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59928B - 导电片、触控面板、显示装置及导电片的制法和记录媒体 - Google Patents

导电片、触控面板、显示装置及导电片的制法和记录媒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59928B
CN103959928B CN201280059581.5A CN201280059581A CN103959928B CN 103959928 B CN103959928 B CN 103959928B CN 201280059581 A CN201280059581 A CN 201280059581A CN 103959928 B CN103959928 B CN 1039599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ng strip
current
lattice
carrying part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958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59928A (zh
Inventor
岩见央
岩见一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599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99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599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99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0002Inspection of images, e.g. flaw detection
    • G06T7/0004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96Conductive pattern lay-out details not covered by sub groups H05K1/02 - H05K1/0295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 H05K3/1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thick film techniques, e.g. printing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or similar techniques for applying conductive paste or ink patter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e.g. a single continuous surface or two parallel surfaces put in contac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30Subject of image; Context of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108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 G06T2207/30121CRT, LCD or plasm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30Subject of image; Context of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108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 G06T2207/30141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在导电片(10、11)中,其中不同的网格形式(22)排列在平面图中的网格图案(20)借助于导电部分(14a、14b)形成,导电部分形成在衬底(12)的至少一个主表面上并且是由多个金属细导线(16)形成,其中网格图案(20)经形成,使得就每个网格形式(22)的中心位置在二维分布中的功率谱(Spcc)而言,比预定空间频率(Fb)高的空间频率带宽侧的平均强度(PH)大于比预定频率(Fb)低的空间频率带宽侧的平均强度(PL)。因此,有可能减少由图案引起的噪声/颗粒感,并且显著地改善在所述导电片(10、11)中将要观察的物体的可见度。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含有所述导电片。本发明提供导电片的制法与记录媒体。

Description

导电片、触控面板、显示装置及导电片的制法和记录媒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电片、触控面板以及包含所述导电片的显示装置、用于制造所述导电片的方法,以及上面记录有程序的记录媒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包含触控面板的电子设备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所述触控面板安装在包含小尺寸屏幕的多种设备上,例如移动电话或个人数字助理(PDA)。未来,触控面板在包含例如用于个人计算机(PC)的显示器等大尺寸屏幕的设备中的安装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作为一种常规的触控面板电极,就光学透明性而言,氧化铟锡(ITO)是主要使用的。已知的是ITO每单位面积的电阻与金属等相比是相对较高的。也就是说,在ITO的情况下,随着屏幕尺寸(触控面板的总面积)的增大,整个电极的表面电阻增大。因此,由于电极之间的电流的传输速率降低,所以在触摸触控面板后直到接触位置被检测到的时间(也就是说,响应速度)增加的问题变得显著。
因此,已经提出了减少表面电阻的各种技术,方法是通过用由低电阻的金属形成之细导线(细金属导线)形成多个格子来配置电极(参见专利文献1到3)。
偶然地,当相同的网格形状规则地排列时,缺点在于关于组成显示屏的像素,易于生成莫尔条纹(moire)(干涉条纹)。因此,已经提出了各种技术来改善用于观察的对象的可见度,方法是规则地或不规则地排列对应的网格形状以抑制噪声的颗粒感(也称为粗糙感)。
举例来说,如图46A中所示,专利文献4公开了一种用于用来承载的可移动主体的窗口,其包含网格层4,以及其形状的图案PT1的平面图。在网格层4中,通过消除圆的一部分获得的弧形导电导线2重复地以格形设置并且弧形导线2的末端连接在邻近的弧形导线2的中心附近。专利文献4描述了不仅是可见度而且还有电磁波屏蔽特性以及抗破裂性都可以由此得到改善。
如图46B中所示,专利文献5公开了一种使用溶液制造的透明的导电衬底,所述溶液在被涂覆在衬底的一个表面上后放置时在衬底上自然地形成网状结构,也就是说,自组织金属粒子溶液,以及其形状的图案PT2的平面图。专利文献5描述了由此获得不会造成莫尔条纹现象的不规则的网状结构。
如图46C中所示,专利文献6公开了一种透光的电磁波屏蔽材料及其形状的图案PT3的平面图。在所述材料中,电磁波屏蔽层6具有海岛状物结构的海区域的结构并且作为由电磁波屏蔽层6围绕的孔口的岛状物区域8的形状是彼此不同的。专利文献6描述了由此光学透明性和电磁波屏蔽特性得到了改善而不会出现莫尔条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专利公开1995/27334的手册
专利文献2:国际专利公开1997/18508的手册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3-09918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9-137455号公报([0029])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2009-16700号公报([0022]到[0024])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特开2009-302439号公报([0011]到[0015])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当进一步减少噪声的颗粒感并且改进专利文献4和5中所公开的图案PT1和PT2的可见度时,存在图案的结构问题。
举例来说,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的网格图案PT1中,弧形导线2以格形重复设置。因此,导线2的周期性非常高。也就是说,当计算图案PT1的功率谱时,预测尖锐峰将出现在对应于导线2的排列间隔的反相的空间频带中。此处,为了进一步改善图案PT1的可见度,有必要减小导线2的弧的尺寸(直径)。
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的网格图案PT2中,网的形状或尺寸是不规则的,因此,不规则度非常高。也就是说,当计算图案PT2的功率谱时,预测无论空间频带如何都可以获得近似固定的值(接近白噪声特征)。此处,为了进一步改善图案PT2的可见度,有必要减小自组织的尺寸。
因此,在图案PT1和PT2两者中,当进一步改善可见度时,存在透光率或产率降低的缺点。
另外,专利文献6中公开的图案PT3并不形成网格形状。因此,切割边缘的布线形状发生了变化。因此,当使用图案PT3时,例如,作为电极,存在无法获得稳定的电流传输性能的缺点。
提出本发明以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能够减少由于图案造成的噪声的颗粒感并且能够显著改善用于观察的对象的可见度的导电片、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用于制造所述导电片的方法,以及上面记录有程序的记录媒体。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导电片的特征在于包含:衬底;以及形成在所述衬底的至少一个主表面上并且由多个细金属导线形成的导电部分,其中不同的网格形状在平面图中排列的网格图案是通过所述导电部分形成,并且所述网格图案经配置使得在网格形状的质心位置的二维分布的功率谱中,比预定空间频率高的空间频率侧上的平均强度大于与比预定空间频率低的空间频带侧上的平均强度。
优选地,预定空间频率是使人类的视觉响应特性相当于最大响应5%的空间频率。
优选地,人类的视觉响应特性是基于杜利肖函数(Dooley-Shaw function)在300毫米的明视距离处获得的视觉响应特性,并且预定空间频率是6周期/毫米。
优选地,预定空间频率是功率谱的值得到最大化的空间频率。
优选地,每个网格形状是多边形形状。
优选地,每个网格形状是根据沃罗诺伊图(Voronoi diagram)基于一个平面区域中的多个位置确定的。
优选地,每个网格形状是根据狄洛尼图(Delaunay diagram)基于基一平面区域中的多个位置确定的。
优选地,在质心位置的二维分布中,沿预定方向相对于垂直于所述预定方向的方向设置的质心位置的均方差等于或大于15微米并且等于或小于65微米。
优选地,所述网格图案是通过没有间隔地排列所述网格形状形成。
所述网格图案可以包含重复的形状。
优选地,所述导电部分包含:第一导电部分,其形成在衬底的一个主表面上并且是由多个细金属导线形成;以及第二导电部分,其形成在衬底的另一主表面上并且是由多个细金属导线形成,并且所述网格图案是通过组合所述第一导电部分和第二导电部分形成。
优选地,所述导电片进一步包含:第一保护层,其提供在所述一个主表面上并且覆盖所述第一导电部分;以及第二保护层,其提供在所述另一主表面上并且覆盖所述第二导电部分,并且所述衬底相对于所述第一保护层的相对折射率和/或所述衬底相对于所述第二保护层的相对折射率等于或大于0.86并且等于或小于1.15。
优选地,所述导电片进一步包含:第一虚拟电极部分,其形成在所述一个主表面上并且是由与所述第一导电部分电绝缘的多个细金属导线形成,并且所述第一导电部分包含多个第一导电图案,所述第一导电图案设置在一个方向上并且多个第一感测部分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导电图案,所述第一虚拟电极部分包含多个第一虚拟图案,所述第一虚拟图案设置在彼此临近的所述第一导电图案之间的开口部分中,并且所述第一虚拟图案的布线密度等于所述第一导电图案的布线密度。
优选地,所述导电部分形成在所述衬底的一个主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的特征在于包含:根据上述导电片中任一个的导电片;以及检测控制单元,其从所述导电片的主表面侧检测接触位置或邻近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含:根据上述导电片中任一个的导电片;检测控制单元,其从所述导电片的一个主表面侧检测接触位置或邻近位置;以及显示单元,其基于显示信号在显示屏幕上显示图像,其中所述导电片设置在显示屏幕上,使另一主表面侧面向所述显示单元。
本发明的导电片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生成图像数据的生成步骤,所述图像数据表示其中排列有不同的网格形状的网格图案的设计;基于生成的所述图像数据计算评价值的计算步骤,所述评价值量化所述网格形状的质心位置的变化程度;基于计算出的所述评价值和预定评价条件将一条图像数据确定为输出图像数据的确定步骤;以及通过基于确定的所述输出图像数据输出并且在衬底上形成导电导线来获得导电片的输出步骤,其中所述网格图案在平面图中是形成在所述衬底上。
根据本发明的程序的特征在于使计算机发挥功能而作为:用于生成图像数据的图像数据生成单元,所述图像数据表示其中排列有不同的网格形状的网格图案的设计;用于基于通过所述图像数据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图像数据计算评价值的评价值计算单元,所述评价值量化所述网格形状的质心位置的变化程度;以及用于基于由所述评价值计算单元计算出的所述评价值和预定评价条件将一条图像数据确定为输出图像数据的图像数据确定单元。
优选地,所述评价值计算单元基于所述质心位置的二维分布的功率谱计算所述评价值。
优选地,所述评价值计算单元在所述质心位置的二维分布中计算所述质心位置的统计值作为所述评价值,所述质心位置是沿预定方向相对于垂直于所述预定方向的方向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记录媒体的特征在于其是记录上述程序的计算机可读的记录媒体。
根据本发明的记录媒体的特征在于其是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流程的计算机可读的记录媒体:生成图像数据的生成步骤,所述图像数据表示其中排列有不同的网格形状的网格图案的设计;基于生成的所述图像数据计算评价值的计算步骤,所述评价值量化所述网格形状的质心位置的变化程度;以及基于计算出的所述评价值和预定评价条件将一条图像数据确定为输出图像数据的确定步骤。
优选地,在所述计算步骤中,所述评价值是基于所述质心位置的二维分布的功率谱计算的。
优选地,在所述计算步骤中,在所述质心位置的二维分布中,计算所述质心位置的统计值作为所述评价值,所述质心位置是沿预定方向相对于垂直于所述预定方向的方向设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导电片、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网格图案经形成使得在对应的网格形状的质心位置的二维分布的功率谱中比预定空间频率高的空间频带侧上的平均强度大于比预定空间频率低的空间频带侧上的平均强度。因此,较高空间频带侧上的噪声的量与较低空间频带侧上的噪声的量相比是相对较大的。因为人类的视觉感知具有低空间频带中的响应特性较好而中间到高空间频带中的响应特性突然劣化的特性,所以人类视觉上感觉到的噪声感降低。因此,有可能减少由导电片所具有的图案引起的噪声的颗粒感并且极大地改善用于观察的物体的可见度。
根据本发明的导电片的制造方法和上面记录有程序的记录媒体,生成表示其中排列有不同的网格形状的网格图案的设计的图像数据,基于所述图像数据计算量化每个网格形状的质心位置的变化程度的评价值,并且基于所述评价值和预定的评价条件将一条图像数据确定为输出图像数据。因此,有可能确定具有满足预定评价条件的噪声特征的每个网格形状。换句话说,通过适当地控制所述图案形状,有可能减少噪声的颗粒感并且极大地改善用于观察的物体的可见度。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片的一个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B是图1A中所示的导电片的横截面图,其中导电片的一部分省略。
图2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片的另一实例的示意性平面图。图2B是图2A中所示的导电片的横截面图,其中导电片的一部分省略。
图3是示出显示单元的像素排列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4是包含图2A中所示的导电片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5A是示出图2A中所示的第一导电部分的图案的一个实例的平面图。图5B是示出图2A中所示的第二导电部分的图案的一个实例的平面图。
图6是图5A中所示的第一传感器部分的局部放大的平面图。
图7是图5B所示的第二传感器部分的局部放大的平面图。
图8是处于第一导电部分与第二导电部分组合的状态的导电片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9A是示出从一个平面区域中选择八个点的结果的示意性说明图。图9B是示出根据沃罗诺伊图确定布线形状的结果的示意性说明图。图9C是示出根据狄洛尼图确定布线形状的结果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10A是表示网格图案的设计的图像数据视觉化的示意性说明图。图10B是通过对图10A中所示的图像数据执行FFT(快速傅立叶变换)所获得的功率谱的分布图。图10C是沿图10B中所示的功率谱分布的线XC-XC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11是示出人类的标准视觉响应特性的一个实例的曲线图。
图12是沿功率谱的X轴截取的横截面图,所述功率谱是通过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格图案的图像数据以及根据常规实例的各种图案执行FFT获得。
图13是示出图9B中所示的对应的区域的质心位置的说明图。
图14是示出每个网格形状的网格图案与质心位置之间的关系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15A是使表示包含在图14中所示的网格图案中的网格形状的质心位置分布的图像数据视觉化的示意性说明图。图15B是通过对图15A中所示的质心图像数据执行FFT所获得的功率谱的分布图。图15C是沿图15B中所示的功率谱分布图的线XVC-XVC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16是图10C和图15C中所示的曲线的比较图。
图17A和图17B是示出质心谱的特征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18A和图18B是示意性地示出计算对应的质心位置的RMS(均方根)的方法的说明图,所述质心位置是沿预定方向相对于垂直于所述预定方向的方向设置。
图19A到图19D是其它要素被添加到拓扑闭合的开口的区域中的实例(第一到第三实例)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20A到图20D是由于拓扑打开而未形成网格形状的实例(第四到第六实例)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21A是示出朝向细金属导线照射的平行光的路径的示意性说明图。图21B是示出朝向细金属导线照射的倾斜入射光的路径的示意性说明图。图21C是示出图21B中的透射光的强度分布的曲线图。
图22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配置中朝向细金属导线照射的倾斜入射的光的路径的示意性说明图。图22B是示出图22A中的透射光的强度分布的曲线图。
图23A是根据参考实例的第一传感器部分的示意性平面图。图23B是示出入射在图23A中所示的第一传感器部分上的外部光的路径的示意性说明图。图23C是示出图23A中所示的第一传感器部分中的反射光的强度分布的曲线图。
