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8442B - 拉伸絲之製造方法及拉伸絲之製造裝置 - Google Patents

拉伸絲之製造方法及拉伸絲之製造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8442B
TWI648442B TW102134811A TW102134811A TWI648442B TW I648442 B TWI648442 B TW I648442B TW 102134811 A TW102134811 A TW 102134811A TW 102134811 A TW102134811 A TW 102134811A TW I648442 B TWI648442 B TW I64844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treatment liquid
treatment
heating roller
hea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48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13076A (zh
Inventor
石丸徳希
早川秀
前田基樹
邑上祐一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Tmt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竹本油脂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Tmt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竹本油脂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Tmt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130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30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84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844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01D5/096Humidity control, or oiling,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leaving the spinnerett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12Stretch-spinning methods
    • D01D5/16Stretch-spinning methods using rollers, or like mechanical devices, e.g. snubbing pi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0/00Physical 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i.e. during a continuous production process before the filaments have been collected
    • D01D10/02Heat treatmen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1/00Other features of manufacture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4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esters, e.g.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課題為將處理液均勻地附著在絲上,並提升加熱輥對絲的加熱效率。
其解決手段為紡絲捲繞機(1),具備:處理液賦予裝置(3),可對紡絲裝置(2)所紡出的絲賦予含處理劑的處理液;複數加熱輥(4),用於使賦予處理液的絲拉伸;及捲繞裝置(5),捲繞拉伸後的絲。處理液賦予裝置(3)賦予絲的處理液是將處理劑分散到水裏的乳劑,處理液中的處理劑的濃度為40~60質量%。

Description

拉伸絲之製造方法及拉伸絲之製造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將從紡絲裝置所紡出的絲拉伸並製造拉伸絲的方法及拉伸絲的製造裝置。
專利文獻1、2中,揭示使得從紡絲裝置所紡出的聚酯纖維等的絲拉伸,並將拉伸後的絲捲繞形成卷裝的裝置。
專利文獻1的裝置具有將紡出後的絲拉伸用的兩個加熱輥。在各加熱輥設置有分絲輥,將絲複數次捲繞於加熱輥與分絲輥之間。絲是藉著上游側的加熱輥加熱至玻璃變態溫度以上之後,在兩個加熱輥之間拉伸。
專利文獻2的裝置也具有使紡出後的絲拉伸用的兩個加熱輥群。一個加熱輥群是由兩個加熱輥所成,在各加熱輥以180度以上(小於360度)的捲繞角度捲繞絲。藉上游側的加熱輥群加熱至玻璃變態溫度以上的絲是在兩個加熱輥群之間拉伸。
又,專利文獻1、2的裝置,分別具備從紡絲裝置所紡出之對拉伸前的絲賦予油劑(處理液)的油劑賦 予裝置。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使用含水量80~85%的油劑。另一方面,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使用含水量為最高8%的油劑。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6-17312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2011/009498號
專利文獻1是使用含水量相當高的油劑(處理液)。因此,為了將賦予處理液的絲拉伸,在以加熱輥將絲加熱至所需的溫度為止時,賦予絲的熱量的多數會被包含於處理液中的水份蒸發所消耗致加熱效率差。只要是如專利文獻1所揭示在加熱輥捲繞複數次的絲的構成,則有為了爭取絲與加熱輥的接觸長度而在一個加熱輥增加絲捲繞次數的必要。因此,會使導絲作業變得困難,也有各加熱輥長尺寸化的問題。另外,如專利文獻2所揭示在絲對於加熱輥的捲繞角度小於360度(即,捲繞次數小於一次)的構成的場合,有為了爭取與絲的加熱輥的接觸長度而增加加熱輥的數量,或加大加熱輥外徑的必要。
另外,含水量高的處理液在絲的加熱拉伸中,會因處理液中之多量水的蒸發,誘發拉伸線的受熱歷 程斑這是導致染色斑的要因。
專利文獻2是使用含水量低(處理劑的濃度高)的處理液。此時,為減少水分蒸發所消耗的熱量,提高加熱輥的加熱效率。但是,應附著於絲的處理劑(處理液中的水以外的含有成份)的量與處理劑濃度無關為一定。即,處理劑濃度高的場合,處理液的必要量變少。因此,處理液的供應量的調整變得困難,一旦調整失常會使得處理液的附著量不均勻。並且,即使可適當地調整,但處理液的量少時處理液的均勻附著不易,容易產生附著斑(附著不勻)。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對於絲均勻附著處理液,並可提升藉加熱輥對絲的加熱效率的拉伸絲之製造裝置及拉伸絲之製造方法。
第1發明的拉伸絲之製造方法是使得從紡絲裝置所紡出的絲拉伸製造拉伸絲的方法,其特徵為,具備:處理液賦予步驟,對從上述紡絲裝置所紡出的絲,賦予含處理劑的處理液,及拉伸步驟,藉著至少包含一個加熱輥的複數個滾子使賦予處理液後的絲拉伸,上述處理液賦予步驟中,賦予絲的上述處理液是將上述處理劑分散到水裏的乳劑,上述處理液中的上述處理劑的濃度為40~60質量%。
本發明中,賦予絲之處理液中的處理劑的濃 度為40質量%以上,所以藉加熱輥進行絲的加熱時水份蒸發所消耗的熱量少,可提升加熱效率。另一方面,由於處理劑的濃度為60質量%以下,所以處理液的所需供應量會有某程度增大,因此處理液可均勻附著在絲上,抑制附著斑的產生。
第2發明的拉伸絲之製造方法是在上述第1發明中,其特徵為:於上述處理液賦予步驟賦予上述絲的上述處理液的卡農-芬斯克(Cannon Fenske)法所測定之30℃的動黏度為100~200mm2/s。
根據本發明,由於處理液的動黏度在100~200mm2/s的範圍,所以處理液可均勻地附著在絲上。
第3發明的拉伸絲之製造方法是在上述第1或第2發明中,其特徵為:在上述處理液賦予步驟賦予上述絲之前,加熱上述處理液。
根據本發明,藉處理液加熱裝置加熱處理液,降低處理液的黏度,可更為均勻附著處理液。
第4發明的拉伸絲之製造裝置是在使得從紡絲裝置所紡出的絲延伸以製造延伸絲的裝置中,其特徵為,具備:對於從上述紡絲裝置所紡出的絲,賦予含處理劑之處理液的處理液賦予裝置,及至少包含一個加熱輥,使賦予上述處理液後的絲拉伸用的複數滾子,上述處理液是將上述處理劑分散到水裏的乳劑,上述處理液中的上述處理劑的濃度為40~60質量%。
