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56338B - 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 Google Patents

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56338B
CN103256338B CN201310047239.XA CN201310047239A CN103256338B CN 103256338 B CN103256338 B CN 103256338B CN 201310047239 A CN201310047239 A CN 201310047239A CN 103256338 B CN103256338 B CN 1032563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bar
pipeline
face
peripheral end
connec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4723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56338A (zh
Inventor
小宫庄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ubakimoto Chain Co
Original Assignee
Tsubakimoto Chain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ubakimoto Chain Co filed Critical Tsubakimoto Chain Co
Publication of CN103256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563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563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563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00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 H02G11/006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using extensible carrier for the cable, e.g. self-coiling sp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3/00Chains
    • F16G13/12Hauling- or hoisting-chains so called ornamental chains
    • F16G13/16Hauling- or hoisting-chains so called ornamental chains with 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electric cables, hose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9/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nipulators, e.g. for monitoring, for viewing; Safety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nip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00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62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 H02G3/0475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formed by a succession of articulated un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59/00Chain, staple, and horseshoe making
    • Y10S59/90Plast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botics (AREA)
  • Electric Cable Arrangement Between Relatively Moving Par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其中,链板(120)由与其前面的链板(120’)连接并形成管线弯曲内周侧的前侧板部(121)、与其后的链板(120”)连接并形成管线弯曲外周侧的后侧板部(122)、以及设置在前侧板部(121)和后侧板部(122)之间并可自由弯曲的结合部(123)成一体地构成;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122a)呈圆弧状地设置在管线弯曲外周上的、与其后的链板(120”)的结合部(123”)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第一弯曲外周端面(122a)的圆弧中心O1设置在比其后的链板120”的结合部123”在管线长度方向的中心M1更靠管线长度方向前侧。由此可防止在直线状态和弯曲状态之间切换时链板和支持体的支持面间的滑动产生的摩擦粉。

Description

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安全可靠地保护并引导可绕性管线类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该管线类可以是例如连接工业用机械或车辆等的移动部和静止部并进行电信号传递或电力供应的电缆电线或提供油压、空气压的管子等。
背景技术
广为人知的现有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是,将由左右分离地设置的一对链板、和分别架设在该一对链板的管线弯曲外周侧和管线弯曲内周侧的连接臂组成的链接壳体沿管线长度方向连接多个,在链接壳体内,从管线固定端至管线移动端收纳并引导管线类,成为与支承体的支承面相接触的直线状态和远离支承面的弯曲状态(例如、专利文献1至3)。
作为这样的现有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有例如图13(A)及图13(B)所示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500。
在此,图13(A)是表示直线状态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500的链板510的图,图13(B)是表示开始弯曲时的链板510的图。
现有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500由可自由弯曲的连接件520在管线长度方向连接多个链板510、510…而成。
另外,在链板510的弯曲外周侧形成直线状部分511,且在该直线状部分511的管线长度方向的后侧形成圆弧状部分512。
在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500为直线状态时,成为链板510的弯曲外周侧的直线状部分511与支持体530的支持面531相接触,被支持面531支撑。
另外,圆弧状部分512是设置在对应于管线长度方向后侧的连接件520的弯曲外周侧的位置、以连接件520的管线长度方向中心M5为圆弧中心O5,以从直线状态时的连接件520到支持面531的长度为曲率半径r3的圆弧状。
在成为弯曲状态时,连接件520从管线长度方向前侧起依次翘起,从管线长度方向前侧的链板510开始依次成为弯曲状态。
专利文献1:特开2007-929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7-247716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表2004-5277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可是,上述现有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500存在下面的问题,即,由于圆弧状部分512是设置在对应于管线长度方向后侧的连接件520的弯曲外周侧的位置、且以连接件520的管线长度方向中心M5为圆弧中心O5、以从直线状态时的连接件520到支持面531的长度为曲率半径r3的圆弧状的构造,因此,如图13(B)所示,在从直线状态变为弯曲状态时,圆弧状部分512与支持面531接触,在支持面531上滑动,会产生摩擦粉。
