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60139A -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电子照相设备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电子照相设备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60139A
CN103460139A CN2012800179650A CN201280017965A CN103460139A CN 103460139 A CN103460139 A CN 103460139A CN 2012800179650 A CN2012800179650 A CN 2012800179650A CN 201280017965 A CN201280017965 A CN 201280017965A CN 103460139 A CN103460139 A CN 1034601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e transport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polycarbonate resin
photosensitive element
repea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796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60139B (zh
Inventor
奥田笃
村井潮
野口和范
大垣晴信
志田和久
姉崎隆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460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601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601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6013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57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ed bonds
    • G03G5/056Poly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43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04Aromatic polycarbonates
    • C08G64/06Aromatic polycarbonates not containing aliphatic unsaturation
    • C08G64/08Aromatic polycarbonates not containing aliphatic unsaturation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or oxyge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43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
    • G03G5/047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 transport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57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ed bonds
    • G03G5/0564Polycarbonat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57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ed bonds
    • G03G5/0578Polycondensates comprising silicon atoms in the main chai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9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or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block polymers, reticulated polymers, molecular weight, acid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4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14752Poly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4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14756Polycarbonat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4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14773Polycondensates comprising silicon atoms in the main chai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91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e.g. block polymers, reticulated polymers, or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by molecular weight or acid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507Of polycarbonat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荷输送层,其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具有基体-区域结构,所述基体-区域结构具有包含组分β(具有预定重复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和电荷输送物质的基体和包含组分α(具有含预定硅氧烷部位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区域。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电子照相设备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电子照相设备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装载到电子照相设备中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已知包含有机光导电性物质(电荷产生物质)的有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下,称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在电子照相法中,各种构件例如显影剂、充电构件、清洁刮板、纸张和转印构件(以下,也称为“接触构件”)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接触。因此,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中,需要降低通过与这些接触构件等的接触应力引起的图像劣化的产生。特别地,随着近年来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耐久性的改善,需要持续通过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中的接触应力引起的图像劣化的降低效果。
与持续的接触应力降低(减轻)相关,专利文献1提出通过使用将硅氧烷结构组装为分子链获得的硅氧烷树脂而在表面层中形成基体-区域结构(matrix-domain structure)的方法。所述方法指出使用组装特定的硅氧烷结构的聚酯树脂不仅实现持续的接触应力降低而且实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重复使用期间的电位稳定性(变动的抑制)。
同时,提出将在分子链中具有硅氧烷结构的硅氧烷改性的树脂添加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提出包含组装特定的硅氧烷结构的聚碳酸酯树脂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这些文献报道了例如由于脱模特性引起的耐溶剂开裂性(solvent cracking resistance)和在使用初期感光构件表面的润滑性改善等效果。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申请WO2010/008095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特开H06-075415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7-199688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不仅具有持续的接触应力降低而且还具有重复使用期间的电位稳定性。然而,作为本发明人进一步进行研究的结果,他们发现需要进一步改善。更具体地,基于专利文献1的发现,他们使用组装特定硅氧烷结构的聚碳酸酯树脂以试图获得相同效果;然而,当使用该聚碳酸酯树脂时难以在表面层中形成有效的基体-区域结构。另外,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持续的接触应力降低和重复使用期间的电位稳定性均需要得到改善。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具有由将特定硅氧烷结构组装在其主链中的聚碳酸酯树脂和不具有硅氧烷结构的特定结构的共聚聚碳酸酯树脂的混合物形成的表面层。专利文献2还公开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改善耐溶剂开裂性和耐调色剂粘合性。然而,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持续的接触应力降低效果不足。
此外,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具有由将特定硅氧烷结构组装在主链中和在末端的聚碳酸酯树脂和不具有硅氧烷结构的聚碳酸酯树脂的混合物形成的表面层。专利文献3还公开了改善初始使用期间的润滑性。然而,根据专利文献3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持续的接触应力降低效果不足。为何持续的接触应力降低效果低的原因推测是因为根据专利文献3的组装硅氧烷结构的树脂具有高表面迁移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不仅确保与接触构件等持续的接触应力降低优良而且确保重复使用期间的电位稳定性优良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本发明另外的目的是提供具有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前述目的可以通过以下发明来实现。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包括:支承体、设置在支承体上并且包括电荷产生物质的电荷产生层和设置在电荷产生层上并且作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的电荷输送层,其中所述电荷输送层具有基体-区域结构,所述基体-区域结构具有:包括组分α的区域,和包括组分β和电荷输送物质的基体;其中组分α是具有下式(A)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下式(B)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下式(C)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A;聚碳酸酯树脂A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为不小于5质量%且大不于40质量%;下式(B)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含量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为不小于10质量%且大不于30质量%;和式(C)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含量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为不小于25质量%且小于85质量%。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031
