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6012A - 电线接头和线束 - Google Patents

电线接头和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66012A
CN103166012A CN2012105244696A CN201210524469A CN103166012A CN 103166012 A CN103166012 A CN 103166012A CN 2012105244696 A CN2012105244696 A CN 2012105244696A CN 201210524469 A CN201210524469 A CN 201210524469A CN 103166012 A CN103166012 A CN 1031660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outer rim
electric wire
matrix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2446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岛田达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66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60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06Details thereof
    • H02G3/0418Covers or lids; Their fasten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7/0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17/38Fittings, e.g. caps; Fastening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线接头和线束,利用该线束能够将电线接头布置在三维弯曲的不规则空间中,并且利用该线束能够减少用于制造线束的工时量。电线接头包括:基底,其被模制成不平坦的板状且形成配线空间;和盖子,其被组装至基底。基底包括水平配线部和倾斜配线部,倾斜配线部沿着相对于水平配线部沿着其延伸的平面倾斜的平面延伸。盖子包括水平相对壁部和倾斜相对壁部,水平相对壁部与水平配线部相对,倾斜相对壁部与倾斜配线部相对并且沿着相对于水平配线部沿着其延伸的平面倾斜的平面延伸。

Description

电线接头和线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1年12月9日在日本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1-269958的优先权,该申请公开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合并入本申请。
背景技术
这里描述的典型实施方式具体地用于说明的目的,并且可以在结构和设计上进行许多变化。然而应该强调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显示或描述的具体公开的实施方式。应该理解,由于情况可能需要或为方便起见,可预期等效物的各种省略或代替,但是这些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精神或保护范围的前提下,将会覆盖本申请或本实施方式。此外,应该理解,在这里使用的措词和技术是用于说明的目的,并且不应该被认为是限制。这里的术语“一个”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所提及的物品。本公开总体上涉及将电线保持为预定形状的电线接头,以及包括该电线接头的线束。
被安装至诸如汽车等的车辆的线束通常包括由树脂制成的、将电线附着至其上的电线接头,并且被布置成电线由电线接头沿着预定路径保持的状态。例如,在普通常规的线束中,电线被诸如胶条或胶带部件的粘合部件紧固至板状或杆状的树脂部件。因此,电线被保持为它们的预定形状。
关于线束形状特别重要的是电线从靠近它们的连接配对物的预定参考位置延伸至预定长度。这里,连接配对物可以是提供在其它电线端部处的电气元件或连接器等等。
例如,在设置在汽车的座位下面的线束中,重要的是在电线端部处的连接器或靠近连接器的一部分被紧固至预定位置(参考位置),从而使得电线端部处的连接器在正好合适的长度上触碰诸如用于驱动座位的电动机的部件或者其它电线的连接器。
应该注意到,下面的情况是足够的:在线束中,直至参考位置的电线路径被容纳在具有相对宽范围的容差的给定区域中。
例如,在JP2010-27242A中公开的线束包括由两个板状的树脂部件制成的线束接头,其中该两个板状的树脂部件通过热压而被相互固定为它们夹着一个电线束的状态。树脂部件之一是由平板状的底板部和在底板部处竖立的肋部构成的基体。另一树脂部件是板状的覆盖件,在该覆盖件中形成通孔,基底的肋部插入到通孔中,并且覆盖件以其覆盖基体的状态被固定至基体的底板部。
在JP2010-27242A公开的线束中,电线被夹在形成为沿着一个平面延伸的基底和盖子之间。此外,在JP2010-27242A公开的电线接头中,基底上的肋部形成在电线路径的两侧上,并且起到电线的引导件的作用。
JP2010-27242A是现有技术的一个例子。
现在,在布置线束的位置处,例如在汽车座位下方,在线束旁边可能有诸如用于可移动地支撑座位的机构或电动机的其它元件。因此,为了避免与其它元件接触,用于放置线束的电线接头的空间可以是例如三维弯曲的不规则空间,而不是足够宽的平坦空间。
然而JP2010-27242A的电线接头全部沿着单个平面延伸,从而造成的问题在于:不适于将其设置在汽车内的三维弯曲的不规则空间中。
如果将电线接头形成为具有弯曲形状使得能够将其放置成不规则形状,则基底的保持电线的至少一部分将会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因此,需要一种结构:该结构防止电线从基底的倾斜部分滑动并从其中伸出。在JP2010-27242A的电线接头中,从基底的底板部凸起的肋部将配线空间分隔成用于电线的独立路径,并且防止电线伸出。
然而在JP2010-27242A的电线接头中,基底的肋部凸起为突出到许多电线经过的配线空间中,使得设置在基底的底板部处的电线趋向于从底板部上升并且跨过肋部。在JP2010-27242A的电线接头中,当电线从底板部上升并跨过肋部时,则不能将盖子适当地放在基底上方。
因此,如果使用JP2010-27242A的电线接头,则需要如下的麻烦操作:在将电线推到基底上的同时布置电线,使得电线不跨过肋部。也就是说,JP2010-27242A的电线接头造成需要麻烦的电线布置操作的问题。
另一方面,尽管普通常规的线束关于它们的形状具有高自由度,但是它们的制造需要大的工具,例如制图板、大量诸如波纹管的树脂部件、大量用于将电线紧固至树脂部件的粘合部件,以及将许多元件附着至电线的麻烦操作。
如上所述,传统的电线接头和线束造成了下列问题:它们不适于在将电线保持为不规则的三维状态的同时保护电线,或者需要大量元件以用于它们的制造,用于操纵它们的麻烦操作,以及昂贵的工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和其他的问题,一种新颖的线束可以包括能够放置在三维弯曲的不规则空间中的电线接头,并且根据该电线接头能够减少用于制造线束的工时数量。
根据典型实施方式的第一方面的电线接头可以包括基底和盖。基底可以由被模制成形成有配线空间的不平坦板状的部件构成,并且具有能够将一个或多个电线紧固至其上的电线紧固部。盖可以由被模制成不平坦板状的部件构成,并且被隔着配线空间组装至基底。此外,基底可以包括水平底板部、倾斜底板部和第一外缘凸出部。水平底板部可以形成为沿着平行于第一平面的平面延伸。倾斜底板部可以与水平底板部连续,并且可以形成为沿着相对于第一平面倾斜的第二平面延伸。第一外缘凸出部可以形成在倾斜底板部的一部分中,并且从倾斜底板部凸出,且形成有当从垂直于第一平面的方向看时没有隐藏部分的侧壁,第一外缘凸出部构成配线空间的外缘处的分隔部。盖可以包括水平顶板部、倾斜顶板部和第二外缘凸出部。水平顶板部可以形成为沿着平行于第三平面的平面延伸,水平顶板部设置为隔着配线空间与水平底板部相对。倾斜顶板部可以与水平顶板部连续,并且可以形成为沿着相对于第三平面倾斜的第四平面延伸,倾斜顶板部设置为隔着配线空间与倾斜底板部相对。第二外缘凸出部可以形成在倾斜顶板部的与第一外缘凸出部相对的位置处,第二外缘凸出部从倾斜顶板部朝向第一外缘凸出部凸出,且形成有当从垂直于第三平面的方向看时没有隐藏部分的侧壁,从而与第一外缘凸出部一起构成配线空间的外缘处的分隔部。
