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25733B - 带式供料器 - Google Patents

带式供料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25733B
CN104025733B CN201280065756.3A CN201280065756A CN104025733B CN 104025733 B CN104025733 B CN 104025733B CN 201280065756 A CN201280065756 A CN 201280065756A CN 104025733 B CN104025733 B CN 1040257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ocket
band
engagement
component feeding
to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575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25733A (zh
Inventor
高田幸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25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57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257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57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05K13/0419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tape fee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将元件供给带(12)设置于供料器主体(13)时,在使带齿卷盘(42)(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自动向退避位置下降而将元件供给带(12)设置于带齿卷盘(42)的上方之后,进行控制以使带齿卷盘(42)向啮合位置上升,即使进行使带齿卷盘(42)向啮合位置上升的控制、带齿卷盘(42)的齿也不与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啮合而不从啮合检测传感器(63)输出检测信号时,执行如下自动啮合动作:由马达(44)使带齿卷盘(42)转动而使该带齿卷盘(42)的齿与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啮合,并使带齿卷盘(42)转动直到从啮合检测传感器(63)输出检测信号。

Description

带式供料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式供料器,其改良了设置以规定间距排列有多个元件的元件供给带的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的带式供料器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09109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一边使带齿卷盘的齿与沿元件供给带的侧缘以一定间距形成的带齿卷盘孔啮合,一边通过该带齿卷盘的旋转而朝着元件吸附位置间距进给该元件供给带,在元件吸附位置处通过元件安装机的吸嘴来吸附元件供给带的元件。
在该带式供料器上设置元件供给带的作业如下进行:从元件安装机拆除带式供料器,将元件供给带的带盘设于带式供料器,并且使带齿卷盘的齿与从该带盘拉出的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啮合。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09109号公报
在上述以往的带式供料器中,作业者将元件供给带设于带式供料器使带齿卷盘的齿与从带盘拉出的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啮合的作业繁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带齿卷盘的齿与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啮合的作业自动化的带式供料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带式供料器形成如下结构:在带齿卷盘的齿与沿元件供给带的侧缘形成的带齿卷盘孔啮合的同时通过该带齿卷盘的旋转而将该元件供给带向元件吸附位置进给,上述元件供给带以规定间距排列有多个元件,上述带式供料器的特征在于,具备:上下移动机构,使带齿卷盘在处于该带齿卷盘的齿与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啮合的状态的啮合位置与齿位于带齿卷盘孔的下方的退避位置之间上下移动;控制机构,控制上下移动机构的动作,使得:在将元件供给带设于带式供料器上时,使带齿卷盘向退避位置下降,在将元件供给带设于带齿卷盘的上方之后,使带齿卷盘向啮合位置上升;及啮合检测机构,在通过上下移动机构使带齿卷盘向啮合位置上升时带齿卷盘的齿与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啮合并在带齿卷盘上升至啮合位置时输出检测信号。通过该结构,能够使带齿卷盘的齿与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啮合的作业自动化。
这种情况下,当即使进行通过上下移动机构使带齿卷盘向啮合位置上升的控制,带齿卷盘的齿也不与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啮合而不从啮合检测机构输出检测信号时,通过控制机构执行如下自动啮合动作:使带齿卷盘转动而使带齿卷盘的齿与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啮合,并使带齿卷盘转动直到从啮合检测机构输出检测信号。
这样一来,在带式供料器上设置元件供给带时,使带齿卷盘向退避位置下降,在将元件供给带设于带齿卷盘的上方之后,当即使进行使带齿卷盘上升到啮合位置的控制,带齿卷盘的齿也不与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啮合而不从啮合检测机构输出检测信号时,执行如下的自动啮合动作:使带齿卷盘转动而使带齿卷盘的齿与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啮合,并使带齿卷盘转动直到从啮合检测机构输出检测信号,所以,能够使将带齿卷盘的齿与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啮合的作业自动化,并同时通过自动啮合动作使带齿卷盘的齿与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可靠地啮合。