式(A)中,"n"表示括弧内的结构的重复数;聚碳酸酯树脂A中的"n"的平均值范围在20-60。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041
式(B)中,Y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并且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042
组分β是具有下式(D)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D。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043
此外,本发明涉及可拆卸地连接至电子照相设备的主体的处理盒,其中所述处理盒一体化支承: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
选自由充电装置、显影装置、转印装置和清洁装置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装置。
此外,本发明涉及包括以下的电子照相设备: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充电装置、曝光装置、显影装置和转印装置。
此外,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将电荷输送层涂布液施涂至电荷产生层上形成电荷输送层的步骤,和
其中所述电荷输送层涂布液包括组分α和β以及电荷输送物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不仅确保与接触构件的持续的接触应力降低(减轻)优良而且确保重复使用期间的电位稳定性优良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此外,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具有上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此外,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制造方法。
参考附图,从以下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中,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说明设置有具有本发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的电子照相设备的示意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具有支承体、设置在支承体上的电荷产生层和设置在电荷产生层上并且作为其表面层的电荷输送层。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中,电荷输送层具有基体-区域结构,所述基体-区域结构具有包含组分(成分)β和电荷输送物质的基体和包含组分(成分)α的区域。
本发明的基体-区域结构比喻为"海岛结构"。更具体地,基体相当于海,而区域相当于岛。包含组分α的区域表示在包含组分β和电荷输送物质的基体中形成的粒状(岛)结构。包含组分α的区域独立地(离散地)存在于基体中。此类基体-区域结构可以通过观察电荷输送层的表面或截面来证实。
例如通过商购可得的激光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或原子力显微镜,可以观察基体-区域结构的状态或者可以测量区域的尺寸。使用如上所述的显微镜,以预定倍率可以观察基体-区域结构的状态或者可以测量区域的尺寸。
本发明中,包含组分α的区域的数均粒径期望不小于50nm且大不于1000nm。此外,区域的粒径分布越窄,在接触应力降低效果的持续性方面越值得期望。本发明中,数均粒径如下计算获得。在显微镜观察下在本发明的电荷输送层垂直截面中观察的区域中,任意选择100个区域。测量由此选择的区域的最大直径并平均化以获得区域的数均粒径。注意:沿深度方向的图像信息可以在电荷输送层的截面的显微观察下获得。以该方式,还可以获得电荷输送层的三维图像。
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中,电荷输送层的基体-区域结构可以通过使用包含组分α和β以及电荷输送物质的电荷输送层涂布液来形成。更具体地,将电荷输送层涂布液施涂至电荷产生层上并干燥从而制造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本发明的基体-区域结构是包含组分α的区域形成于包含组分β和电荷输送物质的基体中的结构。包含组分α的区域不仅形成于电荷输送层的表面中而且还形成于电荷输送层的内部。可以想到由于该结构,持续地显示接触应力降低效果。更具体地说,即使具有接触应力降低效果的硅氧烷树脂组分通过例如纸张和清洁刮板等构件摩擦和磨耗而减少,推测也能够从电荷输送层中的区域供给该组分。
本发明人认为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不仅确保持续的接触应力降低优良而且确保重复使用期间的电位稳定性优良的原因如下。
本发明的含有具有基体-区域结构的电荷输送层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中,为了抑制在重复使用期间的电位变动,重要的是尽可能地减少电荷输送物质在所形成的基体-区域结构的区域中的含量。
此外,可以想到区域通过将式(B)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式(C)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以预定量包含在聚碳酸酯树脂A的结构中而形成于基体中。这是因为聚碳酸酯树脂A中具有式(B)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更具体地描述,式(B)的中心骨架即醚结构或硫醚结构容易折叠。正因为如此,聚碳酸酯树脂A能够在空间中相对自由地配置。由于这些原因,聚碳酸酯树脂A容易形成区域。在聚碳酸酯树脂A中,式(B)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含量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为不小于10质量%且大不于30质量%;而式(C)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含量为不小于25质量%且小于85质量%。如果式(B)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含量小于10质量%,则聚碳酸酯树脂A很可能在空间上扩展,促进电荷输送层涂布液的分离。因此,极其促进从聚碳酸酯树脂D中的分离。结果,没有形成本发明的基体-区域结构的区域。通过电荷输送层的透光率降低;电荷输送物质聚集并且沉淀在电荷输送层的表面上。结果,重复使用期间的电位稳定性降低。如果式(B)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含量超过30质量%,则区域的形成变得不稳定并且区域的尺寸很可能不均一。结果,重复使用期间的电位稳定性降低。可以想到这是因为区域中占用的电荷输送物质的量增加。
(Re:组分α)
本发明中,组分α为具有下式(A)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下式(B)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下式(C)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A。在聚碳酸酯树脂A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为不小于5质量%且大不于40质量%,下式(B)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含量为不小于10质量%且大不于30质量%,和下式(C)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含量为不小于25质量%且小于85质量%。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071
式(A)中,"n"表示括弧内包括的结构的重复数;和聚碳酸酯树脂A中的"n"的平均值范围在20-60。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081
式(B)中,Y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并且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082
式(A)中,n表示括弧内包括的结构的重复数;聚碳酸酯树脂A中的n的平均值范围在20-60,考虑到不仅确保持续的应力降低而且确保抑制重复使用期间的电位变动,进一步期望为30-50。此外,括弧内包括的结构的重复数n期望在重复数n的平均值±10%的范围内,这是由于可以稳定地获得本发明的效果。
表1示出上式(A)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实例。
表1
由式(A)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 n的平均值
重复结构单元实例(A-1) 20
重复结构单元实例(A-2) 30
重复结构单元实例(A-3) 40
重复结构单元实例(A-4) 50
重复结构单元实例(A-5) 60
这些中,重复结构单元实例(A-3)是期望的。
此外,聚碳酸酯树脂A可以具有下式(E)所示的硅氧烷结构作为末端结构。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083
式(E)中,m表示括弧内包括的结构的重复数,和聚碳酸酯树脂A中的m的平均值为20-60,进一步为30-50;并且考虑到不仅确保持续的应力降低而且确保重复使用期间的电位稳定性,更期望式(A)中括弧内包括的结构的重复数n的平均值等于式(E)中括弧内包括的结构的重复数m的平均值。此外,括弧内包括的结构的重复数m期望在重复数m的平均值的±10%的范围内,这是由于可稳定地获得本发明的效果。
表2示出具有式(A)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作为硅氧烷结构和式(E)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作为末端结构的聚碳酸酯树脂A的实例。
表2
由式(A)和(E)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 n的平均值 m的平均值
重复结构单元实例(A-6) 20 20
重复结构单元实例(A-7) 30 30
重复结构单元实例(A-8) 40 40
重复结构单元实例(A-9) 50 50
重复结构单元实例(A-10) 60 60
重复结构单元实例(A-11) 20 40
重复结构单元实例(A-12) 40 20
以下示出式(B)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具体实例。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101
这些中,式(B-1)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是期望的。
