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98680A - 方向盘 - Google Patents

方向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98680A
CN103298680A CN2011800639946A CN201180063994A CN103298680A CN 103298680 A CN103298680 A CN 103298680A CN 2011800639946 A CN2011800639946 A CN 2011800639946A CN 201180063994 A CN201180063994 A CN 201180063994A CN 103298680 A CN103298680 A CN 1032986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nge part
insulator
elastic body
diameter portion
wide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6399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98680B (zh
Inventor
宫原邦友
近藤隆
国武幸宏
小野原启介
若井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98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86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986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86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00Controlling members, e.g. knobs or handles; Assemblie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dicating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members
    • G05G1/08Controlling members for hand actuation by rotary movement, e.g. hand wheels
    • G05G1/10Details, e.g. of discs, knobs, wheels or ha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3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steering wheels or steering columns
    • B60R21/203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steering wheels or steering columns using modules containing inflator, bag and cover attachable to the steering wheel as a complete sub-unit
    • B60R21/2037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steering wheels or steering columns using modules containing inflator, bag and cover attachable to the steering wheel as a complete sub-unit the module or a major component thereof being yieldably mounted, e.g. for actuating the horn switch or for protecting the driver in a non-deployment situ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576Elements
    • Y10T74/20732Handles
    • Y10T74/20834Hand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将在构成动力阻尼器的弹性体上所负载的载荷降低,延长动力阻尼器的寿命,并且能够容易地调整动力阻尼器的频率的方向盘。绝缘子(14)具有配置在止挡件(13)与弹性体(15)之间的第一凸缘部(14a)、和配置在螺旋弹簧(17)与弹性体(15)之间的第二凸缘部(14b),弹性体(15)具有以能够与第一凸缘部(14a)接触的方式扩径的第一扩径部(15a)、和以能够与第二凸缘部(14b)接触的方式扩径的第二扩径部(15b),在第一凸缘部(14a)的与第一扩径部(15a)的接触面上,形成有配置为大致放射状的多个线状突起(14c)。

Description

方向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操纵汽车等车辆的方向盘,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动力阻尼器(dynamic damper)的方向盘。
背景技术
在操纵汽车等车辆的方向盘中已知如下的方向盘,其具有组装在将旋转操作转换成转向操作的转向轴上的主体部、和配置在该主体部的大致中央的衬垫部(pad),将上述衬垫部以能够沿上述转向轴的轴向移动的方式组装在上述主体部上,并在上述主体部与上述衬垫部之间构成喇叭开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
上述方向盘的组装结构例如通过以下部件构成:固定在上述主体部上的第一喇叭板;竖立设置在该第一喇叭板上的引导销;配置在该引导销的前端的止挡件;固定在上述衬垫部上并以能够沿着上述引导销滑动的方式配置的第二喇叭板;沿着上述引导销配置并向使上述第二喇叭板与上述止挡件抵接的方向弹压的螺旋弹簧;和配置在该螺旋弹簧与上述第二喇叭板之间的弹性体。
通过这样地使弹性体夹置在螺旋弹簧与喇叭板之间而构成动力阻尼器,该动力阻尼器调整作为质量体的衬垫部的固有振动数,并利用衬垫部的共振来抵消从主体部传递来的振动,从而减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2629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02859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向盘中,经由与喇叭板连接的引导壁,通过螺旋弹簧始终弹压弹性体。因此,该弹性体始终成为被压扁的状态,则具有弹性体容易疲劳,且难以延长弹性体的寿命的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方向盘中,弹性体与喇叭板连接,在其内侧配置有引导弹性体的滑动件,并通过螺旋弹簧始终弹压滑动件。因此,每当滑动件上下滑动时该弹性体就会负载载荷,并且会在其与喇叭板之间产生磨耗,则具有弹性体容易疲劳,难以延长弹性体的寿命的问题。
