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45356A - 锂二次电池用电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锂二次电池用电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45356A
CN104145356A CN201380011547.5A CN201380011547A CN104145356A CN 104145356 A CN104145356 A CN 104145356A CN 201380011547 A CN201380011547 A CN 201380011547A CN 104145356 A CN104145356 A CN 1041453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ctive
active material
lithium
metal
ox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15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龙珠
金帝映
崔丞延
郑东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453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453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6Composites as layered produ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9Manufacturing of an active layer by chemical means
    • H01M4/0495Chemical alloy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1Electrodes based on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or on mixtures of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LiCoO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4Composites as mix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483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for non-aqueous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48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Ti2O4 or LiTi2Ox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02Methods of deposition of th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71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involving thermal treatment, e.g. firing, sintering, backing particulate active material, thermal decomposition, pyrolysi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用电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根据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活性材料包含:核,所述核包含(a)由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准金属)的氧化物构成的第一微粒和(b)由包含相同的金属(准金属)和锂的氧化物构成的第二微粒;和涂布在所述核的表面上的导电碳层。本发明的电极活性材料具有高容量和改进的电导率,由此提供良好的充电和放电倍率性能。

Description

锂二次电池用电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二次电池用电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使用其制备的锂二次电池。
本申请主张于2012年2月28日在韩国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12-0020471号的优先权,通过参考将其内容并入本文中。
此外,本申请主张于2013年2月27日在韩国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13-0021271号的优先权,通过参考将其内容并入本文中。
背景技术
近来,锂二次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而引起了极大关注。通常,锂二次电池包含由碳材料或锂-金属合金制成的负极、由锂-金属氧化物制成的正极和通过将锂盐溶于有机溶剂而得到的电解液。
最初,将金属锂用作锂二次电池的负极的负极活性材料。然而,因为锂可逆性低且安全性低,所以当前主要将碳材料用作锂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碳材料的容量比锂低,但优势在于其体积变化小、可逆性优异且价格低。
随着锂二次电池使用的扩展,对高容量锂二次电池的需求也增加。因此,需要可代替低容量碳材料的高容量负极活性材料。为了满足所述需要,已经尝试将金属用作电极活性材料,例如Si、Sn等,它们比碳材料具有更高充/放电容量并允许与锂电化学合金化。
然而,这种金属基电极活性材料在充放电期间的体积变化巨大,这会造成活性材料的裂纹和微粉化。使用这种金属基负极活性材料的二次电池会突然劣化,并在重复充放电循环期间循环寿命缩短,使其不适用于商业用途。
