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50644A - 压接端子、连接构造体以及连接构造体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压接端子、连接构造体以及连接构造体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350644A CN104350644A CN201480001314.1A CN201480001314A CN104350644A CN 104350644 A CN104350644 A CN 104350644A CN 201480001314 A CN201480001314 A CN 201480001314A CN 104350644 A CN104350644 A CN 10435064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ure contact
- contact portion
- crimping
- conductor
- type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01R4/187—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combined with soldering or weld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3—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or blades having a rectangular transverse s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6—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bend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01R4/2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using a crimping sleev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forming connections by deformation, e.g. crimping tool
- H01R43/048—Crimping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contact members, e.g. by punching and by bend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5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material of the contacting members
- H01R4/62—Connections between conducto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Connections between or with aluminium or steel-core aluminium conduc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74—Assembling terminal to elongated conductor
- Y10T29/49181—Assembling terminal to elongated conductor by deforming
- Y10T29/49183—Assembling terminal to elongated conductor by deforming of ferrule about conductor and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避免压接时的压接裂纹并且能够实现压接电阻的稳定化的压接端子、压接连接构造体以及压接连接构造体的制造方法。特征在于,使端子展开形状的端子基材的筒部相应部位绕端子轴弯曲而将筒部(200)形成为筒状,所述筒部(200)允许在被绝缘包覆体(102)包覆的包覆电线(100)的前端露出的铝芯线(101)的压接连接,并且在筒部相应部位对接的端部(230a)沿着包覆电线(100)的长度方向X形成焊接端部(230a)而成的焊接部(230b),在导体压接部(232)随着导体压接部(232)的压接而进行塑性变形的变形量比导体压接部(232)在周方向上的其它部分大的上表面凹状部(234a)以及突出部(234T)上形成焊接部(230b)。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安装在汽车用线束的连接器等上这样的压接端子、连接构造体以及连接构造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装备于汽车等上的电装设备经由使包覆电线成束的线束与其它电装设备或电源装置连接来构成电路。此时,线束和电装设备或电源装置利用在各个装置上安装的连接器彼此间进行连接。
这些连接器是如下这样的结构:在内部安装有与包覆电线以压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的压接端子,使凹凸对应地连接的凹型连接器和凸型连接器进行嵌合。
但是,因为在各种环境下都使用这样的连接器,所以有时由于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结露等而导致水分无意间附着在包覆电线的表面上。并且,当水分顺着包覆电线的表面侵入连接器内部时,具有从包覆电线的前端露出的电线导体的表面被腐蚀这样的问题。
因此,提出了防止水分浸入以压接端子进行压接的电线导体的各种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导电部件也是这样的压接端子之一。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导电部件”由设置有与其它部件连接的连接面的基材即联结部和相对于该联结部突出并联结电线的前端部分的电线连接部构成。
上述电线连接部具有可插入电线的前端部的插入孔,并形成为突出方向的前端侧开口的筒状。关于电线相对于上述专利文献1的“导电部件”的连接,可向电线连接部的插入孔插入已剥掉电线前端部侧的绝缘包覆体的导体前端部,并在此状态下紧固电线连接部,由此来进行压接连接。
但是,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导电部件”的电线连接部是由所谓的封闭筒型形成的筒状,与周方向的一部分开口的所谓开放筒型相比,刚性较高,此外,在形成电线连接部时,具有电线连接部加工硬化的担忧。
因此,在采用压接刃具(卷缩机)等夹具紧固(压接)已插入了导体前端部的状态下的电线连接部时,由于加工硬化引起的延展性降低,而产生这样的情况:在电线连接部的周方向的一部分上以比周边部分大的弯曲变形量或位移量进行塑性变形。具有这样的担忧:随着这样的塑性变形而在电线连接部上产生裂纹或者无法均等地压缩电线连接部整体。因此,有可能无法稳定地确保防止水分侵入电线连接部的内部的防水性或导体前端部与电线连接部之间的导电性。
现有技术
文献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332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如下这样的压接端子、连接构造体以及连接构造体的制造方法,通过获得去除加工硬化所导致的压接部内部的应变这样的退火效果,来实现追随压接刃具的追随性的提高,由此能够避免压接时的压接裂纹,并且能够实现压接电阻的稳定化。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如下的压接端子,其具备压接部,该压接部允许包覆电线中的至少导体前端部的压接连接,所述包覆电线利用绝缘包覆体包覆导体,并具有至少剥掉了前端侧的上述绝缘包覆体而使上述导体露出的所述导体前端部,其特征在于,上述压接部是绕端子轴将端子展开形状的端子基材上的压接部相应部位弯曲而形成为筒状的,并且在上述压接部相应部位对接的对接端部上沿着上述压接部的长度方向形成有焊接该对接端部而成的焊接部,在上述压接部随着上述压接部对上述导体前端部的压接而进行塑性变形的变形量比该压接部的周方向上的周边部分大的塑性变形部位形成上述焊接部。
在上述对接端部上形成焊接部的手段例如不特别限定于气体焊接、电阻焊接或者激光焊接等,只要是为了能对接端部进行退火而提供热的手段就没有特别限定。
上述塑性变形部位不限于在压接部的周方向上变形量最大的部位,只要是在压接部的周方向上变形量与周边部分相比局部较大的部位即可。
上述变形量示出与压接前的压接部的形状相比,压接后的压接部的形状的变化程度,例如表示压缩量、延伸量(拉伸量)、弯曲量以及位移量(移动量)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即,所谓上述压接部进行塑性变形,只要是伴随塑性变形的形状变化即可,压接部的周方向的规定部位不限于弯曲变形,例如还包含形状因随着压缩或拉伸进行位移而发生变化的情况。
另外,上述导体可成为绞合导线的绞合线或者单线,另外例如,可由铝或铝合金组成的铝系列导体形成等,相对于构成压接端子的金属,为由作为普通金属的异种金属构成,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由铜或铜合金组成的铜系列导体形成等,由与压接端子相同系列的金属构成。
根据本发明,例如,经过从基材冲裁展开端子形状的端子的冲裁工序和使冲裁的端子的压接部相应部位弯曲成筒状的弯曲工序等冷加工而形成的端子,因上述冷加工而发生加工硬化,所以例如与冷加工前的端子基材相比,成为数倍的硬度。
另一方面,在压接部的变形量大的塑性变形部位压接导体前端部时,特别大的应力发挥作用。
这样,加工硬化的塑性变形部位在压接导体前端部和压接部时进行塑性变形,由此特别是具有在塑性变形部位产生裂纹的担忧。
与此相对,通过熔敷压接部中的对接端部,压接部以焊接部为中心在周方向上利用伴随着焊接的热进行退火。因此,压接部不仅仅是与焊接部对应的部位,还包含焊接部以外的非焊接部位,可去除伴随着弯曲加工等压接前的加工而产生的加工硬化所引起的应变(转位)。
