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93931B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93931B
CN103293931B CN201310063310.3A CN201310063310A CN103293931B CN 103293931 B CN103293931 B CN 103293931B CN 201310063310 A CN201310063310 A CN 201310063310A CN 103293931 B CN103293931 B CN 1032939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forming
image
intermediate transfer
roller
form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6331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93931A (zh
Inventor
相庭祥造
小仓基博
植野孝
佐藤健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2939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39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939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39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G03G21/0011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using a blade; Details of cleaning blades, e.g. blade shape, layer form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16Transferring device, details
    • G03G2215/1647Cleaning of transfer member
    • G03G2215/1661Cleaning of transfer member of transfer bel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可旋转图像承载部件;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分;转印部件;关于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方向被设置在转印部分的下游且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分的上游的清洁刮刀;关于旋转方向被设置在清洁刮刀的下游且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分的上游的放电部件;和关于旋转方向被设置在放电部件的下游且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分的上游的薄板状部件。薄板状部件的端部向着关于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与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接触。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通过使清洁刮刀接触图像承载部件来清洁图像承载部件的图像形成设备,特别是涉及用于有效地从图像承载部件去除从记录材料传送到图像承载部件上并然后通过刮刀边缘的颗粒物体(物质)的结构。
背景技术
这样的图像形成设备已被广泛使用,其中将在电子照相处理中形成并在图像承载部件(感光部件或中间转印部件)上承载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并然后在定影装置的压合部上加热和加压上面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以在记录材料上定影图像。
在转印调色剂图像之后的图像承载部件上,沉积有源自显影剂的转印残留调色剂或显影剂的外部添加剂。作为用于从图像承载部件去除转印残留调色剂或外部添加剂的清洁装置,用于用清洁刮刀摩擦图像承载部件的刮刀清洁装置已被广泛使用。
另一方面,当图像承载部件与记录材料接触以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时,纸粉在一些情况下从记录材料被转印到图像承载部件上。纸粉一般包含纤维素的纤维碎片和颗粒物质(填充剂),并且,颗粒物质在颗粒形状上是不规则的,并且在颗粒(尺寸)上比调色剂小,因此,具有使得易于凝聚于清洁刮刀的刮刀边缘上的性质(日本公开专利申请(JP-A)Hei10-10939)。
在JP-AHei10-10939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为了消除在清洁刮刀的刮刀边缘上凝聚的纸粉,图像承载部件周期性地反向旋转。
在JP-A2007-121965的清洁装置中,刷子辊关于中间转印带的旋转方向被设置在清洁刮刀的上游侧。刷子辊从中间转印带刮去纸粉,以防止纸粉中的颗粒物质沉积于清洁刮刀上。
在JP-A2008-122663的带子清洁装置中,清洁刮刀关于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方向被设置在两个段上,并且,通过第一段清洁刮刀的调色剂通过第二段清洁刮刀停止并被清洁。
在JP-A2000-19853的带子清洁装置中,研磨刮刀与中间转印带接触以去除沉积的外物。
近年来,在图像形成设备中使用的记录材料的类型增加,并且,要求图像形成设备满足产生大量的诸如纸粉的颗粒物质的记录材料。在产生大量的颗粒物质的记录材料上,产生的颗粒物质在刮刀边缘上在凝聚并固化的同时生长以使刮刀边缘升高,由此在一些情况下导致通过(滑过)调色剂。
因此,如JP-A2007-121965所述,研究了清洁刮刀的上游侧的刷子辊的布置。但是,诸如纸粉的颗粒物质的颗粒尺寸过小,使得不能通过刷子辊获得足够的清洁效果。当安装刷子辊时,刮刀清洁装置尺寸增大,并由此构成对向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容纳的阻碍。
并且,如JP-A2008-122663所述,即使当清洁刮刀被布置在两个段中时,诸如纸粉的颗粒物质的颗粒尺寸也过小,使得不能获得足够的清洁效果。通过了第一段清洁刮刀的颗粒物质类似地通过第二段清洁刮刀。
因此,进行了这样的研究,即,在JP-A2008-122663中描述的第二段清洁刮刀被具有比普通清洁刮刀高的弹性系数的树脂刮刀替代,以从图像承载部件刮去颗粒物质。
但是,如后面描述的那样,通过了第一段清洁刮刀的颗粒物质带电并电气沉积于图像承载部件上,因此,除非大大增加树脂刮刀的接触压力,否则不能实现足够的清洁效果。并且,当增加记录材料的接触压力时,当硬颗粒通过记录材料时,存在在图像承载部件上产生损伤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即使当树脂刮刀等以相对较低的接触压力与图像承载部件接触时也能够有效地从图像承载部件去除颗粒物质的图像形成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用于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可旋转图像承载部件;用于在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分;用于在转印部分上将调色剂图像从上面承载有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承载部件静电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转印部件;关于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方向被设置在转印部分的下游且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分的上游的用于去除与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接触的调色剂的清洁刮刀;关于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方向被设置在清洁刮刀的下游且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分的上游的用于使图像承载部件放电的放电部件;和关于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方向被设置在放电部件的下游且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分的上游的薄板状部件,其中,薄板状部件的端部向着关于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与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接触。
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放电手段将通过了清洁刮刀的颗粒物质放电,以弱化颗粒物质在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上的沉积,并因此很容易通过薄板状部件从图像承载部件分离颗粒物质。