在这点上,已经尝试使用金属如Si和Sn的氧化物作为电极活性材料,从而解决在使用这种金属基电极活性材料中发生裂纹和微粉化的问题。然而,尽管使用这种金属氧化物解决了金属基电极活性材料的问题,但其初始效率低于石墨基电极活性材料并在与锂离子的初始反应中形成不可逆相材料如锂氧化物和锂-金属氧化物,由此初始效率劣化,甚至比金属基电极活性材料还低。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极活性材料和制备所述电极活性材料的方法,所述电极活性材料能够提供高的容量和相对高的初始效率值,防止初始效率下降并具有良好的电导率以提高倍率性能。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用电极活性材料,所述电极活性材料包含:核,所述核包含(a)由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准金属)的氧化物构成的第一微粒和(b)由包含相同的金属(准金属)和锂的氧化物构成的第二微粒;和涂布在所述核的表面上的导电碳层。
此外,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锂二次电池用电极活性材料的方法,包括:(S1)通过将不含氧的锂盐和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准金属)的氧化物进行混合,随后进行热处理而形成上述核;和(S2)将导电碳材料涂布在所述核的表面上。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电极活性材料包含由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准金属)的氧化物构成的第一微粒和由包含相同的金属(准金属)和锂的氧化物构成的第二微粒,由此即使在经历初始充电和放电工艺以提供高容量之前在第二微粒中已经包含锂,使得在电池的初始充电和放电期间形成较少的不可逆相如锂氧化物和锂-金属氧化物,由此最小化两个电极中的死体积并最终提高并保持初始效率,另外所述电极活性材料具有在其表面上的导电涂层而提高电导率,从而能够用于制备具有良好倍率性能的锂二次电池。
附图说明
附图显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并与上述发明内容一起用于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技术主旨。然而,不能将本发明解释为限制为所述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备的电极活性材料的TEM照片。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制备的电极活性材料的TEM照片。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制备的电极活性材料的TEM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在说明之前,应理解,不能认为说明书和附属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限制为普通和词典的意思,而是应在本发明人对术语进行适当定义以进行最好说明的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与本发明的技术方面相对应的意思和概念对所述术语进行解释。
本发明的电极活性材料的特征在于包含:核,所述核包含(a)由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准金属)的氧化物构成的第一微粒和(b)由包含相同的金属(准金属)和锂的氧化物构成的第二微粒;和涂布在所述核的表面上的导电碳层。
当将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准金属)的氧化物如SiO和SnO用作负极活性材料时,由于嵌入负极中的锂离子(Li+)与金属(准金属)的氧化物反应,所以在电池的初次充电和放电期间形成诸如锂氧化物或锂-金属氧化物的不可逆相。这种不可逆相围绕金属如Si和Sn而降低金属的体积变化。因此,与使用仅由金属如Si和Sn构成的电极活性材料相比,通过使用金属(准金属)的氧化物可以减少由于电极活性材料的体积变化而造成的裂纹和微粉化。
然而,因为形成锂氧化物和锂-金属氧化物的不可逆相,所以消耗锂,从而实际可使用的锂的量减少,由此电池的初始效率和容量劣化。特别地,在其中正极为锂源的常规二次电池中,当负极的不可逆容量大时,正极通过负极的不可逆行为而经历死体积增大,使得正极的容量低于正极的实际可使用容量的量,由此降低电池的容量。此外,由于这种死体积,电池在各个循环时的容量和充放电效率下降而劣化电池的寿命特性。
为了防止因负极的不可逆行为而在正极中产生这种死体积,在制备电极活性材料的已知方法中,常规上用金属锂如锂箔和锂粉与金属(准金属)的氧化物反应或者将金属锂涂布在制备的金属(准金属)的氧化物电极的表面上。
然而,已知的电极由于诸如燃烧的安全问题而尚未批量生产,所述燃烧是由金属锂与水汽的反应而造成的。此外,在已知的电极中,锂简单存在于金属(准金属)氧化物电极的表面上,因此不能减少不可逆相的形成,所述不可逆相是在电池的实际充电过程期间由于锂与金属(准金属)氧化物反应而形成的。另外,已知的电极的电极活性材料由仅仅金属(准金属)的氧化物的粒子相构成,且不具有包含如本发明的电极活性材料中所定义的金属(准金属)和锂两者的粒子相。
因此,本发明的电极活性材料具有核,所述核包含由金属(准金属)(例如Si、Sn等)的氧化物构成的第一微粒和由包含相同的金属(准金属)和锂两者的氧化物构成的第二微粒。
即,由于本发明的电极活性材料的核即使在经历初始充电和放电过程之前就具有包含在第二微粒中的锂,所以在电池的初始充电过程中较少地由锂和金属(准金属)的氧化物反应形成不可逆相如锂氧化物和锂-金属氧化物,由此电池的初始效率能够提高。此外,因负极的不可逆相而在正极中产生的死体积能够最小化以防止电池容量劣化。因此,使用本发明的电极活性材料的电池能够展示约50%以上的初始效率并展示高容量。
所述第一微粒的金属(准金属)的氧化物的实例可包括金属(准金属)如Si、Sn、Al、Sb、Bi、As、Ge、Pb、Zn、Cd、In、Ti、Ga及它们的合金或多种金属的氧化物,但本发明没有特别限制,条件是它们各自可与锂合金化。
此外,在第二微粒中包含金属(准金属)和锂的氧化物的实例可以包括Li2SiO3、Li2SnO、Li4SiO4、Li2Si2O5、Li6Si2O7、Li2Si3O7、Li8SiO6、Li2SnO3、Li5AlO4、LiAlO2和LiAl5O8,但本发明没有特别限制于此,条件是在各种金属(准金属)氧化物中包含锂。另外,这种氧化物可以为晶态的或无定形的。将这种第二微粒包含在电极活性材料中以在电池的初始充电和放电过程期间在负极中形成较少的锂氧化物和锂-金属氧化物,由此使得因负极的初始不可逆行为而在正极中产生的死体积最小化。
由金属(准金属)氧化物构成的第一微粒和由包含相同的金属(准金属)和锂的氧化物构成的第二微粒可以在核内相互共存。优选地,第一微粒的一个或多个聚集体可以被第二微粒包围。
