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16707B - 变速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变速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16707B
CN103016707B CN201210349141.5A CN201210349141A CN103016707B CN 103016707 B CN103016707 B CN 103016707B CN 201210349141 A CN201210349141 A CN 201210349141A CN 103016707 B CN103016707 B CN 1030167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eries
travelling state
veins spectrogram
speed change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4914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16707A (zh
Inventor
竹内义明
横川幸生
橘高荣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16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167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167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167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 F16H61/02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 F16H61/0204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for gearshift control, e.g. control functions for performing shifting or generation of shift signal
    • F16H61/0213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for gearshift control, e.g. control functions for performing shifting or generation of shift signal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for generating shift sign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 F16H61/02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 F16H61/0204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for gearshift control, e.g. control functions for performing shifting or generation of shift signal
    • F16H61/0213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for gearshift control, e.g. control functions for performing shifting or generation of shift signal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for generating shift signals
    • F16H2061/0227Shift map selection, i.e.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selection between different shift maps, e.g. to initiate switch to a map for up-hill dri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14Inputs being a function of torque or torque demand
    • F16H59/18Inputs being a function of torque or torque demand dependent on the position of the accelerator ped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48Inputs being a function of accel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速控制装置,在从街道行驶到上下坡路行驶的广范围的行驶状态下,不使用坡度检测装置等也能够提供恰当的行驶,从而能够进行顺畅的行驶。该变速控制装置(150)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自动切换多个传动比,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包括驱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0)和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2),驱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0)包括第一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和变速比低的区域比所述第一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多但比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2)少的第二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根据基于节流阀开度的加速历史记录切换第一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和第二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

Description

变速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速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如下述专利文件1所述的技术,使一个挡位具有不同的变速脉谱图,根据行驶状态切换脉谱图。例如,在将变速杆固定在“1”挡的情况下,判断行驶中的坡度,若是下坡路就自动切换到下坡路用脉谱图(マップ)而允许减挡,若不是下坡的上坡路或平坦路就自动切换到上坡路或平坦路用脉谱图而允许加挡,从而不需要将变速杆操纵到“D”挡。
专利文件1:(日本)特开平8-210487号公报
现有技术将“1”挡和“2”挡中的变速情况特别化,尤其在上坡路和下坡路重复的道路上行驶时特别有效。但是,以“1”挡或“2”挡继续行驶等情况,从耗油量和发动机噪音等方面考虑不是上策,并且,由于需要检测坡度的传感器,因此导致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速控制装置,在从街道行驶到山路等的上下坡路行驶的广范围的行驶状态下,不使用坡度检测装置等也能够提供恰当的行驶,并且,不需要复杂的变速操作,能够流畅地行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变速控制装置(150)至少具有设定了与车速对应的变速正时的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并基于该自动变速脉谱图(230)自动切换多个传动比,在该变速控制装置(150)中,所述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包括驱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0)和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2),该驱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0)与正常的行驶全面对应,该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2)与所述驱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0)相比,变速比低的区域多并且与驱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0)相比更适用于运动型行驶,该变速控制装置(150)具有模式选择机构(220),该模式选择机构(220)用于选择所述驱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0)和所述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2)中的任一个变速脉谱图,该变速控制装置(150)的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0)包括作为基本变速脉谱图的第一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和第二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该第二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与所述第一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相比变速比低的区域多,所述变速控制装置(150)具有驱动模式用脉谱图切换机构(222),该驱动模式用脉谱图切换机构(222)在所述模式选择机构(220)选择了所述驱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0)时,根据基于节流阀开度的加速历史记录切换所述第一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和所述第二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所述第二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的变速比低的区域小于所述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2)的变速比低的区域。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的变速控制装置(150)的基础上,具有基于车速和节流阀开度辨别车辆(12)是否处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行驶状态辨别机构(214),驱动模式用脉谱图切换机构(222)累计所述车辆(12)突入所述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次数,在第一规定时间内以规定次数突入所述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方面的变速控制装置(150)的基础上,在所述车辆(12)突入所述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再次突入所述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驱动模式用脉谱图切换机构(222)使累计的次数清零。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或第三方面的变速控制装置(150)的基础上,所述行驶状态辨别机构(214)进一步基于车速和节流阀开度辨别所述车辆是否处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在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以后,所述车辆(12)在第二规定时间处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驱动模式用脉谱图切换机构(222)切换到第一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四方面发明中的任一方面的变速控制装置(150)的基础上,所述模式选择机构(220)根据驾驶员的手动操作选择所述驱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0)和所述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2)中的任一个变速脉谱图。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驱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包括第一模式用变速脉谱图和第二模式用变速脉谱图,由此能够允许广范围的行驶状态。特别是在连续转弯的山路等上,在向转弯处驶入时使速度减小,而驶出转弯时使速度增加,因此减速与加速在规定时间内重复,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选择第二模式用变速脉谱图,所以不需要驾驶员选择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变得便于操作,使驾驶变得容易。并且,如果加减速少,则自动切换到第一模式用变速脉谱图,因此使驾驶操作变得更加容易。进而,在山路等的上坡陡的情况下,通过选择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应对山路状况的驾驶员的选择范围变宽。并且,在能够通过驾驶员的变速操作进行手动变速的情况下,还可以进一步组合驾驶员根据需要手动选择传动比的切换的操作,因此进一步增加在各行驶状况下的驾驶员的自由和乐趣。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通过在第一规定时间内以规定次数突入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可以判断为驾驶员频繁地进行节流阀操作,正在享受转弯的乐趣,因此能够通过切换到第二模式用变速脉谱图来实现流畅的行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突入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再次突入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驾驶员没有频繁地进行节流阀操作,不是转弯行驶,因此能够通过使累计次数清零来防止向第二模式用变速脉谱图切换。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持续了第二规定时间的情况下,驾驶员能够判断为正在例如街道等上缓慢行驶,因此能够通过切换到第一模式用脉谱图来进行符合驾驶员意愿的行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通过驾驶员的手动操作能够选择驱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和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中的任一个变速脉谱图,因此能够在准确地认识了驾驶员的意愿的情况下运用运动模式用选择脉谱图。
附图说明
图1是搭载有本实施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的二轮机动车的外观左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二轮机动车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是仪表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变速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是自动变速器控制部和存储部的功能框图。
图6是行驶状态辨别脉谱图。
图7是默认模式用变速脉谱图。
图8是快速模式用变速脉谱图。
图9是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
图10是表示默认模式用变速脉谱图、快速模式用变速脉谱图及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的从一挡变速到二挡的变速正时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模式与手动变速模式的切换、驱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与运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的切换、默认模式与快速模式的切换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从手动变速模式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从手动变速模式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从手动变速模式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从手动变速模式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从手动变速模式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从手动变速模式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从手动变速模式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从手动变速模式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默认模式与快速模式之间的切换动作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二轮机动车的行驶模式的变化的一个例子的行驶模式变化图。
