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72467B - 一种锂硫电池多层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硫电池多层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72467B
CN103972467B CN201310048192.9A CN201310048192A CN103972467B CN 103972467 B CN103972467 B CN 103972467B CN 201310048192 A CN201310048192 A CN 201310048192A CN 103972467 B CN103972467 B CN 1039724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layer
carbon
graphene film
positive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481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72467A (zh
Inventor
李峰
周光敏
宋仁升
裴松峰
黄坤
李璐
成会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31004819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724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72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24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724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24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01M4/663Selection of materials containing carbon or carbonaceous materials as conductive part, e.g. graphite, carbon fib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硫电池多层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化学电池领域。本发明锂硫电池正极是由第一石墨烯薄膜层、碳/硫活性物质层、第二石墨烯薄膜层和聚合物层构成多层复合结构,实现了锂硫电池多组元一体化设计。本发明特点是将锂硫电池组元进行整体设计来实现锂硫电池的性能,其中第一石墨烯薄膜层起到集流体作用,可有效降低电池中集流体重量并提高集流体与活性电极材料有效接触,第二石墨烯薄膜层和聚合物层起到隔膜作用,相当于固体电解质层和多硫化物的阻挡层,有效增加电子及离子传输,并极大限制了多硫离子的穿梭。多层复合结构正极制备过程简单、易控,可实现大量、低成本制备,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锂硫电池多层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硫电池多层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电动车,混合电动车以及大规模智能电网等能源存储需求的不断增加,作为这些应用动力基础的高效能量存储器件受到广泛关注,也对发展轻便并具有高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及良好循环稳定性的二次电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电极材料及其结构设计是高性能二次电池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商品化二次锂电池主要使用钴酸锂、锰酸锂及磷酸亚铁锂等正极材料,但使用这些电极材料组装成二次锂电池的质量比能量密度一般低于200Wh/kg。
单质硫作为锂硫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理论比容量高达1675mAh·g-1,是商业钴酸锂电极材料容量的6倍,与金属锂构成的二次电池体系理论比能量密度达到2600Wh/Kg,被认为是可能取代锂离子电池的下一代电池。锂硫电池的组成包括硫正极、锂负极、铝箔集流体、聚合物隔膜、电解液及其封装等。其中硫正极的单质硫价格低廉,产量丰富,安全无毒,环境友好。但单质硫在室温是电子和离子的绝缘体,限制了锂硫电池的大倍率放电;硫充放电过程易形成溶于电解液的锂多硫化物而使活性物质流失,引起“穿梭效应”使锂片发生腐蚀,形成较厚的Li2S2和Li2S绝缘层,阻碍活性物质的进一步扩散和反应。充放电过程中硫发生体积膨胀和收缩会使电极材料结构发生变化,与金属集流体发生脱离,导致循环过程中容量快速衰减,因此锂硫电池正极是限制其应用的瓶颈。同时对于锂硫电池性能提高主要关注的是相关材料及电解液的研究,如优化电解液降低硫正极材料溶解、聚合物包覆硫及金属氧化物和碳材料硫复合正极材料等。但很少从整个锂硫电池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锂硫电池各影响因素,从而使锂硫综合性能提高来满足实用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锂硫电池多层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对锂硫电池组元分析,提出了一种多组元一体化正极设计思路,将锂硫电池中关键组元集流体、活性物质和隔膜一体化设计,实现了三个部分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多层复合结构。该多层复合结构用于高能量锂硫二次电池,可提高硫正极在锂硫二次电池应用中的利用率,减少硫溶解及穿梭的问题,进而改善硫电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及倍率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锂硫电池多层复合正极,该多层复合正极由四层复合而成,依次为:第一石墨烯薄膜层、碳/硫活性物质层、第二石墨烯薄膜层和聚合物层;其中:所述第一石墨烯薄膜层是将石墨烯片在溶剂中或含表面活性剂的溶剂中超声分散0.5-2h,然后抽滤成膜获得;所述碳/硫活性物质层是由单质硫(为活性物质)、碳材料及粘结剂以(4~8):(1~5):1的重量比例混合组成;所述第二石墨烯薄膜层是将石墨烯片在溶剂中超声分散0.5-2h后抽滤到聚合物层上获得;所述聚合物层为孔径分布范围为10~1000nm的聚丙烯微孔隔膜、聚乙烯微孔隔膜、聚偏氟乙烯(PVDF)隔膜或纤维素复合膜隔膜。
