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47786A - 引线框、带树脂引线框、树脂封装体、发光装置以及树脂封装体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引线框、带树脂引线框、树脂封装体、发光装置以及树脂封装体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47786A
CN104347786A CN201410367659.0A CN201410367659A CN104347786A CN 104347786 A CN104347786 A CN 104347786A CN 201410367659 A CN201410367659 A CN 201410367659A CN 104347786 A CN104347786 A CN 1043477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mentioned
wire
resin
uni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676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47786B (zh
Inventor
中林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chia Corp
Nichia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chia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chia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Nichia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47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77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477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77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4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H01L23/48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consisting of soldered or bonded constructions
    • H01L23/495Lead-frames or other flat leads
    • H01L23/49541Geometry of the lead-fram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6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emiconductor body, e.g. lead-frames, wire-bonds or solder ba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4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parts, e.g. containers, prior to assembly of the devices, using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the subgroups H01L21/06 - H01L21/326
    • H01L21/4814Conductive parts
    • H01L21/4821Flat leads, e.g. lead frames with or without insulating supports
    • H01L21/4842Mechanical treatment, e.g. punching, cutting, deforming, cold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93Batch processes
    • H01L24/95Batch processes at chip-level, i.e. with connecting carried out on a plurality of singulated devices, i.e. on diced chips
    • H01L24/97Batch processes at chip-level, i.e. with connecting carried out on a plurality of singulated devices, i.e. on diced chips the devices being connected to a common substrate, e.g. interposer, said common substrate being separable into individual assemblies after connec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05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2Encapsulations
    • H01L33/54Encapsulations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2Encapsulations
    • H01L33/56Materials, e.g. epoxy or silicone resi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05Shape
    • H01L2224/4809Loop shape
    • H01L2224/48091Arch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1Disposition
    • H01L2224/4815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 H01L2224/4822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 H01L2224/48245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metallic
    • H01L2224/48247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metallic connecting the wire to a bond pad of the it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4Connecting portions
    • H01L2224/48463Connecting portions the connecting portion on the bonding area of the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being a ball bond
