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03447B - 照明设备 - Google Patents

照明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03447B
CN103403447B CN201180068919.9A CN201180068919A CN103403447B CN 103403447 B CN103403447 B CN 103403447B CN 201180068919 A CN201180068919 A CN 201180068919A CN 103403447 B CN103403447 B CN 1034034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source cell
installation unit
junction surface
light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6891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03447A (zh
Inventor
河地秀治
宫川昇
小西洋史
棚桥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480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8975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034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034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034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0344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01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electrical wires or cabl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05/00Planar light sour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F21Y2115/15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照明设备设置有:光源单元,其具有容纳发光板以及安装在其非发光面侧的布线板的盒;以及安装单元,其具有容纳电路板的壳,并且安装单元配置为能够相对于光源单元安装/拆卸。盒具有布线板容纳部,并且壳具有电路板容纳部。所述盒和所述壳被配置成将布线板容纳部的整体和电路板容纳部的整体配置在与光源单元和安装单元的安装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

Description

照明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电致发光(EL)元件作为光源的照明设备。
背景技术
通过将发光部安装在透明基板上而构成电致发光(EL)元件。通过将发光层布置在正电极与负电极之间而构成发光部。在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的情况下,EL元件通过由作为载流子注入到发光层中的电子和空穴的重组而生成的激子而发光。
EL元件一般被分类为发光层由有机化合物构成的有机EL元件以及发光层由无机化合物构成的无机EL元件。特别地,有机EL元件在低电压下提供高强度照明,以及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类别提供各种发光色彩。此外,容易进行平面状发光板的制造,因此近年来针对照明设备的光源的利用已吸引了最多关注。
在具有这种EL元件的发光装置中,已知如下的模块化装置,其中把用于对具有EL元件的发光板进行点亮控制的电路板布置在发光板旁边(例如,见日本专利特开平10-189239号公报(以下称作“文献1”))。
然而,在文献1中所说明的发光装置中,由于把电路板布置在发光板旁边,因此在该电路板的位置不能布置发光板,由此造成了非发光区域(不发光的区域)。在例如把多个模块并排地配置的情况下,因为邻接的模块的发光区域之间的距离变得更大,所以,不能组装出具有大发光面积的照明设备。另一方面,存在这样的顾虑,即在将电路板安装在发光板的非发光面侧的情况下,因为模块及使用该模块的照明设备的厚度增大,所以会损害平面状发光板的优势。
此外,具有有机EL元件的发光板具有由有机材料劣化等所造成的发光寿命。在具有发光板的照明设备中,在发光板达到其寿命终点或者损坏的情况下需要更换。因此,期望把具有采用有机EL元件作为光源的发光板的照明设备配置为能够容易地更换发光板。已知如下种类的照明设备,其中在保持有发光板的本体的侧面形成导轨状凹部,将发光板与该凹部相接合,由此将发光板安装至凹部,并且该设备连接至设置在凹部中的电源部(例如,见日本专利特开2007-172918号公报(以下称作“文献2”))。在此照明设备中,通过垂直地滑动发光板,能够相对于凹部安装以及拆卸发光板。
已知一种包括具有用于插入发光板的槽的外壳的照明设备(例如,见日本专利特开2007-250302号公报(以下称作“文献3”))。由铰链支承外壳的一端而使其自由转动,并且保持外壳的另一端,由此将外壳与插入外壳内的发光板安装至照明设备。在此照明设备中,能够在外壳转动的状态下更换发光板。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实现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增大在发光面侧的发光区域并且具有薄的厚度的照明设备。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以下称作“第一发明”)为照明设备(1),包括:光源单元(2),其具有容纳平面状的发光板(5)以及发光板(5)的非发光面侧所安装的布线板(6)的盒(20);以及安装单元(3),其具有容纳用于控制发光板(5)的点亮的电路板(8)的壳(30)。安装单元(3)被配置为安装到光源单元(2)的背面并且从光源单元(2)的背面拆卸。盒(20)的与安装单元(3)相对的一侧形成为凸状,其背面形成有用于容纳布线板(6)的凹状的布线板容纳部(24)。壳(30)的与光源单元(2)相对的一侧形成为凸状。在壳的背面形成有用于容纳电路板(8)的凹状的电路板容纳部(32)。将光源单元(2)的盒(20)以及安装单元(3)的壳(30)配置成:在光源单元(2)的背面到安装单元(3)的安装状态下,将布线板容纳部(24)的整体以及电路板容纳部(32)的整体配置在与光源单元(2)的背面安装到安装单元(3)的安装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并且盒(20)与壳(30)彼此相嵌合。第一发明的主题可以适用于将要说明的第二发明。
在实施例中,将由盒(20)的与布线板容纳部(24)不同的部分所构成的凹部(25)以及在壳(30)的与光源单元(2)相对的一侧中形成为凸状的电路板容纳部(32)形成在彼此相对应的位置并且以凹凸关系彼此相嵌合。
在实施例中,布线板(6)形成为框状并且电路板(8)以与框状的布线板(6)的中央开口相对应的方式布置在安装单元(3)的中央。
在本发明中,布线板与电路板两者都布置在发光板的非发光面侧,因而能够扩大发光板的发光面侧中的发光区域。将布线板和电路板布置为不彼此相互重叠。因而,与将布线板与电路板配置为彼此相互重叠的情况相比,照明设备能够具有更薄的厚度。
