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91843B - 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 Google Patents

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91843B
CN103291843B CN201310054188.3A CN201310054188A CN103291843B CN 103291843 B CN103291843 B CN 103291843B CN 201310054188 A CN201310054188 A CN 201310054188A CN 103291843 B CN103291843 B CN 1032918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carrier bar
bent state
pipeline
rear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5418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91843A (zh
Inventor
小宫庄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ubakimoto Chain Co
Original Assignee
Tsubakimoto Chain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ubakimoto Chain Co filed Critical Tsubakimoto Chain Co
Publication of CN103291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18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918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18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00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 H02G11/006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using extensible carrier for the cable, e.g. self-coiling sp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9/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nipulators, e.g. for monitoring, for viewing; Safety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nipu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3/00Chains
    • F16G13/12Hauling- or hoisting-chains so called ornamental chains
    • F16G13/16Hauling- or hoisting-chains so called ornamental chains with 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electric cables, hose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00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botics (AREA)
  • Electric Cable Arrangement Between Relatively Moving Par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125a)是由从左右方向看互为不同形态的两个面(125aa、125ab)形成的凸状部,且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后侧;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125b)是由从左右方向看互为不同形态的两个面(125ba、125bb)形成的凹状部,且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前侧;在直线状态时,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125a)的两个面分别与其后面的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125b”)的两个面产生面接触。由此,可以矫正链接壳体和与其相邻的链接壳体的相对歪扭的位置关系,高精度地确定位置关系。

Description

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安全可靠地保护引导可绕性管线类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该管线类可以是例如连接工业用机械或车辆等的移动部和静止部并进行电信号传递或电力供应的电缆电线或提供油压、空气压的管子等。
背景技术
广为人知的现有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是,在管线长度方向分别连接多个链接壳体,该链接壳体具有在左右分离地设置的成对链板和分别架设在该成对链板的管线弯曲外周侧及管线弯曲内周侧上的连接臂,在链接壳体内从管线固定端或管线移动端的一方朝另一方收纳并引导管线类,可以成为与支承体的支承面相接触的直线状态和离开支承面的弯曲状态(例如专利文献1及2)。
作为这样的现有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有例如图8所示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500。
在此,图8表示现有技术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500的链板510。
现有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500具有在左右分离地设置的成对链板510、510(只图示了一方)、架设在成对链板510、510的管线弯曲外周侧的第1连接臂520、和架设在成对链板510、510的管线弯曲内周侧的第2连接臂530。
另外,链板510由与在管线长度方向前面的链板510’连接且形成管线弯曲内周侧的前侧板部511、与后面的链板510”连接且形成管线弯曲外周侧的后侧板部512、以及设置在前侧板部511和后侧板部512之间且可自由弯曲的结合部513形成一体。
另外,该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可成为与支承体540的支承面541相接触的直线状态、和离开支承面541的弯曲状态。
后侧板部512的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512a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后侧,后侧板部512的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512b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前侧。
在直线状态时,链板510的后侧板部512的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512a与其后的链板510”的后侧板部512”的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512b”进行面接触。
另外,前侧板部511的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511a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后侧,前侧板部511的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511b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前侧。
弯曲状态时,链板510的前侧板部511的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511a与其后面的链板510”的前侧板部511”的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511b”产生面接触。
专利文献1:特开2007-24771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7-2853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可是,在上述现有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500中,在直线状态时,由于相接触的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512a及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512b”分别是一个面的平面结构,所以存在成为直线状态时由于外力而使链接壳体和与其相邻的链接壳体发生相对歪扭的问题,还存在在变成直线状态后由于外力而使链接壳体和与其相邻的链接壳体发生相对歪扭这样有问题的直线状态时,作用于相接触的部分的负荷没有被分散、链板的抗压碎强度(耐久性)不足的问题、及成为直线状态时磨损和冲击音大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而做出,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该装置可以矫正链接壳体和与其相邻的链接壳体之间的相对歪扭的位置关系,高精度低确定位置关系,进而提高直线状态时的链接壳体之间的一体性,防止歪扭,提高链板的抗压碎强度(耐久性),抑制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及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的磨损,降低冲击音。