另外,在从弯曲状态变为直线状态时,也由于圆弧状部分512与支持面531接触,在支持面531上滑动,存在产生摩擦粉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做出的,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可以防止在直线状态和弯曲状态之间切换时由于链板和支持体的支持面之间的滑动导致的摩擦粉。
本发明方案1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由在管线长度方向连接多个链接壳体而成,该链接壳体由左右分离地设置的一对链板和分别架设在该一对链板的管线弯曲外周侧及管线弯曲内周侧上的连接臂构成;该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在所述链接壳体内,从管线固定端至管线移动端收纳并引导管线类,并且可以成为与支持体的支持面接触的直线状态和离开支持面的弯曲状态。所述成对的链板分别由在所述管线长度方向与其前面的链板连接且形成管线弯曲内周侧的前侧板部、和与紧随其后的链板相连接且形成管线弯曲外周侧的后侧板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前侧板部和后侧板部之间且可自由弯曲的结合部成一体地形成;所述一个链板的后侧板部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呈圆弧状地设置在管线弯曲外周上的、与所述紧随其后的链板的结合部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该一个链板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的圆弧中心设置在比所述紧随其后的链板的结合部在管线长度方向的中心更靠管线长度方向前侧。由此,可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方案2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是在方案1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基础上,所述链板的后侧板部的第二弯曲外周端面呈圆弧状地设置在管线弯曲外周上的、与该链板的结合部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该链板的第二弯曲外周端面的圆弧中心设置在比所述链板的结合部在管线长度方向的中心更靠管线长度方向后侧。由此,可进一步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方案3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由在管线长度方向连接多个链接壳体而成,该链接壳体由左右分离地设置的一对链板和分别架设在该一对链板的管线弯曲外周侧及管线弯曲内周侧上的连接臂构成;该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在所述链接壳体内,从管线固定端至管线移动端收纳并引导管线类,并且可以成为与支持体的支持面接触的直线状态和离开支持面的弯曲状态;所述成对的链板分别由在所述管线长度方向与其前面的链板连接且形成管线弯曲外周侧的前侧板部、与紧随其后的链板相连接且形成管线弯曲内周侧的后侧板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前侧板部和后侧板部之间且可自由弯曲的结合部成一体地形成;所述链板的前侧板部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呈圆弧状地设置在管线弯曲外周上的、与该链板的结合部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该链板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的圆弧中心设置在比所述链板的结合部在管线长度方向的中心更靠管线长度方向前侧。由此,可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方案4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是在方案3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基础上,所述链板的前侧板部的第二弯曲外周端面呈圆弧状地设置在管线弯曲外周的、与所述前面的链板的结合部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该链板的第二弯曲外周端面的圆弧中心设置在比所述前面的链板的结合部在管线长度方向的中心更靠管线长度方向后侧。由此,可进一步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方案5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是在方案2或4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弯曲外周端面的曲率半径及第二弯曲外周端面的曲率半径是从所述支持体的支持面到与该支持面接触的链板的结合部的长度。由此,可进一步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方案1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由在管线长度方向连接多个链接壳体而成,该链接壳体由左右分离地设置的一对链板和分别架设在该一对链板的管线弯曲外周侧及管线弯曲内周侧上的连接臂构成;该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在链接壳体内,从管线固定端至管线移动端收纳并引导管线类,并且可以成为与支持体的支持面接触的直线状态和离开支持面的弯曲状态;成对的链板分别由在管线长度方向与其前面的链板连接且形成管线弯曲内周侧的前侧板部、与紧随其后的链板相连接且形成管线弯曲外周侧的后侧板部、以及设置在前侧板部和后侧板部之间且可自由弯曲的结合部成一体地形成;该链板的后侧板部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呈圆弧状地设置在管线弯曲外周上的与所述紧随其后的链板的结合部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该链板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的圆弧中心设置在比紧随其后的链板的结合部在管线长度方向的中心更靠管线长度方向前侧。由此,当紧随其后的链板的结合部从没有弯曲的状态开始弯曲,以紧随其后的链板的结合部的略中心为旋转中心,该链板的后侧板部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移动时,当该链板的即使一小部分成为弯曲状态时,该链板的圆弧状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的圆弧中心向作为弯曲内周侧的、离开支持体的一侧移动,该链板的后侧板部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和支持体的支持面之间产生间隙,可以防止该链板的后侧板部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相对支持体的支持面产生滑动,防止摩擦粉的产生。
同样地,当紧随其后的链板的结合部从弯曲状态开始复原,到在以该紧随其后的链板的结合部的略中心为旋转中心,该链板的后侧板部与支持体的支持面相接触之前的期间,由于该链板的后侧板部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和支持体的支持面之间产生间隙,可以防止该链板的后侧板部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相对于支持体的支持面滑动,防止产生摩擦粉。
另外,由于后侧板部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相对于支持体的支持面不滑动,因此,可以防止由于后侧板部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和支持体的支持面间的滑动导致的噪音。
本发明方案2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是在方案1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效果的基础上,一个链板的后侧板部的第二弯曲外周端面呈圆弧状地设置在管线弯曲外周上的、与该链板的结合部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该链板的第二弯曲外周端面的圆弧中心设置在比该链板的结合部在管线长度方向的中心更靠管线长度方向后侧,因此,在变成了弯曲状态时,该链板的后侧板部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和前面的链板的后侧板部的第二弯曲外周端面以从侧面看无高度差的状态交叉,可以使弯曲外周缘更圆滑,同时,在变回到直线状态时,可以防止周围的物体被卷入。
当在管线移动端侧具有引导直线状态的引导部件的情况下,在管线移动端侧从直线状态变成弯曲状态时,引导部件和链板的后侧板部的第二弯曲外周端面之间产生间隙,因此,可以防止后侧板部的第二弯曲外周端面相对于引导部件的滑动,防止产生摩擦粉。