另外,在这些方向盘中使用的动力阻尼器,针对每种车型或方向盘的种类独立地反复进行试制及试验,而最终设定了形状。届时,根据试验结果,变更弹性体的厚度、弹性系数、螺旋弹簧的弹性系数等,并进行动力阻尼器的频率调整。另外,根据动力阻尼器的结构,仅通过弹性体的厚度和弹性系数的变更,无法进行所期望的频率调整,并且不得不变更动力阻尼器的结构本身的情况也不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在构成动力阻尼器的弹性体上所负载的载荷降低,延长动力阻尼器的寿命,并且能够容易地调整动力阻尼器的频率的方向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方向盘,其具有:组装在将旋转操作转换成转向操作的转向轴上的主体部;和配置在该主体部的大致中央的衬垫部,将所述衬垫部以能够沿所述转向轴的轴向移动的方式组装在所述主体部上,并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衬垫部之间构成喇叭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盘具有:固定在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喇叭板;固定在所述衬垫部上的第二喇叭板;竖立设置在所述第一喇叭板或所述第二喇叭板中的一方上的引导销;形成在该引导销的前端的止挡件;以能够沿着所述引导销滑动的方式穿插的绝缘子;与该绝缘子的外周嵌合的弹性体;与该弹性体的外周嵌合并且以能够与所述第一喇叭板或所述第二喇叭板中的另一方卡定的方式配置的保护件;和以将所述绝缘子向所述止挡件弹压的方式穿插在所述引导销上的螺旋弹簧,所述绝缘子具有:配置在所述止挡件与所述弹性体之间的第一凸缘部;和配置在所述螺旋弹簧与所述弹性体之间的第二凸缘部,所述弹性体具有:以能够与所述第一凸缘部接触的方式扩径的第一扩径部;和以能够与所述第二凸缘部接触的方式扩径的第二扩径部,在所述第一凸缘部的与所述第一扩径部的接触面上,形成有配置为大致放射状的多个线状突起。
也可以为,通过调整所述第一凸缘部及所述第一扩径部的径向宽度、所述第一扩径部的厚度、或者所述线状突起的条数、长度、高度或宽度中的任意一项,来调整由所述衬垫部的振动产生的振幅或频率。
也可以为,所述第一凸缘部及所述第一扩径部的径向宽度具有与所述第二凸缘部及所述第二扩径部的径向宽度相比形成得较大的部分。
也可以为,在所述第二凸缘部的与所述第二扩径部的接触面上,形成有多个点状突起。另外,也可以为,在所述第一凸缘部的所述止挡件侧的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凹凸。
也可以为,所述绝缘子分为:第一绝缘子,该第一绝缘子具有所述第一凸缘部、和从所述第一凸缘部向第二凸缘部延设并沿着所述引导销配置的第一腿部;和第二绝缘子,该第二绝缘子具有所述第二凸缘部、和从所述第二凸缘部向所述第一凸缘部延设并沿着所述引导销配置的第二腿部。
也可以为,所述保护件具有以能够与所述第一扩径部接触的方式扩张的扩张部、和竖立设置在该扩张部的表面上的柱状突起,所述第一凸缘部及所述第一扩径部具有能够与所述柱状突起卡定的凹部。
也可以为,所述保护件在外周面上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喇叭板或所述第二喇叭板卡定的爪部,所述扩张部、所述第一凸缘部及所述第一扩径部具有能够对卡定在所述第一喇叭板或所述第二喇叭板上的所述爪部进行目视的切口部。
也可以为,所述第一凸缘部及所述第二凸缘部具有能够对组装了的所述弹性体进行目视的通孔。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方向盘,弹性体不会与引导销的止挡件、第一喇叭板、第二喇叭板以及螺旋弹簧直接接触,能够降低在弹性体上所负载的载荷以及磨耗,能够延长动力阻尼器的寿命。另外,通过在绝缘子与弹性体之间的接触中使用线状突起,能够使摩擦力在绝缘子与弹性体之间有效地产生。而且,通过调整绝缘子与弹性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容易地调整在绝缘子与弹性体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并能容易地进行动力阻尼器的频率调整。
另外,通过调整第一凸缘部及第一扩径部的径向宽度、第一扩径部的厚度、或者线状突起的条数、长度、高度或宽度中的任意一项,能够容易地调整绝缘子与弹性体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并能调整由衬垫部的振动产生的振幅或频率,容易地进行动力阻尼器的频率调整。
另外,通过使第一凸缘部及第一扩径部与第二凸缘部及第二扩径部相比形成得较大,能够很大地确保对阻尼器性能影响较大的第一凸缘部侧的面积,并能够在绝缘子与弹性体之间产生必要的摩擦力。
另外,通过在第二凸缘部的与第二扩径部的接触面上形成多个点状突起,能够在第二凸缘部中的绝缘子与弹性体之间产生摩擦力,并能辅助在第一凸缘部上产生的摩擦力。
另外,通过在第一凸缘部的止挡件侧的表面上形成多个凹凸,能够抑制第一凸缘部向引导销和垫圈等的粘贴,并能抑制异常噪音的产生和绝缘子的破损。
另外,通过将绝缘子分为第一绝缘子和第二绝缘子,能够容易地组装绝缘子。而且,通过使第二绝缘子的腿部与止挡件接触,还能降低在弹性体上产生的载荷。
另外,通过在保护件上形成柱状突起,并在绝缘子及弹性体上形成能够与柱状突起卡定的凹部,能够抑制绝缘子及弹性体的旋转,并能抑制绝缘子及弹性体的磨耗。
另外,通过在保护件的外周面上形成能够与喇叭板卡定的爪部,并在绝缘子及弹性体上形成切口部,而构成为能够对卡定在喇叭板上的爪部进行目视,能够容易地确认组装状态。
另外,通过在绝缘子的第一凸缘部及第二凸缘部上形成通孔,而构成为能够对组装在绝缘子上的弹性体进行目视,能够容易地确认组装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方向盘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动力阻尼器的放大图,(A)表示通常时,(B)表示喇叭鸣笛时。
图3是图1所示的第一绝缘子的详细图,(A)是俯视图,(B)是后视图,(C)是图3(A)的C向视图,(D)是图3(A)的D-D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第二绝缘子的详细图,(A)是俯视图,(B)是后视图,(C)是图4(A)的C向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弹性体的详细图,(A)是俯视图,(B)是后视图,(C)是图5(A)的C向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的保护件的详细图,(A)是俯视图,(B)是后视图,(C)是图6(A)的C向视图,(D)是图6(A)的D-D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动力阻尼器的组装工序的图,(A)表示弹性体的组装工序,(B)表示第一绝缘子的组装工序,(C)表示第二绝缘子的组装工序。
图8是图1所示的第一喇叭板的详细图,(A)表示阻尼器组装前的俯视图,(B)表示阻尼器组装后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方向盘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A)是第二实施方式,(B)是第三实施方式,(C)是第四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图1~图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方向盘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动力阻尼器的放大图,(A)表示通常时,(B)表示喇叭鸣笛时。图3是图1所示的第一绝缘子的详细图,(A)是俯视图,(B)是后视图,(C)是图3(A)的C向视图,(D)是图3(A)的D-D剖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第二绝缘子的详细图,(A)是俯视图,(B)是后视图,(C)是图4(A)的C向视图。图5是图1所示的弹性体的详细图,(A)是俯视图,(B)是后视图,(C)是图5(A)的C向视图。图6是图1所示的保护件的详细图,(A)是俯视图,(B)是后视图,(C)是图6(A)的C向视图,(D)是图6(A)的D-D剖视图。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方向盘SW具有:组装在将旋转操作转换成转向操作的转向轴S上的主体部1;和配置在主体部1的大致中央的衬垫部2,将衬垫部2以能够沿转向轴S的轴向移动的方式组装在主体部1上,并在主体部1与衬垫部2之间构成喇叭开关3,该方向盘SW具有:固定在主体部1上的第一喇叭板11;固定在衬垫部2上的第二喇叭板21;竖立设置在第二喇叭板21上的引导销12;形成在引导销12的前端的止挡件13;以能够沿着引导销12滑动的方式穿插的绝缘子14;与绝缘子14的外周嵌合的弹性体15;与弹性体15的外周嵌合并且以能够与第一喇叭板11卡定的方式配置的保护件(protect)16;和以将绝缘子14向止挡件13弹压的方式穿插在引导销12上的螺旋弹簧17,绝缘子14具有配置在止挡件13与弹性体15之间的第一凸缘部14a、和配置在螺旋弹簧17与弹性体15之间的第二凸缘部14b,弹性体15具有以能够与第一凸缘部14a接触的方式扩径的第一扩径部15a、和以能够与第二凸缘部14b接触的方式扩径的第二扩径部15b。在第一凸缘部14a的与第一扩径部15a的接触面上,形成有配置为大致放射状的多个线状突起14c。
