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06047A - 带式供料器 - Google Patents

带式供料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06047A
CN104206047A CN201280071612.9A CN201280071612A CN104206047A CN 104206047 A CN104206047 A CN 104206047A CN 201280071612 A CN201280071612 A CN 201280071612A CN 104206047 A CN104206047 A CN 1042060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ocket
tray salver
main body
band
component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161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06047B (zh
Inventor
野田明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06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60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060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60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05K13/0419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tape fee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0/00Advancing webs
    • B65H20/20Advancing webs by web-penetrating means, e.g. pins
    • B65H20/22Advancing webs by web-penetrating means, e.g. pins to effect step-by-step advancement of web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式供料器,使多个带盘盒(21)中元件供给带12的元件用尽或因要供给的元件而发生异常(例如元件吸附错误、图像处理错误等)的带盘盒(21)所对应的马达(56)动作,抵抗弹簧(55)而拉下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使带齿卷盘(42)下降到退避位置,解除带齿卷盘(42)和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之间的啮合,并且使夹持元件(91)从带盘盒(21)退避到下方,解除带盘盒(21)的夹持状态。另外,在显示面板(15)的显示部上仅对于自动夹持解除的带盘盒(21)显示处于夹持解除状态。

Description

带式供料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带盘盒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供料器主体的带式供料器,上述带盘盒将从带盘拉出的元件供给带向元件吸附位置进行引导。
背景技术
一般的带式供料器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09109号公报)所记载,一边使带齿卷盘的齿与沿着设于带式供料器的元件供给带的侧缘以一定间距形成的带齿卷盘孔啮合,一边通过该带齿卷盘的旋转而朝向元件吸附位置间距进给该元件供给带,在元件吸附位置处通过元件安装机的吸嘴来吸附元件供给带的元件。
在该带式供料器上设置元件供给带的作业如下进行:从元件安装机拆除带式供料器,将卷绕有元件供给带的带盘设置于带式供料器,并且使带齿卷盘的齿与从该带盘拉出的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啮合。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由于在带式供料器上设置元件供给带的作业麻烦,所以本申请人所申请的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38834号公报)中,将从带盘拉出的元件供给带向元件吸附位置供给的带盘盒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设置于供料器主体,并且设置使将元件供给带向元件吸附位置间距进给的带齿卷盘驱动单元和夹持带盘盒的夹持部件(定位部件)上下移动的操作杆机构,在相对供料器主体拆装带盘盒时,作业者对操作杆机构进行操作,使带齿卷盘驱动单元向带齿卷盘的齿位于带齿卷盘孔的下方的退避位置下降,并且使夹持部件向夹持解除位置退避,在供料器主体上安装带盘盒后,操作者对操作杆机构进行操作,使带齿卷盘驱动单元向形成带齿卷盘的齿与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啮合的状态的啮合位置上升,并且使夹持部件向夹持位置移动而夹持带盘盒。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091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38834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在设置于带盘盒的元件供给带的元件用尽时、因要供给的元件而发生异常(例如元件吸附错误、图像处理错误、供料器的进给异常、通信异常、元件核实时的使用可否询问的一致性异常等)时,产生从供料器主体拆除带盘盒的必要的情况下,需要作业者对操作杆机构进行操作,使带齿卷盘驱动单元和夹持部件退避,该作业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带盘盒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供料器主体的带式供料器,上述带盘盒将元件供给带向元件吸附位置进行引导,在产生从供料器主体拆除带盘盒的必要时,作业者能够简单地拆除带盘盒。