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16708B - 变速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变速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16708B
CN103016708B CN201210347412.3A CN201210347412A CN103016708B CN 103016708 B CN103016708 B CN 103016708B CN 201210347412 A CN201210347412 A CN 201210347412A CN 103016708 B CN103016708 B CN 1030167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velling state
speed
shift mode
region
automa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4741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16708A (zh
Inventor
坂本直树
荒井大
高桥考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167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167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167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1670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68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epped g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 F16H61/02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 F16H61/0204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for gearshift control, e.g. control functions for performing shifting or generation of shift signal
    • F16H61/0213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for gearshift control, e.g. control functions for performing shifting or generation of shift signal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for generating shift sig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204Selector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s with means for range selection and manual shifting, e.g. range selector with tiptron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自动变速模式中由驾驶者进行了手动变速模式的插入操作的情况下,遵循驾驶者的行驶意愿而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的变速控制装置。本发明的变速控制装置具有手动地使变速器变速的手动变速模式以及基于自动变速图表来使变速器自动地变速的自动变速模式,并且具备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单元,其在自动变速模式中进行了手动变速操作的情况下,切换至手动变速模式,并在手动变速操作后,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单元具备:在自动变速模式中检测变速器的升档以及降档的手动变速操作的手动操作检测单元;判别在执行手动变速操作时的车辆的行驶状态的第1行驶状态判别单元;和判别在手动变速操作后的车辆的行驶状态的第2行驶状态判别单元,根据变速器的升档和降档的手动变速操作、手动变速操作时和手动变速操作后的行驶状态,来切换向自动变速模式的自动恢复的状态。

Description

变速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速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下述所示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变速控制装置,在四轮车的变速装置中,具备手动的变速模式和自动的变速模式,并通过1个换挡杆的位置来进行变速模式的切换,在自动的变速模式下的行驶中,在驾驶者使换挡杆移动至手动变速位置来进行了手动变速的情况下,转移至手动的变速模式,并在经过了手动变速操作后经过规定时间时,自动地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具体而言,通过换挡杆进行变速模式的切换操作、以及手动变速的变速操作,在手动变速操作后,换挡杆的位置恢复至自动的变速模式的位置。而且,在驾驶者操作换挡杆进行了手动变速操作后,检测换挡杆未被操作的时间,也就是说,换挡杆处于自动的变速模式的位置的时间,并在该时间成为规定时间经过以上时,使恢复至自动的变速模式,由此实现了手动的变速模式的插入、以及向自动的变速模式的自动恢复。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094729号公报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在自动变速模式中进行了手动变速操作后忘记从手动的变速模式向自动的变速模式的切换,在未进行手动变速操作达规定时间的情况下使其自动恢复至自动的变速模式,而这并不是遵循插入了手动的变速模式的驾驶者的行驶意愿而谋求的自动恢复。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自动变速模式中由驾驶者进行了手动变速模式的插入操作的情况下,对遵循驾驶者的行驶意愿而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的模式转移手法进行执行的变速控制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发明是一种变速控制装置(150)具有手动使变速器(168)变速的手动变速模式以及至少基于设定了与车速相应的所述变速器(168)的变速定时的自动变速图表(230)来使所述变速器(168)自动地变速的自动变速模式,并且具备: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单元(218),其在所述自动变速模式中进行了手动变速操作的情况下,切换至所述手动变速模式,并在手动变速操作后,自动恢复至所述自动变速模式,所述变速控制装置(150)的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单元(218)具备:手动操作检测单元(210),其在所述自动变速模式中,对所述变速器(168)的升档以及降档的手动变速操作进行检测;第1行驶状态判别单元(214),其判别在执行手动变速操作时的车辆(12)的行驶状态;和第2行驶状态判别单元(214),其判别手动变速操作后的车辆(12)的行驶状态,至少根据所述变速器(168)的升档以及降档的手动变速操作、手动变速操作时以及手动变速操作后的行驶状态,来切换向自动变速模式的自动恢复的状态。
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变速控制装置(150)的基础上,所述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单元(218)基于所述自动变速图表(230)中的变速定时或规定的变速区域中存在的经过时间,来切换向自动变速模式的恢复的状态。
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或2中记载的变速控制装置(150)的基础上,所述第1行驶状态判别单元(214)以及所述第2行驶状态判别单元(214)判别是属于加速行驶区域、减速行驶区域、以及巡航行驶区域中的哪一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变速控制装置(150)的基础上,在手动变速操作时的行驶状态属于加速行驶区域,进行使所述变速器(168)升档的手动变速操作且手动变速操作后的行驶状态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情况下,所述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单元(218)至达到所述变速器(168)基于所述自动变速图表(230)进行升档的变速定时为止,不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3或4中记载的变速控制装置(150)的基础上,在手动变速操作时的行驶状态属于加速行驶区域,进行使所述变速器(168)升档的手动变速操作且手动变速操作后的行驶状态临时偏离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后再次成为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时,所述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单元(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技术方案6所涉及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3~5中任一方案记载的变速控制装置(150)的基础上,在手动变速操作时的行驶状态属于加速行驶区域或巡航行驶区域,进行使所述变速器(168)降档的手动变速操作且手动变速操作后的行驶状态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情况下,所述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单元(218)从成为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经过第1规定时间、且达到所述变速器(168)基于所述自动变速图表(230)进行升档的变速定时为止,不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技术方案7所涉及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6中记载的变速控制装置(150)的基础上,所述第1规定时间根据手动变速操作后的变速档位而确定,越是低速用的变速档位,时间越短。
技术方案8所涉及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3~7中任一方案记载的变速控制装置(150)的基础上,在手动变速操作时的行驶状态属于加速行驶区域或巡航行驶区域、且手动变速操作后的行驶状态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情况下,所述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单元(218)在从成为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经过第2规定时间时,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技术方案9所涉及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3~8中任一方案记载的变速控制装置(150)的基础上,在手动变速操作时的行驶状态属于减速行驶区域、且手动变速操作后的行驶状态属于加速行驶区域时,所述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单元(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技术方案10所涉及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3~9中任一方案记载的变速控制装置(150)的基础上,无论手动变速操作时的行驶状态属于哪一个行驶区域,在进行使所述变速器(168)降档的手动变速操作、且手动变速操作后的行驶状态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情况下,所述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单元(218)在从成为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经过第3规定时间时,均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技术方案11所涉及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3~10中任一方案记载的变速控制装置(150)的基础上,无论手动变速操作时的行驶状态属于哪一个行驶区域,在进行使所述变速器(168)升档的手动变速操作、且手动变速操作后的行驶状态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情况下,所述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单元(218)在从成为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经过第4规定时间时、或达到所述变速器(168)基于所述自动变速图表(230)进行升档的变速定时时,均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发明,对手动变速操作时以及手动变速操作后的行驶状态进行判别,并根据变速器的升档或降档的手动变速操作、以及手动变速操作时的以及手动变速操作后的行驶状态,来判断向自动变速模式的自动恢复条件是否成立,在自动恢复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因此能遵循驾驶者的行驶要求来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能不给驾驶者带来不适感地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根据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发明,对应于自动变速时刻表来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因此不会进行违背模式恢复的时间点上的驾驶者的意愿的变速,驾驶者能随时轻松地插入手动变速操作。
根据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发明,判别是属于加速行驶区域、减速行驶区域、以及巡航行驶区域中的哪一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因此能容易地估计驾驶者的行驶要求,能实现与之相应的适当的向自动变速模式的恢复。
根据技术方案4中记载的发明,在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中进行使变速器升档的手动变速操作,在其后的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持续时,估计驾驶者要求了缓慢的加速,至达成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为止不恢复自动变速模式,因此能在不用执行降档加速(kickdown)而实现了驾驶者的缓慢加速的同时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根据技术方案5中记载的发明,在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中进行了使变速器升档的手动变速操作后,临时偏离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并再次成为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估计驾驶者要求了强的加速,并判断为自动变速条件成立,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因此能基于自动变速图表来执行降档加速,能立刻响应驾驶者的强的加速要求。
根据技术方案6中记载的发明,在加速行驶区域或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下进行了使变速器降档的手动操作后成为了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估计为驾驶者通过使降档来要求了强的加速,在以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经过第1规定时间而成为变速器基于自动变速图表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时,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进行升档,因此能防止立刻被升档从而强的加速不持续的状况。
根据技术方案7中记载的发明,第1规定时间根据手动变速操作后的档位来确定,低速档位时间短,因此能防止发动机的高持续旋转。
根据技术方案8中记载的发明,尽管在自动变速图表中,在从加速行驶区域或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转移至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被升档,但在加速行驶区域或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下进行了手动变速操作后成为了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到经过第2规定时间为止不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因此到经过第2规定时间为止禁止升档,不会给驾驶者带来因变速所带来的不适感,驾驶者能以手动变速后变速档位来进行巡航行驶。
根据技术方案9中记载的发明,在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中进行了手动变速操作后成为了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估计为驾驶者要求了强的加速,并立刻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因此能基于自动变速图表来执行降档加速,能立刻响应驾驶者强的加速要求。
