) 2015-10-07

Family

ID=44358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23680.XA Active CN102373525B (zh) 2010-08-06 2011-08-05 丝线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EP (1) EP2415915B1 (zh)
CN (1) CN102373525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0769A (zh) * 2012-09-28 2014-04-09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拉伸丝的制造方法以及拉伸丝的制造装置
CN104233482A (zh) * 2013-06-18 2014-12-24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纺丝拉伸装置
CN104451923A (zh) * 2013-09-12 2015-03-25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保温箱
CN104746154A (zh) * 2013-12-26 2015-07-01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纺丝拉伸装置
CN104903501A (zh) * 2012-12-28 2015-09-09 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 拉伸装置及拉伸方法
CN105937062A (zh) * 2015-03-06 2016-09-14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纺丝拉伸装置
CN106471169A (zh) * 2014-07-03 2017-03-01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抽出和牵伸多个新纺纱线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93672A (zh) * 2018-01-29 2019-08-06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纺丝拉伸装置
CN114479433A (zh) * 2020-10-27 2022-05-13 伯升塑胶(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高韧性尼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29688A (zh) * 2019-12-17 2022-07-29 Stc纺织公司 导丝盘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49325A1 (de) * 2010-10-22 2012-04-26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strangförmigen Produkten
JP5580242B2 (ja) * 2011-03-31 2014-08-27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糸条加熱装置
JP5894871B2 (ja) * 2012-06-22 2016-03-30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紡糸延伸装置
JP6258610B2 (ja) * 2012-06-27 2018-01-10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紡糸延伸装置
CN102776591B (zh) * 2012-08-11 2015-02-04 张家港欣欣高纤股份有限公司 保温箱体中的挡风板
JP7053287B2 (ja) * 2018-01-29 2022-04-12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紡糸延伸装置
DE102021000977A1 (de) 2021-02-24 2022-08-25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Galetteneinrichtung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200A (zh) * 1989-03-20 1990-10-17 纳幕尔杜邦公司 在连续生产线上纤维热处理
JPH0882115A (ja) * 1994-09-06 1996-03-26 Shimizu Corp 耐震構造物
EP0940485A2 (de) * 1998-03-05 1999-09-08 Barmag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pinnen, Verstrecken und Aufwickeln eines Fadens
CN1610770A (zh) * 2002-01-03 2005-04-27 因温斯特技术公司 纱线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CN101050558A (zh) * 2006-04-06 2007-10-10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丝条加热装置
CN101328622A (zh) * 2008-06-18 2008-12-24 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全牵伸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201372328Y (zh) * 2009-01-09 2009-12-30 上海博迪纺织新材料有限公司 环保节能的多级组合式高性能纤维超倍热牵伸装置
CN201377006Y (zh) * 2008-10-20 2010-01-06 徐州斯尔克差别化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涤纶丝的制备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61484A (en) * 1960-11-16 1964-12-15 Du Pont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for heat treatment of running yarn lines
DE2204535B2 (de) * 1972-02-01 1976-06-24 Barmag Banner Maschinenfabrik AG, 5600 Wuppertal Schmelzspinn- und streck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esterfaeden
US4485063A (en) * 1983-09-15 1984-11-27 E. I. Du Pont De Nemours & Company Process for drawing polyamide yarn
SU1432105A1 (ru) * 1986-07-09 1988-10-23 Всесоюз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синтетического волокн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тепловой обработки полимерной нити
US5240667A (en) * 1991-11-13 1993-08-31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rocess of making high strength, low shrinkage polyamide yarn
JPH09158031A (ja) * 1995-11-29 1997-06-17 Nippon Ester Co Ltd 加熱ローラ装置の温度制御方法
JPH11302934A (ja) * 1998-04-20 1999-11-02 Unitika Ltd 糸条熱処理装置