因此,即使当薄板状部件以相对较低的接触压力与图像承载部件接触时,也可有效地从图像承载部件去除颗粒物质。
结合附图考虑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以下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的示图。
图2是固定于在刮刀边缘上的外物的示图。
图3是固定的外物的生长速度的示图。
图4是比较实施例1中的带子清洁装置的结构的示图。
图5是关于中间转印带的树脂刮刀的接触角的示图。
图6是由清洁刮刀导致的颗粒物质的带电的示图。
图7是实施例1中的带子清洁装置的结构的示图。
图8是放电刷子的配置的示图。
图9是放电刷子的放电电路结构的另一例子的示图。
图10是实施例4中的带子清洁装置的结构的示图。
图11是树脂刮刀的倾角与颗粒物质的安息角之间的关系的示图。
图12、图13、图14、图15和图16分别是比较实施例2和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和实施例8中的带子清洁装置的结构的示图。
图17是向金属刮刀施加的偏压与接触压力之间的关系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只要在清洁刮刀的下游侧放电的颗粒物质通过树脂刮刀等从图像承载部件被刮去,就也可在以下的实施例的构成的一部分或全部被替代性关联件替代的其它实施例中实施本发明。
因此,图像承载部件不限于中间转印带,而也可以是中间转印鼓、感光鼓或感光带。并且,只要颗粒物质被去除,就也可关于记录材料传输鼓、记录材料传输带或转印带实施本发明。
只要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材料上,不管全色/单色、一鼓型/串联型、记录材料传输/中间转印、图像承载部件的类型、带电方式、曝光方式、转印方式和定影方式如何,都可实施图像形成设备。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描述与调色剂图像的形成和转印有关的主要部分,但是,通过添加必要的设备、装置和外壳结构,可以在打印机、各种打印机器、复印机、传真机和多功能机等的各种领域中实施本发明。
〈图像形成设备〉
图1是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的示图。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00是串联型且中间转印型的全色打印机,其中,沿中间转印带5配置图像形成部分PY、PM、PC和PK。
在图像形成部分PY中,黄色调色剂图像在感光鼓1Y上形成,并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在图像形成部分PM中,品红色调色剂图像在感光鼓1M上形成,并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在图像形成部分PC和PK中,青色和黑色调色剂图像分别在感光鼓1C和1K上形成,并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
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的四个颜色调色剂图像被传输到二次转印部分T2,在该二次转印部分T2中,调色剂图像被一并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分离辊14将从记录材料盒16抽出的记录材料P逐张分离,并将记录材料P馈送到对齐辊15。对齐辊15通过定时记录材料P到中间转印带5上的调色剂图像,将记录材料P发送到二次转印部分T2。在记录材料P在二次转印部分T2上被压合和传输的过程中,四个颜色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然后,其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在定影装置19中经受加热和加压,使得图像定影于记录材料P的表面上,然后,记录材料P被排出到设备100的外面。
除了在显影装置4Y、4M、4C和4K中使用的调色剂的颜色为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即相互不同以外,图像形成部分PY、PM、PC和PK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结构。以下描述图像形成部分PY,并且,关于其它的图像形成部分PM、PC和PK的描述,应分别用M、C和K替代用于表示图像形成部分PM、PC和PK之间的区分的后缀Y。
在图像形成部分PY中,在感光鼓1Y周围,设置带电辊3Y、曝光装置2Y、显影装置4Y、中间转印带5Y和鼓清洁装置7Y。感光鼓1Y是通过在铝制圆筒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感光层制备的,并且感光鼓1Y以预定的处理速度沿箭头方向旋转。带电辊3Y通过从未示出的电源向感光鼓1Y施加DC电压偏置有AC电压的形式的振荡电压,使感光鼓1Y的表面改变到负极性的均匀的暗部电势VD。
曝光装置2Y通过使用旋转镜子用通过使从黄色分离颜色图像扩展的扫描线图像数据经受ON-OFF调制获得的激光束扫描感光鼓1Y的表面,使得在感光鼓1Y的带电表面上写入(形成)用于图像的静电图像。
显影装置4Y搅拌载体与调色剂混合的显影剂,以使调色剂带电到负极性,并使载体带电到正极性。带电的显影剂在固定磁体的周边上承载于沿与感光鼓1Y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显影套筒上,以在感光鼓1Y上滑动。未示出的电源向显影套筒施加负极性的DC电压偏置有AC电压的形式的振荡电压。作为结果,调色剂从显影套筒移动到相对于显影套筒具有正极性的感光鼓1上的静电图像上。
调色剂供给装置8Y对于用于图像形成的每个片材向显影装置4Y供给与由图像形成消耗的调色剂对应的调色剂,由此使显影装置4Y中的显影剂的调色剂重量比率(调色剂含量)保持在恒定的水平。
一次转印辊6Y在与感光鼓1Y的位置对应的位置上被设置在中间转印带5内。一次转印辊6Y向中间转印带5加压,以在感光鼓1Y与中间转印带5之间形成一次转印部分。未示出的电源向一次转印辊6Y施加正极性的DC电压,以将来自带负电的感光鼓1Y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通过一次转印部分的中间转印带5上。
一次转印辊6Y是通过用体积电阻率为5.0×106(Ω/cm)的导电发泡橡胶材料的1.0mm厚层涂敷由直径为8mm的导电金属形成的圆筒金属部件的外周表面形成的。一次转印辊6Y的重量为300g。
作为用于向着感光鼓1Y对中间转印带5的内表面加压的加压机构,未示出的弹簧部件在一次转印辊6Y的端部上以15N(1.5kgf)的总压力沿垂直方向向上按压一次转印辊6Y。作为结果,在感光鼓1Y与中间转印带5之间形成用于调色剂图像的一次转印部分。通过向一次转印辊6Y施加的电压的电气作用和加压力,通过一次转印部分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一次转印辊6Y的位置从感光鼓1Y的中心向中间转印带5的传输方向的下游侧偏移2.5mm。在正常的图像形成中,当感光鼓1Y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时,30μA的转印电流通过一次转印辊6Y。
鼓清洁装置7Y用清洁刮刀摩擦感光鼓1Y,以收集通过一次转印部分并然后沉积于感光鼓1Y的表面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鼓清洁装置7Y由用于刮去感光鼓1Y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的清洁刮刀和用于收集刮去的调色剂的接收片材构成。
中间转印类型的图像形成设备能够相对自由地设定片材馈送装置和定影装置的位置。通过在感光鼓下面设置片材馈送装置和定影装置,能够关于记录材料传输方向减小图像形成设备的尺寸。中间转印类型的图像形成设备可通过足够的自由范围设置定影装置,使得记录材料可以弯曲。
〈感光鼓〉
感光鼓1Y是通过在由铝制成的鼓支撑件上施加OPC(有机光电(半)导体)以提供具有五层结构的感光层被制备并具有负电荷极性的有机感光部件。
第一层是由20μm厚导电层构成的底涂敷层,并被设置为用于使铝支撑件的缺陷等平滑化。第二层是由电阻通过阿拉明(Alamine)树脂和甲氧基甲基化尼龙调整到10×106Ω·cm的1μm厚中间电阻层构成的正电荷注入防止层,其防止从鼓支撑件注入的正电荷消除感光部件表面上的负电荷。
第三层是重氮颜料分散于树脂材料中的约0.3μm厚的电荷产生层,并且其通过经受曝光产生正负电荷对。第四层是腙分散于聚碳酸酯树脂中的P型半导体的电荷传输层。感光部件表面上的负电荷不能在电荷传输层中移动,使得电荷传输层仅向感光部件表面传输在电荷产生层中产生的正电荷。
第五层是通过施加在绝缘树脂粘接剂中分散SnO2的超细颗粒的材料形成的电荷注入层。具体而言,通过施加其中绝缘树脂用作为透光绝缘填充剂的锑掺杂以实现低电阻(导电性)并然后在这种树脂中分散颗粒尺寸为0.03μm的重量百分比为70%的SnO2颗粒的材料,形成电荷注入层。通过诸如浸渍、喷涂、辊涂敷或射束涂敷的适当的涂敷方法,由此制备的涂敷液体以约3μm的厚度被涂敷,使得形成电荷注入层。
顺便说一句,作为感光鼓1Y,除了有机感光部件以外,可以使用非晶硅感光部件和基于金属氧化物的感光部件等。感光部件的表面层的电阻值可优选为109~1014Ωcm。这是由于可以实现不依赖于放电的电荷注入带电,并因此存在防止产生臭氧并减少电力消耗的效果,从而还能够提高带电性能。
〈显影剂〉
显影装置4Y用混合了载体(磁性)和调色剂(非磁性)的双组分显影剂显影感光鼓1Y上的静电图像。使用以91:9的重量比(调色剂含量:9%)混合了载体和调色剂的显影剂。容纳于显影装置4Y中的初始显影剂的总重量为350g。
作为载体,使用通过用有机硅树脂涂敷铁氧体颗粒获得的载体,并且,在240(kA/m)的施加磁场下,它的饱和磁化率为24(Am2/kg)。并且,载体在3000(V/cm)的场强度下的电阻率为1×107~1×108(Ω·cm),并且重量平均颗粒尺寸为50μm。
