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0813B - 喷墨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70813B
CN104070813B CN201410119168.4A CN201410119168A CN104070813B CN 104070813 B CN104070813 B CN 104070813B CN 201410119168 A CN201410119168 A CN 201410119168A CN 104070813 B CN104070813 B CN 1040708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forming surface
nozzle forming
unit
scavenging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1916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70813A (zh
Inventor
梶本浩之
笠原奖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70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08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708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08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35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wiping constru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3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by applying vacuum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35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wiping constructions
    • B41J2/16544Constructions for the positioning of wip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35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wiping constructions
    • B41J2002/1655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wiping constructions with wiping surface parallel with nozzle plate and mounted on reels, e.g. cleaning ribbon cassett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喷嘴形成面的清洁性优异、油墨的喷出稳定性优异的喷墨记录装置。该喷墨记录装置具有:记录头,具备设置有喷出含有无机颜料的油墨组合物的喷嘴的喷嘴形成面和设置于该喷嘴形成面的防液膜;维护单元,用于保养上述记录头;移动部,将上述喷嘴形成面和上述维护单元配置于对置的位置,使上述喷嘴形成面和上述维护单元相对移动。上述维护单元具有:清洗液赋予单元,对上述喷嘴形成面赋予清洗液;吸收部件,吸收附着于上述喷嘴形成面的附着物;拂拭单元,具有以8gf/cm~150gf/cm的负荷按压上述吸收部件和上述记录头的按压机构、和使上述吸收部件相对于上述喷嘴形成面相对移动来拂拭上述喷嘴形成面的附着物的驱动机构。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通过从喷墨记录用喷头的喷嘴喷出的微小油墨液滴来记录图像、文字的所谓的喷墨记录装置。作为利用这样的喷墨记录装置记录图像等所使用的油墨,可使用使色料(例如,颜料)溶解或者分散于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物而成的水系油墨、或使色料溶解或分散于有机溶剂而成的非水系油墨等各种油墨。
使用喷墨记录装置时,有时油墨附着于设有喷嘴的喷嘴形成面。附着于喷嘴形成面的油墨有时因其所含的水分、其它挥发成分蒸发而增粘或者固化。另外,有时由纸、布帛等记录介质产生的纤维屑、纸粉附着于喷嘴形成面。这样,油墨、纸、纤维以及尘埃等异物附着于喷嘴、喷嘴附近时,有时会妨碍油墨的正常喷出。
另外,近年的喷墨记录装置为了进行高精细的记录,减小了喷出油墨的喷嘴直径,油墨喷出所需的能量也随之减小。如果喷嘴直径和喷出所需的能量小,则容易产生由喷嘴的堵塞导致的油墨的喷出不良,或者容易产生由混入油墨流路、喷嘴内的气泡导致的喷出不良。
针对这些喷出不良的问题,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机构,即,在喷头的喷嘴面和与其平行设置的清洗液保持面之间流过清洗液,预先将使用完毕的清洗液贮存在下游部,使喷头移动至该清洗液积存部分的上部,用配置在清洗液积存部分的橡胶等擦拭板拂拭喷嘴面后,对喷头的喷嘴面进行保湿。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机构,即,在盖合喷嘴面的状态下,通过用清洗液充满盖合部件内来清洗喷嘴面,擦拭(拂拭)喷嘴面后,再次用清洗液充满盖合部件内,对喷嘴面进行保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440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098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上述专利文献中记载的拂拭喷嘴形成面的机构均使用橡胶等擦拭物。这样的橡胶等擦拭物由于无法吸收附着于喷嘴形成面的异物,所以有时拂拭时会将异物压入喷嘴内,引起喷出不良。
另外,由于橡胶等擦拭物边将附着于喷嘴形成面的异物从擦拭物的中央部向外侧推开边移动,所以虽然在非常靠近喷嘴的附近形成不存在异物的状态,但异物容易堆积在擦拭物的周围(即喷嘴形成面的端部)。异物这样堆积在喷嘴形成面时,如果具有对喷嘴形成面进行保湿的盖合部件等,则产生盖合不良等,成为喷出不良的原因。
但是,为了避免上述不良现象而采用用擦拭物等拂拭喷嘴面的机构时,有时防液膜的破损因将擦拭物按压于喷嘴面的按压力而变得显著。这样如果防液膜损伤,则有时产生油墨的喷出变得不稳定,或者油墨液滴(墨点)的着落位置偏移等的不良现象。
本发明的几个方式所涉及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喷嘴形成面的清洁性优异、油墨的喷出稳定性优异的喷墨记录装置。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中的至少一部分而做出的,可通过以下方式或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
本发明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一个方式是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具有:
记录头,具备设置有喷出含有无机颜料的油墨组合物的喷嘴的喷嘴形成面、和设置于该喷嘴形成面的防液膜;
维护单元,用于保养上述记录头;以及
将上述喷嘴形成面和上述维护单元配置在对置的位置而使上述喷嘴形成面和上述维护单元相对移动的移动部,
上述维护单元具有:
清洗液赋予单元,对上述喷嘴形成面赋予清洗液;
吸收部件,吸收附着于上述喷嘴形成面的附着物;以及
拂拭单元,具有以8gf/cm~150gf/cm的负荷按压上述吸收部件和上述记录头的按压机构、和使上述吸收部件相对于上述喷嘴形成面相对移动来拂拭上述喷嘴形成面的附着物的驱动机构。
根据应用例1的喷墨记录装置,喷嘴形成面的清洁性优异,油墨的喷出稳定性优异。
应用例2
在应用例1中,上述清洗液赋予单元可以具有对上述喷嘴形成面供给上述清洗液的清洗液供给口,
上述清洗液可以在上述喷嘴形成面形成液膜。
应用例3
在应用例1或2中,上述维护单元可以进一步具有第1盖合部,该第1盖合部具备抽吸机构,该第1盖合部覆盖上述喷嘴形成面地抽吸存在于上述喷嘴的上述油墨组合物。
应用例4
在应用例3中,上述维护单元可以进一步具有与上述喷嘴形成面相接地形成封闭空间的第2盖合部。
应用例5
在应用例4中,进一步具有控制上述维护单元的控制单元,
上述控制单元能够依次执行:
清洗液赋予动作,对上述喷嘴形成面赋予上述清洗液;
拂拭动作,边将上述吸收部件按压在上述喷嘴形成面,边用该吸收部件拂拭该喷嘴形成面的附着物;以及
保湿动作,用上述第2盖合部对上述喷嘴形成面进行保湿。
应用例6
在应用例4或5中,可以沿着上述移动部的相对移动方向,依次排列配置上述清洗液赋予单元、上述吸收部件、上述第2盖合部。
应用例7
在应用例4或5中,可以沿着上述移动部的相对移动方向,排列配置上述清洗液赋予单元和上述第2盖合部。
应用例8
在应用例7中,上述喷嘴形成面、上述清洗液赋予单元以及上述第2盖合部可以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地设置。
应用例9
在应用例8中,上述清洗液供给口可以配置在比上述第2盖合部高的位置。
应用例10
在应用例3中,可以沿着上述移动部的相对移动方向,排列配置上述吸收部件和上述第1盖合部。
应用例11
在应用例1~10中的任一例子中,上述清洗液的表面张力可以为20mN/m~45mN/m。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构成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中的记录头的喷嘴形成面的图。
图4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中的记录介质的输送部与记录头的配置关系的侧面图。
图5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中的擦拭单元的立体图。
图6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中的擦拭盒的图。
图7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中的清洗液赋予单元和吸收部件的配置关系的图。
图8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中的清洗液赋予单元和第2盖合部的配置关系的图。
图9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中的第1盖合部和吸收部件的配置关系的图。
图10是示意表示实验例中使用的喷嘴形成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是说明本发明的一个例子的方式。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在不改变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实施的各种变形例。
1.喷墨记录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记录头,具备设置有喷出含有无机颜料的油墨组合物的喷嘴的喷嘴形成面、和设置于该喷嘴形成面的防液膜;维护单元,用于保养上述记录头;移动部,其将上述喷嘴形成面与上述维护单元配置在对置的位置,使上述喷嘴形成面与上述维护单元相对移动。上述维护单元具有:清洗液赋予单元,对上述喷嘴形成面赋予清洗液;吸收部件,吸收附着于上述喷嘴形成面的附着物;拂拭单元,具有以8gf/cm~150gf/cm的按压力按压上述吸收部件与上述喷嘴形成面的按压机构、和使上述吸收部件相对于上述喷嘴形成面相对移动来拂拭上述喷嘴形成面的附着物的驱动机构。
1.1.装置构成
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应予说明,为了容易理解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结构,有时会适当变更比例尺。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1(以下也称为“打印机1”)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表示打印机1的构成的平面示意图。图2中的第1方向与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一致。另外,图2中的第2方向是在记录介质P的记录面上与第1方向交叉的方向,与进行维护动作时记录头110和维护单元20相对移动的方向一致。
如图1所示,打印机1具有:记录单元10、维护单元20、移动部30、检测器组40、控制器50。从输入图像数据的输入单元60接收图像数据、维护命令的打印机1通过控制器50来控制各单元。
控制器50根据从输入单元60接收的图像数据来控制记录单元10,在记录介质P上记录图像(记录动作的执行)。打印机1从输入单元60接收的图像数据也可以是输入单元60对从未图示的其它装置输入到输入单元60的图像数据实施数据的转换等加工而成的图像数据。
另外,控制器50根据从输入单元60接收的维护命令来控制记录单元10,进行记录头110的维护(维护动作的执行)。应予说明,维护动作不限于根据输入到输入单元60的维护命令而向控制器输入来执行,也可以通过事先将进行维护的时机等存储在控制器50中来执行。
打印机1内的状况由检测器组40监视,检测器组40将检测结果输出至控制器50。控制器50根据从检测器组40输出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各单元。
更详细而言,控制器50是用于进行打印机1的控制的控制单元,具有接口部52、CPU54、存储器56以及控制电路58。接口部52在输入单元60与打印机1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CPU54是用于进行打印机1整体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存储器56用于确保储存CPU54的程序的区域、作业区域,具备RAM、EEPROM等存储元件。CPU54根据存储器56中储存的程序,介由控制电路58控制各单元。
