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02862B - 光学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光学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02862B
CN103502862B CN201180062219.9A CN201180062219A CN103502862B CN 103502862 B CN103502862 B CN 103502862B CN 201180062219 A CN201180062219 A CN 201180062219A CN 103502862 B CN103502862 B CN 1035028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circuit plate
resin component
light
switching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6221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02862A (zh
Inventor
加藤清
佐野知巳
那仓裕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02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28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028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28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97Connectors fixed to housings, casing, frames or circuit boar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46Bidirectionally operating packag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56Details of housings
    • G02B6/4262Details of hou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housing
    • G02B6/4265Details of hou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housing of the Butterfly or dual inline package [DIP] ty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74Electrical aspects
    • G02B6/428Electrical aspects contain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 G02B6/4281Electrical aspects contain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s being flexibl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74Electrical aspects
    • G02B6/4284Electrical aspects of optical modules with disconnect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9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the light guide being disconnectable from the opto-electronic element, e.g. mutually self align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02Structural details or components not essential to laser action
    • H01S5/022Mountings; Housings
    • H01S5/023Mount members, e.g. sub-mount members
    • H01S5/02315Support members, e.g. bases or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02Structural details or components not essential to laser action
    • H01S5/022Mountings; Housings
    • H01S5/02208Mountings; Hou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02Structural details or components not essential to laser action
    • H01S5/022Mountings; Housings
    • H01S5/023Mount members, e.g. sub-moun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02Structural details or components not essential to laser action
    • H01S5/022Mountings; Housings
    • H01S5/0233Mounting configuration of laser chi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02Structural details or components not essential to laser action
    • H01S5/022Mountings; Housings
    • H01S5/0235Method for mounting laser chi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10Construction or shape of the optical resonator, e.g. extended or external cavity, coupled cavities, bent-guide, varying width, thickness or composition of the active region
    • H01S5/18Surface-emitting [SE] lasers, e.g. having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avities
    • H01S5/183Surface-emitting [SE] lasers, e.g. having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avities having only vertical cavities, e.g. vertical 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s [VCSEL]

Abstract