本發明中,由於賦予絲之處理液中的處理劑的濃度為40質量%以上,所以藉加熱輥進行絲的加熱時,水份蒸發所消耗的熱量少。因此,可提升加熱效率。另一方面,由於處理劑的濃度在60質量%以下,所以處理液的所需供應量會有某程度增大,因此處理液可均勻附著在絲上,抑制附著斑的產生。
第5發明的拉伸絲之製造裝置是在上述第4發明中,其特徵為:絲是以小於360度的捲繞角度捲繞在上述加熱輥上。
如上述,處理劑的濃度高(含水量低)時,由於加熱輥加熱絲時之水份蒸發所消耗的量少即可,可縮短絲與加熱輥的接觸長度。此點,本發明是在加熱輥不捲繞一次以上的絲的構成。此時,在增加絲與加熱輥的接觸長度時會增加加熱輥的數量,或有增大加熱輥外徑的必要,但會導致裝置大型化,及增加成本。但是,如上述一旦縮短接觸長度即可時,可減少加熱輥的個數,或使直徑縮小。
第6發明的拉伸絲之製造裝置是在上述第4發明中,其特徵為:具有鄰接上述加熱輥所配置的分絲輥,在上述加熱輥及與此對應的上述分絲輥之間,捲繞一次以上的絲。
本發明是在加熱輥與分絲輥之間捲繞一次以上的絲的構成。此時,為增長絲與加熱輥的接觸長度而有增加捲繞次數的必要,如此一來,會使導絲作業變得困 難,也有加熱輥長尺寸化的問題。但是,如上述一旦使接觸長度縮短時,即可減少絲對於加熱輥的捲繞次數。
1‧‧‧紡絲捲繞機
2‧‧‧紡絲裝置
3‧‧‧處理液賦予裝置
4‧‧‧加熱輥
36‧‧‧加熱器
41‧‧‧紡絲捲繞機
43‧‧‧處理液賦予裝置
44‧‧‧加熱輥
46‧‧‧分絲輥
第1圖為本實施形態相關的紡絲捲繞機的側視圖。
第2圖為加熱輥與導輥的透視圖。
第3圖是表示處理液賦予導件的圖,(a)為前視圖、(b)為(a)的B線剖視圖。
第4圖為本實施形態的處理液與習知處理液之比較動黏度的表。
第5圖為使用實施例及比較例之處理液的場合的試驗結果。
第6圖為變更形態相關之紡絲捲繞機的側視圖。
第7圖為其他變更形態相關之紡絲捲繞機的前視圖。
接著,針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說明。第1圖為本實施形態相關的紡絲捲繞機的側視圖。並且,以下中,將第1圖的左方定義為「前方」、第1圖的右方定義為「後方」進行說明。如第1圖表示,紡絲捲繞機1(相當於本發明的「拉伸絲之製造裝置」),具有:對從紡絲裝置2所紡絲之聚酯纖維的複數條絲10賦予處理液的處理液賦予裝置3;使賦予處理液後的複數條絲10拉伸用 的4個加熱輥4(參閱第2圖);分別捲繞拉伸後的複數條絲10(FDY)形成複數個卷裝P的捲繞裝置5等。
處理液賦予裝置3,具有:配置在紡絲裝置2下方的處理液賦予導件30,及對該處理液賦予導件30供應處理液的供應部31。使得從紡絲裝置2所紡出的複數條絲10一邊接觸處理液賦予導件30並分別向下方移動,將處理液賦予複數條絲10(處理液賦予步驟)。針對處理液賦予裝置3的詳細在以後說明。
第2圖為加熱輥與導輥的透視圖。如第2圖表示,4個加熱輥4(4a~4d)被收容在以絕熱材料所形成的保溫箱26內。並且,為容易理解保溫箱26的內部,第2圖中以兩點虛線的假設線圖示保溫箱26的外形線。
如第1圖表示,收容在保溫箱26內的4個加熱輥4a~4d是位在處理液賦予導件30的下方,被配置在後述的捲繞裝置5的筒管架7的前端部上方。4個加熱輥4配置成使該等的軸向與前後方向平行。
在4個加熱輥4a~4d,以小於360度的捲繞角度依序捲繞著複數條絲10。並且,4個加熱輥4被分別藉馬達(省略圖示)所旋轉驅動。並且,4個加熱輥4是以處理液賦予裝置3接受付予處理液後的複數條絲10,並送出至下游側的捲繞裝置5。
另外,在4個加熱輥4分別內設有加熱器27。4個加熱輥4a~4d之中的絲移動路徑的上游側的兩個加熱輥4a、4b是將拉伸前的複數條絲10加熱至聚酯的玻 璃變態溫度。又,下游側的兩個加熱輥4c、4d的轉速設定比上游側的兩個加熱輥4a、4b的轉速快。藉此轉速差(喂紗速度差),拉伸加熱至玻璃變態溫度為止的複數條絲10(拉伸步驟)。並且,將下游側的兩個加熱輥4c、4d設定成比上游側的兩個加熱輥4a、4b更高溫,藉著拉伸後的複數條絲10的加熱來熱固定其狀態。例如,設定上游側的兩個加熱輥4a、4b為80~100℃,並設定下游側的兩個加熱輥4c、4d為120~170℃。
該等4個加熱輥4a、4b被收容在絕熱材料所成的保溫箱26內,藉此抑制散熱。保溫箱26安裝有覆蓋著加熱輥4的前端面可自由開關的門26a。在門26a的開啟狀態使4個加熱輥4a~4d露出於前方。在此狀態下,位在紡絲捲繞機1前方的操作人員,可在4個加熱輥4a~4d進行導絲。此外,在保溫箱26的頂板形成有複數條絲10導入保溫箱26用的開縫28。並在保溫箱26的底板,形成有從保溫箱26送出複數條絲10用的開縫29。