此外,聚碳酸酯树脂A以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为不小于10质量%且大不于30质量%的量包含式(B)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如果式(B)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含量为不小于10质量%,则区域有效地形成于包含组分β和电荷输送物质的基体中。此外,如果式(B)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含量为不大于30质量%,则抑制电荷输送物质聚集在包含组分α的区域中,结果是能够足以获得重复使用期间的电位稳定性。
接下来,将描述式(C)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聚碳酸酯树脂A以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为不小于25质量%且小于85质量%的量包含式(C)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如果式(C)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含量为不小于25质量%,则区域有效地形成于包含组分β和电荷输送物质的基体中。此外,如果式(C)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含量为小于85质量%,则抑制电荷输送物质聚集在包含组分α的区域中,结果是能够足以获得重复使用期间的电位稳定性。
此外,聚碳酸酯树脂A以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为不小于5质量%且大不于40质量%的量包含硅氧烷部位。如果硅氧烷部位的含量为小于5质量%,则不能足以获得持续的接触应力降低效果并且区域不能有效地形成于包含组分β和电荷输送物质的基体中。此外,如果硅氧烷部位的含量为大于40质量%,则电荷输送物质在包含组分α的区域中形成聚集体,结果是不能足以获得重复使用期间的电位稳定性。
本发明中,硅氧烷部位是指包含位于硅氧烷部位两端的硅原子、键合至两端硅原子的基团、被两端硅原子夹持的氧原子、硅原子和键合至硅原子的基团的部位。更具体地描述,例如在下式(A-S)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情况下,本发明的硅氧烷部位是指以下由虚线围绕的部位。此外,聚碳酸酯树脂A可以具有硅氧烷结构作为末端结构。在该情况下,类似地,硅氧烷部位是指在下式(E-S)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情况下以下所示的虚线围绕的部位。在该情况下,聚碳酸酯树脂A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是下式(A-S)中由虚线围绕的部位和下式(E-S)中由虚线围绕的部位的总和,以及该总和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为不小于5质量%且大不于40质量%。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111
更具体地,以下示出的结构为上述式(A-S)和式(E-S)的硅氧烷部位。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121
式(A-S)的硅氧烷部位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122
式(E-S)的硅氧烷部位
本发明中,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硅氧烷部位的含量可以通过普通的分析方法来获得。分析技术的实例如下所示。
首先,将作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的电荷输送层用溶剂溶解。其后,将该溶液经过能够分离和回收组分的分馏设备如尺寸排阻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从而分离和回收表面层即电荷输送层中包含的各种组分。分离和回收的聚碳酸酯树脂A在碱存在下水解为羧酸部分和双酚及苯酚部分。将所得双酚及苯酚部分进行核磁共振光谱分析和质谱分析。以该方式,计算获得硅氧烷部位的重复数及其摩尔比并进一步换算为含量(质量比)。
用于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A是具有式(A)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式(B)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式(C)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共聚物。该共聚物可以采取任何构造如嵌段共聚物构造、无规共聚物构造和交替共聚物构造。
考虑到在包含组分β和电荷输送物质的基体中形成区域,用于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A的重均分子量期望为不小于30,000且大不于150,000,更期望为不小于40,000且大不于100,000。
本发明中,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其根据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7-079555中记载的惯用方法来测量。
本发明中,聚碳酸酯树脂A的共聚比可以根据使用通过树脂的1H-NMR测量的普通方法获得的氢原子(构成树脂)的峰位置和峰面积比的换算法来确认。
用于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A可以例如通过通常使用的光气法或通过酯交换法来合成。
作为本发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的电荷输送层可含有除聚碳酸酯树脂A外的具有硅氧烷结构的树脂。其具体实例包括具有硅氧烷结构的聚碳酸酯树脂、具有硅氧烷结构的聚酯树脂和具有硅氧烷结构的丙烯酸类树脂。当使用具有硅氧烷结构的其他树脂时,考虑到接触应力降低效果的持续性和重复使用期间的电位稳定性效果,电荷输送层中组分α的含量相对于电荷输送层中具有硅氧烷部位的树脂的总质量期望为不小于90质量%且小于100质量%。
本发明中,聚碳酸酯树脂A的硅氧烷部位的含量相对于电荷输送层中所有树脂的总质量期望为不小于1质量%且大不于20质量%。如果硅氧烷部位的含量为不小于1质量%且大不于20质量%,则稳定地形成基体-区域结构,不仅能够高水平地确保持续的接触应力降低而且能够高水平地确保重复使用期间的电位稳定性。此外,聚碳酸酯树脂A的硅氧烷部位的含量更期望为不小于2质量%且大不于10质量%。这是因为能够进一步改善持续的接触应力降低和重复使用期间的电位稳定性。
(Re:组分β)
组分β为具有下式(D)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D。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141
将描述在本发明的组分β中包含并且具有式(D)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如果该聚碳酸酯树脂与聚碳酸酯树脂A组合使用,则具有式(D)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很少被引入区域中,而是与电荷输送物质形成均一基体。正因为如此,可足以获得持续的接触应力降低和重复使用期间的电位稳定性的效果。考虑到与电荷输送物质形成均一基体,组分β期望不具有硅氧烷部位。此外,组分β期望不含有具有醚结构和硫醚结构的重复结构单元。此外,组分β可以包含除了式(D)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外的其他重复结构单元作为要与式(D)共聚的结构。考虑到与电荷输送物质形成均一基体,组分β中式(D)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含量期望为不小于50质量%。此外,式(D)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含量期望为不小于70质量%。以下将描述其他重复结构单元的具体实例。
这些中,式(2-1)、(2-3)或(2-4)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是期望的。
(Re:电荷输送物质)
作为电荷输送物质,提及三芳胺化合物、腙化合物、苯乙烯基化合物和芪化合物。这些电荷输送物质可以单独或作为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使用。本发明中,使用具有下式(1a)、(1a')、(1b)或(1b')所示的结构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152
式(1a)和式(1a')中,Ar1表示苯基或具有甲基或乙基作为取代基的苯基;Ar2表示苯基或具有甲基作为取代基的苯基、具有-CH=CH-Ta所示的单价基团(其中Ta表示源自三苯胺的苯环通过除去一个氢原子的单价基团或源自具有甲基或乙基作为取代基的三苯胺的苯环通过除去一个氢原子的单价基团)作为取代基的苯基或联苯基;R1表示苯基、具有甲基作为取代基的苯基或具有-CH=C(Ar3)Ar4(其中Ar3和Ar4各自独立地表示苯基或具有甲基作为取代基的苯基)所示的单价基团的苯基;R2表示氢原子、苯基或具有甲基作为取代基的苯基。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161
式(1b)中,Ar21和Ar22各自独立地表示苯基或甲苯基。式(1b')中,Ar23和Ar26各自独立地表示苯基或具有甲基作为取代基的苯基;Ar24、Ar25、Ar27和Ar28各自独立地表示苯基或甲苯基。
以下将描述用于本发明的电荷输送物质的具体实例。注意:下式(1-1)至(1-10)为具有式(1a)或(1a')所示的结构的化合物的具体实例。下式(1-15)至(1-18)为具有式(1b)或(1b')所示的结构的化合物的具体实例。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171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181
这些中,电荷输送物质期望为具有上式(1-1)、(1-3)、(1-5)、(1-7)、(1-11)、(1-13)、(1-14)、(1-15)或(1-17)所示的结构的化合物。
作为本发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的电荷输送层包含聚碳酸酯树脂A和聚碳酸酯树脂D作为树脂;然而,可以共混其他树脂。可以额外共混的树脂的实例包括丙烯酸类树脂、聚酯树脂和聚碳酸酯树脂。这些中,考虑到改善电子照相性能,期望为聚酯树脂。当共混其他树脂时,聚碳酸酯树脂D与要共混的树脂之比,即聚碳酸酯树脂D的含量期望在不小于90质量%且小于100质量%的范围内。本发明中,当共混其他树脂代替聚碳酸酯树脂D时,考虑到与电荷输送物质形成均一基体,要共混的其他树脂期望不包含硅氧烷结构。
可以共混的聚酯树脂的具体实例期望包括具有下式(3-1)、(3-2)和(3-3)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树脂。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191
接下来,将描述用作本发明中作为组分α的聚碳酸酯树脂A的合成例。聚碳酸酯树脂A可以通过使用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合成方法来合成。本发明中,也采用相同的合成方法使用对应于式(A)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式(B)所示的结构单元和式(C)所示的结构单元的原料,从而合成表3的合成例中示出的聚碳酸酯树脂A。合成的聚碳酸酯树脂A的重均分子量和聚碳酸酯树脂A的硅氧烷部位的含量示于表3。
注意:表3中,聚碳酸酯树脂A(1)至A(31)各自为具有式(A)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单独作为硅氧烷部位的聚碳酸酯树脂A。聚碳酸酯树脂A(32)至A(40)各自为不仅具有式(A)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而且具有式(E)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作为硅氧烷部位的聚碳酸酯树脂A。如上所述,表3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为聚碳酸酯树脂A中式(A)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式(E)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中包含的硅氧烷部位的总和。合成聚碳酸酯树脂A(32)至A(40)以致式(A)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用原料与式(E)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用原料之比为1:1(质量比)。