该光学连接器(10)设有壳体(12);光电转换电路板(13),该光电转换电路板(13)被容纳在壳体(12)中并且光电转换元件(7)被安装于光电转换电路板(13);和树脂部件,该树脂部件包括透光性合成树脂,被以覆盖光电转换元件(27)的方式安装到光电转换电路板(13)的表面并且设有套筒(34),安装到光学纤维(18)的末端的套圈(19)被装配于套筒(34)。套筒(34)的轴线方向大体垂直于光电电路板的表面形成。在树脂部件中,在套筒(34)的轴线上在对应于光电转换元件(27)的位置处一体地形成透镜(39)。

Description

光学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连接器。
背景技术
已知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光学连接器是一种被构造为将光学纤维和光电转换元件光学连接的光学连接器。该光学连接器包括壳体和容纳在壳体中的光学模块。
光学模块由透光性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包括树脂部件(保持器),安装到光学纤维的端部的套圈被安装于该树脂部件。树脂部件包括管状套筒,套圈被装配到该管状套筒中。此外,光电转换元件被设置在树脂部件的光电元件安装部分上。在光学纤维和光电转换元件之间延伸的光路上树脂部件一体地包括透镜。
光电转换元件被安装到光电元件安装部分从而位于垂直于套筒的轴向方向的线上。这要求树脂部件包括用于将光从光学纤维反射到光电转换元件或者将光从光电转换元件反射到光学纤维的光反射装置。来自光学纤维的光沿着套筒的轴向方向在树脂部件中传播并且被光反射装置反射。然后,光在与套筒的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传播并且到达光电元件。在另一方面,来自光电转换元件的光在反向的路线中到达光学纤维。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定专利公报No.2007-171427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构造中,来自光学纤维的光沿着套筒的轴向方向在树脂部件中传播并且被光反射装置反射。然后,光进一步在与套筒的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在树脂部件中传播。因此,通过树脂部件的光的光路长度是相对长的。类似地,当来自光电转换元件的光在树脂部件中传播并且到达光学纤维时,光路长度是相对长的。
在该构造中,如果力在与光学纤维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上被施加到光学纤维,则力被传递到树脂部件并且树脂部件的形状改变。因此,通过树脂部件的光可能衰减并且光可能不到达光电转换元件或者光学纤维。在上述传统技术中这种问题可以是特别地相关的,因为如上所述通过树脂部件的光的光路长度是相对长的。
鉴于前面的情况实现了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中即使当力在与光学纤维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上被施加到光学纤维时光学输出也不太可能减少的光学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光学连接器包括壳体、在其上安装光电转换元件的光电转换电路板和树脂部件,该树脂部件由透光性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布置于光电转换电路板的板表面上从而覆盖光电转换元件。光电转换电路板被容纳在壳体中。树脂部件包括套筒,安装到光学纤维的端部的套圈被装配于该套筒。树脂部件的套筒被布置成使得其轴向方向大体垂直于光电电路板的板表面。树脂部件在套筒的轴线上一体地包括透镜使得透镜面对光电转换元件。
根据本实施例,来自在套筒中装配的光学纤维的光学输出沿着套筒的轴向方向在树脂部件中传播,并且光学输出被透镜聚焦并且被从透镜输出。来自透镜的光学输出被施加到被布置成面对透镜的光电转换元件。在另一方面,来自光电转换元件的光学输出到达被布置成面对光电转换元件的透镜,并且光学输出被透镜聚焦并且沿着套筒的轴向方向在树脂部件中传播到装配在套筒中的光学纤维。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因为光在套筒的轴线上在树脂部件中传播,所以在树脂部件中的光路长度能够是相对短的。因此,即便力在与光学纤维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上被施加到光学纤维,通过树脂部件的光学输出也不太可能减少。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即便力在与光学纤维的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被施加到光学纤维,光学输出也不太可能减少。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光学连接器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光学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光学连接器的底视图。
图4是沿着沿树脂部件的光轴延伸的平面截取的光学连接器的截面视图。
图5是其中端子连接器在壳体本体中压配合的光学连接器的截面视图。
图6是在光电转换电路板和内板之间的连接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视图。
图7是柔性板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视图。
图8是树脂部件、光电转换电路板和内板的前视图。
图9是树脂部件、光电转换电路板和内板的侧视图。
图10是光接收树脂部件的立体图。
图11是光接收树脂部件的侧视图。
图12是光接收树脂部件的后视图。
图13是内部护罩的侧视图。
图14是内部护罩的立体图。
图15是光接收电路板和发光电路板的前视图。
图16是壳体本体的前视图。
图17是壳体本体的平面视图。
图18是盖部的立体图。
图19是盖部的前视图。
图20是壳体本体的平面视图,光电转换电路板和内板被容纳在壳体本体中。
附图标记说明
10:光学连接器
11:外板
12:壳体
13:光电转换电路板
13:光接收电路板(光电转换电路板)
13:发光电路板(光电转换电路板)
15:壳体本体(壳体)
16:盖部(壳体)
18:光学纤维
19:套圈
23:内板
24:端子连接器
26:柔性板(中继部件)
27:光电转换元件
27:光接收元件(光电转换元件)
27:发光元件(光电转换元件)
30:屏蔽层
32:光接收树脂部件(树脂部件)
33:基部(接合部分)
34:套筒
35:内部护罩
39:透镜
40:窗口
42:接合肋条(接合部分)
43:第一套筒保持肋条(接合部分接收部)
44:第二套筒保持肋条(接合部分接收部)
46:发光树脂部件(树脂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1到图20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连接器10被安装到包括通过印制线路技术形成的传导路径(未被示意)的外板11。光学连接器10包括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壳体12和容纳在壳体12的光电转换电路板13。在以下说明中提到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地对应于图4中的上侧和下侧。另外,前侧和后侧分别地对应于图4中的左侧和右侧。
(壳体12)
如在图4中所示意地,壳体12包括壳体本体15和盖部16。壳体本体15的上侧具有开口14,盖部16被装配到壳体本体15,以关闭开口14。壳体本体15包括向前侧(图4中的左侧)打开的罩体17。连接器(未被示意)被从前侧装配到罩体17。连接器包括光学纤维18,套圈19在光学纤维18的端部处装配到光学纤维18上。