在4個加熱輥4的下游側,配置有安裝在捲繞裝置5的主體框15的兩個導輥11、12。一方的導輥11被配置在收容4個加熱輥4的保溫箱26正下方的位置。另一方的導輥12位於保溫箱26後方的位置,配置在後述的捲繞裝置5的筒管架7的中央部上方。兩個導輥11、12的軸向與左右方向平行,並與加熱輥4的軸向正交。又,兩個導輥11、12分別為馬達(省略圖示)所旋轉驅動。並且,從保溫箱26向下方所送出的複數條絲10是藉 著兩個導輥11、12送到捲繞裝置5。再者,如第1圖以兩點虛線表示,導輥12可沿著導板16移動至導輥11附近的導絲位置(第1圖以兩點虛線表示)。因此,將導輥12移動至上述導絲位置為止使操作人員從前方進行導絲作業變得容易。
以4個加熱輥4拉伸的複數條絲10被分別以捲繞裝置5所捲繞。捲繞裝置5,具備:主體框15;可旋轉設置於主體框15的圓板狀轉塔刀架6;將複數個筒管B沿著其軸向裝設的兩支筒管架7;分別對捲繞在複數個筒管B的複數條絲10進行絡交的複數橫動導絲器8;及與裝設在筒管架7的複數個筒管B(或形成在筒管B的卷裝P)接觸的接觸輥9等。
兩個筒管架7是在該等軸向成為前後方向的狀態,分別可旋轉地被支撐在後方的轉塔刀架6。兩支筒管架7分別被馬達(省略圖示)旋轉驅動。各筒管架7一旦旋轉時,裝設在該筒管架7的複數個筒管B也和筒管架7一體旋轉。又,藉著支撐兩支筒管架7的轉塔刀架6的旋轉,在捲繞位置(第1圖的上方位置)與退避位置(第1圖的下方位置)之間切換兩支筒管架7的位置。亦即,轉塔刀架6是作為切換捲繞絲10的筒管架7之用。
在筒管架7的上方,分別對應複數個筒管B設有安裝在主體框15的複數支點導件13與複數橫動導絲器8。將導輥12所送來的複數條絲10分別掛在複數支點導件13上。另外,複數條絲10並藉著複數橫動導絲器8, 以對應的支點導件13為中心朝著筒管B的軸向一邊進行絡交,並分別捲繞在裝設於捲繞位置的筒管架7的複數個筒管B上。藉此,在上述複數個筒管B分別形成複數個卷裝P。並在上述絲捲繞中,接觸輥9接觸卷裝P的外圍面一邊賦予預定的接觸壓一邊旋轉,可整齊卷裝P的形狀。
接著,針對處理液賦予裝置3說明。第3圖是表示處理液賦予導件的圖,(a)為前視圖,(b)為(a)的B線剖視圖。如第3圖表示,處理液賦予導件30,在其前側部份(第3(a)圖的紙面跟前側部份)具有引導向上下方向拉伸而從紡絲裝置2所紡出的複數條絲10的導槽33。又,在處理液賦予導件30的後側部份形成有和供應部31(參閱第1圖)連接的供應孔34,供應孔34的前端是在導槽33開口。從供應部31所供應的處理液是從供應孔34供應至導槽33的內部。供應部31具有吐出處理液的齒輪泵,該齒輪泵是藉著變換器可控制轉數的馬達所驅動。藉此,供應部31可對於各處理液賦予導件30,計量並吐出預定量的處理液。
在導槽33內,上下排列形成有複數的儲液槽35。各儲液槽35具有橫長的形狀,其兩端部拉伸至導槽33的側面。從供應孔34供應於導槽33內的處理液雖擴展至導槽33的內面整體,但尤其是其一部份被保持在複數的儲液槽35內。為確實保持處理液,儲液槽35以設置5個以上為佳。
複數條絲10一邊藉導槽33所引導一邊向下方移動時,將導槽33內的處理液附著在該等複數條絲10上。又,由於將處理液保持在複數橫長形狀的儲液槽35內,可使得處理液容易遍及附著在導槽33內移動的複數條絲10。
接著,針對以處理液賦予裝置3賦予絲處理液進行詳細說明。本實施形態使用的處理液是將液狀的處理劑(具體為油劑)分散到水裏的水系乳劑。
並且,處理液中的處理劑的濃度為40~60%(含水量60~40%)。再者,以下,濃度單位僅簡略記載為「%」,但是表示「質量%」。另外,為了使處理液均勻地附著在絲10上,處理液的黏度是以卡農-芬斯克法所測定動黏度在使用時的周圍溫度(30℃)為100~200mm2/s為佳。
賦予絲10的處理液中的處理劑的濃度為40%以上,藉加熱輥4對絲10進行加熱時,由於水分蒸發所消耗的熱量少,可對絲10賦予其相對量多的熱量,提升加熱效率。因此,藉4個加熱輥4,可確實地將複數條絲10加熱至拉伸所需的溫度,提升絲品質。
另一方面,從供應部31所供應的處理液的量少的場合,供應部31的處理液供應量的調整誤差的容許範圍變窄,調整困難。亦即,相對於設定量僅增減處理液的供應量,即可使處理劑(處理液中的含有成份)的量有大的變動。並且,即使調整適當,處理液的量少時對於複 數條絲10仍會有處理液均勻附著困難,而容易產生附著斑(附著不勻)。
該點,由於處理劑的濃度在60%以下,處理液的供應量會有某程度變多。例如,與處理劑100%(含水量0%)的場合比較,處理劑的濃度為60%的場合,所需處理液的量成為1.67倍,而處理劑的濃度為40%的場合,則成為2.5倍。如上述,處理液的供應量多時,處理劑可均勻地附著在複數條絲上,可抑制附著斑(附著不勻)的產生。