具体而言,上下移动机构具备对组装有带齿卷盘的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向上方施力的施力机构和使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抵抗施力机构而下降的促动器,控制机构在将元件供给带设于带式供料器时通过促动器使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抵抗施力机构而下降,从而使带齿卷盘向退避位置下降,在将元件供给带设于带齿卷盘的上方之后,通过施力机构使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上升,从而使带齿卷盘向啮合位置上升。在此,作为施力机构可以使用弹簧、弹性体等,作为促动器可以使用马达、螺线管等。若通过施力机构将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向上方施力,则在自动啮合动作中通过带齿卷盘的转动而使带齿卷盘的齿与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一致时,由施力机构抬起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而形成带齿卷盘的齿与带齿卷盘孔啮合的状态。
这种情况下,自动啮合动作中的带齿卷盘的旋转方向可以是正转、反转中的任一方向,但是即使在自动啮合动作中带齿卷盘的齿未与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啮合的状态下,带齿卷盘的齿一边接触元件供给带的下表面一边旋转,也会使元件供给带沿带齿卷盘的旋转方向错动,所以在自动啮合动作中当使带齿卷盘仅向正转方向旋转时,元件供给带的最前头的元件会越过元件吸附位置而浪费(不能由吸嘴吸附)。
因此,在进行自动啮合动作时,可以首先使带齿卷盘反转,使带齿卷盘的齿与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啮合而从啮合检测机构输出检测信号之后,使带齿卷盘正转而对元件供给带进行定位。这样一来,若使带齿卷盘反转而进行自动啮合动作,则在自动啮合动作中能够防止元件供给带的最前头的元件越过元件吸附位置,在确认到带齿卷盘的齿与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啮合之后,能够以元件供给带的最前头的元件位于元件吸附位置的方式进行定位。
本发明中,也可以在从元件安装机拆除带式供料器的状态下进行将元件供给带设于带式供料器的作业,由于具备使带齿卷盘上下移动的上下移动机构,所以也能够在将带式供料器安装于元件安装机的状态下将元件供给带设于带式供料器。
具体而言,可以是,带式供料器具备:供料器主体,设置有带齿卷盘、上下移动机构、控制机构及啮合检测机构;及带供给器,将从带盘拉出的元件供给带向元件吸附位置供给;带盘和带供给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供料器主体。该结构中,倘若,在更换元件供给带时,在以保持将供料器主体安装于元件安装机的状态从该供料器主体拆除带盘和带供给器之后,在使从新的带盘拉出的元件供给带保持于带供给器的状态下,将它们安装于供料器主体,则能够通过自动啮合动作使带齿卷盘的齿与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自动啮合。
这种情况下,在供料器主体上分别各设置多个带齿卷盘、上下移动机构及啮合检测机构,对于供料器主体分别独立且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多个带供给器,使各带齿卷盘的齿与供给各带供给器的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啮合。这样一来,能够仅将安装于元件安装机的供料器主体上所设置的多个元件供给带中的、作为元件用尽的元件供给带与带供给器一起从供料器主体拆除,更换成新的元件供给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带式供料器主体整体的立体图。
图2是供料器主体的立体图(其一)。
图3是供料器主体的立体图(其二)。
图4是带供给器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盖带进给齿轮的驱动装置及其周边部分的立体图(其一)。
图6是表示盖带进给齿轮的驱动装置及其周边部分的立体图(其二)。
图7是供料器主体的末端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对供料器主体的末端部分拆除其末端盖板而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9是两个带齿卷盘驱动单元的立体图(其一)。
图10是两个带齿卷盘驱动单元的立体图(其二)。
图11是表示从供料器主体拆除带齿卷盘驱动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将带齿卷盘驱动单元相对供料器主体安装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驱动带齿卷盘的装置的结构的右侧视图。
图14是表示驱动带齿卷盘的装置的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15是表示由轴承支承直齿轮组的各齿轮的结构的放大剖视图。
图16是元件安装机的供料器载置台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供料器主体的操作面板的下表面侧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8是带供给器的把手部及其周边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19是表示带式供料器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0是表示自动啮合动作控制程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具体方式的一实施例。
首先,说明带式供料器11的结构。
带式供料器11中,以使多条元件供给带12能够在其宽度方向上排列设置的方式,将供料器主体13的宽度大致形成为以往的一般带式供料器(仅能够设置一条元件供给带的带式供料器)的宽度的数倍。本实施例中,构成为,通过减小相邻的元件供给带12之间的间隔,使供料器主体13的宽度为以往的一般带式供料器的例如大致四倍(大致M倍)的宽度,而能够使六条(N条、其中N为比M大的整数)元件供给带12在其宽度方向上排列设置。虽未详细图示,但元件供给带12是在以规定间距呈一列地形成于载带的元件收纳凹部中收纳元件、且在该载带的上表面贴附有顶带(也称作盖带)的结构,沿该元件供给带12的侧缘以规定间距形成有一列带齿卷盘孔(未图示)。