输入单元60是用于输入要记录在记录介质P上的图像数据、或者输入维护命令的单元,还可以具备对从其它装置输入的图像数据实施数据转换的功能。作为输入单元60,例如可举出PC、触摸屏式输入装置等。
1.1.1.记录单元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具有在记录介质的规定位置记录图像的记录单元10。在图2的例子中,记录单元10具有沿第1方向输送记录介质P的输送部100、和使油墨组合物的液滴附着于记录介质P的记录面来记录图像的记录头110。
输送部100例如可以由辊等构成。输送部100可具有多个辊。在图示的例子中,输送部100设置在第1方向的相对于记录头110的上游侧,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能够输送记录介质P,则设置的位置、个数是任意的。输送部100可以具备送纸辊、送纸盘、排纸辊、排纸盘、以及各种压板等。
记录头110是所谓的行式喷头,即,对记录介质P进行图像记录时,固定记录介质P或者记录头110中的一方,遍及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第2方向)整体地形成喷嘴。在图2的例子中,记录头110A、110B、110C以及110D沿第1方向排列配置,可根据喷出的油墨种类(例如颜色)独立地设置。在图2的例子中,记录头110的数量为4个,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是3个以下也可以是5个以上。
作为记录头110的喷墨记录方式,可以使用任意方式,例如可以使用:在喷嘴与置于喷嘴前方的加速电极之间施加强电场,从喷嘴连续喷出液滴状的油墨,在油墨液滴于偏转电极间飞行的期间,将印刷信息信号赋予到偏转电极,由此进行记录的方式;或者在不使油墨液滴偏转的情况下,根据印刷信息信号来喷出油墨液滴的方式(静电吸引方式);用小型泵对油墨液施加压力,用水晶振子等使喷嘴机械振动,由此强制喷出油墨液滴的方式;用压电元件同时对油墨施加压力和印刷信息信号,喷出·记录油墨液滴的方式(压电方式);根据印刷信息信号用微小电极使油墨加热发泡,喷出·记录油墨滴的方式(热喷方式)等。
图3是示意表示记录头110的喷嘴形成面112的图。在图3的例子中,在喷嘴形成面112A设置有可喷出油墨的多个喷嘴(喷嘴开口)114,在喷嘴形成面112A的表面设置有防液膜(未图示)。
喷嘴114的排列及个数不限定于图3所示的方式,可以使用公知方式中的任一种。
防液膜只要是具有防液性的膜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形成具有防液性的金属醇盐的分子膜,其后,经由干燥处理、退火处理等而形成。金属醇盐的分子膜只要具有防液性即可,优选具有含氟的长链高分子基团(长链RF基)的金属醇盐的单分子膜、或者具有疏液基团(例如,含氟的长链高分子基团)的金属酸盐的单分子膜。作为金属醇盐,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其金属种类,例如通常使用硅、钛、铝、锆。作为长链RF基,例如可举出全氟烷基链、全氟聚醚链。具有该长链RF基的烷氧基硅烷,例如可举出具有长链RF基的硅烷偶联剂等。作为防液膜,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SCA(silanecouplingagent)膜、日本特许第4424954号中记载的防液膜。应予说明,特别地将具有防水性的膜称为防水膜。
另外,可以在形成有喷嘴的基板(喷嘴板)形成导电膜而防液膜形成于该导电膜上,也可以先将硅材料利用等离子体聚合形成基底膜(PPSi(PlasmaPolymerizationSilicone)膜)而防液膜形成于该基底膜上。通过介由该基底膜,从而能够使喷嘴板的硅材料与防液膜紧密。
防液膜优选具有1nm~30nm的厚度,更优选具有1nm~20nm的厚度,进一步优选具有1nm~15nm的厚度。通过为上述范围,从而喷嘴形成面112的防液性有更优异的趋势,膜的劣化较慢,能够更长时间地维持防液性。另外,在成本方面、膜形成的容易度方面也更优异。
在喷嘴形成面112,可以设置覆盖喷嘴形成面112的至少一部分的喷嘴板盖(未图示)。喷嘴板盖是在由多个喷嘴尖端(以下,简称为“尖端”)的组合而形成的喷头的喷嘴形成面112中,为了起到固定该尖端的作用、或者防止记录介质浮起而使记录介质与喷嘴直接接触的作用中的至少任一种作用而设置的。上述喷嘴板盖通过覆盖喷嘴形成面112的至少一部分,从而从侧面观察时以从喷嘴114突出的状态设置。设置该喷嘴板盖时,在喷嘴形成面与从此处突出的喷嘴板盖之间的角落(间隙)容易残留油墨组合物(后述)。这样,由于残留在角落中的油墨组合物所含有的无机颜料等发生固化,所以盖合部(后述)与喷嘴形成面112的密合不充分,可引起盖合动作不良。根据油墨组合物所含的树脂的种类不同,这样的不良情况有时特别显著。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使用后述的吸收部件230,通过在喷嘴板盖与喷嘴114之间抵接吸收部件,就能够除去堆积在上述间隙中的油墨组合物,使盖合动作稳定良好。
在图3中,以记录头110中的记录头110A为例进行了说明,记录头110B~110D也可以具有相同的构成,因此省略其说明。
图4是示意表示输送部100与记录头110的配置关系的侧面图。具体而言,在图4(A)中,各记录头110在水平方向(此处是第1方向)并列配置。在图4(B)中,各记录头110设置在输送部100(输送辊)的周围,各记录头110相对于水平方向(此处为第1方向)倾斜地配置。在图2的打印机1中,输送部100与记录头110的配置关系具有图4(A)所示的方式,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具有图4(B)所示的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举如上所述的行式喷头型打印机1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所谓的串行喷头型打印机,即,在规定方向移动的托架中安装记录头,记录头随托架的移动而移动,由此在记录介质上喷出液滴。另外,也可以是像日本特开2002-225255号公报中记载的那样的、具备设置有X方向、Y方向(主扫描方向、副扫描方向)移动的机构的记录头(托架)的横向型打印机,例如,surepressL-4033A(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制)为横向型打印机。
记录单元10可进一步具有处理液赋予机构(未图示)、加热机构(未图示)。作为处理液赋予机构,只要具备使含有使油墨组合物所含的颜料等成分凝聚的成分的处理液附着于记录介质P的机构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公知的具备含浸辊的机构等。作为加热机构,只要具备促进油墨组合物中存在的液体介质的蒸发飞散的构成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具备强制空气加热、辐射加热、导电加热、高频干燥、微波干燥等机构的加热机构。
1.1.2.维护单元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具有用于保养记录头110的维护单元20。本发明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至少需要具有清洗液赋予单元、吸收部件以及拂拭单元作为维护单元,如果具有第1盖合部和第2盖合部中的至少一方,则可提高维护性能。
以下,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的维护单元20,例举具备清洗液赋予单元200、吸收部件230、拂拭单元240、第1盖合部260、第2盖合部290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图2的例子中,维护单元20配置在维护位置。维护位置是指进行喷嘴形成面112的保养的位置。在图2的例子中,维护位置沿第2方向与记录位置(在记录介质P上记录图像的位置)并列,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是与喷嘴形成面112对置的位置等的任一位置。
<清洗液赋予单元>
清洗液赋予单元200用于对喷嘴形成面112赋予清洗液(后述)。在图2的例子中,清洗液赋予单元200具备喷出清洗液的多个清洗液供给口202、和保持从清洗液供给口202供给的清洗液的清洗液保持面204。根据图2的例子,通过使喷嘴形成面112与形成于清洗液保持面204的清洗液的液膜接触,从而能够对喷嘴形成面112赋予由清洗液构成的液膜。
在图2的例子中,示出了清洗液供给口202与清洗液保持面204在相同平面上的情况,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设置成清洗液供给口202与清洗液保持面204分别存在于不同位置的方式,例如也可以将清洗液供给口202与清洗液保持面204设置在对置的位置。另外,虽记载了将液膜保持在表面上,转印该液膜的方式,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使清洗液积存在像保持容器这样的形状的容器的底面(清洗液保持面),使该清洗液与喷嘴形成面112接触而形成液膜。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不具备清洗液保持面204时,例如,可以将清洗液供给口202上的清洗液赋予到喷嘴形成面112,或者使清洗液从清洗液供给口202滴下而赋予到喷嘴形成面112,或者使用从清洗液供给口202喷洒清洗液的机构(喷雾装置)、喷射清洗液的机构等对喷嘴形成面赋予清洗液。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不限于使保持在清洗液保持面204的清洗液的液膜与喷嘴形成面112接触的方式,也可以不在清洗液赋予单元200侧形成清洗液的液膜,而通过使清洗液附着于喷嘴形成面112,从而在喷嘴形成面112形成液膜。
作为向清洗液供给口202供给清洗液的供给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利用泵等将存积在清洗液存积槽中的清洗液供给到清洗液供给路,从而供给到与清洗液供给路连接的清洗液供给口202。
<吸收部件>
吸收部件230通过后述的拂拭单元用于吸收(或者吸附)附着于喷嘴形成面112及喷嘴114的附着物(例如,油墨组合物、清洗液、纤维、纸、尘埃等),清洁(拂拭)喷嘴形成面112。
此处,油墨组合物中含有无机颜料(后述)时,随着喷嘴形成面112的拂拭,设置于喷嘴形成面112的防液膜容易损伤。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按压的负荷调整至规定的范围,使用吸收部件230拂拭喷嘴形成面112的附着物,从而无机颜料粒子被吸收于吸收部件230中,吸收部件230的表面不残留颜料粒子,并且可抑制防液膜因强按压而被无机颜料粒子损伤。
作为吸收部件230,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布帛、海绵、浆料(パルプ)等。其中,优选布帛。如果是布帛则容易弯曲,特别是设置有喷嘴板盖时,更容易擦拭附着于喷嘴形成面112的油墨。另外,作为布帛,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由铜氨纤维、聚酯、聚乙烯、聚丙烯、莱赛尔(リヨセル)纤维、人造丝等构成的布帛。此时,特别是吸收部件的原材料是由聚酯、铜氨纤维等构成的无纺布时,起毛少,所以不易从喷嘴114抽吸油墨,更不易引起漏点,因此优选。
吸收部件230的厚度优选为0.1mm~3mm。通过厚度为0.1mm以上,从而清洗液、油墨组合物的吸收性提高,异物向喷嘴的压入等减少。另外,通过厚度为3mm以下,从而形成紧凑的吸收部件,能够使维护单元整体小型化,移动维护单元时,其移动更容易。
吸收部件230的面密度优选为0.005g/cm2~0.15g/cm2,更优选为0.02g/cm2~0.13g/cm2。通过在上述范围内,从而清洗液、油墨组合物的吸收性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并且,从进一步提高清洗液、油墨组合物的吸收性的观点出发,作为吸收部件,优选使用容易设计面密度、厚度的无纺布。
<拂拭单元>
拂拭单元240具有:按压吸收部件230与喷嘴形成面112的按压机构、和使吸收部件230相对于喷嘴形成面112相对移动来拂拭喷嘴形成面112的驱动机构。
按压机构使吸收部件230和记录头110中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相对移动,按压吸收部件230与记录头110。按压机构需要以8gf/cm~150gf/cm的负荷(线性压力)按压吸收部件230与记录头110,优选以12.5gf/cm~100gf/cm的负荷按压,进一步优选以12.5gf/cm~58gf/cm的负荷按压。通过负荷为8gf/cm以上,从而油墨擦拭性优异。并且,即使具有在喷嘴板与喷嘴板盖之间形成的高度差的情况下,防止油墨附着、堆积于该间隙或者从间隙除去油墨的性能也优异。另外,通过负荷为150gf/cm以下,从而防液膜的保存性更优异。应予说明,此处所说的负荷是由按压机构整体对记录头110施加的负荷的总和除以接触长度而得的值(换言之平均线性压力)。并且,接触长度是记录头110与吸收部件230在长边方向的接触长度,喷嘴板盖与吸收部件接触时也包括该长度。
按压机构没有特别限定,可具有按压部件。例如,按压部件可以成为从与喷嘴形成面112邻接一侧的相反侧按压吸收部件230而使吸收部件230与喷嘴形成面112接触的部件。应予说明,以上说明了吸收部件移动的方式,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记录头110介由按压机构移动而使吸收部件230与喷嘴形成面112接触的方式。
按压部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被弹性部件覆盖。弹性部件的肖氏A硬度优选为10~60,更优选为10~50。由此,按压时按压部件及吸收部件弯曲,能够将吸收部件深入地压入到由喷嘴形成面构成的凹凸面。特别是,有喷嘴板盖时,能够将吸收部件深入地压入喷嘴形成面与从此处突出的喷嘴板盖之间的角落(间隙),能够抑制油墨的堆积。因此,清洁性进一步提高。
驱动机构在利用上述按压机构使喷嘴形成面112与吸收部件230以上述按压力接触的状态下,通过使吸收部件230和记录头110(喷嘴形成面112)中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相对移动来拂拭喷嘴形成面112。由此,喷嘴形成面112的附着物被吸收部件230吸收而进行喷嘴形成面112的附着物的清洁(拂拭)。
