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68904B - 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68904B
CN103568904B CN201310308496.4A CN201310308496A CN103568904B CN 103568904 B CN103568904 B CN 103568904B CN 201310308496 A CN201310308496 A CN 201310308496A CN 103568904 B CN103568904 B CN 1035689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pawl
inner panel
backrest
vehicle seat
sea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0849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68904A (zh
Inventor
佐藤竹志
奥尚人
池田敬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TS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TS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TS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689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89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689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89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07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 B60N2/421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longitudinal
    • B60N2/4228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longitudinal due to impact coming from the r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60N2/5816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 B60N2/5825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by hooks, staples, clips, snap fastener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6Panel like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53Arm-rests movable to an inoperative position
    • B60N2/757Arm-rests movable to an inoperative position in a recess of the back-re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其能够简单地限制内板由于来自后方的负荷的作用而向前方过度地移动和变形。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其具备:座椅靠背(2);附属部件(7),其轴支承于该座椅靠背(2),能够在收纳于收纳凹部(4)中的容纳位置(A)和向座椅靠背(2)的前方凸出的凸出位置(B)之间转动,收纳凹部(4)形成为贯穿座椅靠背(2)的缓冲垫(11);以及内板(26),其封闭收纳凹部(4)的后方开口面,其中,在内板(26)的上端部设置有向前方弯曲的卡定爪(28),在座椅靠背(2)的框架(10)设置有止挡部件(30),所述止挡部件(30)与该卡定爪(28)卡合从而抑制卡定爪(28)向前方和下方移动。

Description

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的改进,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具备:座椅靠背;附属部件,其轴支承于该座椅靠背,能够在收纳于收纳凹部容纳位置和向座椅靠背的前方凸出的凸出位置之间转动,其中所述收纳凹部形成为贯穿座椅靠背的缓冲垫;以及内板,其封闭所述收纳凹部的后方开口面。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那样已知上述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11964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中,为了支承将收纳凹部的后方开口面封闭的内板,在座椅靠背的后部设置横穿收纳凹部的横构件,利用该横构件的前表面支承内板的中间部。根据这样的内板的支承结构,在例如搭载于座椅靠背的后部的物品由于车辆的急刹车而猛地移动到前方的情况下,上述横构件能够挡住该物品而抑制内板向前方移动。