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式供料器,构成为,在供料器主体上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带盘盒,该带盘盒将从带盘拉出的元件供给带向元件吸附位置进行引导,上述带式供料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通过使带齿卷盘的齿与上述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啮合并使该带齿卷盘旋转,而将该元件供给带向元件吸附位置进给;促动器,使上述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在成为上述带齿卷盘的齿与上述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啮合的状态的啮合位置与该带齿卷盘的齿位于该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的下方的退避位置之间上下移动;夹持部件,与上述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一体地上下移动,在该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上升至上述啮合位置时夹持上述带盘盒;及自动夹持解除单元,在产生了从上述供料器主体拆除上述带盘盒的必要时,检测出该必要,使上述促动器动作而使上述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向上述退避位置下降,从而进行解除上述夹持部件对上述带盘盒的夹持状态的自动夹持解除。
该结构中,当产生从供料器主体拆除带盘盒的必要时,促动器动作,使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向退避位置下降,自动解除夹持部件对带盘盒的夹持状态,所以在产生了从供料器主体拆除带盘盒的必要时,作业者能够不进行夹持解除操作而简单地拆除带盘盒。
在此,可以在元件供给带的元件用尽时和/或因要供给的元件而发生异常(例如元件吸附错误、图像处理错误、供料器的进给异常、通信异常、元件核实时的使用可否询问的一致性异常等)时,上述自动夹持解除单元判断为产生了从上述供料器主体拆除上述带盘盒的必要,而进行自动夹持解除。这是由于元件供给带的元件用尽时,需要更换元件供给带,另外,也是由于当因要供给的元件而发生异常时,为了调查该异常的原因,需要确认设置于带盘盒的元件供给带。
本发明可以采用在供料器主体上仅安装一个带盘盒的结构,但是也可以采用在供料器主体上安装多个带盘盒的结构。安装多个带盘盒的情况下,对于各个带盘盒来判定是否产生了从供料器主体拆除的必要,仅对产生了从供料器主体拆除的必要的带盘盒进行自动夹持解除。
这种情况下,可以设置有显示各个带盘盒是处于夹持解除状态和夹持状态中的哪一种状态的显示部。由此,作业者能够通过显示器的显示从安装于供料器主体的多个带盘盒中简单地分辨出产生了拆除的必要的带盘盒是哪个位置的带盘盒,能够防止作业者误拆除没必要拆除的带盘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带式供料器整体的立体图。
图2是供料器主体的立体图(其一)。
图3是供料器主体的立体图(其二)。
图4是带盘盒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盖带进给齿轮的驱动装置及其周边部分的立体图(其一)。
图6是表示盖带进给齿轮的驱动装置及其周边部分的立体图(其二)。
图7是两个带齿卷盘驱动单元的立体图(其一)。
图8是两个带齿卷盘驱动单元的立体图(其二)。
图9是表示带盘盒的夹持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带盘盒的夹持解除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驱动带齿卷盘的装置的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12是元件安装机的供料器载置台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供料器主体的操作面板的下表面侧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4是带盘盒的把手部及其周边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具体方式的一实施例。
首先,说明带式供料器11的结构。
带式供料器11中,以使多条元件供给带12能够在其宽度方向上排列设置的方式,将供料器主体13的宽度大致形成为以往的一般带式供料器(仅能够设置一条元件供给带的带式供料器)的宽度的数倍。本实施例中,构成为,通过减小相邻的元件供给带12之间的间隔,使供料器主体13的宽度为以往的一般带式供料器的例如大致四倍(大致M倍)的宽度,而能够使六条(N条、其中N为比M大的整数)元件供给带12在其宽度方向上排列设置。虽未详细图示,但元件供给带12是在以规定间距呈一列地形成于载带的元件收纳凹部中收纳元件、且在该载带的上表面贴附有上封带(也称作盖带)的结构,沿该元件供给带12的侧缘以规定间距形成有一列带齿卷盘孔(未图示)。
在供料器主体13的后部侧(拆除方向侧)的上部设有把手部14和操作面板15,在其下侧设有对卷绕有元件供给带12的带盘16进行收纳的带盘支架17。带盘支架17以将多个带盘16前后排成两列而进行收纳的方式形成,各带盘16以伴随元件供给带12的拉出而能够在带盘支架17内旋转的方式被收纳。
从各带盘16拉出的元件供给带12由带盘盒21向元件吸附位置供给。以在各带盘盒21上分别仅设置一条元件供给带12的方式,使各带盘盒21的宽度形成为比元件供给带12的宽度稍大的尺寸。
在供料器主体13上设置用于安装多个带盘盒21的多个狭槽,在各狭槽中,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分别各安装一条带盘盒21。
如图4所示,在各带盘盒21的后端部设有用于使带盘16保持在从供料器主体13拆除的带盘盒21上的带盘钩挂部22,能够将带盘16钩挂保持于该带盘钩挂部22。
在带盘盒21上设有将覆盖元件供给带12的上表面的盖带剥离的盖带剥离装置23和将从元件供给带12剥离的盖带回收的盖带回收箱24。盖带剥离装置23具备剥离辊25、张力辊26和一对盖带进给齿轮28、29,在元件吸附位置近前从元件供给带12的上表面剥离的盖带搭挂于剥离辊25和张力辊26,并被夹入到盖带进给齿轮28、29之间而被送入盖带回收箱24内。