调色剂至少由粘接剂、着色剂和电荷控制剂构成。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粘接剂树脂,使用苯乙烯-丙烯酸树脂。但是,也能够使用苯乙烯型、聚酯型和聚乙烯型等的树脂。作为着色剂,可以单独地以一种品种或者以多个品种的组合使用各种颜料和各种染料等的着色剂。作为电荷控制剂,也可根据需要包含用于增强的电荷控制剂。作为用于增强的电荷控制剂,可以使用基于苯胺黑的染料和基于三苯基甲烷的染料等。
调色剂包含蜡。包含蜡是为提高定影中的从定影部件的分离性能和定影性能。作为蜡,可以使用固体石腊、巴西棕榈蜡和聚烯烃等,并且通过混炼并分散于粘接剂树脂中使用它们。在这种情况下,混炼并分散粘接剂、着色剂、电荷控制剂和蜡的树脂材料通过机械粉碎机被粉碎,并然后被使用。
调色剂包含外部添加剂。外部添加剂的例子可包含通过使非晶硅石经受疏水处理获得的外部添加剂和诸如氧化钛或钛化合物的无机氧化物的微粒。这些微粒被添加到调色剂中以调整调色剂的粉末流动性和电荷量。外部添加剂的颗粒的颗粒尺寸可优选大于等于1nm且小于等于100nm。在这种情况下,以重量百分比0.5%的重量比添加平均颗粒尺寸为50nm的氧化钛的微粒,并且分别以重量百分比0.5%和重量百分比1.0%的重量比添加平均颗粒尺寸为2nm和100nm的两种类型的非晶硅石的微粒。
当通过粉末颗粒尺寸图像分析仪(“FPIA-3000”,SysmexCorp.制造)测量以上构成的调色剂的颗粒尺寸时,重量平均颗粒尺寸为5.7μm。
〈中间转印带〉
中间转印带5通过驱动辊21、张紧辊22和相对辊23延伸并被支撑,并且,通过驱动辊21沿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沿箭头R2方向旋转。驱动辊21接地并通过在金属轴部件的周表面上布置导电橡胶材料的涂层被调整为具有1×103~1×105Ω的电阻值。感光鼓1Y的圆周速度和中间转印带5的圆周速度等于处理速度,并且为300mm/sec。
二次转印辊24与中间转印带5的外周表面接触,该中间转印带5被与接地电势连接的相对辊23支持,由此形成二次转印部分T2。转印电源D2向二次转印辊24施加正极性DC电压,使得通过二次转印部分T2的中间转印带5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
通过在被电阻调整到1×1012(Ω/□)的表面电阻率和1×109(Ω·cm)体积电阻率的85μm厚聚酰亚胺树脂膜的基材中分散碳黑,制备中间转印带5。
〈带子清洁装置〉
带子清洁装置20用清洁刮刀10摩擦中间转印带5,以收集通过二次转印部分T2并沉积于中间转印带5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通过清洁刮刀10从中间转印带5刮去的调色剂通过馈送螺杆31蓄积于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的主组件的前侧的未示出的收集调色剂容器中。
清洁刮刀10通过使用聚氨酯橡胶材料以1mm~2mm的厚度成形。清洁刮刀10沿中间转印带5的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在其端部与中间转印带5接触,并通过弹簧向着中间转印带5被按压,使得其端部的接触角为20度。
作为清洁刮刀10的材料,只要材料是具有适当的弹性和硬度的橡胶材料,就可以使用任何材料。用于清洁刮刀10的普通材料的例子可包括聚氨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氯丁二烯、丁二烯橡胶、乙烯-丙烯-二亚乙基三胺橡胶和氯磺化聚乙烯橡胶。还能够使用诸如含氟橡胶、有机硅橡胶、丙烯酸橡胶、腈橡胶和氯丁二烯橡胶的弹性体。特别地,具有使得中间转印带5不由于摩擦受损并且表现高的耐磨性的程度的弹性的聚氨酯是优选的。考虑到具有小的永久变形,在一些情况下也使用双组分热固化聚氨酯材料。作为固化剂,能够使用诸如1,4-丁二醇、1,6-己二醇、对苯二酚二乙基二醇、双酚A、三羟甲基丙烷和三羟甲基乙烷的普通聚氨酯硬化剂。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杨氏模量为8MPa的聚氨酯橡胶刮刀。
通过切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的20~50μm厚的片材,形成接收片材32。接收片材32的端部与中间转印带5接触,使得其延伸方向与中间转印带5的旋转方向相同。接收片材32在带子清洁装置20内收集调色剂,使得防止一旦蓄积于清洁刮刀10的端部将掉落的调色剂成滴落下。
最近,要求图像形成设备满足称为A3+尺寸的大尺寸纸。为了满足大尺寸纸的要求,中间转印带的宽度被扩大,并且清洁刮刀的长度也增加。当清洁刮刀变长时,清洁刮刀全长上的刮刀畸变量变大,使得易于出现调色剂的通过(滑过)。出于这种原因,需要频繁向清洁刮刀供给调色剂带以保持少量的调色剂保持于刮刀边缘的状态。
但是,通过暂时中断连续的图像形成以在感光鼓上形成调色剂带并然后通过将调色剂带从感光鼓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来供给调色剂带产生停机时间,从而有损图像形成设备的生产率。出于这种原因,即使当带子清洁装置的清洁刮刀变长时,也要求调色剂带的供给频率不增加。
〈记录材料和纸粉〉
图2是固定于刮刀边缘上的外物的示图。图3是固定的外物的生长速度的示图。最近,要求图像形成设备满足具有宽范围的纸质的记录材料。根据记录材料的类型,在一些情况下,记录材料包含大量的颗粒物质(纸的填充剂、滑石)。在处理速度较低的情况下,与满足显影剂的外部添加剂的要求类似,考虑如果少量的调色剂滞留于清洁刮刀的端部,那么颗粒物质可与处于与调色剂混合的状态中的转印残留调色剂一起被收集。
但是,最近,通过增加处理速度,即使关于相同的记录材料,也大大增加流入清洁刮刀中的颗粒物质的每单位时间的量。另外,在使用颗粒物质的产生量较大的类型的记录材料的情况下,流入清洁刮刀中的颗粒物质的每单位时间的量过大,使得存在难以去除处于与调色剂混合的状态中的颗粒物质。
如图2所示,当通过使用具有大的纸粉产生量的记录材料在高的处理速度下实现连续图像形成时,颗粒物质进入带子清洁装置的清洁刮刀。当进入清洁刮刀的颗粒物质固定于清洁刮刀的刮刀边缘上时,清洁刮刀的畸变量变大,并因此易于出现调色剂的通过。
当仅包含清洁刮刀的带子清洁装置被安装于图像形成设备100中并然后通过使用具有大的纸粉产生量的记录材料执行局部地处于记录材料的一部分上的图像的连续图像形成时,在1000张的连续片材通过中产生调色剂的通过。实验的环境条件是包含23°C的室温和50%的(相对)湿度的正常温度和正常湿度环境。
然后,当从产生调色剂的通过的带子清洁装置卸下清洁刮刀并进行刮刀边缘的显微观察时,在调色剂通过刮刀边缘的部分上观察到外物的固定。当清洁刮刀原样重新安装于图像形成设备100中并然后使连续片材通过从1000张继续到5000张并然后到10000张时,如图3所示,通过显微镜观察的外物的尺寸生长到200μm或更大,并且因此,调色剂的通过的程度变差。
当从刮刀边缘收集外物并通过荧光X射线测量进行物质的识别时,外物由作为记录材料的纸的填充剂的重质碳酸钙等构成。并且,通过荧光X射线测量,还确认记录材料的填充剂主要包含重质碳酸钙。根据显微观察,填充剂为颗粒尺寸为3μm或更小的颗粒的集合体。
因此,外物是在从通过二次转印部分T2的作为记录材料的纸纸游离并然后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的填充剂被传输到清洁刮刀10之后蓄积于清洁刮刀10上的物质。应考虑,观察的外物是通过检查并且滞留于刮刀边缘上的作为开始点的小的外物通过逐渐蓄积随后的填充剂生长到大的外物的物质。
应考虑填充剂蓄积于清洁刮刀的刮刀边缘的现象的机制如下。首先,尺寸为几微米或更小的填充剂通过清洁刮刀10并且中间转印带5在填充剂沉积于中间转印带5上的状态原样继续其旋转(填充剂与中间转印带5一起移动)。当沉积于中间转印带5上的填充剂逐渐增加时,在清洁刮刀10的刮刀边缘上形成作为固定的开始点的外物的第一集合体。与中间转印带5一起移动的填充剂连续地与将蓄积的集合体碰撞。
当填充剂开始在刮刀边缘上蓄积时,不容易通过调色剂残留调色剂等去除填充剂。在中间转印带5处于正常旋转方向的普通旋转状态中,固定于清洁刮刀的刮刀边缘上的填充剂不容易被去除。
因此,如果通过清洁刮刀10并然后与中间转印带5一起移动的填充剂可被有效地去除,那么清洁刮刀10的刮刀边缘上的填充剂的生长受到抑制并因此防止出现调色剂的通过。但是,填充剂的颗粒尺寸为调色剂的颗粒尺寸的约1/20~约1/3,因此,假定外物是调色剂颗粒,则不能通过清洁刮刀10充分地刮去填充剂。
〈比较实施例1〉
图4是比较实施例1中的带子清洁装置的结构的示图。图5是用于中间转印带的树脂刮刀的接触角的示图。图6是清洁刮刀上的填充剂的带电的示图。
如图4所示,在比较实施例1中的带子清洁装置20H中,假定用于刮去填充剂的树脂刮刀25被设置在清洁刮刀10的下游,以去除与中间转印带5一起移动的填充剂。作为结果,填充剂在清洁刮刀10的刮刀边缘上的生长停止,以使清洁刮刀的清洁性能稳定化,使得防止填充剂通过在刮刀边缘上的固定和生长导致调色剂的通过。
如图5所示,树脂刮刀25是通过将PET树脂(商标名称:“Lumiler”)的200μm厚的片材切成宽度为20mm且长度为340mm的尺寸获得的刮刀。即使当其材料被PET树脂以外的树脂片材(商标名称:Dialamy,Pellicule)替代时,树脂刮刀25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如图15所示,要求树脂刮刀25与中间转印带5接触的位置处于下陷的尺寸。当树脂刮刀25在毛边侧与中间转印带5接触时,产生摩擦损伤(伤痕)。当在中间转印带5中产生深度为2μm或更大的损伤时,存在在清洁刮刀10的刮刀边缘上产生调色剂的通过的可能性。
即使树脂刮刀25的材料被诸如不锈钢板的金属板材替代时,树脂刮刀25也可获得类似的刮去效果。