图24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传感器部分的示意性平面图。图24B是示出入射在上图24A中所示的第一传感器部分上的外部光的路径的示意性说明图。图24C是示出图24A中所示的第一传感器部分中的反射光的强度分布的曲线图。
图25是示出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片的制造设备的示意性配置的框图。
图26是提供用于说明图25中所示的图像生成设备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27是用于生成输出图像数据(图26的步骤S2)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8A是示出图像数据中的像素地址的定义的说明图。图28B是示出图像数据中的像素值的定义的说明图。
图29A是种子点的初始位置的示意图。图29B是基于图29A中所示的种子点的沃罗诺伊图。
图30是示出确定单元区域的末端处的设计(布线形状)的方法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31是示出当图像数据通过规则地排列单元图像数据而生成时的结果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32是示出图27中所示的步骤S26的细节的流程图。
图33A是示出图像区域中的第一种子点、第二种子点和候选点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33B是示出当种子点的位置通过用候选点交换第二种子点而更新时的结果的说明图。
图34A是示出剪切第一导电图案和第一虚拟图案的结果的示意性说明图。图34B是示出剪切第二导电图案的结果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35是示出制造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片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6A是示出所制造的感光材料的横截面图,其中省略了它的一部分。图36B是示出感光材料的双面同时曝光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37是示出第一曝光处理和第二曝光处理的执行状态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38是根据第一变形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39A是图38中所示的第一传感器部分的局部放大的平面图。图39B是图38中所示的第二传感器部分的局部放大的平面图。
图40是图38中所示的触控面板的正视图,其中触控面板的一部分省略。
图41A是根据第二变形例的第一传感器部分的局部放大的平面图。图41B是根据第二变形例的第二传感器部分的局部放大的平面图。
图42是根据第三变形例的导电片的横截面图,其中导电片的一部分省略。
图43是根据第四变形例的导电片的横截面图,其中导电片的一部分省略。
图44是根据第五变形例的导电片的局部放大的平面图。
图4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感官评价的结果的说明图。
图46A到图46C是根据比较实例的图案的放大平面图。
符号描述
10、11、210、220、230:导电片
12:透明衬底
12a、170a:第一透明衬底
12b、170b:第二透明衬底
14a:第一导电部分
14b:第二导电部分
16、16p、16q、16r、16s:细金属导线
18、18a到18g:开口
20、232:网格图案
22:网格形状
26a:第一保护层
26b:第二保护层
28a:第一层压部分
28b:第二层压部分
30:显示单元
32:像素
40:显示装置
44、160:触控面板
70a、176a、192a:第一导电图案
70b、176b、192b:第二导电图案
72a:第一感测部分
72b:第二感测部分
78a:第一网格要素
78b:第二网格要素
82:多边形
90:单位区域
100:平面区域
310:制造设备
312:图像生成设备
328:初始位置选择单元
330:更新候选位置确定单元
332:图像切割单元
336:图像信息估计单元
338:图像数据生成单元
Img:图像数据
Imgc:质心图像数据
Spc:谱
Spcc:质心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关于使用导电片的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且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导电片的优选实施例。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到”用于表示数值范围,并且此意味着包含在“到”前后描述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的数值范围。
[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1A和图1B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导电片10包含透明衬底12(衬底)。具有绝缘特性和高半透明性的透明衬底12是由例如树脂、玻璃和硅等材料形成。作为树脂的实例,可以提及聚对苯二甲酸亚乙酯(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等等。
第一导电部分14a和第一虚拟电极部分15a(参看图2A和图2B)形成在透明衬底12的一个主表面上(图1B中的箭头s1方向侧)。第一导电部分14a和第一虚拟电极部分15a具有通过由金属制成的细导线(下文中被称作细金属导线16并且在一些情况下也被称作细金属导线16p、16q、16r或16s)形成的网格图案20和开口18。举例来说,细金属导线16是由金(Au)、银(Ag)或铜(Cu)制成。细金属导线16的线宽可以选自30微米或小于30微米。
具体而言,第一导电部分14a和第一虚拟电极部分15a具有网格图案20,在所述网格图案中不同的网格形状22无任何空间地排列。换句话说,所述网格图案20是每个网格形状22不具有规则性(均一性)的随机图案。举例来说,网格图案20中的带阴影的网格形状22是四边形形状,并且是由将顶点C1和C2线性连接到彼此的细金属导线16p、将顶点C2和C3线性连接到彼此的细金属导线16q、将顶点C3和C4线性连接到彼此的细金属导线16r以及将顶点C4和C1线性连接到彼此的细金属导线16s形成。如从图1B中所了解,所有的网格形状22都是具有至少三条边的多边形形状。
在本说明书中下文所描述的“多边形”不仅包含几何学上完美的多边形而且还包含上述完美的多边形略微变化的“大体上的多边形”。作为略微变化的实例,可以提及与网格形状22相比较小的点要素和线要素的添加、形成网格形状22的每条边(细金属导线16)的局部缺陷等等。
第一保护层26a用插入其间的第一粘合剂层24a粘合到第一导电部分14a的几乎整个表面,从而覆盖细金属导线16。作为第一粘合剂层24a的材料,可以提及湿的层压粘合剂、干的层压粘合剂、热熔粘合剂等。
类似于透明衬底12,第一保护层26a是由例如树脂、玻璃和硅等具有高半透明性的材料形成。第一保护层26a的折射率n1是等于或接近透明衬底12的折射率n0的值。在这种情况下,透明衬底12相对于第一保护层26a的相对折射率nr1是接近1的值。
此处,本说明书中的折射率意指对波长为589.3纳米(钠的D线)的光的折射率。举例来说,就树脂而言,折射率是由国际标准规格ISO(国际标准化组织)14782:1999(对应于JIS(日本工业标准)K7105)定义的。此外,透明衬底12相对于第一保护层26a的相对折射率nr1被定义为nr1=(n1/n0)。此处,优选的是相对折射率nr1在大于等于0.86且小于等于1.15的范围内,并且大于等于0.91且小于等于1.08的范围是更优选的。
导电片10用作电极用于各种装置,例如无机电致发光装置、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或太阳能电池。除了作为电极的应用外,导电片10也可以应用于在引起电流流动时生成热量的透明加热元件(例如车辆的除霜器)以及阻断电磁波的电磁屏蔽材料。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导电片11中,如图2A和图2B中所示,不仅是第一导电部分14a而且第一虚拟电极部分15a也形成在透明衬底12的一个主表面上(图2B中的箭头s1方向侧)。第一导电部分14a和第一虚拟电极部分15a具有由细金属导线16和开口18形成的网格图案20。在应用于触控面板的导电片11中,细金属导线16的线宽优选地在大于等于0.1微米且小于等于15微米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大于等于1微米且小于等于9微米的范围内,甚至更优选地在大于等于2微米且小于等于7微米的范围内。
此处,第一虚拟电极部分15a经设置以按预定距离与第一导电部分14a间隔开。也就是说,第一虚拟电极部分15a处于其与第一导电部分14a电绝缘的状态。第一保护层26a经由第一粘合剂层24a粘合到第一导电部分14a以及第一虚拟电极部分15a的几乎整个表面,从而覆盖细金属导线16。
下文中,在一些情况下在透明衬底12的一个主表面(图1B和图2B中的箭头s1方向侧)上形成的对应部分(包含第一导电部分14a、第一虚拟电极部分15a、第一粘合剂层24a以及第一保护层26a)统称为第一层压部分28a。
第二导电部分14b形成在透明衬底12的另一主表面上(图2B中的箭头s2方向侧)。类似于第一导电部分14a,第二导电部分14b具有由细金属导线16和开口18形成的网格图案20。透明衬底12由绝缘材料形成,并且第二导电部分14b处于其与第一导电部分14a和第一虚拟电极部分15a电绝缘的状态。
第二保护层26b用插入其间的第二粘合剂层24b粘合到第二导电部分14b的几乎整个表面,从而覆盖细金属导线16。第二粘合剂层24b的材料可以与第一粘合剂层24a的材料相同,或者可以与第一粘合剂层24a的材料不同。第二保护层26b的材料可以与第一保护层26a的材料相同,或者可以与第一保护层26a的材料不同。
第二保护层26b的折射率n2是等于或接近透明衬底12的折射率n0的值。在这种情况下,透明衬底12相对于第二保护层26b的相对折射率nr2是接近1的值。此处,折射率和相对折射率的定义如上文所述。透明衬底12相对于第二保护层26b的相对折射率nr2被定义为nr2=(n2/n0)。此处,优选的是相对折射率nr2在大于等于0.86且小于等于1.15的范围内,并且大于等于0.91且小于等于1.08的范围是更优选的。
下文中,在一些情况下在透明衬底12的另一主表面上(图2B中的箭头s2方向侧)形成的对应部分(包含第二导电部分14b、第二粘合剂层24b以及第二保护层26b)统称为第二层压部分28b。
举例来说,导电片11应用于显示单元30(显示单元)的触控面板。显示单元30可以由液晶面板、等离子面板、有机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EL)面板、无机电致发光面板等形成。
如其中省略其零件的图3中所示,显示单元30是通过以矩阵形式排列多个像素32构成。一个像素32是通过在水平方向上排列三个子像素(红色子像素32r、绿色子像素32g以及蓝色子像素32b)形成。每个子像素具有在垂直方向上较长的矩形形状。像素32在水平方向上的排列间距(水平像素间距Ph)和像素32在垂直方向上的排列间距(垂直像素间距Pv)大致相同。也就是说,包含一个像素32以及围绕所述一个像素32的黑色矩阵34(光阻断材料)的形状(指代阴影区域36)是正方形。此外,一个像素32的纵横比不是1,并且水平长度大于垂直长度。当导电片10设置在具有上述像素排列的显示单元30的显示面板上时,在像素32的排列周期与随机形成的细金属导线16之间几乎不存在空间频率的干扰,并且因此抑制了莫尔条纹的产生。
接下来,将参看图4到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包含导电片11的显示装置40。此处,将描述投射式电容触控面板作为实例。
如图4中所示,显示装置40包含:显示单元30(参看图3),其可以显示彩色图像和/或单色图像;触控面板44,其从输入屏幕42(箭头Z1方向侧)检测接触位置;以及壳体46,其中容纳有显示单元30和触控面板44。使用者可以通过提供在壳体46的表面上(箭头Z1方向侧)的较大开口访问触控面板44。
触控面板44不仅包含上述导电片11(参看图2A和图2B)而且还包含层压在导电片11的表面上(箭头Z1方向侧)的覆盖部件48、通过电缆50电连接到导电片11的柔性衬底52以及设置在柔性衬底52上的检测控制单元54。
导电片11通过粘合剂层56粘合到显示单元30的表面(箭头Z1方向侧)。导电片11设置在显示屏上,使得另一主表面侧(第二导电部分14b侧)面向显示单元30。
覆盖部件48通过覆盖导电片11的表面充当输入屏幕42。此外,通过防止接触主体58(例如手指或触控笔)的直接接触,有可能抑制刮痕的出现、灰尘的粘附等等,并且因此有可能使导电片11的导电性稳定。
举例来说,覆盖部件48的材料可以是玻璃或树脂膜。覆盖部件48的一个表面(箭头Z2方向侧)可以涂覆有氧化硅等并且粘合到导电片11的一个表面(箭头Z1方向侧)。为了防止由于摩擦等造成的损害,可以将导电片11和覆盖部件48粘在一起。
柔性衬底52是具有柔性的电子衬底。在此图中所示的实例中,柔性衬底52固定到壳体46的侧表面的内壁上,但是固定设置的位置可以依各种方式改变。检测控制单元54构成电子电路,其在作为导体的接触主体58与输入屏幕42接触(或靠近)时捕捉接触主体58与导电片11之间的电容变化并且检测接触位置(或邻近位置)。
如图5A中所示,设置在显示单元30(参看图3和图4)的显示区域中的第一传感器部分60a,以及设置在显示区域的外围区域中的第一终端布线部分62a(所谓的框架),在平面图中在箭头Z2方向上提供在导电片11的主表面上。
平面图中导电片11的外部形状是矩形,并且第一传感器部分60a的外部形状也是矩形。在平行于箭头Y方向的导电片11的一侧上的第一终端布线部分62a的外围部分中,多个第一终端64a在纵向方向上形成在中心部分中,从而在箭头Y方向上排列。多个第一连接部分66a沿着第一传感器部分60a的一侧(在此图所示的实例中平行于箭头Y方向的一侧)排列在几乎一行中。来源于每个第一连接部分66a的第一终端布线图案68a在上述显示区域的外围区域中逼近第一终端64a,并且电连接到对应的第一终端64a。
在对应于第一传感器部分60a的部分中,提供了由多个细金属导线16(参看图2A和图2B)形成的两个或超过两个第一导电图案70a(网格图案)。第一导电图案70a在箭头X方向(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垂直于箭头X方向的箭头Y方向(第二方向)上排列。此外,每个第一导电图案70a是通过在箭头X方向上将两个或超过两个第一感测部分72a彼此串联连接而形成。每个都具有几乎菱形形状的轮廓的对应的第一感测部分72a具有相同的轮廓形状。在彼此邻近的第一感测部分72a之间,形成了将第一感测部分72a彼此电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分74a。更确切地说,一个第一感测部分72a的顶角部分通过第一连接部分74a连接到另一第一感测部分72a的顶角部分,所述另一第一感测部分72a在箭头X方向上邻近于所述一个第一感测部分72a。
在第一导电图案70a的一个末端侧,第一连接部分74a并不形成在第一感测部分72a的开口端。在第一导电图案70a的另一末端侧,第一连接部分66a提供在第一感测部分72a的末端处。随后,第一导电图案70a通过第一连接部分66a电连接到第一终端布线图案68a。
在对应于第一传感器部分60a的部分中,提供了由多个细金属导线16(参看图2A和图2B)形成的两个或超过两个第一虚拟图案76a(网格图案)。每个第一虚拟图案76a设置在邻近的第一导电图案70a之间的第一开口部分75a中(参看图6)。具有几乎菱形形状的轮廓的第一虚拟图案76a经设置而以预定距离与第一导电图案70a(第一感测部分72a和第一连接部分74a)间隔开。与第一感测部分72a的一侧的长度相比,此距离(宽度)是非常小的。因此,细金属导线16是以几乎一致的密度布线在第一传感器部分60a的整个表面上。
为了便于说明,在图6中,每个网格形状仅针对一个第一虚拟图案76a(图的中间偏右部分)详细示出。另一第一虚拟图案76a的轮廓由虚线示出,并且其内部的形状省略。
如图6中所示,每个第一感测部分72a和每个第一虚拟图案76a是通过组合两个或超过两个第一网格要素78a形成。类似于上述网格形状22(参看图2B),第一网格要素78a的形状是具有至少三条边的多边形形状。此外,将邻近的第一感测部分72a彼此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分74a是由至少一个第一网格要素78a形成。
形成每个第一感测部分72a和每个第一虚拟图案76a的外围部分的第一网格要素78a可以是拓扑学上闭合的空间或拓扑学上开放的空间。对于第一连接部分74a也同样如此。
另外,电绝缘的第一绝缘部分80a设置在邻近的第一导电图案70a之间。
此处,第一虚拟图案76a的布线密度等于第一导电图案70a(第一感测部分72a和第一连接部分74a)的布线密度。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虚拟图案76a的平面区域中的光反射系数与第一导电图案70a的平面区域中的光反射系数一致。这是因为当细金属导线16的线宽固定时,布线密度与光反射系数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
在此描述中,措辞“布线密度相等”是这样一种概念,其不仅包含布线密度完全相等的情况而且还包含布线密度大体上相等的情况(密度比在约0.8到1.2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光反射系数的差异只能在人类(观看者)的视觉感知无法检测出的程度上。另外,考虑到测量精确度等,细金属导线16的布线密度的测量区域只能等于或大于1平方毫米。
此外,无论位置如何,第一导电图案70a与第一虚拟图案76a之间的距离都可以是固定的(也包含“近似固定”)。这是优选的,因为细金属导线16的布线密度变得几乎一致。
另外,优选的是第一虚拟图案76a相对于第一开口部分75a的覆盖率(排列比率)在约30%到95%的范围内,并且70%到95%的范围是更优选的。
此外,第一虚拟图案76a的轮廓可以是包含三角形、矩形和圆形在内的各种形状。举例来说,第一虚拟图案76a的轮廓可以与第一感测部分72a的轮廓形状相同或类似(在图5A中所示的实例中为近似菱形的形状)。
另一方面,如图5B中所示,设置在显示单元30(参看图3和图4)的显示区域中的第二传感器部分60b,以及设置在显示区域的外围区域中的第二终端布线部分62b(所谓的框架),在平面图中在箭头Z1方向上提供在导电片11的另一主表面上。
平面图中导电片11的外部形状是矩形,并且第二传感器部分60b的外部形状也是矩形。在平行于箭头Y方向的导电片11的一侧上的第二终端布线部分62b的外围部分中,多个第二终端64b在纵向方向上形成在中心部分中,从而在箭头Y方向上排列。多个第二连接部分66b(例如奇数个的第二连接部分66b)沿着第二传感器部分60b的一侧(在此图所示的实例中平行于箭头X方向的一侧)排列在几乎一行上。多个第二连接部分66b(例如偶数个的第二连接部分66b)沿着第二传感器部分60b的另一侧(上述侧的相反侧)排列在几乎一行上。来源于每个第二连接部分66b的第二终端布线图案68b在上述显示区域的外围区域中逼近第二终端64b,并且电连接到对应的第二终端64b。
在对应于第二传感器部分60b的部分中,提供了由多个细金属导线16(参看图2A和图2B)形成的两个或超过两个第二导电图案70b(网格图案)。第二导电图案70b在箭头Y方向(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垂直于箭头Y方向的箭头X方向(第一方向)上排列。此外,每个第二导电图案70b是通过在箭头Y方向上将两个或超过两个第二感测部分72b彼此串联连接而形成。每个都具有几乎菱形形状的轮廓的对应的第二感测部分72b具有相同的轮廓形状。在彼此邻近的第二感测部分72b之间,形成了将第二感测部分72b彼此电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分74b。更确切地说,一个第二感测部分72b的顶角部分通过第二连接部分74b连接到另一第二感测部分72b的顶角部分,所述另一第二感测部分72b在箭头Y方向上邻近于所述一个第二感测部分72b。
在第二导电图案70b的一个末端侧,第二连接部分74b并不形成在第二感测部分72b的开口端。在第二导电图案70b的另一末端侧,第二连接部分66b提供在第二感测部分72b的末端处。随后,第二导电图案70b通过第二连接部分66b电连接到第二终端布线图案68b。
此外,在第二传感器部分60b中,不同于第一传感器部分60a(参看图5A和图6),没有虚拟图案设置在邻近的第二导电图案70b之间的第二开口部分75b中。
