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5636A - 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55636A
CN101655636A CN200810130895A CN200810130895A CN101655636A CN 101655636 A CN101655636 A CN 101655636A CN 200810130895 A CN200810130895 A CN 200810130895A CN 200810130895 A CN200810130895 A CN 200810130895A CN 101655636 A CN101655636 A CN 1016556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ircuit board
backlight module
emitting component
type back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308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55636B (zh
Inventor
陈耀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081013089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556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556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56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556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56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种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其包括导光板、电路板、至少一发光元件及黏胶层。导光板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连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入光面。电路板配置于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邻接入光面的部分。发光元配置于电路板上,并位于入光面旁。黏胶层配置于电路板与导光板之间。由于电路板藉由黏胶层贴附于导光板上,因此可精确控制发光元件与入光面间的距离,以提升组装良率。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也被提出。

Description

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光源模块及其组装方法,且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side typebacklight module)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视讯技术的进步,液晶显示器已被大量地使用于手机(mobilephone)、笔记型计算机(notebook computer)、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及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等消费性电子产品的显示屏幕上。然而,由于液晶显示器的液晶显示面板(LCD panel)本身并不具有发光的功能,因此需要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配置背光模块以提供液晶显示面板所需要的光源,进而使液晶显示面板达到显示的效果。
图1为一种习知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参照图1,习知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100包括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110、电路板120、多个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130、黏胶层140及固定框(fixingframe)150。导光板110具有第一表面112、第二表面114以及连接第一表面112与第二表面114的入光面(light incident surface)116。电路板120配置于第二表面114邻接入光面116的部分。发光二极管130配置于电路板120上,并位于入光面116旁。固定框150框住电路板120、发光二极管130及导光板110邻近入光面116的部分。黏胶层140配置于电路板120与固定框150之间,以使电路板120贴附于固定框150的底部上。
习知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100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提供固定框150。接着,将表面配置有发光二极管130的电路板120藉由黏胶层140贴附于固定框150的底部上。之后,将导光板110邻近入光面116的部分置入固定框150中,以使导光板110位于电路板120上,且发光二极管130位于入光面116旁。
在习知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100的组装方法中,由于先将表面配置有发光二极管130的电路板120贴附于固定框150的底部上,因此在将导光板110置入固定框150中时,导光板110的位置花费很多的工时来控制,才能使发光二极管130与入光面116之间的距离符合理想的设计值,或是让所有发光二极管130都紧靠入光面116。若各个发光二极管130与入光面116之间的距离不一致或是与最佳设计值差异过大而超出容忍值,就会造成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100所产生的光源不理想的问题,严重时甚至必须重工来解决问题。此外,不仅电路板120贴附于固定框150的底部时施工不易,在重工时也必须将各构件由固定框150中取出而重新调整。整体而言,习知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100存在组装难度高、组装工时长、组装良率低且重工困难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其组装较为便利、组装良率较高且组装工时较短。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组装较为便利、组装良率较高且组装工时较短。
本发明提供一种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其较为便利、良率较高且工时较短。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其较为便利、良率较高且工时较短。
本发明提出一种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其包括导光板、第一电路板及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light emitting device)。导光板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连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入光面。第一电路板配置于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邻接入光面的部分。第一发光元件配置于第一电路板上,并位于入光面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还包括第一黏胶层,其配置于第一电路板与导光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紧靠入光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还包括反光片(reflectorsheet),其配置于第二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还包括固定框,其配置于入光面旁。其中,第一发光元件位于入光面与固定框之间,而第一电路板位于导光板与固定框之间。此外,部分的固定框可位于第二表面下方,且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可还包括反光片,其配置于第二表面与部分的固定框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配置于第一表面邻接入光面的部分,且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还包括第二电路板及至少一第二发光元件。