但是,为了使得防止在中间转印带5中产生摩擦损伤,可优选在可保持刮去性能的范围内的可能的程度上由软材料形成树脂刮刀25。适用于树脂刮刀25的材料具有约1.5~7.0GPa的杨氏模量。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杨氏模量为4.5GPa的树脂刮刀。这是由于,当在中间转印带5中产生深度为2μm或更大的摩擦损伤时,存在在清洁刮刀10的刮刀边缘上出现调色剂的通过的可能性。并且,这还由于在摩擦损伤的出现位置与另一位置之间产生承载于中间转印带5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特性的不均匀性,并且因此,存在在输出图像上形成沿摩擦损伤的条带图像的可能性。在使用金属板的情况下,需要使得关于中间转印带的侵入(进入)量比树脂材料的侵入(进入)量小,以不产生摩擦损伤并使与中间转印带(部件)的接触表面经受毛边清理。
树脂刮刀25在从中间转印带5倾斜20度的状态下沿中间转印带5的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在其端部上与中间转印带5接触,并在其基座侧固定于带子清洁装置20H的框架上。树脂刮刀25可优选被设为10~40度的接触角。当接触角过大时,树脂刮刀25与中间转印带5之间的接触状态变得不稳定。当接触角过小时,接触压力不能充分地被确保并且不能完全收集填充剂。
可能希望树脂刮刀25的端部关于中间转印带5的侵入量为4mm或更小。树脂刮刀25的端部关于中间转印带5的侵入量被设为1mm。当侵入量被设为4mm或更大时,树脂刮刀25的边缘不与中间转印带5接触但树脂刮刀25与中间转印带5表面接触。当树脂刮刀25与中间转印带5表面接触时,树脂刮刀25的边缘不与填充剂碰撞,使得不希望地降低了刮去收集力。
将比较实施例1中的带子清洁装置20H安装于图像形成设备100中,并且,通过使用上述的具有大的填充剂产生量的记录材料,观察连续的图像形成的各阶段中的清洁刮刀10并评价调色剂的通过。实验的环境条件与上述的实验相同,即,包含23°C的室温和50%的湿度的正常温度和正常湿度环境。
作为结果,在1000张的片材通过时,确认在树脂刮刀25上蓄积填充剂。假定与调色剂相比颗粒尺寸较小并且形状不规则的填充剂在通过清洁刮刀10之后通过树脂刮刀25检查并然后从中间转印带5被去除。然后,当连续的图像形成继续时,即使在200000张的片材通过之后,假定通过清洁刮刀10的填充剂也继续被树脂刮刀25收集。在不导致填充剂蓄积于清洁刮刀10的刮刀边缘上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的清洁性能,使得不产生调色剂的通过。
并且,还在温度和湿度比23°C的室温和50%的湿度高的高温和高湿环境中进行类似的实验。通过在比较实施例1中布置带子清洁装置20H,填充剂通过树脂刮刀25被收集并且不蓄积于清洁刮刀10上,使得不产生调色剂的通过。
但是,在包含23°C的室温和5%的湿度的低湿环境中,即使当布置比较实施例1中的带子清洁装置20H时,在1000张的片材通过时,也在清洁刮刀10的刮刀边缘上观察到填充剂固定。然后,在10000张的片材通过时,产生调色剂的通过,并因此不能保持清洁性能。
因此,在包含23°C的室温和5%的湿度的低湿环境中的实验中,填充剂在清洁刮刀10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中的每一侧从中间转印带5的表面被收集,然后,测量其电荷量Q/M。与转印残留调色剂的调色剂电荷量Q/M的情况类似,通过吸取从中间转印带5将填充剂采样,并且,通过使用颗粒分析仪(“E-Spart”,由HosokawaMicronCorp.制造)测量填充剂的电荷量,使得输出电荷量分布的示图。
如图6所示,填充剂的电荷量Q/M在填充剂通过清洁刮刀10之前平均为-5μC/g,但是,另一方面,在填充剂通过清洁刮刀10之后,大大增加到平均为-25μC/g。作为结果,考虑填充剂在通过清洁刮刀10时增加电荷量,并且因此中间转印带5上的填充剂的电气沉积力增加,并且因此,不容易通过树脂刮刀25去除填充剂。
在表1中表示各温度和湿度环境中的填充剂的电荷量Q/M的测量结果。
表1
如表1所示,填充剂的电荷量在低湿环境中变大。考虑在低湿环境中,作用于中间转印带5与填充剂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变大,并且变得难以通过树脂刮刀25收集填充剂,因此,需要在通过树脂刮刀25收集之前实现填充剂的放电。
〈实施例1〉
图7是实施例1中的带子清洁装置的结构的示图。图8是放电刷子的配置的示图。
如图1所示,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例子的中间转印带5是以环状带形状形成的带子部件,并且其承载调色剂图像并然后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在调色剂图像被转印之后,清洁刮刀10与中间转印带5的表面接触,由此去除转印残留调色剂。
作为放电手段的例子的放电刷子28将通过清洁刮刀10并然后沉积于中间转印带5的表面上的填充剂放电(电荷去除)。作为导电支撑辊的例子的相对辊30在清洁刮刀10与树脂刮刀25之间支撑带子部件的内表面,并且相对辊30与接地电势连接。作为导电刷子部件的例子的放电刷子28,其在相对辊30的相对侧摩擦带子部件,并与接地电势连接。
通过使用具有比清洁刮刀10的弹性系数高的弹性系数的材料,作为薄板状部件的例子的树脂刮刀25以比清洁刮刀10的厚度小的厚度形成。在中间转印带表面通过放电刷子28之后,树脂刮刀25的端部在中间转印带5的向下的表面上向着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与中间转印带5的表面接触。树脂刮刀25在带子部件的内表面未被支撑的位置上与带子部件接触。树脂刮刀25由厚度大于等于50μm且小于等于100μm的PET树脂片材构成。
如图7所示,在实施例1中的带子清洁装置20中,放电刷子28被布置为在与比较实施例1中的带子清洁装置20H的清洁刮刀10与树脂刮刀25之间的位置对应的位置上摩擦中间转印带5。导致放电刷子28摩擦被与接地电势连接的铝的相对辊20支撑的中间转印带5的外表面。可能希望相对辊30的电阻为1.0×106Ω或更小。放电刷子28的材料为导电尼龙,其纤维长度为6mm,宽度为5mm,长度为350mm,植入纤维密度为100kF、纤维厚度为6D,并且关于中间转印带5的表面的侵入量为2mm。通过树脂刮刀25刮去的填充剂沿重力的方向下落,以被收集容器25收集。
如图8所示,树脂刮刀25在记录材料的左右边缘外面的左右端部中的每一个上在比最大尺寸记录材料的宽度宽5mm的范围上收集通过清洁刮刀10的填充剂。放电刷子28在记录材料的左右边缘外面的左右端部中的每一个上在比最大尺寸记录材料的宽度宽5mm的范围上使通过清洁刮刀10的填充剂放电。为了去除由显影装置的显影形成并然后供给到刮刀边缘的调色剂带,清洁刮刀10在最大显影宽度的左右边缘(端部)外面的左右端部中的每一个上在比最大显影宽度宽2mm的范围中摩擦中间转印带5。
将实施例1中的带子清洁装置20安装于图像形成设备100中,并且,通过使用上述的具有大的填充剂产生量的记录材料,观察连续的图像形成的各阶段中的清洁刮刀10并评价调色剂的通过。在比比较实施例1中的实验严酷的20°C的室温和5%的湿度的环境下,实现5000张的连续图像形成。
作为结果,确认主要包含重质碳酸钙的填充剂稳定地、连续地被收集,并且不固定和蓄积于清洁刮刀10的刮刀边缘上。并且,实现连续的图像形成,直到200000张,但是,填充剂不蓄积于清洁刮刀10的刮刀边缘上,并且,不产生调色剂的通过,直到最终的图像形成,使得保持良好的清洁性能。
并且,当在放电刷子28的前面和后面将填充剂采样并然后测量其电荷量Q/M以检查放电效果时,通过放电刷子28之前的平均电荷量为-25μC/g,而通过放电刷子28之后的平均电荷量为-约5μmC/g。即,通过放电刷子28的放电效果得到确认。确认在通过清洁刮刀10时增加电荷的填充剂通过放电刷子28被放电,以降低对中间转印带5的静电吸引力。出于这种原因,考虑更容易通过树脂刮刀25刮去填充剂,因此,与中间转印带5一起移动的填充剂减少。
根据实施例1中的带子清洁装置20,设置用于适当地放电和收集通过清洁刮刀10并然后与中间转印带5一起移动的填充剂的机构,使得可以长期确保稳定的带子清洁性能。
从记录材料的切割表面产生大量的填充剂,并因此在与记录材料传输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的边缘的位置上产生大量的填充剂,使得填充剂易于沉积于与关于记录材料的宽度方向的清洁刮刀10的刮刀边缘的边缘对应的位置上。放电刷子在中间转印带5上分散这种集中的填充剂,由此有利于各单个颗粒的放电。放电刷子减轻与关于记录材料的宽度方向的清洁刮刀10的刮刀边缘的边缘对应的两个位置上的填充剂集中,由此导致填充剂不容易蓄积于刮刀边缘上。
〈实施例2〉
图9是放电刷子的放电电路结构的另一例子的示图。在实施例1中,为了将与中间转印带5一起移动的填充剂放电,使用固定的放电刷子28。但是,放电刷子28的构成和动作条件不限于实施例1所示的那些。作为放电部件,能够使用固定的导电刷子以外的作为可旋转部件的导电毛刷。作为放电装置,设置电晕放电器或放电针带来类似的效果。
如图9所示,在不存在图7所示的相对辊30的情况下,放电刷子28的接触位置的上游侧的伸展辊26和接触位置的下游侧的张紧辊26可优选与接地电势连接。这是由于,通过使中间转印带5保持在接地电势,当放电刷子28将填充剂放电时,中间转印带5侧的图像电荷逃逸到接地电势,以弱化填充剂的沉积力。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放电刷子28与接地电势连接。但是,通过向放电刷子28施加以接地电势为中心值的频率大于等于100Hz且小于等于2kHz且电压大于等于100V且小于等于5kV的矩形波或正弦波的形式的AC电压,可在短时间内进一步有效地执行放电(在高速下)。
也可向放电刷子28施加大于等于100V且小于等于5000V的AC电压(没有DC电压成分)。也可控制施加的AC电压的电压(Vpp=100V~5kV)和频率(f=100Hz~2kHz),使得它们在低湿度下变高。作为结果,通过更积极地通过放电刷子28实现放电,能够可靠地降低将填充剂沉积于中间转印带5上的沉积力。
〈实施例4〉
