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93676A - 纺丝拉伸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纺丝拉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93676A
CN110093676A CN201811553351.XA CN201811553351A CN110093676A CN 110093676 A CN110093676 A CN 110093676A CN 201811553351 A CN201811553351 A CN 201811553351A CN 110093676 A CN110093676 A CN 1100936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ot
rolling
flow path
s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5335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93676B (zh
Inventor
米仓踏青
北山太
井上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MT Machinery Inc
Original Assignee
TMT Machiner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MT Machinery Inc filed Critical TMT Machinery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093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36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936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36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0/00Physical 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i.e. during a continuous production process before the filaments have been collected
    • D01D10/02Heat treatmen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12Stretch-spinning methods
    • D01D5/16Stretch-spinning methods using rollers, or like mechanical devices, e.g. snubbing pi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J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CORDS, ROPES OR THE LIKE
    • D02J1/00Modifying the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resulting from a particular structure; Modifying, retaining, or restoring the physical form or cross-sectional shape, e.g. by use of dies or squeeze rollers
    • D02J1/22Stretching or tensioning, shrinking or relaxing, e.g. by use of overfeed and underfeed apparatus, or preventing stretch
    • D02J1/224Selection or control of the temperature during stretc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纺丝拉伸装置,在良好地控制预热辊的温度的同时抑制消耗电力。纺丝拉伸装置(3)具备:预热辊(33),对拉伸前的丝线(Y)进行加热;调质辊(35),配置于比预热辊(33)靠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被设定为比预热辊(33)高温且高速;以及保温箱(20),收纳预热辊(33)以及调质辊(35),在预热辊(33)与调质辊(35)之间对丝线(Y)进行拉伸,纺丝拉伸装置(3)还具备:分隔部(43a、43b),配置于预热辊(33)与调质辊(35)之间;连通流路(47),使比分隔部(43a、43b)靠配置有预热辊(33)的一侧的低温空间(45)与比分隔部(43a、43b)靠配置有调质辊(35)的一侧的高温空间(46)连通;以及闸门(48、49),用于变更连通流路(47)的流路面积。

Description

纺丝拉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拉伸丝线的纺丝拉伸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多个预热辊(在专利文献1中为加热辊)以及多个调质辊收纳于保温箱(在专利文献1中为保温盒)的纺丝拉伸装置。调质辊配置于比预热辊靠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并设定成比预热辊高温且高速。并且,在通过多个预热辊将丝线加热至拉伸温度之后,在处于丝线行进方向最下游侧的预热辊与处于丝线行进方向最上游侧的调质辊之间对丝线进行拉伸,并通过多个调质辊对拉伸后的丝线进行调质。
在这样的纺丝拉伸装置中,在保温箱内产生从高温的调质辊周边朝低温的预热辊周边的热移动,但是当该热的移动量变得过大时,预热辊有可能超过设定温度且变得无法进行温度控制。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用遮挡罩来覆盖预热辊,由此能够抑制预热辊受到来自调质辊的热影响,能够将预热辊高精度地维持为设定温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01610号公报
