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33548A - 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电线连接结构体 - Google Patents

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电线连接结构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33548A
CN106233548A CN201580020204.4A CN201580020204A CN106233548A CN 106233548 A CN106233548 A CN 106233548A CN 201580020204 A CN201580020204 A CN 201580020204A CN 106233548 A CN106233548 A CN 1062335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wire
diameter
insertion section
electric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02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村幸大
外池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Original Assigne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filed Critical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233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335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01R4/183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5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material of the contacting members
    • H01R4/62Connections between conducto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Connections between or with aluminium or steel-core aluminium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forming connections by deformation, e.g. crimping tool
    • H01R43/048Crimping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提供容易确保压接端子与包覆电线之间的防水性的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电线连接结构体。准备具有管状部(25)的压接端子(11),将电线(13)插入到管状部(25)中,将第2筒部(54)和绝缘包覆部(15)压缩并压接起来,其中,该管状部(25)的插入有芯线部(14)的第1筒部(52)形成为直径比插入有电线(13)的绝缘包覆部(15)的第2筒部(54)小,且第2筒部(54)的内径形成在绝缘包覆部(15)的外径的1.0倍~1.7倍的范围内。

Description

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电线连接结构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承担电导通的部件。更详细地说,涉及电线与端子的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电线连接结构体。
背景技术
在汽车等中布线有捆扎多根电线的线束(组电线),并且多个电气设备经由该线束相互电连接。该线束与电气设备的连接或者线束彼此的连接通过分别设置的连接器进行。这种电线使用用绝缘体包覆了芯线部(导体部)而形成的包覆电线。例如,在剥离包覆电线的包覆件而露出的芯线端部上连接压接端子,并经由该压接端子安装有连接器
在将电线从铜线置换成铝线的情况下,因为压接端子是铜制的,因此压接端子与电线是不同种金属接触,若浸入水中则容易腐蚀。作为提高防水性的技术,存在公开了在开口筒型的压接端子与铝线之间设置中间盖或防水管的结构的专利文献1、2等,但存在制造工序复杂化等难点。因此,本申请人为了回避这些难点而能够抑制生产成本并且进行批量生产,提出了封闭筒型的压接端子的方案以使得实现简化防腐蚀(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5980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6563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0493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容易确保压接端子与包覆电线之间的防水性的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电线连接结构体。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为一种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该电线连接结构体是用管状部将具有所述管状部的端子和包覆电线的导体部压接而成的,其特征在于,准备具有所述管状部的所述端子,其中,所述管状部的插入有所述导体部的导体插入部形成为直径比插入有所述包覆电线的包覆部的包覆插入部小,且所述包覆插入部的内径形成在所述包覆部的外径的1.0倍~1.7倍的范围内,将所述包覆电线插入到所述管状部中,将所述包覆插入部与所述包覆部压缩而压接起来。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包覆部的外径是1.3mm~1.9mm的所述包覆电线的情况下,所述包覆插入部的内径形成在所述包覆部的外径的1.0倍~1.4倍的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包覆插入部的长度也可以为所述包覆部的外径的0.8倍以上。