作为驱动机构的驱动动作,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通过利用马达等驱动力使辊旋转从而使沿着辊设置的吸收部件230移动的动作,或者使安装于导轨等的喷头移动的动作。驱动机构可以使吸收部件230与喷嘴形成面112单向移动,也可以往复移动。
驱动机构优选使吸收部件230与记录头110(喷嘴形成面112)以1cm/s~10cm/s的速度相对移动。通过为上述范围,从而能够提高清洁性和防液膜的保存性,缩短维护时间。应予说明,该速度与后述的拂拭动作时的拂拭速度相当。另外,优选为3cm/s~9cm/s,由此,上述效果变得更显著。
通过图5和图6对具备按压机构和驱动机构的拂拭单元240的具体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5是作为拂拭单元240一个例子的擦拭单元434的立体图。图6(A)是擦拭盒431的主视图,图6(B)是省略了壳体的擦拭盒431的主视图。
擦拭单元434具有:擦拭盒431,搭载有吸收部件430(230),该吸收部件430(230)拂拭记录头110的喷嘴形成面112的附着物;可自由拆装地安装有该擦拭盒431的擦拭支架432;和使该擦拭支架432沿记录头110的喷嘴列方向(图2中第2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433。应予说明,上述驱动机构使吸收部件430与喷嘴形成面112相对移动,在图5和图6的例子中,至少包括移动机构433、导出辊481、卷绕辊482、和轴部487a。
如图6(A)、(B)所示,在构成擦拭盒431的外装的形成大致矩形箱状的壳体480的内侧,在作为壳体480长边方向的左右方向保持一定距离地收容有一对辊481、482,该一对辊481、482具有沿作为壳体480短边方向的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的轴线。壳体480的长边方向优选与第2方向一致。在该一对辊481、482之间挂装有用于从记录头110的喷嘴形成面112拂拭附着物的长条状的吸收部件430。而且,该一对辊481、482中,作为第1辊的导出辊481导出卷装的未使用的吸收部件430。另一方面,该一对辊481、482中,作为第2辊的卷绕辊482卷绕从导出辊481开卷并用于拂拭的使用完毕的吸收部件430。应予说明,导出辊481和卷绕辊482相互位于大致相同的高度。另外,导出齿轮和导出辊481可一体旋转地设置在露出到壳体480外侧的导出辊481的轴线方向的一个端部(前端部)。另外,卷绕齿轮484、485和卷绕辊482可一体旋转地设置在露出到壳体480外侧的卷绕辊482的轴线方向的两端部。
另外,在壳体480的内侧,在从导出辊481到卷绕辊482的吸收部件430的导出路径上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辊486、488、489以及按压部件487。这些辊486、488、489以及按压部件487与导出辊481和卷绕辊482平行地在前后延伸,其前后方向的两端被设置在壳体480的侧壁部的轴承部等可自由转动地支撑。
具体而言,吸收部件430中从导出辊481导出的部分被卷绕在设置于导出辊481的右斜上方的按压部件487。按压部件487的轴线方向两端的轴部487a由固定在壳体480的前后两侧的外侧面的杆式弹簧490从下方支撑。杆式弹簧490在其长边方向的中间位置从下方支撑按压部件487的轴部487a。应予说明,按压部件487的轴部487a前后插入设置于壳体480的轴承孔491,通过由杆式弹簧490产生的向上的作用力而与轴承孔491的上侧的孔边密合。而且,按压部件487的轴部487a在杆式弹簧490与轴承孔491的孔边之间从上下两侧被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另外,按压部件487中的周面的最上部位于壳体480的上表面的上方,吸收部件430中卷绕在按压部件487的部分从壳体480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另外,按压部件487中的周面的最上部位于记录头110的喷嘴形成面112的上方。
至少含有杆式弹簧490、按压部件487的本实施方式的按压机构,通过由杆式弹簧490产生的向上的作用力,从而能够将吸收部件430向喷嘴形成面112按压并施加按压负荷。本实施方式的按压负荷是指弹簧负荷。应予说明,施加按压负荷的机构只要将吸收部件430以一定的负荷向喷嘴形成面112按压即可,不仅可以使用弹簧,也可以使用橡胶等,还可以不使用这些而利用电气控制机械部件而施加负荷等的方法来施加负荷。
另外,在按压部件487的垂直下方设置有卷绕吸收部件430中从按压部件487导出的部分的中继辊489。另外,在相对于中继辊489夹持吸收部件430而成为相反一侧的位置设置有夹持辊492,将吸收部件430夹持在该辊与中继辊489之间。另外,在壳体480的底壁内面与夹持辊492之间夹设有作为施力部件的弹簧部件493。而且,夹持辊492通过弹簧部件493向接近中继辊489的方向施力。
应予说明,中继齿轮494和中继辊489可一体旋转地设置于在中继辊489中从壳体480的侧壁部露出到外侧的轴线方向的一侧(图6(A)、(B)中为后方侧)的轴部489a的端部。另外,夹持辊492中的轴线方向两端的轴部492a的端部从在壳体480的侧壁部剪切形成弹性片部时形成的切口槽状的轴承部露出到外侧。
另外,在从导出辊481到卷绕辊482的吸收部件430的导出路径上,在导出辊481与按压部件487之间以及按压部件487与中继辊489之间,设置有对吸收部件430赋予张力的张紧辊486、488。应予说明,张紧辊486、488中的轴线方向两端的轴部486a、488a的端部从设置于壳体480的侧壁部的圆形凹状的轴承部露出到外侧。
图5和图6的例子中示出了使用一个辊状的按压部件487按压吸收部件430和喷嘴形成面112的方式,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2个以上辊状的按压部件。
按压部件487按压吸收部件430和喷嘴形成面112时,吸收部件430与喷嘴形成面112的接触部分的形状从沿着按压部件487的长边方向的线变成面。然而不限于该方式,也可以是以扩大吸收部件430与喷嘴形成面112的接触面积、例如扩大按压面积的方式,使用按压面为矩形状的按压部件487对其进行按压的方式。
<第1盖合部>
维护单元20优选进一步具有具备抽吸机构的第1盖合部260。第1盖合部260能够覆盖喷嘴形成面112的至少一部分地抽吸存在于喷嘴114的油墨组合物,因此能够提高油墨的喷出稳定性。
第1盖合部260可以具备例如与喷嘴形成面112形成封闭空间的罩部件、和抽吸泵等公知抽吸机构。
第1盖合部260的罩部件可以将记录头110A~110D一并覆盖,优选以能够逐个覆盖记录头110A~110D的方式设置多个。通过用逐个覆盖记录头110A~110D的多个罩部件进行覆盖,从而与一并覆盖记录头110A~110D的罩部件相比罩内的容积变小,因此有抽吸效率优异这样的优点。另外,能够防止从其它喷嘴喷出的不同颜色的油墨附着于喷嘴。
第1盖合部260不限于用于抽吸喷嘴114的油墨组合物,例如也可以用于与喷嘴形成面112形成封闭空间而进行保湿,也可以用作通过从喷嘴114喷出油墨来防止由增粘油墨导致的喷嘴的堵塞、调整喷嘴的弯液面,进行从喷嘴114正常喷出油墨的冲洗动作时喷出的油墨的接受容器。
<第2盖合部>
维护单元20优选进一步具有形成与喷嘴形成面112的封闭空间而进行保湿的第2盖合部290。由此,能够抑制存在于喷嘴114内的油墨的固化等,因此油墨的喷出稳定性提高。
第2盖合部290可以具备例如与喷嘴形成面112形成封闭空间的(盖合的)罩部件。
另外,为了保持喷嘴形成面112盖合时的罩部件内的湿度,第2盖合部290可以具有保湿液。作为供给方法,可以具备对罩部件供给保湿液的保湿液供给机构。作为保湿液供给机构,可以采用公知的机构。另外,作为保湿液,例如可以使用含有水、有机溶剂等的保湿液,也可以使用与后述的清洗液相同组成的保湿液。另外,也可以再利用后述的清洗液作为保湿液。
作为第2盖合部290中使用的盖合部件,优选具有包括记录头110A~110D在内地形成封闭空间的结构。由此,能够将记录头110A~110D一起保湿。另外,不需要记录头110A~110D逐个地设置保湿液供给机构,因此能够实现打印机1的小型化、简单化。
打印机1可以具备上述第1盖合部260和第2盖合部290中的任一种,更优选具备两种。仅具备第1盖合部260时,也可以将其作为保湿罩并用,但有时罩部件的内部会被抽吸时喷出的油墨污染。此时,罩部件内的油墨附着于喷嘴形成面112,保湿时喷嘴形成面112受到污染。此时,通过具有第2盖合部290作为保湿专用的盖合部,从而能够在保湿时保持喷嘴形成面112清洁。
1.1.3.移动部
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具有将喷嘴形成面112与维护单元20配置在对置的位置而使喷嘴形成面112与维护单元20相对移动的移动部30。即,移动部30通过使喷嘴形成面112和维护单元20中的至少一方移动,从而使喷嘴形成面112配置在维护位置。作为具体例,在图2中使记录头110向左方向移动时,在记录头110与第1盖合部260对置的状态下,移动部30使记录头110移动而使拂拭单元240与记录头110对置。另一方面,在图2中使记录头110向右方向移动时,在清洗液赋予单元200与记录头110对置的状态下,上述移动部30使记录头110与拂拭单元240对置。换言之,移动部30是使喷嘴形成面112与维护单元20具有的各单元(上述清洗液赋予单元200、吸收部件230、第1盖合部260、第2盖合部290等)移动到对置的位置的机构,只要是从不对置的状态移动到对置的状态,则移动方向就没有特别限定。换言之,在已经对置的状态下,从该状态向更近或更远的方向的移动不包括在上述“移动方向”内。通过具备这样的移动部30,从而能够利用维护单元20所具有的各单元来执行维护动作。
作为移动部30的移动机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如图2所示,具备搭载记录头110的壳体310、和连接记录头110与维护单元20并使壳体310移动的驱动带320的移动机构。
在图2的例子中,通过利用未图示的驱动马达等驱动驱动带320,从而能够使记录头110移动到维护位置。应予说明,在图2的例子中示出了记录头移动的方式,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是仅维护单元20移动的方式,也可以是记录头110和维护单元20两者都移动的方式。另外,记录头110、清洗液赋予单元200、拂拭单元240、第1盖合部260、以及第2盖合部290通过移动部30来移动时,不需要为相同的移动机构,也可以以通过各自的移动机构来移动的方式进行设计。
1.2.维护动作及维护单元的配置
1.2.1.维护动作
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可执行的维护动作,例举使用上述打印机1的情况进行说明。
作为维护动作,例如可举出清洗液赋予动作、拂拭动作、抽吸动作、保湿动作等。清洗液赋予动作是利用清洗液赋予单元200对喷嘴形成面112赋予清洗液的动作。拂拭动作是利用拂拭单元240将吸收部件230向喷嘴形成面112按压,并且用吸收部件230拂拭喷嘴形成面112的动作。抽吸动作是利用第1盖合部260覆盖喷嘴形成面112之后利用抽吸机构抽吸存在于喷嘴114的油墨组合物的动作。保湿动作是利用第2盖合部290与喷嘴形成面112形成封闭空间而保湿的动作。
应予说明,也可以将利用上述移动部30将喷嘴形成面112与维护单元20配置在对置的位置而使喷嘴形成面112与维护单元20相对移动的动作包括在维护动作中。
控制器50(控制单元)根据从输入单元60接收的维护命令、预先存储于控制器50的时机,组合或单独地执行上述各维护动作。应予说明,作为执行维护动作的时机,例如可举出起动打印机1时、停止时、记录图像时等。
上述各维护动作可以按任意顺序执行,但从提高喷嘴形成面的清洁性的观点出发,优选按照清洗液赋予动作和拂拭动作的顺序进行。由此,与单独执行拂拭动作的情况相比,喷嘴形成面的清洁性进一步提高。
在打印机1处于休止状态时,优选按照清洗液赋予动作、拂拭动作、保湿动作的顺序进行。由此,恢复记录时,油墨的喷出稳定性变得良好。
抽吸动作是在打印机1处于停止状态时或者排出喷嘴114内增粘的油墨、混入到喷嘴114等的气泡时执行。执行抽吸动作后,有时喷嘴形成面112被排出的油墨污染,因此优选执行拂拭单元。
在清洗液赋予动作中,喷嘴形成面112与清洗液供给口202(清洗液保持面204)的间隙只要是存在间隙就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大于0mm且小于等于5mm,更优选为0.1mm~2mm,进一步优选为0.1mm~0.5mm。如果该间隙在上述范围内,则容易对喷嘴形成面112赋予清洗液,容易在喷嘴形成面112形成由清洗液构成的液膜。
在保湿动作(保湿时)中,优选没有喷嘴形成面112与第2盖合装置的罩部件的间隙。换言之,优选喷嘴形成面112与第2盖合装置相接而形成封闭空间。由此能够将喷嘴良好地保湿。特别是,使用了吸收部件的本申请发明由于附着物的拂拭残留非常少,所以即使与使用了橡胶刮板的现有技术相比,也容易形成良好的封闭空间。
在清洗液赋予动作中,作为使清洗液与喷嘴形成面112接触的时间,优选为2秒以上,更优选为2秒~30秒,进一步优选为3秒~20秒。如果为2秒以上,则在喷嘴形成面112液膜良好地浸透附着物而容易拂拭。另外,通过为30秒以下,从而能够实现维护时间的缩短。
1.2.2.维护单元的配置
接着,对构成维护单元的各单元的配置关系进行说明。在上述打印机1中,沿着第2方向从靠近记录位置的一侧开始依次配置第1盖合部260、吸收部件230(拂拭单元240)、清洗液赋予单元200、第2盖合部290,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使各单元为任意的配置关系。
图7~图9是表示构成维护单元的各单元的配置的例子的图。图7是示意地表示维护单元中的特别是清洗液赋予单元200与吸收部件230(拂拭单元240)的配置关系的图。图8是示意地表示维护单元中的特别是清洗液赋予单元200与第2盖合部290的配置关系的图。图9是示意地表示维护单元中的特别是第1盖合部260与吸收部件230(拂拭单元240)的配置关系的图。
以下,使用附图对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予说明,虽然分别对各方式进行记载,但也可以是组合各方式而得到的配置关系。
<第1方式>
清洗液赋予单元200与吸收部件230(拂拭单元240)可以沿着移动部30的移动方向按照该按顺序排列配置。在本说明书中,移动部30的移动方向是指如上所述维护单元20与喷嘴形成面112的相对的移动方向,例如在图2的例子中,包括第2方向中的右侧和第2方向中的左侧两者。