但是,当如专利文献1那样用遮挡罩覆盖预热辊时,会产生无法将来自高温的调质辊的热利用于预热辊的加热这样的副作用。因此,存在纺丝拉伸装置的消耗电力增加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纺丝拉伸装置的目的在于,在良好地控制预热辊的温度的同时抑制消耗电力。
本发明为一种纺丝拉伸装置,具备:预热辊,对拉伸前的丝线进行加热;调质辊,配置于比上述预热辊靠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并设定成比上述预热辊高温且高速;以及保温箱,收纳上述预热辊以及上述调质辊,在上述预热辊与上述调质辊之间对丝线进行拉伸,该纺丝拉伸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备:分隔部,配置于上述预热辊与上述调质辊之间;连通流路,使比上述分隔部靠配置有上述预热辊的一侧的低温空间与比上述分隔部靠配置有上述调质辊的一侧的高温空间连通;以及闸门,用于变更上述连通流路的流路面积。
根据本发明,通过调整设置于连通流路的闸门的开度,由此能够对在连通流路中流动的空气流量进行控制,进而能够对从高温空间朝低温空间的热移动量进行控制。为了在将预热辊维持为设定温度的同时抑制消耗电力,优选以预热辊不超过设定温度的程度尽量使热从高温空间朝低温空间移动。但是,最佳的热移动量根据按照丝线种类来决定的各辊的设定温度、外气温度等条件而变化。根据本发明,通过根据条件来调整闸门的开度,由此与条件无关,能够在良好地控制预热辊的温度的同时抑制消耗电力。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上述连通流路是形成于与上述预热辊和上述调质辊之间的丝线通道不同位置的流路。
如此,通过将连通流路与丝线通道分开设置,由此能够防止由于与丝线的行进相伴随的伴随流而热从低温空间朝高温空间倒流,能够有效地使热从高温空间朝低温空间移动。此外,闸门的动作不会被丝线限制。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上述连通流路形成于上述保温箱的内表面与上述分隔部之间。
如此,空气容易沿着保温箱的内表面流动,能够有效地使热从高温空间朝低温空间移动。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上述预热辊以及上述调质辊被配设成从上述保温箱的背面部朝向前面部突出,上述连通流路形成于上述保温箱的侧面部的内表面与上述分隔部之间。
当假设连通流路形成于保温箱的前面部(或者背面部)的内表面与分隔部之间时,在预热辊以及调质辊的轴向上卷挂有多根丝线的情况下,以接近于前面部(或者背面部)的丝线容易受到在连通流路中流动的空气的影响而产生丝线摆动、接近于背面部(或者前面部)的丝线难以产生丝线摆动这样的方式产生差。这样的差成为使丝线质量产生偏差的原因,因此不优选。关于这一点,如上所述,当连通流路形成于保温箱的侧面部的内表面与分隔部之间时,在连通流路中流动的空气的影响对于多根丝线成为大致均匀,因此能够抑制丝线的质量产生偏差。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上述闸门能够朝接近或者远离上述保温箱的上述侧面部的方向移动。
如此,能够简单地进行闸门对连通流路的流路面积的调整。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上述保温箱的上述前面部成为能够开闭的开闭部,在上述开闭部与上述分隔部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
当在开闭部与分隔部之间存在间隙时,热会经由该间隙从高温空间朝低温空间移动,经由了连通流路的热移动量的控制有可能失控。因此,如上所述,通过在开闭部与分隔部之间设置密封部件,由此能够消除开闭部与分隔部之间的间隙,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经由了连通流路的热移动量的控制。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上述密封部件安装于上述分隔部。
当假设将密封部件安装于开闭部时,需要使密封部件与分隔部的位置一致而准确地进行定位。另一方面,如果将密封部件安装于分隔部,则无需进行密封部件的定位,而安装作业变得简单。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设置有遮挡部件,该遮挡部件从上述保温箱的上述侧面部中比上述连通流路靠上述调质辊侧的位置朝向上述调质辊的外周面延伸,上述调质辊进行旋转,以使上述调质辊的外周面中与上述遮挡部件的前端部对置的部分远离上述连通流路。
根据这样的构成,与丝线的行进相伴随的伴随流被遮挡部件遮挡,能够抑制伴随流所含有的热朝远离连通流路的方向逃逸。因而,能够有效地使热从高温空间朝低温空间移动。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在上述连通流路中的空气流动方向上设置有多个上述闸门。
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调整各闸门的开度,由此能够更细致地控制连通流路中的空气的流动方向、流量。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在上述连通流路中的空气流动方向上,在上述低温空间与上述高温空间之间设置有多个上述分隔部。
通过如此地设置多个分隔部,能够提高高温空间与低温空间之间的隔热性,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经由了连通流路的热移动量的控制。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在丝线行进方向上设置有多个上述预热辊,在上述多个预热辊中的丝线行进方向最下游侧的最终预热辊与上述调质辊之间配置有上述分隔部,在使比上述分隔部靠配置有上述最终预热辊的一侧的上述低温空间与比上述分隔部靠配置有上述调质辊的一侧的上述高温空间连通的上述连通流路上,设置上述闸门。
在设置有多个预热辊的情况下,通过各预热辊对丝线依次进行加热,因此,在最终预热辊中由于丝线加热而消耗的热量较少。此外,最终预热辊配置于调质辊附近。因而,与其他预热辊相比,最终预热辊容易受到来自调质辊的热影响而温度上升。并且,在最终预热辊与调质辊之间丝线被拉伸,因此,最终预热辊的温度控制尤其要求精度。因此,能够良好地进行温度控制的本发明,对于最终预热辊尤其有效。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纺丝拉伸装置的纺丝牵引机的示意图。