但是,为了支承内板的中间部而在座椅靠背的后部设置横穿收纳凹部的横构件,使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的部件数量增多,难以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使用上述那样的横构件就能够简单地限制内板由于来自后方的负荷的作用而向前方过度地移动和变形的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为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其具备:座椅靠背;附属部件,其轴支承于该座椅靠背,能够在收纳于收纳凹部中的容纳位置和向座椅靠背的前方凸出的凸出位置之间转动,其中所述收纳凹部形成为贯穿座椅靠背的缓冲垫;以及内板,其封闭所述收纳凹部的后方开口面,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的第一特征在于,在所述内板的上端部设置有向前方弯曲的卡定爪,在座椅靠背的框架设置有止挡部件,所述止挡部件与该卡定爪卡合从而抑制该卡定爪向前方和下方的移动,将所述止挡部件配置成在通常时与所述卡定爪存在预定距离地对置,在所述内板由于来自后方的负荷的作用而被向前方推动时,所述卡定爪与所述止挡部件卡合。另外,所述附属部件对应于后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扶手7。
此外,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在第一特征的基础上,使所述内板的上端部支承于座椅靠背的缓冲垫的后表面,并且将该内板因承受所述缓冲垫的弹性反弹力而抵接的后面板紧固于所述框架,在所述内板由于来自后方的负荷的作用而被向前方推动时,在直至所述卡定爪与所述止挡部件卡合为止的期间,所述卡定爪使所述缓冲垫变形。
并且,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在第一特征的基础上,将所述卡定爪一体成形于所述内板。
并且,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于,在第三特征的基础上,在所述内板与所述卡定爪之间形成有将它们连结起来的加强肋。
并且,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在于,在第四特征的基础上,所述内板由平板部、倾斜部和立起部构成,所述平板部抵接于后面板,所述倾斜部以避在座椅靠背的框架的上部开固定设置的头枕用的支承筒的方式从所述平板部的上端向前方弯曲,所述立起部从该倾斜部的上端立起,并且,在所述立起部的上端一体地形成所述卡定爪,利用所述加强肋连续地连结所述卡定爪、立起部和平板部这三部分。
并且,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在于,在第五特征的基础上,以横穿所述倾斜部和立起部之间的谷部的方式直线式地形成多条所述加强肋,在左右一对所述支承筒之间配置这些加强肋。
并且,本发明的第七特征在于,在第一或第三特征的基础上,所述止挡部件形成为截面呈圆形,另一方面,所述卡定爪的与该止挡部件的外周面抵接地形成的内侧面形成为圆弧面。
并且,本发明的第八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七特征中的任一特征的基础上,所述卡定爪形成为所述止挡部件能够在其半周的范围与该卡定爪卡合。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由于在内板的上端部设置向前方弯曲的卡定爪,并在座椅靠背的框架设置与该卡定爪卡合从而抑制该卡定爪向前方和下方的移动的止挡部件,因此,即使内板由于来自后方的负荷而向前方挠曲,通过卡定爪与止挡部件抵接卡合,也能够限制内板的上端部向前方和下方的移动,由此能够抑制内板向前方过度地移动和挠曲,能够确保内板的耐久性。因此,无需在收纳凹部的后方开口部设置用于承受来自后方的负荷从而保护内板的专门的负荷承受部件,能够简化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的结构,进而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使内板的上端部支承于缓冲垫的后表面,并且将内板因承受缓冲垫的弹性反弹力而抵接的后面板紧固于框架,止挡部件配置成通常时与卡定爪存在预定距离地对置,在内板由于来自后方的负荷的作用而被向前方推动时,卡定爪在使缓冲垫变形后与止挡部件卡合,因此,能够利用座椅靠背本来具备的缓冲垫和后面板来支承内板,能够实现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的结构的进一步的简化。并且,在从内板由于来自后方的负荷的作用而被向前方推动时起到卡定爪与止挡部件卡合为止的期间,卡定爪使缓冲垫变形,通过该变形而缓和卡定爪与止挡部件之间的卡合冲击,能够提高卡定爪的耐久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由于卡定爪一体成形于内板,因此也不存在由于卡定爪而造成的部件数量的增加,能够进一步地有助于结构的简化和成本的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特征,由于在内板与卡定爪之间形成有将它们连结起来的加强肋,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内板和卡定爪之间的挠曲。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特征,由于由平板部、倾斜部和立起部构成内板,所述平板部抵接于后面板,所述倾斜部以避开在座椅靠背的框架的上部固定设置的用于头枕的支承筒的方式从平板部的上端向前方弯曲,所述立起部从该倾斜部的上端立起,因此,能够避免内板与头枕用的支承筒之间的干涉。