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包覆部的外径是1.1mm~1.7mm的所述包覆电线的情况下,所述包覆插入部的内径形成在所述包覆部的外径的1.0倍~1.5倍的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包覆插入部的长度也可以为所述包覆部的外径的0.8倍以上。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包覆部的外径是0.9mm~1.5mm的所述包覆电线的情况下,所述包覆插入部的内径形成在所述包覆部的外径的1.0倍~1.7倍的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包覆插入部的长度也可以为所述包覆部的外径的0.7倍以上。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导体插入部的内径形成在所述导体部的外径的1.1倍~2.0倍的范围内。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包覆插入部和所述导体插入部同轴地形成。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形成封闭筒状体,其中,所述封闭筒状体是将所述管状部的与电线插入口相反侧的端部闭合并从所述相反侧的端部朝向所述电线插入口封闭所述电线插入口以外的部分而成的。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形成封闭筒状体,其中,所述封闭筒状体是将所述管状部的与电线插入口相反侧的端部闭合并从所述相反侧的端部朝向所述电线插入口封闭所述电线插入口以外的部分而成的。
另外,本发明为一种用管状部将具有所述管状部的端子和包覆电线的导体部压接而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部的插入有所述导体部的导体插入部形成为直径比插入有所述电线的包覆部的包覆插入部小,且所述包覆插入部的内径形成在所述包覆部的外径的1.0~1.7倍的范围内,所述包覆插入部与所述包覆部被压缩而压接起来。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准备具有管状部的端子,该管状部的插入有包覆电线的导体部的导体插入部形成为直径比插入有包覆电线的包覆部的包覆插入部小,且所述包覆插入部的内径形成在所述包覆部的外径的1.0倍~1.7倍的范围内,将所述包覆电线插入到所述管状部,将所述包覆插入部与所述包覆部压缩而压接起来,因此容易使包覆电线的导体部进入到导体插入部内,且容易确保端子与包覆电线之间的防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压接接合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压接端子的侧剖视图。
图3是示出压接接合后的电线连接结构体的立体图。
图4是说明压接接合的工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压接接合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该电线连接结构体10例如是用于汽车的线束。电线连接结构体10具有压接端子(管端子)11、以及与该压接端子11压接接合(也称为压接结合)的电线(包覆电线)13。压接端子11具有凹型端子的盒部20和管状部25,作为它们的过渡而具有过渡部40。
压接端子11为了确保导电性和强度而基本上用金属(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铜或者铜合金)的基材制造。例如,使用黄铜或科森系铜合金材料等。或者,也可以使用在基材上层叠有由锡、镍、银、金等构成的层的金属部件。金属部件通过在金属基材上实施镀膜或回流处理而形成。此外,正常情况下,镀膜或回流的处理在将基材加工成端子形状之前进行,也可以在加工成端子形状后进行。此外,压接端子11的基材不限于铜、或者铜合金,也能够使用铝或铁、或者以它们为主要成分的合金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压接端子11是对整体实施了镀锡的金属部件进行加工而形成为端子形状的。
电线13由芯线部14(导体部)和绝缘包覆部15(包覆部)构成。芯线部14由承担电线13的电传导的金属材料的线材14a构成。线材14a由铜系材料或铝系材料等构成。具有铝系材料的芯线部的电线(也称为铝线)因为与具有铜系材料的芯线部的电线相比是轻质的,因此能够有利于汽车的燃料效率提高等。本实施方式的电线13构成为用由聚氯乙烯等构成的绝缘树脂所构成的绝缘包覆部15包覆捆扎铝合金的线材14a所构成的芯线部14。芯线部14由捻合了线材14a的捻合线构成,以成为规定的截面积。芯线部14的捻合线也可以捻合后施加压缩加工。
此外,在电线13的线材14a为铝合金的情况下,作为组成能够使用含有例如铁(Fe)、铜(Cu)、镁(Mg)、硅(Si)、Ti(钛)、Zr(锆)、Sn(锡)、Mn(锰)等合金元素的铝合金。优选作为线束用途优选的6000类的铝合金等。
作为构成电线13的绝缘包覆部15的树脂材料,以聚氯乙烯为主要成分的树脂为代表。除了聚氯乙烯以外,例如使用以交联聚氯乙烯、氯丁二烯橡胶等为主要成分的卤素系树脂或以聚乙烯、交联聚乙烯、乙丙橡胶、硅橡胶、聚酯等为主要成分的无卤素树脂。此外,也可以在这些树脂材料中含有塑化剂或阻燃剂等添加剂。
图2是压接端子11的侧面剖视图。
压接端子11的盒部20形成为容许凸型端子或销等的插入片的插入的凹型端子的盒部。在本发明中,该盒部20的细节部分的形状不被特别限定。即,压接端子11只要至少经由过渡部40具有管状部25即可。既可以没有盒部20,也可以例如盒部20是凸型端子的插入片。另外,也可以是在管状部25上连接有其它形态的端子端部的形状。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的压接端子11而示出具有凹型盒的例子。
管状部25是压接接合压接端子11与电线13的部位,也称为管状压接部。该管状部25形成为从过渡部40向盒部20的相反侧延伸的中空管,在管状部25的一端,开口有能够插入电线13的电线插入口(开口部)31。
更具体地说,管状部25形成为朝向电线插入口31而阶段性地扩径的阶梯状的中空管(也称为阶梯管),从过渡部40侧依次一体地具有:在管状部25的轴向上呈筒状延伸的第1筒部52;从第1筒部52朝向电线插入口31扩径的扩径筒部53;以及内径与扩径筒部53的最大内径相同且在管状部25的轴向上呈筒状延伸的第2筒部54。
这些第1筒部52、扩径筒部53以及第2筒部54同轴配置,即,第1筒部52、扩径筒部53以及第2筒部54具有共同的中心轴线L1。