JP2001262429A (ja) 2000-03-16 2001-09-26 Murata Mach Ltd 糸条加熱処理ロ−ラのヒータ制御装置
JP4429549B2 (ja) * 2001-06-08 2010-03-10 帝人ファイバー株式会社 加熱ローラー装置
WO2009043938A1 (de) * 2007-10-06 2009-04-09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synthetischen faden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200A (zh) * 1989-03-20 1990-10-17 纳幕尔杜邦公司 在连续生产线上纤维热处理
JPH0882115A (ja) * 1994-09-06 1996-03-26 Shimizu Corp 耐震構造物
EP0940485A2 (de) * 1998-03-05 1999-09-08 Barmag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pinnen, Verstrecken und Aufwickeln eines Fadens
CN1610770A (zh) * 2002-01-03 2005-04-27 因温斯特技术公司 纱线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CN101050558A (zh) * 2006-04-06 2007-10-10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丝条加热装置
CN101328622A (zh) * 2008-06-18 2008-12-24 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全牵伸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201377006Y (zh) * 2008-10-20 2010-01-06 徐州斯尔克差别化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涤纶丝的制备装置
CN201372328Y (zh) * 2009-01-09 2009-12-30 上海博迪纺织新材料有限公司 环保节能的多级组合式高性能纤维超倍热牵伸装置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5169A (zh) * 2012-09-28 2017-12-05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拉伸丝的制造方法以及拉伸丝的制造装置
CN107435169B (zh) * 2012-09-28 2020-05-12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拉伸丝的制造方法以及拉伸丝的制造装置
TWI648442B (zh) * 2012-09-28 2019-01-21 日商Tmt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拉伸絲之製造方法及拉伸絲之製造裝置
CN103710769A (zh) * 2012-09-28 2014-04-09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拉伸丝的制造方法以及拉伸丝的制造装置
CN104903501A (zh) * 2012-12-28 2015-09-09 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 拉伸装置及拉伸方法
US10106919B2 (en) 2012-12-28 2018-10-23 Kuraray Co., Ltd. Drawing device and drawing method
CN104233482A (zh) * 2013-06-18 2014-12-24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纺丝拉伸装置
CN104451923B (zh) * 2013-09-12 2018-04-10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保温箱
CN104451923A (zh) * 2013-09-12 2015-03-25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保温箱
CN104746154B (zh) * 2013-12-26 2018-04-20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纺丝拉伸装置
CN104746154A (zh) * 2013-12-26 2015-07-01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纺丝拉伸装置
CN106471169A (zh) * 2014-07-03 2017-03-01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抽出和牵伸多个新纺纱线的方法和装置
CN106471169B (zh) * 2014-07-03 2019-02-22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抽出和牵伸多个新纺纱线的方法和装置
CN105937062A (zh) * 2015-03-06 2016-09-14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纺丝拉伸装置
CN110093672A (zh) * 2018-01-29 2019-08-06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纺丝拉伸装置
CN114829688A (zh) * 2019-12-17 2022-07-29 Stc纺织公司 导丝盘
CN114829688B (zh) * 2019-12-17 2023-08-01 Stc纺织公司 导丝盘
CN114479433A (zh) * 2020-10-27 2022-05-13 伯升塑胶(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高韧性尼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15915A1 (en) 2012-02-08
CN102373525B (zh) 2015-10-07
EP2415915B1 (en) 2013-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73525A (zh) 丝线加热装置
CN104451923B (zh) 保温箱
JP5656503B2 (ja) 糸条加熱装置
CN103835011B (zh) 纺丝牵引设备
CN104233482B (zh) 纺丝拉伸装置
JP2012087436A (ja) 糸条加熱装置
CN210506602U (zh) 一种熔喷非织布熔喷风道改进结构
CN101226033A (zh) 壳-套管式三介质复合换热器
CN105835338A (zh) 一种双螺杆挤出机冷却水槽
CN207877956U (zh) 一种锦纶长丝生产产线结构
CN101479412B (zh) 变形机
CN205504048U (zh) 大容量套筒调节阀
CN212662439U (zh) 一种节能湿化水盒
CN109318473A (zh) 一种过胶机
CN206484875U (zh) 塑料拉丝冷却水槽
CN113264672A (zh) 一种分段式一体化玻璃纤维拉丝器
CN207682892U (zh) 一种带有多层缠线的胶管挤出成型装置
CN207654885U (zh) 一种高压气液分离装置
CN207079183U (zh) 一种用于抗菌肽结晶与溶解的装置
CN202885625U (zh) 用于热交换器的换热管和热交换器
CN110093672A (zh) 纺丝拉伸装置
CN105841923B (zh) 一种均匀来流中柔性体运动可视化研究装置
CN107866953A (zh) 一种带有多层缠线的胶管挤出成型装置
CN207623807U (zh) 一种循环液恒温控制装置及烟用爆珠加工设备
CN215864500U (zh) 一种浆丝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