根据技术方案10中记载的发明,在自动变速图表中,从被降档后转移至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被升档,而在进行了降档的手动变速操作后成为了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到经过第3规定时间为止不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因此到经过第3规定时间为止禁止升档,不会给驾驶者带来因频繁的自动变速而造成的不适感,驾驶者能体味降档后的变速档位下的巡航感。
根据技术方案11中记载的发明,在自动变速图表中,在从被升档后转移至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被降档,而在进行了升档的手动变速操作后成为了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直到经过第4规定时间为止、或达到基于自动变速图表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为止,不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因此驾驶者能体味升档后的档位下的巡航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搭载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速控制装置的自动两轮车的外观左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自动两轮车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是仪表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变速控制装置的构成图。
图5是自动变速器控制部以及存储部的功能框图。
图6是表示行驶状态判别图表的图。
图7是表示默认模式用变速图表的图。
图8是表示快速模式用变速图表的图。
图9是表示运动模式用变速图表的图。
图10是表示默认模式用变速图表、快速模式用变速图表、以及运动模式用变速图表的从1速变速至2速的变速定时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模式与手动变速模式的切换、以及驾驶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与运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的切换,以及默认模式与快速模式的切换的概念图。
图12是表示从手动变速模式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从手动变速模式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从手动变速模式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从手动变速模式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从手动变速模式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从手动变速模式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从手动变速模式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从手动变速模式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默认模式与快速模式的切换动作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自动两轮车的行驶模式的转移的一例的行驶模式转移图。
图22是用于说明一定时间内是否连续3次以上进行了对加速行驶区域的进入的判断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变速控制装置,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优选的实施方式。
图1是搭载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速控制装置的自动两轮车(还包括机动脚踏两用自行车)12的外观左视图。此外,为了使发明的理解容易,只要未作特别指示,就以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为基准来说明前后以及上下的方向,并以从就座于车体的驾驶者观察的方向为基准来说明左右的方向。
自动两轮车(车辆)12具备:构成车体的车体架14、设于车体架14的前端部的前管16上所旋转自由地轴枢支撑的左右一对前叉18、安装于前叉18的前轮(操舵轮)20、由车体架14所支撑的自动两轮车12的驱动源即发动机以及自动变速器构成的动力组件22、车体架下部的枢纽部24上可摇动地支撑的摆臂26、以及安装于该摆臂26的后端部的后轮(驱动轮)28。
车体架14具有:从前管16向斜下方延伸的一对主架30、连接于主架30的后部且向下方延伸的枢纽部24、以及安装于主架30的后部且向后斜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座椅架32。
在前管16的前方,设有对车体的前方进行照射的前照灯34。在前管16的上方,安装有能对前轮20进行操舵的杆状的手柄36。
前轮20在前叉18的下端部可自由旋转地被轴枢支撑,在其侧面安装有对前轮20施加制动力的前轮刹车装置(盘式刹车)20a。另外,在前叉18的下端部,安装有从上方覆盖前轮20的前翼子板38。
动力组件22由主架30和枢纽部24进行固定支撑。摆臂26从枢纽部24起向着后方大致水平地延伸,在其后端部,对后轮28可旋转地进行轴枢支撑。在后轮28的侧面,安装有对后轮28施加制动力的后轮刹车装置(盘式刹车)28a。
在动力组件22的上部设有燃料罐40,在座椅架32的上方且燃料罐40的后方配设有搭乘乘车者的座椅42。座椅42由驾驶者就座的前排座椅42a以及在前排座椅42a的后方由同乘者就座的后排座椅42b构成,采用了所谓的前后型的座椅。在座椅架32的后部,向后方延伸,安装有从其后部下侧向斜下方延伸的后挡泥板44。在座椅42的后方,安装有尾灯组件46。尾灯组件46具有刹车灯46a以及后侧转向灯46b。
在自动两轮车12,朝着车体的前后方向,安装有构成车体的外观(外形)的车体罩48。车体罩48具有:覆盖车体的前方的前罩50、从前照灯34的两侧面向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侧整流罩52、与座椅架32一起向后上方延伸且覆盖座椅架32的两侧面的后整流罩54。在前罩50的上部,设有显示屏56,在前罩50的左右,安装有前侧转向灯58。
图2是图1所示的自动两轮车12的主要部分放大图。该图是从车体后方且从上方俯瞰手柄周围的图。在前罩50处,在显示屏56与手柄36之间安装有仪表装置66,该仪表装置66具有:发动机转速计(转速表)60、显示车速等的左侧液晶面板62、以及具备距离计等的右侧液晶面板64。
手柄36具有:向左右延伸的手柄轴68、配置于手柄轴68的左端部的左把手70、以及配置于手柄轴68的右端部的右把手72。右把手72相对于手柄轴68可转动(旋转),指示加速(发动机转速的上升)。以下,将右把手72还称为节流阀把手(加速器把手)。在节流阀把手72的车体前方侧,配设有前轮刹车杆74,在该前轮刹车杆74的基部,安装有用于贮存油压刹车系统的工作用油的储罐76。同样,在左把手70的车体前方侧,配设有后轮刹车杆78,在该后轮刹车杆78的基部,安装有用于贮存油压刹车系统的工作用油的储罐80。通过驾驶者操作前轮刹车杆74,从而前轮刹车装置20a工作,对前轮20给予制动力。另外,通过驾驶者操作后轮刹车杆78,从而后轮刹车装置28a工作,对后轮28给予制动力。
在手柄36的大致中央设有主开关82,在手柄36的右侧,与节流阀把手72的车体中央侧相邻地安装有具备各种电装品操作开关的手柄开关84。在手柄开关84,设有:发动机停机开关86、ND切换开关88、起动机开关90、以及行驶模式切换开关92。
行驶模式切换开关92是用于进行自动变速模式(AT模式)与手动变速模式(MT模式)的切换的开关。发动机停机开关86是使所述发动机的驾驶操作紧急停止的开关。自动变速模式是自动地切换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档位的模式,手动变速模式是手动地切换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档位的模式。
ND切换开关88通过在自动两轮车12的停车时,按下左方的D侧或右方的N侧,来将所述自动变速器的状态切换为“N”空档状态、“D”驾驶档位状态。若在所述自动变速器的状态处于D档状态时,对行驶模式切换开关92进行操作,则进行自动变速模式与手动变速模式的切换。另外,若在驾驶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中进一步按下ND切换开关88的D侧,则从驾驶模式切换至运动模式,若在运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中按下ND切换开关88的N侧,则从运动模式切换至驾驶模式。驾驶模式以及运动模式是自动变速模式的一种,运动模式是比驾驶模式更重视驱动力的自动变速模式。起动机开关90是用于使所述发动机启动的开关。
在手柄36的左侧,与左把手70的车体中央侧相接,安装有具备各种电装品的操作开关的手柄开关94。在左侧的手柄开关94,设有:前照灯34的光轴切换开关96、喇叭开关98、转向信号开关100、以及在自动变速模式中手动地进行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操作的升档开关102以及降档开关104。参照标号106是牵引关闭开关。此外,若在自动变速模式中对升档开关102以及降档开关104中的任一者进行操作,则切换至手动变速模式。
图3是仪表装置66的主视图。在仪表装置66的壳体66a配置有:发动机转速计60、左侧液晶面板62、右侧液晶面板64。在左侧液晶面板62以及右侧液晶面板64的下方,设有进行显示的切换或显示复位等的操作开关110、112。
左侧液晶面板62具备:对自动两轮车12的车速进行显示的速度计114、以及对燃料剩余量进行显示的燃料计116。在右侧液晶面板64,除了水温计118以及对当前的变速档位进行显示的档位位置显示部120之外,还设有多个显示功能。
图4是变速控制装置150的构成图。设于吸气管152的节流阀(吸入空气量调整单元)154对发动机156所吸入的吸入空气量进行调整。在吸气管152,设有用于对经由节流阀154而流入发动机156的燃烧室的空气喷射燃料来生成混合气体的喷嘴(燃料喷射装置)158,在发动机156,设有对流入所述燃烧室的混合气体进行点火的点火活塞(点火装置)160。通过由点火活塞160进行点火,位于所述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体进行燃烧,发动机156将燃烧能量变换成动力。
电动机162用于调整节流阀154的开度,并由驱动器164进行驱动。作为发动机156的输出轴的曲柄轴166经由自动变速器(变速器)168与后轮28连接。自动变速器168具有多个变速档位,对应于车速和节流阀开度来自动地切换变速档位,并改变变速比(减速比)来将所传递的旋转力传递给后轮28。
变速控制装置150具有:对节流阀把手72的开度进行检测的节流阀把手开度传感器(节流阀把手开度检测单元)170、对节流阀154的开度(节流阀开度)进行检测的节流阀开度传感器(节流阀开度检测单元)172、对发动机156的曲柄轴166的转速(发动机转速)进行检测的转速传感器174、对自动变速器168的档位位置(当前的变速档位)进行检测的档位位置传感器176、以及通过检测后轮28的转速来对自动两轮车12的车速进行检测的车速传感器(车速检测单元)178。由节流阀把手开度传感器170、节流阀开度传感器172、转速传感器174、档位位置传感器176、以及车速传感器178检测出的信号被送往ECU(控制部)180。另外,ND切换开关88、行驶模式切换开关92、升档开关102、以及降档开关104的操作信号也被送往ECU 180。上述的各种传感器以恒定的周期进行检测。
ECU180具有:对发动机156进行驱动控制的发动机控制部182、以及对自动变速器168进行驱动控制的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存储部124是对程序以及数据等进行存储的存储介质。ECU180具有存储器、CPU(计算机)等,通过由该CPU读入存储部124中所存储的程序,来作为本实施方式的ECU180发挥功能。
发动机控制部182不仅根据由节流阀把手开度传感器170检测出的节流阀把手72的开度来调整节流阀开度,还基于由节流阀开度(或节流阀把手72的开度)和由车速传感器178检测出的车速等,对喷嘴158的燃料喷射量以及喷射定时、点火活塞160的点火时期进行控制,从而控制发动机转速。
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存储部124中所存储的多个变速图表来对自动变速器168进行驱动控制。
图5是表示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以及存储部124的构成的功能框图。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具有:行驶模式切换部200、以及自动变速模式切换部202。行驶模式切换部200(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单元)具有:手动操作检测部210、手动变速模式切换部212、行驶状态判别部214、恢复条件判断部216、以及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变速模式切换部202具有:驾驶/运动模式选择部220、以及驾驶模式切换部222。
另外,存储部124具有:自动变速图表230、以及行驶状态判别图表232。自动变速图表230具有:驾驶模式用变速图表240和运动模式用变速图表242,驾驶模式用变速图表240还具有:默认模式用变速图表(第1模式用变速图表)250、以及快速模式用变速图表(第2模式用变速图表)252。
图6是表示行驶状态判别图表232的图。如图6所示,行驶状态判别图表232对应于节流阀开度和车速而被划分为加速行驶区域、巡航行驶区域、减速行驶区域。因此,通过使用行驶状态判别图表232,能根据当前的节流阀开度以及车速,来判别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加速行驶区域、巡航行驶区域、减速行驶区域中的哪一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图7是表示默认模式用变速图表250的图,对应于节流阀开度和车速地设定有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定时。
图7的实线表示将变速档位向高速侧切换的变速定时,虚线表示将变速档位向低速侧切换的变速定时。如图7所示,作为变速档位向高速侧切换的变速定时,设定有从1速的变速档位切换至2速的变速档位的变速定时、从2速的变速档位切换至3速的变速档位的变速定时、从3速的变速档位切换至4速的变速档位的变速定时、从4速的变速档位切换至5速的变速档位的变速定时、以及从5速的变速档位切换至6速的变速档位的变速定时。
另外,作为变速档位向低速侧切换的变速定时,设定有从6速的变速档位切换至5速的变速档位的变速定时、从5速的变速档位切换至4速的变速档位的变速定时、从4速的变速档位切换至3速的变速档位的变速定时、从3速的变速档位切换至2速的变速档位的变速定时、以及从2速的变速档位切换至1速的变速档位的变速定时。
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在自动变速模式是默认模式(第1模式)的情况下,使用默认模式用变速图表250来对自动变速器168进行驱动控制,自动地切换变速档位。
图8是表示快速模式用变速图表252的图,与图7所示的默认模式用变速图表250同样,对应于节流阀开度和车速来设定了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定时,图8的实线表示变速档位切换至高速侧的变速定时,虚线表示变速档位切换至低速侧的变速定时。
快速模式用变速图表252是通过默认模式用变速图表250而重视了驱动力的变速图表,在快速模式用变速图表252中,如后所述,与默认模式用变速图表250相比,变速比低的区域多,由此,至少变速档位切换至高速侧的变速定时晚于默认模式用变速图表250。
具体而言,在快速模式用变速图表252中,基于车速而变速档位向高速侧切换的变速定时被设定为晚于默认模式用变速图表250。具体而言,关于变速档位从1速向2速、从2速向3速、从3速向4速、从4速向5速、从5速向6速切换的变速定时的车速,被设定为快速模式用变速图表252大于默认模式用变速图表250。因此,在默认模式用变速图表250中,即使自动两轮车12以变速档位向高速侧(例如,从3速向4速)切换的变速定时的车速进行行驶,在快速模式用变速图表252中,变速档位也不向高速侧(例如,从3速向4速)切换,而在成为比该车速更快的车速起,变速档位开始向高速侧(例如,从3速向4速)切换,因此变速定时变得晚于默认模式用变速图表250。
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在自动变速模式为快速模式(第2模式)的情况下,使用快速模式用变速图表252来对自动变速器168进行驱动控制,自动地切换变速档位。
图9是表示运动模式用变速图表242的图,与图7所示的默认模式用变速图表250以及图8所示的快速模式用变速图表252同样,对应于节流阀开度和车速而设定有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定时,图9的实线表示变速档位向高速侧切换的变速定时,虚线表示变速档位向低速侧切换的变速定时。
运动模式用变速图表242是与比快速模式用变速图表252更重视驱动力的运动型的行驶对应的变速图表,在运动模式用变速图表242中,如后所述,与快速模式用变速图表252相比,变速比低的区域多,由此,至少变速档位向高速侧切换的变速定时变得晚于快速模式用变速图表252。
具体而言,在运动模式用变速图表242中,变速档位基于车速而向高速侧切换的变速定时被设定得晚于默认模式用变速图表250。具体而言,关于将变速档位从1速向2速、从2速向3速、从3速向4速、从4速向5速、从5速向6速切换的变速定时的车速,设定为运动模式用变速图表242大于快速模式用变速图表252。因此,在快速模式用变速图表252中,即使自动两轮车12以变速档位向高速侧(例如,从3速向4速)切换的变速定时的车速进行行驶,而在运动模式用变速图表242中,变速档位也不向高速侧(例如,从3速向4速)切换,而在成为比该车速更快的车速起,变速档位开始向高速侧(例如,从3速向4速)切换,因此变速定时变得比运动模式用变速图表242晚。
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在自动变速模式为运动模式的情况下,使用运动模式用变速图表242来对自动变速器168进行驱动控制,自动地切换变速档位。