管状部25的电线插入口31侧的另一端与过渡部40连接。该管状部25的另一端为了密封而压扁或者焊接来进行封闭,形成为不从过渡部40侧浸入水分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管状部25的另一端压扁后形成焊道部25A,并利用该焊道部25A封闭管状部25的另一端。
该管状部25例如由在铜合金基材上具有锡层的金属部件的板材构成。或者,也可以对铜合金基材进行冲裁,在实施弯曲加工的前后实施镀锡来形成。既能够在盒部20、过渡部40以及管状部25连续的状态下用一张板材制作,也能够由相同或者不同的板材形成盒部20和管状部25,其后能够在过渡部40处接合。
管状部25是通过将基材、或者金属部件的板材冲裁成压接端子11的展开图状,进行弯曲加工并实施接合来形成的。在弯曲加工中,加工成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成为大致C字型。在接合中,使敞开的C字端面之间彼此对接,或者,进行重叠而通过焊接或压接等进行接合。用于成为管状部25的接合优选激光焊接,但可以是电子束焊接、超声波焊接、电阻焊等焊接法。另外,也可以是使用焊料、钎料等连接介质的接合。
从电线插入口31侧向管状部25中插入有电线13。因而,关于管状部25的内径,设定为能够连接具有其直径的正圆的电线13。即,即使管状部25是椭圆形或矩形等,若管状部25的内径是r,则解释为能够插入外径为r的电线13(但是,不考虑插入时的摩擦阻力等现实的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通过激光焊接形成管状部25的例子,在该例中,如图1所示,在管状部25上形成有在轴向上延伸的焊道部43(图1)。管状部25的与电线插入口31相反侧的另一端具有闭合部51。闭合部51是冲压后通过焊接或压接等手段而封闭的,形成为不从过渡部40侧浸入水分等。由此,管状部25成为过渡部40侧封闭的封闭筒状体。
管状部25不限于接合上述的C字型截面的两端部的方法,也可以用深冲加工法形成。而且,也可以切断连续管并且封闭一端侧来形成管状部25和过渡部40。此外,只要管状部25是管状即可,未必需要相对于长度方向是圆筒。也可以是截面为椭圆或矩形的管。另外,直径不需要固定,只要是在长度方向上半径变化的形状即可。
电线13的绝缘包覆部15的端部(包覆前端部15a)插入于管状部25的电线插入口31中。在这种情况下,电线13的芯线部14进入到管状部25的第1筒部52内,电线13的绝缘包覆部15进入到管状部25的第2筒部54内。即,第1筒部52作为插入有芯线部14的导体插入部发挥作用,第2筒部54作为插入有绝缘包覆部15的包覆插入部发挥作用。
在此,在本结构中,因为在管状部25的第1筒部52与第2筒部54之间设置有朝向电线插入口31扩径的扩径筒部53,因此扩径筒部53作为将电线13的芯线部14向第1筒部52内引导的导体引导件发挥作用,能够将芯线部14顺畅地引导到第1筒部52内。
而且,因为第1筒部52、扩径筒部53以及第2筒部54是同轴的,因此只要将电线13沿着管状部25的中心轴线L1笔直地插入,就能够分别将电线13的芯线部14和绝缘包覆部15顺畅地插入到第1筒部52和第2筒部54。由此,当将电线13插入管状部25时,容易消除芯线部14弯曲地进入等不良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压缩管状部25的第1筒部52和第2筒部54双方,而进行管状部25与电线13的压接接合。
图3是示出压接接合后的电线连接结构体10的立体图。
如图3所示,当进行压接接合时,覆盖电线13的芯线部14的区域(第1筒部52)与覆盖电线13的绝缘包覆部15的区域(第2筒部54)相比被强压缩,形成有朝向芯线部14凹陷的压接痕25B。
在第1筒部52内,设置有槽或突起等的卡定槽(也称为锯齿,在图2中是用标号α示出的阴影线区域),利用该卡定槽使与电线13的电连接变得良好,并且难以拔出电线13。
图4是说明压接接合的工序的图。图4中,与压接部件一起示意地示出管状部25的第2筒部54的截面(垂直于电线长度方向的截面)。使用压接器101和砧座103压缩压接端子11的管状部25与电线13的绝缘包覆部15而相互紧贴。压接器101具有沿着压接端子11的外形形状的压接壁102,砧座103具有载置压接端子11的承托部104。砧座103的承托部104成为与管状部25的外形形状对应的曲面。如图4所示,在电线13插入于压接端子11的状态下,通过使承托部104载置压接端子11,并如图中箭头所示那样使压接器101下降,从而管状部25被压接壁102和承托部104压缩。
对于管状部25,要求对芯线部14进行强压缩而维持导通的功能和对绝缘包覆部15(包覆前端部15a)进行压缩而维持密封性(防水性)的功能。在包覆压接部36中,优选将其截面铆接成大致正圆,在绝缘包覆部15的整周上施加同等的压力,从而在整周上产生均匀的弹性反力,获得密封性。在实际的压接工序中,采用向设置于砧座103上的压接端子11中插入使规定的芯线部14露出的电线13,并使压接器101从上方下降而施加压力,从而对第1筒部52和第2筒部54同时压缩(铆接)的加工法。
在本结构中,管状部25形成为一端封闭并且另一端敞开的有底的管状,因此能够抑制水分等从一端侧的浸入。另一方面,若在管状部25的另一端侧在压接端子11与电线13之间存在间隙,则水分有可能从该间隙进入而附着于芯线部14。当水分等附着于压接端子11的金属基材(铜或者铜合金)或者金属部件(在基材上具有锡层的材料)与芯线部14的接合部时,产生由于两金属的电动势(离子化倾向)之差而任一方的金属产生腐蚀的现象(即电腐蚀)从而缩短产品寿命问题。尤其在管状部25的基材是铜系材料、芯线部14是铝系材料的情况下,该问题显著。
因此,发明者等对能够更长时间确保具有绝缘包覆部15的电线13(包覆电线)与压接端子11之间的防水性的端子形状进行了研究。
以下,与比较例一起说明本发明的电线连接结构体10的实施例。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电线13准备了电线13的垂直于长度方向的导体截面积是0.75mm2、0.5mm2、0.35mm2这3种。
在构成压接端子11的金属部件中,使用了在古河电气工业制的铜合金FAS-680(厚度为0.25mm、H材)的金属基材上局部地设置了锡层的部件。FAS-680是Ni-Si系铜合金。锡层通过镀膜而设置。
电线13的芯线部14是将合金组成为铁(Fe)占约0.2质量%、铜(Cu)占约0.2质量%、镁(Mg)占约0.1质量%、硅(Si)占约0.04质量%、剩余部分是铝(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线材14a制成捻合线进行使用的。使用该芯线部14,形成了上述3种导体截面积的电线13。
另外,电线13的绝缘包覆部15使用了以聚氯乙烯(PVC)为主要成分的树脂。电线13使用剥线器剥离电线端部的绝缘包覆部15而使芯线部14的端部露出。在该状态下,在电线13与压接端子11的多个种类的组合中,将电线13插入到压接端子11的管状部25中,使用压接器101和砧座103将管状部25的第1筒部52和第2筒部54压缩从而压接接合,来制作出电线连接结构体10。