图2是详细地表示纺丝拉伸装置的图。
图3是连通流路附近的放大图。
图4是上侧闸门的俯视图。
图5是图2的V-V截面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验证实验的结果的表。
符号的说明:
3:纺丝拉伸装置;20:保温箱;24:侧面部;26:背面部;27:前面部(开闭部);31~33:预热辊;33:最终预热辊;34、35:调质辊;43a、43b:分隔部;45:低温空间;46:高温空间;47:连通流路;48、49:闸门;54:遮挡部件;63:密封部件;Y:丝线。
具体实施方式
[纺丝牵引机]
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纺丝拉伸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纺丝拉伸装置的纺丝牵引机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纺丝牵引机1构成为,将从纺丝装置2连续地纺出的聚酯等熔融纤维材料固化而形成的多根丝线Y,在通过纺丝拉伸装置3进行拉伸之后,通过丝线卷绕装置4进行卷绕。另外,将图1所示的方向定义为表示纺丝牵引机1的方向。
纺丝装置2通过连续地纺出聚酯等熔融纤维材料来生成多根丝线Y。从纺丝装置2纺出的多根丝线Y,在通过油剂导丝器10赋予了油剂之后,经由引导辊11输送至纺丝拉伸装置3。纺丝拉伸装置3是对多根丝线Y进行拉伸的装置,配置于纺丝装置2的下方。纺丝拉伸装置3构成为,在保温箱20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导丝辊31~35。关于纺丝拉伸装置3将在之后进行详细说明。
由纺丝拉伸装置3拉伸后的多根丝线Y经由引导辊12输送至丝线卷绕装置4。丝线卷绕装置4是对多根丝线Y进行卷绕的装置,配置于纺丝拉伸装置3的下方。丝线卷绕装置4具备筒管支架13、接触辊14等。筒管支架13具有沿着图1的纸面进深方向延伸的圆筒形状,通过未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在筒管支架13上,以在其轴向上排列的状态安装有多个筒管B。丝线卷绕装置4为,通过使筒管支架13旋转,由此在多个筒管B上同时卷绕多根丝线Y,而生产多个卷装P。接触辊14与多个卷装P的表面接触而赋予规定的接触压力,而调整卷装P的形状。
[纺丝拉伸装置]
图2是详细地表示纺丝拉伸装置3的图。纺丝拉伸装置3具有保温箱20、以及收纳在保温箱20内部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五个)导丝辊31~35。保温箱20由上面部21、右侧面部22、右下倾斜部23、左侧面部24、左下倾斜部25、背面部26(参照图5)以及前面部27(参照图5)形成为箱状。前面部27例如经由未图示的铰链安装于左侧面部24,成为能够通过以该铰链为中心在前后方向上摆动来进行开闭的开闭部。在右侧面部22的下部形成有用于将多根丝线Y向保温箱20内部导入的导入口20a。在右侧面部22的上部形成有用于将多根丝线Y朝保温箱20外部导出的导出口20b。
导丝辊31~35是通过未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并且具有未图示的加热器的加热辊。如图5所示那样,导丝辊31~35被配设成从保温箱20的背面部26朝向前面部27突出,并分别朝图2的箭头方向旋转。从导入口20a向保温箱20内部导入的多根丝线Y,依次卷挂于导丝辊31~35的外周面,最终从导出口20b朝保温箱20外部导出。
下侧三个导丝辊31~33是用于在拉伸之前对多根丝线Y进行预热的预热辊,它们的表面温度被设定为丝线Y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的温度(例如80℃程度)。另一方面,上侧两个导丝辊34、35是用于对拉伸后的多根丝线Y进行热定形的调质辊,它们的表面温度被设定为比下侧三个导丝辊31~33的表面温度高的温度(例如130~140℃程度)。此外,上侧两个导丝辊34、35的旋转速度即丝线进给速度比下侧三个导丝辊31~33快。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导丝辊31~33称作“预热辊”,将导丝辊34、35称作“调质辊”。
将经由导入口20a导入到保温箱20内部的多根丝线Y,首先在通过预热辊31~33输送的期间被预热至能够拉伸的温度。通过处于丝线行进方向最下游侧的预热辊33与处于丝线行进方向最上游侧的调质辊34之间的丝线进给速度之差,对预热后的多根丝线Y进行拉伸。进而,多根丝线Y在通过调质辊34、35输送的期间被加热至更高温,而拉伸后的状态被热定形。如此拉伸后的多根丝线Y经由导出口20b朝保温箱20外部导出。
在保温箱20的内部配设有整流部件41~44。整流部件41~44是被配设成从保温箱20的背面部26朝向前面部27突出的板状部件,对保温箱20内部的空气流动进行整流。具体而言,整流部件41~44被配置成,使保温箱20内部的从导入口20a到导出口20b的空气流动成为大致沿着丝线行进方向的空气流动。
此外,在保温箱20的内部配设有遮挡部件51~54。遮挡部件51~54朝向调质辊34或者35的外周面延伸,其前端部接近调质辊34或者35的外周面。在保温箱20的内部,与多根丝线Y的行进相伴随而产生伴随流,但是当该伴随流一边增大一边朝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前进时,会从导出口20b逃逸大量的热,保温箱20的保温效果降低。因此,通过用遮挡部件51~54遮挡伴随流而抑制伴随流的增大,由此能够抑制保温效果的降低。另外,遮挡部件51、52、54构成为,能够以不妨碍向调质辊34、35的挂丝的方式以基部为中心进行摆动。详细情况请参照日本特开2016-216882号公报。
[最终预热辊的控制性与节能的兼顾]