所述第一石墨烯薄膜层其膜层厚度为5~50μm,电导率为600~900S/cm;所述第二石墨烯薄膜层厚度为0.5~10μm;所述碳/硫活性物质层的厚度为5~100μm。
所述石墨烯片的层数在10层以下、横向尺寸在1微米以上,碳氧比在20以上;优选的范围为:石墨烯片的层数3~8层、横向尺寸5~50微米,碳氧比20~120。
所述溶剂为醇类、酮类、醛类、有机酸、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氯苯或二氯苯等,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表面活性剂的溶液浓度为0.1-5wt%。
所述碳/硫活性物质层中的碳材料为导电炭黑、中孔碳、微孔碳球、层次孔碳、活性碳、空心碳球、碳纳米管、碳纤维、富勒烯或石墨烯,所述粘结剂为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聚乙烯醇(PVA)或改性丁苯橡胶(SBR),将单质硫、碳材料及粘结剂混合的方式为机械混合、球磨或超声混合。
上述锂硫电池多层复合正极中,石墨烯含量为10~20wt%,活性物质(单质硫)含量为50~60wt%,导电碳材料及粘结剂含量为10~20wt%,其余为聚合物;第一石墨烯薄膜层起到集流体作用,第二石墨烯薄膜层与聚合物层起到隔膜作用,整个正极容量在0.2C时大于900mAh·g-1
上述锂硫电池多层复合正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第一石墨烯薄膜层的一个表面上均匀铺上碳/硫活性物质浆料(碳/硫活性物质浆料是由单质硫、碳材料及粘结剂按(4~8):(1~5):1的质量比例混合组成),然后采用刮刀均匀涂覆后干燥,干燥温度为30~120℃,干燥的时间为0.5~24h,从而在第一石墨烯薄膜层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碳/硫活性物质层。
(2)将石墨烯在溶剂中超声分散0.5-2h后抽滤到聚合物层上,获得第二石墨烯薄膜层与聚合物层的复合薄膜,然后将复合薄膜中的第二石墨烯薄膜层与碳/硫活性物质层叠加形成锂硫电池多层复合正极。
本发明设计和制备的锂硫电池由第一石墨烯薄膜层、硫/碳活性物质层、第二石墨烯薄膜层和聚合物层构成多层复合结构,具有以下特点:集流体,活性物质和隔膜实现了一体化设计,其中第一石墨烯薄膜层起到集流体作用,第二石墨烯薄膜层与聚合物层起到隔膜作用。第一石墨烯薄膜层有效降低了锂硫电池中金属集流体的重量并提高了集流体与活性电极材料的有效接触,对硫及多硫产物也具有吸附能力,薄膜由片层石墨烯堆叠而成,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可在一定程度抑制单质硫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以及多硫化物溶于电解液而造成的活性物质流失。第二石墨烯薄膜层与聚合物层中的石墨烯层相当于固体电解质层和阻挡层,有效增加了聚合物的电子及离子传输,并很大程度限制了多硫离子的穿梭,显著提高了锂硫电池的综合性能。多层复合结构正极制备过程简单、易控,可实现大量、低成本制备,具有极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提出一种锂硫电池多层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
2、本发明中石墨烯作为集流体可有效减少了锂硫电池中金属集流体的重量并增加了集流体与活性材料的接触面积。
3、石墨烯膜作为集流体对硫及多硫产物也具有吸附能力,薄膜由片层石墨烯堆叠而成,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可在一定程度抑制单质硫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以及多硫化物溶于电解液而造成的活性物质流失。
4、石墨烯聚合物复合层(第二石墨烯薄膜层与聚合物层)作为隔膜时,其中第二石墨烯薄膜层相当于固体电解质层和阻挡层,有效增加了隔膜的电子及离子传输,并很大程度限制了多硫离子的穿梭,显著提高了锂硫电池的综合性能。
5、本发明锂硫电池正极由石墨烯集流体(第一石墨烯薄膜层)、碳/硫活性物质层、石墨烯聚合物复合层构成多层复合结构,用于锂硫电池当中,可大幅度提高锂硫电池比容量,循环特性和倍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锂硫电池多层复合正极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使用本发明多层复合结构电极组装形成的锂硫电池结构示意图。
图1-2中:1-第一石墨烯薄膜层;2-碳/硫活性物质层;3-第二石墨烯薄膜层;4-聚合物层;5-电池壳底盖;6-锂片;7-泡沫镍;8-电池壳顶盖。
图3为本发明所得石墨烯集流体及其表面涂片后照片;图中:(a)为石墨烯膜集流体的照片;(b)为石墨烯集流体表面涂覆硫,导电炭黑及粘结剂浆料后的照片。
图4为本发明所得石墨烯集流体及其表面涂片后电子显微镜表征;图中:(a)为石墨烯膜集流体的扫描电镜照片;(b)为石墨烯集流体表面涂覆硫,导电炭黑及粘结剂浆料后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5为本发明所得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照片;图中:(a)为石墨烯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石墨烯层及聚丙烯膜层的照片,(b)为石墨烯聚丙烯复合隔膜切片后大小及电池壳照片。