图10是表示默认模式用变速图表250、快速模式用变速图表252、以及运动模式用变速图表242的从1速向2速变速的变速定时的图。如图10所示,快速模式用变速图表252中的变速比低的区域比默认模式用变速图表250多,运动模式用变速图表242中的变速比低的区域比快速模式用变速图表多。此外,尽管在图10中,列举了默认模式用变速图表250、快速模式用变速图表252、以及运动模式用变速图表242的从1速向2速变速的变速定时作为一例,但针对从2速向3速、从3速向4速、从4速向5速、从5速向6速的变速也同样。
回到图5的说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对应于ND切换开关88的操作来将自动变速器168的状态切换为空档状态和D档状态。
行驶模式切换部200的手动操作检测部(手动操作检测单元)210对驾驶者是否操作了升档开关102以及降档开关104(是否进行了升档以及降档的手动变速操作)进行检测。具体而言,在从升档开关102以及降档开关104送来了操作信号的情况下,检测为对升档开关102以及降档开关104进行了操作。
在自动变速器168处于D档状态下被设定为驾驶模式以及运动模式中的任一种自动变速模式的情况下,若行驶模式切换开关92、升档开关102、以及降档开关104中的任一者被操作,则行驶模式切换部200的手动变速模式切换部212从自动变速模式切换至手动变速模式。若被设定为手动变速模式,则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对应于驾驶者的升档开关102以及降档开关104的操作来切换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因此,在被设定为手动变速模式的情况下,不会自动地切换变速档位。
行驶模式切换部200的行驶状态判别部(第1行驶状态判别单元、第2行驶状态判别单元、行驶状态判别单元)214使用行驶状态判别图表232,根据升档开关102以及降档开关104中的一者被操作时(进行了升档的手动变速操作以及降档的手动变速操作中的一者时)的节流阀开度以及车速,来判别进行手动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另外,行驶状态判别部214使用行驶状态判别图表232,根据升档开关102以及降档开关104中的一者被操作后的节流阀开度以及车速,来判别手动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
例如,在对升档开关102或降档开关104进行了操作时的节流阀开度以及车速位于行驶状态判别图表232的加速行驶区域内的情况下,判断为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属于加速行驶区域。此外,行驶状态判别部214,在升档开关102以及降档开关104被操作而切换至手动变速模式时,判别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而在行驶模式切换开关92被操作而切换至手动变速模式时,不判别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
行驶模式切换部200的恢复条件判断部(恢复条件判断单元)216根据升档开关102以及降档开关104的操作、以及由行驶状态判别部214判别出的手动变速操作时以及手动变速操作后的行驶状态,来判断向自动变速模式的自动恢复条件是否成立。此外,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在升档开关102以及降档开关104被操作而切换至手动变速模式的情况下,判断自动恢复条件是否成立,而在行驶模式切换开关92被操作而切换至手动变速模式的情况下,不判断自动恢复条件是否成立。
在由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时,行驶模式切换部200的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从手动变速模式自动地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此时,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在切换至手动变速模式前的自动变速模式是驾驶模式的情况下,恢复至驾驶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而在切换至手动变速模式前的自动变速模式是运动模式的情况下,自动恢复至运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也就是说,自动恢复至上次的自动变速模式。另外,若在被设定为手动变速模式的情况下行驶模式切换开关92被操作,则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从手动变速模式切换至自动变速模式。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在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时,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驾驶模式用变速图表240以及运动模式用变速图表242中的任一者)来对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进行切换。
自动变速模式切换部202的驾驶/运动模式选择部(模式选择单元)220根据ND切换开关88的操作,来选择驾驶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以及运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中的任一者。驾驶/运动模式选择部220通过选择驾驶模式用变速图表240来选择驾驶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并通过选择运动模式用变速图表242来选择运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在由驾驶/运动模式选择部220选择驾驶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时,基于驾驶模式用变速图表240来对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进行自动地切换,而在由驾驶/运动模式选择部220选择运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时,基于运动模式用变速图表242来对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进行自动地切换。
自动变速模式切换部202的驾驶模式切换部(驾驶模式用图表切换单元)222,在由驾驶/运动模式选择部220选择了驾驶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的情况下,进行默认模式与快速模式的切换。原则上,在选择了驾驶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的情况下,被设定为默认模式,驾驶模式切换部222根据基于节流阀开度的加速履历来进行默认模式与快速模式的切换。
驾驶模式切换部222通过对默认模式用变速图表250与快速模式用变速图表252的选择进行切换,来进行默认模式和快速模式的切换。也就是说,驾驶模式切换部222通过选择快速模式用变速图表252而切换至快速模式,通过选择默认模式用变速图表250而切换至默认模式。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模式与手动变速模式的切换、以及驾驶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与运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的切换、以及默认模式与快速模式的切换的概念图。
空档与D档由ND切换开关88进行切换。而且,通过在自动变速器168的状态处于D档状态时操作行驶模式切换开关92,从而行驶模式切换部200对自动变速模式与手动变速模式进行切换。另外,若在自动变速模式时,升档开关102以及降档开关104中的任一者被操作,则行驶模式切换部200的手动变速模式切换部212切换至手动变速模式。若在通过升档开关102以及降档开关104而切换至手动变速模式后自动恢复条件成立,则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地恢复(切换)至自动变速模式。对应于ND切换开关88的操作,自动变速模式切换部202的驾驶/运动模式选择部220选择驾驶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以及运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中的任一者,由此进行切换。在为驾驶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时,原则上被设定为默认模式,驾驶模式切换部222根据基于节流阀开度的加速履历来对默认模式与快速模式进行自动地切换。
接下来,依照图12~图20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变速控制装置150的动作。图12~图19表示从手动变速模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的动作,图20是表示默认模式与快速模式的切换的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使用图12~图19的流程图和表示图21的行驶模式的转移的一例的行驶模式转移图,来说明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的动作。在以自动变速模式对自动两轮车12进行了驾驶操作时,手动操作检测部210判断驾驶者是否操作了升档开关102(步骤S1)。
若在步骤S1中判断为升档开关102被操作(进行了升档操作),则手动变速模式切换部212从自动变速模式切换至手动变速模式(步骤S2)。在切换至手动变速模式时,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对应于升档开关102以及降档开关104的操作来对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进行切换。在此,由于在步骤S 1中检测出升档开关102的操作而切换成为手动变速模式,因此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对应于在步骤S1中所检测出的升档开关102的操作来使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升档1级。
接下来,行驶状态判别部214判别升档操作(升档的手动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步骤S3)。行驶状态判别部214使用行驶状态判别图表232,根据升档操作时的节流阀开度和车速,来判别升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该节流阀开度由节流阀开度传感器172检测,车速由车速传感器178检测。
接下来,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升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属于加速行驶区域(步骤S4)。也就是说,判断升档操作时的节流阀开度以及车速是否位于加速行驶区域内。即,判断在步骤S3中所判别出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若在步骤S4中判断为升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为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行驶状态判别部214使用行驶状态判别图表232来判别当前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步骤S5)。也就是说,根据当前的节流阀开度以及车速来判别当前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
接下来,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升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步骤S6)。也就是说,判断当前的节流阀开度以及车速是否位于行驶状态判别图表232的加速行驶区域内。即,判断通过步骤S5而最新判别出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若在步骤S6中判断为升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在升档操作后行驶状态是否临时偏离了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步骤S7)。具体而言,在上次判别出的升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不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情况下,判断为临时偏离了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若在步骤S7中判断为升档操作后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未偏离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持续处于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当前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是否达到了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变速定时)(步骤S8)。
在步骤S8的判断中使用的自动变速图表230使用在上次的自动变速模式中所使用过的自动变速图表230。例如,在上次的自动变速模式是运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的情况下,使用运动模式用变速图表242,在上次的自动变速模式是驾驶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的情况下,使用驾驶模式用变速图表240。此时,上次的自动变速模式是驾驶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在默认模式的情况下,使用默认模式用变速图表250,在快速模式的情况下,使用快速模式用变速图表252。
若在步骤S8中判断为当前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还未达到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则返回至步骤S5。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7中判断为升档操作后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临时偏离了加速行驶区域,则前进至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在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来对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进行切换。
也就是说,在升档操作时是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在升档操作后成为属于巡航行驶区域或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后变成了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在升档操作时是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升档操作后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临时偏离了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后变成了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认为驾驶者想进行降档加速,因此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由此,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能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来执行降档加速,能立刻响应驾驶者的强的加速要求。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8中判断为当前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达到了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则前进至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由于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达到了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因此在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时,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使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升档。
也就是说,在升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在升档操作后也继续保持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当前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达到了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在升档操作时是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升档操作后继续保持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认为驾驶者想要进行缓慢的加速,因此至当前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成为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为止不恢复自动变速模式,因此能在不执行降档加速地实现缓慢的加速的同时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若在步骤S6中判断为升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并非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前进至图13的步骤S21,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升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也就是说,判断在步骤S 5中最新判别出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若在步骤S21中判断为升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是否从成为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经过了巡航用规定时间(第4规定时间)(步骤S22)。此外,巡航用规定时间存储在存储部124中。