本发明(以下称作“第二发明”)为照明设备(1),包括:光源单元(2),其具有平面状的发光板(5);以及安装单元(3),被配置为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至光源单元(2)。在光源单元(2)的非发光面的一端设置有接合部(21a)。在安装单元(3)的安装光源单元(2)的安装面设置有用于与接合部(21a)相接合的被接合部(31a)。在接合部(21a)与被接合部(31a)相接合的状态下,光源单元(2)相对于安装单元(3)可自由转动。在光源单元(2)的非发光面的与设置接合部(21a)的一端不同的部分设置有保持部(21b)。在安装单元(3)的安装面中设置有被保持部(31b),其中保持部(21b)配置为保持在被保持部(31b)。第二发明的主题能够适用于第一发明。
在实施例中,将保持部(21b)与被保持部(31b)设置在相对于穿过光源单元(2)的中央部的中央面与接合部(21a)和被接合部(31a)不同的另一侧。中央面包括所述安装面的法线以及与光源单元(2)相对于安装单元(3)可自由转动所围绕的转动轴平行的线。
在实施例中,接合部(21a)或者被接合部(31a)在与安装面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可自由滑动并且在从其一端到中央侧的方向上被弹性地施力。
在实施例中,将接合部(21a)和被接合部(31a)以及保持部(21b)和被保持部(31b)是以接合部(21a)和被接合部(31a)在沿所述转动轴的方向上的宽度与保持部(21b)和被保持部(31b)在沿所述转动轴的方向上的宽度不同的方式而形成的。
在实施例中,所述接合部(21a)和所述被接合部(31a)以及所述保持部(21b)和所述被保持部(31b)被成对设置,并且被配置成一对所述接合部(21a)的间隔以及一对所述被接合部(31a)的间隔不同于一对所述保持部(21b)的间隔以及一对所述被保持部的间隔(31b)。
在实施例中,光源单元(2)和安装单元(3)各自包括供电端子(4,81),并且供电端子位于与接合部(21a)和被接合部(31a)分离的位置处。
在实施例中,保持部(21b)和被保持部(31b)用作供电端子。
在实施例中,接合部(21a)和被接合部(31a)用作供电端子。
在本发明中,接合部和保持部设置在光源单元的非发光面侧,并且被接合部和被保持部设置在安装单元的安装面侧,因而它们不覆盖光源单元的发光面侧。能够减小发光面侧的非发光区域。此外,能够在光源单元相对于安装单元转动的情况下将光源单元安装至安装单元以及从安装单元拆卸,因此能够容易地更换包括发光板的光源单元。
附图说明
将要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通过以下详细说明和附图,将能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势,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照明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从照明设备中的安装单元侧所见的光源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用于照明设备的光源单元的发光板和布线板的正面图;
图4是照明设备中从光源单元的相对侧所见的安装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从照明设备的光源单元侧所见的安装单元的立体图;
图6A是在照明设备中的光源单元从安装单元拆卸的情况下光源单元和安装单元的侧视图,并且图6B是在光源单元安装至安装单元的情况下光源单元和安装单元的侧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照明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从照明设备的安装单元侧所见的光源单元的立体图;
图9是从照明设备的安装单元侧所见的光源单元的正面图;
图10是从照明设备的光源单元侧所见的安装单元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照明设备中的光源单元相对于安装单元可自由转动的立体图;
图12A至12C是示出用于将照明设备中的光源单元安装至安装单元的步骤的纵剖视图;
图13A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照明设备中的光源单元相对于安装单元可自由转动的立体图,并且图13B是在光源单元安装至安装单元的情况下光源单元和安装单元的立体图;
图14是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分解立体图;以及
图15是实施例的另一变形例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1至图6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照明设备。如图1至图6中所示,本实施例的照明设备1包括:光源单元2,其具有用于容纳使用有机EL元件的平面状发光板5的盒20;以及安装单元3,其具有容纳用于控制发光板5的点亮的(印刷)电路板8的壳30。在图1的示例中,壳30为板框,并且将电路板8保持在板框30中。(印刷)布线板6与发光板5一起容纳在光源单元2的盒20中。对于光源单元2,在与安装单元3相对的面(其背面)上设置有适于与安装单元3相接合的多个(4个)爪部21以及用于将布线板6与安装单元3的电路板8电气连接的多个(2个)端子4。端子4从光源单元2的布线板6突出,并且经由盒20中形成的多个(2个)槽23而在安装单元3侧露出。安装单元3包括为了与光源单元2的爪部21相接合而形成的多个(4个)保持部31,并且能够通过保持部31将光源单元2安装到安装单元3或者从安装单元3拆卸。
如图2中所示,除了盒20以外,光源单元2包括发光板5以及安装在发光板5的非发光面(背面)侧(图中的上侧)的布线板6。发光板5与布线板6通过以下而固定:具有出色耐热性、耐湿性以及应力缓和性的带芯双面涂布丙烯酸胶带等。发光板与布线板通过对导电线7等的超声波焊接而彼此电气连接。
盒20包括覆盖发光板5的发光面侧(图中的下侧)的前盒20a和覆盖非发光面侧的后盒20b。前盒20a由透明平板状矩形构件构成。此外,前盒20a可以是具有与发光板5相对的开口的矩形框构件,或者是至少与发光板5相对的表面透明的平板状矩形构件。在前盒20a为前者的情况下,优选为在开口处布置透明保护盖等。用于与后盒20b相接合的接合爪22从前盒20a的边缘突出。
后盒20b是具有底部的扁盒状构件、并且具有与前盒20a相对的开口,其中后盒20b的正面(在图2中,上表面)侧的周部朝向安装单元3呈凸状,并且在后盒20b的背面(在图2中,下表面)侧形成容纳有布线板6的凹状布线板容纳部24。后盒20b还包括由后盒20b的与布线板容纳部24不同的部分所构成的凹部25。换言之,布线板容纳部24形成为在布线板容纳部的中央配置有凹部25的框状。
在布线板容纳部24的与安装单元3相对的表面上,后盒20b与上述爪部21一体形成。在示例中,爪部21位于四个位置,并且以使得尖端相互朝向外侧的方式来构成位于后盒20b的长边方向上的一对爪部21。在后盒20b的周侧(长边方向上的两个周侧)设置有适于与前盒20a的接合爪22相接合的接合槽26。优选地,如图中所示,对连接布线板容纳部24与没有接合槽26的周侧的角部(作为光源单元2在长边方向上的两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进行倒角。作为结果,能够使光源单元2的外形纤薄化。盒20所包括的前盒20a和后盒20b具有与照明设备1的用途相对应的任意形状,并且被制造成与发光板5相对应的形状。在本例中,将其制造成长矩形的形状。例如,盒20用的构成材料为诸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丙烯酸类树脂或聚苯乙烯树脂等的塑料材料;或者使表面绝缘后的诸如铝等的金属材料等。
通过在光学透明的矩形基板(未示出)上形成发光部并以密封剂涂布发光部的外部来获得发光板5。通过把由透明导电膜构成的正电极、具有发光功能的发光层以及具有光反射性的负电极顺次地堆叠而构成发光部。针对基板、正电极、发光层、负电极以及密封剂,使用有机EL元件所通用的材料。在密封剂上还设置有由铜板等构成的均热板50。通常用作正电极的诸如氧化铟锡(ITO)等的透明电极材料作为导电材料具有相对低的导电性。因此,特别是在希望扩大发光部的面积的发光板5中,增大相对于馈电点的距离可能造成电压降以及在发光部中造成亮度的分散。因此,形成用于防止氧化铟锡的电压降的金属图案、即辅助电极。