所述第一微粒和所述第二微粒优选以5:95~95:5的重量比存在。如果第一微粒的量小于5重量%,可逆容量低,对电极活性材料的高容量提供差的影响,且由于过量的锂包含在第二微粒中,所以其与水汽反应,由此造成安全问题。同时,如果第一微粒的量高于95重量%,则在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期间因金属(准金属)氧化物与锂离子反应而过度形成不可逆相的锂氧化物和锂-金属氧化物,由此劣化初始效率。
此外,本发明的电极活性材料具有涂布在核表面上的导电碳层。在本发明的电极活性材料中,核提高电池的初始效率,但电导率低而在充电和放电过程期间提供差的倍率性能。倍率性能是指关于充电和放电倍率的特性,且高的充电和放电倍率提供良好的倍率性能。根据本发明的核具有高容量,但如果在实际使用的电流区域内倍率性能差,则会不充分发挥高容量,由此难以展现高容量的优势。
因此,本发明的电极活性材料应用导电碳涂层以增强电导率并提高倍率性能,由此充分展现核的高容量。
用于形成本发明中的涂层的导电碳材料没有特别限制,条件是其具有导电性。此外,其可以包含结晶碳或无定形碳。通过将导电碳前体碳化或通过直接涂布导电碳粒子可以形成碳涂层。导电碳前体可以为包含碳并以液相或固相存在的有机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例如,导电碳前体可以为:液体前体如沥青、重油和树脂;或气体前体如甲烷、乙烯和乙炔。合适的树脂为可在交联之后碳化的热固性树脂如脲树脂、三聚氰胺树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烷基树脂、醇酸树脂和聚氨酯树脂,但不能将本发明限制于此。
此外,导电碳粒子可以为:炭黑如乙炔黑、热裂法炭黑、炉黑和槽法炭黑;碳纤维;或碳管,但列出这些物质仅出于说明目的,不能将本发明限制于此。
导电碳在导电碳层中的量可以随涂布方法或使用活性材料的具体电池类型而变化使用。例如,基于100重量份形成核的所有组分,导电碳在导电碳层中的量可以为2~900重量份,优选2~100重量份,更优选2~20重量份,但不能将本发明限制于此。如果导电碳的量小于2重量份,难以在表面上实施均匀涂布且导电性会不足。如果导电碳的量高于900重量份,核的比例变得相对小,由此难以提供高容量。
首先,将不含氧的锂盐和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准金属)的氧化物进行混合,随后进行热处理,从而得到上述成核材料(S1)。
所述金属(准金属)的氧化物没有特别限制,条件是其为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或准金属的氧化物,其非限制性实例可包括Si、Sn、Al、Sb、Bi、As、Ge、Pb、Zn、Cd、In、Ti、Ga及它们的合金的氧化物。
此外,作为与这种金属(准金属)的氧化物进行混合而形成第二微粒的锂盐,可以使用不含氧的锂盐。如果锂盐含氧,则在热处理期间产生锂氧化物,由此氧和锂会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而劣化初始效率。
不含氧的这种锂盐的实例可包括LiCl、LiBF4、LiAlCl4、LiSCN、LiSbF6、LiPF6、LiAsF6、LiB10Cl10、LiF、LiBr和LiI,但不能将本发明限制于此。
优选以5:95~80:20的重量比对不含氧的锂盐与金属(准金属)的氧化物进行混合。如果不含氧的锂盐的用量小于5重量%,与金属(准金属)的氧化物反应的锂的量不足,从而仅形成很少的含锂的第二微粒。由此,在电池的初始充/放电过程中,由于插入到负极中的锂离子与金属(准金属)的氧化物的反应而可产生过量的不可逆的锂氧化物或锂-金属氧化物,由此对提高电池的初始效率的效果不充分。如果不含氧的锂盐的用量超过80重量%,在第二微粒中包含过量的锂,引发受到关注的电池安全问题。此外,由于将过量的锂包含在第二微粒中会造成锂沉淀。
在本发明中,通过化学或机械方式可对不含氧的锂盐和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准金属)的氧化物进行混合。
具体地,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所述化学混合工艺可包括:将不含氧的锂盐溶于溶剂中,并将金属氧化物分散在所得的溶液中以形成分散液;以及对所述分散液进行干燥。
用于溶解所述不含氧的锂盐并分散能够合金化的金属(准金属)的氧化物的溶剂或分散介质,没有特别限制,因此这允许均匀溶解和混合,并优选后来易于将其除去。这种溶剂或分散介质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蒸馏水;醇类如乙醇和甲醇;丙酮、四氢呋喃、二氯甲烷、氯仿、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2-吡咯烷酮、环己烷、二氯甲烷、二甲亚砜、乙腈、吡啶、胺类及其混合物。
在将锂盐溶于这种溶剂或分散介质中并将金属(准金属)的氧化物分散在其中以形成分散液时,可使用本领域中通常已知的分散设备对金属(准金属)的氧化物进行分散。所述分散设备没有特别限制,条件是其能够将要处理的物质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其实例可以包括超声分散设备、磁力搅拌设备、喷雾干燥设备等。
然后,在25~28℃的室温下或在50~200℃的温度下对形成的分散液进行干燥以将溶剂或分散介质除去,由此得到锂盐存在于金属(准金属)氧化物的表面上的混合物。根据本领域中已知的其他方法也可将所述溶剂或分散介质除去。
在本发明中,除了上述化学混合工艺之外,还可使用任意机械混合工艺对不含氧的锂盐和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准金属)氧化物进行均匀混合。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机械混合”是指,通过施加一定水平的机械力进行混合以形成均匀的粒子混合物。
通常,通过机械混合设备如使用化学惰性球的高能球磨机、行星式磨机、搅拌球磨机和振动磨机来实施机械混合,所述混合设备具有大量可以改变的工艺参数,包括旋转速度、球和粉的重量比、球的大小、混合时间、混合温度和气氛。为了获得良好的混合效率,可添加醇类如乙醇和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作为加工控制剂。基于100重量份的混合物,可以以2.0重量份以下、优选0.5重量份以下的量添加所述加工控制剂。添加加工控制剂能够缩短其混合时间。
此外,在机械混合过程中,当在高温下通过将旋转速度升高至特定程度对混合时间、混合温度和旋转速度的条件进行改变并持续长的时间时,能够在对不含氧的锂盐与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准金属)的氧化物进行研磨并相互混合的同时完成机械合金化。在本发明中,通过这种机械混合和机械合金化,能够以具有均匀组成的合金的形式得到电极活性材料。这种情况不需要在惰性气氛下的热处理。
