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86120A - 绝缘体以及具备该绝缘体的定子和电机 - Google Patents

绝缘体以及具备该绝缘体的定子和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86120A
CN102986120A CN2012800019505A CN201280001950A CN102986120A CN 102986120 A CN102986120 A CN 102986120A CN 2012800019505 A CN2012800019505 A CN 2012800019505A CN 201280001950 A CN201280001950 A CN 201280001950A CN 102986120 A CN102986120 A CN 1029861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or
coil
component
stator core
faste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19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86120B (zh
Inventor
木村刚章
杉本幸彦
河合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a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ma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atsu Ltd filed Critical Koma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86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61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861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612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2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01D25/08Cooling; Heating; Heat-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4Insulation between coil and core, between different winding sections, around the coil; Other insulation structures
    • H01F27/325Coil bobbi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1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12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bobbins for supporting the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25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for windings on salient poles, such as claw-shaped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绝缘体(21)具备本体部(21b)、卡止部(21a)和开口部(S)。本体部(21b)包覆定子铁心(20)的卷绕有线圈(23)的部分而使定子铁心(20)与线圈(23)之间绝缘。卡止部(21a)设在本体部(21b)的卷绕有线圈(23)的部分的端部上,使线圈(23)卡止在本体部(21b)上。开口部(S)形成为使线圈(23)在卡止部(21a)的一部分露出,该卡止部(21a)的一部分位于向线圈(23)供给用于冷却线圈(23)的冷却油的一侧。

Description