本发明方案3的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由在管线长度方向连接多个链接壳体而成,该链接壳体由左右分离地设置的一对链板和分别架设在该一对链板的管线弯曲外周侧及管线弯曲内周侧上的连接臂构成;该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在链接壳体内,从管线固定端至管线移动端收纳并引导管线类,并且可以成为与支持体的支持面接触的直线状态和离开支持面的弯曲状态;成对的链板分别由在管线长度方向与其前面的链板连接且形成管线弯曲外周侧的前侧板部、与紧随其后的链板相连接且形成管线弯曲内周侧的后侧板部、以及设置在前侧板部和后侧板部之间且可自由弯曲的结合部成一体地形成;该链板的前侧板部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呈圆弧状地设置在管线弯曲外周上的、与该链板的结合部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该链板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的圆弧中心设置在比一个链板的结合部在管线长度方向的中心更靠管线长度方向前侧。在从链板的结合部没有弯曲的状态开始弯曲,以该链板的结合部的略中心为旋转中心,该链板的前侧板部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移动时,当该链板的即使一小部分变成弯曲状态,该链板的圆弧状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的圆弧中心向作为弯曲内周侧的离开支持体的一侧移动,该链板的前侧板部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和支持体的支持面之间产生间隙,以此,可以防止该链板的前侧板部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相对于支持体的支持面的滑动,防止产生摩擦粉。
同样地,链板的结合部从弯曲状态复原,以该链板的结合部的略中心为旋转中心,在该链板的前侧板部与支持体的支持面接触之前的期间,在该链板的前侧板部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和支持体的支持面之间产生间隙,因此,可以防止该链板的前侧板部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相对于支持体的支持面的滑动,防止产生摩擦粉。
进而,由于前侧板部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相对于支持体的支持面不滑动,因此,可以防止由于前侧板部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和支持体的支持面之间的滑动导致的噪音。
本发明方案4的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是在方案3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效果的基础上,链板的前侧板部的第二弯曲外周端面呈圆弧状地设置在管线弯曲外周上的、与前面的链板的结合部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同时,该链板的第二弯曲外周端面的圆弧中心设置在比前面的链板的结合部在管线长度方向的中心更靠管线长度方向后侧,因此,在变成了弯曲状态时,该链板的前侧板部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和其前面的链板的前侧板部的第二弯曲外周端面以从侧面看无高度差的状态交叉,因此,可以使弯曲外周缘圆滑,防止回到直线状态时周围的物体被卷入。
另外,当在管线移动端侧具有引导直线状态的的引导部件的情况下,在管线移动端侧从直线状态变成弯曲状态时,在引导部件和链板的前侧板部的第二弯曲外周端面之间产生间隙,因此,可以防止前侧板部的第二弯曲外周端面相对于引导部件的滑动,防止产生摩擦粉。
本发明方案5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是在方案2或4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效果的基础上,第一弯曲外周端面的曲率半径及第二弯曲外周端面的曲率半径是从支持体的支持面到与该支持面接触的链板的结合部的长度,在结合部从没有弯曲的状态开始弯曲,以结合部的略中心为旋转中心,第一弯曲外周端面移动时,在第一弯曲外周端面和支持体的支持面之间更可靠地产生间隙,因此,可以更可靠地防止第一弯曲外周端面相对于支持体的支持面的滑动,防止产生摩擦粉。
另外,由在直线状态时及弯曲状态时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及第二弯曲外周端面形成的弯曲外周缘变得圆滑,可使外观漂亮,同时也可防止物体被外缘挂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概略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从外侧看到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链板的立体图。
图4是从内侧看到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链板的立体图。
图5是从外侧看到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链板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直线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开始弯曲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弯曲状态的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概略主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直线状态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开始弯曲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弯曲状态的图。
图13是表示现有技术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链板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110、210...第一链板
111、211...前侧板部
211a...第一弯曲外周端面
211b...第二弯曲外周端面
112、212...后侧板部
113、213...结合部
117...铰链轴
118...卡合部
120、220...第二链板
121...前侧板部
122...后侧板部
122a...第一弯曲外周端面
122b...第二弯曲外周端面
123...结合部
124a...第一嵌合凸部(N1)
124b...第一嵌合凹部(N1)
124c...第二嵌合凸部(N2)
124d...第二嵌合凹部(N2)
124e...第3嵌合凸部(N3)
124f...第3嵌合凹部(N3)
125a...第一直线状态保持面(N4)
125b...第二直线状态保持面(N4)
125c...第3直线状态保持面(N4)
125d...第4直线状态保持面(N4)
125e...第5直线状态保持面(N4)
125f...第6直线状态保持面(N4)
126a...第一弯曲状态規制面(N5)
126b...第二弯曲状态規制面(N5)
126c...第3弯曲状态規制面(N5)
126d...第4弯曲状态規制面(N5)
126e...第5弯曲状态規制面(N5)
126f...第6弯曲状态規制面(N5)
127...铰链轴
128...结合部
130、230...第一连接臂
131...钩部
140...第二连接臂
141...臂卡合部
150、250...支持体
151、251...支持面
500...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510...链板
511...直线状部分
512...圆弧状部分
520...连接件
530...支持体
531...支持面
C...管线类
E1...管线移动端
E2...管线固定端
M1...(第一实施例的后续的结合部沿管线长度方向)中心
M2...(第一实施例的结合部沿管线长度方向)中心
M3...(第二实施例的结合部沿管线长度方向)中心
M4...(第二实施例的前面的结合部沿管线长度方向)中心
M5...(现有技术的连接件沿管线长度方向)中心
O1...(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的)圆弧中心
O2...(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弯曲外周端面的)圆弧中心
O3...(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的)圆弧中心
O4...(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弯曲外周端面的)圆弧中心