    • H01L2224/48465Connecting portions the connecting portion on the bonding area of the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being a ball bond the other connecting portion not on the bonding area being a wedge bond, i.e. ball-to-wedge, regular stitc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5Details of package part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81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33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33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2933/005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relating to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33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2933/0066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relating to 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emiconductor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Encapsulation Of And Coatings For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Lead Frame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引线框、带树脂引线框、树脂封装体、发光装置以及树脂封装体的制造方法,适于制作能够防止树脂成型体中的裂缝的产生的树脂封装体的引线框。引线框包含至少1个列,该列是分别包含第1引线和第2引线的多个单位区域被重复地配置在第1方向上而形成的,在单位区域中,将第1引线和第2引线分离的分离区域在第2引线的端部弯曲,第1引线具有沿着第2引线的端部延伸的延伸部,在与第1方向相邻的单位区域间,通过延伸部将一个单位区域的第1引线与另一个单位区域的第1引线或者第2引线相连接。

Description

引线框、带树脂引线框、树脂封装体、发光装置以及树脂封装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引线框、带树脂引线框、树脂封装体、发光装置以及树脂封装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将LED搭载于埋设了正负引线的树脂封装体中,用透光性树脂覆盖该LED,由此制作使用了LED的发光装置。将形成了正负引线的引线框装到模具内,使树脂流入与各个封装体对应而形成的空穴中并使其固化后,按各个封装体进行分离,由此制作该树脂封装体。关于在制造该树脂封装体时使用的引线框,为了使多个树脂封装体一并成形,重复排列分别包含正负引线的单位区域。这里,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单位区域指的是与各个封装体相对应的区域,且在本说明书中,将重复排列多个单位区域后得到的板状的部件称为引线框。
关于引线框,由于需要跨越多个单位区域间并要以集合状态保持正负引线,所以在相邻的单位区域间对引线间进行连结,在对该连结部成形后进行切断。作为该引线框,以往提出了各种构造,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用悬吊栓来连结相邻的单位区域间的引线的引线框。
此外,在专利文献2的图22中,公开了设置成为悬吊的支柱的增强引线的技术。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2-89547
专利文献2:JP特开2012-191233
但是,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引线框制作的树脂封装体存在以下问题:在树脂成型体中,特别是在将正负引线分离的分离部的树脂中含有裂缝。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可防止树脂成型体中的裂缝的产生的树脂封装体制作中的引线框。
此外,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树脂成型体中的裂缝的产生的树脂封装体和树脂封装体的制造方法。
为了达成以上的第1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引线框包含至少1个列,该列是分别包含第1引线和第2引线的多个单位区域被重复地配置在第1方向上而形成的,在上述单位区域中,将上述第1引线和上述第2引线分离的分离区域在上述第2引线的端部弯曲,上述第1引线具有沿着上述第2引线的端部延伸的延伸部,在与上述第1方向相邻的单位区域间,通过上述延伸部将一个单位区域的第1引线与另一个单位区域的第1引线或者第2引线相连接。
为了达成以上的第2目的,本发明涉及的树脂封装体具备:具有凹部的树脂成型体;和埋设在上述树脂成型体中且与上述凹部的底面分离而露出的第1引线和第2引线,上述第1引线具有:主要部;从该主要部的一对对角的拐角或者靠近该拐角的位置分别向相反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和设置在形成上述主要部的与上述主要部的上述一对角部不同的对角的拐角或者靠近该拐角的位置上且分别向相反方向延伸的连结部,上述延伸部以及上述连结部的端部分别从上述树脂成型体的4个外侧面露出。
此外,为了达成第2目的,本发明涉及的树脂封装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i)准备如下的引线框,该引线框包含至少1个列,该列是分别包含第1引线和第2引线的多个单位区域被重复地配置在第1方向上而形成的,在上述单位区域中,将上述第1引线和上述第2引线分离的分离区域在上述第2引线的端部弯曲,上述第1引线具有沿着上述第2引线的端部延伸的延伸部,在与上述第1方向相邻的单位区域间,通过上述延伸部将一个单位区域的第1引线与另一个单位区域的第1引线或者第2引线相连接;(ii)准备上模和下模,该上模在上述单位区域中具有分别与第1引线的至少一部分和第2引线的至少一部分相对置的凸部;(iii)在以通过上述凸部和上述下模而分别夹持第1引线的至少一部分和第2引线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来保持上述引线框的状态下,向形成于上述凸部的周围的空洞注入树脂。
发明效果
根据如以上构成的本发明涉及的引线框,能够提供一种适于可防止树脂成型体中的裂缝的产生的树脂封装体制作中的引线框。
根据如以上构成的本发明涉及的树脂封装体以及树脂封装体的制造方法,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树脂成型体中的裂缝的产生的树脂封装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引线框的平面图。