如图7中所示,每个第二感测部分72b是通过组合两个或超过两个第二网格要素78b形成。类似于上述网格形状22(参看图2A),第二网格要素78b的形状是具有至少三条边的多边形形状。将邻近的第二感测部分72b彼此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分74b是由至少一个第二网格要素78b形成。
此外,形成第二感测部分72b的外围部分的第二网格要素78b可以是拓扑学(topology)上闭合的空间或拓扑学上开放的空间。对于第二连接部分74b也同样如此。
另外,电绝缘的第二绝缘部分80b设置在邻近的第二导电图案70b之间。
如图8中所示,形成在另一表面(箭头Z2方向侧)上的第二导电图案70b经排列使得在所述一个表面(箭头Z1方向侧)上形成的第一导电图案70a与第一虚拟图案76a之间的开口(第一开口部分75a的一部分)嵌入在导电片11的平面图中。此外,在第一导电图案70a的轮廓和第二导电图案70b的轮廓彼此重叠的平面区域中,第一导电图案70a和第二导电图案70b的细金属导线16的位置彼此完全匹配。另外,在第一虚拟图案76a的轮廓和第二导电图案70b的轮廓彼此重叠的平面区域中,第一虚拟图案76a和第二导电图案70b的细金属导线16的位置彼此完全匹配。因此,在导电片11的平面图中导电片11的整个表面填充有多个多边形82(网格形状)。
优选的是第一感测部分72a(和第二感测部分72b)的一侧的长度是3毫米到10毫米,更优选的是4毫米到6毫米。当导电片11应用于触控面板时,如果一侧的长度小于上述下限,那么第一感测部分72a(和第二感测部分72b)的电容在检测时降低,并且因此发生检测故障的可能性会增大。另一方面,如果一侧的长度超出上述上限,那么接触位置的检测精确度可能会降低。按照相同的观点,如上文所述,优选的是多边形82(第一网格要素78a和第二网格要素78b)的一侧的平均长度是100微米到400微米,更优选的是150微米到300微米,并且最优选地是210微米到250微米。当多边形82的一侧在上述范围中时,还可能更令人满意地维持透明度。因此,当导电片11附接到显示单元30的正面时,有可能观看显示器而不会有不舒适的感觉。
再参看图6,优选的是第一连接部分74a的宽度w1是0.2毫米到1.0毫米,并且更优选的是0.4毫米到0.8毫米。当w1小于上述下限时,用于连接第一感测部分72a的布线线路的数目减少,并且因此,电极之间的阻抗增加。另一方面,当w1超出上述上限时,第一感测部分72a与第二感测部分72b之间的重叠区域增加,并且因此,噪声的量增加。对于第二连接部分74b的宽度(参看图7)而言也同样如此。
优选的是第一感测部分72a与第二感测部分72b之间的分离宽度w2是0.1毫米到0.6毫米,并且更优选的是0.2毫米到0.5毫米。当w2小于上述下限时,由于接触主体58的接触(或邻近)引起的电容变化减少,并且因此,信号的量减少。另一方面,当w2超出上述上限时,第一感测部分72a的密度降低,并且因此,传感器的分辨率降低。
随后,将参看图9A到图9C描述确定第一导电部分14a、第一虚拟电极部分15a以及第二导电部分14b的布线形状的一种方法的实例。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网格图案20是通过存在于一个平面区域100中的多个位置确定的。如图9A中所示,假定八个种子点P1到P8是从正方形平面区域100中随机选择的。
图9B是示出根据沃罗诺伊图(沃罗诺伊镶嵌方法)确定布线形状的结果的示意性说明图。以此方式,确定了围绕八个种子点P1到P8的八个区域V1到V8。此处,由沃罗诺伊图划分的区域Vi(i=1到8)表示作为种子点Pi最接近的点的点的集合。此处,欧几里得距离(Euclidean distance)用作距离函数,但是有可能使用各种函数。
图9C是示出根据狄洛尼图(狄洛尼三角剖分方法)确定布线形状的结果的示意性说明图。狄洛尼三角剖分方法是通过在种子点P1到P8中连接邻近点来确定三角形区域的一种方法。通过所述方法,确定了具有八个种子点P1到P8作为顶点的八个区域V1到V8
以此方式,确定了具有细金属导线16作为图9B(或图9C)中所示的每条边界线以及开口18作为每个区域Vi的布线形状,也就是说,当第一导电部分14a、第一虚拟电极部分15a以及第二导电部分14b彼此重叠时的每个网格形状22。
随后,将参看图10A到图18B详细描述量化根据本发明的导电片10和11的噪声特征(例如颗粒噪声)的评价值。为了在数学上评价网格图案20的布线形状,有必要获得图像数据以预先使网格图案20的设计视觉化。此图像数据Img可以是使用例如扫描仪等输入装置读取的导电片10和11的彩色值数据,或者可以是实际上用于形成网格图案20的输出的图像数据。在任何情况下,优选的是图像数据Img具有高分辨率(较小像素尺寸),从而可以用一个或多个像素表达细金属导线16的平均线宽。
[第一评价值]
第一评价值EV1是在网格形状22的质心位置处基于二维功率谱量化预定的物理特性的指标。在下文中,将参看图10A到图17B描述第一评价值EV1。
图10A是使表示网格图案20的设计的图像数据Img视觉化的示意性说明图。首先,对图像数据Img执行傅立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ation)(例如快速傅立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因此,网格图案20的形状可以控制为不是局部形状而是总体趋势(空间频率分布)。
图10B是通过对图10A中所示的图像数据Img执行FFT所获得的二维功率谱(在下文中,被简单地称作谱Spc)的分布图。此处,所述分布图的横轴表示关于X轴方向的空间频率,而其纵轴表示关于Y轴方向的空间频率。此外,强度水平(谱的值)随着每个空间频带的显示密度的减小而减小,并且所述强度水平随着显示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此图的实例中,谱Spc的分布是各向同性的并且具有两个圆形峰。
图10C是沿图10B中所示的谱Spc的分布的线XC-XC截取的横截面图。因为谱Spc是各向同性的,因此图10C相当于所有角方向的径向分布。从此图中可以了解,谱Spc具有所谓的带通类型特征,其中低空间频带和高空间频带中的强度水平低,而只有中间空间频带中的强度水平高。也就是说,根据图像工程的术语,图10A中所示的图像数据Img可以被称作是表示具有“绿色噪声”的特征的设计。
图11是示出人类的标准视觉响应特性的一个实例的曲线图。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明视状态下300毫米的观看距离处的杜利肖函数用作人类的标准视觉响应特性。杜利肖函数是一种视觉传递函数(Visual Transfer Function,VTF),并且是一种模拟人类的标准视觉响应特性的典型函数。具体而言,这相当于亮度的对比率特征的平方值。所述曲线的横轴是空间频率(单位:周期/毫米),并且其纵轴是VTF的值(单位:没有维度)。
假定观看距离是300毫米,在0到1.0周期/毫米的范围内VTF的值是固定的(等于1),并且VTF的值倾向于随着空间频率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也就是说,此函数充当低通滤波器以除去中间空间频带到高空间频带。
图12是沿谱Spc的X轴截取的横截面图,所述谱Spc是通过对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格图案20以及根据常规实例的各种图案PT1到PT3的设计的图像数据Img执行FFT获得。
图46A中所示的图案PT1的谱Spc具有以大约10周期/毫米作为顶点的宽峰(2周期/毫米到30周期/毫米的范围)。此外,图46B中所示的图案PT2的谱Spc具有以大约3周期/毫米作为中心的宽峰(3周期/毫米到20周期/毫米的范围)。另外,图46C中所示的图案PT3的谱Spc具有以大约10周期/毫米作为中心的略窄峰(8周期/毫米到18周期/毫米的范围)。相比之下,网格图案20的谱Spc(在此图中记作M;与下文描述的图16中相同)具有以大约8.8周期/毫米作为中心的窄峰。
下文将描述图10C中所示的谱Spc的特征与每个网格形状22的质心位置之间的关系。如图13中所示,假定对于与图9B中相同的平面区域100,多边形区域V1到V8是使用上述沃罗诺伊图确定的。此外,包含在区域V1到V8中的对应的点C1到C8指示每个区域的质心的几何位置。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格图案20与每个网格形状22的质心位置之间的关系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15A是使表示包含在图14中所示的网格图案20中的对应的网格形状22的质心位置的二维分布(在下文中,被称作质心位置分布C)的图像数据(在下文中,被称作“质心图像数据Imgc”)视觉化的示意性说明图。如从此图中所了解,质心位置分布C是适当分散的,没有对应的质心位置彼此重叠。
图15B是通过对图15A中所示的质心图像数据Imgc执行FFT所获得的二维功率谱(在下文中,被简单地称作质心谱Spcc)的分布图。此处,所述分布图的横轴表示关于X轴方向的空间频率,而其纵轴表示关于Y轴方向的空间频率。此外,强度水平(谱的值)随着每个空间频带的显示密度的减小而减小,并且所述强度水平随着显示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此图的实例中,质心谱Spcc的分布是各向同性的并且具有一个圆形峰。
图15C是沿图15B中所示的质心谱Spcc的分布的线XVC-XVC截取的横截面图。因为质心谱Spcc是各向同性的,因此图15C相当于所有角方向的径向分布。从此图中可以了解,低空间频带中的强度水平低,而中间空间频带中的峰宽度大。另外,质心谱Spcc具有所谓的高通类型特征,其中高空间频带中的强度水平比低空间频带中的强度水平高。也就是说,根据图像工程的术语,图15A中所示的质心图像数据Imgc可以被称作是表示具有“蓝色噪声”的特征的设计。
可以通过以下过程获得导电片10和11中的质心位置分布C的功率谱。首先,获得表示网格图案20的设计的图像数据Img,识别每个网格形状22(闭合空间),计算质心位置(例如,一个像素的点)以获得质心图像数据Imgc,并且随后计算二维功率谱。由此,获得质心位置分布C的功率谱(质心谱Spcc)。
图16是图10C和图15C中所示的曲线的比较图。具体而言,网格图案20的谱Spc与质心位置分布C的质心谱Spcc相比较。为方便起见,谱Spc的强度和质心谱Spcc的强度经正规化,使得最大峰Pk的值相等。
根据此图,峰Pk具有相同的空间频率Fp,并且其值等于8.8周期/毫米。在超过空间频率Fp的高空间频带中,谱Spc的强度逐渐减小,同时质心谱Spcc的强度仍然维持高值。原因可能是网格图案20的组分是线段,每个线段具有预定的宽度并且穿过彼此,并且相比之下质心位置分布C的组分是点。
图17A是示出图15C中所示的质心谱Spcc的特征的示意性说明图。质心谱Spcc的值在0到5周期/毫米的范围内逐渐增大,在约6周期/毫米突然增大,并且在大约10周期/毫米处具有宽峰。随后,质心谱Spcc的值在10到15周期/毫米的范围内逐渐减小,并且高值维持在超过15周期/毫米的高空间频带中。
此处,参考空间频率Fb(预定空间频率)设定成6周期/毫米。位于比Fb低的空间频带侧(也就是说,在0到Fb[周期/毫米]的范围内)的质心谱Spcc的平均强度(平均值)被假定为PL。位于比Fb高的空间频带侧(也就是说,在Fb[周期/毫米]到尼奎斯特频率(Nyquistfrequency)的范围内)的质心谱Spcc的平均强度(平均值)被假定为PH。因此PH大于PL。因为质心谱Spcc具有此类特征,所以观察者视觉上感受到的噪声感降低。其依据如下。
举例来说,Fb的值设定成使人类的视觉响应特性相当于最大响应5%的空间频率。这是因为此强度水平是难以进行视觉识别的水平。此外,如图11中所示,使用基于300毫米的明视距离处的杜利肖函数获得的视觉响应特性。这是因为此函数非常适合于人类的视觉响应特性。
也就是说,相当于在300毫米的明视距离处杜利肖函数中的最大响应5%的6周期/毫米的空间频率可以用作Fb的值。6周期/毫米的空间频率相当于167微米的间隔。
此外,如图17B中所示,质心谱Spcc的值最大时的空间频率Fp可设为参考空间频率Fb。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满足上述关系(PH>PL)。
偶然地,表征质心谱Spcc的强度的平衡的第一评价值EV1是通过以下表达式(1)使用平均强度PH和PL计算的。
[等式1]
EV 1 = 1 1 + e c ( P H - P L ) · · · ( 1 )
此处,c是对应于PH=PL处的曲线的斜率的正常数。表达式(1)的右侧是所谓的s型函数(sigmoid function),并且第一评价值EV1始终是等于或大于0的值。当平均强度PH的值足够大时,第一评价值EV1接近0。另一方面,当平均强度PH的值足够小时,第一评价值EV1接近1。也就是说,随着第一评价值EV1接近0,质心谱Spcc表示“蓝色噪声”的特征。
[第二评价值V2]
图18A和图18B是示意性地示出计算对应的质心位置的均方根(Root MeanSquare,RMS)偏差的方法的说明图,所述质心位置是沿预定方向相对于垂直于所述预定方向的方向设置。
如图18A中所示,首先,从质心位置分布C中任意选择质心位置Pc1作为初始位置。随后,选择最接近于质心位置Pc1的质心位置Pc2。随后,从除已经选择的质心位置Pc1之外的剩余的质心位置分布C中选择最接近于质心位置Pc2的质心位置Pc3。随后,类似地选择在统计学上足够的“N”个质心位置(在此图所示的实例中,为了便于说明,为九个点的质心位置Pc1到Pc9)。随后,计算质心位置Pc1到Pc9的回归线,并且此直线被定义为参考轴430。此回归线可以通过使用包含最小平方法在内的已知分析方法确定。
如图18B中所示,设置参考轴430(在此图中,记作X′轴)和垂直于参考轴430的交叉轴432(在此图中,记作Y′轴)。随后,计算相对于Y′轴方向(正交方向),沿X′轴方向(预定方向)设置的每个质心位置Pc1到Pc9的RMS。
随后,从质心位置分布C中随机选择质心位置Pc1(初始位置),并且重复进行M次计算RMS的试验。在下文中,在第m(m=1,2,...,M)次试验中获得的RMS的值被记作RMS(m)。RMS(m)是通过以下表达式(2)计算的。
[等式2]
RMS ( m ) = Σ k = 1 N Y mk ′ 2 N - 1 · · · ( 2 )
此处,Y′mk对应于第m次试验中的X′Y′坐标系中第k个质心位置Pck的Y′坐标。如从表达式(2)所了解,RMS(m)始终是0或大于0的值,并且可以说噪声特征随着RMS(m)接近0而得到改善。
第二评价值EV2是通过表达式(3)使用在每次试验中获得的RMS(m)和其平均值RMSave计算的。
[等式3]
EV 2 = Σ m = 1 M ( RMS ( m ) - RMS ave ) 2 M - 1 · · · ( 3 )
如从表达式(3)中所了解,第二评价值EV2始终是0或大于0的值,并且可以说随着第二评价值EV2接近0,质心位置分布C的规则性变高。当质心位置分布C是规则的(例如,周期性的)时,无论初始位置Pc1的选择结果如何,RMS的值都是几乎固定的。因此,每次试验中的RMS(m)的变化减少,并且第二评价值EV2的值减小。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质心位置分布C的规则性高,所以出现了每个开口18的排列位置与每个像素32(红色子像素32r、绿色子像素32g和蓝色子像素32b)的排列位置之间的同步(干扰),并且此作为彩色噪声倾向于变得显著。
另一方面,如图18A的实例中所示,在质心位置分布C适当分散的情况下,RMS的值取决于初始位置Pc1的选择结果而改变。因此,每次试验中的RMS(m)的值变化,并且第二评价值EV2的值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质心位置分布C的规则性低,所以不会出现每个开口18的排列位置与每个像素32(红色子像素32r、绿色子像素32g和蓝色子像素32b)的排列位置之间的同步(干扰)。因此,彩色噪声得到抑制。
第二评价值EV2可以等于或大于15微米,例如,在大于等于15微米且小于等于65微米的范围内。优选的是第二评价值EV2在大于等于26微米且小于等于65微米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的是在大于等于26微米且小于等于36微米的范围内。
顺便提及,如图1A和图2A的实例中所示,在网格图案20由多边形形状填充的情况下,每个开口18的形状(或每个网格形状22)是独特地确定的。因此,易于计算开口面积和第一评价值EV1以及第二评价值EV2。然而,由于网格形状22的变形等等,开口18的开口面积可能不是独特地确定的。因此,在本申请案的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为了阐明第一评价值EV1和第二评价值EV2的定义,开口面积是如下定义的。
图19A到图19D是其它要素被添加到拓扑学上闭合的开口18a的区域中的实例(第一到第三实例)的示意性说明图。在这些实例中,预先提取出形成每个闭合区域的要素(线要素),并且计算不包含除提取的线要素之外的要素的开口18的开口面积。
如图19A中所示,拓扑学上闭合的开口18a的开口面积是作为阴影区域的面积计算的。因为开口18a具有几何学上完美的四边形形状,所以可以独特地计算开口面积。
如图19B中作为第一实例所示,考虑开口18b,其中点要素400在图19A中所示的开口18a的一部分(例如,中心部分)中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开口18b的开口面积是作为除点要素400之外的区域的面积计算的。也就是说,开口18b的处理等同于开口18a(参看图19A)。
如图19C中作为第二实例所示,考虑开口18c,其中圆形线要素402在图19A中所示的开口18a的一部分中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开口18c的开口面积是作为除线要素402之外的区域的面积计算的。也就是说,开口18c的处理等同于开口18a(参看图19A)。
如图19D中作为第三实例所示,考虑开口18d,所述开口具有线要素404(所谓的胡须),所述线要素与图19A中所示的开口18a的边界线(在此图中所示的实例中是四边形的一条边)交叉,并且朝向开口18a的内部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开口18d的开口面积是作为除线要素404之外的区域的面积计算的。也就是说,开口18d的处理等同于开口18a(参看图19A)。
图20A到图20D是因拓扑学上开放而未形成网格形状22的实例(第四到第六实例)的示意性说明图。在这些实例中,通过针对围绕开口18的每条线补充最短的虚拟线确定闭合区域(在下文中被称作临时区域),并且临时区域的面积是作为开口18的开口面积计算的。
然而,定义的是仅可以在补充的虚拟线的长度的总和等于或小于确定临时区域的边界线的总长度的20%时可以计算开口面积。这是因为如果补充的虚拟线的长度的总和超过确定临时区域的边界线的总长度的20%,那么不再可以确定每个开口18。
如图20A中作为第四实例所示,围绕开口18e的线具有其中开口18a(参看图19A)的边界线的一部分缺失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0B中所示,通过补充第一端点406与第二端点408之间的最短路径(也就是说,直虚拟线410)确定具有与开口18a(参看图19A)相同的形状的临时区域412。因此,开口18e的开口面积是作为临时区域412的面积计算的。也就是说,开口18e的处理等同于开口18a(参看图19A)。
如图20C中作为第五实例所示,围绕开口18f的线具有其中圆周的一部分缺失的弧形形状。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补充第一端点414与第二端点416之间的最短路径(也就是说,直虚拟线418)确定临时区域420。因此,开口18f的开口面积是作为临时区域420的面积计算的。
如图20D中作为第六实例所示,开口18g被假定为是插入在一对平行线之间的开口区域。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补充连接平行线的端点的虚拟线422和424确定具有矩形形状的临时区域426。然而,因为补充的虚拟线422和424的长度的总和超过了确定临时区域426的边界线的总长度的20%,所以不可能计算开口面积。因此,这被从第一评价值EV1和第二评价值EV2的计算中排除。
因此,可以使用第一评价值EV1(参考表达式(1))和第二评价值EV2(参考表达式(2)和(3))以各种方式对导电片10和11的噪声特征进行量化。
随后,将参看图21A到图22B详细描述在将透明衬底12相对于第一保护层26a的相对折射率nr1设为接近1的值时所获得的效果。为了易于理解,省略了导电片11的配置的一部分,并且仅示出透明衬底12、第一导电部分14a和第一保护层26a。
如图21A中所示,从显示单元30侧(参看图4)发射的平行光102进入透明衬底12的内部并且沿箭头Z1方向直线移动。随后,几乎所有的平行光102都在透明衬底12与细金属导线16之间的第一界面104上在箭头Z2的方向上作为反射组分106反射。也就是说,取决于由非半透明材料形成的细金属导线16的存在与否,透过导电片11的光的量的差异变大。因此,根据网格图案20的形状的阴影变得显著,并且因此易于生成莫尔条纹。相比之下,在导电片使用具有高半透明性的导电材料(通常为ITO)的情况下,上述影响很小。
在下文中,将参看图21B和图21C描述当透明衬底12与第一保护层26a之间的折射率差异较大时的光学现象,也就是说,当相对折射率nr1偏离1时的光学现象。