本发明方案1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是,在管线长度方向分别连接多个链接壳体,该链接壳体包括左右分离地设置的成对的链板、分别架设在所述成对的链板的管线弯曲外周侧及管线弯曲内周侧上的连接臂;在所述链接壳体内,从管线固定端或管线移动端的一方至另一方收纳并引导管线类,并可形成与支承体的支承面相接触的直线状态和离开支承面的弯曲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对的链板分别由在所述管线长度方向与其前面的链板连接并形成管线弯曲内周侧的前侧板部、与其后面的链板连接并形成管线弯曲外周侧的后侧板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前侧板部和后侧板部之间并可自由弯曲的结合部形成一体;所述后侧板部的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是由从所述左右方向看互为不同形态的两个面形成的凸状部或凹状部的一个,且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后侧;所述后侧板部的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是由从所述左右方向看互为不同形态的两个面形成的凸状部或凹状部的另一个,且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前侧;在所述直线状态时,链板的后侧板部的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与其后面的所述链板的后侧板部的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产生面接触。由此可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
本发明方案2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是在方案1所述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基础上,所述前侧板部的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是由从所述左右方向看互为不同形态的两个面所形成的凸状部或凹状部的一个,且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后侧;所述前侧板部的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是由从所述左右方向看互为不同形态的两个面形成的凸状部或凹状部的另一个,且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前侧;在所述弯曲状态时,链板的前侧板部的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与其后面的所述链板的前侧板部的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产生面接触。由此可以进一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
本发明方案3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是在方案2所述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的两个面所成的角度及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的两个面所成的角度设置得比所述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的两个面所成的角度及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的两个面所成的角度小。由此可以进一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
本发明方案4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是在方案2或方案3所述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的两个面及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的两个面分别形成的凸状部或凹状部的朝向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弯曲状态时的弯曲的假想中心轴的周向。由此可以进一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
本发明方案5或6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是在方案2至方案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结合部具有在所述管线长度方向延伸的薄板状的中央可弯曲部分、和从该中央可弯曲部分朝前侧板部及后侧板部分别逐渐增加厚度的基端连续部;所述后侧板部的第3弯曲状态限制面由包含所述左右方向的面组成,且设置在所述管线长度方向的后侧;所述后侧板部的第4弯曲状态限制面由包含所述左右方向的面组成,且设置在所述管线长度方向的前侧;在所述弯曲状态时,链板的所述后侧板部的第3弯曲状态限制面与所述其后面的链板的后侧板部的第4弯曲状态限制面产生面接触。由此可以进一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
本发明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是在管线长度方向分别连接多个由左右分离地设置的成对的链板和架设在该成对的链板的管线弯曲外周侧及管线弯曲内周侧的连接臂构成的链接壳体,在链接壳体内,从管线固定端及管线移动端的一方向另一方收纳并引导管线类,该装置可形成与支承体的支承面相接触的直线状态和离开支承面的弯曲状态,并具有如下特有效果。
在本发明方案1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中,成对的链板分别由在所述管线长度方向与其前面的链板连接并形成管线弯曲内周侧的前侧板部、与其后面的链板连接并形成管线弯曲外周侧的后侧板部、以及设置在前侧板部和后侧板部之间并可自由弯曲的结合部形成一体;后侧板部的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是由从所述左右方向看互为不同形态的两个面形成的凸状部或凹状部的一个,且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后侧;后侧板部的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是由从所述左右方向看互为不同形态的两个面形成的凸状部或凹状部的另一个,且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前侧;在直线状态时,链板的后侧板部的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的两个面与其后面的所述链板的后侧板部的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的两个面分别产生面接触。由此,在从弯曲状态变成直线状态时,在一个链接壳体和与其相邻的链接壳体由于外力成为稍微歪扭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及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的一对对应面之间以相对该面的垂线方向倾斜的方式接近、接触,向使凸状部的顶点和凹状部最下点汇合的方向进行导向,以此,可以矫正弯曲状态时链接壳体和与其相邻的链接壳体的相对歪扭的位置关系,从而高精度地确定位置关系。
此时,在该一对对应面接触后,另一对对应面之间相互接触,即分两个阶段接触,可以分散冲击力的作用时间,降低冲击音。
并且在直线状态下,两个面形成的凸状部和两个面形成的凹状部密切接触产生所谓楔形效果,由此,可提高直线状态时链接壳体之间的一体性,防止歪扭发生。
另外,在从弯曲状态变为直线状态时,作用于接触的地方的负荷作为正交反力分别分散在不同形态的两对接触面上,使得链板不容易变形,提高链板的抗压碎强度(耐久性)。
而且在从弯曲状态变为直线状态时,分别接触的两对接触面的至少一个面以相对弯曲的假想中心轴P的周向倾斜地接触,冲击力得到缓和,与一个面的结构相比,可以更好地抑制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及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的磨损,降低冲击音。
本发明方案2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是在方案1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具有的效果的基础上,所述前侧板部的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是由从所述左右方向看互为不同形态的两个面所形成的凸状部或凹状部的一个,且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后侧;所述前侧板部的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是由从所述左右方向看互为不同形态的两个面形成的凸状部或凹状部的另一个,且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前侧;在所述弯曲状态时,链板的前侧板部的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与其后面的所述链板的前侧板部的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产生面接触,由此,在从直线状态变成弯曲状态时,在一个链接壳体和与其相邻的链接壳体由于外力成为稍微歪扭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及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的某一对对应面之间以相对该面的垂线方向倾斜的方式接近、接触,向使凸状部的顶点和凹状部最下点汇合的方向进行导向,以此,可以矫正链接壳体和与其相邻的链接壳体的相对歪扭的位置关系,高精度地确定位置关系。