当将由此形成的混合物在惰性气氛下在反应器中经历热处理时,金属(准金属)的氧化物与存在于其表面上的锂盐相互反应而形成新键,由此得到产物,在所述产物中金属(准金属)的氧化物与包含与所述金属(准金属)氧化物的金属(准金属)相同的金属(准金属)与锂两者的氧化物共存。在该程序中,这种锂盐的阴离子部分作为气体排出。
所述热处理在从不含氧的锂盐的熔点到其沸点的范围内的温度下实施而无特别限制,这种温度范围可以随不含氧的锂盐的类型而变化。如果在低于锂盐的熔点的温度下实施热处理,则锂盐与金属(准金属)的氧化物之间不会发生反应。如果在超过所述锂盐的沸点的温度下实施热处理,则在锂盐与金属(准金属)相互充分反应之前锂盐会以气体形式排出。因此,优选的是,在500~2000℃的温度下实施热处理。
特别地,当对不含氧的锂盐如LiCl与金属(准金属)氧化物如SiO进行混合,随后进行热处理时,优选在1300℃的温度下实施所述热处理。这是因为在生长之前在超过1300℃的温度下SiO易于分离成SiO2和SiO,使得难以控制SiO的厚度。因此,优选的是,在考虑金属(准金属)氧化物的类型的同时,在从不含氧的锂盐的熔点到其沸点的范围内的温度下实施热处理。
为了阻断因混合物与氧气接触而发生的处理,优选在惰性气氛下,例如在气体如氮气、氩气、氦气、氪气、氙气的存在下实施热处理。如果在热处理期间混合物与氧气接触,锂和氧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而形成锂氧化物或锂-金属氧化物,由此劣化提高电池初始效率的效果。
接下来,利用导电碳材料对成核材料进行涂布以涂布在其表面上(S2)。
通过将成核材料与液体或气体导电碳前体混合,随后实施热处理,或通过将成核材料与导电碳粒子机械合金化,可以实施导电碳材料的涂布。
在使用碳前体的情况中,碳前体与成核材料的表面接触,实施热处理以将碳前体碳化,从而形成碳涂层。为了获得在核外表面上的均匀导电碳涂层,优选将碳前体与成核材料均匀混合。当使用液体碳前体时,可以添加分散剂。当使用气体碳前体时,可以通过使用旋转管式炉将其连续施加到成核材料。前体的热处理优选在700~1300℃的温度下实施。此外,所述热处理优选在惰性气氛下实施。
为了将导电碳粒子直接涂布在成核材料上,可以应用如上所述的机械合金化法。可以将成核材料与导电碳粒子在向其施加机械力的条件下进行混合,由此将导电碳粒子涂布在成核材料的表面上。
能够将由此制备的本发明的电极活性材料用作正极活性材料或负极活性材料,优选负极活性材料。
通过本领域中已知的常规方法,可以将本发明的电极活性材料用于制备正极或负极。例如,将本发明的电极活性材料与粘合剂、溶剂、以及任选的导电材料和分散剂进行混合,随后搅拌以制备浆料,并将所述浆料施加到集电器上,随后进行压缩以制备电极。
可用于本发明中的粘合剂包括各种粘合剂聚合物,包括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共-HFP)、聚偏二氟乙烯、聚丙烯腈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制备电极之后,可以制备常规的锂二次电池,所述锂二次电池包括正极、负极、设置在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的隔膜、以及电解液。
用于本发明中的电解液包含锂盐作为电解质盐。所述锂盐可以为常规用于锂二次电池用电解液中的任意一种。例如,锂盐的阴离子可以为选自如下中的任意一种:F-、Cl-、Br-、I-、NO3 -、N(CN)2 -、BF4 -、ClO4 -、PF6 -、(CF3)2PF4 -、(CF3)3PF3 -、(CF3)4PF2 -、(CF3)5PF-、(CF3)6P-、CF3SO3 -、CF3CF2SO3 -、(CF3SO2)2N-、(FSO2)2N-、CF3CF2(CF3)2CO-、(CF3SO2)2CH-、(SF5)3C-、(CF3SO2)3C-、CF3(CF2)7SO3 -、CF3CO2 -、CH3CO2 -、SCN-和(CF3CF2SO2)2N-
用于本发明中的电解液包含常规用于锂二次电池用电解液中的有机溶剂,例如碳酸亚丙酯(PC)、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甲丙酯、碳酸二丙酯、二甲亚砜、乙腈、二甲氧基乙烷、二乙氧基乙烷、碳酸亚乙烯酯、环丁砜、γ-丁内酯、亚硫酸丙烯酯和四氢呋喃及它们的混合物。特别地,在上述碳酸酯类有机溶剂中,作为环状碳酸酯的碳酸亚乙酯和碳酸亚丙酯是优选的,这是因为它们具有高粘度,并因此具有高介电常数而易于离解电解质中的锂盐。更优选地,在合适比例下以与具有低粘度和低介电常数的线性碳酸酯如碳酸二甲酯和碳酸二乙酯的混合物的形式使用这种环状碳酸酯,从而提供具有高电导率的电解质。
任选地,用于本发明中的电解液可还包含常规用于电解质中的添加剂如过充电抑制剂。
此外,可用于本发明中的隔膜包括但不限于常规用作隔膜的单层或多层多孔聚合物膜、常规用作隔膜的多孔无纺布等。所述多孔聚合物膜可以由聚烯烃类聚合物如乙烯均聚物、丙烯均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和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制成,且所述多孔无纺布可以由例如高熔点玻璃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等制成。然而,不能将本发明限制于此。
用于本发明中的电池壳可以为常规用于本领域中的任意一种,且根据电池的用途,未对电池壳的形状进行特别限制。例如电池壳的形状可以为圆筒形、棱柱形、袋形或硬币形。
下文中,将通过具体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然而,本文中提出的说明只是仅用于说明目的的优选实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从而应理解,提供所述实例是为了更明确地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解释。
实施例1
<制备成核材料>
将50重量份的氯化锂(LiCl)溶于乙醇中,在其中均匀分散50重量份的SiO以得到分散液。将分散液加热至70℃以除去所使用的溶剂,由此得到混合物。在Ar气氛下于800℃下对混合物进行退火,以制备根据本发明的成核材料。
<涂布导电碳材料>
将40mmol间苯二酚、40mmol甲醛(3000ml37重量%的水溶液)、0.75mmol作为催化剂的碳酸钠和9.88mmol作为分散剂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分散在1000ml蒸馏水中,向其添加10g成核材料,随后在85℃下加热3天,从而得到间苯二酚-甲醛(RF)溶胶溶液。