如图1所示,上述主体部1具有:通过固定件1a固定在转向轴S上的盘毂部1b;从盘毂部1b沿径向延设的多个辐条部1c;和与辐条部1c连结的环状的盘缘部1d。另外,在主体部1的内侧,形成有供第一喇叭板11固定的壁面部1e。该主体部1的结构基本上与现有的结构相同,但并不限定于所图示的结构。
如图1所示,上述衬垫部2配置在方向盘SW的大致中央部,是收容气囊22的部件。衬垫部2一般是树脂成形,以能够在气囊22膨胀展开时,根据形成在背面上的薄壁部而断裂的方式构成。另外,衬垫部2具有供第二喇叭板21固定的壁面部23、和与第二喇叭板21抵接的支承部24。而且,在固定于衬垫部2上的第二喇叭板21的大致中央部,固定有对气囊22供给气体的充气机25。气囊22与充气机25一起固定在第二喇叭板21上,并以折叠的状态收容在衬垫部2内。气囊22也可以由包覆片(lapping sheet)26包裹。此外,第二喇叭板21也可以不是独立的部件,而由保持充气机25的保持器构成。
如图1所示,上述第一喇叭板11具有:穿插有引导销12的第一平面部11a;配置有喇叭开关3的固定接点3a的第二平面部11b;和将第一平面部11a及第二平面部11b连接的侧面部11c。侧面部11c通过铆钉等固定件固定在主体部1的壁面部1e上。
如图1所示,上述第二喇叭板21具有:固定有充气机25并竖立设置有引导销12的第一平面部21a;配置有喇叭开关3的可动接点3b的第二平面部21b;和将第一平面部21a与第二平面部21b连接的侧面部21c。侧面部21c通过铆钉等固定件固定在衬垫部2的壁面部23上。
上述主体部1及衬垫部2通过由引导销12、止挡件13、绝缘子14、弹性体15、保护件16及螺旋弹簧17构成的动力阻尼器,以能够沿转向轴S的轴向移动并且能够降低振动的方式构成。以下,参照图2~图6对动力阻尼器的构成进行具体叙述。
如图2所示,上述引导销12构成为与止挡件13一体形成的螺母状,并夹着第二喇叭板21螺合有螺栓等的固定部件18,从而固定在第二喇叭板21上。上述止挡件13一体形成在引导销12的前端,由与引导销12相比扩径了的凸缘部构成。此外,也可以使垫圈19等夹置在止挡件13与绝缘子14之间。
上述绝缘子14是在保持弹性体15的同时沿着引导销12滑动的部件。绝缘子14具有将大致H字形横倒后的截面形状,通过第一凸缘部14a和第二凸缘部14b将弹性体15夹持。该绝缘子14也可以是具有第一凸缘部14a及第二凸缘部14b的一体成形部件,或是将多个部件组装而成形的部件。图2所示的绝缘子14被分为具有第一凸缘部14a的第一绝缘子141、和具有第二凸缘部14b的第二绝缘子142。
如图3(A)~(D)所示,第一绝缘子141具有第一凸缘部14a、和从第一凸缘部14a向第二凸缘部14b延设并沿着引导销12配置的第一腿部14d。另外,在第一绝缘子141的中央部,形成有穿插引导销12的开口部14e。
如图3(A)所示,在第一凸缘部14a的止挡件13侧的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凹凸14f。在此,虽然是通过格子状的突起形成凹凸14f,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通过格子状的凹陷、网眼状的突起或凹陷、平行线状的突起或凹陷、已排列的多个点状的突起或凹陷、任意分散的多个点状的突起或凹陷等形成。通过形成该凹凸14f,能够抑制第一凸缘部14a向引导销12和垫圈19等的粘贴,并能抑制异常噪音的产生和绝缘子14的破损。
另外,第一绝缘子141的第一凸缘部14a在周缘部具有能够与保护件16的柱状突起16e(参照图6)卡定的凹部14g。通过形成该凹部14g,能够使保护件16与第一绝缘子141在圆周方向上卡定,并能够抑制第一绝缘子141(即,绝缘子14)的旋转,并能够抑制绝缘子14及弹性体15的磨耗。
另外,第一绝缘子141的第一凸缘部14a在周缘部,具有能够以俯视对卡定在第一喇叭板11上的保护件16的爪部16f(参照图6)进行目视的切口部14h。通过形成该切口部14h,能够容易地确认动力阻尼器的组装状态。
另外,第一绝缘子141的第一凸缘部14a具有能够对组装在绝缘子14上的弹性体15进行目视的通孔14i。通过形成该通孔14i,能够容易地确认弹性体15的组装状态。
如图3(B)所示,在第一凸缘部14a的背面,形成有多个线状突起14c。线状突起14c例如以放射状形成在第一凸缘部14a的具有最大直径D1的部分上,但并不限定于所图示的配置,也可以为,在第一凸缘部14a的背面的其他部分上追加短的线状突起,或者也可以为,使一部分线状突起不以放射状配置。此外,第一凸缘部14a在具有最大直径D1的部分上具有径向宽度Rf1。
另外,如图3(B)及(C)所示,线状突起14c是具有长度L、宽度w、高度h的截面为大致半圆形的突起。而且,通过适当地调整线状突起14c的条数、长度L、宽度w或高度h,而以能够将线状突起14c咬入至弹性体15内的方式构成,并产生所期望的摩擦力。通过调整该摩擦力,能够任意调整由衬垫部2的振动产生的振幅或频率。另外,也可以与线状突起14c的必要长度配合地,来调整第一凸缘部14a的径向宽度Rf1。此外,线状突起14c的宽度w的大小不需要在长度L范围内均等,也可以设定为,向着径向外侧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或者在中间部最大。
如图3(B)~(D)所示,第一腿部14d竖立设置在开口部14e的周缘部的一部分上,且在前端部具有能够与第二绝缘子142卡定的爪部14j。此处图示了两根第一腿部14d,但第二腿部14k也可以是三根以上。另外,第一腿部14d与后述的第二绝缘子142的第二腿部14k组合,而形成沿着引导销12配置的大致筒状部。
如图4(A)~(C)所示,第二绝缘子142具有第二凸缘部14b、和从第二凸缘部14b向第一凸缘部14a延设并沿着引导销12配置的第二腿部14k。另外,在第二绝缘子142的中央部,形成有穿插引导销12的开口部14l。
如图4(A)及(B)所示,在第二凸缘部14b的开口部14l的周缘部,形成有能够将第一绝缘子141的第一腿部14d穿插的收容部14m。在该收容部14m内穿插第一绝缘子141的第一腿部14d,而将第一绝缘子141与第二绝缘子142组装,由此能够形成可沿着引导销12滑动的大致筒状部。
另外,第二绝缘子142的第二凸缘部14b具有能够对组装在绝缘子14上的弹性体15进行目视的通孔14n。通过形成该通孔14n,能够容易地确认弹性体15的组装状态。
如图4(A)及(C)所示,在第二凸缘部14b的螺旋弹簧17侧的表面上,形成有沿着开口部14l的周缘部竖立设置的弹簧引导件14o。在弹簧引导件14o的外周穿插有螺旋弹簧17。也可以为,弹簧引导件14o具有将所穿插的螺旋弹簧17卡合的爪部(未图示)。
如图4(B)及(C)所示,第二腿部14k沿着第二凸缘部14b的开口部14l形成。此处图示了四根第二腿部14k,但第二腿部14k也可以是两根、三根、或五根以上。
另外,也可以为,在第二凸缘部14b的弹性体15侧的表面的周缘部上,形成有能够与保护件16的表面抵接的止动壁14p。该止动壁14p具有如下的功能:在第二凸缘部14b与保护件16之间使弹性体15被按压的情况下,止动壁14p与保护件16的表面抵接而确保一定的间隔,使得在弹性体15上不会负载超出规定的载荷。此外,止动壁14p也可以构成为,在其与保护件16的接触面上形成有阶梯部,而使止动壁14p的一部分与保护件16抵接。