如图1和图2中所示,除了对应于罩体17的区域,外部护罩20被装配到壳体12上。通过将金属板压制成预定形状而获得外部护罩20。外部护罩20向前侧和下侧打开。除了壳体12的前表面和下表面,外部护罩20将壳体12电磁屏蔽。如图3所示,外部护罩20包括从其下边缘突出的锁定突片21。锁定突片21沿着壳体12的下表面弯曲,由此外部护罩20和壳体12被装配到一起。此外,外部护罩20包括从外部护罩20的下边缘向下地突出的多个连接腿部22。连接腿部22延伸通过外板11,并且通过诸如钎焊这样的已知方法被连接到外板11的导电路径。
(内板23)
如图4所示,壳体本体15容纳内板23。在本实施例中,内板23包括柔性板26(柔性印刷电路板)和各自布置于柔性板26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每一个上的电路板。每一个电路板均包括绝缘基板,绝缘基板通过印制线路技术在其表面上包括传导路径。虽然未被详细地示意,但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电路板包括四个绝缘基板。在布置于柔性板26的上表面上的电路板的上表面和布置于柔性板26的下表面上的电路板的下表面上,安装了电子构件。
如图5所示,具有杆状形状的每一个端子连接器24的端部穿过内板23,并且在更加靠近内板23的后端的位置处被连接到形成在内板23上的传导路径。每一个端子连接器24的另一个端部被压配到形成在壳体本体15的底壁中的各个端子插入孔25中,并且从壳体本体15的底壁向下地突出。每一个端子连接器24的另一端穿过外板11,并且被连接到通过诸如钎焊这样的已知方法在外板11上形成的传导路径。
(柔性板26)
如在图2和图6中所示意地,柔性板26包括两个分隔部分,每一个分隔部分均从内板23的前边缘向前突出。如在图6中所示意地,柔性板26的每一个分隔部分以大体直角向下地弯曲。在向下地弯曲的柔性板26的每一个分隔部分的前表面上,布置了光电转换电路板13,光电转换元件27被安装在光电转换电路板13上。以此方式,柔性板26被构造成电连接内板23和光电转换电路板13的中继部件。此外,在向下地弯曲的柔性板26的每一个分隔部分的后表面上,布置副板28。虽然未被详细地示意,但是电子构件被安装在每个副板28的后表面上。
如图7所示,光电转换元件27被安装在上述光电转换电路板13的前表面上。柔性板26被布置成覆盖光电转换电路板13的整个后表面(与在其上安装光电转换元件27的表面相反的表面)。柔性板26包括两层导电路径29、29和被布置成将导电路径29、29绝缘的绝缘薄膜48。导电路径29中的一个是在柔性板26的整个表面之上布置的屏蔽层30。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柔性板26中的后侧处的传导路径29是屏蔽层30。屏蔽层30将光电转换元件27的后侧电磁屏蔽。位于柔性板26中的前侧处的传导路径29可以是屏蔽层30。
(光电转换电路板13)
在本实施例中,光电转换元件27包括光接收元件27A和发光元件27B。光电二极管被用作光接收元件27A并且VCSEL(垂直腔表面发射激光器)被用作发光元件27B。光电转换电路板13包括光接收电路板13A和发光电路板13B,光接收电路板13A在它的表面上包括光接收元件27A,发光电路板13B在它的表面上包括发光元件27B。光接收电路板13A和发光电路板13B是分离的板。如在图8中所示意地,在本实施例中,在图8中光接收电路板13A被布置在右侧处并且发光电路板13B被布置在左侧处。因为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元件27B是VCSEL,所以来自发光元件27B的光学输出在与发光电路板13B的板表面交叉的方向上被发射。
(光接收电路板13A)
如图15中所示,在光接收电路板13A的前表面上,安装了电连接到光接收元件27A的光接收元件27A和跨阻放大器31。此外,在光接收电路板13A的前板表面上,由透光性合成树脂(例如PEI、PC或者PMMA)制成的光接收树脂部件32(树脂部件的一个实例)被安装以覆盖光接收元件27A。
如在图10中所示意地,光接收树脂部件32包括基部33和套筒34。基部33被安装到光接收电路板13A。套筒34具有柱形形状并且从基部33向前突出。基部33具有立方形形状并且被设置成从套筒34沿着径向向外突出。如在图6中所示意地,基部33的、面对光接收电路板13A的表面凹陷以具有在其中布置内部护罩35的空间。通过将金属板压制成预定形状而获得内部护罩3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嵌件成型获得光接收树脂部件32,其中内部护罩35由合成树脂整体形成。
如图13中所示,内部护罩35包括从顶板36的侧边缘朝向光接收电路板13A延伸的顶板36和侧板37。侧板37在光接收板13A侧的边缘处从前侧与光接收电路板14A的前表面接触(见图9)。此外,板连接部分38在光接收板13A侧上从侧板37的边缘延伸。板连接部分38穿过光接收电路板13A并且被连接到在光接收电路板13A上形成的导电路径47(见图6)。内部护罩35将光接收元件27A的前表面电磁屏蔽。在本实施例中,内部护罩35还将跨阻放大器31的前表面屏蔽。
如图4中所示,包括在光接收树脂部件32中的套筒34被布置成向前延伸。换言之,套筒34被布置成使得其轴向方向沿着向前方向延伸。安装到光学纤维18的端部的套圈19被从前侧(从由图4中的箭头示意的方向)装配到套筒34中。光接收电路板13A被容纳在壳体12中,使得其板表面被布置成大体垂直于套筒34的轴向方向。换言之,套筒34的轴向方向大体垂直于光接收电路板13A的板表面。措词“大体垂直”不仅示意套筒34的轴向方向垂直于电路板13的板表面,而且还示意套筒34的轴向方向不垂直于电路板13的板表面但是大体垂直于该板表面。外板11的板表面被沿着套筒34的轴向方向布置。
如图6中所示,光接收树脂部件32在套筒34的轴线上一体地包括透镜39,并使得透镜39面对光接收元件27A。透镜39从光接收树脂部件32的、面对光接收元件27A的表面朝向光接收元件27A突出。透镜39被构造为在光接收元件27A上聚焦来自光学纤维18的光学输出。光接收元件27A可以位于套筒34的轴线上或者可以远离套筒34的轴线地定位,只要光接收元件27A面对透镜39。
内部护罩35在对应于在透镜39和光接收元件27A之间延伸的光路的位置处包括窗口40。在本实施例中窗口40具有圆形形状(见图14)。套筒34在套筒34的底部部分处包括带有闭合底部的孔。孔具有小于套圈19的外径的直径,这防止了光学纤维18的端部接触。孔被称作缓和孔41。
如图11中所示,在套筒34的外表面上,接合肋条42被设置成从套筒34沿着径向向外突出。如图16和图17中所示,第一套筒保持肋条43被设置成在每一个对应于接合肋条42的位置处从壳体本体15的底壁向上突出。每一个第一套筒保持肋条43的上表面具有半圆形形状,从而与套筒34的外表面接触。此外,如图18和图19中所示,第二套筒保持肋条44被设置成在对应于接合肋条42和第一套筒保持肋条43的每个位置处从盖部16的内表面向下突出。第二套筒保持肋条44的下表面具有半圆形形状从而与套筒34的外表面接触。
如图5中所示,当盖部16被安装到壳体本体15而光接收树脂部件32在正确的位置处被容纳在壳体本体15中时,第一套筒保持肋条43和第二套筒保持肋条44位于设置在光接收树脂部件32上的接合肋条42和基部33之间。第一套筒保持肋条43的上表面和第二套筒保持肋条44的下表面限定在截面中具有圆形形状的空间。该圆形形状对应于光接收树脂部件32的管状套筒34的外表面。第一套筒保持肋条43的上表面和第二套筒保持肋条44的下表面与包括在光接收树脂部件32中的套筒34的外表面接触。
第一套筒保持肋条43和第二套筒保持肋条44中的每一个被构造为:当力沿着套筒34的轴向方向施加到光接收树脂部件32时,第一套筒保持肋条43和第二套筒保持肋条44沿着套筒34的轴向方向与包括在套筒34中的接合肋条42和基部33接触。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在套筒34中的接合肋条42和基部33是接合部分的实例,并且第一套筒保持肋条43和第二套筒保持肋条44是接合部分接收部的实例。
(发光电路板13B)