盖带进给齿轮28、29的驱动源设于供料器主体13侧,当将带盘盒21安装于供料器主体13时,一个盖带进给齿轮28与供料器主体13的驱动齿轮34(参照图5)啮合,从而旋转驱动两个盖带进给齿轮28、29。
在供料器主体13中的安装带盘盒21的安装空间的上方设有驱动盖带进给齿轮28、29的驱动装置31。该驱动装置31具备对锥齿轮32(参照图6)进行旋转驱动的马达33和由锥齿轮32旋转驱动的驱动齿轮34,该驱动齿轮34与一个盖带进给齿轮28啮合,从而旋转驱动两个盖带进给齿轮28、29。马达33、锥齿轮32和驱动齿轮34分别设置为与能够安装于供料器主体13上的带盘盒21的条数相同的个数,对于各带盘盒21能够各自独立控制盖带的进给量(剥离量)。
如图4所示,在带盘盒21上,仅对元件供给带21的宽度方向的单侧进行保持的多个横コ字型的带保持部37、38在元件供给带21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呈交错状交替配置,将各带保持部37、38分别各稍微靠向元件供给带12的宽度方向内侧地进行配置以使元件供给带12略微地在宽度方向上曲折延伸(或者斜向倾斜)的同时保持元件供给带12,从而能够以更小的宽度保持元件供给带12。
在供料器主体13的末端部侧,沿宽度方向排列组装有数量与能够设于供料器主体13的元件供给带12的条数相同的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如后所述,各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的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通过在升降杆30(参照图7至图10)上组装带齿卷盘42和经由直齿轮组43(齿轮机构)驱动该带齿卷盘42的马达44等而构成,它们以轴51为支点一体地上下移动。各带齿卷盘42配置于与设于供料器主体13的各元件供给带12对应的位置上,使带齿卷盘42的齿与各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啮合并同时通过该带齿卷盘42的旋转而将该元件供给带12朝向元件吸附位置间距进给。
为了减小各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如图7和图8所示,将相邻两个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的带齿卷盘42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错开地配置,并将相邻的两个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的直齿轮组43的各齿轮43a的位置错开地配置,从而能够将各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的空余空间作为能够使相邻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的齿轮43a突出地配置的空间而有效利用。
接着,说明使各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的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分别独立上下移动的机构的结构。
如图7至图10所示,构成为,组装有各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的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的升降杆30以带齿卷盘42侧能够以轴51为支点上下移动的方式组装于单元基座50,且以能够在作为带齿卷盘42的齿与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啮合的状态的啮合位置与带齿卷盘42的齿位于带齿卷盘孔的下方的退避位置之间上下移动。在各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的末端面上设置引导其上下移动的引导销52,各引导销52与形成于供料器主体13的末端面部的各引导孔53(参照图2)嵌合,从而各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的能够上下移动的范围被限制在啮合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的范围。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各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上分别设置弹簧55(弹簧等弹性体)作为以轴51为支点将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的带齿卷盘42侧向上方施力的施力机构,能够通过该弹簧55的弹力将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保持于作为上限位置的啮合位置。在各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上分别设有马达56来作为使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抵抗弹簧55而下降的促动器。
在各马达56的旋转轴上分别固定凸轮57(参照图11),与此对应地,在各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上分别设有从凸轮57的下侧抵接凸轮57的L字形等的凸轮抵接部件58,使该马达56旋转而使凸轮57旋转到最下位置(或其附近的位置)时,凸轮抵接部件58与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一体地抵抗弹簧55而被拉下,将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保持于作为下限位置的退避位置。之后,在使该马达56旋转到原来的位置而使凸轮57返回至最上位置(或其附近的位置)时,跟随该凸轮57的运动而由弹簧55的弹力将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抬起并保持在作为上限位置的嵌合位置。此时,也可以对该马达56断电而解除该马达56的驱动力,从而通过弹簧55的弹力来抬起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