另外,在第二凸缘部14b的与弹性体15(第二扩径部15b)的接触面上,形成有多个点状突起14q。通过形成该点状突起14q,能够在第二凸缘部14b中的绝缘子14与弹性体15之间产生摩擦力,并能够辅助在第一凸缘部14a上产生的摩擦力。此处在四个地方配置有点状突起14q,但并不限定于所图示的配置和形状,配置位置、个数、直径的大小等能够任意设定。
如图4(B)所示,第二凸缘部14b形成为具有直径D2的圆板形状。该直径D2被设定为,与第一凸缘部14a的最大直径D1相比变得较小。另外,第二凸缘部14b在具有直径D2的部分上具有径向宽度Rf2。因此,第一凸缘部14a的径向宽度Rf1设定为,具有与第二凸缘部14b的径向宽度Rf2相比形成得较大的部分(例如,最大直径D1的部分)。通过该构成,能够很大地确保对阻尼器性能影响较大的第一凸缘部14a侧的面积,并能够在绝缘子14与弹性体15之间产生必要的摩擦力。第一凸缘部14a的径向宽度Rf1例如设定为第二凸缘部14b的径向宽度Rf2的1.5倍以上,优选设定在1.5~2.0倍或1.5~3.0倍的范围内。此外,第一凸缘部14a的径向宽度Rf1(或最大直径D1)的上限根据配置有第一绝缘子141的第一喇叭板11的形状及大小来决定。
如图2所示,上述弹性体15是嵌合在绝缘子14的第一凸缘部14a与第二凸缘部14b之间的橡胶成形部件,该绝缘子14由第一绝缘子141和第二绝缘子142构成。
如图5(A)~(C)所示,弹性体15呈扁平的大致圆筒形,具有大致圆筒形的筒部15c、形成在筒部15c的第一凸缘部14a侧的端部的第一扩径部15a、和形成在筒部15c的第二凸缘部14b侧的端部的第二扩径部15b。另外,在弹性体15的中央部,形成有能够将绝缘子14的第一腿部14d及第二腿部14k穿插的开口部15d。
如图5(A)所示,第一扩径部15a在周缘部具有能够与保护件16的柱状突起16e(参照图6)卡定的凹部15e。凹部15e例如形成为与形成在第一绝缘子141的第一凸缘部14a上的凹部14g相同的形状。通过形成该凹部15e,能够使保护件16与弹性体15在圆周方向上卡定,而能够抑制弹性体15的旋转,抑制弹性体15的磨耗。
另外,第一扩径部15a在周缘部具有能够以俯视对卡定在第一喇叭板11上的保护件16的爪部16f(参照图6)进行目视的切口部15f。切口部15f例如形成为,与形成在第一绝缘子141的第一凸缘部14a上的切口部14h相同的形状。通过形成该切口部15f,能够容易地确认动力阻尼器的组装状态。
另外,第一扩径部15a在未形成有凹部15e及切口部15f的部分上具有最大直径D1′。该最大直径D1′设定为与第一绝缘子141的第一凸缘部14a的最大直径D1大致相同的大小。即,第一绝缘子141的第一凸缘部14a与弹性体15的第一扩径部15a实质上具有相同的形状,以通过保护件16的爪部16f使相互的形状一致的方式定位。
如图5(B)所示,第二扩径部15b在周缘部,具有形成在与第一扩径部15a的切口部15f对应的位置上的切口部15g。在该切口部15g上,配置有形成在第二凸缘部14b上的止动壁14p,并以能够使止动壁14p与保护件16抵接的方式构成。
另外,第二扩径部15b在未形成有切口部15g的部分上具有最大直径D2′。该最大直径D2′设定为,与第二绝缘子142的第二凸缘部14b的直径D2大致相同的大小。即,第二绝缘子142的第二凸缘部14b与弹性体15的第二扩径部15b实质上具有相同的形状。
另外,第一扩径部15a在具有最大直径D1′的部分上具有径向宽度Rw1。第二扩径部15b在具有最大直径D2′的部分上具有径向宽度Rw2。径向宽度Rw1是实质上与第一凸缘部14a的径向宽度Rf1相同的大小,径向宽度Rw2是实质上与第二凸缘部14b的径向宽度Rf2相同的大小。因此,第一扩径部15a的径向宽度Rw1具有与第二扩径部15b的径向宽度Rw2相比形成得较大的部分。
而且,第一扩径部15a的径向宽度Rf1的大小设定为,能够使形成在第一凸缘部14a上的线状突起14c与弹性体15的接触面积增减而产生所期望的摩擦力。因此,通过调整第一扩径部15a的径向宽度Rf1,能够任意调整由衬垫部2的振动产生的振幅或频率。
如图5(C)所示,第一扩径部15a具有厚度t。第一扩径部15a是夹在绝缘子14与保护件16之间的部分,通过调整其厚度t,能够使形成在第一凸缘部14a上的线状突起14c与弹性体15的接触面积增减而产生所期望的摩擦力。即,通过调整第一扩径部15a的厚度t,能够任意调整由衬垫部2的振动产生的振幅或频率。
如图2所示,上述保护件16是以使弹性体15不会与第一喇叭板11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保护的部件。具体来说,保护件16配置在弹性体15的第一扩径部15a与第二扩径部15b之间。通过配置该保护件16,当动力阻尼器振动时或喇叭鸣笛时,消除弹性体15与第一喇叭板11之间的摩擦,能够有效地抑制弹性体15的磨耗。
如图6(A)~(D)所示,保护件16作为整体而呈扁平的大致圆筒形,具有大致圆筒形的筒部16a、形成在筒部16a的第一扩径部15a侧的端部的第一扩径部16b、和形成在筒部16a的第二扩径部15b侧的端部的第二扩径部16c。另外,在保护件16的中央部,形成有能够将弹性体15的筒部15c穿插的开口部16d。
如图6(A)及(C)所示,保护件16具有以能够与第一扩径部15a接触的方式扩张的扩张部(第一扩张部16b)、和竖立设置在扩张部(第一扩张部16b)的表面上的柱状突起16e。柱状突起16e构成为能够与形成在绝缘子14的第一凸缘部14a上的凹部14g、以及与形成在弹性体15的第一扩径部15a上的凹部15e卡定。通过该柱状突起16e,能够抑制绝缘子14及弹性体15的旋转,并能抑制绝缘子14及弹性体15的磨耗。另外,如图2所示,柱状突起16e以能够与止挡件13抵接的方式配置,构成为,即使弹性体15在止挡件13与第一喇叭板11之间被压缩的情况下,通过使柱状突起16e与止挡件13抵接,也不会在弹性体15上负载过量的载荷。
如图6(A)、(C)及(D)所示,在保护件16的筒部16a上具有能够卡定在第一喇叭板11上的爪部16f。另外,第一扩张部16b具有能够从第一扩张部16b侧对卡定在第一喇叭板11上的爪部16f进行目视的切口部16g。该切口部16g形成为与绝缘子14的切口部14h及弹性体15的切口部15f实质上相同的形状。因此,即使在使保护件16卡定在第一喇叭板11上的情况下,爪部16f也能够以不会受到第一凸缘部14a、第一扩径部15a及第一扩张部16b的干扰的方式,通过目视进行确认,并能容易地确认组装状态。
如图6(C)及(D)所示,爪部16f形成在第一扩张部16b与第二扩张部16c之间,以能够通过弹力沿径向位移的方式构成。在此,在筒部16a的外周的两处配置了爪部16f,但也可以在三处以上配置爪部16f,只要能够目视的爪部16f至少有一处即可。即,也可以为,以能够目视到至少一个爪部16f的方式形成切口部14h、15f、16g。
如图6(A)~(C)所示,在第一扩张部16b与第二扩张部16c之间沿着筒部16a的轴向形成有规定的间隙,在该间隙内安装有第一喇叭板11。如图6(A)所示,也可以为,在第二扩张部16c上,形成有与第一喇叭板11接触的抵接部16h。
如图2(A)所示,上述螺旋弹簧17穿插在绝缘子14与第二喇叭板21之间,与绝缘子14的第二凸缘部14b抵接并在将绝缘子14向止挡件13按压的方向上弹压。如上所述,弹性体15与绝缘子14的外周嵌合,并在其外周上嵌合有保护件16,由此不会成为被螺旋弹簧17的弹压力压扁的状态,能够降低在弹性体15上附加的载荷,并能够延长弹性体15的寿命。尤其是,将绝缘子14分为第一绝缘子141及第二绝缘子142,并以能够将第一绝缘子141的第一腿部14d与止挡件13或垫圈19抵接的方式构成,由此能够由第一腿部14d阻挡螺旋弹簧17的弹压力,能够有效地降低在弹性体15上附加的载荷。
如图2(B)所示,当喇叭鸣笛时,衬垫部2被按压,由此第二喇叭板21向图中的箭头方向移动。这时,绝缘子14与经由保护件16固定在主体部1上的第一喇叭板11卡定,引导销12固定在第二喇叭板21上,因此,在第二喇叭板21移动的同时,引导销12一边沿着图中的箭头方向在绝缘子14内滑动一边移动。而且,通过使形成在第二喇叭板21上的可动接点3b与形成在图1所示的第一喇叭板11上的固定接点3a接触,而使喇叭开关3工作以发出声音。
即使在该喇叭鸣笛时,由螺旋弹簧17按压的绝缘子14(第二绝缘子142)也能够通过止动壁14p与保护件16抵接,来降低在弹性体15上附加的载荷。