如图15中所示,在发光电路板13B的前表面上,安装了发光元件27B和电连接到发光元件27B的驱动器45。此外,在发光电路板13B的前表面上,由透光性合成树脂(例如PEI、PC或者PMMA)制成的发光树脂部件46(树脂部件的一个实例)被安装以覆盖发光元件27B。
如图2中所示,发光树脂部件46包括基部33和套筒34。基部33被安装到发光电路板13B。套筒34具有柱形形状,并且从基部33向前突出。基部33具有立方体形状,并且被设置成从套筒34沿着径向向外突出。基部33的、面对光接收电路板13B的表面凹陷,以具有在其中布置内部护罩35的空间。通过将金属板压制成预定形状而获得内部护罩3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嵌件成型获得发光树脂部件46,其中内部护罩35被与合成树脂集成。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发光树脂部件46中的内部护罩35将发光元件27B和驱动器45的前表面电磁屏蔽。内部护罩35可以被构造为单独地将发光元件27B电磁护罩。
包括在发光树脂部件46中的套筒34被布置成向前延伸。换言之,套筒34被布置成使得其轴向方向沿着向前方向延伸。安装到光学纤维18的端部的套圈19被从前侧装配到套筒34中。发光电路板13B被容纳在壳体12中,使得其板表面被大体垂直于套筒34的轴向方向布置。换言之,套筒34的轴向方向大体垂直于发光电路板13B的板表面。外板11的板表面被沿着套筒34的轴向方向布置。
发光树脂部件46在套筒34的轴线上一体地包括透镜39,使得透镜39面对发光元件27B。透镜39从发光树脂部件46的、面对发光元件27B的表面朝向发光元件27B突出。透镜39被构造为在发光元件27B上聚焦来自光学纤维18的光学输出。发光元件27B可以位于套筒34的轴线上或者可以远离套筒34的轴线地定位,只要发光元件27B面对透镜39。
在套筒34的外表面上,接合肋条42被设置成从套筒34沿着径向向外突出。第一套筒保持肋条43被设置成在对应于接合肋条42的每个位置处从壳体本体15的底壁向上突出。每个第一套筒保持肋条43的上表面具有半圆形形状从而与套筒34的外表面接触。此外,第二套筒保持肋条44被设置成在每个对应于接合肋条42和第一套筒保持肋条43的位置处从盖部16的内表面向下地突出。第二套筒保持肋条44的下表面具有半圆形形状从而与套筒34的外表面接触。
当盖部16被安装到壳体本体15而发光树脂部件46在正确的位置被容纳在壳体本体15中时,第一套筒保持肋条43和第二套筒保持肋条44位于设置在发光树脂部件46上的接合肋条42和基部33之间。第一套筒保持肋条43的上表面和第二套筒保持肋条44的下表面限定具有圆形截面的空间。圆形形状对应于光接收树脂部件32的管状套筒34的外表面。第一套筒保持肋条43的上表面和第二套筒保持肋条44的下表面与包括在发光树脂部件46中的套筒34的外表面接触。
第一套筒保持肋条43和第二套筒保持肋条44每一个被构造为:当力被沿着套筒34的轴向方向施加到发光树脂部件46时,第一套筒保持肋条43和第二套筒保持肋条44沿着套筒34的轴向方向与包括在套筒34中的接合肋条42和基部33接触。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在套筒34中的接合肋条42和基部33是接合部分的实例,并且第一套筒保持肋条43和第二套筒保持肋条44是接合部分接收部的实例。
发光树脂部件46具有与光接收树脂部件32大体相同的构造。发光树脂部件46和光接收树脂部件32关于图8中的假想对称轴线A大体双边对称地布置。因此,发光树脂部件46的、与光接收树脂部件32的部分相同的部分被以与光接收树脂部件32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注,并且将不予解释。
(在光电转换电路板12和内板23之间的布置)
如图4中所示,上述内板23在光电转换电路板13(光接收电路板13A和发光电路板13B)的后侧处被容纳在壳体12中。换言之,在壳体12中,内板23关于光电转换电路板13(光接收电路板13A和发光电路板13B)被布置在与树脂部件(光接收树脂部件32和发光树脂部件46)相反的一侧处。内板23被布置在壳体12中,从而大体与光接收电路板13A的板表面和发光电路板13B的板表面垂直地定向。在本实施例中,内板23的板表面大体与光接收电路板13A的板表面和发光电路板13B的板表面垂直地定向。此外,内板23的板表面被大体平行于外板11的板表面地布置。
(生产过程)
接着,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连接器10的生产过程的实例。首先,通过嵌件成型生产光接收树脂部件32和发光树脂部件46中的每一个,其中内部护罩35由合成树脂整体形成。内部护罩35通过压力加工而具有预定形状。
例如通过回流焊接将光接收元件27A等安装在光接收电路板13A上,并且例如通过回流焊接将发光元件27B等被安装在发光电路板13B上。
随后,在安装在光接收电路板13A上的光接收元件27A和光接收树脂部件32之间的光轴得以调节,并且然后光接收树脂部件32被安装到光接收电路板13A的板表面。更加具体地描述,通过流体焊接将在光接收树脂部件32中内部护罩35的板连接部分38连接到光接收电路板13A的传导路径47。另外,在安装在发光电路板13B上的发光元件27B和发光树脂部件46之间的光轴得以调节,并且然后发光树脂部件46被安装到发光电路板13B的板表面。更加具体地描述,通过流体焊接将发光树脂部件46中的内部护罩35的板连接部分38连接到发光电路板13B的传导路径47。
此后,通过流体焊接将连接到光接收电路板13A的内板23和发光电路板13B经由柔性板26连接到每一个端子连接器24的一个端部。
然后,如图20中所示,光接收电路板13A、发光电路板13B和内板23被容纳在壳体本体15的开口14中。此时,连接到内板23的每一个端子连接器24的另一个端部被压配合到壳体本体15的各个端子插入孔25中。此外,光接收树脂部件32的套筒34和发光树脂部件46被布置于第一套筒保持肋条43的上表面上。
接着,盖部16被安装到壳体本体15。光接收树脂部件32的套筒34和发光树脂部件46被夹在第一套筒保持肋条43和第二套筒保持肋条44之间。第一套筒保持肋条43和第二套筒保持肋条44位于接合肋条42和基部33之间。
通过压力加工而具有预定形状的外部护罩20被装配到壳体12上。锁定突片21朝向壳体12的下表面弯曲,以将外部护罩20和壳体12装配到一起。因此,获得了光学连接器10。通过流体焊接通过将光学连接器10的连接腿部22连接到外板11,光学连接器10被连接到外板11。
(效果和优点)
接着,将解释将由本实施例获得的效果和优点。根据本实施例,来自装配在套筒34中的光学纤维18的光学输出沿着套筒34的轴向方向在光接收树脂部件32内侧传播。然后,光学输出被透镜39聚焦和输出。从透镜39输出的光学输出被施加到被布置成面对透镜39的光电转换元件27。
另一方面,来自光电转换元件27的光学输出传播到被布置成面对光电转换元件27的透镜39,并且被透镜39聚焦。聚焦的光学输出沿着套筒34的轴向方向在发光树脂部件46内侧传播到装配在套筒34中的光学纤维18。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因为光沿着光接收树脂部件32和发光树脂部件46中的套筒34的轴线传播,所以在光接收树脂部件32和发光树脂部件46中的光路的长度能够更短。因此,即便力在与光学纤维18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上被施加到光学纤维,通过光接收树脂部件32和发光树脂部件46的光学输出也不太可能减少。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光电转换电路板13被大体垂直于套筒34的轴向方向布置。外板11被沿着套筒34的轴向方向布置。因此,光电转换电路板13大体垂直于外板11的板表面定向。如果在光电转换电路板13上的电路的数目增加,则光电转换电路板13的尺寸增加。这可以增加光学连接器10在与外板11的板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在以上实施例中,电连接到光电转换电路板13的内板23被布置成大体垂直于光电转换电路板13的板表面定向。利用该构造,与其中所有的电路均被设置在光电转换电路板13上的情形相比较,在与外板11的板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光学连接器10能够具有更小的尺寸。