如图21B中所示,相对于箭头Z1方向略微地倾斜的光(倾斜入射的光108)进入透明衬底12的内部,并且直线移动到第一导电部分14a(开口18)与第一保护层26a之间的第二界面110。随后,倾斜入射的光108的一部分透射(为直线组分112),并且剩余的光由于第二界面110上的折射现象发生反射(为反射组分114)。此时,因为相对折射率nr1偏离1,所以界面透射率减小,并且直线组分112(或反射组分114)的光的量相对减少(或增大)。
举例来说,如图21C中所示,假定在光透过导电片11之后,检测在对应于开口18的位置处的I=Iw的光的量以及在对应于细金属导线16的位置处的I=Ib的光的量。在这种情况下,归因于细金属导线16的光学强度表达为ΔD1=-log(Ib/Iw),其中在开口18中检测到的光的量作为参考。
接下来,将参看图22A和图22B描述当透明衬底12与第一保护层26a之间的折射率差异较小时的光学现象,也就是说,当相对折射率nr1是接近1的值时的光学现象。
当相对折射率nr1是接近1的值时,界面透射率接近1(界面反射系数接近0),这可以轻易地从光学考量中推导出来。因此,与图21B中所示的情况下相比,直线组分116(或反射组分118)的光的量相对增大(或减少)。换句话说,穿过透明衬底12的内部而没有发生散射的光的量统一增大,无论由非半透明材料形成的细金属导线16的位置如何。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假定检测到的光的量增大了ε(正值)。
此时,如图22A和图22B中所示,在光透射后,分别在对应于开口18的位置处和在对应于细金属导线16的位置处检测到I=Iw+ε的光的量和I=Ib+ε的光的量。归因于细金属导线16的光学强度表达为ΔD2=-log{(Ib+ε)/(Iw+ε)},其中在开口18中检测到的光的量作为参考。
当Iw>Ib≥0并且ε>0时,满足不等式(Ib/Iw)<(Ib+ε)/(Iw+ε)。因此始终满足ΔD1>ΔD2的关系。也就是说,归因于细金属导线16的光学强度的对比度可以通过将透明衬底12与第一保护层26a的相对折射率nr1设为接近1的值而减小。因此,在显示装置40的平面图中,细金属导线16的设计不太可能被使用者看到。
上述内容对于透明衬底12与第二保护层26b之间的关系以及透明衬底12与第一保护层26a之间的关系也是同样成立的。优选的是相对折射率nr1和nr2是0.86到1.15,并且更优选的是0.91到1.08。具体而言,更优选的是第一保护层26a和/或第二保护层26b是由与透明衬底12相同的材料形成的,因为满足nr1=1(nr2=1)。
如上文所述,因为透明衬底12相对于第一保护层26a的相对折射率nr1和/或透明衬底12相对于第二保护层26b的相对折射率nr2设成0.86到1.15的,所以在透明衬底12与第一保护层26a之间的界面上和/或在透明衬底12与第二保护层26b之间的界面上直线移动的光的量(直线组分116)、相对于透明衬底12的垂直方向(箭头Z1方向)略微倾斜地入射的光(倾斜入射的光108)的量相对增大。也就是说,穿过透明衬底12而没有发生散射的光的量统一增大,无论由非半透明材料形成的细金属导线16的位置如何。因此,因为可以减小归因于细金属导线16的光学强度的对比度,所以细金属导线16的设计不太可能被观察者(使用者)看到。具体而言,在其中不同网格形状22没有间隔地排列的网格图案20中,有可能抑制噪声的颗粒感的出现。因此,对于其中不同的网格形状22没有间隔地排列的网格图案20而言上述配置是更有效的。毋庸置疑,上述效果不仅可以在每个网格形状22是多边形形状时获得,而且也可以在每个网格形状22具有各种形状时获得。
接下来,将参看图23A到图24C描述通过在导电片11中提供第一虚拟图案76a所获得的效果。为了易于理解,省略了第一保护层26a等的配置,并且将基于由光折射效应造成的影响很小的假设对光学现象进行描述。
图23A是根据一个参考实例的第一传感器部分120的示意性平面图。第一传感器部分120经配置以仅包含第一导电图案70a,并且具有不存在第一虚拟图案76a(参看图5A和图6)的形式。
图23B是示出入射在第一传感器部分120上的外部光122的路径的示意性说明图。此图相当于图23A中所示的边界Bd附近的第一导电图案70a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位置P1相当于在第一导电部分14a和第二导电部分14b这两者中都不存在细金属导线16的位置。从显示装置40(参看图4)的外部发射的外部光122进入导电片11的内部并且沿箭头Z2方向近似平行地直线移动。随后,几乎所有的外部光122都在箭头Z2方向上在开口18与透明衬底12之间的第一界面104上透射。此时,透射光的一部分作为直线组分124沿箭头Z2方向直线移动,并且剩余光的一部分作为散射组分126散射。随后,几乎所有的直线组分124在箭头Z2方向上在透明衬底12与开口18之间的第三界面128上透射。透射光的一部分作为直线组分130沿箭头Z2方向直线移动,并且剩余光的一部分作为散射组分132散射。因此,发射到位置P1的大多数外部光122在导电片11的箭头Z2方向上释放。
位置P2相当于细金属导线16存在于第一导电部分14a中并且细金属导线不存在于第二导电部分14b中的位置。从显示装置40(参看图4)的外部发射的大多数的外部光122在第一导电部分14a的表面(由非半透明的材料形成的细金属导线16)上在箭头Z1方向上作为反射组分134发生反射。
位置P3相当于细金属导线16不存在于第一导电部分14a中并且细金属导线存在于第二导电部分14b中的位置。从显示装置40(参看图4)的外部发射的外部光122进入导电片11的内部并且沿箭头Z2方向近似平行地直线移动。随后,几乎所有的外部光122都在箭头Z2方向上在第一界面104上透射。此时,透射光的一部分作为直线组分124沿箭头Z2方向直线移动,并且剩余光的一部分作为散射组分126散射。随后,几乎所有的直线组分124都在第三界面128(由非半透明材料形成的细金属导线16的表面)上作为反射组分135在箭头Z1方向上反射。随后,反射组分135沿箭头Z1方向直线移动穿过透明衬底12,并且几乎所有的反射组分135都在第一界面104上在箭头Z1方向上透射。因此,发射到位置P3上的外部光122的一部分作为直线组分136(或散射组分137)释放到导电片11的外部(箭头Z1方向侧)。
如上文所述,应了解位置P2处的反射光Ir(反射光134)的量大于位置P3处的反射光Ir(直线组分136)的量。这是由于到达细金属导线16的位置的光学路径长度的差异(相当于透明衬底12的厚度的两倍)。
图23C是示出图23A中所示的第一传感器部分120中的反射光的强度分布的曲线图。曲线的横轴表示箭头X方向上的位置,而曲线的纵轴表示反射光的强度(反射光Ir的量)。反射光Ir的量意指无论箭头X方向上的位置如何,当均匀的外部光122进入时朝向导电片11的一个表面侧(箭头Z1方向侧)反射的光的量。
因此,在第一导电图案70a不存在于第一传感器部分120中的位置处,反射光Ir的量是最小值(Ir=I1)。在第一导电图案70a存在于第一传感器部分120中的位置处,反射光Ir的量是最大值(Ir=I2)。也就是说,反射光Ir的量具有根据第一感测部分72a的规则排列的特征,换句话说,其中最小值(I1)和最大值(I2)交替地重复的周期性特征。
相比之下,在使用具有高半透明性的导电材料(通常,ITO)的导电片的情况下,反射光Ir的量近似等于0(I1=I2=0)。对于此原因,几乎不存在由于第一导电图案70a存在与否造成的对比度(亮度差异)。也就是说,与细金属导线16应用于第一导电图案70a的情况相比,几乎不存在上述影响。
同时,图24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传感器部分60a(参看图5A和图6)的示意性平面图。第一传感器部分60a经配置以包含第一导电图案70a和第一虚拟图案76a。
图24B是示出入射在第一传感器部分60a上的外部光122的路径的示意性说明图。此图相当于图24A中所示的边界Bd附近的第一导电图案70a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将省略关于对应于位置P1的位置Q1的说明,因为它与图23B中所示的相同。对于对应于位置P2的位置Q2而言也是如此。
在对应于位置P3的位置Q3处,从显示装置40(参看图4)的外部发射的大多数外部光122在第一虚拟电极部分15a的表面(由非半透明材料形成的细金属导线16)上作为反射组分138在箭头Z1方向上反射。也就是说,无论细金属导线16在第二导电部分14b中存在与否,导电片11都反射外部光122,达到与位置Q2相同的程度。
因此,如图24C中所示,无论第一感测部分72a是否规则排列,反射光Ir的量都具有Ir=I2的统一特征。在第一导电部分14a与第一虚拟电极部分15a的间隔部分中,观察到反射光Ir的量略微减小(ε的量)的趋势。通过减小间隔部分的宽度,第一感测部分72a的形状更加不可能被看到。
如上文所述,因为设置在邻近的第一导电图案70a之间的第一开口部分75a中的第一虚拟图案76a的布线密度等于第一导电图案70a的布线密度,所以对于来自一个主表面侧的外部光122,第一虚拟图案76a的平面区域中的光反射系数与第一导电图案70a的平面区域中的光反射系数近似相同。也就是说,无论第一感测部分72a的规则排列如何,都可使反射光(反射组分134和138)的强度分布均一。因此,即使是在由细金属导线16形成的电极形成在透明衬底12的两个表面上的配置中,也有可能抑制由作为反射光的光源的外部光122所引起的第一感测部分72a(或第二传感器72b)的可见度。
图25是示出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片10和11的制造设备310的示意性配置的框图。
制造设备310基本上包含:图像生成设备312,其生成表示对应于网格图案20的设计(布线形状)的图像数据Img(包含输出图像数据ImgOut);第一光源148a,其用第一光144a照射导电片(感光性材料140:参看图36A)的一个主表面,以在制造工艺中对导电片进行曝光,从而实施由通过图像生成设备312生成的输出图像数据ImgOut表示的设计;第二光源148b,其用第二光144b照射感光材料140的另一主表面,以基于输出图像数据ImgOut使感光材料140曝光;输入单元320,其将用于生成图像数据Img(包含网格图案20或黑色矩阵34的观看信息)的各种条件输入到图像生成设备312:以及显示单元322,其显示GUI(Graphic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图像,以辅助使用输入单元320的输入工作、存储的输出图像数据ImgOut等等。
图像生成设备312包含:存储单元324,其存储图像数据Img、输出图像数据ImgOut、候选点SP的位置数据SPd以及种子点SD的位置数据SDd:随机数生成单元326,其通过生成伪随机数来生成随机数;初始位置选择单元328,其使用随机数生成单元326生成的随机数从预定二维图像区域中选择种子点SD的初始位置;更新候选位置确定单元330,其使用上述随机数从二维图像区域中确定候选点SP的位置(除种子点SD的位置之外);图像切割单元332,其从输出图像数据ImgOut中切割出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数据(稍后描述);以及显示控制单元334,其执行控制以在显示单元322上显示各种图像。
种子点SD包含将不会进行更新的第一种子点SDN与将会进行更新的第二种子点SDS。换言之,种子点SD的位置数据SDd包含第一种子点SDN的位置数据SDNd,以及第二种子点SDS的位置数据SDSd。
此外,包含CPU(中央处理器)等的控制单元(未图示)可以实现关于图像处理的各种控制,方法是读取并且执行记录在记录媒体(ROM(只读存储器)(未图示)或存储单元324)上的程序。
图像生成设备312进一步包含:图像信息估计单元336,其基于通过输入单元320输入的观看信息(稍后详细描述)估计对应于网格图案20的图像信息;图像数据生成单元338,其基于图像信息估计单元336供应的图像信息和存储单元324供应的种子点SD的位置生成表示对应于网格图案20的设计的图像数据Img;网格设计评价单元340(评价值计算单元),其基于图像数据生成单元338生成的图像数据Img计算用于评价网格形状22的设计的评价值EVP;以及数据更新指令单元342(图像数据确定单元),其基于通过网格设计评价单元340计算的评价值EVP给出关于例如种子点SD和评价值EVP等数据的更新/非更新,,或关于输出图像数据ImgOut的确定的指令。
在下文中,将主要参看图26的流程图和图25的配置框图描述生成图像数据的方法,所述图像数据是提供用于形成网格图案20的输出。
在步骤S1中,输入单元320输入确定网格图案20的布线形状所需的各种类别的信息。操作人员通过显示单元322输入关于网格图案20的可见度的观看信息。网格图案20的观看信息是促成网格图案20的形状或光学强度的各种类别的信息。举例来说,网格图案20的观看信息可以包含细金属导线16的材料、色值、透光率、光反射系数、横截面形状以及厚度中的至少一个。此外,可以包含透明衬底12的材料、色值、透光率、光反射系数以及膜厚度中的至少一个。
随后,图像信息估计单元336基于通过输入单元320输入的各种类别的信息估计对应于网格图案20的图像信息。举例来说,可以基于网格图案20的垂直尺寸以及输出图像数据ImgOut的图像分辨率计算输出图像数据ImgOut的垂直方向中的像素的数目。此外,可以基于布线线路的宽度和上述图像分辨率计算对应于细金属导线16的线宽的像素的数目。另外,有可能基于细金属导线16的透光率、透明衬底12的透光率、所需的总透射率以及布线线路的宽度估计开口18的数目和种子点SD的数目。
随后,生成输出图像数据ImgOut(步骤S2)。在说明生成输出图像数据ImgOut的方法前,首先将描述评价图像数据Img的方法。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基于量化噪声特征(例如,颗粒噪声)的评价值EVP执行评价。
参考评价值EV0是通过以下表达式(4)计算的,假定谱Spc的值是F(Ux,Uy)。
[等式4]
EV 0 = { ∫ - U max U max ∫ - U max U max VTF ( Ux 2 + Uy 2 ) F ( Ux , Uy ) dUxdUy } 1 2 · · · ( 4 )
根据维纳辛钦(Wiener-Khintchine)定理,通过对整个空间频带内的谱Spc进行积分获得的值对应于RMS的平方。通过谱Spc乘以VTF以及对整个空间频带中新的谱Spc进行积分获得的值是与人类的视觉特征近似匹配的评价指标。在使用人类的视觉响应特性校正后,参考评价值EV0可以被称作RMS。类似于正常RMS,参考评价值EV0始终是0或大于0的值,并且可以说随着所述值接近0,噪声特征得到改善。
在0周期/毫米附近人类的实际视觉响应特性具有小于1的值,并且因此具有所谓的带通滤波器特征。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然而,如图11中所说明的,即使在非常低的空间频带中,通过将VTF的值设为1,可以增大对参考评价值EV0的贡献。因此,获得了压制因网格图案20的重复排列而引起的周期性的效应。
除上述参考评价值EV0外,可以通过以下表达式(5)使用上述第一评价值EV1和第二评价值EV2计算评价值EVP。
[等式5]
EVP = Σ j = 0 2 αj · EVj · · · ( 5 )
此处,αj(j=0到2)是确定对应评价的比重的系数。毋庸置疑,不仅是系数αj的值,而且评价值EVP的计算表达式也可以根据目标水平(可允许的范围)或用于确定网格图案20的评价函数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
举例来说,可以使用各种统计值来量化谱Spc在角方向的变化程度(第一评价值EV1)或质心位置沿预定方向的变化程度(第二评价值EV2)。此处,“统计值”是使用统计方法计算的计算值。举例来说,“统计值”不仅可以是平均值和标准(RMS)偏差,而且还可以是模式、中心值、最大值和最小值。此外,还可能执行统计处理,例如直方图,并且随后从形状等对变化程度进行量化。
在下文中,将描述基于前述评价值EVP确定输出图像数据ImgOut的一种特定方法。举例来说,有可能使用将生成包含多个种子点SD的点图案、基于多个种子点SD生成图像数据Img以及基于评价值EVP评价依次重复的方法。此处,各种优化方法可以用作确定多个种子点SD的位置的算法。举例来说,作为确定点图案的优化问题,有可能使用各种搜索算法,例如构造算法或顺序改进算法。可以提及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拟退火方法以及空位与群集法(void-and-cluster method)作为特定的实例。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在主要参看图27的流程图和图25的功能框图的同时描述基于模拟退火方法(在下文中,被称作SA(Simulated Annealing)方法)的网格图案20的设计的优化方法。SA方法是模仿通过在高温状态下打铁获得稳固的铁的“退火方法”的随机搜索算法。
在步骤S21中,初始位置选择单元328选择每个种子点SD的初始位置。在选择初始位置前,随机数生成单元326使用伪随机数生成算法生成随机数。随后,初始位置选择单元328使用从随机数生成单元326供应的随机数随机确定每个种子点SD的初始位置。此处,初始位置选择单元328选择每个种子点SD的初始位置作为图像数据Img上的像素的地址,并且将它设为种子点SD不彼此重叠的位置。
在步骤S22中,图像数据生成单元338生成图像数据ImgInit作为初始数据。图像数据生成单元338基于从存储单元324供应的位置数据SDd或种子点SD的数目以及从图像信息估计单元336供应的图像信息生成表示对应于网格图案20的设计的图像数据ImgInit(初始数据)。
在生成图像数据Img(包含图像数据ImgInit)前,预先确定像素地址和像素值的定义。
图28A是示出图像数据Img中的像素地址的定义的说明图。举例来说,假定像素尺寸是10微米并且图像数据中的像素数目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都是8192。为了便于说明稍后将要描述的FFT计算过程,将图像数据中的水平和垂直像素的数目设成2的幂(例如,2的13次幂)。在这种情况下,图像数据Img的整个图像区域相当于大约82平方毫米的矩形区域。
图28B是示出图像数据Img中的像素值的定义的说明图。举例来说,每个像素的灰阶水平的数目被设成8位(256灰阶水平)。使光学强度0对应于像素值0(最小值),并且使光学强度4.5对应于像素值255(最大值)。在其间的1到254的像素值中,值经确定而与光学强度具有线性关系。像素值的定义可以是色值,例如三色刺激值XYZ或RGB和L*a*b*,以及光学强度。
以此方式,图像数据生成单元338基于图像数据Img的数据定义和通过图像信息估计单元336估计的图像信息生成对应于网格图案20的图像数据ImgInit(步骤S22)。
图像数据生成单元338使用各种区域确定算法(例如沃罗诺伊图和狄洛尼图)用种子点SD的初始位置(参看图29A)作为参考来确定图29B中所示的网格图案20的初始状态。
顺便提及,当图像数据Img的尺寸非常大时,用于优化的算法处理的量变得非常巨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图像生成设备312的处理容量和处理时间。此外,因为图像数据Img(输出图像数据ImgOut)的尺寸较大,所以还需要存储图像数据Img的存储器容量。因此,通过满足预定边界条件规则地排列单元图像数据ImgE使得图像数据Img具有重复的形状的方法是有效的。在下文中,将参看图30和图31详细描述特定的方法。
图30是示出确定单元区域90的末端处的设计的方法的示意性说明图。图31是示出当单元图像数据ImgE规则地排列以生成图像数据Img时的结果的示意性说明图。
如图30中所示,在具有近似正方形形状的单元区域90中,点P11到P14分别设置在右上角、左上角、左下角和右下角。为了便于说明,仅表示存在于单元区域90中的点P11到P14四个点,并且省略其它点。
与单元区域90具有相同尺寸的虚拟区域92(由虚线表示)靠近单元区域90的右侧设置。在虚拟区域92上,虚拟点P22经设置以对应于单元区域90中的点P12的位置。此外,与单元区域90具有相同尺寸的虚拟区域94(由虚线表示)靠近单元区域90的右上方侧设置。在虚拟区域94上,虚拟点P23经设置以对应于单元区域90中的点P13的位置。另外,与单元区域90具有相同尺寸的虚拟区域96(由虚线表示)靠近单元区域90的上侧设置。在虚拟区域96上,虚拟点P24经设置以对应于单元区域90中的点P14的位置。
随后,在此条件下,图像数据生成单元338根据沃罗诺伊图(分裂法)确定单元区域90的右上角中的设计(布线形状)。
在点P11与虚拟点P22之间的关系中,确定了分隔线97,所述分隔线是与P11和虚拟点P22的距离相等的一组点。此外,在点P11与虚拟点P24之间的关系中,确定了分隔线98,所述分隔线是与P11和虚拟点P24的距离相等的一组点。另外,在虚拟点P22与虚拟点P24之间的关系中,确定了分隔线99,所述分隔线是与虚拟点P22和虚拟点P24的距离相等的一组点。通过这些分隔线97到99,确定了单元区域90的右上角中的图案。类似地,确定了单元区域90的所有末端处的图案。在下文中,以此方式在单元区域90生成的图像数据被称作图像数据ImgE。
