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76359A - 复合式导光板与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复合式导光板与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76359A
CN103576359A CN201310304672.7A CN201310304672A CN103576359A CN 103576359 A CN103576359 A CN 103576359A CN 201310304672 A CN201310304672 A CN 201310304672A CN 103576359 A CN103576359 A CN 1035763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guide plate
sub
display device
combi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0467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76359B (zh
Inventor
萧淳中
陈世璋
萧增科
李政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retron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NGSHENG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SHENG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SHENG LIGH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76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63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763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63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88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or other optical sheets in the packag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 G02B6/0043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17Intermediate frames, e.g. between backlight housing and front fram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复合式导光板与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外壳、框架以及显示模组。框架接合于外壳。显示模组包括背盖、导光板、承载元件、显示面板以及光学膜片组。背盖接合于框架。导光板承载于背盖上且具有出光面和相对于出光面的底面。导光板至少邻近于两侧的背面胶合于背盖。导光板的材质为玻璃。承载元件承载于导光板上。显示面板承载于承载元件上。光学膜片组配置于显示面板与导光板之间。复合式导光板包括第一及第二子导光板。第二子导光板叠合于第一子导光板上并结合第一子导光板,第一与第二子导光板的厚度的比值是落在大于等于0.2且小于等于5的范围内。

Description

复合式导光板与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将显示模组的背板设计为外观件的显示装置,以及一种复合式导光板与具有复合式导光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产业及相关电子产业日益发达,移动电话(mobile phone)、数字相机(digital camera)、数字摄影机(digital video camera)、笔记本电脑(notebook)、桌上型电脑及平面电视等数字化工具无不朝向更便利、多功能且美观的方向发展。在使用这些产品时,显示荧幕是不可或缺的界面,透过上述产品的显示荧幕将可以为使用者的操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其中,液晶显示装置已成为显示荧幕的主流。由于,液晶显示装置本身并不具有发光的功能,故在液晶显示装置下方必须设置光源,以提供显示画面时所需光线。
以笔记本电脑而言,显示模组组装于显示装置的后盖与前框之间。近年来,已有部分厂商推出薄型笔记本电脑。在采用薄型设计的状况之下,一般来说,已知的作法之一为将显示模组的框架与后盖整合在一起,用以减少零组件的堆叠。在此种设计方式之下,为了避免后盖翘曲而挤压显示模组,且为了避免后盖承受外力时直接压迫结构强度较弱的导光板,显示模组与后盖之间需留有较大的间隙,造成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不易薄化。此外,后盖作为显示装置中结构强度的主要来源,故后盖势必不能太薄,也限制了显示装置的薄型化。另外,一般导光板的材质为树脂材料,容易因受热或吸收湿气而膨胀,若导光板的多侧都进行胶合固定于显示模组的框架,导光板膨胀时会因膨胀方向受限而产生结构变形并导致显示画面异常,所以已知导光板仅单侧进行胶合固定,但此设计将使显示模组具有较差的结构强度。
中国专利第CN101936509号揭露一种背光模组结构及制造方法,其导光板采用光学玻璃板,以增加背光模组结构强度。中国专利第CN102354014号揭露一种于导光板的非入光侧上设置支撑肋的显示模组。中国台湾专利第TWM429116号揭露一种导电化学强化玻璃制造一体成型背光模组,其结构通过一体成型来达到薄型化的优点。中国台湾专利第TWM342603号揭露一种复合式导光结构。中国台湾专利公开号TW201213881揭露一种光学片。中国专利第CN102374497号与中国台湾专利第TWI271584号揭露一种导光板。专利合作条约的专利第WO2008045207号揭露一种显示装置。中国台湾专利公开号TW200923507揭露一种面光源装置。中国专利第CN102117109号揭露一种可携式计算设备。中国专利第CN102915134号与第CN102981665号揭露一种触控面板。中国专利第CN102998818号揭露一种显示装置。中国专利公告号CN1936627揭露一种照明装置与显示设备。中国台湾专利公开号TW201039022揭露一种导光板结构。中国专利第CN1497309号揭露一种面状光源。中国台湾专利公开号TW200622403揭露一种背光模组。中国台湾专利第TW585275号揭露一种光源系统。中国台湾专利第TWM429116号揭露一种导电化学强化玻璃一体成型背光模组。中国台湾专利公开号TW200516295揭露一种背光模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可达到薄形化的设计需求。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式导光板,可达到薄形化的设计需求。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复合式导光板的显示装置,可达到薄形化的设计需求。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可达到薄形化的设计需求,且可节省组装与程序与成本。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此显示装置包括一外壳、一框架以及一显示模组。框架接合于外壳。显示模组包括一背盖、一导光板、一承载元件、一显示面板以及一光学膜片组。背盖接合于框架且被外壳暴露。导光板承载于背盖上。导光板具有出光面和相对于出光面的背面。导光板至少邻近于两侧的背面胶合于背盖。导光板的材质为玻璃。承载元件承载于导光板上。显示面板承载于承载元件上。光学膜片组配置于显示面板与导光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外壳及背盖包覆导光板、承载元件、显示面板及光学膜片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外壳为一前框且暴露显示面板的一显示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背盖的杨氏系数大于40Gpa。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背盖的厚度小于0.5mm。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导光板与背盖之间的间隙小于0.1mm。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导光板的杨氏系数大于40Gpa。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具有一显示面及一有效显示区域,一参考线从有效显示区域在显示面上的一边界往有效显示区域之外延伸,参考线垂直于边界,参考线与有效显示区域的法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度,导光板的一末端延伸至有效显示区域之外并越过参考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承载元件具有一凹槽,导光板的末端延伸至凹槽内并承载承载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承载元件具有一开槽,导光板的末端穿过开槽并承载承载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还包括多条导线,其中这些导线配置于框架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显示装置的厚度小于4mm。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还包括一光源,其中光源配置于背盖上且邻近导光板的一入光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光源具有一发光面,导光板具有两个倒角,其中一个倒角连接入光侧与出光面,另一个倒角连接入光侧与背面,且光源的发光面的高度与导光板的入光侧的高度相同。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还包括一光学胶,其中光源的发光面与导光板的入光侧、这些倒角之间以光学胶作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导光板的一背面设置一反射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承载元件为一弹性缓冲材。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复合式导光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导光板及至少一个第二子导光板。第二子导光板叠合于第一子导光板上并结合第一子导光板,其中第一子导光板的厚度与第二子导光板的厚度的比值是落在大于等于0.2且小于等于5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一外壳、一框架及一显示模组。框架接合于外壳。显示模组包括一背盖、一复合式导光板、一承载元件、一显示面板及一光学膜片组。背盖接合于框架,且复合式导光板承载于背盖上。复合式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和相对于出光面的一背面,其中复合式导光板至少邻近于两侧的背面胶合于背盖。承载元件承载于复合式导光板上,显示面板承载于承载元件上,且光学膜片组配置于显示面板与复合式导光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子导光板与第二子导光板的材质折射率之差值的绝对值小于0.05。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复合式导光板还包括多个散射微结构,设于第一子导光板与第二子导光板的至少一个。散射微结构以一油墨印刷制程、一喷墨制程或一黄光制程制作。在喷墨制程前先以一电浆制程在第一子导光板与第二子导光板的至少一个的一表面制作疏水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一反射片,配置于背面与背盖之间,其中反射片承靠于背盖上,且复合式导光板承靠于反射片上。