而且,对所制作的各种样本,进行了调查是否从管状部25与绝缘包覆部15之间的间隙等漏气的漏气试验。该漏气试验是对电线连接结构体10从未连接压接端子11的一侧的电线13的端部通过提高空气压来吹送空气而确认泄漏。此外,将在10kPa以下不泄漏(漏气压是10kPa以上)规定为合格条件。另外,为了调查耐环境性也在120℃下放置120小时后(高温放置后)调查是否漏气。若这些也是漏气压在10kPa以上,则判断为合格。在表1~表6中示出该试验结果。
在此,在防水性方面,重要的是管状部25的第2筒部54的形状,因此在各表中记载第2筒部54的内径(管内径)B和长度(管长度)D(参照图2),并明确它们与试验结果的对应关系。
另外,在表1~表4中也记载拉伸试验后进行了漏气试验的结果。在该拉伸试验中,在保持将电线13压接接合于管状部25而成的压接端子11整体的状态下,对电线13向相对于压接端子11的长度方向平行(0度)、45度、90度的朝向施加拉伸载荷至50N。之后,进行了与其它的高温放置后等同样的漏气试验。
表1
(导体截面为0.75mm2)
在表1中示出导体截面积是0.75mm2的电线13的试验结果。在该试验中,电线13的包覆厚度是0.15mm~0.30mm,压接端子11的板厚是0.25mm。
在表中记载管内径B与电线直径RB(也称为绝缘包覆部15的外径、电线13的成品外径)的比率TB和电线直径RB与管长度D的比率TD。
比率TB=(管内径B)/(电线直径RB)
比率TD=(管长度D)/(电线直径RB)
表1所记载的实施例中,管内径B满足直径比电线13的绝缘包覆部15大或者虽然比绝缘包覆部15直径小但当进行电线插入时第2筒部54容易进行扩径变形且能够容易插入绝缘包覆部15的条件。因此,在使用了图4所示的压接器101和砧座103的方法中能够容易进行压接接合。
如表1所示,在比率TB是1.0~1.4的组合即管内径B不足电线直径RB的1.0~1.4倍的情况下,在初期(刚刚制作后)的漏气试验中不漏气且高温放置后以及拉伸试验后也都能够获得良好的结果。更具体地说,在比率TB是1.0~1.4、管长度D是1.1mm以上、且比率TD是0.8以上情况下获得了良好的结果。此外,表中的圆(○)表示能够100%防水,表中的三角表示比圆差但能够获得良好的防水性。另外,表中的叉(×)表示未获得充分的防水性。
与此相对,在比率TB是1.5~1.7的比较例中,虽然初期除了比率TB是1.7的样本以外都获得了良好的防水性,但高温放置后和拉伸试验后的防水性都不充分。另外,对于即使比率TB是1.0~1.4的组合但管长度D是1.0mm以下且比率TD是0.7以下的比较例,初期获得良好的防水性,但高温放置后和拉伸试验后的防水性都不充分。
关于防水性,管内径B与电线直径RB的关系尤其重要,若比率TB比1.6倍小,则在初期不会100%漏气,因此基本上能够使用。在环境更严格的位置使用的情况下,优选耐受高温放置的加速度试验的比率TB比1.4小的情况。即,根据表1得知,使管内径B成为电线直径RB的1.0~1.4倍是有效的,更优选不足1.0~1.4倍较好。
关于管长度D,如实施例和比较例所记载那样,确认到在管长度D是3.0mm时,比率TD在2.0~2.3的范围内则能够确保防水性。另外,确认了即使管长度D不足3.0mm(1.1mm~3.0mm),在比率TD是0.8以上(0.8~2.2)的范围内则能够确保防水性,即使管长度D是3.0mm以上(3.0mm~4.5mm),在比率TD是3.2以下(2.2~3.2)的范围中也能够确保防水性。
对于管长度D来说,从实现紧凑化的观点出发期望较短,但另一方面若过短则与绝缘包覆部15的接触力变弱,不利于防水性。发明者等若确认了,若使管长度D为电线直径RB以上、即比率TD为1.0以上,则能够确保防水性。此外,若管长度D不是比电线直径RB极端小的程度,则可能确保防水性,也可以使比率TD成为不足1.0的值。但是,在管长度D的最小值设定成满足初期防水的值即管长度D比最小值小的情况下,不满足初期防水。
表2
(导体截面为0.5mm2)
在表2中示出导体截面积是0.50mm2的电线13的试验结果。在该试验中,电线13的包覆厚度是0.15mm~0.30mm,压接端子11的板厚是0.25mm。
如表2所示,在导体截面积是0.50mm2的电线13的情况下,在比率TB是1.0~1.5的组合即管内径B是电线直径RB的1.0倍~1.5倍的情况下,在初期(刚刚制作后)、高温放置后以及拉伸试验后都能够获得良好的结果,在比率TB是1.6倍以上的比较例中,不能获得良好的结果。
根据该表2,若比率TB比1.7倍小,则在初期不容易漏气,因此基本上能够使用,但在环境更严格的位置使用的情况下,优选耐高温放置的加速度试验的比率TB比1.5倍小的情况。即,根据表2得知,使管内径B成为电线直径RB的1.0倍~1.5倍是有效的,更优选不足1.0~1.5倍较好。
关于管长度D,如实施例和比较例所记载那样,确认到在比率TD是0.8~3.5的范围中能够确保防水性。但是,即使比率TD在0.8~3.5的范围内,在比率TB是1.6~1.8、比率TD是2.8的情况下也不能获得良好的防水性。
对于管长度D,从实现紧凑化的观点出发期望较短,即使在该电线13的情况下,若确保使管长度D成为电线直径RB以上、即使比率TD成为1.0以上,则确认到能够确保防水性。此外,若管长度D不是比电线直径RB极端小的程度,则可能确保防水性,因此也可以使比率TD成为不足1.0的值。但是,管长度D设定成满足初期防水的值。
表3
(导体截面为0.35mm2)
在表3中示出导体截面积是0.35mm2的电线13的试验结果。在该试验中,电线13的包覆厚度是0.15~0.30mm,压接端子11的板厚是0.25mm。
如表3所示,在导体截面积是0.35mm2的电线13的情况下,在比率TB是1.0~1.7的组合即管内径B是电线直径RB的1.0倍~1.7倍的情况下,在初期(刚刚制作后)、高温放置后以及拉伸试验后都能够获得良好的结果,在比率TB是1.8倍以上的比较例中,不能获得良好的结果。
根据该表3,若比率TB比1.9倍小,则在初期不容易漏气,因此基本上能够使用,但在环境更严格的位置使用的情况下,优选耐高温放置的加速度试验的比率TB为1.7倍以下的情况。即,得知使管内径B成为电线直径RB的1.0~1.7倍是有效的。
关于管长度D,如实施例和比较例所记载那样,确认了在比率TD是0.7~4.1的范围中能够确保防水性。但是,即使比率TD在0.7~4.1的范围内,在比率TB是1.8~2.0、比率TD是3.4的情况下也不能获得良好的防水性。
管长度D从实现紧凑化的观点出发期望较短,即使在该电线13的情况下,若确保使管长度D成为电线直径RB以上、即使比率TD成为1.0以上,则确认能够确保防水性。此外,若管长度D不是比电线直径RB极端小的程度,可能确保防水性,因此也可以使比率TD成为不足1.0的值。但是,管长度D设定成满足初期防水的值。
表4~表6示出了关于第1筒部52的管内径A和管长度C(参照图2)的试验结果。