此时,在该一对对应面接触后,另一对对应面之间相互接触,即分两个阶段接触,可以分散冲击力的作用时间,降低冲击音。
并且在弯曲状态下,由两个面形成的凸状部、和由两个面形成的凹状部密切接触产生所谓楔形效果,可进一步提高弯曲状态时链接壳体之间的一体性,防止歪扭。
另外,在从直线状态变为弯曲状态时,作用于接触的地方的负荷作为正交反力分别分散在不同形态的两对接触面上,使得链板不容易变形,提高链板的抗压碎强度(耐久性)。
而且,在从直线状态变为弯曲状态时,分别接触的两对接触面的至少一个面以相对弯曲的假想中心轴的周向倾斜地接触,冲击力得到缓和,因此,与一个面的结构相比,可以更好地抑制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及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的磨损,降低冲击音。
本发明方案3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是在方案2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所具有的效果的基础上,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及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的两组对应面形成的角度比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及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的两组对应面形成的角度小,可以提高在变为弯曲状态时使向凸状部的顶点和凹状部的最下点汇合的方向的引导效果及成为弯曲状态时的楔形效果,特别是可以提高在弯曲状态上的链接壳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精度及一体性,防止歪扭。
另外,通过使弯曲外周侧的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和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的两组对应面分别沿相对于各自的面的垂线方向成小的倾斜的方向相互接近、接触,容易实现链接壳体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因此可以提高直线状态的精度。
本发明方案4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是在方案2或方案3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具有的效果的基础上,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和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的两组对应面形成的凸状部和凹状部的朝向设定为相对于弯曲状态时的弯曲的假想中心轴的周向,由此,可以更好地发挥在变成弯曲状态时将凸状部的顶点和凹状部的最下点向汇合方向引导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弯曲状态下链接壳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精度,可靠地防止歪扭发生。
另外,在成为弯曲状态后可以更好地发挥楔形效果,进一步提高弯曲状态下链接壳体之间的一体性,可靠地防止歪扭发生。
本发明方案5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是在方案2至方案4的任一项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具有的效果的基础上,结合部具有沿管线长度方向延伸的薄板状的中央可弯曲部分、和从该中央可弯曲部分分别向前侧板部或后侧板部方向厚度逐渐增加的基端连续部,后侧板部的第3弯曲状态限制面由包含左右方向的面构成,且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后侧;后侧板部的第4弯曲状态限制面由包含左右方向的面构成,且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前侧;在弯曲状态时,链板的后侧板部的第3弯曲状态限制面与后面的链板的后侧板部的第4弯曲状态限制面产生面接触,在弯曲内周侧及弯曲外周侧双方,弯曲状态受到限制,因此,即使不是旋转轴或铰链结构,也可以很好地确定弯曲状态的精度。
另外,在从直线状态变成弯曲状态时,负荷也分散到弯曲外周侧的第3弯曲状态限制面及第4弯曲状态限制面的接触部分,可以降低施加到结合部的板状结构的负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概略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从外侧看到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第2链板的立体图。
图4是从内侧看到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第2链板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直线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开始弯曲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弯曲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现有技术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链板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只要其具有如下的构成和效果,其具体的实施形态可以有各种变化。即,在管线长度方向分别连接多个链接壳体,该链接壳体包括左右分离地设置的成对的链板、架设在所述成对的链板的管线弯曲外周侧及管线弯曲内周侧上的连接臂;在所述链接壳体内,从管线固定端或管线移动端的一方至另一方收纳并引导管线类,并形成与支承体的支承面相接触的直线状态和离开支承面的弯曲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对的链板分别由在所述管线长度方向与其前面的链板连接并形成管线弯曲内周侧的前侧板部、与其后面的链板连接并形成管线弯曲外周侧的后侧板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前侧板部和后侧板部之间并可自由弯曲的结合部形成一体;所述后侧板部的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是由从所述左右方向看互为不同形态的两个面形成的凸状部或凹状部的一个,且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后侧;所述后侧板部的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是由从所述左右方向看互为不同形态的两个面形成的凸状部或凹状部的另一个,且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前侧;在所述直线状态时,链板的后侧板部的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与其后面的所述链板的后侧板部的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产生面接触,因此,可以矫正链接壳体和与其相邻的链接壳体的相对歪扭的位置关系,准确确定位置关系,提高直线状态下链接壳体之间的一体性,防止歪扭,提高链板的抗压碎强度(耐久性),抑制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及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的磨损,减低冲击音。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对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是不同形态的两个面形成的凸状部,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是不同形态的两个面形成的凹状部的方案进行了说明,但其凹凸关系也可以相反。
另外,本发明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使用的链板的具体的材料
可以是工程类树脂等合成树脂或铝等金属,另外,链板的具体的形状只要是构成链接壳体的一部分,且在管线长度方向相互连接,可使插入链接壳体内的管线类在管线固定端和管线移动端之间、在管线长度方向弯转而相对移动的结构,什么样的形状都可以。
另外,管线类只要是可绕性的线状物都可以,例如,对于机械而言,可以是进行电力供应或信号传递的电缆电线,以及引导含有流体物质的管子等。
[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1至图7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进行说明。
在此,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概略主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立体图,图3是从外侧看见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第2链板120的立体图,图4是从内侧看见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第2链板120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直线状态的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开始弯曲的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弯曲状态的图。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设置在具有管线类C的机械(图中未示出)中,用于保护且引导该管线类C。
