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18928B - 车身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身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18928B
CN103118928B CN201180045954.9A CN201180045954A CN103118928B CN 103118928 B CN103118928 B CN 103118928B CN 201180045954 A CN201180045954 A CN 201180045954A CN 103118928 B CN103118928 B CN 1031189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threshold
lower member
stiffener
i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595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18928A (zh
Inventor
岩本宏明
杵岛史彦
小泉和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189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89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189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892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09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2036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the subunits being side panels, sills or pill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车身构造,降低成本并提高偏心碰撞时的碰撞性能。车身构造(10)具备: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在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具有在车辆上下方向被分割的门槛上部构件(32)及门槛下部构件(34)的门槛(30);在形成于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的通道部(22)与门槛(30)间的中央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配置于前纵梁(12)的车辆后侧的地板加强件(40);及在门槛(30)与地板加强件(40)间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配置于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的车辆下侧,经凸缘部(63)与门槛下部构件(34)形成一体的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54)。

Description

车身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身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具备设置于地板面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被分割的门槛的车身构造。并且,在该车身构造中具备:设置于地板面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加强件、设置于该加强件和门槛之间的中央部并且配置于前纵梁的车辆后侧的地板下部加强件(floorunder reinforcement)以及地板上部加强件(floor upper reinforcement)(例如参照专利文件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645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32113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平6-2745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6872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8-279889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0-155403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平6-99857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平7-61374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实开平4-35974号公报
专利文献10:日本特开2000-264256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车身构造中,当发生碰撞体与车辆前面的车辆宽度方向一侧碰撞的偏心碰撞的情况下,在前纵梁传递的碰撞载荷除了朝门槛、地板上部加强件以及地板下部加强件传递之外,还朝设置于上述部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加强件传递。
即,在前纵梁传递的碰撞载荷的一部分朝加强件传递,因此在暂时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迂回之后朝车辆后侧传递。因而,在高效地传递偏心碰撞时的碰撞载荷以便提高偏心碰撞时的碰撞性能的方面尚存改善的余地。
并且,即便在提高偏心碰撞时的碰撞性能的情况下,也期望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偏心碰撞时的碰撞性能的车身构造。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身构造具备:地板面板,该地板面板构成车厢的地板部;门槛,该门槛在上述地板面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将该门槛剖开而得的截面呈闭合截面状,且该门槛构成为具有在车辆上下方向被分割而成的门槛上部构件以及门槛下部构件;地板加强件,该地板加强件在形成于上述地板面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的通道部与上述门槛之间的中央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并且配置于设置在车身前部的前纵梁的车辆后侧;以及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该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构成在上述门槛与上述地板加强件之间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中间加强件,并且配置于上述地板面板的车辆下侧,且经由从车辆下侧与上述地板面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结合的凸缘部而与上述门槛下部构件形成一体。
根据该车身构造,在形成于地板面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的通道部与门槛之间的中央部、且是在前纵梁的车辆后侧设置有地板加强件。并且,在门槛与地板加强件之间设置有中间加强件。
因而,当发生碰撞体与车辆前面的车辆宽度方向一侧碰撞的偏心碰撞的情况下,在前纵梁传递的碰撞载荷不会暂时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迂回,而是通过门槛、地板加强件以及中间加强件的三根骨架朝车辆后侧传递。由此,能够高效地传递偏心碰撞时的碰撞载荷,因此能够提高偏心碰撞时的碰撞性能。
而且,如上所述,能够将偏心碰撞时的碰撞载荷通过门槛、地板加强件以及中间加强件的三根骨架高效地朝车辆后侧传递,因此,能够废除设置于地板面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即通道部附近的加强件。
并且,新追加的构成中间加强件的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经由从车辆下侧与地板面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结合的凸缘部与门槛下部构件形成一体。由此,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因此能够降低成本。