并且,由于在立起部的上端一体地形成所述卡定爪,并利用所述加强肋连续地连结所述卡定爪、立起部和平板部这三部分,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所述卡定爪、立起部和平板部这三部分的挠曲,并且能够强化卡定爪的刚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特征,由于以横穿所述倾斜部和立起部之间的谷部的方式直线式地形成多条加强肋,并在左右一对所述支承筒之间配置这些加强肋,因此能够避免高度高的加强肋与所述支承筒干涉,同时能够有效地强化卡定爪和其根部周边部的刚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特征,由于止挡部件形成为截面呈圆形,另一方面,卡定爪的与该止挡部件的外周面抵接地形成的内侧面形成为圆弧面,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卡定爪与止挡部件的卡合面积,能够抑制卡合压力的上升,能够确保卡定爪的耐久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特征,由于卡定爪形成为所述止挡部件能够在其半周的范围与该卡定爪卡合,因此,在卡定爪与止挡部件卡合时,即使内板向前方大幅度地挠曲,也能够抑制卡定爪从止挡部件脱离,能够抑制内板过度地移动和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汽车用座椅装置的正面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中的座椅靠背的框架周边部的主视图。
图3是沿着图2中的3-3线的剖视图。
图4是沿着图2中的4-4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图3中的部分5的放大图。
图6是图5中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图3中的部分7的放大图。
图8是与图7对应的内板的作用说明图。
图9是沿着图2中的9-9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是沿着图2中的10-10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11是内板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与图7对应的图。
标号说明
S:座椅;2:座椅靠背;3b:头枕;4:收纳凹部;7:附属部件(扶手);10:框架;11:缓冲垫;15:后面板;17:头枕的支承筒;26:内板;26a:平板部;26b:倾斜部;26c:立起部;28:卡定爪;30:止挡部件;31:加强肋;32:谷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说明中,前后、左右是以作为应用本发明的交通工具的汽车为基准来说的。
在图1中,在图示例中,座椅S是设置在汽车的地板上的供三名乘客用的后座,其由座垫1和从其后端部向上方立起的座椅靠背2构成,在座椅靠背2的上部,沿着左右方向排列地装备有供三名乘客用的三个头枕3a、3b、3c。此外,在座椅靠背2的中央部设置有收纳凹部4,扶手7经枢轴6而被支承于配设在该收纳凹部4内的下部的左右一对托架5、5(参照图3和图4),该扶手7构成为能够在收纳于收纳凹部4中的容纳位置A(参照图3)和向前方凸出地载置于座垫1上的凸出位置B之间转动。在该扶手7,在其位于凸出位置B使的上表面设置有杯架8。
在图1~图3、图5和图6中,座椅靠背2由框架10和支承于该框架10的缓冲垫11构成,缓冲垫11的表面被皮革或合成皮革制的表皮12覆盖。所述收纳凹部4贯穿缓冲垫11的中央部,在该收纳凹部4的上方和下方残存有缓冲垫11的上侧垫部11a和下侧垫部11b。
所述框架10由以下部分构成:以沿着座椅靠背2的背面的轮廓的方式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主框架13;和在所述收纳凹部4的左右两侧将主框架13的上边部13a和下边部13b之间连结起来的左右一对交叉管(cross pipe)14、14,所述托架5、5通过焊接等被紧固于主框架13的下边部13b,此外,薄钢板制的后面板15通过焊接等紧固于该框架10的背面。
此外,三组支承所述三个头枕3a、3b、3c的各左右一对立柱16、16的左右成对的支承筒17、17通过焊接等紧固于上边部13a。
在图3~图11中,构成所述收纳凹部4的里侧壁的内板26如下那样地被安装于所述收纳凹部4。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所述后面板15的与所述收纳凹部4的下方对应的部分,通过从后方切开并立起而形成有向前方朝上凸出的多个支承片25、25,在这些支承片25、25与后面板15之间夹持有板支承部件20,该板支承部件20为收纳在收纳凹部4的左右整个宽度的范围中的长度。
板支承部件20是合成树脂制成,其由底壁部20a、以及从该底壁部20a的前后两侧边缘立起的前壁部20b和后壁部20c构成,通过这些底壁部20a、前壁部20b和后壁部20c划定出上表面敞开的U字状的保持槽21。在后壁部20c的上端部,呈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肋状地一体成型有向保持槽21侧弯曲地凸出的卡定凸起22。
前壁部20b和后壁部20c比所述支承片25、25更高地向上方延伸,此外,前壁部20b比后壁部20c更高地向上方延伸。在后面板15留有在切出并立起支承片25、25时形成的多个开口部23、23。
内板26的下端部从座椅靠背2的前方穿过收纳凹部4而从上方与上述保持槽21嵌合。这时,在内板26的后表面形成有在其左右方向的整个宽度范围延伸的卡定槽24,所述卡定凸起22与该卡定槽24卡合。即,当将内板26的下端部插入到保持槽21中后,前壁部20b和后壁部20c之间临时弹性地打开而将内板26的下端部收进,当卡定槽24来到卡定凸起22的位置时,前壁部20b和后壁部20c之间由于它们的原形复原力而变窄,卡定凸起22与卡定槽24卡合。通过它们的卡合而能够抑制内板26从卡定槽24中向上方脱出。
覆盖下侧垫部11b的上表面的表皮12的后端部被缝合于所述板支承部件20的前壁部20b。
如图7所示,在支承于主框架13的上边部13a的上侧垫部11a,覆盖其前表面的表皮12的下端部向收纳凹部4的里侧延伸而形成了袋状部12a,在使上述袋状部12a覆盖于下端部与保持槽21嵌合的内板26的上端部后,使内板26的中间部向前方大幅度地挠曲的同时将其上端部移到收纳凹部4的里侧,然后利用内板26自身的弹性复原力使内板26回复到原形。于是,内板26的上端部与所述袋状部12a一同被弹性地支承于缓冲垫11的上侧垫部11a的下部后表面,并且借助于该上侧垫部11a的反力,内板26被按压成与后面板15抵接。这时,如图9所示,在后面板15的前表面形成有比较浅的定位凹部27,通过内板26与该定位凹部27卡合,从而限制内板26在左右方向的移动。这样,内板26成为收纳凹部4的里侧壁。