表3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201
表3(续)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211
表3(续)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221
在聚碳酸酯树脂A(3)中,上式(A-3)所示的括弧内包括的结构的重复数n的最大值为43及其最小值为37。在聚碳酸酯树脂A(33)中,上式(A)所示的括弧内包括的结构的重复数n的最大值为43及其最小值为37,以及上式(E)所示的括弧内包括的结构的重复数m的最大值为42及其最小值为38。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结构。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具有支承体、设置在支承体上的电荷产生层和设置在电荷产生层上的电荷输送层。此外,电荷输送层设置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最上层)。
此外,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电荷输送层包含上述组分α、组分β和电荷输送物质。此外,电荷输送层可以具有层状结构。在该情况下,至少在表面侧电荷输送层中,形成基体-区域结构。
作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通常,广泛使用其中感光层(电荷产生层、电荷输送层)形成于圆筒状支承体上的圆筒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然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可以具有如带状的形状,可以采用片状。
(支承体)
作为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中使用的支承体,期望使用具有导电性的支承体(导电性支承体)。支承体用材料的实例包括铝、铝合金和不锈钢。在由铝或铝合金制成的支承体的情况中,可以使用ED管、EI管和通过将这些用切削、电化学机械研磨或湿式或干式珩磨处理制备的支承体。此外,其实例包括其上形成的具有导电性材料例如铝、铝合金或氧化铟-氧化锡合金的薄膜的金属支承体或树脂支承体。所述支承体的表面可进行例如,切削处理、粗糙处理或耐酸铝处理等。
此外,可以使用其中包含例如导电性颗粒如炭黑、氧化锡颗粒、氧化钛颗粒和银颗粒的树脂和具有导电性树脂的塑料作为基材。
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中,具有导电性颗粒和树脂的导电层可以设置在支承体上。通过使用使导电性颗粒分散于树脂中的导电层涂布液形成导电层。导电性颗粒的实例包括炭黑,乙炔黑,例如铝、镍、铁、镍铬铁合金、铜、锌和银等金属粉末,和例如导电性氧化锡和ITO等金属氧化物颗粒。
要用于导电层的树脂的实例包括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硅酮树脂、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酚醛树脂和醇酸树脂。
导电层涂布液用溶剂的实例包括醚类溶剂、醇类溶剂、酮类溶剂和芳族烃溶剂。导电层的膜厚度期望为不小于0.2μm且大不于40μm,更期望为不小于1μm且大不于35μm,和进一步更期望为不小于5μm且大不于30μm。
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中,中间层可以设置在支承体或导电层和电荷产生层之间。
可以通过将包含树脂的中间层涂布液施涂至支承体或导电层上接着干燥或硬化来形成中间层。
在中间层中使用的树脂的实例包括聚丙烯酸类、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聚酰胺酸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环氧树脂和聚氨酯树脂。作为在中间层中使用的树脂,期望为热塑性树脂。更具体地,期望为热塑性聚酰胺树脂。作为聚酰胺树脂,期望为低结晶性或非结晶性的共聚尼龙,这是由于该尼龙可以以溶液状态施涂。
中间层的膜厚度期望为不小于0.05μm且大不于40μm和更期望为不小于0.1μm且大不于30μm。此外中间层可以包含半导电性颗粒、电子输送物质或电子接受物质。
(电荷产生层)
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中,电荷产生层设置在支承体、导电层或中间层上。
要用于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电荷产生物质的实例包括偶氮颜料、酞菁颜料、靛青颜料和苝颜料。这些电荷产生物质可以单独或作为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使用。这些中,特别地,由于其高感光度期望氧钛酞菁、羟基镓酞菁和氯镓酞菁。
要用于电荷产生层的树脂的实例包括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丁缩醛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丙烯酸类树脂、乙酸乙烯酯树脂和脲醛树脂。这些中,特别期望丁缩醛树脂。这些树脂可以单独或作为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或共聚物使用。
通过施涂电荷产生物质与树脂和溶剂一起分散而获得的电荷产生层涂布液接着干燥来形成电荷产生层。此外,电荷产生层可以为电荷产生物质沉积膜。
作为分散方法,提及使用均化器、超声波、球磨机、砂磨机、磨耗机或辊磨机的方法。
电荷产生物质和树脂之比如下。电荷产生物质的含量相对于1质量份树脂期望为不小于0.1质量份且大不于10质量份,和更期望为不小于1质量份且大不于3质量份。
作为要用于电荷产生层涂布液的溶剂,提及醇类溶剂、亚砜类溶剂、酮类溶剂、醚类溶剂、酯类溶剂和芳族烃溶剂。
电荷产生层的膜厚度期望为不小于0.01μm且大不于5μm和更期望为不小于0.1μm且大不于2μm。此外,如果必要,可以向电荷产生层中添加各种敏化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和增塑剂。此外,为了保持通过电荷产生层的平稳电荷流动,电子输送物质或电子接受物质可以添加至电荷产生层。
(电荷输送层)
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中,电荷输送层设置在电荷产生层上。
作为本发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的电荷输送层包含组分α、组分β和电荷输送物质。如上所述,可以进一步共混其他树脂。要共混的树脂的实例如上所述。要用于本发明的电荷输送层的电荷输送物质还可以单独或作为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使用。
可以通过施涂通过将电荷输送物质和如上所述的树脂溶解于溶剂中获得的电荷输送层涂布液接着干燥所施涂的液体来形成电荷输送层。
电荷输送物质和树脂之比如下。电荷输送物质的含量相对于1质量份树脂期望为不小于0.4质量份且大不于2质量份,和更期望为不小于0.5质量份且大不于1.2质量份。
作为要用于电荷输送层涂布液的溶剂,提及酮类溶剂、酯类溶剂、醚类溶剂和芳族烃溶剂。这些溶剂可单独或作为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来使用。这些溶剂中,考虑到树脂溶解性,期望使用醚类溶剂和芳族烃溶剂。
电荷输送层的膜厚度期望为不小于5μm且大不于50μm和更期望为不小于10μm且大不于35μm。此外,如有必要,可以向电荷输送层中添加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或增塑剂等。
可将各种添加剂添加到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各层。添加剂的实例包括:抗劣化剂例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和光稳定剂;和微粒例如有机微粒或无机微粒。抗劣化剂的实例包括受阻酚类抗氧化剂、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含硫原子抗氧化剂和含磷原子抗氧化剂。有机微粒的实例包括高分子树脂颗粒例如含氟原子的树脂颗粒、聚苯乙烯微粒和聚乙烯树脂颗粒。无机微粒的实例包括金属氧化物例如二氧化硅和氧化铝的颗粒。
当施涂各层用涂布液时,可采用涂布方法,例如浸涂法、喷涂法、旋涂法、辊涂法、迈耶棒涂法和刮涂法。
(电子照相设备)
图1说明设置有具有本发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的电子照相设备的示意性结构的实例。
图1中,附图标记1表示圆筒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并绕轴2沿箭头所示方向以预定圆周速度旋转驱动。在旋转过程中利用充电装置(一次充电装置:充电辊等)3使旋转驱动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表面均匀地负充电至预定电位。随后,感光构件暴露于由曝光装置(未示出)如狭缝曝光装置或激光束扫描曝光装置发射的、对应于目标图像信息随时间系列发送地电子数字图像信息而调制的强度的光(图像曝光光)4。以这种方式,对应于目标图像的静电潜像连续地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表面上。
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通过用在显影装置5的显影剂中包含的调色剂反转显影而转变为调色剂图像。然后,保持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来自转印装置(转印辊)6的转印偏压连续地转印到转印材料(纸张等)P。注意: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旋转同步从转印材料供给装置(未示出)取出转印材料P,并供给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和转印装置6之间的空间(接触部)。另外,向转印装置6通过偏置电源(未示出)施加具有与调色剂具有的电荷的极性相反的极性的偏压。
已转印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材料P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表面分离,并装入定影装置8,其中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并作为图像形成物(打印件、复印件)从设备中输出。
在转印调色剂图像后,通过清洁装置(清洁刮板等)7除去没有转印而残留的显影剂(残留的调色剂)从而清洁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表面。随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表面通过来自预曝光装置(未示出)的预曝光光(未示出)除电,然后重复用于图像形成。注意:如图1所示,在充电装置3为使用充电辊的接触充电装置的情况下,并不总是需要预曝光处理。
本发明中,从包括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充电装置3、显影装置5、转印装置6和清洁装置7的上述构件中选择多个结构组件,并容纳于容器中。以这种方式,将它们集成并构造为处理盒。可将处理盒可拆卸地连接到电子照相设备例如复印机和激光束打印机的主体上。图1中,可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充电装置3、显影装置5和清洁装置7集成在盒中,并用作处理盒9,所述处理盒9可以通过使用导向装置10例如轨道可拆卸地连接到电子照相设备的主体上。
以下,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注意:实施例中记载的“份”指“质量份”。
实施例1
使用具有30mm直径和260.5mm长度的铝筒作为支承体。接下来,通过与甲醇(4份)和甲氧基丙醇(16份)的混合溶剂一起使用SnO2涂布的硫酸钡(导电性颗粒)(10份)、氧化钛(电阻控制颜料)(2份)、酚醛树脂(粘结剂树脂)(6份)和硅油(流平剂)(0.001份),制备导电层涂布液。用导电层涂布液浸涂铝筒,在140℃硬化30分钟(热硬化),从而形成具有15μm膜厚度的导电层。