对于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车身构造,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身构造中,在上述凸缘部与上述门槛下部构件的连接部以及上述凸缘部与上述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的连接部,分别形成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棱线。
根据该车身构造,在凸缘部与门槛下部构件的连接部以及凸缘部与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的连接部,分别形成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棱线。由此,能够提高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的刚性。由此,能够更高效地传递偏心碰撞时的碰撞载荷。
对于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车身构造,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或者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车身构造中,上述地板面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与上述门槛上部构件形成一体。
根据该车身构造,门槛上部构件与地板面板形成一体。因而,由此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因此能够降低成本。
对于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车身构造,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中任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身构造中,上述地板加强件具有:地板加强件上部构件,该地板加强件上部构件与上述地板面板形成一体;以及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该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配置于上述地板面板的车辆下侧,并且,上述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与上述地板加强件上部构件构成沿车辆宽度方向剖开而得的截面呈闭合截面状的上述地板加强件,上述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经由形成于上述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与上述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之间、且从车辆下侧与上述地板面板结合的凸缘部与上述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形成一体。
根据该车身构造,地板加强件的沿车辆宽度方向剖开而得的截面呈闭合截面状。由此,地板加强件的刚性气高,因此能够更高效地传递偏心碰撞时的碰撞载荷。
而且,构成该地板加强件的地板加强件上部构件与地板面板形成一体,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经由形成在该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与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之间的凸缘部与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形成一体。因而,由此也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因此能够降低成本。
对于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所涉及的车身构造,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至第四方式中任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身构造中,上述车身构造还具备中间加强件上部构件,该中间加强件上部构件与上述地板面板形成一体,该中间加强件上部构件与上述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构成沿车辆宽度方向剖开而得的截面呈闭合截面状的上述中间加强件。
根据该车身构造,中间加强件的沿车辆宽度方向剖开而得的截面呈闭合截面状。由此,中间加强件的刚性提高,因此能够更高效地传递偏心碰撞时的碰撞载荷。
而且,构成该中间加强件的中间加强件上部构件与地板面板形成一体。因而,由此也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能够降低成本。
对于本发明的第六方式所涉及的车身构造,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至第五方式中任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身构造中,上述地板面板、上述门槛、上述地板加强件以及上述中间加强件中的至少上述门槛由高张力钢板形成。
根据该车身构造,地板面板、门槛、地板加强件以及中间加强件中的至少门槛由高张力钢板形成。由此,能够使车身轻量化,并且能够提高至少门槛的强度。
对于本发明的第七方式所涉及的车身构造,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至第六方式中任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身构造中,上述车身构造还具备多个连结部,上述多个连结部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将上述门槛、上述中间加强件、上述地板加强件以及上述通道部的各个之间连结起来。
根据该车身构造,门槛、中间加强件、地板加强件以及通道部的各个之间由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连结部连结起来。由此,门槛、中间加强件、地板加强件以及通道部的各个的连结刚性提高,因此,能够更高效地传递偏心碰撞时的碰撞载荷,并且也能够更高效地传递侧面碰撞时的碰撞载荷。
对于本发明的第八方式所涉及的车身构造,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至第七方式中任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身构造中,上述门槛上部构件形成为如下结构:该门槛上部构件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相面对的一对侧壁部以及连结上述一对侧壁部的车辆上侧的端部的上壁部,并且在上述一对侧壁部与上述上壁部的连接部分别形成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棱线,在上述门槛的车辆上侧设置有立柱,该立柱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并且该立柱的下部与上述一对侧壁部分别结合,且该立柱具有与形成于上述门槛上部构件的上述一对棱线的各个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位置一致的一对棱线。
根据该车身构造,形成于门槛上部构件的一对棱线的各个与形成于立柱的一对棱线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位置一致,因此,能够提高立柱相对于门槛的结合刚性。
对应本发明的第九方式所涉及的车身构造,在本发明的第八方式所涉及的车身构造中,上述立柱具有立柱下部构件与立柱上部构件,该立柱上部构件的下端部与上述立柱下部构件的上端部以在车辆上下方向重叠的状态结合,将设置于车辆的侧部的车门支承为能够开闭的车门铰链被固定于上述立柱下部构件与上述立柱上部构件的重叠部。
根据该车身构造,车门铰链被固定于立柱下部构件与立柱上部构件的重叠部,因此,能够提高车门铰链的安装强度。
如以上详细叙述的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偏心碰撞时的碰撞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身构造的车身的平面图。
图2是沿着图1的2-2线的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1的3-3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车身的前立柱周边部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5是图1所示的车身的中立柱周边部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身构造的第一变形例的与图2对应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身构造的第二变形例的与图2对应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身构造的第三变形例的与图2对应的剖视图。