覆盖缓冲垫11的整个上表面的表皮12的后端部绕到后面板15的被侧并被缝合于上部表皮支承部件34,该上部表皮支承部件34安装在后面板15的上部的后表面。
如图7~图11所示,内板26由以下部分构成:与所述保持槽21(图6)嵌合的同时与后面板15抵接的平板部26a;从该平板部26a的上端以避开用于支承中央位置的所述头枕3b的左右一对支承筒17、17的方式向前方朝上弯曲的倾斜部26b;和从该倾斜部26b的上端向上方立起的立起部26c,在该立起部26c的上端一体地形成有向前方呈圆弧状弯曲的卡定爪28。上述立起部26c和卡定爪28被支承于上侧垫部11a的下部后表面。
与覆盖上侧垫部11a的下表面的表皮12接触的同时与所述卡定爪28的下表面对置的止挡部件30的两端通过焊接等而被紧固于所述框架10的左右的交叉管14、14之间,内板26由于来自后方的负荷而被按压向收纳凹部4侧,在挠曲变形时,卡定爪28经表皮12的袋状部12a与止挡部件30卡合(参照图8),从而能够抑制内板26的上端部向前方和下方移动。止挡部件30由截面为圆形的钢线构成,另一方面,能够与之卡合的所述卡定爪28的内表面为圆弧面,从而确保止挡部件30与卡定爪28的卡合面积较大。
此外,为了强化倾斜部26b与卡定爪28之间的刚性,在内板26的后表面形成有将倾斜部26b和卡定爪28之间一体地连结起来的多条加强肋31、31······。为了有效地强化倾斜部26b与卡定爪28之间的刚性,这些加强肋31、31······以填埋倾斜部26b和立起部26c之间的谷部32的方式从侧面观察形成为三角形。那时,这些加强肋31、31······避开与用于支承中央位置的头枕3b的左右一对支承筒17、17的干涉而配置于这些支承筒17、17之间。
并且,在内板26的后表面,为了赋予其整体适度的刚性,在内板26的上下方向的大致全长范围一体地形成有比所述加强肋31、31······低的多条肋33、33······。
覆盖下侧垫部11b的上表面的表皮12的后端部被缝合于所述板支承部件20的前壁部20b(参照图5)。此外,覆盖缓冲垫11的整个下表面的表皮12被缝合于紧固在后面板15的下部的后表面的下部表皮支承部件35。此外,覆盖后面板15的后表面的座罩(cover seat)36的上下两端部被缝合于所述上部和下部表皮支承部件34、35(参照图3、图5、图7)。
下面,对该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当为了使用扶手7而将其从座椅靠背2的收纳凹部4向朝向前方的凸出位置B拉出时,从车厢侧能够看到收纳凹部4的内部,但由于收纳凹部4的后方开口面被内板26封闭,因此即使有小物件落到收纳凹部4中,也能够利用内板26来防止小物件侵入到座椅靠背2的背侧,并且能够使外观良好。
此外,在汽车急刹车时等、后座S后方的后备箱的物品由于惯性力而猛地向前方移动而与为薄钢板的后面板15碰撞,该冲击负荷使后面板15向前方变形的同时向前方按压内板26的情况下,通过内板26的下端部的卡定槽24与板支承部件20的卡定凸起22的卡合而抑制了内板26向上方移动,因此,内板26以板支承部件20为支点而向前方转动,内板26的上端部的卡定爪28与表皮12的袋状部12a一同在使上侧垫部11a变形的同时与止挡部件30卡合(参照图8),从而能够抑制内板26向前方和下方移动。由此,能够抑制内板26向前方过度地转动和挠曲,能够确保内板26的耐久性。因此,无需在收纳凹部4的后方开口部设置用于承受来自后方的负荷以保护内板的专门的负荷承受部件,能够简化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的结构,进而能够降低成本。此时,在直至卡定爪28与止挡部件30卡合为止的期间,卡定爪28使缓冲垫11变形,由此能够缓和卡定爪28与止挡部件30的卡合冲击,能够提高卡定爪28的耐久性。
此外,由于使缓冲垫11的后表面支承内板26的上端部,并且将内板26承受缓冲垫11的弹性反弹力而抵接的后面板15紧固于座椅靠背2的框架10,因此能够利用座椅靠背2本来具备的缓冲垫和后面板来支承内板26,能够进一步地简化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的结构。
并且,由于卡定爪28与内板26一体成形,因此也不存在由于卡定爪28而造成的部件数量的增加,能够进一步地有助于结构的简化和成本的降低。
并且,由于在内板26与卡定爪28之间形成有将它们连结起来的加强肋31、31······,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内板26与卡定爪28之间的挠曲。
并且,内板26由以下部分构成:与后面板15抵接的平板部26a;以避开在座椅靠背2的框架10的上部固定设置的用于头枕3b的支承筒17、17的方式从平板部26a的上端向前方弯曲的倾斜部26b;和从该倾斜部26b的上端立起的立起部26c,在立起部26c的上端一体地形成卡定爪28,并且利用所述加强肋31、31······将卡定爪28、立起部26c和平板部26a这三个部分连续地连结起来,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卡定爪28、立起部26c和平板部26a这三个部分的挠曲,并且能够强化卡定爪的刚性,由此能够使卡定爪28与止挡部件30的卡合良好。
并且,由于以横穿所述倾斜部26b和立起部26c之间的谷部32的方式直线式地形成多条所述加强肋31、31······,并在左右一对所述支承筒17、17之间配置这些加强肋31、31······,因此能够避免高度高的加强肋31、31······与头枕3b用的支承筒17、17干涉,同时能够有效地强化卡定爪28和其根部周边部的刚性。
并且,由于将所述止挡部件30形成为截面为圆形,另一方面,将所述卡定爪28的与该止挡部件30的外周面抵接地形成的内侧面形成为圆弧面,以尽量地加大卡定爪28与止挡部件30的卡合面积,因此能够抑制卡定爪28与止挡部件30的卡合压力的上升,能够确保卡定爪28的耐久性。
此外,为了抑制内板26向上方移动,在板支承部件20的保持槽21和与之嵌合的内板26的下端部的相对置的侧面的一方和另一方,形成了相互卡合从而抑制内板26向上方移动的卡定凸起22和卡定槽24,因此仅将内板26的下端部与保持槽21嵌合就能够得到卡定凸起22与卡定槽24的卡合,能够简单地抑制内板26向上方移动,因此无需用于抑制内板26从保持槽21中脱离的专门的紧固部件,能够提高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的结构的简化和装配性,能够有助于降低成本。