绝缘体以及具备该绝缘体的定子和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在定子铁心与线圈之间的绝缘体以及具备该绝缘体的定子和电机。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为了使定子铁心与线圈之间电绝缘,在发电机等电机中使用设在定子铁心与线圈之间的绝缘体(绝缘部件)。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发电电动机的结构,其具备使线圈卷绕在定子铁心上的定子,并且,对利用花键使混合动力型发动机的输出轴与液压泵的输入轴结合起来的连结轴部的两端部上的两个花键结合部供给充足的润滑油。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绝缘体,在该绝缘体上能够以大的张力卷绕线圈,并且能够在卷绕了线圈的状态下安装在定子齿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71905号公报(平成21年4月2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312560号公报(平成19年11月29日公开)
发明内容
然而,上述现有结构中存在如下所示的问题点。
即,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在发电电动机中,通过设于转子侧的叶轮的旋转而搅起在壳体内的油槽中积存的油,从而向定子铁心和线圈供给冷却油,冷却卷绕在定子铁心上的线圈。
在此,为了使专利文献1的卷绕在定子铁心上的线圈不发生脱落,如专利文献2的图7所示,需要把设在定子铁心与线圈之间的绝缘体的一部分作为用于卡止线圈的卡止部一直设置到高于线圈卷绕高度的位置。
该情况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在通过转子侧的旋转向线圈供给冷却油的情况下,设于定子铁心的内径侧的卡止部作为冷却油的供给侧与线圈之间的障壁而存在,导致冷却油对线圈的冷却效率降低。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向卷绕在定子铁心上的线圈供给的冷却油的冷却效率的绝缘体以及具备该绝缘体的定子和电机。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绝缘体,其配置于在发电电动机中设置的线圈与定子铁心之间,使线圈与定子铁心之间电绝缘,所述发电电动机被供给用于冷却线圈的冷却油,所述绝缘体具备本体部、卡止部和开口部。本体部包覆定子铁心的卷绕有线圈的部分而使定子铁心与线圈之间绝缘。卡止部设在本体部的卷绕有线圈的部分的端部上,使线圈卡止在本体部上。开口部形成为使线圈在卡止部的一部分露出,该卡止部的一部分位于向线圈供给用于冷却线圈的冷却油的一侧。
在此,在使设于发电电动机内的定子铁心与线圈之间绝缘的绝缘体中,设置了使线圈在用于把线圈卡止在定子铁心上的卡止部的、被供给冷却油的一侧露出的开口部。
在此,上述开口部形成在卡止部的被供给冷却油的一侧的面上,以使得冷却油易于直接供给到线圈。例如,在从发电电动机的内径侧供给冷却油的情况下,上述开口部设在内径侧,在从发电电动机的外径侧供给冷却油的情况下,上述开口部设在外径侧。
通常,上述卡止部在本体部的轴向上的端部上形成为平面,以使绕绝缘体的本体部卷绕的线圈不发生脱落。但是,在该情况下,在被供给冷却油的一侧也设有平面状的卡止部,因此,卡止部在直接向线圈供给冷却油时成为障壁。
于是,在本发明的绝缘体中,在卡止部的被供给冷却油的一侧的面上设置使线圈露出的开口部,从而直接向线圈供给冷却油。
由此,绝缘体的卡止部不会成为障壁,将冷却油能直接供给到定子铁心上所卷绕的线圈,因此,能够提高冷却油对线圈的冷却效率。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绝缘体的基础上,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绝缘体的开口部形成在配置于定子内周侧的卡止部上。
在此,使线圈在被供给冷却油的一侧露出的开口部被设在配置于定子内周侧的卡止部上。
由此,例如,能够将冷却效率高的绝缘体应用到通过转子侧的旋转从定子的内周侧供给冷却油的发电电动机中。
在本发明第一或第二方面的绝缘体的基础上,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绝缘体的卡止部具有大致呈U形的形状。
在此,为了防止经由绝缘体卷绕在定子铁心上的线圈发生脱落而设置的卡止部件具有大致呈U形的形状。
由此,能够在卡止部件的中央部分形成切口,并将该切口部分用作开口部。
在本发明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绝缘体的基础上,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绝缘体的卡止部一直形成到稍高于线圈的卷绕高度的位置。
在此,将卡止部一直设置到比线圈的卷绕高度稍高的位置。
由此,能够利用设有开口部的卡止部直接向线圈供给冷却油而提高了冷却效率,并且,能够防止卷绕在定子铁心上的线圈发生脱落。
在本发明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绝缘体的基础上,本发明第五方面的绝缘体由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构成,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是在大致呈环状的定子铁心的轴向上被分割的上下两部分。