图9是参考例所涉及的车身构造的与图2对应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在各附图中示出的箭头UP、箭头FR、箭头OUT分别表示车辆上下方向上侧、车辆前后方向前侧、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右侧)。
在图1所示的车身B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身构造10。该车身B例如用于轿车等车辆,具备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门槛30、地板加强件40以及中间加强件50。
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地板面板。该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构成车厢的地板部,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及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在该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通道部22。如图2所示,该通道部22朝车辆上侧凸起。在该通道部22的内侧例如配置有与未图示的发动机连结的排气管等。
门槛30在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该门槛30的沿车辆宽度方向剖开而得的截面呈闭合截面状,且构成为具有在车辆上下方向被分割而成的门槛上部构件32以及门槛下部构件34。
门槛上部构件32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相面对的一对侧壁部32A、32B以及连结这一对侧壁部32A、32B的车辆上侧的端部的上壁部32C,该门槛上部构件32朝车辆上侧凸出。另一方面,门槛下部构件34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相面对的一对侧壁部34A、34B以及连结这一对侧壁部34A、34B的车辆下侧的端部的下壁部34C,该门槛下部构件34朝车辆下侧凸出。
在门槛上部构件32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形成有朝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60,在门槛下部构件3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同样形成有朝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61。该凸缘部60和凸缘部61以在车辆上下方向重叠的状态通过例如点焊等相互结合。
另一方面,在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形成有朝门槛上部构件32侧延伸的凸缘部62,门槛上部构件32与该凸缘部62形成一体。并且,在门槛下部构件34与后述的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54之间形成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凸缘部63。进而,该凸缘部63以从车辆下侧与凸缘部62重叠的状态通过例如点焊等与该凸缘部62结合。
另外,凸缘部62相当于本发明的“地板面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并且,凸缘部63相当于本发明中的“从车辆下侧与地板面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结合的凸缘部”。
地板加强件40在通道部22和门槛30之间的中央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并且,如图1所示,该地板加强件40配置于设置在车身前部的前纵梁12的车辆后侧。
如图2所示,该地板加强件40的沿车辆宽度方向剖开而得的截面呈闭合截面状,该地板加强件40构成为具有地板加强件上部构件42以及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44。
地板加强件上部构件42与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形成一体。该地板加强件上部构件42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相面对的一对侧壁部42A、42B以及连结这一对侧壁部42A、42B的车辆上侧的端部的上壁部42C,该地板加强件上部构件42朝车辆上侧凸出。
另一方面,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44配置于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的车辆下侧。该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44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相面对的一对侧壁部44A、44B以及连结这一对侧壁部44A、44B的车辆下侧的端部的下壁部44C,该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44朝车辆下侧凸出。
并且,在上述一对侧壁部42A、42B中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侧壁部42A的车辆下侧的端部形成有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凸缘部64。另一方面,在一对侧壁部44A、44B中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侧壁部44A的车辆上侧的端部同样形成有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凸缘部65。该凸缘部64和凸缘部65以在车辆上下方向重叠的状态通过例如点焊等相互结合。
中间加强件50在门槛30和地板加强件40之间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该中间加强件50的沿车辆宽度方向剖开而得的截面呈闭合截面状,该中间加强件50构成为具有中间加强件上部构件52以及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54。
中间加强件上部构件52与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形成一体。该中间加强件上部构件52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相面对的一对侧壁部52A、52B以及连结这一对侧壁部52A、52B的车辆上侧的端部的上壁部52C,该中间加强件上部构件52朝车辆上侧凸出。
另一方面,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54配置于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的车辆下侧。该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54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相面对的一对侧壁部54A、54B以及连结这一对侧壁部54A、54B的车辆下侧的端部的下壁部54C,该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54朝车辆下侧凸出。
该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54经由上述的凸缘部63与门槛下部构件34形成一体。并且,该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54经由形成在该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54与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44之间的凸缘部66与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44形成一体。
即,在设置于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的车辆下侧的地板面板下部构件24一体地形成有上述的门槛下部构件34、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44以及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54。
并且,上述的凸缘部66以从车辆下侧与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的形成在地板加强件上部构件42和中间加强件上部构件52之间的凸缘部67重叠的状态通过例如点焊等与该凸缘部67结合。