要求光电转换电路板13关于光学纤维18的光轴定位。要求内板23经由端子连接器24关于外板11定位。以此方式,要求光电转换电路板13和内板23关于不同的部件定位。鉴于上述,本实施例采用柔性板26将光电转换电路板13和内板23电连接。利用该构造,光电转换电路板13和内板23能够相对于彼此移动。因此,即使当光电转换电路板13关于光学纤维18的光轴定位并且内板23关于外板11定位时,应力也不太可能通过柔性板26而被施加到光电转换电路板13和内板23。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柔性板26被布置成覆盖光电转换电路板13的、在其上安装光电转换元件27的整个表面。柔性板26包括在柔性板26的整个表面之上布置的屏蔽层30。在该构造中,光电转换电路板13的、与在其上安装光电转换元件27的表面相对的表面被柔性板26的屏蔽层30屏蔽。
如果力沿着光学连接器10的轴向方向被施加到光学连接器10,则力被传递到安装到光学连接器10的套筒34。可以利用力沿其轴向方向移动套筒34。在这种情形中,力可以被施加到在套筒34和光电转换电路板13之间的连接部分。根据本实施例,如果力被沿其轴向方向施加到套筒34,则在套筒34上形成的接合肋条42和基部33沿着套筒34的轴向方向与壳体12的第一套筒保持肋条43和第二套筒保持肋条44形成接触。这限制了套筒34沿其轴向方向的移动。因此,即便力被沿着光学连接器10的轴向方向施加到光学连接器10,力也不太可能被施加到在套筒34和光电转换电路板13之间的连接部分。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套筒34沿着与套筒34的轴线交叉的方向的运动受到限制,因为套筒34沿着与套筒34的轴线交叉的方向被夹在第一套筒保持肋条43和第二套筒保持肋条44之间。利用该构造,即便力沿着与套筒34的轴向方向交叉的方向被施加到套筒34,套筒34也不太可能沿其轴向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施例,光接收树脂部件32和发光树脂部件46中的每一个均包括由金属制成的内部护罩35,从而面对光电转换电路板13。内部护罩35被布置成覆盖光电转换元件27。此外,内部护罩35在对应于在透镜39和光电转换元件27之间延伸的光路的位置处包括窗口40。利用该构造,光电转换元件27的、面对光接收树脂部件32或者发光树脂部件46的表面能够被内部护罩35屏蔽。另外,由于覆盖光电转换元件27的内部护罩35,光几乎不能到达光电转换元件27。因此,被施加到光接收树脂部件32和发光树脂部件46的外表面的光不太可能到达光电转换元件27。
根据本实施例,在光接收电路板13A上,安装了光接收元件27A并且安装了光接收树脂部件32。在发光电路板13B上,安装了发光元件27B并且安装了发光树脂部件46,发光电路板13B是独立于光接收电路板13A的部件。利用该构造,因为每一个光轴能够被分开地调节,所以在光接收元件27A和光接收树脂部件32之间的光轴能够被精确地调节并且在发光元件27B和发光树脂部件46之间的光轴能够被精确地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光接收树脂部件32和发光树脂部件46中的每一个均一体地包括透镜39。因此,与其中光接收树脂部件32和透镜39是分离部件的情形和其中发光树脂部件46和透镜39是分离部件的情形相比较,构件的数目减少。因此,光学连接器10的生产成本能够降低。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在以上说明中描述并且参考附图解释的实施例。可以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包括以下实施例。
(1)在本实施例中,光接收电路板13A、发光电路板13B和内板23被容纳在壳体12中。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构造。一个光电转换电路板13可以被容纳在壳体12中,光接收元件27A和发光元件27B被安装在该光电转换电路板13上。此外,端子连接器24可以在其一个端部处被连接到光电转换电路板13并且可以在其穿过壳体12的另一个端部处被连接到外部电路板。
(2)在本实施例中,柔性板26被用作中继部件。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构造。可以通过以L形状弯曲杆形端子连接器获得中继部件。端子连接器可以在其一个端部处被连接到光电转换电路板13并且可以在其另一个端部处被连接到内板23。
(3)套筒34可以包括从其外表面从套筒34沿着径向向外突出的接合部分,并且壳体12可以包括在其内表面凹进的接合部分接收部。
(4)在本实施例中,光电转换电路板13的、与在其上安装光电转换元件27的表面相对的表面被包括在柔性板26中的屏蔽层30屏蔽。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构造。光电转换元件27可以在光电转换电路板13的、与在其上安装光电转换元件27的表面相对的整个表面上被通过印制线路技术形成的传导路径屏蔽。在这种情形中,可以不设置柔性板26的屏蔽层30。
(5)在本实施例中,在光接收树脂部件32中的内部护罩35将光接收元件27A电磁屏蔽并且在发光树脂部件47中的内部护罩35将发光元件27B电磁屏蔽。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构造。一起地覆盖光接收元件27A和发光元件27B的屏蔽部件可以将光接收元件27A和发光元件27B电磁屏蔽。
(6)在本实施例中,一个壳体12容纳在其上安装光接收元件27A的光接收电路板13A和在其上安装发光元件27B的发光电路板13B。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构造。一个壳体12可以仅仅容纳光接收电路板13A或者一个壳体12可以仅仅容纳发光电路板13B。
(7)在本实施例中,套筒34被夹在第一套筒保持肋条43和第二套筒保持肋条44之间。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构造。壳体本体15可以在它的底壁处包括凹槽。通过在凹槽中装配套筒34,套筒34可以被安装到壳体本体15。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在这里所公开的技术的光学连接器包括壳体、光电转换电路板和树脂部件,光电转换元件被安装在光电转换电路板上,树脂部件由透光性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布置于光电转换电路板的板表面上从而覆盖光电转换元件。光电转换电路板被容纳在壳体中。树脂部件包括套筒,安装到光学纤维的端部的套圈被装配于该套筒。树脂部件的套筒被布置成使得其轴向方向大体垂直于光电电路板的板表面。树脂部件在套筒的轴线上一体地包括透镜使得透镜面对光电转换元件。
根据在这里描述的技术,来自在套筒中装配的光学纤维的光学输出沿着套筒的轴向方向在树脂部件中传播到透镜。然后,光学输出被透镜聚焦并且被从透镜输出。从透镜输出的光学输出被施加到被布置成面对透镜的光电转换元件。在另一方面,从光电转换元件输出的光学输出到达被布置成面对光电转换元件的透镜。然后,光学输出被透镜聚焦并且沿着套筒的轴向方向在树脂部件中传播以到达在套筒中装配的光学纤维。以此方式,根据在这里描述的技术,光在套筒的轴线上在树脂部件中传播,并且因此在树脂部件中的光路长度是相对短的。因此,如果力在与光学纤维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上被施加到光学纤维,则在树脂部件中传播的光学输出不太可能减少。
作为根据在这里描述的技术的实施例,以下构造是优选的。
优选地,在被沿着套筒的轴向方向布置的同时壳体被连接到外板,壳体进一步包括内板,该内板被容纳在壳体中从而位于关于光电转换电路板与树脂部件一侧相对的一侧处,内板大体垂直于光电转换电路板的板表面定向,内板和光电转换电路板被中继部件电连接,内板被连接到端子连接器的一个端部,端子连接器的另一端被连接到其位于壳体外侧的外板。