在各马达56的旋转轴上分别设置用于检测凸轮57的位置的位置检测标签61,与此对应,在各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上分别设置检测各位置检测标签61的凸轮位置传感器62(光遮断器等光传感器、磁传感器等非接触型传感器),能够由各凸轮位置传感器62检测出凸轮57的位置为嵌合位置(最上位置)/退避位置(最下位置)的哪一个。
另外,如图11所示,在各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上分别设置啮合检测传感器63(光遮断器等光传感器、磁传感器等非接触型传感器)来作为检测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的带齿卷盘42上升到了啮合位置的啮合检测机构。在各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上分别设置用于检测啮合位置的位置检测标签64,当成为任一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的带齿卷盘42的齿与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啮合、且带齿卷盘42上升到啮合位置的状态时,该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的位置检测标签64由啮合检测传感器63检测并输出检测信号。
如图7和图10所示,在各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的升降杆30的上端面设有由橡胶等摩擦系数比较大的材料形成的夹持部件91,该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向啮合位置上升时,如图9所示,该夹持部件91的上端面抵接带盘盒21的下表面而由摩擦力夹持该带盘盒21,另外,该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向退避位置下降时,如图10所示,该夹持部件91从带盘盒21的下表面向下方退避而解除该带盘盒21的夹持状态。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供料器主体13中覆盖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的上方的上表面盖板39上,呈交错状形成有将用于由元件安装机的吸嘴来吸附元件供给带12的元件的元件吸附位置开口的元件吸附用开口部40a、40b。本实施例中,由于能够在供料器主体13上安装共计六条元件供给带12,所以元件吸附用开口部40a、40b形成共计六个。
在供料器主体13的末端面上设置将该供料器主体13的信号线或电源线与元件安装机的供料器载置台66的连接器68(参照图12)连接的连接器67和两根定位销69、70,将两根定位销69、70插入到元件安装机的供料器载置台66的定位孔71、72(参照图12)中,从而在供料器载置台66上定位供料器主体13的安装位置,并且供料器主体13的连接器67插入连接在供料器载置台66的连接器68中。
在供料器载置台66的上表面设置用于纵置支承带式供料器11的剖面为倒T字槽形的引导槽74,将设于供料器主体13的下表面侧的剖面为倒T字形的导轨(未图示)从近前侧向引导槽74插入,从而在供料器载置台66上以纵置状态支承带式供料器11,并且设于该供料器主体13的锁定部件(未图示)嵌入到供料器载置台66的夹持槽79中,将该供料器主体13向前方(供料器载置台66的连接器68侧)推压而进行锁定,从而将该供料器主体13在前后方向上定位并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供料器载置台66。
在各带盘盒21的盖带回收箱24的上端后部分别设置把手部76,在各把手部76的前端部设有定位销77(参照图14)。与此对应,在供料器主体13的操作面板15的下侧台阶部分形成定位孔78(参照图13),将带盘盒21设置于供料器主体13时,通过将把手部76的定位销77插入到操作面板15的下侧的定位孔78中而使把手部76相对操作面板15的下表面被定位。这种情况下,在将带式供料器11设置于元件安装机的供料器载置台66的状态下,能够对供料器主体13进行带盘盒21的安装作业。
如图14所示,在把手部76的上表面安装有作为存储带盘盒21的识别信息(以下称作“带盘盒ID”)的RF标签81(也称作电子标签、IC标签、电波标签、无线标签)。在该RF标签81上,除了带盘盒ID之外,还可以存储元件供给带12的元件信息等。
与此对应地,在供料器主体13的操作面板15的下表面设置读取存储在RF标签81中的带盘盒ID的读取器82(参照图13),在成为将带盘盒21设置于该供料器主体13、且将把手部76的定位销77插入到操作面板15的下侧的定位孔78中的状态时,把手部76的上表面的RF标签81与操作面板15的下表面的读取器82接近并与对置,由读取器82读取存储在RF标签81中的带盘盒ID。
从该读取器82输出的带盘盒ID的信号也兼用作带盘盒21相对供料器主体13的设置确认信号,由读取器82读取带盘盒ID,从而确认带盘盒21相对供料器主体13的设置。另外,对于配置于操作面板15的下表面侧的读取器82来说,至少配置有该读取器82的天线即可,该读取器82的控制电路部也可以与天线分离地配置于其他部分。
在操作面板15上,针对各个带盘盒21设置有带盘盒安装作业开始键等操作键,并且设置有显示带盘盒21的安装状态是处于夹持状态/夹持解除状态中的哪一种状态的显示部。
另一方面,在供料器主体13上设置有控制各马达33、44、56等的动作的控制装置(未图示),由读取器82读取出的带盘盒ID发送给供料器主体13的控制装置,从该供料器主体13的控制装置经由连接器67、68发送给元件安装机的控制装置(未图示),确认该带盘盒21是否为由生产任务(生产程序)指定的带盘盒21。
将带盘盒21设置于供料器主体13的顺序如下所示。
当作业者对操作面板15的带盘盒安装作业开始键进行操作时,由供料器主体13的控制装置如以下所示进行控制。首先,使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上下移动用的马达56动作,如图10所示,抵抗弹簧55而将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拉下,使带齿卷盘42下降到退避位置,解除带齿卷盘42与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的啮合,并且使夹持部件91从带盘盒21向下方退避,解除带盘盒21的夹持状态。