通过诸如溅射等的方法,以使得在与形成发光层的区域相对应的部分形成开口从而不会阻止光朝向基板的照射的方式来沉积辅助电极。辅助电极的开口位置的周缘部与由氧化铟锡等所构成的正电极相接触,并且该周缘部的一部分延伸并且如图3中所示构成用于引出正电极的供电电极51。此外,通过以负极层的一部分延伸的方式进行图案化,形成用于引出负电极的供电电极52。在图3的示例中,发光板5包括与光源单元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应的两端,针对各端设置交替配置的多个(3个)供电电极51和多个(2个)供电电极52。如图3中所示,优选为以相同极性的电极彼此不邻接的方式来配置供电电极51、52。即,把相同极性的供电电极51、52配置为彼此隔开,由此分散馈电点以使施加至发光部的电压均一化。作为结果,可以使亮度的分散难以发生。
通过使用诸如通过将环氧树脂等浸渍玻璃纤维布而使环氧树脂硬化而获得的玻璃纤维板等的例如FR-4等的具有不燃性以及低导电率两者的基材,布线板6形成为在中央具有开口的框状从而容纳在布线板容纳部24中。各个端子4包括与布线板6接合的接合片41以及相对于接合片41直立延伸的端子片42。在示例中,在布线板6的一个周缘部(光源单元2的第一端侧)上设置有一对端子4。布线板6还设置有与端子4的接合片41电气连接的正电极线和负电极线(未示出)。以绝缘材料涂布电极线,并且各电极线的一部分在布线板的相对于发光板5的相反面上露出,由此形成焊接部61、62。焊接部61、62通过导电线7分别与和发光板5的正电极和负电极电气连接的供电电极51、52相连接。
优选地,发光板5中相同极性的供电电极51或52应不是通过导电线7彼此连接,而是通过导电线7和布线板6彼此电气连接。在配置在发光板5的周缘部的供电电极51彼此连接的情况下,各个连接的导电线7呈拱形。在这种情况下,后盒20b需要用于防止导电线7的顶点部接触到后盒20b的规定空间。在本示例中,相同极性的供电电极51或52通过导电线7和布线板6连接,因此不需要将导电线7布置在发光板5的周缘部。在此结构中,如上所述,能够对后盒20b的角部进行倒角并且能够使得光源单元2纤薄化。
如图4和5中所示,除了壳30以外,安装单元3包括用于控制发光板5的点亮的电路板8、以及用于将端子4与电路板8电气连接的一对端子支承部81。壳30的与光源单元2相对的一侧呈凸状,并且在壳的背面侧形成有容纳电路板8的凹状的电路板容纳部32。壳30还设置有贯通槽33,通过该贯通槽33而插入端子4。
将与布线板6相同的基材用于电路板8。在矩形状基材的与光源单元2相对的表面上安装有诸如用于对发光板5进行点亮驱动的驱动器等的各种元件82。电路板8还设置有与端子支承部81的接合部以及用于外部供电的端子(未示出)。接合部、用于外部供电的端子、驱动器等通过电路板8上所形成的布线图案而电气连接。端子支承部81为各自呈“L”状弯曲的两个金属片,并且其一端与电路板8连接、而另一端向光源单元2直立延伸。各自呈板簧形状的直立延伸的片通过插入到贯通槽33中而按压端子4(见图1)。因而能够确保端子支承部81与端子4之间的电气连接。端子支承部81可以配置为在与端子4连接的情况下产生咔嗒感。从电路板8和端子支承部81与光源单元2相对的表面的相反侧以电绝缘板34覆盖电路板8和端子支承部81,并且保护其避免外部的物理和电气影响。
电路板容纳部32配置成位于安装单元3的中央并且嵌入后盒20b的凹部25。在电路板容纳部32中布置有多个(2个)螺钉止挡部35。在电路板容纳部32的周缘部形成有保持框36。保持框36与螺钉止挡部35一起在电路板悬空的情况下保持电路板8,从而防止安装在电路板8上的诸如驱动器等的各种元件82接触到电路板容纳部32的底部。电绝缘板34设置有槽口37,并且在电路板8的与电路板容纳部32的螺钉止挡部35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多个(2个)螺钉孔83。将螺钉(未示出)插入到槽口37、螺钉孔83以及螺钉止挡部35中,由此将电路板8以及电绝缘板34固定至壳30。螺钉止挡部35以及保持框36保持电路板8,以使得电路板8的未安装各种元件82的表面(背面)位于比电路板容纳部32的周缘部38低了电绝缘板34的厚度的位置处。作为结果,在将电绝缘板34固定至壳30的情况下,电绝缘板34与周缘部38形成在高度上没有差别的平滑表面(见图1)。因此,能够在没有间隙的情况下稳定地执行将安装单元3安装在诸如墙壁等的安装面上。周缘部38设置有固定孔35a,其中通过固定孔35a插入用于把安装单元3固定至墙壁等的固定构件(未示出)。
如图5中所示,在壳30的与光源单元2相对的表面形成保持部31。将保持部31配置在与光源单元2的爪部21相对应的位置处(见图1)。把与至少两个爪部21相对应的保持部31配置为可自由滑动并且通过诸如弹簧等的施力机构9向内侧施力。优选为如图所示通过滑动片91连接可自由滑动的保持部31。在此结构中,在一个保持部31滑动的情况下,通过滑动片91所连接的另一保持部31也滑动。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光源单元2从安装单元3拆卸。
参考图6A和6B来说明用于更换照明设备1的光源单元2的操作步骤。在安装照明设备1的情况下,将安装单元3预先固定在诸如墙壁、天花板或者构成照明器具本体的壳等的安装面(未示出)上。如图6A中所示,光源单元2与安装单元3相对以使得端子4和端子支承部81配置在相同方向。接着,如图6B中所示,将光源单元2安装至安装单元3。此时,与设置有施力机构9的保持部31相对应的爪部21首先与保持部31相接合,并且保持部31向外滑动。接着,其它的爪部21与不具有施力机构9的保持部31相接合。在此结构中,先接合的保持部31通过施力机构9而向内侧回返,并且所有爪部21与保持部31相接合,因而能够容易地将光源单元2安装至安装单元3。此外,此时,由于端子4与端子支承部81连接,因此能够同时进行光源单元2与安装单元3之间的物理安装和电气连接。
在将光源单元2从安装单元3拆卸的情况下,在以手保持光源单元2的情况下按压设置有施力机构9(弹簧等)的保持部31,由此使光源单元滑动。作为结果,将不具有施力机构9的爪部21从保持部31解除。因此,通过移动所解除的光源单元2的端部,能够容易地将光源单元2从安装单元3拆卸。在照明设备1排成列状的情况下,可以用手指滑动设置有施力机构9的保持部3;或者在照明设备1排列成格子图案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将棒状构件插入到各个间隙中来滑动设置有施力机构9的保持部31。在这些情况中,能够如上所述将光源单元2从安装单元3拆卸。
在本实施例的照明设备1中,以使得光源单元2的盒20以及安装单元3的壳30相互嵌入的方式配置布线板容纳部24与电路板容纳部32,并且以使得布线板6和电路板8不相互重叠的方式来配置布线板6和电路板8。换言之,将光源单元2的盒20和安装单元3的壳30配置成:在光源单元2的背面与安装单元3安装的状态下(图6B),将整个布线板容纳部24和整个电路板容纳部32配置在与光源单元2的背面与安装单元3的安装方向(垂直方向)垂直的方向(水平方向)上的不同位处置,并且盒20与壳30嵌入彼此。在此结构中,在光源单元2与安装单元3的安装状态下,布线板6和电路板8两者都布置在发光板5的非发光面侧,因而能够扩大发光板5的发光面侧的发光区域。因此,即使在将照明设备1并排排列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其发光板5配置为彼此相邻接,由此组装成具有大的发光面积的照明设备。此外,由于在非重叠状态下容纳布线板6和电路板8,因此与在重叠状态下容纳布线板6和电路板8相比,能够使照明设备1的厚度变薄。
将盒20的凹部25以及壳30的朝向光源单元2呈凸状的电路板容纳部32形成在彼此相对应的位置,并且配置为以凹凸关系彼此相嵌合。即,光源单元2的盒20具有凹形,并且安装单元3的壳30具有凸形。安装单元3的电路板容纳部32需要用于容纳安装在电路板8上的各种元件82等的空间,因而其突出量比光源单元2的布线板容纳部24的突出量(凹部25的深度)要大。因此,如图6B中所示,在电路板容纳部32的周缘部38与布线板容纳部24之间形成有若干间隙。能够将用于将安装单元3固定至安装面等的螺钉的头和用于将电力供给至电路板8的外部供电线等容纳在该间隙中。