此处,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设置有多个预热辊31~33的情况下,通过各预热辊31~33对多根丝线Y依次进行加热,因此在丝线行进方向最下游侧的最终预热辊33中由于丝线Y的加热而消耗的热量较少。此外,最终预热辊33配置在高温的调质辊35附近,因此容易受到来自调质辊35的热影响。由于这些原因,有时会产生最终预热辊33的表面温度超过设定温度而无法适当地进行温度控制这样的事态。尤其是在外气温度较高的夏季,这样的问题较显著。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考虑在最终预热辊33与调质辊35之间设置隔热部件。通过设置隔热部件,能够抑制来自调质辊35的热影响,抑制最终预热辊33的表面温度的过度上升。但是,作为其副作用,无法利用来自调质辊35的热使最终预热辊33有效地升温,纺丝拉伸装置3的消耗电力增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构成为能够对从调质辊35朝最终预热辊33的热移动量进行控制,由此能够在将最终预热辊33的表面温度维持为设定温度的同时,抑制纺丝拉伸装置3的消耗电力。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最终预热辊33与调质辊35之间配置有兼具上述隔热部件的作用的整流部件43。在以下,将比整流部件43靠配置有最终预热辊33的下侧的空间称作低温空间45,将比整流部件43靠配置有调质辊35的上侧的空间称作高温空间46。在保温箱20的左侧面部24的内表面与整流部件43之间,形成有使低温空间45与高温空间46连通的连通流路47。进而,设置有用于变更连通流路47的流路面积的闸门48、49。另外,整流部件43以及闸门48、49的材料并无特别限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到耐腐蚀性、强度而使用不锈钢。
图3是连通流路47附近的放大图。图4是上侧闸门48的俯视图,a图表示使上侧闸门48全闭的状态,b图表示使上侧闸门48全开的状态。另外,在图4中,用粗线图示上侧闸门48。
如图3所示,整流部件43构成为,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上侧分隔部43a、在上侧分隔部43a的下方隔开间隔地配置且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下侧分隔部43b、以及将上侧分隔部43a的左端部与下侧分隔部43b的左端部连接且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连接部43c一体形成。但是,各部43a~43c也可以分别分体地构成。
如图4的b图所示,上侧分隔部43a的左后方的角部成为呈矩形状切口的切口部43d,该切口部43d成为连通流路47的上端。虽然省略图示,但下侧分隔部43b的左后方的角部也成为呈矩形状切口的切口部,该切口部成为连通流路47的下端。即,形成于上侧分隔部43a的切口部43d与形成于下侧分隔部43b的切口部之间成为连通流路47。
在上侧分隔部43a,在前后方向上形成有两个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长孔43e。另一方面,上侧闸门48是矩形状的板状部件,安装于上侧分隔部43a的上表面。上侧闸门48具有能够堵塞切口部43d的尺寸。在上侧闸门48上,与形成于上侧分隔部43a的两个长孔43e对应,在前后方向上形成有两个未图示的圆孔。如图3所示,通过将螺栓71穿过上侧闸门48的圆孔以及上侧分隔部43a的长孔43e,并将螺母72紧固于螺栓71,由此能够将上侧闸门48固定于上侧分隔部43a。下侧分隔部43b以及下侧闸门49也成为相同的构成,能够通过螺栓73以及螺母74将下侧闸门49固定于下侧分隔部43b。
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在松缓了螺母72的状态下使上侧闸门48沿着长孔43e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变更上侧闸门48的开度(上侧分隔部43a的切口部43d的开放度),而调整连通流路47的流路面积。同样地,通过在松缓了螺母74的状态下使下侧闸门49沿着长孔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变更下侧闸门49的开度(下侧分隔部43b的切口部的开放度),而调整连通流路47的流路面积。
例如,如图4的a图所示,当使闸门48、49朝左侧移动到与保温箱20的左侧面部24的内表面抵接时,能够堵塞连通流路47。另一方面,当使闸门48、49以远离左侧面部24的方式朝右侧移动时,连通流路47逐渐地开放,且能够如图4的b图所示那样使连通流路47全部开放。此外,通过分别单独地调整闸门48、49的开度,由此能够细致地控制连通流路47中的空气的流量、流动方向。
图5是图2的V-V截面的截面图。为了防止保温箱20的开闭部27变得无法关闭,如图5所示那样,整流部件43的前端部被设计成从关闭状态的开闭部27稍微分离。但是,如此一来,通过上侧分隔部43a与开闭部27之间的间隙、以及下侧分隔部43b与开闭部27之间的间隙,在高温空间46与低温空间45之间产生空气流动。其结果,有可能从高温空间46朝低温空间45移动假想以上的热。
为了抑制该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上侧分隔部43a的前缘部安装有密封部件63。密封部件63例如由硅、橡胶等构成,且成为在开闭部27被关闭时密封部件63与开闭部27的内表面紧密接触那样的形状以及尺寸。另外,如图4所示,在上侧闸门48与开闭部27之间设置有间隙,以免上侧闸门48与密封部件63发生干涉。
通过设置遮挡部件51~54来抑制随着伴随流而热从保温箱20排出的情况如上所述,但是尤其是遮挡部件54有助于使高温空间46的热朝低温空间45有效地移动。如图3所示,遮挡部件54从保温箱20的左侧面部24中比连通流路47靠调质辊35侧(上侧)的位置朝向调质辊35的外周面延伸。并且,调质辊35顺时针旋转,以使调质辊35的外周面中与遮挡部件54的前端部对置的部分A远离连通流路47。因此,在调质辊35的周围流动的伴随流被遮挡部件54遮挡,能够抑制伴随流所含有的热朝比遮挡部件54靠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逃逸。相应地,能够使更多的热经由连通流路47从高温空间46朝低温空间45移动。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纺丝拉伸装置3中,通过根据丝线Y的种类、外气温度等条件来适当地调整上侧闸门48以及下侧闸门49的开度,由此能够对在连通流路47中流动的空气流量、进而对热移动量进行控制。通过将连通流路47的流路面积调整为,在最终预热辊33不超过设定温度的范围内,尽量使热从高温空间46朝低温空间45移动,由此,能够平衡性良好地兼顾最终预热辊33的控制性与纺丝拉伸装置3的节能这样的相反的课题。
[验证实验]