具体而言,在图7的例子中,沿着第2方向从靠近记录位置的一侧开始,依次配置有清洗液赋予单元200、吸收部件230(拂拭单元240)。此时,如果使记录头110向第2方向的左侧移动,依次执行清洗液赋予动作、拂拭动作,则记录头110多余的移动变少,因此能够实现维护时间的缩短等。
另一方面,沿着第2方向从靠近记录位置的一侧开始,依次配置有吸收部件230(拂拭单元240)、清洗液赋予单元200时,如果使记录头110暂时移动至第2方向的左侧(与清洗液赋予单元200对置的位置)后,向右方向移动,依次执行清洗液赋予动作、拂拭动作,则可得到与图7的例子相同的效果。
此处,将清洗液赋予单元200与吸收部件230(拂拭单元240)相邻配置时,随着记录头110的移动等,清洗液有时流出到清洗液赋予单元200的外部。此时,清洗液赋予单元200优选具备用于接收流出的清洗液的接受皿210。
另外,清洗液赋予单元200具备接收皿210时,只要以使用前的吸收部件230通过接收皿210的下部的方式进行配置,就能够防止吸收部件230被流出的清洗液润湿。另外,能够使清洗液赋予单元200与吸收部件230的配置间隔变窄,能够实现省空间化。另一方面,即使在不具备接收皿210的情况下,如果使用完毕的吸收部件230被输送到记录位置侧(图7的箭头A方向),则清洗液被使用完毕的吸收部件230吸收,所以不污染使用前的吸收部件230,也能够抑制清洗液赋予单元200的周围被清洗液润湿。
依次进行清洗液赋予动作、拂拭动作、保湿动作时,相对于清洗液赋予单元200、吸收部件230(拂拭单元240),第2盖合部290可以配置在移动部30的移动方向的右侧,也可以配置在左侧。但是,优选使第2盖合部290成为如下配置关系。即,从减少记录头110的多余的移动,实现维护时间的缩短的观点出发,清洗液赋予单元200、吸收部件230(拂拭单元240)、第2盖合部290优选沿着移动部30的移动方向按照该顺序排列配置。具体而言,使记录头110一边向左侧移动一边执行各维护动作时,从靠近图2中的记录位置一侧开始,按照清洗液赋予单元200、吸收部件230(拂拭单元240)、第2盖合部290的顺序配置即可。另外,使记录头110暂时移动到第2方向的维护位置的左端后,再向右方向移动来执行各维护动作时,从靠近图2中的记录位置一侧开始按照第2盖合部290、吸收部件230(拂拭单元240)、清洗液赋予单元200的顺序配置即可。
<第2方式>
清洗液赋予单元200与第2盖合部290可以沿着移动部30的移动方向按照该顺序排列配置。
具体而言,在图8(A)的例子中,沿着第2方向从靠近记录位置的一侧开始,按照清洗液赋予单元200、第2盖合部290的顺序进行配置,记录头110通过向第2方向的左侧移动,从而至少执行清洗液赋予动作。这样,如果清洗液赋予单元200与第2盖合部290相邻配置,则清洗液容易从清洗液赋予单元200流入第2盖合部290的罩部件内部,因此能够将清洗液作为保湿动作时的保湿液来利用。特别是,如图8所示,如果第2盖合部290配置于用于进行清洗液赋予动作的记录头110的移动方向侧,则清洗液变得更容易流入。
另外,喷嘴形成面112、清洗液赋予单元200以及上述第2盖合部290可以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例如,如上述图4(B)所示,使用相对于水平面倾斜配置的记录头110时,优选将清洗液赋予单元200和第2盖合部29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配置。此时,如图8(B)所示,清洗液赋予单元200和第2盖合部290更优选沿着与喷嘴形成面112平行的面配置。由此,进行维护动作时能够省略调节喷头的倾斜角度、调节清洗液赋予单元200和第2盖合部290的倾斜角度等的动作,因此能够实现维护时间的缩短。应予说明,“平行”包括实质上或者传统观念上平行的范围。
另外,如图8(B)所示,清洗液供给口202(清洗液保持面204)优选配置于比第2盖合部290高的位置。这样,具有清洗液赋予单元200的清洗液容易流入第2盖合部290的罩部件内这样的优点。
应予说明,沿着第2方向从靠近记录位置的一侧开始,按照第2盖合部290、清洗液赋予单元200的顺序配置时,只要使记录头110暂时移动至第2方向的左侧(与清洗液赋予单元200对置的位置)后,再向右方向移动,至少执行清洗液赋予动作,就可得到与图8的例子相同的效果。
在本方式中,如图8(A)、(B)所示,吸收部件230(拂拭单元240)可以配置在与清洗液赋予单元200相邻的位置,也可以配置在与第2盖合部290相邻的位置。作为优选的配置,如果在清洗液赋予前拂拭喷嘴形成面112的附着物,则有可能严重引起防液膜的劣化,因此优选沿着移动部30的移动方向,按照清洗液赋予单元200、第2盖合部290、吸收部件230(拂拭单元240)的按顺序进行配置。具体而言,使记录头110一边向左侧移动一边执行各维护动作时,从靠近图2中的记录位置的一侧开始,按照清洗液赋予单元200、第2盖合部290、吸收部件230(拂拭单元240)的顺序配置即可。另外,使记录头110暂时移动到第2方向的维护位置的左端后,再向右方向移动来执行各维护动作时,从靠近图2中的记录位置的一侧开始,按照吸收部件230(拂拭单元240)、第2盖合部290、清洗液赋予单元200的顺序配置即可。另外,如图8(B)所示,与清洗液赋予单元200和第2盖合部290同样地,吸收部件230也可以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地配置。
<第3方式>
具备吸收部件230(拂拭单元240)和第1盖合部260时,无论怎样配置均可。优选沿着移动部30的移动方向,按照第1盖合部260、拂拭单元240的顺序排列配置。
具体而言,在图9的例子中,沿第2方向从靠近记录位置的一侧开始,按照第1盖合部260、吸收部件230(拂拭单元240)的顺序配置。此时,如果使记录头110向第2方向的左侧移动,按照抽吸动作、拂拭动作的顺序执行,则能够在固化之前立即拂拭由于抽吸动作而被污染的喷嘴形成面112的附着物,因此能够提高喷嘴形成面的清洁性。另外,能够防止清洗液赋予单元200的污染。并且,在抽吸动作后进行拂拭动作时,吸收部件230会被油墨组合物污染,由此在利用清洗液赋予单元200进行清洗后的拂拭动作开始之前,进行使吸收部件230移动(例如,向图9的箭头B方向移动)等,使未被污染的吸收部件230与记录头110相接即可。应予说明,吸收部件的移动方向为箭头B方向时,清洗液被使用完毕的吸收部件230吸收,因此不污染使用前的吸收部件230,能够抑制清洗液赋予单元200的周围被清洗液润湿。
另一方面,沿第2方向从靠近记录位置的一侧开始,按照吸收部件230(拂拭单元240)、第1盖合部260的顺序配置时,如果使记录头110暂时移动到第2方向的左侧(与第1盖合部260对置的位置),进行抽吸动作后,向右方向移动执行拂拭动作,则可得到与图9的例子相同的效果。
在本方式中,清洗液赋予单元200和第2盖合部290可以配置在任一位置。例如,可以在分别使清洗液赋予单元200、吸收部件230(拂拭单元240)、第2盖合部290成为如上述第1方式、第2方式所示的配置关系的基础上,如本方式所示配置吸收部件230(拂拭单元240)和第1盖合部260。
1.3.清洗液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所使用的清洗液可以含有选自有机溶剂、水以及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
1.3.1.有机溶剂
作为有机溶剂,例如可举出二元醇醚类、多元醇类、内酯类、吡咯烷酮衍生物、有机硫化合物、醇类、酮类、酯类、醚类等。这些有机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混合使用。
二元醇醚类与后述的表面活性剂同样地具有对附着物良好的渗透性。因此,清洗液中优选含有表面活性剂和二元醇醚类中的至少一方。作为二元醇醚类,可举出烷撑二醇单醚、烷撑二醇二醚、烷撑二醇单芳醚、烷撑二醇单醚乙酸酯等。
作为烷撑二醇单醚,可举出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丙醚、乙二醇单丁醚、乙二醇单戊醚、乙二醇单己醚、乙二醇单-2-乙基己醚、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乙醚、丙二醇单丙醚、丙二醇单丁醚、丙二醇单戊醚、丙二醇单己醚、丙二醇单-2-乙基己醚、二乙二醇单甲醚、二甲二醇单甲醚、二甲二醇单乙醚、二甲二醇单丙醚、二甲二醇单丁醚、二甲二醇单戊醚、二甲二醇单己醚、二甲二醇单-2-乙基己醚、二乙二醇单乙醚、二乙二醇单丙醚、二乙二醇单丁醚、二乙二醇单戊醚、二乙二醇单己醚、二乙二醇单-2-乙基己醚、二丙二醇单甲醚、二丙二醇单乙醚、二丙二醇单丙醚、二丙二醇单丁醚、二丙二醇单戊醚、二丙二醇单己醚、二丙二醇单-2-乙基己醚、三甲二醇单甲醚、三甲二醇单乙醚、三甲二醇单丙醚、三甲二醇单丁醚、三甲二醇单戊醚、三甲二醇单己醚、三甲二醇单-2-乙基己醚、三乙二醇单甲醚、三乙二醇单乙醚、三乙二醇单丙醚、三乙二醇单丁醚、三乙二醇单戊醚、三乙二醇单己醚、三乙二醇单-2-乙基己醚、三丙二醇单甲醚、三丙二醇单乙醚、三丙二醇单丙醚、三丙二醇单丁醚、三丙二醇单戊醚、三丙二醇单己醚、三丙二醇单-2-乙基己醚等。
作为烷撑二醇二醚,例如可举出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二乙醚、乙二醇二丁醚、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乙醚、二乙二醇乙基甲醚、二乙二醇二丁醚、三乙二醇二甲醚、三乙二醇二乙醚、三乙二醇二丁醚、三乙二醇丁基甲醚、四乙二醇二甲醚、四乙二醇二乙醚、四乙二醇二丁醚、丙二醇二甲醚、丙二醇二乙醚、二丙二醇二甲醚、二丙二醇二乙醚等。
作为烷撑二醇单醚乙酸酯,可举出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丙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丁醚乙酸酯、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丙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丁醚乙酸酯、二甲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二甲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二甲二醇单丙醚乙酸酯、二甲二醇单丁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单丙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单丁醚乙酸酯、二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二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二丙二醇单丙醚乙酸酯、二丙二醇单丁醚乙酸酯、三甲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三甲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三甲二醇单丙醚乙酸酯、三甲二醇单丁醚乙酸酯、三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三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三乙二醇单丙醚乙酸酯、三乙二醇单丁醚乙酸酯、三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三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三丙二醇单丙醚乙酸酯、三丙二醇单丁醚乙酸酯、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3-甲氧基-3-甲基-1-丁基乙酸酯等。
作为烷撑二醇单芳醚,可举出二甲二醇单苯醚、二甲二醇单苄醚、二甲二醇单甲苯醚、三甲二醇单苯醚、三甲二醇单苄醚、三甲二醇单甲苯醚、乙二醇单苯醚、乙二醇单苄醚、乙二醇单甲苯醚、二乙二醇单苯醚、二乙二醇单苄醚、二乙二醇单甲苯醚、三乙二醇单苯醚、三乙二醇单苄醚、三乙二醇单甲苯醚、丙二醇单苯醚、丙二醇单苄醚、丙二醇单甲苯醚、二丙二醇单苯醚、二丙二醇单苄醚、二丙二醇单甲苯醚、三丙二醇单苯醚、三丙二醇单苄醚、三丙二醇单甲苯醚等。
作为多元醇类,例如可举出甘油、1,2,6-己三醇、三羟甲基丙烷、五亚甲基二醇、三亚甲基二醇、乙二醇、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五乙二醇、数均分子量2000以下的聚乙二醇、二丙二醇、三丙二醇、异丁二醇、2-丁烯-1,4-二醇、2-乙基-1,3-己二醇、2-甲基-2,4-戊二醇、内消旋赤藓醇、季戊四醇、1,2-戊二醇、1,2-己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7-庚二醇、以及1,8-辛二醇等。
作为内酯类,例如可举出β-丙内酯、β-丁内酯、γ-丁内酯、γ-戊内酯、ε-己内酯。
作为吡咯烷酮衍生物,例如可举出N-甲基-2-吡咯烷酮、N-乙基-2-吡咯烷酮、N-乙烯基-2-吡咯烷酮、2-吡咯烷酮、N-丁基-2-吡咯烷酮、5-甲基-2-吡咯烷酮等。
作为有机硫化合物,例如可举出二甲基亚砜、二甲基砜、环丁砜等。
有机溶剂的含量可以根据后述的清洗液的物性、使用的油墨组合物的种类适当决定。
1.3.2.表面活性剂
从提高对油墨附着物的渗透性来提高清洗性这样的观点出发可以使用表面活性剂。作为这样的表面活性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硅系表面活性剂、氟系表面活性剂、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或者作为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聚氧乙烯衍生物等。
1.3.3.水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清洗液优选含有水。由此,能够使油墨组合物在喷嘴形成面或者防液膜上良好地润湿扩展。水的含量可以根据后述的清洗液的物性、使用的油墨组合物的种类适当决定,但从使油墨组合物润湿扩展的观点出发,优选含有30质量%以上,更优选含有50质量%以上。
1.3.4.其它成分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所使用的清洗液可以进一步含有防腐剂·防霉剂、pH调节剂、防锈剂、螯合剂等。
1.3.5.清洗液的物性