在此,绝缘体具备在大致呈环状的定子铁心的轴向上被分割为上下的结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
由此,能够自轴向上的上下夹住定子铁心而将绝缘体容易地安装在定子铁心上。
在本发明第五方面的绝缘体的基础上,本发明第六方面的绝缘体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分别具有在内径侧沿周向支承多个本体部的支承部。
在此,使多个本体部经由支承部沿轴向一体化,从而能够用单体的绝缘体包覆多个定子齿。
由此,能够同时包覆在定子铁心上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例如三根)定子齿。因此,与将绝缘体一个一个地安装在单体的定子齿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大幅提高组装性。
在本发明第五或第六方面的绝缘体的基础上,本发明第七方面的绝缘体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相互接合的接合部分设有台阶部。
在此,在把沿轴向被分割为上下的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接合的部分形成有台阶部。
由此,即使在定子铁心上施加了高电压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台阶部延长电流流经的路径,从而防止高电流一下子流过绝缘体的表面。
在本发明第一至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绝缘体的基础上,本发明第八方面的绝缘体还具备:配线引导部,其设在本体部的外径侧,将线圈的配线向规定的方向引导。
在此,利用设在本体部的外径侧的配线引导部,向规定的方向引导经由绝缘体卷绕在定子铁心上的线圈的配线。
由此,在绝缘体的一部分上设有配线引导部,因此能够将线圈的配线一并向配电箱引导。
在本发明第一至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绝缘体的基础上,本发明第九方面的绝缘体还具备:支承部,其在内径侧沿周向支承多个本体部;槽部,其分别形成在支承部的内径侧的面和卡止部的侧面上,供用于使相互邻接的线圈彼此绝缘的绝缘材料插入。
在此,在支承部的内径侧支承沿周向配置的多个本体部的结构中,在本体部的内径侧的面及卡止部的侧面上,分别设有供从轴向观察时大致呈T形的绝缘材料插入的槽部。
由此,能够通过向规定的槽部内插入绝缘材料,确保相互邻接的多个线圈间绝缘。
在本发明第一至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绝缘体的基础上,本发明第十方面的绝缘体还具备:支承部,其在内径侧沿周向支承多个本体部;肋部,其形成在支承部的外径侧的面上,沿径向被立设。
在此,在支承部的内径侧支承沿周向配置的多个本体部的结构中,在支承部的外径侧的面上设有沿径向立设的加强用肋部。
由此,即使是使多个本体部经由支承部一体化的结构,也能够通过设置加强用的肋部来确保作为绝缘体的足够的强度。
本发明第十一方面的定子,具备本发明第一至第十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绝缘体、安装有绝缘体的定子铁心和经由绝缘体卷绕在定子铁心上的线圈。
本发明第十二方面的电机,具备本发明第十一方面的定子、相对定子旋转的转子和成为转子的旋转中心的旋转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装载有包括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绝缘体的定子的发电电动机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发电电动机的分解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发电电动机所包括的定子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3的定子的线圈与冷却油喷射口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构成图3的定子所包括的绝缘体的第一部件的立体图;
图6(a)~(c)是表示图5的第一部件的结构的侧视图、俯视图和主视图;
图7是表示构成图3的定子所包括的绝缘体的第二部件的立体图;
图8(a)~(c)是表示图7的第二部件的结构的侧视图、俯视图和主视图;