因为管内径A和管长度C是涉及压接后的端子内塌等异常变形的部分,因此发明者等对这些点进行了研究。
表4
(导体截面为0.75mm2)
在表4中示出导体截面积是0.75mm2的电线13的试验结果。在该试验中,电线13的包覆厚度是0.15~0.30mm,压接端子11的板厚是0.25mm。另外,实施例的管内径B是1.6mm,比较例的管内径B是1.8mm。
在表4~表6中,也记载了管内径A与导体外径RA(芯线部14的外径)的比率TA以及导体外径RA与管长度C的比率TC。
比率TA=(管内径A)/(导体外径RA)
比率TC=(管长度C)/(导体外径RA)
如表4所示,在导体截面积是0.75mm2的电线13的情况下,在比率TA是1.1~1.8的组合即管内径A是导体外径RA的1.1~1.8倍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在初期(刚刚制作后)、高温放置后以及拉伸试验后都能够获得良好的防水性,另外能够充分地防止压接后的端子内塌等异常变形的结果。得知,更优选,在比率TA是1.4以下即管内径A是导体外径RA的1.4倍以下的情况下,能够获得耐受高温放置的加速度试验的防水性,且也能够抑制异常变形。与此相对,在比率TA是1.9倍以上的比较例中,不能获得良好的结果。
关于管长度C,如实施例所记载的那样,确认在比率TC是2.0~3.9的范围中能够确保防水性和能够防止异常变形。从抑制防水性涉及的变形的点和防止异常变形的观点出发,期望管长度C长到某种程度。因此,根据以上的结果优选确保管长度C是导体外径RA的2倍以上。另外,若确保2倍以上,也容易确保图2中标号α所示的卡定槽(锯齿)的面积,使电连接良好,也不容易拔出电线13。
但是,在管长度C的最小值设定成满足作为导体插入部的第1筒部52的拉伸强度的长度、即管长度C比最小值小的情况下,不再保证第1筒部52的拉伸强度,难以用于汽车。
表5
(导体截面为0.5mm2)
在表5中示出导体截面积是0.50mm2的电线13的试验结果。在该试验中,电线13的包覆厚度是0.15mm~0.30mm,压接端子11的板厚是0.25mm。另外,实施例的管内径B是1.4mm,比较例的管内径B是1.6mm。
如表5所示,在导体截面积是0.50mm2的电线13的情况下,在比率TA是1.1~1.7的组合即管内径A是导体外径RA的1.1~1.7倍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在初期(刚刚制作后)、高温放置后以及拉伸试验后都能够获得良好的防水性,另外能够充分地防止压接后的端子内塌等异常变形的结果。得知,更优选,在比率TA是1.5以下即管内径A是导体外径RA的1.5倍以下的情况下,能够获得耐高温放置的加速度试验的防水性,且也能够抑制异常变形。与此相对,在比率TA是1.9倍以上的比较例中,不能获得良好的结果。
关于管长度C,如实施例所记载的那样,确认在比率TC是2.5~4.9的范围中能够确保防水性和能够防止异常变形。另外,通过使管长度C与表4的情况相同而统一成2.6mm,从而能够与导体截面积0.75mm2的电线13的情况通用。另外,通过将管长度C确保为导体外径RA的2倍以上,从而使电连接良好,不容易拔出电线13。
但是,管长度C设定成保证导体插入部即第1筒部52的拉伸强度的值,应对使用到汽车等中的情况。
表6
(导体截面为0.35mm2)
在表6中示出导体截面积是0.35mm2的电线13的试验结果。在该试验中,电线13的包覆厚度是0.15~0.30mm,压接端子11的板厚是0.25mm。另外,实施例的管内径B是1.2mm,比较例的管内径B是1.4mm。
如表6所示,在导体截面积是0.35mm2的电线13的情况下,在比率TA是1.1~2.0的组合即管内径A是导体外径RA的1.1倍~2.0倍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在初期(刚刚制作后)、高温放置后以及拉伸试验后都能够获得良好的防水性,另外能够充分地防止压接后的端子内塌等异常变形的结果。得知,更优选,在比率TA是1.6以下即管内径A是导体外径RA的1.4倍以下的情况下,能够获得耐高温放置的加速度试验的防水性,且也能够抑制异常变形。
与此相对,在比率TA是2.1倍以上的比较例中,不能获得良好的结果。
关于管长度C,如实施例所记载的那样,确认在比率TC是2.8~5.6的范围中能够确保防水性和能够防止异常变形。另外,通过使管长度C与表3和表4的情况相同而统一成2.6mm,从而能够与导体截面积为0.75mm2和0.50mm2的电线13的情况通用。另外,通过将比率TC确保2倍以上,从而能够使电连接良好,并且不容易拔出芯线部14。
但是,管长度C设定成充分保证导体插入部即第1筒部52的拉伸强度的值,对应向汽车等的使用中。
进行这样的试验的结果是,发明者等确认了在导体截面积是0.75mm2的电线13的情况下,优选管内径B是电线直径RB的1.0倍~1.4倍,若超过1.5倍则不利于防水性。另外,确认了管长度D在至少是电线直径RB的0.8~3.2倍情况下不妨碍防水性,优选管长度D是1.0mm以上且比率TD是0.8以上。另外,确认了管内径A优选是导体外径RA的1.1倍~1.8倍,若超过2.0倍则不利于防止端子内塌等异常变形,管长度C至少在导体外径RA的2.0~3.9倍的范围中能够维持良好性能。
另外,确认了,在导体截面积是0.50mm2的电线13的情况下,优选管内径B是电线直径RB的1.0倍~1.5倍,若超过1.6倍则逐渐地不利于防水性。另外,确认了管长度D至少在电线直径RB的0.8~3.5倍的情况下不妨碍防水性。另外,确认了管内径A优选是导体外径RA的1.1倍~1.7倍,若超过2.0倍则不利于防止端子内塌等异常变形,管长度C至少在导体外径RA的2.5倍~4.9倍的范围中能够维持良好性能。
另外,确认了,在导体截面积是0.35mm2的电线13的情况下,优选管内径B是电线直径RB的1.0倍~1.7倍,若超过1.9倍则不利于防水性。另外,确认了管长度D至少在是电线直径RB的0.8倍~3.4倍下不妨碍防水性。另外,确认了管内径A优选是导体外径RA的1.1倍~2.0倍,若是2.3倍以上则不利于防止端子内塌等异常变形,管长度C至少在导体外径RA的2.8~5.6倍的范围中能够维持良好性能。
此外,无论是对于哪一种导体截面积,管长度D都设定成满足初期防水的长度,在管长度D比最小值小的情况下,不满足初期防水。另外,在管长度C设定成保证导体插入部即第1筒部52的拉伸强度的长度、管长度C比最小值小的情况下,不保证第1筒部52的拉伸强度,不容易用于汽车。
然而,公知有导体截面积为0.35mm2~0.75mm2的电线13根据芯线部14的结构(根数等)以及/或者电线13的包覆厚度改变电线直径RB以及/或者导体外径RA。
发明者等针对各种电线直径RB以及导体外径RA的电线研究了满足上述条件的电线。在表7中示出该研究结果。
表7
如表7所示,导体截面积是0.75mm2的电线13是电线直径RB为1.3mm~1.9mm、导体外径RA为0.9mm~1.3mm的范围,关于用于该电线13的压接端子11,从防水性和防止异常变形的观点出发,优选管内径A是1.0mm~1.6mm、管内径B是1.4mm~2.1mm、管长度C是1.3mm~4.5mm、管长度D是1.1mm~4.5mm的范围。