图10是实施例4中的带子清洁装置的结构的示图。图11是树脂刮刀的倾角与填充剂的安息角之间的关系的示图。在实施例1中,树脂刮刀25的端部与中间转印带5的向下表面接触。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树脂刮刀25的端部与中间转印带5的向上表面接触。在本实施例中,树脂刮刀25被设置为与中间转印带5的向上表面接触,并且,关于水平表面的接触倾角比填充剂的安息角小。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放电刷子28和树脂刮刀25关于中间转印带5的旋转方向被设置在张紧辊26的下游侧。通过清洁刮刀10并然后与中间转印带5一起移动的填充剂通过放电刷子28被放电,以降低对于中间转印带5的静电吸引力,并然后通过树脂刮刀25刮去填充剂并使其沉积于树脂刮刀25上。与实施例1的情况不同,通过树脂刮刀25从中间转印带5收集的填充剂不能沿重力的方向落下,因此填充剂被上推并逐渐沉积于树脂刮刀25上。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以不大于填充剂的安息角δ的角度设定树脂刮刀25关于水平方向的倾角β。当通过使用由HosokawaMicronCorp.制造的粉末测试仪测量填充剂的安息角δ时,安息角δ为约40度。改变树脂刮刀25的倾角β,并执行100000张的连续图像形成,并然后评价结束图像形成之后的填充剂蓄积状态(滞留的有无)和不良清洁的出现的有无。
表2
如表2所示,在树脂刮刀25的倾角β比填充剂的安息角δ=40度大的情况下,填充剂在中间转印带5上滞留,并且产生调色剂的通过。
如图11的(a)所示,在树脂刮刀25的倾角β比填充剂的安息角δ大的情况下,蓄积于树脂刮刀25上的填充剂破坏以在中间转印带5上散开。填充剂不容易在树脂刮刀25上上升并滞留于放电刷子28与树脂刮刀25之间的中间转印带5上。当填充剂滞留状态继续时,通过树脂刮刀25的填充剂增加并与中间转印带5一起移动,使得填充剂在清洁刮刀10的刮刀边缘上被固定并生长,并由此产生调色剂的通过。
如图11的(b)所示,在树脂刮刀25的倾角β比填充剂的安息角δ小的情况下,由树脂刮刀25收集的填充剂在树脂刮刀25上上升。出于这种原因,即使当蓄积100000张的图像形成片材数量时,填充剂也不固定于清洁刮刀10的刮刀边缘上,使得保持使得不产生调色剂的通过的稳定的清洁性能。
〈比较实施例2〉
图12是比较实施例2中的带子清洁装置的结构的示图。在实施例1中,中间转印带5上的填充剂在树脂刮刀25的上游侧被放电。另一方面,在比较实施例2中的带子清洁装置1中,通过使用导电金属刮刀25B与填充剂的放电同时地执行填充剂的刮去,并且,验证是否获得与实施例1的放电效果类似的放电效果。
如图12所示,通过100μm厚的导电不锈钢薄板材料形成的金属刮刀25B在清洁刮刀10的下游侧被设置在与实施例1中的树脂刮刀25相同的位置上,同时将关于中间转印带5的侵入量设为2mm。金属刮刀25B与接地电势连接。
与实施例1类似,当在包含20°C的室温和5%的湿度的低湿环境中实现100张的连续图像形成时,产生调色剂的通过。在金属刮刀25B上确认填充剂收集,但是在清洁刮刀10的刮刀边缘上确认填充剂的固定和生长。
因此,关于紧接着通过清洁刮刀10之后的填充剂、在金属刮刀25B上收集的填充剂和通过金属刮刀25B的填充剂中的每一个,以与比较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进行采样并然后分别测量其电荷量Q/M。
(1)通过清洁刮刀10的填充剂的平均电荷量:约-25μC/g
(2)在金属刮刀25B上收集的填充剂的平均电荷量:约-10μC/g
(3)通过金属刮刀25B的填充剂的平均电荷量:约-30μC/g
作为结果,确认即使当金属刮刀25B接地时,放电效果也不充分,因此,没有完全被放电并具有高的电荷量Q/M的填充剂通过金属刮刀25B。当进一步重复图像形成时,产生调色剂的通过。
确认具有高的电荷量Q/M的填充剂与中间转印带5一起移动,并然后在清洁刮刀10的刮刀边缘上被固定并且生长。与中间转印带5一起移动的填充剂不容易通过清洁刮刀10被去除。但是,确认当在清洁刮刀10的刮刀边缘上产生固定时,填充剂以固定的凝聚块为起点被蓄积,并然后生长为凝聚块,使得产生调色剂的通过。
〈实施例5〉
图13是实施例5中的带子清洁装置的结构的示图。
如图13所示,作为带子部件的例子的中间转印带5通过以预定的角度缠绕在作为导电支撑辊的例子的张紧辊26周围被设置。清洁刮刀10、放电刷子28和树脂刮刀25与由张紧辊26支撑的中间转印带5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的带子清洁装置20D中,中间转印带5仅被张紧辊26支撑,以用于清洁中间转印带5。张紧辊26单独地具有作为用于确保清洁刮刀10的压合部压力的相对辊和作为用于确保与放电刷子28的接触压力并用于确保电荷传送路径的相对辊的两种功能。清洁刮刀10、树脂刮刀25和放电刷子28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因此省略描述。
将实施例5中的带子清洁装置20安装于图像形成设备100中,并且,通过使用上述的具有大的填充剂产生量的记录材料,观察连续的图像形成的各阶段中的清洁刮刀10并评价调色剂的通过。在20°C的室温和5%的湿度的环境下,实现5000张的连续图像形成。
作为结果,确认主要包含重质碳酸钙的填充剂稳定地、连续地被收集,并且不固定和蓄积于清洁刮刀10的刮刀边缘上。并且,实现连续的图像形成,直到200000张,但是,填充剂不蓄积于清洁刮刀10的刮刀边缘上,并且,不产生调色剂的通过,直到最终的图像形成,使得保持良好的清洁性能。
并且,当在放电刷子28的前面和后面将填充剂采样并然后测量其电荷量Q/M以检查放电效果时,通过放电刷子28之前的平均电荷量为-25μC/g,而通过放电刷子28之后的平均电荷量为-约4μmC/g。即,通过放电刷子28的放电效果得到确认。确认在通过清洁刮刀10时增加电荷的填充剂通过放电刷子28被放电,以降低对中间转印带5的静电吸引力。出于这种原因,考虑更容易通过树脂刮刀25刮去填充剂,因此,与中间转印带5一起移动的填充剂减少。
根据实施例5中的带子清洁装置20,不需要设置被布置在中间转印带5内并与接地电势连接的导电相对辊(图7中的27和30),因此,带子清洁装置20有利于图像形成设备的小型化和轻重量化。
〈实施例6〉
图14是实施例6中的带子清洁装置的结构的示图。图15是切割表面上的树脂刮刀的边缘的使用方式的示图。
在实施例1中,与中间转印带一起移动的填充剂通过使用放电刷子28和树脂刮刀25被收集。另一方面,在实施例6中,与感光鼓一起移动的填充剂通过使用放电刷子28和树脂刮刀25被收集。
如图14所示,鼓清洁装置20E通过清洁刮刀10收集在感光鼓1与转印辊之间的压合部从记录材料P被转印到感光鼓1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通过清洁刮刀10并然后与感光鼓1一起移动的填充剂在接触与接地电势连接的放电刷子28的同时被放电,使得填充剂在感光鼓1上的沉积力弱化。
树脂刮刀25从感光鼓1去除被放电并且沉积力弱化的填充剂。通过将PET树脂的200μm厚片材切成宽度为20mm且长度为340mm的尺寸,获得树脂刮刀25。如图15所示,树脂刮刀25被附接于鼓清洁装置20E上,使得切割之后的毛边部分位于感光鼓1的相对侧。
〈实施例7〉
在实施例1中,描述了用于中间转印带的带子清洁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将描述用于记录材料传输带或转印带的带子清洁装置。关于作为记录材料传输部件的例子的转印带,调色剂图像从图像承载部件被转印到承载于转印带上的记录材料上。在分离上面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之后,清洁刮刀与转印带的表面接触。与实施例1类似地构成的放电刷子将通过清洁刮刀并然后沉积于转印带的表面上的填充剂放电。通过使用具有比清洁刮刀的弹性系数高的弹性系数的材料,与实施例1类似地构成的树脂刮刀以比清洁刮刀的厚度小的厚度形成。树脂刮刀被布置为在其端部向着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与通过放电刷子28之后的转印带的表面接触。
记录材料传输带或转印带在一些情况下在承载记录材料的同时在记录材料通过调色剂图像的转印部分时导致从记录材料转印填充剂。并且,关于沉积于记录材料传输带或转印带上的填充剂,与实施例1类似,清洁刮刀10、放电刷子28和树脂刮刀25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被依次布置,使得可以去除填充剂。
〈实施例8〉
图16是实施例8中的带子清洁装置的结构的示图。图17是向金属刮刀施加的偏压与接触压力之间的关系的示图。如图16所示,除了金属刮刀25M和电源D25以外,本实施例在构成上与实施例1基本上相同。出于这种原因,在图16中,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8共同的构成要素由共同的附图标记或符号表示,并且省略重复的描述。
如图16所示,作为薄板状部件的例子的金属刮刀25M由具有大于等于50μm且小于等于100μm的厚度的导电材料形成。作为电源的例子的电源D25向金属刮刀25M施加电压值的绝对值大于等于10V且小于等于50V的偏压。
在温度为20°C或更低的作为操作环境的低温环境中,与正常温度和正常湿度环境相比,与中间转印带一起移动的填充剂的电荷量变高,并因此变得难以通过使用树脂刮刀去除填充剂。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1中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当实际测量通过放电刷子28之前的填充剂的电荷量时,电荷量在23°C和50%的正常温度和正常湿度环境中为-25μC/g,另一方面,电荷量在18°C和50%的低温环境中为-40μC/g。并且,在18°C和50%的低温环境中,同样,在通过放电刷子28之后,填充剂的平均电荷量为较高的-15μC/g。然后,当在18°C和50%的低温环境中继续连续图像输出时,大约2000张产生调色剂的通过,并且确认此时在清洁刮刀上形成填充剂的凝聚物,因此考虑填充剂的凝聚物的生长导致调色剂的通过。即,在低温环境中,存在仅通过实施例1中的放电刷子28和树脂刮刀25不能充分地避免调色剂的通过的可能性。