根据典型实施方式的第二方面的电线接头可以包括根据典型实施方式的第一方面的电线接头的特征。在根据第二方面的电线接头中,基体可以进一步包括从水平底板部连续至倾斜底板部的加强台阶部,并且其中加强台阶部构成当从垂直于第一平面的方向看时没有隐藏部分的台阶表面。
根据典型实施方式的第三方面的电线接头可以包括根据典型实施方式的第一或第二方面的电线接头的特征。在根据第三方面的电线接头中,基体和覆盖件可以是真空模制的平板状树脂部件。
根据典型实施方式的第四方面的电线接头可以包括根据典型实施方式的第三方面的电线接头的特征。在根据第四方面的电线接头中,基体和覆盖件可以是由聚氯乙稀、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的真空模制的平板状树脂部件。
典型实施方式还可以被认为是关于一种线束,其包括根据典型实施方式的这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电线接头,以及将电线接头附着至其上的电线。
在典型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中,电线接头可以通过将电线容纳在基底与盖子之间的配线空间内而保护电线。此外,布置在配线空间中的电线可以通过布置在基底的预定位置处的电线紧固部而被紧固至板状基底。因此,对于将典型实施方式的电线接头附着至其上的电线,电线的位于从与电线紧固部紧固的部分向外的部分的长度被保持为固定长度。也就是说,电线的形状可以被电线接头保持为使得电线的端部在正好合适的长度上触碰其连接配对物。
此外,在根据典型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的电线接头中,基底和盖子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水平部和倾斜部,其中倾斜部形成为相对于水平部倾斜,因此基底和盖子整体形成有三维弯曲形状。因此,包括根据典型实施方式的该方面的电线接头的线束适合于被布置在汽车内的三维弯曲的不规则空间中。
此外,在根据典型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的电线接头中,基底的倾斜底板部与盖子的倾斜顶板部之间的配线空间可以被第一外缘凸出部和与其相对的第二外缘凸出部相对于配线空间的外部分隔。第一外缘凸出部和第二外缘凸出部可以防止电线从基底的倾斜底板部滑动和伸出。
此外,第一外缘凸出部和第二外缘凸出部将配线空间的外缘分隔。不同于JP2010-27242A的电线接头的肋部,这样的第一外缘凸出部和第二外缘凸出部不容易被布置在配线空间中的电线跨过,并且不会成为阻碍盖子适当地附着至基底的因素。
因此,在将电线布置在基底的配线空间中的操作过程中,允许布置在配线空间中的任意路径上,并且即使电线从配线部分上升,也可以简单地通过将盖子推到基底上而将电线容纳在盖子与基底之间的配线空间中。也就是说,不需要在将从基底上升的电线推到基底上的同时布置电线的麻烦操作。
此外,第一外缘凸出部和第二外缘凸出部凸出而形成侧壁,该侧壁当从垂直于水平底板部和水平顶板部沿着其延伸的平面的方向看时没有隐藏部分。因此可以使用仅沿一个方向前后移动的模具以简单的模制过程、例如以单个真空模制过程制造构成根据典型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的电线接头的基底和盖子,而无需使用滑动模具的复杂模制过程。因此,根据典型实施方式的该方面,能够减少用于制造电线接头的工时量。
如上所示,典型实施方式的该方面可以提供一种线束,它的电线接头可以被放置在三维弯曲的不规则空间中,并且根据该线束,能够减少用于将电线接头附着至电线的工时数量。
根据典型实施方式的第二方面,可以形成为从水平底板部连续至倾斜底板部的加强台阶部增大电线接头的基底的刚性,从而保持倾斜底板部相对于水平底板部的倾斜角度。因此,根据典型实施方式的第二方面的电线接头即使在使用厚度相对小的板材从而节省空间并减少重量时,也具有维持固定形状(刚性)的高性能。
通常,通过真空模制平板状树脂部件而获得的部件能够比通过树脂的注射模制而获得的部件更容易地并且以更低的成本制造。因此,根据典型实施方式的第三方面,能够减少电线接头的制造时间和制造成本。应该注意到,通过真空模制平板状部件不能获得包括JP2010-27242A中公开的肋部的平板状基底。
此外,如果电线接头是真空模制的,则根据应用,优选地使用具有优良阻燃性的聚氯乙稀、具有优良拉伸性的聚丙烯或具有优良刚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构成电线接头的树脂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线接头10的立体图;
图2显示了典型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接头10的三个视图;
图3是构成典型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接头10的基底的平面图;
图4是构成典型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接头10的盖子的平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线束100的平面图;
图6是在盖子被移开的状态下的线束100的平面图;
图7是典型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接头10的一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8是典型实施方式中的线束100的一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9是显示在典型实施方式中怎样将电线和束缚带紧固至电线接头10的电线束缚部的立体图;
图10是在典型实施方式中将电线紧固至其上的电线束缚部的前视图;
图11是典型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接头10的连接器支撑部的立体图;
图12是在典型实施方式中连接器的位于电线端部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13是在典型实施方式中将连接器紧固至其上的连接器支撑部的前侧截面图;以及
图14是典型实施方式中的电线接头10的底座连接器支撑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下面的实施方式仅是用于执行本发明的例子,而不意味着限制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大体结构
首先,参考图1至7解释根据典型实施方式的电线接头10和根据实施方式的线束100的大体结构。图2A是电线接头10的俯视图,图2B是电线接头10的侧视图,并且图2C是电线接头10的前视图。
线束100可以包括由多根电线9构成的电线束和安装至该电线束的电线接头10。线束100可以例如被安装在车辆座位下方的空间中、顶板后方的空间或行李仓中等,并且连接至其周围的其它电线或电气装置。因此,线束100的电线9可以是具有连接器的电线,其包括绝缘线和安装至该绝缘线的端部的连接器91。
在线束100中,多根电线9可以由电线接头10捆扎为使得所述电线被保持成预定形状的状态。因此,能够使用诸如夹具的紧固件将线束100容易地安装在预定位置处。
如图1所示,电线接头10可以包括基体1和放置在基体上方的覆盖件2。在将多根电线9的中间部分塞在基体1与覆盖件2之间后,将覆盖件2组装至基体1。图3是基体1的顶视图,并且图4是覆盖件2的顶视图。
基体1和覆盖件2可以在电线9置于其间的状态下彼此固定,因此电线接头10将置于基体1与覆盖件2之间的电线9保持在其预定形状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体1和覆盖件2是分离部件,但是也能够想到将基体1和覆盖件2构成为通过可弹性弯曲的连接部件而连续。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线接头10的基体1和覆盖件2是能够通过真空模制板状树脂部件而获得的部件。电线接头10可以是由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胺(PA)等制成的树脂部件。