图6为本发明所得石墨烯聚丙烯复合隔膜电子显微镜表征;图中:(a)为石墨烯聚丙烯复合隔膜石墨烯层表面的扫描电镜照片;(b)为石墨烯聚丙烯复合隔膜石墨烯层横截面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7为用本发明所得第一石墨烯薄膜层,涂敷了活性物质(硫:导电炭黑:粘结剂为7:2:1),结合第二层石墨烯聚丙烯形成复合结构用于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曲线。
图8为用本发明所得第一石墨烯薄膜层(将其替换为商业用铝箔作为集流体),涂敷了活性物质(硫:导电炭黑:粘结剂重量比例为7:2:1),结合第二层石墨烯聚丙烯或聚丙烯形成复合结构用于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不同电流密度下倍率性能循环曲线。
图9为用本发明所得第一石墨烯薄膜层(将其替换为商业用铝箔作为集流体),涂敷了活性物质(硫:导电炭黑:粘结剂重量比例为7:2:1),结合第二层石墨烯聚丙烯或聚丙烯形成复合结构用于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50次循环性能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锂硫电池多层复合正极由四层复合而成,由下至上依次为:第一石墨烯薄膜层1、碳/硫活性物质层2、第二石墨烯薄膜层3和聚合物层4;所述第一石墨烯薄膜层1其膜层厚度为5~50μm,电导率为600~900S/cm;所述第二石墨烯薄膜层3厚度为0.5~10μm;所述碳/硫活性物质层2的厚度为5~100μm。其中第一石墨烯薄膜层1起到集流体作用,第二石墨烯薄膜层3与聚合物层4起到隔膜作用。使用该电极结构设计组装形成的锂硫电池结构如图2所示,其结构由下至上依次为:电池壳底盖5、第一石墨烯薄膜层1、碳/硫活性物质层2、第二石墨烯薄膜层3、聚合物层4、锂片6、泡沫镍7、电池壳顶盖8。
实施例1
石墨烯15mg加入到乙醇中均匀超声0.5h分散后(分散液中石墨烯含量为0.5mg/mL)抽滤在聚四氟乙烯滤膜上。将抽好的石墨烯膜及聚四氟乙烯滤膜浸入水中利用聚四氟乙烯滤膜与石墨烯膜在水中亲疏水性不同将石墨烯膜有效分离,取出干燥去除溶剂后即可得到第一石墨烯薄膜层,见图3(a),第一石墨烯薄膜层的厚度为25μm。在第一石墨烯薄膜层的一个表面,把硫:导电炭黑:粘结剂(聚偏二氟乙烯)以7:2:1重量比例混合形成的浆料涂片,在第一石墨烯薄膜层表面形成碳/硫活性物质层,在70℃下真空干燥,干燥的时间为12h,获得材料见图3(b)。所得第一石墨烯薄膜层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见图4(a),可以看出石墨烯片层层堆叠结构,石墨烯的横向尺寸为5~50微米。图4(b)为第一石墨烯薄膜层表面涂覆活性物质照片,可看到碳/硫活性物质层中硫、导电炭黑及粘结剂均匀涂层紧密覆盖在第一石墨烯薄膜层的表面,碳/硫活性物质层的厚度大约30-40微米。
石墨烯2.5mg加入到乙醇中均匀超声0.5h分散后(分散液中石墨烯含量为0.5mg/mL)抽滤在聚丙烯微孔隔膜上,在70℃下真空干燥12h去除溶剂后即可得到第二石墨烯薄膜层与聚合物层(聚丙烯微孔隔膜)的复合薄膜,该复合膜见图5(a),将第二层石墨烯聚丙烯膜切片照片见图5(b)。所得复合薄膜中第二石墨烯薄膜层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见图6(a),可以看出石墨烯片紧密堆叠结构,第二石墨烯薄膜层的厚度大约3-8微米见图6(b)。
图7为第一石墨烯薄膜层表面涂覆碳/硫活性物质层(活性物质(硫单质):导电炭黑:粘结剂重量比例为7:2:1)后,再将碳/硫活性物质层与复合薄膜中的第二石墨烯薄膜层结合形成的锂硫电池多层复合正极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可看出两个明显的放电平台对应于从硫到高阶锂多硫化物以及高阶锂多硫化物到低阶锂多硫化物的转变过程。在300mA·g-1的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容量可达1320mAh·g-1,在各个电流密度下的放电容量见图8,在6000mA·g-1电流密度下放电容量超过700mAh·g-1,显示出了优越的倍率性能。经过倍率测试后继续在750mA·g-1电流密度下循环50次后容量仍然接近900mAh·g-1,如图9所示。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只采用第一石墨烯薄膜层,选择聚丙烯微孔隔膜。该电极材料在300mA·g-1的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容量为1250mAh·g-1,在各个电流密度下的放电容量见图8,在6000mA·g-1电流密度下放电容量470mAh·g-1。经过倍率测试后继续在750mA·g-1电流密度下循环50次后容量接近630mAh·g-1(见图9)。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采用商业用铝箔代替第一石墨烯薄膜层,选择聚丙烯微孔隔膜替换实施例1中的第二石墨烯薄膜层与聚合物层(聚丙烯微孔隔膜)组成的复合薄膜。在铝箔表面把硫:导电炭黑:粘结剂(聚偏二氟乙烯)以7:2:1重量比例混合形成浆料并涂片形成碳/硫活性物质层,在70°C下真空干燥,干燥的时间为12h,获得铝箔集流体锂硫电池正极材料。该电极材料在300mA·g-1的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容量为1150mAh·g-1,在各个电流密度下的放电容量见图8,在3000mA·g-1电流密度下放电容量仅为170mAh·g-1,在4500mA·g-1电流密度下几乎没有容量。经过倍率测试后继续在750mA·g-1电流密度下循环50次后容量衰减迅速,从初始540mAh·g-1降为300mAh·g-1(见图9)。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采用商业用铝箔代替第一石墨烯薄膜层。在铝箔表面把硫:导电炭黑:粘结剂(聚偏二氟乙烯)为以7:2:1重量比例混合形成的浆料涂片形成碳/硫活性物质层,在70°C下真空干燥,干燥的时间为12h,获得铝箔集流体锂硫电池正极材料。选择第二石墨烯薄膜层与聚合物层(聚丙烯微孔隔膜)组成的复合薄膜作为隔膜。该电极结构在300mA·g-1的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容量为1200mAh·g-1,在各个电流密度下的放电容量见图8,在6000mA·g-1电流密度下放电容量670mAh·g-1。经过倍率测试后继续在750mA·g-1电流密度下循环50次后容量仍然接近700mAh·g-1(见图9)。