因此,如图16所示,进行通过使用金属刮刀25M而不是树脂刮刀25施加偏压的实验。金属刮刀25M是150μm厚的导电不锈钢板,并且,金属刮刀25M的端部对于中间转印带5的侵入量为1.5mm。
通过在18°C和50%的低温环境中向金属刮刀25M施加多个偏压的同时执行连续图像输出,检查调色剂的通过的出现的有无。作为结果,确认当向金属刮刀25M施加的偏压为30V或更大时,即使当继续200000张或更多的连续图像输出时,也不产生调色剂的通过,由此在金属刮刀25M的端部蓄积填充剂。
如图17所示,随着偏压的绝对值变大,金属刮刀25M的接触压力变大。考虑通过向金属刮刀25M施加偏压在金属刮刀25M与中间转印带5之间产生静电力,并因此相应地增加金属刮刀25M的端部的接触压力。图17表示通过在向金属刮刀25M施加偏压的过程中通过拉延压力测量得到的接触压力的测量的测量结果。
在拉延压力测量中,宽度为10mm、长度为50mm且厚度为100μm的PET片材的试验件SH的端部被安装在数字测力计DG中,并且,试验件SH的另一端部被夹在中间转印带5与金属刮刀25M之间。PET片材试验件SH沿箭头R25方向被拉出,然后,读取数字测力计DG的输出值。通过将通过PET片材试验件SH在数字测力计上施加的负载视为与金属刮刀25M的接触压力对应的压力,测量拉延压力。
然后,通过改变向金属刮刀25M施加的偏压,执行连续图像输出,使得对于每个偏压检查产生调色剂的通过的连续输出片材数量。在表3中表示实验结果。在表3中,当在200000张之前不产生调色剂的通过的情况下,实验在此时结束,并且,调色剂的通过被评价为“○”。当在不满200000张时产生调色剂的通过的情况下,调色剂的通过被评价为“×”,并且,还表示此时的连续输出片材数量。在表3中,通过黑色条带状不良图像的出现的有无评价摩擦损伤。这是由于,当金属刮刀25M强烈地与中间转印带5接触时,沿传输方向在中间转印带5的表面上产生摩擦损伤,并且,当摩擦损伤的深度达到2μm或更大时,在半色调图像的摩擦损伤的位置上产生黑色条带状不良图像。在产生不良图像的情况下,摩擦损伤被评价为“×”,并且,在不产生不良图像的情况下,摩擦损伤被评价为“○”。
表3
如表3所示,在实施例8中,在30V或更大(绝对值)的偏压下不产生调色剂的通过,但在70V或更大(绝对值)的偏压下,中间转印带5上的摩擦损伤不满足评价准则。出于这种原因,仅简单地通过增加偏压不能获得本实施例中的效果。
并且,关于偏压的极性,在极性为正或为负的任意的情况下实现类似的效果,因此认为,不管偏压的极性如何,接触压力被电气增强的金属刮刀25M都可应对放电的填充剂。
〈实施例9〉
如图1所示,二次转印辊24被布置为与中间转印带5接触,并且,被施加极性与调色剂电荷极性相反的电压,使得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材料上。
如图16所示,电源D25能够以切换的方式施加绝对值不同的相同极性的偏压。在向二次转印辊24施加极性与调色剂电荷极性相反的电压的情况下,电源D25向金属刮刀25M施加第一偏压。另一方面,在向二次转印辊24施加极性与调色剂电荷极性相同的电压的情况下,电源D25向金属刮刀25M施加第二偏压。第一偏压的绝对值比第二偏压的绝对值小。
如图1所示,在连续图像输出过程中到达清洁刮刀10的填充剂的量在图像输出过程中比在图像调整过程中大。与在连续图像形成(图像输出)中相比,在图像调整中的二次转印辊清洁次序中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的填充剂的量变大。这是由于,在图像输出中,在二次转印调色剂图像时,填充剂从记录材料的面向中间转印带5的一侧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并且,另一方面,在图像调整中,在二次转印调色剂图像时,在连续图像输出的过程中蓄积于二次转印辊24上的填充剂伴随二次转印辊24的清洁次序被一并排出。
对于图像调整,还对于检测在中间转印带5上形成的用于浓度检测的斑块调色剂图像的浓度,执行向带子清洁装置20的清洁刮刀10供给调色剂带的次序。在对于每250张连续图像输出放大图像间隔的同时,执行调色剂带供给次序。在图像调整中,当在中间转印带5上转印的用于浓度检测的斑块调色剂图像(调色剂带)通过二次转印辊24之后,执行二次转印辊清洁次序。在二次转印辊清洁次序中,在二次转印辊24上沉积的调色剂被静电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并然后被带子清洁装置20收集。在二次转印辊清洁次序中,与一整圈对应地向二次转印辊24供给正极性偏压,使得20μA的转印电流流动,然后,与一整圈对应地向二次转印辊24施加负极性偏压,使得-20μA的转印电流流动。当向二次转印辊24施加负极性偏压时,在连续图像输出的周期中蓄积的填充剂从二次转印辊24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
因此,通过进行以下的实验,在二次转印辊清洁次序中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的填充剂被量化。
(1)在二次转印辊清洁次序中的负极性偏压的施加之后立即停止中间转印带5的驱动,然后,通过将透明粘接剂带施加到施加负极性偏压的中间转印带5的一部分上,将填充剂采样。
(2)粘接了填充剂的透明粘接剂带被施加到黑纸上,并然后经受分层,然后,通过平头扫描仪捕获填充剂分布图像。
(3)填充剂部分构成白色部分,并因此使捕获的图像经受二值化,以计算白色部分的面积即填充剂部分的面积。
通过使用类似的过程,在连续图像形成中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的填充剂被量化。
(1)在记录材料通过二次转印辊之后立即停止中间转印带的驱动,然后通过将透明粘接剂带施加到记录材料与中间转印带5重叠的部分上将填充剂采样。
在步骤(2)和步骤(3),执行与以上的步骤(2)和步骤(3)相同的动作。
作为结果,确认蓄积于二次转印辊24上的填充剂在二次转印辊清洁次序中被一并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当在正常的连续图像形成中采样的填充剂的面积为1时,在二次转印辊清洁次序中采样的填充剂的面积比为3~8。
然后,在图16所示的实施例8的构成中,向金属刮刀25M施加的偏压在正常的连续图像形成中与在二次转印辊清洁次序中之间改变,并然后评价调色剂的通过和摩擦损伤中的每一个的出现的有无。在表4中表示偏压的各种组合的实验结果。
表4
如表4所示,在连续图像形成中的偏压比二次转印辊清洁次序中的偏压小的组合中,在产生调色剂的通过之前的连续图像形成片材数量增加,使得也不容易产生中间转印带的摩擦损伤。另一方面,在连续图像形成中的偏压不比二次转印辊清洁次序中的偏压小的组合中,在产生调色剂的通过之前的连续图像形成片材数量减少,使得也易于产生中间转印带的摩擦损伤。
可以考虑其原因如下。在二次转印辊清洁次序中,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的填充剂的量比在连续图像形成中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的填充剂的量大,因此,需要通过增加用于去除填充剂的偏压来增加接触压力。但是,在每250张连续图像形成一次的低频率下执行二次转印辊清洁次序,并且,在中间转印带5的表面上沉积大量的填充剂,因此,即使当增加金属刮刀25M的接触压力时,也不容易在中间转印带5上产生摩擦损伤。另一方面,连续图像形成的频率较高,并且,沉积于中间转印带5的表面上的填充剂较少,因此,当通过施加高偏压提高填充剂去除效果时,易于在中间转印带5上出现摩擦损伤。
顺便说一句,在实施例9中,描述在18°C和50%的低温和正常湿度环境的条件下施加的偏压的设定条件。但是,在进一步低温环境中,填充剂的电荷量进一步增加,因此,可如希望的那样设定向金属刮刀25M施加的电压的值,使得连续图像形成中的电压值比在二次转印辊清洁次序中的电压值小。作为结果,能够在不在中间转印带5上产生摩擦损伤的情况下避免调色剂的通过的出现。
虽然已参照这里公开的结构说明了本发明,但它不限于阐述的细节,并且,本申请意图在于覆盖出于改进目的提出或处于以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修改或变化。

Claims (19)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用于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可旋转图像承载部件;
用于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分;
用于在转印部分处将调色剂图像从上面承载有调色剂图像的所述图像承载部件静电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转印部件;
关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方向被设置在转印部分的下游且所述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分的上游的用于去除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接触的调色剂的清洁刮刀;
关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方向被设置在所述清洁刮刀的下游且所述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分的上游的用于使所述图像承载部件放电的放电部件;和