从附着于喷嘴形成面时容易润湿扩展、容易形成液膜这样的观点,以及对附着于喷嘴形成面的附着物的渗透性的观点出发,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所使用的清洗液在20℃的表面张力优选为20mN/m~45mN/m,更优选为22.5mN/m~40mN/m,进一步优选为22.5mN/m~35mN/m。应予说明,表面张力的测定例如可以通过使用自动表面张力仪CBVP-Z(商品名,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制),确认在20℃的环境下用油墨润湿铂板时的表面张力来测定。
1.4.油墨组合物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只要具有喷出含有无机颜料的油墨组合物(以下,也称为“含无机颜料的油墨组合物”)的喷嘴就没有特别限制,也可以进一步具有喷出不含有无机颜料的油墨组合物(以下,简称为“不含无机颜料的油墨组合物”)的喷嘴。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含无机颜料的油墨组合物和不含无机颜料的油墨组合物(以下,将含无机颜料的油墨组合物和不含无机颜料的油墨组合物统称为“油墨组合物”)中含有的或者可含有的添加剂(成分)。
1.4.1.色料
本实施方式的含无机颜料的油墨组合物只要含有无机颜料就没有特别限制。另外,不含无机颜料的油墨组合物可以含有色料,该色料选自无机颜料以外的颜料和染料。
作为无机颜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炭黑、氧化铁、氧化钛、以及二氧化硅等。
应予说明,含无机颜料的油墨组合物所含的无机颜料的平均粒径优选为200nm以上,更优选为250nm以上。另外,平均粒径的上限优选为4μm以下,更优选为2μm以下。并且,无机颜料的莫氏硬度优选超过2.0超过,更优选为5以上。另外,硬度的上限优选为8以下。如上所述的范围的无机颜料比较容易损伤防液膜,在通常的喷墨记录装置中,防液膜保存性受损,但如果是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则即使使用如上所述的范围的无机颜料时,通过具有上述构成,从而防液膜保存性也变得良好。应予说明,有机颜料的莫氏硬度通常为1以下,与无机颜料相比,有防液膜保存性受损的可能性小的趋势。
另外,无机颜料的针状比率优选为3.0以下。通过设为这样的针状比率,从而本申请发明能够良好地保护防液膜。针状比率是各粒子的最大长度除以最小宽度得到的值(针状比率=粒子的最大长度/粒子的最小宽度)。针状比率的确定可以使用透射式电子显微镜测定。应予说明,无机颜料的针状比率为3.0以下并不表示所有无机颜料都满足该值的情况。
含无机颜料的油墨组合物优选含有20质量%以下的无机颜料。特别是,含无机颜料的油墨组合物为白色油墨组合物时,无机颜料浓度优选为5质量%以上。如果为上述范围,则可维持无机颜料油墨所要求的特性,且如果是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则可保持防液膜保存性。
莫氏硬度利用莫氏硬度计测定。莫氏硬度计由F.Mohs提出,将从软质矿物到硬质矿物的10种矿物收纳于箱中,从软质矿物开始以1度、2度、……10度表示硬度的排序。标准矿物如下所述(数字表示硬度)。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正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用这些矿物刮擦要求出硬度的矿物试样的面而将要使其损伤时,可利用抵抗它的力(是否损伤)比较硬度。例如,损伤方解石时,试样的硬度大于3度。如果,用萤石损伤而萤石未受损伤时,该试样的硬度小于4度。此时,试样的硬度显示3~4或者3.5。相互都有一些划伤时,试样的硬度显示与所使用的标准矿物相同的排序的硬度。莫氏的硬度计的硬度终究是其排序而不是绝对值。
作为满足莫氏硬度大于2.0的无机颜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金、银、铜、铝、镍、锌等单质金属;氧化铈、氧化铬、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镁、氧化硅、氧化锡、氧化锆、氧化铁、氧化钛等氧化物;硫酸钙、硫酸钡、硫酸铝等硫酸盐;硅酸钙、硅酸镁等硅酸盐;氮化硼、氮化钛等氮化物;碳化硅、碳化钛、碳化硼、碳化钨、碳化锆等碳化物;硼化锆、硼化钛等硼化物等。其中,作为优选的无机颜料,可举出铝、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锆、氧化硅等。更优选可举出氧化钛、氧化硅、氧化铝。在氧化钛中,金红石型的氧化钛的莫氏硬度为7~7.5左右,与此相对锐钛矿型为6.6~6左右。金红石型的氧化钛的制造成本低,是优选的结晶系,还能够发挥良好的白色度。因此,使用金红石型二氧化钛时,成为具有防液膜保存性、能够制作低成本且良好白色度的印刷物的喷墨记录装置。
作为白色无机颜料,可举出硫酸钡等碱土金属的硫酸盐、碳酸钙等碱土金属的碳酸盐、微粉硅酸或合成硅酸盐等二氧化硅类、硅酸钙、氧化铝、氧化铝水合物、氧化钛、和氧化锌等金属化合物,以及滑石和粘土等。特别是氧化钛作为隐蔽性、着色性、以及分散粒径优选的白色颜料而熟知。
作为有机颜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喹吖啶酮系颜料、喹吖啶酮醌系颜料、二嗪系颜料、酞菁系颜料、蒽素嘧啶系颜料、二苯并〔cd,jk〕芘-5,10-二酮系颜料、阴丹酮系颜料、黄烷士酮系颜料、苝系颜料、二酮基吡咯并吡咯系颜料、紫环酮系颜料、喹酞酮系颜料、蒽醌系颜料、硫靛系颜料、苯并咪唑酮系颜料、异吲哚啉酮系颜料、偶氮次甲基系颜料、以及偶氮系颜料等。作为有机颜料的具体例,可举出下述颜料。
为了能够抑制喷嘴的堵塞且喷出稳定性更良好,无机颜料以外的颜料的平均粒径优选为250nm以下。应予说明,本说明书中的平均粒径是体积基准的平均粒径。作为测定方法,例如,可以利用以激光衍射散射法为测定原理的粒度分布测定装置进行测定。作为粒度分布测定装置,例如可举出以动态光散射法为测定原理的粒度分布仪(例如,日机装社(NikkisoCo.,Ltd.)制的MicrotracUPA)。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染料作为色料。作为染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酸性染料、直接染料、反应性染料、以及碱性染料。
色料的含量相对于油墨组合物的总质量(100质量%),优选为0.4~12质量%,更优选为2~5质量%。
1.4.2.树脂
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且含有无机颜料的油墨在组成上优选具有以下(1)或(2)的特征。
(1)喷墨记录用油墨组合物含有热变形温度10℃以下的第1树脂(以下,称为“第1油墨”)。
(2)喷墨记录用油墨组合物含有第2树脂、且实质上不含有甘油(以下,称为“第2油墨”)。
这些油墨组合物具有在喷嘴形成面、吸收部件上容易发生固化的性质,也有容易促进防液膜的损伤的趋势,但本申请发明能够良好地防止这些情况。
上述第1油墨含有热变形温度10℃以下的第1树脂。这样的树脂具有与布帛等富有柔软性和吸收性的材料牢固密合的性质。
另一方面,迅速被膜化和固化,以固化物的形式附着于喷嘴形成面、吸收材料等。
上述第2油墨实质上不含有1大气压下的沸点为290℃的甘油。如果着色油墨实质上含有甘油,则油墨的干燥性大幅度降低。其结果,在各种记录介质、特别是油墨非吸收性或者低吸收性的记录介质中,不仅图像的浓淡不均显著,而且也得不到油墨的定影性。另外,通过不含有甘油,从而油墨内的主溶剂的水分等迅速挥发,有机溶剂占第2油墨的比例上升。此时,结果是树脂的热变形温度(特别是增膜温度)降低,进一步促进皮膜所致的固化。进而,优选实质上不含有在相当于1大气压下的沸点为280℃以上的烷基多元醇类(除上述甘油以外)。另外,对于第2油墨而言,对于具有加热输送至与记录头对置的位置的记录介质的加热机构的记录装置的情况而言,促进记录头附近的油墨的干燥,课题变得进一步显著,但本申请发明能够良好地防止。作为加热的温度,如果为30℃~80℃,则从油墨的保存稳定性、记录图像品质的观点出发而优选。对于加热机构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发热加热器、热风加热器、以及红外线加热器等。
此处,本说明书中的“实质上不含有”是指不含有充分发挥添加的意义的量以上。对于将其定量而言,相对于着色油墨的总质量(100质量%),甘油优选不含有1.0质量%以上,更优选不含有0.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不含有0.1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不含有0.0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不含有0.01质量%以上,最优选不含有0.001质量%以上。
对于第1树脂的热变形温度而言,热变形温度为10℃以下。进而,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下。定影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上述范围内时,记录物中的颜料的定影性更优异,结果是耐擦性优异。应予说明,热变形温度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50℃以上。
为了不易引起喷头的堵塞且能够使记录物的耐擦性良好,第2树脂的热变形温度的下限优选为40℃以上,更优选为60℃以上。作为优选的上限,为100℃以下。
此处,本说明书中的“热变形温度”是由玻璃化转变温度(Tg)或最低成膜温度(MinimumFilmformingTemperature;MFT)表示的温度值。换言之,“热变形温度为40℃以上”是指Tg或MFT中的任一种为40℃以上。应予说明,MFT比Tg更容易把握树脂的再分散性的优劣,因此该热变形温度优选为由MFT表示的温度值。如果是树脂的再分散性优异的油墨组合物,则油墨组合物不固定,所以喷头不易堵塞。
本说明书中的Tg以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法测定的值记载。另外,本说明书中的MFT以利用ISO2115:1996(标题:塑料-聚合物分散-白色点温度和最低成膜温度的测定)测定的值记载。
作为上述树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聚(甲基)丙烯酸酯或其共聚物、聚丙烯腈或其共聚物、聚氰基丙烯酸酯、聚丙烯酰胺、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等(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聚异丁烯、及聚苯乙烯以及它们的共聚物,以及石油树脂、苯并呋喃-茚树脂和萜烯树脂等聚烯烃系聚合物;聚乙酸乙烯酯或其共聚物、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乙醛、以及聚乙烯基醚等乙酸乙烯酯系或乙烯醇系聚合物;聚氯乙烯或其共聚物、聚偏二氯乙烯、氟树脂、以及氟橡胶等含卤素系聚合物;聚乙烯基咔唑、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或其共聚物、聚乙烯基吡啶、以及聚乙烯基咪唑等含氮乙烯基系聚合物;聚丁二烯或其共聚物、聚氯丁二烯、以及聚异戊二烯(丁基橡胶)等二烯系聚合物;以及其它开环聚合型树脂、缩聚型树脂、和天然高分子树脂等。
作为上述树脂的市售品,例如可举出HITECE-7025P、HITECE-2213、HITECE-9460、HITECE-9015、HITECE-4A、HITECE-5403P、HITECE-8237(以上全部为商品名,东邦化学公司(TOHOChemicalIndustryCo.,Ltd.)制),AQUACER507、AQUACER515、AQUACER840(以上全部为商品名,BYKChemie·Japan公司(BYKJapanKK)制),JONCRYL67、611、678、680、以及690(以上全部为商品名,BASF公司制)等。
树脂可以是阴离子性、非离子性、或者阳离子性中的任一种。其中,从适合于喷头的材质的观点出发,优选非离子性或阴离子性。树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使用。
树脂的含量相对于油墨组合物的总质量(100质量%)优选为1~30质量%,更优选为1~5质量%。含量为上述范围内时,能够使形成的上涂图像的光泽性和耐擦性更优异。
另外,作为上述油墨组合物中可含有的树脂,例如可举出树脂分散剂、树脂乳液、以及蜡等。其中,如果是乳液,则密合性、耐擦性良好,因而优选。
本实施方式的油墨组合物中含有上述颜料时,为了使颜料能够在水中稳定地分散保持,该油墨组合物可以含有树脂分散剂。上述油墨组合物通过含有使用水溶性树脂、水分散性树脂等树脂分散剂而分散的颜料(以下,称为“树脂分散颜料”),从而在油墨组合物附着于被记录介质时,能够使被记录介质与油墨组合物之间和油墨组合物中的固化物之间中的至少一方的密合性良好。在树脂分散剂中,为了使分散稳定性优异,优选水溶性树脂。
本实施方式的油墨组合物优选含有树脂乳液。树脂乳液通过形成树脂被膜,从而发挥使油墨组合物充分定影于被记录介质上而使图像的耐擦性良好的效果。由于上述效果,使用含有树脂乳液的油墨组合物记录而成的记录物特别是在布帛、油墨非吸收性或者低吸收性的被记录介质上密合性、耐擦性优异。另一方面,有促进无机颜料的固化的趋势,但本申请发明能够良好地防止因固化而产生的课题。
另外,作为粘合剂发挥功能的树脂乳液,优选以乳液状态含有在油墨组合物中。通过使作为粘合剂发挥功能的树脂以乳液状态含有在油墨组合物中,从而容易将油墨组合物的粘度调整至对喷墨记录方式而言合适的范围,且油墨组合物的保存稳定性和喷出稳定性优异。
作为树脂乳液,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丙烯腈、氰基丙烯酸酯、丙烯酰胺、烯烃、苯乙烯、乙酸乙烯酯、氯乙烯、乙烯醇、乙烯基醚、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咔唑、乙烯基咪唑、以及偏二氯乙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氟树脂、以及天然树脂等。其中,优选(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系树脂中的至少任一种,更优选丙烯酸系树脂和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系树脂中的至少任一种,进一步优选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系树脂。应予说明,上述共聚物可以是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交替共聚物、以及接枝共聚物中的任一形态。