在Ar气氛下于900℃下将上述得到的含成核材料的RF溶胶退火5小时,从而在成核材料的表面上形成导电碳层。
已经确认,基于100重量份的成核材料,导电碳层中导电碳的量为5重量份,且涂层厚度为约10nm。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导电碳层的电极活性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将其TEM照片示于图1中。
<制备电池>
以88:10:2的比例,将上述制备的电极活性材料的粉末、作为粘合剂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和作为导电材料的乙炔黑进行混合,将制得的混合物添加到作为溶剂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从而得到均匀的电极浆料。以65μm的厚度将得到的电极浆料涂布在铜集电器的一个表面上,干燥并压缩,随后冲切成期望尺寸,由此制备电极。
以30:70的比例(体积比)对碳酸亚乙酯(EC)和碳酸二乙酯(DEC)进行混合,向其添加LiPF6以得到1M LiPF6的非水电解液。
将上述得到的电极用作负极,将由金属锂制成的箔用作对电极,并将聚烯烃隔膜插入到两个电极之间,其中引入上述得到的电解液,由此制备硬币型二次电池。
实施例2
除了通过在旋转管式炉中使用甲烷作为原料来实施导电碳材料的涂布之外,重复了实施例1的程序,从而制备了电极活性材料和电池。
使用甲烷形成导电碳涂层具体按如下实施。
将20g成核材料引入旋转管式炉中,其中以0.5L/分钟的速率供应氩气,并以5℃/分钟的速度将炉温升至高达900℃。在供应1.8L/分钟的氩气和0.3L/分钟的甲烷气体的同时,通过在10rpm下旋转旋转管式炉实施热处理并持续5小时,从而制备具有导电碳涂层的电极活性材料。
已经确认,基于100重量份的成核材料,导电碳层中导电碳的量为5重量份。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导电碳层的电极活性材料的TEM照片示于图2中。
实施例3
除了通过如下操作实施导电碳材料的涂布之外,重复实施例1的程序,从而制备电极活性材料和电池,所述操作为:将100重量份的成核材料与10重量份具有D50=15μm的人造石墨进行混合;以5:1的重量比将具有3mm直径的不锈钢球和制得的混合物的粉末放入机械熔合装置(细川密克朗公司(Hosokawa Micron));然后在600rpm下实施机械合金化并持续30分钟。
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导电碳层的电极活性材料的TEM照片示于图3中。
比较例1
除了未对成核材料进行涂布之外,重复实施例1的程序,从而制备了电极活性材料和电池。
比较例2
除了将100重量份的成核材料与5重量份的人造石墨进行混合之外,重复实施例3的程序,从而制备了电极活性材料和电池。
实验例:电池的充/放电特性
对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备的电池关于其充/放电特性进行了评价。
在恒定电流下对电池进行充电,直至5mV,当电流密度达到0.005C时完成充电。在恒定电流下对电池进行放电直至1.0V。
此外,为了评价电池的倍率性能,在0.1C下充电和放电之后,基于电池的充电和放电容量,对电池的充电和放电的倍率性能进行了评价。在放电倍率性能的情况中,为了将受到充电倍率性能的影响最小化,通过在0.1C下对电池充电,然后在相应倍率下对其进行放电,对倍率性能进行了测量。
将充/放电特性的结果示于表1中。
表1
从图1和2能够看出,当通过使用碳前体形成涂层并按实施例1和2中实施热处理时,各个核被无定形碳层均匀包围,由此比比较例1提供令人惊奇的更高的粉末电阻率。因此,实施例的电池展示令人惊奇的高的充电特性和倍率性能,从而在2.0C的充电和放电倍率下得到了约90%的倍率性能。
在其中利用机械合金化来涂布人造石墨的实施例3和比较例2的情况中,与实施例1和2相比,电导率轻微下降,但其他结果类似。

Claims (17)

1.一种锂二次电池用电极活性材料,所述电极活性材料包含:
核,所述核包含(a)由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准金属)的氧化物构成的第一微粒和(b)由包含相同的金属(准金属)和锂的氧化物构成的第二微粒;和
涂布在所述核的表面上的导电碳层。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第一微粒和所述第二微粒以5:95~95:5的重量比存在。
3.根据权利要求1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第一微粒中的金属(准金属)的氧化物为选自如下材料中的金属(准金属)的氧化物:Si、Sn、Al、Sb、Bi、As、Ge、Pb、Zn、Cd、In、Ti、Ga及它们的合金。
4.根据权利要求1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活性材料,其中在所述第二微粒中所述包含金属(准金属)和锂的氧化物选自:Li2SiO3、Li2SnO、Li4SiO4、Li2Si2O5、Li6Si2O7、Li2Si3O7、Li8SiO6、Li2SnO3、Li5AlO4、LiAlO2和LiAl5O8
5.根据权利要求1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导电碳层由导电碳材料形成,所述导电碳材料包括结晶碳、无定形碳或它们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活性材料,其中基于100重量份形成核的材料,导电碳在所述导电碳层中的量为2重量份~900重量份。
7.根据权利要求1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活性材料,其为负极活性材料。
8.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的电极活性材料的方法,包括:
(S1)将不含氧的锂盐和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准金属)的氧化物混合,随后进行热处理,以得到成核材料;以及
(S2)利用导电碳材料对所述成核材料的表面进行涂布。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所述不含氧的锂盐选自:LiCl、LiBF4、LiAlCl4、LiSCN、LiSbF6、LiPF6、LiAsF6、LiB10Cl10、LiF、LiBr和LiI。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制备电极活性材料的方法,其中所述金属(准金属)的氧化物为选自如下材料中的金属(准金属)的氧化物:Si、Sn、Al、Sb、Bi、As、Ge、Pb、Zn、Cd、In、Ti、Ga及它们的合金。
