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7657A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97657A
CN103797657A CN201280036979.7A CN201280036979A CN103797657A CN 103797657 A CN103797657 A CN 103797657A CN 201280036979 A CN201280036979 A CN 201280036979A CN 103797657 A CN103797657 A CN 1037976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sliding part
enclosure body
terminal
ferr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69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97657B (zh
Inventor
宫川知之
大高一人
本间秀辉
三谷哲也
新村勝
比良正和
岩下和之
山本寿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97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76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976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76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19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e.g. with filters
    • H01R13/719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e.g. with filters with ferrite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19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e.g. with filters
    • H01R13/7197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e.g. with filters with filters integral with or fitted onto contacts, e.g. tubular filter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装接维修插头的电连接器,包括:具有开口的绝缘基板,该开口面向电池模块中的多个电池之中的一对相邻电池的电极;一对连接端子,分别通过与螺栓栓接而经由绝缘基板连接于所述一对相邻电池的电极;一对电线,其一端分别连接于连接端子;和连接器,其连接于一对电线的另一端并且与维修插头可拆卸地连接。绝缘基板具有分别与连接端子抵靠的突起,并且制约了连接端子在用螺栓栓接时随该螺栓的旋转而同时旋转的移动。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连接器,铁氧体芯作为噪声抑制部设置在壳体本体中。
本公开还涉及一种具有线束侧连接器和与该线束侧连接器相嵌合的配件侧连接器的电连接器,其中,该配件侧连接器配备有有防卡突起。
本公开还涉及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具有:壳体本体,彼此分离预定距离的大致筒状端子保持部和间隔体设置在该壳体本体上;和端子保持部,该端子保持部容纳端子接头并且被插入到配对连接器的嵌合空间中;滑动件,该滑动件能够沿着插入方向滑动到端子保持部的嵌合空间中。
背景技术
图20示出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的现有技术的示例。图20中所示的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1101在下列专利文献1(PTL1)中公开并且被用作车载气囊系统的电连接器。
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1101包括壳体本体1110和装接到该壳体本体1110以覆盖上表面1111的盖1120,该上表面1111是壳体本体1110的侧表面。
壳体本体1110包括端子容纳孔1112和铁氧体容纳部1113。
端子容纳孔1112具有在壳体本体1110的上表面1111处的开口1112b。如由图20中的箭头Y1所示,连接到电线1130的端部的端子接头1140从壳体本体1110的上表面1111的开口1112b插入在端子容纳孔1112中并且安装到壳体本体1110。端子容纳孔1112形成为在垂直于上表面1111的方向上贯通。
铁氧体容纳部1113是通过在上表面1111上挖洞而形成的容纳空间。铁氧体容纳部1113容纳铁氧体芯1150,连接到端子接头1140的电线1130被插入到该铁氧体芯1150中。
端子接头1140具有筒状的嵌合连接部1141和从该嵌合连接部1141的后端延伸的电线连接部1142,配对阳型端子接头嵌合到该筒状的嵌合连接部1141中。端子接头1140是所谓的L型阴型端子接头,其中,电线连接部1142沿与嵌合连接部1141的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此外,在嵌合连接部1141的外表面处,设有卡止矛杆1141a。矛杆1141a是从嵌合连接部1141的侧壁的一部分所挖出的弹性部,并且被插入到端子容纳孔1112中的凹部1112a中,以实现在端子容纳孔1112中的卡止。
铁氧体芯1150由金属氧化物铁磁体形成。铁氧体芯1150设置在电线1130上,作为防止由于来自外部的各种电磁波而产生的噪声电流流向电线1130的噪声抑制部。
盖件1120覆盖安装在壳体本体1110上的端子接头1140和铁氧体芯1150的顶面。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1]JP-A-2003-203722
[PTL2]JP-A-2002-151181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这里,在PTL1的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1101中,其中,端子接头1140的卡止由设置在嵌合连接部1141中的矛杆1141a来实现,由于有必要固定用于与矛杆1141a相接合的凹部1112a,所以端子容纳孔1112的开口1112b的宽度在尺寸上增大。因此,就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1101的尺寸增大而言,宽度尺寸的增大造成不便。
此外,设置在端子接头1140上的矛杆1141a在被嵌入该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1101中之前容易在存储或运输期间由于周边物体的干涉而受损或变形,并且还存在矛杆1141a的这种受损或变形可能导致该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1101中的端子接头1140的装配特性或端子接头1140的卡止性能下降的担忧。
此外,在PTL1的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1101中,为了减小连接器的尺寸,通过缩短铁氧体容纳部1113的周边在高度方向(图20中箭头Y2的方向)上的长度来减小轮廓是有效的。然而,关于减小铁氧体容纳部1113的周边的轮廓,存在对于将用于分隔铁氧体容纳部1113的该铁氧体容纳部1113的内下壁1113a薄型化或将盖件1120的面向铁氧体容纳部1113的部分1120a薄型化的需求。
然而,在PTL1的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1101中,由于内下壁1113a或盖件1120上的部分1120a被设置为均匀厚度,所以存在如下担忧:当进行薄型化时,在注射成型时树脂的流动性将劣化,并且可成型性可能劣化。据此,存在不可能通过将分隔铁氧体容纳室的壁部薄型化来实现轮廓的减小。
接着,图21示出在下列专利文献2(PTL2)中公开的电连接器。
电连接器2100用于向装备在车载气囊系统的充气机中的点火器(加热元件)供应电力,并且包括线束侧连接器2110和配件(充气机)侧连接器2120,线束侧连接器2110嵌合到该配件侧连接器2120,在该电连接器2100中,配件侧连接器2120装备有防卡突起2123。
线束侧连接器2100包括容纳线束的电线2131的端部的壳体本体2111和从该壳体本体2111突出的端子保持部2112。端子保持部2112容纳与壳体本体2111内部的电线的端部相连的阴型端子接头(未示出)并且被插入到配对连接器的嵌合空间2122a中。
配件侧连接器2120包括保持器2121、嵌合部形成构件(分流环)2122、和防卡突起2123。
保持器2121以带底圆柱体形状形成。在保持器2121的底部2121a中心,设有一对引线端子2121b,阴型端子接头嵌合在所述一对引线端子2121b中。一对引线端子2121b是装备在充气机中的点火器(加热元件)的电力供应端子。
嵌合部形成构件2122安装在保持器2121中,使得引线端子2121b贯通该嵌合部形成构件2122,并且端子保持部2112嵌合于其中的嵌合空间2122a形成在保持器2121的内部。
如图22中所示,防卡突起2123与嵌合部形成构件2112的前缘一体地形成为沿着端子保持部2112的嵌合方向延伸(突出)到嵌合空间2122a。通过增加插入到嵌合空间2122a中的端子保持部2112与该嵌合空间2122a之间的滑动长度,防卡突起2123在连接器的嵌合操作期间限制插入到嵌合空间2122a中的端子保持部2112的倾斜度并且防止发生卡住。
在PTL2的电连接器2100的情况下,如图22中所示,防卡突起2123的前缘被设置为比保持器2121的前缘表面进一步向外部突出了长度L1的这种长度。
在此处,在PTL2的线束侧连接器2110中,如图23中所示,当完成将连接器嵌合到彼此时,防卡突起2123的前缘与壳体本体2111的下表面相接触。
换言之,当完成线束侧连接器2110与配件侧连接器2120的装配时,线束侧连接器2110从保持器2121的前缘表面突出的装配高度H2变为如下值:其中,防卡突起2123从保持器2121的突出长度L1与壳体本体2111的高度尺寸H1相加,并且由此造成装配高度H2的增加。
在车辆中,存在对于其中装备有气囊系统的充气机的这部分空间减小的高需求,并且使装备在充气机中连接器的装配高度减小的轮廓缩小已经变为显著的问题。
另外,图24示出PTL2中公开的电连接器3100。
连接器3100被用来向装接在车载气囊系统的充气机中的点火器(加热元件)供应电力,并且包括连接到线束的前缘的第一连接器3110和该连接器3110所嵌合到的充气机侧连接器3120。
线束侧连接器3100包括容纳线束的电线3131的端部的壳体本体3111和从该壳体本体3111突出的端子保持部3112。端子保持部3112容纳与壳体本体3111内部的电线的端部相连的阴型端子接头(未示出)并且被插入到配对连接器的嵌合空间3122a中。
配件侧连接器3120包括保持器3121、嵌合部形成构件(分流环)3122、和防卡突起3123。
保持器3121以带底圆柱体形状形成。在保持器3121的底部3121a中心,设有一对引线端子3121b,阴型端子接头嵌合在所述一对引线端子3121b中。该一对引线端子3121b是装备在充气机中的点火器(加热元件)的电力供应端子。
嵌合部形成构件3122安装在保持器3121中,使得引线端子3121b贯通该嵌合部形成构件3122,并且端子保持部3112嵌合于其中的嵌合空间3122a形成在该保持器3121的内部。
如图24中所示,在连接器3110中,能够沿着插入方向朝端子保持部3112的嵌合空间3122a滑动的滑动件3113由端子保持部3112保持并且被构建到到端子保持部3112中。滑动件3113用来检测连接器的彼此不完全嵌合或用来锁定连接器彼此连接的状态。
在此处,存在的问题是,具有内置滑动件3113的端子保持部3112的结构更加复杂化以形成用以保持滑动件3113的结构,并且装配过程更加复杂化。
在此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已经研发了图25中所示的连接器3200。
在连接器3200中,容纳端子接头并且被插入到配对连接器的嵌合空间中的大致圆柱形端子保持部3210和能够沿着插入方向(图25中箭头X1的方向)滑动至该端子保持部3210的嵌合空间的滑动件3220隔开预定的距离D1,并且布置在壳体本体3230上。
以这种方式,通过将滑动件3220布置在端子保持部3210的外部,可以简化端子保持部3210的结构并且可以促进连接器3200的装配。