一般的習知處理液中,處理劑的濃度在40~60%的範圍動黏度變得非常的高。而黏度(動黏度)大時,處理液不能均勻地附著在絲10上,附著斑的產生變得容易,以往在此黏度範圍內不能使用。
另外,自以往,作為製程通過性良好的處理液提出以預定比例含有特定的潤滑劑與非離子界面活性劑與陰離子界面活性劑的合成纖維用處理劑,但製程中隨著乳劑的處理劑濃度的變化,尤其在濃度40~70%的範圍中會導致急速的黏度上升。此時,會有在處理劑賦予導件30或交叉噴嘴、移動噴嘴堆積凝膠狀渣滓,或誘發毛茸、斷絲等的製程通過性不良的問題。
另一方面,本實施形態的處理液(例如,竹本油脂股份公司製TMT-200)中,處理劑的濃度在40%以上,動黏度的上升輕微,可抑制在與濃度100%的原液大致相同的動黏度。因此,如上述,即使處 理劑的濃度在40~60%的範圍,黏度不致於如習知的處理液有特別的上升,不會因此而容易有附著斑的產生。
針對處理劑濃度與處理液的黏度舉出具體例。第4圖為本實施形態的處理液(竹本油脂股份公司製TMT-200)與習知處理液之比較動黏度的表。此外,第4圖的動黏度為溫度30℃時的值。如第4圖表示,習知的處理液為處理劑濃度70%→動黏度1810mm2/s、濃度60%→動黏度9160mm2/s、濃度50%→動黏度306mm2/s、濃度40%→動黏度243mm2/s。亦即,在濃度60%附近顯示動黏度為高峰值。相對於此,本實施形態使用的處理液(TMT200)是跨濃度範圍40%~70%的大致全區域,達成100mm2/s前後的動黏度。
〔實施例〕
接著,和比較例比較說明使用上述的處理液製造拉伸絲的具體實施例。處理劑是使用竹本油脂股份公司製TMT-200。
第5圖表示使用實施例及比較例之處理液的場合的試驗結果。如第5圖表示,在此是使用處理劑濃度為40%、50%、60%的處理液(實施例)與處理劑濃度為30%、70%、90%的處理液(比較例),拉伸聚酯纖維的紡絲來製造拉伸絲(FDY)。
如第5圖表示,以毛茸、絲品質及導絲性的三大項目評估上述的實施例及比較例。(1)毛茸:處理 液未均勻賦予絲時長絲容易斷裂,在長絲斷裂的狀態將絲捲繞成卷裝時,卷裝的端面會露出毛茸。在此,檢查捲繞後的卷裝端面有無毛茸的出現(數量)。無毛茸的場合為“O”。
(2)絲品質:絲品質進一步以下述的(a)~(c)的三個小項目評估。(a)為油滴(第4圖、第5圖中簡略記載為“OD”)。
以目視觀察有無從處理液賦予導件之處理液(油劑)的滴下現象。油滴產生時,使導件內的處理液的量變動,會使得絲產生附著斑的可能性變高。(b)染斑將所製造的拉伸絲實際浸染,以點數表示以目視評估的結果,4點以上為合格。(c)U%以USTER公司製絲斑測定器測定的U%(Normal)的值,1%以下為合格。
(3)導絲性:處理劑中雖包含有防止靜電的成份,但絲有附著斑(附著不勻)時,導絲時絲會被滾子所吸引而有不能導絲的場合,可導絲的場合為“○”,絲被滾子所吸引不能導絲的場合為“×”。
(檢驗)
處理劑的濃度為30%中,染斑少於4點,且U%也超過1%,導致絲品質的不良。這是由於加熱輥的加熱不足,起因於拉伸不良所產生的狀況。另一方面,處理劑的濃度為70%時產生毛茸。並且,處理劑的濃度為70%、90%會產生油滴。從該等即可推測處理劑濃度70%或90% 為處理劑均勻附著在絲上困難的狀態。並且,尤其是處理劑濃度為90%,且,長絲數量多的場合(比較例5)絲會被滾子所吸引。完全不能進行導絲。這尤其是一條長絲為細的場合,在處理劑未能充份附著的部份長絲容易緊貼於滾子的原因。相對於此,處理劑濃度為40~60%的實施例中,對於任何的絲種類,毛茸、絲品質及導絲性的三項目所有皆可獲得良好的結果。
接著,針對上述實施形態施加種種的變更的變更形態說明如下。但是,針對具有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賦予相同符號並適當省略其說明。
〔1〕為了將處理液均勻附著在絲10,處理液的黏度以某程度低的為佳。為此,如第6圖表示,也可具備加熱器36(處理液加熱裝置),事先將處理液賦予裝置3供應至處理液賦予導件30的處理液加熱。如上述,賦予絲10之前,藉加熱器36將處理液加熱,預先降低供應之處理液的黏度,可使處理液更為均勻地附著在絲10上。
〔2〕上述實施形態中,雖是在4個加熱輥4捲繞絲10的構成,但加熱輥4不限於4個,可適當加以變更。
〔3〕上述實施形態中,雖是在1個加熱輥上,以小於360度的捲繞角度捲繞的構成,但是如以下的說明,將絲在1個加熱輥上捲繞一次以上的構成也可運用本發明。
第7圖是從前方顯示此變更形態的紡絲捲繞機的圖(前視圖)。第7圖的紡絲捲繞機41具有處理液賦予裝置43、兩個加熱輥44及捲繞裝置45等。在各加熱輥44鄰接配置有對應於此的分絲輥46,將各加熱輥44及與此對應的分絲輥46收容在保溫箱47內。將複數條絲10一次以上捲繞於各加熱輥44及與此鄰接的分絲輥46之間。