11.根据权利要求8的制备电极活性材料的方法,其中通过化学或机械混合来实施步骤(S1)中所述锂盐和所述金属(准金属)的氧化物的混合。
12.根据权利要求8的制备电极活性材料的方法,其中在500℃~2000℃的温度下实施步骤(S1)中的所述热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8的制备电极活性材料的方法,其中通过将所述成核材料与液体或气体导电碳前体混合,随后进行热处理来实施步骤(S2)中导电碳材料的涂布。
14.根据权利要求8的制备电极活性材料的方法,其中通过将所述成核材料与导电碳粒子进行机械合金化来实施步骤(S2)中导电碳材料的涂布。
15.根据权利要求8的制备电极活性材料的方法,其中所制备的电极活性材料为负极活性材料。
16.一种锂二次电池用电极,包含集电器和电极活性材料层,所述电极活性材料层形成在所述集电器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并包含电极活性材料,
其中所述电极活性材料为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活性材料。
17.一种锂二次电池,包含正极、负极和设置在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的隔膜,
其中所述正极或所述负极为权利要求16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
CN201380011547.5A 2012-02-28 2013-02-27 锂二次电池用电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41453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20020471 2012-02-28
KR10-2012-0020471 2012-02-28
KR10-2013-0021271 2013-02-27
PCT/KR2013/001601 WO2013129850A1 (ko) 2012-02-28 2013-02-27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전극활물질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0130021271A KR101555932B1 (ko) 2012-02-28 2013-02-27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전극활물질 및 그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45356A true CN104145356A (zh) 2014-11-12

Family

ID=49450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1547.5A Pending CN104145356A (zh) 2012-02-28 2013-02-27 锂二次电池用电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363741A1 (zh)
EP (1) EP2806488A4 (zh)
JP (1) JP2015512130A (zh)
KR (1) KR101555932B1 (zh)
CN (1) CN104145356A (zh)
IN (1) IN2014MN01862A (zh)
WO (1) WO2013129850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2961A (zh) * 2014-11-27 2016-06-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极材料和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07210442A (zh) * 2015-01-28 2017-09-2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07851789A (zh) * 2015-08-28 2018-03-27 株式会社大阪钛技术 含 Li 氧化硅粉末及其制造方法
CN111326721A (zh) * 2018-12-17 2020-06-23 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负极预嵌锂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467138A (zh) * 2020-09-09 2021-03-09 珠海中科兆盈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铝掺杂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59836B2 (ja) * 2014-02-07 2018-07-18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負極材、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負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10024188B (zh) 2016-11-30 2022-10-2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负极材料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KR102331069B1 (ko) * 2016-11-30 2021-11-2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복합양극활물질, 이를 포함하는 양극 및 리튬전지
KR102164252B1 (ko) 2017-05-04 2020-10-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음극 활물질, 상기 음극 활물질을 포함하는 음극, 상기 음극을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및 상기 음극 활물질의 제조 방법