在图25中所示的连接器3200中,滑动件3220包括:基部3221,其在形成于壳体本体3230中的滑动件容纳部3231内部可滑动地移动;第一卡止突起3223,其在基部3221的周边设置在离端子保持部3210最近的第一位置P1处;以及第二卡止突起3224,其在基部3221的周边设置在第二位置P2处,该第二位置P2定位在第一位置P1的相对侧处且基部3221置于该第二位置P2和第一位置P1之间。第一卡止突起3223和第二卡止突起3224的装备位置关于轴线方向是匹配的。
同时,滑动件容纳部3231包括位置对准表面3231a,该位置对准表面3231a相对于第一卡止突起3223和第二卡止突起3224在滑动方向上的前侧处。
如图25中所示,位置对准表面3231a通过与两个卡止突起3223和3224相接触来制约滑动件3220在突出方向上的移动。
容纳在滑动件容纳部3231中的滑动件3220由布置在滑动件容纳部3231内部的压缩卷簧3240沿突出方向推进。
在此处,当在图25中所示的连接器3200中通过两个卡止突起3223和3224在位置对准表面3231a上的挤压而使滑动件3220在位置上对准时,如由图26中的箭头M1所示,由于滑动件3220中的各卡止突起3223和3224的形状误差等的或位置对准表面3231a的形状误差等,存在滑动件3220的前缘侧处于在与端子保持部3210分离的方向上在位置上倾斜地对准的这种状态的场合。在这样的位置对准状态下,滑动件3220的前缘部与端子保持部3210之间的分离尺寸D2变得大于起初估计的分离尺寸D1,并且位于保管场所等的周边的电线3300易于进入滑动件3220与端子保持部3210之间的间隙3250。
因此,在保管期间等或在运输期间等,存在的担忧是,可能出现电线3300变为挤入在滑动件3220与端子保持部3210之间的间隙3250中的问题。
在此处,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实现端子接头的卡止而无需在该端子接头处设置矛杆,并且能够减小容纳壳体本体的端子接头的那部分的宽度大小。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通过使分隔容纳铁氧体芯的铁氧体容纳室的壁部薄型化来减小铁氧体容纳室周边的高度尺寸,并且其能够减小连接器的轮廓。
另外,为了解决第二问题,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能够一种实现轮廓的减小的电连接器,其中,当将连接器嵌合到彼此时,装备在配件侧连接器中以便防止卡住的防卡突起并不招致连接器的装配高度的增加。
为了解决第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在保管期间或在运输期间等电线挤入在从壳体本体突出的大致圆柱形端子保持部与滑动件之间的间隙中的这种问题的电连接器。
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由下列构造实现。
(1)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
壳体本体;和
盖件,该盖件装接到所述壳体本体以便覆盖形成在所述壳体本体的表面中的开口,
其中,所述壳体本体包括:
端子容纳孔,该端子容纳孔容纳连接到电线的端部的端子接头;和
铁氧体容纳部,该铁氧体容纳部容纳装接到所述电线的铁氧体芯;
其中,所述盖件覆盖装接到所述壳体本体的所述端子接头和所述铁氧体芯;
其中,所述铁氧体容纳部包括:
铁氧体容纳室,所述铁氧体芯在与将所述端子接头插入到所述端子容纳孔中的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上被插入到该铁氧体容纳室中;和
突起,该突起设置在所述铁氧体容纳室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上面对的两个内侧表面上;并且
其中,所述突起与在所述铁氧体芯的两个侧表面上形成的凹部相接合,以制约所述铁氧体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突起是肋,该肋在所述铁氧体容纳室的所述两个内侧表面上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
其中,所述凹部是在所述铁氧体芯的两个侧表面上形成的接合槽,使得所述铁氧体芯相对于所述铁氧体容纳室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可滑动。
(2)例如,突起是肋,其沿着第一方向在铁氧体容纳室的两个内侧表面上延伸,并且凹部是在铁氧体芯的两个侧表面上形成的接合槽,使得铁氧体芯相对于铁氧体容纳室沿着第一方向是可滑动的。
(3)例如,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厚度增加肋设置在所述盖件的内表面和所述铁氧体容纳室的内下表面上,所述盖件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铁氧体容纳室的所述内下表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面对所述铁氧体芯的表面;并且
其中,用于收容所述厚度增加肋的肋收容槽形成在所述铁氧体芯的、面对所述盖件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铁氧体容纳室的所述内下表面的表面上。
(4)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
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容纳阴型端子接头,该阴型端子接头连接到线束的电线的端部;和
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嵌合,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
壳体本体;和
端子保持部,该端子保持部形成为从所述壳体本体突出并且被插入到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嵌合部中;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
保持器,该保持器具有与所述阴型端子接头嵌合的阳型端子;
嵌合部形成构件,当将该嵌合部形成构件装接到所述保持器以使得所述阳型端子穿过所述保持器时,该嵌合部形成构件在所述保持器内部形成所述嵌合部;
防卡突起,该防卡突起与所述嵌合部形成构件一体地形成并且沿着所述端子保持部到所述嵌合空间中的插入方向延伸,以在将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彼此嵌合的操作期间制约所述端子保持部的倾斜度;
其中,所述防卡突起的前缘部被设置为比所述保持器的前缘表面更向外突出的长度;
其中,突起容纳部形成在与所述端子保持部的基端相连续的所述壳体本体中;并且
其中,所述突起容纳部容纳所述防卡突起的所述前缘部,使得所述壳体本体的前缘表面与所述保持器的所述前缘表面产生接触。
(5)例如,所述第一连接器是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该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容纳装接到电线的铁氧体芯,所述电线连接到所述阴型端子接头;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是装备在车载气囊系统的充气机中的点火器用的连接器。
(6)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
壳体本体;
端子保持部,该端子保持部容纳端子接头并且被插入到配对连接器的嵌合部中;和
滑动件,该滑动件沿着将所述端子保持部插入到所述嵌合部中的插入方向滑动,
其中,所述端子保持部和所述滑动件隔开预定的距离并且设置在所述壳体本体上;
其中,在所述端子保持部并未插入到所述配对连接器中的状态下,以所述滑动件与所述端子保持部之间的间隙朝所述滑动件的前缘部逐渐变窄的倾斜状态,所述滑动件由所述壳体本体的滑动件容纳部支撑;并且
其中,在所述滑动件的所述倾斜状态下,所述滑动件的所述前缘部与所述端子保持部之间的分离距离小于在所述滑动件的正常的滑动操作期间所必要的标准分离距离。
(7)例如,滑动件包括:基部,该基部在所述滑动件容纳部的内部可滑动地移动;第一卡止突起,该第一卡止突起设置在所述基部的周边处的、距离所述端子保持部最近的第一位置处;和第二卡止突起,该第二卡止突起设置在第二位置处,该第二位置在所述基部的所述周边处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相对侧处,使得所述基部布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并且该第二卡止突起在所述端子保持部的所述插入方向上偏离所述第一卡止突起;其中,所述滑动件容纳部具有位置对准表面,该位置对准表面布置在所述滑动件的所述前缘部与第一卡止突起和所述第二卡止突起这两者之间,并且该位置对准表面通过与所述第一卡止突起和第二卡止突起相接触来制约所述滑动件在该滑动件的所述前缘部的突出方向上的移动;并且其中,在所述滑动件的所述倾斜状态下,所述第一卡止突起和所述第二卡止突起这两者与所述位置对准表面产生接触。
技术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电连接器,通过利用设置在面对铁氧体容纳室的两个内侧表面中的垂直移动防止突起与铁氧体芯的两个侧表面的突起接合凹部的接合来制约铁氧体芯的移动,从外部沿着端子接头的插入方向的方向作用在电线上的载荷被吸收,并且不被传输至容纳在壳体本体中的该端子接头。
因此,甚至在端子接头中无需设置矛杆便可以实现端子接头的卡止。据此,容纳在壳体本体中的端子接头被给予其中去除了矛杆的减细的外观,并且可以设置不具有作为矛杆的接合位置的壳体本体的端子容纳孔或凹部的减细结构,并且,通过将端子接头和端子容纳孔减细,与其中端子接头的矛杆用于卡止的现有技术的壳体本体相比,可以减小容纳壳体本体的端子接头的部分的宽度尺寸。
据此,可以避免由增大容纳壳体本体的端子接头的部分的宽度尺寸所引起的增大连接器的尺寸的不便。
此外,由于不再存在对在端子接头中装接卡止矛杆的需要,所以可以避免由矛杆的干扰所引起的对端子接头的损害或端子接头的变形。因此,例如,可以避免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中的端子接头的装配特性的劣化或端子接头的卡止性能的劣化的问题的发生,所述问题也就是由对端子接头的损害或端子接头的变形所引起的问题。
基于根据本公开的电连接器,当完成线束侧连接器与配件侧连接器的装配时,从保持器的前缘表面突出的防卡突起的前缘部被容纳于在线束侧连接器的壳体本体中设置的突起容纳部中。因此,可以获得其中第一连接器的壳体本体与保持器的表面直接接触的装配状态。
也就是,从保持器的前缘表面突出的第一连接器的装配高度匹配壳体本体的高度尺寸,并且防卡突起不导致装配高度的增加。
据此,当将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嵌合到彼此时,设置在第二连接器中用于防止卡住的防卡突起能够实现轮廓的减小,且不导致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装配高度的增加。
基于根据本公开的连接器,在配对连接器并未连接的初始状态下,滑动件被维持在倾斜状态下,在该倾斜状态下,滑动件的前缘部和端子保持部之间的分离距离小于在正常的滑动操作期间所必要的标准分离距离。
因此,即使当执行其中滑动件的前缘侧由于形状误差等而沿与端子保持部分离的方向倾斜的位置对准时,也可以保持滑动件的前缘和端子保持部之间的分离距离在不超过在正常的滑动操作期间所必要的标准分离距离的范围内。
据此,如果在正常的滑动操作期间所必要的标准分离距离被设置为在保管期间或运输期间可能与连接器相接触的电线的外径或更小,则可以其中防止电线等变得挤入端子保持部和滑动件之间的间隙中的事故。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2A是将图1中所示的端子接头插入并安装到壳体本体的端子容纳孔中的步骤的解释性视图,并且图2B是将图1中所示的铁氧体芯插入并安装到壳体本体的铁氧体容纳部中的步骤的解释性视图;
图3是示出盖件到图1中所示的壳体本体的装接结构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其中已经完成装配的一个实施例的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中的铁氧体芯的支撑结构的横向截面图;