对比例4
采用纯石墨烯薄膜作为对比,在70℃下烘干12h后切片进行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测试,在300mA·g-1的电流密度下,其首次充放电容量均在为10mAh·g-1以下,之后循环几乎没有容量。
电化学性能测试:
分别将以上实施例和对比例复合结构电极切片压片冲压成直径12mm的圆片后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所有电极片在惰性气氛手套箱中装配成2025型扣式电池,金属锂片为对电极,电解液为1mol/LLiTFSI/DOL+DME(其中,DOL和DME的体积比1:1,LiTFSI为双三氟甲基磺酸酰亚胺锂,DOL为1,3-二氧戊环,DME为乙二醇二甲醚),隔膜为聚丙烯隔膜(Celegard2400)或者第二石墨烯薄膜层与聚合物层组成的复合薄膜。电化学性能测试在武汉蓝电公司LandBT-1型测试仪对电池性能进行测试。本发明将活性物质-锂半电池中锂离子在活性材料中的嵌入过程称为充电,而锂离子在活性材料中的脱嵌过程称为放电。
上述结果表明,本发明锂硫电池正极设计用在锂硫电池中,有效减少了锂硫电池中金属集流体的重量并增加了集流体与活性电极材料的接触面积,制备过程简单高效。石墨烯膜集流体对硫及多硫产物也具有吸附能力,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可在一定程度抑制单质硫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多硫化物溶于电解液而造成的活性物质流失。石墨烯聚合物复合层中的石墨烯层相当于固体电解质层和阻挡层,有效增加了隔膜的电子及离子传输,并很大程度限制了多硫离子的穿梭,因此多层一体化复合正极设计具有高的比容量,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有望在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的锂硫电池中获得应用。

Claims (9)

1.一种锂硫电池多层复合正极,其特征在于:该多层复合正极由四层复合而成,依次为:第一石墨烯薄膜层、碳/硫活性物质层、第二石墨烯薄膜层和聚合物层;其中:所述第一石墨烯薄膜层是将石墨烯片在溶剂中或含表面活性剂的溶剂中超声分散0.5-2h,然后抽滤成膜获得;所述碳/硫活性物质层是由单质硫、碳材料及粘结剂以(4~8):(1~5):1的重量比例混合组成;所述第二石墨烯薄膜层是将石墨烯片在溶剂中超声分散0.5-2h后抽滤到聚合物层上获得;所述聚合物层为孔径分布范围为10~1000nm的聚丙烯微孔隔膜、聚乙烯微孔隔膜、聚偏氟乙烯隔膜或纤维素复合膜隔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硫电池多层复合正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石墨烯薄膜层其膜层厚度为5~50μm,电导率为600~900S/cm;所述第二石墨烯薄膜层厚度为0.5~10μm;所述碳/硫活性物质层的厚度为5~1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硫电池多层复合正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片的层数在10层以下、横向尺寸在1微米以上,碳氧比在20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硫电池多层复合正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片的层数3~8层、横向尺寸5~50微米,碳氧比20~1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硫电池多层复合正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醇类、酮类、醛类、有机酸、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氯苯或二氯苯,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表面活性剂的溶液浓度为0.1-5wt%。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硫电池多层复合正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硫活性物质层中的碳材料为导电炭黑、中孔碳、微孔碳球、层次孔碳、活性碳、空心碳球、碳纳米管、碳纤维或富勒烯;所述粘结剂为聚偏二氟乙烯、聚四氟乙烯、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或改性丁苯橡胶;将单质硫、碳材料及粘结剂混合的方式为机械混合、球磨或超声混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锂硫电池多层复合正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硫电池多层复合正极中,石墨烯含量为10~20wt%,单质硫含量为50~60wt%,导电碳材料及粘结剂含量为10~20wt%,其余为聚合物,整个正极容量在0.2C时大于900mAh·g-1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锂硫电池多层复合正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第一石墨烯薄膜层的一个表面上均匀铺上碳/硫活性物质浆料,然后采用刮刀均匀涂覆后干燥,干燥温度为30~120℃,干燥的时间为0.5~24h,从而在第一石墨烯薄膜层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碳/硫活性物质层;