接着,对上述动力阻尼器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在此,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动力阻尼器的组装工序的图,(A)表示弹性体的组装工序,(B)表示第一绝缘子的组装工序,(C)表示第二绝缘子的组装工序。另外,图8是图1所示的第一喇叭板的详细图,(A)表示阻尼器组装前的俯视图,(B)表示阻尼器组装后的俯视图。
首先,如图7(A)所示,将弹性体15组装到保护件16上。具体来说,以如下方式进行组装:将弹性体15穿插至保护件16的开口部16d内,使弹性体15的第一扩径部15a配置在保护件16的第一扩张部16b的表面上,使弹性体15的第二扩径部15b配置在保护件16的筒部16a的端面上。另外,这时,保护件16的柱状突起16e以配置在弹性体15的凹部15e内的方式对位。
接着,如图7(B)所示,将第一绝缘子141组装到保护件16以及弹性体15的组合体上。具体来说,将第一绝缘子141的第一腿部14d穿插到弹性体15的开口部15d内。这时,保护件16的柱状突起16e以配置在第一绝缘子141的凹部14g内的方式对位。
接着,如图7(C)所示,将第二绝缘子142组装到保护件16、弹性体15以及第一绝缘子141的组合体上。具体来说,将第二绝缘子142的第二腿部14k穿插到弹性体15的开口部15d内,并使爪部14j与第二凸缘部14b的表面卡定。这时,以在第二绝缘子142的收容部14m内配置有第一绝缘子141的第一腿部14d的方式对位。
通过该工序,能够构成绝缘子14、弹性体15以及保护件16的组合体。也可以为,该组合体以在与第一喇叭板11连接之前进行组合化的方式组装,或者在将保护件16与第一喇叭板11连接之后,依次组装弹性体15及绝缘子14。此外,第一绝缘子141的组装工序与第二绝缘子142的组装工序也可以更换顺序。
如图8(A)所示,卡定有保护件16的第一喇叭板11具有供引导销12穿插的第一平面部11a、配置有喇叭开关3的固定接点3a的第二平面部11b、和配置有充气机25的开口部11d。在第一平面部11a上,形成有供保护件16卡定的多个卡定孔11e。卡定孔11e具有能够将保护件16的第二扩张部16c穿插的切口部11f、和能够与保护件16的爪部16f卡定的槽口11g。切口部11f和槽口11g的配置及个数,以与保护件16的第二扩张部16c及爪部16f的配置及个数配合的方式设定。另外,卡定孔11e例如以开口部11d为中心,形成在两点钟、六点钟、十点钟的位置上。
如图8(B)所示,为了使由绝缘子14、弹性体15以及保护件16构成的组合体与第一喇叭板11的卡定孔11e卡定,将保护件16的第二扩张部16c穿插在卡定孔11e的切口部11f内(例如,在图中左上的卡定孔11e的位置上表示的状态),并使组合体(保护件15)旋转90°,由此,使保护件16的爪部16f与卡定孔11e的槽口11g卡定(例如,在图中右上的卡定孔11e的位置上表示的状态)。这时,因为在组合体中,在绝缘子14、弹性体15以及保护件16上分别形成有切口部14h、15f、16g,所以能够通过目视来确认卡定在槽口11g内的爪部16f。因此,能够容易地确认组合体的组装状态。
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方向盘SW,弹性体15不会与引导销12的止挡件13、第一喇叭板11、第二喇叭板21以及螺旋弹簧17直接接触,能够降低在弹性体15上负载的载荷以及磨耗,能够延长动力阻尼器的寿命。另外,通过在绝缘子14与弹性体15的接触中使用线状突起14c,能够有效地在绝缘子14与弹性体15之间产生摩擦力。而且,通过调整第一凸缘部14a及第一扩径部15a的径向宽度Rf1及Rw1、第一扩径部15a的厚度t、或线状突起14c的条数、长度L、高度h或宽度w中的任意一项,而能够调整绝缘子14与弹性体15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容易地调整在绝缘子14与弹性体15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并能够容易地进行动力阻尼器的频率调整。
接着,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方向盘SW进行说明。在此,图9是表示本发明中的方向盘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A)是第二实施方式,(B)是第三实施方式,(C)是第四实施方式。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说明。
图9(A)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是,使图1所示的动力阻尼器上下翻转地配置的方向盘。具体来说,引导销12竖立设置在第一喇叭板11上,止挡件13配置在第二喇叭板21侧。通过该构成,也可以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方向盘SW相同的效果。
图9(B)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是,将绝缘子14的第一凸缘部14a与第二凸缘部14b作为一体的构造物而成形的方向盘。具体来说,绝缘子14具有穿插在弹性体15上的筒部14r、形成在筒部14r的止挡件13侧的第一凸缘部14a、和形成在筒部14r的螺旋弹簧17侧的第二凸缘部14b。通过该构成,仅组装方法不同,也可以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方向盘SW相同的效果。
图9(C)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是,通过配置为直线状的多个点状突起14s来构成线状突起14c的方向盘。通过该点状突起14s也能形成点线状的突起,实质上具有与线状突起14c同等的结构,起到与线状突起14c相同的效果。此外,点状突起14s的直径的大小不需要所有都是相同大小,也可以设定为,向着径向外侧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或者在中间部最大。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将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适当地组合而使用等,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改变。
附图标记说明
1 主体部
2 衬垫部
3 喇叭开关
11 第一喇叭板
12 引导销
13 止挡件
14 绝缘子
14a 第一凸缘部
14b 第二凸缘部
14c 线状突起
14d 第一腿部
14f 凹凸
14g 凹部
14i、14n 通孔
14k 第二腿部
14q、14s 点状突起
15 弹性体
15a 第一扩径部
15b 第二扩径部
15e 凹部
16 保护件
16b 第一扩张部
16c 第二扩张部
16e 柱状突起
16f 爪部
16g 切口部
17 螺旋弹簧
21 第二喇叭板
141 第一绝缘子
142 第二绝缘子

Claims (9)

1.一种方向盘,其具有:组装在将旋转操作转换成转向操作的转向轴上的主体部;和配置在该主体部的大致中央的衬垫部,将所述衬垫部以能够沿所述转向轴的轴向移动的方式组装在所述主体部上,并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衬垫部之间构成喇叭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向盘具有:固定在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喇叭板;固定在所述衬垫部上的第二喇叭板;竖立设置在所述第一喇叭板或所述第二喇叭板中的一方上的引导销;形成在该引导销的前端的止挡件;以能够沿着所述引导销滑动的方式穿插的绝缘子;与该绝缘子的外周嵌合的弹性体;与该弹性体的外周嵌合并且以能够与所述第一喇叭板或所述第二喇叭板中的另一方卡定的方式配置的保护件;和以将所述绝缘子向所述止挡件弹压的方式穿插在所述引导销上的螺旋弹簧,