接下来,将N-甲氧基甲基化尼龙(3份)和共聚尼龙(3份)溶解于甲醇(65份)和正丁醇(30份)的混合溶剂,从而制备中间层涂布液。用中间层涂布液浸涂导电层并在100℃下干燥10分钟,从而获得具有0.7μm膜厚度的中间层。
接下来,准备在CuKα特征X射线衍射晶体中在7.5°、9.9°、16.3°、18.6°、25.1°和28.3°的布拉格角(2θ±0.2°)处具有强峰的晶体形式的羟基镓酞菁晶体(电荷产生物质)(10份)。向其中共混环己酮(250份)和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商品名:S-LEC,BX-1,Sekisui Chemical Co.,Ltd.制)(5份),并通过使用直径为1mm的玻璃珠的砂磨机设备在23±3℃氛围下分散1小时。分散后,添加乙酸乙酯(250份)以制备电荷产生层涂布液。用电荷产生层涂布液浸涂中间层。将其在100℃下干燥10分钟,从而形成具有0.26μm膜厚度的电荷产生层。
接下来,将具有上式(1-11)所示的结构的电荷输送物质(9份)和具有上式(1-14)所示的结构的电荷输送物质(1份)作为电荷输送物质;合成例1中合成的聚碳酸酯树脂A(1)(3份)作为组分α和聚碳酸酯树脂D(重均分子量70,000)(7份)作为组分β溶解于邻二甲苯(60份)和二甲氧基甲烷(20份)的混合溶剂,从而制备电荷输送层涂布液。用电荷输送层涂布液浸涂电荷产生层,在120℃下干燥1小时,从而形成具有16μm膜厚度的电荷输送层。证实了由此形成的电荷输送层具有包含组分α的区域以及包含组分β和电荷输送物质的基体。
以这种方式,制造具有电荷输送层作为表面层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电荷输送层中存在的组分α、组分β、电荷输送物质和聚碳酸酯树脂A的硅氧烷部位的含量以及相对于电荷输送层中所有树脂的总质量聚碳酸酯树脂A的硅氧烷部位的含量示于表3。
接下来,将描述各评价。
评价在3,000张纸的重复使用期间亮部电位的变动(电位变动)、在初始时间和在重复使用3,000张纸时的扭矩相对值以及在扭矩测量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外观。
作为评价设备,使用由Canon Inc.制造的、改造为控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充电电位(暗部电位)的激光束打印机LBP-2510。另外,将由聚氨酯橡胶制成的清洁刮板设置为接触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接触角为22.5°和接触压力为35g/cm2。在23℃的温度和15%的相对湿度的环境下进行评价。
<电位变动的评价>
将通过评价设备的780nm激光光源的曝光量(图像曝光量)控制为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上的光量为0.3μJ/cm2。通过用具有固定为使电位测量用探针位于距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端部130mm位置的电位测量用探针的夹具替换显影装置在显影装置的位置处测量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电位(暗部电位和亮部电位)。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未曝光部处的暗部电位设定为-450V,然后施加激光光。以这种方式,测量由暗部电位通过光衰减而获得的亮部电位。另外,通过使用3,000张A4大小的普通纸张连续地进行图像输出。评价输出前后亮部电位之间的变动。作为测试图,使用具有4%打印率的图。结果示于表10中的电位变动。
<扭矩相对值的评价>
在与电位变动的评价中的上述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测量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旋转马达的驱动电流值(电流值A)。这是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清洁刮板之间的接触应力的评价。电流值大小表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清洁刮板之间的接触应力的大小。
此外,通过以下方法制造提供作为参考值的扭矩并基于此计算相对扭矩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除了为在实施例1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电荷输送层之间使用的组分α的聚碳酸酯树脂A(1)改变为表4中记载的组分β,换言之,组分β单独用作树脂以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将其用作对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使用所制造的对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测量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旋转马达的驱动电流值(电流值B)。
计算获得包含根据本发明并且如上所述获得的组分α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旋转马达的驱动电流值(电流值A)与不包含组分α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旋转马达的对照驱动电流值(电流值B)的比。(电流值A)/(电流值B)的所得数值用作比较用扭矩相对值。扭矩相对值的数值表示使用组分α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清洁刮板之间的接触应力下降的程度。扭矩相对值的数值越小,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清洁刮板之间的接触应力的下降程度越大。结果示于表10的初期扭矩相对值列。
随后,在A4大小的普通纸上连续地输出3,000张图像。作为测试图,使用具有4%打印率的图。在重复使用3,000张纸之后,进行扭矩相对值的测量。在重复使用3,000张纸后的扭矩相对值以与初期扭矩相对值的评价中相同的方式评价。在该情况下,对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重复用于3000张图像输出并且测量在此时的旋转马达的驱动电流值,从而获得在重复使用3,000张纸后的扭矩相对值。结果示于表10的3,000张后的扭矩相对值列。
<基体-区域结构的评价>
在通过上述方法制造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中,沿垂直方向截取电荷输送层。电荷输送层的截面通过超高深度形状测量显微镜VK-9500(KeyenceCorporation制)观察。在测量时,物镜倍率设定为50X,并且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的视野设定为100μm-见方(10,000μm2)。从视野中观察的区域中,随机选择100个区域,并且通过测量获得所选区域的最大直径。将该最大直径计算平均从而获得数均粒径。结果示于表10。
实施例2-100
除了实施例1中电荷输送层的组分α、组分β和电荷输送物质如表5和6中所示改变以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各自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并且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评价。证实了,在所形成的电荷输送层中,包含组分β和电荷输送物质的基体含有包含组分α的区域。结果示于表10。
实施例101-150
除了实施例1中电荷输送层的组分α、组分β和电荷输送物质如表7中所示改变以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各自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并且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评价。证实了,在所形成的电荷输送层中,包含组分β和电荷输送物质的基体含有包含组分α的区域。结果示于表11。
注意:用作组分β的聚碳酸酯树脂D的重均分子量为:
(D)/(2-3)=5/5:60,000
(D)/(2-4)=6/4:65,000。
注意:在实施例123-150中,在形成组分β的树脂中呈现重复结构单元的共聚比。
实施例151-197
除了实施例1中电荷输送层的组分α、组分β和电荷输送物质如表8中所示改变以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各自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并且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评价。证实了,在所形成的电荷输送层中,包含组分β和电荷输送物质的基体含有包含组分α的区域。结果示于表11。
注意:用作组分β的聚碳酸酯树脂D的重均分子量为:
(D)/(2-1)=8/2:75,000。
注意:在实施例151-160中,示出构成组分β的树脂中重复结构单元的共聚比。
此外,除了聚碳酸酯树脂D外作为组分β额外共混的上式(3-1)、(3-2)和(3-3)所示的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
(3-1):150000
(3-2):120000
(3-3):140000。
此外,式(3-2)和(3-3)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各自具有3/7比例的对苯二甲酸骨架和间苯二甲酸骨架。
比较例
作为比较树脂,合成表4中示出的树脂F(聚碳酸酯树脂F)代替聚碳酸酯树脂A。
表4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321
比较例1
除了实施例1中聚碳酸酯树脂A(1)改变为上表4中示出的树脂F(1)并进行表9中示出的改变以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电荷输送层中包含的树脂的构成和硅氧烷部位的含量示于表9。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进行评价并且结果示于表12。未证实基体-区域结构在所形成的电荷输送层中。
比较例2-6、15-20和27-36
除了实施例1中聚碳酸酯树脂A(1)改变为上表4中示出的树脂F(1)并进行表9中示出的改变以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各自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电荷输送层中包含的树脂的构成和硅氧烷部位的含量示于表9。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进行评价并且结果示于表12。未证实基体-区域结构在所形成的电荷输送层中。
比较例7和14
除了包含表4中单独示出的树脂F作为电荷输送层中要包含的树脂以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各自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电荷输送层中包含的树脂的构成和硅氧烷部位的含量示于表9。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进行评价并且结果示于表12。未证实基体-区域结构在所形成的电荷输送层中。注意:用作扭矩相对值的对照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为实施例1中使用的对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比较例8-13和21-26
除了实施例1中聚碳酸酯树脂A(1)改变为上表4中示出的树脂F并进行表9中示出的改变以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各自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电荷输送层中包含的树脂的构成和硅氧烷部位的含量示于表9。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进行评价并且结果示于表12。基体-区域结构在所形成的电荷输送层中形成;然而,区域都是大的且不均一。