进行了用于验证通过调整闸门48、49的开度而各部的温度、纺丝拉伸装置3的消耗电力如何变化的实验。图6是表示验证实验的结果的表。
(实验条件)
·预热辊31~33的设定温度:80℃
·调质辊34、35的设定温度:134℃
·实验模式:使闸门48、49全开的情况以及全闭的情况
(计测值)
·预热辊31~33以及调质辊34、35的加热器的开启率
·低温空间45以及高温空间46的温度
·纺丝拉伸装置3的消耗电力
“加热器的开启率”表示为了将各加热辊31~35的表面温度维持为设定温度而使加热器工作的时间的比例。即,可以认为加热器的开启率越低则越节能。但是,当加热器的开启率成为0%时,即便不使加热器工作,超过设定温度的可能性也变高。因而,当考虑到控制性时,优选加热器的开启率始终为一定以上(例如1%以上)。分别在图3以及图5所示的地点L以及地点H测定了低温空间45以及高温空间46的温度。
当使闸门48、49全开时,与全闭的情况相比,低温空间45的温度上升20℃以上,最终预热辊33的加热器的开启率也降低大约7%。即,表示通过使闸门48、49全开,由此经由连通流路47从高温空间46朝低温空间45移动了大量的热。应当关注的点在于,即便使闸门48、49全开,与全闭的情况相比,高温空间46的温度也仅稍微降低,调质辊35的加热器的开启率也几乎不发生变化。可以认为该情况意味着:通过使连通流路47开放,能够将从高温空间46经由导出口20b向保温箱20外部无用地排出的热有效地活用于最终预热辊33的加热。为了证明该情况,在使闸门48、49全开的情况下,与全闭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纺丝拉伸装置3的消耗电力削减大约25%。
在此次的实验中,即便使闸门48、49全开,最终预热辊33的加热器的开启率也为23.1%,存在进一步实现节能的余地。因而,如果是与此次的实验相同的条件,则也可以再稍微增大连通流路47的流路面积,使在连通流路47中流动的空气流量增加。无论如何,通过此次的实验示出如下情况:通过调整闸门48、49的开度,变更连通流路47的流路面积,由此能够在维持最终预热辊33的控制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纺丝拉伸装置3的节能。
[效果]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纺丝拉伸装置3,通过调整设置于连通流路47的闸门48、49的开度,能够对在连通流路47中流动的空气流量进行控制,进而能够对从高温空间46朝低温空间45的热移动量进行控制。为了在将预热辊33维持为设定温度的同时抑制消耗电力,优选以预热辊33不超过设定温度的程度尽量使热从高温空间46朝低温空间45移动。但是,最佳的热移动量根据按照丝线Y的种类来决定的各辊的设定温度、外气温度等条件而变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根据条件来调整闸门48、49的开度,由此不论条件如何,都能够在良好地控制预热辊33的温度的同时抑制消耗电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连通流路47成为形成在与预热辊33和调质辊35之间的丝线通道不同位置的流路。如此,通过将连通流路47与丝线通道分开设置,由此能够防止由于与丝线Y的行进相伴随的伴随流而热从低温空间45朝高温空间46倒流,能够有效地使热从高温空间46朝低温空间45移动。此外,闸门48、49的动作不会被丝线Y限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流路47形成在保温箱20的内表面与分隔部43a、43b之间。如此,空气容易沿着保温箱20的内表面流动,能够有效地使热从高温空间46朝低温空间45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预热辊33以及调质辊35被配设成从保温箱20的背面部26朝向前面部27突出,连通流路47形成在保温箱20的侧面部24的内表面与分隔部43a、43b之间。当假设连通流路47形成在保温箱20的前面部27(或者背面部26)的内表面与分隔部43a、43b之间时,在预热辊33以及调质辊35的轴向上卷挂有多根丝线Y的情况下,以接近前面部27(或者背面部26)的丝线Y容易受到在连通流路47中流动的空气的影响而产生丝线摆动、接近背面部26(或者前面部27)的丝线Y难以产生丝线摆动这样的方式产生差。这样的差成为使丝线Y的质量产生偏差的原因,因此不优选。关于这一点,如上所述,当连通流路47形成在保温箱20的侧面部24的内表面与分隔部43a、43b之间时,在连通流路47中流动的空气的影响对于多根丝线Y成为大致均匀,因此能够抑制丝线Y的质量产生偏差。
在本实施方式中,闸门48、49构成为,能够在接近或者远离保温箱20的侧面部24的方向上移动。如此,能够简单地进行闸门48、49对连通流路47的流路面积的调整。
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温箱20的前面部27成为能够开闭的开闭部,在开闭部27与上侧分隔部43a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63。当在开闭部27与上侧分隔部43a之间存在间隙时,热经由该间隙从高温空间46朝低温空间45移动,经由了连通流路47的热移动量的控制有可能失控。因此,如上所述,通过在开闭部27与上侧分隔部43a之间设置密封部件63,由此能够消除开闭部27与上侧分隔部43a之间的间隙,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经由了连通流路47的热移动量的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63安装于上侧分隔部43a。当假设将密封部件63安装于开闭部27时,需要使密封部件63与上侧分隔部43a的位置一致而牢固地进行定位。另一方面,如果将密封部件63安装于上侧分隔部43a,则无需密封部件63的定位,安装作业变得简单。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从保温箱20的侧面部24中比连通流路47靠调质辊35侧的位置朝向调质辊35的外周面延伸的遮挡部件54,调质辊35进行旋转,以使调质辊35的外周面中与遮挡部件54的前端部对置的部分A远离连通流路47。根据这样的构成,与丝线Y的行进相伴随的伴随流被遮挡部件54遮挡,能够抑制伴随流所含有的热朝远离连通流路47的方向逃逸。因而,能够有效地使热从高温空间46朝低温空间45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通流路47中的空气的流动方向D(参照图3)上设置有多个闸门48、49。