图5A至图5C是将图4中所示的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插头)嵌合并连接到连接配对方的连接器(插座)的步骤的解释性视图,图5A是示出嵌合的最初时期的状态的纵截面图,图5B是示出嵌合期间的状态的纵截面图,并且图5C是示出嵌合完成的状态的纵截面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电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图6中所示的线束侧连接器和配件侧连接器的纵截面图;
图8是图6中所示的线束侧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图6中所示的配件侧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10是示出在图7中所示的线束侧连接器和配件侧的嵌合开始时的状态的纵截面图;
图11是示出在图7中所示的线束侧连接器和配件侧的嵌合完成时的状态的纵截面图;
图12是包括根据本公开的连接器的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13是图12中所示的各连接器的纵截面图;
图14是与图12中所示线束的电线连接的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15是图14中所示的连接器中的滑动件的操作的解释图;
图16是图15中的部分A的展开图;
图17是图13中所示的配件侧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18是示出在图12中所示的连接器彼此嵌合期间的状态的纵截面图;
图19是示出当图12中所示的连接器完成彼此嵌合时的状态的纵截面图;
图20是现有技术的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的分解纵截面图;
图21是现有技术的电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22是当图21中所示的各连接器开始彼此嵌合时线束侧连接器倾斜的状态的解释图;
图23是当图21中所示的各连接器完成彼此嵌合时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24是现有技术的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25是图24中所示的连接器中的问题点已经得到改进的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纵截面图;并且
图26是图25中所示的连接器中的问题点的解释图。
附图标记清单
1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插头)
2连接器(插座)
3壳体本体
4盖件
31一个侧表面
32端子插入孔
32a开口边缘
33铁氧体容纳部
33a铁氧体容纳室
33b内侧表面
33c垂直移动防止肋(垂直移动防止突起)
33e厚度增加肋
43厚度增加肋
51端子接头
52铁氧体芯
52a接合槽(突起接合凹部)
52b肋收容槽
53电线
101电连接器
110线束侧连接器
111壳体本体
112端子保持部
113阴型端子接头
114铁氧体芯
118、119突起容纳部
120配件侧连接器
121保持器
121a底部
121b引线端子
121c前缘表面
122嵌合部形成构件
122a嵌合空间
124、125防卡突起
131电线
310连接器
311壳体本体
311c滑动件容纳部
312端子保持部
313阴型端子接头
314铁氧体芯
316滑动件
316a前缘部
317弹簧
318、319突起容纳部
320连接器
321保持器
321a底部
321b引线端子
321c前缘表面
322嵌合部形成构件
322a嵌合空间
322d滑动件设置部
324、325防卡突起
411c位置对准表面
131电线
461基部
462第一卡止突起
463第二卡止突起
464前缘表面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的有利实施例给出详细描述。
图1至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解释图,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图2A是将图1中所示的端子接头插入并安装到壳体本体的端子容纳孔中的步骤的解释性视图,图2B是将图1中所示的铁氧体芯插入并安装到壳体本体的铁氧体容纳部中的步骤的解释性视图,图3是示出盖件到图1中所示的壳体本体的装接结构的透视图,图4是示出其中已经完成装配的一个实施例的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中的铁氧体芯的支撑结构的横向截面图,图5是将图4中所示的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插头)嵌合并连接到连接配对方的连接器(插座)的步骤的解释性视图,图5A是示出嵌合的最初时期的状态的纵截面图,图5B是示出嵌合期间的状态的纵截面图,并且图5C是示出嵌合完成的状态的纵截面图。
第一实施例的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1是例如车载气囊系统的电连接器中的插头。连接器1嵌合到图1中所示的连接器2。连接器2是气囊系统的电连接器中的插座。
如图1中所示,连接器1包括:壳体本体3;装接到该壳体本体3以便覆盖该壳体本体3的一个侧表面31的盖件4;从该一个侧表面31侧装接到所述壳体本体3的端子接头51和铁氧体芯52;从与所述壳体本体3的所述一个侧表面31相对一侧的侧表面安装在所述壳体本体3上的卷簧61;和滑动件62。
如图2A至图5中所示,壳体本体3包括端子插入孔32、铁氧体容纳部33、弹簧保持部34、滑动件容纳部35和锁定突起36。
如图1以及图2A和图2B中所示,端子插入孔32是这样的孔:连接到电线53的端部的端子接头51的嵌合连接部51a插入并安装到该孔。
如图1以及图2A和图2B中所示,端子接头51具有嵌合连接部51a和从该嵌合连接部51a的后端延伸的电线连接部51b,该嵌合连接部51a具有方管形状,装备在连接器2处的阳型端子接头嵌合到该嵌合连接部51a。端子接头51是所谓的L型阴型端子接头,并且电线连接部51b在与嵌合连接部51a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此外,嵌合连接部51a具有未装备有卡止矛杆(参照图20)的简单的方管结构,并且因此,与图20的嵌合连接部141相比,嵌合连接部51a减细了没有矛杆的程度。
端子插入孔32形成为沿着与壳体本体3的一个侧表面31垂直的方向(图2中的箭头Y3的方向)贯通壳体本体3。如图2A中的箭头Y3所示,在端子插入孔32中,端子接头51从一个侧表面31的开口边缘32a插入并且被安装。
铁氧体容纳部33是容纳铁氧体芯52的部分,连接到端子接头51的电线53插过该铁氧体芯52。
铁氧体芯52由金属氧化物铁磁体以块形形成。电线53所插入到的电线插入开口52c(参照图4)形成为贯通该铁氧体芯52。铁氧体芯52设置在电线53上,作为防止由于来自外部的各种电磁波而产生的噪声电流流向电线53的噪声抑制部。
接合槽52a和肋收容槽52b形成在该实施例的铁氧体芯52的外侧表面上。
如图2A、图2B和图4所示,接合槽52a是与垂直移动防止肋(肋)33c相接合的突起接合凹部,作为稍后将描述的铁氧体容纳部33的垂直移动防止突起(突起),并且形成在铁氧体芯52的面对宽度方向的两个侧表面上。接合槽52a是沿着铁氧体芯52到铁氧体容纳部33中的插入方向(图2A中箭头X1的方向)延伸的、具有大致V形截面的槽,并且稍后将描述的垂直移动防止肋33c沿着铁氧体芯52的插入方向以可滑动方式与接合槽52a相接合。当铁氧体芯52安装在铁氧体容纳部33中时,通过将稍后将描述的垂直移动防止肋33c与接合槽52a相接合,制约铁氧体芯52在沿着端子接头51的插入方向的方向上的移动。
每一个肋收容槽52b具有沿着铁氧体芯52到铁氧体容纳部33中的插入方向(图2A中的箭头X1的方向)延伸的V形截面。肋收容槽52b形成在铁氧体芯5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该上表面和下表面面对盖件4的内表面和铁氧体容纳室33a的内下表面。相应的肋收容槽52b收容设置在稍后将描述的盖件4上和设置在铁氧体容纳部33的内下表面上的厚度增加肋33e和43。
在该实施例的壳体本体3的情况下,铁氧体容纳部33通过从壳体本体3的一个侧表面31掏挖而形成。为了给出更详细的描述,如图2A、图2B和图4中所示,铁氧体容纳部33是这样的一种结构:垂直移动防止肋33c设置在铁氧体容纳室33a的一对对置的内侧表面33b上,铁氧体芯52插入并安装在该铁氧体容纳室33a中。
铁氧体容纳室33a具有这样的空间:铁氧体芯52相对于端子插入孔32沿与端子接头51的插入方向(图2A的箭头Y3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图2B的箭头X1的方向)插入。
如图2A中所示,铁氧体容纳室33a中的一对内侧表面33b是面对与铁氧体芯52的插入方向(图2B的箭头X1的方向)垂直的壳体宽度方向(图2A和图4箭头Z1的方向)的内侧表面。
如图2A和图4中所示,垂直移动防止肋33c是设置在相应的内侧表面33b上的垂直移动防止突起。垂直移动防止突起33c通过在铁氧体芯52的插入方向上延伸而以肋结构形成。
此外,厚度增加肋33e设置在铁氧体容纳室33a的内下表面33d上。厚度增加肋33e是沿着如图2中所示的铁氧体芯52的插入方向延伸的肋,并且被收容在设置于如图4中所示的铁氧体容纳室33a上的铁氧体芯52的肋收容槽52b中。
如图2A和图2B中所示,用于锁定盖件4的盖件锁定突起38设置在壳体本体3的面对壳体宽度方向的两个外表面37上。
弹簧保持部34保持图1中所示的卷簧61。如图5中所示,弹簧保持部34装备在壳体本体3的一个侧表面31的相对侧的侧表面处,也就是,面对连接器2的一侧。弹簧保持部34使用环形槽来保持卷簧61,该卷簧61的一个边缘侧嵌合到该环形槽中。
安装在弹簧保持部34上的卷簧61使稍后描述的滑动件62向连接器2侧(在连接器1嵌合到连接器2的方向上,图5A中所示的箭头Y4的方向)偏置。
滑动件容纳部35是容纳图1中所示的滑动件62的部分,并且覆盖弹簧保持部34的卷簧61的顶部的滑动件62被容纳成能够滑动移动至连接器2。
如图5B和图5C中所示,当连接器1和连接器2的嵌合正常完成并且装备在连接器2侧上的锁定件83与壳体本体3的锁定突起36相接合时,滑动件62通过卷簧61所引起的偏置力而进入锁定件83的后部并且制约锁定件83沿接合释放方向的移动。也就是,滑动件62起到用于锁定该锁定件83的接合状态的双重锁定装置的作用。
如图5A至图5C中所示,锁定突起36是设置在装备有端子插入孔32的壳体本体3的端子容纳部3a的外侧表面上并且插入到连接器2中的突起。如图5B和图5C中所示,当连接器1和连接器2的嵌合正常完成时,所述锁定突起36与装备在连接器2中的锁定件83相接合,并且制约沿远离连接器1的方向的移动。
在完成将端子接头51或铁氧体芯52安装在壳体本体2上之后,将盖件4装接到壳体本体3并且覆盖安装在壳体本体3上的端子接头51和铁氧体芯52的顶部。
如由图3中的箭头X2所示,盖件4通过沿与铁氧体芯52到铁氧体容纳室中的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的滑动操作而装接到壳体本体3。如图4中所示,在设置于面对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的内表面上的引导突起41插置于铁氧体容纳部33的外侧的引导肋39a的下表面与底部凸缘部39b之间的状态下,通过图3中所示的滑动操作而装接到壳体本体3的盖件4制约了壳体本体3在垂直方向(图4中上下方向/箭头Y4的方向)上的移动。
此外,通过接合部(未示出)与如图2中所示的盖件锁定突起38的接合,制约了装接到壳体本体3的盖件4在移除方向(与图3中的箭头X2相反的方向)上的移动。
如图4中所示,沿着铁氧体芯52到铁氧体容纳室33a中的插入方向延伸的厚度增加肋43设置在当被装接到壳体本体3时面对铁氧体芯52的盖件4的内表面处。厚度增加肋43被收容在形成于铁氧体芯52的上表面上的肋收容槽52b中。
在该实施例的连接器1中,如图2A和图2B中所示,当将铁氧体芯52插入并安装在壳体本体3的铁氧体容纳室33a中时,装备在铁氧体容纳室33a中的垂直移动防止肋33c与形成在铁氧体芯52的两个侧表面上的接合槽52a相接合并且制约铁氧体芯52在沿着端子接头51的插入方向的方向(图2B中的箭头Y4的方向)上的移动。也就是,通过垂直移动防止肋33c和接合槽52a的接合,防止了铁氧体芯52远离铁氧体容纳室33a的垂直移动。
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1在图4中所示的完成装配的状态下被嵌合到如图5A至图5C中所示的连接器2。
如图1以及图5A至图5C中所示,连接器2包括:大致圆柱形的壳体本体7,引线端子71被植设在其中;引导构件(分形环)8,其嵌合到所述壳体本体7中并且形成端子容纳部3a的嵌合结构;以及短路端子9,其将被安装在所述引导构件8的内部。嵌合连接部51a嵌合到引线端子71。