所述机械可以是例如半导体制造装置、药物实验装置、车辆用门开闭装置或机床等。
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在管线长度方向分别连接多个链接壳体,该链接壳体具有成为左右分离地设置的成对链板的第1链板110及第2链板120、成为分别架设在该第1链板110及第2链板120的管线弯曲外周侧及管线弯曲内周侧上的连接臂的第1连接臂130及第2连接臂140。在链接壳体内,从管线固定端E2或管线移动端E1的一方朝另一方收纳并引导管线类C,可形成与支承体150的支承面151相接触的直线状态、和离开支承面151的弯曲状态。
具体的如图1所示,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管线固定端E2通过安装部103与所述机械的静止部连接,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管线移动端E1通过安装部103,与所述机械的可动部连接,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相应于管线类C在可动部和静止部之间移动,具有整体或局部可成为直线状态或弯曲状态的可绕性。
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具有由设置在长度方向且可弯曲地连接的多个链板列102构成的链板列群101、多个第1连接臂130、130…、以及多个第2连接臂140、140…。
各链板列102由在宽度方向分离设置的一对第1、第2链板110、120构成。
第1连接臂130在管线弯曲外周侧连接成对的第1链板110及第2链板120,并可通过结合部分A安装在成对的第1链板110及第2链板120上或拆卸下来。
在此,结合部分A由形成在成对的第1链板110及第2链板120上的铰链轴117、127、和形成在第1连接臂130的两端上的钩部131、131组成。
另外,第2连接臂140在管线弯曲内周侧连接成对的第1链板110及第2链板120,并可通过结合部分B安装在成对的第1链板110及第2链板120上或拆卸下来。
在此,结合部分B由形成在成对的第1链板110及第2链板120上的卡合部118、128、和形成在第2连接臂140上的臂卡合部141、141构成。
下面对成对的第1链板110及第2链板120进行说明。
在第1实施例中,成对的第2链板120、第1链板110分别由在管线长度方向分别与前面的第2链板120’、第1链板110’连接且形成管线弯曲内周侧的前侧板部(121、111)、分别与后面的第2链板120”和第1链板110”连接且形成管线弯曲外周侧的后侧板部(122、112)、以及分别设置在前侧板部(121、111)和后侧板部(122、112)之间且可自由弯曲的结合部(123、113)形成一体。
在此,由于成对的第1链板110及第2链板120以管线长度方向的轴为基准左右对称,参照图3及图4对第2链板120进行说明,省略对第1链板110的详细说明。
另外,为了便于理解,在本说明书中,对于相对于一个第2链板120前面的第2链板、即、将在管线长度方向前方与一个第2链板120连接的第2链板的符号标记为120’,对于在一个第2链板120后面的第2链板、即、将在管线长度方向后侧与一个第2链板120连接的第2链板的符号标记为120”,进行说明。
另外,关于符号(’)以及(”)的标记方法,对于前面的第2链板120’中的一部分以及后面的第2链板120”中的一部分也采用同样标记方法,对于位置及形状,在由一个第2链板120中的部分的图示可以理解的情况下,省略前面的第2链板120’中的相关部分以及后面的第2链板120”中的相关部分的具体图示。
具体地说,在第2链板120上设置有用于与在管线长度方向相邻的第2链板120’相连接的第1连接结构N1~第3连接结构N3。
第1连接结构N1具有设在前侧板部121上的第1嵌合凸部124a、和设在后侧板部122上的第1嵌合凹部124b,一个第2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1嵌合凸部124a与其前面的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1嵌合凹部124b’相嵌合。
同样地,第2连接结构N2具有设在前侧板部121上的第2嵌合凹部124d、和设在后侧板部122上的第2嵌合凸部124c,一个第2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2嵌合凹部124d与其前面的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2嵌合凸部124c’相嵌合。
另外,第3连接结构N3具有设在前侧板部121上且形成有可卡住爪子的形状的第3嵌合凹部124f、和设在后侧板部122上的呈爪子形状的第3嵌合凸部124e。一个第2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3嵌合凹部124f、和其前面的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3嵌合凸部124e’相嵌合,使得该第3嵌合凸部124e’的爪子被卡住。
这样,多个第2链板120、120…在管线长度方向连续地连接。
另外,在第2链板120上,设置有使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保持为直线状态的直线状态保持结构N4、和在最大弯曲状态限制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弯曲状态的弯曲状态限制结构N5。
此处的最大弯曲状态是指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以结合部123为基准,以图5至图7所示的弯曲半径R为半径而弯曲的状态。
直线状态保持结构N4具有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125a~第6直线状态保持面125f,其中,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125a、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125b、第3直线状态保持面125c以及第4直线状态保持面125d设置在后侧板部122上,第5直线状态保持面125e以及第6直线状态保持面125f设置在前侧板部121上。
在直线状态时,一个第2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6直线状态保持面125f与其前面的第2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5直线状态保持面125e’产生面接触,该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125b与其前面的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125a’产生面接触,该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4直线状态保持面125d与其前面的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3直线状态保持面125c’产生面接触。
由此,可以保持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直线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125a是以从左右方向看互为不同姿态的不同的两个面、即第1面125aa及第2面125ab构成的、凸凹状部中的凸状部,且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后侧;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125b是以从左右方向看互为不同姿态的两个面、即第1面125ba及第2面125bb构成的、凸凹状部中的凹状部,且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前侧。
另外,在直线状态时,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125a与后面的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125b”,分别通过各自的两个面、即第1面125aa和125ba”和第2面125ab和125bb”进行面接触(参照图5)。
由此,在从弯曲状态变成直线状态时,在一个链接壳体和与其相邻的链接壳体由于外力成为稍微歪扭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125a及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125b”的某一对对应面之间以相对该面的垂线方向倾斜的方式接近、接触,向使凸状部的顶点Q1与凹状部最下点Q2汇合的方向进行导向。
此时,在该一对对应面接触后,另一对对应面之间相互接触,即分两个阶段接触,可以分散冲击力的作用时间。
另外,在直线状态下,由第1面125aa和第2面125ab两个面形成的凸状部、和由第1面125ba”及第2面125bb”两个面形成的凹状部密切接触产生所谓楔形效果。
另外,在从弯曲状态变为直线状态时,作用于接触的地方的负荷作为正交反力分别分散在不同形态的两对接触面、即第1面125aa和125ba”和第2面125ab和125bb”上。
另外,在从弯曲状态变为直线状态时,分别接触的两对接触面的至少一个面以相对弯曲的假想中心轴P的周向倾斜地接触,冲击力得到缓和。
另外,弯曲状态限制结构N5由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126a~第6弯曲状态限制面126d组成,其中,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126a、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126b、第5弯曲状态限制面126c及第6弯曲状态限制面126d设置在前侧板部121上,第3弯曲状态限制面126e及第4弯曲状态限制面126f设置在后侧板部122上。