如图31中所示,图像数据Img是在平面区域100中,通过在面向相同方向以及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中规则地排列单元图像数据ImgE生成。因为设计是根据图30中所示的边界条件确定的,所以可以在单元图像数据ImgE的上端与下端之间以及在单元图像数据ImgE的右端与左端之间形成无缝连接。
通过此配置,有可能减小单元图像数据ImgE的尺寸。因此,有可能减小算法处理的量和数据尺寸。此外,不会生成由缝隙的不匹配所引起的莫尔条纹。单元区域90的形状不限于图30和图31中所示的正方形,并且可以使用无间隔排列的任何形状,例如,矩形、三角形和六角形。
在步骤S23中,网格设计评价单元340计算评价值EVPInit作为初始值。在SA方法中,评价值EVP充当成本函数。网格图案评价单元340通过对图像数据ImgInit执行快速傅立叶变换(FFT)获取谱Spc,并且随后基于谱Spc计算评价值EVP。毋庸置疑,评价值EVP的计算表达式可以根据目标水平(可允许的范围)或用于确定网格图案20的评价函数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
在步骤S24中,存储单元324暂时存储在步骤S22中生成的图像数据ImgInit作为Img以及在步骤S23中计算的评价值EVPInit作为EVP。同时,初始值nΔT(n是自然数,并且ΔT是正实数)替代伪温度T。
在步骤S25中,网格设计评价单元340初始化变量K。也就是说,0替代K。
随后,在一些种子点SD(第二种子点SDS)由候选点SP替换的状态下,生成图像数据ImgTemp并且计算出评价值EVPTemp,并且随后确定“更新”或“不更新”种子点SD(步骤S26)。将参看图32的流程图和图25的功能框图更详细地描述此步骤S26。
在步骤S261,更新候选位置确定单元330从预定平面区域100中提取并且确定候选点SP。更新候选位置确定单元330例如使用随机数生成单元326供应的随机数确定不与图像数据Img中的种子点SD的任何位置重叠的位置。候选点SP的数目可以是1或大于1。在图33A所示的实例中,当前种子点SD的数目是8(点P1到P8),而候选点SP的数目是2(点Q1和Q2)。
在步骤S262中,一些种子点SD被随机地交换成候选点SP。更新候选位置确定单元330使被交换成(或更新成)候选点SP的种子点SD与随机候选点SP相关。在图33A中,假定点P1与Q1相关并且点P3与点Q2相关。如图33B中所示,点P1被交换成点Q1,并且点P3被交换成点Q2。此处,不被交换(或不被更新)的点P2以及P4到P8被称作第一种子点SDN,并且被交换(或被更新)的点P1和P3被称作第二种子点SDS。
在步骤S263中,图像数据生成单元338基于交换的新的种子点SDImgTemp(参看图33B)和通过图像信息估计单元336估计的图像信息(参考步骤S1的说明)生成图像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使用与步骤S22中相同的方法(参看图27),所以将省略其说明。
在步骤S264中,网格设计评价单元340基于图像数据ImgTemp计算评价值EVPTemp。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使用与步骤S23中相同的方法(参看图27),所以将省略其说明。
在步骤S265中,数据更新指令单元342计算种子点SD的位置的更新概率Prob。此处,“位置的更新”是指确定通过步骤S262中的临时交换获得的种子点SD(也就是说,第一种子点SDN和候选点SP)为新的种子点SD。
具体而言,种子点SD的更新或不更新的概率是根据梅特罗波利斯准则(metropolis criterion)计算的。更新概率Prob由以下表达式(6)给出。
[等式6]
此处,T表示伪温度,并且随着温度接近绝对温度(T=0),种子点SD的更新规则从“随机的”变为“确定性的”。
在步骤S266中,数据更新指令单元342根据计算出的更新概率Prob确定是否更新种子点SD的位置。举例来说,可以使用随机数生成单元326供应的随机数来随机确定是否更新种子点SD的位置。当种子点SD更新时,数据更新指令单元342向存储单元324给出“更新”的指令,并且当种子点SD不更新时,数据更新指令单元342向存储单元324给出“不更新”的指令(步骤S267和S268)。
因此,完成了确定是用候选点SP替换(更新)一些种子点SD(第二种子点SDS)还是不替换(不更新)的步骤S26。
再参看图27,根据种子点SD的位置的“更新”或“不更新”的指令,确定是否更新种子点SD(步骤S27)。当种子点SD更新时,所述过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28,并且当种子点SD不更新时,所述过程跳过步骤S28并且前进到步骤S29。
在步骤S28中,当更新种子点SD时,存储单元324改写当前存储的图像数据Img,以将其替换成在步骤S263中计算的图像数据ImgTemp。此外,存储单元324改写当前存储的评价值EVP,以将其替换成在步骤S264中计算的评价值EVPTemp。另外,存储单元324改写当前存储的第二种子点SDS的位置数据SDSd,以将其替换成在步骤S261中计算的候选点SP的位置数据SPd。随后,所述过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29。
在步骤S29中,数据更新指令单元342将1添加到此时刻的K值。
在步骤S30中,数据更新指令单元342在此时刻的K值与预先确定的Kmax值之间执行大小比较。当K值小于Kmax时,所述过程返回到步骤S26以重复步骤S26到S29。当满足K>Kmax时,所述过程前进到下一步骤S31。
在步骤S31中,数据更新指令单元342从伪温度T中减去ΔT。伪温度T的变化可以是常数δ(0<δ<1)的倍增而不是ΔT的扣除。在这种情况下,从表达式(6)中所示的概率Prob(底部)中减去预定值。
在步骤S32中,数据更新指令单元342确定此时刻的伪温度T是否等于0。当T不等于0时,过程返回到步骤S25以重复步骤S25到S31。另一方面,当T等于0时,数据更新指令单元342通知存储单元324已经完成了基于SA方法的评价。
在步骤S33中,存储单元324改写已经在步骤S28中最后更新的图像数据Img的内容,以将其替换成输出图像数据ImgOut。因此,输出图像数据ImgOut的生成(步骤S2)结束。
因为生成了表示通过排列不同网格形状22获得的网格图案20的设计的图像数据Img,基于图像数据Img通过量化每个网格形状22的质心位置的变化程度计算出评价值EVP,并且基于评价值EVP和预定评价条件将一条图像数据Img确定为输出图像数据ImgOut,所以有可能确定具有满足预定评价条件的噪声特征的每个网格形状22。换句话说,通过适当地控制网格图案20的形状,有可能抑制莫尔条纹和噪声的颗粒感的生成。
优选的是基于用于质心位置分布C的质心谱Spcc计算第一评价值EV1。另外,就质心位置分布C而言,优选的是相对于交叉轴432沿参考轴430设置的质心位置的统计值作为第二评价值EV2计算。
输出图像数据ImgOut可以是表示用于各种装置的电极的布线形状的图像数据,所述装置例如无机电致发光装置、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或太阳能电池,以及触控面板44。除了电极之外,也可以应用于在引起电流流动时生成热量的透明加热元件(例如车辆的除霜器)以及阻断电磁波的电磁屏蔽材料。
再参看图26,最后,图像切割单元332从由输出图像数据ImgOut表示的平面区域100的形状(网格图案20的设计)中切割出两个或超过两个第一导电图案70a、两个或超过两个第一虚拟图案76a以及两个或超过两个第二导电图案70b(步骤S3)。
图34A是示出了第一导电图案70a和第一虚拟图案76a的切割结果的示意性说明图。图34B是示出了第二导电图案70b的切割结果的示意性说明图。
通过从图34A中所示的平面区域100中切割除第一区域R1(阴影区域)之外的部分,生成了表示透明衬底12的一个主表面侧(图2B中箭头s1方向侧)上的设计的第一图像数据。第一区域R1具有其中多个菱形框架在箭头X方向上彼此连接的形状。也就是说,第一图像数据表示两个或超过两个第一导电图案70a和两个或超过两个第一虚拟图案76a(参看图6等)。
通过从图34B中所示的平面区域100中仅切割掉第二区域R2(阴影区域),生成了表示透明衬底12的另一主表面侧(图2B中箭头s2方向侧)上的设计的第二图像数据。第二图像数据表示两个或超过两个第二导电图案70b(参看图7等)。除第二区域R2之外的区域(图34B中所示的平面区域100中的空白区域)对应于每个第一导电图案70a的位置。
在图34A和图34B中,与图31相比,平面区域100设置在以预定角度(例如θ=45°)倾斜的状态下。也就是说,通过单元图像数据ImgE的排列方向与第一导电图案70a(或第二导电图案70b)的延伸方向形成的角度θ不是0°(0°<θ<90°)。因此,因为第一导电图案70a(或第二导电图案70b)相对于网格图案20的重复形状的排列方向倾斜预定角度θ,所以有可能抑制第一感测部分72a(或第二感测部分72b)与上述重复形状之间的莫尔条纹的生成。毋庸置疑,如果不生成莫尔条纹的话,那么θ可以是0°。出于相同的原因,优选的是使重复形状的尺寸大于第一感测部分72a(或第二感测部分72b)的尺寸。
生成的输出图像数据ImgOut、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数据用于形成细金属导线16的输出。举例来说,当使用曝光制造导电片10和11时,输出图像数据ImgOut、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数据用于制造光掩模的图案。当通过包含丝网印刷和喷墨印刷的印刷制造导电片10和11时,输出图像数据ImgOut、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数据被用作印刷数据。
接下来,作为用于形成第一导电图案70a、第一虚拟图案76a和第二导电图案70b(在下文中,可被称作第一导电图案70a等)的方法,例如,可以采用一种方法,在所述方法中对在透明衬底12上具有含感光性卤化银的乳剂层的感光材料进行曝光并且在所得物上执行显影处理,以分别形成对应于曝光部分和未曝光部分的金属银部分和透光性部分,由此形成第一导电图案70a等。另外,通过在所述金属银部分上执行物理显影和/或镀覆处理,可以使金属银部分携带导电金属。可以优选地采用下文所示的制造方法用于图2B中所示的导电片11。也就是说,在所述方法中,通过在形成于透明衬底12的两个表面上的感光性卤化银乳剂层上执行一次性曝光,可以在透明衬底12的一个主表面上形成第一导电图案70a和第一虚拟图案76a,并且在透明衬底12的另一主表面上形成第二导电图案70b。
将参看图35到图37描述此导电片制造方法的一个特定实例。
首先,在图35的步骤S101中,生成被提供用于形成网格图案20的输出的图像数据。此步骤是根据图27的流程图执行的。也就是说,在生成输出图像数据的步骤中,生成表示通过排列不同的网格形状获得的网格图案的设计的图像数据,基于生成的图像数据通过量化每个网格形状的质心位置的变化程度来计算评价值,并且基于计算出的评价值和预定评价条件将一条图像数据确定为输出图像数据。因为上文已经描述了特定的方法,所以此处将省略说明。
下文中,在平面图中详细描述了用于获得导电片的过程,其中通过根据如上文所述确定的输出图像数据在衬底上输出并且形成导电导线,将网格图案形成在衬底上。
在图35的步骤S102中,制备长的感光材料140。如图36A中所示,感光材料140包含透明衬底12、形成在透明衬底12的一个主表面上的感光性卤化银乳剂层(在下文中,被称作第一感光层142a)以及形成在透明衬底12的另一主表面上的感光性卤化银乳剂层(在下文中,被称作第二感光性层142b)。
在图35的步骤S103中曝光感光材料140。在此曝光处理中,执行以下曝光处理:第一感光层142a的第一曝光处理,其中通过朝向透明衬底12照射光,第一感光层142a沿第一曝光图案曝光;以及第二感光层142b的第二曝光处理,其中通过朝向透明衬底12照射光,第二感光层142b沿第二曝光图案曝光(双面同步曝光)。在图36B中所示的实例中,第一光144a(平行光)穿过第一光掩模146a照射到第一感光层142a并且第二光144b(平行光)穿过第二光掩模146b照射到第二感光层142b,同时在一个方向上输送长的感光材料140。第一光144a是通过在途中使用第一准直镜150a将从第一光源148a发射的光转化为平行光获得的,并且第二光144b是通过在途中使用第二准直镜150b将从第二光源148b发射的光转化为平行光获得的。
在图36B中所示的实例中,示出了使用两个光源(第一光源148a和第二光源148b)的情况。然而,从一个光源发射的光可以通过光学系统划分,并且划分的对应的光可以作为第一光144a和第二光144b照射到第一感光层142a和第二感光层142b。
随后,在图35的步骤S104中,对曝光后的感光材料140进行显影。因为取决于第一光源148a和第二光源148b的类型、显影剂的类型等等,第一感光层142a和第二感光层142b的曝光时间和显影时间会发生不同变化,所以无法明确地确定优选的数值范围。然而,对曝光时间和显影时间进行调整以实现100%的显影率。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造方法的第一曝光处理中,如图37中所示,例如,第一光掩模146a设置在第一感光层142a上,从而彼此紧密接触,并且第一光144a从第一光源148a照射,所述第一光源经设置以面向第一光掩模146a,朝向第一光掩模146a,从而曝光第一感光层142a。第一光掩模146a经配置以包含由透明钠玻璃形成的玻璃衬底以及形成在所述玻璃衬底上的掩模图案(第一曝光图案152a)。因此,沿形成在第一光掩模146a上的第一曝光图案152a的第一感光层142a的部分通过第一曝光处理得到曝光。在第一感光层142a与第一光掩模146a之间可以提供大约2微米到10微米的间距。
类似地,在第二曝光处理中,例如,第二光掩模146b设置在第二感光层142b上,从而彼此紧密接触,并且第二光144b从第二光源148b照射,所述第二光源经设置以面向第二光掩模146b,朝向第二光掩模146b以曝光第二感光层142b。类似于第一光掩模146a,第二光掩模146b经配置以包含由透明钠玻璃形成的玻璃衬底以及形成在所述玻璃衬底上的掩模图案(第二曝光图案152b)。因此,沿形成在第二光掩模146b上的第二曝光图案152b的第二感光层142b的部分通过第二曝光处理得到曝光。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二感光层142b与第二光掩模146b之间可以提供大约2微米到10微米的间距。
在第一曝光处理和第二曝光处理中,来自第一光源148a的第一光144a的照射计时和来自第二光源148b的第二光144b的照射计时可以相同或可以不同。如果两个照射计时相同,那么有可能减少处理时间,因为第一感光层142a和第二感光层142b可以通过一个曝光处理同时得到曝光。
最后,在图35的步骤S105中,通过对显影处理后的感光材料140执行层压处理来完成导电片11。具体而言,第一保护层26a形成在第一感光层142a侧上,并且第二保护层26b形成在第二感光层142b侧上。这些保护层保护第一传感器部分60a和第二传感器部分60b。
以此方式,可以使用采用前述双面一次性曝光的制造方法容易地形成触控面板44的电极。因此,有可能使触控面板44较细(具有低剖面)。
虽然上述实例是使用感光性卤化银乳剂层形成第一导电图案70a等的制造方法,但是存在以下制造方法作为其它制造方法。
举例来说,第一导电图案70a等可以通过在形成于透明衬底12上的铜箔上对光致抗蚀膜进行曝光和显影以形成抗蚀图案并且蚀刻从抗蚀图案中曝光的铜箔来形成。或者,第一导电图案70a等可以通过在透明衬底12上印刷含有金属微粒的糊状物并且在所述糊状物上执行金属镀覆来形成。或者,可以使用丝网印刷板或凹版印刷板将第一导电图案70a等印刷并且形成在透明衬底12上。或者,可以使用喷墨使第一导电图案70a等形成在透明衬底12上。
随后,将参看图38到图44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片11的变形例(第一变形例到第五变形例)。在所述变形例中,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参考数字相同的参考数字被给予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组件相同的组件,并且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一变形例]
替代电容类型,触控面板160可以是电阻膜类型(并且进一步是数字类型和模拟类型)。在下文中,将参看图38到图40描述结构和操作原理。
数字电阻膜类型触控面板160包含:下部面板162;上部面板164,其经设置以面朝下部面板162;粘合剂框架层166,其在下部面板162和上部面板164的边缘处将下部面板162和上部面板164粘结在一起并且使下部面板162和上部面板164彼此电绝缘;以及柔性印刷电路(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168,其插入在下部面板162与上部面板164之间。
如图38和图39A中所示,上部面板164包含:由柔性材料(例如,树脂)形成的第一透明衬底170a;以及形成在第一透明衬底170a的一个主表面(箭头Z2方向侧)上的第一传感器部分172a和第一终端布线部分174a。第一传感器部分172a包含由多个细金属导线16形成的两个或超过两个第一导电图案176a。带状第一导电图案176a在箭头Y方向上延伸,并且在箭头X方向上以相等间隔排列。每个第一导电图案176a通过第一终端布线部分174a电连接到FPC168。在第一导电图案176a之间,设置有带状第一虚拟图案178a。
如图38和图39B中所示,下部面板162包含:由高硬度材料(例如,玻璃)形成的第二透明衬底170b;在第二透明衬底170b的一个主表面(箭头Z1方向侧)上形成的第二传感器部分172b和第二终端布线部分174b;以及以预定间隔设置在第二传感器部分172b上的多个点隔片180。第二传感器部分172b包含由多个细金属导线16形成的两个或超过两个第二导电图案176b。带状第二导电图案176b在箭头X方向上延伸,并且在箭头Y方向上以相等间隔排列。每个第二导电图案176b通过第二终端布线部分174b电连接到FPC168。在第二导电图案176b之间,设置有带状第二虚拟图案178b。
如图38和图40中所示,在上部面板164和下部面板162粘结在一起的状态下,第一传感器部分172a经设置以按预定距离通过每个点隔片180与第二传感器部分172b间隔开。此外,通过使第一导电图案176a和第二导电图案176b穿过彼此来形成多个近似正方形的重叠区域182。另外,每个点隔片180设置在第一虚拟图案178a和第二虚拟图案178b穿过彼此的位置处。也就是说,建立了一种位置关系,其中点隔片180设置在每个重叠区域182的四个拐角的每一个中。
接下来,将描述触控面板160的操作。响应于来自输入表面(箭头Z1侧上的第一透明衬底170a的主表面)的压力,柔性第一透明衬底170a凹形弯曲。随后,第一导电图案176a的一部分在对应于由四个点隔片180围绕并且最接近于按压位置的一个重叠区域182的一部分中与第二导电图案176b的一部分接触。在此条件下,通过施加穿过FPC168的电压,在上部面板164和下部面板162之间生成了电位梯度。也就是说,通过从上部面板164读取穿过FPC168的电压可以检测箭头X方向(X轴)上的输入位置。类似地,通过从下部面板162读取电压可以检测箭头Y方向(Y轴)上的输入位置。
此处,可以根据分辨率对第一导电图案176a(或第二导电图案176b)的宽度w3进行不同设置。举例来说,大约1毫米到5毫米是优选的。就与第一导电图案176a(或第二导电图案176b)的绝缘以及触控面板160的灵敏度而言第一虚拟图案178a(或第二虚拟图案178b)的宽度w4优选地在50微米到200微米的范围内。
在当图39A和图39B中所示的单阴影区域(第一导电图案176a和第二导电图案176b)以及双阴影区域(第一虚拟图案178a和第二虚拟图案178b)的部分被放大时出现图2A中所示的网格图案20的结构。也就是说,优选的是确定布线形状,这样可以在上部面板164和下部面板162叠加的状态下实现莫尔条纹生成的压制和噪声颗粒感的减小。
[第二变形例]
第一导电图案192a和/或第二导电图案192b的轮廓形状可以不同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形状。在下文中,将参看图41A和图41B描述具有宏观上在平面图中呈近似格形的图案的第一传感器部分190a和第二传感器部分190b,而不形成第一感测部分72a(参看图5A)和第二感测部分72b(参看图5B)。
图41A是第一传感器部分190a(第一导电部分14a和第一虚拟电极部分15a)的局部放大视图,并且图41B是第二传感器部分190b(第二导电部分14b和第二虚拟电极部分15b)的局部放大视图。为了便于说明,在图41A和图41B中,仅仅以单条线示出由多个细金属导线16形成的网格图案20的轮廓。也就是说,当图41A和图41B中所示的每个单条线的一部分放大时,出现图2A中所示的网格图案20的结构。
如图41A中所示,在对应于第一传感器部分190a的部分中,提供了由多个细金属导线16形成的两个或超过两个第一导电图案192a。第一导电图案192a在箭头Y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垂直于箭头Y方向的箭头X方向上以相等间隔排列。第一导电图案192a不同于第二导电图案70b(参看图5B),并且具有近似恒定的线宽。在第一导电图案192a之间,设置有格形第一虚拟图案194。第一虚拟图案194经配置以包含:四个长线图案196,所述长线图案在箭头Y方向上延伸并且以相等的间隔设置;以及多个短线图案198,所述短线图案经设置以穿过四个长线图案196。短线图案198具有相同的长度,并且在箭头Y方向上以相等的间隔设置,其中四个短线图案198作为一个单元。