(2)将石墨烯在溶剂中超声分散0.5-2h后抽滤到聚合物层上,获得第二石墨烯薄膜层与聚合物层的复合薄膜,然后将复合薄膜中的第二石墨烯薄膜层与碳/硫活性物质层叠加形成锂硫电池多层复合正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锂硫电池多层复合正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硫活性物质浆料是由单质硫、碳材料及粘结剂按(4~8):(1~5):1的重量比例混合组成。
CN201310048192.9A 2013-02-06 2013-02-06 一种锂硫电池多层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9724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8192.9A CN103972467B (zh) 2013-02-06 2013-02-06 一种锂硫电池多层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8192.9A CN103972467B (zh) 2013-02-06 2013-02-06 一种锂硫电池多层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2467A CN103972467A (zh) 2014-08-06
CN103972467B true CN103972467B (zh) 2016-01-13

Family

ID=51241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48192.9A Active CN103972467B (zh) 2013-02-06 2013-02-06 一种锂硫电池多层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7246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2163A (zh) * 2018-01-15 2018-06-29 江苏师范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221046A1 (de) * 2014-10-16 2016-05-1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Lithium-Schwefel-Akkumulator
CN104362394A (zh) * 2014-10-23 2015-02-18 清华大学 一种锂硫二次电池
CN105720231B (zh) * 2014-12-05 2018-12-14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磺化石墨烯改性的硫碳电极及其制备和应用
KR101776371B1 (ko) * 2014-12-23 2017-09-1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도전 보액 구조체
CN104600265B (zh) * 2015-01-06 2017-09-29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碳硫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79562A (zh) * 2015-06-02 2015-10-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过放电能至0v的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900830A (zh) * 2015-06-29 2015-09-09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碳纤维布作为阻挡层的锂硫电池
CN105355845A (zh) * 2015-10-16 2016-02-24 广东烛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硫电极、含有该电极的锂硫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90663A (zh) * 2015-10-16 2016-03-09 广东烛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硫电极、含有该电极的锂硫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TWI600199B (zh) 2015-12-03 2017-09-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電極與電極的形成方法與電池
CN105374982A (zh) * 2015-12-11 2016-03-0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一种锂硫电池的电极结构及加工工艺
CN106876631B (zh) * 2015-12-14 2019-09-06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离子交换膜在锂硫二次电池中的应用
CN105609690B (zh) * 2016-03-23 2019-06-2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硫电池
CN107293688B (zh) * 2016-04-01 2020-01-10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锂硫电池体系的石墨烯电极结构