另外,在最大弯曲状态时,第2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126b与其前面的第2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126a’产生面接触,该第2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6弯曲状态限制面126d与其前面的第2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5弯曲状态限制面126c’产生面接触,该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4弯曲状态限制面126f与其前面的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3弯曲状态限制面126e’产生面接触。
由此,可以限制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弯曲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2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126a是由从左右方向看互为不同姿态的两个面、即第1面126aa和第2面126ab形成的、凸凹状部中的凸状部,且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后侧;该第2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126b是由从左右方向看互为不同姿态的两个面、即第1面126ba和第2面126bb形成的、凸凹状部中的凹状部,且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前侧。
在弯曲状态时,第2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126a与其后面的第2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126b”分别在两组对应面、即第1面126aa和126ba”、第2面126ab和126bb”产生面接触。
由此,如后面将详细说明的那样,当从直线状态变成弯曲状态,链接壳体和与其相邻的链接壳体由于外力而成为稍微歪扭的位置关系时,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126a和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126b”在相对于其之一的面的垂线方向倾斜地接近、接触,并朝凸状部的顶点Q3和凹状部的最下点Q4汇合的方向引导。
此时,由于是在该一对对应面接触后,其他的面之间产生接触的分两阶段的接触,使得冲击力作用的时间被分散。
另外,在弯曲状态,两个面、即第1面126aa和第2面126ab形成的凸状部与两个面、即第1面126ba”和第2面126bb”形成的凹状部密切地接触,产生所谓楔形效果。
在从直线状态变为弯曲状态时,作用于接触的地方的负荷作为正交反力分散到不同形态的两组对应面第1面126aa和126ba”及第2面126ab和126bb”上。
另外,从直线状态变为弯曲状态时,相接触的两组对应面的至少一个面相对于弯曲的假想中心轴P的周向倾斜地接触,使冲击力得到缓和。
另外,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126a及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126b”的两组对应面,也即,第1面126aa和126ba”、第2面126ab和126bb”形成的角度β比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125a及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125b”的两组对应面,也即,第1面125aa和125ba”及第2面125ab和125bb”形成的角度α小。
通过将弯曲内周侧的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126a和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126b”的两组对应面,也即第1面126aa和126ba”、第2面126ab和126bb”所成的角度β设定得小,可以提高在变为弯曲状态时使向凸状部的顶点Q3和凹状部的最下点Q4汇合的方向的引导效果及成为弯曲状态时的楔形效果。
与成为直线状态时相比较,在成为弯曲状态时因受到较大的外力作用而歪扭的情况下,其效果更好。
另外,通过将弯曲外周侧的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125a和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125b”的两组对应面、也即第1面125aa和125ba”、第2面125ab和125bb”所成的角度α设定的大,可以容易实现在第1面125aa和125ba”及第2面125ab和125bb”分别沿相对于各自的面的垂线方向成小的倾斜的方向相互接近、接触而成为直线状态时的、链接壳体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
另外,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126a和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126b”的两组对应面、也即第1面126aa和126ba”、第2面126ab和126bb”形成的凸状部和凹状部的朝向设定为相对于弯曲状态时的弯曲的假想中心轴P的周向。
由此,可以更好地发挥在变成弯曲状态时将凸状部的顶点Q3和凹状部的最下点Q4向汇合方向引导的效果,并在成为弯曲状态后可以更好地发挥楔形效果。
另外,结合部123具有沿管线长度方向延伸的薄板状的中央可弯曲部分123a、和从该中央可弯曲部分123a分别向前侧板部121或后侧板部122方向厚度逐渐增加的基端连续部123b、123b。
另外,后侧板部122的第3弯曲状态限制面126e由包含左右方向的面构成,且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后侧;后侧板部122的第4弯曲状态限制面126f由包含左右方向的面构成,且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前侧。
在弯曲状态时,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3弯曲状态限制面126e与其后面的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4弯曲状态限制面126f”产生面接触。
由此,在弯曲内周侧及弯曲外周侧双方,弯曲状态受到限制,在从直线状态变成弯曲状态时,负荷也分散到弯曲外周侧的第3弯曲状态限制面126e及第4弯曲状态限制面126f”的接触部分。
下面参照图5至图7,对应于从直线状态到最大弯曲状态时的动作,对本发明的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5所示,在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为直线状态时,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弯曲外周侧面与支承体150的支承面151产生面接触。
这时,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125a和其后面的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125b”的两组对应面,也即第1面125aa和125ba”、第2面125ab和125bb”成为面接触。
如图6所示,从图5所示的状态开始,管线移动端E1(参照图1)发生移动,从管线长度方向的前侧慢慢地成为弯曲状态。
具体地说,与第2链板120连接的后面的第2链板120”的结合部123”弯曲,因此,该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125a离开后面的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125b”,同时后面的第2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126a”进一步接近后面的第2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126b)。
在此,将比后面的第2链板120”更靠后的第2链板、也即连接在后面的第2链板120”的沿管线长度方向的后侧的第2链板的符号作为(120)。
该符号标记方法对于更靠后的第2链板(120)中的部分也同样,对于位置或形状,在用第2链板120中的部分的图示可以理解的情况下,省略对更靠后的第2链板(120)中的部分的具体图示。
如图7所示,从图6所示的状态开始,管线移动端E1进一步移动,因此,管线长度方向的前侧进一步变成弯曲状态。
具体地说,与第2链板120连接的后面的第2链板120”的结合部123”进一步产生弯曲,由此,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125a进一步离开后面的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125b”,后面的第2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126a”与其后面的第2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126b)接触。
这时,后面的第2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126a”和其后面的第2链板(120)的前侧板部(121)的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126b)在其两组对应面,也即第1面126aa”和(126ba)、第2面126ab”和(126bb)处产生面接触,在从直线状态变成弯曲状态时,在链接壳体和与其相邻的链接壳体间由于外力而成为稍微歪扭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126a”和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126b)在相对其一个面的垂线方向上倾斜地接近、接触,向凸状部的顶点Q3和凹状部的最下点Q4汇合的方向进行导向。
这时,在该一对对应面接触后,其他的对应面之间产生接触,即分两阶段接触,由此,冲击力的作用时间得到分散。
在弯曲状态下,第1面126aa”及第2面126ab”两个面形成的凸状部和第1面(126ba)及第2面(126bb)两个面形成的凹状部密切接触,产生所谓楔形效果。
另外,在从直线状态变成弯曲状态时,作用于接触的地方的负荷作为正交反力分散在不同形态的的两组对应面,也即第1面126aa”和(126ba)、第2面126ab”和(126bb)上。