布线板6形成为框状,并且将电路板8布置在安装单元3的中央以使其与框形布线板6的中央开口对齐。在此结构中,能够将框形布线板6中的焊接部61、62布置在靠近发光板5的供电电极51、52的位置。作为结果,各个导电线7能够具有短的连接距离,由此降低导电线自身的顶部的高度并且可以使盒20变薄。此外,能够减小导电线7的量。针对电路板8可以使用矩形基板,因而能够将安装在电路板8上的诸如驱动器等的各种元件82无分散地集中配置。
在照明设备1中,具有发光板5的光源单元2和具有电路板8的安装单元3具有彼此不同的本体。因而在诸如发光板5故障、装置寿命期满等引起的照明中断发生的情况下,用户能够只更换光源单元2。此外,光源单元2不具有电路板8等,因而,与容纳有光源单元等的模块相比,光源单元2能够以低成本制造。
在本发明中,只要将布线板容纳部24和电路板容纳部32配置为使得盒20与壳30嵌入彼此,并且将布线板6和电路板8配置成彼此不重叠,则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能够进行多种变形。例如,上述实施例示出了将电路板容纳部32嵌入盒20的凹部25的结构,但是布线板容纳部24和电路板容纳部32可以各自形成为矩形并且交替地配置以共用规定的空间。电路板容纳部32也可以形成为框状以使得布线板容纳部24嵌入到电路板容纳部32中。
第二实施例
在文献2中说明的照明设备中,凹部与发光板的发光面的一部分重叠,这在发光面上引起非发光区域(不发光的区域)。作为结果,在例如将发光板并排配置的情况下,由于在凹部中不发光,因此不能组装出具有大发光面的照明设备。此外,在文献3中说明的照明器具中,外壳的一部分与发光板的发光面的一部分重叠,这也造成非发光区域。在这种照明设备中,发光板的安装的便利化造成发光板的保持不稳定,并且稳固地保持发光板可能使得安装和拆卸变得困难。
第二实施例是被配置为能够放大发光面侧的发光区域并且容易地替换包括发光板的光源单元的照明设备。
参考图7至12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照明设备。如图7中所示,如第一实施例那样配置本实施例中的照明设备1,并且照明设备1包括:具有平面状发光板5的光源单元2,其中平面状发光板5具有有机EL元件;以及配置为以拆装自如的方式安装至光源单元2的安装单元3。安装单元3具有容纳有用于控制发光板5的点亮的电路板8的壳30。将布线板6与发光板5一起容纳在光源单元2的盒20中。光源单元2在光源单元2的与安装单元3相对的面上包括适于将光源单元2的布线板6与安装单元3的电路板8电气连接的多个(2个)端子4。端子4从光源单元2的布线板6突出,并且通过盒20中形成的槽23而向安装单元3一侧露出。在图7的示例中,端子4和槽23布置在形成为矩形状的光源单元2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侧(第一侧)。
在光源单元2的非发光面(背面)的一端上布置有一对接合部21a。把用于与接合部21a相接合的一对被接合部31a布置在安装单元3的用于安装光源单元2的安装面3A上。在图7的示例中,把一对接合部21a布置在光源单元2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第二侧),并且把一对被接合部31a布置在形成为矩形状的安装单元3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侧(第二侧)上。在接合部21a与被接合部31a相接合的状态下,光源单元2相对于安装单元3可自由转动。即,光源单元2的一端(第一端)侧可绕其另一端(第二端)侧相对于安装单元3自由转动。各个接合部21a呈尖端朝外侧的钩状。各个被接合部31a具有与接合部21a相对应的形状(在图7的示例中,横截面为半梯形的形状(柱状))。各个接合部21a和被接合部31a具有预定宽度,并且其在宽度方向上的接合位置与转动轴X相对应。在示例中,将各个被接合部31a以可自由滑动的方式安装至壳30,并且通过诸如弹簧等的施力机构9而向安装单元3的长边方向上的中央方向施力。优选应为如图中所示来连结一对被接合部31a。结果,作业者能够容易地滑动一对被接合部31a。
将多个(2个)保持部21b布置在光源单元2的非发光面中与布置接合部21a的一端(第二端)不同的部分上,具体为该一端的相对侧(第一端侧)。安装单元3的安装面3A设置有用于保持多个保持部21b的多个(2个)被保持部31b。各个保持部21b与接合部21a一样呈尖端朝外侧的钩状。各个被保持部31b具有与保持部21b相对应的形状(在图7的示例中,矩形孔)。在光源单元2安装到安装单元3的情况下,保持部21b和被保持部31b保持光源单元2。
在光源单元2中,将布线板6安装在发光板5的非发光面上。发光板5与布线板6通过以下而固定:具有出色耐热性、耐湿性以及应力缓和性的带芯双面涂布丙烯酸胶带等。发光板5的供电电极与布线板6通过对导电线(未示出)等进行超声波焊接而彼此电气连接。
盒20包括覆盖发光板5的发光面侧(图中的下侧)的前盒20a和覆盖非发光面侧的后盒20b。前盒20a由透明平板状矩形构件构成。此外,前盒20a可以是具有与发光板5相对的开口的矩形框构件,或者是至少与发光板5相对的表面透明的平板状矩形构件。在前盒20a为前者的情况下,优选为应将透明保护盖等配置在开口处。适于与后盒20b相接合的接合爪22从前盒20a的周缘部突出。
后盒20b是具有底部的扁盒状构件、并且具有与前盒20a相对的开口,其中后盒20b的正面侧(与安装单元3相对的一侧)的周部朝向安装单元3呈凸状。在后盒的背面侧形成有容纳布线板6的凹状布线板容纳部24。后盒20b还包括由后盒20b的除布线板容纳部24以外的底部构成的凹部25。换言之,布线板容纳部24形成为在布线板容纳部的中央配置有凹部25的框状。
在布线板容纳部24的与安装单元3相对的表面上,上述接合部21a和保持部21b与后盒20b一体形成。在后盒20b的周侧设置有适于与前盒20a的接合爪22相接合的接合槽26。优选地,如图中所示对连接后盒20b的周侧与布线板容纳部24的角部进行部分倒角。在图7的示例中,对光源单元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进行倒角。作为结果,能够使光源单元2的外形纤薄化。盒20所包括的前盒20a和后盒20b具有与照明设备1的用途相对应的形状,并且被制造成与发光板5相对应的形状。在本例中,将其制造成长矩形的形状。例如,盒20用的构成材料为诸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丙烯酸类树脂或聚苯乙烯树脂等的塑料材料;或者使表面绝缘后的诸如铝等的金属材料等。
通过在光学透明的矩形基板(未示出)上形成发光部并以密封剂涂布发光部的外部来获得发光板5。通过把由透明导电膜构成的正电极、具有发光功能的发光层以及具有光反射性的负电极顺次地堆叠而构成发光部。针对基板、正电极、发光层、负电极以及密封剂,使用有机EL元件所通用的材料。在密封剂上还设置有由铜板等构成的均热板50。
通过使用诸如通过将环氧树脂等浸渍玻璃纤维布而使环氧树脂硬化而获得的玻璃纤维板等的例如FR-4等的具有不燃性以及低导电率两者的基材,布线板6形成为在中央具有开口的框状从而被容纳在布线板容纳部24中。各个端子4包括与布线板6接合的接合片以及相对于接合片直立延伸的端子片。在示例中,在布线板6的一个周缘部上设置有一对端子4。布线板6还设置有与端子4电气连接的正电极线和负电极线(未示出)。以绝缘材料涂布电极线,并且各电极线的一部分在布线板的相对于发光板5的相反面上露出,由此形成焊接部(未示出)。焊接部通过导电线分别与和发光板5的正电极和负电极电气连接的供电电极(未示出)连接。
除了壳30和电路板8以外,安装单元3包括用于将端子4与电路板8电气连接的一对端子支承部81。壳30的与光源单元2相对的一侧呈凸状,并且形成有容纳电路板8的凹状的电路板容纳部32。壳30还设置有多个(2个)贯通槽33,通过该贯通槽33而插入端子4。