尤其,在压接部的周方向上,在塑性变形部位形成焊接部,由此,在经过冷加工来形成时发生加工硬化的压接部中的特别是形成焊接部的塑性变形部位可获得良好的退火效果。
因此,能够可靠地消除压接部中的特别是形成焊接部的塑性变形部位的应变来充分地降低硬度,可获得良好的延展性。
由此,在上述导体前端部上压接上述压接部时,能够使塑性变形部位可靠地进行塑性变形。
另一方面,特别是在压接部的周方向上,在焊接部以外的部位形成塑性变形部位,由此在形成焊接部时,向对接端部提供的热传导到塑性变形部位,由此,即使是在焊接部以外的部位上形成的塑性变形部位,也能够获得退火效果。
因此,即使在焊接部以外的部位具有的塑性变形部位中,也能够进行塑性变形,而没有相对于伴随着压接的压缩产生裂纹。而且,焊接部以外的非焊接部位如对接端部那样在焊接时不直接提供热,所以能够抑制进行退火的程度比焊接部大的温度,获得适当的退火效果。
即,在焊接部以外的部位上具有的塑性变形部位可获得这样的退火效果:成为具有在压接时不产生裂纹的强度的适当硬度。
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以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垂直截面中下述假想轴线的两侧成为对称形状的方式形成上述压接部,其中,上述假想轴线直线状地连接该压接部的垂直截面的中心部与上述焊接部,在上述压接部的周方向上的上述假想轴线的两侧形成有上述塑性变形部位。
根据上述结构,在形成上述焊接部时,伴随着焊接对接端部而提供的热传导到在上述压接部的周方向的上述假想轴线的两侧形成的上述塑性变形部位,即使是作为焊接部以外的部位的上述塑性变形部位,也能够获得退火效果。
尤其,在上述压接部的周方向的上述假想轴线的两侧形成的塑性变形部位与形成焊接部的塑性变形部位相比,退火温度低,所以能够获得这样的退火效果:成为具有在压接时不产生裂纹的强度的适当硬度。
由此,在上述压接部的周方向的上述假想轴线的两侧形成的塑性变形部位与形成焊接部的塑性变形部位相同,能够进行塑性变形而不会伴随着压接产生裂纹。
此外如上所述,以通过焊接部的假想轴线的两侧成为对称形状的方式形成压接后的上述垂直截面,由此当将压接部压接在导体前端部上时,即使在焊接部中也能够使上述压接部进行塑性变形而不会产生裂纹等。
具体地说,以通过焊接部的假想轴线的两侧成为对称形状的方式形成压接后的压接部的上述垂直截面,由此当将压接部压接在导体前端部上时,对压接部施加的应力能够均等地作用于焊接部的两侧,因此可防止在焊接部上产生裂纹的情况。
作为本发明的方式,可将上述压接部进行塑性变形的变形量设定为随着上述压接部进行塑性变形而发生位移的位移量,将形成有上述焊接部的上述塑性变形部位形成为上述位移量比周边部分大的塑性位移部位。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塑性位移部位形成上述焊接部,所以通过焊接对接端部,例如将压接部弯曲加工为筒状等,伴随着压接前的工序发生加工硬化,由此能够使延展性降低的塑性位移部位可靠地进行退火。
由此,塑性位移部位可获得良好的延展性,在使压接部进行压接时,伴随着压缩,塑性位移部位与周边部分相比,位移较大,但没有在该塑性位移部位上产生裂纹等,能够可靠地进行变形。
另外,焊接部通过对上述对接端部进行焊接来获得退火效果,所以能够充分地降低硬度。
这样的焊接部虽然上述位移量比周边部分大,但例如能够配置在弯曲变形量比周边部分小的部位即上述塑性变形部位上。由此,焊接部不会伴随着压接部压接在导体前端部上而例如增强施加大应力的弯曲变形,所以即使利用焊接部充分降低硬度,也没有产生裂纹,能够可靠地进行塑性变形。
详细地说,在压接部的周方向的规定部位与该规定部位的周边部分相比进行较大地的塑性变形时,塑性弯曲变形的情况与塑性位移的情况相比,对该规定部位施加的负荷变大,容易产生破损。
即,塑性弯曲变形与塑性位移相比,可称为在使上述压接部压接在上述导体前端部时,压接部的周方向的规定部位容易破损的塑性变形。
因此如上所述,将焊接部形成在塑性位移部位上而不是塑性弯曲变形部位上,因此假设在焊接部的硬度与期望的硬度相比过低时,利用在对接端部上形成焊接部而达到的充分退火效果,将上述压接部压接到上述导体前端部时,也能够可靠地进行塑性变形而不会使焊接部破损。
作为本发明的方式,将上述压接部进行塑性变形的变形量设定为随着上述压接部进行塑性变形而发生弯曲变形的弯曲变形量,将在上述压接部的周方向上的上述假想轴线两侧形成的上述塑性变形部位形成为上述弯曲变形量比周边部分大的塑性弯曲变形部位。
根据上述结构,使塑性弯曲变形部位配置在上述压接部的周方向的焊接部以外的部位所具有的部位上,由此塑性弯曲变形部位在焊接对接端部时没有直接地提供热,所以能够以比焊接部低的退火温度进行退火。
由此,可去除加工硬化导致的应变,而且在压接时能够保持具有不破损的强度的适当硬度。即,在压接时,塑性弯曲变形部位虽然增强比周边部分大的弯曲变形,但能够追随于压接刃具而可靠地进行弯曲变形。
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优选使上述压接部形成为压接后的上述压接部的垂直截面成为U字形状的垂直截面。
根据本发明,当将垂直截面形成为U字形状的上述压接部时,在正面观察上述压接部的垂直截面的状态下,在压接部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形成上侧部分向下方凹状位移的上述塑性位移部位。
由此,可利用在上述塑性位移部位形成焊接部的退火效果,去除塑性位移部位的加工应变,可利用比周边部分大的位移量使塑性位移部位可靠地进行塑性变形。
另一方面,当为将垂直截面形成为U字形状的上述压接部时,在正面观察上述压接部的垂直截面的状态下,在压接部的宽度方向的两外侧形成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进行弯曲变形的上述塑性弯曲变形部位。
由此,在形成焊接部时对对接端部进行加热而产生的热传导到上述塑性弯曲变形部位,可利用该传导的热对上述塑性弯曲变形部位进行退火。
因此,能够去除塑性弯曲变形部位的加工应变,并且与周边部分相比能够使弯曲变形量大的塑性弯曲变形部位可靠地进行变形,可在作为U字形状的垂直截面上形成压接部。
或者,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优选将上述压接部形成为压接后的上述压接部的垂直截面成为H字形状的垂直截面。
根据本发明,当为将垂直截面形成为H字形状的上述压接部时,在正面观察上述压接部的垂直截面的状态下,形成与上述压接部的周方向的上述焊接部对应的部位即压接部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向厚度方向的内侧以凹状进行位移的塑性位移部位。
由此,可利用在塑性位移部位上形成焊接部的退火效果,来去除塑性位移部位的加工应变,可利用比周边部分大的位移量来使塑性位移部位可靠地进行塑性变形。
另一方面,当为将垂直截面形成为H字形状的上述压接部时,在正面观察上述压接部的垂直截面的状态下,在压接部的宽度方向的两外侧,在压接部的宽度方向的两外侧形成以向厚度方向的两侧突出的方式进行弯曲变形的塑性弯曲变形部位。
由此,在形成焊接部时对对接端部进行加热而产生的热传导到上述塑性弯曲变形部位,可利用该传导的热对上述塑性弯曲变形部位进行退火。
因此,能够去除塑性弯曲变形部位的加工应变,并且与周边部分相比能够使弯曲变形量大的塑性弯曲变形部位可靠地进行变形,可在成为H字形状的垂直截面上形成压接部。
作为本发明的方式,可将上述压接部进行塑性变形的变形量设定为随着上述压接部进行塑性变形而发生的弯曲变形的弯曲变形量,将形成在上述焊接部上的上述塑性变形部位形成为上述弯曲变形量比周边部分大的塑性弯曲变形部位。
根据上述的结构,将上述焊接部形成在上述塑性弯曲变形部位,所以例如能够使上述塑性变形部位可靠地进行退火,上述塑性变形部位因将压接部弯曲加工为筒状等的压接前工序而发生加工硬化。
由此,伴随着压缩压接部,与塑性弯曲变形部位对应的部位即使进行比周边部分大的弯曲变形,也能够可靠地进行变形,而不会产生裂纹等。
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优选将上述压接部形成为压接后的上述压接部的垂直截面成为在上下左右具有上述突出部的十字形状的垂直截面。
当压接后的上述压接部的垂直截面形成为十字形状时,在正面观察上述压接部的垂直截面的状态下,在压接部的周方向上向径外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分与周边部分相比弯曲变形量大,所以将上述压接部形成为塑性弯曲变形部位。
并且如上所述,通过在这样的塑性弯曲变形部位上形成焊接部,即使伴随着压缩压接部,与塑性弯曲变形部位对应的部位比周边部分更剧烈地弯曲变形,也能够在成为十字形状的垂直截面上可靠地形成压接部,而不会产生裂纹等。
另外,本发明是如下的连接构造体,其是利用具有压接部的压接端子中的上述压接部来以压接的方式连接上述包覆电线和上述压接端子而形成的,该压接部允许包覆电线中的导体前端部的压接,所述包覆电线利用绝缘包覆体包覆导体,所述导体前端部是将所述包覆电线中的前端侧的规定长度的上述绝缘包覆体剥掉、使上述导体露出而形成的,该连接构造体的特征是,所述压接端子由上述的压接端子构成,对上述压接部和上述包覆电线的至少上述导体前端部进行压接。
根据本发明,可构成将已消除上述塑性变形部位的加工硬化的压接部压接在导体前端部的连接构造体,所以在压接部上不存在压接裂纹,另外,可获得如下这样的连接构造体:能够获得使压接部相对于导体前端部在无间隙地可靠紧贴的状态下进行压接的良好的防水性以及导通性。
另外,本发明是如下这样的线束,其特征是具备多个上述压接连接构造体,并且具备可收容上述连接构造体中的上述压接端子的连接器外壳,在连接器外壳内配置有上述压接端子。
另外,本发明是如下这样的连接构造体的制造方法,利用下述的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来构成具备筒状压接部的压接端子;以压接的方式连接上述压接端子和上述包覆电线,其中,上述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依次进行以下工序:冲裁工序,将基材冲裁为端子展开形状而形成端子基材;弯曲工序,使上述端子基材的压接部相应部位绕端子轴进行弯曲来形成为筒状;以及焊接工序,在上述压接部相应部位沿周方向对接的对接端部上,沿着长度方向形成焊接焊接该对接端部而成的焊接部的焊接部,以压接的方式连接上述压接端子和上述包覆电线是通过依次进行以下的工序来实现的:电线插入工序,在压接前的上述压接部中至少插入包覆电线中的导体前端部,所述包覆电线利用绝缘包覆体包覆导体,所述导体前端部是将所述包覆电线中的前端侧的规定长度的上述绝缘包覆体剥掉、使上述导体露出而形成的;以及压接工序,将上述压接部至少压接在上述导体前端部,该连接构造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是,在上述弯曲工序中,对上述压接部相应部位进行弯曲加工,使得在塑性变形部位上配置上述压接部相应部位的上述对接端部,所述塑性变形部位是上述压接部随着通过上述压接工序进行的上述压接部对上述导体前端部的压接而塑性变形的变形量比该压接部的周方向上的其它部分大的部位。