该状态下,当作业者将带盘盒21安装到供料器主体13上时,供料器主体13的读取器82从带盘盒21的RF标签81读取带盘盒ID,从而判断为带盘盒21相对供料器主体13的安装作业已经完成,使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上下移动用的马达56旋转至原来位置,将凸轮57返回至最上位置(或者其附近位置),从而追随该凸轮57的运动,通过弹簧55的弹力使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向嵌合位置上升后,断开向该马达56的通电。
之后,在凸轮位置传感器62检测出凸轮57返回嵌合位置(最上位置)附近的时刻,根据是否已经从啮合检测传感器63输出了检测信号,来判定带齿卷盘42的齿是否与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啮合,若已经从啮合检测传感器63输出检测信号,则判断为带齿卷盘42的齿与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啮合,终止自动啮合动作。此时,可以使带齿卷盘42适当旋转,使元件供给带12的最前头的元件定位于元件供给位置。当变为带齿卷盘42的齿与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啮合的状态时,如图9所示,夹持部件91的上端面抵接带盘盒21的下表面,变为由摩擦力夹持该带盘盒21的状态。
相对于此,若未从啮合检测传感器63输出检测信号,则判断为带齿卷盘42的齿未与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啮合,使马达44反向旋转,使带齿卷盘42反向旋转规定角度后,判定是否从啮合检测传感器63输出了检测信号,若未输出检测信号,则判断为带齿卷盘42的齿未与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啮合,使马达44反向旋转,使带齿卷盘42反向旋转规定角度,反复进行这样的处理。由此,反复进行通过马达44使带齿卷盘42每次反向旋转规定角度的处理,直至从啮合检测传感器63输出检测信号,在从啮合检测传感器63输出检测信号的时刻,判断为带齿卷盘42的齿与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啮合,使马达44正向旋转,使带齿卷盘42正向旋转,将元件供给带12的最前头的元件定位于元件供给位置,终止自动啮合动作。
然而,可以在元件供给带12的元件用尽时、因要供给的元件而发生异常(例如元件吸附错误、图像处理错误、元件供给带12的进给异常、通信异常、元件核实时的使用可否询问的一致性异常等)时,从元件安装机的控制装置对供料器主体13的控制装置发送元件用尽或发生了异常的带盘盒21的位置信息和元件补给信号或异常信号。供料器主体13的控制装置(自动夹持解除单元)在接收到从元件安装机的控制装置发送来的元件补给信号或异常信号时,判断为需要将元件用尽或发生了异常的带盘盒21从供料器主体13拆除来确认该带盘盒21的元件供给带12的状态,仅对于产生了拆除必要的带盘盒21如以下所示地执行自动夹持解除。
首先,使多个带盘盒21中元件用尽或发生了异常的带盘盒21所对应的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上下移动用的马达56动作,如图10所示,抵抗弹簧55而将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拉下,使带齿卷盘42下降至退避位置,解除带齿卷盘42与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的啮合,并且使夹持部件91从带盘盒21向下方退避,解除带盘盒21的夹持状态。进而,在操作面板15的显示部,显示各个带盘盒21是处于夹持解除状态和夹持状态中的哪一种状态。即,仅对于解除了自动夹持的带盘盒21显示处于夹持解除状态。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中,当产生从供料器主体13拆除带盘盒21的必要时,通过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上下移动用的马达56使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向退避位置下降,自动解除夹持部件91对带盘盒21的夹持状态,所以在产生了从供料器主体13拆除带盘盒21的必要时,作业者能够不进行夹持解除操作而简单地拆除带盘盒21。
并且,本实施例中,在供料器主体13的操作面板15上设置有显示各个带盘盒21是处于夹持解除状态和夹持状态中的哪一种状态的显示部,所以作业者能够通过显示器的显示从安装在供料器主体13上的多个带盘盒21中简单地分辨出产生了拆除必要的带盘盒21是哪个位置的带盘盒21,能够防止作业者误拆除没必要拆除的带盘盒21。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为,在供料器主体13上设置多个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并且多个带盘盒21分别独立地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供料器主体13,各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的带齿卷盘42的齿与设置于各带盘盒21的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啮合,因此存在如下优点:能够从设置于安装在元件安装机的供料器载置台66上的供料器主体13上的多个元件供给带12中仅将元件用尽的元件供给带12与带盘盒21一起从供料器主体13拆除,替换成新的元件供给带12。
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形成如下结构:在供料器主体13上仅设置一个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仅将一个带盘盒21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供料器主体13。
另外,本实施例中,在供料器主体13上设置有一并收纳多个带盘16的带盘支架17,但是也可以采用在各带盘盒21上分别设置收纳一个带盘16的带盘支架的结构。