将与布线板6相同的基材用于电路板8。在矩形状基材的与光源单元2相对的表面上安装有诸如用于对发光板5进行点亮驱动的驱动器等的各种元件82。电路板8还设置有与端子支承部81的接合部以及用于外部供电的端子(未示出)。接合部、用于外部供电的端子、驱动器等通过电路板8上所形成的布线图案而电气连接。端子支承部81为各自呈“L”状弯曲的两个金属片,并且其一端与电路板8连接、而另一端向着光源单元2直立延伸。各自呈板簧形状的直立延伸的片夹持插入贯通槽33中的端子4(见图7)。因而能够确保端子支承部81与端子4之间的电气连接。端子支承部81可以配置为在与端子4连接的情况下产生咔嗒感。从电路板8和端子支承部81的与光源单元2相对的表面的相反侧以电绝缘板(未示出)覆盖电路板8和端子支承部81,并且保护其避免外部的物理和电气影响。
电路板容纳部32配置成位于安装单元3的中央并且嵌入光源单元2的凹部25。在电路板容纳部32中布置有多个(2个)螺钉止挡部35。在电路板容纳部32的周缘形成有保持框36。保持框36与螺钉止挡部35一起在电路板8悬空的情况下保持电路板8,从而防止安装在电路板8上的各种元件82接触到电路板容纳部32的底部。在电路板8的与电路板容纳部32的螺钉止挡部35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多个(2个)螺钉孔83。将螺钉(未示出)插入到螺钉孔83以及螺钉止挡部35中,由此将电路板8固定至壳30。螺钉止挡部35以及保持框36保持电路板8,以使得电路板8的未安装电路板8的驱动器等的表面(背面)与周缘部38形成大致平滑的表面。因此,在将安装单元3安装在诸如墙壁等的安装面上时,能够在没有间隙的情况下执行稳定的安装。
如图8中所示,将保持部21b布置在相对于光源单元2的中央面S与接合部21a不同的另一侧(光源单元2的第一端侧)。中央面S包括与安装单元3相对的面(或者安装面3A(见图7))的法线H以及与光源单元2相对于安装单元3可自由转动所围绕的转动轴X相平行的线X’,并且是通过光源单元2的中心部P的平面。即,如图中所示,在将接合部21a布置在光源单元2的一端(第二端)的情况下,将保持部21b布置在相对于接合部21a至少比距离中央面S更远的位置(光源单元2的第一端侧)。因此,将接合部21a和保持部21b布置为彼此分离,因而能够分散施加到接合部21a和保持部21b上的力,以使得即使在光源单元2安装到安装单元3的状态下在光源单元2上施加负荷的情况下也能降低局部应力。此外,能够容易地维持光源单元2相对于安装单元3的水平。
如图9中所示,将接合部21a与保持部21b形成为接合部与保持部在沿转动轴X的方向上的宽度不同。在示例中,接合部21a各自的宽度T1比保持部21b各自的宽度T2宽。此外,被接合部31a和被保持部31b分别具有与接合部21a和保持部21b相对应的形状(见以下说明的图10)。在此结构中,能够防止在将光源单元2安装至安装单元3时以错误的方向来安装光源单元2,这是因为:具有更宽宽度的接合部21a不能与具有更窄宽度的被保持部31b相接合。
此外,设置了接合部21a和保持部21b各一对,并且将其配置成一对接合部21a的间隔D1与一对保持部21b的间隔D2不同。在示例中,一对接合部21a的间隔D1比一对保持部21b的间隔D2窄。将被接合部31a和被保持部31b分别布置在与接合部21a和保持部21b相对应的位置。在此结构中,能够与上述同样地防止以错误的方向来安装光源单元2,这是因为:具有更宽间隔的一对保持部21b不能接合至具有更窄间隔的一对被接合部31a。
如图10中所示,安装单元3在壳30的与光源单元2相对的表面上设置有上述被接合部31a和被保持部31b。将被接合部31a和被保持部31b布置在与接合部21a和保持部21b相对应的位置(见图7)。在壳30的与被接合部31a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凹陷30a。凹陷30a的厚度可以比壳30的其它部分的厚度薄,或者贯通到安装单元3的背面侧。
参考图11和图12A-12C来说明用于更换照明设备1的光源单元2的操作步骤。图11的A-A’线是穿过保持部21b、被保持部31b、接合部21a以及被接合部31a的线。图11的B-A’线是穿过端子4、端子支承部81、接合部21a以及被接合部31a的线。图12A-12C示出沿线A-A’和B-A’的截面图。在安装照明设备1的情况下,将安装单元3预先固定在诸如墙壁、天花板或者构成照明器具本体的壳等的安装面(未示出)上。如图11和12A中所示,将光源单元2配置为使得端子4和端子支承部81布置在相同方向,并且光源单元2相对于安装单元3倾斜。接着,移动光源单元2,并且将光源单元2的接合部21a插入到安装单元3的被接合部31a中。此时,由于在安装单元3的壳30的与被接合部31a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有凹陷30a,因而,可以在光源单元2相对于安装单元3倾斜的情况下将接合部21a深深插入到被接合部31a中。
如图12B中所示,将光源单元2围绕转动轴X转动以使得光源单元2和安装单元3从倾斜位置移位到平行位置。此时,在通过以接合部21a按压被接合部31a而将光源单元2向外侧滑动的同时转动光源单元2。作为结果,将保持部21b配置在相对于被保持部31b的中央面S侧。优选地,保持部21b在安装单元3侧的表面各自呈带有圆角的形状,并且被保持部31b在光源单元2侧的表面各自呈带有圆角的形状。作为结果,在转动光源单元2的情况下,即使保持部21b与被保持部31b相接触,保持部21b和被保持部31b也彼此滑动,以使得保持部21b平滑地布置在相对于被保持部31b的中央面S侧。
接着,如图12C中所示,在光源单元2与安装单元3平行的状态下将被接合部31a向中央面S侧滑动的情况下,滑动光源单元2并且通过被保持部31b来保持保持部21b。因为被接合部31a通过施力机构9而向中央面S侧施力,所以在作业者松开通过接合部21a对被接合部31a按压的情况下,在以被保持部31b保持住保持部21b的同时光源单元2自动地滑动。此时,由于来自施力机构9的弹力的作用,作业者所接受到的安装感觉能够改进。在本安装中,因为端子4与端子支承部81连接,所以还能够同时进行光源单元2和安装单元3之间的机械保持与电气连接。因此,光源单元2安装至安装单元3,并且完成对光源单元2的保持。
在将光源单元2从安装单元3拆卸的情况下,以手保持的光源单元2按压被接合部31a,由此滑动被接合部31a。作为结果,光源单元2也略微滑动,并且将保持部21b从被保持部31b解除。在以手保持光源单元2的被解除端部的情况下将光源单元2从安装单元3分离,由此能够容易地将光源单元2从安装单元3拆卸。此外,在将照明设备1排成列状的情况下,在作业者用手指滑动被接合部31a的情况下光源单元2如上略微滑动;或者在将照明设备1排列成格子图案的情况下,在作业者通过将棒状构件插入各间隙中来滑动被接合部31a的情况下光源单元2如上略微滑动。作为结果,将保持部21b从被保持部31b解除,并且能够将光源单元2从安装单元3拆卸。
在本实施例的照明设备1中,端子4从光源单元2突出并且安装单元3的端子支承部81用作供电端子。将端子4和端子支承部81配置成只有在光源单元2安装到安装单元3的状态下才能够供给电力。即,在将光源单元2安装到安装单元3完成的状态下能够将电力供给至光源单元2,而在将光源单元从安装单元3拆卸的情况下能够安全地切断电力。在此结构中,因为不需要在二者之间安装或者移除布线等,所以能够容易地将光源单元2安装至安装单元3以及从安装单元3拆卸。此外,能够防止在安装或者拆卸光源单元2时的电击。
将接合部21a和保持部21b布置在光源单元2的非发光面上,并且将被接合部31a和被保持部31b布置在安装单元3的安装面上。因此,它们不与光源单元2的发光面侧重叠,因而能够减小发光面中的非发光区域。因为能够通过转动光源单元来将光源单元2安装至安装单元3以及从安装单元3拆卸,所以还能够容易地更换包括发光板5的光源单元2。
将布线板容纳部24和电路板容纳部32配置成光源单元2的盒20与安装单元3的壳30嵌入彼此,并且将布线板6和电路板8配置为彼此不相互重叠。在此结构中,在光源单元2安装到安装单元3的安装状态下布线板6和电路板8两者都布置在发光板5的非发光面侧,因而能够减小发光板5的发光面侧中的非发光区域。因此,即使在将照明设备1并排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其发光板5配置为彼此相邻接,由此组装成具有大的发光面积的照明设备。此外,由于将布线板6和电路板8布置为彼此不重叠,因此与其相互重叠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照明设备1的厚度变薄。
在照明设备1中,具有发光板5的光源单元2和具有电路板8的安装单元3具有彼此不同的本体。因而在诸如发光板5故障、装置寿命期满等引起的照明中断发生的情况下,用户能够只更换光源单元2。