此外,由于在内板26的侧面在其左右方向的整个宽度范围形成卡定槽24,并且在保持槽21的内侧面形成有卡定凸起22,因此无论在沿着内板26的左右方向的哪个位置都能够使卡定凸起22与卡定槽24卡合,能够使装配性良好。
并且,由于将卡定凸起22呈肋状地一体成形于板支承部件20,因此,不仅能够避免由卡定凸起22造成的部件数量的增加,还能够使卡定凸起成为加强肋而强化板支承部件20的刚性,能够提高与卡定槽24的卡合力。
并且,由底壁部20a、以及从该底壁部20a的前后两侧边缘立起并在相互之间划定保持槽21的前壁部20b和后壁部20c来构成板支承部件20,从该前壁部20b和后壁部20c的一方的上端部向保持槽21侧弯曲地形成卡定凸起22,而一体成形板支承部件20和卡定凸起22,因此,带有卡定凸起22的板支承部件20构成一个部件而能够有助于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的结构的简化。并且,由底壁部20a、前壁部20b和后壁部20c构成的一体的板支承部件20构成为刚性高的槽型截面结构,能够坚固地支承内板26。
并且,在板支承部件20中,由于在后壁部20c形成卡定凸起22,并将前壁部20b形成为比后壁部20c延伸得高,因此,当内板26的中间部由于来自后方的负荷的作用而向前方挠曲时,在板支承部件20中,内板26以高度高的前壁部20b的上端作为支点而向前方倾斜,与之相应地,内板26后表面的卡定槽24更牢固地与高度低的后壁部20c的上端部的卡定凸起22卡合,能够有效地抑制内板26向上方脱离。
并且,由于在紧固于框架10并覆盖座椅靠背2的后表面的后面板15通过从后方切开并立起的成形而设置向前方朝上凸出的支承片25、25,并且在这些支承片25、25与后面板15之间夹持板支承部件20,因此无需使用特别的支承部件就能够将内板26安装于框架10,能够进一步地有助于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的结构的简化,并且,在后面板15,由于通过支承片25、25的切开立起痕迹即开口部23、23能够目视确认支承片25、25和后面板15对板支承部件20的夹持状态,因此无需在后面板15设置专用的窥视窗就能够目视确认内板26的支承状态,能够防止装配不良。
下面,对图12所示的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该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于内板26的上端部的卡定爪28设置有U字状的折返部28a,该止挡部件30能够在其半周范围与卡定爪28卡合。由于其它结构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图12中,对与前述实施方式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根据该另外的实施方式,在卡定爪28与止挡部件30卡合时,卡定爪28在其半周范围与止挡部件30卡合,从而即使内板26向前方大幅地挠曲,也能够抑制卡定爪28从止挡部件30脱离,能够抑制内板26过度地移动和变形。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更。例如,也能够代替所述扶手7而在收纳凹部4中收纳具备杯架8的边几。此外,本发明的座椅装置不限于汽车用,还能够应用于铁路车辆、飞机等。

Claims (9)

1.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其具备:座椅靠背(2);附属部件(7),其轴支承于该座椅靠背(2),能够在收纳于收纳凹部(4)中的容纳位置(A)和向座椅靠背(2)的前方凸出的凸出位置(B)之间转动,其中所述收纳凹部(4)形成为贯穿座椅靠背(2)的缓冲垫(11);以及内板(26),其封闭所述收纳凹部(4)的后方开口面,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板(26)的上端部设置有向前方弯曲的卡定爪(28),在座椅靠背(2)的框架(10)设置有止挡部件(30),所述止挡部件(30)与该卡定爪(28)卡合从而抑制该卡定爪(28)向前方和下方的移动,将所述止挡部件(30)配置成在通常时与所述卡定爪(28)存在预定距离地对置,在所述内板(26)由于来自后方的负荷的作用而被向前方推动时,所述卡定爪(28)在使所述缓冲垫(11)变形后与所述止挡部件(30)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内板(26)的上端部支承于座椅靠背(2)的缓冲垫(11)的后表面,并且将后面板(15)紧固于所述框架(10),该内板(26)因承受所述缓冲垫(11)的弹性反弹力而与所述后面板(15)抵接,在从所述内板(26)由于来自后方的负荷的作用而被向前方推动时起到所述卡定爪(28)与所述止挡部件(30)卡合为止的期间,所述卡定爪(28)使所述缓冲垫(11)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卡定爪(28)一体成形于所述内板(2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板(26)与所述卡定爪(28)之间形成有将它们连结起来的加强肋(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板(26)由平板部(26a)、倾斜部(26b)和立起部(26c)构成,所述平板部(26a)与后面板(15)抵接,所述倾斜部(26b)以避开在座椅靠背(2)的框架(10)的上部固定设置的用于头枕(3b)的支承筒(17)的方式从所述平板部(26a)的上端向前方弯曲,所述立起部(26c)从该倾斜部(26b)的上端立起,并且,在所述立起部(26c)的上端一体地形成所述卡定爪(28),利用所述加强肋(31)连续地连结所述卡定爪(28)、立起部(26c)和平板部(26a)这三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横穿所述倾斜部(26b)和立起部(26c)之间的谷部(32)的方式直线式地形成多条所述加强肋(31),在左右一对所述支承筒(17、17)之间配置这些加强肋(31)。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挡部件(30)形成为截面呈圆形,另一方面,所述卡定爪(28)的与该止挡部件(30)的外周面抵接地形成的内侧面形成为圆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定爪(28)形成为所述卡定爪(28)能够被卡合于所述止挡部件(30)的半周的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覆盖所述缓冲垫(11)的表面的表皮(12)具有覆盖所述卡定爪(28)的袋状部(12a),在所述内板(26)由于来自后方的负荷的作用而被向前方推动时,所述卡定爪(28)经所述袋状部(12a)与所述止挡部件(30)卡合。