另外,导体截面积是0.50mm2的电线13是电线直径RB为1.1mm~1.7mm、导体外径RA为0.8mm~1.1mm的范围,关于用于该电线13的压接端子11,从防水性和防止异常变形的观点出发,优选管内径A是0.85mm~1.4mm、管内径B是1.25mm~1.9mm、管长度C是1.2mm~4.5mm、管长度D是1.0mm~4.5mm的范围。
另外,导体截面积是0.35mm2的电线13是电线直径RB为0.9mm~1.5mm、导体外径RA为0.6mm~0.9mm的范围,关于用于该电线13的压接端子11,从防水性和防止异常变形的观点出发,优选管内径A是0.7mm~1.2mm、管内径B是1.1mm~1.7mm、管长度C是1.0mm~4.5mm、管长度D是0.8mm~4.5mm的范围。
在该表7中记载了上述范围的大致中央的值。通过以该大致中央的值为基准进行制作,从而即使产生制作上的误差也容易控制在上述范围内。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准备具有管状部25的压接端子11,其中,该管状部25的插入有芯线部14(导体部)的第1筒部52(导体插入部)形成为直径比插入有电线13的绝缘包覆部15(包覆部)的第2筒部54(包覆插入部)小,且第2筒部54的内径(管内径B)形成在绝缘包覆部15的外径(电线直径RB)的1.0倍~1.7倍的范围内,并将电线13插入于管状部25,将第2筒部54与绝缘包覆部15压缩而并压接起来,因此使电线13的芯线部14容易进入到第1筒部52内,且容易确保压接端子11与包覆电线13之间的防水性。
因而,能够抑制管状部25和/或者电线13的腐蚀而增长产品寿命。另外,通过冲压加工和激光焊接形成所述封闭筒状体,因此也容易应对大量生产。
而且,这些条件也能够容易应用于压接导体截面积是0.35mm2~0.75mm2以外的电线13的其它压接端子11中,并通过应用也容易确保尺寸不同的电线13与压接端子11之间的防水性。
另外,在绝缘包覆部15的外径(电线直径RB)是1.3mm~1.9mm的导体截面积是0.75mm2的电线13的情况下,通过使第2筒部54(包覆插入部)的内径(管内径B)形成在电线直径RB的1.0倍~1.4倍的范围内,从而容易确保压接端子11与电线13之间的防水性。
另外,在电线直径RB是1.1mm~1.7mm的导体截面积是0.50mm2的电线13的情况下,通过使第2筒部54(包覆插入部)的内径(管内径B)形成在绝缘包覆部15的外径的1.0倍~1.5倍的范围内,从而容易确保压接端子11与电线13之间的防水性。
另外,在电线直径RB是0.9mm~1.5mm的导体截面积是0.35mm2的电线13的情况下,通过使第2筒部54(包覆插入部)的内径(管内径B)形成在绝缘包覆部15的外径的1.0倍~1.7倍的范围内,从而容易确保压接端子11与电线13之间的防水性。
另外,通过使第1筒部52(导体插入部)的内径(管内径A)形成在芯线部14(导体部)的外径(导体外径RA)的1.1倍~2.0倍的范围内,从而容易确保防水性,并且容易防止压接后的端子内塌等异常变形。另外,这些条件能够容易应用于压接导体截面积是0.35mm2~0.75mm2以外的电线13的其它压接端子11中,并通过应用而容易确保尺寸不同的电线13与压接端子11之间的防水性,并且容易防止异常变形。
另外,在电线直径RB是0.9mm~1.3mm的导体截面积是0.75mm2的电线13的情况下,优选管内径A是导体外径RA的1.1倍~1.8倍,通过进一步限定于1.4倍以下,从而进一步提高防水性,且也抑制异常变形。另外,在电线直径RB是0.8mm~1.1mm的导体截面积是0.50mm2的电线13的情况下,优选管内径A是导体外径RA的1.1倍~1.7倍,通过进一步限定于1.5倍以下,从而进一步提高防水性,且也抑制异常变形。另外,在电线直径RB是0.6mm~0.9mm的导体截面积是0.35mm2的电线13的情况下,优选管内径A是导体外径RA的1.1倍~2.0倍,通过进一步限定于1.6倍以下,从而进一步提高防水性,且也抑制异常变形。
另外,使第2筒部54(包覆插入部)与第1筒部52(导体插入部)同轴地形成,因此能够使电线13的芯线部14和绝缘包覆部15分别顺畅地插入到第1筒部52和第2筒部54。
另外,使管状部25形成为电线插入口31以外封闭的封闭筒状体,因此只要注意封闭第2筒部54(包覆插入部)与电线13的绝缘包覆部15(包覆部)之间的间隙,就能够确保防水性。即,在使管状部25构成为封闭筒状体的基础上,通过以满足上述的条件的方式形成,从而能够高效地确保防水性。
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在图1等所示的电线连接结构体10中应用本发明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在上述说明中,例示了压接端子11的盒部20具有凹型端子的情况,但也可以是盒部20具有凸型端子的结构(凸型盒)。另外,构成芯线部14的金属材料,既可以是铜系材料,也能够广泛应用能作为电线实用的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
标号说明
10:电线连接结构体;11:压接端子;13:电线(包覆电线);14:芯线部(导体部);15:绝缘包覆部(包覆部);15a:包覆前端部;20:盒部;25:管状部(阶梯管);31:电线插入口(开口部);52:第1筒部(导体插入部);53:扩径筒部(导体引导件);54:第2筒部(包覆插入部)。

Claims (11)

1.一种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该电线连接结构体是用管状部将具有所述管状部的端子和包覆电线的导体部压接而成的,其特征在于,
准备具有所述管状部的所述端子,其中,所述管状部的插入有所述导体部的导体插入部形成为直径比插入有所述包覆电线的包覆部的包覆插入部小,且所述包覆插入部的内径形成在所述包覆部的外径的1.0倍~1.7倍的范围内,