在实施例的变形例中,可以将光源单元2的端子4组装在保持部21b中,并且可以将安装单元3的端子支承部81组装在被保持部31b中。即,以被保持部31b所保持的保持部21b将端子4与端子支承部81连接。在本变形例中,能够像上述实施例一样,同时进行光源单元2和安装单元3之间的机械保持和电气连接。存在光源单元2作为单个更换构件来流通的情况。在此配置中,需要对从光源单元2突出的端子4进行保护以防止弯曲损坏等。在此变形例中,由于将端子4组装在作为结构部件的保持部21b中,因此能够在不使用附加的保护构件等的情况下保护端子4。保持部21b和被保持部31b可以由导电性材料形成,并且以使其用作供电端子的方式来配置。作为结果,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第三实施例
参考图13A和13B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照明设备。在本实施例的照明设备1中,光源单元2的各个接合部21a包括U形钩件,并且安装单元3的各个被接合部31a构成轴构件。即,U形的接合部21a挂在轴状的被接合部31a上,由此光源单元2可绕被接合部31a的转动轴相对于安装单元3自由转动。在本示例中,将接合部21a布置在光源单元2的一侧的两端,并且将被接合部31a布置在安装单元3的一侧的两端。将保持部21b布置在与布置接合部21a的一侧的相对侧,并且将被保持部31b布置在与布置被接合部31a的一侧的相对侧。在本示例中,将保持部21b和被保持部31b在光源单元2和安装单元3的上述侧的中央部分各布置一个。
各个接合部21a具有规定的硬度并且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形成。将各个接合部21a形成为在U形的两端之间的间隔比各个被接合部31a的轴构件的直径大。将各个U形的接合部21a的一端固定至光源单元2、并且还与光源单元2中所容纳的布线板(未示出)电气连接。优选地,各个接合部21a在U形的中间部形成为180°以上的圆弧状。在光源单元2相对于安装单元3的转动角度处于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接合部21a可以难以脱离被接合部31a。如图13A中的放大图所示,各个U形的接合部21a的另一端略微弯向U形圆弧的相对侧,由此容易挂上及脱离被接合部31a的轴状部。
各个被接合部31a由具有规定的硬度和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形成。各个被接合部31a还由从安装单元3向光源单元2一侧突出的一对轴承片39所支承。在轴承片39中设置有配线(未示出),并且配线适于将被接合部31a与安装单元3中所容纳的电路板(未示出)电气连接。因而,在接合部21a与被接合部31a相接合的情况下,光源单元2与安装单元3电气连接。在轴承片39内布置有一对间隔保持构件7a,并且其适于将光源单元2与安装单元3之间的距离和转动角度保持在恒定水平。
如图13B的放大图中所示,保持部21b和被保持部31b各自为L形的板状构件,并且其弯曲的尖端彼此相接合由此光源单元2可以被安装单元3保持。保持部21b和被保持部31b中的至少一个是由具有挠性的材料形成的,其中任一个弹性变形,并且其中一个的尖端被嵌入另一个的弯曲部、由此建立接合。像轴承片39一样,在保持部21b外侧布置有一对间隔保持构件7b,并且在被保持部31b外侧布置有一对间隔保持构件7c,这些间隔保持构件适于将光源单元2与安装单元3之间的距离和转动角度保持在恒定水平。在本示例中,将光源单元2的间隔保持构件7b布置在内侧,并且将间隔保持构件7c布置在外侧,由此防止间隔保持构件7b和间隔保持构件7c的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光源单元2与安装单元3之间的机械保持与电气连接。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并且提高照明设备1的生产率。
参考图14和图15来说明本实施例的变形例。在图14中示出的变形例中,光源单元2中的多个(2个)接合部21a由直立延伸到安装单元3的一侧的直立片27a以及布置在直立片的外表面的突起部27b所构成。安装单元3中的多个(2个)被接合部31a由布置在安装单元3的壳30的侧面中的孔构成。直立片27a由具有挠性的构件构成。在接合部21a的突起部27b被嵌入在被接合部31a的孔中的情况下,接合部21a与被接合部31a接合,并且光源单元2相对于安装单元3可自由转动。保持部21b由如上述实施例那样的L形的板状构件构成。被保持部31b由布置在安装单元3的壳30的侧面中的槽构成。在此结构中,在将保持部21b的弯曲尖端嵌入在被保持部31b的槽中的情况下,保持部21b与被保持部31b相接合并且光源单元2由安装单元3机械地保持住。
在图15中示出的变形例中,光源单元2中的多个(2个)接合部21a由布置在光源单元2的盒20的侧面中并且可自由向外和向内移动的突起部28a所构成。安装单元3中的多个(2个)被接合部31a由布置在安装单元3的壳30的侧面中的孔构成。通过弹簧28b对突起部28a施力以从盒20突出。在本示例中,壳30的内周侧比盒20的外周侧大。在此结构中,在将接合部21a的突起部28a嵌入在被接合部31a的孔中的情况下,接合部21a与被接合部31a相接合并且光源单元2相对于安装单元3可自由转动。将保持部21b和被保持部31b进行与上述的变形例一样的配置。在将保持部21b的弯曲尖端嵌入在被保持部31b的槽中的情况下,保持部21b与被保持部31b相接合并且光源单元2由安装单元3机械地保持住。在本变形例中,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光源单元2与安装单元3之间的机械保持与电气连接。
在本发明中,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接合部21a与被接合部31a相接合以使得光源单元2相对于安装单元3可自由转动、并且通过保持部21b和被保持部31b进行保持,则可以进行各种修改。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被接合部31a可自由滑动,但是接合部21a也可以自由滑动。

Claims (11)

1.一种照明设备,包括:
光源单元,其具有容纳平面状的发光板和所述发光板的非发光面侧所安装的布线板的盒;以及
安装单元,其具有容纳用于控制所述发光板的点亮的电路板的壳,所述安装单元被配置为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到所述光源单元的背面,
其中,所述盒的与所述安装单元相对的一侧形成为凸状,并且在所述盒的背面侧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布线板的凹状的布线板容纳部,
所述壳的与所述光源单元相对的一侧形成为凸状,并且在所述壳的背面侧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电路板的凹状的电路板容纳部,以及
所述光源单元的所述盒以及所述安装单元的所述壳被配置成:在所述光源单元的背面安装到所述安装单元的安装状态下,将所述布线板容纳部的整体和所述电路板容纳部的整体配置在与所述光源单元的背面安装到所述安装单元的安装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并且所述盒和所述壳彼此相嵌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设备,其中,由所述盒的与所述布线板容纳部不同的部分所构成的凹部以及在所述壳的与所述光源单元相对的一侧形成为凸状的所述电路板容纳部形成在彼此相对应的位置处,并且以凹凸关系彼此相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设备,其中,所述布线板形成为框状,并且所述电路板以与框状的所述布线板的中央开口相对应的方式布置在所述安装单元的中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设备,其中,在所述光源单元的非发光面侧的一端设置有接合部,并且在所述安装单元的安装所述光源单元的安装面中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接合部相接合的被接合部,