关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方向被设置在所述放电部件的下游且所述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分的上游的薄板状部件,其中,所述薄板状部件的端部向着关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薄板状部件通过使用具有比所述清洁刮刀的弹性系数高的弹性系数的材料以比所述清洁刮刀的厚度小的厚度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放电部件包含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外周表面接触的刷子。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图像承载部件是以环状形状形成的中间转印带。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辊,该辊被设置在所述辊隔着中间转印带与刷子相对的位置上,并且该辊与中间转印带的内周表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辊,该辊被设置在所述辊隔着中间转印带与放电刷子相对的位置上,并且该辊与中间转印带的内周表面接触,
其中,所述清洁刮刀向着所述辊被加压。
7.根据权利要求4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辊,该辊被设置在所述辊隔着中间转印带与所述薄板状部件相对的位置上,并且该辊与中间转印带的内周表面接触,
其中,所述薄板状部件向着所述辊被加压。
8.根据权利要求4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辊,该辊被设置在所述辊通过中间转印带与所述清洁刮刀和所述薄板状部件相对的位置上,并且该辊与中间转印带的内周表面接触,
其中,所述薄板状部件向着所述辊被加压。
9.根据权利要求4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薄板状部件的端部在中间转印带的外周表面的法线方向从水平表面向上指向的区域中与该外周表面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薄板状部件被布置成使得在其薄板状表面与水平表面之间形成的角度比重质碳酸钙的安息角小。
11.根据权利要求4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薄板状部件的端部在中间转印带的外周表面的法线方向从水平表面向下指向的区域中与该外周表面接触,
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被设置在所述薄板状部件垂直下方的用于容纳从所述薄板状部件的端部附近落下的下落物的容纳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5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刷子是导电的,并与接地电势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5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用于向刷子施加电压的电源,
其中,刷子是导电的,并且向刷子施加包含频率大于等于100Hz且小于等于2kHz且最大振幅电压大于等于100V且小于等于5kV的AC成分的电压。
14.根据权利要求8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辊是导电的,并与接地电势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薄板状部件由具有大于等于50μm且小于等于100μm的厚度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片材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用于向所述薄板状部件施加电压的电源,
其中,所述薄板状部件由厚度大于等于50μm且小于等于100μm的导电材料形成,并且,
其中,向所述薄板状部件施加的所述电源的电压的绝对值大于等于10V且小于等于50V。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电源的电压的控制器,
其中,所述控制器能够将向薄板状部件施加的电压切换到多个电压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转印部件是转印辊,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器接触所述电源的电压,使得当向转印辊施加极性与调色剂的电荷极性相反的电压时,第一电压被施加到所述薄板状部件,并使得当向转印辊施加极性与调色剂的电荷极性相同的电压时,绝对值比第一电压小的第二电压被施加到所述薄板状部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图像承载部件是感光部件。
CN201310063310.3A 2012-02-28 2013-02-28 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32939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41284 2012-02-28
JP2012041284 2012-02-28
JP2013025455A JP6120598B2 (ja) 2012-02-28 2013-02-13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25455 2013-02-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93931A CN103293931A (zh) 2013-09-11
CN103293931B true CN103293931B (zh) 2016-05-18

Family

ID=47754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63310.3A Active CN103293931B (zh) 2012-02-28 2013-02-28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53973B2 (zh)
EP (1) EP2634642B1 (zh)
JP (1) JP6120598B2 (zh)
CN (1) CN1032939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53471B2 (ja) * 2012-01-27 2016-12-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29823A (ja) * 2014-01-07 2015-07-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ダメージ量判定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ダメージ量判定プログラム及びダメージ量判定方法
JP5987864B2 (ja) * 2014-06-03 2016-09-0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23755B2 (ja) 2014-08-21 2017-05-1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15213B2 (ja) * 2014-09-26 2018-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29558B2 (ja) * 2014-09-26 2018-1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544980B2 (ja) 2015-04-17 2019-07-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594067B2 (ja) * 2015-07-02 2019-10-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59114B2 (ja) 2015-10-26 2020-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20288A (ja) * 2015-12-28 2017-07-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清掃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04744B2 (ja) 2016-02-08 2020-06-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7776186B (zh) * 2016-08-29 2019-11-15 东莞倍力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转印涂布装置
CN109435445B (zh) * 2018-12-19 2023-09-12 东莞市轩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带轮式移印机及其印刷方法