比较例37和38
除了实施例1中聚碳酸酯树脂A(15)改变为聚碳酸酯树脂F(8),所述聚碳酸酯树脂F(8)为除了重复结构单元(A-2)改变为下式(A-13)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以外与树脂A(15)相同的树脂,并且进行表9中示出的改变以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各自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电荷输送层中包含的树脂的构成和硅氧烷部位的含量示于表9。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进行评价并且结果示于表12。未证实基体-区域结构在所形成的电荷输送层中。注意:表示下式(A-13)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中硅氧烷部位的重复数的数值表示该重复数的平均值。在该情况下,树脂F(8)中下式(A-13)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硅氧烷部位的重复数的平均值为10。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341
比较例39和40
除了实施例1中聚碳酸酯树脂A(15)改变为聚碳酸酯树脂F(9),所述聚碳酸酯树脂F(9)为除了重复结构单元(A-2)改变为下式(A-14)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以外与树脂A(15)相同的树脂,并且进行表9中示出的改变以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各自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电荷输送层中包含的树脂的构成和硅氧烷部位的含量示于表9。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进行评价并且结果示于表12。基体-区域结构在所形成的电荷输送层中形成;然而,区域都是大的且不均一。注意:用作扭矩相对值的对照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为实施例1中使用的对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注意:表示下式(A-14)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中硅氧烷部位的重复数的数值表示该重复数的平均值。在该情况下,树脂F(9)中下式(A-14)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硅氧烷部位的重复数的平均值为70。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342
比较例41-46
除了实施例1中聚碳酸酯树脂A(1)改变为树脂(G(1):重均分子量60,000),所述树脂G(1)包含下式(G)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国际公布WO2010/008095中记载的结构)、上式(3)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并具有树脂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为30质量%;并且进行表9中示出的改变以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各自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下式(G)和上式(3)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包含1/1比例的对苯二甲酸骨架和间苯二甲酸骨架。电荷输送层中包含的树脂的构成和硅氧烷部位的含量示于表9。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进行评价并且结果示于表12。基体-区域结构在所形成的电荷输送层中形成。注意:用作扭矩相对值的对照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为实施例1中使用的对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注意:表示下式(G)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中硅氧烷部位的重复数的数值表示该重复数的平均值。在该情况下,树脂G(1)中下式(G)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硅氧烷部位的重复数的平均值为40。
比较例47-52
除了实施例1中聚碳酸酯树脂A(15)改变为聚碳酸酯树脂F(10),所述聚碳酸酯树脂F(10)为除了上式(C)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改变为式(2-3)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以外与树脂A(15)相同的树脂,并进行表9中示出的改变以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各自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电荷输送层中包含的树脂的构成和硅氧烷部位的含量示于表9。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进行评价并且结果示于表12。未证实基体-区域结构在所形成的电荷输送层中。
比较例53-56
除了实施例1中电荷输送层的组分α、组分β和电荷输送物质如表9中所示改变以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各自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并且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12。未证实基体-区域结构在所形成的电荷输送层中。注意:用作组分β的聚碳酸酯树脂的重复结构单元在上式(2-1)、(2-3)和下式(2-5)、(2-6)、(2-7)中示出。注意:用作组分β的聚碳酸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如下:
(2-3)/(2-5)=5/5:70,000
(2-3)/(2-1)=8/2:65,000
(2-6):50,000
(2-7):60,000。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361
表5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371
表5(续)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381
表5(续)
在表5-8中,"电荷输送物质"列中的各条目是指电荷输送层中包含的电荷输送物质。当共混使用电荷输送物质时,该条目是指电荷输送物质的类型及其共混比。在表5-8中,"组分[α]"列中的各条目是指组分α的组成。在表5-8中,"硅氧烷含量A(质量%)"列中的各条目是指聚碳酸酯树脂A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质量%)。在表5-8中,"组分[β]"列中的各条目是指组分β的组成。在表5-8中,"组分[α]与组分[β]的共混比"列中的各条目是指电荷输送层中组分α与组分β的共混比(组分α/组分β)。在表5-8中,"硅氧烷含量B(质量%)"列中的各条目是指聚碳酸酯树脂A中的硅氧烷部位相对于电荷输送层中树脂的总质量的含量(质量%)。对于表8中的实施例161-197,"组分[β]"列中式(D)和式(3)的数(份)各自表示树脂的共混量。
表6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401
表6(续)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411
表6(续)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421
表7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431
表7(续)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441
表7(续)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451
表8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461
表8(续)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471
表8(续)
表9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491
表9(续)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501
表9(续)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511
在表9中,"电荷输送物质"列中的各条目是指电荷输送层中包含的电荷输送物质。当共混电荷输送物质时,该条目是指电荷输送物质的类型及其共混比。在表9中,"树脂F"表示具有硅氧烷部位的树脂F。在表9中,"硅氧烷含量A(质量%)"列中的各条目是指"树脂F"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质量%)。在表9中,"组分[β]"列中的各条目是指组分β的组成。在表9中,"树脂F与组分[β]的共混比"列中的各条目是指电荷输送层中树脂F或聚碳酸酯树脂A与组分β的共混比(树脂F/组分β)。在表9中,"硅氧烷含量B(质量%)"列中的各条目是指"树脂F"中的硅氧烷部位相对于电荷输送层中所有树脂的总质量的含量(质量%)。
表10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531
表10(续)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541
表10(续)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551
在表10-12中,"粒径"表示区域的数均粒径。
表11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561
表11(续)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571
表11(续)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581
表12
Figure BDA0000393988210000591
表12(续)
在实施例和比较例1-6之间比较时,如果电荷输送层的包含硅氧烷部位的聚碳酸酯树脂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低,则未获得足够的接触应力降低效果。这由初始扭矩和3000-张纸使用后之间的评价显示未获得扭矩降低效果而得到支持。此外,比较例7表明如果电荷输送层的包含硅氧烷部位的聚碳酸酯树脂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低,则即使电荷输送层中含硅氧烷树脂的含量增加,也不能获得足够的接触应力降低效果。
在实施例和比较例8-13之间比较时,如果电荷输送层的包含硅氧烷部位的聚碳酸酯树脂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高,则重复使用期间的电位稳定性不足。在该情况下,基体-区域结构由包含硅氧烷部位的聚碳酸酯树脂形成;然而,由于过量的硅氧烷结构包含在电荷输送层的聚碳酸酯树脂中,与电荷输送物质的相容性变得不足。为此,不能获得重复使用期间的电位稳定性的效果。此外,在比较例14的结果中,重复使用期间的电位稳定性也不足。从比较例14的结果中,发现了即使未形成基体-区域结构,仍出现大的电位变动。换言之,在比较例8-14中,如果包含具有电荷输送物质和过量硅氧烷结构的树脂,与电荷输送物质的相容性可以想到是不足的。
在比较实施例、比较例15-20和比较例27-36时,如果作为组分α的聚碳酸酯树脂A中式(B)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含量低,未形成基体-区域结构并且未获得足够的接触应力降低效果。这由初始扭矩和3000-张纸使用后之间的评价显示扭矩降低效果不足而得到支持。