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调整各闸门48、49的开度,能够更细致地控制连通流路47中的空气的流动方向、流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通流路47中的空气的流动方向D上,在低温空间45与高温空间46之间设置有多个分隔部43a、43b。通过如此地设置多个分隔部43a、43b,能够提高高温空间46与低温空间45之间的隔热性,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经由了连通流路47的热移动量的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最终预热辊33与调质辊35之间配置有分隔部43a、43b,在使低温空间45与高温空间46连通的连通流路47中设置有闸门48、49。在设置有多个预热辊31~33的情况下,通过各预热辊31~33对丝线Y依次进行加热,因此,在最终预热辊33中由于丝线Y的加热而消耗的热量较少。此外,最终预热辊33配置于调质辊35的附近。因而,与其他预热辊31、32相比,最终预热辊33容易由于来自调质辊35的热影响而温度上升。进而,在最终预热辊33与调质辊35之间对丝线Y进行拉伸,因此,最终预热辊33的温度控制尤其要求精度。因此,能够良好地进行温度控制的本发明对于最终预热辊33尤其有效。
[其他实施方式]
说明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了各种变更而得到的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通流路47形成在保温箱20的左侧面部24与分隔部43a、43b(整流部件43)之间。但是,连通流路47的形成位置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分隔部43a、43b上开设开口而形成连通流路。此外,连通流路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一个,也可以为两个以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通流路47形成于与丝线通道不同的位置。但是,也可以在连通流路内形成丝线通道。在该情况下,无法使闸门全闭,但能够在不堵塞丝线通道的范围内调整闸门的开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连通流路47中的空气的流动方向D上设置多个分隔部43a、43b,并且设置多个闸门48、49。但是,分隔部以及闸门分别最少各具有一个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闸门48、49构成为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移动。但是,闸门的具体构成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摆动动作来进行开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操作人员使闸门48、49活动,来调整连通流路47的流路面积。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具备用于使闸门48、49移动的未图示的闸门驱动装置,能够通过该闸门驱动装置来调整连通流路47的流路面积。在该情况下,通过根据规定部位的温度(例如低温空间45的温度、最终预热辊33的表面温度等)来自动调整闸门48、49的开度,由此能够防止产生最终预热辊33无法进行温度控制的状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消除保温箱20的开闭部27与上侧分隔部43a之间的间隙,而在上侧分隔部43a上安装密封部件63。但是,也可以将密封部件63安装于开闭部27。或者,也能够省略密封部件6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设置遮挡部件54,由此能够有效地使热从高温空间46朝低温空间45移动。但是,也可以省略遮挡部件5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连通流路47,由此能够有效地使最终预热辊33升温。同样,在要有效地使预热辊32升温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保温箱20的右侧面部22与整流部件42之间设置连通流路,并对该连通流路设置闸门。或者,也可以在整流部件42上开设开口而形成连通流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多个预热辊31~33以及多个调质辊34、35。但是,不是必须设置多个预热辊以及调质辊,只要最少具有一个预热辊以及一个调质辊即可。

Claims (11)

1.一种纺丝拉伸装置,具备:
预热辊,对拉伸前的丝线进行加热;
调质辊,配置于比上述预热辊靠丝线行进方向下游侧,并被设定为比上述预热辊高温且高速;以及
保温箱,收纳上述预热辊以及上述调质辊,
在上述预热辊与上述调质辊之间对丝线进行拉伸,
该纺丝拉伸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备:
分隔部,配置于上述预热辊与上述调质辊之间;
连通流路,使比上述分隔部靠配置有上述预热辊的一侧的低温空间与比上述分隔部靠配置有上述调质辊的一侧的高温空间连通;以及
闸门,用于变更上述连通流路的流路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通流路是形成在与上述预热辊和上述调质辊之间的丝线通道不同位置的流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丝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通流路形成于上述保温箱的内表面与上述分隔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丝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预热辊以及上述调质辊被配设成从上述保温箱的背面部朝向前面部突出,