如图41B中所示,在对应于第二传感器部分190b的部分中,提供了由多个细金属导线16形成的两个或超过两个第二导电图案192b。第二导电图案192b在箭头X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垂直于箭头X方向的箭头Y方向上以相等间隔排列。第二导电图案192b不同于第一导电图案70a(参看图5A),并且具有近似恒定的线宽。在第二导电图案192b之间,设置有在箭头X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线性第二虚拟图案200。第二虚拟图案200都具有相同的长度,并且在箭头Y方向上以相等的间隔设置,其中四个第二虚拟图案200作为一个单元。
也就是说,在平面图中在第一传感器部分190a(参看图41A)和第二传感器部分190b(参看图41B)中形成的设计彼此互补,并且实现具有由格要素202定义的单元的格形。即使在此配置下,也可以获得与本发明相同的效果。
[第三变形例]
导电片210可以由两个片部件形成(第一片部件212a和第二片部件212b)。
如图42中所示,导电片210是通过从下侧开始依序层压第二片部件212b和第一片部件212a形成的。第一片部件212a包含在第一透明衬底12a的一个主表面(箭头s1方向侧)上形成的第一导电部分14a和第一虚拟电极部分15a。第二片部件212b包含在第二透明衬底12b的一个主表面(箭头s1方向侧)上形成的第二导电部分14b。也就是说,可以认为第一导电部分14a等是形成在第一透明衬底12a的一个主表面(箭头s1方向侧)上的,并且第二导电部分14b等是形成在第一透明衬底12a的另一主表面(箭头s2方向侧)上的。
即使导电片210是以此方式形成的,也可以获得与本发明的实施例相同的效果。此外,另一层可以插入在第一片部件212a与第二片部件212b之间。另外,只要第一导电部分14a与第二导电部分14b彼此绝缘或者第一虚拟电极部分15a与第二导电部分14b彼此绝缘,它们就可以经设置以面朝彼此。
[第四变形例]
虚拟电极部分(第一虚拟电极部分15a和第二虚拟电极部分15b)不仅可以提供在导电片220的一个表面上并且还可以提供在所述导电片的两个表面上。
如图43中所示,不仅是第二导电部分14b而且还有第二虚拟电极部分15b形成在透明衬底12的另一主表面(箭头s2方向侧)上。此处,第二虚拟电极部分15b经设置以按预定距离与第二导电部分14b间隔开。也就是说,第二虚拟电极部分15b处于其与第二导电部分14b电绝缘的状态。
因此,通过在透明衬底12的两个表面上提供虚拟电极部分,可以在将导电片220安装到显示装置40(参看图4)时在朝前和朝后排列导电片220的任一情况下都获得本发明的效果。相反,就制造成本而言,还可能采用在透明衬底12的任一表面上不提供虚拟电极部分的配置。
[第五变形例]
导电片230可能具有各向异性网格图案232。
图44是具有网格图案232的导电片230的局部放大的平面图,导电片230的形状是在黑色矩阵34叠加的条件下优化的(参看图3)。
从图10A和图44中可以了解,与网格图案20的设计相比,网格图案232(每个开口18)的设计大体上是水平较长的形状。其原因估计如下。
当红色子像素32r、绿色子像素32g和蓝色子像素32b如图3中所示在箭头X方向上设置时,一个像素32被分成对应的1/3区域。因此,高空间频率分量的噪声粒度增大。另一方面,在箭头Y方向中,仅存在相当于黑色矩阵34的排列周期的空间频率分量,并且不存在其它空间频率分量。因此,网格图案232的设计经确定以减少排列周期的可见度。也就是说,将在箭头Y方向上延伸的布线线路制成使布线线路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得窄,并且所述布线线路规则地设置在黑色矩阵34之间。
如上文所述,考虑到包含黑色矩阵34的结构图案的设计有可能优化网格图案232。也就是说,当在实际使用模式下观察时,噪声的颗粒感减小,并且用于观察的物体的可见度大大改善。这在导电片230的实际使用模式已知时是尤其有效的。
接下来,将集中于使用卤化银感光材料的制造方法给出说明,所述方法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片10和11中是尤其优选的模式。
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片10和11的方法包含以下三种模式,取决于感光材料和显影处理的形式。
(1)对不含物理显影核的黑白感光性卤化银感光材料进行化学显影或热显影以在所述感光材料上形成金属银部分的模式。
(2)对在卤化银乳剂层中含有物理显影核的黑白感光性卤化银感光材料进行溶解和物理显影以在所述感光材料上形成金属银部分的模式。
(3)使不含物理显影核的黑白感光性卤化银感光材料和具有含有物理显影核的非感光层的图像接收片彼此重叠并且执行扩散转印显影以在非感光性图像接收片上形成金属银部分的模式。
(1)的模式是一体化的黑白显影类型,并且半透明的导电膜形成在感光材料上。所获得的显影银是化学显影银或热显影银,并且其活性在随后的镀覆或物理显影处理中是高的,因为它是高比表面积的细丝。
在(2)的模式中,在曝光部分中,物理显影核附近的卤化银颗粒溶解并且沉积在显影核上,并且因此半透明的导电膜,例如,透光性导电膜形成在感光材料上。这也是一体化的黑白显影类型。因为显影动作是在物理显影核上的沉积,所以显影银是高度活跃的,但是具有低比表面积的球形形状。
在(3)的模式中,未曝光的部分中的卤化银颗粒溶解并且扩散而沉积在图像接收片上的显影核上,并且因此,半透明的导电膜,例如,透光性导电膜形成在图像接收片上。这是所谓的单独类型,并且图像接收片是通过从感光材料上剥离而使用。
在所述模式的任一个中,有可能选择负性类型显影处理和反向显影处理中的任何显影处理(在扩散转印方法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自动正性类型感光材料作为感光材料使得负性类型显影处理变得可行)。
本文中所指的化学显影、热显影、溶解物理显影以及扩散转印显影通常是在所属领域中使用的术语,并且在一般的摄影化学教材中都有说明,例如,菊地真一(ShinichiKikuchi)编写的“照片化学(Photochemistry)”(共立出版社(KyoritsuPublishing Co.),1955出版)以及C.E.K.米斯(C.E.K.Mees)编写的“摄影法理论第四版(The Theory ofPhotographic Processes,4th ed.)”(麦克米伦(Mcmillan)公司,1977出版)。这种情况是涉及液体处理的发明,但是采用热显影方法的技术也可以被认为是其它显影方法。举例来说,有可能采用日本专利特开2004-184693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4-334077报公报和日本专利特开2005-010752号公报中公开的技术以及在日本专利特愿第2004-244080号和日本专利特愿第2004-085655号的日本专利申请案的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
此处,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片10和11的每个层的配置。
[透明衬底12]
作为透明衬底12,可以提及塑料膜、塑料板、玻璃板等等。
作为上述塑料膜和塑料板的材料,可以使用包含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亚乙酯(PET)和聚萘二甲酸亚乙酯(PE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以及三乙酰纤维素(TAC)在内的聚酯。
作为透明衬底12,优选的是熔点在大约290℃或者低于290℃的塑料膜或塑料板。具体而言,就光学透明度、可加工性等而言,PET是优选的。
[银盐乳剂层]
充当第一层压部分28a和第二层压部分28b中每一个的细金属导线16的银盐乳剂层不仅含有银盐和粘结剂而且还含有例如溶剂或染料等添加剂。
<1.银盐>
作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银盐,可以提及例如卤化银等无机银盐以及例如乙酸银等有机银盐。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优选的是使用作为光学传感器特征优良的卤化银。
就银而言,银盐乳剂层中银的涂覆量(银盐的涂覆量)优选地为1g/m2到30g/m2,更优选地为1g/m2到25g/m2,并且仍然更优选地为5g/m2到20g/m2。通过将银的涂覆量设在上述范围内,有可能使得导电片10和11具有所希望的表面电阻。
<2.粘结剂>
作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粘结剂,举例来说,可以提及明胶、聚乙烯醇(PVA)、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例如淀粉、纤维素和其衍生物等多糖、聚氧化乙烯、聚乙烯胺、壳聚糖、聚赖氨酸、聚丙烯酸、聚海藻酸、聚透明质酸以及羧基纤维素等。这些粘结剂具有中性、阴离子性和阳离子性的特性,取决于官能团的离子性。
包含在本发明实施例的银盐乳剂层中的粘结剂的含量并不受特定限制,并且可以适当地确定在可以呈现出扩散性和粘合性的范围内。作为银盐乳剂层中的粘合剂的含量,就银/粘合剂体积比而言,优选的为1/4或者超过1/4,并且更加优选的为1/2或者超过1/2。银/粘合剂体积比优选地为100/1或者小于100/1,并且更加优选地为50/1或者小于50/1。1/1到4/1的银/粘合剂体积比仍然是更优选的。最优选地,银/粘合剂体积比为1/1到3/1。通过将银盐乳剂层中的银/粘合剂体积比设在上述范围内,那么即使是在银的涂覆量进行调整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电阻值的变化。因此,可以获得具有均一表面电阻的导电片10。银/粘合剂的体积比可以通过将材料的卤化银量/粘合剂量(重量比)转换为银量/粘合剂量(重量比),并且随后将银量/粘合剂量(重量比)转换为银量/粘合剂量(体积比)来计算。
<3.溶剂>
用于制备银盐乳剂层的溶剂不受特定限制。举例来说,可以提及水、有机溶剂(例如,例如甲醇等醇类、例如丙酮等酮类、例如甲酰胺等酰胺类、例如二甲亚砜等亚砜类、例如乙酸乙酯等酯类,以及醚类)、离子性液体以及这些溶剂的混合物。
<4.其它添加剂>
作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各种添加剂,可以优选地使用已知的添加剂而无特定的限制。
[第一保护层26a和第二保护层26b]
作为第一保护层26a和第二保护层26b,类似于透明衬底12,可以提及塑料膜、塑料板、玻璃板等。作为上述塑料膜和塑料板的材料,举例来说,有可能使用PET、PEN、PMMA、PP、PS、TAC等。
第一保护层26a和第二保护层26b中的每一个的厚度是不受特定限制的,并且可以取决于目的适当选择。举例来说,优选的是5微米到100微米,更优选的是8微米到50微米,并且尤其优选的是10微米到30微米。
接下来,将描述用于制造导电片10和11的方法的每个步骤。
[曝光]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包含使用印刷方法形成第一导电部分14a、第二导电部分14b、第一虚拟电极部分15a等的情况。然而,除了印刷方法之外,第一导电部分14a、第二导电部分14b、第一虚拟电极部分15a等可以通过曝光、显影等形成。也就是说,对提供在透明衬底12上的具有含银盐层的感光材料执行曝光,或者对涂覆有用于光刻的光聚合物的感光材料执行曝光。可以使用电磁波执行曝光。作为电磁波,举例来说,可以提及例如可见光和紫外光等光以及X射线等辐射。对于曝光,可以使用具有波长分布的光源,或者可以使用特定波长的光源。
[显影处理]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乳剂层曝光后进一步执行显影处理。可以使用用于卤化银摄影胶片、照相纸、印刷板胶片、用于光掩模的乳剂掩膜等的普通显影处理技术来执行显影处理。
本发明中的显影处理可以包含出于稳定的目的执行的定影处理,方法是移除未曝光部分中的银盐。可以使用用于卤化银摄影胶片、照相纸、印刷板胶片、用于光掩模的乳剂掩膜等的定影处理技术来执行本发明的定影处理。
优选的是对经受显影处理和定影处理的感光材料执行洗涤处理或者稳定化处理。
显影处理后曝光部分中所包含的金属银部分的质量优选是曝光前曝光部分中含有的银的质量的50质量%或者超过50质量%,并且更优选的是80质量%或者超过80质量%。如果包含在曝光部分中的银的质量等于或者大于曝光前的曝光部分中含有的银的质量的50%质量或者超过50质量%,那么可以获得高导电率并且因此这是优选的。
通过上述步骤,获得导电片10和11。在显影处理后可以对导电片10和11进一步执行压延处理,并且通过压延处理,可以对导电片10和11的表面电阻进行调整以获得希望的表面电阻。优选的是获得的导电片10和11的表面电阻在0.1欧姆/平方到300欧姆/平方的范围内。
表面电阻取决于导电片10和11的应用设置。举例来说,在触控面板应用的情况下,优选的是1欧姆/平方到70欧姆/平方,更优选的是5欧姆/平方到50欧姆/平方,并且仍然更优选的是5欧姆/平方到30欧姆/平方。在电磁波屏蔽应用的情况下,优选的是10欧姆/平方或低于10欧姆/平方,并且更优选的是0.1欧姆/平方到3欧姆/平方。
[物理显影和镀覆处理]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通过上述曝光和显影处理形成的金属银部分的导电性,可以执行物理显影和/或镀覆处理以使金属银部分携带导电金属颗粒。在本发明中,可以通过物理显影或镀覆处理使导电金属颗粒携带在金属银部分上,或者可以通过物理显影和镀覆处理的组合使导电金属颗粒携带在金属银部分上。经受物理显影和/或镀覆处理后的金属银部分被称作“导电金属部分”。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物理显影”是指通过用还原剂来还原例如银离子等金属离子在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的核上沉积金属颗粒。这种物理显影用于即显黑白胶片、即显幻灯胶片、印刷板制造等,并且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所述技术。所述物理显影可以在曝光后与显影处理同时进行,也可以在显影处理后单独进行。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作为镀覆处理,有可能使用无电镀覆(化学还原镀覆或置换镀覆)、电镀,或无电镀覆和电镀两者。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无电镀覆,可以使用已知的无电镀覆技术。举例来说,可以使用用于印刷电路板等的无电镀覆技术。所述无电镀覆优选地为无电铜镀覆。
在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片10和11的方法中,不一定要执行例如镀覆等步骤。这是因为可以通过调整本发明制造方法中的银盐乳剂层中的银的涂覆量和银/粘合剂体积比获得希望的表面电阻。
[氧化处理]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优选地是对显影处理后的金属银部分和通过物理显影和/或镀覆处理形成的导电金属部分执行氧化处理。通过执行氧化处理,例如,当金属略微沉积在透光性部分上时,可以将所述金属移除,使得透光性部分的透射率变为近似100%。
[显影处理后的膜硬化处理]
在银盐乳剂层上执行显影处理后,优选的是通过将所得物浸没在硬化剂中执行硬化处理。作为硬化剂,可以提及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平2-141279号公报中公开的戊二醛、己二醛、例如2,3-二羟基-1,4-二恶烷等二醛以及硼酸。
可以将例如抗反射层或硬涂层等功能层给予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电片10和11。
[压延处理]
可以通过执行压延处理使显影处理后的金属银部分光滑。通过所述压延处理,可以显著地增大金属银部分的导电性。可以使用压延辊来执行压延处理。通常,所述压延辊包含一对辊。
作为用于压延处理的辊,使用金属辊或者由树脂(例如,环氧树脂、聚酰亚胺、聚酰胺,或者聚酰亚胺酰胺)制成的塑料辊。具体而言,当乳剂层提供在两个表面上时,优选的是使用一对金属辊来执行压延处理。当乳剂层提供在一个表面上时,就抗起皱而言,可以使用金属辊和塑料辊的组合。线压力的下限等于或大于1960牛/厘米(N/cm)(200千克力/厘米(kgf/cm);当转化为表面压力时为6994千克力/平方厘米),并且更加优选地等于或大于2940牛/厘米(300千克力/厘米;当转化为表面压力时为935.8千克力/平方厘米)。线压力的上限等于或小于6880牛/厘米(700千克力/厘米)。
优选地,由压延辊表示的光滑化处理的应用温度是10℃(无温度控制)到100℃。更优选的温度在10℃(无温度控制)到50℃的范围内,不过温度的变化取决于金属网格图案或者金属布线图案的布线密度或形状以及粘结剂的类型等等。
[层压处理]
为了保护第一传感器部分60a和第二传感器部分60b,可以在银盐乳剂层上形成保护层。可以通过在保护层与银盐乳剂层之间提供第一粘合剂层24a(或第二粘合剂层24b),自由地执行粘合性的调整。
作为第一粘合剂层24a和第二粘合剂层24b的材料,可以提及湿的层压粘合剂、干的层压粘合剂或热熔性粘合剂。具体而言,优选的是干的层压粘合剂,通过所述干的层压粘合剂可以粘结多种材料并且所述干的层压粘合剂具有高的粘结速度。具体而言,氨基树脂粘合剂、酚醛树脂粘合剂、氯丁二烯橡胶粘合剂、丁腈橡胶粘合剂、环氧树脂粘合剂、聚氨酯粘合剂,以及活性类型丙烯酸系粘合剂等可以用作干的层压粘合剂。在这些粘合剂中,优选的是使用住友3M(Sumitomo3M)有限公司制造的OCA(光学透明粘合剂(Optical ClearAdhesive),注册商标),这种粘合剂是具有低酸值的丙烯酸系粘合剂。
作为干燥条件,30℃到150℃的温度环境以及1分钟到30分钟是优选的。50℃到120℃的干燥温度是尤其优选的。
代替提供上述粘合剂层,可以通过对透明衬底12和保护层中的至少一个执行表面处理来调整层间粘合力。为了增大相对于上述银盐乳剂层的粘合力,举例来说,可以执行电晕放电处理、火焰处理、紫外线照射处理、高频照射处理、辉光放电照射处理、活跃等离子照射处理、激光束照射处理等等。
本发明可以通过与分别在以下表1和表2中列出的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案和国际公开案手册中公开的技术适当地结合来使用。省略了“日本专利特开”、“号公报”、“手册”等的符号。
[表1]
2004-221564 2004-221565 2007-200922 2006-352073 2007-129205
2007-235115 2007-207987 2006-012935 2006-010795 2006-228469
2006-332459 2009-21153 2007-226215 2006-261315 2007-072171
2007-102200 2006-228473 2006-269795 2006-269795 2006-324203
2006-228478 2006-228836 2007-009326 2006-336090 2006-336099
2006-348351 2007-270321 2007-270322 2007-201378 2007-335729
2007-134439 2007-149760 2007-208133 2007-178915 2007-334325
2007-310091 2007-116137 2007-088219 2007-207883 2007-013130
2005-302508 2008-218784 2008-227350 2008-227351 2008-244067
2008-267814 2008-270405 2008-277675 2008-277676 2008-282840
2008-283029 2008-288305 2008-288419 2008-300720 2008-300721
2009-4213 2009.10001 2009-16526 2009-21334 2009-26933
2008-147507 2008.159770 2008-1.59771 2008-171568 2008-198388
2008-218096 2008-218264 2008-224916 2008-235224 2008-235467
2008-241987 2008-251274 2008-251275 2008-252046 2008-277428
[表2]
2006/001461 2006/088059 2006/098333 2006/098336 2006/098338
2006/098335 2006/098334 2007/001008
实例
