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15134B - 框体嵌合组装的触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框体嵌合组装的触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15134B
CN102915134B CN201110221440.6A CN201110221440A CN102915134B CN 102915134 B CN102915134 B CN 102915134B CN 201110221440 A CN201110221440 A CN 201110221440A CN 102915134 B CN102915134 B CN 1029151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backlight module
unit
touch
assemb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2144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15134A (zh
Inventor
黄新富
黄堉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nstar Displa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annstar Displa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nstar Display Corp filed Critical Hannstar Display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22144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151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15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51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151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51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在该触控面板中,保护单元、触控感应单元以及面板单元先以水胶彼此贴合成为面板构件,且保护单元、触控感应单元以及面板单元的侧面形成凹陷区。利用组装框体延伸于该凹陷区以及包覆在背光模块侧面以及底面,以将背光模块与面板构件组合起来。如此一来可省却将背光模块与面板单元固定在一起的遮框胶带以及锁附螺丝的成本,同时水胶贴合程序均在玻璃元件上进行,可有效增加水胶贴合的良品率以及避免水胶渗入背光模块的问题。

Description

框体嵌合组装的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在现今各类型消费性电子产品中,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移动电话(mobilephone)、卫星导航系统(GPS)与影音播放器等可携式电子产品已广泛地使用触控面板(touchpanel),作为人机数据的沟通界面,藉此节省电子产品的体积。其中在传统的触控式面板模块的组装过程中,首先将触控玻璃(coverlens)与触控感应单元(sensor)以水胶贴合完成第一道水胶贴合程序后,再与已组装完成的面板模块中的面板单元(cell)进行第二道水胶贴合的程序。
在面板模块的组装过程中,由于需要固定面板单元以及背光模块(backlightmodule),在面板单元以及背光模块的四周必须先行贴覆遮框胶带以及锁附螺丝,接着固定后的面板模块再与触控面板模块进行水胶贴合。然而这样的组装过程不仅步骤繁复,在面板模块阶段所需用到的遮框胶带以及大量的锁附螺丝也增加了整个模块的重量以及成本。接着在进行触控感应单元与面板单元之间的第二道水胶贴合程序时,也很容易产生气泡、缺胶或水胶渗透进背光模块等问题,甚至目前的不良品率常高达30%以上,严重影响水胶工艺的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易于组装且能提高良品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框体嵌合组装的触控面板,包含保护单元、触控感应单元、面板单元、背光模块以及组装框体。该触控感应单元与该保护单元以水胶贴合,该面板单元与该触控感应单元中相对该保护单元的另一侧以水胶贴合。该保护单元、该触控感应单元以及该面板单元形成面板构件,其中该触控感应单元的侧面相对该面板单元以及该保护单元形成凹陷区。该背光模块设置在该面板单元相对该触控感应单元的另一侧。该组装框体具有第一臂部以及第二臂部,该第一臂部延伸于该凹陷区,该组装框体通过该第一臂部及该第二臂部包覆住该背光模块和该面板单元的至少一部份,使该组装框体固定该背光模块以及该面板构件。
本发明所提供的触控面板,在设计上可以使用双向嵌合或多数嵌合的方式达到固定的效果,同时大大提升水胶工艺的能力、有效降低第二道水胶贴合的不良品率,同时在不需使用遮框胶带以及过多的锁附螺丝的情况下,更可降低产品的整体重量以及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以框体嵌合组装的触控面板的第一实施例各元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触控面板第一实施例组合后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触控面板在组合完成后沿着A-A线的侧剖面示意图。
图4是触控面板的第二实施例在组合完成后的侧剖面示意图。
图5是触控面板的第三实施例在组合完成后的侧剖面示意图。
图6是触控面板的第四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图7是触控面板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是触控面板的第六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图9是触控面板的第七实施例在组合完成后的侧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2、3、4、5、触控面板10保护单元
6、7
11第一侧12第二侧
20触控感应单元21第三侧
22第四侧23凹陷区
30面板单元31第五侧
32第六侧40、140背光模块
41凹槽42底面
43侧面50、60、70、组装框体
150、160
51、161第一臂部52第二臂部
53延伸部80锁固元件
90面板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实施例,在触控面板的制造过程中先将触控玻璃(coverlens)、触控感应单元(sensors)以及面板单元(cell)进行水胶贴合后,再利用组合用的框体与背光模块嵌入组合,以完成触控面板的组装,并可以有效降低制造过程的不良品率。
请参考图1以及图2,图1是本发明以框体嵌合组装的触控面板1的第一实施例各元件的爆炸示意图,图2是触控面板1的第一实施例组合后的示意图。触控面板1包含保护单元(coverlens)10、触控感应单元(sensor)20、面板单元(cell)30、背光模块(backlightmodule)40以及组装框体50。保护单元10优选地为保护玻璃或透明亚克力,其具有第一侧11以及第二侧12。触控感应单元20具有第三侧21以及第四侧22,而面板单元30则具有第五侧31以及第六侧32。