CN105826534A (zh) * 2016-04-28 2016-08-03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有机聚合物硫/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CN106207095A (zh) * 2016-07-30 2016-12-07 肖丽芳 一种锂硫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023218A1 (zh) * 2016-07-30 2018-02-08 肖丽芳 一种锂硫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58150A (zh) * 2016-08-15 2016-10-26 柔电(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硫电池电极及制备方法
CN106207088B (zh) * 2016-09-30 2019-05-03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一种锂硫电池正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50422A (zh) * 2016-09-30 2017-02-22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一种具有多重保护层结构的锂硫电池
CN107146882B (zh) * 2017-05-05 2019-12-24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锂硫电池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94256A (zh) * 2017-07-18 2017-11-24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长效锂硫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11395B (zh) * 2017-09-08 2020-10-27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小尺寸石墨烯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其制备的锂硫电池及制备方法
CN107579201B (zh) * 2017-09-14 2023-07-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78108B (zh) * 2017-10-18 2021-04-27 清华大学 锂硫电池
KR102268180B1 (ko) * 2017-11-08 2021-06-2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리튬-황 전지용 전해질 복합체,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화학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7863520A (zh) * 2017-11-12 2018-03-30 四川大学 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TWI643391B (zh) * 2017-12-01 2018-12-01 迪吉亞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ithium-sulfur battery core positive electrode sheet and lithium-sulfur battery core using the same
CN108666533B (zh) * 2018-05-16 2020-08-18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锂硫电池硫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9546076B (zh) * 2018-11-21 2022-01-28 太原科技大学 一种三明治结构型锂硫电池正极片的制备方法
CN109888176B (zh) * 2019-01-22 2020-12-01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锂硫二次电池的正极
CN110085836A (zh) * 2019-05-05 2019-08-02 青岛大学 一种三维层级结构柔性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12310333B (zh) * 2019-07-23 2022-05-17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硫化物极片材料、其制备方法及锂电池
CN110635093B (zh) * 2019-08-30 2022-03-1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锂硫电池正极与隔膜一体化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92207A (zh) * 2019-12-20 2020-05-01 深圳天元羲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硫电池
CN112185715B (zh) * 2020-10-12 2021-10-26 广西大学 一种锌-钴双金属氧化物三明治结构柔性薄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50626A (zh) * 2021-02-08 2021-05-0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光辅助充电锂硫充电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78416B (zh) * 2021-03-22 2022-03-1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纳米花状CoIn2S4颗粒/石墨烯复合修饰的隔膜