JP7419970B2 (ja) * 2020-05-28 2024-01-2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82286A (ja) 2020-11-20 2022-06-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0939A (ja) * 1996-06-20 1998-01-1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19853A (ja) * 1998-07-01 2000-01-2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21965A (ja) * 2005-10-31 2007-05-1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22663A (ja) * 2006-11-13 2008-05-29 Ricoh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98917A (zh) * 2008-06-06 2009-12-09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装置和处理卡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10939A (en) 1987-07-03 1989-01-13 Miyoko Terakado Insecticide container for cleaner
JP3229402B2 (ja) * 1992-11-26 2001-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72865A (ja) * 2000-03-28 2001-10-05 Canon Inc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69592B2 (ja) * 2002-08-07 2009-05-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389476B2 (ja) * 2003-05-22 2009-12-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3953025B2 (ja) * 2003-11-26 2007-08-0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428123B2 (ja) * 2004-04-21 2010-03-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289759B2 (en) 2004-08-27 2007-10-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leaning apparatus
US7343133B2 (en) 2004-12-15 2008-03-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leaning brush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845498B2 (ja) 2005-12-06 2011-1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033481B2 (ja) 2006-07-19 2008-0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304582A (ja) * 2007-06-06 2008-12-1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044313B2 (ja) 2007-07-11 2012-10-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14943A (ja) 2008-07-03 2010-01-21 Ricoh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1128380A (ja) * 2009-12-17 2011-06-3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338740B2 (ja) * 2010-04-09 2013-11-1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71520B2 (ja) 2011-08-26 2016-03-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0939A (ja) * 1996-06-20 1998-01-1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19853A (ja) * 1998-07-01 2000-01-2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21965A (ja) * 2005-10-31 2007-05-1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22663A (ja) * 2006-11-13 2008-05-29 Ricoh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98917A (zh) * 2008-06-06 2009-12-09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装置和处理卡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34642B1 (en) 2018-10-10
EP2634642A3 (en) 2017-09-06
EP2634642A2 (en) 2013-09-04
JP6120598B2 (ja) 2017-04-26
US8953973B2 (en) 2015-02-10
US20130223872A1 (en) 2013-08-29
JP2013210612A (ja) 2013-10-10
CN103293931A (zh) 2013-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93931B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661167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ono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oner recycling apparatus and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CN102540828B (zh) 成像装置
US8761654B2 (en) Clean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304505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1574911A1 (en) Develop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under pressure and with a single component magnetic toner
JP5412747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87866B2 (ja)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812906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11669A (ja) 紙付着物除去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39483A (ja) 中間転写ベルト
JP201805464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902189B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486808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ユニット
JP2004279994A (ja) 像転写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85222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1622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5466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35548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08968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08721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3132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3838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7996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1158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