若在步骤S22中判断为从成为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未经过巡航用规定时间,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当前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是否达到了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变速定时)(步骤S23)。在步骤S23的判断中使用的自动变速图表230使用在上次的自动变速模式下所使用过的自动变速图表230。
若在步骤S23中判断为当前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未达到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则返回至图12的步骤S5。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22中判断为从成为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经过了巡航用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则前进至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在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来对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进行切换。也就是说,在升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升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持续巡航用规定时间而为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另外,若在步骤S23中判断为当前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达到了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的情况下,前进至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在此,由于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达到了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因此在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时,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使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升档。
也就是说,在升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为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升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为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当前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达到了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在升档操作时是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其后变为了巡航行驶区域状态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认为驾驶者想以升档操作后的变速档位来进行巡航行驶,直到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持续巡航用规定时间为止、或当前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成为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为止,不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因此能以升档操作后的变速档位来进行巡航行驶。另外,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不用频繁地进行切换,从而不会给驾驶者带来因频繁的变速而造成的不适感。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21中判断为升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并非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也就是说,升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从成为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是否经过了减速用规定时间(第2规定时间)(步骤S24)。此外,减速用规定时间存储在存储部124中。
若在步骤S24中判断为从成为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未经过减速用规定时间,则返回至图12的步骤S5,若在步骤S24中判断为从成为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经过了减速用规定时间,则前进至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在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来对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进行切换。
也就是说,在升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升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持续减速用规定时间的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在升档操作时是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其后变为了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认为驾驶者想以升档操作后的变速档位来进行减速行驶,直到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持续减速用规定时间为止不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因此能以升档操作后的变速档位来进行减速行驶。另外,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不用频繁地进行切换,从而不会给驾驶者带来因频繁的变速而造成的不适感。
若在图12的步骤S4中判断为升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并非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前进至图14的步骤S31,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升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也就是说,判断在步骤S3中最新判别出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若在步骤S31中判断为升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行驶状态判别部214使用行驶状态判别图表232来判别当前的行驶状态(步骤S32)。也就是说,根据当前的节流阀开度以及车速来判别当前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
接下来,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升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步骤S33)。也就是说,判断当前的节流阀开度以及车速是否位于行驶状态判别图表232的加速行驶区域内。即,判断在最近的步骤S32中判别出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若在步骤S33中判断为升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前进至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在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来对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进行切换。
也就是说,在升档操作时是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在升档操作后变为了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在升档操作时是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升档操作后变为了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认为驾驶者想进行降档加速,因此,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由此,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能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来执行降档加速,能立刻响应驾驶者的强的加速要求。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33中判断为升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并非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升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步骤S34)。也就是说,判断在步骤S32中最新判别出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若在步骤S34中判断为升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升档操作后自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是否经过了巡航用规定时间(第4规定时间)(步骤S35)。
若在步骤S35中判断为升档操作后自成为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未经过巡航用规定时间,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当前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是否达到了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变速定时)(步骤S36)。在步骤S36的判断中使用的自动变速图表230使用在上次的自动变速模式中所使用过的自动变速图表230。
若在步骤S36中判断为当前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还未达到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则返回至步骤S32。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35中判断为升档操作后自成为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经过了巡航用规定时间,则前进至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在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来对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进行切换。
也就是说,在升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升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持续巡航用规定时间而是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另外,若步骤S36中判断为当前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达到了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的情况下,前进至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在此,由于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达到了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因此在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时,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使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升档。
也就是说,在升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升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当前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达到了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在升档操作时是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升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认为驾驶者想以升档操作后的变速档位来进行巡航行驶,因此直到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经过巡航用规定时间为止、或当前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成为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为止,不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因此能以升档操作后的变速档位来进行巡航行驶。另外,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不用频繁地切换,从而不会给驾驶者带来因频繁的变速而造成的不适感。
若在步骤S34中判断为升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并非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也就是说,升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自成为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是否经过了减速用规定时间(第2规定时间)(步骤S37)。
若在步骤S37中判断为自成为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未经过减速用规定时间,则返回至步骤S32,若判断为自成为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经过了减速用规定时间,则前进至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在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来对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进行切换。