图9是表示经由绝缘体卷绕在定子铁心上的线圈配线的缠绕部分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安装在绝缘体上的绝缘纸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0,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绝缘体21以及具备该绝缘体21的定子10和发电电动机(电机)1说明如下。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轴向、径向、周向表示的是组装到发电电动机1上的状态下的各个方向。具体而言,轴向表示的是发电电动机1的转子14的旋转轴14a的轴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径向表示的是以旋转轴14a为中心的圆的半径方向,周向表示的是以旋转轴14a为中心的圆的圆周方向。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绝缘体21具有包覆定子铁心20所包括的全部突起20a的360度整周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但作为本发明的绝缘体的最小单位,也可以为后述的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的单体。
[发电电动机1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发电电动机1装载在混合动力型建筑机械(液压挖掘机等)上,配置在未图示的发动机与液压泵之间。
混合动力型液压挖掘机具备行驶体和能够旋转地设在行驶体上的旋转体。旋转体具备作业装置、驾驶室、配重和发动机室。旋转体由旋转电动机驱动,该旋转电动机利用来自发电电动机或者电容器的电能进行动作。旋转电动机在旋转体减速时通过再生进行发电,通过发电得到的电能被蓄存在电容器中。
另外,发电电动机1使旋转轴14a(参照图2)直接或者间接地与发动机的输出轴和液压泵的输入轴连接,通过发动机的输出轴的旋转驱动力进行发电。发电电动机1经由变换器与电容器连接。在发动机转速逐渐增加(液压挖掘机逐渐加速)等情况下,根据需要使发电电动机1利用被蓄存在电容器中的电能作为电动机使用,辅助发动机的旋转。另外,在发动机处于空转状态的情况下,发电电动机1承接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而发电,并把通过发电产生的电能蓄存在电容器中。
发电电动机1是三相十二极的SR(switched reluctance:开关磁阻)电机,如图1及图2所示,具备定子10、第一壳体11、飞轮12、联接器13、转子14、第二壳体15和法兰16。
如图2所示,定子10设在形成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5内的空间内,该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5构成发电电动机1的外廓。并且,如图3所示,定子10由圆环状的定子铁心20和后述的绝缘体21、线圈23等构成。
定子铁心20层叠多个钢板而构成,该多个钢板包括圆环状的磁轭部分和沿周配置且从磁轭部向径向内侧以相等的角度间隔突出的定子齿部分。并且,定子铁心20包括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突起(定子齿)20a而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构成三相十二极的SR电机,使用了总共包括三十六根突起20a的定子铁心20。
在多个突起20a的每一个上安装绝缘体21,之后卷绕线圈23。关于安装在定子铁心20的各突起20a上的绝缘体21的结构,将在后面进行详述。
第一壳体11是铸铁制的部件,其与第二壳体15接合而在内部形成收纳定子10和转子14等的空间。并且,在该收纳空间的下部形成有油槽V,该油槽V促进旋转轴14a和轴承部18的润滑,并且贮留用于冷却定子10的发热部(线圈23等)的冷却油。另外,如图2所示,与图1中示出的油槽V连通的检油管(兼用作给油管)11a连接在第一壳体11的下端部。
在此,利用未图示的循环用泵使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5内的油槽V所贮留的冷却油循环,该冷却油经由设于第二壳体15下部的冷却装置(例如油冷却器15d(参照图2))被冷却后,再次返回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5内的空间。
飞轮12设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5内的发动机的输出轴侧,其经由联接器13与转子14连接并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5内旋转。
如图2所示,联接器13为大致呈圆环状的部件,其利用螺栓固定在飞轮12上。另外,联接器13使形成在内径侧的花键与形成在旋转轴14a的外径侧的外齿花键14aa啮合。由此,飞轮12及联接器13以旋转轴14a为中心与转子14一起旋转。
转子14是以旋转轴14a为中心旋转的旋转侧部件,其配置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5内的收纳空间中的圆环状定子10内周侧的空间内。另外,转子14具有在外周面上安装转子磁轭14d的保持件14b。而且,如图4所示,在转子14的外周面上设有多个冷却油喷射口14c,该冷却油喷射口14c在转子14的外径侧的面上用于向卷绕在对置的定子10侧的绝缘体21上的线圈23供给冷却油。