CN201310308496.4A 2012-08-07 2013-07-22 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 Active CN1035689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5354 2012-08-07
JP2012175354A JP5661696B2 (ja) 2012-08-07 2012-08-07 乗り物用シート装置
JPJP2012-175354 2012-08-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68904A CN103568904A (zh) 2014-02-12
CN103568904B true CN103568904B (zh) 2016-12-28

Family

ID=50041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08496.4A Active CN103568904B (zh) 2012-08-07 2013-07-22 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20406B2 (zh)
JP (1) JP5661696B2 (zh)
CN (1) CN1035689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58934B2 (ja) * 2012-07-27 2017-01-11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リッド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シート装置
CN104520142B (zh) * 2012-08-07 2017-03-08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用座椅装置
JP6020731B2 (ja) * 2013-08-29 2016-11-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半導体モジュール、半導体装置、及び自動車
USD764386S1 (en) * 2014-05-27 2016-08-23 Google Inc. Autonomous vehicle console
JP2017136983A (ja) * 2016-02-04 2017-08-10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
JP6627607B2 (ja) * 2016-03-28 2020-01-08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6834410B2 (ja) * 2016-11-29 2021-02-2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995838B2 (ja) 2017-03-23 2022-01-17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り物用シート
JP7046584B2 (ja) * 2017-12-13 2022-04-04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シートバックボード、トリムカバー、及び乗物用シート
JP7232418B2 (ja) * 2019-09-26 2023-03-03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アームレスト装置
DE102019214933B4 (de) * 2019-09-27 2023-07-06 Lear Corporation Sitzanordnung
JP7446165B2 (ja) * 2020-06-09 2024-03-08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アームレスト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28543A (en) * 1995-09-27 1997-05-13 Hoover Universal, Inc. Vehicle seat back having ski tote bag and trunk pass through
US6073996A (en) * 1997-12-31 2000-06-13 Tachi-S Co., Ltd. Structure of seat back with armrest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US6786544B1 (en) * 2003-11-07 2004-09-07 Tachi-S Co., Ltd. Seat back structure of vehicle seat
CN101674952A (zh) * 2007-05-18 2010-03-17 麦格纳座椅公司 可展开的中央扶手