此外,如果通过真空模制获得基体1和覆盖件2,则根据应用,具有优良阻燃性的聚氯乙稀(PVC)、具有优良拉伸性的聚丙烯(PP)或具有优良刚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作为构成基体1和覆盖件2的树脂材料是优选的。这些树脂材料都是能够容易且低成本地获得的材料。
基体
构成电线接头10的基体1可以通过将树脂部件模制成不平坦的板状而制成。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的基体1通过真空模制平板状树脂部件而获得。如图3所示,基体1包括电线保护部101和附加电线支撑部102。
电线保护部101可以将与电线接头10一起构成线束的电线保持成预定形状,并且保护电线。覆盖件2可以覆盖基体1的电线保护部101。另一方面,附加电线支撑部102可以支撑与电线接头10一起构成线束的电线之外的电线。在下文中,由附加的电线支撑部102支撑的电线被称为“附加电线”。
例如,电线保护部101可以保护连接至根据标准规范安装至汽车的装置的电线,而附加电线支撑部102支撑与汽车的可选装置相连的附加电线中的一些电线。通常,在将电线接头10的线束附着至支撑部件诸如车座下面的框架之后,将附加电线附着至附加电线支撑部102。因此,可以将附加电线支撑部102暴露而不由覆盖件2覆盖。
电线保护部101可以包括配线部11、第一台阶部12和第一框架部13。在图3中所示的基体1中,由虚线封闭的区域是配线部11的区域。第一台阶部12可以与配线部11的外缘和第一框架部13的内缘连续地形成。配线部11可以被认为是形成基体1中的电线保护部101的底壁的底板部。
构成基体1的配线部11可以是面向其中布置有电线9的配线空间90的板状部件。配线部11可以不提供有用于分隔配线空间90的分隔部。然而,在面向配线空间90的一侧上形成凹槽的多个加强凹部111可以形成为横过配线部11的相对宽的部分。这些加强凹部111形成为增大配线部11的刚性。
形成在配线部11中的加强凹部111可以是通过模制形成配线部11的底壁的平板状底板部的一部分而形成的部分。从与面向配线空间90的一侧相对的位置看,加强凹部111可以是凸出的中空部分。在图3中所示的例子中,加强凹部111的形状对应于从规则六角锥的底面到通过经平行于其底面的平面切割该规则六角锥而获得的切割平面的形状。应该注意到,加强凹部111也可以具有例如圆柱形的其它形状。
代替加强凹部111,也可以在配线部11中形成加强突出部,它们凸出的高度不大于第一台阶部12的高度。在该情况下,当从与面向配线空间90的一侧相对的位置看时,加强突出部是凹部。
此外,配线部11可以包括水平配线部11X和与水平配线部11X连续的倾斜配线部11Y。这些在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
构成基体1的第一台阶部1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形成沿着配线部11的外缘并且从配线部11朝向配线空间90上升的台阶。换句话说,配线部11的外缘可以形成为沿着第一台阶部12的内缘。
如图3至6所示,电线接头10中的第一台阶部12的一部分可以形成为封闭作为配线空间90的一部分的保护空间90A的四个边。保护空间90A可以是将被保护部分41布置在其中的空间,该被保护部分41比电线的其它部分更需要专门的保护,诸如是电线9的芯线被暴露的部分或者连接至电线9的装置。
在下面的解释中,第一台阶部12的围绕保护空间90A形成的一部分被称为“分隔壁部12A”。此外,配线部11的面向保护空间90A的一部分、即由分隔壁部12A分隔的一部分被称为“保护室底板部11A”。
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壁部12A可以是通过使配线部11的一部分降低至较低水平以形成保护空间90A而形成的台阶部。也就是说,分隔壁部12A可以是通过使保护室底板部11A上升至配线部11周围而形成的台阶部。
此外,在图6中所示的例子中,被保护部分41是连接至电线9之一的电子线路板。还能够构思被保护部分41是作为多个电线9的芯线通过焊接被接合在一起的部分的接合部。
不是所有的第一台阶部12都必须形成为相同的高度,并且第一台阶部12的一部分可以包括形成为比其它部分高的部分。
构成基体1的第一框架部13可以形成为沿着第一台阶部12的外缘,并且形成基体1的外缘部。第一框架部13可以具有平板形状,但是还能够构思它具有在其中凹部或突出部与平坦部混合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框架部13具有在其中凹部和突出部与平坦部混合的形状。
此外,如图3所示,配线部11可以被提供有电线束缚部14和连接器支撑部15。此外,配线部11和附加电线支撑部102可以被提供有底座连接器支撑部15A,其由从基底部凸出的底座部103和形成在那些底座部103的顶端处的连接器支撑部15构成。在下面进一步详细解释连接器支撑部15和底座连接器支撑部15A。
此外,第一框架部13可以被提供有预固定凹部16和夹具孔18。电线束缚部14和连接器支撑部15是将布置在配线部11上的电线9中的一些固定至其上的部分。
夹具孔18是通孔,在将电线接头10附着至支撑部件诸如汽车的仪表盘时,夹具可以经过该通孔。通过使夹具经过基体1的夹具孔18和形成在支撑部件中的附着孔,能够将电线接头10紧固至支撑部件。
电线束缚部14和连接器支撑部15是电线紧固部的例子。在下面进一步给出电线束缚部14和连接器支撑部15的详细解释以及形成在基体1中的预固定凹部16的解释。在下面的解释中,电线束缚部14和连接器支撑部15被共同地称为电线紧固部14、15。
盖子
构成电线接头10的覆盖件2可以通过将树脂部件模制成不平坦的板状而制成。如上所述,与基体1相同地,本实施方式中的覆盖件2可以是真空模制的平板状树脂部件。如图1、2和4所示,覆盖件2可以包括相对壁部21、第二台阶部22和第二框架部23。此外,覆盖件2还可以包括形成在第二框架部23的一部分中的多个预固定突出部26。第二台阶部22可以与相对壁部21的外缘和第二框架部23的内缘连续地形成。
在下面的解释中,假设如果关于基体1进行解释,覆盖件2的组成元件的位置或形状使得将覆盖件2组装为覆盖基体1。
如图5所示,构成覆盖件2的相对壁部21可以隔着配线空间90与基体1的配线部11相对。相对壁部21可以不提供有用于分隔配线空间90的分隔部。在图4中,配线空间90的被覆盖件2覆盖的区域由虚线标记。
覆盖件2的相对壁部21可以被认为是布置为隔着配线空间90与基体1的配线部11(底板部)相对的顶板部。然而,电线接头10不必以基体1位于下侧的状态被附着至支撑部件,并且可以关于支撑部件被附着为沿不同的定向。也就是说,术语“底板部”指的仅仅是具有电线紧固部14、15的一侧,而不是专指垂直方向的术语。相似地,术语“顶板部”也指的仅仅是相对于配线空间90与底板部(基体1一侧)相对的一侧,而不是专指垂直方向的术语。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壁部21可以被提供有与基体1的配线部11中的加强凹部111相似的加强凹部211。从配线空间90(基体1一侧)看,加强凹部211是凹进的,但是在与配线空间90相对的一侧上,它们是中空的突出部。
构成覆盖件2的第二台阶部22的一部分可以形成沿着相对壁部21的外缘并且从相对壁部21朝向基体1一侧上升的台阶。换句话说,相对壁部21的外缘的一部分可以形成为沿着第二台阶部22的一部分的内缘。
此外,第二台阶部22也可以形成在相对壁部21的中间部分处。因此可以形成在基体1的配线部11与覆盖件2的相对壁部21之间的配线空间90可以根据区域形成有不同的高度。
不是第二台阶部22的全部都必须形成为相同的高度,并且第二台阶部22的一部分可以包括形成为比其它部分高的部分。此外,第二框架部23可以具有平板形状,但是也可以构思它具有在其中凹部或突出部与平坦部混合的形状。在图1、2和4所示的例子中,第二框架部23的一部分被提供有朝向基体1突出的突出部。在下面进一步解释形成在覆盖件2中的预固定突出部26。
覆盖件2的相对壁部21可以包括水平相对壁部21X和可以与水平相对壁部21X连续地形成的倾斜相对壁部21Y。这些在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
此外,覆盖件2的第二台阶部22的一部分可以形成为封闭相对壁部21中的与基体1的保护室底板部11A相对的一部分。在下文中,相对壁部21的与基体1的保护室底板部11A相对的一部分被称为“保护室顶板部21A”。此外,覆盖件2的第二台阶部22的沿着保护室顶板部21A的外缘形成的一部分被称为“顶板支撑部22A”。