旋转轴14a是成为转子14的旋转中心的圆筒状部件,具有自轴向上的一端部贯通到另一端部的贯通孔,且在发动机侧(图1中的左侧)的端部上形成有与联接器13的内齿嵌合的外齿花键14aa,而在液压泵侧(图1中的右侧)的端部上形成有与液压泵侧的输入轴嵌合的内齿花键14ab。并且,旋转轴14a使其轴向上的液压泵侧的一半以插入到法兰16的内侧的圆筒部的内周面侧的状态被固定。而且,如图1所示,保持件14b使转子磁轭14d安装在外周面侧,其利用螺栓固定在旋转轴14a的外周部分。
如图1所示,保持件14b在旋转轴14a插入到其中央孔部的状态下利用螺栓固定在旋转轴14a上。另外,保持件14b是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的钢制部件,其具有使内侧的圆筒部与外侧的圆筒部组合起来的结构,且在其内侧的圆筒部的外周面与外侧的圆筒部的内周面之间安装有轴承部18,而在外侧的圆筒部的外周面上安装有转子磁轭14d。
冷却油喷射口14c是形成在转子14的外周面上的孔部,其通过转子14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使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5内外循环的冷却油朝向外径侧飞散。另外,如图2所示,在转子14的外周面上的轴向两端部分,以均等的角度间隔设有多个冷却油喷射口14c。另外,分别经由绝缘体21卷绕在定子铁心20的多个突起20a上的线圈23以露出的方式配置在与冷却油喷射口14c对置的定子10侧的内周面上(参照图4)。
转子磁轭14d是层叠多个钢板(电磁钢板)而成的结构体,如图1所示,其利用螺栓固定在保持件14b的外周面侧,且在圆环状本体的外周面侧具有以相等的角度间隔设在周向上的多个感应器(未图示)。转子磁轭14d由分别设于发动机侧及液压泵侧的铝制的叶片14e、14e夹持而被保持。在叶片14e、14e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开口的贯通孔(冷却油喷射口14c)。在转子14旋转时,冷却油自该冷却油喷射口14c喷射到配置在径向外侧的线圈23上。此外,在转子磁轭14d例如能够由形成在保持件14b上的凹部保持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这些叶片14e、14e。
第二壳体15是铸铁制的部件,其设在发电电动机1的液压泵侧(图1中的右侧),与第一壳体11一起形成用于收纳飞轮12、联接器13、转子14及定子10的收纳空间。另外,第二壳体15具有用于冷却冷却油的油冷却器15d。冷却油配管15a用于将冷却油送入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5内的上部,其与油冷却器15d的出口连接。而且,在第二壳体15的肩部分安装有配电箱17,该配电箱17供经由绝缘体21卷绕在定子铁心20的突起20a上的线圈23的配线等连接。
油槽V中贮留的冷却油经由未图示的配管供给到未图示的滤清器,并经由循环用的泵供给到设在第二壳体15下部的油冷却器15d的入口。如图2所示,为了把自油槽V吸起的冷却油供给到形成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5内的空间的上部,与油冷却器15d的出口连接的冷却油配管15a与第二壳体15的上部连接部分相连接。
如图1所示,法兰16是与旋转轴14a配置在同一轴上的圆盘状部件,其在内部形成有将经由冷却油配管15a输送到第二壳体15上部的冷却油向所要求的部分引导的冷却油通路16a。法兰16由多个螺栓固定在第二壳体15的液压泵侧。法兰16具有从大致呈圆盘状的面沿轴向突出的大致呈圆筒状的轴承支承部16e。轴承支承部16e在大致呈圆筒状的外周面侧支承轴承部18。
冷却油通路16a把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5内的上部空间流过来的冷却油供给到旋转侧的部件与固定侧的部件相接触的轴承部18和花键(卡合部)等。由此,足够量的润滑油(冷却油)始终被供给到轴承部18和花键(卡合部)等上。
在此,伴随着转子14的旋转而从冷却油喷射口14c向径向外侧喷射的冷却油自油槽V向上部输送,该油槽V设置于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5内形成的空间的下部。然后,冷却油自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5内的空间上部经由形成在法兰16内的冷却油通路16a向轴承部18和旋转轴14a的外周部分输送。之后,冷却油借助转子14的旋转引起的离心力向转子14的径向外侧移动,自冷却油喷射口14c供给到配置在径向外侧的液压泵侧的线圈23。喷射到转子14的径向外侧的冷却油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5内向下方移动,再次返回到油槽V。