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复合式导光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导光板与至少一个第二导光板,至少一个第一子导光板的厚度与至少一个第二子导光板的厚度的比值是落在大于等于0.2且小于等于5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子导光板的材质为玻璃,且第二子导光板的材质为塑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子导光板的机械强度大于第二子导光板的机械强度,且第一子导光板的光吸收率大于第二子导光板的光吸收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子导光板的光吸收率相对于可见光中的不同波长的均匀度小于第二子导光板的光吸收率相对于可见光中的不同波长的均匀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复合式导光板还包括至少一个透光连接层,且第一子导光板与第二子导光板之间以透光连接层作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子导光板与第二子导光板之间直接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复合式导光板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子导光板,且第三子导光板结合于第一子导光板上、第二子导光板上或是结合于第一子导光板与第二子导光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复合式导光板的厚度大于等于背盖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复合式导光板的厚度是落在大于等于0.2毫米且小于等于3毫米的范围内,且背盖的厚度是落在大于等于0.1毫米,且小于等于3毫米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一透光板以及一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包括一背盖、一导光板、一承载元件、一显示面板以及一光学膜片组。背盖接合透光板,且导光板承载于背盖上。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和相对于出光面的一背面,其中导光板至少邻近于两侧的背面胶合于背盖。承载元件承载于背盖上且配置于透光板与背盖之间。显示面板与透光板以一光学胶作连接。光学膜片组配置于显示面板与导光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透光板及背盖包覆导光板、承载元件、显示面板及光学膜片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导光板为一玻璃导光板或一复合式导光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复合式导光板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子导光板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子导光板,第二子导光板叠合于第一子导光板上并结合第一子导光板,其中第一子导光板的材质为玻璃,且第二子导光板的材质为塑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复合式导光板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子导光板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子导光板,第二子导光板叠合于第一子导光板上并结合第一子导光板,其中第一子导光板的材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且第二子导光板的材质为聚碳酸酯。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背盖与显示装置的外壳组合而成为外观件,或是显示模组的背盖与显示装置的透光板组合而成为外观件,故显示装置不需在显示模组背面设置后盖而可降低显示装置的厚度,且可避免所述后盖翘曲而挤压显示模组。另外,显示模组的背盖与显示装置的透光板组合而成为外观件,也可节省组装与程序与成本。此外,玻璃导光板、复合式导光板可作为显示装置中主要结构强度来源,且当显示模组的背盖承受外力而压迫玻璃导光板、复合式导光板时,具有较佳结构强度的玻璃导光板、复合式导光板能够承受来自背盖的力而不致变形或损坏。因此,不需要为了避免玻璃导光板、复合式导光板受到背盖压迫而在背盖与玻璃导光板(复合式导光板)之间留有较大的间隙,而可进一步降低显示装置的厚度。另外,由于玻璃导光板、复合式导光板不易因受热或吸收湿气而膨胀,因此可将玻璃导光板、复合式导光板邻近于多侧的背面皆胶合于背盖,使玻璃导光板(复合式导光板)与背盖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加强显示装置整体的结构强度。另外,由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复合式导光板包括至少两种材质不同的子导光板,因此可以兼具良好的机械强度与光学特性,进而使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复合式导光板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以满足更多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显示装置的部分构件的示意图。
图3A为图1的显示装置沿I-I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导光板换成复合式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4A与4B分别为一示范性结构体的示意图。
图5A为图1的显示装置沿II-II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5B为图5A的导光板换成复合式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3B的显示装置的光学量测位置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复合式导光板与光源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复合式导光板与光源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复合式导光板与光源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复合式导光板与光源的剖面示意图。
图14为图5B的复合式导光板的制程示意图。
图15为图5B的复合式导光板的另一种制程示意图。
图16为图5B的复合式导光板的又一种制程示意图。
图17绘示图16的复合式导光板的制程的另一种变化。
图18为图5B的复合式导光板的再一种制程示意图。
图19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9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0:第一结构体
30:第二结构体
32:长方体
50:电子装置
52:主机
60:双面胶
72、74:吸附平台
72b:移动或旋转平台
72c:平台
74a:滚轮
74c:治具
80:材料槽
82:第一料管
83、85、87a、87b、89a、89a’:模具
84:第二料管
92:预热炉
100、100’、200、300、400、600:显示装置
110、210、310、410:外壳
110a:前框
120、220、320、420:框架
130、630:显示模组
132、232、332、432、532、632:背盖
134、234、334、434、534、634:导光板
134’、134h、134i、134j、134k:复合式导光板
1341:散射微结构
1342:第一子导光板
1344:第二子导光板
1346:透光连接层
134a、534a、634a:背面
134b、534b、534b1、634b:入光侧
134c、234c:末端
134d、534d、634d:出光面
136、236、336、436、636:承载元件
136a:凹槽
137、237、337、437、637:显示面板
137a:显示面
137b:有效显示区域
138、238、338、438、638:光学膜片组
139:反射片
150:光源
152:光线
154:发光面
160、660:光学胶
236a:开槽
360:导线
531a、531b:倒角
670:透光板
A:参考线
B:边界
b:宽度
D:夹角
h1、h2:长度
N:法线方向
P1~P13:光学量测位置
T1~T5、T7:厚度
T6、T8:高度
W: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多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而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50例如为笔记本电脑。在此实施例中,电子装置50包括主机52及显示装置100。显示装置100枢接于主机52而使显示装置100适于相对主机52展开或关闭。
图2为图1的显示装置的部分构件的示意图。图3A为图1沿I-I线的剖面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导光板换成复合式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为使图式较为清楚,图2仅示出图3A的导光板134及背盖132等部分构件。请参考图2、图3A和图3B,图3A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包括一外壳110、一框架120以及一显示模组130。框架120接合于外壳110。显示模组130包括一背盖132、一导光板134、一承载元件136、一显示面板137以及一光学膜片组138。背盖132接合于框架120,接合方式可为胶合、超音波焊接或一体成型。导光板134承载于背盖132上。承载元件136承载于导光板134上,显示面板137承载于承载元件136上,光学膜片组138配置于显示面板137与导光板134之间。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134d和相对于出光面的背面134a(参见图3A)。导光板134邻近于多侧(入光侧134b以外的其他侧)的背面134a分别通过多个双面胶60胶合于背盖132。在图2的实施例中,示出将导光板134的三侧的背面134a胶合于背盖132,在其它实施例中,亦可仅将导光板134相对于入光侧134b的两侧的背面134a胶合于背盖132。
图3B的显示装置100’中的元件及其配置方式与图3A的显示装置100中的元件及其配置方式类似,其差异在于,图3B的显示装置100’将图3A的显示装置100中的导光板134换成复合式导光板134’。复合式导光板134’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导光板1342(图3B中是以一个第一子导光板1342为例)及至少一个第二子导光板1344(图3B中是以一个第二子导光板1344为例)。第二子导光板1344叠合于第一子导光板1342上并结合第一子导光板134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导光板1342的机械强度(mechanicalstrength)大于第二子导光板1344的机械强度,且第一子导光板1342的光吸收率大于第二子导光板1344的光吸收率。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导光板1342的光吸收率相对于可见光中的不同波长的均匀度小于第二子导光板1344的光吸收率相对于可见光中的不同波长的均匀度。举例而言,第一子导光板1342的材质为玻璃,其中玻璃可选择强化玻璃、光学玻璃或是石英的人工结晶切片、蓝宝石的人工结晶切片(Sapphire)或其他的透明矿石人工结晶切片等,其他例如石英玻璃、铅玻璃、硼硅玻璃、强化玻璃中又分为化学强化玻璃、物理强化玻璃,例如回火强化玻璃(Tempered Glass)、热硬化玻璃(Heat-Strengthen Glass)等,另外尚有低铁玻璃、胶合玻璃(Laminated Glass)、康宁公司(Corning)的Gorilla Glass产品等。玻璃的成分与种类繁多,本发明对此不加以限制。详细而言,在此实施例中的第一子导光板1342例如为使用Corning Gorilla2318玻璃、Corning Gorilla2319玻璃或Soda lime玻璃,且第二子导光板1344的材质为塑胶,例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