上述连通流路形成于上述保温箱的侧面部的内表面与上述分隔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丝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闸门能够在接近或者远离上述保温箱的上述侧面部的方向上移动。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纺丝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温箱的上述前面部成为能够开闭的开闭部,
在上述开闭部与上述分隔部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纺丝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密封部件安装于上述分隔部。
8.如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纺丝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遮挡部件,该遮挡部件从上述保温箱的上述侧面部中比上述连通流路靠上述调质辊侧的位置朝向上述调质辊的外周面延伸,
上述调质辊进行旋转,以使上述调质辊的外周面中与上述遮挡部件的前端部对置的部分远离上述连通流路。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纺丝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连通流路中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设置有多个上述闸门。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纺丝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连通流路中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在上述低温空间与上述高温空间之间设置有多个上述分隔部。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纺丝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丝线行进方向上设置有多个上述预热辊,
在上述多个预热辊中的丝线行进方向最下游侧的最终预热辊与上述调质辊之间配置有上述分隔部,
在使比上述分隔部靠配置有上述最终预热辊的一侧的上述低温空间与比上述分隔部靠配置有上述调质辊的一侧的上述高温空间连通的上述连通流路中,设置有上述闸门。
CN201811553351.XA 2018-01-29 2018-12-19 纺丝拉伸装置 Active CN1100936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12277A JP7053287B2 (ja) 2018-01-29 2018-01-29 紡糸延伸装置
JP2018-012277 2018-01-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3676A true CN110093676A (zh) 2019-08-06
CN110093676B CN110093676B (zh) 2022-05-17

Family

ID=64901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53351.XA Active CN110093676B (zh) 2018-01-29 2018-12-19 纺丝拉伸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517664B1 (zh)
JP (1) JP7053287B2 (zh)
CN (1) CN11009367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5734A (zh) * 2021-06-16 2021-08-17 福建闽瑞新合纤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复合es短纤维生产的智能型纤维拉伸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08091A (ja) * 2020-06-24 2022-01-13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紡糸延伸装置
JP2024086229A (ja) 2022-12-16 2024-06-27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紡糸延伸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52311A (ja) * 1985-04-25 1986-11-10 Toray Ind Inc 走行糸条の処理装置
EP2415915A1 (en) * 2010-08-06 2012-02-08 TMT Machinery, Inc. Yarn heating apparatus
CN103835011A (zh) * 2012-11-22 2014-06-04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纺丝牵引设备
JP2014101610A (ja) * 2012-11-22 2014-06-05 Tmt Machinery Inc 紡糸巻取設備
DE102014010347A1 (de) * 2014-07-11 2016-01-14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Abziehen und Verstrecken synthetischer Fäden
CN105658854A (zh) * 2013-10-02 2016-06-08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丝束牵伸和卷绕装置
CN105937062A (zh) * 2015-03-06 2016-09-14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纺丝拉伸装置
CN106192036A (zh) * 2015-05-25 2016-12-07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丝线加热装置