也就是说,在升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升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持续减速用规定时间而是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在升档操作时是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其后变为了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认为驾驶者想以升档操作后的变速档位来进行减速行驶,因此至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经过减速用规定时间为止不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因此能以升档操作后的变速档位进行减速行驶。另外,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不用频繁地切换,从而不会给驾驶者带来因频繁的变速所造成的不适感。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31中判断为升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并非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也就是说,升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前进至图15的步骤S41,行驶状态判别部214使用行驶状态判别图表232来判别当前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也就是说,根据当前的节流阀开度以及车速来判别当前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
接下来,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升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步骤S42)。也就是说,判断在步骤S42中最新判别出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若在步骤S42中判断为升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前进至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在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来对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进行切换。
也就是说,在升档操作时是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升档操作后变为了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在升档操作时是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升档操作后变为了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认为驾驶者想进行降档加速,因此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由此,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能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来执行降档加速,能响应驾驶者的强的加速要求。
若在步骤S42中判断为升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并非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升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步骤S43)。也就是说,判断在步骤S41中最新判别出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若在步骤S43中判断为升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自成为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是否经过了巡航用规定时间(第4规定时间)(步骤S44)。
若在步骤S44中判断为自成为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未经过巡航用规定时间,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当前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是否达到了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变速定时)(步骤S45)。在步骤S45的判断中使用的自动变速图表230使用在上次的自动变速模式中所使用过的自动变速图表230。
若在步骤S45中判断为当前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还未达到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则返回至步骤S41。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44中判断为自成为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经过了巡航用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前进至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在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来对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进行切换。
也就是说,在升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升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持续巡航用规定时间的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另外,若在步骤S45中判断为当前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达到了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的情况下,前进至图12的步骤S 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在此,由于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达到了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因此在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时,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使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升档。
也就是说,在升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升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当前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达到了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在升档操作时是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升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认为驾驶者想以升档操作后的变速档位来进行巡航行驶,因此直到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经过巡航用规定时间为止、或当前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成为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为止,不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因此能以升档操作后的变速档位来进行巡航行驶。另外,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不用频繁地进行切换,从而不会给驾驶者带来因频繁的变速所造成的不适感。
若在步骤S43中判断为升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并非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也就是说,升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升档操作后自成为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是否经过了减速用规定时间(第2规定时间)(步骤S46)。
若在步骤S46中判断为升档操作后自成为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未经过减速用规定时间,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当前的车速是否小于强制降档车速(步骤S47)。若在步骤S47中判断为当前的车速并未小于强制降档车速,则返回至步骤S41。
若在步骤S46中判断为自成为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经过了减速用规定时间,则前进至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在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来对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进行切换。
也就是说,在升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升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持续减速用规定时间的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在升档操作时是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升档操作后的行驶状态是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认为驾驶者想以升档操作后的变速档位进行减速行驶,因此直到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经过减速用规定时间为止,不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因此能以升档操作后的变速档位进行减速行驶。另外,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不用频繁地切换,从而不会给驾驶者带来因频繁的变速所造成的不适感。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47中判断为当前的车速小于强制降档车速,则前进至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在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来对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进行切换。也就是说,在升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升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下车速小于强制降档车速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不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若在图12的步骤S 1中判断为自动两轮车12以自动变速模式进行行驶时驾驶者未操作升档开关102,则前进至图16的步骤S61,手动操作检测部210判断驾驶者是否操作了降档开关104。
若在步骤S61中判断为未操作降档开关104,则返回至图12的步骤S1,若判断为操作了降档开关104(进行了降档操作),则手动变速模式切换部212从自动变速模式切换至手动变速模式(步骤S62)。若切换至手动变速模式,则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对应于升档开关102以及降档开关104的操作来对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进行切换。在此,由于在步骤S61中降档开关104的操作被检测出而切换成为手动变速模式,因此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对应于步骤S61中所检测出的降档开关104的操作来使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降档1级。
接下来,行驶状态判别部214对降档操作(降档的手动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进行判别(步骤S63)。行驶状态判别部214使用行驶状态判别图表232,根据降档操作时的节流阀开度和车速来判别降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该节流阀开度由节流阀开度传感器172检测,车速由车速传感器178检测。
接下来,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降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属于加速行驶区域(步骤S64)。也就是说,判断降档操作时的节流阀开度以及车速是否位于加速行驶区域内。即,判断在步骤S63中所判别出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若在步骤S64中判断为降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行驶状态判别部214使用行驶状态判别图表232来判别当前的行驶状态(步骤S65)。也就是说,根据当前的节流阀开度以及车速来判别当前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
接下来,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降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步骤S66)。也就是说,判断当前的节流阀开度以及车速是否位于行驶状态判别图表232的加速行驶区域内。即,判断通过最近的步骤S65判别出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若在步骤S66中判断为降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自成为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是否经过了与档位相应的加速用规定时间(第1规定时间)(步骤S67)。
“与档位相应的加速用规定时间”是对应于各变速档位而确定的加速用的规定时间,恢复条件判断部216使用与当前的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相应的与档位相应的加速用规定时间来进行判断。例如,在当前的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为3速的情况下,使用对应于该3速而确定的与档位相应的加速用规定时间来进行判断。该与档位相应的加速用规定时间存储在存储部124中,越是低速用的变速档位(接近1速),时间越长。当前的变速档位由档位位置传感器176检测。
若在步骤S67中判断为自成为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未经过与档位相应的加速用规定时间,则返回至步骤S65,若判断为自成为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经过了与档位相应的加速用规定时间,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当前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是否达到了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变速定时)(步骤S68)。在步骤S68的判断中使用的自动变速图表230使用在上次的自动变速模式中所使用过的自动变速图表230。
若在步骤S68中判断为当前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还未达到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则返回至步骤S65。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68中判断为当前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达到了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则前进至图12的步骤S9,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由于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达到了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因此在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时,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使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升档。