在上述配置方式之下,显示模组130的背盖132与显示装置100、100’的外壳110组合而成为外观件,故显示装置100、100’不需在显示模组130背面设置后盖而可降低显示装置100、100’整体的厚度。相较于已知技术中采用塑胶材质的导光板,显示装置100的导光板134的材质采用玻璃,显示装置100’的复合式导光板134’采用了机械强度较强的第一子导光板1342(其材质例如为玻璃),因此导光板134与复合式导光板134’可作为显示装置100、100’中主要结构强度来源,且当显示模组130的背盖132承受外力而压迫导光板134、复合式导光板134’时,具有较佳结构强度的导光板134、复合式导光板134’能够承受来自背盖132的力而不致变形或损坏。因此,不需要为了避免导光板134、复合式导光板134’受到背盖132压迫而在背盖132与导光板134(复合式导光板134’)之间留有较大的间隙,而可进一步降低显示装置100的厚度。
此外,由于复合式导光板134’具有较佳的机械强度而可作为显示装置100’中的主要结构强度来源,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复合式导光板134’的厚度T3可以大于等于背盖132的厚度T4,亦即背盖132可以有较薄的厚度,如此可以进一步缩小显示装置100’的整体厚度。在一实施例中,复合式导光板134’的厚度T3是落在大于等于0.2毫米且小于等于3毫米的范围内,且背盖132的厚度T4是落在大于等于0.1毫米,且小于等于3毫米的范围内。
另外,由于导光板134、第一子导光板1342的材质采用玻璃而不易因受热或吸收湿气而膨胀,因此可将导光板134、复合式导光板134’邻近于其多侧的背面134a皆胶合于背盖132,使导光板134、复合式导光板134’与背盖132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加强显示装置100整体的结构强度。以下通过图4A及图4B对此加以详细说明。
图4A与4B为示范性结构体的示意图。请参考图4A与图4B,第一结构体20的宽度及厚度分别为b及h1。第二结构体30为两个长方体32所构成,各长方体32的宽度及厚度分别为b及h2,因此,第一结构体20的厚度h1等于2h2
结构体的惯性力矩(Moment of Inertia)I的公式如下:
I = b h 3 12
由上述公式计算得知图4A与图4B的惯性力矩I1与I2分别如下:
I 1 = b h 1 3 12 = 8 b h 2 3 12 ; I 2 = b h 2 3 12 + b h 2 3 12 = 2 b h 2 3 12
因此,图4A所示的状态的惯性力矩I1会远大于图4B所示的状态的惯性力矩I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结构体30的两长方体32分别对比于图3A所示的背盖132与导光板134。相较于已知显示装置的导光板仅一侧胶合于背盖,本实施例的导光板134的多侧皆胶合于背盖132,使导光板134与背盖132的结合更趋近于图4A所示状态,而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
请参考图3A和图3B,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10及背盖132为显示装置100的外观件且包覆导光板134(复合式导光板134’)、承载元件136、显示面板137及光学膜片组138。在导光板134、第一子导光板1342的材质为玻璃的情况下,导光板134、第一子导光板1342可具有一图案层(PATTERN),其利用油墨印刷制程、喷墨制程或者黄光制程形成在玻璃的表面(例如导光板134的背面134a),复合式导光板134’的散射微结构1341可利用油墨印刷制程、喷墨制程或者黄光制程形成在第一子导光板1342的表面(例如复合式导光板134’的背面134a),以达到导光与均匀出光的效果。其中,在喷墨制程前可先以电浆制程在第一子导光板1342的表面制作疏水层,藉此增加散射微结构1341(油墨)附着在玻璃材质的第一子导光板1342的附着力。此外,导光板134(复合式导光板134’)的背面134a设置一反射片139。通过调整双面胶60的厚度,可使反射片139接触背盖132或不接触背盖132,而使导光板134(复合式导光板134’)与背盖132之间无间隙或具有微小间隙。具体而言,反射片139配置于背面134a与背盖132之间,且在一实施例中,反射片139承靠于背盖132上,且导光板134(复合式导光板134’)承靠于反射片139上。
本实施例的外壳110为一前框110a且暴露显示面板137的一显示面137a。相较于已知显示装置的外壳,在背盖后尚有一后盖作为外观件,本实施例是使用显示模组130的背盖132来取代已知技术的后盖而成为外观件,由此减少显示装置100、100’整体的厚度。举例来说,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100’的厚度为小于4mm,而背盖132与导光板134(复合式导光板134’)之间的间隙设计为小于0.1mm。
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34、第一子导光板1342的材质可选用适当种类的玻璃而使其杨氏系数大于40Gpa,以达到实际产品结构强度的需求。本实施例的背盖132的材质可为钢板铝合金或其他高强度金属而使其杨氏系数大于40Gpa,进而可将背盖132的厚度设计为小于0.5mm而仍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另外,本实施例的背盖132的材质亦可采用碳纤维。在背盖132的材质选用碳纤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产品造型上的需求将背盖132设计为边缘距离导光板134较近且中央部分距离导光板134(复合式导光板134’)较远的结构,通过碳纤维低延展性的特性,可避免背盖132的所述中央部分受力而凹陷变形。
图5A为图1的显示装置沿II-II线的剖面示意图。图5B为图5A的导光板换成复合式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2、图5A和图5B,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100’还包括光源150,其中光源150配置于背盖132上且邻近导光板134(复合式导光板134’)的入光侧134b。光源150例如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光源。显示模组130的光源150适于发出光线,光线从导光板134(复合式导光板134’)的入光侧134b进入导光板134(复合式导光板134’)并往光学膜片组138及显示面板137出射,以提供显示面板137显示画面时所需光线。具体而言,请参考图5B,从入光侧134b进入复合式导光板134’的光线152会在出光面134d与背面134a之间进行至少一次的全反射,而配置于第一子导光板1342的多个散射微结构1341(例如是配置于背面134a上的散射微结构1341)则可破坏全反射,以使光线152散射至出光面134d,并从出光面134d出射,或者使光线152散射至位于底面134a一侧的反射片139。光线152被反射片139反射后,可依序及透过第一子导光板1342与第二子导光板1344,而从出光面134d出射。在另一实施例中,散射微结构1341亦可配置于复合式导光板134’的出光面134d(例如第二子导光板1344的表面)。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散射微结构1341亦可同时设于第一子导光板1342与第二子导光板1344,且可同时设于底面134a与出光面134d。
当导光板的材质采用玻璃时,由于玻璃的光吸收率大于塑胶的光吸收率,如此将使得从玻璃导光板出射的光强度小于从塑胶导光板出射的光强度。因此,本实施例的复合式导光板134’采用光吸收率较小的第二子导光板1342(例如为塑胶子导光板),如此可使从本实施例的复合式导光板134’出射的光线152的强度大于从玻璃导光板出射的光线的强度。
再者,玻璃的光吸收率相对于可见光中的不同波长的均匀度小于塑胶的光吸收率相对于可见光中的不同波长的均匀度,亦即玻璃对于可见光中不同波长的光吸收率并不相同,且不同波长的光吸收率间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当导光板的材质采用玻璃时,且当光线在玻璃中传递的距离越长时,不同波长的光吸收率的差异性会越加明显,而使得光线的色均匀度的下降程度越明显。具体而言,从导光板的相对于入光侧的另一侧出射的光线的色均匀度将会有较明显的下降。因此,本实施例的复合式导光板134’采用光吸收率相对于可见光中不同波长的均匀度较大的第二子导光板1342(例如为塑胶子导光板),如此可使从本实施例的复合式导光板134’出射的光线152的色均匀度大于从玻璃导光板出射的光线152的色均匀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导光板1342的厚度T1与第二子导光板1344的厚度T2的比值是落在大于等于0.2且小于等于5的范围内,如此可使复合式导光板134’的机械强度、出射的光强度及出射的光线的色均匀度均落在较为折衷且适当的范围内,以使本实施例的复合式导光板134’能够满足大部分的使用需求。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导光板1342与第二子导光板1344之间直接接触。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导光板1342与第二子导光板1344的材质折射率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0.05,如此一来,当光线152在第一子导光板1342与第二子导光板1344之间来回传递时,第一子导光板1342与第二子导光板1344间的界面较不易反射光线152或将光线152全反射。如此一来,光线152才能够顺利地被散射微结构1341散射,而不易被局限在单一的子导光板中。
请参考图2、图3A和图3B,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37具有一有效显示区域137b。详言之,前框110a覆盖显示面板137的有效显示区域137b以外的部分。一参考线A从有效显示区域137b在显示面137a上的一边界B往有效显示区域137b之外延伸,参考线A垂直于边界B,且参考线A与有效显示区域137b的法线方向N之间的夹角D为45度。已知的导光板采用结构强度不高的材质(如压克力树脂),故一般仅将导光板的末端从有效显示区域延伸至参考线A处。由于本实施例的导光板134、第一子导光板1342采用强度较高的玻璃,因而可将导光板134、复合式导光板134’的末端134c延伸至有效显示区域137b之外并越过参考线A,藉以提供显示装置100、100’整体结构支撑力。
具体而言,在图3A和图3B所示的实施例中,承载元件136具有一凹槽136a,导光板134、复合式导光板134’的末端134c越过参考线A并延伸至凹槽136a内并承载承载元件136。本发明不对承载元件的形状加以限制,以下通过图式加以举例说明。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6,在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中,外壳210、框架220、背盖232、显示面板237以及光学膜片组238的配置方式与图3A中的外壳110、框架120、背盖132、显示面板137以及光学膜片组138的配置方式类似,于此不加以赘述。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与图3A的显示装置100的不同在于,承载元件236具有一开槽236a。导光板234的末端234c穿过开槽236a并承载承载元件236。
上述各实施例的框架120、220的材质可为铝、铝镁合金或碳纤维,藉以增加显示装置100整体的结构强度。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7,在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300中,外壳310、背盖332、导光板334、承载元件336、显示面板337以及光学膜片组338的配置方式与图3A中的外壳110、背盖132、导光板134、承载元件136、显示面板137以及光学膜片组138的配置方式类似,于此不加以赘述。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300与图3A的显示装置100的不同在于,显示装置300还包括多条导线360,这些导线360配置于框架320上,框架320除了具有结合背板232与外壳210的功能之外,还可用以放置这些导线360。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8,在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400中,外壳410、框架420、背盖432、导光板434、显示面板437以及光学膜片组438的配置方式与图3A中的外壳110、框架120、背盖132、导光板134、显示面板137以及光学膜片组138的配置方式类似,于此不加以赘述。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400与图3A的显示装置100的不同在于,承载元件436可为一弹性缓冲材料,例如为橡胶或具弹性的双面胶。此外,在图6至图8的实施例中,导光板234、334、434亦可为如图3B的复合式导光板134’,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图9为图3B的显示装置的光学量测位置的示意图。请参照图2、图3B及图9,图9中的矩形范围表示显示装置100’的有效显示区域137b,而光学量测位置P1-P13在有效显示区域137b中的位置如图9所示。举例而言,光学量测位置P6是位于有效显示区域137b的左上角相对于有效显示区域137b的两个边各相距10毫米的位置,而光学量测位置P2则是从有效显示区域137b的左上角开始,往右四分之一的宽度W(即有效显示区域137b的宽度)与往下四分之一的高度H(即有效显示区域137b的高度)的位置,而其余的光学量测位置的定义可以此类推并从图9中看出。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的光学量测数据如列表一:
(表一)
Figure BDA00003536023100161
在表一中,PMMA那行的数值是采用PMMA导光板所量测到的数值,玻璃那行的数值是采用玻璃(如Corning Gorilla2319)导光板所量测到的数值,而复合式导光板那一行的数值是采用本实施例的复合式导光板134’所量测到的数值。表一中的P1-P13是指图9中的光学量测位置P1-P13。表一中的Cx、Cy、u’及v’是指CIE1931所规定的色座标,而delta u’v’(T)与deltau’v’(N)是指CIE1931所规定的色差。表1中15*9点是指在有效显示区域137b的宽度W上取15条垂直等分割线,且在有效显示区域137b的高度H上取9条水平等分割线,而这15条垂直等分割线与这9条水平等分割线上所形成的135个交会点即为上述15*9点(即135个光学量测位置)。由表一可看出,本实施例的复合式导光板134’的光学特性为PMMA导光板与玻璃导光板的光学特性的折衷。
图10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复合式导光板与光源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0,本实施例的复合式导光板134h与图5B的复合式导光板134’类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在图5B中,第二子导光板1344是配置于第一子导光板1342与出光面134d之间,然而,在本实施例的复合式导光板134h中,则是第一子导光板1342配置于第二子导光板1344与出光面134d之间。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散射微结构1341设于第二子导光板1344。在另一实施例中,散射微结构1341亦可同时设于第一子导光板1342与第二子导光板1344。
图11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复合式导光板与光源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1,本实施例的复合式导光板134i与图5B的复合式导光板134类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本实施例的复合式导光板134i具有两个第一子导光板1342与一个第二子导光板1344,其中第二子导光板1344位于这两个第一子导光板1342之间。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复合式导光板亦可具有两个第二子导光板1344与一个第一子导光板1342,其中第一子导光板1342位于这两个第二子导光板1344之间。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复合式导光板亦可具有多个第一子导光板1342与多个第二子导光板1344,且这些第一子导光板1342与这些第二子导光板1344可以各种不同顺序堆叠,例如交替堆叠。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复合式导光板可包括三个以上的不同材质的子导光板,且这些子导光板可以各种不同顺序堆叠,亦即复合式导光板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子导光板,且第三子导光板结合于第一子导光板上、第二子导光板上或是结合于第一子导光板与第二子导光板之间。
图12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复合式导光板与光源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2,本实施例的复合式导光板134j与图5B的复合式导光板134类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本实施例的复合式导光板134j还包括至少一个透光连接层1346(在图12中是以一个透光连接层1346为例),其中第一子导光板1342与第二子导光板1344之间以透光连接层1346作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透光连接层1346例如为光学级的光学透明胶(optically clearadhesive,OCA)或光学透明压克力胶。光学透明胶与光学透明压克力胶可具有高透明、高透光率、高黏着性、耐高温高湿、不易起气泡等特性,其厚度可视状况而选用,例如其厚度为小于100微米。此外,透光连接层1346除了可以是以胶带贴附的方式来贴附于第一子导光板1342与第二子导光板1344之间,亦可以是以液态的方式分布于第一子导光板1342与第二子导光板1344之间,然后再通过加热或照射紫外光来固化。
图13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复合式导光板与光源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3,本实施例的复合式导光板134k与图11的复合式导光板134i类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在本实施例的复合式导光板134k中,第一子导光板1342与第二子导光板1344之间是以透光连接层1346作连接,而图11中的第一子导光板1342与第二子导光板1344之间是直接连接且直接接触。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复合式导光板134k中,第二子导光板1344的数量有两个,而第一子导光板1342的数量有一个,其中第一子导光板1342位于此两个第二子导光板1344之间,因此透光连接层1346的数量亦有两个。
图14为图5B的复合式导光板的制程示意图。请参照图14,第一子导光板1342与第二子导光板1344在贴合时,可先以吸附平台72与74分别吸附第一子导光板1342与第二子导光板1344,然后再以吸附平台72与74压合第一子导光板1342与第二子导光板1344,如此第一子导光板1342与第二子导光板1344便可以通过透光连接层1346贴合在一起。
图15为图5B的复合式导光板的另一种制程示意图。请参照图15,第一子导光板1342与第二子导光板1344在贴合时,可先将第一子导光板1342置于吸附平台72上,然后再将透光连接层1346与第二子导光板1344置于第一子导光板1344上。之后,在以滚轮74a滚压第二子导光板1344。如此一来,第一子导光板1342与第二子导光板1344便可以通过透光连接层1346贴合在一起。
图16为图5B的复合式导光板的又一种制程示意图。请参照图16,在一移动或旋转平台72b上设置模具87b。之后,以模具87a覆盖模具87b。接着,材料槽80的第一料管82在模具87a与模具87b中灌入第一子导光板1342的材料(如玻璃),在玻璃固化后,移除模具87a,并将模具87b移动化旋转至另一位置后,再以模具89a覆盖第一子导光板1342与模具87b。然后,材料槽80的第二料管84在模具89a与模具87b中灌入第二子导光板1344的材料(如PMMA)。当PMMA固化后即可形成接合在一起的第一子导光板1342与第二子导光板1344。
图17绘示图16的复合式导光板的制程的另一种变化。请参照图17,本实施例与图16的实施例类似,而两者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模具89a’的内表面设有与散射微结构1341互补的图案(例如凹陷),因此当第二子导光板1344完成射出成型之后,散射微结构1341即已形成于第二子导光板1344上。
图18为图5B的复合式导光板的再一种制程示意图。请参照图18,先将第一子导光板1342与第二子导光板1344叠合在一起,然后再置入预热炉92中,以使第一子导光板1342与第二子导光板1344软化。然后,再将已软化的第一子导光板1342与第二子导光板1344置于模具83与模具85之间,再以平台72c与治具74c压合模具83与85,进而使模具83与85压合第一子导光板1342与第二子导光板1344。如此一来,第一子导光板1342与第二子导光板1344便可以接合在一起。
此外,在图16与图17的实施例中,在射出成型第二子导光板1344之前,可在第一子导光板1342的预定设置第二子导光板1344的表面上作表面处理或涂布界面活性剂,以使第二子导光板1344在射出成型后能更紧密地与第一子导光板1342接合。同样地,在图18的实施例中,第一子导光板1342与第二子导光板1344间的界面亦可作表面处理或涂布界面活性剂。此外,上述制程中的第一子导光板1342与第二子导光板1344的形成顺序或配置位置亦可对调。
图19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19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为使图式较为清楚,图19A与图19B仅示出导光板534及光源150等部分构件。请参照图19A与图19B,光源150具有发光面154,在导光板534的材质为玻璃的情况下,导光板534的边缘具有两个倒角531a、531b,以避免玻璃材质的导光板534的边缘因受碰撞或应力集中而导致玻璃材质的导光板534产生裂纹或破裂的问题。其中,倒角531a连接入光侧534b与出光面534d,另一倒角531b连接入光侧534b与背面534a,倒角531a、531b可例如为斜面或弧面。另外,由于导光板534具有两个倒角531a、531b,入光侧534b的厚度T5变小,亦即导光板534的入光侧534b的厚度T5小于导光板534的整体的厚度T3,为了使光源150所发出的光线152均能经由入光侧534b入射至导光板534中,避免光线152在倒角531a、531b处漏光及入光损失的问题,选择光源150的发光面154的高度T6与导光板534的入光侧534b的厚度T5大致上相同。在图19B中,还包括一光学胶160,其中光源150的发光面154与导光板534的入光侧534b、倒角531a、531b之间以光学胶160作连接,使光源150与导光板534之间没有空气间隙。由于光学胶160充填于导光板534的倒角531a、531b中,且与导光板534的出光面534d和底面534a齐高,因此光学胶160与光源150的发光面154连接的一面可视为是导光板534的新入光侧534b1,新入光侧534b1的厚度T7相当于导光板534的整体的厚度T3,换言之,导光板534的入光侧534b的厚度由厚度T5增加为新入光侧534b1的厚度T7,入光侧的面积增大,故可选择发光面154较大的光源150,使光源150的发光面154的高度T8与导光板534的新入光侧534b1的厚度T7大致上相同,增加光线152入射至导光板534的光量。
图2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600包括一透光板670及一显示模组630。显示模组630包括一背盖632、一导光板634、一承载元件636、一显示面板637以及一光学膜片组638。导光板634承载于背盖632上。承载元件636承载于背盖632上且配置于透光板670与背盖632之间,承载元件636可为一弹性缓冲材,例如为橡胶或具弹性的双面胶。显示面板637与透光板670以一光学胶660作连接,且透光板670设置于背盖632上,并透过承载元件636接合背盖632,其中透光板670可例如为玻璃板或是触控模组。换言之,显示面板637与透光板670黏合而透过透光板670承载于背盖632上,因此显示面板637不需承载于其他元件上,亦即显示面板637没有直接承载于其他元件上,而悬空于背盖632上。光学膜片组638配置于显示面板637与导光板634之间。导光板632具有一出光面634d和相对于出光面634d的一背面634a,其中导光板634邻近于多侧(入光侧634b以外的其他侧)的背面634a分别藉由多个双面胶60胶合于背盖632。