图22是用于说明判断在一定时间内是否连续三次以上突入加速行驶区域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二轮机动车
22…动力单元
70…左手柄
72…节流阀手柄
88…ND切换开关
92…行驶模式切换开关
102…加挡开关
104…减挡开关
124…存储部
154…节流阀
156…发动机
158…喷油器
160…火花塞
166…曲轴
168…自动变速器
170…节流阀手柄开度传感器
172…节流阀开度传感器
174…转速传感器
176…齿轮位置传感器
178…车速传感器
180…ECU
182…发动机控制部
184…自动变速器控制部
200…行驶模式切换部
202…自动变速模式切换部
210…手动操作检测部
212…手动变速模式切换部
214…行驶状态辨别部
216…恢复条件判断部
218…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
220…驱动/运动模式选择部
222…驱动模式切换部
230…自动变速脉谱图
232…行驶状态辨别脉谱图
240…驱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
242…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
250…默认模式用变速脉谱图
252…快速模式用变速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揭示本发明的变速控制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
图1是搭载有本实施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的二轮机动车(包括自带动力的自行车)12的外观左视图。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容易理解发明,在没有特别说明时,以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为基准说明前后和上下方向,并且,以从乘坐在车体上的驾驶员看的方向为基准说明左右方向。
二轮机动车(车辆)12具有:车架14,其构成车体;左右一对前叉18,其旋转自如地轴支撑于设置在车架14的前端部上的头管16;前轮(转向轮)20,其安装在前叉18上;动力单元22,其包括支撑于车架14的作为二轮机动车12的动力源的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摇臂26,其可摆动地支撑于车架下部的枢轴部24;后轮(驱动轮)28,其安装在该摇臂26的后端部上。
车架14具有:一对主架30,其从头管16向斜下方延伸;枢轴部24,其连接在主架30的后部并向下方延伸;左右一对座椅架32,其安装在主架30的后部向后斜上方延伸。
在头管16的前方设置有照射车体前方的前照灯34。在头管16的上方安装有可操纵前轮20的杆状车把36。
前轮20旋转自如地轴支撑于前叉18的下端部,在该前轮20的侧面安装有用于对前轮20施加制动力的前轮制动装置(盘式制动器)20a。并且,在前叉18的下端部安装有从上方覆盖前轮20的前轮挡泥板38。
动力单元22被主架30和枢轴部24固定支撑。摇臂26从枢轴部24向后方大致水平地延伸,并且在其后端部可旋转地轴支撑有后轮28。在后轮28的侧面安装有用于对后轮28施加制动力的后轮制动装置(盘式制动器)28a。
在动力单元22的上部设置有燃料箱40,在座椅架32的上方且在燃料箱40的后方配置有供乘坐者乘坐的座椅42。座椅42采用所谓前后排列式座椅,该座椅42包括供驾驶员乘坐的前座42a和位于前座42a的后方供同乘者乘坐的后座42b。在座椅架32的后部安装有向后方延伸且从座椅架32的后下侧向斜下方延伸的后轮挡泥板44。在座椅42的后方安装有尾灯单元46。尾灯单元46包括制动灯46a和后侧方向指示灯46b。
在二轮机动车12上安装有朝着车体的前后方向构成车体外观的车体罩48。车体罩48具有:前罩50,其覆盖车体的前方;左右一对侧罩52,其从前照灯34的两侧面向后方延伸;后罩54,其与座椅架32一同向后上方延伸并覆盖座椅架32的两侧面。在前罩50的上部设置有遮板56,在前罩50的左右安装有前侧方向指示灯58。
图2是图1所示的二轮机动车12的主要部分放大图。该图2是从车体后方且从上方俯瞰车把周围的图。在前罩50上,在遮板56与车把36之间安装有仪表装置66,该仪表装置66包括发动机转速表(转速表)60、表示车速等的左侧液晶面板62以及具有里程表等的右侧液晶面板64。
车把36包括:车把轴68,其沿左右方向延伸;左手柄70,其配置于车把轴68的左端部;右手柄72,其配置于车把轴68的右端部。右手柄72可相对于车把轴68转动(旋转),用于指示加速(发动机转速上升)。下面,也有将右手柄72称为节流阀手柄(油门手柄)的情况。在节流阀手柄72的车体前方侧配置有前轮制动杆74,在该前轮制动杆74的基部安装有储存液压制动系统的工作油的储油箱76。同样,在左手柄70的车体前方侧配置有后轮制动杆78,在该后轮制动杆78的基部安装有储存液压制动系统的工作油的储油箱80。通过由驾驶员操作前轮制动杆74,前轮制动装置20a动作,由此对前轮20施加制动力。并且,通过由驾驶员操作后轮制动杆78,后轮制动装置28a动作,由此对后轮28施加制动力。
在车把36的大致中央设置有主开关82,在车把36的右侧,与节流阀手柄72的车体中央侧相邻地安装有具有各种电气部件操作开关的车把开关84。在车把开关84上设置有发动机停止开关86、ND切换开关88、启动开关90及行驶模式切换开关92。
行驶模式切换开关92是用于进行自动变速模式(AT模式)与手动变速模式(MT模式)的切换的开关。发动机停止开关86是用于使所述发动机的运转紧急停止的开关。自动变速模式是指能够自动切换所述自动变速器的传动比的模式,手动变速模式是指手动切换所述自动变速器的传动比的模式。
ND切换开关88用于在二轮机动车12停车时,通过按压左方的D侧或右方的N侧,将所述自动变速器的状态切换到空挡“N”状态或前进挡“D”状态。在所述自动变速器的状态为前进挡状态时,如果操作行驶模式切换开关92,则进行自动变速模式与手动变速模式的切换。如果在驱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中进一步按压ND切换开关88的D侧,则从驱动模式切换到运动模式,如果在运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中按压ND切换开关88的N侧,则从运动模式切换到驱动模式。驱动模式和运动模式是自动变速模式的一种,运动模式是比驱动模式更加重视驱动力的自动变速模式。启动开关90是用于使所述发动机开始动作的开关。
在车把36的左侧,与左手柄70的车体中央侧接近地安装有具有各种电气部件的操作开关的车把开关94。在左侧的车把开关94上设置有前照灯34的光轴切换开关96、喇叭开关98、方向指示灯开关100、在自动变速模式中用于手动进行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操作的加挡开关102和减挡开关104。附图标记106是牵引力关闭开关。需要说明的是,在自动变速模式中,如果操作加挡开关102和减挡开关104中的任一开关,则切换到手动变速模式。
图3是仪表装置66的主视图。在仪表装置66的壳体66a中配置有发动机转速表60、左侧液晶面板62及右侧液晶面板64。在左侧液晶面板62和右侧液晶面板64的下方设置有进行显示的切换和显示的清零等的操作开关110,112。
左侧夜晶面板62包括显示二轮机动车12的车速的速度表114和显示燃料剩余量的燃料表116。在右侧液晶面板64中,除了水温表118和显示当前传动比的齿轮位置显示部120以外,还设有多个显示功能。
图4是变速控制装置150的示意图。设置在进气管152上的节流阀(进入空气量调整装置)154用于调整进入发动机156的进入空气量。在进气管152上设置有喷油器(燃料喷射装置)158,该喷油器158用于向经由节流阀154流入发动机156的燃烧室的空气喷射燃料而生成混合气体,在发动机156上设置有火花塞(点火装置)160,该火花塞160用于对流入所述燃烧室的混合气体点火。通过火花塞160的点火,所述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体燃烧,发动机156将燃烧能转换成动力。
马达162用于调整节流阀154的开度,通过驱动器164来驱动。作为发动机156的输出轴的曲轴166经由自动变速器(变速器)168与后轮28连接。自动变速器168具有多个传动比,根据车速和节流阀开度自动切换传动比,将传递到的转矩改变为变速比(减速比)并传递到后轮28。
变速控制装置150具有:节流阀手柄开度传感器(节流阀手柄开度检测装置)170,其用于检测节流阀手柄72的开度;节流阀开度传感器(节流阀开度检测装置)172,其用于检测节流阀154的开度(节流阀开度);转速传感器174,其用于检测发动机156的曲轴166的转速(发动机转速);齿轮位置传感器176,其用于检测自动变速器168的齿轮位置(当前的传动比);车速传感器(车速检测装置)178,其通过检测后轮28的转速来检测二轮机动车12的车速。由节流阀手柄开度传感器170、节流阀开度传感器172、转速传感器174、齿轮位置传感器176及车速传感器178检测到的信号被传输到ECU(控制部)180。并且,ND切换开关88、行驶模式切换开关92、加挡开关102及减挡开关104的操作信号也被传输到ECU180。上述各传感器以一定的周期进行检测。
ECU180具有用于驱动控制发动机156的发动机控制部182和用于驱动控制自动变速器168的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存储部124是存储程序和数据等的存储介质。ECU180包括存储器、CPU(计算机)等,该CPU通过读入存储于存储部124的程序,起到本实施方式的ECU180的作用。
发动机控制部182根据节流阀手柄开度传感器170所检测到的节流阀手柄72的开度调整节流阀开度,并且,基于节流阀开度(或者节流阀手柄72的开度)和车速传感器178所检测到的车速等,控制喷油器158的燃料喷射量和喷射正时以及火花塞160的点火时间,从而控制发动机转速。
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存储于存储部124的多个变速脉谱图驱动控制自动变速器168。
图5是表示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和存储部124的构成的功能框图。自由变速器控制部184包括行驶模式切换部200和自动变速模式切换部202。行驶模式切换部200(自动变速模式恢复机构)具有手动操作检测部210、手动变速模式切换部212、行驶状态辨别部214、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及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变速模式切换部202包括驱动/运动模式选择部220和驱动模式切换部222。
并且,存储部124具有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和行驶状态辨别脉谱图232。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包括驱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0和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2,驱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0进一步包括默认模式用变速脉谱图(第一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和快速模式用变速脉谱图(第二模式变速脉谱图)252。
图6是表示行驶状态辨别脉谱图232的图。如图6所示,行驶状态辨别脉谱图232根据节流阀开度和车速,划分为加速行驶区域、匀速行驶区域、减速行驶区域。因而,能够通过利用行驶状态辨别脉谱图232,根据当前的节流阀开度和车速,辨别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加速行驶区域、匀速行驶区域、减速行驶区域中的哪一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图7是表示默认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的图,根据节流阀开度和车速设定有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正时。
图7中的实线表示传动比切换到高速侧的变速正时,虚线表示传动比切换到低速侧的变速正时。如图7所示,作为传动比切换到高速侧的变速正时,设定有:从一挡的传动比切换到二挡的传动比的变速正时、从二挡的传动比切换到三挡的传动比的变速正时、从三挡的传动比切换到四挡的传动比的变速正时、从四挡的传动比切换到五挡的传动比的变速正时、从五挡的传动比切换到六挡的传动比的变速正时。
并且,作为传动比切换到低速侧的变速正时,设定有:从六挡的传动比切换到五挡的传动比的变速正时、从五挡传动比切换到四挡的传动比的变速正时、从四挡的传动比切换到三挡的传动比的变速正时、从三挡的传动比切换到二挡的传动比的变速正时、从二挡的传动比切换到一挡的传动比的变速正时。
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在自动变速模式为默认模式(第一模式)的情况下,运用默认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驱动控制自动变速器168,从而自动切换传动比。
图8是表示快速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的图,与如图7所示的默认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同样,根据节流阀开度和车速设定有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正时,图8中的实线表示传动比切换到高速侧的变速正时,虚线表示传动比切换到抵速侧的变速正时。
快速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是比默认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更加重视驱动力的变速脉谱图,在快速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中与默认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相比变速比低的区域多(对此将在后面说明),由此至少传动比切换到高速侧的变速正时比默认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滞后。
具体而言,在快速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中,传动比基于车速切换到高速侧的变速正时被设定为比默认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滞后。具体而言,对传动比从一挡切换到二挡、从二挡切换到三挡、从三挡切换到四挡、从四挡切换到五挡、从五挡切换到六挡的变速正时的车速而言,快速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大于默认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因而,即使二轮机动车12在默认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中以传动比切换到高速侧(例如从三挡切换到四挡)的变速正时的车速行驶,在快速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中传动比也不切换到高速侧(例如从三挡切换到四挡),达到比该车速快的车速以后,第一次传动比切换到高速侧(例如从三挡切换到四挡),因此变速正时比默认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滞后。
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在自动变速模式为快速模式(第二模式)的情况下,运用快速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驱动控制自动变速器168,从而自动切换传动比。
图9是表示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2的图,与图7所示默认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和图8所示快速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一样,根据节流阀开度和车速设定有自动变速器168的变速正时,图9中的实线表示传动比切换到高速侧的变速正时,虚线表示传动比切换到低速侧的变速正时。
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2是比快速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更加重视驱动力的应对运动型行驶的变速脉谱图,在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2中与快速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相比变速比低的区域多(对此将在后面说明),由此至少传动比切换到高速侧的变速正时比快速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滞后。
具体而言,在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2中,传动比基于车速切换到高速侧的变速正时被设定为比默认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滞后。具体而言,对传动比从一挡切换到二挡、从二挡切换到三挡、从三挡切换到四挡、从四挡切换到五挡、从五挡切换到六挡的变速正时的车速而言,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2大于快速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因而,即使二轮机动车12在快速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中以传动比切换到高速侧(例如从三挡切换到四挡)的变速正时的车速行驶,在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2中传动比也不切换到高速侧(例如从三挡切换到四挡),达到比该车速快的车速以后,第一次传动比切换到高速侧(例如从三挡切换到四挡),因此变速正时变得比默认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滞后。