另外,凸缘部66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形成于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与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之间、且从车辆下侧与地板面板结合的凸缘部”。
并且,在凸缘部62与门槛上部构件32的连接部以及凸缘部62与中间加强件上部构件52的连接部,分别形成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棱线70、71。同样,在凸缘部63与门槛下部构件34的连接部以及凸缘部63与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54的连接部,分别形成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棱线72、73。
并且,在凸缘部67与地板加强件上部构件42的连接部以及凸缘部67与中间加强件上部构件52的连接部,分别形成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棱线74、75。同样,在凸缘部66与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44的连接部以及凸缘部66与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54的连接部,分别形成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棱线76、77。
另外,优选上述的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门槛30、地板加强件40以及中间加强件50均由高张力钢板形成。并且,在该情况下,优选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门槛30、地板加强件40以及中间加强件50中的至少门槛30由高张力钢板形成。
并且,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门槛30、地板加强件40以及中间加强件50的厚度、材质也可以互不相同。在该情况下,在形成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以及地板面板下部构件24时例如优选使用拼焊(tailoredblanking)。
并且,如图3、图4所示,在上述的门槛上部构件32的一对侧壁部32A、32B与上壁部32C的连接部分别形成有棱线80、81。这一对棱线80、81分别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并且,在门槛30的车辆上侧设置有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前立柱90。在该前立柱90的下部形成有在车辆宽度方向相面对的一对结合片91A、91B,这一对结合片91A、91B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与一对侧壁部32A、32B的各个重叠的状态通过例如点焊等与这一对侧壁部32A、32B的各个分别结合。
并且,该前立柱90的沿车辆水平方向剖开而得的截面呈闭合截面状,该前立柱90构成为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被分割而成的前立柱内侧构件92以及前立柱外侧构件93。
如图4所示,前立柱内侧构件92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相面对的一对侧壁部92A、92B以及连结这一对侧壁部92A、92B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的内壁部92C,该前立柱内侧构件92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凸出。另一方面,前立柱外侧构件93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相面对的一对侧壁部93A、93B以及连结这一对侧壁部93A、93B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的外壁部93C,该前立柱外侧构件93朝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凸出。
一对侧壁部92A、92B中的车辆后侧的侧壁部92A的下部以随着趋向车辆下侧而趋向车辆后侧的方式弯曲。同样,一对侧壁部93A、93B中的车辆后侧的侧壁部93A的下部以随着趋向车辆下侧而趋向车辆后侧的方式弯曲。
并且,在上述一对侧壁部92A、92B与内壁部92C的连接部分别形成有棱线100。这一对棱线100分别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同样,在一对侧壁部93A、93B与外壁部93C的连接部分别形成有棱线101。这一对棱线101分别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
一对棱线100与上述的棱线80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位置分别一致,一对棱线101与上述的棱线81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位置分别一致。即,一对棱线100中的车辆后侧的棱线100以随着趋向车辆下侧而趋向车辆后侧的方式弯曲,并与棱线80连接。并且,一对棱线100中的车辆前侧的棱线100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并与棱线80连接(与棱线80相交)。同样,一对棱线101中的车辆后侧的棱线101以随着趋向车辆下侧而趋向车辆后侧的方式弯曲,并与棱线81连接。并且,一对棱线101中的车辆前侧的棱线101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并与棱线81连接(与棱线81相交)。
并且,上述的前立柱内侧构件92构成为具有前立柱内侧构件下部构件94以及前立柱内侧构件上部构件95。前立柱内侧构件上部构件95的下端部95A与前立柱内侧构件下部构件94的上端部94A以在车辆上下方向重叠的状态通过例如点焊等结合。
同样,上述的前立柱外侧构件93构成为具有前立柱外侧构件下部构件96以及前立柱外侧构件上部构件97。前立柱外侧构件上部构件97的下端部97A与前立柱外侧构件下部构件96的上端部96A以在车辆上下方向重叠的状态通过例如点焊等结合。
进而,如图3所示,将设置于车辆的侧部的前门110(参照图2)支承为能够开闭的车门铰链112借助螺栓114以及螺母116被固定于前立柱外侧构件下部构件96以及前立柱外侧构件上部构件97的重叠部98。
并且,前立柱内侧构件下部构件94以及前立柱外侧构件下部构件96构成前立柱下部构件90A,前立柱内侧构件上部构件95以及前立柱外侧构件上部构件97构成前立柱上部构件90B。在该前立柱9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设置有外侧板117。
另外,上述的前立柱90相当于本发明的“立柱”。并且,前立柱下部构件90A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立柱下部构件”,前立柱上部构件90B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立柱上部构件”。并且,前门11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车门”,结合片91A、91B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立柱的下部”。
并且,如图5所示,在该前立柱90的车辆后侧设置有中立柱120。该中立柱120在门槛30的车辆上侧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在该中立柱120的下部形成有在车辆宽度方向相面对的一对结合片121A、121B,这一对结合片121A、121B与一对侧壁部32A、32B的各个以在车辆宽度方向重叠的状态通过例如点焊等与这一对侧壁部32A、32B的各个分别结合。
并且,该中立柱120的沿车辆水平方向剖开而得的截面呈闭合截面状,该中立柱120构成为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被分割而成的中立柱内侧构件122以及中立柱外侧构件123。
中立柱内侧构件120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相面对的一对侧壁部122A、122B以及连结这一对侧壁部122A、122B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的内壁部122C,中立柱内侧构件122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凸出。另一方面,中立柱外侧构件123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相面对的一对侧壁部123A、123B以及连结这一对侧壁部123A、123B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的外壁部123C,该中立柱外侧构件123朝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凸出。