根据本发明,因对基材进行冲裁工序和弯曲工序等冷加工,所以端子基材发生加工硬化,但之后利用对压接部进行的压接工序,在上述弯曲工序中对上述压接部相应部位进行弯曲加工,使得在上述压接部塑性变形的变形量比该压接部的周方向的周边部分大的塑性变形部位上配置上述压接部相应部位的上述对接端部,并且可通过进行在上述对接端部上沿着长度方向形成焊接该对接端部而成的焊接部的焊接工序,来获得去除因上述冷加工而发生加工硬化的压接部的内部应变这样的退火效果。
由此,在压接工序中,压接部追随压接刃具的追随性提高,并能够避免压接时的压接裂纹,并且能够实现压接电阻的稳定化。
因此,能够使压接部相对于导体前端部在无间隙地可靠紧贴的状态下进行压接,所以能够获得良好的防水性以及导通性。
作为本发明的方式,在上述焊接工序中可利用光纤激光焊接进行上述对接端部的焊接。
根据本发明,可制造能构成无间隙的压接部并能够可靠地防止在压接状态下水分侵入到压接部的内部的压接端子。详细地说,光纤激光与其它焊接用激光相比,能够将焦点对焦为极小的点,能够实现高输出的激光焊接,并且可以进行连续照射。
因此,在上述焊接工序中,能够可靠地焊接上述对接端部,即使在压接状态下,也能够确保充分的防水性,并且能够有效消除在上述压接部上残留的加工硬化。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方式,由导体压接部和包覆压接部构成所述压接部,所述导体压接部对上述导体前端部进行压接,所述包覆压接部对比电线前端侧的上述导体前端部靠基端侧的包覆前端部进行压接,在上述压接工序中可同时压接上述导体压接部和上述包覆压接部。
根据本发明,在上述压接工序中,同时压接外径不同的上述导体压接部和上述包覆压接部,由此在压接部的长度方向上,上述导体压接部与上述包覆压接部的边界部分较大地进行塑性变形而产生台阶等。
然后,利用冲裁工序或弯曲工序等冷加工对压接部的周方向上的上述对接端部进行焊接工序,由此可利用退火效果来消除压接前的压接部的周方向上存在的塑性变形部位的加工硬化。
由此,在之后进行的压接工序中,即使同时压接上述导体压接部和上述包覆压接部,也能够使追随压接刃具的追随性提高,避免压接时的压接裂纹,并且能够实现压接电阻的稳定化。
因此,能够使压接部在无间隙地可靠紧贴的状态下对导体前端部进行压接,所以能够获得良好的防水性以及导通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如下这样的压接端子、连接构造体以及连接构造体的制造方法,通过获得去除加工硬化所导致的压接部内部的应变这样的退火效果,来实现追随压接刃具的追随性的提高,由此能够避免压接时的压接裂纹,并且能够实现压接电阻的稳定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压接连接构造体的说明图。
图2是图1中的A-A箭头方向剖视图。
图3是说明筒部中的焊接的说明图。
图4是说明筒部中的维氏硬度的说明图。
图5是说明导体压接部中的压接工序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从其它压接端子中的斜上方观察到的外观的外观立体图。
图7是说明筒部中的其它压接工序的说明图。
图8是其示出它U字状压接部中的宽度方向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导体压接部中的其它压接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导体压接部中的其它压接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的导体压接部的剖视图。
图12是说明其它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的说明图。
图13是说明其它压接端子的筒部的说明图。
图14是现有的压接端子的导体压接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与附图一起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首先,采用图1~图3来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压接连接构造体1。
此外,图1是说明压接连接构造体1的说明图,图2示出图1中的A-A箭头方向剖视图,图3示出说明筒部230中的焊接的说明图。
另外,在图1中,箭头X表示长度方向(以下,设为“长度方向X”),箭头Y表示宽度方向(以下,设为“宽度方向Y”)。此外,在长度方向X上,将后述的盒部210侧(图1中的左侧)设为前方,相对于盒部210,将后述的包覆电线100侧(图1中的右侧)设为后方。此外,还将图1中的上侧设为上方,将图1中的下侧设为下方。
如图1的(a)所示,以压接的方式连接包覆电线100和压接端子200来构成压接连接构造体1。
如图1的(b)所示,利用由绝缘树脂构成的绝缘包覆体102来包覆使铝线101a成束而成的铝芯线101,由此构成包覆电线100。此外,包覆电线100从绝缘包覆体102的前端露出规定长度的铝芯线101。
压接端子200如图1所示是凹型端子,一体地构成盒部210和筒部230,该盒部210允许省略图示的凸型端子的凸片从长度方向X的前方向后方插入,该筒部230经由规定长度的衔接部220而配置在盒部210的后方。
该压接端子200是在将表面镀锡(Sn电镀)的黄铜等铜合金条(未图示)冲裁为展开成平面的端子形状之后,被弯曲加工成由中空四棱柱体的盒部210和从后方观察时为大致O型的筒部230构成的立体端子形状的,并且是焊接筒部230而构成的封闭筒形式的端子。
盒部210被折弯成在底面部(省略图示)的与长度方向X垂直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部连续设置的侧面部211中的一方与另一方的端部重合,由从长度方向X的前方侧观察时为大致矩形的倒位的中空四棱柱体构成。
此外,在盒部210的内部具备弹性接触片212,该弹性接触片212在底面部的长度方向X的前方侧延伸设置,向长度方向X的后方弯曲而形成,并与所插入的凸型端子的插入片(省略图示)接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弹性接触片212的详细图示。
筒部230一体地形成有对绝缘包覆体102的前端附近进行压接的包覆压接部231和对已露出的铝芯线101进行压接的导体压接部232。
更详细地说,筒部230如图3所示,将冲裁为端子形状的铜合金条作成圆形,使得以比包覆电线100的外径稍大的内径来包围包覆电线100的外周,并且在压接端子200的相当于筒部230的筒部相应部位,使弯腰的端部230a彼此间对接,沿着长度方向X的焊接位置W进行焊接,从而形成为从后方观察时为大致O型的闭截面形状。
此外,通过采用光纤激光焊接装置FL的单一焦点的光纤激光焊接来进行焊接位置W(端部230a)的焊接。光纤激光焊接是采用约1.08μm波长的光纤激光的焊接。该光纤激光是理想的高斯光束,因为可会聚到衍射界限为止,所以YAG激光或CO2激光是能够构成无法实现的30μm以下的会聚点径的激光。
从这样的光纤激光焊接装置FL照射光纤激光,并且使光纤激光焊接装置FL沿着焊接位置W向长度方向X移动,进行焊接位置W的退火,并且对端部230a彼此进行熔敷来构成筒部230。将该端部230a焊接的部分作为焊接部230b。
另外,在压接包覆电线100的压接状态下,如图1的(a)以及图2所示,在筒部230上形成有:使筒部230的前方端变形而成的封闭部235;压接铝芯线101的U字状的导体压接部232U:以及在使包覆压接部231变形来压接绝缘包覆体102的压接状态下呈O字状的包覆压接部231O。
封闭部235是利用未图示的规定的压接模具使筒部230的前方端以压成扁平状的方式变形来封闭压接前的筒部230中的前方开口的。
在压接状态下成为O字状的包覆压接部231O是利用规定的压接模具使插入了包覆电线100的包覆压接部231变形为截面上的大致O字状的,构成已压接绝缘包覆体102的压接状态。在压接状态下成为U字状的导体压接部232U如图2所示,是利用后述的一对凹凸模具10使已插入了包覆电线100的导体压接部232变形而在压接铝芯线101的压接状态下构成为截面上的大致U字状。
详细地说,在压接状态下成为U字状的导体压接部232U在与长度方向X垂直的垂直截面中形成为具有上表面凹状部234a,该上表面凹状部234a是使导体压接部232的下方面侧变形为向下方凸出的截面圆弧状,且使导体压接部232的上方面侧变形为宽度方向Y上的大致中央向下方呈截面凹状而成的。此外,在压接状态下成为U字状的导体压接部232U在与长度方向X垂直的垂直截面中,还在导体压接部232的宽度方向Y的两个外侧形成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234T(角部)。
即,在压接状态下成为U字状的导体压接部232U使与长度方向X垂直的垂直截面形成为大致U字状。
这里,上表面凹状部234a是在导体压接部232的周方向上压缩变形为基于压缩的位移量比周边部分大的部位。
突出部234T是在导体压接部232的周方向上弯曲变形为弯曲变形量比周边部分大的部位。
接着,采用图4来说明压接前的筒部230中的维氏硬度。
此外,图4是说明筒部230中的维氏硬度的说明图,详细地说,图4的(a)示出筒部230中的维氏硬度的测定部位,图4的(b)示出各测定部位相对于测定部位P5的维氏硬度的比例。
筒部230中的维氏硬度的测定部位如图4的(a)所示,为如下的5个部位:对焊接部230b中的周方向大致中央进行测定的测定点P1、对焊接部230b与非焊接部分的周方向边界进行测定的测定点P2、对周方向边界附近进行测定的测定点P3、对筒部230的侧方面侧进行测定的测定点P4以及对筒部230的下方面侧进行测定的测定点P5。
此外,测定点P5在导体压接部232的周方向上与进行光纤激光焊接的对象即对接端部230a相距最远,所以在此部位热难以传导,难以获得退火效果,因此是与进行光纤激光焊接之前的导体压接部232相比,维氏硬度为大致相同的值的部位。