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在自动变速模式为运动模式的情况下,运用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2驱动控制自动变速器168,从而自动切换传动比。
图10是表示默认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快速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及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2的从一挡变速到二挡的变速正时的图。如图10所示,快速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与默认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相比变速比低的区域多,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2与快速模式用变速脉谱图相比,变速比低的区域多。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0中,例举的一个例子是默认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快速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及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2的从一挡变速到二挡的变速正时,从二挡到三挡、从三挡到四挡、从四挡到五挡、从五挡到六挡的变速也是同样的。
回到图5的说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根据ND切换开关88的操作,将自动变速器168的状态切换到空挡状态或前进挡状态。
行驶模式切换部200的手动操作检测部(手动操作检测机构)210检测驾驶员是否操作了加挡开关102和减挡开关104(是否进行了加挡和减挡的手动变速操作)。具体而言,在从加挡开关102和减挡开关104传输到操作信号时,检测为加挡开关102和减挡开关104被操作。
当自动变速器168在前进挡的状态下被设定为驱动模式和运动模式中的某一自动变速模式时,如果行驶模式切换开关92、加挡开关102、减挡开关104中的某一个开关被操作,则行驶模式切换部200的手动变速模式切换部212从自动变速模式切换到手动变速模式。如果设定为手动变速模式,则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根据驾驶员的加挡开关102和减挡开关104的操作来切换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因而,在设定为手动变速模式的情况下,传动比不自动切换。
行驶模式切换部200的行驶状态辨别部(第一行驶状态辨别机构、第二行驶状态辨别机构、行驶状态辨别机构)214运用行驶状态辨别脉谱图232,根据加挡开关102和减挡开关104中的一个开关被操作时(进行加挡的手动变速操作和减挡的手动变速操作中的一个操作时)的节流阀开度和车速,来辨别进行手动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并且,行驶状态辨别部214运用行驶状态辨别脉谱图232根据加挡开关102和减挡开关104中的一个开关被操作后的节流阀开度和车速,来辨别手动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
例如,在加挡开关102或减挡开关104被操作时的节流阀开度和车速处于行驶状态辨别脉谱图232的加速行驶区域内的情况下,判断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处于加速行驶区域。另外,行驶状态辨别部214在加挡开关102和减挡开关104被操作而切换到手动变速模式时,辨别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而在行驶模式切换开关92被操作而切换到手动变速模式时不辨别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
行驶模式切换部200的恢复条件判断部(恢复条件判断装置)216根据加挡开关102和减挡开关104的操作、行驶状态辨别部214所辨别的手动变速操作时和手动变速操作后的行驶状态,来判断向自动变速模式自动恢复的条件是否成立。另外,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在加挡开关102和减挡开关104被操作而切换到手动变速模式的情况下,判断自动恢复条件是否成立,而在行驶模式切换开关92被操作而切换到手动变速模式的情况下,不判断自动恢复条件是否成立。
行驶模式切换部200的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在通过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时,从手动变速模式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此时,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在切换到手动变速模式之前的自动变速模式为驱动模式的情况下,恢复到驱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在切换到手动变速模式之前的自动变速模式为运动模式的情况下,自动恢复到运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即,自动恢复到上一次的自动变速模式。并且,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在设定为手动变速模式的情况下,如果行驶模式切换开关92被操作,则从手动变速模式切换到自动变速模式。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在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时,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驱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0和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2中的任一脉谱图),切换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
自动变速模式切换部202的驱动/运动模式选择部(模式选择机构)220根据ND切换开关88的操作,选择驱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和运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中的任一模式。驱动/运动模式选择部220通过选择驱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0来选择驱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通过选择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2来选择运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如果通过驱动/运动模式选择部220来选择驱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则基于驱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0自动切换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如果通过驱动/运动模式选择部220来选择运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则基于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2自动切换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
自动变速模式切换部202的驱动模式切换部(驱动模式用脉谱图切换机构)222在通过驱动/运动模式选择部220选择了驱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的情况下,进行默认模式与快速模式之间的切换。原则上,在选择了驱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的情况下设定为默认模式,驱动模式切换部222根据基于节流阀开度的加速历史记录进行默认模式与快速模式的切换。
驱动模式切换部222通过切换默认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与快速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之间的选择,进行默认模式与快速模式的切换。即,驱动模式切换部222通过选择快速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切换到快速模式,通过选择默认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切换到默认模式。
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模式与手动变速模式的切换、驱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与运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的切换、默认模式与快速模式的切换的示意图。
空挡和前进挡由ND切换开关88来切换。当自动变速器168的状态为前进挡状态时,行驶模式切换部200通过操作行驶模式切换开关92来切换自动变速模式和手动变速模式。并且,如果是自动变速模式,当加挡开关102和减挡开关104中的任一开关被操作时,行驶模式切换部200的手动变速模式切换部212切换到手动变速模式。在通过加挡开关102和减挡开关104切换到手动变速模式以后,如果自动恢复条件成立,则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切换)到自动变速模式。根据ND切换开关88的操作,自动变速模式切换部202的驱动/运动模式选择部220通过选择驱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和运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中的任一模式进行切换。在驱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时,原则上设定为默认模式,驱动模式切换部222根据基于节流阀开度的加速历史记录自动切换默认模式和快速模式。
下面,参照图12~图20所示流程图来说明变速控制装置150的动作。图12~图19是表示从手动变速模式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的动作的图,图20是表示默认模式与快速模式之间的切换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参照图12~图19的流程图和图21的表示行驶模式变化的一个例子的行驶模式变化图,说明向自动变速模式自动恢复的动作。当二轮机动车12在自动变速模式下被驾驶时,手动操作检测部210判断驾驶员是否操作了加挡开关102(步骤S1)。
如果在步骤S1中判断为加挡开关102被操作(进行了加挡操作),则手动变速模式切换部212从自动变速模式切换到手动变速模式(步骤S2)。如果切换到手动变速模式,则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根据加挡开关102和减挡开关104的操作,切换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此时,由于在步骤S1中检测到加挡开关102的操作而切换到手动变速模式,因此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根据在步骤S1中检测到的加挡开关102的操作,变速操作为使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向相邻的低的传动比变换。
然后,行驶状态辨别部214辨别加挡操作(加挡的手动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步骤S3)。行驶状态辨别部214运用行驶状态辨别脉谱图232根据加挡操作时的节流阀开度和车速,来辨别加挡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该节流阀开度由节流阀开度传感器172来检测,车速由车速传感器178来检测。
然后,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加挡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属于加速行驶区域(步骤S4)。即,判断加挡操作时的节流阀开度和车速是否处于加速行驶区域内。即,判断在步骤S3中辨别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如果在步骤S4中判断为加挡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行驶状态辨别部214运用行驶状态辨别脉谱图232辨别当前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步骤S5)。即,根据当前的节流阀开度和车速来辨别当前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
然后,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步骤S6)。即,判断当前的节流阀开度和车速是否处于行驶状态辨别脉谱图232的加速行驶区域内。即,判断通过步骤S5最近一次辨别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如果在步骤S6中判断为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在加挡操作后行驶状态是否暂时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脱离(步骤S7)。具体而言,在上一次辨别的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不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状态下,判断为暂时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脱离。
如果在步骤S7中判断为在加挡操作后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没有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脱离,而继续处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当前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是否达到了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变速正时)(步骤S8)。
在步骤S8的判断中使用的自动变速脉谱图230是在上一次的自动变速模式中使用的自动变速脉谱图230。例如,在上一次的自动变速模式是运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的情况下,使用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2,在上一次的自动变速模式是驱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的情况下,使用驱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0。此时,如果上一次的自动变速模式是驱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并且是默认模式的情况下,使用默认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在快速模式的情况下,使用快速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
如果在步骤S8中判断为当前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没有达到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则返回步骤S5。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7中判断为在加挡操作后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暂时从加述行驶区域脱离,则进入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切换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
即,在加挡操作时处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在加挡操作后处于属于匀速行驶区域或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之后处于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