树脂乳液可以使用市售品,也可以如下利用乳液聚合法等制作。作为以乳液的状态得到油墨组合物中的树脂的方法,可举出在存在聚合催化剂和乳化剂的水中,使上述水溶性树脂的单体进行乳液聚合。乳液聚合时所使用的聚合引发剂、乳化剂、以及分子量调节剂可以根据以往公知的方法来使用。
为了使油墨的保存稳定性和喷出稳定性更良好,树脂乳液的平均粒径优选为5nm~400nm的范围,更优选为20nm~300nm的范围。
树脂乳液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使用。树脂中树脂乳液的含量相对于油墨组合物的总质量(100质量%),优选为0.5~15质量%的范围。如果含量为上述范围内,则能够降低固体成分浓度,所以能够使喷出稳定性更良好。
本实施方式的油墨组合物可以含有蜡。通过使油墨组合物含有蜡,从而油墨组合物在油墨非吸收性和低吸收性的被记录介质上定影性更优异。蜡中,更优选乳液或者悬浮液型的蜡。作为上述蜡,不受以下限定,例如可举出聚乙烯蜡、石蜡,以及聚丙烯蜡,其中,优选后述的聚乙烯蜡。
通过使上述油墨组合物含有聚乙烯蜡,从而能够使油墨的耐擦性优异。
为了使油墨的保存稳定性和喷出稳定性更良好,聚乙烯蜡的平均粒径优选为5nm~400nm的范围,更优选为50nm~200nm的范围。
聚乙烯蜡的含量(固体成分换算)相对于油墨组合物的总质量(100质量%),优选为0.1~3质量%的范围,更优选为0.3~3质量%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3~1.5质量%的范围。如果含量为上述范围内,则即使在被记录介质上也能够使油墨组合物良好地固化·定影,且油墨的保存稳定性和喷出稳定性更优异。
1.4.3.消泡剂
本实施方式的油墨组合物可含有消泡剂。更详细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油墨组合物或清洗液中的至少任一方优选含有消泡剂。油墨组合物含有消泡剂时,能够防起泡,其结果能够防止泡进入喷嘴中的不良现象。
作为上述消泡剂,不受以下限定,例如可举出硅系消泡剂、聚醚系消泡剂、脂肪酸酯系消泡剂、以及炔二醇系消泡剂等。其中,为了使适当保持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的能力优异,且几乎不产生气泡,优选硅系消泡剂、炔二醇系消泡剂。另外,消泡剂的基于Griffin法的HLB值更优选为5以下。
1.4.4.表面活性剂
本实施方式的油墨组合物可以含有表面活性剂(上述消泡剂中例举的表面活性剂除外,换言之,仅限于利用Griffin法测定的HLB值为大于5的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不受以下限定,例如可举出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具有使油墨在记录介质上均匀扩展的作用。因此,使用含有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的油墨进行喷墨记录时,可得到几乎无渗色的高精细的图像。作为这样的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不受以下限定,例如可举出硅系、聚氧乙烯烷基醚系、聚氧丙烯烷基醚系、多环苯基醚系、山梨糖醇酐衍生物、以及氟系的表面活性剂等,其中,优选硅系表面活性剂。
硅系表面活性剂与其它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相比,在被记录介质上使油墨不产生渗色地均匀扩展的作用优异。
作为硅系表面活性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优选举出聚硅氧烷系化合物。作为该聚硅氧烷系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聚醚改性有机硅氧烷。作为该聚醚改性有机硅氧烷的市售品,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BYK-306、BYK-307、BYK-333、BYK-341、BYK-345、BYK-346、BYK-348、BYK-349(以上为商品名,BYK公司制),KF-351A、KF-352A、KF-353、KF-354L、KF-355A、KF-615A、KF-945、KF-640、KF-642、KF-643、KF-6020、X-22-4515、KF-6011、KF-6012、KF-6015、KF-6017(以上为商品名,信越化学工业公司(Shin-EtsuChemicalCo.,Ltd.)制)等。
表面活性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将2种以上混合使用。为了使油墨的保存稳定性和喷出稳定性更良好,表面活性剂的含量相对于油墨的总质量(100质量%),优选为0.1质量%~3质量%的范围。
1.4.4.水
本实施方式的油墨组合物可以含有水。特别是,该油墨为水性油墨时,水是油墨的主要介质,在喷墨记录中加热被记录介质时,成为蒸发飞散的成分。作为水,可以使用与清洗液中例举的水相同的水,因此省略其说明。水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根据需要适当决定即可。
1.4.4.有机溶剂
本实施方式的油墨组合物可以含有有机溶剂。作为有机溶剂,可举出与上述清洗液中例示的成分相同的成分,因此省略其说明。
有机溶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使用。有机溶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根据需要适当决定即可。
1.4.5.其它成分
本实施方式的油墨组合物可进一步含有pH调节剂、防腐剂·防霉剂、防锈剂、以及螯合剂等。作为这些成分,可举出与上述清洗液中例示的成分相同的成分,因此省略其说明。
1.4.6.油墨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油墨组合物可以如下得到,即,以任意顺序混合上述成分(材料),根据需要进行过滤等,除去杂质。此处,为了操作简便,优选预先将颜料制备成均匀分散于溶剂中的状态后混合。作为各材料的混合方法,优选使用将材料依次添加于具备机械搅拌器、磁力搅拌器等搅拌装置的容器中搅拌混合的方法。作为过滤方法,例如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离心过滤、过滤器过滤等。
1.4.7.油墨组合物的物性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墨组合物的表面张力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5~35mN/m。由此,能够确保油墨组合物对吸收部件的渗透性、记录时的渗出防止性,提高清扫动作时的油墨擦拭性。油墨组合物的表面张力可以例示使用通常使用的表面张力仪(例如,协和界面科学(株)制,表面张力仪CBVP-Z等)进行测定的方法。另外,油墨组合物的表面张力与清洗液的表面张力之差优选具有10mN/m以内这样的关系。由此,两者在喷嘴附近混合时,能够防止油墨组合物的表面张力极度降低。
2.实验例
以下,通过实验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实施方式不仅限于这些实验例。
2.1.油墨组合物
2.1.1.油墨组合物的材料
下述实验例中使用的油墨组合物用的主材料如下所述。
<色料>
·炭黑(C.I.颜料黑7、平均粒径100nm、莫氏硬度1~2)
·C.I.颜料蓝15:3(平均粒径100nm、莫氏硬度1以下)
·C.I.颜料红122(平均粒径120nm、莫氏硬度1以下)
·C.I.颜料黄155(平均粒径200nm、莫氏硬度1以下)
·二氧化钛(平均粒径350nm、莫氏硬度7.2)
<有机溶剂>
·1,2-己二醇
·2-吡咯烷酮
·三乙二醇单丁醚
·甘油
·丙二醇
<树脂>
·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系树脂乳液(Tg85℃、平均粒径140nm)
·阴离子性的聚氨酯树脂乳液(Tg-20℃、酸值25以下、平均粒径100nm)
·聚乙烯蜡乳液(商品名“AQUACER515”,BYK公司制)
<表面活性剂>
·硅系表面活性剂(商品名“BYK348”,BYK公司制)
<消泡剂>
·炔二醇系消泡剂(商品名“SurfynolDF110D”,日信化学工业公司制,HLB值=3)
<pH调节剂>
·三乙醇胺
<水>
·纯水
上述平均粒径基于日机装公司的商品名“MicrotracUPA”测定。另外,上述Tg是以乳液的干燥物为样本,使用SIINanoTechnology株式会社制的商品名“DSC-6200R”测定。
2.1.2.油墨组合物用的颜料分散液的制备
将水溶性树脂(以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羟基乙酯=25/50/15/10的质量比共聚而成。重均分子量12000)40质量份投入到混合氢氧化钾7质量份、水23质量份、以及三乙二醇单正丁醚30质量份而成的混合液中,边在80℃搅拌边加热,制备树脂水溶液。
向上述树脂水溶液(固体成分43%)1.75kg中分别配合3.0kg的色料和10.25kg的水,用混合搅拌机搅拌进行预混合,得到混合液。使用卧式珠磨机,利用多通过(パス)方式使上述混合液分散,上述卧式珠磨机填充有85%的0.5mm的氧化锆珠,具有1.5升的有效容积,具备多盘型叶轮。具体而言,以珠周速8m/秒钟、1小时30升的喷出量进行2次通过,得到平均粒径325nm的颜料分散混合液。接着,使用填充有95%的0.05mm的氧化锆珠的、具有1.5升的有效容积的卧式环形珠磨机,进行上述颜料分散混合液的循环分散。使用0.015mm的筛网,以珠周速10m/秒钟、以循环量300升/小时,将颜料分散混合液量10kg进行4小时分散处理,得到色料固体成分20%、水溶性树脂5%的水性的颜料分散液。
2.1.3.油墨组合物的制备
以色料成为2.5质量%(Bk2为4质量%)的量准备上述制备的颜料分散液。按下述表1中记载的含量(单位:质量%),向该颜料分散液中添加下述表1所示的色料以外的各成分,制备含无机颜料的油墨组合物(Bk1、Bk2、W)和不含无机颜料的油墨组合物(C、M、Y)(合计100.0质量%)。各油墨组合物如下制备,即,将各成分加入容器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混合2小时后,用孔径5μm的膜滤器过滤除去残渣、粗大粒子等异物(杂质)。应予说明,按相当于各色剂的含量的4分之1的量向油墨中添加水溶性树脂。
表1
2.2.清洗液
2.2.1.清洗液的材料
下述实施例中使用的清洗液的主材料如下所述。
<表面活性剂>
·炔二醇系表面活性剂(商品名“OlfineE1010”,日信化学工业公司制)
<有机溶剂>
·三乙二醇单丁醚
·聚乙二醇(重均分子量200)
<水>
·纯水
2.2.2.清洗液的制备
按下述表2中记载的含量(单位:质量%)添加下述表2所示的各成分,制备清洗液(合计100.0质量%)。清洗液如下制备,即,将各成分加入容器,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混合2小时后,用孔径5μm的膜滤器过滤除去残渣、粗大粒子等杂质。
表2
2.3.喷墨记录
使用改造打印机PX-H10000(SeikoEpsonCorporation制)而成的打印机(以下,称为“PX-H10000改造机”)。改造部分具备:设置有带防液膜的硅喷嘴板和图10所示的喷嘴板盖的打印头,如图1、图5和图6所示的吸收部件(拂拭单元)、移动部和清洗液赋予单元,以及加热记录中的记录介质的加热机构。
硅喷嘴板使用由单晶硅形成的板。该喷嘴形成面通过向化学气相蒸镀(CVD)反应器中导入SiCl4和水蒸气,从而形成利用CVD法成膜的氧化硅的膜(SiO2膜)。SiO2膜的膜厚为50nm。进一步进行氧等离子体处理,其后,通过使用C8F17C2H4SiCl3进行化学气相蒸镀法(CVD),从而在SiO2膜上形成防液膜(厚度10nm),制造带防液膜的硅喷嘴板。
作为吸收部件,使用无纺布的铜氨纤维〔密度0.01(g/cm2)、布厚0.4mm〕。作为弹性部件,使用肖氏A硬度30的辊。肖氏A硬度的测定如下:通过将发泡成型的辊的外层或发泡成型前的热塑性弹性体在200℃的温度下进行加压成型而制作片状的样本,基于ATSMD-2240规定的测定方法对该片状样本进行测定。另外,在实验例6中,使用橡胶刮板代替吸收部件和弹性部件。
作为清洗液赋予机构,使用与喷嘴形成面平行地配置清洗液保持面的机构。另外,清洗液赋予动作如下进行:边使清洗液与喷嘴形成面接触,边以喷嘴形成面与清洗液保持面的相对移动速度为4cm/s的方式使其移动,使喷嘴形成面与清洗液保持面接触5秒。
驱动机构是如下机构,即,通过从记录头的与喷嘴形成面相接一侧的相反侧,介由按压部件以规定的负荷按压吸收部件,使其与喷嘴形成面接触,使吸收部件和记录头相对移动,从而进行利用吸收部件除去附着于喷嘴形成面的油墨组合物的拂拭动作。
2.4.评价试验
2.4.1.清洁性试验
使用PX-H10000改造机,使用表1所示的油墨组合物Bk1、Bk2、C、M、Y、或者W,进行20分钟记录动作后,如表3所示执行清洗液赋予动作和拂拭动作。将其作为1次循环,反复50次循环。其后,用目视观察喷嘴形成面的油墨附着增长程度,测定来自喷嘴板的油墨附着距离。将表示油墨附着增长程度的参考图示于图10。应予说明,记录时的记录介质的加热温度(记录介质的记录面的表面温度)为53℃。另外,使用Bk2进行记录动作时,不进行记录介质的加热。
A:油墨附着量(油墨附着距离)小于0.1mm
B:油墨附着量(油墨附着距离)为0.1mm~0.2mm
C:油墨附着量(油墨附着距离)大于0.2mm且为0.4mm以下
D:油墨附着量(油墨附着距离)大于0.4mm
2.4.2.防液膜保存性试验
使用PX-H10000改造机,进行抽吸动作,进行记录动作后,如表3所示进行清洗液赋予动作和拂拭动作。将其作为1次循环,反复200次。其后,利用光学显微镜(UnionOpticalCo.,Ltd.的高精度非接触高度差测量机“HISOMETII”DH2)测定喷嘴附近的防液膜的状态。应予说明,记录时的记录介质的加热温度(记录介质的记录面的表面温度)为53℃。另外,使用Bk2进行记录动作时,不进行记录介质的加热。
A:无法观察防液膜剥离的等级
B:防液膜稍微剥离变色,但对喷出没有影响的等级
C:喷嘴边缘的防液膜剥离,对喷出有影响的等级
D:喷嘴整面的防液膜剥离,对喷出有严重影响的等级
表3
2.5.评价结果
将以上的评价结果示于表4。
表4
实验例1 实验例2 实验例3 实验例4 实验例5 实验例6
清洁性(Bk1) A B A C B D
清洁性(c) A B A C B D
清洁性(M) A B A C B D
清洁性(Y) A B A C 8 D
清洁性(w) A B A C B D
清洁性(Bk2) A B A C B D
防液膜保存性(Bk1) B A C A C A