保护单元10、触控感应单元20以及面板单元30优选地均主要是玻璃材质。在组合的程序上,在保护单元10的第二侧12以及触控感应单元20的第三侧21之间以水胶(图上未显示)贴合,以完成第一道水胶贴合的程序。接着在触控感应单元20的第四侧22以及面板单元30的第五侧31之间以水胶(图上未显示)贴合,以完成第二道水胶贴合的程序。而彼此之间均以水胶贴合后的保护单元10、触控感应单元20以及面板单元30则形成面板构件90。由于实际上面板构件90中的各元件优选地为硬质的玻璃材质构件,因此当彼此间以水胶贴合时,可以有效提升水胶贴合工艺的良品率,避免产生气泡或缺胶等问题,且由于水胶贴合程序并未涉及到背光模块40,因此也不会发生水胶渗透进背光模块40的问题。
接着再利用组装框体50将面板构件90与背光模块40组合起来(背光模块40设置在面板单元30的第六侧32),以形成如图2所示的组合完成图,其中组装框体50优选地为铁框,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3,图3即为图2的触控面板1在组合完成后沿着A-A线的侧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彼此之间以水胶贴合后的保护单元10、触控感应单元20以及面板单元30形成的面板构件90中,触控感应单元20在侧面上相对面板单元30以及保护单元10形成凹陷区23,也就是在实际上,保护单元10、触控感应单元20以及面板单元30在横向(如图3中的L1L2方向)的尺寸大小具有大→小→中的相对关系,因此使触控感应单元20在面板单元30以及保护单元10之间形成凹陷区23。此外,背光模块40具有凹槽41,面板单元30则设置在凹槽41内。
如图3所示,组装框体50可将面板构件90以及背光模块40组合起来,使背光模块40以及面板构件90形成触控面板1。在图3的实施例(请一并参考图1)中,组装框体50在面板构件90的相对两侧卡合在面板构件90以及背光模块40。组装框体50沿着图2的A-A线的剖面上具有U型截面,因此具有第一臂部51以及第二臂部52。当组装框体50在面板构件90的相对两侧卡合在面板构件90以及背光模块40时,第一臂部51延伸于面板构件90的凹陷区23,并抵住面板单元30,组装框体50的第二臂部52则延伸至背光模块40的底面42,组装框体50通过第一臂部51和第二臂部52及其余部分包覆住背光模块40及面板单元30的至少一部份,其中第一臂部51抵住面板单元30的上表面,而第二臂部52抵住背光模块40的底面42,换言之,组装框体50可夹持住面板单元30(面板单元30则与保护单元10以及触控感应单元20贴合在一起)以及背光模块40。如此一来,利用组装框体50直接在面板构件90以及背光模块40的相对两侧双向嵌合,可将面板构件90以及背光模块40组合起来,而在这样的组合结构下,背光模块40与面板单元30之间不需另外以水胶贴合(或其他额外的固定方式)。
在图3的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另外可利用锁固元件80(优选地为卡榫或螺丝)直接锁固在组装框体50的第二臂部52以及背光模块40的底面42上,锁固元件80用于锁固组装框体50以及背光模块40,使触控面板1的组合牢固。这样的结构相较于公知的结构也可使用较少的螺丝。此外,锁固元件80也可如图4的第二实施例的触控面板2所示,锁固在组装框体50以及背光模块40的侧面43上,或如图5的第三实施例的触控面板3所示,在组装框体60的第一臂部51处具有延伸部53,其如图所示相对第一臂部51反向延伸,而锁固元件80则锁固在保护单元10以及组装框体60的延伸部53上。在图5的实施例中,在保护单元10以及组装框体60的延伸部53之间也可直接以水胶贴合固定,亦即锁固元件80是水胶的形式。
请参考图6、图7以及图8,其中图6是本发明触控面板4的第四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触控面板5的第五实施例中组装框体150与触控面板5的其他元件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触控面板6的第六实施例的示意图。与前述其他实施例(组装框体50在面板构件90以及背光模块40的相对两侧卡合)的差别在于,图6的实施例中的组装框体70也可以是四个L型构件,在面板构件90以及背光模块40的四个角落以多数嵌合的方式卡合面板构件90以及背光模块40,而图7的实施例中的组装框体150则是单一U型构件,其以三面与面板构件90以及背光模块40卡合,图8的实施例中的组装框体160则与图2的实施例相仿,而两侧的组装框体160卡合固定背光模块以及面板构件后,组装框体160的第一臂部161以及第二臂部(图8的视角缘故,组装框体160的第二臂部未显示在图8中)彼此相抵接,以完整包覆固定背光模块以及面板构件,这些实施例的具体的卡合关系则与前述实施例相仿,此处不再赘述。此外,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的面板单元在组合过程中,也可直接置放在背光模块上,再以组装框体将面板构件以及背光模块固定起来。也就是背光模块不需另外设置容置面板单元的凹槽。如图9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触控面板7的面板单元30直接置放在背光模块140上,背光模块140不需设置如图3的实施例的凹槽41来容置面板单元30,如此一来,也可达成以组装框体50来嵌合组装面板构件90以及背光模块140的目的。
本发明所接露的触控面板,将保护单元、触控感应单元以及面板单元先以水胶彼此贴合成为面板构件,且保护单元、触控感应单元以及面板单元的侧面形成凹陷区。利用组装框体延伸于凹陷区以及包覆在背光模块侧面以及底面,以将背光模块与面板构件组合起来。如此一来可省却将背光模块与面板单元固定在一起的遮框胶带以及锁附螺丝的成本,同时水胶贴合程序均在玻璃元件上进行,可有效增加水胶贴合的良品率以及避免水胶渗入背光模块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框体嵌合组装的触控面板,包含:
保护单元;
触控感应单元,该触控感应单元与该保护单元以水胶贴合;
面板单元,该面板单元与该触控感应单元中相对该保护单元的另一侧以水胶贴合,该保护单元、该触控感应单元以及该面板单元形成面板构件,其中该触控感应单元的侧面相对该面板单元以及该保护单元形成凹陷区;
背光模块,其设置在该面板单元相对该触控感应单元的另一侧;以及
组装框体,该组装框体具有第一臂部以及第二臂部,该第一臂部延伸于该凹陷区,该组装框体通过该第一臂部及该第二臂部包覆住该背光模块和该面板单元的至少一部份,使该组装框体固定该背光模块以及该面板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单元是玻璃或亚克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单元、该触控感应单元以及该面板单元是玻璃材质,该面板构件是硬质构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组装框体具有U型截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含锁固元件,用于锁固该组装框体以及该背光模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锁固元件锁固在该组装框体的该第二臂部以及该背光模块的底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锁固元件锁固在该组装框体以及该背光模块的侧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组装框体还具有延伸部,该延伸部相对该第一臂部反向延伸,该触控面板还包含锁固元件,其锁固在该保护单元以及该组装框体的该延伸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锁固元件是螺丝或水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具有凹槽,该面板单元设置在该凹槽内。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组装框体在该面板构件的相对两侧卡合该面板构件以及该背光模块。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组装框体在该面板构件的四个角落卡合该面板构件以及该背光模块。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组装框体是U型构件,沿该面板构件的三侧边卡合该面板构件以及该背光模块。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臂部抵住该面板单元上表面,而该第二臂部抵住该背光模块的底面。