首先,筒部230的各测定部位处的相对于测定点P5的维氏硬度的比例如图4的(b)所示,测定点P1为45.8%,测定点P2为48.0%。
测定点P1、P2都是焊接部,在导体压接部232的周方向上是相当于直接进行光纤激光焊接的对接端部230a的部位,所以可利用光纤激光焊接的热可靠地进行退火。
另一方面,筒部230的各测定部位处的相对于测定点P5的维氏硬度的比例如图4的(b)所示,以测定点P5为基准使测定点P3为95.6%,测定点P4为96.5%。
测定点P3、P4都是非焊接部,不利用光纤激光焊接直接进行加热,而是通过使对接端部230a加热的热传导间接地进行加热。
因此,在测定点P5能够限制为维氏硬度降低4%左右,不会由于退火而导致硬度过度降低,能够退火到适当的硬度。
即,压接前的导体压接部232的周方向上的相当于测定点P3、P4的部位能够以比测定点P5硬、强而且兼具韧性的性质进行退火。
然后,采用图5详细地说明在这种结构的压接端子200的筒部230中插入包覆电线100并且紧固地压接筒部230来构成压接连接构造体1的工序。
此外,图5示出说明导体压接部232中的压接工序的说明图,图5的(a)示出导体压接部232的压接前的状态,图5的(b)示出压接导体压接部232来构成U字状的导体压接部232U的状态。
首先,如图1的(b)所示,相对于压接端子200的筒部230从长度方向X的后方插入露出了铝芯线101的包覆电线100的前端部分。此时,因为形成为筒部230的内径相对于包覆电线100的外径稍大,所以相对于筒部230插入包覆电线100。
并且,如图5所示,利用一对凹凸模具10沿上下方向紧固已插入了包覆电线100的筒部230的导体压接部232,对铝芯线101和压接端子200进行压接。关于此时的筒部230的长度方向X的导体压接部232以外的部分的压接,省略其详细说明,但筒部230的包覆压接部231也利用与一对凹凸模具10不同的适当压接模具进行紧固来压接绝缘包覆体102。此外,利用与一对凹凸模具10不同的适当的压接模具使比导体压接部232靠前方的端部以压扁为大致扁平状的方式变形,由此形成封闭部235。
更详细地说,一对凹凸模具10具有可压接导体压接部232的长度方向X的长度,如图5的(a)所示,由上下分成两部分的凹模具11和凸模具12构成。
在宽度方向Y的截面上,凹模具11通过以相对于导体压接部232的外径稍小的直径形成为大致U字状的接受槽部13来形成为大致倒门型形状。
在宽度方向Y的截面上,凸模具12形成为具有压接凸部16的截面形状,该压接凸部16一体地形成有:以与凹模具11的接受槽部13嵌合的宽度方向Y的长度向下方凸设的第1凸部14;和宽度方向Y的长度相对于第1凸部14的宽度方向Y的长度短且向下方凸设的第2凸部15。
此外,在上下方向上组合凹模具11和凸模具12时,由凹模具11的接受槽部13以及凸模具12的压接凸部16构成的内表面形状使插入了铝芯线101的导体压接部232变形,在压接状态下形成为U字状。
如图5的(a)所示,在这样的一对凹凸模具10的凹模具11以及凸模具12沿着上下方向以规定的间隔分离的状态下,在凸模具12以及凹模具11之间插入已插入有包覆电线100的导体压接部232,使得凸模具12的第2凸部15中的宽度方向Y的大致中央与焊接部230b相对。
然后,如图5的(b)所示,通过凸模具12的压接凸部16按压导体压接部232的上方面,来将导体压接部232的下方面压入接受槽部13。此时,导体压接部232的下方面沿着凹模具11中的接受槽部13的内表面形状进行塑性变形,并且导体压接部232的上方面沿着凸模具12中的压接凸部16的外形形状进行塑性变形,压接如图2所示的铝芯线101,导体压接部232U在压接状态下形成为U字状。
在此压接状态下成为U字状的导体压接部232U在宽度方向Y的截面中使下方面侧利用接受槽部13变形为向下方突出的截面圆弧状,并且在压接前使向上方突出的上方面侧利用压接凸部16变形为向下方凹陷的截面凹状,由此形成为截面U字状。
这样地紧固压接端子200的筒部230来压接包覆电线100而进行连接,并且构成确保铝芯线101与压接端子200之间的导电性的压接连接构造体1。
实现以上这种结构的压接端子200、压接连接构造体1以及压接连接构造体1的制造方法可避免压接时的压接裂纹,并且能够实现压接电阻的稳定化。
具体地说,例如经过从铜合金条冲裁出展开为平面的端子形状的冲裁工序和将冲裁后的铜合金条中的加工成筒部230之前的筒部相应部位弯曲为筒状的弯曲工序等冷加工而形成的压接端子200,因上述的冷加工而发生加工硬化,所以与冷加工前的端子基材相比,成为数倍的硬度。
这样,当使这样的加工硬化后的压接端子200的筒部230相对于铝芯线101进行压接时,会产生如下这样的问题:无法获得所期望的筒部230追随一对凹凸模具10的追随性,产生筒部230断裂的压接裂纹或者成为不充分的压接并导致压接电阻的影响变大。
具体地说,在导体压接部232的周方向上,特别地以塑性变形量在周边部分局部较大的方式塑性形成上表面凹状部234a和突出部234T。
上表面凹状部234a是在导体压接部232的周方向上进行压缩变形以使位移量比周边部分大的部位,并且突出部234T是在导体压接部232的周方向上进行弯曲变形以使弯曲变形量比周边部分大的部位。
因此,在导体压接部232的周方向上将压接端子200的筒部230压接在铝芯线101上时,上表面凹状部234a或突出部234T有可能产生压接裂纹或成为不充分的压接、压接电阻的影响变大。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导体压接部232的周方向上,可通过形成焊接端部230a彼此的焊接部230b,来获得去除已加工硬化的筒部230的内部应变这样的退火效果。
详细地说,压接前的导体压接部232的周方向上的相当于上表面凹状部234a的部位是图4的(a)中的相当于上述测定点P1或P2的部位,由图4的(b)所示的图可知,与测定点P5相比,能够大幅降低维氏硬度。
即,在压接前的导体压接部232的周方向上,在相当于上表面凹状部234a的部位具有对接端部230a,所以当对该对接端部230a进行光纤激光焊接时,可使相当于上表面凹状部234a的部位充分地进行退火。
因此,伴随着压接端子200的筒部230压接在铝芯线101上,在导体压接部232的周方向上,特别是,即使使相当于上表面凹状部234的部位与周边部分相比以局部的位移量进行变形,上表面凹状部234也不会产生压接裂纹,能够以可靠地追随于压接刃具的状态进行压接。
另外,相当于突出部234T的部位是在导体压接部232的周方向上相当于图4的(a)中的上述测定点P4的位置或者与测定点P4接近的位置,由图4的(b)所示的图可知,能够相对于测定点P5限制维氏硬度降低4%左右。
而且,相当于突出部234T的部位位于压接前的导体压接部232的宽度方向的焊接部的两侧,所以在对对接端部230a进行光纤激光焊接来形成焊接部230b时,没有直接地进行加热,而是使授予到该对接端部230a的热在导体压接部232的周方向上传导,通过该传导的热,不会使硬度下降得过低,能够退火到适当的硬度。
即,可利用基于光纤激光焊接的对接端部230a的加热,使突出部234T如上所述地以硬、强而且兼具韧性的性质进行退火。
因此,伴随着压接端子200的筒部230压接在铝芯线101上,在导体压接部232的周方向上,特别是,即使使相当于突出部234T的部位与周边部分相比以局部的位移量进行变形,突出部234T也不会产生压接裂纹,能够以可靠地追随于压接刃具的状态进行压接。
因此,能够以无间隙地可靠紧贴的状态将筒部230压接于露出的铝芯线101上,所以可获得良好的防水性以及导通性。
另外,伴随着筒部230的压缩,与周边部分相比,局部地进行塑性变形,例如预先消除上表面凹状部234a或突出部234T等部位的加工硬化,而且可构成对导体压接部232和铝芯线101进行压接的压接连接构造体1,所以在筒部230上不存在压接裂纹,另外,可构成能够获得在露出的铝芯线101上以无间隙地可靠紧贴的状态压接筒部230的良好的防水性以及导通性的压接连接构造体1。
另外,通过利用光纤激光焊接熔敷端部230a,来构成无间隙的筒部230,可制造能够可靠地防止在压接状态下水分侵入到筒部230内部的压接端子200。详细地说,光纤激光与其它焊接用激光相比,能够将焦点对焦为极小的点,能够实现高输出的激光焊接,并且可连续地行照射。因此,可制造这样的压接端子200:能够进行具有可靠防水性的焊接,在压接状态下,能够确保充分的防水性。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包覆电线100中的芯线设为铝合金,将压接端子200设为黄铜等铜合金,但不仅限于此,可由黄铜等铜合金或铝合金等同一金属构成包覆电线100中的芯线以及压接端子200。
另外,使压接端子200成为凹型的压接端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相对于凹型的压接端子在长度方向X上嵌合的凸型压接端子。或者可以是大致U字状或者环状的平板等而不是盒部210。此外,铝芯线101不限于使作为多根导线的铝合金线成束而成的单线,也可构成为绞合多根铝合金线的绞合线。
另外,虽然对对接端部230a彼此进行光纤激光焊接,但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对端部230a彼此进行熔敷并且使筒部230的周方向的至少一部分退火的熔敷方法即可,例如可以是气体焊接等其它焊接手段。
另外,虽然利用冲裁的铜合金条来形成筒部230,使包覆压接部231和导体压接部232成为直径大致相同的大小,但不限于此,如后面所述,也可利用冲裁的铜合金条来形成筒部230,使压接前的包覆压接部231以及导体压接部232的内径成为各不相同的大小。
另外,虽然在筒部230的前端形成了封闭部235,但不限于此,也可利用其它部件来密封筒部230的前端。
另外,在构成使筒部230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压接端子200并压接连接包覆电线100和压接端子200时,压扁筒部230的前端来形成封闭部235,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如示出其它压接端子的从上方观察的外观立体图的图6所示,成为预先压扁筒部230的前端来形成封闭部235的压接端子200。
另外,虽然利用各不相同的压接模具来压接导体压接部232以及包覆压接部231,但不限于此,例如,如说明筒部230的其它压接工序的说明图即图7所示,可利用由上模具21和下模具22构成的一对压接模具20同时压接已插入了包覆电线100的导体压接部232以及包覆压接部231,来在压接状态下形成O字状的包覆压接部231O以及U字状的导体压接部232U。