第二电路板配置于第二表面邻接入光面的部分。第二发光元件配置于第二电路板上,并位于入光面旁。此外,第二发光元件可紧靠入光面。另外,第二发光元件可为发光二极管。再者,固定框可具有上板、侧板及下板。其中,第一电路板位于上板与第一表面之间,而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位于侧板与入光面之间。侧板连接于上板与下板之间,而第二电路板位于下板与第二表面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可还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optical film),其配置于第一表面上。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配置于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上,且第一表面面对液晶显示面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可还包括胶框(moldframe),其配置于导光板周围,以支撑液晶显示面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可还包括前框(front frame),其配置于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上。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首先,提供导光板,其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连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入光面。接着,将第一电路板贴附于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邻接入光面的部分,其中第一电路板上配置有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并使第一发光元件位于入光面旁。之后,将导光板邻近入光面的部分、第一电路板及第一发光元件置入固定框中,以使第一发光元件位于入光面与固定框之间,而第一电路板位于导光板与固定框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藉由第一黏胶层将第一电路板贴附于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邻接入光面的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在将第一电路板贴附于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邻接入光面的部分时,还包括使第一发光元件紧靠入光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在将导光板邻近入光面的部分、第一电路板及第一发光元件置入固定框中之前,还包括在固定框的底部上配置反光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还包括在导光板上配置至少一光学膜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被贴附于第一表面邻接入光面的部分。并且,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可还包括将第二电路板贴附于第二表面邻接入光面的部分,其中第二电路板上配置有至少一第二发光元件,并使第二发光元件位于入光面旁。此外,在将导光板邻近入光面的部分、第一电路板及第一发光元件置入固定框中时,可还包括一并将第二电路板及第二发光元件置入固定框中。此时,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位于入光面与固定框之间,而第一电路板位于第一表面与固定框之间,且第二电路板位于第二表面与固定框之间。另外,在将第二电路板贴附于第二表面邻接入光面的部分时,可还包括使第二发光元件紧靠入光面。再者,在将导光板邻近入光面的部分、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第一发光元件及第二发光元件置入固定框中之前,可还包括在固定框的底部上配置反光片。
本发明又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其除了包括上述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的步骤外,还包括在导光板上配置液晶显示面板,并使第一表面面对液晶显示面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在将导光板邻近入光面的部分、第一电路板及第一发光元件置入固定框中之后,还包括在导光板的周围配置胶框。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在将导光板邻近入光面的部分、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第一发光元件及第二发光元件置入固定框中之后,还包括在导光板的周围配置胶框。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还包括在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边缘及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上配置前框。
在本发明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中,由于先将表面配置有发光元件的电路板被贴附于导光板上,所以能够很容易地确保每个发光元件与入光面的距离均符合理想的设计值,以使本发明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所产生的显示光源处于理想状态,进而使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较佳的光学特性。因此,本发明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在组装时较为便利且良率较高。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知一种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2B为图2A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分解图。
图3绘示导光板的相对两侧皆配置发光元件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图。
图7为图6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8A至图8D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A与图9B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的其中两步骤。
图10A与图10B绘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的其中两步骤。
图11A与图11B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的其中两步骤。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200、200a、200b、310: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
110、210:导光板
112、212:第一表面
114、214:第二表面
116、216:入光面
120、220、220a、220b、220c:电路板
130:发光二极管
140、240、240a、240b、240c:黏胶层
150、250:固定框
230、230b、230c:发光元件
252:上板
254:下板
256:侧板
260:反光片
270:光学膜片
280:胶框
300:液晶显示装置
320:液晶显示面板
330:前框
具体实施方式
图2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而图2B为图2A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分解图。参照图2A与图2B,本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200包括导光板210、电路板220、至少一发光元件230及黏胶层240。导光板210具有第一表面212、第二表面214以及连接第一表面212与第二表面214的入光面216,其中第一表面212为出光面。电路板220配置于第一表面212邻接入光面216的部分。发光元件230配置于电路板220上,并位于入光面216旁。黏胶层240配置于电路板220与导光板210之间,以使电路板220贴附于第一表面212邻接入光面216的部分,黏胶层240的材料例如是双面胶带。