此外,图20的实施例中的导光板634也可如上述的图3A至图13中的实施例所述,可为玻璃导光板或复合式导光板,于此不加以赘述。另外,若导光板634为复合式导光板时,在一实施例中,其第一子导光板的材质可为玻璃,且第二子导光板的材质可为塑胶。在其他实施例中,其第一子导光板的材质可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且第二子导光板的材质可为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在上述配置方式之下,显示模组630的背盖632与显示装置600的透光板670组合而成为外观件,且背盖632与透光板670包覆导光板634(或是复合式导光板)、承载元件636、显示面板637及光学膜片组638。故显示装置600不需在显示模组630背面设置后盖而可降低显示装置600整体的厚度,此外,显示装置600也可省略图3A至图13中的外壳110、前框110a、框架120等元件,由透光板670提供外壳100的功能,由背盖632提供前框110a、框架120的功能,藉此节省组装与程序与成本。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至少具有下列其中一个优点,显示模组的背盖与显示装置的外壳组合而成为外观件,或是显示模组的背盖与显示装置的透光板组合而成为外观件,故显示装置不需在显示模组背面设置后盖而可降低显示装置的厚度,且可避免所述后盖翘曲而挤压显示模组。另外,显示模组的背盖与显示装置的透光板组合而成为外观件,也可节省组装与程序与成本。此外,导光板、第一子导光板的材质采用玻璃而可作为显示装置中主要结构强度来源,且当显示模组的背盖承受外力而压迫导光板、复合式导光板时,具有较佳结构强度的导光板、复合式导光板能够承受来自背盖的力而不致变形或损坏。因此,不需要为了避免导光板、复合式导光板受到背盖压迫而在背盖与导光板(复合式导光板)之间留有较大的间隙,而可进一步降低显示装置的厚度。另外,由于导光板、第一子导光板的材质采用玻璃而不易因受热或吸收湿气而膨胀,因此可将导光板、复合式导光板的多侧都胶合于背盖,使导光板(复合式导光板)与背盖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加强显示装置整体的结构强度。
另外,由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复合式导光板包括至少两种材质不同的子导光板,因此可以兼具良好的机械强度与光学特性,进而使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复合式导光板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以满足更多的使用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发明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
此外,本说明书或申请专利范围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Claims (38)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外壳、接合于该外壳的一框架以及一显示模组,其中,该显示模组包括:
一背盖,接合于该框架;
一导光板,承载于该背盖上,该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和相对于该出光面的一背面,其中该导光板至少邻近于两侧的该背面胶合于该背盖,该导光板的材质为玻璃;
一承载元件,承载于该导光板上;
一显示面板,承载于该承载元件上;以及
一光学膜片组,配置于该显示面板与该导光板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及该背盖包覆该导光板、该承载元件、该显示面板及该光学膜片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壳为一前框且暴露该显示面板的一显示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盖的杨氏系数大于40Gpa。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盖的厚度小于0.5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盖与该导光板之间的间隙小于0.1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杨氏系数大于40Gpa。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具有一显示面及一有效显示区域,一参考线从该有效显示区域在该显示面上的一边界往该有效显示区域之外延伸,该参考线垂直于该边界,该参考线与该有效显示区域的法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度,该导光板的一末端延伸至该有效显示区域之外并越过该参考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承载元件具有一凹槽,该导光板的该末端延伸至该凹槽内并承载该承载元件。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承载元件具有一开槽,该导光板的该末端穿过该开槽并承载该承载元件。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条导线,其中这些导线配置于该框架上。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装置的厚度小于4mm。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光源,其中该光源配置于该背盖上且邻近该导光板的一入光侧。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源具有一发光面,该导光板具有两个倒角,该其中一个倒角连接该入光侧与该出光面,该另一个倒角连接该入光侧与该背面,且该光源的该发光面的高度与该导光板的该入光侧的高度相同。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光学胶,其中该光源的该发光面与该导光板的该入光侧、这些倒角之间以该光学胶作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该背面设置一反射片。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承载元件为一弹性缓冲材。
18.一种复合式导光板,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子导光板;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子导光板,该第二子导光板叠合于该第一子导光板上并结合该第一子导光板,其中该第一子导光板的厚度与该第二子导光板的厚度的比值是落在大于等于0.2且小于等于5的范围内。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复合式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子导光板的材质为玻璃,且该第二子导光板的材质为塑胶。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复合式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子导光板与该第二子导光板的材质折射率之差值的绝对值小于0.05。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复合式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子导光板的机械强度大于该第二子导光板的机械强度,且该第一子导光板的光吸收率大于该第二子导光板的光吸收率。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复合式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子导光板的光吸收率相对于可见光中的不同波长的均匀度小于该第二子导光板的光吸收率相对于可见光中的不同波长的均匀度。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复合式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透光连接层,其中该第一子导光板与该第二子导光板之间以该透光连接层作连接。
24.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复合式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子导光板与该第二子导光板之间直接接触。
25.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复合式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子导光板,且该第三子导光板结合于该第一子导光板上、该第二子导光板上或是结合于该第一子导光板与该第二子导光板之间。
26.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复合式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散射微结构,其设于该第一子导光板与该第二子导光板的至少一个。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复合式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散射微结构以一油墨印刷制程、一喷墨制程或一黄光制程制作。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复合式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在该喷墨制程前先以一电浆制程在该第一子导光板与该第二子导光板的至少一个的一表面制作疏水层。
29.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外壳、接合于该外壳的一框架以及一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
一背盖,接合于该框架;
一复合式导光板,承载于该背盖上,该复合式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和相对于该出光面的一背面,其中该复合式导光板至少邻近于两侧的该背面胶合于该背盖;
一承载元件,承载于该复合式导光板上;
一显示面板,承载于该承载元件上;以及
一光学膜片组,配置于该显示面板与该复合式导光板之间。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反射片,配置于该背面与该背盖之间,其中该反射片承靠于该背盖上,且该复合式导光板承靠于该反射片上。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式导光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导光板与至少一个第二导光板,该至少一个第一子导光板的厚度与该至少一个第二子导光板的厚度的比值是落在大于等于0.2且小于等于5的范围内。
32.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式导光板的厚度大于等于该背盖的厚度。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式导光板的厚度是落在大于等于0.2毫米且小于等于3毫米的范围内,且该背盖的厚度是落在大于等于0.1毫米,且小于等于3毫米的范围内。
34.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透光板以及一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
一背盖,接合该透光板;
一导光板,承载于该背盖上,该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和相对于该出光面的一背面,其中该导光板至少邻近于两侧的该背面胶合于该背盖;
一承载元件,承载于该背盖上且配置于该透光板与该背盖之间;
一显示面板,与该透光板以一光学胶作连接;以及
一光学膜片组,配置于该显示面板与该导光板之间。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透光板及该背盖包覆该导光板、该承载元件、该显示面板及该光学膜片组。
36.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为一玻璃导光板或一复合式导光板。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式导光板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子导光板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子导光板,该第二子导光板叠合于该第一子导光板上并结合该第一子导光板,其中该第一子导光板的材质为玻璃,且该第二子导光板的材质为塑胶。