在加挡操作时处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在加挡操作后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暂时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脱离,之后处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被认为驾驶员想要降挡加速(キックダウン),因此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由此,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能够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执行降挡加速,能够立即应对驾驶员的较强的加速的要求。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8中判断未当前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达到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则进入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由于车速和节流阀开度达到了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因此如果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则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变速操作为使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变小。
即,在加挡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且加挡操作后也持续处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当前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达到了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
在加挡操作时处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在加挡操作后持续处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被认为驾驶员想要进行缓慢加速,因此当前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达到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之前,不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因而能够不进行降档加速,而一边进行缓和的加速一边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
如果在步骤S6中判断为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不是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进入图13中的步骤S21,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即,在步骤S5中,判断最近一次辨别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如果在步骤S21中判断为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变成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是否经过了匀速用规定时间(第四规定时间)(步骤S22)。需要说明的是,匀速用规定时间被存储在存储部124中。
如果在步骤S22中判断为在变成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没有经过匀速用规定时间,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当前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是否达到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变速正时)(步骤S23)。在步骤S23的判断中使用的自动变速脉谱图230是在上一次自动变速模式中采用的自动变速脉谱图230。
如果在步骤S23中判断为当前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没有达到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则返回图12的步骤S5。
另一方面,在步骤S22中判断为在变成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经过了匀速用规定时间的情况下,进入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恢复自动变速模式以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切换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即,在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处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以匀速用规定时间持续而成为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
并且,在步骤S23中判断为当前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达到了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的情况下,进入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在此,由于车速和节流阀开度达到了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因此如果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则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变速操作为使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变小。
即,在加挡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并且当前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达到了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
在加挡操作时是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之后变成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由于被认为驾驶员想要以加挡操作后的传动比进行匀速行驶,因此,到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持续匀速用规定时间为止,或者,当前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达到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为止,不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因而能够以加挡操作后的传动比进行匀速行驶。并且,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不复杂地被切换,从而不会使驾驶员因复杂的变速而感觉到不适。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21中判断为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不是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即,在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在变成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是否经过了减速用规定时间(第二规定时间)(步骤S24)。需要说明的是,减速用规定时间被存储于存储部124。
如果在步骤S24中判断为在变成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没有经过减速用规定时间,则返回图12的步骤S5,如果在步骤S24中判断为在变成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经过了减速用规定时间,则进入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自动变速模式恢复以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切换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
即,在加挡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以减速用规定时间持续而成为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
在加挡操作时是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之后变成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由于被认为驾驶员想要以加挡操作后的传动比进行减速行驶,因此到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持续减速用规定时间为止,不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因而,能够以加挡操作后的传动比减速行驶。并且,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不复杂地被切换,从而不会使驾驶员因复杂的变速而感觉到不适。
如果在图12的步骤S4中判断为加挡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不是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进入图14的步骤S31,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加挡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即,判断在步骤S3中最近一次辨别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如果在步骤S31中判断为加挡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行驶状态辨别部214运用行驶状态辨别脉谱图232辨别当前的行驶状态(步骤S32)。即,根据当前的节流阀开度和车速来辨别当前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
然后,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步骤S33)。即,判断当前的节流阀开度和车速是否处于行驶状态辨别脉谱图232的加速行驶区域内。即,判断在最近一次的步骤S32中辨别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如果在步骤S33中判断为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进入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切换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
即,在加挡操作是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在加挡操作后变成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
在加挡操作时是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在加挡操作后变成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由于被认为驾驶员想要进行降挡加速,因此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由此,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能够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进行降档加速,能够立即对应驾驶员的强烈加速要求。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33中判断为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不是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步骤S34)。即,判断在步骤S32中最近一次辨别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如果在步骤S34中判断为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在加挡操作后变成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是否经过了匀速用规定时间(第四规定时间)(步骤S35)。
如果在步骤S35中判断为在加挡操作后变成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没有经过匀速规定时间,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当前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是否达到了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变速正时)(步骤S36)。在步骤S36的判断中使用的自动变速脉谱图230是在上一次的自动变速模式中使用的自动变速脉谱图230。
如果在步骤S36中判断为当前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没有达到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则返回步骤32。
另一方面,在步骤S35中判断为在加挡操作后变成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经过了匀速用规定时间的情况下,进入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切换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
即,在加挡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以匀速用规定时间持续而成为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
并且,在步骤S36中判断为当前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达到了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的情况下,进入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在此,由于车速和节流阀开度达到了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因此如果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则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变速操作为使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变小。
即,在加挡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并且当前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达到了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
在加挡操作时是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由于被认为驾驶员想要以加挡操作后的传动比进行匀速行驶,因此,到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经过匀速用规定时间为止,或者,当前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达到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为止,不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因而能够以加挡操作后的传动比进行匀速行驶。并且,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不复杂地被切换,从而不会使驾驶员因复杂的变速而感觉到不适。
如果在步骤S34中判断为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不是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即,在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在变成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是否经过了减速用规定时间(第二规定时间)(步骤S37)。