本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200中,电路板220藉由黏胶层240贴附于导光板210并固定之,因此电路板220与导光板210之间并不会有相对位移,可精确控制电路板220上的发光元件230与入光面216之间的距离至理想状态且不改变。所以,可确保发光元件230所发出的光线以最佳条件入射导光板210,使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200能提供高质量的面光源。
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元件230例如为发光二极管。另外,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200可还包括固定框250,其配置于入光面216旁。固定框250可具有上板252、下板254及连接于上板252与下板254之间的侧板256。其中,发光元件230位于入光面216与侧板256之间,电路板220位于第一表面212与上板252之间,而下板254位于第二表面214下方。
对照图1与图2A,习知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100中的电路板120位于导光板110与固定框150的底部之间,而本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200中的电路板220配置于导光板210上。如此,在本实施例中的导光板210的第一表面212到固定框250的底部(即下板254)的距离,会比在习知技术中的导光板110的第一表面112到固定框250的底部的距离少了一块电路板120的厚度。因此,本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200从第一表面212到固定框250的底部(即下板254)的距离可以较小,此有助于当在第一表面212上配置显示面板(例如液晶显示面板)时,使整体结构的厚度较薄。
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元件230可紧靠入光面216,以避免发光元件230所发出的光线未进入导光板210而造成漏光现象,进而使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200能提供亮度较高的显示光源。此外,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200可还包括反光片260,配置于导光板210的第二表面214。在本实施例中,反光片260的外围部分可位于第二表面214与下板254之间。另外,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200可还包括光学膜片270,其配置于第一表面212上。光学膜片270可包括棱镜片(lens sheet)、扩散片(diffuser sheet)、保护膜(protectorfilm)及其它适当光学膜片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200可还包括胶框280,其配置于导光板210周围,并适于支撑配置于第一表面212上的显示面板(例如液晶显示面板)。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元件230位于导光板210的一侧,且胶框280位于导光板210的其余三侧。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在导光板210的相对两侧皆配置发光元件230(如图3所示),且在其余两侧配置胶框280。亦可在导光板210的其中三侧均配置发光元件230,而在剩余的一侧配置胶框280,或者在导光板210的四周均配置发光元件230。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参照图4,本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200a与上述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200(参照图2A)类似,其差异处在于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200a的电路板220a配置于导光板210的第二表面214邻接入光面216的部分,而黏胶层240a配置于第二表面214与电路板220a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与前述实施例同样可确保发光元件230所发出的光线以最佳条件入射导光板210,使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200a能提供高质量的面光源。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参照图5,本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200b与上述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200(参照图2A)类似,其差异处在于本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200b的导光板210的第一表面212与第二表面214皆配置有电路板。其中,电路板220b位于第一表面212邻接入光面216的部分,而电路板220c位于第二表面214邻接入光面216的部分。此外,配置于电路板220b上的发光元件230b与配置于电路板220c上的发光元件230c皆位于入光面216旁。如此,在本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200b中配置于入光面216旁的发光元件的数量便可以是在上述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200(参照图2A)中的两倍,以增加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200b所提供的显示光源的亮度。再者,黏胶层240b位于电路板220b与第一表面212之间,而黏胶层240c位于电路板220c与第二表面214之间。另外,发光元件230b与发光元件230c皆可紧靠入光面216。
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220b可位于固定框250的上板252与第一表面212之间,发光元件230b与230c可皆位于固定框250的侧板256与入光面216之间,而电路板220c可位于固定框250的下板254与第二表面21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与前述实施例同样可确保发光元件230所发出的光线以最佳条件入射导光板210,使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200b能提供高质量的面光源。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图。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300包括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310及液晶显示面板320,其中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310可为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200(参照图2A)、200a(参照图4)、200b(参照图5)或其它本发明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液晶显示面板320配置于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310上,且导光板210的第一表面212面对液晶显示面板320。在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300可还包括前框330,其配置于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310及液晶显示面板320的边缘上,以固定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310与液晶显示面板320间的相对位置。
图7为图6之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参照图7,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300中,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310以相同于图2A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200为例。由于导光板210的第一表面212到固定框250的下板254之距离可以较小,因此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300a从其前框330到固定框250的下板254的厚度可以较薄,以符合显示面板薄形化的趋势。此外,胶框280可抵住液晶显示面板320的边缘,以支撑液晶显示面板320。