另外,冷却油通过旋转轴14a内部的贯通孔而对发动机侧的花键部进行润滑和冷却。之后,冷却油借助旋转侧的部件在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移动到径向外侧,用于冷却设在发动机侧的线圈23。
(绝缘体21)
本实施方式的发电电动机1所使用的绝缘体21通过注塑成型由耐热性和成形性优良的PPS(聚苯硫醚)树脂形成。另外,绝缘体21在周向上分割成十二份,并且在轴向上上下分割成两份,该绝缘体21是把第一部件31(参照图5)及第二部件32(参照图7)各组合十二个而构成的。也就是说,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是分别把三根本体部21b一体化而构成的,分别同时包覆三根突起20a。
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自上下夹着定子铁心20的突起20a而安装。并且,线圈23卷绕在由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包覆的突起20a的外周部上。由此,能够将定子铁心20与线圈23之间电绝缘。
(第一部件31)
第一部件31是绝缘体21中以安装在定子铁心20上的状态装载在发电电动机1上时配置在液压泵侧的部件,如图5所示,其具有卡止部21a、本体部21b、支承部21c、配线引导部21d、台阶部21f和槽部22a、22b。
卡止部21a设置在圆环状的绝缘体21中最靠近径向内侧(内周侧),其沿轴向上下突出地形成在卷绕有线圈23的本体部21b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上。并且,如图4所示,卡止部21a一直形成到稍高于线圈23的卷绕高度的位置,从而把卷绕到本体部21b上的线圈23卡止而使该线圈23不发生脱落。另外,如图5所示,从径向内侧观察,卡止部21a具有大致呈U形的形状。由此,卡止部21a形成使卷绕有线圈23的部分向径向内侧露出的开口部S。开口部S与冷却油飞散来的方向,即形成在夹着保持件14b配置的圆环状的叶片14e、14e的外周面上的多个冷却油喷射口14c对置配置。
如图5所示,本体部21b是覆盖在定子铁心20的突起20a上的、截面为大致U形的部件,在把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组合起来时,该本体部21b在内部形成收纳突起20a的空间。另外,三个本体部21b利用支承部21c构成一体化,且每一个都向径向内侧突出。
支承部21c是一体地支承三部分本体部21b的弯曲状的面,如图6(b)所示,其设在本体部21b的径向外侧。另外,如图5所示,支承部21c在与第二部件32接合的一侧的相反侧(图1的轴向上的液压泵侧)的端部具有沿轴向形成的第一槽21ca、第二槽21cb和第三槽21cc。
如图6(c)所示,与第二槽21cb和第三槽21cc相比,第一槽21ca是轴向上的深度最大的槽,其把自线圈23引出的配线(例如,A相配线23a)引导到后述配线引导部21d的引导槽21da内。
如图6(c)所示,与第一槽21ca和第三槽21cc相比,第二槽21cb是轴向上的深度为中等大小的槽,其把自线圈23引出的配线(例如,B相配线23b)引导到后述配线引导部21d的引导槽21db内。
如图6(c)所示,与第一槽21ca和第二槽21cb相比,第三槽21cc是径向上的深度最小的槽,其把自线圈23引出的配线(例如,C相配线23c)引导到后述配线引导部21d的引导槽21dc内。
配线引导部21d沿周向形成在支承部21c的径向外侧的面上,具有分别引导三相部分的线圈配线(A相配线23a、B相配线23b和C相配线23c)的引导槽21da~21dc。如图1所示,在绝缘体21安装在发电电动机1上的状态下,配线引导部21d以向轴向上的液压泵侧(图1中的右侧)突出的方向配置。由此,飞轮12的旋转不会由于绝缘体21的突出部分而受到影响。
如图6(a)及图6(c)所示,引导槽21da~21dc是按照引导槽21da、21db、21dc的顺序,自轴向上的本体部21b侧向端部沿周向配置的槽。
如图9所示,在本体部21b上卷绕线圈23时,经由第一槽21ca使最先被卷绕的一相的线圈配线(例如,A相配线23a)引导到引导槽21da。然后,引导槽21da向沿周向逆时针方向相邻的三个本体部中的本体部21b引导A相配线23a。由此,A相配线23a卷绕在沿周向每隔两个本体部配置的本体部21b上。
如图9所示,引导槽21db经由第二槽21cb引导与卷绕有A相配线23a的本体部21b沿顺时针方向邻接的本体部21b所卷绕的配线(例如,B相配线23b)。然后,引导槽21db向沿周向逆时针方向相邻的三个本体部中的本体部21b引导B相配线23b。由此,B相配线23b卷绕在沿周向每隔两个本体部配置的本体部21b上。
如图9所示,引导槽21dc经由第三槽21cc引导与卷绕有B相配线23b的本体部21b沿顺时针方向邻接的本体部21b所卷绕的配线(例如,C相配线23c)。然后,引导槽21dc向沿周向逆时针方向相邻的三个本体部中的本体部21b引导C相配线23c。由此,C相配线23c卷绕在沿周向每隔两个本体部配置的本体部21b上。