侧壁部122A、123A的下部以随着趋向车辆下侧而趋向车辆前侧的方式弯曲。同样,侧壁部122B、123B的下部以随着趋向车辆下侧而趋向车辆后侧的方式弯曲。
并且,在上述一对侧壁部122A、122B与内壁部122C的连接部分别形成有棱线130。这一对棱线130分别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同样,在一对侧壁部123A、123B与外壁部123C的连接部分别形成有棱线131。这一对棱线131分别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
一对棱线130与上述的棱线80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位置分别一致,一对棱线131与上述的棱线81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位置分别一致。一对棱线130中的车辆后侧的棱线130以随着趋向车辆下侧而趋向车辆后侧的方式弯曲,并与棱线80连接。并且,这一对棱线130中的车辆前侧的棱线130以随着趋向车辆下侧而趋向车辆前侧的方式弯曲,并与棱线80连接。同样,一对棱线131中的车辆后侧的棱线131以随着趋向车辆下侧而趋向车辆后侧的方式弯曲,并与棱线81连接。并且,这一对棱线131中的车辆前侧的棱线131以随着趋向车辆下侧而趋向车辆前侧的方式弯曲,并与棱线81连接。
并且,上述的中立柱内侧构件122构成为具有中立柱内侧构件下部构件124以及中立柱内侧构件上部构件125。中立柱内侧构件上部构件125的下端部125A与中立柱内侧构件下部构件124的上端部124A以在车辆上下方向重叠的状态通过例如点焊等结合。
同样,上述的中立柱外侧构件123构成为具有中立柱外侧构件下部构件126以及中立柱外侧构件上部构件127。中立柱外侧构件上部构件127的下端部127A与中立柱外侧构件下部构件126的上端部126A以在车辆上下方向重叠的状态通过例如点焊等结合。
进而,将设置于车辆的侧部的未图示的后门支承为能够开闭的车门铰链132固定于中立柱外侧构件下部构件126与中立柱外侧构件上部构件127的重叠部128。
并且,中立柱内侧构件下部构件124以及中立柱外侧构件下部构件126构成中立柱下部构件120A,中立柱内侧构件上部构件125以及中立柱外侧构件上部构件127构成中立柱上部构件120B。
另外,上述的中立柱12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立柱”。并且,中立柱下部构件120A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立柱下部构件”,中立柱上部构件120B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立柱上部构件”。并且,上述的未图示的后门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车门”,结合片121A、121B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立柱的下部”。
接着,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根据该车身构造10,在形成于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的通道部22与门槛30之间的中央部、且是在前纵梁的车辆后侧,设置有地板加强件40。并且,在门槛30与地板加强件40之间设置有中间加强件50。
因而,当发生了碰撞体与车辆前面的车辆宽度方向一侧碰撞的偏心碰撞的情况下,在前纵梁12传递的碰撞载荷F1不会暂时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迂回,而是通过门槛30、地板加强件40以及中间加强件50这三根骨架朝车辆后侧传递。由此,能够高效地传递偏心碰撞时的碰撞载荷,因此能够提高偏心碰撞时的碰撞性能。
而且,如上所述,由于能够将偏心碰撞时的碰撞载荷F1通过门槛30、地板加强件40以及中间加强件50高效地朝车辆后侧传递,因此能够废除设置于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即通道部22附近的加强件。
并且,如图2所示,构成新追加的中间加强件50的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54经由凸缘部63与门槛下部构件34形成一体,并且经由凸缘部66与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44形成一体。此外,在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一体地形成有中间加强件上部构件52以及地板加强件上部构件42,并且门槛上部构件32与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形成一体。由此,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因此能够降低成本。
并且,地板加强件40以及中间加强件50的沿车辆宽度方向剖开而得的截面分别呈闭合截面状。由此,地板加强件40以及中间加强件50的刚性提高,因此能够更高效地传递偏心碰撞时的碰撞载荷。
并且,在凸缘部62与门槛上部构件32的连接部以及凸缘部62与中间加强件52的连接部,分别形成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棱线70、71,在凸缘部67与地板加强件上部构件42的连接部以及凸缘部67与中间加强件上部构件52的连接部,分别形成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棱线74、75。
同样,在凸缘部63与门槛下部构件34的连接部以及凸缘部63与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54的连接部,分别形成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棱线72、73,在凸缘部66与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44的连接部以及凸缘部66与中间加强件54的连接部,分别形成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棱线76、77。
由此,能够提高地板加强件40以及中间加强件50的刚性。因而,由此也能够更高效地传递偏心碰撞时的碰撞载荷。
并且,如上所述,由于在门槛30与地板加强件40之间设置有中间加强件50,因此,如图2所示,即便在侧面碰撞时输入有碰撞载荷F2的情况下,也能够按照门槛30、中间加强件50、地板加强件40的顺序将碰撞载荷F2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传递。因而,由于能够高效地传递侧面碰撞时的碰撞载荷F2,因此也能够提高侧面碰撞时的碰撞性能。
此外,当发生在碰撞体偏心碰撞的情况下进一步在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与车辆前面碰撞的微量重叠碰撞时,也能够将碰撞载荷通过门槛30以及中间加强件50朝车辆后侧传递。由此,由于能够高效地传递微量重叠碰撞时的碰撞载荷,因此也能够提高微量重叠碰撞时的碰撞性能。
并且,优选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门槛30、地板加强件40以及中间加强件50中的至少门槛30由高张力钢板形成。如果以这种方式构成,则能够使车身轻量化,并且能够提高至少门槛30的强度。
并且,如图4所示,形成于门槛上部构件32的一对棱线80、81的各个与形成于前立柱90的一对棱线100、101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位置一致,因此,能够提高前立柱90相对于门槛30的结合刚性。同样,如图5所示,形成于门槛上部构件32的一对棱线80、81的各个与形成于中立柱120的一对棱线130、131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位置一致,因此,能够提高中立柱120相对于门槛30的结合刚性。
由此,能够削减用于加强前立柱90以及中立柱120的加强部件或者使该加强部件小型化,因此,能够降低成本,并且能够实现轻量化。
并且,如上所述,由于提高了前立柱90以及中立柱120相对于门槛30的结合刚性,因此,即便在发生了侧面碰撞、偏心碰撞、微量重叠碰撞等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室内空间。
并且,如图3所示,车门铰链112固定于前立柱下部构件90A与前立柱上部构件90B的重叠部98,因此能够提高车门铰链112的安装强度。同样,如图5所示,车门铰链132固定于中立柱下部构件120A与中立柱上部构件120B的重叠部128,因此能够提高车门铰链132的安装强度。
并且,如图2所示,门槛30构成为具有在车辆上下方向被分割而成的门槛上部构件32以及门槛下部构件34。因而,结合该门槛上部构件32以及门槛下部构件34的凸缘部60、61或者凸缘部62、63不会朝车辆上侧突出,因此能够抑制门槛30朝车辆上侧的突出量。由此,能够降低门槛30的高度,因此能够提高相对于车辆的上下车方便性。
接着,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一体地形成有地板加强件上部构件42以及中间加强件上部构件52,但如图6所示,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的位于通道部22与门槛30之间的部分也可以形成为平板状。