所述绝缘子具有:配置在所述止挡件与所述弹性体之间的第一凸缘部;和配置在所述螺旋弹簧与所述弹性体之间的第二凸缘部,所述弹性体具有:以能够与所述第一凸缘部接触的方式扩径的第一扩径部;和以能够与所述第二凸缘部接触的方式扩径的第二扩径部,
在所述第一凸缘部的与所述第一扩径部的接触面上,形成有配置为大致放射状的多个线状突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向盘,其特征在于,通过调整所述第一凸缘部及所述第一扩径部的径向宽度、所述第一扩径部的厚度、或者所述线状突起的条数、长度、高度或宽度中的任意一项,来调整由所述衬垫部的振动产生的振幅或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部及所述第一扩径部的径向宽度具有与所述第二凸缘部及所述第二扩径部的径向宽度相比形成得较大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向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凸缘部的与所述第二扩径部的接触面上,形成有多个点状突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向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凸缘部的所述止挡件侧的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凹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子被分为:第一绝缘子,该第一绝缘子具有所述第一凸缘部、和从所述第一凸缘部向第二凸缘部延设并沿着所述引导销配置的第一腿部;和第二绝缘子,该第二绝缘子具有所述第二凸缘部、和从所述第二凸缘部向所述第一凸缘部延设并沿着所述引导销配置的第二腿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件具有以能够与所述第一扩径部接触的方式扩张的扩张部、和竖立设置在该扩张部的表面上的柱状突起,所述第一凸缘部及所述第一扩径部具有能够与所述柱状突起卡定的凹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件在外周面上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喇叭板或所述第二喇叭板卡定的爪部,所述扩张部、所述第一凸缘部及所述第一扩径部具有能够对卡定在所述第一喇叭板或所述第二喇叭板上的所述爪部进行目视的切口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部及所述第二凸缘部具有能够对组装了的所述弹性体进行目视的通孔。
CN201180063994.6A 2010-11-19 2011-11-16 方向盘 Active CN1032986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58659 2010-11-19
JP2010-258659 2010-11-19
PCT/JP2011/076354 WO2012067131A1 (ja) 2010-11-19 2011-11-16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98680A true CN103298680A (zh) 2013-09-11
CN103298680B CN103298680B (zh) 2016-01-06

Family

ID=46084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3994.6A Active CN103298680B (zh) 2010-11-19 2011-11-16 方向盘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95257B2 (zh)
EP (1) EP2641811B1 (zh)
JP (2) JP5519803B2 (zh)
CN (1) CN103298680B (zh)
WO (1) WO201206713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6771A (zh) * 2014-03-04 2014-05-14 慈溪市科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方向盘阻尼器
CN113815706A (zh) * 2021-10-11 2021-12-21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方向盘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05019B2 (ja) * 2009-11-23 2012-08-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5836685B2 (ja) * 2011-07-27 2015-12-24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5989449B2 (ja) 2012-08-06 2016-09-07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6222195B2 (ja) * 2012-11-12 2017-11-0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制振構造
JP6040884B2 (ja) * 2012-11-12 2016-12-07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制振構造
CN105848986B (zh) * 2013-12-27 2017-12-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方向盘结构
JP6164175B2 (ja) * 2014-07-30 2017-07-1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US10406975B2 (en) 2014-09-19 2019-09-10 Honda Motor Co., Ltd. Steering wheel structure
JP2016199183A (ja) * 2015-04-13 2016-12-01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6443278B2 (ja) * 2015-09-10 2018-12-2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6695724B2 (ja) * 2016-03-29 2020-05-20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ハンドル
CN105835768B (zh) * 2016-04-11 2018-01-19 衡阳合力工业车辆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方向盘
US10351089B2 (en) * 2016-07-29 2019-07-16 Toyoda Gosei Co., Ltd. Support structure for airbag apparatus
JP6783986B2 (ja) * 2016-11-15 2020-11-1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US11718257B2 (en) * 2016-12-15 2023-08-08 Zf Passive Safety Systems Us Inc Coupling device for mounting an airbag module to be oscillating on a vehicle steering wheel