在供料器主体13的后部侧(拆除方向侧)的上部设有把手部14和操作面板15,在其下侧设有对卷绕有元件供给带12的带盘16进行收纳的带盘支架17。带盘支架17以将多个带盘16前后排成两列而进行收纳的方式形成,各带盘16以伴随元件供给带12的拉出而能够在带盘支架17内旋转的方式被收纳。在操作面板15上,针对每个后述的各供料器主体41(各带供给器21)设置有输入带供给器安装作业开始信号等各种操作信号的操作键等。
从各带盘16拉出的元件供给带12由带供给器21向元件吸附位置供给。各带供给器21构成为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供料器主体13,以在各带供给器21上分别仅设置一条元件供给带12的方式,使各带供给器21的宽度形成为比元件供给带12的宽度稍大的尺寸。
如图4所示,在各带供给器21的后端部设有用于使带盘16保持在从供料器主体13拆除的带供给器21上的带盘钩挂部22,能够将带盘16钩挂保持于该带盘钩挂部22。
在带供给器21上设有将覆盖元件供给带12的上表面的盖带剥离的盖带剥离装置23和将从元件供给带12剥离的盖带回收的盖带回收箱24。盖带剥离装置23具备剥离辊25、张力辊26和一对盖带进给齿轮28、29,由剥离辊25剥离的盖带搭挂于张力辊26,并被夹入到盖带进给齿轮28、29之间而被送入盖带回收箱24内。
盖带进给齿轮28、29的驱动源设于供料器主体13侧,当将带供给器21安装于供料器主体13时,一个盖带进给齿轮28与供料器主体13的驱动齿轮34(参照图5)啮合,从而旋转驱动两个盖带进给齿轮28、29。
在供料器主体13中的安装带供给器21的安装空间的上方设有驱动盖带进给齿轮28、29的驱动装置31。该驱动装置31具备对锥齿轮32(参照图6)进行旋转驱动的马达33和由锥齿轮32旋转驱动的驱动齿轮34,该驱动齿轮34与一个盖带进给齿轮28啮合,从而旋转驱动两个盖带进给齿轮28、29。马达33、锥齿轮32和驱动齿轮34分别设置为与能够安装于供料器主体13的带供给器21的条数相同的个数,对于各带供给器21能够各自独立控制盖带的进给量(剥离量)。
如图4所示,在带供给器21上,仅对元件供给带21的宽度方向的单侧进行保持的多个横コ字型的带保持部37、38在元件供给带21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呈交错状交替配置,将各带保持部37、38分别各稍微靠向元件供给带12的宽度方向内侧地进行配置以使元件供给带12略微地在宽度方向上曲折延伸(或者斜向倾斜)的同时保持元件供给带12,从而能够以更小的宽度保持元件供给带12。
在供料器主体13的末端部侧,沿宽度方向排列组装有数量与能够设于供料器主体13的元件供给带12的条数相同的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如后所述,各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的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通过在升降杆30(参照图9、图10、图12)上组装带齿卷盘42和经由直齿轮组43(齿轮机构)驱动该带齿卷盘42的马达44等而构成,它们以轴51为支点一体地上下移动。各带齿卷盘42配置于与设于供料器主体13的各元件供给带12对应的位置上,使带齿卷盘42的齿与各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啮合并同时通过该带齿卷盘42的旋转而将该元件供给带12朝向元件吸附位置间距进给。
为了减小各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如图9和图10所示,将相邻两个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的带齿卷盘42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错开地配置,并将相邻的两个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的直齿轮组43的各齿轮43a的位置错开地配置,从而能够将各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的空余空间作为能够使相邻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的齿轮43a突出地配置的空间而有效利用。
各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的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中,作为驱动带齿卷盘42的马达44而使用扁平马达(DC(direct current:直流)伺服马达、脉冲马达等),从而将马达44的旋转轴与带齿卷盘42的轴平行地配置,通过直齿轮组43将马达44的动力向带齿卷盘42传递。通过采用这种结构,间隙的调整容易,不需要推力负载对策,并且元件加工简单,所以具有能够低成本化的优点。
如图7和图8所示,在供料器主体13中覆盖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的上方的上表面盖板39上,呈交错状形成有将用于由元件安装机的吸嘴吸附元件供给带12的元件的元件吸附位置开口的元件吸附用开口部40a、40b。本实施例中,由于能够在供料器主体13上安装共计六条元件供给带12,所以元件吸附用开口部40a、40b形成共计六个。
如图15所示,分别由两个轴承46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直齿轮组43的各齿轮43a和带齿卷盘42,并且在两个轴承46的内圈之间夹有橡胶、弹簧垫圈等弹性部件47,并通过螺钉49连接防止轴承46的内圈脱落的轴承挡圈48而压缩弹性部件47,从而形成对轴承46施加适当预压的结构。通过该结构,能够使直齿轮组43的各齿轮43a和带齿卷盘42的旋转传递更顺畅,并且能够防止因齿轮43a歪斜或振动引起旋转精度变差。
接着,说明使各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的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分别独立上下移动的上下移动机构的构成。
如图9、图10、图12所示,构成为,组装有各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的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的升降杆30以带齿卷盘42侧能够以轴51为支点上下移动的方式组装于单元基座50,且以能够在作为带齿卷盘42的齿与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啮合的状态的啮合位置与带齿卷盘42的齿位于带齿卷盘孔的下方的退避位置之间上下移动。在各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的末端面上设置引导其上下移动的引导销52,各引导销52与形成于供料器主体13的末端面部的各引导孔53(参照图2)嵌合,从而各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能够上下移动的范围被限制在啮合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的范围。