图8A至图8D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以组装上述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200(请参照图2A)为例,其包括下述步骤。首先,参照图8A,提供导光板210。接着,藉由黏胶层240将电路板220贴附于导光板210的第一表面212邻接入光面216的部分,其中电路板220上配置有发光元件230,并使发光元件230位于入光面216旁。此时,可选择性地使发光元件230紧靠入光面216,但发光元件230与入光面216之间也可依设计上的需求而保持一适当距离。
参照图8B,本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还包括提供固定框250。然后,可选择性地在固定框250的底部(即下板254)上配置反光片260,固定反光片260的方法例如是以双面胶带(未绘示)贴附。接着,参照图8C,将导光板210邻近入光面216的部分、电路板220、发光元件230及黏胶层240置入固定框250中,以使发光元件230位于入光面216与固定框250的侧板256之间,而电路板220位于导光板210与固定框250的上板252之间。
然后,参照图8D,可选择性地在导光板210上配置光学膜片270。此外,在图8C所绘示的步骤之后,可在导光板210的周围配置胶框280。
在本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中,由于先将表面配置有发光元件230的电路板220藉由黏胶层240贴附并固定于导光板210上,所以能够在贴附的过程中很容易地确保每个发光元件230与入光面216的距离均符合理想的设计值,以使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200所产生的显示光源处于理想状态。此外,由于电路板220贴附于导光板210上而非固定框250内,所以贴附的动作较为容易执行。因此,本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较为便利,且可提升组装良率、缩短组装工时,并可大幅降低重工的机会。另外,本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易于确保每个发光元件230均紧靠于入光面216,以避免发光元件230所发出的光线未进入导光板210而造成漏光现象,进而提升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200所提供的显示光源的亮度。
图9A与图9B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的其中两步骤。本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是以组装上述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200a(参照图4)为例,其与图8A至图8D所绘示的实施例的组装方法类似,而差异处为下述两步骤。首先,参照图9A,藉由黏胶层240a将电路板220a贴附于导光板210的第二表面214邻接入光面216的部分,其中电路板220a上配置有发光元件230,并使发光元件230位于入光面216旁,此时,可选择性地使发光元件230紧靠入光面216。在图9A的步骤以后,参照图9B,本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还包括将导光板210邻近入光面216的部分、电路板220a、发光元件230及黏胶层240a置入固定框250中,以使发光元件230位于入光面216与固定框250的侧板256之间,且电路板220a位于导光板210与固定框250的下板254之间。
图10A与图10B绘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的其中两步骤。本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是以组装上述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200b(参照图5)为例,其与图8A至图8D所绘示的实施例的组装方法类似,而差异处为下述两步骤。首先,参照图10A,藉由黏胶层240b及240c分别将电路板220b及220c贴附于第一表面212及第二表面214邻接入光面216的部分,其中电路板220b及220c上分别配置有发光元件230b及230c,并使发光元件230b及230c位于入光面216旁。此时,可选择性地使发光元件230b及230c皆紧靠入光面216。在图10A之步骤以后,参照图10B,本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还包括将导光板210邻近入光面216的部分、电路板220b及220c、发光元件230b及230c以及黏胶层240b及240c置入固定框250中,以使发光元件230b及230c位于入光面216与固定框250的侧板256之间,而电路板220b位于导光板210的第一表面212与固定框250的上板252之间,且电路板220c位于导光板210的第二表面214与固定框250的下板254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并不限定仅能用以组装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200(参照图2A)、200a(参照图4)及200b(参照图5),本发明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亦可用以组装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对本发明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作些许更动与润饰,以使其可用以组装与本发明结构类似的其它背光模块,其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图11A与图11B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的其中两步骤。先参照图11A,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是在完成任一上述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组装后,将液晶显示面板320配置于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310上,具体而言是配置于导光板210上,并使导光板210的第一表面212面对液晶显示面板320。接着,参照图11B,在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310的边缘及液晶显示面板320的边缘上配置前框330。
由于上述各实施例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均能使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310所产生的显示光源处于理想状态,因此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能够提升液晶显示装置300的光学特性。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中,由于先将表面配置有发光元件的电路板藉由黏胶层贴附于导光板上,所以能够很容易地确保每个发光元件与入光面的距离均符合理想的设计值,以使本发明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所产生的显示光源处于理想状态,进而使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较佳的光学特性。因此,本发明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较为便利,且可提升组装良率、缩短组装工时,并可大幅降低重工的机会。此外,本发明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更可容易地使每个发光元件均紧靠于入光面,以避免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线未进入导光板而造成漏光现象,进而提升本发明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所提供的显示光源的亮度,如此亦可使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规格提升。另外,本发明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厚度可以较薄,这会使得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较薄,以符合液晶显示装置薄形化的趋势。
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9)