图2对构成树脂封装体的树脂进行成形的实施方式1的引线框的俯视图。
图3是使用采用图1的引线框制造的树脂封装体而构成的发光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2的引线框的俯视图。
图5是对构成树脂封装体的树脂进行成形的实施方式2的引线框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3的引线框的俯视图。
图7是对构成树脂封装体的树脂进行成形的实施方式3的引线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引线框100的构成的俯视图,重复地配置分别包含第1引线11和第2引线12在内的单位区域10。具体来说,在图1的实施方式1的引线框100中,单位区域10被配置在纵向(第1方向)上而形成列,在横向(第2方向)上排列设置(并排)该列。
在各单位区域10中,第1引线11和第2引线12隔着分离区域13而被分离,经由相邻的单位区域的第1引线11以及第2引线12而支撑各单位区域10。即,第1引线11和第2引线12在相邻的单位区域间,第1引线11间、第2引线12间或者第1引线11与第2引线12间的任意一个以上之间被连结而构成1个引线框。
以下,具体说明实施方式1的引线框100的构成。
在实施方式1的引线框100中,各单位区域10分别具有1个第1引线11和2个第2引线12。单位区域10形成点对称形状,在单位区域10中分别以单位区域10的中心为旋转中心来使第1引线11和2个第2引线12旋转180度时,与原来的形状一致。
具体来说,在各单位区域10中,第1引线11以及第2引线12分别具有矩形形状(长方形)的主要部11b、主要部12b,主要部11b的长边和主要部12b的长边被配置成隔着规定的间隔而对置。第1引线11具有沿着第2引线12的端部(主要部12b的短边)而延伸的延伸部11c,第2引线12的端部(主要部12b的短边)和延伸部11c隔着规定的间隔而对置。如以上所述,在主要部11b的长边和主要部12b的长边之间、和第2引线12的端部(主要部12b的短边)和延伸部11c之间,形成弯曲且连续的分离区域13。这里,分离区域的宽度例如被设为50~300μm。
第1引线11具有从主要部11b的一对对角的拐角开始分别向相反方向延伸的2个延伸部11c。2个延伸部11c之中的一个延伸部11c沿着2个第2引线12之中的一个第2引线12的端部(第1端部)而延伸,另一个延伸部11c沿着另一个第2引线12的端部(第1端部)延伸。以下,将与延伸部11c对置的第2引线12的端部如上述括弧内的标注那样称为第1端部,将位于第1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称为第2端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将延伸部11c设置成了从主要部11b的拐角开始延伸,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延伸部11c设置成从靠近主要部11b的拐角的位置开始延伸。此时,可以将2个延伸部11c的一个设置为从主要部11b的拐角开始延伸,将另一个设置为从靠近主要部11b的拐角的位置开始延伸。这里,所谓靠近主要部11b的拐角的位置指的是,距主要部11b的拐角的距离比距长边中心的距离短的位置。
第1引线11的延伸部11c与分别在纵向上相邻的单位区域的第2引线12的第2端部连结。此外,第1引线11的主要部11b的短边的一部分与在横向上相邻的单位区域10的第1引线11的主要部11b的短边的一部分经由第1连结部11a而连结。这里,第1引线11分别与在横向的两侧相邻的单位区域10的第1引线11相连接,所以各第1引线11(主要部11b)分别具备2个第1连结部11a,2个第1连结部11a被设置在靠近与形成有延伸部11c的主要部11b的一对角部不同的对角角部的位置上。这样,通过延伸部11c和第1连结部11a,在4个对角角部分别支撑第1引线1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将第1连结部11a设置在了与对角的拐角靠近的位置上,但是也可以将第1连结部11a设置在对角的拐角上。此时,也可以将2个第1连结部11a的一个设置成从主要部11b的拐角开始延伸,将另一个设置成从与主要部11b的拐角靠近的位置开始延伸。这里,所谓与主要部11b的拐角靠近的位置指的是,距主要部11b的拐角的距离比距短边中心的距离短的位置。
在纵向上相邻的单位区域间内隔着规定的间隔而并排设置第2引线12,第2引线12间的2个部位被连结。具体来说,在与第2引线12的对置长边的两端部靠近的2个位置处,经由第2连结部12c而被连结。此外,在横向上相邻的2个单位区域的第2引线12间,连结了第1引线11的延伸部11c的第2端部经由第3连结部12a而被连结。这样,连结第2引线12的第2端部间的第3连结部12a和在纵向上相邻的第1引线11的延伸部11c在第2引线12的第2端部附近相连而成为一体。
将如上构成的实施方式1的引线框100装到模具内,并向空穴输入树脂并使其固化。由此,以集合状态制作分别具备树脂成型体15、第1引线11和第2引线12的多个树脂封装体,其中,树脂成型体15具有凹部16,第1引线11和第2引线12被埋设在树脂成型体15中且与凹部16的底面分离而被露出。例如,该模具由可分离的2个以上的模具构成,在一个模具(例如,上模)中与凹部16对应地设置凸部,成形时,在该凸部的上表面和另一个模具(例如,下模)之间夹持引线框100。上模具有多个凸部,凸部形成为在各单位区域中分别与第1引线的至少一部分和第2引线的至少一部分相对置。引线框100例如被装成使单位区域10的中心与一个模具的凸部上表面的中心一致,并被保持成通过上模的凸部和下模来分别夹持了第1引线的至少一部分和第2引线的至少一部分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向形成于凸部周围的空穴中注入树脂并使其固化。作为树脂的成形方法,能够适当使用注射成型、传递成型。对于凹部16以及凹部16的底面而言,以在凹部16的底面使第1引线11露出且在第1引线11的两侧分别隔着分离区域13而使第2引线12露出的方式,优选延伸部11c被埋设在树脂成型体15的内部。换言之,优选,上模的凸部形成为在除去了延伸部的位置处与上述第1引线的一部分相对置。
此外,凹部16例如构成为从底面朝向上表面截面积变宽。在图2中,附加了15a的部分是倾斜的凹部16的侧壁。此外,向引线框100的分离区域13填充树脂,形成由所填充的树脂构成的树脂分离部14。在使树脂固化之后,沿着切断线17进行切断,按各个树脂封装体进行分离。如以上所述那样制作实施方式1的树脂封装体。
另外,切割道(dicing street)宽度(切断部的宽度)例如为0.1mm~0.3mm程度。树脂封装体的大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俯视下的一边为1mm~5mm程度,厚度为0.2mm~0.7mm程度。
如以上构成的实施方式1的树脂封装体通过第1引线11的延伸部11c来增强了树脂成型体15,能够防止树脂部中的裂缝的产生。
即,如果第1引线11和第2引线12之间的树脂分离部从一侧面开始朝向另一侧面直线延伸,则有可能会在树脂分离部的部分产生裂缝。但是,在本实施方式1的树脂封装体中,树脂分离部14沿着第1引线11的外形(主要部11b的侧面和延伸部11c的侧面)而弯曲。因此,难以对树脂分离部14施加来自外部的力,而且即使对树脂分离部14施加外力,也能够通过主要部11b和延伸部11c来抑制树脂分离部14的变形,能够防止树脂部中的裂缝的产生。
实施方式1的引线框100中,由于分离区域13具有第1引线11在第2引线12的端部的拐角弯曲并沿着第2引线12的端部而延伸的延伸部11c,所以能够制作出抑制了树脂成型体15中的裂缝的产生的树脂封装体。