此时,通过同时压接导体压接部232和包覆压接部231,来增强使导体压接部232和包覆压接部231的边界部分等产生台阶等的较大的压缩变形(塑性变形)。
然后,利用冲裁工序或弯曲工序等冷加工,沿着加工硬化的压接前的筒部230的长度方向X进行焊接工序,由此能够利用退火效果来消除加工硬化。
因此,在压接工序中,即使同时压接导体压接部232和包覆压接部231,也提高追随一对压接模具20的追随性,即使在导体压接部232与包覆压接部231的边界部分产生台阶等的变形,也能够避免包含该边界部分在内的筒部230在压接时的压接裂纹,并且能够实现压接电阻的稳定化。
因此,能够以无间隙地可靠紧贴的状态将筒部230压接在包覆电线100上,所以可获得良好的防水性以及导通性。
另外,以使在压接状态下焊接部230b位于U字状的导体压接部232U的上表面凹状部234a的方式构成压接端子200,但不限于此,如与上述不同的U字状的导体压接部232U中的宽度方向Y的剖视图即图8所示,也可以是焊接部230b位于U字状的导体压接部232U的下方部分230u的宽度方向Y的大致中央的压接端子200。
但是,在如图5所示利用一对凹凸模具10沿上下方向紧固筒部230的导体压接部232来压接铝芯线101和压接端子200时,导体压接部232的下方部分230u被施加拉伸应力,使得沿着凹模具11的凹形状的接受槽部13进行塑性变形。因此尤其,导体压接部232的下方部分230u与导体压接部232的周方向的下方部分230u以外的部位相比,因拉伸而导致的的位置的位移量变大。
通过设定为焊接部230b位于这样的导体压接部232的下方面侧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该筒部230可获得退火效果,因此在对导体压接部232的铝芯线101进行压接时,可包含下方部分230u在内,使导体压接部232追随于凹模具11的接受槽部13的形状。
另外,使插入了包覆电线100的导体压接部232变形为截面上的U字状来形成导体压接部232,但不限于此,只要是在压接状态下能够确保与铝芯线101的良好连接状态的压接状态,就可以成为适当的截面形状。
例如,如导体压接部232中的其它压接状态的剖视图即图9的(a)所示,导体压接部232在插入了铝芯线101的状态下以规定的压接模具进行压接,长度方向X上的垂直截面在压接状态下可形成为截面上的大致十字状。
在该压接状态下成为十字状的导体压接部232X,由向铝芯线101中的宽度方向Y的中心凹设的4个凹槽部237a和利用凹槽部237a向上下方向以及宽度方向Y突出的4个突出部237b构成。
在这样的压接状态下为十字状的导体压接部232X的情况下,伴随着压接前的导体压接部232的压缩,与导体压接部232的周方向上的突出部237b或者凹槽部237a相应的部位的加工率(塑性变形量)变大。
除此之外,在压接状态下为十字状的导体压接部232X相对于焊接部230b或该焊接部230b以对称形状形成突出部237b或者凹槽部237a,使得位于压接前的导体压接部232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
由此,在利用光纤激光焊接对对接端部230a进行焊接时,能够消除与压接前的导体压接部232的周方向上的至少突出部237b以及凹槽部237a相应的部位的加工硬化,并可靠地获得退火效果。
因此,优选构成为使焊接部230b位于突出部237b的顶部或者凹槽部237a。
另外,如导体压接部232中的其它压接状态的剖视图即图9的(b)所示,利用规定的压接模具来压接已插入了铝芯线101的导体压接部232,可使压接状态下的导体压接部232Y在长度方向X上的截面形状形成为截面上的大致Y字状。
在此压接状态下成为Y字状的导体压接部232Y由向铝芯线101中的宽度方向Y的中心凹设的3个凹槽部238a和利用凹槽部238a向下方向以及斜上方突出的突出部238b构成。在这样的压接状态下成为Y字状的导体压接部232Y的情况下,构成为焊接部230b位于突出部238b的顶部或者凹槽部238a。
由此,在上述的压接状态下能够起到与十字状的导体压接部232X同样的退火效果。
由此,导体压接部232Y是具备多个突出部238b和凹槽部238a的结构,但在上述的压接状态下能够与十字状的导体压接部232X同样地起到退火效果,没有伴随着对铝芯线101的压接而产生裂纹,能够可靠地使垂直截面塑性变形为Y字状。
另外,如导体压接部232中的其它压接状态的剖视图即图10所示,利用规定的压接模具来压接已插入了铝芯线101的导体压接部232,可使压接状态下的导体压接部232H在长度方向X上的截面形状形成为截面上的大致H字状。
在该压接状态下成为H字状的导体压接部232H是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的两外侧部分向上下方向突出的形状,在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的上部形成焊接部,将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的两侧形成为对称形状。
导体压接部232H在宽度方向的两外侧部分以及中间部分配置有向上下各侧突出的突出部239b,并且在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配置有凹槽部239a。
由此,导体压接部232H是具备多个突出部239b和凹槽部239a的结构,可与在上述压接状态中成为十字状的导体压接部232X同样地实现退火效果,没有伴随着对铝芯线101的压接而产生裂纹,能够可靠地使垂直截面塑性变形为H字状。
在本发明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对应中,本发明的导体对应于实施方式的铝芯线101,以下同样,绝缘包覆体对应于绝缘包覆体102,导体前端部对应于露出的铝芯线101,压接部对应于筒部230,压接前的压接部对应于导体压接部232,对接端部对应于端部230a,塑性变形部位对应于上表面凹状部234a、突出部234T、U字状压接部234的下方部分230u、突出部237b、凹槽部237a、突出部238b、凹槽部238a、突出部239b以及凹槽部239a,压接后的压接部对应于压接状态下成为U字状的导体压接部232U、十字状的导体压接部232X、Y字状的导体压接部232Y以及H字状的导体压接部232H,连接构造体对应于压接连接构造体1,包覆前端部对应于绝缘包覆体102的前端附近,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也可获得多个实施方式。
例如,上述的压接端子200的退火效果在使导体压接部232进行压缩变形而对铝芯线101压接导体压接部232的压接工序中,不限定于实现在筒部230增强较大加工率(塑性变形量)的变形的部位上的加工性提高的情况。
此外,这样的压接端子200的退火效果不限于在焊接工序中当焊接时对筒部230的焊接位置W提供热的情况,还可以在焊接工序以外的其它工序中利用光纤激光焊接装置FL等焊接单元来获得该退火效果,但不限于此,还可以利用焊接单元以外的热授予单元通过对压接端子200中的焊接位置W以外的部位提供热来获得此退火效果。
例如,当构成筒部230时,在对冲裁工序中冲裁为端子形状的铜合金条进行加工率(塑性变形量)大的弯曲加工时,反复弯曲加工和用于退火的热授予,由此即使是复杂的端子形状的压接端子200,也能够正确且容易地制作。
另外,作为其它实施方式,压接端子200不限于使筒部230沿着长度方向X(前后方向X)形成为直径相同的圆柱筒,也可以如图11所示,以直径在长度方向X上不同的方式形成为阶梯状。
此外,图11示出其它实施方式中的压接端子200的立体图。
详细地说,筒部230由导体压接部232、台阶部230d和包覆压接部231一体地构成。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包覆电线100的前端侧设定为电线前端部100T,此外,在电线前端部100T的前端侧将铝芯线101露出的部分设定为芯线前端部101T,并且将电线前端部100T中的比芯线前端部101T靠后方侧的绝缘包覆体102设定为包覆前端部102T。
导体压接部232在插入了电线前端部100T的状态下,在长度方向X上是相当于插入的芯线前端部101T的部位,具有相对于芯线前端部101T的外径大致等同或者稍大的内径,形成为直径比包覆压接部231小。
包覆压接部231在插入了电线前端部100T的状态下,在长度方向X上是相当于插入的包覆前端部102T的部位,形成为具有相对于包覆前端部102T的外径大致等同或者稍大的内径。
台阶部230d形成为从包覆压接部231向导体压接部232平滑缩径这样的台阶形状,而不是与长度方向X垂直这样的台阶形状。
根据具有已形成为上述台阶形状的筒部230的压接端子200,导体压接部232相比于没有形成为台阶形状的现有筒部中的导体压接部,与芯线前端部101T稍微存在间隙,所以能够抑制往与芯线前端部101T压接连接时的径方向内侧压缩的压缩量,能够防止产生毛边。
因此,能够使包覆压接部231与包覆前端部102T可靠地进行紧贴,所以可确保筒部230内部的良好的防水性。此外,能够使导体压接部232与芯线前端部101T紧贴,所以可抑制电气特性的偏差,获得良好的电气特性。
具体地说,没有形成为台阶形状的现有筒部与形成为台阶形状的本实施方式的筒部230相比,导体压接部与芯线前端部101T之间的间隙大,所以导体压接部在与芯线前端部101T压接连接时,向径方向内侧变形的变形量变大。
这样,如图14所示,现有的导体压接部2320在与芯线前端部101T压接连接时产生毛边,并产生该毛边以向径方向内侧伸出的方式倾倒的所谓内倒部分2310z。
这样,在导体压接部2320产生有内倒部分2310z的情况下,当与芯线前端部101T进行压接连接时,内倒部分2310z成为障碍,铝芯线101未行进到导体压接部2320的内部空间的角部,具有电气特性产生偏差的担忧。
与此相对,形成为阶梯形状的本实施方式的筒部230与上述那样未形成为阶梯形状的筒部2300相比,如图12所示,在插入了电线前端部100T的状态中,可减小导体压接部232与芯线前端部101T之间的间隙。
因此,即使与芯线前端部101T进行压接,在导体压接部232中也不会产生难以控制压缩时的形状的内倒部分2310z,可在使导体压接部232与芯线前端部101T紧贴的状态下进行压接,所以能够防止电气特性的偏差,获得良好的电气特性。
另外,在利用大致相同的直径形成导体压接部232和包覆压接部231时或在相互的边界部经由台阶部230d形成阶差时,都可以考虑导体压接部232的压缩率与包覆压接部231之间的压缩率之差,使后方侧的开口端部倾斜来形成筒部230。例如,如示出说明其它压接端子200的筒部230的说明图的图13的(a)所示,在从侧面观察时,可使筒部230中的开口端部的上方部分向后方侧倾斜来形成压接端子200。