如图5A中所示,短路端子9与植设在壳体本体7中的引线端子71相接触,并且所述引线端子71被短路。
引导构件8具有在容纳部嵌合部81a的周边处的锁定件83,该容纳部嵌合部81a是端子容纳部3a所设置到其中的孔部。如图5B和图5C中所示,当连接器1和连接器2的嵌合正常完成时,锁定件83与装备在壳体本体3的端子容纳部3a中的锁定突起36相接合,并且制约了在远离壳体本体3的方向上的移动。
此外,如图5C中所示,在连接器1和连接器2的接合正常完成并且锁定件83与锁定突起36相接合的状态下,滑动件62进入锁定件83的后部并且制约了锁定件83在接合释放方向上的移动。
在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1中,在端子接头51插入并安装在壳体本体3的端子插入孔32中的状态下,将连接到端子接头51的电线53所穿过的铁氧体芯52插入并安装在铁氧体容纳部33中,即使在沿着端子接头51的插入方向的方向(图2B的箭头Y4的方向)上的载荷从外部作用于电线53上,在沿着端子接头51的插入方向的方向上的该载荷也通过利用垂直移动防止肋33c和接合槽52a的接合来制约铁氧体芯52的移动而被吸收,并且不被传输至容纳在壳体本体3中的端子接头51。
因此,甚至无需在端子接头51中设置矛杆,即可以实现端子接头51的卡止。据此,容纳在壳体本体3中的端子接头51如上述实施例中所示被给予了其中没有矛杆的细的外观,并且可以设置不具有壳体本体3的端子插入孔32或者作为矛杆的接合位置的凹部的薄形结构,并且,通过将端子接头51和端子插入孔32减细,与其中端子接头51的矛杆用于卡止的现有技术的壳体本体相比,可以减小容纳壳体本体3的作为端子接头51的部分的容纳部3a的宽度大小(外径)。
据此,可以避免由于增大壳体本体3的容纳端子接头51的部分(端子容纳部3a)的宽度大小所引起的连接器1和2的大小增大的不便。
此外,由于不再存在对于在端子接头51中装备卡止矛杆的需要,所以可以避免由矛杆的干扰所引起的对端子接头51的损害或端子接头的变形。因此,例如,可以避免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中的端子接头51的装配特性的劣化或端子接头的卡止性能的劣化的问题的发生,所述问题也就是由对端子接头51的损害或端子接头51的变形所引起的问题。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的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1中,作为垂直移动防止突起的垂直移动防止突起33c与作为突起接合凹部的接合槽52a的接合起到了用于沿着插入方向将铁氧体芯52可滑动地接合到铁氧体容纳室33a的引起机构的作用。因此,可以促进在将铁氧体芯52安装到铁氧体容纳室33a期间的插入操作,并且可以改进该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的装配便利性。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的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1中,关于面对铁氧体芯52和端子接头51的插入方向的盖件4或者是面对盖件4的铁氧体容纳室33a的内下壁,通过使得装备有厚度增加肋33和43的部分比其它部分厚度并且在装接该厚度增加肋33e和43的位置处装备用于在注射成型期间填充树脂的浇口,可以改进注射成型期间树脂的流动性。
据此,即使面对盖件4的铁氧体容纳室33的内下壁或该盖件4被薄型化,也可以防止在注射成型期间流动性的下降,并且可以抑制由树脂的流动性的下降所引起的可成型性的下降。
因此,通过将面对盖件4的铁氧体容纳部33的内下壁和分隔铁氧体容纳室33a的诸如盖件4的壁部薄型化,铁氧体容纳室33a的周边的高度尺寸减小,并且可以实现连接器的轮廓的减小。
在此处,本公开的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适当的修改、改进等等是可能的。
例如,设置在铁氧体容纳室33a中的垂直移动防止突起并不限于第一实施例中所示的肋结构。例如,可以将半球状的突起设置为所述直移动防止突起。此外,设置在铁氧体芯52中的用于与垂直移动防止突起相接合的突起接合凹部并不限于第一实施例中所示的槽形状。
此外,装接到壳体本体3的盖件4的装接结构也不限制于第一实施例中所示的结构。类似于将端子接头51插入到端子插入孔32的插入方向,可以设置允许通过将盖件挤压到壳体本体3的一个侧表面31的顶部中来与壳体本体3相接合的装接结构。
此外,设置在盖件4上或铁氧体容纳部33的内下壁上的厚度增加肋的位置和数量以及设置在铁氧体芯52上的肋收容槽的位置和数量也不限制于第一实施例。
图6至图9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图6是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图7是图6中所示的线束侧连接器和配件侧连接器的纵截面图,图8是图6中所示的线束侧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并且图9是图6中所示的配件侧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1用于相装备在车载气囊系统的充气机中的点火器(加热元件)供应电力,并且包括线束侧连接器110(第一连接器)和配件侧连接器(第二连接器)120,该线束侧连接器110嵌合到该配件侧连接器120,并且,防卡突起124和125设置在该配件侧连接器120中。
如图7和图8中所示,线束侧连接器110包括壳体本体111、端子保持部112、阴型端子接头113、铁氧体芯114、盖件115、滑动件116和弹簧117。
在壳体本体111中,使得面对配件侧连接器120的下表面111a与配件侧连接器120的保持器121的前缘表面121c相接触。虽然未示出,在作为下表面111a的相对侧的上表面111b侧上,壳体本体111包括端子基端容纳部、电线容纳部、和铁氧体容纳部。端子基端容纳部具有容纳阴型端子接头113的基端部的凹部。电线容纳部具有容纳与阴型端子接头113的基端部相连接的电线131的端部的凹部。铁氧体容纳部具有容纳安装在电线131上的铁氧体芯114的凹部。
如图7和图8中所示,滑动件容纳部111c形成在壳体本体111的下表面111a上与端子保持部112相邻的位置处。滑动件容纳部111c具有容纳滑动件116使其沿嵌合到线束侧连接器120的方向可滑动的凹部。
端子保持部112与壳体本体111一体地形成从而从壳体本体111的下表面111a向配件侧连接器120侧突出。端子保持部112容纳线束的电线131的端部并且被插入到稍后将描述的配件侧连接器120的嵌合空间122a中。如图7和图8中所示,结合突起112b设置在端子保持部112的外表面上。当完成线束侧连接器110到配件侧连接器120的装配时,该结合突起112b与装备在配件侧连接器120中的锁定臂122c相接合,因而连接器被设置成嵌合到彼此的状态。
如图8中所示,阴型端子接头113是如下的端子接头113:其中嵌合连接部113a和基端部113b被弯曲成L形状,并且嵌合连接部113a被容纳在端子保持部112的端子容纳孔112a中。
阴型端子接头113的基端部313b被容纳在壳体本体111的端子基端容纳部中。线束的电线131的端部连接到阴型端子接头113的基端部103b。
铁氧体芯104由金属氧化物铁磁体以块形形成。铁氧体芯104设置在电线131上,作为防止由于来自外部的电磁波而产生的噪声电流流向电线131的噪声抑制部。
如图7中所示,盖件115装接到壳体本体111的上表面111b,并且覆盖安装在壳体本体111上的阴型端子接头113、电线131、和铁氧体芯114的顶部。盖件115可拆卸地附接到壳体本体111。
滑动件116被容纳在壳体本体111的滑动件容纳部111c中从而沿着到线束侧连接器120的嵌合方向可滑动。当完成将线束侧连接器110装配到配件侧连接器120时,滑动件116嵌合到与稍后将描述的锁定臂122c相邻的间隔体设置部122d中,制约了在锁定臂122c远离结合突起112b移动的方向上的移位,并且使用锁定臂122c锁定了壳体之间的结合。
如图7中所示,弹簧117布置在滑动件容纳部111c的底部和处于压缩状态下的滑动件116之间,并且使滑动件116沿突出方向偏置。
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用于容纳防卡突起124和125的前缘的突起容纳部118和119形成在与端子保持部112的基部相连的壳体本体111的下表面111a上,使得作为壳体本体111的前缘表面的下表面111a与保持器121的前缘表面121c相接触。
突起容纳部118具有容纳防卡突起124的前缘部的凹部。此外,突起容纳部119具有容纳防卡突起125的前缘部的凹部。
上述线束连接器110是所谓的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容纳作为噪声抑制部而安装在与阴型端子接头113相连的电线131上的铁氧体芯114。
如图7和图9中所示,配件侧连接器120包括固定到气囊系统的充气机的保持器121、嵌合到保持器121的嵌合部形成构件(分流环)122、保持在嵌合部形成构件122的内部的短路端子123、以及防卡突起124和125。
保持器121以带底圆柱形形状形成。在保持器121的底部121a的中心,设有嵌合到阴型端子接头113中的一对引线端子121b(阳型端子)。该一对引线端子121b是向装备在充气机中的点火器(加热元件)供应电力的端子。
嵌合部形成构件122安装在保持器121上,使得引线端子121b贯通该嵌合部形成构件122并且在保持器121的内部形成嵌合空间122a,线束侧连接器110的端子保持部112嵌合到该嵌合空间122a中。
此外,如图7中所示,锁定臂122c和间隔体设置部122d设置在嵌合部形成构件122中。
如图7中所示,锁定臂122c具有接合突起222,该接合突起222能够在沿着端子保持部112的嵌合方向延伸的臂221的前缘处与端子保持部112的结合突起112b相接合。
如图7中所示,间隔体设置部122d具有装备成与锁定臂122c相邻的凹部,并且,当完成将连接器嵌合连接到彼此时,滑动件116的前缘部116a设置在该凹部中。
当容纳在线束侧连接器110中的阴型端子接头113不与所述一对引线端子121b相连接时,短路端子123由嵌合部形成构件122支撑从而在一对引线端子121b之间形成短路连接并且防止点火器的错误操作。当由于线束侧连接器110和配件侧连接器120的嵌合连接而完成阴型端子接头113和引线端子121b的导通连接时,由于短路端子123造成的该一对引线端子121b之间的短路连接消除。
如图7中所示,防卡突起124和125与嵌合部形成构件122一体地形成为沿着端子保持部112朝嵌合空间122a的嵌合方向延伸(隆起)。这些防卡突起124和125增加了在插入于嵌合空间122a中的端子保持部112与该嵌合空间122a之间的滑动长度,因而制约了在将连接器嵌合到彼此的操作期间插入在嵌合空间122a中的端子保持部112倾斜,并且防止了卡住的发生。
如图7中所示,在该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1的情况下,防卡突起124的前缘被设置为比保持器121的前缘表面121c进一步向外部突出长度L3的长度。此外,防卡突起125的前缘被设置为比保持器121的前缘表面121c进一步向外部突出长度L4的长度。
壳体本体111的突起容纳部118具有这样的深度,其容纳具有长度L3的防卡突起124的前缘部。此外,壳体本体111的突起容纳部119具有这样的深度,其容纳具有长度L4的防卡突起125的前缘部。
线束侧连接器120是用于装备在车载气囊系统的充气机中的点火器的电连接器。
将基于图10和图11描述在上述线束侧连接器110和配件侧连接器120的嵌合连接操作期间的操作。
图10是示出在图7中所示的线束侧连接器和配件侧连接器的嵌合开始时的状态的纵截面图,并且图11是示出在图7中所示的线束侧连接器和配件侧连接器的嵌合完成时的状态的纵截面图。
如图10中所示,在执行线束侧连接器110和配件侧连接器120的嵌合的情况下,锁定臂122c随着端子保持部112插入到嵌合空间122a中而退避至端子保持部112的外侧。退避至外侧的该锁定臂122c的前缘部遮掩了装备在线束侧连接器110中的滑动件116的路径。因此,在执行将连接器嵌合到彼此的情况下,滑动件116抵抗弹簧117的偏置力并且被推回到滑动件容纳部111c中。
如图11中所示,当完成线束侧连接器110和配件侧连接器120的嵌合时,嵌合部形成构件122的锁定臂122c与端子保持部112的结合突起112b相接合,并且连接器进入彼此连接的状态。此外,由于锁定臂122c进入与结合突起112b相接合的状态,所以滑动件116的路径开放。因此,滑动件116由于弹簧117的偏置力被送出至嵌合空间122a中,并且滑动件116的前缘部116a设置到被布置成与锁定臂122c相邻的间隔体设置部122d中。由于通过将滑动件116的前缘部116a设置到间隔体设置部122d中而制约了锁定臂122c在接合释放方向上的弯曲,所以线束侧连接器110和配件侧连接器120的连接状态被锁定。