此外,实施方式1的引线框100通过延伸部11c和第1连结部在4处的对角角部分别支撑第1引线11,第2引线12通过延伸部11c而与第1引线11连结,并且第2引线12与相邻的单位区域的第2引线12在3个部位连结而被支撑。由此,能够抑制引线框100的变形,能够实现大尺寸化。
另外,实施方式1的引线框100在未设置增强引线的情况下保持着第1引线11以及第2引线12,所以能够使切割道的宽度(切断部的宽度)变窄,能够增加可取的个数。
此外,由于不需要按每个增强引线来进行切削,所以能够加快切断速度,能够削减制造成本。
图3是使用实施方式1的树脂封装体构成的发光装置的立体图。
在图3的发光装置中,发光元件18被芯片焊接(die bonding)(搭载)在树脂封装体的凹部16的底面露出的第1引线11上,发光元件18的n侧电极和p侧电极分别经由电线19与一个第2引线12和另一个引线12连接。
在该图3所示的例子中,例如,一个第2引线12为正的引线,另一个第2引线12为负的引线。
这里,在树脂封装体(树脂成型体)的外侧面中露出有延伸部11c的切断面(端面),同样地,第1连结部11a、第2连结部12c以及第3连结部12a的切断面也在树脂封装体的外侧面露出。此外,延伸部11c、第1连结部11a、第2连结部12c以及第3连结部12a通过半蚀刻而变得较薄,在图3中,将在树脂封装体的外表面露出的延伸部11c等的切断面描绘得较薄。
在图3所示的树脂封装体中,树脂成型体具有4个外侧面,但是优选在各外侧面使延伸部11c、第1连结部11a、第2连结部12c以及第3连结部12a中的任意一个以上的端部露出。
例如,在使第1引线11的主要部11b和第2引线12的主要部12b增厚、并使它们从树脂成型体的背面露出而形成外部连接端子的情况下,如果主要部11b的侧面以及主要部12b的侧面与树脂成型体的边界平坦,则有可能主要部11b的侧面以及主要部12b与树脂成型体之间的界面会剥离。但是,通过使延伸部11c、第1连结部11a、第2连结部12c以及第3连结部12a从外侧面露出,从而在主要部11b的侧面以及主要部12b的侧面与树脂成型体的边界形成凸部,能够防止主要部11b的侧面以及主要部12b与树脂成型体之间的界面剥离。
发光装置中,针对发光元件18发出的光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发光元件18的周围配置用于变换其波长(变换为长波长侧)的1种以上的荧光体。在图3所示的发光装置中,优选的是将包含1种以上的荧光体的密封树脂填充至树脂封装体的凹部16中,由此将荧光体配置在发光元件18的周围。
根据需要,密封树脂也可以包含使来自发光元件18以及荧光体的光扩散的扩散剂。
此外,也可以通过控制密封树脂的表面形状来形成透镜,提高光的取出效率。或者,也可以通过在密封树脂上配置透镜来提高光的取出效率。
实施方式2
图4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2的引线框200的构成的俯视图。
实施方式2的引线框200与实施方式1相同,通过将分别包含第1引线21和第2引线22的单位区域20重复配置而构成,但是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是,各单位区域20由1个第1引线21和1个第2引线22构成。
以下,具体说明实施方式2的引线框200的构成。
在实施方式2的引线框200中,第1引线21以及第2引线22分别具有主要部21b、主要部22b,第2引线22的主要部22b是矩形形状(长方形)。在各单位区域20中,第1引线21的主要部21b的一边和第2引线22的主要部22b的一边(1个长边)被配置成隔着规定的间隔而对置。第1引线21具有分别沿着第2引线22的主要部22b的两个短边而延伸的2个延伸部21c,第2引线22的主要部22b的短边和延伸部21c隔着规定的间隔而对置。这样,第1引线21具有沿着第2引线22的主要部22b的两个短边而延伸的延伸部21c,由此在第1引线21和第2引线22的主要部22b之间形成弯曲的分离区域23。
即,分离区域23由在第1引线21的主要部21b的一边与第2引线22的主要部22b的长边之间直线形成的分离区域、和从该分离区域的两端开始沿着第2引线22的主要部22b的短边而形成的分离区域构成。
此外,相邻的单位区域20间的引线之间是按照以下方式连接的。
第1引线21的延伸部21c分别与在纵向上相邻的单位区域20的第1引线21连结。
第1引线21在主要部21b的一边(分离区域23侧的边)的相反侧的另一边的2个部位分别经由连结部21a而与在纵向上相邻的单位区域的第2引线22连结。另外,连结部21a与在纵向上相邻的单位区域的第2引线22的连结部22a连结。
此外,第1引线21经由连结部21d而与在横向上相邻的单位区域20的第1引线21连结。
这样,第1引线21在与纵向上相邻的单位区域的第1引线21之间经由延伸部21c而在4处的对角角部被支撑,并且经由连结部21d在与横向上相邻的单位区域20的第1引线21之间被支撑。
将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2的引线框200装到模具内,向空穴注入树脂并使其固化。由此,以集合状态制作分别具备树脂成型体25、第1引线21和第2引线22的多个树脂封装体,其中,树脂成型体25具有凹部26,第1引线21和第2引线22埋设在树脂成型体25中并且与凹部26的底面分离而被露出。
具体来说,与实施方式1相同,例如,在可分离的2个以上的模具的一个上模中与凹部26相对应地设置凸部,在成形时,在该凸部的上表面和另一个下模之间夹入引线框200,向形成在凸部周围的空穴注入树脂并使其固化。此时,优选,延伸部21c被埋设在树脂成型体25之中。此外,凹部26例如构成为从底面朝向上表面截面积变宽,在图5中附加25a来示出的部分是倾斜的凹部26的侧壁。
另外,在引线框200的分离区域23中填充树脂,形成由所填充的树脂构成的树脂分离部24。在使树脂固化后,沿着切断线27进行切断,按各个树脂封装体进行分离。如以上所述那样制作实施方式2的树脂封装体。
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2的树脂封装体通过第1引线21的延伸部21c来增强了树脂成型体25,由此能够防止树脂成形部中的裂缝的产生。
这里,特别在本实施方式2中,第1引线21具有分别沿着主要部22b的两个短边而延伸的2个延伸部21c,因此在树脂分离部24的两侧可增强树脂成型体25,能够更有效地防止树脂成形部中的裂缝的产生。
实施方式2的引线框200除了能够制作通过第1引线21的延伸部21c来增强了树脂成型体25的树脂封装体以外,还具有以下的优点。
第一,实施方式2的引线框200中,第1引线21在与纵向上相邻的单位区域的第1引线21之间经由延伸部21c在4处的对角角部被支撑,并且在与横向上相邻的单位区域20的第1引线21之间经由连结部21d被支撑。通过这样的支撑构造,能够抑制引线框200的变形,能够实现大尺寸化。
此外,实施方式2的引线框200在未设置增强引线的情况下保持第1引线21以及第2引线22,所以能够使切割道的宽度(切断部的宽度)变窄,能够使可取的个数增多。
此外,由于不必按每个增强引线进行切削,所以能够加快切断速度,能够削减制造成本。
实施方式3
图6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3的引线框300的构成的俯视图。
实施方式3的引线框300与实施方式1以及2相同,通过将分别包含第1引线31和第2引线321~323的单位区域30重复配置而构成,但是与实施方式1以及2不同的是,各单位区域30由1个第1引线31和3个第2引线321~323构成。
以下,具体说明实施方式3的引线框300的构成。