将所述包覆电线插入到所述管状部中,将所述包覆插入部与所述包覆部压缩而压接起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包覆部的外径是1.3mm~1.9mm的所述包覆电线的情况下,所述包覆插入部的内径形成在所述包覆部的外径的1.0倍~1.4倍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包覆部的外径是1.1mm~1.7mm的所述包覆电线的情况下,所述包覆插入部的内径形成在所述包覆部的外径的1.0倍~1.5倍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包覆部的外径是0.9mm~1.5mm的所述包覆电线的情况下,所述包覆插入部的内径形成在所述包覆部的外径的1.0倍~1.7倍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体插入部的内径形成在所述导体部的外径的1.1倍~2.0倍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线连接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覆插入部和所述导体插入部同轴地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形成封闭筒状体,其中,所述封闭筒状体是将所述管状部的与电线插入口相反侧的端部闭合并从所述相反侧的端部朝向所述电线插入口封闭所述电线插入口以外的部分而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覆插入部的长度是所述包覆部的外径的0.8倍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覆插入部的长度是所述包覆部的外径的0.8倍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覆插入部的长度是所述包覆部的外径的0.7倍以上。
11.一种电线连接结构体,其是用管状部将具有所述管状部的端子和包覆电线的导体部压接而成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状部的插入有所述导体部的导体插入部形成为直径比插入有所述电线的包覆部的包覆插入部小,且所述包覆插入部的内径形成在所述包覆部的外径的1.0~1.7倍的范围内,
所述包覆插入部与所述包覆部被压缩而压接起来。
CN201580020204.4A 2014-06-23 2015-06-23 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电线连接结构体 Pending CN1062335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28181 2014-06-23
JP2014128181 2014-06-23
PCT/JP2015/068056 WO2015199078A1 (ja) 2014-06-23 2015-06-23 電線接続構造体の製造方法、及び電線接続構造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33548A true CN106233548A (zh) 2016-12-14

Family

ID=54938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0204.4A Pending CN106233548A (zh) 2014-06-23 2015-06-23 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电线连接结构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93617B2 (zh)
JP (1) JPWO2015199078A1 (zh)
KR (1) KR102000372B1 (zh)
CN (1) CN106233548A (zh)
WO (1) WO201519907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8349A (zh) * 2017-05-04 2018-11-13 江苏嘉盟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堵油电力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009640A (ja) * 2018-07-09 2020-01-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及び、端子付き電線
JP2020030909A (ja) * 2018-08-21 2020-02-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被覆電線と端子との接合構造および被覆電線と端子との接合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76792A (ja) * 2004-03-22 2005-10-06 Sankosha Corp 接地用圧着端子
WO2013143011A1 (de) * 2012-03-29 2013-10-03 Brugg Cables Industry Ag Hochleistungsverbindung für flexible kabel
WO2014014105A1 (ja) * 2012-07-20 2014-01-23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圧着端子、接続構造体、コネクタ及び圧着端子の圧着方法
CN203503807U (zh) * 2013-09-26 2014-03-26 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电瓶铝导线的双金属套筒连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98039B2 (ja) 2007-08-31 2010-12-1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自動車用電線
JP5391700B2 (ja) 2009-01-19 2014-01-1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付き電線
US9111666B2 (en) 2010-12-27 2015-08-18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Automotive insulated wire, and automotive wiring harness
KR101488464B1 (ko) * 2012-08-07 2015-01-30 후루카와 덴키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압착 단자, 접속 구조체, 커넥터, 와이어 하니스 및 압착 단자 제조 방법, 접속 구조체의 제조 방법