光电转换电路板被大体垂直于套筒的轴向方向布置。此外,外板被沿着套筒的轴向方向布置。因此,光电转换电路板大体垂直于外板的板表面定向。如果在光电转换电路板上形成的电路的数目增加,则光电转换电路板的尺寸增加。这可以增加光学连接器在与外板的板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在以上构造中,电连接到光电转换电路的内板被布置成大体垂直于光电转换电路板的板表面定向。利用该构造,与在其上形成所有的电路的光电转换电路板相比较,能够在与外板的板表面垂直的方向上降低光学连接器的尺寸。
优选地,中继部件是柔性板。
要求光电转换电路板关于光学纤维的光轴定位。要求内板经由终端接头关于外板定位。以此方式,要求光电转换电路板和内板关于不同的部件定位。鉴于上述,在该构造中,将光电转换电路板与内板电连接的中继部件是柔性板。利用该构造,光电转换电路板和内板能够关于彼此相对地移动。因此,即便光电转换电路板关于光学纤维的光轴定位并且内板关于外板定位,力也不太可能经由中继部件而被施加到光电转换电路板和内板。
优选地,柔性板被布置成覆盖光电转换电路板的、与在其上安装光电转换元件的表面相对的表面,并且在柔性板的整个表面之上,柔性板包括屏蔽层。
根据以上构造,光电转换电路板的、与在其上安装光电转换元件的表面相对的表面被柔性板的屏蔽层电磁屏蔽,柔性板的屏蔽层被布置成覆盖其整个表面。
优选地,树脂部件包括沿着套筒的径向方向从其外表面突出或者凹进的接合部分。壳体可以包括接合部分接收部,该接合部分接收部与接合部分接合。接合部分接收部可以在对应于接合部分的位置处从壳体的内表面突出或者凹进。接合部分和接合部分接收部可以被构造为在沿着套筒的轴向方向向套筒施加力时形成相互接触。
如果力沿着光学连接器的轴向方向被施加到光学连接器,则力被传递到光学连接器的套筒。利用该力,套筒可以沿其轴向方向移动。在该情形中,力可以被施加到在套筒和光电转换电路板之间的连接部分。根据该构造,如果力沿着套筒的轴向方向被施加到套筒,则在套筒上形成的接合部分和在壳体中形成的接合部分接收部沿着套筒的轴向方向形成相互接触。这限制了套筒沿其轴向方向的运动。因此,即便力沿着光学连接器的轴向方向被施加到光学连接器,力也不太可能被施加到在套筒和光电转换电路板之间的连接部分。
优选地,壳体包括具有开口的壳体本体和被安装到壳体本体以覆盖开口的盖部。第一套筒保持肋条可以被设置为从壳体本体的底壁向套筒突出并且可以与套筒的外表面接触。第二套筒保持肋条可以被设置为从盖部的内表面向套筒突出可以与套筒的外表面接触。套筒可以沿着与套筒的轴线交叉的方向被夹在第一套筒保持肋条和第二套筒保持肋条之间。
在以上构造中,套筒沿着与套筒的轴线交叉的方向被夹在第一套筒保持肋条和第二套筒保持肋条之间。因此,套筒不太可能沿着与套筒的轴线交叉的方向移动。因此,即便力沿着与套筒的轴向方向交叉的方向被施加到套筒,套筒也不太可能沿着套筒的轴向方向移动。
优选地,树脂部件包括内部护罩,该内部护罩由金属制成并且被布置在树脂部件中从而面对光电转换电路板并且覆盖光电转换元件。内部护罩可以在对应于在透镜和光电转换元件之间延伸的光路的在位置处包括窗口。
根据上述构造,光电转换元件的面对树脂部件的表面被内部护罩屏蔽。
优选地,光电转换元件包括光接收元件和发光元件。光电转换电路板可以包括在其上安装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电路板和在其上安装发光元件的发光电路板。光接收元件和发光元件是分离的部件。树脂部件可以包括安装到光接收电路板的光接收树脂部件和安装到发光电路板的发光树脂部件。
在以上构造中,在光接收电路板上,布置了光接收元件并且安装了光接收树脂部件。此外,在发光电路板上,布置了发光元件并且安装了发光树脂部件,发光电路板是独立于光接收电路板的部件。利用该构造,能够分开地调节在光接收元件和光接收树脂部件之间的光轴和在发光元件和发光树脂部件之间的光轴,并且因此能够精确地调节每一条光轴。
(将由在此公开的技术获得的效果)
根据在此公开的技术,即便力在与光学纤维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上被施加到光学纤维,光学输出也不太可能减少。

Claims (6)

1.一种光学连接器,包括:
壳体;
光电转换电路板,所述光电转换电路板上安装有光电转换元件,所述光电转换电路板被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和
树脂部件,所述树脂部件由透光性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布置于所述光电转换电路板的板表面上,从而覆盖所述光电转换元件,所述树脂部件包括套筒,安装到光学纤维的端部的套圈被装配至所述套筒,其中
所述树脂部件的套筒被布置成:使得所述套筒的轴向方向大体垂直于所述光电电路板的所述板表面,并且
所述树脂部件在所述套筒的轴线上一体地包括透镜,并且所述透镜面对所述光电转换元件,
所述壳体被连接到外板,并且沿着所述套筒的轴向方向布置,
所述壳体进一步包括内板,所述内板被容纳在所述壳体中,从而相对于所述光电转换电路板位于与所述树脂部件侧相反的一侧,所述内板被定向为大体垂直于所述光电转换电路板的所述板表面,所述内板和所述光电转换电路板被中继部件电连接,所述内板被连接到端子连接器的一个端部,所述端子连接器的另一端被连接到位于所述壳体外部的所述外板,所述中继部件是柔性板,在所述柔性板的每个分隔部分的前表面上,布置有光电转换电路板,在所述柔性板的每一个分隔部分的后表面上,布置有副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连接器,其中,所述柔性板被布置成覆盖所述光电转换电路板的、与其上安装有所述光电转换元件的表面相反的表面,并且
所述柔性板包括位于其整个表面上的屏蔽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连接器,其中,
所述树脂部件包括接合部分,所述接合部分沿着所述套筒的径向方向从所述套筒的外表面突出或者凹进,
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接合部分接合的接合部分接收部,所述接合部分接收部在对应于所述接合部分的位置处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突出或者凹进,并且
所述接合部分和所述接合部分接收部被构造为:当力沿着所述套筒的轴向方向施加至所述套筒时,所述接合部分和所述接合部分接收部相互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连接器,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
壳体本体,所述壳体本体具有开口;和
盖部,所述盖部被安装到所述壳体本体,以覆盖所述开口,并且
第一套筒保持肋条被设置为从所述壳体本体的底壁向所述套筒突出,并且与所述套筒的外表面接触;第二套筒保持肋条被设置为从所述盖部的内表面向所述套筒突出,并且与所述套筒的外表面接触,由此,所述套筒沿着与所述套筒的轴线交叉的方向被夹在所述第一套筒保持肋条和所述第二套筒保持肋条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连接器,其中,所述树脂部件包括内部护罩,所述内部护罩由金属制成,并被布置成面对所述光电转换电路板,并且所述内部护罩覆盖所述光电转换元件,并且
所述内部护罩包括窗口,所述窗口位于如下位置:所述位置对应于在所述透镜和所述光电转换元件之间延伸的光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连接器,其中,
所述光电转换元件包括光接收元件和发光元件,
所述光电转换电路板包括:
光接收电路板,所述光接收电路板上安装有所述光接收元件;和
发光电路板,所述发光电路板上安装有所述发光元件,所述光接收元件和所述发光元件是分离的部件,并且
所述树脂部件包括:
光接收树脂部件,所述光接收树脂部件被安装到所述光接收电路板;和
发光树脂部件,所述发光树脂部件被安装到所述发光电路板。