CN102431475A (zh) * 2010-09-28 2012-05-02 李尔公司 交通工具模块化扶手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15261A1 (de) * 1986-05-06 1987-11-12 Opel Adam Ag Vorrichtung zur loesbaren lagerung schwenkbarer armlehnen von sitzen, insbesondere mittelarmlehnen von kraftfahrzeug-hintersitzen
GB8707485D0 (en) * 1987-03-28 1987-04-29 Flight Equipment & Eng Ltd Armrest arrangements for vehicle seating
JPH0535747Y2 (zh) * 1987-07-14 1993-09-09
JPH0631966Y2 (ja) * 1990-06-28 1994-08-24 池田物産株式会社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JPH0649230Y2 (ja) * 1990-10-12 1994-12-14 池田物産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リヤシート装置
US5425568A (en) * 1994-04-11 1995-06-20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Van-type vehicle seat with a seatback-mounted armrest
US5586809A (en) * 1995-08-04 1996-12-24 Herman Miller, Inc. Height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a chair backrest
JP3319259B2 (ja) * 1996-01-10 2002-08-26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リヤシートトランクスルー部のボード構造
US5752739A (en) * 1996-09-30 1998-05-19 Tachi-S Co., Ltd. Mounting for an armrest in seat
US5873633A (en) * 1997-10-08 1999-02-23 Lear Corporation Retardation lock member for motor vehicle seat component
US5947554A (en) * 1997-12-17 1999-09-07 Chrysler Corporation Seat assembly with center adjustable height armrest
US6386577B1 (en) * 1999-03-29 2002-05-14 Honda Giken Kogyokabushiki Kaisha Side-collision air bag device
US6439597B1 (en) * 1999-04-30 2002-08-27 Ts Tech Co., Ltd. Seat provided with side air bag system
US6305750B1 (en) * 1999-05-12 2001-10-23 Meco Corporation Clamshell backrest components
AT3804U1 (de) * 1999-05-27 2000-08-25 Tcg Unitech Ag Sitzlehn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2001211964A (ja) * 2000-02-04 2001-08-07 Johnson Controls Automotive Systems Corp 車両用アームレストの取付構造
DE10048898A1 (de) * 2000-10-02 2002-05-08 Stoll Sedus Ag Stuhl mit verstellbarer Sitztiefe
GB2377370B (en) * 2001-07-10 2005-03-23 Autoliv Dev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 head-rest arrangement
US6572188B2 (en) * 2001-11-07 2003-06-03 Tachi-S Co., Ltd. Arrangement for supporting rota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 of rotary body in vehicle seat
JP3897298B2 (ja) * 2002-11-27 2007-03-22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リア・シート・アームレスト
FR2851524B1 (fr) * 2003-02-21 2005-05-06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Dossier de sie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USD509970S1 (en) * 2005-01-21 2005-09-27 Adams Mfg. Corp. Folding chair
JP2006280747A (ja) * 2005-04-01 2006-10-19 Inoac Corp アームレスト
US7401852B2 (en) * 2006-06-08 2008-07-22 Lear Corporation Actuatable back panel for a vehicle seat
JP2008194368A (ja) * 2007-02-15 2008-08-28 Tachi S Co Ltd 自動車シートのシート・バックに用いるバック・ボード
ITTO20070449A1 (it) * 2007-06-21 2008-12-22 Lear Corp Italia Srl A Socio U "sedile di autoveicolo"