如图12所示,在各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上分别设置弹簧55(弹簧等弹性体)来作为以轴51为支点将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的带齿卷盘42侧向上方施力的施力机构,能够通过该弹簧55的弹力将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保持于作为上限位置的啮合位置。在各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上分别设有马达56来作为使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抵抗弹簧55而下降的促动器。
在各马达56的旋转轴上分别固定凸轮57,与此对应地,在各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上分别设有从凸轮57的下侧抵接凸轮57的L字形等的凸轮抵接部件58,使该马达56旋转而使凸轮57旋转到最下位置(或其附近的位置)时,凸轮抵接部件58与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一体地抵抗弹簧55而被拉下,将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保持于作为下限位置的退避位置。之后,在使该马达56旋转到原来的位置而使凸轮57返回至最上位置(或其附近的位置)时,跟随该凸轮57的运动而由弹簧55的弹力将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抬起并保持在作为上限位置的嵌合位置。此时,也可以对该马达56断电而解除该马达56的驱动力,从而通过弹簧55的弹力来抬起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
在各马达56的旋转轴上分别设置用于检测凸轮57的位置的位置检测标签61,与此对应,在各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上分别设置检测各位置检测标签61的凸轮位置传感器62(光遮断器等光传感器、磁传感器等非接触型传感器),能够由各凸轮位置传感器62检测出凸轮57的位置为嵌合位置(最上位置)/退避位置(最下位置)的哪一个。
另外,如图14所示,在各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上分别设置啮合检测传感器63(光遮断器等光传感器、磁传感器等非接触型传感器)来作为检测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的带齿卷盘42上升到了啮合位置的啮合检测机构。在各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上分别设置用于检测啮合位置的位置检测标签64,当形成任一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的带齿卷盘42的齿与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啮合、且带齿卷盘42上升到啮合位置的状态时,该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的位置检测标签64由啮合检测传感器63检测并输出检测信号。
这种情况下,设定带齿卷盘42的齿的长度和啮合检测传感器63与位置检测标签64的位置,使得:当带齿卷盘42的齿与能够设于带式供料器11的最大厚度的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啮合时,啮合检测传感器63检测位置检测标签64,当带齿卷盘42的齿未与最小厚度的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啮合时,啮合检测传感器63不检测位置检测标签64。
在供料器主体13的末端面上设置将该供料器主体13的信号线或电源线与元件安装机的供料器载置台66的连接器68(参照图16)连接的连接器67和两根定位销69、70,将两根定位销69、70插入到元件安装机的供料器载置台66的定位孔71、72(参照图16)中,从而在供料器载置台66上定位供料器主体13的安装位置,并且供料器主体13的连接器67插入连接在供料器载置台66的连接器68中。
在供料器载置台66的上表面设置用于纵置支承带式供料器11的剖面为倒T字槽形的引导槽74,将设于供料器主体13的下表面侧的剖面为倒T字形的引导轨(未图示)从近前侧向引导槽74插入,从而在供料器载置台66上以纵置状态支承带式供料器11,并且设于该供料器主体13的夹持元件(未图示)嵌入到供料器载置台66的夹持槽79中,将该供料器主体13向前方(供料器载置台66的连接器68侧)推压而进行夹持,从而将该供料器主体13在前后方向上定位并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供料器载置台66上。
在各带供给器21的盖带回收箱24的上端后部分别设置把手部76,在各把手部76的前端部设有定位销77(参照图18)。与此对应,在供料器主体13的操作面板15的下侧台阶部分形成定位孔78(参照图17),将带供给器21设置于供料器主体13时,通过将把手部76的定位销77插入到操作面板15的下侧的定位孔78中而使把手部76相对操作面板15的下表面被定位。
如图18所示,在把手部76的上表面安装有存储了带供给器21的识别信息(以下称作“供给器ID”)的RF标签81(也称作电子标签、IC标签、电波标签、无线标签)。在该RF标签81上,可以除了供给器ID之外还存储元件供给带12的元件信息等、或者取代供给器ID而存储元件供给带12的元件信息等。
与此对应地,在供料器主体13的操作面板15的下表面设置读取存储在RF标签81中的供给器ID的读取器82(参照图17),在形成为将带供给器21设置于该供料器主体13、且将把手部76的定位销77插入到操作面板15的下侧的定位孔78中的状态时,把手部76的上表面的RF标签81与操作面板15的下表面的读取器82接近并对置,由读取器82读取存储在RF标签81中的供给器ID。
从该读取器82输出的供给器ID的信号也兼用作带供给器21相对供料器主体13的设置确认信号,由读取器82读取供给器ID,从而确认带供给器21相对供料器主体13的设置。另外,对于配置于操作面板15的下表面侧的读取器82来说,至少配置有该读取器82的天线即可,该读取器82的控制电路部也可以与天线分离地配置于其他部分。