由此,开口端部的上方部分伴随着导体压接部232的压接向前方拉伸,所以如图13的(b)所示,在压接状态下,筒部230的开口端部在从侧面观察时成为大致垂直。因此,压接状态下的筒部230可以在外观良好的压接状态下对包覆电线100进行压接。
另外,可根据与压接刃具的形状、导体压接部232的压接以及包覆压接部231的压接相伴的电线压接部31的变形状态,使后方侧的开口端部向前方或后方倾斜来形成筒部230,以使压接后的筒部230的开口端部在从侧面观察时成为大致垂直。
另外,与上述压接端子200连接的包覆电线100不限于利用绝缘包覆体102来包覆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铝系列的导体,例如,也可利用绝缘包覆体102来包覆由铜或铜合金构成的铜系列的导体,另外,导体可以是在铜系列导线的周围配置铝导线而成束的异种混合导体,或者可以相反地,是在铝导线的周围配置铜系列导线而成束的异种混合导体等。
符号说明
1…压接连接构造体
100…包覆电线
101…铝芯线
102…绝缘包覆体
200…压接端子
230…筒部
230a…端部
230b…焊接部
232…导体压接部
232U…在压接状态下成为U字状的导体压接部
234a…上表面凹状部
234T…突出部
232X…在压接状态下成为十字状的导体压接部
237a…凹槽部
237b…突出部
232Y…在压接状态下成为Y字状的导体压接部
238a…凹槽部
238b…突出部
232H…在压接状态下成为H字状的导体压接部
239a…凹槽部
239b…突出部
X…长度方向
Claims (14)
1.一种压接端子,其具备压接部,该压接部允许包覆电线中的至少导体前端部的压接连接,所述包覆电线利用绝缘包覆体包覆导体,并具有至少剥掉了前端侧的所述绝缘包覆体而使所述导体露出的所述导体前端部,其中,
所述压接部是绕端子轴将端子展开形状的端子基材上的压接部相应部位弯曲而形成为筒状的,并且在所述压接部相应部位对接的对接端部上沿着所述压接部的长度方向形成有焊接该对接端部而成的焊接部,
将所述压接部随着所述压接部对所述导体前端部的压接而进行塑性变形的变形量比该压接部的周方向上的周边部分大的部位设定为塑性变形部位,
所述焊接部形成在所述塑性变形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端子,其中,
以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垂直截面中下述假想轴线的两侧成为对称形状的方式形成所述压接部,其中,上述假想轴线直线状地连接该压接部的垂直截面的中心部与所述焊接部,
在所述压接部的周方向上的所述假想轴线的两侧形成有所述塑性变形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接端子,其中,
将所述压接部进行塑性变形的变形量设定为随着所述压接部进行塑性变形而发生位移的位移量,
将形成有所述焊接部的所述塑性变形部位形成为所述位移量比周边部分大的塑性位移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压接端子,其中,
将所述压接部进行塑性变形的变形量设定为随着所述压接部进行塑性变形而发生弯曲变形的弯曲变形量,
将在所述压接部的周方向上的所述假想轴线两侧形成的所述塑性变形部位形成为所述弯曲变形量比周边部分大的塑性弯曲变形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接端子,其中,
将所述压接部形成为压接后的所述压接部的垂直截面成为U字形状的垂直截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接端子,其中,
将所述压接部形成为压接后的所述压接部的垂直截面成为H字形状的垂直截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接端子,其中,
将所述压接部进行塑性变形的变形量设定为随着所述压接部进行塑性变形而发生弯曲变形的弯曲变形量,
将形成在所述焊接部上的所述塑性变形部位形成为所述弯曲变形量比周边部分大的塑性弯曲变形部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接端子,其中,
将所述压接部形成为,压接后的所述压接部的垂直截面成为在上下左右具有所述突出部的十字形状的垂直截面。
9.根据权利要求2~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压接端子,其中,
将所述假想轴线设定在所述压接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
10.一种连接构造体,其是利用具有压接部的压接端子中的所述压接部以压接的方式连接包覆电线和所述压接端子而形成的,该压接部允许所述包覆电线中的导体前端部的压接,所述包覆电线利用绝缘包覆体包覆导体,所述导体前端部是将所述包覆电线中的前端侧的规定长度的所述绝缘包覆体剥掉、使所述导体露出而形成的,其中,
所述压接端子由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压接端子构成,
对所述压接部和所述包覆电线的至少所述导体前端部进行压接。
11.一种线束,其中,
该线束具有多个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接连接构造体,并且具备能收容所述连接构造体中的所述压接端子的连接器外壳,
在连接器外壳内配置有所述压接端子。
12.一种连接构造体的制造方法,
利用下述的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来构成具备筒状的压接部的压接端子;
以压接的方式连接所述压接端子和所述包覆电线,
其中,上述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依次进行以下的工序:
冲裁工序,将基材冲裁为端子展开形状而形成端子基材;
弯曲工序,使所述端子基材的压接部相应部位绕端子轴进行弯曲来形成为筒状;以及
焊接工序,在所述压接部相应部位沿周方向对接的对接端部上,沿着长度方向形成焊接该对接端部而成的焊接部,
以压接的方式连接所述压接端子和所述包覆电线是通过依次进行以下的工序来实现的:
电线插入工序,在压接前的所述压接部中至少插入包覆电线中的导体前端部,所述包覆电线利用绝缘包覆体包覆导体,所述导体前端部是将所述包覆电线中的前端侧的规定长度的所述绝缘包覆体剥掉、使所述导体露出而形成的;以及
压接工序,将所述压接部至少压接在所述导体前端部,
该连接构造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弯曲工序中,对所述压接部相应部位进行弯曲加工,使得在塑性变形部位上配置所述压接部相应部位的所述对接端部,所述塑性变形部位是所述压接部随着通过所述压接工序进行的所述压接部对所述导体前端部的压接而塑性变形的变形量比该压接部的周方向上的其它部分大的部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构造体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焊接工序中利用光纤激光焊接进行所述对接端部的焊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连接构造体的制造方法,其中,
由导体压接部和包覆压接部构成所述压接部,所述导体压接部对所述导体前端部进行压接,所述包覆压接部对比电线前端侧的所述导体前端部靠基端侧的包覆前端部进行压接,
在所述压接工序中同时压接所述导体压接部和所述包覆压接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30865 | 2013-02-20 | ||
JP2013-030865 | 2013-02-20 | ||
PCT/JP2014/050593 WO2014129234A1 (ja) | 2013-02-20 | 2014-01-15 | 圧着端子、接続構造体及び、接続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350644A true CN104350644A (zh) | 2015-02-11 |
CN104350644B CN104350644B (zh) | 2016-04-20 |
Family
ID=51391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01314.1A Active CN104350644B (zh) | 2013-02-20 | 2014-01-15 | 压接端子、连接构造体以及连接构造体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31088B2 (zh) |
EP (1) | EP2960994B1 (zh) |
JP (1) | JP5546708B1 (zh) |
KR (1) | KR101488468B1 (zh) |
CN (1) | CN104350644B (zh) |
WO (1) | WO2014129234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54556A (zh) * | 2018-08-21 | 2020-02-28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包覆电线和端子的接合结构及包覆电线和端子的接合方法 |
CN114421187A (zh) * | 2022-03-07 | 2022-04-29 | 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线束固定套及压接工装和压接效果测试装置及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65680B (zh) * | 2012-07-27 | 2015-04-29 |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端子、端子的制造方法及电线的终端连接结构体 |
DE102013201167A1 (de) * | 2013-01-24 | 2014-08-07 | Elringklinger Ag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elektrisch leitenden Verbindung zwischen einer elektrischen Leitung und einem elektrisch leitenden Bauteil und nach dem Verfahren hergestellte Baugruppe |