另外,本实施例中,当元件供给带12的元件用尽时、因要供给的元件而发生异常时,判断为产生了从供料器主体13拆除带盘盒21的必要,而进行自动夹持解除,但是例如也可以在由生产任务(生产程序)而指示更换带盘盒21(更换要供给的元件)时,判断为产生了从供料器主体13拆除带盘盒21的必要,而进行自动夹持解除。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当然可以在不脱离技术构思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本发明,例如变更能够安装于供料器主体13的带盘盒21的个数(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的个数),或者采用使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沿上下方向滑动移动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1 带式供料器
12 元件供给带
13 供料器主体
14 把手部
15 操作面板
16 带盘
17 带盘支架
21 带盘盒
22 带盘钩挂部
23 盖带剥离装置
24 盖带回收箱
25 剥离辊
28、29 盖带进给齿轮
31 驱动装置
33 马达
34 驱动齿轮
37、38 带保持部
41 带齿卷盘驱动单元
42 带齿卷盘
43 直齿轮组(齿轮机构)
44 马达
45 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
51 轴
52 引导销
53 引导孔
55 弹簧(施力机构)
56 马达(促动器)
57 凸轮
58 凸轮抵接部件
61 位置检测标签
62 凸轮位置传感器
63 啮合检测传感器(啮合检测机构)
64 位置检测标签
66 供料器载置台
67、68 连接器
69、70 定位销
71、72 定位孔
74 引导槽
76 把手部
77 定位销
78 定位孔
81 RF标签
82 读取器
91 夹持部件

Claims (4)

1.一种带式供料器,构成为,在供料器主体上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带盘盒,该带盘盒将从带盘拉出的元件供给带向元件吸附位置进行引导,
所述带式供料器的特征在于,具备:
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通过使带齿卷盘的齿与所述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啮合并使该带齿卷盘旋转,而将该元件供给带向元件吸附位置进给;
促动器,使所述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在成为所述带齿卷盘的齿与所述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啮合的状态的啮合位置与该带齿卷盘的齿位于该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的下方的退避位置之间上下移动;
夹持部件,与所述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一体地上下移动,在该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上升至所述啮合位置时夹持所述带盘盒;及
自动夹持解除单元,在产生了从所述供料器主体拆除所述带盘盒的必要时,检测出该必要,使所述促动器动作而使所述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向所述退避位置下降,从而进行解除所述夹持部件对所述带盘盒的夹持状态的自动夹持解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元件供给带的元件用尽时和/或因要供给的元件而发生异常时,所述自动夹持解除单元判断为产生了从所述供料器主体拆除所述带盘盒的必要,而进行所述自动夹持解除。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式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供料器主体上分别各设置多个所述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所述促动器及所述夹持部件,
构成为,多个带盘盒分别独立地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供料器主体,在各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上升至所述啮合位置时,使各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的带齿卷盘的齿与各带盘盒的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啮合,且由各夹持部件夹持各带盘盒,
所述自动夹持解除单元对于各个所述带盘盒来判定是否产生了从所述供料器主体拆除的必要,仅对产生了从所述供料器主体拆除的必要的带盘盒进行所述自动夹持解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式供料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显示各个所述带盘盒是处于夹持解除状态和夹持状态中的哪一种状态的显示部。
CN201280071612.9A 2012-03-22 2012-03-22 带式供料器 Active CN1042060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57372 WO2013140581A1 (ja) 2012-03-22 2012-03-22 テープフィー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06047A true CN104206047A (zh) 2014-12-10
CN104206047B CN104206047B (zh) 2016-08-24

Family

ID=49222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1612.9A Active CN104206047B (zh) 2012-03-22 2012-03-22 带式供料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21618B2 (zh)
EP (1) EP2830406B1 (zh)
JP (1) JP5777800B2 (zh)
CN (1) CN104206047B (zh)
WO (1) WO2013140581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5609A (zh) * 2015-09-15 2017-03-2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装置以及部件装配装置