另一方面,如图19所示,在供料器主体13上设置有控制各马达33、44、56等的动作的控制装置84(控制机构),由读取器82读取出的供给器ID发送给控制装置84,从该控制装置84经由连接器67、68发送给元件安装机的控制装置85。在该供料器主体13的控制装置84的存储器86(供料器主体识别信息存储机构)中存储该供料器主体13的识别信息(以下称作“供料器主体ID”),该供料器主体ID也从控制装置84经由连接器67、68发送给元件安装机的控制装置85。
另外,在各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上也设有存储该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的识别信息(以下称作“带齿卷盘驱动单元ID”)的ID存储器87,供料器主体13的控制装置84读出存储在各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的ID存储器87中的带齿卷盘驱动单元ID并向元件安装机的控制装置85发送。由此,元件安装机的控制装置85能够使用供给器ID、供料器主体ID、带齿卷盘驱动单元ID来分别管理带供给器21、供料器主体13、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
供料器主体13的控制装置84执行后述的图20的自动啮合动作控制程序,从而在将带供给器21设于供料器主体13时,在使带齿卷盘42自动向退避位置下降而将元件供给带12设于带齿卷盘42的上方之后,控制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上下移动用的马达56以使带齿卷盘42向啮合位置上升,即使进行使带齿卷盘42向啮合位置上升的控制,带齿卷盘42的齿也不与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啮合而不从啮合检测传感器63输出检测信号时,执行如下自动啮合动作:通过马达44使带齿卷盘42转动而使该带齿卷盘42的齿与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啮合,并使带齿卷盘42转动直到从啮合检测传感器63输出检测信号。
以下,说明由供料器主体13的控制装置84执行的图20的自动啮合动作控制程序的处理内容。图20的自动啮合动作控制程序在供料器主体13的控制装置84的电源接通期间中针对各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中的每一个(各带供给器21中的每一个)反复执行。
当启动本程序时,首先,在步骤101中,判定是否已经输入了带供给器安装作业开始信号(作业者是否操作了操作面板15的安装作业开始键),若未输入带供给器安装作业开始信号,则进行待机直到输入带供给器安装作业开始信号。
之后,在输入了带供给器安装作业开始信号的时刻,如以下所示执行步骤102以后的自动啮合动作的处理。首先,在步骤102中,使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上下移动用的马达56动作,使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抵抗弹簧55下降,使带齿卷盘42下降到退避位置。
之后,进入步骤103,根据供料器主体13的读取器82是否已经从带供给器21的RF标签81读取出供给器ID,来判定作业者是否完成了相对供料器主体13安装带供给器21的安装作业(带供给器21的RF标签81是否已经与供料器主体13的读取器82相对置),若供料器主体13的读取器82尚未读取出供给器ID,则进行待机直到读取出供给器ID。
之后,在供料器主体13的读取器82从带供给器21的RF标签81读取出供给器ID的时刻,判断为作业者已经完成相对供料器主体13安装带供给器21的安装作业,进入步骤104,使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上下移动用的马达56旋转至原来的位置,使凸轮57返回至最上位置(或其附近的位置),从而追随该凸轮57的运动,由弹簧55的弹力使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向嵌合位置上升后,对该马达56断电。此时,也可以通过对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上下移动用的马达56断电而解除该马达56的驱动力,从而由弹簧55的弹力使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45向嵌合位置上升。之后,进入步骤105,判定凸轮位置传感器62是否检测出凸轮57返回到嵌合位置(最上位置)附近,若凸轮57未返回嵌合位置(最上位置)附近,则进行待机直到凸轮57返回嵌合位置(最上位置)附近。或者,也可以判定是否经过了带齿卷盘42上升到嵌合位置所需的规定时间,若未经过规定时间,则进行待机直到经过规定时间。
之后,在凸轮位置传感器62检测出凸轮57返回到嵌合位置(最上位置)附近的时刻(或经过规定时间的时刻),进入步骤106,根据是否从啮合检测传感器63输出了检测信号,来判定带齿卷盘42的齿是否与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啮合,若已经从啮合检测传感器63输出检测信号,则判断为带齿卷盘42的齿与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啮合,结束自动啮合动作。此时,可以使带齿卷盘42适当旋转,将元件供给带12的最前头的元件相对元件供给位置进行定位。
相对于此,在上述步骤106中,若判定为从啮合检测传感器63未输出检测信号,则判断为带齿卷盘42的齿未与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啮合,进入步骤107,使马达44反转而使带齿卷盘42反转了规定角度之后,进入步骤108,判定是否从啮合检测传感器63输出了检测信号,若尚未输出检测信号,则判断为带齿卷盘42的齿未与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啮合,返回步骤107,使马达44反转而使带齿卷盘42反转规定角度,反复进行这样的处理。由此,反复进行通过马达44使带齿卷盘42每次反转规定角度的处理,直到从啮合检测传感器63输出检测信号,在从啮合检测传感器63输出检测信号的时刻,判断为带齿卷盘42的齿与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啮合,进入步骤109,使马达44正转而使带齿卷盘42正转,将元件供给带12的最前头的元件相对元件供给位置进行定位,结束自动啮合动作。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在供料器主体13上设置带供给器21时,使带齿卷盘42向退避位置下降而将元件供给带12设于带齿卷盘42的上方之后,即使进行使带齿卷盘42上升到啮合位置的控制、带齿卷盘42的齿也不与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啮合、且不从啮合检测传感器63输出检测信号的情况下,进行如下自动啮合动作:使带齿卷盘42转动而使带齿卷盘42的齿与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啮合,并使带齿卷盘42转动直到从啮合检测传感器63输出检测信号,因此,能够使将带齿卷盘42的齿与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啮合的作业自动化的同时通过自动啮合动作使带齿卷盘42的齿与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可靠地啮合。