KR102227809B1 (ko) 2017-05-04 2021-03-1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음극 활물질, 상기 음극 활물질을 포함하는 음극, 상기 음극을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및 상기 음극 활물질의 제조 방법
US11296312B2 (en) 2017-12-08 2022-04-05 Lg Energy Solution, Ltd. Nega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CN109686944B (zh) * 2018-12-21 2022-05-31 四川翔丰华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碳包覆锂合金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2286231B1 (ko) 2020-07-29 2021-08-06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리튬이 도핑된 규소계 산화물 음극 활물질, 이의 제조방법, 이를 포함하는 음극 및 이차전지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36478A (ko) * 2008-09-30 2010-04-08 한국전기연구원 음극 활물질의 제조방법, 그 음극 활물질 및 이를 구비한 리튬이차전지
CN102292854A (zh) * 2008-11-20 2011-12-21 株式会社Lg化学 二次电池用电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19592B2 (ja) * 2004-09-24 2010-08-04 株式会社東芝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負極活物質及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4533822B2 (ja) * 2005-08-24 2010-09-01 株式会社東芝 非水電解質電池および負極活物質
JP4986166B2 (ja) * 2008-05-08 2012-07-25 日立マクセ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5121614B2 (ja) * 2008-07-18 2013-01-16 株式会社東芝 電池用活物質、非水電解質電池および電池パック
KR101558537B1 (ko) * 2008-08-26 2015-10-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공성 애노드 활물질, 그 제조방법, 이를 포함한 애노드 및 리튬 전지
JP2010272411A (ja) * 2009-05-22 2010-12-02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負極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及び電気化学キャパシタ
JP5551542B2 (ja) * 2009-09-17 2014-07-16 株式会社オハラ 全固体電池および全固体電池の製造方法
JP5464653B2 (ja) * 2009-11-27 2014-04-09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非水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59696B2 (ja) * 2009-12-24 2015-01-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電動工具、電気自動車および電力貯蔵システム
KR101378125B1 (ko) * 2010-04-19 2014-03-2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음극 활물질,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WO2011135649A1 (ja) * 2010-04-26 2011-11-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
JP5320645B2 (ja) * 2010-06-09 2013-10-23 日本カーボン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活物質及び負極
WO2012008774A2 (ko) * 2010-07-16 2012-01-1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전지용 음극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36478A (ko) * 2008-09-30 2010-04-08 한국전기연구원 음극 활물질의 제조방법, 그 음극 활물질 및 이를 구비한 리튬이차전지
CN102292854A (zh) * 2008-11-20 2011-12-21 株式会社Lg化学 二次电池用电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2961A (zh) * 2014-11-27 2016-06-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极材料和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05702961B (zh) * 2014-11-27 2019-03-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极材料和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07210442A (zh) * 2015-01-28 2017-09-2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07210442B (zh) * 2015-01-28 2020-06-1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07851789A (zh) * 2015-08-28 2018-03-27 株式会社大阪钛技术 含 Li 氧化硅粉末及其制造方法