如果在步骤S37中判断为在变成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没有经过减速用规定时间,则返回步骤S32,如果判断为在变成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经过了减速用规定时间,则进入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切换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
即,在加挡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以减速用规定时间持续而成为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
在加挡操作时处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之后变成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由于被认为驾驶员想要用加挡操作后的传动比进行减速行驶,因此到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经过减速用规定时间为止,不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因而能够以加挡操作后的传动比减速行驶。并且,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不复杂地被切换,从而不会使驾驶员因复杂的变速而感觉到不适。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31中判断为加挡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不是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即,在加挡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进入图15的步骤S41,行驶状态辨别部214运用行驶状态辨别脉谱图232辨别当前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即,根据当前的节流阀开度和车速来辨别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
然后,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步骤S42)。即,判断在步骤S42中最近一次辨别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如果在步骤S42中判断为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进入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切换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
即,在加挡操作时是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加挡操作后变成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
在加挡操作时是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加挡操作后变成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由于被认为驾驶员想要进行降档加速,因此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由此,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能够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进行降档加速,能够立即应对驾驶者的较强的加速的要求。
如果在步骤S42中判断为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不是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步骤S43)。即,判断在步骤S41中最近一次辨别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如果在步骤S43中判断为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在变成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是否经过了匀速用规定时间(第四规定时间)(步骤S44)。
如果在步骤S44中判断为在变成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没有经过匀速用规定时间,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当前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是否达到了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变速正时)(步骤S45)。在步骤S45的判断中使用的自动变速脉谱图230是在上一次的自动变速模式中使用的自动变速脉谱图230。
如果在步骤S45中判断为当前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没有达到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则返回步骤S41。
另一方面,在步骤S44中判断为在变成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经过了匀速用规定时间的情况下,进入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切换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
即,在加挡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以匀速用规定时间持续而成为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
并且,在步骤S45中判断为当前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达到了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的情况下,进入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在此,由于车速和节流阀开度达到了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因此如果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则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变速操作为使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变小。
即,在加挡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并且当前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达到了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
在加挡操作时是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由于被认为驾驶员想要用加挡操作后的传动比进行匀速行驶,因此到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经过匀速用规定时间为止,或者,到当前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达到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为止,不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因而,能够以加挡操作后的传动比进行匀速行驶。并且,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不复杂地被切换,从而不会使驾驶员因复杂的变速而感觉到不适。
如果在步骤S43中判断为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不是属于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即,在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在加挡操作后变成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是否经过了减速用规定时间(第二规定时间)(步骤S46)。
如果在步骤S46中判断为在加挡操作后变成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没有经过减速用规定时间,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当前的车速是否低于强制降档车速(步骤S47)。如果在步骤S47中判断为当前的车速没有低于强制降档车速,则返回步骤S41。
如果在步骤S46中判断为在变成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经过了减速用规定时间,则进入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切换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
即,在加挡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以减速用规定时间持续而成为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
在加挡操作时是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加挡操作后的行驶状态是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由于被认为驾驶员想要以加挡操作后的传动比进行减速行驶,因此到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经过减速用规定时间为止,不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因而,能够以加挡操作后的传动比减速行驶。并且,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不复杂地被切换,从而不会使驾驶员因复杂的变速而感觉到不适。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47中判断为当前的车速低于强制降档车速,则进入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切换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即,在加挡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加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并且车速低于强制降档车速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
如果在图12的步骤S1中判断为在二轮机动车12用自动变速模式行驶时驾驶员没有操作加挡开关102,则进入图16的步骤S61,手动操作检测部210判断驾驶员是否操作了减挡开关104。
如果在步骤S61中判断为减挡开关104没有被操作,则返回图12的步骤S1,如果判断为减挡开关104被操作(进行了减挡操作),则手动变速模式切换部212从自动变速模式切换到手动变速模式(步骤S62)。当切换到手动变速模式时,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根据加挡开关102和减挡开关104的操作切换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在此,由于在步骤S61中检测到减挡开关104的操作而切换到手动变速模式,因此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根据在步骤S61中检测到的减挡开关104的操作,变速操作为使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向相邻的高的传动比变换。
然后,行驶状态判断部214辨别减挡操作(减挡的手动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步骤S63)。行驶状态辨别部214运用行驶状态辨别脉谱图232,根据减挡操作时的节流阀开度和车速辨别减挡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该节流阀开度由开度传感器172来检测,车速由车速传感器178来检测。
然后,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减挡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属于加速行驶区域(步骤S64)。即,判断减挡操作时的节流阀开度和车速是否处于加速行驶区域内。即,判断在步骤S63中辨别到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如果在步骤S64中判断为减挡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行驶状态辨别部214运用行驶状态辨别脉谱图232辨别当前的行驶状态(步骤S65)。即,根据当前的节流阀开度和车速来辨别当前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
然后,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减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步骤S66)。即,判断当前的节流阀开度和车速是否处于行驶状态辨别脉谱图232的加速行驶区域内。即,判断通过最近一次的步骤S65辨别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如果在步骤S66中判断为减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在变成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是否经过了各齿轮加速用规定时间(第一规定时间)(步骤S67)。
“各齿轮加速用规定时间”是指根据各传动比确定的加速用的规定时间,恢复条件判断部216用与当前的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对应的各齿轮加速用规定时间来判断。例如,在当前的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处于三挡的情况下,用根据该三挡来确定的各齿轮加速用规定时间来判断。该各齿轮加速用规定时间被存储于存储部124,越是低速用的传动比(接近一挡)时间就越长。当前的传动比由齿轮位置传感器176来检测。
如果在步骤S67中判断为在变成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没有经过各齿轮加速用规定时间,则返回步骤S65,如果判断为在变成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经过了各齿轮加速用规定时间,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当前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是否达到了自动变速器168基于变速脉谱图230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变速正时)(步骤S68)。在步骤S68的判断中使用的自动变速脉谱图230是在上一次的自动变速模式中使用的自动变速脉谱图230。
如果在步骤S68中判断为当前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没有达到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则返回步骤S65。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68中判断为当前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达到了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则进入图12的步骤S9,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由于车速和节流阀开度达到了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因此如果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则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变速操作为使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变小。
即,在减挡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减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以各齿轮加速用规定时间持续而成为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并且当前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达到了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