这种情况下,自动啮合动作中的带齿卷盘42的旋转方向可以是正转、反转中的任一方向,但是即使自动啮合动作中带齿卷盘42的齿未与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啮合的状态下,通过使带齿卷盘42的齿一边接触元件供给带12的下表面一边旋转,从而元件供给带12沿带齿卷盘42的旋转方向错动,所以在自动啮合动作中当使带齿卷盘42仅向正转方向旋转时,元件供给带12的最前头的元件越过元件吸附位置而浪费(不能由吸嘴吸附)。
因此,本实施例中,进行自动啮合动作时,首先,使带齿卷盘42反转,使带齿卷盘42的齿与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啮合而从啮合检测传感器63输出检测信号后,使带齿卷盘42正转而对元件供给带12进行定位,所以能够防止自动啮合动作中元件供给带12的最前头的元件越过元件吸附位置,在确认到带齿卷盘42的齿与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啮合之后,能够以元件供给带12的最前头的元件位于元件吸附位置的方式进行定位。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为,将带盘16和带供给器12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供料器主体13,因此在更换元件供给带12时,倘若保持将供料器主体13安装于元件安装机的状态从该供料器主体13拆除带盘16和带供给器21之后,在将从新的带盘16拉出的元件供给带12保持于带供给器21的状态下,将它们安装于供料器主体13,则能够通过自动啮合动作将带齿卷盘42的齿与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自动啮合,能够容易进行元件供给带12的更换作业。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为,在供料器主体13上设置多个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并对于供料器主体13分别独立且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多个带供给器21,使各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的带齿卷盘42的齿与供给各带供给器21的元件供给带12的带齿卷盘孔啮合,因此存在如下优点,仅将构成元件用尽的元件供给带12与带供给器21一起从供料器主体13拆除,而更换成新的元件供给带12。
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形成如下结构:在供料器主体13上仅设置一个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相对供料器主体13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仅安装一个带供给器21。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在供料器主体13上设置一并收纳多个带盘16的带盘支架17,但是也可以形成在各带供给器21上分别设置收纳一个带盘16的带盘支架的结构。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范围内进行种种变更实施,例如也可以形成变更能够安装于供料器主体13的带供给器21的个数(带齿卷盘驱动单元41的个数)或使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在上下方向上滑动移动的结构等。
附图标记说明
11带式供料器
12元件供给带
13供料器主体
14把手部
15操作面板
16带盘
17带盘保持部
21带供给器
22带盘钩挂部
23盖带剥离装置
24盖带回收箱
25剥离辊
28、29盖带进给齿轮
31驱动装置
33马达
34驱动齿轮
37、38带保持部
41带齿卷盘驱动单元
42带齿卷盘
43直齿轮组(齿轮机构)
43a齿轮
44马达
45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
46轴承
47弹性部件
48轴承挡圈
49螺钉
51轴
52引导销
53引导孔
55弹簧(施力机构)
56马达(促动器)
57凸轮
58凸轮抵接部件
61位置检测标签
62凸轮位置传感器
63啮合检测传感器(啮合检测机构)
64位置检测标签
66进料器载置台
67、68连接器
69、70定位销
71、72定位孔
74引导槽
76把手部
77定位销
78定位孔
81RF标签
82读取器
84供料器主体的控制装置(控制机构)
85元件安装机的控制装置
86存储器
87ID存储器

Claims (7)

1.一种带式供料器,在带齿卷盘的齿与沿元件供给带的侧缘形成的带齿卷盘孔啮合的同时通过该带齿卷盘的旋转而将该元件供给带向元件吸附位置进给,所述元件供给带以规定间距排列有多个元件,
所述带式供料器的特征在于,具备:
上下移动机构,使所述带齿卷盘在处于所述带齿卷盘的齿与所述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啮合的状态的啮合位置与所述齿位于所述带齿卷盘孔的下方的退避位置之间上下移动;
控制机构,控制所述上下移动机构的动作,使得:在将所述元件供给带设于带式供料器时,使所述带齿卷盘向所述退避位置下降,在将所述元件供给带设于所述带齿卷盘的上方之后,使所述带齿卷盘向所述啮合位置上升;及
啮合检测机构,在通过所述上下移动机构使所述带齿卷盘向所述啮合位置上升时所述带齿卷盘的齿与所述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啮合并在所述带齿卷盘上升至所述啮合位置时输出检测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当即使进行通过所述上下移动机构使所述带齿卷盘向所述啮合位置上升的控制,所述带齿卷盘的齿也不与所述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啮合而不从所述啮合检测机构输出所述检测信号时,所述控制机构执行如下的自动啮合动作:使所述带齿卷盘转动而使所述带齿卷盘的齿与所述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啮合,并使所述带齿卷盘转动直到从所述啮合检测机构输出所述检测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下移动机构具备:对组装有所述带齿卷盘的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向上方施力的施力机构和使所述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抵抗所述施力机构而下降的促动器,