在所述接合部与所述被接合部相接合的状态下,所述光源单元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单元自由转动,以及
在所述光源单元的非发光面侧的与设置所述接合部的一端不同的部分设置有保持部,并且在所述安装单元的安装面中设置有被保持部,其中所述保持部被配置为保持在所述被保持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设备,其中,所述保持部和所述被保持部设置在相对于穿过所述光源单元的中央部的中央面与所述接合部和所述被接合部不同的另一侧,所述中央面包括所述安装面的法线以及与所述光源单元相对于所述安装单元自由转动所围绕的转动轴平行的线。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照明设备,其中,所述接合部或者所述被接合部能够在与所述安装面大致平行的方向上自由滑动、并且在从所述接合部或者所述被接合部的一端到中央侧的方向上被弹性地施力。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照明设备,其中,所述接合部和所述被接合部以及所述保持部和所述被保持部是以所述接合部和所述被接合部在沿转动轴的方向上的宽度与所述保持部和所述被保持部在沿转动轴的方向上的宽度不同的方式而形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照明设备,其中,所述接合部和所述被接合部以及所述保持部和所述被保持部被成对设置,并且被配置成一对所述接合部的间隔以及一对所述被接合部的间隔分别不同于一对所述保持部的间隔以及一对所述被保持部的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照明设备,其中,所述光源单元和所述安装单元各自包括供电端子,并且所述供电端子位于与设置有所述接合部和所述被接合部的位置相分离的位置处。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照明设备,其中,所述保持部和所述被保持部被配置为用作供电端子。
11.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照明设备,其中,所述接合部和所述被接合部被配置为用作供电端子。
CN201180068919.9A 2011-03-04 2011-12-08 照明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034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48127 2011-03-04
JP2011-048098 2011-03-04
JP2011048098A JP5789757B2 (ja) 2011-03-04 2011-03-04 照明装置
JP2011048127 2011-03-04
PCT/JP2011/078418 WO2012120739A1 (ja) 2011-03-04 2011-12-08 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03447A CN103403447A (zh) 2013-11-20
CN103403447B true CN103403447B (zh) 2016-02-24

Family

ID=46797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891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03447B (zh) 2011-03-04 2011-12-08 照明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00095B2 (zh)
CN (1) CN103403447B (zh)
WO (1) WO20121207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79893B1 (en) * 2011-02-22 2018-03-28 Konica Minolta, Inc. Illumination device
JP6284074B2 (ja) * 2012-10-23 2018-02-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JP5895151B2 (ja) * 2012-11-30 2016-03-3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JP6083527B2 (ja) * 2013-02-13 2017-02-2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器具
JP6065324B2 (ja) 2013-02-28 2017-01-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装置
US9995470B2 (en) 2013-12-27 2018-06-12 Kaneka Corporation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light-emitting panels, aligned-arrangement structure for light-emitting panels, and light-emitting panel
JP6278311B2 (ja) 2014-02-13 2018-02-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器具
CH709411B1 (de) * 2014-03-26 2018-03-29 Ribag Licht Ag Leuchtelement mit OLED.
CN107210015A (zh) * 2014-12-19 2017-09-26 Lg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WO2017187819A1 (ja) * 2016-04-28 2017-11-02 株式会社キルトプランニングオフィス 照明装置及び取付部材
JP6293203B2 (ja) * 2016-06-02 2018-03-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JP6293204B2 (ja) * 2016-06-02 2018-03-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JP6448752B2 (ja) * 2017-12-06 2019-01-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CN113036443B (zh) * 2021-03-04 2022-01-2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宽带和宽角rcs减缩的光学透明电磁超表面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9055A (zh) * 2003-03-31 2006-02-22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JP2007250302A (ja) * 2006-03-15 2007-09-2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発光パネル式照明器具