JP5328116B2 (ja) * 2007-07-19 2013-10-30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フレーム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JP4222626B1 (ja) * 2008-05-29 2009-02-12 備前発条株式会社 アームレスト装置
US8449029B2 (en) * 2009-03-12 2013-05-28 Magna Seating Inc. Single slot lift and rotate mechanism
CN102458916B (zh) * 2009-06-29 2014-07-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框架
JP5509799B2 (ja) * 2009-11-12 2014-06-04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システム
JP5558806B2 (ja) * 2009-12-28 2014-07-23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5296747B2 (ja) * 2010-06-29 2013-09-25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DE102010049497B4 (de) * 2010-10-27 2014-07-03 F.S. Fehrer Automotive Gmbh Lagerung einer schwenkbaren Mittelarmlehne
DE102011018227B4 (de) * 2011-04-19 2013-08-14 F.S. Fehrer Automotive Gmbh Armlehne mit Kunststofflageru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28543A (en) * 1995-09-27 1997-05-13 Hoover Universal, Inc. Vehicle seat back having ski tote bag and trunk pass through
US6073996A (en) * 1997-12-31 2000-06-13 Tachi-S Co., Ltd. Structure of seat back with armrest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US6786544B1 (en) * 2003-11-07 2004-09-07 Tachi-S Co., Ltd. Seat back structure of vehicle seat
CN101674952A (zh) * 2007-05-18 2010-03-17 麦格纳座椅公司 可展开的中央扶手
CN102431475A (zh) * 2010-09-28 2012-05-02 李尔公司 交通工具模块化扶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61696B2 (ja) 2015-01-28
US9120406B2 (en) 2015-09-01
CN103568904A (zh) 2014-02-12
JP2014034245A (ja) 2014-02-24
US20140042785A1 (en) 2014-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68904B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
JP2014034245A5 (zh)
JP5557946B1 (ja) ヘッドレスト構造及び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CN107074134B (zh) 车用座椅
CN104661870A (zh) 车用座椅
CN104583004A (zh) 车用座椅
JP2012236519A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9802511B2 (en) Vehicle seat slide mechanism
CN105517841A (zh) 座椅靠背框架
JP5691872B2 (ja) シートバック
JP7435199B2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CN104010875B (zh) 交通工具座椅
WO2011052014A1 (ja) ヘッドレストステーおよびアクティブヘッドレスト
WO2016175212A1 (ja)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JP2010520107A (ja) 車両座席
CN101574945A (zh) 汽车内室的内饰件
JP592098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5535690B2 (ja) シートバックのフレーム構造体
JP5653070B2 (ja) ヘッドレスト
JP5487175B2 (ja) 衝撃吸収可能な自動車用シート
JP2020196449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5643636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5091712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4058318A (ja) 衝撃吸収可能な自動車用シート
KR101415030B1 (ko) 슬라이드 한계를 갖는 차량용 시트트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