在从直线状态变成弯曲状态时,相互接触的各组面的至少一个面相对于弯曲的假想中心轴P的周向倾斜地接触,使冲击力的得到缓和。
另外,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126a及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126b”的两组面,也即第1面126aa和126ba”、第2面126ab和126bb”所成的角度β设定得比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125a及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125b”的两组面,也即第1面125aa和125ba”、第2面125ab和125bb”所成的角度α小,可以提高使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126a的凸状部的顶点Q3和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126b”的凹状部的最下点Q4向汇合方向汇合的引导效果及楔形效果。
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126a及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126b”的两组对应面,也即第1面126aa和126ba”、第2面126ab和126bb”形成的凸状部和凹状部的朝向设置成相对于弯曲状态时的弯曲的假想中心轴P的周向,在成为弯曲状态时,可以更有效地将凸状部的顶点Q3和凹状部的最下点Q4向汇合的方向引导,在变成弯曲状态后,可以更好地发挥楔形效果。
另外,后侧板部122的第3弯曲状态限制面126e由包含左右方向的面构成,且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后侧;后侧板部122的第4弯曲状态限制面126f由包含左右方向的面构成,且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前侧。在弯曲状态时,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3弯曲状态限制面126e与后面的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4弯曲状态限制面126f”产生面接触,由此,在弯曲内周侧及弯曲外周侧的的两处限制弯曲状态,在从直线状态变成弯曲状态时,可以将负荷分散到弯曲外周侧的第3弯曲状态限制面126e及第4弯曲状态限制面126f”的接触部分。
在从图7所示的弯曲状态回到图5所示的直线状态时,后面的第2链板120”的结合部123”从弯曲的状态回到原来的状态,以后面的第2链板120”的结合部123”的略中心为旋转中心,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125a和后面的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125b”的两组对应面,也即第1面125aa和125ba”、第2面125ab和125bb”产生面接触。
此时,在从弯曲状态变成直线状态时,在链接壳体和与其相邻的链接壳体由于外力而成为稍微歪扭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125a及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125b”的一对对应面在相对于其中的一各面的垂线方向倾斜地接近、接触,将凸状部的顶点Q1和凹状部的最下点Q2向汇合的方向引导。
这样,在该一对对应面接触后,其他对应面之间生产接触,即分两阶段接触,由此,冲击力的作用时间得到分散。
另外,在直线状态下,第1面125aa及第2面125ab两个面形成的凸状部和第1面125ba”及第2面125bb”两个面形成的凹状部密切接触,产生所谓楔形效果。
在从弯曲状态变成直线状态时,作用于接触的地方的负荷作为正交反力分散到不同形态的的两组对应面,即第1面125aa和125ba”及第2面125ab和125bb”上。
另外,在从弯曲状态变成直线状态时,接触的两个面的至少一个面相对于弯曲的假想中心轴P的周向倾斜地接触,使冲击力得到缓和。
将弯曲外周侧的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125a及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125b”的两组对应面,也即第1面125aa和125ba”、第2面125ab和125bb”所成的角度α设定得大,第1面125aa和125ba”、第2面125ab和125bb”沿相对各自的面的垂线方向的较小的倾斜方向相互接近、接触,可以较容易地实现直线状态时链接壳体之间的相对的位置精度。
作为这样得到的一个实施例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由一对第1、第2链板110、120的第2链板120(第1链板)在管线长度方向与其前面的第2链板120’(第1链板)连接,并形成管线弯曲内周侧的前侧板部121、与其后面的第2链板120”(第1链板)连接,并形成管线弯曲外周侧的后侧板部122、以及设置在前侧板部121和后侧板部122之间并可自由弯曲的结合部123成一体地形成。后侧板部122的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125a是由从左右方向看互为不同形态的两个面、也即第1面125aa和第2面125ab形成的凸状部或凹状部(本实施例为凸状部),且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后侧;后侧板部122的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125b是由从左右方向看互为不同形态的两个面、也即第1面125ba及第2面125bb形成的凸状部或凹状部(本实施例为凹状部),且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前侧;在直线状态时,第2链板120(第1链板)的后侧板部122的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125a和后面的第2链板120”(第1链板)的后侧板部122”的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125b”的两组对应面,也即第1面125aa和125ba”、第2面125ab和125bb”产生面接触,由此,可以矫正直线状态时链接壳体和与其相邻的链接壳体的相对歪扭的位置关系,高精度地确定位置关系,提高直线状态时的链接壳体之间的一体性,防止产生歪扭,使得第2链板120(第1链板)不容易变形,提高链板的抗压碎强度(耐久性),与一个面的结构相比,可以更好地抑制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125a及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125b”的磨损,降低冲击音。
前侧板部121的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126a是由从左右方向看互为不同形态的两个面、也即第1面126aa和第2面126ab形成的凸状部或凹状部(本实施例为凸状部),且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后侧;前侧板部121的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126b是由从左右方向看互为不同形态的两个面、也即第1面126ba和第2面126bb形成的凸状部或凹状部(本实施例为凹状部),且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前侧。在弯曲状态时,第2链板120(第1链板)的前侧板部121的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126a和后面的第2链板120”(第1链板)的前侧板部121”的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126b”的两组对应面,也即第1面126aa和126ba”及第2面126ab和126bb”产生面接触,可以矫正弯曲状态时链接壳体和与其相邻的链接壳体的相对歪扭的位置关系,从而高精度地确定位置关系,提高弯曲状态时的链接壳体之间的一体性,防止歪扭发生,使得第2链板120(第1链板)不容易变形,提高链板的抗压碎强度(耐久性),与一个面的结构相比,可以更好地抑制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126a及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126b”的磨损,降低冲击音。
另外,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126a及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126b”的两组对应面,也即第1面126aa、126ba”和第2面126ab、126bb”所成的角度β设定的比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125a及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125b”两组对应面,也即第1面125aa、125ba”和第2面125ab、125bb”所成的角度α小,由此,可以提高特别是在弯曲状态时的链接壳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精度及一体性,防止歪扭,提高直线状态的精度。
另外,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126a及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126b”的两组对应面,也即第1面126aa、126ba”和第2面126ab、126bb”形成的凸状部和凹状部的朝向设置成相对于弯曲状态时的弯曲的假想中心轴P的周向,可以进一步提高弯曲状态的链接壳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精度,有效防止歪扭的产生,进一步提高弯曲状态时的链接壳体之间的一体性,从而更有效地防止歪扭。