DE102016124530A1 (de) * 2016-12-15 2018-06-21 Trw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Gmbh Kopplungsvorrichtung zur schwingfähigen Befestigung eines Gassackmoduls an einem Fahrzeuglenkrad
FR3063942B1 (fr) * 2017-03-14 2021-12-10 Autoliv Dev Dispositif de commande d’avertisseur sonore de vehicule
KR102335527B1 (ko) * 2017-06-27 2021-12-0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혼 작동 장치
JP6809427B2 (ja) * 2017-09-28 2021-01-0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EP3499076B1 (en) * 2017-12-15 2021-03-31 Vibracoustic Forsheda AB A damper unit, a damper assembly, and a method for making a damper unit
CN111491847B (zh) * 2018-01-19 2022-09-13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方向盘
JP7094763B2 (ja) 2018-04-26 2022-07-04 Joyson Safety Systems Japan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KR102249420B1 (ko) * 2018-07-11 2021-05-07 아우토리브 디벨롭먼트 아베 스티어링휠의 댐퍼 기구 및 차량용 스티어링휠 장치
FR3085909B1 (fr) * 2018-09-13 2021-05-28 Autoliv Dev Volant de vehicule comprenant un dispositif de commande d'avertisseur sonore
JP7045967B2 (ja) * 2018-09-28 2022-04-01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車両の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に備えるダンパ構造
KR102593661B1 (ko) * 2018-11-13 2023-10-25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운전석용 에어백 장치
US11964720B2 (en) * 2019-02-08 2024-04-23 Autoliv Development Ab Vibration-damp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steering wheel, and vehicle steering wheel device
JP7184024B2 (ja) * 2019-03-29 2022-12-0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ホーンスイッチ体を備えたエアバッグ装置
KR102134821B1 (ko) * 2019-05-27 2020-08-03 아이아(주) 차랑용 스티어링휠 모듈댐퍼
DE102020117222A1 (de) * 2019-07-02 2021-01-07 Hyundai Mobis Co., Ltd. Lenkrad für ein Fahrzeug
JP7347149B2 (ja) * 2019-11-18 2023-09-20 Joyson Safety Systems Japan合同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7355042B2 (ja) 2021-01-08 2023-10-03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支持構造
JP7395531B2 (ja) 2021-03-11 2023-12-11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240033489A (ko) * 2022-09-05 2024-03-1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스티어링휠과, 그 스티어링휠의 댐퍼유닛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62965A (ja) * 1991-02-19 1992-09-18 Toyoda Gosei Co Ltd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US6354622B1 (en) * 1997-07-16 2002-03-12 Petri Ag Steering wheel with an airbag module
US6464247B1 (en) * 1998-09-16 2002-10-15 Takata-Petri Ag Steering wheel with an airbag module
CN1790575A (zh) * 2004-12-17 2006-06-21 高田株式会社 喇叭开关装置、气囊装置以及方向盘
CN101287627A (zh) * 2005-11-22 2008-10-15 高田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及方向盘
US20090218739A1 (en) * 2008-02-01 2009-09-03 Honda Motor Co., Ltd. Vibration Reducing Structure for steering wheel
CN101676163A (zh) * 2008-09-16 2010-03-24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带有气囊装置的转向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52564U (zh) * 1985-09-24 1987-04-01
JPH04169357A (ja) * 1990-10-31 1992-06-17 Toyota Motor Corp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支持構造
JPH06191413A (ja) * 1992-12-25 1994-07-12 Toyoda Gosei Co Ltd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3111717B2 (ja) * 1992-12-25 2000-11-27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US5380037A (en) * 1993-10-25 1995-01-10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Snap-in inflatable restraint module mounting mechanism including latch elements
DE69809337T2 (de) * 1997-06-24 2003-08-28 Toyoda Gosei Kk Lenkrad mit einem Luftsackmodul
JP3666281B2 (ja) * 1999-01-20 2005-06-2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ーンスイッチ