防液膜保存性(c) A A A A A A
防液膜保存性(M) A A A A A A
防液膜保存性(Y) A A A A A A
防液膜保存性(w) B A C A C A
防液膜保存性(Bk2) B B C A C A
由评价结果可知,如果负荷过小,则喷嘴形成面的清洁性差(实验例4)。可知使用无机颜料时,如果拂拭速度过慢,则防液膜保存性差(实验例3)。可知使用无机颜料时,如果不实施清洗液赋予动作,则防液膜保存性差(实验例5)。可知使用橡胶刮板时,喷嘴形成面的清洁性非常差(实验例6)。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进行各种变形。例如,本发明包括与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实质上相同的构成(例如,功能、方法以及结果相同的构成,或者目的和效果相同的构成)。另外,本发明包括替换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的非本质部分而成的构成。另外,本发明包括起到与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相同作用效果的构成、或者能够实现相同目的的构成。另外,本发明包括对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附加了公知技术的构成。
符号说明
1…打印机,10…记录单元,20…维护单元,30…移动部,40…检测器组,50…控制器,52…接口部,54…CPU,56…存储器,58…控制电路,60…输入单元,100…输送部,110(110A、110B、110C、110D)…记录头,112(112A)…喷嘴形成面,114…喷嘴,200…清洗液赋予单元,202…清洗液供给口,204…清洗液保持面,230(430)…吸收部件,240…拂拭单元,260…第1盖合部,290…第2盖合部,310…壳体,320…驱动带,431…擦拭盒,432…擦拭支架,433…移动机构,434…擦拭单元,480…壳体,481…导出辊,482…卷绕辊,484(485)…卷绕齿轮,486…张紧辊,486a…轴部,487…按压部件,487a…轴部,488…张紧辊,488a…轴部,489…中继辊,489a…轴部,490…杆式弹簧,491…轴承孔,492…夹持辊,492a…轴部,493…弹簧部件,494…中继齿轮。

Claims (27)

1.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具有:
记录头,具备设置有喷出含有无机颜料的油墨组合物的喷嘴的喷嘴形成面、和设置在该喷嘴形成面的1nm~30nm的厚度的防液膜;
维护单元,用于保养所述记录头;以及
移动部,其将所述喷嘴形成面和所述维护单元配置于对置的位置,使所述喷嘴形成面与所述维护单元相对移动,
所述维护单元具有:
清洗液赋予单元,对所述喷嘴形成面赋予清洗液;
吸收部件,其以通过所述清洗液赋予单元的下部的方式进行配置,吸收附着于所述喷嘴形成面的附着物;以及
拂拭单元,具有以8gf/cm~150gf/cm的负荷按压所述吸收部件与所述记录头的按压机构、和使所述吸收部件相对于所述喷嘴形成面相对移动来拂拭所述喷嘴形成面的附着物的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清洗液赋予单元具有对所述喷嘴形成面供给所述清洗液的清洗液供给口,
所述清洗液在所述喷嘴形成面形成液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维护单元进一步具有第1盖合部,所述第1盖合部具备抽吸机构,所述第1盖合部覆盖所述喷嘴形成面地抽吸存在于所述喷嘴的所述油墨组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维护单元进一步具有第1盖合部,所述第1盖合部具备抽吸机构,所述第1盖合部覆盖所述喷嘴形成面地抽吸存在于所述喷嘴的所述油墨组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维护单元进一步具有第2盖合部,所述第2盖合部与所述喷嘴形成面相接地形成封闭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维护单元进一步具有第2盖合部,所述第2盖合部与所述喷嘴形成面相接地形成封闭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进一步具有控制所述维护单元的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依次执行:
清洗液赋予动作,对所述喷嘴形成面赋予所述清洗液;
拂拭动作,边将所述吸收部件按压于所述喷嘴形成面,边用该吸收部件拂拭该喷嘴形成面的附着物;以及
保湿动作,用所述第2盖合部对所述喷嘴形成面进行保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进一步具有控制所述维护单元的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依次执行:
清洗液赋予动作,对所述喷嘴形成面赋予所述清洗液;
拂拭动作,边将所述吸收部件按压于所述喷嘴形成面,边用该吸收部件拂拭该喷嘴形成面的附着物;以及
保湿动作,用所述第2盖合部对所述喷嘴形成面进行保湿。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沿着所述移动部的相对移动方向,依次排列配置有所述清洗液赋予单元、所述吸收部件、所述第2盖合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沿着所述移动部的相对移动方向,依次排列配置有所述清洗液赋予单元、所述吸收部件、所述第2盖合部。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沿着所述移动部的相对移动方向,依次排列配置有所述清洗液赋予单元、所述吸收部件、所述第2盖合部。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沿着所述移动部的相对移动方向,依次排列配置有所述清洗液赋予单元、所述吸收部件、所述第2盖合部。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沿着所述移动部的相对移动方向,排列配置有所述清洗液赋予单元和所述第2盖合部。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沿着所述移动部的相对移动方向,排列配置有所述清洗液赋予单元和所述第2盖合部。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沿着所述移动部的相对移动方向,排列配置有所述清洗液赋予单元和所述第2盖合部。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沿着所述移动部的相对移动方向,排列配置有所述清洗液赋予单元和所述第2盖合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喷嘴形成面、所述清洗液赋予单元以及所述第2盖合部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地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喷嘴形成面、所述清洗液赋予单元以及所述第2盖合部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地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喷嘴形成面、所述清洗液赋予单元以及所述第2盖合部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地设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喷嘴形成面、所述清洗液赋予单元以及所述第2盖合部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地设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清洗液供给口配置在比所述第2盖合部高的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清洗液供给口配置在比所述第2盖合部高的位置。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清洗液供给口配置在比所述第2盖合部高的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清洗液供给口配置在比所述第2盖合部高的位置。
2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沿着所述移动部的相对移动方向,排列配置有所述吸收部件和所述第1盖合部。
2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沿着所述移动部的相对移动方向,排列配置有所述吸收部件和所述第1盖合部。
27.根据权利要求1~26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清洗液的表面张力为20mN/m~45mN/m。
CN201410119168.4A 2013-03-29 2014-03-27 喷墨记录装置 Active CN1040708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2356A JP6142991B2 (ja) 2013-03-29 2013-03-29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3-072356 2013-03-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0813A CN104070813A (zh) 2014-10-01
CN104070813B true CN104070813B (zh) 2016-06-08

Family

ID=50190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19168.4A Active CN104070813B (zh) 2013-03-29 2014-03-27 喷墨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97877B2 (zh)
EP (1) EP2783858A1 (zh)
JP (1) JP6142991B2 (zh)
CN (1) CN1040708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64793B2 (ja) * 2015-02-17 2019-02-0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保湿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582451B2 (ja) * 2015-03-10 2019-10-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そ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6582453B2 (ja) * 2015-03-11 2019-10-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ヘッドの洗浄方法
JP2016190981A (ja) * 2015-03-31 2016-11-10 日信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組成物
CN107053850A (zh) * 2015-09-28 2017-08-18 罗兰Dg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机
CN107264026A (zh) * 2016-04-07 2017-10-20 岳阳宝丽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自清理式纺织品印染生产线
JP2017189889A (ja) * 2016-04-12 2017-10-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EP3518674B1 (en) * 2016-09-30 2023-09-20 Nutrition & Biosciences USA 2, LLC Microbicidal composition
JP6693397B2 (ja) * 2016-12-01 2020-05-1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10189262B2 (en) 2016-12-15 2019-01-29 Ricoh Company, Ltd. Cleaning liquid, container, inkjet printing method, inkjet printing device, and set of ink and cleaning liquid
JP7178348B2 (ja) * 2017-07-10 2022-11-25 花王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水系インク
US10717888B2 (en) * 2017-07-18 2020-07-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omposition, ink set, recording method,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7073838B2 (ja) * 2017-07-18 2022-05-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組成物、インクセ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WO2019059099A1 (ja) * 2017-09-25 2019-03-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液体吐出ヘッド清掃装置及び方法
JP7051387B2 (ja) * 2017-11-20 2022-04-11 Ykk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印刷装置