结合部123具有在管线长度方向延伸的薄板状的中央可弯曲部分123a、和从该中央可弯曲部分123a朝前侧板部121及后侧板部122分别逐渐增加其厚度的基端连续部123b、123b。后侧板部122的第3弯曲状态限制面126e由包含左右方向的面组成,且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后侧;侧板部122的第4弯曲状态限制面126f由包含左右方向的面组成,且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前侧。在弯曲状态时,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3弯曲状态限制面126e与后面的第2链板120”的后侧板部122”的第4弯曲状态限制面126f”产生面接触,因此,即使不是旋转轴或铰链结构,也可以很好地确定弯曲状态的精度,降低结合部123的板状结构的负荷等,其效果显著。
附图标记说明
100   ···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110   ···第1链板
111   ···前侧板部
112   ···后侧板部
113   ···结合部
117   ···铰链轴
118   ···卡合部
120   ···第2链板
121   ···前侧板部
122   ···后侧板部
123   ···结合部
123a  ···中央可弯曲部分
123b  ···基端连续部
124a  ···第1嵌合凸部(N1)
124b  ···第1嵌合凹部(N1)
124c  ···第2嵌合凸部(N2)
124d  ···第2嵌合凹部(N2)
124e  ···第3嵌合凸部(N3)
124f  ···第3嵌合凹部(N3)
125a  ···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N4)
125aa ···(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的)第1面
125ab ···(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的)第2面
125b  ···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N4)
125ba ···(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的)第1面
125bb ···(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的)第2面
125c  ···第3直线状态保持面(N4)
125d  ···第4直线状态保持面(N4)
125e  ···第5直线状态保持面(N4)
125f  ···第6直线状态保持面(N4)
126a  ···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N5)
126aa ···(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的)第1面
126ab ···(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的)第2面
126b  ···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N5)
126ba ···(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的)第1面
126bb ···(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的)第2面
126c  ···第5弯曲状态限制面(N5)
126d  ···第6弯曲状态限制面(N5)
126e  ···第3弯曲状态限制面(N5)
126f  ···第4弯曲状态限制面(N5)
127   ···铰链轴
128   ···卡合部
130   ···第1连接臂
131   ···钩部
140   ···第2连接臂
141   ···臂卡合部
150   ···支承体
151   ···支承面
500   ···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510   ···链板
511   ···前侧板部
511a  ···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
511b  ···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
512   ···后侧板部
512a  ···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
512b  ···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
513   ···结合部
520   ···第1连接臂
530   ···第2连接臂
540   ···支承体
541   ···支承面
C     ···管线类
E1    ···管线移动端
E2   ···管线固定端
P    ···弯曲的假想中心轴
Q1   ···凸状部的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的)顶点
Q2   ···凹状部的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的)最下点
Q3   ···凸状部的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的)顶点
Q4   ···(凹状部的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的)最下点
R    ···弯曲半径
α   ···(第1、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的)两个面所成的角度
β   ···(第1、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的)两个面所成的角度

Claims (4)

1.一种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在管线长度方向分别连接多个链接壳体,该链接壳体包括左右分离地设置的成对的链板、分别架设在所述成对的链板的管线弯曲外周侧及管线弯曲内周侧上的连接臂;在所述链接壳体内,从管线固定端或管线移动端的一方至另一方收纳并引导管线类,并可形成与支承体的支承面相接触的直线状态和离开支承面的弯曲状态;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对的链板分别由在所述管线长度方向与其前面的链板连接并形成管线弯曲内周侧的前侧板部、与其后面的链板连接并形成管线弯曲外周侧的后侧板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前侧板部和后侧板部之间并可自由弯曲的结合部形成一体;
所述后侧板部的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是由从所述左右方向看互为不同形态的两个面形成的凸状部或凹状部的一个,且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后侧;所述后侧板部的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是由从所述左右方向看互为不同形态的两个面形成的凸状部或凹状部的另一个,且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前侧;在所述直线状态时,所述链板的后侧板部的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与其后面的所述链板的后侧板部的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产生面接触,
所述前侧板部的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是由从所述左右方向看互为不同形态的两个面所形成的凸状部或凹状部的一个,且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后侧;所述前侧板部的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是由从所述左右方向看互为不同形态的两个面形成的凸状部或凹状部的另一个,且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前侧;在所述弯曲状态时,链板的前侧板部的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与其后面的所述链板的前侧板部的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产生面接触,
所述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的两个面及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的两个面分别形成的凸状部或凹状部的朝向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弯曲状态时的弯曲的假想中心轴的周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弯曲状态限制面的两个面所成的角度及第2弯曲状态限制面的两个面所成的角度,设置得比所述第1直线状态保持面的两个面所成的角度及第2直线状态保持面的两个面所成的角度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具有在所述管线长度方向延伸的薄板状的中央可弯曲部分、和从该中央可弯曲部分朝前侧板部及后侧板部分别逐渐增加厚度的基端连续部;
所述后侧板部的第3弯曲状态限制面由包含所述左右方向的面组成,且设置在所述管线长度方向的后侧;所述后侧板部的第4弯曲状态限制面由包含所述左右方向的面组成,且设置在所述管线长度方向的前侧;在所述弯曲状态时,链板的所述后侧板部的第3弯曲状态限制面与所述其后面的链板的后侧板部的第4弯曲状态限制面产生面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具有在所述管线长度方向延伸的薄板状的中央可弯曲部分、和从该中央可弯曲部分朝前侧板部及后侧板部分别逐渐增加厚度的基端连续部;
所述后侧板部的第3弯曲状态限制面由包含所述左右方向的面组成,且设置在所述管线长度方向的后侧;所述后侧板部的第4弯曲状态限制面由包含所述左右方向的面组成,且设置在所述管线长度方向的前侧;在所述弯曲状态时,链板的所述后侧板部的第3弯曲状态限制面与所述其后面的链板的后侧板部的第4弯曲状态限制面产生面接触。