CN201180062219.9A 2010-12-24 2011-12-01 光学连接器 Active CN1035028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88334 2010-12-24
JP2010288334A JP5625893B2 (ja) 2010-12-24 2010-12-24 光コネクタ
PCT/JP2011/077764 WO2012086384A1 (ja) 2010-12-24 2011-12-01 光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2862A CN103502862A (zh) 2014-01-08
CN103502862B true CN103502862B (zh) 2016-02-17

Family

ID=46313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2219.9A Active CN103502862B (zh) 2010-12-24 2011-12-01 光学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85875B2 (zh)
EP (1) EP2657739B1 (zh)
JP (1) JP5625893B2 (zh)
CN (1) CN103502862B (zh)
WO (1) WO20120863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50300A (ja) * 2012-05-30 2013-12-12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光アセンブリ、及び光コネクタ
JP6003549B2 (ja) * 2012-11-06 2016-10-0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付電子機器
US9063309B2 (en) * 2013-04-22 2015-06-23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Optoelectronic module with flexible substrate
JP2014228607A (ja) * 2013-05-21 2014-12-0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基板実装型の光電変換コネクタ
JP6229607B2 (ja) 2014-07-11 2017-11-15 富士通オプティカルコンポーネンツ株式会社 光モジュール及び送信装置
JP6237719B2 (ja) * 2015-07-10 2017-11-29 富士通オプティカルコンポーネンツ株式会社 光送受信器
KR102372339B1 (ko) * 2015-07-29 2022-03-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JP6868781B2 (ja) 2016-02-01 2021-05-12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電子機器および光インターコネ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CN106908916A (zh) * 2017-04-17 2017-06-30 武汉盛为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柔性电路板的垂直腔面发射光器件
JP6845175B2 (ja) * 2018-03-22 2021-03-17 株式会社東芝 光伝送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伝送装置
JP7176422B2 (ja) * 2019-01-25 2022-11-2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光源装置及び測距装置
JP7102377B2 (ja) * 2019-08-27 2022-07-1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
JP7136830B2 (ja) * 2020-03-27 2022-09-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ートランシーバー及び光通信モジュール
DE102020133767B3 (de) * 2020-12-16 2022-05-19 Md Elektronik Gmbh Lichtwellenleitersteckverbinderanordnung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07435A (en) * 1991-11-26 1994-04-26 Adamant Kogyo Company Ltd. Photosemiconductor device mounting receptacle
US5526455A (en) * 1993-09-17 1996-06-11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Connector including opposing lens surfaces, side surfaces, and contact surfaces for coupling optical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94777A (ja) * 1994-04-22 1995-11-10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モジュール
JP3624360B2 (ja) * 1996-04-24 2005-03-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モジュール
US6086265A (en) 1996-04-24 2000-07-11 Fujitsu Limited Fiber-detachable-type optical module
US6206582B1 (en) * 1999-01-22 2001-03-27 Stratos Lightwave, Inc. EMI reduction for optical subassembly
US6517258B1 (en) * 1999-06-25 2003-02-11 Agere Systems Inc. Plastic packaged optoelectronic device
DE10008301B4 (de) * 2000-02-23 2004-12-02 Harting Automotive Gmbh & Co. Kg Anordnung zum Anschluß von Lichtwellenleitern
US6510262B2 (en) * 2000-12-15 2003-01-21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systems for Z-axis alignment of fiber, lens and source arrays
US20030209854A1 (en) * 2002-05-10 2003-11-13 Shih-Hung Chuang 3D jigsaw puzzle
JP2004086136A (ja) 2002-07-01 2004-03-18 Seiko Epson Corp 光トランシーバの製造方法及び調整装置
JP2004086137A (ja) * 2002-07-01 2004-03-18 Seiko Epson Corp 光トランシー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130194B2 (en) * 2002-10-31 2006-10-31 Finisar Corporation Multi-board optical transceiver