上述構成中,為確實將絲10加熱至預定溫度為止,欲加長絲10與加熱輥44的接觸長度時,有增加捲繞次數的必要。但是,此時導絲作業變得困難,且也會有加熱輥44長尺寸化的問題。但是,運用本發明,使用處理劑濃度40~60%的處理液,可提升各加熱輥44的加熱效率。藉此,縮短絲10與加熱輥44的接觸長度即可,可減少絲10對於加熱輥44的捲繞次數。
〔4〕上述實施形態中,捲繞著複數條絲的4個滾子4a~4d雖所有是具備加熱器27的加熱輥,但是在尼龍等的玻璃變態溫度低的絲拉伸的場合,拉伸前的滾子尤其可不需為加熱輥。

Claims (5)

  1. 一種拉伸絲之製造方法,係使得從紡絲裝置所紡出的聚酯纖維絲拉伸,製造拉伸絲的方法,其特徵為,具備:處理液賦予步驟,對從上述紡絲裝置所紡出的聚酯纖維絲,賦予含處理劑的處理液,及拉伸步驟,藉著至少包含一個加熱輥的複數個滾子使賦予處理液後的上述聚酯纖維絲拉伸,上述處理液賦予步驟中,賦予上述聚酯纖維絲的上述處理液是將上述處理劑分散到水裏的乳劑,上述處理液中的上述處理劑的濃度為40~60質量%,於上述處理液賦予步驟賦予上述聚酯纖維絲的上述處理液的卡農-芬斯克法所測定之30℃的動黏度為100~200mm2/s。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拉伸絲之製造方法,其中,在上述處理液賦予步驟賦予上述聚酯纖維絲之前,加熱上述處理液。
  3. 一種拉伸絲之製造裝置,係使得從紡絲裝置所紡出的聚酯纖維絲拉伸,製造拉伸絲的裝置,其特徵為,具備:處理液賦予裝置,對於從上述紡絲裝置所紡出的聚酯纖維絲,賦予含處理劑之處理液,及複數個滾子,至少包含一個加熱輥,使賦予上述處理液後的上述聚酯纖維絲拉伸之用,上述處理液是將上述處理劑分散到水裏的乳劑,上述處理液中的上述處理劑的濃度為40~60質量%,該處理液的卡農-芬斯克法所測定之30℃的動黏度為100~200mm2/s。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記載的拉伸絲之製造裝置,其中,上述聚酯纖維絲是以小於360度的捲繞角度捲繞在上述加熱輥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記載的拉伸絲之製造裝置,其中,具有鄰接上述加熱輥所配置的分絲輥,在上述加熱輥及與此對應的上述分絲輥之間,捲繞一次以上的上述聚酯纖維絲。
TW102134811A 2012-09-28 2013-09-26 拉伸絲之製造方法及拉伸絲之製造裝置 TWI6484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5341A JP5928895B2 (ja) 2012-09-28 2012-09-28 延伸糸の製造方法、及び、延伸糸の製造装置
JP2012-215341 2012-09-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3076A TW201413076A (zh) 2014-04-01
TWI648442B true TWI648442B (zh) 2019-01-21

Family

ID=50276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4811A TWI648442B (zh) 2012-09-28 2013-09-26 拉伸絲之製造方法及拉伸絲之製造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928895B2 (zh)
CN (2) CN103710769B (zh)
DE (1) DE102013219584A1 (zh)
TW (1) TWI6484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015864A1 (de) * 2014-10-25 2016-04-28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multifilen Fadens
EP3327180A1 (de) 2016-11-25 2018-05-30 Dako Ag Verwendung einer präparationsflüssigkeit mit niedriger viskosität und geringem wassergehalt zur behandlung von fäden