O5...(现有技术的圆弧状部分的)圆弧中心
R...弯曲半径
r1...(第一弯曲外周端面的)曲率半径
r2...(第二弯曲外周端面的)曲率半径
r3...(现有技术的圆弧状部分的)曲率半径
S...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只要具有以下的构成和效果,其具体实施形态可以各种各样。即,由在管线长度方向连接多个链接壳体而成,该链接壳体由左右分离地设置的一对链板和分别架设在该一对链板的管线弯曲外周侧及管线弯曲内周侧上的连接臂构成;该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在链接壳体内,从管线固定端至管线移动端收纳并引导管线类,并且可以成为与支持体的支持面接触的直线状态和离开支持面的弯曲状态;成对的链板分别由在管线长度方向与其前面的链板连接且形成管线弯曲内周侧的前侧板部、与紧随其后的链板相连接且形成管线弯曲外周侧的后侧板部、以及设置在前侧板部和后侧板部之间且可自由弯曲的结合部成一体地形成;该链板的后侧板部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呈圆弧状地设置在管线弯曲外周上的、与紧随其后的链板的结合部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该一个链板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的圆弧中心设置在比紧随其后的链板的结合部在管线长度方向的中心更靠管线长度方向前侧,由此,可以防止链板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相对于支持体的支持面的滑动,防止产生链板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的摩擦粉。
另外,只要具有以下的构成和效果,其具体实施形态可以各种各样。也即,一个链板的前侧板部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呈圆弧状地形成在管线弯曲外周上的与该链板的结合部位置相对应的位置,该链板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的圆弧中心设置在比链板的结合部在管线长度方向的中心更靠管线长度方向前侧,可以防止链板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相对支持体的支持面的滑动,防止产生链板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的摩擦粉。
例如,用于本发明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链板的具体的材料可以是工程类树脂等合成树脂或铝等金属,另外,链板的具体的形状只要是构成链接壳体的一部分,且在管线长度方向相互连接,可使插入链接壳体内的管线类在管线固定端和管线移动端之间、在管线长度方向弯转而相对移动的结构,什么样的形状都可以。
另外,管线类只要是可绕性的线状物都可以,例如,对于机械而言,可以是进行电力供应或信号传递的电缆电线,以及引导含有流体物质的管子等。
下面参照图1至图8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进行说明。
在此,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概略主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立体图。图3是从外侧看到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链板120的立体图。图4是从内侧看到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链板120的立体图。图5是从外侧看到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链板120的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直线状态的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开始弯曲的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弯曲状态的图。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如图1至图8所示,安装在具有管线类C的机械(图中未示出)中,保护该管线类C并对其进行引导。
所述机械可以是例如半导体制造设备、药物测试设备、车辆用门开闭装置或机床。
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由在管线长度方向连接多个链接壳体而成,该链接壳体由作为左右分离地设置的一对链板的第一链板110及第二链板120、架设在该第一链板110及第二链板120的管线弯曲外周侧上的第一连接臂130、架设在第一链板110及第二链板120的管线弯曲内周侧上的第二连接臂140构成;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在链接壳体内,从管线固定端E2至管线移动端E1收纳并引导管线类C,并且可以成为与支持体150的支持面151接触的直线状态和离开支持面151的弯曲状态。
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固定端E2通过安装部103与所述机械的静止部连接,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管线移动端E1通过安装部103与所述机械的可动部连接,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具有可绕性,相应于管线类C在可动部和静止部之间的移动,其整体或局部可成为直线状态或弯曲状态。
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具有由在长度方向配置的、可弯曲地连接的多个链接列102构成的链接列群101、多个第一连接臂130、130…、和多个第二连接臂140、140…。
各链接列102由在宽度方向相互分离地配置成对的第一链板110和第二链板120构成。
第一连接臂130在管线弯曲外周侧连接成对的第一链板110及第二链板120,并通过结合部分A可相对于成对的第一链板110及第二链板120进行安装和拆卸。
在此,结合部分A由在成对的第一链板110及第二链板120上形成的铰链轴117、127、和在第一连接臂130的两端形成的钩部131、131构成。
另外,第二连接臂140在管线弯曲内周侧连接成对的第一链板110及第二链板120,并通过结合部分B可相对于成对的第一链板110及第二链板120进行安装和拆卸。
在此,结合部分B由在成对的第一链板110及第二链板120上形成的卡合部118、128、和在第二连接臂140上形成的臂卡合部141、141构成。
下面对成对的第一链板110及第二链板120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例中,成对的第一链板110、第二链板120中的第二链板120(第一链板110)与在管线长度方向前面的第二链板120’(第一链板110’)连接,由形成管线弯曲内周侧的前侧板部121(111)、与其后面的第二链板120”(第一链板110”)连接且形成管线弯曲外周侧的后侧板部122(112)、以及位于前侧板部121(111)和后侧板部122(112)之间且可自由弯曲的结合部123(113)一体成形。
在此,由于成对的第一链板110以及第二链板120以管线长度方向的轴为基准左右对称,因此,参考图3至图5对第二链板120进行说明,省略对第一链板110的详细说明。
另外,为了便于理解,在本说明书中,对于相对于一个第二链板120前面的第二链板,即,将在管线长度方向前面与一个第二链板120连接的第二链板的符号标记为120’,对于在一个第二链板120后面的第二链板,即,将在管线长度方向后侧与一个第二链板120连接的第二链板的符号标记为120”,进行说明。
另外,关于符号「’」以及「”」的标记方法,对于前面的第二链板120’中的一部分以及后面的第二链板120”中的一部分也采用同样标记方法,对于位置及形状,在由一个第二链板120中的部分的图示可以理解的情况下,省略前面的第二链板120’中的相关部分以及后面的第二链板120”中的相关部分的具体图示。
具体地说,在第二链板120上设置有用于与在管线长度方向相邻的第二链板120’相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N1~第3连接结构N3。
第一连接结构N1具有设在前侧板部121上的第一嵌合凸部124a、和设在后侧板部122上的第一嵌合凹部124b,一个第二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一嵌合凸部124a与其前面的第二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一嵌合凹部124b’相嵌合。
同样地,第二连接结构N2具有设在前侧板部121上的第二嵌合凹部124d、和设在后侧板部122上的第二嵌合凸部124c,一个第二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二嵌合凹部124d与其前面的第二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二嵌合凸部124c’相嵌合。