CN114927645B (zh) * 2022-04-13 2023-09-19 新余学院 一种锂硫电池正极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09533A (zh) * 2012-06-12 2012-10-03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一种高功率、高比容量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7086B (zh) * 2012-05-17 2016-03-30 清华大学 集流体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09533A (zh) * 2012-06-12 2012-10-03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一种高功率、高比容量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andwich-Type Functionalized Graphene sheet-sulfur nanocomposite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ies;Yuliang Cao等;《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20110330;第13卷;全文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2163A (zh) * 2018-01-15 2018-06-29 江苏师范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2467A (zh) 2014-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72467B (zh) 一种锂硫电池多层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16809B (zh) 一种一体化柔性电极
CN109167020B (zh) 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的多孔锂离子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03811731B (zh) 一种石墨烯-硫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581311B (zh) 一种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固态电池
CN104347881A (zh) 一种电池用石墨烯基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752661B (zh) 用于锂-硫二次电池的隔膜
CN104103791A (zh) 一种电池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US20120321913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long-lived negative electrode and capacitor battery adopting the same
WO2010073332A1 (ja) リチウム空気電池
CN101847516A (zh) 一种高比能量有机体系的电容电池
CN106450514B (zh) 一种准固态Na-CO2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47764A (zh) 一种高比能量/高比功率型超级电池
CN101154750A (zh) 高倍率凝胶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TW200522408A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electrochemical device
CN105789557A (zh) 一种具有功能保护层的锂硫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365153A (zh) 一种石墨烯基多孔碳片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EP3096378A1 (e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CN10591437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10010900A (zh) 一种高倍率厚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WO2018059180A1 (zh) 一种高功率高能量化学电源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27508B (zh) 一种蜂窝状纳米结构MnO2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JP2013135223A (ja) 電極活物質/導電材の複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れを含む電気化学キャパシタ
CN105390295A (zh) 锂离子电容器及其负极材料、负极极片
Saengkaew et al. Self-standing porous carbon electrodes for lithium–oxygen batteries under lean electrolyte and high areal capacity condi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