CN201110221440.6A 2011-08-03 2011-08-03 框体嵌合组装的触控面板 Active CN1029151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21440.6A CN102915134B (zh) 2011-08-03 2011-08-03 框体嵌合组装的触控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21440.6A CN102915134B (zh) 2011-08-03 2011-08-03 框体嵌合组装的触控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5134A CN102915134A (zh) 2013-02-06
CN102915134B true CN102915134B (zh) 2016-02-17

Family

ID=47613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21440.6A Active CN102915134B (zh) 2011-08-03 2011-08-03 框体嵌合组装的触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151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22690B (zh) 2012-07-26 2016-02-21 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複合式導光板與顯示裝置
TWI524113B (zh) 2013-10-30 2016-03-01 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CN103777817B (zh) * 2014-02-24 2017-05-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屏幕及电子设备
CN105117042B (zh) * 2015-09-15 2017-02-08 深圳市华鼎星科技有限公司 电磁笔和电容触摸双模式触控显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51198Y (zh) * 2007-05-09 2008-04-23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833187A (zh) * 2009-03-09 2010-09-1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式显示装置
CN101859040A (zh) * 2010-06-11 2010-10-13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95576B1 (ko) * 2003-06-25 2010-11-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를 갖는 타블렛 피씨
TWM313819U (en) * 2006-10-27 2007-06-11 Heng-Lan Tsau Integrated structure of a touch panel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51198Y (zh) * 2007-05-09 2008-04-23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833187A (zh) * 2009-03-09 2010-09-1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式显示装置
CN101859040A (zh) * 2010-06-11 2010-10-13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5134A (zh) 2013-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5134B (zh) 框体嵌合组装的触控面板
US10502997B2 (en) Touc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two adhesives,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lamination method
CN206489547U (zh) 电容式压力感测触控面板
TWI452387B (zh) 框體嵌合組立的觸控面板
CN201218888Y (zh) 整合触控结构的显示面板
CN101556389B (zh) 透明电容式触控面板
TWI448936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CN204302939U (zh) 触摸屏、触摸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CN105867695A (zh) 一种整合型的触控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2566808A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201576268U (zh) 呈弧形曲线的投射电容式触摸屏
CN102981665A (zh) 触控面板
TW201403176A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CN202600666U (zh) 电容式触摸屏
CN103677462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1539677U (zh) 电视机压屏支架
TWI497365B (zh) 無邊框之可攜式觸控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203414942U (zh) 一种无缝贴合电容屏结构
CN103853396A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
US9819815B1 (en) Surface display assembly having proximate active elements
KR101952677B1 (ko) 터치패널, 터치패널을 제조하는 방법 및 터치패널을 구비한 이동 단말기
CN215814102U (zh) 带有触控屏的电子设备
CN202948432U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
CN102929467A (zh) 触摸屏电子设备
CN203465711U (zh) 一种平板显示触摸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