此外,覆盖件2中的保护室顶板部21A和顶板支撑部22A的部分可以构成被形成为朝向基体1突出的盖部24。该盖部24可以被装配至基体1的分隔壁部12A的内侧,并且可以关闭由分隔壁部12A形成的开口。顶板支撑部22A可以形成沿着分隔壁部12A的内壁的台阶。因此,由分隔壁部12A形成的开口可以被盖部24以高紧密度关闭。
此外,能够构思将诸如树脂或橡胶的涂布剂填充到分隔壁部12A的内侧上的布置有被保护部分41的保护空间90A中。因此,能够改进使被保护部分41远离灰尘和水的效果。
倾斜配线部和倾斜相对壁部
如上所述,配线部11可以包括水平配线部11X和可以与水平配线部11X连续地形成的倾斜配线部11Y。相似地,相对壁部21可以包括水平相对壁部21X和可以与水平相对壁部21X连续地形成的倾斜相对壁部21Y。
图7是沿着图2A中所示的平面D-D截取的电线接头10的横截面图。水平配线部11X是配线部11的可沿着平行于第一平面F1的平面形成的部分。另一方面,倾斜配线部11Y是配线部11的可沿着相对于第一平面F1倾斜的第二平面F2形成的部分。
此外,水平相对壁部21X是相对壁部21的可沿着平行于第三平面F3的平面形成并且可以布置为隔着配线空间90与水平配线部11X相对的部分。另一方面,倾斜相对壁部21Y是相对壁部21的可沿着相对于第三平面F3倾斜的第四平面F4形成并且可以布置为隔着配线空间90与倾斜配线部11Y相对的部分。
第三平面F3通常大致平行于第一平面F1。同样地,第四平面F4通常大致平行于第二平面F2。此外,即使第四平面F4不平行于第二平面F2,至少如果第二平面F2相对于第一平面F1朝向配线空间90倾斜,则第四平面F4相对于第三平面F3向与配线空间90相对的一侧倾斜。相似地,如果第二平面F2相对于第一平面F1向与配线空间90相对的一侧倾斜,则第四平面F4相对于第三平面F3朝向配线空间90倾斜。
注意到,水平配线部11X、倾斜配线部11Y、水平相对壁部21X和倾斜相对壁部21Y分别是水平底板部、倾斜底板部、水平顶板部和倾斜顶板部的例子。
此外,如图1、2C和3所示,倾斜配线部11Y的一部分可以凸出到它周围的部分,并且可以被提供有第一外缘凸出部19,该第一外缘凸出部19构成位于配线空间90的外缘处的分隔部。
另一方面,倾斜相对壁部21Y的与第一外缘凸出部19相对的位置可以被提供有第二外缘凸出部29。该第二外缘凸出部29从倾斜相对壁部21Y周围的部分朝向第一外缘凸出部19凸出,并且可以与第一外缘凸出部19一起构成配线空间90的外缘的分隔部。
如图7所示,第一外缘凸出部19可以凸出,并且形成当从垂直于第一平面F1的方向E看时没有隐藏部分的侧壁191。相似地,第二外缘凸出部29可以凸出并且形成当从垂直于第三平面F3的方向F看时没有隐藏部分的侧壁291。
应该注意到,基体1中的所有第一台阶部12可以形成当从垂直于第一平面F1的方向E看时没有隐藏部分的台阶壁面。相似地,覆盖件2中的所有第二台阶部22可以形成当从垂直于第三平面F3的方向F看时没有隐藏部分的台阶壁面。
此外,如图3所示,在基体1中,作为第一台阶部12的一部分的第一连接台阶部121可以从水平配线部11X至倾斜配线部11Y连续地形成。此外,如图4所示,在覆盖件2中,作为第二台阶部22的一部分的第二连接台阶部221可以从水平相对壁部21X至倾斜相对壁部21Y连续地形成。
预固定机构
基体1的第一框架部13的一部分可以被提供有多个预固定凹部16。预固定凹部16可以形成朝向覆盖件2敞开的凹槽。优选地预固定凹部16在第一框架部13中形成在电线束缚部14附近。
另一方面,覆盖件2中的第二框架部23可以被提供有多个预固定突出部26,它们分别装配到基体1中的预固定凹部16中。多个预固定突出部26可以分别形成在与多个预固定凹部16相对的位置处。从基体1一侧看,预固定突出部26可以是突出部,但是从关于基体1的相对侧看,它们可以是凹部。
在电线接头10中,形成在基体1的一部分中的预固定凹部16和形成在覆盖件2的一部分中的预固定突出部26可以构成用于将覆盖件2固定至基体1的预固定机构。
在被稍微压缩时,预固定突出部26的侧壁的外形可以形成为由预固定凹部16的内壁内接的形状。因此,在将预固定突出部26推到预固定凹部16中时,由于预固定突出部26的侧壁与预固定凹部16的内壁之间的摩擦阻力,将覆盖件2相对于基体1固定为覆盖件2覆盖基体1的配线部11的状态。
如上所示,预固定凹部16和预固定突出部26构成预固定机构,通过在其中将突出部装配到凹部中的结构,该预固定机构可以将覆盖件2固定至基体1,处于覆盖件2覆盖配线部11的状态。
在图1中所示的例子中,预固定凹部16被提供在基体1一侧上,并且预固定突出部26被提供在覆盖件2一侧上,但是也可以是相反的结构。也就是说,预固定凹部16可以被提供在覆盖件2一侧上,并且预固定突出部26可以被提供在基体1一侧上。还可以在基体1和覆盖件2中混合预固定凹部16和预固定突出部26。
线束
如图5和6所示,在线束100中,多个电线9的中间部分可以被布置在基体1的配线部11上。此外,位于一些电线9的一端处的连接器91可以被紧固至基体1的连接器支撑部15。
此外,位于其它电线9的端部处的连接器91可以被布置在基体1外侧,并且与那些连接器91相连的电线9的中间部分可以从基体1的配线部11被引导至基体1外侧。此外,那些电线9可以被束缚带8紧固至电线束缚部14。
此外,如图5所示,基体1和覆盖件2可以被组装并固定为多个电线9的布置在配线部11上的中间部分被夹在配线部11与相对壁部21之间的配线空间90中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固定凹部16和预固定突出部26在其中相互接触的部分可以由点状加热装置焊接,例如通过超声焊接,将覆盖件2固定至基体1,并且在预固定突出部和预固定凹部之间形成焊接部。因此,覆盖件2可以被组装至基体1,并且可以被保持为多个电线9的中间部分被夹在基体1与覆盖件2之间的状态。
例如,在将预固定突出部26装配到预固定凹部16中时,预固定凹部16的底面可能与预固定突出部26的顶面接触。在该情况下,焊接部可以形成在预固定凹部16的底面与预固定突出部26的顶面接触的部分上。
电线束缚部
下面是参考图9和10对电线束缚部14的解释。图9是显示怎样可以使用电线接头10的电线束缚部14将电线9和束缚带8紧固的立体图。图10是可用以电线9紧固的电线束缚部14的前视图。在图9和10中,电线9的端部被省略,并且显示电线9的横截面。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线束缚部14可以包括配线部11中的电线经过部141、第一带子经过部1420和第二带子经过部1430。电线经过部141可以是第一框架部13的电线9从中经过的部分。在配线部11中,第一带子经过部1420可以靠近电线经过部141,并且第二带子经过部1430也可以靠近电线经过部141,但是在与第一带子经过部1420相对的一侧上。
在第一带子经过部1420中,可以形成束缚带8的带部81可以从中经过的通孔142。束缚带8的将电线9和电线经过部141束缚在一起的带部81能够经过该通孔142。因此,通孔142可以形成有使得束缚带8的带部81能够从中经过的尺寸。应该注意到,束缚带8是束缚部件的例子,并且带部81是束缚带8的可以卷绕在被束缚的物体周围的部分。
此外,第二带子经过部1430可以具有比束缚带8的带部81的厚度大的宽度,并且可以是其中通过从配线部11的外缘向内切割而形成切入部143的部分。切入部143可以形成在配线部11的在与通孔142所处位置相对的一侧上靠近电线经过部141的一部分中。
通孔142和切入部143可以例如通过在真空模制之前对平板状树脂部件冲孔而形成。
在图9中所示的例子中,切入部143可以由狭缝状外孔部1431和内孔部1432构成,其中狭缝状外孔部1431从配线部11的外缘向内切割,内孔部1432是连接至外孔部1431的孔并且具有的宽度大于外孔部1431的宽度。
内孔部1432可以形成在与通孔142相对的位置处,并且电线经过部141可以布置在它们之间,并且内孔部1432形成为使得其宽度从外孔部1431朝向电线经过部141变得更大。因此,台阶1433可以形成在外孔部1431在电线经过部141一侧上的边缘与内孔部1432在电线经过部141一侧上的边缘之间的分界部分上。也就是说,内孔部1432可以形成为使得其宽度从外孔部1431通过台阶1433朝向电线经过部141变得更大。
束缚带8首先可以从切入部143中的外孔部1431经过至内孔部1432。之后,束缚带8的末端可以经过通孔142,并且可以卷绕在电线经过部141和放置在电线经过部141上的电线9周围。
如图10所示,以该方式附着的束缚带8可以被保持为将电线9和电线经过部141束缚在一起的状态,并且电线9可以被固定至电线束缚部14的电线经过部141。