JP5598889B1 (ja) * | 2013-02-22 | 2014-10-01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圧着端子の製造方法、圧着端子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CN104969415B (zh) * | 2013-02-23 | 2018-05-29 |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压接端子、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电线连接结构体和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
WO2015199078A1 (ja) * | 2014-06-23 | 2015-12-30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電線接続構造体の製造方法、及び電線接続構造体 |
JP6324267B2 (ja) * | 2014-08-25 | 2018-05-16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圧着接続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
RU2576463C1 (ru) * | 2015-01-20 | 2016-03-10 | Дмитрий Анатольевич Семаков |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ая клемма для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х проводов |
JP6422417B2 (ja) * | 2015-09-29 | 2018-11-1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用封止部材の設計方法 |
JP6272811B2 (ja) * | 2015-10-16 | 2018-01-3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封止部材及びコネクタ |
JP6431471B2 (ja) * | 2015-12-22 | 2018-11-2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封止部材及びコネクタ |
US20180315517A1 (en) * | 2016-10-18 | 2018-11-01 | Uacj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luminum alloy bus bar, aluminum alloy bus bar, and aluminum alloy material for bus bar |
RU172697U1 (ru) * | 2017-04-12 | 2017-07-19 |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ПЛП РУС" |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ый зажим для соединения фазных проводов в шлейфах воздушных линий электропередач |
DE102017123864B3 (de) * | 2017-10-13 | 2019-04-04 | Lisa Dräxlmaier GmbH | Elektrische Leitungsanordnung mit Direktkontaktierung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
JP6884888B2 (ja) * | 2018-01-05 | 2021-06-09 |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 2以上の部品の結合方法 |
JP6582089B2 (ja) * | 2018-04-05 | 2019-09-25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圧着接続構造体、端子圧着装置、および端子圧着用歯型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250082A (ja) * | 1987-04-06 | 1988-10-17 | 株式会社 井上製作所 | 薄板導体重ね合せ型の可撓性接続端子の製造方法 |
JPH07147176A (ja) * | 1993-09-29 | 1995-06-06 | Koryo Denki Kk | 整流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4071437A (ja) * | 2002-08-08 | 2004-03-04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自動車用アース端子と電線の防水接続構造 |
JP2012022928A (ja) * | 2010-07-15 | 2012-02-02 | Yazaki Corp | インナー端子の成形方法及びインナー端子成形型 |
CN102742083A (zh) * | 2010-02-05 | 2012-10-17 |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压接端子、连接构造体以及压接端子的制作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586471A (en) * | 1944-06-12 | 1952-02-19 | Burndy Engineering Co Inc | Compressible brazed connector |
BE514760A (zh) * | 1951-10-11 | |||
US4890384A (en) * | 1988-08-25 | 1990-01-02 | Amp Incorporated | Method of crimping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
JPH0189467U (zh) * | 1987-12-07 | 1989-06-13 | ||
US5303067A (en) * | 1990-11-28 | 1994-04-12 | Sindo Ricoh Co., Ltd. | Computer connection circuit in facsimile |
JP2604317B2 (ja) * | 1994-02-10 | 1997-04-30 | 株式会社ニチフ端子工業 | 圧着端子の製造方法 |
JP2604318B2 (ja) * | 1994-02-10 | 1997-04-30 | 株式会社ニチフ端子工業 | 圧着端子の製造方法 |
JP2649485B2 (ja) * | 1994-02-10 | 1997-09-03 | 株式会社ニチフ端子工業 | 圧着端子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
JP5606127B2 (ja) * | 2010-04-01 | 2014-10-1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圧着端子の電線に対する接続構造 |
JP5186528B2 (ja) | 2010-04-23 | 2013-04-17 |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 導電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5502582B2 (ja) * | 2010-04-23 | 2014-05-28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照明器具 |
JP5767543B2 (ja) * | 2011-09-15 | 2015-08-19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接続構造体及び接続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
CN103765680B (zh) * | 2012-07-27 | 2015-04-29 |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端子、端子的制造方法及电线的终端连接结构体 |
JP5598888B1 (ja) * | 2013-02-22 | 2014-10-01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圧着端子、圧着端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
WO2014129222A1 (ja) * | 2013-02-22 | 2014-08-28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端子、電線接続構造体および端子の製造方法 |
JP5598889B1 (ja) * | 2013-02-22 | 2014-10-01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圧着端子の製造方法、圧着端子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JP5603521B1 (ja) * | 2013-02-23 | 2014-10-08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接続構造体の製造方法、接続構造体、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圧着部材、及び圧着装置 |