在减挡操作时是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减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由于被认为驾驶员通过减挡来要求较强的加速,当以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经过各齿轮加速用规定时间,并且当前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达到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则第一次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而加挡,因此能够防止立即加挡而不能够持续较强的加速,能够应对驾驶员的较强的加速的要求。并且,对各齿轮加速用规定时间而言,越是低速用传动比时间就越短,因此能够应对驾驶员的越是低速齿轮越要求较强的加速的期望。
如果在步骤S66中判断为减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不是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进入图17的步骤S71,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减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即,判断在步骤S65中最近一次辨别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如果在步骤S71中判断为减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在变成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是否经过了匀速用规定时间(第三规定时间)(步骤S72)。
如果在步骤S72中判断为在变成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没有经过匀速用规定时间,则返回图16的步骤S65,如果在步骤S72中判断为在变成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经过了匀速用规定时间,则进入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切换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
即,在减挡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减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以匀速用规定时间持续而成为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
在减挡操作时是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之后变成匀速行驶区域状态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由于被认为驾驶员想要以减挡操作后的传动比进行匀速行驶,因此到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持续匀速用规定时间为止,不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因而,能够以减挡操作后的传动比进行匀速行驶。并且,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不复杂地被切换,从而不会使驾驶员因复杂的变速而感觉到不适。
另一方面,在步骤S71中判断为减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不是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即,在减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在变成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是否经过了减速用规定时间(第二规定时间)(步骤S73)。
如果在步骤S73中判断为在变成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没有经过减速用规定时间,则返回图16的步骤S65,如果判断为在变成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经过了减速用规定时间,则进入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在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切换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
即,在减挡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减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以减速用规定时间持续而成为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
在减挡操作时是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之后变成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由于被认为驾驶员想要以减挡操作后的传动比进行减速行驶,因此到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持续减速用规定时间为止,不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因而,能够以减挡操作后的传动比减速行驶。并且,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不复杂地被切换,从而不会使驾驶员因复杂的变速而感觉到不适。
如果在图16的步骤S64中判断为减挡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不是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进入图18的步骤S81,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减挡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即,判断在图16的步骤S63中辨别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如果在步骤S81中判断为减挡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行驶状态辨别部214运用行驶状态辨别脉谱图232辨别当前的行驶状态(步骤S82)。即,根据当前的节流阀开度和车速来辨别当前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
然后,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减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步骤S83)。即,判断在步骤S82中最近一次辨别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如果在步骤S83中判断为减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在变成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是否经过了各齿轮加速用规定时间(第一规定时间)(步骤S84)。
如果在步骤S84中判断为在变成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没有经过各齿轮加速用规定时间,则返回步骤S82。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84中判断为在变成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经过了各齿轮加速用规定时间,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当前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是否达到了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变速正时)(步骤S85)。在步骤S85的判断中使用的自动变速脉谱图230是在上一次的自动变速模式中使用的自动变速脉谱图230。
如果在步骤S85中判断为当前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没有达到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则返回步骤S82。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85中判断为当前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达到了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则进入图12的步骤S9,从而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由于车速和节流阀开度达到了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因此如果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则自动变速器制榔部184变速操作为使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变小。
即,在减挡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减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以各齿轮加速用规定时间持续而成为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并且,当前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达到了自动变速器168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
在减挡操作时是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减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由于被认为驾驶员通过减挡来要求较强的加速,如果以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经过各齿轮加速用规定时间,而且当前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变成加挡的车速和节流阀开度,则第一次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并加挡,因此能够防止因立即加挡而使较强的加速不能持续,能够应对驾驶员的较强的加速的要求。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83中判断为减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不是属于加速行驶状态的行驶状态,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减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步骤S86)。即,判断在步骤S82中最近一次辨别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如果在步骤S86中判断为减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减挡操作后变成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是否经过了匀速用规定时间(第三规定时间)(步骤S87)。
如果在步骤S87中判断为在减挡操作后变成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没有经过匀速用规定时间,则返回步骤S82,如果判断为在减挡操作后变成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经过了匀速用规定时间,则进入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切换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
即,在减挡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减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以匀速用规定时间持续而成为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
在减挡操作时是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减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由于被认为驾驶员想要以减挡操作后的传动比进行匀速行驶,因此到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持续匀速用规定时间为止,不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因而,能够以减挡操作后的传动比进行匀速行驶。并且,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不复杂地被切换,从而不会使驾驶员因复杂的变速而感觉到不适。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86中判断为减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不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即,减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在减挡操作后变成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是否经过了减速用规定时间(第二规定时间)(步骤S88)。
如果在步骤S88中判断为变成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没有经过减速用规定时间,则返回步骤S82,如果判断为变成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经过了减速用规定时间,则进入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切换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
即,在减挡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减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以规定时间持续而成为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
在减挡操作时是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之后变成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由于被认为驾驶员想要以减挡操作后的传动比进行减速行驶,因此到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持续减速用规定时间为止,不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因而,能够以减挡操作后的传动比减速行驶。并且,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不复杂地被切换,从而不会使驾驶员因复杂的变速而感觉到不适。
如果在步骤S81中判断为减挡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不是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即,减挡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进入图19的步骤S100,行驶状态辨别部214运用行驶状态辨别脉谱图232辨别当前的行驶状态。即,根据当前的节流阀开度和车速辨别当前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
然后,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减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步骤S101)。即,判断在步骤S100中最近一次辨别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如果在步骤S101中判断为减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进入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切换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