在图9中所示的电线束缚部14中,通孔142的边缘部和切入部143的台阶1433可以防止束缚带8由于振动等等而相对于电线9移动位置,并且防止束缚带8可能离开配线部11。因此,电线9可以被可靠地并且牢固地紧固在电线束缚部14处。此外,可以只有将束缚带8的前端插入到通孔中的一个操作,并且与使束缚带8经过两个通孔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束缚操作的工时数量。
此外,电线经过部141的位于通孔142与切入部143之间的部分可以被提供有凸块144,凸块144从与布置电线9的一侧(配线空间90一侧)相对的表面凸出。如图10所示,凸块144也可以与电线9一起被束缚带8束缚。
下面的例子作为能够提供给电线接头10的电线束缚部14的其它例子也是可行的。根据另一个例子的电线束缚部可以包括配线部11的电线经过部141和其中在第一框架部13中在电线经过部141的两侧上邻近地形成两个通孔的部分。在该情况下,两个通孔是将电线9和电线经过部141束缚在一起的束缚带8可以从中经过的孔。
连接器支撑部
下面是参考图11和13对连接器支撑部15的解释。图11是电线接头10中的连接器支撑部15之一的立体图。图12是电线9的端部处的连接器91之一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13是将连接器91紧固至其上的连接器支撑部15的前侧横截面图。
在描述连接器支撑部15之前,解释被紧固至连接器支撑部15的连接器91的结构。
如图12所示,电线9的端部处的连接器91中的每个均可包括联接部92,诸如夹具等等的另一部件被联接至该联接部92。联接部92可以包括:一对平行导轨部921,其形成能够将被联接的配对部件的一部分装配到其中的间隙;和桥接部922,其桥接该对导轨部921。
在桥接部922的与连接器91的主体的底壁相对的壁部上,突出部923可以形成为朝向连接器91的主体突出。
该对导轨部921可以从连接器91的外表面突出,并且可以形成一对沿平行线延伸的平行突出部。桥接部922可以在该对导轨部921之间在距连接器91的外表面的某一距离处形成横梁部。此外,突出部923可以形成从桥接部922朝向连接器91的外表面突出的脊状部。
在图12中所示的连接器91被广泛地用于在汽车中安装的线束中。通常,联接部92的配对部件可以包括装配到由联接部92中的一对导轨部921形成的间隙中的装配片。该装配片可以被提供有孔,在将装配片装配到该对导轨部921的间隙中时,联接部92的突出部923装配到该孔中。通过将装配片装配到该对导轨部921的间隙中,联接部92和配对部件可以被保持为它们被联接在一起的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支撑部15可以被提供有一对平行凹部151和中间板部152,该中间板部152可以是该对平行凹部151之间的部分。
在连接器支撑部15中,该对平行凹部151可以是一对平行槽形成为从基体1中的第一框架部13的外缘直线地向内延伸的部分。更具体地,它们可以包括从第一框架部13的外缘直线地延伸到内侧的底板部1511,以及在底板部1511的两侧上与底板部1511连续地形成的两个侧壁部1512。侧壁部1512可以形成在底板部1511的两侧上从底板部1511上升的台阶。连接器91的联接部92上的一对导轨部921可以被装配至由该对平行凹部151形成的一对槽。
此外,在连接器支撑部15中,中间板部152可以是布置在该对平行凹部151之间的板状部,并且可以是被插入到连接器91的主要端部的外表面与联接部92的桥接部922之间的间隙中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板部152可以是平板状。
此外,中间板部152可以被提供有孔153,当中间板部152被插入到连接器91的主体部的外表面与联接部92的桥接部922之间的间隙中时,形成在桥接部922处的突出部923可以被装配到该孔153中。
如图13所示,在连接器91被紧固至连接器支撑部15的状态下,在连接器91的联接部92处的一对导轨部921可以被装配到连接器支撑部15处的一对平行凹部151中。此外,连接器支撑部15的中间板部152可以被插入到连接器91的主体部的外表面与联接部92的桥接部922之间的间隙中,并且形成在联接部92的桥接部922处的突出部923可以被装配到形成在中间板部152中的孔153中。
在连接器支撑部15中,该对平行凹部151可以限制连接器91在该对平行凹部151的槽的纵向的垂直方向上的移动。此外,由于中间板部152可以被插入到连接器91的主体部的外表面与联接部92的桥接部922之间的间隙中,所以它可以限制连接器91在该对平行凹部151的槽的深度方向上的移动。此外,中间板部152中的孔153的边缘可以限制连接器91在该对平行凹部151的槽的纵向上的移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向内切割的切入部154可以形成在中间板部152的两侧与各个平行凹部151之间的边界上。因此,在中间板部152的端部处,第一框架部13的外缘可以被提供有像悬臂横梁一样突出的檐部1521。
在图12中所示的连接器91的联接部92处,间隙924可以形成在边缘部922与各个导轨部921之间,并且该对平行凹部151的侧壁部1512的一部分可以被插入到那些间隙924中。在该情况下,连接器支撑部15不必提供有切入部154。
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入部154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在中间板部152的两侧上,使得中间板部152被更深地插入到在连接器91的主体部的外表面与联接部92的桥接部922之间的间隙中。因此,中间板部152可以相对于桥接部922以更稳定的方式锁定,并且连接器91离开连接器支撑部15可以更不容易。
然而,如果在连接器91的联接部92中不形成间隙924,则可能必须在连接器支撑部15中形成切入部154。这样,变得能够将中间板部152插入到连接器91的主体部的外表面与联接部92的桥接部922之间的间隙中。
此外,在图12中所示的连接器91的联接部92中,可以比中间板部152进一步向内地在形成将由该对平行凹部151形成的该对槽相连的一个槽的部分中进一步形成内部凹部155。该内部凹部155可以具有增大作为不平坦板状部的连接器支撑部15的刚性的效果,并且具体地具有增大相对于作用为使连接器支撑部15扭曲的外力的刚性的效果。
如上所述,连接器91可以由连接器支撑部15支撑,并且可以被紧固至第一框架部13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连接器支撑部15可以通过与形成在附着至电线9端部的连接器91的外表面上的联接部92接合而支撑连接器91。
底座连接器支撑部
参考图14,下面是对底座连接器支撑部15A的解释。图14是电线接头10中的该底座连接器支撑部15A的立体图。
底座连接器支撑部15A可以由从基底材料112的一部分凸出的底座部103和形成在该底座部103的顶部处的连接器支撑部15构成。连接器支撑部15的结构如上所述。
在形成在配线部11上的底座连接器支撑部15A中,基底材料112可以是配线部11上的连接器支撑部15A周围的部分。另一方面,在形成在附加电线支撑部102上的底座连接器支撑部15A中,基底材料112可以是附加电线支撑部102上的连接器支撑部15A周围的部分。
当从附着有连接器91的一侧看时,底座部103可以是中空的突出部。另一方面,当从与附着有连接器91的一侧相对的一侧看时,底座部103可以是凹部。连接器支撑部15A可以通过用于形成孔153、切入部154和檐部1521的真空模制过程和切割过程制成。
效果
在线束100中,电线9可以被夹在构成电线接头10的覆盖件2与基体1之间。此外,布置在板状基体1的配线部11上的电线9可以在配线部11上的预定位置处由电线束缚部14或连接器支撑部15紧固。
因此,附着至电线接头10的电线9的由电线束缚部14或连接器支撑部15紧固的那些部分可以被保持在预定位置处,并且此外,被定位在紧固至电线束缚部14的部分外侧的部分的长度可以被保持在预定长度。也就是说,电线9的形状可以被电线接头10保持为使得电线9的端部在正好合适的长度上触碰它们的连接配对物。此外,电线9可以被基体1和覆盖件2保护。
另一方面,将电线接头10附着至其上的电线9的被附着至配线部11的部分、即直至基体1的第一框架部13的中间部分可以被容纳在配线空间90中,而无需在占据基体1内的一个区域的配线部11与占据覆盖件2内的一个区域的相对壁部21之间的分隔部。
因此,在将电线9布置在基体1的配线部11上的操作过程中,可以将电线9布置在配线部11内的任意路径中,并且即使电线9从配线部11上升,也可以简单地通过将覆盖件2推到基体1上而将电线9容纳在配线部11与相对壁部21之间的配线空间90中。也就是说,可以不需要在将从配线部11上升的电线9推到配线部11中的同时布置电线9的麻烦操作。