在比较实施例和比较例21-26时,如果作为组分α的聚碳酸酯树脂A中式(B)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含量高,则形成基体-区域结构,但是重复使用期间的电位稳定性的效果不足。
在比较实施例和比较例37-40时,如果聚碳酸酯树脂A中式(A)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外,则不足以确保持续的接触应力降低效果和重复使用期间的电位稳定性。
在比较实施例和比较例41-46时,表明:与通过使用具有硅氧烷结构的聚酯树脂形成基体-区域结构的情况相比,以本发明的构成能够获得进一步更高的持续的接触应力降低效果。这表明通过使用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A能够进一步更有效地确保重复使用期间的电位稳定性和持续的接触应力降低。可以想到这是因为通过以特定含量包含本发明的式(B)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使区域进一步均匀地小型化,结果是区域显然从电荷输送层中的基体分离。此外,在比较实施例和比较例47-52时,如果式(C)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不用于组分α中,则不足以获得持续的接触应力降低效果。这由初始扭矩和3000张纸使用后之间的评价显示扭矩降低效果不足而表明出来。类似地,在比较实施例和比较例53-56时,如果组分β不是式(D)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则不足以获得持续的接触应力降低效果。这由初始扭矩和3000张纸使用后之间的评价显示扭矩降低效果不足而得到支持。
虽然参考示例性实施方案已描述了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宽解释以便包含所有此类改进以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请求2011年4月1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1-088441和2012年3月21日提交的2012-063759的权益,在此将其整体引入本文以作参考。

Claims (5)

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包括:
支承体,
设置在所述支承体上并且包括电荷产生物质的电荷产生层,和
设置在所述电荷产生层上并且是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的电荷输送层;
其中所述电荷输送层具有基体-区域结构,所述基体-区域结构具有
包括组分α的区域,和
包括组分β和电荷输送物质的基体;
其中所述组分α为具有下式(A)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下式(B)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下式(C)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A,
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相对于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为不小于5质量%且大不于40质量%,式(B)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含量相对于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为不小于10质量%且大不于30质量%,和式(C)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含量相对于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为不小于25质量%且小于85质量%;
Figure FDA0000393988200000011
其中,式(A)中,
“n”表示括弧内的结构的重复数,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中“n”的平均值在20-60的范围内;
Figure FDA0000393988200000012
其中,式(B)中,
Y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和
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Figure FDA0000393988200000021
其中所述组分β为具有下式(D)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D:
Figure FDA00003939882000000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其中所述电荷输送层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相对于所述电荷输送层中所有树脂的总质量为不小于1质量%且大不于20质量%。
3.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设备主体,其中所述处理盒一体化支承: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
选自由充电装置、显影装置、转印装置和清洁装置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装置。
4.一种电子照相设备,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充电装置;曝光装置;显影装置和转印装置。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制造方法,
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将电荷输送层涂布液施涂至电荷产生层上形成所述电荷输送层的步骤,和
其中所述电荷输送层涂布液包括所述组分α、所述组分β和所述电荷输送物质。
CN201280017965.0A 2011-04-12 2012-03-27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电子照相设备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601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88441 2011-04-12
JP2011088441 2011-04-12
JP2012063759A JP5089815B2 (ja) 2011-04-12 2012-03-21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2012-063759 2012-03-21
PCT/JP2012/058791 WO2012141016A1 (en) 2011-04-12 2012-03-27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60139A true CN103460139A (zh) 2013-12-18
CN103460139B CN103460139B (zh) 2016-06-22

Family

ID=47009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796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60139B (zh) 2011-04-12 2012-03-27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电子照相设备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188888B2 (zh)
EP (1) EP2697691B1 (zh)
JP (1) JP5089815B2 (zh)
KR (1) KR101486184B1 (zh)
CN (1) CN103460139B (zh)
WO (1) WO20121410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54238B1 (ja) 2011-03-03 2012-10-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5089816B2 (ja) 2011-04-12 2012-1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5911459B2 (ja) 2012-09-28 2016-04-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4130329A (ja) * 2012-11-30 2014-07-10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198571B2 (ja) 2012-11-30 2017-09-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427024B2 (ja) 2014-03-26 2018-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427026B2 (ja) 2014-03-26 2018-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US9684277B2 (en) 2014-11-19 2017-06-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forming method
JP6588731B2 (ja) 2015-05-07 2019-10-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639256B2 (ja) 2016-02-10 2020-0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10162278B2 (en) 2017-02-28 2018-12-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US10203617B2 (en) 2017-02-28 2019-02-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WO2018211844A1 (ja) * 2017-05-15 2018-11-2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化合物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
JP6850205B2 (ja) 2017-06-06 2021-03-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888517B2 (ja) * 2017-10-27 2021-06-1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ポリアリレート樹脂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