US6719323B2 (en) * 1999-08-06 2004-04-13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ir bag apparatus and steering wheel
JP2004168284A (ja) * 2002-11-01 2004-06-17 Takata Corp エアバッグ装置
EP1623886A3 (en) * 2004-08-05 2007-03-28 Takata Corporation Horn switch gear, airbag system, steering wheel and steering device
US7464959B2 (en) * 2005-03-01 2008-12-16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Apparatus having a mechanism for limiting the movement of an air bag module relative to a steering wheel
JP5444533B2 (ja) * 2008-04-25 2014-03-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US20100219621A1 (en) * 2009-02-27 2010-09-02 Toyoda Gosei Co., Ltd. Airbag-equipped steering wheel device
JP5005019B2 (ja) 2009-11-23 2012-08-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5836685B2 (ja) * 2011-07-27 2015-12-24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6040884B2 (ja) * 2012-11-12 2016-12-07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制振構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62965A (ja) * 1991-02-19 1992-09-18 Toyoda Gosei Co Ltd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US6354622B1 (en) * 1997-07-16 2002-03-12 Petri Ag Steering wheel with an airbag module
US6464247B1 (en) * 1998-09-16 2002-10-15 Takata-Petri Ag Steering wheel with an airbag module
CN1790575A (zh) * 2004-12-17 2006-06-21 高田株式会社 喇叭开关装置、气囊装置以及方向盘
CN101287627A (zh) * 2005-11-22 2008-10-15 高田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及方向盘
US20090218739A1 (en) * 2008-02-01 2009-09-03 Honda Motor Co., Ltd. Vibration Reducing Structure for steering wheel
CN101676163A (zh) * 2008-09-16 2010-03-24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带有气囊装置的转向盘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6771A (zh) * 2014-03-04 2014-05-14 慈溪市科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方向盘阻尼器
CN113815706A (zh) * 2021-10-11 2021-12-21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方向盘
CN113815706B (zh) * 2021-10-11 2023-06-20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方向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2067131A1 (ja) 2014-05-12
US9195257B2 (en) 2015-11-24
EP2641811A1 (en) 2013-09-25
JP5756544B2 (ja) 2015-07-29
US20130239739A1 (en) 2013-09-19
EP2641811A4 (en) 2014-07-30
EP2641811B1 (en) 2015-09-30
CN103298680B (zh) 2016-01-06
JP5519803B2 (ja) 2014-06-11
WO2012067131A1 (ja) 2012-05-24
JP2014141255A (ja) 2014-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98680A (zh) 方向盘
CN102069838B (zh) 方向盘
JP5153526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振動低減構造
CN110712674B (zh) 方向盘的减震器机构和车辆用方向盘装置
US11529921B2 (en) Steering wheel
US11305716B2 (en) Steering wheel
WO2016166915A1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US11148702B2 (en) Damper structure provided in steering wheel of vehicle
JP2013028223A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US20230174152A1 (en) Steering wheel device for vehicle
JP2019043502A (ja) 非空気圧タイヤ
JP2015071402A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装置
US11731575B2 (en) Airbag apparatus attachment mechanism
CN113365898A (zh) 车辆用方向盘的振动阻尼结构及车辆用方向盘装置
US20230331297A1 (en) Steering wheel device for vehicle
US20230406252A1 (en) Steering whe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JP7395531B2 (ja)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9006340A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2024092626A (ja) タイヤ組立体
KR20100131552A (ko) 자동차 바퀴
JPH0731407U (ja) パンクレスタイヤ
JPH0711480U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2004352013A (ja) 支持体および空気入り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