第1引线31具备L字型或者反L字型的主要部31b、连结部31a以及2个延伸部31c、31d。第1引线31的主要部31b具备躯干部和从躯干部突出来的突出部,成为了L字型或者反L字型形状,躯干部配置在单位区域30的中央部。此外,第2引线由具有主要部321b和连结部321a的第2引线321、具有主要部322b和连结部322a的第2引线322、具有主要部323b和连结部323a的第2引线323构成。第2引线321被设置在由第1引线31的躯干部和突出部包围的区域中,第2引线322和第2引线323沿着躯干部被排列后设置在第2引线321的相反侧。
第1引线31的延伸部31c从主要部31b的一端部的角(躯干部的一端部的角)开始向纵下方向延伸,与在纵下方向上相邻的第2引线322连结。另外,在各单位区域30的第1引线31中,将位于靠近突出部的位置处的躯干部的端部称为另一端部,将位于从突出部远离的位置处的躯干部的端部称为一端部。此外,延伸部31d从主要部31b的另一端部的角(躯干部的另一端部的角)开始向纵上方向延伸,与在纵上方向上相邻的第1引线31的突出部连结。此外,在相邻的单位区域30间,延伸部31c和延伸部31d通过连结棒38而被连结。如以上所述,在第1引线31中,延伸部31c和延伸部31d分别从躯干部的对角的角开始向相反方向延伸。此外,第1引线31的连结部31a从主要部31b的一端部开始在横向上延伸,与在横向上相邻的单位区域30的第1引线31的另一端部(躯干部的另一端部)连结。这里,在主要部31b的一端部中,连结部31a被设置在与设有延伸部31c的角不同的角的附近。通过以上的构成,第1引线31的躯干部被4个角部支撑。
第2引线321的连结部321a从主要部321b的一端部开始延伸,与在纵下方向上相邻的单位区域30的第2引线323的主要部323b连结。第2引线322的连结部322a从主要部322b的一端部开始延伸,与在纵上方向上相邻的单位区域30的第2引线321的主要部321b连结。第2引线323的连结部323a从主要部323b的一端部开始延伸,与在纵上方向上相邻的单位区域30的第1引线31的突出部的前端部连结。
通过以上的构成,形成沿着第1引线31的主要部31b和延伸部31d而弯曲的分离区域13。此外,在主要部31b的躯干部以及突出部与第2引线321之间形成弯曲的分离区域33。但是,不形成从单位区域30的一边开始连接到另一边且直线延伸的分离区域。
将以上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3的引线框300装到模具内,向空穴注入树脂并使其固化。由此,以集合状态制作分别具备树脂成型体35、以及第1引线31和3个第2引线321~323的多个树脂封装体,其中,树脂成型体35具有凹部36,第1引线31和3个第2引线321~323被埋设在树脂成型体35中并且与凹部36的底面分离而被露出。此外,凹部36例如构成为从底面朝向上面截面积变宽,在图7中,附加35a示出的部分是倾斜的凹部36的侧壁。
另外,向引线框300的分离区域33填充树脂,形成由所填充的树脂构成的树脂分离部34。在使树脂固化后,沿着切断线37进行切断,按各个树脂封装体进行分离。如以上那样制作实施方式3的树脂封装体。
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3的树脂封装体通过第1引线31的延伸部31c、31d来增强了树脂成型体,能够防止树脂成形部中的裂缝的产生。
实施方式3的引线框300中,对于分离区域33而言,由于第1引线31具有在第2引线321~323的端部的拐角弯曲并沿着第2引线321~323的端部而延伸的延伸部31c、31d,所以能够实现抑制了树脂成型体中的裂缝的产生的树脂封装体的制作。
此外,实施方式3的引线框300中,第1引线31的躯干部通过延伸部31c、31d以及连结部31a在4处的对角角部被分别支撑。由此,能够抑制引线框300的变形,能够进行大尺寸化。
进一步地,实施方式3的引线框300在未设置增强引线的情况下保持第1引线31以及第2引线32,所以能够使切割道的宽度(切断部的宽度)变窄,能够使可取的个数增多。
此外,由于没有必要按每个增强引线进行切削,所以能够加快切断速度,能够削减制造成本。
在以上的本发明中,引线框例如能够使用由铝、铁、镍、铜、铜合金、不锈钢、包含膨胀(invar)合金的铁合金等的任一个以上构成的导电性材料。也可以是镀上不同种类的金属的镀覆材料。此外,引线框优选由金、银、镍、钯以及它们的合金等来进行镀覆。
此外,引线框的厚度例如为50μm~1000μm,优选设为100μm~500μm。此外,可根据目的来改变引线框的厚度。该引线框的厚度能够通过蚀刻(半蚀刻法)或者冲压而发生变化,在改变厚度的情况下,优选减少延伸部的厚度,由此能够进一步加快按各个树脂封装体进行分离时的切断速度,能够进一步削减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在引线框的第1引线的主要部和/或第2引线的主要部中形成一部分变薄的凹部或者一部分变厚的凸部,在该凹部中填入树脂,或者使凸部陷入树脂成型体中,或者增大引线框与树脂成型体之间的粘接面积,由此能够提高粘接性。
此外,凹部优选由沿着第1引线的主要部的外周和/或第2引线的主要部的外周的薄壁部形成。如果这样沿着主要部的外周形成凹部,则例如在进行蚀刻以使延伸部的厚度变薄时,沿着主要部的外周而形成与该延伸部连续的薄壁部,由此能够形成凹部。
此外,在树脂成型体15、25、35的成形材料中,例如除了环氧树脂、硅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外,还可以使用液晶聚合体、聚邻苯二甲酰胺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热可塑性树脂。此外,在成形材料中混合氧化钛等白色顔料等,能够提高树脂成型体15、25、35的凹部16、26、36内的光的反射率。
以上的实施方式1~3的树脂封装体通过具有凹部16、26、36的树脂成型体构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由没有凹部的平板状的树脂成型体构成。
符号说明
100,200,300  引线框
10,20,30  单位区域
11,21,31  第1引线
11a  第1连结部
11b,12b,21b,22b,31b,321b,322b,323b  主要部
11c,21c,31c,31d  延伸部
12,22,321,322,323  第2引线
12a  第3连结部
12c  第2连结部
13,23,33  分离区域
14,24,34  树脂分离部
15,25,35  树脂成型体
15a,25a,35a  凹部的侧壁
16,26,36  凹部
17,27,37  切断线
18  发光元件
19  电线
21a,31a,321a,322a,323a  连结部

Claims (15)

1.一种引线框,其包含至少1个列,该列是分别包含第1引线和第2引线的多个单位区域被重复地配置在第1方向上而形成的,该引线框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单位区域中,将上述第1引线和上述第2引线分离的分离区域在上述第2引线的端部弯曲,上述第1引线具有沿着上述第2引线的端部延伸的延伸部,
在与上述第1方向相邻的单位区域间,通过上述延伸部将一个单位区域的第1引线与另一个单位区域的第1引线或者第2引线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框,其特征在于,