另外,第3连接结构N3具有设在前侧板部121上且形成有可卡住爪子的形状的第3嵌合凹部124f、和设在后侧板部122上的呈爪子形状的第3嵌合凸部124e。一个第二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3嵌合凹部124f、和前面的第二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3嵌合凸部124e’相嵌合,使得该第3嵌合凸部124e’的爪子被卡住。
这样,多个第二链板120、120…在管线长度方向连续地连接。
另外,在第二链板120上,设置有使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保持为直线状态的直线状态保持结构N4、和在最大弯曲状态限制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弯曲状态的弯曲状态限制结构N5。
此处的最大弯曲状态是指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以结合部123为基准,以图6至图8所示的弯曲半径R为半径而弯曲的状态。
直线状态保持结构N4具有第一直线状态保持面125a~第6直线状态保持面125f,其中,第一直线状态保持面125a、第二直线状态保持面125b、第3直线状态保持面125c以及第4直线状态保持面125d设置在后侧板部122上,第5直线状态保持面125e以及第6直线状态保持面125f设置在前侧板部121上。
在直线状态时,一个第二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6直线状态保持面125f与其前面的第二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5直线状态保持面125e’产生面接触,该第二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二直线状态保持面125b与其前面的第二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一直线状态保持面125a’产生面接触,该第二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4直线状态保持面125d与其前面的第二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3直线状态保持面125c’产生面接触。
由此,可以保持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直线状态。
另外,弯曲状态限制结构N5由第一弯曲状态限制面126a~第6弯曲状态限制面126f构成,其中,第一弯曲状态限制面126a、第二弯曲状态限制面126b、第3弯曲状态限制面126c以及第4弯曲状态限制面126d设在前侧板部121上,第5弯曲状态限制面126e以及第6弯曲状态限制面126f设在后侧板部122上。
在最大弯曲状态时,一个第二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二弯曲状态限制面126b与其前面的第二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一弯曲状态限制面126a’产生面接触,该第二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4弯曲状态限制面126d与其前面的第二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3弯曲状态限制面126c’产生面接触,该第二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6弯曲状态限制面126f与其前面的第二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5弯曲状态限制面126e’产生面接触。
由此,可以限制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弯曲状态。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一个第二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122a呈圆弧状地设置在管线弯曲外周上的与紧随其后的第二链板120”的结合部123”的位置相对应于的位置,该第二链板120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122a的圆弧中心O1设置在比紧随其后的第二链板120”的结合部123”的管线长度方向中心M1更靠管线长度方向前侧。
由此,后面的第二链板120”的结合部123”从没有弯曲的状态开始弯曲,以后面的第二链板120”的结合部123”的大略中心为旋转中心,一个第二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122a移动时,该第二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122a和支承体150的支承面151之间产生间隙S2(参照图7及图8)。
另外,一个第二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前方弯曲外周端面122b以圆弧状设置在管线弯曲外周上的与该第二链板120的结合部123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该第二链板120的前方弯曲外周端面122b的圆弧中心O2设置在比该第二链板120的结合部123在管线长度方向的中心M2更靠管线长度方向的后侧的位置。
由此,当变成了弯曲状态时,一个第二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122a和其前面的第二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二弯曲外周端面122b’以从侧面看无高度差的状态交差。
另外,第一弯曲外周端面122a的曲率半径r1以及前方弯曲外周端面122b的曲率半径r2为从支承体150的支承面151到与该支承面151接触的第二链板120的结合部123的长度。
由此,当结合部123”从没有弯曲的状态开始弯曲,以结合部123”的略中心处为旋转中心,第一弯曲外周端面122a移动时,第一弯曲外周端面122a和支承体150的支承面151之间更能可靠地产生间隙S2(参照图7及图8),由在直线状态以及弯曲状态时的由第一弯曲外周端面122a以及第二弯曲外周端面122b’形成的弯曲外周侧边缘变得平滑。
下面参照图6至图8,对从直线状态到最大弯曲状态时后侧板部122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122a和支持体150的支持面151间的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6所示,当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为直线状态时,第二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弯曲外周侧面分别与支持体150的支持面151产生面接触。
此时,第二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圆弧状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122a仅在该后方弯曲外周端面122a上的管线长度方向前方的部分与支承体150的支承面151少量接触。
如图7所示,管线移动端E1(参照图1)从图6所示的状态开始移动,从管线长度方向的前方开始逐渐变成弯曲状态。
具体地说,与一个第二链板120相连接的后续的第二链板120”的结合部123”弯曲,由此,该一个第二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一直线状态保持面125a离开紧随其后第二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二直线状态保持面125b”,紧随其后的第二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一弯曲状态的限制面126a”接近其后面的第二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二弯曲状态限制面(126b)。
在此,如上所述,圆弧状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122a的圆弧中心O1比紧随其后的第二链板120”的结合部123”在管线长度方向的中心M1更靠管线长度方向的前方,当一个第二链板120即使稍微成为弯曲状态,圆弧状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122a的圆弧中心O1向成为弯曲内周侧的上方(离开支承体150的一侧)移动,该第二链板120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122a和支承体150的支承面151之间产生间隙S2。
如图8所示,管线移动端E1从图7所示的状态进一步移动,管线长度方向的前方进一步成弯曲状态。