JP2004272061A (ja) * 2003-03-11 2004-09-30 Seiko Epson Corp 光通信モジュール
US20040252951A1 (en) 2003-05-12 2004-12-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Optical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JP2004354452A (ja) * 2003-05-27 2004-12-16 Enplas Corp 光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モジュール用ホルダ
DE10329988B3 (de) * 2003-06-27 2005-01-13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Opto-elektronische Sende- und/oder Empfangsanordnung
DE10332015A1 (de) * 2003-07-14 2005-03-03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Optoelektronisches Modul mit Senderchip und Verbindungsstück für das Modul zu einer optischen Faser und zu einer Schaltungsplatine,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selben
US7160039B2 (en) * 2004-01-26 2007-01-09 Jds Uniphase Corporation Compact optical sub-assembly with integrated flexible circuit
JP4828103B2 (ja) * 2004-07-28 2011-11-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送受信モジュール
US20060022213A1 (en) * 2004-08-02 2006-02-02 Posamentier Joshua D TO-can heater on flex circuit
JP4903470B2 (ja) * 2005-06-28 2012-03-28 京セラ株式会社 光半導体素子収納用パッケージおよび光半導体装置
JP4965201B2 (ja) * 2005-12-09 2012-07-04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モジュール用ホルダ、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コネクタ
JP4610478B2 (ja) 2005-12-21 2011-01-12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光コネクタ
CN102422193B (zh) * 2009-05-12 2014-10-15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陶瓷封装的光学装置的光学组件
US20110091168A1 (en) * 2009-10-19 2011-04-21 Zarlink Semiconductor Ab Opto-electrical assemblies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07435A (en) * 1991-11-26 1994-04-26 Adamant Kogyo Company Ltd. Photosemiconductor device mounting receptacle
US5526455A (en) * 1993-09-17 1996-06-11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Connector including opposing lens surfaces, side surfaces, and contact surfaces for coupling optical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25893B2 (ja) 2014-11-19
CN103502862A (zh) 2014-01-08
WO2012086384A1 (ja) 2012-06-28
EP2657739A4 (en) 2016-01-06
JP2012137537A (ja) 2012-07-19
EP2657739B1 (en) 2020-06-24
US8985875B2 (en) 2015-03-24
EP2657739A1 (en) 2013-10-30
US20130266278A1 (en) 2013-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2862B (zh) 光学连接器
US8439576B2 (en) Photoelectric connector assembly
US8466409B2 (en)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module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USRE48778E1 (en) Optical module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JP4964218B2 (ja) 光電気変換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光電気複合型コネクタ
CN108575067B (zh) 传感器机器
US8616787B2 (en) Optical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3009650B (zh) 一种光模块
JP4307344B2 (ja) 表面実装型モジュール
JP2009075396A (ja) 光コネクタ
JP6597674B2 (ja) 発光装置
JP3784283B2 (ja) 光伝送装置
US9146154B2 (en)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device and optical fiber coupling connector
KR102330376B1 (ko) 광 섬유 커넥팅 구조체
JP7421316B2 (ja) 光モジュール
JP5445984B2 (ja) 光電気変換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光電気複合型コネクタ
JP2009130278A (ja) 光コネクタ
KR101419503B1 (ko) 전자기기의 외부기기와의 인터페이싱을 위한 광모듈 일체형 능동 광전 커넥터 유니트
JP2008172183A (ja) フォトインタラプ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128817A (ja) 光コネクタ
JP2003295006A (ja) 双方向通信器
JP5515769B2 (ja) 光伝送モジュール及び筐体
CN113009645A (zh) 一种光模块
JP2005331732A (ja) 光接続装置
JP2013186161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シールドケー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