图8是线束100的一部分的横截面图。图8中的横截面图显示了电线接头10的与在图7的横截面图中所示的相同的部分。然而,图8是在电线接头10可以被紧固至支撑部件7、使得基体1的一侧面向支撑部件7的下侧的状态下,线束100的一部分的横截面图。
如图7和8所示,基体1和覆盖件2可以包括水平配线部11X和水平相对壁部21X,以及相对于水平配线部11X和水平相对壁部21X倾斜的倾斜配线部11Y和倾斜相对壁部21Y。因此,电线接头10可以形成为整体上三维弯曲的形状。因此,这样的设置可以适合于将包括电线接头10的线束100布置在汽车内的三维弯曲的不规则空间中的情况。
例如,如图8所示,在放置电线接头10的位置处存在诸如各种类型的结构物体或马达的其它装置71的情况下,可以将电线接头10放置为不接触这些其它装置71。
此外,如图7和8所示,在电线接头10中,基体1的倾斜配线部11Y与覆盖件2的倾斜相对壁部21Y之间的配线空间90可以由第一外缘凸出部19和与其相对的第二外缘凸出部29相对于配线空间90的外部分隔。由于第一外缘凸出部19和第二外缘凸出部29,能够防止电线9在基体1的倾斜配线部11Y与覆盖件2的倾斜相对壁部21Y之间滑动并伸出。
此外,第一外缘凸出部19和第二外缘凸出部29可以作为配线空间90的外缘的分隔部。不同于JP2010-27242A的电线接头中的肋部,这样的第一外缘凸出部19和第二外缘凸出部29不容易与布置在配线空间90中的电线重叠,并且不会成为阻碍覆盖件2相对于基体1的适当组装的因素。
此外,在电线接头10中,基体1的第一台阶部12可以起到增大不平坦板状基体1的刚性的加强部的作用。相似地,覆盖件2的第二台阶部22也可以起到增大不平坦板状覆盖件2的刚性的加强部的作用。
具体地,由于可以从水平配线部11X形成至倾斜配线部11Y的第一连接台阶部121(加强台阶部),可以增大用于保持倾斜配线部11Y相对于水平配线部11X的倾斜角度的刚性。因此,即使在使基体1和覆盖件2的厚度相对小从而节省空间并减少重量时,也可以确保它们的高的刚性。因此,即使电线接头10使用具有相对小的厚度的板状部件从而节省空间并减少重量,维持固定形状的能力(刚性)也可以是高的。
应该注意到,在覆盖件2中从水平相对壁部21X形成至倾斜相对壁部21Y的第二连接台阶部221也可以具有与第一连接台阶部121相同的作用。
此外,第一台阶部12、第一外缘凸出部19、第二台阶部22和第二外缘凸出部29可以凸出,从而形成当从垂直于与水平配线部11X和水平相对壁部21X平行的平面的方向E或F看时没有隐藏部分的侧壁。因此,可以使用仅沿一个方向前后移动的模具以简单的模制过程、例如以单个真空模制过程制造基体1和覆盖件2,而无需使用滑动模具的复杂模制过程。
如上所示,根据典型实施方式,能够将线束100的电线接头10布置在三维弯曲的不规则空间中,并且此外,能够减少用于将电线接头10组装至电线9的工时量。此外,可以减少用于制造电线接头10的工时量。
通常,通过真空模制平板状部件而获得的部件能够比通过树脂的注射模制而获得的部件更容易地并且以更低的成本制造。电线接头10可以是能够通过平板状部件的真空模制而获得的部件,所以可以减少制造时间和制造成本。
进一步的考虑
在电线接头10中,可以经过电线束缚部14中的通孔142的束缚带8不会离开基体1的第一框架部13,所以能够防止束缚带8离开基体1的第一框架部13并且松开电线9的束缚。此外,电线9的从可以用束缚带8紧固的部分到它们的终端的长度能够被保持在预定长度。
此外,由于电线束缚部14可以被提供有凸块144,所以几乎不能在通孔142的边缘和切入部143的边缘处使束缚带8急剧地弯曲。也就是说,束缚带8可以以接近圆形的形状将电线经过部141和电线9束缚在一起。结果,变得能够使用束缚带8更紧密地紧固电线9。
此外,在电线接头10中,连接器支撑部15可以通过与电线9端部处的连接器91的联接部92接合而支撑连接器91。因此,电线9端部处的连接器91可以通过非常简单的操作而被紧固在基体1的预定位置处。
此外,在连接器支撑部15中,通过将联接部92的一对导轨部921装配到一对平行凹部151的槽中,将中间板部152装配到联接部92的桥接部922与连接器91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中,并且将联接部92的相对突出部923装配到中间板部152的孔153中,可以将电线9端部处的连接器91紧固至连接器支撑部15。
此外,由于在连接器支撑部15中具有该对平行凹部151和中间板部152的部分的轻微挠曲,连接器91可以被紧固为它们与连接器支撑部15紧密接触的状态、即无隙状态。因此,即使在经受振动时,连接器支撑部15和被它们支撑的连接器91也可以不产生任何不正常噪声。
此外,通过采用底座连接器支撑部15A,能够将连接器91的紧固部相对于基底材料布置在任意高度的位置处。因此,即使将电线9沿着从基底材料移开的路径布置以避免与其它装置71接触,也能够将连接器91的紧固部定位在与电线9的路径相对应的位置处。也就是说,可以单独地设定电线接头10的整体位置和连接器91的紧固部的位置,从而增大了用于配线的自由度。
此外,连接器支撑部15和底座连接器支撑部15A可以由被模制成不平坦板状的部件构成。这样的部件可以使用简单模具通过真空模制平板状树脂部件或者通过注射模制而获得,无需滑动机构,所以制造它们所需的时间和成本低。
此外,在电线接头10的连接器支撑部15中,中间板部152的两侧与各个平行凹部之间的边界部分可以通过向内切割而形成。因此,中间板部152可以被更稳定地相对于连接器91的联接部92处的桥接部922锁定,并且连接器91不容易离开连接器支撑部15。
此外,在电线接头10的连接器支撑部15中,内部凹部155可以形成在形成将一对槽相连的槽的部分中。因此,可以增大作为不平坦板状部件的电线接头10中的连接器支撑部15的刚性。
此外,在电线接头10的基体1中,能够使用其中不形成加强凹部111的平坦配线部11。此外,还能够在基体1的配线部11中形成被连接成格状或网状形状的突出部或槽。这样的突出部或槽也可以具有增大配线部11的刚性的效果。
此外,能够通过树脂的注射模制而获得基体1和覆盖件2。然而,电线接头10可以是仅在垂直方向上(沿一维延伸)被模制成不平坦板状的部件,并且可以是能够容易地通过真空模制板状树脂部件而获得的部件。因此,考虑到制造时间和制造成本,能够期望电线接头10是真空模制的平板状部件。
用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具体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它们不被认为是穷举的或者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明显地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多种改进和变化。选择和描述实施方式从而最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最好地利用本发明,并且具有各种改进的各种实施方式适于具体的使用预期。应该理解,由于情况所需或方便起见,可以预期等效物的各种省略或代替,但是这些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精神或保护范围的前提下,将会覆盖本申请或本实施方式。

Claims (9)

1.一种电线接头,包括:
基体,所述基体呈形成有配线空间的板状,并且所述基体具有电线紧固部,一根或多根电线能够被紧固至所述电线紧固部;和
覆盖件,所述覆盖件呈板状,从而所述覆盖件隔着所述配线空间被组装至所述基体,
其中,所述基体包括:
水平底板部,所述水平底板部沿着平行于第一平面的平面延伸;
倾斜底板部,所述倾斜底板部与所述水平底板部连续,并且沿着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倾斜的第二平面延伸;
第一外缘凸出部,所述第一外缘凸起部位于所述倾斜底板部的一部分中,并且所述第一外缘凸起部从所述倾斜底板部凸出,且形成有当从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的方向看时没有隐藏部分的侧壁,所述第一外缘凸出部构成所述配线空间的外缘处的分隔部;并且
所述覆盖件包括:
水平顶板部,所述水平顶板部沿着平行于第三平面的平面延伸,并且所述水平顶板部设置为隔着所述配线空间与所述水平底板部相对;
倾斜顶板部,所述倾斜顶板部与所述水平顶板部连续,并且沿着相对于所述第三平面倾斜的第四平面延伸,所述倾斜顶板部设置为隔着所述配线空间与所述倾斜底板部相对;以及