包含多个上述列,该多个列并排在与上述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线框,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2方向上相邻的单位区域间,将一个单位区域的第1引线和另一个单位区域的第1引线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引线框,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2方向上相邻的单位区域间,将一个单位区域的第2引线和另一个单位区域的第2引线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引线框,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方向上相邻的单位区域间,将一个单位区域的第2引线和另一个单位区域的第2引线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引线框,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引线具备矩形形状的主要部、或者具有矩形形状的躯干部的主要部,并通过该矩形形状的4个角部支撑上述第1引线。
7.一种带树脂引线框,其将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引线框埋设在树脂成型体中。
8.一种树脂封装体,具备:具有凹部的树脂成型体;和埋设在上述树脂成型体中且与上述凹部的底面分离而露出的第1引线和第2引线,该树脂封装体的特征在于,
上述第1引线具有:主要部;从该主要部的一对对角的拐角或者靠近该拐角的位置分别向相反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和设置在形成上述主要部的与上述主要部的上述一对角部不同的对角的拐角或者靠近该拐角的位置上且分别向相反方向延伸的连结部,
上述延伸部以及上述连结部的端部分别从上述树脂成型体的4个外侧面露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树脂封装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引线设置在上述第1引线的两侧,
在上述底面中,将上述第1引线和上述第2引线分离的分离部分别在各个上述第2引线的端部弯曲,上述延伸部分别与上述第2引线的端部大致平行地延伸。
10.一种树脂封装体,具备:具有凹部的树脂成型体;和埋设在上述树脂成型体中且与上述凹部的底面分离而露出的第1引线和第2引线,该树脂封装体的特征在于,
将上述第1引线和上述第2引线分离的分离部在上述第2引线的两端部弯曲,上述第1引线具有分别与上述第2引线的两端部大致平行延伸的延伸部。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封装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引线和上述第2引线分别从上述树脂成型体的背面露出而构成外部连接端子。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封装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被埋设在树脂成型体内部。
13.一种发光装置,包括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封装体和搭载在上述第1引线上的发光元件。
14.一种树脂封装体的制造方法,包括:
(i)准备如下的引线框,该引线框包含至少1个列,该列是分别包含第1引线和第2引线的多个单位区域被重复地配置在第1方向上而形成的,在上述单位区域中,将上述第1引线和上述第2引线分离的分离区域在上述第2引线的端部弯曲,上述第1引线具有沿着上述第2引线的端部延伸的延伸部,在与上述第1方向相邻的单位区域间,通过上述延伸部将一个单位区域的第1引线与另一个单位区域的第1引线或者第2引线相连接;
(ii)准备上模和下模,该上模在上述单位区域中具有分别与第1引线的至少一部分和第2引线的至少一部分相对置的凸部;
(iii)在以通过上述凸部和上述下模而分别夹持第1引线的至少一部分和第2引线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来保持上述引线框的状态下,向形成于上述凸部的周围的空洞注入树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树脂封装体的制造方法,
在除去了上述延伸部的位置处以与上述第1引线的一部分相对置的方式形成上述凸部。
CN201410367659.0A 2013-07-31 2014-07-29 引线框、带树脂引线框、树脂封装体、发光装置以及树脂封装体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43477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58442 2013-07-31
JP2013158442 2013-07-31
JP2014-133120 2014-06-27
JP2014133120A JP6603982B2 (ja) 2013-07-31 2014-06-27 リードフレーム、樹脂付きリードフレーム、樹脂パッケージ、発光装置及び樹脂パッケージ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7786A true CN104347786A (zh) 2015-02-11
CN104347786B CN104347786B (zh) 2018-11-23

Family

ID=51224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67659.0A Active CN104347786B (zh) 2013-07-31 2014-07-29 引线框、带树脂引线框、树脂封装体、发光装置以及树脂封装体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607934B2 (zh)
EP (1) EP2833419B1 (zh)
JP (1) JP6603982B2 (zh)
CN (1) CN1043477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68793B2 (ja) * 2013-08-02 2018-01-3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リードフレームの多面付け体、樹脂付きリードフレームの多面付け体、光半導体装置の多面付け体、リードフレーム、樹脂付きリードフレーム、光半導体装置
JP5884789B2 (ja) * 2013-08-12 2016-03-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リードフレーム、リードフレームの多面付け体、樹脂付きリードフレーム、樹脂付きリードフレームの多面付け体、光半導体装置、光半導体装置の多面付け体
JP6520022B2 (ja) * 2014-09-01 2019-05-29 株式会社カネカ 発光素子実装用リードフレーム、これを用いた発光素子実装用樹脂成型体及び表面実装型発光装置
KR20160028014A (ko) * 2014-09-02 2016-03-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소자 패키지 제조방법
CN105742467A (zh) * 2014-12-30 2016-07-06 震扬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承载器阵列以及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US10333752B2 (en) * 2015-03-13 2019-06-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Guard-band for scaled numerology multiplexing