38.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式导光板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子导光板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子导光板,该第二子导光板叠合于该第一子导光板上并结合该第一子导光板,其中该第一子导光板的材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且该第二子导光板的材质为聚碳酸酯。
CN201310304672.7A 2012-07-26 2013-07-19 复合式导光板与显示装置 Active CN1035763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7063 2012-07-26
TW101127063 2012-07-26
TW102114199 2013-04-22
TW102114199 2013-04-22
TW102125254A TWI522690B (zh) 2012-07-26 2013-07-15 複合式導光板與顯示裝置
TW102125254 2013-07-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76359A true CN103576359A (zh) 2014-02-12
CN103576359B CN103576359B (zh) 2016-11-16

Family

ID=49994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04672.7A Active CN103576359B (zh) 2012-07-26 2013-07-19 复合式导光板与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98061B2 (zh)
JP (1) JP5779620B2 (zh)
CN (1) CN103576359B (zh)
TW (1) TWI522690B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0474A (zh) * 2014-12-24 2015-04-2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CN104595802A (zh) * 2014-10-27 2015-05-06 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5068173A (zh) * 2015-08-28 2015-11-18 安比斯特殊玻璃(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大尺寸导光板玻璃及其制作方法
CN105158988A (zh) * 2015-09-30 2015-12-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胶框、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5278146A (zh) * 2014-06-18 2016-01-27 Lg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5393166A (zh) * 2014-03-07 2016-03-09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5546483A (zh) * 2014-10-30 2016-05-04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渐变折射率透镜的导光模块及背光模块
CN105719576A (zh) * 2014-12-23 2016-06-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器
CN106023801A (zh) * 2016-05-31 2016-10-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06094344A (zh) * 2016-08-25 2016-1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CN106687855A (zh) * 2014-10-16 2017-05-17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7015400A (zh) * 2015-10-30 2017-08-04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玻璃导光板和具有该玻璃导光板的背光单元
CN108020884A (zh) * 2018-01-18 2018-05-11 合肥泰沃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玻璃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9154744A (zh) * 2016-05-25 2019-01-04 索尼公司 发光单元、液晶模块、显示装置和照明系统
CN111650684A (zh) * 2019-03-04 2020-09-11 光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61321B2 (en) 2005-11-08 2019-04-16 Lumus Ltd. Polarizing optical system
KR101686530B1 (ko) * 2014-02-13 2016-12-16 김의현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982817B (zh) * 2014-04-23 2016-05-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9902644B2 (en) 2014-06-19 2018-02-27 Corning Incorporated Aluminosilicate glasses
TWI563318B (en) 2014-07-29 2016-12-21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Display
TWI522666B (zh) 2014-08-22 2016-02-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導光板及包含導光板之背光模組
KR20170048249A (ko) * 2014-08-22 2017-05-08 아사히 가라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차재 표시 장치
TWI521277B (zh) 2014-08-28 2016-02-11 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IL235642B (en) 2014-11-11 2021-08-31 Lumus Ltd A compact head-up display system is protected by an element with a super-thin structure
TWI653492B (zh) 2014-11-12 2019-03-1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多層導光板結構以及前光模組
US9958596B2 (en) 2014-11-12 2018-05-01 E Ink Holdings Inc. Display device, multilayer light guide plate structure and front light module
IL237337B (en) 2015-02-19 2020-03-31 Amitai Yaakov A compact head-up display system with a uniform image
KR102395602B1 (ko) * 2015-06-30 2022-05-0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포스 터치 기능을 갖는 전자 기기
JP6583623B2 (ja) * 2015-07-24 2019-10-02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導光板用ガラス板
CN106773280A (zh) 2015-11-19 2017-05-31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背光模块
KR102058195B1 (ko) * 2016-06-13 2019-12-2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유리 도광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FR3054326B1 (fr) * 2016-06-29 2022-07-15 Valeo Comfort & Driving Assistance Dispositif de generation d'images comprenant une zone de contact thermique, et afficheur tete haute associe
US10534227B2 (en) * 2016-09-19 2020-01-14 Lg Display Co., Ltd. Integrated display module and ultra-slim display device
KR102482528B1 (ko) 2016-10-09 2022-12-28 루머스 리미티드 직사각형 도파관을 사용하는 개구 배율기
US10809009B2 (en) 2016-10-14 2020-10-20 Dana Canada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having aerodynamic features to improve performance
KR20230084335A (ko) 2016-11-08 2023-06-12 루머스 리미티드 광학 컷오프 에지를 구비한 도광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8279459B (zh) * 2017-01-05 2019-12-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2338472B1 (ko) 2017-02-22 2021-12-14 루머스 리미티드 광 가이드 광학 어셈블리
US11243434B2 (en) 2017-07-19 2022-02-08 Lumus Ltd. LCOS illumination via LOE
TW201925882A (zh) * 2017-11-29 2019-07-01 美商康寧公司 包括光導板的光源設備
CN110136598B (zh) * 2018-02-09 2021-05-25 纬联电子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显示器组装机构及其相关显示器设备
US11415812B2 (en) 2018-06-26 2022-08-16 Lumus Ltd. Compact collimating optical device and system
TWM642752U (zh) 2018-11-08 2023-06-21 以色列商魯姆斯有限公司 用於將圖像顯示到觀察者的眼睛中的顯示器
TWI777038B (zh) 2019-02-25 2022-09-11 光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導光板
EP3939246A4 (en) 2019-03-12 2022-10-26 Lumus Ltd. IMAGE PROJECTOR
TWI692668B (zh) * 2019-03-27 2020-05-01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CA3145818C (en) 2019-07-04 2023-12-12 Lumus Ltd. Image waveguide with symmetric beam multiplication
EP3997187A4 (en) * 2019-07-10 2023-03-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REPOSITIONABLE, OPTICALLY TRANSPARENT ADHESIVE COMPOSITIONS
US11561335B2 (en) 2019-12-05 2023-01-24 Lumus Ltd. Light-guide optical element employing complementary coated partial reflectors, and light-guide optical element having reduced light scattering