1、一种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包括:
导光板,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连接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的入光面;
第一电路板,配置于该第一表面或该第二表面邻接该入光面的部分;
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配置于该第一电路板上,并位于该入光面旁;
其中,该第一电路板贴附于该第一表面或该第二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还包括第一黏胶层,配置于该第一电路板与该导光板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还包括固定框,配置于该入光面旁,其中该第一发光元件位于该入光面与该固定框之间,而该第一电路板位于该导光板与该固定框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一电路板配置于该第一表面邻接该入光面的部分,且该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还包括:
第二电路板,贴附于该第二表面邻接该入光面的部分;
至少一第二发光元件,配置于该第二电路板上,并位于该入光面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二发光元件紧靠该入光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二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还包括固定框,配置于该入光面旁,该固定框具有:
上板,该第一电路板位于该上板与该第一表面之间;
侧板,该第一发光元件与该第二发光元件位于该侧板与该入光面之间;以及
下板,其中该侧板连接于该上板与该下板之间,而该第二电路板位于该下板与该第二表面之间。
8、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包括:
导光板,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连接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的入光面;
第一电路板,贴附于该第一表面或该第二表面邻接该入光面的部分;
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配置于该第一电路板上,并位于该入光面旁;以及
液晶显示面板,配置于该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上,且该第一表面面对该液晶显示面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黏胶层,配置于该第一电路板与该导光板之间。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发光元件紧靠该入光面。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电路板配置于该第一表面邻接该入光面的部分,且该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还包括:
第二电路板,贴附于该第二表面邻接该入光面的部分;
至少一第二发光元件,配置于该第二电路板上,并位于该入光面旁。
1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还包括固定框,配置于该入光面旁,该固定框具有:
上板,该第一电路板位于该上板与该第一表面之间;
侧板,该第一发光元件与该第二发光元件位于该侧板与该入光面之间;以及
下板,其中该侧板连接于该上板与该下板之间,而该第二电路板位于该下板与该第二表面之间。
14、一种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包括:
提供导光板,其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连接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的入光面;
将第一电路板贴附于该第一表面或该第二表面邻接该入光面的部分,其中该第一电路板上配置有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并使该第一发光元件位于该入光面旁;以及
将该导光板邻近该入光面的部分、该第一电路板及该第一发光元件置入固定框中,以使该第一发光元件位于该入光面与该固定框之间,而该第一电路板位于该导光板与该固定框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其中藉由第一黏胶层将该第一电路板贴附于该第一表面或该第二表面邻接该入光面的部分。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在将该第一电路板贴附于该第一表面或该第二表面邻接该入光面的部分时,还包括使该第一发光元件紧靠该入光面。
17、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包括:
提供导光板,其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连接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的入光面;
将第一电路板贴附于该第一表面或该第二表面邻接该入光面的部分,其中该第一电路板上配置有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并使该第一发光元件位于该入光面旁;
将该导光板邻近该入光面的部分、该第一电路板及第一发光元件置入固定框中,以使该第一发光元件位于该入光面与该固定框之间,而该第一电路板位于该导光板与该固定框之间;以及
在该导光板上配置液晶显示面板,并使该第一表面面对该液晶显示面板。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其中藉由第一黏胶层将该第一电路板贴附于该第一表面或该第二表面邻接该入光面的部分。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在将该第一电路板贴附于该第一表面或该第二表面邻接该入光面的部分时,还包括使该第一发光元件紧靠该入光面。
CN200810130895.5A 2008-08-21 2008-08-21 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Active CN1016556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30895.5A CN101655636B (zh) 2008-08-21 2008-08-21 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30895.5A CN101655636B (zh) 2008-08-21 2008-08-21 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5636A true CN101655636A (zh) 2010-02-24
CN101655636B CN101655636B (zh) 2014-08-06