JP5535288B2 (ja) 2012-08-31 2014-07-02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圧着端子の製造方法、圧着端子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5546708B1 (ja) * 2013-02-20 2014-07-09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圧着端子、接続構造体及び、接続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CN104969415B (zh) * 2013-02-23 2018-05-29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压接端子、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电线连接结构体和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WO2014129217A1 (ja) 2013-02-24 2014-08-28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線接続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線接続構造体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76792A (ja) * 2004-03-22 2005-10-06 Sankosha Corp 接地用圧着端子
WO2013143011A1 (de) * 2012-03-29 2013-10-03 Brugg Cables Industry Ag Hochleistungsverbindung für flexible kabel
WO2014014105A1 (ja) * 2012-07-20 2014-01-23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圧着端子、接続構造体、コネクタ及び圧着端子の圧着方法
CN203503807U (zh) * 2013-09-26 2014-03-26 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电瓶铝导线的双金属套筒连接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8349A (zh) * 2017-05-04 2018-11-13 江苏嘉盟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堵油电力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8808349B (zh) * 2017-05-04 2023-12-22 江苏嘉盟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堵油电力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018068A (ko) 2017-02-15
US20170025768A1 (en) 2017-01-26
JPWO2015199078A1 (ja) 2017-04-20
US9793617B2 (en) 2017-10-17
KR102000372B1 (ko) 2019-07-15
WO2015199078A1 (ja) 2015-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64980B (zh) 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和电线连接结构体
CN105075021B (zh) 端子金属件及带有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
CN106030907B (zh) 压接端子和电线的连接构造
CN104321931B (zh) 连接结构体、连接器、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电线连接结构体以及电线
US9147944B2 (en) Terminal fitting
CN104094471A (zh) 连接构造体、连接器以及连接构造体的制造方法
CN104170167A (zh) 压接端子、压接连接结构体及压接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CN106233548A (zh) 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电线连接结构体
JP2016129149A (ja) 電線接続構造体
CN105932430B (zh) 套管、接触装置以及用于借助超声波来焊接细束状导线的方法
CN105684222A (zh) 接线端子及电线组件
JP2014164946A (ja) 端末絶縁剥離電線、及び、電線接続構造体
JP2014164957A (ja) 電線接続構造体
JP6007125B2 (ja) 電線接続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5787919B2 (ja) 端子、及び、電線接続構造体
JP6005012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JP2020087523A (ja) 圧着端子、端子付き電線および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JP6210551B2 (ja) 端子、端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線の終端接続構造体
JP6053564B2 (ja) 端子及び端子の製造方法
JP2014164941A (ja) 電線付き圧着端子及び電線付き圧着端子の製造方法
JP6935310B2 (ja) 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JP2014164940A (ja) 電線付き圧着端子及び電線付き圧着端子の製造方法
JP2014187011A (ja) 端子、端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線の終端接続構造体
JP6017061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端子と被覆導線との接続方法、金型
JP2014164949A (ja) 電線接続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1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