JP1537979S (zh) * 2015-04-20 2015-11-16
JP1537981S (zh) * 2015-04-20 2015-11-16
JP1537980S (zh) * 2015-04-20 2015-11-16
JP6354809B2 (ja) * 2016-08-16 2018-07-11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複合基板
JP6850838B2 (ja) * 2018-10-11 2021-03-31 旭化成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素子
DE102019120523A1 (de) * 2019-07-30 2021-02-04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Leiterrahmenverb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Mehrzahl von Bauteilen und Bauteil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41357A1 (en) * 2004-10-29 2007-10-18 Ledengin, Inc. LED packages with mushroom shaped lens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LED light-emitting devices
WO2012060336A1 (ja) * 2010-11-02 2012-05-1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Led素子搭載用リードフレーム、樹脂付リードフレーム、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半導体素子搭載用リードフレーム
CN103163604A (zh) * 2011-12-16 2013-06-19 株式会社东芝 光耦合器的制造方法及光耦合器用引线框架片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86568B2 (ja) * 1991-04-05 1997-12-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
US6373078B1 (en) * 1999-09-28 2002-04-16 International Rectifier Corp. Microelectronic relay with upset and downset lead frames
JP2003133501A (ja) * 2001-10-24 2003-05-09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半導体装置用リードフレーム構造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TW523942B (en) * 2002-03-05 2003-03-11 Hsiu-Hen Chang package socket and package legs structure for LED and manufacturing of the same
JP2007134376A (ja) * 2005-11-08 2007-05-31 Akita Denshi Systems:Kk 発光ダイオー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38623B2 (ja) 2005-12-27 2012-10-03 株式会社東芝 光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30768B2 (ja) * 2006-05-10 2011-12-07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装置及び半導体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TWM312778U (en) 2006-12-22 2007-05-21 Lighthouse Technology Co Ltd Improved LED
JP5026848B2 (ja) * 2007-04-19 2012-09-19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光半導体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80694B2 (ja) * 2008-06-12 2013-04-10 アピックヤマダ株式会社 Ledチップ実装用基板の製造方法、ledチップ実装用基板のモールド金型、ledチップ実装用基板、及び、led
JP2010098227A (ja) * 2008-10-20 2010-04-30 Yamaha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0153518A (ja) * 2008-12-24 2010-07-08 Yamaha Corp リードフレーム連続成形体、パッケージ本体連続成形体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0153517A (ja) * 2008-12-24 2010-07-08 Yamaha Corp リードフレーム連続成形体、パッケージ本体連続成形体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010716B2 (ja) * 2010-01-29 2012-08-29 株式会社東芝 Ledパッケージ
JP2012028699A (ja) * 2010-07-27 2012-02-09 Panasonic Corp 半導体装置、リードフレーム集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831393B2 (en) * 2010-07-30 2017-11-28 Cree Hong Kong Limited Water resistant surface mount device package
JP5876645B2 (ja) * 2010-10-15 2016-03-02 アピックヤマダ株式会社 リードフレームの製造方法
JP5753446B2 (ja) 2011-06-17 2015-07-22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3026411A (ja) * 2011-07-20 2013-02-04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8692282B2 (en) * 2011-10-27 2014-04-08 Seoul Semiconductor Co., Ltd. Light emitting diode package and light emitting module comprising the same
DE102011056700A1 (de) 2011-12-20 2013-06-20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optoelektronischen Halbleiterbauteilen, Leiterrahmenverbund und optoelektronisches Halbleiterbauteil