CN111034386A (zh) * 2017-08-25 2020-04-17 株式会社富士 带式供料器的控制系统
CN111295936A (zh) * 2017-11-06 2020-06-16 株式会社富士 元件安装线
CN112075134A (zh) * 2018-06-05 2020-12-11 株式会社富士 带式供料器
CN113784538A (zh) * 2021-02-26 2021-12-10 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 贴片机、料盘更换装置及其料盘更换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69980B2 (en) * 2012-03-13 2017-06-06 Fuji Machine Mfg. Co., Ltd. Feeder management system of component mounting apparatus
WO2015170380A1 (ja) * 2014-05-08 2015-11-12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JP6681409B2 (ja) * 2015-11-25 2020-04-15 株式会社Fuji テープ湾曲アタッチメント及びフィーダ
JP6832192B2 (ja) * 2017-02-24 2021-02-24 株式会社Fuji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6890213B2 (ja) * 2018-09-26 2021-06-18 株式会社Fuji テープフィーダセット作業装置
CN110412385B (zh) * 2019-08-09 2020-03-27 浙江志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变压器综合性能智能检测装置
WO2021084704A1 (ja) * 2019-10-31 2021-05-06 株式会社Fuji 部品供給装置
JP7234433B2 (ja) * 2020-06-29 2023-03-07 株式会社Fuji 追加形リール保持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88591A (ja) * 2001-12-19 2003-07-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部品実装方法及び部品実装装置
CN1459221A (zh) * 2000-09-18 2003-11-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供给设备
JP2009088038A (ja) * 2007-09-28 2009-04-23 Hitachi High-Tech Instruments Co Ltd 部品供給装置及び部品供給装置におけるサプレッサの開放状態の判定方法
WO2011077880A1 (ja) * 2009-12-26 2011-06-30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電子回路部品供給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38078A (en) * 1970-12-14 1973-06-12 Ramsey Eng Co Cutting, sorting and storing device
DE19602741A1 (de) * 1996-01-26 1997-07-31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Reversebandlaufwerk mit einer Umschaltvorrichtung
EP1617716B1 (en) * 1997-01-20 2007-03-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mponent feeding device
JPH11135986A (ja) * 1997-10-29 1999-05-21 Fuji Mach Mfg Co Ltd 電気部品フィーダ
JP4242479B2 (ja) * 1998-06-24 2009-03-25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トップカバーテープ送り装置
US6162007A (en) * 1999-01-14 2000-12-19 Witte; Stefan Apparatus for feeding electronic component tape
EP1307083B1 (en) * 2000-06-30 2007-10-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art feeder
US6474527B2 (en) * 2000-12-14 2002-11-05 Hover-Davis, Inc. Multiple-pitch tape feeder with multiple peel positions
CN100407050C (zh) * 2001-11-28 2008-07-3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胶片的制造设备和方法
KR101170754B1 (ko) * 2005-10-07 2012-08-03 삼성테크윈 주식회사 테이프 피딩을 안정화시킬 수 있는 부품 실장기용 테이프피더 및 부품실장 방법
JP4450788B2 (ja) * 2005-11-30 2010-04-14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JP4852386B2 (ja) * 2006-10-06 2012-01-1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及び表面実装機
JP5195143B2 (ja) * 2008-08-07 2013-05-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
JP5213117B2 (ja) 2008-10-30 2013-06-19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
EP2825013B1 (en) * 2012-03-06 2017-11-29 Fuji Machine Mfg. Co., Ltd. Automated tape setting apparatus