此外,如图11中所示,当完成线束侧连接器110和配件侧连接器120的嵌合时,设置在嵌合部形成构件122上的防卡突起124和125的前缘部被容纳在设置于壳体本体111上的突起容纳部118和119中,并且作为壳体本体111的前缘表面的下表面111a和保持器121的前缘表面121c处于彼此相接触的状态中。
在上述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1中,当完成线束侧连接器110与配件侧连接器120的装配时,从图11中所示的保持器121的前缘表面突出的防卡突起124和125的前缘部的被容纳在设置于线束侧连接器110的壳体本体111中的突起容纳部118和119中。因此,可以获得已装配状态,其中,由于如在现有技术中的防卡突起124和125的前缘部,线束侧连接器110的壳体本体111与保持器121的表面直接接触,且线束侧连接器110的壳体本体111不从保持器121的表面垂直地移动。
也就是,如图11中所示,从保持器121的前缘表面突出的线束侧连接器110的装配高度H匹配壳体本体111的高度尺寸,并且防卡突起124和125不导致装配高度的增加。
据此,由于当连接器嵌合到彼此时防止了卡住,所以装接在配件侧连接器120中的防卡突起124和125能够实现轮廓的减小,且不导致连接器的装配高度的增加。
此外,根据上述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1,由于将电力供应至车载气囊系统的充气机的点火器(加热元件)的轮廓减小,所以相对于充气机而言可以促进空间节约。
在此处,本公开的电连接器并不受到上述各个实施例的限制,并且适当的修改、改进等是可能的。
例如,根据本公开的电连接器并不限于将电力供应至车载气囊系统中的点火器的连接器,并且能够应用于具有防卡突起的各种类型的电连接器。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12中所示的连接器301用来将电力供应至装接在车载气囊系统的充气机中的点火器(加热元件),并且包括线束侧连接器310和该线束侧连接器所嵌合到的配件(充气机)侧连接器320。防卡突起324和325设置在配件侧连接器320上。
如图13和图14中所示,线束侧连接器3110包括壳体本体3111、端子保持部3112、阴型端子接头3113、铁氧体芯3114、盖件3115、滑动件3116、和弹簧3117。
在壳体本体3111中,使得面对配件侧连接器3120的下表面3111a与配件侧连接器3120的保持器3121的前缘表面3121c相接触。虽然未示出,在作为下表面3111a的相对侧的上表面111b侧上,壳体本体3111包括端子基端容纳部、电线容纳部、和铁氧体容纳部。端子基端容纳部具有容纳阴型端子接头3113的基端部的凹部。电线容纳部具有容纳与阴型端子接头3113的基端部连接的电线3131的端部的凹部。铁氧体容纳部具容纳安装在电线3131上的铁氧体芯3114的凹部。
如图13和图14中所示,在壳体本体311的下表面311a上,滑动件容纳部311c形成在与端子保持部312隔开预定的距离的位置处。滑动件容纳部311c具有容纳滑动件316使其能够沿到配件侧连接器320的嵌合方向滑动的凹部。
滑动件容纳部311c包括制约滑动件316在突出方向上的移动的位置对准表面411c。位置对准表面411c相对于设置在滑动件316的基部461的周边上的第一卡止突起462和第二卡止突起463布置在滑动方向(图13中的箭头X1的方向)的前侧处,并且位置对准表面411c通过与这些卡止突起462和463相接触来制约滑动件316在突出方向上的移动。
滑动件316的中心部所插入到的开口412c设置在位置对准表面411c的中心处。
端子保持部312与壳体本体311一体地形成从而从壳体本体311的下表面311a向配件侧连接器320侧突出。端子保持部312具有大致圆柱形外部外观、容纳连接到线束的电线131的端部的阴型端子接头313,并且被插入到配件侧连接器320的嵌合空间322a中。
端子保持部312与壳体本体311一体地形成从而从壳体本体311的下表面311a向配件侧连接器320侧突出。端子保持部312容纳线束的电线331的端部并且被插入到稍后将描述的配件侧连接器320的嵌合空间322a中。如图13和图14中所示,结合突起312b设置在端子保持部312的外表面上。当完成将线束侧连接器310装配到配件侧连接器320时,该结合突起312b与装备在配件侧连接器320中的锁定臂322c相接合,因而连接器被设置成嵌合到彼此的状态。
如图14中所示,阴型端子接头313是这样的端子接头313:其中嵌合连接部313a和基端部313b弯曲成L形状,并且嵌合连接部313a被容纳在端子保持部312的端子容纳孔312a中。
阴型端子接头313的基端部313b被容纳在壳体本体311的端子基端容纳部中。线束的电线331的端部连接到阴型端子接头313的基端部103b。
铁氧体芯304由金属氧化物铁磁体以块形形成。铁氧体芯304设置在电线331上,作为防止由于来自外部的电磁波而产生的噪声电流流向电线331的噪声抑制部。
如图13中所示,盖件315装接到壳体本体311的上表面311b,并且覆盖安装在壳体本体311上的阴型端子接头313、电线331、和铁氧体芯314的顶部。盖件315可拆卸地装接到壳体本体311。
在滑动件316中,基部461被容纳在壳体本体311的滑动件容纳部311c中,从而能够沿着到配件侧连接器320的嵌合方向(具体地,到嵌合空间322a中的插入方向,即,图13中的箭头X1的方向)滑动。
如图13中所示,滑动件316与端子保持部312隔开预定的距离并且在沿着图13中的箭头X1的方向的方向上滑动。
滑动件316包括:基部461,其沿着在滑动件容纳部311c内侧的端子保持部312的突出方向可移动地移动;第一卡止突起462,其设置在基部461的周边处离端子保持部312最近的第一位置P1处;以及第二卡止突起463,其设置在第二位置P2处,该第二位置P2在基部461的周边处于第一位置P1的相对侧处,且基部461插置于第二位置P2和第一位置P1之间。
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如图13中所示,第二卡止突起463被布置成相对于第一卡止突起462在箭头X1的方向上向配件侧连接器320的嵌合方向的相对侧在位置上偏离了距离S。因此,当在滑动件316的轴线平行于端子保持部312的轴线(也就是,滑动件316不倾斜)的状态下第一卡止突起462与位置对准表面411c相接触时,在第二卡止突起463和滑动件容纳部311c之间产生具有如图13中所示的尺寸S的间隙。
关于该实施例的滑动件316,如图15和图16中所示,由于第一卡止突起462和第二卡止突起463两者与位置对准表面411c产生接触,如由图15中的箭头M2所示,滑动件316的前缘侧向端子保持部312侧倾斜,并且滑动件316和端子保持部312之间的间隙S1被设置为朝滑动件316的前缘逐渐变窄的倾斜状态。
例如,在保管期间或在运输期间等,在端子保持部312不插入到配对连接器的嵌合空间322a中的状态下,该实施例的连接器310的中的滑动件316进入如图15中所示的倾斜状态,在该倾斜状态下,滑动件316和端子保持部312之间的间隙S1朝滑动件316的前缘逐渐变窄。这里,当在该倾斜状态下时,滑动件316a的前缘部316和端子保持部312之间的分离距离小于在该滑动件316的正常的滑动操作期间所必要的标准分离距离。这里,如图16中所示,滑动件316的前缘部16a和端子保持部312的结合突起312b之间的间隙S2在此时显著地小于连接到壳体本体311的电线131的外径。此外,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如图16中所示,为了铲起(scoop up)与滑动件316的前缘部316a的前缘表面464相碰撞的电线131等并且为了将所述电线131等移除至外部,对该前缘表面464提供铲角θ(scooping angle)。
当完成将线束侧连接器310装配到配件侧连接器320时,上述滑动件316嵌合到与稍后将描述的锁定臂322c相邻的滑动件设置部322d中,制约了在锁定臂322c与结合突起312b分离的方向上的移位,并且壳体相互连接由锁定臂322c锁定。
如图13中所示,弹簧317布置在滑动件容纳部311c的底部与处于压缩状态下的滑动件316之间,并且使滑动件316沿突出方向偏置。
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用于容纳防卡突起324和325的前缘的突起容纳部318和319形成在与端子保持部312的基部相连的壳体本体311的下表面311a上,使得作为壳体本体311的前缘表面的下表面311a与保持器321的前缘表面321c产生接触。
突起容纳部318具有容纳防卡突起324的前缘部的凹部。此外,突起容纳部319具有容纳防卡突起325的前缘部的凹部。
上述线束连接器310是所谓的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容纳作为噪声抑制部而安装在与阴型端子接头313相连的电线331上的铁氧体芯314。
如图13和图16中所示,配件侧连接器320包括固定到气囊系统的充气机的保持器321、嵌合到该保持器321的嵌合部形成构件(分流环)322、保持在该嵌合部形成构件322的内部的短路端子323、以及防卡突起324和325。
保持器321以带底圆柱形形状形成。在保持器321的底部321a的中心,设有嵌合到阴型端子接头313中的一对引线端子321b(阳型端子)。该一对引线端子321b是向装备在充气机中的点火器(加热元件)供应电力的端子。
嵌合部形成构件322安装在保持器321上,使得引线端子321b贯通该嵌合部形成构件322并且在保持器321的内部形成嵌合空间322a,线束侧连接器310的端子保持部312嵌合到该嵌合空间322a中。
此外,如图13中所示,锁定臂322c和间隔体设置部322d设置在嵌合部形成构件322中。
如图13中所示,锁定臂322c具有接合突起422,该接合突起222能够在沿着端子保持部312的嵌合方向延伸的臂221的前缘处与端子保持部312的结合突起312b相接合。
如图13中所示,间隔体设置部322d具有被装备成与锁定臂322c相邻的凹部,并且,当完成将连接器嵌合连接到彼此时,滑动件316的前缘部316a设置在该凹部中。
当容纳在线束侧连接器310中的阴型端子接头313不与所述一对引线端子321b相连接时,短路端子323由嵌合部形成构件322支撑从而在一对引线端子321b之间形成短路连接并且防止点火器的错误操作。当由于线束侧连接器310和配件侧连接器320的嵌合连接而完成阴型端子接头313和引线端子321b的导通连接时,由于短路端子323造成的该一对引线端子321b之间的短路连接消除。
如图13中所示,防卡突起324和325与嵌合部形成构件322一体化形成为沿着端子保持部312朝嵌合空间322a的嵌合方向延伸(隆起)。这些防卡突起324和325增加了插入在嵌合空间322a中的端子保持部312与该嵌合空间322a之间的滑动长度,因而在将连接器嵌合到彼此的操作期间制约了插入在嵌合空间322a中的该端子保持部312的倾斜,并且防止了卡住的发生。
如图13中所示,在该实施例的电连接器301的情况下,防卡突起324的前缘被设置为比保持器321的前缘表面321c进一步向外部突出长度L3的长度。此外,防卡突起325的前缘被设置为比保持器321的前缘表面321c进一步向外部突出长度L4的长度。
壳体本体311的突起容纳部318具有这样的深度,其容纳具有长度L3的防卡突起324的前缘部。此外,壳体本体311的突起容纳部319具有这样的深度,其容纳具有长度L4的防卡突起325的前缘部。
线束侧连接器320是用于装备在车载气囊系统的充气机中的点火器的电连接器。
将基于图18和图19描述在上述线束侧连接器310和配件侧连接器320的嵌合连接操作期间的操作。
图18是示出在图13中所示的线束侧连接器和配件侧连接器嵌合到彼此期间的状态的纵截面图,并且图19是示出当完成图13中所示的线束侧连接器和配件侧连接器的嵌合时的状态的纵截面图。
在线束侧连接器310和配件侧连接器320嵌合期间,如图18中所示,锁定臂322c随着端子保持部312插入到嵌合空间322a中而退避至端子保持部312的外侧。退避至外侧的该锁定臂322c的前缘部遮掩装备在线束侧连接器310中的滑动件316的路径。因此,在将连接器嵌合到彼此期间,滑动件316抵抗弹簧317的偏置力并且被推回至滑动件容纳部311c内部。
当完成线束侧连接器310和配件侧连接器320的嵌合时,如图19中所示,嵌合部形成构件322的锁定臂322c与端子保持部312的结合突起312b相接合,并且连接器进入彼此连接的状态。此外,由于锁定臂322c进入与结合突起312b相接合的状态,所以滑动件316的路径开放。因此,滑动件316由于弹簧317的偏置力而被送出至嵌合空间322a中,并且滑动件316的前缘部316a设置在被布置成与锁定臂322c相邻的滑动件设置部322d中。由于通过将滑动件316的前缘部316a设置在滑动件设置部322d中而制约了锁定臂322c在接合释放方向上的弯曲,所以线束侧连接器310和配件侧连接器320的连接状态被锁定。
此外,当完成线束侧连接器310和配件侧连接器320的嵌合时,如图19中所示,设置在嵌合部形成构件322上的防卡突起324和325的前缘部被容纳在设置于壳体本体311上的突起容纳部318和319中,并且作为壳体本体311的前缘表面的下表面311a与保持器321的前缘表面321c进入彼此相接触的状态。