CN111326721A (zh) * 2018-12-17 2020-06-23 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负极预嵌锂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326721B (zh) * 2018-12-17 2021-05-07 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负极预嵌锂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467138A (zh) * 2020-09-09 2021-03-09 珠海中科兆盈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铝掺杂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12467138B (zh) * 2020-09-09 2022-09-16 珠海中科兆盈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铝掺杂多孔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63741A1 (en) 2014-12-11
KR101555932B1 (ko) 2015-09-25
IN2014MN01862A (zh) 2015-07-03
JP2015512130A (ja) 2015-04-23
KR20130098928A (ko) 2013-09-05
WO2013129850A1 (ko) 2013-09-06
EP2806488A4 (en) 2015-10-28
EP2806488A1 (en) 2014-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45356A (zh) 锂二次电池用电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1681739B1 (ko) 그래핀 변성 인산철리튬 정극 활성물질과 그의 제조방법 및 리튬이온 이차전지
CN102292854B (zh) 二次电池用电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20200227728A1 (en) Methods of making high performance electrodes
JP4742413B2 (ja) 正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及び非水電解質電池の製造方法
KR101500983B1 (ko) 질소 도핑된 탄소 코팅을 포함하는 실리콘계 음극활물질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이차전지
US20110081578A1 (en) Cathode active material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N103098266B (zh) 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和具有该负极活性材料的锂二次电池
CN109417165B (zh) 包括含锂钴氧化物的核和含磷酸钴锂的壳的正极活性材料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TW201422526A (zh) 可高度分散之石墨烯組成物、其製備方法、及包含該可高度分散之石墨烯組成物的用於鋰離子二次電池之電極
Ilango et al. Phys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iNi1/3Co1/3Mn1/3O2 cathodes coated by Sb2O3 using a sol–gel process
CN113745638A (zh) 兼具高安全、高功率的锂电池用三元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4368748A (zh) 一种人造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负极材料及电池
CN112864372A (zh) 一种双功能界面锂离子电池富镍单晶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4380282B (zh) 一种改性磷酸钒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207330A (zh) 一种含锂硅氧负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80625B (zh)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碳包覆钒酸盐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3725408A (zh) 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片以及电池
CN113839104A (zh) 一种锂电池负极及锂电池
CN109346682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JP2023077703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および当該負極を備える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14229807A (zh) 一种Si@SiOx-TiN/C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10707303B (zh) 一种离子液体/锗量子点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JP4491947B2 (ja) 正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及び非水電解質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14975927B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磷酸铁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