KR20240059655A (ko) 2019-12-08 2024-05-07 루머스 리미티드 소형 이미지 프로젝터를 갖는 광학 시스템
CN115244334A (zh) 2020-02-07 2022-10-25 康宁公司 处理玻璃表面的方法和经处理的玻璃制品
DE102021204507B3 (de) 2021-05-05 2022-09-29 Continental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GmbH Baugruppe für eine Hintergrundbeleuchtung eines Displays und Display mit einer Hintergrundbeleuchtung mit einer solchen Baugruppe
EP4374204A1 (en) 2021-08-23 2024-05-29 Lumus Ltd. Methods of fabrication of compound light-guide optical elements having embedded coupling-in reflectors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47618A (ja) * 1995-11-20 1997-06-06 Sharp Corp 照明装置
JP2001264758A (ja) * 2000-03-23 2001-09-26 Nec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CN2785066Y (zh) * 2005-02-18 2006-05-31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
US20060256583A1 (en) * 2005-05-13 2006-11-16 Makoto Shimizu Surface light source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the unit
CN1885100A (zh) * 2005-06-20 2006-12-27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设备
CN101344681A (zh) * 2008-08-07 2009-01-1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反射片弯折设计的背光模块及面板显示装置
CN101464592A (zh) * 2007-12-21 2009-06-24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1825246A (zh) * 2009-03-03 2010-09-08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侧入式背光模组
CN102089568A (zh) * 2008-08-29 2011-06-08 夏普株式会社 背光源装置以及具备该背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
CN102338944A (zh) * 2010-07-14 2012-02-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96800A (ja) * 1995-09-29 1997-04-08 Toshiba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H10161119A (ja) * 1996-11-29 1998-06-19 Optrex Corp バックライト構造
JP2000206339A (ja) * 1999-01-13 2000-07-28 Seiko Epson Corp 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装置
JP3527961B2 (ja) * 1999-04-30 2004-05-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フロントライト型反射液晶表示装置
JP4142329B2 (ja) * 2002-04-12 2008-09-03 テクノウェイブサンワ有限会社 面状発光装置
JP2004095390A (ja) 2002-08-30 2004-03-25 Fujitsu Display Technologies Corp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2004146132A (ja) 2002-10-22 2004-05-20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面状光源
JP4260519B2 (ja) * 2003-03-31 2009-04-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345381B2 (ja) * 2003-07-03 2009-10-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面発光装置
TW200516295A (en) 2003-11-07 2005-05-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Light guiding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AU2005239889A1 (en) 2004-04-30 2005-11-17 Oy Modilis Ltd. Ultrathin lighting element
TWI271584B (en) 2004-11-18 2007-01-21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backlight module with rolled optical films
JP4556662B2 (ja) * 2004-12-22 2010-10-06 エプソンイメージング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液晶表示装置を使用した車載用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TW200622403A (en) 2004-12-31 2006-07-01 Innolux Display Corp Backlight module
TWI288850B (en) 2005-02-04 2007-10-21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Display module and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2007233251A (ja) * 2006-03-03 2007-09-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表示装置
JP2007240689A (ja) * 2006-03-07 2007-09-20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US8872085B2 (en) 2006-10-06 2014-10-28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Display device having front illuminator with turning features
JP5008986B2 (ja) * 2007-01-10 2012-08-22 ソニー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用パネル
JP5168977B2 (ja) * 2007-03-28 2013-03-2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平面表示装置
CN201138406Y (zh) 2007-03-28 2008-10-22 南京舜唐科技有限公司 Led电光源终端显示器
TW200923507A (en) 2007-11-16 2009-06-01 Chin Wei Miao Ind Co Ltd Panel light source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the same
WO2009076125A1 (en) * 2007-12-05 2009-06-1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Dual lightguide
US8238087B2 (en) 2010-01-06 2012-08-07 Apple Inc. Display module
TWM342603U (en) 2008-04-25 2008-10-11 Silitek Electronic Guangzhou Composite light guide structure
TW201039022A (en) 2009-04-22 2010-11-01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Backlight module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US20110227895A1 (en) * 2010-02-16 2011-09-22 Kiyoshi Takahashi Backlight unit,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10103323A (ko) 2010-03-12 2011-09-2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내구성이 향상된 광학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KR101751996B1 (ko) * 2010-04-06 2017-06-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2374497A (zh) 2010-08-17 2012-03-14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和led光源组件
TWI451168B (zh) 2010-09-09 2014-09-01 Au Optronics Corp 背光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CN101936509A (zh) 2010-09-20 2011-01-0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JP4825926B1 (ja) * 2010-10-29 2011-11-30 株式会社東芝 表示装置
TWI448779B (zh) 2011-05-04 2014-08-11 Au Optronics Corp 立體影像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9488772B2 (en) * 2011-07-11 2016-11-0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illumination device
CN102915134B (zh) 2011-08-03 2016-02-17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框体嵌合组装的触控面板
TWI526721B (zh) 2011-08-15 2016-03-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具支撐肋之導光板與使用其之顯示模組
TWI534665B (zh) 2011-09-02 2016-05-21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
CN102998818B (zh) 2011-09-09 2015-07-15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TWI457661B (zh) 2011-09-29 2014-10-21 Au Optronics Corp 背光模組以及顯示模組