即,在减挡操作时是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减挡操作后变成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部216判断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
在减挡操作时是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减挡操作后变成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由于被认为驾驶员想要进行降档加速,因此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由此,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能够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进行降档加速,能够应对驾驶员的较强的加速的要求。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01中判断为减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不是属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减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步骤S102)。即,判断在步骤S100中最近一次辨别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如果在步骤S102中判断为减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判断在减挡操作后变成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是否经过了匀速用规定时间(第三规定时间)(步骤S103)。
如果在步骤S103中判断为在变成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没有经过匀速用规定时间,则返回步骤S100,如果判断为在变成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经过了匀速用规定时间,则进入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在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切换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
即,在减挡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减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以匀速用规定时间持续而成为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
在减挡操作时是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减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匀速行驶区域状态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由于被认为驾驶员想要以减挡操作后的传动比进行匀速行驶,因此到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持续匀速用规定时间为止,不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因而能够以减挡操作后的传动比进行匀速行驶。并且,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不复杂地被切换,从而不会使驾驶员因复杂的变速而感觉到不适。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02中判断为减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不属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即,减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属于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当前的车速是否低于强制降档车速(步骤S104)。
如果在步骤S104中判断为当前的车速不低于强制降档车速,则返回步骤S100,如果判断为当前的车速低于强制降档车速,则进入图12的步骤S9,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在自动变速模式恢复后,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基于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切换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
即,在减挡操作时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而减挡操作后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并且车速低于强制降档车速的情况下,恢复条件判断部216判断为自动恢复条件成立,自动变速模式恢复部218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
如上所述,根据加挡和减挡的手动变速操作、手动变速操作时和手动变速操作后的行驶状态,来判断向自动变速模式自动恢复的条件是否成立,在自动恢复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因此能够按照驾驶员的行驶要求自动恢复到自动变速模式,而不使驾驶员感觉到不适。
下面,参照附图20说明默认模式和快速模式的切换动作。
如图20所示的动作在二轮机动车12以驱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行驶时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驱动模式切换部222判断快速模式切换条件是否成立(步骤S121)。在快速模式切换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当前驱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被设定为默认模式,在快速模式切换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当前驱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被设定为快速模式。
如果在步骤S121中判断为快速模式切换条件不成立(当前判断为默认模式),则驱动模式切换部222判断二轮机动车12是否突入了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步骤S122)。即,判断当前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或减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突入(切换)了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具体而言,行驶状态辨别部214按照规定的周期辨别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根据该结果判断是否突入了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需要说明的是,行驶状态辨别部214运用行驶状态辨别脉谱图232根据当前的节流阀开度和车速辨别行驶状态。
如果在步骤S122中判断为没有突入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结束处理,如果判断为突入了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驱动模式切换部222判断是否连续进行了三次(规定次数)以上在一定时间(例如五秒)内向加速行驶区域突入(步骤S123)。即,在突入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暂时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脱离,在一定时间内再次突入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动作连续进行,判断突入加速行驶区域的次数是否在三次以上。
具体而言,在突入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脱离→从上一次突入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时开始在一定时间内再次突入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脱离→从上一次突入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时开始在一定时间内再次突入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判断为连续三次以上在一定时间内突入加速行驶区域。
具体而言,如图22所示,驱动模式切换部222累计二轮机动车12突入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次数,并且在突入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在一定时间内二轮机动车12没有再突入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将累计的次数清零(即,归零)。如果累计的次数在三次以上,则驱动模式切换部222判断为连续三次以上在一定时间内突入加速行驶区域。
即,驱动模式切换部222为了判断连续三次以上在一定时间内突入加速行驶区域,需要至少在第一规定时间(一定时间×2)内三次以上突入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并且,突入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时机的前后间隔需要在一定时间以内。作为连续三次以上在一定时间内突入加速行驶区域的情况,例如有驾驶员在短时间内连续地进行打开节流阀手柄72和关闭节流阀手柄72的操作。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步骤S123中判断了是否连续三次以上在一定时间内向加速行驶区域突入,但规定次数也可以是两次以上。
如果在步骤S123中判断为没有连续三次以上在一定时间内向加速行驶区域突入,则结束处理,如果判断为连续三次以上在一定时间内向加速行驶区域突入,则驱动模式切换部222判断为快速模式切换条件成立(步骤S124)。
然后,驱动模式切换部222将驱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从默认模式自动切换到快速模式(步骤S125),然后结束处理。此时,驱动模式切换部222通过从默认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自动切换到快速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从默认模式自动切换到快速模式。由此,在选择为驱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的情况下,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运用快速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切换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
在连续转弯的山路等情况下,驶入转弯处时使速度降低,在驶出转弯处时使速度增加,因此频繁地进行节流阀手柄72的操作,使减速和加速在规定时间内重复,因而,当二轮机动车12行驶在山路等时,在步骤S123中判断为连续三次以上在一定时间内突入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并在步骤S125中自动切换到重视驱动力的快速模式,因此,变得不需要驾驶员选择运动模式,变得便于操作,使驾驶变得容易,并且能够实现流畅的行驶。
在突入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再次突入加速行驶区域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没有频繁地进行节流阀手柄72的操作,不是转弯行驶,因此能够通过将累计清零,来防止向快速模式切换。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21中判断为快速模式切换条件成立,则判断当前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步骤S126)。即,行驶状态辨别部214按照规定的周期辨别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根据该辨别结果,判断当前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否为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如果在步骤S126中判断为当前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不是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结束处理,如果判断为当前的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是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则驱动模式切换部222判断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是否持续了第二规定时间(例如8秒)(步骤S127)。
如果在步骤S127中判断为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没有持续第二规定时间,则结束处理,如果判断为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持续了第二规定时间,则驱动模式切换部222判断为默认模式切换条件成立(步骤S128)。
然后,驱动模式切换部222将驱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从快速模式自动切换到默认模式(步骤S129),然后结束处理。此时,驱动模式切换部222通过从快速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自动切换到默认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从快速模式自动切换到默认模式。由此,在选择为驱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的情况下,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运用默认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切换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
在匀速行驶区域的状态持续第二规定时间的情况下,驾驶员能够判断在例如街道上缓慢行驶,因此能够通过自动切换到默认模式,进行符合驾驶员的意愿的行驶。
另一方面,如果驾驶员通过ND切换开关88指示运动模式,则驱动/运动模式选择部220选择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2,从而选择运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由此,能够在准确地认识到驾驶员的意愿的情况下选择运动模式。另外,在选择为运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的情况下,自动变速器控制部184运用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2切换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
如上所述,在选择(设定)为驱动模式的自动变速模式时,根据基于节流阀开度的加速历史记录,切换默认模式和快速模式,因此能够在从街道行驶到山路等的上下坡行驶的广范围的行驶状态下,不使用坡度检测装置等也能够提供恰当的行驶,并且,不需要复杂的变速操作,能够实现流畅的行驶。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有一个行驶状态辨别脉谱图232,使行驶状态辨别部214运用该一个行驶状态辨别脉谱图232来辨别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但是,也可以对应于每个传动比具有行驶状态辨别脉谱图232。在这样的情况下,行驶状态辨别部214也可以运用与当前的自动变速器168的传动比对应的行驶状态辨别脉谱图232,辨别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由此,能够优化二轮机动车12的行驶状态的辨别。
以上,采用适合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加以多种变更或改良是不言而喻的。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可以得知,该变更或改良的实施方式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另外,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括弧符号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在附图标记上添加的符号,本发明的解释不限定于添加了该符号的结构部件。