在下文中,将通过本发明的实例更确切地描述本发明。在本发明中,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下,可以对以下实例中所示的材料、数量、比率、处理、处理程序等进行适当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应被理解为受到以下所示实例的限制。
对包含实例1到实例13、比较实例1到比较实例3以及参考实例1到参考实例4的导电片11的显示装置40中的表面电阻率、可见度(噪声的颗粒感)以及亮度变化率进行评价。
<实例1到实例13、比较实例1到比较实例3以及参考实例1到参考实例4>
(卤化银感光材料)
制备平均球形当量直径为0.1微米的含有氯溴碘化银颗粒(I=0.2摩尔%,Br=40摩尔%)的乳剂。相对于150g的Ag,所述乳剂在含水介质中包含10.0克的明胶。
将K3Rh2Br9和K2IrCl6添加到乳剂中,使得浓度变为10-7(摩尔/摩尔Ag),以将Rh离子和Ir离子掺杂到溴化银颗粒中。将Na2PdCl4添加到乳剂中,并且另外,使用氯金酸与硫代硫酸钠对乳剂进行金硫敏化。随后,与明胶硬化剂一起,将乳剂涂覆在透明衬底(此处,为具有n0=1.64的折射率的聚对苯二甲酸亚乙酯(PET))上,因此银的涂覆量变为10克/平方米。在这种情况下,Ag/明胶体积比被设成2/1。
将乳剂涂覆到宽度为300毫米的PET支撑体上,从而针对20米具有250毫米的涂覆宽度,并且将支撑体的两端中的每一个切割30毫米,从而留下240毫米涂覆宽度的中心部分,由此获得卷形卤化银感光材料。
(曝光图案的生成)
使用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描述的SA方法(参看图27等),生成了表示填充有无间隔的多边形网格形状22的网格图案20(参看图2A)的输出图像数据ImgOut。
作为网格图案20的制备条件,总透射率、透明衬底12的厚度、细金属导线16的宽度以及细金属导线16的厚度分别设成93%、20微米、20微米和10微米。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单元区域90的尺寸都为5毫米,并且其图像分辨率是3500个点/英寸(dot per inch,dpi)。种子点SD的初始位置是使用梅森旋转算法(Mersenne twister)随机确定的,并且多边形形状的每个网格形状22是根据沃罗诺伊图确定的。通过使用图30和图31中所示的方法规则地排列单元图像数据ImgE,形成具有重复形状的输出图像数据ImgOut。稍后确认希望的导电片11是通过输出图像数据ImgOut制造的。
随后,如图33A和图33B中所示,包含除第一区域R1外的区域的第一曝光图案以及包含第二区域R2的第二曝光图案是通过在平面区域100中切割布线形状制备。
出于比较目的,也生成了表示根据常规实例的图案PT1到图案PT3(参看图46A到图46C)的曝光图案。这些被称作比较实例1到比较实例3。
同时,通过针对表达式(5)中所示的评价值EVP不同地改变系数αj的值(j=1和2),获得具有网格形状22的排列的不同规则性(随机性)的九种类型网格图案20。在下文中,按照高规则性的顺序(按照低随机性的顺序)将这些设为参考实例3、实例7、实例8、实例9、实例10、实例11、实例12、实例13和参考实例4。相对于稍后描述的实例1到实例6和参考实例1和参考实例2,使用具有与实例10中相同形状的网格图案20。
(曝光)
在A4尺寸(210毫米×297毫米)的透明衬底12的两个表面上执行曝光。曝光是使用来自作为光源的高压汞灯的平行光执行的,所述平行光穿过上述第一曝光图案(对应于第一导电部分14a侧)和第二曝光图案(对应于第二导电部分14b侧)的光掩膜。
(显影处理)
·1L显影剂的配方:
·1L定影剂的配方:
使用上述处理试剂,使用富士胶片有限公司(Fuji Photo Film Co.,Ltd)制造的自动显影机FG-710PTS(商品名),在处理条件(显影:35℃,30秒;定影:34℃,23秒;以及洗涤水流:5升/分钟,20秒)下对已曝光的感光材料进行处理。
(层压处理)
由相同材料形成的第一保护层26a和第二保护层26b各自分别粘结到显影感光材料的两侧。如稍后描述的,具有不同折射率n1的保护膜用于导电片10的每个样品。此外,使用市售的胶带(NSS50-1310(商品名),新TAC(达可)化成公司(New Tac Kasei Co.,Ltd.),厚度为50微米)作为第一粘合剂层24a和第二保护层26b(参见图2B)。在粘结第一保护层26a和第二保护层26b之后,为了防止气泡的生成,在0.5大气压力和40℃的环境下进行高压加热处理20分钟。
为了便于评价,使用通过从所述片中切割出一部分获得的第一保护层26a。也就是说,可以立刻看到在形成第一保护层26a(折射率n1)的情况与不形成第一保护层26a(空气层的折射率1.00)的情况之间的差异。在下文中,对应于第一保护层26a的切割部分的显示部分被称作“不具有保护层”的区域,并且剩余的显示部分被称作“具有保护层”的区域。
(实例1)
根据实例1的导电片11是使用折射率n1=1.42的聚氯三氟乙烯(PCTTE)作为第一保护层26a制备的。在这种情况下,相对折射率nr1是nr1=(1.42/1.64)=0.86。
(实例2、实例7到实例13、比较实例1到比较实例3以及参考实例3和参考实例4)
根据实例2的导电片11是使用折射率n1=1.50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作为第一保护层26a制备的。在这种情况下,相对折射率nr1是nr1=(1.50/1.64)=0.91。
关于对应于图案PT1(参看图46A)的比较实例1、对应于图案PT2(参看图46B)的比较实例2、对应于图案PT3(参看图46C)的比较实例3、对应于网格图案20(参看图2A)的实例7到实例13,以及参考实例3和参考实例4,制备涂覆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每个样品。
(实例3)
根据实例3的导电片11是使用折射率n1=1.60的聚苯乙烯(PS)作为第一保护层26a制备的。在这种情况下,相对折射率nr1是nr1=(1.60/1.64)=0.97。
(实例4)
根据实例4的导电片11是使用折射率n1=1.70的聚硫氨酯(PTU)作为第一保护层26a制备的。在这种情况下,相对折射率nr1是nr1=(1.70/1.64)=1.03。
(实例5)
根据实例5的导电片11是使用折射率n1=1.78的高折射率玻璃作为第一保护层26a制备的。在这种情况下,相对折射率nr1是nr1=(1.78/1.64)=1.08。
(实例6)
根据实例6的导电片11是使用折射率n1=1.90的超高折射率玻璃作为第一保护层26a制备的。在这种情况下,相对折射率nr1是nr1=(1.90/1.64)=1.15。
(参考实例1)
根据参考实例1的导电片11是使用折射率n1=1.34的四氟乙烯(FEP)作为第一保护层制备的。在这种情况下,相对折射率nr1是nr1=(1.34/1.64)=0.81。
(参考实例2)
根据参考实例2的导电片11是使用折射率n1=1.98的超高折射率玻璃作为第一保护层制备的。在这种情况下,相对折射率nr1是nr1=(1.98/1.64)=1.20。
[评价]
根据实例1到实例13、比较实例1到比较实例3以及参考实例1和参考实例2的每个样本粘结到显示单元30的显示屏幕上。作为显示单元30,使用的是市售的彩色液晶显示器(11.6英寸的屏幕尺寸、1366×768个点,以及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均为192微米的像素间距)。
(表面电阻测量)
为了评价表面电阻的均一性,使用由Dia(戴亚)仪器公司(Dia Instruments Co.)制造的Loresta GP(商品名,型号为MCP-T610)系列4点探针(ASP)在10个任意位置处对实例2和比较实例1到比较实例3中的每个实例的表面电阻进行测量,并且取平均值。
(噪声的颗粒感)
在通过控制显示单元30的显示来显示白色(最大亮度)的条件下,三名研究人员进行了噪声的颗粒感的感官评价(粗糙度的感觉)。这种评价是考虑到由网格形状22引起的亮度的噪声的感觉以及由子像素的结构引起的颜色的噪声的感觉全面地进行数字化。距离显示屏幕的观看距离设成300毫米,并且室内照明度设成300勒克司(1x)。
在此感官评价中,执行关于“不具有保护层”的区域(不形成第一保护层26a的显示区域)中的视觉识别结果的比较观察。具体而言,当“具有保护层”的区域中的噪声的颗粒感与“不具有保护层”的区域中的噪声的颗粒感相比显著地改善时,得到5分;当它改善时,得到4分;当没有变化时,得到3分;当它变差时,得到2分;当它显著变差时,得到1分。研究人员给出的分数的平均值被视作噪声的颗粒感的评价值。
(亮度变化率)
在通过控制显示单元30的显示来显示白色(最大亮度)的条件下,对显示屏幕上的亮度进行测量。LS-100(商品名,由柯尼卡美能达公司(Konica Minolta)制造)用作亮度计。距离显示屏幕的测量距离设成300毫米,测量角度设成2°,并且室内照明度设成1勒克司或低于1勒克司。
假定“不具有保护层”的区域中的亮度为La[坎德拉/平方米(cd/m2)],并且“具有保护层”的区域中的亮度为Lb[坎德拉/平方米],亮度变化率(单位:%)被计算为100×(Lb-La)/La。此外,考虑到平面内的均一性,将“具有保护层”的区域中的测量位置设在“不具有保护层”的区域的边界附近。
(不规则性与可见度之间的关系)
执行感官评价以检查填充有无间隔的多边形网格形状22的网格图案20的不规则性与可见度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针对根据实例7到实例13以及参考实例3和参考实例4的样品按三个等级执行莫尔条纹、粗糙度的感觉和颜色噪声的个别评价以及总体评价。
莫尔条纹不明显的情况被评价为“A”,观看到莫尔条纹但是不引起问题的情况被评价为“B”,并且莫尔条纹明显的情况被评价为“C”。研究人员进行的评价的平均值被设为莫尔条纹的评价结果。
粗糙度的感觉不明显的情况被评价为“A”,观看到粗糙度的感觉但是不引起问题的情况被评价为“B”,并且粗糙度的感觉明显的情况被评价为“C”。研究人员进行的评价的平均值被设为粗糙度的感觉的评价结果。
颜色噪声不明显的情况被评价为“A”,观看到颜色噪声但是不引起问题的情况被评价为“B”,并且颜色噪声明显的情况被评价为“C”。研究人员进行的评价的平均值被设为颜色噪声的评价结果。
显示屏幕的可见度良好的情况被评价为“A”,感测是任何不舒适的感觉但是可见度的水平足够的情况被评价为“B”,并且可见度不佳的情况被评价为“C”。研究人员进行的评价的平均值被设为粗糙度的感觉的评价结果。
[结果]
(表面电阻测量)
在实例2和比较实例1到比较实例3中,表面电阻率处于足够实际用作透明电极的水平,并且半透明性也是良好的。具体而言,实例2中(根据本发明的导电片11)的表面电阻率的变化是最小的。
(噪声的颗粒感)
[1]就图案之间的可见度而言,按照实例2的样品、比较实例3的样品、比较实例1的样品以及比较实例2的样品的顺序获得良好的评价。这一顺序与由图12中所示的功率谱的峰形成的最小面积到较大面积的顺序是相同的。具体而言,确认实例2(根据本发明的导电片11)中的噪声的颗粒感不甚明显。
[2]如图45中所示,在实例1到实例6和参考实例1和参考实例2中,评价值超过3,并且通过消除空气层获得了噪声的颗粒感减少的效应。其中,在实例1到实例6中,评价值超过4,并且与参考实例1和参考实例2相比观察到明显的效应。也就是说,获得了当相对折射率nr1满足0.86≤nr1≤1.15的关系时可以抑制噪声的颗粒感的结论。
(亮度变化率)
如表3中所示,在实例1到实例6和参考实例1和参考实例2中,亮度变化率是正值,并且通过消除空气层(气隙)改进了显示屏幕上的亮度。
[表3]
亮度变化率(%)
参考实例1 15.1
实例1 18.9
实例2 21.7
实例3 21.9
实例4 21.2
实例5 20.0
实例6 16.5
参考实例2 14.1
其中,在实例2到实例5中,亮度变化率超过20%,并且与实例1和实例6等相比观察到可以用裸眼识别的程度差异。也就是说,获得了当相对折射率nr1满足0.91≤nr1≤1.08的关系时可以改善显示亮度的结论。
[补充说明]
除了上述实例外,作为通过不同地改变导电片11的制备条件执行的相同评价的结果,获得了以下发现。
(1)透明衬底12的材料不限于PET,并且在满足相对折射率nr1和nr2的上述关系的范围内,无论材料如何,都可以获得相同的实验结果。此外,即使第二保护层26b由与第一保护层26a不同的材料形成,在满足上述关系的范围内实验结果也是相同的。
(2)通过将相对折射率nr1和nr2中的一个设为大于或等于0.86且小于或等于1.15,获得减少噪声的颗粒感的效应。此外,通过将相对折射率nr1和nr2都设为大于或等于0.86且小于或等于1.15,获得明显的减少效应。
(3)通过将相对折射率nr1和nr2中的一个设为大于或等于0.91且小于或等于1.08,获得穿过显示屏幕发射到外部的光的量,也就是说,显示亮度改善的效应。此外,通过将相对折射率nr1和nr2都设为大于或等于0.91且小于或等于1.08,获得明显的改善效应。
(4)即使导电片11是设置在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发生逆转的状态下,也可以获得与上文所述大致相同的评价结果。
(不规则性与可见度之间的关系)
在以下表4中,示出了针对根据实例7到实例13和参考实例3和参考实例4的样品的莫尔条纹、粗糙度的感觉和颜色噪声的个别评价以及总体评价。
[表4]
第二评价值EV2[微米] 莫尔条纹 粗糙度的感觉 颜色噪声 总体评价
参考实例3 11 C A B C
实例7 15 B A B B
实例8 20 B A B B
实例9 26 A A A A
实例10 31 A A A A
实例11 36 A A A A
实例12 48 A B A B
实例13 65 A B A B
参考实例4 80 A C A C
就莫尔条纹而言,参考实例3中的评价是C,并且它揭示莫尔条纹是明显的。此外,实例7和实例8中的评价是B,并且识别出莫尔条纹,但是处于不会造成问题的水平。另外,实例9到实例13以及参考实例4中的评价是A,并且没有生成莫尔条纹。
就粗糙度的感觉而言,参考实例4中的评价是C,并且它揭示粗糙度的感觉是明显的。此外,实例12和实例13中的评价是B,并且识别出粗糙度的感觉,但是处于不会造成问题的水平。另外,参考实例3和实例7到实例11中的评价是A,并且不会造成粗糙度的感觉。
就颜色噪声而言,参考实例3和实例7和实例8中的评价是B,并且识别出颜色噪声,但是处于不会造成问题的水平。此外,实例9到实例13以及参考实例4中的评价是A,并且没有生成颜色噪声。
就总体评价而言,参考实例3和参考实例4中的评价是C,并且显示屏幕的可见度不佳。此外,实例7、实例8、实例12和实例13中的评价是B,并且感测到了不舒适的感觉,但是可见度的水平是足够的。另外,实例9到实例11中的评价是A,并且显示屏幕的可见度良好。
因此,确认对于网格图案20的每个开口18(或每个网格形状22)的质心位置分布C,通过将沿参考轴430(X′轴)相对于交叉轴432(Y′轴)设置的质心位置Pc1到Pc9的均方差设为大于或等于15微米且小于或等于65微米,可以抑制莫尔条纹、粗糙度的感觉和颜色噪声的生成。
毋庸置疑,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自由修改。
举例来说,使计算机根据用于制造在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中描述的导电片的设备的每个功能进行操作的用于制造导电片的程序,以及使计算机执行用于制造导电片的上述方法的每个步骤的流程的用于制造导电片的程序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另外,上面记录有此类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体也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Claims (16)

1.一种导电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以及
导电部分,所述导电部分形成在所述衬底的至少一个主表面上并且是由多个细金属导线形成,
其中网格图案是由所述导电部分形成,在所述网格图案中不同的网格形状排列在平面图中,并且
所述网格图案经配置使得在所述网格形状的质心位置的二维分布的功率谱中,处于比预定空间频率高的空间频率侧上的平均强度大于处于比所述预定空间频率低的空间频带侧上的平均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片,其中所述预定空间频率是使人类的视觉响应特性相当于最大响应5%的空间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片,其中所述人类的视觉响应特性是在300毫米的明视距离处基于杜利肖函数获得的视觉响应特性,
所述预定空间频率是6周期/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片,其中所述预定空间频率是使所述功率谱的值得到最大化的空间频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导电片,其中在所述质心位置的二维分布中,沿预定方向相对于垂直于所述预定方向的方向设置的所述质心位置的均方差等于或大于15微米并且等于或小于65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导电片,其中每个所述网格形状是多边形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电片,其中每个所述网格形状是基于一个平面区域中的多个位置根据沃罗诺伊图确定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电片,其中每个所述网格形状是基于一个平面区域中的多个位置根据狄洛尼图确定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导电片,其中所述网格图案是通过没有间隔地排列所述网格形状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导电片,其中所述网格图案包含重复的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导电片,其中所述导电部分包含:
第一导电部分,其形成在所述衬底的一个主表面上并且是由多个细金属导线形成;以及
第二导电部分,其形成在所述衬底的另一主表面上并且是由多个细金属导线形成,并且
所述网格图案是通过组合所述第一导电部分和第二导电部分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电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保护层,其提供在所述一个主表面上并且覆盖所述第一导电部分;以及
第二保护层,其提供在所述另一主表面上并且覆盖所述第二导电部分,
其中所述衬底相对于所述第一保护层的相对折射率和/或所述衬底相对于所述第二保护层的相对折射率等于或大于0.86并且等于或小于1.15。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电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虚拟电极部分,其形成在所述一个主表面上并且由与所述第一导电部分电绝缘的多个细金属导线形成,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部分包含多个第一导电图案,所述第一导电图案设置在一个方向并且多个第一感测部分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导电图案,
所述第一虚拟电极部分包含多个第一虚拟图案,所述第一虚拟图案设置在彼此邻近的所述第一导电图案之间的开口部分中,并且
所述第一虚拟图案的布线密度等于所述第一导电图案的布线密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导电片,其中所述导电部分形成在所述衬底的一个主表面上。
15.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片;以及
检测控制单元,其从所述导电片的主表面侧检测接触位置或邻近位置。
1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片;
检测控制单元,其从所述导电片的一个主表面侧检测接触位置或邻近位置;以及
显示单元,其基于显示信号在显示屏幕上显示图像,
其中所述导电片设置在所述显示屏幕上,使另一主表面侧面向所述显示单元。
CN201280059581.5A 2011-10-05 2012-10-02 导电片、触控面板、显示装置及导电片的制法和记录媒体 Active CN1039599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21432A JP5781886B2 (ja) 2011-10-05 2011-10-05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JP2011-221432 2011-10-05
PCT/JP2012/075486 WO2013051548A1 (ja) 2011-10-05 2012-10-02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導電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9928A CN103959928A (zh) 2014-07-30