在上述该实施例的连接器301中的线束侧连接器310未连接到配对连接器(配件侧连接器320)的初始状态下,如图15和图16中所示,滑动件316被维持在倾斜状态,其中,滑动件316的前缘部316a与端子保持部312之间的分离距离小于在正常的滑动操作期间所必要的标准分离距离。因此,即使当执行其中滑动件316的前缘侧由于形状误差等而沿与端子保持部312分离的方向倾斜的位置对准时,也可以保持滑动件316的前缘316a与端子保持部312之间的分离距离在不超过在正常的滑动操作期间所必要的标准分离距离的范围内。
据此,如果在正常的滑动操作期间所必要的标准分离距离被设置为可能在保管期间或运输期间与连接器相接触的电线的外径或更小,则可以防止其中电线等变得挤入端子保持部312与滑动件316之间的间隙中的问题。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线束侧连接器310,如图16中所示,由于对滑动件316的前缘部316a的前缘表面464提供铲角以铲起并且移除与该前缘表面464相接触的电线131,所以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电线等挤入滑动件316与端子保持部12之间。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线束侧连接器310,滑动件316的倾斜是根据被布置成面对滑动件316的前缘部461的所述第一卡止突起462和第二卡止突起463的位置在箭头X1的方向上的偏离而决定的。
因此,关于壳体本体311、端子保持部312和滑动件容纳部311c,简单地通过改变滑动件316的基部461的设置而无需附加特定的设置改变,即能够将滑动件316的倾斜调节至预定值并且能够容易地实现滑动件316的倾斜的改变。
在此处,本公开的电连接器并不受到上述各个实施例的限制,并且适当的修改、改进等是可能的。
例如,本公开的连接器的技术并不限于将电力供应至车载气囊系统中的点火器的连接器,并且能够应用于装备有与端子保持部分离的滑动件的各种类型的连接器。
此外,其中在连接器的保存期间或运输期间以电线等不容易挤入的倾斜状态的姿势执行滑动件的位置对准的结构并不限于其中滑动件的基端的两个卡止突起的位置在图13中的箭头X1的方向上偏离的结构。代替这种情况,例如,两个卡止突起的位置可以被设置成在轴线方向上匹配,并且与这些卡止突起接触的滑动件容纳部311c的位置对准表面411c可以被设置为倾斜面。
然而,与其中滑动件容纳部311c内部的位置对准表面411c形成为倾斜面的结构相比,更容易实现其中两个卡止突起的位置偏离的结构。
在此处,对以上实施例的细节的总结如下。
(1)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
壳体本体;和
盖件,该盖件装接到所述壳体本体以便覆盖形成在所述壳体本体的表面中的开口,
其中,所述壳体本体包括:
端子容纳孔,该端子容纳孔容纳连接到电线的端部的端子接头;和
铁氧体容纳部,该铁氧体容纳部容纳装接到所述电线的铁氧体芯;
其中,所述盖件覆盖装接到所述壳体本体的所述端子接头和所述铁氧体芯;
其中,所述铁氧体容纳部包括:
铁氧体容纳室,所述铁氧体芯在与将所述端子接头插入到所述端子容纳孔中的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上被插入到该铁氧体容纳室中;和
突起,该突起设置在所述铁氧体容纳室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上面对的两个内侧表面上;并且
其中,所述突起与在所述铁氧体芯的两个侧表面上形成的凹部相接合,以制约所述铁氧体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移动。
根据上述(1)的构造,在端子接头插入在壳体本体的端子容纳孔中的状态下,连接到端子接头的电线所穿过的铁氧体芯插入并安装在铁氧体容纳部中,即使在沿着端子接头的插入方向的方向上的载荷从外部作用于电线上,在沿着端子接头的插入方向的该方向上的该载荷也通过利用突起和凹部的接合来制约铁氧体芯的移动而被吸收,并且不被传输至容纳在壳体本体中的端子接头。
因此,甚至在端子接头中无需设置矛杆便可以实现端子接头的卡止。据此,容纳在壳体本体中的端子接头被给予其中去除了矛杆的减细的外观,并且可以设置不具有作为矛杆的接合位置的壳体本体的端子容纳孔或凹部的减细结构,并且,通过将端子接头和端子容纳孔减细,与其中端子接头的矛杆用于卡止的现有技术的壳体本体相比,可以减小容纳壳体本体的端子接头的部分的宽度尺寸。
据此,可以避免由增大容纳壳体本体的端子接头的部分的宽度尺寸所引起的增大连接器的尺寸的不便。
此外,由于不再存在对在端子接头中装接卡止矛杆的需要,所以可以避免由矛杆的干扰所引起的对端子接头的损害或端子接头的变形。因此,例如,可以避免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中的端子接头的装配特性的劣化或端子接头的卡止性能的劣化的问题的发生,所述问题也就是由对端子接头的损害或端子接头的变形所引起的问题。
(2)例如,突起是在铁氧体容纳室的两个内侧表面上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肋,并且凹部是形成在铁氧体芯的两个侧表面上的接合槽,使得铁氧体芯相对于铁氧体容纳室沿着第一方向可滑动。
根据上述(2)的构造,肋和接合槽的接合起到沿着到铁氧体容纳室的插入方向可滑动地连接铁氧体芯的引导机构的作用。因此,可以促进在将铁氧体芯安装到铁氧体容纳室的期间的插入操作,并且可以改进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的易装配性。
(3)例如,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厚度增加肋设置在盖件的内表面上和铁氧体容纳室的内下表面上,所述内表面和内下表面在第二方向上面对铁氧体芯的表面,并且用于收容厚度增加肋的肋收容槽形成在铁氧体芯的面对盖件的内表面和铁氧体容纳室的内下表面的表面上。
根据上述(3)的构造,关于面对第一方向的盖件或在第一方向上面对盖件的铁氧体容纳室的内下壁,通过使得装备有厚度增加肋的部分比其它部分厚并且装备用于在注射成型期间在装接厚度增加肋的位置处填充树脂的浇口,可以改进在注射成型期间树脂的流动性。据此,即使铁氧体容纳室的面对盖件的内下壁或盖件被薄型化,也可以防止在注射成型期间流动性的下降,并且可以抑制由树脂的流动性的下降所引起的可成型性的下降。
因此,通过薄型化铁氧体容纳部的面对盖件的内下壁和分隔铁氧体容纳室的诸如盖件的壁部,铁氧体容纳室的周边的高度尺寸减小,并且可以实现连接器的轮廓的减小。
(4)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
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容纳阴型端子接头,该阴型端子接头连接到线束的电线的端部;和
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嵌合,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
壳体本体;和
端子保持部,该端子保持部形成为从所述壳体本体突出并且被插入到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嵌合部中;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
保持器,该保持器具有与所述阴型端子接头嵌合的阳型端子;
嵌合部形成构件,当将该嵌合部形成构件装接到所述保持器以使得所述阳型端子穿过所述保持器时,该嵌合部形成构件在所述保持器内部形成所述嵌合部;
防卡突起,该防卡突起与所述嵌合部形成构件一体地形成并且沿着所述端子保持部到所述嵌合空间中的插入方向延伸,以在将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彼此嵌合的操作期间制约所述端子保持部的倾斜度;
其中,所述防卡突起的前缘部被设置为比所述保持器的前缘表面更向外突出的长度;
其中,突起容纳部形成在与所述端子保持部的基端相连续的所述壳体本体中;并且
其中,所述突起容纳部容纳所述防卡突起的所述前缘部,使得所述壳体本体的前缘表面与所述保持器的所述前缘表面产生接触。
根据(4)的构造,当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装配完成时,从保持器的前缘表面突出的防卡突起的前缘部被容纳于在第一连接器的壳体本体中设置的突起容纳部中。因此,类似于现有技术,由于防卡突起的前缘部,可以获得已装配状态,在该状态下,第一连接器的壳体本体直接与保持器的表面相接触,第一连接器的壳体本体不与保持器的表面分离。
也就是,从保持器的前缘表面突出的第一连接器的装配高度匹配壳体本体的高度尺寸,并且防卡突起不导致装配高度的增加。
据此,当将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嵌合到彼此时,设置在第二连接器处的用于防止卡住的防卡突起能够实现轮廓减小,且不导致连接器的装配高度的增加。
(5)例如,第一连接器是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其容纳装接到电线的铁氧体芯,所述电线连接到阴型端子接头;并且
其中,第二连接器是装备在车载气囊系统的充气机中的点火器用的连接器。
根据上述(5)的构造,由于将电力供应至车载气囊系统的充气机的点火器(加热元件)的连接器的轮廓减小,所以可以促进对于充气机的空间节约。
(6)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
壳体本体;
端子保持部,该端子保持部容纳端子接头并且被插入到配对连接器的嵌合部中;和
滑动件,该滑动件沿着将所述端子保持部插入到所述嵌合部中的插入方向滑动,
其中,所述端子保持部和所述滑动件隔开预定的距离并且设置在所述壳体本体上;
其中,在所述端子保持部并未插入到所述配对连接器中的状态下,以所述滑动件与所述端子保持部之间的间隙朝所述滑动件的前缘部逐渐变窄的倾斜状态,所述滑动件由所述壳体本体的滑动件容纳部支撑;并且
其中,在所述滑动件的所述倾斜状态下,所述滑动件的所述前缘部与所述端子保持部之间的分离距离小于在所述滑动件的正常的滑动操作期间所必要的标准分离距离。
根据(6)的构造,在配对连接器并未与连接器嵌合的初始状态下,滑动件被维持在倾斜状态下,在该倾斜状态下,滑动件的前缘部和端子保持部之间的分离距离小于在正常的滑动操作期间所必要的标准分离距离。因此,即使当执行其中滑动件的前缘侧由于形状误差等而沿与端子保持部分离的方向倾斜的位置对准时,也可以保持滑动件的前缘和端子保持部之间的分离距离在不超过在正常的滑动操作期间所必要的标准分离距离的范围内。
据此,如果在正常的滑动操作期间所必要的标准分离距离被设置为在保管期间或运输期间可能与连接器相接触的电线的外径或更小,则可以其中防止电线等变得挤入端子保持部和滑动件之间的间隙中的事故。
(7)例如,滑动件包括:基部,该基部在所述滑动件容纳部的内部可滑动地移动;第一卡止突起,该第一卡止突起设置在所述基部的周边处的、距离所述端子保持部最近的第一位置处;和第二卡止突起,该第二卡止突起设置在第二位置处,该第二位置在所述基部的所述周边处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相对侧处,使得所述基部布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并且该第二卡止突起在所述端子保持部的所述插入方向上偏离所述第一卡止突起;其中,所述滑动件容纳部具有位置对准表面,该位置对准表面布置在所述滑动件的所述前缘部与第一卡止突起和所述第二卡止突起这两者之间,并且该位置对准表面通过与所述第一卡止突起和第二卡止突起相接触来制约所述滑动件在该滑动件的所述前缘部的突出方向上的移动;并且其中,在所述滑动件的所述倾斜状态下,所述第一卡止突起和所述第二卡止突起这两者与所述位置对准表面产生接触。
根据(7)的构造,滑动件的倾斜根据第一卡止突起和第二卡止突起在滑动件的滑动方向上的位置偏离来设置。因此,关于壳体本体、端子保持部和滑动件容纳部,能够仅通过改变滑动件的基部的设置而不增加特定的设置改变,便将滑动件的倾斜调节至预定值并且可以容易地实现滑动件的倾斜的改变。
本申请是基于2011年7月2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1-162466、2011年10月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1-221271和2011年10月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1-221272,这些日本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工业实用性
通过本公开的构造,能够获得一种实现端子接头的卡止而在端子接头处不设置矛杆并且能够减小用于容纳端子接头的这部分的宽度尺寸的电连接器。