JP6480052B1 (ja) * 2018-03-13 2019-03-06 竹本油脂株式会社 合成繊維用処理剤の希釈液及び合成繊維の製造方法
TWI825445B (zh) * 2020-07-07 2023-12-11 日商竹本油脂股份有限公司 交織延伸絲用處理劑的稀釋液、及交織延伸絲的製造方法
CN116988174A (zh) * 2023-09-25 2023-11-03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低伸涤纶工业丝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84440A (en) * 1988-06-02 1991-01-15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Yarn finish applicator with internal finish heating capability
JPH11222720A (ja) * 1998-02-10 1999-08-17 Nippon Ester Co Ltd ポリエステル極細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の直接紡糸延伸方法
CN1727568A (zh) * 2004-07-30 2006-02-01 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纤维用直接上油的油剂
JP2011168920A (ja) * 2010-02-18 2011-09-01 Toray Ind Inc チョップドファイバー
CN102373525A (zh) * 2010-08-06 2012-03-14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丝线加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L90490A0 (en) * 1988-06-02 1990-01-18 Du Pont Yarn finish applicator with internal finish heating capability
JPH089831B2 (ja) * 1989-07-03 1996-01-31 東レ株式会社 高速製糸用の油剤組成物および該油剤組成物を用いる高速製糸方法
JPH0617312A (ja) 1992-06-25 1994-01-25 Nippon Ester Co Ltd 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の直接紡糸延伸法
EP1054084B1 (en) * 1999-05-18 2005-07-06 Hyosung Corporation Industrial polyester fiber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JP4429549B2 (ja) * 2001-06-08 2010-03-10 帝人ファイバー株式会社 加熱ローラー装置
CN1333118C (zh) * 2003-09-03 2007-08-22 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聚酯纤维及其制法
FR2899243B1 (fr) * 2006-03-30 2008-05-16 Saint Gobain Vetrotex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fabrication d'un fil composite
JP5575238B2 (ja) * 2009-07-24 2014-08-20 エーリコン テクスティル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ウント コンパニー コマンディートゲゼルシャフト 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ヤーンを溶融紡糸し延伸し巻き取る方法ならびに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ヤーンを溶融紡糸し延伸し巻き取る方法を実施する装置