WO2014129092A1 (ja) * | 2013-02-23 | 2014-08-28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接続構造体、端子圧着部材、ワイヤハーネス、コネクタ、接続構造体の圧着方法及びその圧着する圧着装置 |
WO2014129229A1 (ja) * | 2013-02-23 | 2014-08-28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筒状体、圧着端子、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圧着端子の製造装置 |
CN104126251B (zh) * | 2013-02-23 | 2018-02-06 |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端子、电线连接结构体及端子的制造方法 |
JP6454062B2 (ja) * | 2013-03-21 | 2019-01-1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圧着端子 |
JP6039486B2 (ja) * | 2013-04-03 | 2016-12-0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端子の接続構造及び端子の接続方法 |
JP5920284B2 (ja) * | 2013-05-17 | 2016-05-1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端子付電線 |
US20150349436A1 (en) * | 2014-05-28 | 2015-12-03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Electrical terminal assembly |
-
2014
- 2014-01-15 CN CN201480001314.1A patent/CN104350644B/zh active Active
- 2014-01-15 KR KR1020147031222A patent/KR10148846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01-15 WO PCT/JP2014/050593 patent/WO201412923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1-15 EP EP14754934.9A patent/EP2960994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1-15 JP JP2014506651A patent/JP5546708B1/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7-23 US US14/807,403 patent/US9531088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250082A (ja) * | 1987-04-06 | 1988-10-17 | 株式会社 井上製作所 | 薄板導体重ね合せ型の可撓性接続端子の製造方法 |
JPH07147176A (ja) * | 1993-09-29 | 1995-06-06 | Koryo Denki Kk | 整流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4071437A (ja) * | 2002-08-08 | 2004-03-04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自動車用アース端子と電線の防水接続構造 |
CN102742083A (zh) * | 2010-02-05 | 2012-10-17 |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压接端子、连接构造体以及压接端子的制作方法 |
JP2012022928A (ja) * | 2010-07-15 | 2012-02-02 | Yazaki Corp | インナー端子の成形方法及びインナー端子成形型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54556A (zh) * | 2018-08-21 | 2020-02-28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包覆电线和端子的接合结构及包覆电线和端子的接合方法 |
CN114421187A (zh) * | 2022-03-07 | 2022-04-29 | 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线束固定套及压接工装和压接效果测试装置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14129234A1 (ja) | 2017-02-02 |
EP2960994A1 (en) | 2015-12-30 |
EP2960994A4 (en) | 2017-02-22 |
EP2960994B1 (en) | 2018-05-30 |
CN104350644B (zh) | 2016-04-20 |
US9531088B2 (en) | 2016-12-27 |
JP5546708B1 (ja) | 2014-07-09 |
WO2014129234A1 (ja) | 2014-08-28 |
US20150333416A1 (en) | 2015-11-19 |
KR101488468B1 (ko) | 2015-01-30 |
KR20140134344A (ko) | 2014-11-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350644B (zh) | 压接端子、连接构造体以及连接构造体的制造方法 | |
CN104094470B (zh) | 压接端子、连接构造体、连接器、线束以及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连接构造体的制造方法 | |
CN103765680B (zh) | 端子、端子的制造方法及电线的终端连接结构体 | |
CN104969415B (zh) | 压接端子、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电线连接结构体和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 |
CN105009386B (zh) | 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连接结构体、线束、压接部件和压接装置 | |
CN104170167B (zh) | 压接端子、压接连接结构体及压接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 |
CN104081583B (zh) | 压接端子、连接构造体和连接器 | |
CN104094472B (zh) | 压接端子、连接构造体、连接器以及压接端子的压接方法 | |
CN104364980A (zh) | 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和电线连接结构体 | |
CN104145374A (zh) | 压接端子、压接连接结构体及压接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 |
CN104321931A (zh) | 连接结构体、连接器、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电线连接结构体以及电线 | |
US10594048B2 (en) | Crimp for connecting wires | |
CN105637706A (zh) | 压接连接结构体、线束、压接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压接连接结构体的制造装置 | |
JP5535288B2 (ja) | 圧着端子の製造方法、圧着端子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
JP2020009640A (ja) | 端子金具、及び、端子付き電線 | |
JP5219494B2 (ja) | メッキ端子圧着方法 | |
CN106233548A (zh) | 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电线连接结构体 | |
WO2017068965A1 (ja) | 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圧着冶具、および端子付き電線 | |
WO2020209179A1 (ja) | 端子、および端子付き電線 | |
JP6490411B2 (ja) | 圧着端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圧着端子の製造装置 | |
JP6133080B2 (ja) | 圧着端子、圧着端子の製造方法、電線接続構造体、並びに電線接続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 |
JP2014164944A (ja) | 圧着端子の製造方法 | |
JP5755269B2 (ja) | 圧着端子、端子圧着方法及び端子圧着装置 | |
CN105594062B (zh) | 线束、端子与包覆导线的连接方法、模具 | |
JP6265959B2 (ja) | 端子、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端子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