JP2016216846A (ja) * 2015-05-19 2016-12-22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混繊糸製造装置
CN106715771A (zh) * 2014-08-28 2017-05-24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抽出和牵伸多根新纺纱线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8771Y2 (ja) * 1989-06-26 1995-05-01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糸条熱処理装置
JP6088948B2 (ja) 2013-09-12 2017-03-01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保温箱
JP6258698B2 (ja) * 2013-12-26 2018-01-10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紡糸延伸装置
JP6530259B2 (ja) 2014-08-12 2019-06-12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紡糸延伸装置、及び、紡糸延伸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52311A (ja) * 1985-04-25 1986-11-10 Toray Ind Inc 走行糸条の処理装置
EP2415915A1 (en) * 2010-08-06 2012-02-08 TMT Machinery, Inc. Yarn heating apparatus
CN103835011A (zh) * 2012-11-22 2014-06-04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纺丝牵引设备
JP2014101610A (ja) * 2012-11-22 2014-06-05 Tmt Machinery Inc 紡糸巻取設備
CN105658854A (zh) * 2013-10-02 2016-06-08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丝束牵伸和卷绕装置
DE102014010347A1 (de) * 2014-07-11 2016-01-14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Abziehen und Verstrecken synthetischer Fäden
CN106715771A (zh) * 2014-08-28 2017-05-24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抽出和牵伸多根新纺纱线的装置
CN105937062A (zh) * 2015-03-06 2016-09-14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纺丝拉伸装置
JP2016216846A (ja) * 2015-05-19 2016-12-22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混繊糸製造装置
CN106192036A (zh) * 2015-05-25 2016-12-07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丝线加热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5734A (zh) * 2021-06-16 2021-08-17 福建闽瑞新合纤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复合es短纤维生产的智能型纤维拉伸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17664B1 (en) 2020-11-18
JP7053287B2 (ja) 2022-04-12
CN110093676B (zh) 2022-05-17
JP2019131898A (ja) 2019-08-08
EP3517664A1 (en) 2019-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93676A (zh) 纺丝拉伸装置
CN104451923A (zh) 保温箱
JP5001472B2 (ja) 超高分子量ポリオレフィン糸条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延伸装置
CN104233482B (zh) 纺丝拉伸装置
CN206703715U (zh) 一种印花蒸箱
JP6668163B2 (ja) 糸加熱装置
CN103361608A (zh) 蒸镀装置
TW201420829A (zh) 紡紗牽引設備
CN110093672A (zh) 纺丝拉伸装置
US6047536A (en) Textile machine arrangement
CN105862201A (zh) 并纱假捻加工机
JP2018510974A (ja) 特に炭素繊維原料の酸化安定化のためのモジュール炉
CN113832557A (zh) 纺丝拉伸装置
CN212560542U (zh) 一种tcs热箱帽
CN104213263B (zh) 一种转杯纺纱器
CN209958062U (zh) 一种均衡控制温度的复式定型机用烘箱
CN106012370A (zh) 一种经纱上油机构
JP2002018970A (ja) 熱処理装置
CN205443530U (zh) 编织袋扁丝的生产设备
CN205977282U (zh) 汽轮机高压进气参数的降压机构
JPH09158031A (ja) 加熱ローラ装置の温度制御方法
CN206974048U (zh) 一种纤维帘布涤纶线烘箱
JPS5826767A (ja) 高速製糸巻取における糸揺れ防止方法
JP2004027414A (ja) 熱処理炉および耐炎化方法
JP2024086229A (ja) 紡糸延伸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