所述控制机构在将所述元件供给带设于带式供料器时通过所述促动器使所述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抵抗所述施力机构而下降,从而使所述带齿卷盘向所述退避位置下降,并且,在将所述元件供给带设于所述带齿卷盘的上方之后,通过所述施力机构使所述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上升,从而使所述带齿卷盘向所述啮合位置上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式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下移动机构具备:对组装有所述带齿卷盘的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向上方施力的施力机构和使所述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抵抗所述施力机构而下降的促动器,
所述控制机构在将所述元件供给带设于带式供料器时通过所述促动器使所述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抵抗所述施力机构而下降,从而使所述带齿卷盘向所述退避位置下降,并且,在将所述元件供给带设于所述带齿卷盘的上方之后,通过所述施力机构使所述带齿卷盘驱动机构部上升,从而使所述带齿卷盘向所述啮合位置上升。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式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所述自动啮合动作时,所述控制机构首先使所述带齿卷盘反转而使所述带齿卷盘的齿与所述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啮合,在从所述啮合检测机构输出所述检测信号之后,使所述带齿卷盘正转而对所述元件供给带进行定位。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式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供料器主体,设置有所述带齿卷盘、所述上下移动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及所述啮合检测机构,及
带供给器,将从带盘拉出的元件供给带向所述元件吸附位置供给;
所述带盘和所述带供给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供料器主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式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供料器主体上分别各设置多个所述带齿卷盘、所述上下移动机构及所述啮合检测机构,
对于所述供料器主体分别独立地且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多个带供给器,各带齿卷盘的齿与供给各带供给器的元件供给带的带齿卷盘孔啮合。
CN201280065756.3A 2011-11-01 2012-10-10 带式供料器 Active CN1040257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0360A JP5748284B2 (ja) 2011-11-01 2011-11-01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2011-240360 2011-11-01
PCT/JP2012/076182 WO2013065459A1 (ja) 2011-11-01 2012-10-10 テープフィー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25733A CN104025733A (zh) 2014-09-03
CN104025733B true CN104025733B (zh) 2016-08-24

Family

ID=48191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5756.3A Active CN104025733B (zh) 2011-11-01 2012-10-10 带式供料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775812B1 (zh)
JP (1) JP5748284B2 (zh)
CN (1) CN104025733B (zh)
WO (1) WO20130654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207808A1 (ja) * 2013-06-24 2014-12-31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フィーダ制御装置
EP3047712B1 (en) * 2013-09-18 2021-04-21 Mycronic AB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handling pallets in a smt system
WO2015170398A1 (ja) * 2014-05-09 2015-11-12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6434121B2 (ja) * 2015-02-20 2018-12-05 株式会社Fuji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6434126B2 (ja) * 2015-03-18 2018-12-05 株式会社Fuji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6905626B2 (ja) * 2015-12-10 2021-07-21 株式会社Fuji 部品供給装置
US11516953B2 (en) * 2017-08-25 2022-11-29 Fuji Corporation Control system of tape feeder for component supply from reel
US20200267879A1 (en) * 2017-09-25 2020-08-20 Fuji Corporation Tape feeder