第二外缘凸出部,所述第二外缘凸出部位于所述倾斜顶板部的、与所述第一外缘凸出部相对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外缘凸出部从所述倾斜顶板部朝向所述第一外缘凸出部凸出,且形成有当从垂直于所述第三平面的方向看时没有隐藏部分的侧壁,所述第二外缘凸出部与所述第一外缘凸出部一起构成所述配线空间的外缘处的分隔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接头,其中,所述基体进一步包括加强台阶部,所述加强台阶部从所述水平底板部连续至所述倾斜底板部,并且所述加强台阶部构成当从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的方向看时没有隐藏部分的台阶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接头,其中,所述基体和所述覆盖件是真空模制的平板状树脂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接头,其中,所述基体和所述覆盖件是真空模制的平板状树脂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线接头,其中,所述基体和所述覆盖件是由聚氯乙稀、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的真空模制的平板状树脂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线接头,其中,所述基体和所述覆盖件是由聚氯乙稀、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的真空模制的平板状树脂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接头,其中,所述基体和所述覆盖件进一步包括多个预固定凹部和多个预固定突出部,并且
所述预固定突出部被推入所述预固定凹部中,从而借助于所述预固定突出部的侧壁与所述预固定凹部的内壁之间的摩擦阻力、将所述覆盖件相对于所述基体固定在所述覆盖件覆盖所述电线紧固部的状态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线接头,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预固定突出部与所述预固定凹部之间的焊接部。
9.一种线束,包括:
一根或多根电线;和
电线接头,所述配线接头包括:
基体,所述基体呈形成有配线空间的板状,并且所述基体具有电线紧固部,所述电线的一部分能够被紧固至所述电线紧固部;和
覆盖件,所述覆盖件呈板状,并且所述覆盖件隔着所述配线空间被组装至所述基体,
其中,所述电线接头的所述基体包括:
水平底板部,所述水平底板部沿着平行于第一平面的平面延伸;
倾斜底板部,所述倾斜底板部与所述水平底板部连续,并且沿着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倾斜的第二平面延伸;
第一外缘凸出部,所述第一外缘凸出部位于所述倾斜底板部的一部分中,并且从所述倾斜底板部凸出,且形成有当从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的方向看时没有隐藏部分的侧壁,所述第一外缘凸出部构成所述配线空间的外缘处的分隔部;并且
所述电线接头的所述覆盖件包括:
水平顶板部,所述水平顶板部沿着平行于第三平面的平面延伸,并且所述水平顶板部设置为隔着所述配线空间与所述水平底板部相对;
倾斜顶板部,所述倾斜顶板部与所述水平顶板部连续,并且沿着相对于所述第三平面倾斜的第四平面延伸,所述倾斜顶板部设置为隔着所述配线空间与所述倾斜底板部相对;以及
第二外缘凸出部,所述第二外缘凸出部位于所述倾斜顶板部的、与所述第一外缘凸出部相对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外缘凸出部从所述倾斜顶板部朝向所述第一外缘凸出部凸出,且形成当有从垂直于所述第三平面的方向看时没有隐藏部分的侧壁,所述第二外缘凸出部与所述第一外缘凸出部一起构成所述配线空间的外缘处的分隔部。
CN2012105244696A 2011-12-09 2012-12-07 电线接头和线束 Pending CN1031660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69958 2011-12-09
JP2011269958A JP2013123283A (ja) 2011-12-09 2011-12-09 配線具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6012A true CN103166012A (zh) 2013-06-19

Family

ID=48464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244696A Pending CN103166012A (zh) 2011-12-09 2012-12-07 电线接头和线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46354A1 (zh)
JP (1) JP2013123283A (zh)
CN (1) CN103166012A (zh)
DE (1) DE10201222255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27426A (zh) * 2017-02-07 2017-05-10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线束隐藏式收放装置
CN114572123A (zh) * 2022-04-29 2022-06-03 江苏英拓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卡车用动力总成域控制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90510B2 (ja) * 2012-01-17 2015-10-0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配線具
JP6201975B2 (ja) * 2014-12-16 2017-09-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6459732B2 (ja) * 2015-04-07 2019-01-3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WO2017022850A1 (ja) * 2015-08-05 2017-02-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システム、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638617B2 (ja) * 2016-10-14 2020-01-2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線保持具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913286B2 (ja) * 2018-07-09 2021-08-0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ハーネス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の取付構造
TR201821185A2 (tr) * 2018-12-31 2020-07-21 Tofas Tuerk Otomobil Fabrikasi Anonim Sirketi Kablo tesi̇sati i̇çi̇n koruma ve yönlendi̇rme kapaği
DE202019100105U1 (de) * 2019-01-10 2020-04-16 Innotec Motion GmbH Sitzmöbelchassis
DE202019100110U1 (de) * 2019-01-10 2020-04-16 Innotec Motion GmbH Sitzmöbelchassis
JP7314766B2 (ja) * 2019-10-29 2023-07-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プロテクタ及び配索ユニット