CN103959928B true CN103959928B (zh) 2016-12-07

Family

ID=48043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9581.5A Active CN103959928B (zh) 2011-10-05 2012-10-02 导电片、触控面板、显示装置及导电片的制法和记录媒体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541785B2 (zh)
EP (1) EP2765842A4 (zh)
JP (1) JP5781886B2 (zh)
KR (1) KR101633350B1 (zh)
CN (1) CN103959928B (zh)
TW (1) TWI550448B (zh)
WO (1) WO20130515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28304B2 (en) * 2009-07-16 2017-08-08 Pct International, Inc. Shielding tape with multiple foil layers
JP2014055789A (ja) * 2012-09-11 2014-03-27 Nuflare Technology Inc パターン評価方法およびパターン評価装置
TW201423535A (zh) * 2012-12-07 2014-06-16 Wintek Corp 電容式觸控面板
KR20140129805A (ko) * 2013-04-30 2014-11-0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터치센서
CN103294271A (zh) * 2013-05-30 2013-09-11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导电膜及其制作方法
WO2015030090A1 (ja) * 2013-08-30 2015-03-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ィルム、それを備える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並びに導電性フィルムの評価方法
KR102222194B1 (ko) 2013-10-17 2021-03-0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150107878A1 (en) * 2013-10-21 2015-04-23 Carestream Health, Inc. Invisible patterns for transparent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films
TW201519031A (zh) * 2013-11-15 2015-05-16 Wintek Corp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面板
JP6230476B2 (ja) * 2014-04-25 2017-11-15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の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KR101867749B1 (ko) * 2014-05-16 2018-06-15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터치 패널용 도전 시트 및 정전 용량식 터치 패널
WO2016036201A1 (ko) * 2014-09-05 2016-03-10 주식회사 아모센스 터치 스크린 패널용 터치 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285888B2 (ja) * 2014-10-15 2018-02-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ィルム、こ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及び導電性フィルムの評価方法
JP6275618B2 (ja) * 2014-10-15 2018-02-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ィルム、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及び導電性フィルムの配線パターンの評価方法
JP5957059B2 (ja) * 2014-10-21 2016-07-27 欣永立企業有限公司 タッチセンサの電極回路
US9946426B2 (en) * 2014-11-25 2018-04-17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forming metal mesh pattern and touch panel
JP6441046B2 (ja) * 2014-11-26 2018-12-19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KR102242161B1 (ko) * 2014-11-28 2021-04-20 주식회사 아모그린텍 터치 스크린 패널용 터치 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515629B (zh) * 2014-12-04 2016-01-01 介面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及其感測電極
CN104375710B (zh) * 2014-12-04 2018-01-09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网格、触摸屏和显示装置
CN105718097A (zh) * 2014-12-04 2016-06-29 介面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传感电极
JP6422762B2 (ja) 2014-12-16 2018-11-14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KR20160088530A (ko) 2015-01-15 2016-07-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JP6404153B2 (ja) * 2015-03-19 2018-10-10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光透過性導電材料
CN104765491A (zh) * 2015-03-26 2015-07-08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的导电层的制作方法与触控面板
JP6529329B2 (ja) * 2015-05-01 2019-06-12 株式会社ブイ・テクノロジー タッチパネル製造方法、タッチパネルのガラス基板及びタッチパネル製造用マスク
US10656767B2 (en) 2015-10-06 2020-05-19 American Panel Corporation Redundant projecte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US10558314B2 (en) 2015-10-06 2020-02-11 American Panel Corporation Redundant resistive touch panel
CN108292185B (zh) * 2015-11-17 2021-05-28 三菱制纸株式会社 透光性导电材料
US10593074B1 (en) * 2016-03-16 2020-03-17 Liberty Mutual Insurance Company Interactive user interface for displaying geographic boundaries
US10599259B2 (en) * 2017-11-20 2020-03-24 Google Llc Virtual reality / augmented reality handheld controller sensing
CN108684134B (zh) * 2018-05-10 2020-04-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线路板和显示装置
CN110675397B (zh) * 2019-10-14 2023-03-28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泰安供电公司 一种变电站保护压板状态校核方法
KR20210145026A (ko) * 2020-05-22 2021-12-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JP7012120B2 (ja) * 2020-05-22 2022-01-27 Nissha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センサ及びタッチ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US11848120B2 (en) 2020-06-05 2023-12-19 Pct International, Inc. Quad-shield cable
CN113986033B (zh) * 2021-09-16 2023-08-11 广州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和电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20482A (ja) * 2002-06-19 2004-01-22 Sumitomo Chem Co Ltd 均一性の評価方法
JP2009137455A (ja) * 2007-12-06 2009-06-2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乗用移動体用窓
CN101782819A (zh) * 2009-01-16 2010-07-21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触摸屏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WO2011125597A1 (ja) * 2010-03-31 2011-10-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イルムの製造方法、導電性フイルム及び記録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33936B2 (ja) 1988-11-22 1999-08-16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多色感熱記録材料
US5889236A (en) 1992-06-08 1999-03-30 Synaptics Incorporated Pressure sensitive scrollbar feature
GB9406702D0 (en) 1994-04-05 1994-05-25 Binstead Ronald P Multiple input proximity detector and touchpad system
JP2003099185A (ja) 2001-09-20 2003-04-04 Alps Electric Co Ltd 入力装置
JP2004085655A (ja) 2002-08-23 2004-03-18 Asahi Kasei Aimii Kk 耐汚染性の含水ソフト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JP4084645B2 (ja) 2002-12-03 2008-04-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熱現像感光材料
JP2004244080A (ja) 2003-02-17 2004-09-02 Maruha Corp 冷凍ころも付きえび用収納トレー
JP4322549B2 (ja) 2003-05-12 2009-09-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熱現像感光材料
JP2005010752A (ja) 2003-05-22 2005-01-1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熱現像感光材料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797593B2 (ja) * 2005-03-10 2011-10-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光沢測定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277172A (ja) * 2005-03-29 2006-10-12 Brother Ind Ltd 画像評価方法,画像評価支援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評価支援プログラム
JP2007280273A (ja) * 2006-04-11 2007-10-2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評価装置、画像評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016700A (ja) 2007-07-09 2009-01-22 Toray Ind Inc 網目状金属微粒子積層基板及び透明導電性基板の製造方法
JP4914805B2 (ja) * 2007-11-08 2012-04-1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電磁波シールド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電磁波シール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パターン生成方法
JP2009302439A (ja) 2008-06-17 2009-12-24 Bridgestone Corp 光透過性電磁波シールド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74097B2 (ja) * 2009-02-06 2014-04-16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0095546A1 (ja) * 2009-02-17 2010-08-2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及び透明電極
WO2010114056A1 (ja) * 2009-03-31 2010-10-07 帝人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積層体及び透明タッチパネル
JP5443878B2 (ja) * 2009-07-27 2014-03-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膜付き基材
JP2011090433A (ja) * 2009-10-21 2011-05-06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評価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2667680B (zh) * 2009-11-24 2015-11-2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导电片、导电片的使用方法以及电容型触控面板
JP5443244B2 (ja) * 2010-03-31 2014-03-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膜
JP5398623B2 (ja) * 2010-03-31 2014-01-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膜の製造方法、導電性フイル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725818B2 (ja) 2010-12-01 2015-05-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シートの製造方法、透明導電シート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20482A (ja) * 2002-06-19 2004-01-22 Sumitomo Chem Co Ltd 均一性の評価方法
JP2009137455A (ja) * 2007-12-06 2009-06-2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乗用移動体用窓
CN101782819A (zh) * 2009-01-16 2010-07-21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触摸屏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WO2011125597A1 (ja) * 2010-03-31 2011-10-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イルムの製造方法、導電性フイルム及び記録媒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51548A1 (ja) 2013-04-11
JP5781886B2 (ja) 2015-09-24
JP2013084639A (ja) 2013-05-09
CN103959928A (zh) 2014-07-30
TWI550448B (zh) 2016-09-21
EP2765842A4 (en) 2015-10-28
EP2765842A1 (en) 2014-08-13
TW201322085A (zh) 2013-06-01
US9541785B2 (en) 2017-01-10
KR101633350B1 (ko) 2016-06-24
US20140218642A1 (en) 2014-08-07
KR20140068152A (ko) 2014-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59928B (zh) 导电片、触控面板、显示装置及导电片的制法和记录媒体
KR101742108B1 (ko) 도전 시트, 터치 패널, 표시 장치, 및 이 도전 시트의 제조 방법
CN103649884B (zh) 显示装置
JP5809117B2 (ja)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
KR101686019B1 (ko) 도전 시트의 제조 방법, 도전 시트 및 기록 매체
JP2013037683A (ja)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CN103384870A (zh) 导电片和触控面板
CN103380411A (zh) 导电片和触控面板
CN107831958A (zh) 触控传感器、触控面板、导电部件和导电片
CN103649891A (zh) 导电片与触控面板
JP5785040B2 (ja) 導電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734243B2 (ja)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JP5806559B2 (ja)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JP6175545B2 (ja)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