JP7057104B2 (ja) 2017-11-24 2022-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7046571B2 (ja) 2017-11-24 2022-04-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187270B2 (ja) 2017-11-24 202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034769B2 (ja) 2018-02-28 2022-03-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034768B2 (ja) 2018-02-28 2022-03-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52699A (ja) 2018-02-28 2019-09-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150485B2 (ja) 2018-05-31 2022-10-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059112B2 (ja) 2018-05-31 2022-04-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7054366B2 (ja) 2018-05-31 2022-04-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129225B2 (ja) 2018-05-31 2022-09-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7059111B2 (ja) 2018-05-31 2022-04-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10747130B2 (en) 2018-05-31 2020-08-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7413054B2 (ja) 2019-02-14 2024-0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231466B2 (ja) * 2019-04-18 2023-03-01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透明樹脂積層体
US11573499B2 (en) 2019-07-25 2023-02-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US11320754B2 (en) 2019-07-25 2022-05-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7337652B2 (ja) 2019-10-18 2023-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装置
JP7337649B2 (ja) 2019-10-18 2023-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311A (zh) * 1992-05-19 1993-12-08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用该感光体的设备和设备单元
JPH06332212A (ja) * 1993-05-26 1994-12-02 Canon Inc 転写材担持部材及びそれ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99688A (ja) * 2005-12-28 2007-08-09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8145764A (ja) * 2006-12-11 2008-06-26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WO2010008094A1 (ja) * 2008-07-18 2010-0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50227B2 (ja) * 1992-05-19 2001-03-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有する電子写真装置及び装置ユニット
JPH0775415A (ja) * 1993-09-07 1995-03-20 Kubota Corp 乗用型田植機
EP1792232B1 (en) 2004-09-10 2015-09-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4847245B2 (ja) 2005-08-15 2011-1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4663819B1 (ja) 2009-08-31 2011-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
JP5629588B2 (ja) 2010-01-15 2014-1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CN103109236B (zh) 2010-09-14 2015-03-25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电子照相设备和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方法
JP5036901B1 (ja) 2010-10-29 2012-09-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4959024B1 (ja) 2010-12-02 2012-06-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5089816B2 (ja) 2011-04-12 2012-1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WO2012140761A1 (ja) 2011-04-14 2012-10-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2012234298A (ja) * 2011-04-28 2012-11-29 Toyota Motor Corp 意識低下判定装置
JP2013234298A (ja) * 2012-05-11 2013-11-21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Inc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5911459B2 (ja) 2012-09-28 2016-04-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311A (zh) * 1992-05-19 1993-12-08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用该感光体的设备和设备单元
JPH06332212A (ja) * 1993-05-26 1994-12-02 Canon Inc 転写材担持部材及びそれ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99688A (ja) * 2005-12-28 2007-08-09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8145764A (ja) * 2006-12-11 2008-06-26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WO2010008094A1 (ja) * 2008-07-18 2010-0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97691A4 (en) 2014-10-15
JP2012230354A (ja) 2012-11-22
EP2697691B1 (en) 2015-09-16
WO2012141016A1 (en) 2012-10-18
KR20130133075A (ko) 2013-12-05
EP2697691A1 (en) 2014-02-19
CN103460139B (zh) 2016-06-22
US9188888B2 (en) 2015-11-17
US20140023961A1 (en) 2014-01-23
KR101486184B1 (ko) 2015-01-23
JP5089815B2 (ja) 2012-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60139A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电子照相设备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制造方法
CN103460140A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电子照相设备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制造方法
CN103109236B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电子照相设备和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方法
CN102129184B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CN103238114B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电子照相设备和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方法
CN103189802B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电子照相设备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制造方法
JP5915363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154821B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电子照相设备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制造方法
JP5911459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CN102099751B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JP4829625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718114A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
JP4566876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CN103376674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成像装置
CN103941553A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制造方法、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KR20140097002A (ko) 전자 사진 감광체의 제조 방법
CN104950605A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CN113625534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图像形成装置及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
CN103809397A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JP4854824B1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US20070292794A1 (en) Imaging members and method for stabilizing a charge transport layer of an imaging member
JP4744333B2 (ja) 積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36815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0214610A (ja) 単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001337469A (ja) 単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

Termination date: 202003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