CN109986885A (zh) * 2017-12-29 2019-07-09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喷头的擦拭装置及擦拭方法
DE102020105970A1 (de) 2020-03-05 2021-09-09 Koenig & Bauer Ag Druckaggregat mit zumindest einem Düsenbalken
DE102020105962A1 (de) 2020-03-05 2021-09-09 Koenig & Bauer Ag Druck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Reinigung zumindest eines Düsenbalkens zumindest eines Druckaggregats
DE102020105975A1 (de) 2020-03-05 2021-09-09 Koenig & Bauer Ag Druckmaschine
JP2021146623A (ja) * 2020-03-19 2021-09-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払拭装置、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払拭方法
JP2022040643A (ja) * 2020-08-31 2022-03-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EP4269114A4 (en) 2020-12-24 2024-05-22 Fujifilm Corp HEAD MAINTENANCE SYSTEM, PRINTING SYSTEM AND HEAD MAINTENANCE PROCEDURE
JP2023018916A (ja) * 2021-07-28 2023-02-09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WO2023112498A1 (ja) * 2021-12-15 2023-06-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00780A (en) * 1994-04-08 1999-12-1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Wiping system for inkjet printer
CN1693081A (zh) * 2004-05-07 2005-11-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头维护装置和装有该装置的喷墨打印机
CN101746144A (zh) * 2008-12-16 2010-06-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流体喷射装置以及流体喷射装置的维护方法
CN101844445A (zh) * 2009-03-26 2010-09-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喷射装置的维护方法
CN102211459A (zh) * 2010-03-16 2011-10-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流体喷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38855B2 (ja) * 1989-01-27 1998-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清掃部材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233164B2 (ja) * 1991-10-18 2001-11-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5867184A (en) * 1995-11-30 1999-02-02 Hewlett-Packard Company Universal cap for different style inkjet printheads
JP2001301181A (ja) 2000-04-17 2001-10-30 Fuji Xerox Co Ltd インク乾燥防止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保管容器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604363B2 (ja) 2001-02-05 2011-01-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連続紙の印刷方法および印刷装置
US6692100B2 (en) * 2002-04-05 2004-02-1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lea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ssembly therefor for cleaning an inkjet print head
JP2004209897A (ja) 2003-01-08 2004-07-29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293035B2 (ja) * 2003-05-07 2009-07-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撥液膜被覆部材、液体噴出装置の構成部材、液体噴出ヘッドのノズルプレート、液体噴出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出装置
JP4424954B2 (ja) 2003-09-24 2010-03-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6181810A (ja) * 2004-12-27 2006-07-13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7050590A (ja) 2005-08-17 2007-03-01 Sony Corp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5112714B2 (ja) * 2006-02-27 2013-01-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4843369B2 (ja) * 2006-05-01 2011-12-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7857418B2 (en) * 2006-06-05 2010-12-2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aintenance sheet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8240808B2 (en) * 2007-02-07 2012-08-14 Fujifilm Corporation Ink-jet head maintenance device,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and ink-jet head maintenance method
JP5146041B2 (ja) 2008-03-26 2013-02-20 コニカミノルタIj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洗浄液
JP5106339B2 (ja) * 2008-09-30 2012-12-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
JP2010120309A (ja) * 2008-11-20 2010-06-03 Ricoh Co Ltd 液滴吐出ヘッド維持回復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91414B2 (ja) * 2009-02-20 2013-05-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清掃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並びに清掃方法
US8262200B2 (en) * 2009-09-15 2012-09-11 Fujifilm Corporation Non-wetting coating on a fluid ejector
JP5761032B2 (ja) * 2010-02-12 2015-08-1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5632177B2 (ja) * 2010-03-29 2014-11-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ノズル面清掃装置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JP5698567B2 (ja) * 2010-08-31 2015-04-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液滴吐出ヘッド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5529088B2 (ja) * 2010-12-20 2014-06-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5269929B2 (ja) * 2011-02-24 2013-08-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ノズル面清掃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140085376A1 (en) 2011-03-02 2014-03-27 Konica Minolta, Inc. Method for cleaning inkjet recording head, and method for forming image
JP2013031962A (ja) 2011-08-02 2013-02-14 Fujifilm Corp ノズル面清掃装置
JP2013049246A (ja) * 2011-08-31 2013-03-14 Fujifilm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洗浄システム、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洗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00780A (en) * 1994-04-08 1999-12-1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Wiping system for inkjet printer
CN1693081A (zh) * 2004-05-07 2005-11-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头维护装置和装有该装置的喷墨打印机
CN101746144A (zh) * 2008-12-16 2010-06-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流体喷射装置以及流体喷射装置的维护方法
CN101844445A (zh) * 2009-03-26 2010-09-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喷射装置的维护方法
CN102211459A (zh) * 2010-03-16 2011-10-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流体喷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597877B2 (en) 2017-03-21
JP2014195934A (ja) 2014-10-16
JP6142991B2 (ja) 2017-06-07
CN104070813A (zh) 2014-10-01
EP2783858A1 (en) 2014-10-01
US20140292911A1 (en) 2014-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0813B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03847230B (zh) 喷墨记录装置
JP7326534B2 (ja) 水性インク
CN103419489B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03847236B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03847234B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08883632B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11479884B (zh) 水性油墨
JPWO2017138436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11580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11267247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maintenance method for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1410475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