CN112075134B (zh) * 2018-06-05 2022-04-01 株式会社富士 带式供料器
US11889632B2 (en) * 2019-09-13 2024-01-30 Fuji Corporation Feeder and component mounting machin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87759A (en) * 1991-08-29 1994-02-22 Adtec Engineering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measuring state of IC lead frame
CN102014605A (zh) * 2009-09-07 2011-04-13 Juki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供给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38492A1 (en) * 1998-12-22 2000-06-29 Mydata Automation Ab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component tape information to a component mounting machine and means therefore
JP2005203524A (ja) * 2004-01-15 2005-07-28 Hitachi High-Tech Instruments Co Ltd 部品供給装置
JP2006156514A (ja) * 2004-11-26 2006-06-15 Hitachi High-Tech Instruments Co Ltd 部品供給装置
JP4672491B2 (ja) * 2005-09-05 2011-04-2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および表面実装機
US7850040B2 (en) * 2006-10-23 2010-12-14 Hover-Davis, Inc. Component tape feeder
JP5213117B2 (ja) 2008-10-30 2013-06-19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5419574B2 (ja) * 2009-07-23 2014-02-19 Juki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フィーダ
JP5357743B2 (ja) * 2009-12-26 2013-12-04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電子回路部品供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87759A (en) * 1991-08-29 1994-02-22 Adtec Engineering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measuring state of IC lead frame
CN102014605A (zh) * 2009-09-07 2011-04-13 Juki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供给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75812A4 (en) 2015-06-10
JP2013098382A (ja) 2013-05-20
EP2775812A1 (en) 2014-09-10
EP2775812B1 (en) 2018-11-21
CN104025733A (zh) 2014-09-03
JP5748284B2 (ja) 2015-07-15
WO2013065459A1 (ja) 2013-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5733B (zh) 带式供料器
CN104025731B (zh) 带式供料器
CN104025732B (zh) 带式供料器
CN104206047B (zh) 带式供料器
CN104170540B (zh) 元件安装机的供料器管理系统
US10257970B2 (en) Feeder for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CN1929732B (zh) 带式送料器及表面安装机
CN106465571B (zh) 供料器
JP5410337B2 (ja) フィーダ、供給テープの移動制御方法または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CN101507382B (zh) 带式送料器、安装机
CN107211563B (zh) 换产调整辅助装置、元件安装机、换产调整辅助方法
CN105247977B (zh) 盒式吸嘴更换单元及其替换系统
CN105493651B (zh) 供料器
US20030197770A1 (en) Card cartridge and card feed adapter for an ink jet sheet feeder printer
JP3338442B2 (ja) 磁気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のオートローダ
US6457886B1 (en) Card stack lifter and exception feed
CN105325069B (zh) 供料器控制装置
CN209577948U (zh) 一种用于冲压的自动送片机
US10548251B2 (en) Component supply device and supply method for a component mounter
CN102056471B (zh) 电子部件安装装置的部件供给装置及部件供给方法
CN104843531B (zh) 裁切机
KR100753112B1 (ko) 카드 발권 시스템
JP2007265136A (ja) 媒体発行装置
CN109417867A (zh) 供料器
JP2015103796A (ja) 部品供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Aichi Japan vertical city

Patentee after: Fuji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Aichi Japan vertical city

Patentee before: Fuj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