JP2009076388A (ja) * 2007-09-21 2009-04-09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面発光照明器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91021B2 (ja) 1995-05-12 2006-06-28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車両用前照灯装置
JP3932061B2 (ja) 1996-12-26 2007-06-20 シチズン電子株式会社 El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485107B2 (ja) * 2000-06-13 2004-01-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CN1650672A (zh) * 2002-04-25 2005-08-03 哈利盛东芝照明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KR100617116B1 (ko) * 2004-08-06 2006-08-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영상표시장치
KR100709739B1 (ko) * 2005-05-06 2007-04-23 주식회사 레인콤 디스플레이 브라켓 누름스위치가 장착된 멀티미디어용휴대기기 및 그의 조작 방법
JP4656143B2 (ja) * 2005-08-25 2011-03-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表示ユニットを有する携帯機器
JP4470870B2 (ja) 2005-11-25 2010-06-02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JP4561623B2 (ja) 2005-12-20 2010-10-13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有機elスポットライト及び有機elダウンライト
JP4569463B2 (ja) 2005-12-20 2010-10-27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有機el照明パネル用取付け装置
KR20080075938A (ko) * 2007-02-14 2008-08-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JP4825160B2 (ja) 2007-04-06 2011-11-30 コイズミ照明株式会社 Led照明器具
JP4915589B2 (ja) 2007-11-26 2012-04-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面状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照明器具
KR101562813B1 (ko) * 2009-04-09 2015-10-2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장치
KR101056323B1 (ko) * 2009-09-15 2011-08-11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평판표시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9055A (zh) * 2003-03-31 2006-02-22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JP2007250302A (ja) * 2006-03-15 2007-09-2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発光パネル式照明器具
JP2009076388A (ja) * 2007-09-21 2009-04-09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面発光照明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00095B2 (en) 2016-07-26
WO2012120739A1 (ja) 2012-09-13
US20130279181A1 (en) 2013-10-24
CN103403447A (zh) 2013-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03447B (zh) 照明设备
EP2495492B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EP2657755B1 (en) Display apparatus
EP1903376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portable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20090185393A1 (en) Light source module,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light source module
EP2719946A1 (en) Illumination system
JP5480068B2 (ja) Led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照明装置用ledモジュール,液晶表示装置
US20030218877A1 (en) Backlight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4950499A (zh) 液晶显示器
KR20140036715A (ko) 표시 장치의 표시 모듈
US20090273919A1 (en) Backlight unit
CN104221471A (zh) 有机el 模块以及有机el 模块的供电构造
CN104914618A (zh) 面光源装置、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EP2495491B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WO2017187819A1 (ja) 照明装置及び取付部材
CN101349836A (zh) 灯座、包括该灯座的背光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EP2395378B1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JP5992205B2 (ja) 有機elモジュールの取り付け構造
EP2565532B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CN105873365A (zh) 一种电路板
KR20080071445A (ko)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EP3029779B1 (en) Ac socket, power cord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7108172B2 (ja) 照明装置
KR101257748B1 (ko) Led 조명장치
JP5615582B2 (ja) El照明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120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24

Termination date: 201812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