即,地板加强件40以及中间加强件50也可以形成为分别仅具有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44以及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54的结构。
并且,在上述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门槛30、中间加强件50、地板加强件40以及通道部22的各个之间也可以借助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连结部140、141、142连结。该多个连结部140、141、142一体地形成于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且朝车辆上侧凸出。
如果以这种方式构成,则门槛30、中间加强件50、地板加强件40以及通道部22的各个的连结刚性提高,因此,能够更高效地传递偏心碰撞时的碰撞载荷,并且也能够更高效地传递侧面碰撞时的碰撞载荷。
另外,如图8所示,多个连结部140、141、142也可以形成于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以及地板面板下部构件24,并且朝车辆下侧凸出。并且,该多个连结部140、141、142也可以由在车辆宽度方向连续的横向构件构成。即便以这种方式构成,也能够起到与上述同样的作用以及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除了上述方式以外,当然也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并加以实施。
其次,除了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以外,记载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所能够掌握的技术思想。
即,提供一种车身构造,该车身构造具备:地板面板,该地板面板构成车厢的地板部;门槛,该门槛在上述地板面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将该门槛剖开而得的截面呈闭合截面状,且该门槛构成为具有在车辆上下方向被分割而成的门槛上部构件以及门槛下部构件;一对侧壁部,这一对侧壁部形成于上述门槛上部构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相面对;一对棱线,这一对棱线在上述一对侧壁部与连结上述一对侧壁部的车辆上侧的端部的上壁部的连接部分别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形成;以及立柱,该立柱在上述门槛的车辆上侧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并且下部与上述一对侧壁部分别结合,且具有与上述一对棱线的各个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位置一致的一对棱线。
根据该车身构造,形成于门槛上部构件的一对棱线的各个与形成于立柱的一对棱线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位置一致。即,形成于门槛上部构件的一对棱线的各个与形成于立柱的一对棱线连续。由此,能够提高立柱相对于门槛的结合刚性。
接着,对参考例进行说明。
图9所示的参考例所涉及的车身构造210是通过对上述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身构造10的结构进行如下变更而得到的。
即,上述的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54与门槛下部构件34以及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44分体构成。并且,在门槛下部构件34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形成有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凸缘220,在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5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形成有朝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221。
凸缘部220从车辆下侧与凸缘部62重叠,凸缘部221从车辆下侧与凸缘部220重叠。进而,上述凸缘部62、220、221通过例如点焊等相互结合。
同样,在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4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形成有朝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222,在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54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形成有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凸缘部223。
凸缘部222从车辆下侧与凸缘部67重叠,凸缘部223从车辆下侧与凸缘部222重叠。进而,上述凸缘部67、222、223通过例如点焊等相互结合。
其次,对参考例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该车身构造210,在形成于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的通道部22与门槛30之间的中央部、且是在前纵梁的车辆后侧,设置有地板加强件40。并且,在门槛30与地板加强件40之间设置有中间加强件50。
因而,在发生了碰撞体与车辆前面的车辆宽度方向一侧碰撞的偏心碰撞的情况下,在前纵梁传递的碰撞载荷不会暂时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迂回而是通过门槛30、地板加强件40以及中间加强件50这三根骨架朝车辆后侧传递。由此,能够高效地传递偏心碰撞时的碰撞载荷,因此能够提高偏心碰撞时的碰撞性能。
其次,记载根据上述参考例所能够掌握的技术思想。
即,提供一种车身构造,该车身构造具备:地板面板,该地板面板构成车厢的地板部;门槛,该门槛在上述地板面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将该门开剖开而得的截面呈闭合截面状,且该门槛构成为具有在车辆上下方向被分割而成的门槛上部构件以及门槛下部构件;地板加强件,该地板加强件在形成于上述地板面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的通道部与上述门槛之间的中央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并且配置于设置在车身前部的前纵梁的车辆后侧;以及中间加强件,该中间加强件在上述门槛与上述地板加强件之间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根据该车身构造,在形成于地板面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的通道部与门槛之间的中央部、且是在前纵梁的车辆后侧,设置有地板加强件。并且,在门槛与地板加强件之间设置有中间加强件。
因而,在发生了碰撞体与车辆前面的车辆宽度方向一侧碰撞的偏向碰撞的情况下,在前纵梁传递的碰撞载荷不会暂时朝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迂回而是通过门槛、地板加强件以及中间加强件这三根骨架朝车辆后侧传递。由此,能够高效地传递偏心碰撞时的碰撞载荷,因此能够提高偏心碰撞时的碰撞性能。
以下为标号说明。
10…车身构造;12…前纵梁;20…地板面板上部构件(地板面板);22…通道部;30…门槛;32…门槛上部构件;32A、32B…门槛上部构件的一对侧壁部;32C…门槛上部构件的上壁部;34…门槛下部构件;40…地板加强件;42…地板加强件上部构件;44…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50…中间加强件;52…中间加强件上部构件;54…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62…凸缘部(地板面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63…凸缘部(从车辆下侧与地板面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结合的凸缘部);66…凸缘部(形成于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与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之间的凸缘部);72…棱线(形成于凸缘部与门槛下部构件的连接部的棱线);73…棱线(形成于凸缘部与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的连接部的棱线);80、81…棱线(形成于门槛上部构件的一对侧壁部与上壁部的连接部的棱线);90…前立柱(立柱);90A…前立柱下部构件(立柱下部构件);90B…前立柱上部构件(立柱上部构件);91A、91B…结合片(立柱的下部);98…重叠部;100、101…棱线(立柱的棱线);110…前门(车门);112…车门铰链;120…中立柱(立柱);120A…中立柱下部构件(立柱下部构件);120B…中立柱上部构件(立柱上部构件);121A、121B…结合片(立柱的下部);128…重叠部;130、131…棱线(立柱的棱线);132…车门铰链;140、141、142…多个连结部。