具体地说,与一个第二链板120连接的后续的第二链板120”的结合部123”进一步弯曲,该第二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一直线状态保持面125a进一步离开紧随其后的第二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二直线状态保持面125b”,紧随其后的第二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一弯曲状态限制面126a”进一步与紧随其后的第二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二弯曲状态限制面(126b)接触。
此时,该第二链板120进一步成弯曲状态,圆弧状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122a的圆弧中心O1进一步向成为弯曲内周侧的上方(从支承体150离开一侧)移动,该第二链板120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122a和支承体150的支承面151之间产生的间隙S2变大。
也即,后侧板部122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122a相对于支承体150的支承面151不产生滑动。
另外,如图8所示,从弯曲状态回到图6所示的直线状态时,紧随其后的第二链板120”的结合部123”从弯曲状态回到原状,以紧随其后的第二链板120”的结合部123”的略中心为旋转中心,在该第二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与支承体150的支承面151接触之前的期间,该第二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122a和支承体150的支承面151之间产生间隙S。
另外,在管线移动端E1侧具有引导直线状态的引导部件(图中未示出)的情况下,在管线移动端E1侧从直线状态变成弯曲状态时,引导部件与第二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前方弯曲外周端面122b之间产生间隙S。
也即,可以得到与后侧板部122的后方弯曲外周端面122a和支承体150的支承面151的关系相同的效果。
在这样得到的上述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中,其成对的第1链板110、第2链板120中的一个第二链板120(第一链板)分别由与在管线长度方向前面的第二链板120’(第一链板)连接且形成管线弯曲内周侧的前侧板部121、与紧随其后的第二链板120”(第一链板)相连接且形成管线弯曲外周侧的后侧板部122、以及设置在前侧板部121和后侧板部122之间的可自由弯曲的结合部123形成一体。一个第二链板120(第一链板)的后侧板部122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122a呈圆弧状地设置在管线弯曲外周上的、与紧随其后的第二链板120”(第一链板)的结合部123”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该第二链板120(第一链板)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122a的圆弧中心O1设置在比紧随其后的第二链板120”(第一链板)的结合部123”在管线长度方向的中心M1更靠管线长度方向前侧,因此,可以防止后侧板部122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122a相对于支持体150的支持面151的滑动,防止产生摩擦粉,可以防止后侧板部122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122a和支持体150的支持面151之间的滑动导致的噪音。
另外,第二链板120(第一链板)的后侧板部122的第二弯曲外周端面122b呈圆弧状地设置在管线弯曲外周上的、与第二链板120(第一链板)的结合部123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该第二链板120(第一链板)的第二弯曲外周端面122b的圆弧中心O2设置在比第二链板120(第一链板)的结合部123在管线长度方向的中心M2更靠管线长度方向后侧,因此,可以使弯曲外周缘更圆滑,可以防止在回到直线状态时周围的物体被卷入。
另外,第一弯曲外周端面122a的曲率半径r1及第二弯曲外周端面122b的曲率半径r2是从支持体150的支持面151到与该支持面151接触的第二链板120(第一链板)的结合部123的长度,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第一弯曲外周端面122a相对于支持体150的支持面151的滑动,防止产生摩擦粉,可使外观干净,防止外缘挂到物体等,其效果显著。
下面参照图9至图12,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200进行说明。
在此,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概略主视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直线状态的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开始弯曲的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弯曲状态的图。
第二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200是将第一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第一链板110及第二链板120的形状在管线长度方向前后反过来而成的形式,由于大多数要素与第一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共通,所以,对共通的事項省略其详细说明,赋予后2位数相同的200区位的符号。
如图9至图12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200由在管线长度方向连接多个链接壳体而成,该链接壳体由作为左右分离地设置的一对链板的第一链板210及第二链板220、架设在该第一链板210及第二链板220的管线弯曲外周侧第一连接臂230、架设在第一链板210及第二链板220的管线弯曲内周侧上的第二连接臂(图中未示)构成;该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在所述链接壳体内,从管线固定端E2至管线移动端E1收纳并引导管线类C,并且可以成为与支持体250的支持面251接触的直线状态和离开支持面251的弯曲状态;
由于成对的第一链板210及第二链板220以管线长度方向的轴为基准左右对称,因此,使用图9至图12,对第一链板210进行说明,省略对第二链板220的详细说明。
在第二实施例中,成对的第一、第二链板中的一个第一链板210由与在管线长度方向前面的第一链板210’连接并形成管线弯曲内周侧的前侧板部211、与紧随其后的第一链板210”连接并形成管线弯曲外周侧的后侧板部212、以及设置在前侧板部211和后侧板部212之间并可自由弯曲的结合部213成一体地构成。
另外,一个第一链板210的前侧板部211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211a呈圆弧状地设置在管线弯曲外周上的、与该第一链板210的结合部213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该第一链板210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211a的圆弧中心O3设置在比该第一链板210的结合部213在管线长度方向的中心M3更靠管线长度方向前侧。
由此,从该第一链板210的结合部213没有弯曲的状态开始弯曲,以该第一链板210的结合部213的略中心为旋转中心,该第一链板210的前侧板部211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211a移动时,在该第一链板210的前侧板部211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211a和支持体250的支持面251之间产生间隙S。
该第一链板210的前侧板部211的第二弯曲外周端面211b呈圆弧状地设置在管线弯曲外周上的、与前面的第一链板210’的结合部213’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该第一链板210的第二弯曲外周端面211b的圆弧中心O4设置在比前面的第一链板210’的结合部213’在管线长度方向的中心M4更靠管线长度方向后侧。
这样,在变成了弯曲状态时,该第一链板210的前侧板部211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211a与前面的第一链板210’的前侧板部211’的第二弯曲外周端面211b’以从侧面看无高度差的状态交叉。