CN201310054188.3A 2012-02-27 2013-02-20 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Active CN1032918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40566 2012-02-27
JP2012040566A JP5414820B2 (ja) 2012-02-27 2012-02-27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91843A CN103291843A (zh) 2013-09-11
CN103291843B true CN103291843B (zh) 2015-07-01

Family

ID=48916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54188.3A Active CN103291843B (zh) 2012-02-27 2013-02-20 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505272B1 (zh)
JP (1) JP5414820B2 (zh)
KR (1) KR101499805B1 (zh)
CN (1) CN103291843B (zh)
DE (1) DE102013101658B4 (zh)
TW (1) TWI5062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50445B2 (ja) * 2011-08-03 2013-11-27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TWM427481U (en) * 2011-12-26 2012-04-21 Kang Yang Hardware Entpr Co Ltd Guiding protection device for cable and pipe
JP5430693B2 (ja) * 2012-02-17 2014-03-05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5541746B2 (ja) * 2012-02-21 2014-07-09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DE202013101460U1 (de) * 2013-04-05 2013-04-22 Igus Gmbh Leitungsführung aus mehrachsig abwinkelbaren Gliedern
JP6060064B2 (ja) * 2013-11-11 2017-01-11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DE202014101274U1 (de) * 2014-03-20 2014-03-31 Igus Gmbh Energieführungskette
JP6175402B2 (ja) * 2014-04-04 2017-08-02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US9057420B1 (en) * 2014-09-02 2015-06-16 Kang Yang Hardware Enterprise Co., Ltd. Protective guiding device for use with a cable
US10500670B2 (en) * 2015-11-06 2019-12-10 Elco Enterprises, Inc. Flexible wire guide system
DE202016102154U1 (de) * 2016-04-22 2017-07-26 Igus Gmbh Kettenglied für Energieführungskette und Energieführungskette
KR101923415B1 (ko) * 2016-12-13 2018-11-29 (주)한신체인 로보체인
JP6640255B2 (ja) * 2018-02-20 2020-02-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湾曲規制部材及び給電装置
KR102017509B1 (ko) 2018-04-12 2019-10-21 주식회사 성엔지니어링 케이블 베어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2361A (zh) * 2006-06-01 2007-12-05 株式会社椿本链索 线缆类保护及引导装置用滑动转向架
CN101566214A (zh) * 2008-04-24 2009-10-28 株式会社椿本链索 线缆保护引导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02153A (ja) * 1998-09-21 2000-04-07 Hirata Corp 可動式電線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産業装置
JP4111967B2 (ja) * 2005-09-29 2008-07-02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4111976B2 (ja) * 2006-01-19 2008-07-02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4789632B2 (ja) * 2006-01-20 2011-10-12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4118304B2 (ja) * 2006-03-14 2008-07-16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4118306B2 (ja) * 2006-03-28 2008-07-16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4118308B2 (ja) * 2006-04-14 2008-07-16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2008281165A (ja) * 2007-05-14 2008-11-20 Tsubakimoto Chain Co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5307701B2 (ja) * 2009-12-18 2013-10-02 株式会社国盛化学 ケーブルチェーン
JP2012039845A (ja) * 2010-07-14 2012-02-23 Ube Nitto Kasei Co Ltd ケーブルガイド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2361A (zh) * 2006-06-01 2007-12-05 株式会社椿本链索 线缆类保护及引导装置用滑动转向架
CN101566214A (zh) * 2008-04-24 2009-10-28 株式会社椿本链索 线缆保护引导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06213B (zh) 2015-11-01
DE102013101658A1 (de) 2013-08-29
US8505272B1 (en) 2013-08-13
TW201335511A (zh) 2013-09-01
DE102013101658B4 (de) 2017-05-24
KR20130098209A (ko) 2013-09-04
JP5414820B2 (ja) 2014-02-12
JP2013174341A (ja) 2013-09-05
US20130219852A1 (en) 2013-08-29
KR101499805B1 (ko) 2015-03-06
CN103291843A (zh) 2013-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91843B (zh) 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CN107429796B (zh) 长条物的导引装置
CN102235550A (zh) 缆线类保护引导用多关节支承部件
WO2009114477A3 (en) Torque-handling gear with teeth mounted on flexible arms
CN101952617B (zh) 线缆拖链
NZ705614A (en) Reconfigurable workstation support
JP2007021224A5 (zh)
CN111546366B (zh) 手指结构及机器人
CN103256338B (zh) 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IN2012DE00479A (zh)
HK1120603A1 (en) Separator for tub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heat exchanger using the same
CN106133393B (zh) 长条物的导引装置
WO2011096820A3 (en) A bend restrictor
EP1111726A3 (en) Connector contac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2106658B (zh) 一种抽屉滑轨配件
CN105957451B (zh) 屏幕拼接机构
CN212635769U (zh) 手指结构及机器人
CN201306561Y (zh) 一种45°y型锻三通结构
CN205693285U (zh) 一种电力通信通道连接装置
WO2012175859A3 (fr) Systeme de retenu d'un groupe motopropulseur
CN207291543U (zh) 支撑管
CN204116649U (zh) 光纤连接器的尾套
CN209947314U (zh) 柔性屏应用的r5外折转轴
DE10083959D2 (de) Biege- und Haltehilfsmittel für Rohre, Kabel und Leitungen
CN202014840U (zh) 一种抽屉滑轨配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