Claims (9)

1.一种车身构造,其中,
该车身构造具备:
地板面板,该地板面板构成车厢的地板部;
门槛,该门槛在所述地板面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将该门槛剖开而得的截面呈闭合截面状,且该门槛构成为具有在车辆上下方向被分割而成的门槛上部构件以及门槛下部构件;
地板加强件,该地板加强件在形成于所述地板面板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的通道部与所述门槛之间的中央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并且配置于设置在车身前部的前纵梁的车辆后侧;以及
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该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构成中间加强件,,并且配置于所述地板面板的车辆下侧,且经由从车辆下侧与所述地板面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结合的凸缘部而与所述门槛下部构件形成一体,所述中间加强件在所述门槛与所述地板加强件之间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构造,其中,
在所述凸缘部与所述门槛下部构件的连接部以及所述凸缘部与所述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的连接部,分别形成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棱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构造,其中,
所述地板面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与所述门槛上部构件形成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构造,其中,
所述地板加强件具有:
地板加强件上部构件,该地板加强件上部构件与所述地板面板形成一体;以及
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该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配置于所述地板面板的车辆下侧,并且,所述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与所述地板加强件上部构件构成沿车辆宽度方向剖开而得的截面呈闭合截面状的所述地板加强件,
所述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经由形成于所述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与所述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之间、且从车辆下侧与所述地板面板结合的凸缘部与所述地板加强件下部构件形成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构造,其中,
所述车身构造具备中间加强件上部构件,该中间加强件上部构件与所述地板面板形成一体,该中间加强件上部构件与所述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构成沿车辆宽度方向剖开而得的截面呈闭合截面状的所述中间加强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构造,其中,
所述地板面板、所述门槛、所述地板加强件以及所述中间加强件中的至少所述门槛由高张力钢板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构造,其中,
所述车身构造具备多个连结部,所述多个连结部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将所述门槛、所述中间加强件、所述地板加强件以及所述通道部的各个之间连结起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构造,其中,
所述门槛上部构件形成为如下结构:该门槛上部构件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相面对的一对侧壁部以及连结所述一对侧壁部的车辆上侧的端部的上壁部,并且在所述一对侧壁部与所述上壁部的连接部分别形成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棱线,
在所述门槛的车辆上侧设置有立柱,该立柱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并且该立柱的下部与所述一对侧壁部分别结合,且该立柱具有与形成于所述门槛上部构件的所述一对棱线的各个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位置一致的一对棱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构造,其中,
所述立柱具有立柱下部构件与立柱上部构件,该立柱上部构件的下端部与所述立柱下部构件的上端部以在车辆上下方向重叠的状态结合,
将设置于车辆的侧部的车门支承为能够开闭的车门铰链被固定于所述立柱下部构件与所述立柱上部构件的重叠部。
CN201180045954.9A 2011-09-01 2011-09-01 车身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189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69951 WO2013031008A1 (ja) 2011-09-01 2011-09-01 車体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18928A CN103118928A (zh) 2013-05-22
CN103118928B true CN103118928B (zh) 2014-12-31

Family

ID=47755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595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18928B (zh) 2011-09-01 2011-09-01 车身构造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827355B2 (zh)
EP (1) EP2647554B1 (zh)
JP (1) JP5288054B1 (zh)
KR (1) KR101370672B1 (zh)
CN (1) CN103118928B (zh)
BR (1) BR112013006678A2 (zh)
WO (1) WO20130310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84324A1 (ja) 2011-12-07 2013-06-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下部構造
US9758192B2 (en) * 2015-05-11 2017-09-1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Underbody structure for absorbing energy to improve roof structure integrity during side impact
JP6337860B2 (ja) * 2015-09-15 2018-06-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骨格構造
JP2017077763A (ja) * 2015-10-19 2017-04-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床部構造
JP6597562B2 (ja) * 2016-11-08 2019-10-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下部構造
JP6627807B2 (ja) 2017-03-03 2020-01-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後部構造
CN110027622A (zh) * 2018-01-12 2019-07-1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下部构造
JP7211987B2 (ja) * 2020-01-17 2023-01-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下部構造