JP7096276B2 (ja) * 2020-01-17 2022-07-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US11634093B2 (en) 2020-08-20 2023-04-25 Hi-Lex Controls, Inc. Seat module for cable arrangement
US11440492B2 (en) 2020-08-20 2022-09-13 Hi-Lex Controls, Inc. Seat module
US11285892B2 (en) * 2020-08-20 2022-03-29 Hi-Lex Controls, Inc. Seat module for cable arrangement
JP7269209B2 (ja) * 2020-11-16 2023-05-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取付構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45361A1 (en) * 2003-08-07 2005-03-03 Yazaki Corporation Harness protect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201207314Y (zh) * 2008-05-09 2009-03-1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线束保护支架
JP2010018106A (ja) * 2008-07-09 2010-01-28 Yazaki Corp 配線盤、電動シート、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方法
JP2010027242A (ja) * 2008-07-15 2010-02-04 Yazaki Corp ワイヤハーネス
US20100027232A1 (en) * 2008-08-01 2010-02-04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Boar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27242A (ja) 1999-07-15 2001-01-30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動圧軸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45361A1 (en) * 2003-08-07 2005-03-03 Yazaki Corporation Harness protect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201207314Y (zh) * 2008-05-09 2009-03-1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线束保护支架
JP2010018106A (ja) * 2008-07-09 2010-01-28 Yazaki Corp 配線盤、電動シート、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方法
JP2010027242A (ja) * 2008-07-15 2010-02-04 Yazaki Corp ワイヤハーネス
US20100027232A1 (en) * 2008-08-01 2010-02-04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Board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27426A (zh) * 2017-02-07 2017-05-10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线束隐藏式收放装置
WO2018145614A1 (zh) * 2017-02-07 2018-08-16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线束隐藏式收放装置
CN106627426B (zh) * 2017-02-07 2019-11-22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线束隐藏式收放装置
CN114572123A (zh) * 2022-04-29 2022-06-03 江苏英拓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卡车用动力总成域控制器
CN114572123B (zh) * 2022-04-29 2022-07-01 江苏英拓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卡车用动力总成域控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23283A (ja) 2013-06-20
DE102012222550A1 (de) 2013-06-13
US20130146354A1 (en) 2013-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66012A (zh) 电线接头和线束
US20130008712A1 (en) Wiring tool and wiring harness
KR101302943B1 (ko) 커넥터 지지 도구, 배선 도구 및 배선 하네스
US9481327B2 (en) Wire harness and wire fitting
US8957311B2 (en) Wire harness and wire fitting
JP2018191464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装置
CN110462954B (zh) 外装体及线束
CN104564965A (zh) 紧固件
US9227578B2 (en) Washer-retaining bracket configuration
JP5765218B2 (ja) コネクタ支持具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09273316A (ja) 電線配索装置、及び、電線配索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13001665A1 (ja) 配線具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5919661B2 (ja) 配線具、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JP6610403B2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配索装置
CN115298919A (zh) 配线构件
JP5384851B2 (ja) 化粧部材の取付構造、及び、該化粧部材の取付構造を有する電線配索装置
JP5255895B2 (ja) プロテクタ、該プロテクタを有する電線配索装置
WO2013001668A1 (ja) 配線具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20009567A (ja) 電線用外装体及び外装体付き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2013013226A (ja) 配線具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5175608B2 (ja) 収容体及び該収容体を有する電線配索装置
JP5191794B2 (ja) 収容体及び該収容体を有する電線配索装置
CN114789756A (zh) 车辆用地板结构
JP2013135503A (ja) 配線具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09273320A (ja) 電線配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5 Deemed withdrawal (patent law before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