也就是说,在降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降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持续与档位相应的加速用规定时间的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当前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达到了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在降档操作时是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降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认为驾驶者通过使降档而要求了强的加速,若以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经过与档位相应的加速用规定时间而当前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成为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则开始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进行升档,因此能防止立刻被升档从而强的加速不持续,从而能响应驾驶者的强的加速要求。另外,由于与档位相应的加速用规定时间在越是低速用的变速档位则时间越短,因此能满足越是低速档越要求强的加速这样的驾驶者的期待。
若在步骤S66中判断为降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并非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前进至图17的步骤S71,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降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也就是说,判断在步骤S65中最新判别出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若在步骤S71中判断为降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自成为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是否经过了巡航用规定时间(第3规定时间)(步骤S72)。
若在步骤S72中判断为自成为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未经过巡航用规定时间,则返回至图16的步骤S65,若在步骤S72中判断为自成为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经过了巡航用规定时间,则前进至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在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来对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进行切换。
也就是说,在降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降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持续巡航用规定时间的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在降档操作时是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其后变为了巡航行驶区域状态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认为驾驶者想以降档操作后的变速档位进行巡航行驶,因此至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持续巡航用规定时间为止不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因此能以降档操作后的变速档位进行巡航行驶。另外,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不用频繁地切换,从而不会给驾驶者带来因频繁的变速所造成的不适感。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71中判断为降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并非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也就是说,降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自成为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是否经过了减速用规定时间(第2规定时间)(步骤S73)。
若在步骤S73中判断为自成为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未经过减速用规定时间,则返回至图16的步骤S65,若判断为自成为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经过了减速用规定时间,则前进至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在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来对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进行切换。
也就是说,在降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降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持续减速用规定时间的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在降档操作时是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其后变为了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认为驾驶者想以降档操作后的变速档位进行减速行驶,因此至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持续减速用规定时间为止不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因此能以降档操作后的变速档位进行减速行驶。另外,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不用频繁地切换,从而不会对驾驶者带来因频繁的变速所造成的不适感。
若在图16的步骤S64中判断为降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并非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前进至图18的步骤S81,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降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也就是说,判断在图16的步骤S63中判别出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若在步骤S81中判断为降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行驶状态判别部214使用行驶状态判别图表232来判别当前的行驶状态(步骤S82)。也就是说,根据当前的节流阀开度以及车速来判别当前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
接下来,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降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步骤S83)。也就是说,判断在步骤S82中最新判别出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若在步骤S83中判断为降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自成为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是否经过了与档位相应的加速用规定时间(第1规定时间)(步骤S84)。
若在步骤S84中判断为自成为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未经过与档位相应的加速用规定时间,则返回至步骤S82。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84中判断为自成为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经过了与档位相应的加速用规定时间,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当前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是否达到了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变速定时)(步骤S85)。在步骤S85的判断中使用的自动变速图表230使用在上次的自动变速模式中所使用过的自动变速图表230。
若在步骤S85中判断为当前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还未达到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则返回至步骤S82。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85中判断为当前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达到了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则前进至图12的步骤S9,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由于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达到了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因此在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时,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使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升档。
也就是说,在降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降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持续与档位相应的加速用规定时间的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当前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达到了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在降档操作时是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降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认为驾驶者通过使降档来要求了强的加速,在以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经过与档位相应的加速用规定时间,当前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成为进行升档的车速以及节流阀开度时,开始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进行升档,因此能防止立刻被升档从而强的加速不持续,从而能响应驾驶者的强的加速要求。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83中判断为降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并非属于加速行驶状态的行驶状态,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降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步骤S86)。也就是说,判断在步骤S82中最近判别出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若在步骤S86中判断为降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降档操作后自成为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是否经过了巡航用规定时间(第3规定时间)(步骤S87)。
若在步骤S87中判断为降档操作后自成为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未经过巡航用规定时间,则返回至步骤S82,若判断为降档操作后自成为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经过了巡航用规定时间,则前进至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在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来对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进行切换。
也就是说,在降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降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持续巡航用规定时间的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在降档操作时是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降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巡航行驶区域状态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认为驾驶者想以降档操作后的变速档位进行巡航行驶,因此直到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持续巡航用规定时间为止不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因此能以降档操作后的变速档位进行巡航行驶。另外,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不用频繁地切换,从而不会给驾驶者带来因频繁的变速所造成的不适感。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86中判断为降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不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也就是说,降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降档操作后自成为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是否经过了减速用规定时间(第2规定时间)(步骤S88)。
若在步骤S88中判断为自成为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未经过减速用规定时间,则返回至步骤S82,若判断为自成为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经过了减速用规定时间,则前进至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在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来对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进行切换。
也就是说,在降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降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持续减速用规定时间的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在降档操作时是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其后变为了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认为驾驶者想以降档操作后的变速档位进行减速行驶,因此直到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持续减速用规定时间为止不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能以降档操作后的变速档位来进行减速行驶。另外,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不用频繁地切换,从而不会给驾驶者带来因频繁的变速所造成的不适感。
若在步骤S81中判断为降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并非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也就是说,降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则前进至图19的步骤S100,行驶状态判别部214使用行驶状态判别图表232来判别当前的行驶状态。也就是说,根据当前的节流阀开度以及车速来判别当前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
接下来,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降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步骤S101)。也就是说,判断在步骤S100中最新判别出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若在步骤S101中判断为降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前进至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在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来对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进行切换。