下面参照图10至图12,对从直线状态变成最大弯曲状态时前侧板部211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211a和支持体250的支持面251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0所示,在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200为直线状态时,第一链板210的前侧板部211的弯曲外周侧面分别与支持体250的支持面251产生面接触。
这时,第一链板210的前侧板部211的圆弧状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211a仅在该第一弯曲外周端面211a的管线长度方向前侧的少量部分与支持体250的支持面251接触。
如图11所示,管线移动端E1从图10所示的状态开始移动,从管线长度方向前侧逐渐变成弯曲状态。
圆弧状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211a的圆弧中心O3设置在比该第一链板210的结合部213在管线长度方向的中心M3更靠管线长度方向前侧,因此,即使该第一链板210的一小部分变成弯曲状态,圆弧状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211a的圆弧中心O3向成为弯曲内周侧的上方(从支持体250分离的一侧)移动,该第一链板210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211a和支持体250的支持面251之间产生间隙S。
如图12所示,管线移动端E1从图11所示的状态进一步移动,管线长度方向前侧进一步变成弯曲状态。
这时,该第一链板210进一步变成弯曲状态,该第一链板210的圆弧状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211a的圆弧中心O3向作为弯曲内周侧的上方(从支持体250分离的一侧)进一步移动,该第一链板210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211a和支持体250的支持面251之间产生的间隙S扩大。
也即,前侧板部211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211a相对于支持体250的支持面251不产生滑动。
在从图12所示的弯曲状态回到图10所示的直线状态时,第一链板210的结合部213从弯曲状态复原,以该第一链板210的结合部213的略中心为旋转中心,在该第一链板210的前侧板部211与支持体250的支持面251相接触之前的期间,该第一链板210的前侧板部211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211a和支持体250的支持面251之间产生间隙S。
在这样得到的上述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200中,其成对的第一、第二链板210、220中的一个第一链板210(第二链板)分别由与在管线长度方向前面的第一链板210’(第二链板)连接且形成管线弯曲外周侧的前侧板部211、与紧随其后的第一链板210”(第二链板)相连接且形成管线弯曲内周侧的后侧板部212、以及设置在前侧板部211和后侧板部212之间的可自由弯曲的结合部213形成一体。该第一链板210(第二链板)的前侧板部211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211a呈圆弧状地设置在管线弯曲外周上的、与该第一链板210(第二链板)的结合部213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该第一链板210(第二链板)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211a的圆弧中心O3设置在比该第一链板210(第二链板)的结合部213在管线长度方向的中心M3更靠管线长度方向前侧,因此,可以防止前侧板部211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211a相对于支持体250的支持面251的滑动,防止产生摩擦粉,同时可以防止由于前侧板部211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211a和支持体250的支持面251之间的滑动导致的噪音。
另外,该第一链板210(第二链板)的前侧板部211的第二弯曲外周端面211b呈圆弧状地设置在管线弯曲外周上的、与前面的第一链板210’(第二链板)的结合部213’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且该第一链板210(第二链板)的第二弯曲外周端面211b的圆弧中心O4设置在比前面的第一链板210’(第二链板)的结合部213’在管线长度方向的中心M4更靠管线长度方向后侧,因此,可以使弯曲外周缘更圆滑,在回到直线状态时,防止周围的物体被带入等。其效果显著。

Claims (6)

1.一种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由在管线长度方向连接多个链接壳体而成,该链接壳体由左右分离地设置的一对链板和分别架设在该一对链板的管线弯曲外周侧及管线弯曲内周侧上的连接臂构成;该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在所述链接壳体内、从管线固定端至管线移动端收纳并引导管线类,并且可以成为与支持体的支持面接触的直线状态和离开支持面的弯曲状态;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对的链板分别由在所述管线长度方向与其前面的链板连接且形成管线弯曲内周侧的前侧板部、与紧随其后的链板相连接且形成管线弯曲外周侧的后侧板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前侧板部和后侧板部之间且可自由弯曲的结合部成一体地形成;
所述链板的后侧板部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呈圆弧状地设置在管线弯曲外周上的、与所述紧随其后的链板的结合部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该链板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的圆弧中心设置在比所述紧随其后的链板的结合部在管线长度方向的中心更靠管线长度方向前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板的后侧板部的第二弯曲外周端面呈圆弧状地设置在管线弯曲外周上的、与该链板的结合部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该链板的第二弯曲外周端面的圆弧中心设置在比该链板的结合部在管线长度方向的中心更靠管线长度方向后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曲外周端面的曲率半径及第二弯曲外周端面的曲率半径是从所述支持体的支持面到与该支持面接触的链板的结合部的长度。
4.一种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由在管线长度方向连接多个链接壳体而成,该链接壳体由左右分离地设置的一对链板和分别架设在该一对链板的管线弯曲外周侧及管线弯曲内周侧上的连接臂构成;该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在所述链接壳体内、从管线固定端至管线移动端收纳并引导管线类,并且可以成为与支持体的支持面接触的直线状态和离开支持面的弯曲状态;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对的链板分别由在所述管线长度方向与其前面的链板连接且形成管线弯曲外周侧的前侧板部、与紧随其后的链板相连接且形成管线弯曲内周侧的后侧板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前侧板部和后侧板部之间且可自由弯曲的结合部成一体地形成;
所述链板的前侧板部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呈圆弧状地设置在管线弯曲外周上的、与该链板的结合部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该链板的第一弯曲外周端面的圆弧中心设置在比该链板的结合部在管线长度方向的中心更靠管线长度方向前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板的前侧板部的第二弯曲外周端面呈圆弧状地设置在管线弯曲外周的、与所述前面的链板的结合部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该链板的第二弯曲外周端面的圆弧中心设置在比所述前面的链板的结合部在管线长度方向的中心更靠管线长度方向后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曲外周端面的曲率半径及第二弯曲外周端面的曲率半径是从所述支持体的支持面到与该支持面接触的链板的结合部的长度。
CN201310047239.XA 2012-02-17 2013-02-05 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Active CN1032563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33058 2012-02-17