CN105474770B (zh) * 2013-08-26 2018-11-09 株式会社富士 供料器
CN105474772B (zh) * 2013-08-26 2018-10-09 株式会社富士 供料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9221A (zh) * 2000-09-18 2003-11-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供给设备
JP2003188591A (ja) * 2001-12-19 2003-07-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部品実装方法及び部品実装装置
JP2009088038A (ja) * 2007-09-28 2009-04-23 Hitachi High-Tech Instruments Co Ltd 部品供給装置及び部品供給装置におけるサプレッサの開放状態の判定方法
WO2011077880A1 (ja) * 2009-12-26 2011-06-30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電子回路部品供給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5609A (zh) * 2015-09-15 2017-03-2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装置以及部件装配装置
CN106535609B (zh) * 2015-09-15 2020-02-2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供给装置以及部件装配装置
CN111034386A (zh) * 2017-08-25 2020-04-17 株式会社富士 带式供料器的控制系统
CN111295936A (zh) * 2017-11-06 2020-06-16 株式会社富士 元件安装线
CN111295936B (zh) * 2017-11-06 2021-04-16 株式会社富士 元件安装线
CN112075134A (zh) * 2018-06-05 2020-12-11 株式会社富士 带式供料器
CN113784538A (zh) * 2021-02-26 2021-12-10 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 贴片机、料盘更换装置及其料盘更换方法
CN113784538B (zh) * 2021-02-26 2023-12-05 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 贴片机、料盘更换装置及其料盘更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30406A1 (en) 2015-01-28
CN104206047B (zh) 2016-08-24
EP2830406B1 (en) 2017-05-31
US10321618B2 (en) 2019-06-11
US20150060478A1 (en) 2015-03-05
WO2013140581A1 (ja) 2013-09-26
EP2830406A4 (en) 2015-07-29
JPWO2013140581A1 (ja) 2015-08-03
JP5777800B2 (ja) 2015-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06047A (zh) 带式供料器
CN104025731B (zh) 带式供料器
CN104025732B (zh) 带式供料器
CN104170540B (zh) 元件安装机的供料器管理系统
CN104025733B (zh) 带式供料器
EP2328394B1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mounting apparatus, component suppl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 mounting method
JP5384398B2 (ja)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フィーダ及び電子部品装着方法
JP5410337B2 (ja) フィーダ、供給テープの移動制御方法または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CN105580506A (zh) 安装装置
JP2014011368A (ja) リールストッカ及び電子部品供給台車
EP3102016B1 (en) Component mou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rranging component mounting apparatus
JP5913048B2 (ja)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CN107409485B (zh) 元件安装装置及元件安装装置中的元件供给方法
CN105325069B (zh) 供料器控制装置
JP2014093333A (ja)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US10602648B2 (en) Tape feeder
JP5374401B2 (ja)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部品供給装置及び電子部品装着方法
JP6762126B2 (ja) カバーテープ引きこみ装置
JPWO2013140535A1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の管理システム
CN103766018A (zh) 带式供料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Aichi Japan vertical city

Patentee after: Fuji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Aichi Japan vertical city

Patentee before: Fuj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