也就是说,在降档操作时是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降档操作后变为了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在降档操作时是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降档操作后变为了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认为驾驶者想进行降档加速,因此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由此,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能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来执行降档加速,能响应驾驶者的强的加速要求。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101中判断为降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并非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降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步骤S102)。也就是说,判断在步骤S100中最新判别出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若在步骤S102中判断为降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判断降档操作后自成为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是否经过了巡航用规定时间(第3规定时间)(步骤S103)。
若在步骤S103中判断为自成为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未经过巡航用规定时间,则返回至步骤S100,若判断为自成为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经过了巡航用规定时间,则前进至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在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来对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进行切换。
也就是说,在降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降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持续巡航用规定时间的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在降档操作时是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降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巡航行驶区域状态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认为驾驶者想以降档操作后的变速档位进行巡航行驶,因此直到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持续巡航用规定时间为止不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因此能以降档操作后的变速档位来进行巡航行驶。另外,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不用频繁地切换,从而不会给驾驶者带来因频繁的变速所造成的不适感。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102中判断为降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不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也就是说,降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当前的车速是否小于强制降档车速(步骤S104)。
若在步骤S104中判断为当前的车速并非小于强制降档车速,则返回至步骤S100,若判断为当前的车速小于强制降档车速,则前进至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在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自动变速图表230来对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进行切换。
也就是说,在降档操作时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降档操作后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下车速小于了强制降档车速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如上所述,根据升档以及降档的手动变速操作、手动变速操作时以及手动变速操作后的行驶状态,来判断向自动变速模式的自动恢复条件是否成立,由于在自动恢复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因此能遵循驾驶者的行驶要求来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能不给驾驶者带来不适感地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接下来,使用图20来说明默认模式与快速模式的切换动作。
在以自动两轮车12的驾驶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进行行驶时,以规定的周期来执行图20所示的动作。驾驶模式切换部222判断快速模式切换条件是否已成立(步骤S121)。在快速模式切换条件未成立的情况下,当前,驾驶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被设定为默认模式,在快速模式切换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被设定为快速模式。
若在步骤S121中判断为快速模式切换条件未成立(判断为当前是默认模式),则驾驶模式切换部222判断自动两轮车12是否进入了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步骤S122)。也就是说,判断当前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从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或者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进入了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是否进行了切换)。具体而言,行驶状态判别部214以规定的周期判别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并基于该判别结果来判断是否进入了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此外,行驶状态判别部214使用行驶状态判别图表232来根据当前的节流阀开度以及车速判别行驶状态,这是不言自明的。
若在步骤S122中判断为还未进入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处理结束,若判断为进入了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驾驶模式切换部222判断一定时间(例如,5秒)内向加速行驶区域的进入是否连续进行了3次(规定次数)以上(步骤S123)。也就是说,在进入了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后,临时偏离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并在一定时间内再次进入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这样的动作连续进行,判断进入了加速行驶区域的次数是否为3次以上。
若详细说明,在进入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偏离了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从上次进入了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定时起一定时间内再次进入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偏离了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从上次进入了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定时起一定时间内再次进入了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判断为一定时间内向加速行驶区域的进入连续进行了3次以上。
具体而言,如图22所示,驾驶模式切换部222不仅对自动两轮车12进入了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次数进行计数,还在从进入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一定时间内自动两轮车12未再次进入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对计数出的次数进行复位(也就是说,清零)。而且,若计数出的次数为3以上,则驾驶模式切换部222判断为一定时间内向加速行驶区域的进入连续进行了3次以上。
也就是说,在驾驶模式切换部222为了判断出在一定时间内向加速行驶区域的进入连续进行了3次以上,至少需要在第1规定时间(一定时间×2)内进入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3次以上,且需要进入了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定时的前后的间隔为一定时间以内。作为一定时间内向加速行驶区域的进入连续进行3次以上的情况,例如,若驾驶者在短时间的期间内对节流阀把手72打开或关闭,则认为是连续地进行了操作的情况。此外,尽管在步骤S123中是判断一定时间内向加速行驶区域的进入是否连续进行了3次以上,但也可以是2以上的规定次数即可。
若在步骤S123中判断为一定时间内向加速行驶区域的进入未连续进行3次以上,则结束处理,若判断为一定时间内向加速行驶区域的进入连续进行了3次以上,则驾驶模式切换部222判断为快速模式切换条件成立(步骤S124)。
接下来,驾驶模式切换部222将驾驶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从默认模式自动地切换至快速模式(步骤S125),并结束处理。此时,驾驶模式切换部222通过从默认模式用变速图表250自动地切换至快速模式用变速图表252,来从默认模式自动地切换至快速模式。由此,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在驾驶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被选择的情况下,使用快速模式用变速图表252来对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进行切换。
在弯道连续的山道等处,在进弯道时使速度减速,在出弯道时使速度加速,因此会频繁地进行节流阀把手72的操作,在规定时间的期间内对减速和加速进行反复,因此在自动两轮车12行驶于山道等时,在步骤S123中判断为一定时间内进入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次数连续进行了3次以上,在步骤S125中自动地切换为重视驱动力的快速模式,因此驾驶者将无需选择运动模式,使用方便度高,驾驶操作变得轻松,而且能实现灵活的驾驶。
在从进入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一定时间内未再次进入加速行驶区域的情况下,能认为未频繁地进行节流阀把手72的操作,并非转弯行驶,因此通过使计数器复位,能防止向快速模式的切换。
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121中判断为快速模式切换条件成立,则判断当前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步骤S126)。也就是说,行驶状态判别部214以规定的周期来判别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并基于该判别结果来判断当前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若在步骤S126中判断为当前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并非是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结束处理,若判断为当前的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是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驾驶模式切换部222判断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是否持续了第2规定时间(例如,8秒)(步骤S127)。
若在步骤S127中判断为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未持续第2规定时间,则结束处理,若判断为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持续了第2规定时间,则驾驶模式切换部222判断为默认模式切换条件成立(步骤S128)。
接下来,驾驶模式切换部222将驾驶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从快速模式自动地切换至默认模式(步骤S129),并结束处理。此时,驾驶模式切换部222通过从快速模式用变速图表252自动地切换至默认模式用变速图表250,来从快速模式自动地切换至默认模式。由此,在驾驶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被选择的情况下,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使用默认模式用变速图表250来对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进行切换。
在巡航行驶区域的状态持续第2规定时间的情况下,由于能判断为驾驶者例如在街中等悠闲地行驶,因此通过自动地切换至默认模式,能进行遵循了驾驶者的意愿的行驶。
此外,若通过驾驶者的ND切换开关88而被指示为运动模式,则驾驶/运动模式选择部220通过选择运动模式用变速图表242来选择运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由此,能在可靠地识别出驾驶者的意愿的情况下选择运动模式。此外,在运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被选择了的情况下,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使用运动模式用变速图表242来对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进行切换。
如上所述,在驾驶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被选择(设定)时,根据基于节流阀开度的加速履历来对默认模式与快速模式进行切换,因此在从街中行驶到山道等的上下坡路行驶为止的宽范围的行驶状态下,不使用斜率检测单元等就能提供适当的行驶,且能不需要频繁的换档操作,且能实现平稳的行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备1个行驶状态判别图表232,并使用该1个行驶状态判别图表232来由行驶状态判别部214判别了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但也可以按每个变速档位来具备行驶状态判别图表232。在此情况下,行驶状态判别部214可以使用与当前的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档位对应的行驶状态判别图表232来判别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由此,能使自动两轮车12的行驶状态的判别得以提高。
以上,使用优选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记载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确,能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多种变更或改良。施加了这样的变更或改良后的形态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内,且根据权利要求的记载而明确。另外,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带括号的标号是为了使本发明的理解容易且与附图中的标号一致,本发明不应解释为仅局限于带标号的要素。
标号说明
12…自动两轮车                22…动力组件
70…左把手                    72…节流阀把手
88…ND切换开关                92…行驶模式切换开关
102…升档开关                 104…降档开关
124…存储部                   154…节流阀
156…发动机                   158…喷嘴
160…点火活塞                 166…曲柄轴
168…自动变速器            170…节流阀把手开度传感器
172…节流阀开度传感器      174…转速传感器
176…档位位置传感器        178…车速传感器
180…ECU                   182…发动机控制部
184…自动变速器控制部      200…行驶模式切换部
202…自动变速模式切换部    210…手动操作检测部
212…手动变速模式切换部    214…行驶状态判别部