JP2012033058A JP5430693B2 (ja) 2012-02-17 2012-02-17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56338A CN103256338A (zh) 2013-08-21
CN103256338B true CN103256338B (zh) 2015-05-06

Family

ID=48915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47239.XA Active CN103256338B (zh) 2012-02-17 2013-02-05 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919093B2 (zh)
JP (1) JP5430693B2 (zh)
KR (1) KR101512839B1 (zh)
CN (1) CN103256338B (zh)
DE (1) DE102013101542A1 (zh)
TW (1) TWI5062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75402B2 (ja) 2014-04-04 2017-08-02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DE202015100472U1 (de) * 2015-02-02 2015-02-10 Igus Gmbh Kettenglied und Kreiskette mit Kettenglied
US9876467B2 (en) 2015-02-23 2018-01-23 Hyundai Motor Company Wiring structure for solar cell roof
CN107484588A (zh) * 2017-08-16 2017-12-1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大棚浇灌和喷药的分流器和智能小车
JP2023532405A (ja) * 2020-05-27 2023-07-28 イグス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ター ハフトゥング フレキシブル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を有するエネルギーガイドチェーン、サイドプレート、及びそのための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US11848546B2 (en) * 2021-02-01 2023-12-19 Magna Powertrain Of America, Inc. High voltage wire protection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36866C (zh) * 2003-11-17 2008-11-26 株式会社椿本链索 缆线保护和引导装置
CN101363504A (zh) * 2007-08-08 2009-02-11 株式会社椿本链索 缆线保护引导装置
CN101566214A (zh) * 2008-04-24 2009-10-28 株式会社椿本链索 线缆保护引导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107003U1 (de) 2001-04-23 2002-09-19 Igus Gmbh Energieführungskette
JP4111958B2 (ja) 2005-03-11 2008-07-02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4111967B2 (ja) 2005-09-29 2008-07-02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4111976B2 (ja) * 2006-01-19 2008-07-02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4789632B2 (ja) * 2006-01-20 2011-10-12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4118304B2 (ja) 2006-03-14 2008-07-16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4118306B2 (ja) 2006-03-28 2008-07-16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4118308B2 (ja) * 2006-04-14 2008-07-16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4114815B1 (ja) * 2007-09-28 2008-07-09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5307701B2 (ja) * 2009-12-18 2013-10-02 株式会社国盛化学 ケーブルチェーン
JP5541746B2 (ja) * 2012-02-21 2014-07-09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5414820B2 (ja) * 2012-02-27 2014-02-12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36866C (zh) * 2003-11-17 2008-11-26 株式会社椿本链索 缆线保护和引导装置
CN101363504A (zh) * 2007-08-08 2009-02-11 株式会社椿本链索 缆线保护引导装置
CN101566214A (zh) * 2008-04-24 2009-10-28 株式会社椿本链索 线缆保护引导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5509A (zh) 2013-09-01
DE102013101542A1 (de) 2013-08-22
TWI506212B (zh) 2015-11-01
JP5430693B2 (ja) 2014-03-05
CN103256338A (zh) 2013-08-21
KR20130095209A (ko) 2013-08-27
KR101512839B1 (ko) 2015-04-16
US20130212997A1 (en) 2013-08-22
US8919093B2 (en) 2014-12-30
JP2013170591A (ja) 2013-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56338B (zh) 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CN103256339B (zh) 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CN103291843B (zh) 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CN100538108C (zh) 缆索类保护引导装置
CN102379074B (zh) 可动部用条形材料
CN102141115A (zh) 缆线和/或管线保护引导装置
CN103782460B (zh) 带有路径维持构件的波纹管以及线束
CN105474491A (zh) 电缆保持系统
CN101082361B (zh) 线缆类保护及引导装置用滑动转向架
CN103453075A (zh) 线缆类保护引导部件
CN104104033B (zh) 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CN103711992A (zh) 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CN104047995A (zh) 管型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CN105593048A (zh) 车辆用电缆连接装置
CN105074308B (zh) 管紧固结构
CN106104937A (zh) 多极的电气的插塞连接器部件
WO2015198126A1 (en) Sheathing chain device
CN107850185A (zh) 链条用限制弯曲附件
CN102096164B (zh) 皮线光缆布线支架
CN208694252U (zh) 玩具轨道系统及玩具轨道结构
CN204954754U (zh) 一种卡扣装配工装
CN203813358U (zh) 一种防磨损线束波纹管
CN103601043B (zh) 电动缸用行程限制装置及其收线机构
CN218698990U (zh) 一种基于机器人管线包保护系统的u型护套回弹组件
CN205123171U (zh) 一种连接件、连接组件及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