TWM429116U (en) 2011-12-06 2012-05-11 Shuai-Long Chen One-piece backlight module made of conductive chemical tempered glas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47618A (ja) * 1995-11-20 1997-06-06 Sharp Corp 照明装置
JP2001264758A (ja) * 2000-03-23 2001-09-26 Nec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CN2785066Y (zh) * 2005-02-18 2006-05-31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
US20060256583A1 (en) * 2005-05-13 2006-11-16 Makoto Shimizu Surface light source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the unit
CN1885100A (zh) * 2005-06-20 2006-12-27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设备
CN101464592A (zh) * 2007-12-21 2009-06-24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1344681A (zh) * 2008-08-07 2009-01-1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反射片弯折设计的背光模块及面板显示装置
CN102089568A (zh) * 2008-08-29 2011-06-08 夏普株式会社 背光源装置以及具备该背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
CN101825246A (zh) * 2009-03-03 2010-09-08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侧入式背光模组
CN102338944A (zh) * 2010-07-14 2012-02-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ited B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3166B (zh) * 2014-03-07 2019-01-15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5393166A (zh) * 2014-03-07 2016-03-09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5278146A (zh) * 2014-06-18 2016-01-27 Lg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6687855A (zh) * 2014-10-16 2017-05-17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4595802A (zh) * 2014-10-27 2015-05-06 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4595802B (zh) * 2014-10-27 2018-01-16 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US9791740B2 (en) 2014-10-27 2017-10-17 Radiant Opt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5546483B (zh) * 2014-10-30 2018-09-18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渐变折射率透镜的导光模块及背光模块
CN105546483A (zh) * 2014-10-30 2016-05-04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渐变折射率透镜的导光模块及背光模块
CN105719576A (zh) * 2014-12-23 2016-06-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器
WO2016101369A1 (zh) * 2014-12-24 2016-06-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CN104570474A (zh) * 2014-12-24 2015-04-2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CN105068173A (zh) * 2015-08-28 2015-11-18 安比斯特殊玻璃(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大尺寸导光板玻璃及其制作方法
CN105158988B (zh) * 2015-09-30 2019-05-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胶框、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10012791B2 (en) 2015-09-30 2018-07-03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Rubber fram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5158988A (zh) * 2015-09-30 2015-12-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胶框、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7015400A (zh) * 2015-10-30 2017-08-04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玻璃导光板和具有该玻璃导光板的背光单元
CN107015400B (zh) * 2015-10-30 2020-06-0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玻璃导光板和具有该玻璃导光板的背光单元
CN109154744A (zh) * 2016-05-25 2019-01-04 索尼公司 发光单元、液晶模块、显示装置和照明系统
US11460630B2 (en) 2016-05-25 2022-10-04 Saturn Licensing Llc Light emitting unit, liquid crystal module, display device, and lighting system
CN109154744B (zh) * 2016-05-25 2023-03-10 索尼公司 发光单元、液晶模块、显示装置和照明系统
US11726255B2 (en) 2016-05-25 2023-08-15 Saturn Licensing Llc Light emitting unit, liquid crystal module, display device, and lighting system
CN106023801A (zh) * 2016-05-31 2016-10-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06094344A (zh) * 2016-08-25 2016-1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CN108020884A (zh) * 2018-01-18 2018-05-11 合肥泰沃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玻璃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1650684A (zh) * 2019-03-04 2020-09-11 光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26282A (ja) 2014-02-06
JP5779620B2 (ja) 2015-09-16
TW201405211A (zh) 2014-02-01
CN103576359B (zh) 2016-11-16
TWI522690B (zh) 2016-02-21
US9798061B2 (en) 2017-10-24
US20140029295A1 (en) 2014-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76359A (zh) 复合式导光板与显示装置
US1101623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stack assembly
CN102823338B (zh) 玻璃复合体、使用了玻璃复合体的电子设备及输入装置
US9285530B2 (en) Planar front illumination system having a light guide with micro lenses formed there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5579938A (zh) 电容式曲面形状触摸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020145593A1 (en) Frontlit illuminated touch panel
CN102866441A (zh) 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使用该光学膜的液晶显示装置
KR101954233B1 (ko) 시인성이 개선된 터치 패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EP2631748B1 (en) Touch panel having improved visibilit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388786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2401931A (zh) 导光板、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
CN104216553A (zh) 复合式触控覆盖板
CN103115324A (zh) 用于背光单元的多层片及其制造方法
US20170115445A1 (en) Light guide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light guide plate and manufacturing and recycling methods thereof
CN102998818B (zh) 显示装置
CN114442356A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080043167A1 (en) Electrooptic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08477267U (zh) 一种曲面背光源及其曲面显示装置
WO2016147505A1 (ja)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JP4551485B2 (ja) レンズシート複合体
CN115064079B (zh) 一种曲面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35061B (zh) 盖板组件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220526143U (zh) 交互显示装置
CN103265897B (zh) 一种光学粘接件及触摸显示装置
CN215449818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23

Address after: Hsinchu Science Park, Taiwan, China

Patentee after: Zhongqiang Photoelectr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Xinzhu Science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before: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