216…恢复条件判断部        218…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
220…驾驶/运动模式选择部   222…驾驶模式切换部
230…自动变速图表          232…行驶状态判别图表
240…驾驶模式用变速图表    242…运动模式用变速图表
250…默认模式用变速图表    252…快速模式用变速图表

Claims (9)

1.一种变速控制装置(150),具有手动使变速器(168)变速的手动变速模式以及至少基于设定了与车速相应的所述变速器(168)的变速定时的自动变速图表(230)来使所述变速器(168)自动地变速的自动变速模式,并且具备: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单元(218),其在所述自动变速模式中进行了手动变速操作的情况下,切换至所述手动变速模式,并在手动变速操作后,自动恢复至所述自动变速模式,
所述变速控制装置(150)的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单元(218)具备:
手动操作检测单元(210),其在所述自动变速模式中,对所述变速器(168)的升档以及降档的手动变速操作进行检测;
第1行驶状态判别单元(214),其判别在执行手动变速操作时的车辆(12)的行驶状态;和
第2行驶状态判别单元(214),其判别手动变速操作后的车辆(12)的行驶状态,
至少根据所述变速器(168)的升档以及降档的手动变速操作、手动变速操作时以及手动变速操作后的行驶状态,来切换向自动变速模式的自动恢复的状态,
所述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单元(218)基于所述自动变速图表(230)中的变速定时或规定的变速区域中存在的经过时间,来切换向自动变速模式的恢复的状态,
所述第1行驶状态判别单元(214)以及所述第2行驶状态判别单元(214)判别是属于加速行驶区域、减速行驶区域、以及巡航行驶区域中的哪一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在手动变速操作时的行驶状态属于加速行驶区域,进行使所述变速器(168)升档的手动变速操作,且手动变速操作后的行驶状态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情况下,所述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单元(218)基于所述自动变速图表(230)至成为所述变速器(168)进行升档的变速定时为止,不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控制装置(150),其特征在于,
在手动变速操作时的行驶状态属于加速行驶区域,进行使所述变速器(168)升档的手动变速操作,且手动变速操作后的行驶状态临时偏离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后再次成为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时,所述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单元(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控制装置(150),其特征在于,
在手动变速操作时的行驶状态属于加速行驶区域或巡航行驶区域,进行使所述变速器(168)降档的手动变速操作,且手动变速操作后的行驶状态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情况下,所述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单元(218)从成为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经过第1规定时间、且基于所述自动变速图表(230)至成为所述变速器(168)进行升档的变速定时为止,不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控制装置(150),其特征在于,
在手动变速操作时的行驶状态属于加速行驶区域或巡航行驶区域,进行使所述变速器(168)降档的手动变速操作,且手动变速操作后的行驶状态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情况下,所述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单元(218)从成为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经过第1规定时间、且基于所述自动变速图表(230)至成为所述变速器(168)进行升档的变速定时为止,不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控制装置(15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规定时间根据手动变速操作后的变速档位而确定,越是低速用的变速档位,时间越短。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控制装置(150),其特征在于,
在手动变速操作时的行驶状态属于加速行驶区域或巡航行驶区域,且手动变速操作后的行驶状态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情况下,所述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单元(218)在从成为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经过第2规定时间时,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控制装置(150),其特征在于,
在手动变速操作时的行驶状态属于减速行驶区域,且手动变速操作后的行驶状态属于加速行驶区域时,所述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单元(218)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控制装置(150),其特征在于,
无论手动变速操作时的行驶状态属于哪一个行驶区域,在进行使所述变速器(168)降档的手动变速操作,且手动变速操作后的行驶状态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情况下,所述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单元(218)在从成为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经过第3规定时间时,均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控制装置(150),其特征在于,
无论手动变速操作时的行驶状态属于哪一个行驶区域,在进行使所述变速器(168)升档的手动变速操作,且手动变速操作后的行驶状态属于巡航行驶区域的情况下,所述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单元(218)在从成为巡航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起经过第4规定时间时、或基于所述自动变速图表(230)至成为所述变速器(168)进行升档的变速定时时,均自动恢复至自动变速模式。
CN201210347412.3A 2011-09-21 2012-09-18 变速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167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6085A JP5722178B2 (ja) 2011-09-21 2011-09-21 変速制御装置
JP2011-206085 2011-09-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16708A CN103016708A (zh) 2013-04-03
CN103016708B true CN103016708B (zh) 2015-04-15

Family

ID=47751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4741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16708B (zh) 2011-09-21 2012-09-18 变速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855873B2 (zh)
JP (1) JP5722178B2 (zh)
CN (1) CN103016708B (zh)
BR (1) BR102012023566A2 (zh)
DE (1) DE102012216651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78104B2 (ja) * 2012-09-28 2016-03-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ツインクラッチ制御装置
JP6359108B2 (ja) * 2014-09-01 2018-07-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JP6028060B2 (ja) 2015-03-26 2016-11-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制御装置
JP2016205538A (ja) * 2015-04-24 2016-12-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制御装置
JP7032974B2 (ja) * 2018-03-30 2022-03-09 カワサキモータース株式会社 変速機付き車両
JP7084816B2 (ja) * 2018-08-06 2022-06-15 カワサキモータース株式会社 変速機付き乗物
CN110836262B (zh) * 2018-08-17 2021-09-07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档位切换方法、装置
JP6745851B2 (ja) 2018-09-18 2020-08-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制御装置
JP7373989B2 (ja) * 2019-12-26 2023-11-06 カワサキモータース株式会社 リーン型車両
CN111365451A (zh) * 2020-04-10 2020-07-03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自动变速器换挡策略修正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3876A (zh) * 2004-03-05 2005-09-0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控制装置
CN1854569A (zh) * 2002-06-12 2006-11-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自动变速器的换档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201129446Y (zh) * 2007-12-03 2008-10-08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变速控制装置
CN101765730A (zh) * 2007-12-27 2010-06-30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37356B2 (ja) 1989-09-08 1999-08-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非接触型眼圧計
JP3094729B2 (ja) 1993-03-24 2000-10-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手動変速の可能な自動変速機用変速制御装置
DE19744598B4 (de) 1997-10-09 2006-06-08 Volkswagen Ag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s Automatikgetriebes eines Kraftfahrzeuges
JP3794483B2 (ja) * 2002-06-05 2006-07-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無段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JP4125067B2 (ja) * 2002-06-12 2008-07-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DE10311638A1 (de) 2003-03-14 2004-10-14 Conti Temic Microelectronic Gmbh Kraftfahrzeug
JP4573289B2 (ja) * 2003-10-14 2010-11-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DE102004028705B3 (de) 2004-06-14 2006-02-09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s Automatikgetriebes
DE102004057724A1 (de) 2004-11-30 2006-06-01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Vorrichtung zum Steuern eines automatisch schaltenden Getriebes
JP4417320B2 (ja) * 2005-11-08 2010-02-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JP4123289B2 (ja) * 2006-07-11 2008-07-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JP2008111470A (ja) * 2006-10-30 2008-05-15 Nissan Motor Co Ltd 無段変速機のモード切り替え時変速制御装置
JP4475281B2 (ja) * 2007-02-14 2010-06-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無段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JP5055413B2 (ja) * 2010-09-08 2012-10-24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機及び変速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4569A (zh) * 2002-06-12 2006-11-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自动变速器的换档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663876A (zh) * 2004-03-05 2005-09-0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控制装置
CN201129446Y (zh) * 2007-12-03 2008-10-08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变速控制装置
CN101765730A (zh) * 2007-12-27 2010-06-30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2216651B4 (de) 2021-10-07
US8855873B2 (en) 2014-10-07
DE102012216651A1 (de) 2013-03-21
CN103016708A (zh) 2013-04-03
US20130073153A1 (en) 2013-03-21
JP2013068246A (ja) 2013-04-18
BR102012023566A2 (pt) 2014-11-18
JP5722178B2 (ja) 2015-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16708B (zh) 变速控制装置
CN103016707B (zh) 变速控制装置
CN1315690C (zh) 自行车用变速控制装置
CN103195917B (zh) 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US10730516B2 (en) Saddled vehicle
CN102725188B (zh) 车辆控制装置
CN102741528B (zh) 车辆控制装置
CN106573661B (zh) 鞍乘型车辆
TWI538847B (zh) 跨騎型車輛之制動力控制裝置
CN103781655B (zh) 电动车辆
EP1158221B1 (en) Control system for vehicula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01264731A (zh) 车辆驱动装置
CN101309812A (zh) 鞍乘型车辆的定速行驶控制装置
JP2005164010A (ja) 車両の減速制御装置
CN103574026A (zh) 一种手动档汽车换档语音提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P3098482A1 (en) Saddled vehicle
CN105431622A (zh) 鞍乘型车辆
CN109154340A (zh) 跨骑型车辆的驱动力控制装置
CN103303160B (zh) 速度自动控制系统、方法和电动车
CN202029752U (zh) 一种换挡时机判定和提醒装置
JP2010121672A (ja) 変速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
CN107380100A (zh) 动能监控系统
JP2015034569A (ja) 車両の変速制御装置
CN105408603A (zh) 鞍乘型车辆
JP3649105B2 (ja) 車両用走行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15

Termination date: 202109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