DE102011056706B4 (de) * 2011-12-20 2016-12-15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optoelektronischen Halbleiterbauteilen, Anordnung und optoelektronisches Halbleiterbauteil
JP5885493B2 (ja) * 2011-12-21 2016-03-1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半導体用パッケージ及び半導体発光装置
JP6015004B2 (ja) * 2012-01-05 2016-10-26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971552B2 (ja) * 2012-05-01 2016-08-1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Led素子搭載用リードフレーム、樹脂付リードフレーム、多面付ledパッケージ、ledパッケージ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半導体素子搭載用リードフレーム
DE102012104882B4 (de) * 2012-06-05 2017-06-08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optoelektronischen Halbleiterbauteilen und damit hergestelltes optoelektronisches Halbleiterbauteil
KR101886157B1 (ko) * 2012-08-23 2018-08-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 및 조명시스템
JP6349648B2 (ja) * 2012-11-16 2018-07-0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半導体装置用リードフレーム、樹脂付き光半導体装置用リードフレーム、リードフレームの多面付け体、樹脂付きリードフレームの多面付け体、光半導体装置、光半導体装置の多面付け体
JP6241238B2 (ja) * 2013-01-11 2017-12-06 株式会社カネカ 発光素子実装用リードフレーム、樹脂成型体及び表面実装型発光装置
US9748164B2 (en) * 2013-03-05 2017-08-29 Nichia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41357A1 (en) * 2004-10-29 2007-10-18 Ledengin, Inc. LED packages with mushroom shaped lens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LED light-emitting devices
WO2012060336A1 (ja) * 2010-11-02 2012-05-1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Led素子搭載用リードフレーム、樹脂付リードフレーム、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半導体素子搭載用リードフレーム
CN103163604A (zh) * 2011-12-16 2013-06-19 株式会社东芝 光耦合器的制造方法及光耦合器用引线框架片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66945B2 (en) 2019-07-30
US20170213946A1 (en) 2017-07-27
US20150034998A1 (en) 2015-02-05
JP6603982B2 (ja) 2019-11-13
EP2833419A1 (en) 2015-02-04
JP2015046578A (ja) 2015-03-12
EP2833419B1 (en) 2021-03-17
CN104347786B (zh) 2018-11-23
US9607934B2 (en) 2017-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47786A (zh) 引线框、带树脂引线框、树脂封装体、发光装置以及树脂封装体的制造方法
CN101859740B (zh) 先进四方扁平无引脚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10076953B (zh) 封装的制造方法、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封装、发光装置
TWI690096B (zh) 導線架、封裝體及發光裝置、與該等之製造方法
US7439612B2 (en) Integrated circuit package structure with gap through lead bar between a die edge and an attachment point corresponding to a conductive connector
CN107275466B (zh) 引线架、封装及发光装置、以及其制造方法
JP6642746B2 (ja) パッケージの製造方法及び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パッケージ及び発光装置
JP6206442B2 (ja) パッケー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発光装置
CN108305926A (zh) Led支架、led模组、以及led支架的制造方法
CN104022215A (zh)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JP3213791U (ja) リードフレームの予備成形体
CN109065519A (zh) 一种半导体芯片封装器件
CN109037077A (zh) 一种半导体芯片封装方法
JP2012033665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065518B (zh) 一种半导体芯片封装阵列
JP5180690B2 (ja) Ledチップ実装用基板の製造方法、ledチップ実装用基板のモールド金型、ledチップ実装用基板、及び、led
CN206497889U (zh) 具改良式引脚的导线架预成形体
JP6525835B2 (ja) 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3185996U (ja) リードフレームアセンブリ
CN210245488U (zh) 非接触式上下芯片封装结构
CN103038878A (zh) 改进引线的二极管包及其制造方法
JP5684631B2 (ja) Ledパッケージ用基板
CN107104089B (zh) 引线框、以及半导体封装的制造方法
JP6825660B2 (ja) リードフレーム、樹脂付きリードフレーム、樹脂パッケージ、発光装置及び樹脂パッケージの製造方法
CN110718471A (zh) 树脂密封模具和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