另外,通过本公开的构造,能够获得一种能够实现轮廓的减小的电连接器。
进一步,通过本公开的构造,能够获得一种能够防止在保管期间或在运输期间等电线挤入从壳体本体突出的大致圆柱形端子保持部与滑动件之间的间隙的问题的电连接器。

Claims (7)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壳体本体;和
盖件,该盖件装接到所述壳体本体以便覆盖形成在所述壳体本体的表面中的开口,
其中,所述壳体本体包括:
端子容纳孔,该端子容纳孔容纳连接到电线的端部的端子接头;和
铁氧体容纳部,该铁氧体容纳部容纳装接到所述电线的铁氧体芯;
其中,所述盖件覆盖装接到所述壳体本体的所述端子接头和所述铁氧体芯;
其中,所述铁氧体容纳部包括:
铁氧体容纳室,所述铁氧体芯在与将所述端子接头插入到所述端子容纳孔中的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上被插入到该铁氧体容纳室中;和
突起,该突起设置在所述铁氧体容纳室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上面对的两个内侧表面上;并且
其中,所述突起与在所述铁氧体芯的两个侧表面上形成的凹部相接合,以制约所述铁氧体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突起是肋,该肋在所述铁氧体容纳室的所述两个内侧表面上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
其中,所述凹部是在所述铁氧体芯的两个侧表面上形成的接合槽,使得所述铁氧体芯相对于所述铁氧体容纳室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可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厚度增加肋设置在所述盖件的内表面和所述铁氧体容纳室的内下表面上,所述盖件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铁氧体容纳室的所述内下表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面对所述铁氧体芯的表面;并且
其中,用于收容所述厚度增加肋的肋收容槽形成在所述铁氧体芯的、面对所述盖件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铁氧体容纳室的所述内下表面的表面上。
4.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容纳阴型端子接头,该阴型端子接头连接到线束的电线的端部;和
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嵌合,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
壳体本体;和
端子保持部,该端子保持部形成为从所述壳体本体突出并且被插入到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嵌合部中;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
保持器,该保持器具有与所述阴型端子接头嵌合的阳型端子;
嵌合部形成构件,当将该嵌合部形成构件装接到所述保持器以使得所述阳型端子穿过所述保持器时,该嵌合部形成构件在所述保持器内部形成所述嵌合部;
防卡突起,该防卡突起与所述嵌合部形成构件一体地形成并且沿着所述端子保持部到所述嵌合空间中的插入方向延伸,以在将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彼此嵌合的操作期间制约所述端子保持部的倾斜度;
其中,所述防卡突起的前缘部被设置为比所述保持器的前缘表面更向外突出的长度;
其中,突起容纳部形成在与所述端子保持部的基端相连续的所述壳体本体中;并且
其中,所述突起容纳部容纳所述防卡突起的所述前缘部,使得所述壳体本体的前缘表面与所述保持器的所述前缘表面产生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是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该嵌入铁氧体的连接器容纳装接到电线的铁氧体芯,所述电线连接到所述阴型端子接头;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是装备在车载气囊系统的充气机中的点火器用的连接器。
6.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壳体本体;
端子保持部,该端子保持部容纳端子接头并且被插入到配对连接器的嵌合部中;和
滑动件,该滑动件沿着将所述端子保持部插入到所述嵌合部中的插入方向滑动,
其中,所述端子保持部和所述滑动件隔开预定的距离并且设置在所述壳体本体上;
其中,在所述端子保持部并未插入到所述配对连接器中的状态下,以所述滑动件与所述端子保持部之间的间隙朝所述滑动件的前缘部逐渐变窄的倾斜状态,所述滑动件由所述壳体本体的滑动件容纳部支撑;并且
其中,在所述滑动件的所述倾斜状态下,所述滑动件的所述前缘部与所述端子保持部之间的分离距离小于在所述滑动件的正常的滑动操作期间所必要的标准分离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滑动件包括:
基部,该基部在所述滑动件容纳部的内部可滑动地移动;
第一卡止突起,该第一卡止突起设置在所述基部的周边处的、距离所述端子保持部最近的第一位置处;和
第二卡止突起,该第二卡止突起设置在第二位置处,该第二位置在所述基部的所述周边处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相对侧处,使得所述基部布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并且该第二卡止突起在所述端子保持部的所述插入方向上偏离所述第一卡止突起;
其中,所述滑动件容纳部具有位置对准表面,该位置对准表面布置在所述滑动件的所述前缘部与第一卡止突起和所述第二卡止突起这两者之间,并且该位置对准表面通过与所述第一卡止突起和第二卡止突起相接触来制约所述滑动件在该滑动件的所述前缘部的突出方向上的移动;并且
其中,在所述滑动件的所述倾斜状态下,所述第一卡止突起和所述第二卡止突起这两者与所述位置对准表面产生接触。
CN201280036979.7A 2011-07-25 2012-07-25 电连接器 Active CN1037976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62466 2011-07-25
JP2011-162466 2011-07-25
JP2011-221272 2011-10-05
JP2011221272 2011-10-05
JP2011221271 2011-10-05
JP2011-221271 2011-10-05
PCT/JP2012/069531 WO2013015451A2 (en) 2011-07-25 2012-07-25 Electrical connec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7657A true CN103797657A (zh) 2014-05-14
CN103797657B CN103797657B (zh) 2016-04-20

Family

ID=46750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6979.7A Active CN103797657B (zh) 2011-07-25 2012-07-25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72187B2 (zh)
JP (1) JP5700893B2 (zh)
CN (1) CN103797657B (zh)
DE (1) DE112012003093T5 (zh)
WO (1) WO2013015451A2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00903A (zh) * 2015-06-25 2017-01-04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电力转换装置
CN108695631A (zh) * 2017-04-05 2018-10-2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1465548A (zh) * 2017-12-18 2020-07-28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转向系统的传感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69285A1 (ja) * 2012-10-30 2014-05-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EP2917975B1 (en) * 2012-11-12 2020-07-01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utomatic secondary lock
JP6046572B2 (ja) * 2013-08-09 2016-12-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コネクタ
JP6170808B2 (ja) 2013-10-23 2017-07-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構造
JP6806606B2 (ja) * 2017-03-23 2021-01-0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EP3396786B1 (de) * 2017-04-27 2020-03-18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Stecker anordnung
JP6626870B2 (ja) * 2017-10-05 2019-12-2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KR102362882B1 (ko) * 2018-02-14 2022-02-11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배터리 팩 커넥터
JP7014139B2 (ja) * 2018-11-27 2022-02-0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966509B2 (ja) * 2019-06-04 2021-11-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966510B2 (ja) * 2019-06-04 2021-11-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13077927A (zh) * 2021-04-07 2021-07-06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线缆结构和线缆制作方法
CN217306878U (zh) * 2021-12-01 2022-08-26 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飞行器及其接插件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58159A (en) * 1995-10-27 1997-08-19 Biw Connector Systems, Inc. Connector system and methods
CN1312600A (zh) * 2000-03-01 2001-09-12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电气连接系统
EP1150389A1 (en) * 2000-04-25 2001-10-31 Thomas & Betts International, Inc. Clamshell connector for airbag gas generator
CN1441520A (zh) * 2002-02-25 2003-09-10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JP2005044643A (ja) * 2003-07-23 2005-02-17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構成部品のがたつき防止構造