JP5645594B2 (ja) * 2010-10-21 2014-12-24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糸条加熱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84440A (en) * 1988-06-02 1991-01-15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Yarn finish applicator with internal finish heating capability
JPH11222720A (ja) * 1998-02-10 1999-08-17 Nippon Ester Co Ltd ポリエステル極細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の直接紡糸延伸方法
CN1727568A (zh) * 2004-07-30 2006-02-01 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纤维用直接上油的油剂
JP2011168920A (ja) * 2010-02-18 2011-09-01 Toray Ind Inc チョップドファイバー
CN102373525A (zh) * 2010-08-06 2012-03-14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丝线加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5169A (zh) 2017-12-05
CN107435169B (zh) 2020-05-12
TW201413076A (zh) 2014-04-01
CN103710769B (zh) 2017-09-05
CN103710769A (zh) 2014-04-09
JP5928895B2 (ja) 2016-06-01
DE102013219584A1 (de) 2014-04-03
JP2014070294A (ja) 2014-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8442B (zh) 拉伸絲之製造方法及拉伸絲之製造裝置
TWI576477B (zh) 紡紗拉伸裝置
TWI620842B (zh) Spinning extension
CN106192036B (zh) 丝线加热装置
TW201139258A (en) Polyester monofilament package
TW201400651A (zh) 紡紗延伸裝置
TWI599685B (zh) 紡紗拉伸裝置
US3503100A (en) Method of processing large denier tow
JP5965834B2 (ja) 紡糸延伸装置
EA038004B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наматывания комплексной нити, прежде всего стеклонити, в паковку
JP7186006B2 (ja) 給油ガイド及び紡糸引取装置
JP6530259B2 (ja) 紡糸延伸装置、及び、紡糸延伸方法
US2763563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ating multifilament glass yarn
CN105035856B (zh) 卷取滚筒、卷取装置以及纱线卷取机
JP6027344B2 (ja) 繊維機械
KR101641503B1 (ko) 권사장치
JP6522419B2 (ja) 給油ガイドおよび紡糸引取装置
US2351729A (en) Tinting mechanism
US3348368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glass yarn
JP4269474B2 (ja) 分繊用異型マルチフィメント糸パッケージ
US3257790A (en)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yarn
US5881411A (en) Twisted, dyed and bonded filaments
US2197847A (en) Cross-wound package
US2899796A (en) Textile machine
JP2024030477A (ja) 紡糸引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