JP7298507B2 (ja) * 2020-02-25 2023-06-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乗降口構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61374A (ja) * 1993-08-26 1995-03-07 Kanto Auto Works Ltd 車両フロア構造
KR20020090411A (ko) * 2001-05-25 2002-12-0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센터플로어패널구조
CN101337561A (zh) * 2007-07-06 2009-01-07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汽车的车辆底板结构
CN101835676A (zh) * 2007-10-24 2010-09-1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体侧部构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8941Y2 (ja) * 1981-04-15 1984-03-2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フロア構造
JP2844847B2 (ja) 1990-06-01 1999-01-13 グラフテック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ヘッド加圧装置
JP2650468B2 (ja) * 1990-06-06 1997-09-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サイドメンバ接合構造
JPH0435974U (zh) 1990-07-24 1992-03-25
US5332281A (en) * 1992-04-30 1994-07-26 Ford Motor Company Space frame construction
JPH0627452A (ja) 1992-07-09 1994-02-04 Nec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H0627452U (ja) 1992-09-09 1994-04-12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サイドシル構造
JP3082461B2 (ja) 1992-09-18 2000-08-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下部構造
JPH06321137A (ja) 1993-05-19 1994-11-22 Nissan Motor Co Ltd 電気自動車のフロア構造
US5480208A (en) * 1994-05-06 1996-01-02 Aluminum Company Of America S-portion for a frame-type vehicle body construction and an associated method
JP2000264256A (ja) 1999-03-15 2000-09-26 Mitsubishi Automob Eng Co Ltd 車両のフロア構造
JP3964775B2 (ja) * 2002-11-22 2007-08-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フロア構造
US7001097B2 (en) * 2003-04-02 2006-02-21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Tubular joint assembly
US6786534B1 (en) * 2003-05-28 2004-09-0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utomotive body side impact control system
JP2006264541A (ja) 2005-03-24 2006-10-05 Toyota Motor Corp 車輌のフロア補強構造
JP4788539B2 (ja) 2006-09-13 2011-10-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パネル構造
JP2008279889A (ja) 2007-05-10 2008-11-20 Honda Motor Co Ltd 車体側部構造
JP5104264B2 (ja) * 2007-12-07 2012-12-19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ピラー構造
JP5384094B2 (ja) 2008-12-29 2014-01-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構造体及びレジントランスファモールディング成形方法
WO2010100717A1 (ja) * 2009-03-02 2010-09-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骨格構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61374A (ja) * 1993-08-26 1995-03-07 Kanto Auto Works Ltd 車両フロア構造
KR20020090411A (ko) * 2001-05-25 2002-12-0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센터플로어패널구조
CN101337561A (zh) * 2007-07-06 2009-01-07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汽车的车辆底板结构
CN101835676A (zh) * 2007-10-24 2010-09-1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体侧部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27355B2 (en) 2014-09-09
EP2647554A1 (en) 2013-10-09
EP2647554B1 (en) 2014-10-22
CN103118928A (zh) 2013-05-22
KR101370672B1 (ko) 2014-03-04
US20140159422A1 (en) 2014-06-12
BR112013006678A2 (pt) 2016-06-07
WO2013031008A1 (ja) 2013-03-07
EP2647554A4 (en) 2013-11-06
KR20130058056A (ko) 2013-06-03
JP5288054B1 (ja) 2013-09-11
JPWO2013031008A1 (ja) 2015-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18928B (zh) 车身构造
JP4297152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US8075047B2 (en) Automotive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102695643B (zh) 车辆用机罩结构
CN103534164B (zh) 车身骨架结构
EP2789526B1 (en) Vehicle body lower structure
JP4483592B2 (ja) ダッシュパネル補強構造
CN104843084A (zh) 车身下部结构
US7243985B2 (en) Vehicle structure
CN113401223A (zh) 汽车车身
JP2019189162A (ja) 車両の車体構造
JP2007098982A (ja) 車体構造
JPH11208520A (ja) 自動車の車体におけるフロアクロスメンバ補強構造
JP2007253786A (ja)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CN214165142U (zh) 一种汽车前围加强件、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
JP3707283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5076751B2 (ja) 自動車のセンターピラー構造
JP2011105269A (ja) 車両のピラー下部構造
JP2022530414A (ja) 一体化された横方向補強材を有するトンネル
JP4505781B2 (ja) 車両のフロア構造
JP2000302058A (ja) 車両用ピラー構造
JP6221164B2 (ja) 車体構造
US20210147003A1 (en)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JP7072024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5189622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