CN1610994A (zh) * 2001-12-31 2005-04-27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用插头及其组装方法
CN1666387A (zh) * 2002-06-04 2005-09-07 Fci公司 带有在插接过程中锁闭的二次闭锁装置的插塞连接器
CN103081240A (zh) * 2010-08-20 2013-05-0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44270U (zh) * 1988-09-21 1990-03-27
US4915642A (en) * 1989-01-19 1990-04-10 Pan-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Corporation Trouble-free connector with lock mechanism
US5211585A (en) * 1992-02-28 1993-05-18 Amp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ousings having polarizing means
JPH0734575U (ja) 1993-12-06 1995-06-2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047159B2 (ja) * 1995-11-09 2000-05-2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JP3180016B2 (ja) * 1996-02-08 2001-06-2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US6036223A (en) 1998-01-12 2000-03-14 General Motors Corpoartion Hands free air bag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6074235A (en) * 1998-04-07 2000-06-13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Alignment post having an improved locking feature
JP3596729B2 (ja) * 1998-08-31 2004-12-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JP3741351B2 (ja) * 1999-10-26 2006-02-0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JP3648432B2 (ja) * 2000-05-25 2005-05-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慣性ロック式コネクタ
JP3679322B2 (ja) 2000-08-31 2005-08-03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スクイブのシャント
JP3806926B2 (ja) * 2002-03-01 2006-08-0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5190860A (ja) * 2003-12-26 2005-07-14 Fci Asia Technology Pte Ltd 電気コネクタ
FR2870647B1 (fr) * 2004-05-19 2006-08-25 Cie Deutsch Societe Par Action Connecteur auto-centre a verrouillage inertiel
DE102005001515B4 (de) * 2005-01-13 2008-01-31 Amphenol-Tuchel Electronics Gmbh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JP4752606B2 (ja) 2006-05-15 2011-08-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SG143088A1 (en) * 2006-11-22 2008-06-27 Mea Technologies Pte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5012072B2 (ja) * 2007-02-14 2012-08-2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基板用コネクタ
JP5058696B2 (ja) * 2007-07-19 2012-10-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ロック式コネクタ
DE602007007080D1 (de) * 2007-08-13 2010-07-22 Molex Corp Airbagverbinder
WO2009051590A1 (en) * 2007-10-17 2009-04-23 G & W Electric Company Self-locking connector for a cable termination
EP2053702B1 (en) * 2007-10-24 2012-06-20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 connector device and locking structure
JP5050820B2 (ja) * 2007-12-05 2012-10-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7914347B2 (en) * 2009-04-30 2011-03-29 Corning Gilbert Inc. Low resistance connector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
JP2011162466A (ja) 2010-02-08 2011-08-25 Osaka Univ 新規クローディン結合分子およびその利用
JP2011221272A (ja) 2010-04-09 2011-11-04 Seiko Epson Corp 反射型スクリーン、投影システム、フロント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テレビ、および、反射型スクリーンの製造方法
JP5338740B2 (ja) 2010-04-09 2013-11-1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69267B2 (ja) * 2010-09-03 2014-08-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58159A (en) * 1995-10-27 1997-08-19 Biw Connector Systems, Inc. Connector system and methods
CN1312600A (zh) * 2000-03-01 2001-09-12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电气连接系统
EP1150389A1 (en) * 2000-04-25 2001-10-31 Thomas & Betts International, Inc. Clamshell connector for airbag gas generator
CN1610994A (zh) * 2001-12-31 2005-04-27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用插头及其组装方法
CN1441520A (zh) * 2002-02-25 2003-09-10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CN1666387A (zh) * 2002-06-04 2005-09-07 Fci公司 带有在插接过程中锁闭的二次闭锁装置的插塞连接器
JP2005044643A (ja) * 2003-07-23 2005-02-17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構成部品のがたつき防止構造
CN103081240A (zh) * 2010-08-20 2013-05-0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00903A (zh) * 2015-06-25 2017-01-04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电力转换装置
CN108695631A (zh) * 2017-04-05 2018-10-2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US10468832B2 (en) 2017-04-05 2019-11-05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CN111465548A (zh) * 2017-12-18 2020-07-28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转向系统的传感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141637A1 (en) 2014-05-22
WO2013015451A2 (en) 2013-01-31
WO2013015451A3 (en) 2013-04-04
CN103797657B (zh) 2016-04-20
DE112012003093T5 (de) 2014-06-12
US9172187B2 (en) 2015-10-27
JP2014525111A (ja) 2014-09-25
JP5700893B2 (ja) 2015-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97657A (zh) 电连接器
CN108511934B (zh) 连接器
JP4895213B2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02544856B (zh) 连接部件
EP1923962B1 (en) A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preassembling it
JP6560273B2 (ja) 嵌合コネクタ
WO2018070202A1 (ja) コネクタ構造
CN105229866B (zh) 带有插座载体的连接器组件
CN103378449B (zh) 连接器
CN104716771B (zh) 马达端子、马达端子组件以及组装马达的方法
CN103384946B (zh) 连接器
CN107834261A (zh) 具有混合电连接器的连接器系统
JP2018010786A (ja) コネクタ
JP2007280936A (ja) 電気コネクタ
EP1701414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WO2004114469A1 (ja) 接続端子
CN107851935A (zh) 具有抗振动短路桥的电插接连接器以及电插接连接件
CN104521071A (zh) 电连接器
JP6146618B2 (ja) コネクタ
EP2375508B1 (en) Connector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CN107453075B (zh) 用于气囊应用的插塞式连接器
CN107005000A (zh) 充电用插座
JP2019114361A (ja)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US1094422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wo types of connector terminals and a spacer inserted into a housing
CN104769788B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