Claims (6)

1.一种变速控制装置,至少具有设定了与车速对应的变速正时的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并基于该自动变速脉谱图(230)自动切换多个传动比,在该变速控制装置(150)中,所述自动变速脉谱图(230)包括驱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0)和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2),该驱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0)与正常的行驶全面对应,该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2)与所述驱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0)相比,变速比低的区域多且与驱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0)相比更适用于运动型行驶,该变速控制装置(150)具有用于选择所述驱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0)和所述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2)中的任一个变速脉谱图的模式选择机构(220),该变速控制装置(150)的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0)包括作为基本变速脉谱图的第一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和第二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该第二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与所述第一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相比变速比低的区域多,
所述变速控制装置(150)具有驱动模式用脉谱图切换机构(222),该驱动模式用脉谱图切换机构(222)在所述模式选择机构(220)选择了所述驱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0)时,根据基于节流阀开度的加速历史记录切换所述第一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和所述第二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
所述第二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的变速比低的区域小于所述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2)的变速比低的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基于车速和节流阀开度辨别车辆(12)是否处于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行驶状态辨别机构(214),
驱动模式用脉谱图切换机构(222)累计所述车辆(12)突入所述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次数,在第一规定时间内以规定次数突入所述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辆(12)突入所述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以后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再次突入所述加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驱动模式用脉谱图切换机构(222)使累计的次数清零。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变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驶状态辨别机构(214)进一步基于车速和节流阀开度辨别所述车辆是否处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
在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2)以后,所述车辆(12)在第二规定时间处于匀速行驶区域的行驶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驱动模式用脉谱图切换机构(222)切换到第一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50)。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选择机构(220)根据驾驶员的手动操作选择所述驱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0)和所述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2)中的任一个变速脉谱图。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选择机构(220)根据驾驶员的手动操作选择所述驱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0)和所述运动模式用变速脉谱图(242)中的任一个变速脉谱图。
CN201210349141.5A 2011-09-21 2012-09-19 变速控制装置 Active CN1030167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6086A JP5690693B2 (ja) 2011-09-21 2011-09-21 変速制御装置
JP2011-206086 2011-09-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16707A CN103016707A (zh) 2013-04-03
CN103016707B true CN103016707B (zh) 2015-04-29

Family

ID=47751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49141.5A Active CN103016707B (zh) 2011-09-21 2012-09-19 变速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751121B2 (zh)
JP (1) JP5690693B2 (zh)
CN (1) CN103016707B (zh)
BR (1) BR102012023704A2 (zh)
DE (1) DE102012216657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6295B (zh) * 2012-01-18 2017-03-22 万国引擎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控制变速器的系统和方法
CN103434510B (zh) * 2013-08-26 2016-04-27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档汽车的运动模式的调节装置及方法
JP5972332B2 (ja) * 2014-09-26 2016-08-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接近報知装置
WO2016063398A1 (ja) * 2014-10-23 2016-04-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機
US10281030B2 (en) 2016-07-27 2019-05-07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Manual shifting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spe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JP6512721B2 (ja) * 2017-03-29 2019-05-15 株式会社Subaru 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JP6630713B2 (ja) 2017-11-02 2020-01-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変速制御装置
CN109703358B (zh) * 2019-03-01 2024-04-19 八方电气(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摩托车及其动力总成、控制方法
CN113217620B (zh) * 2020-01-21 2022-03-25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换挡策略调整方法及相关装置
DE102020121654A1 (de) 2020-08-18 2022-02-2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fahrmodus-abhängigen Einstellen von Fahrzeugeigenschaften eines motorbetriebenen Zweirad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7159A (zh) * 2003-10-14 2005-04-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
CN201129446Y (zh) * 2007-12-03 2008-10-08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变速控制装置
CN101498369A (zh) * 2008-01-31 2009-08-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控制方法
CN101802462A (zh) * 2007-09-10 2010-08-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25590A (en) * 1980-05-10 1986-12-02 Robert Bosch Gmbh Control apparatus for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JPH0660684B2 (ja) * 1989-09-06 1994-08-10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JP3426380B2 (ja) 1995-02-06 2003-07-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EP0873482B1 (de) * 1996-01-11 2000-08-30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teuerung für eine einrichtung in einem kraftfahrzeug
JP3277837B2 (ja) 1996-03-15 2002-04-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DE19932755A1 (de) 1999-07-14 2001-02-01 Luk Lamellen & Kupplungsbau Steuerungsvorrichtung
JP4120127B2 (ja) * 2000-02-23 2008-07-16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DE10021770A1 (de) * 2000-05-04 2001-11-08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s Automatgetriebes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116545B4 (de) * 2001-04-03 2005-04-21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s automatischen Getriebes und für ein solches Verfahren geeignete Steuerung
JP4125067B2 (ja) * 2002-06-12 2008-07-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DE102006005858B4 (de) 2006-02-09 2017-08-17 Volkswagen Ag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der Schaltungen eines Doppelkupplungsgetriebes eines Kraftfahrzeuges
EP1965098B1 (en) * 2007-02-28 2013-01-0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Transmission control system
JP4600421B2 (ja) * 2007-04-25 2010-12-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の制御装置
JP2009047216A (ja) * 2007-08-17 2009-03-05 Isuzu Motors Ltd 車両用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JP2009156433A (ja) * 2007-12-27 2009-07-16 Aisin Aw Co Ltd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US8527160B2 (en) * 2010-02-05 2013-09-03 Honda Motor Co., Ltd.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selection of a low range gear ratio for a vehicle drivetrain
JP5461241B2 (ja) * 2010-03-03 2014-04-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7159A (zh) * 2003-10-14 2005-04-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
CN101802462A (zh) * 2007-09-10 2010-08-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CN201129446Y (zh) * 2007-12-03 2008-10-08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变速控制装置
CN101498369A (zh) * 2008-01-31 2009-08-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2216657A1 (de) 2013-03-21
JP2013068247A (ja) 2013-04-18
BR102012023704A2 (pt) 2015-10-06
DE102012216657B4 (de) 2020-08-27
US8751121B2 (en) 2014-06-10
JP5690693B2 (ja) 2015-03-25
CN103016707A (zh) 2013-04-03
US20130073156A1 (en) 201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16707B (zh) 变速控制装置
CN103016708B (zh) 变速控制装置
US10336329B2 (en) Saddled vehicle
TWI538847B (zh) 跨騎型車輛之制動力控制裝置
CN103781655B (zh) 电动车辆
TWI507309B (zh) Control devices for electric vehicles
JP6034874B2 (ja) 電動車両の回生ブレーキ制御システム
TWI570014B (zh) 跨騎型車輛之制動力控制裝置
US9981661B2 (en) Saddled vehicle
CN103781656B (zh) 电动车辆
US10377242B2 (en) Regenerative brake control device
TWI649235B (zh) 跨坐型車輛之驅動力控制裝置
JP5914444B2 (ja) 車両の変速機
JP5263186B2 (ja) 車両制御装置
CN103562526A (zh) 发动机控制装置
EP2689994A1 (en) Straddle type vehicle with multifunctional display
CN104251307A (zh) 换挡位置检测装置
JP2010121672A (ja) 変速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
CN111824121A (zh) 用于使机动式两轮车自动地平衡稳定的方法和机动式两轮车
CN110001863A (zh) 变速控制装置及电动变速系统
KR101548914B1 (ko) 전기자동차
WO2021095058A1 (en) Starting system of electric vehicle
JP2000289682A (ja) 電動自転車
JPH0510438A (ja)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