Family

ID=41709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30895.5A Active CN101655636B (zh) 2008-08-21 2008-08-21 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55636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6938A (zh) * 2010-09-21 2011-01-26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器
CN102937263A (zh) * 2012-08-28 2013-02-2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CN103383085A (zh) * 2012-05-04 2013-11-06 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
CN104748020A (zh) * 2015-04-27 2015-07-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8458280A (zh) * 2018-02-23 2018-08-28 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组件及其组装方法、显示装置
US10107955B2 (en) 2015-04-27 2018-10-23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double-side adhesive blocks
TWI727759B (zh) * 2020-04-22 2021-05-11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CN113534531A (zh) * 2020-04-22 2021-10-22 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390310A (zh) * 2022-08-24 2022-11-25 广州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9436A (zh) * 2021-01-20 2021-05-28 扬昕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背光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00593Y (zh) * 2007-10-15 2008-08-13 开瑞福电子材料(深圳)有限公司 光源一体型导光板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6938A (zh) * 2010-09-21 2011-01-26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器
CN103383085A (zh) * 2012-05-04 2013-11-06 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
CN102937263A (zh) * 2012-08-28 2013-02-2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TWI465810B (zh) * 2012-08-28 2014-12-21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
CN102937263B (zh) * 2012-08-28 2015-07-0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CN104748020A (zh) * 2015-04-27 2015-07-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US10107955B2 (en) 2015-04-27 2018-10-23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double-side adhesive blocks
CN108458280A (zh) * 2018-02-23 2018-08-28 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组件及其组装方法、显示装置
TWI727759B (zh) * 2020-04-22 2021-05-11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CN113534531A (zh) * 2020-04-22 2021-10-22 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390310A (zh) * 2022-08-24 2022-11-25 广州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5636B (zh) 2014-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5636B (zh) 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US10216301B2 (en) Touch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isplay product
JP6616448B2 (ja) 表示装置
CN102102831A (zh) 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JP2009122655A (ja) 表示装置
JP2007163556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0126487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3852920A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US9983426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display module
TW200931122A (en) Side type backlight modu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TWI509324B (zh) 背光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CN103388786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10908191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US11442307B2 (en)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modul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US20170255043A1 (en) Structural components of liquid crystal panels and gate cofs and liquid crystal devices
TW201621410A (zh) 顯示裝置及背光模組
JP2009192769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1829032B2 (en) Backlight module including fixing member, display modul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CN203786693U (zh) 触控显示装置
KR102490168B1 (ko) 표시장치
CN115731806A (zh) 拼接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装置
JP5376438B2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1749559A (zh) 液晶显示模块、液晶显示器、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4460066B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
CN204143399U (zh) 触控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Miaoli County, Taiwan, China

Applicant after: INNOLUX DISPLAY CORP.

Address before: Miaoli County, Taiwan, China

Applicant before: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QIMEI ELECTRONIC CO LTD TO: INNOLUX DISPLAY CORPOR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709

Address after: Miaoli County, Taiwan, China

Applicant after: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Address before: Tainan County, Taiwan, China

Applicant before: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