在此,引导槽21da、21db、21dc设置为用于在绝缘体21的外周侧的面上缠绕线圈配线,其将三相的线圈配线分别沿周向分开引导。并且,引导槽21da、21db、21dc在轴向上配置成三段。为了把线圈配线引导到各自的段,第一槽21ca、第二槽21cb和第三槽21cc的轴向上的槽深形成为三种。由此,能够通过使沿轴向形成的第一~第三槽21ca~21cc的深度最小来确保绝缘体21整体的刚性,从而能够防止在对线圈23实施绕线作业时受到负荷而导致绝缘体21损坏。
如图6(a)所示,台阶部21f形成在与第二部件32在轴向上接合的一侧端部上,在将第一部件31与第二部件32接合时,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的台阶部21f、21f彼此相互嵌合。此时,在第一部件31与第二部件32的接合部分形成有使台阶部21f、21f彼此匹配的重合部分。因此,即便在绝缘体21的表面上施加了高电压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电流沿轴向原样地流过。
槽部22a是沿轴向在支承部21内周侧的面上的本体部21b与本体部21b之间形成的槽。
槽部22b是在卡止部21a的周向上的侧面部分形成的槽,其形成为在相互邻接的卡止部21a之间槽部22b彼此对置。
并且,俯视时呈T形的绝缘纸(绝缘材料)40(参照图3)自轴向插入到槽部22a、22b中。由此,能够使邻接的线圈23之间容易地绝缘,以使得卷绕在相互邻接的本体部21b上的线圈23之间不发生电连接。
如图10所示,绝缘纸40具有:将卷绕在邻接的本体部21b上的线圈23、23之间遮蔽开的遮蔽部41和将遮蔽部41的径向内侧的端部的上半部分向左、下半部分向右弯折而形成的弯折部42a、42b。由此,绝缘纸40自轴向观察时呈T形。因此,能够通过使遮蔽部41的与弯折部42a、42b相反一侧的端部插入槽部22a、且使弯折部42a、42b分别插入槽部22b,将绝缘纸40保持在绝缘体21的本体部21b间的间隙中。
(第二部件32)
第二部件32是与上述的第一部件31组合而构成绝缘体21的部件,如图7所示,其具有卡止部21a、本体部21b、支承部21c、肋部21e和台阶部21f。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部件32在不具有配线引导部21d而代之具有肋部21e的方面上与上述第一部件31不同。因此,省略具有与第一部件31所包括的部件相同功能的部件(卡止部21a、本体部21b、支承部21c和台阶部21f)的说明。
如图8(c)所示,在将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接合的状态下,卡止部21a在轴向上朝向与第一部件31侧的卡止部21a相反的方向突出。
如图8(b)所示,肋部21e沿径向立设在支承部21c的径向外侧的面上。并且,如图8(a)所示,肋部21e将支承部21c的相互正交的沿径向的面和沿周向的面接合。由此,能够利用肋部21e加强支承部21c,提高第二部件32的强度。此外,肋部21e优选设在支承部21c的形成有本体部21b的面的背侧的位置上,而不是设在支承部21c的形成有供绝缘纸40插入的空间的面的背侧上。
<特征>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绝缘体21中,在卡止部21a的与伴随着转子14的旋转而喷出冷却油的冷却油喷射口14c对置的面上,设有使卷绕在本体部21b上的线圈露出的开口部S。
由此,即便在发电电动机1的发热量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冷却油直接供给到线圈23。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卷绕在本体部21b上的线圈23的冷却效率。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要点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从在定子铁心20(绝缘体21)的内径侧配置的转子14的冷却油喷射口14c经由绝缘体21的开口部S向线圈23供给冷却油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
例如,在构成为从定子铁心的外径侧供给冷却油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绝缘体的外周面上设置使线圈露出的开口部。
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将冷却油高效地供给到线圈,因此,能够与上述效果同样地提高线圈冷却效率。
(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把在中央部分形成开口部S的大致呈U形的部件作为用于将线圈23卡止在绝缘体21上的卡止部21a使用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将I形部件用作卡止部件。在该情况下,需要在绝缘体的被供给冷却油的一侧的面上,尽量较宽地设置使线圈露出的开口部。因此,在把I形部件用作卡止部件的情况下,优选在绝缘体的本体部的周向上的中央部分或者端部上设置尽量缩小宽度的I形部件。
另外,作为设于卡止部件而使线圈露出的开口部,也可是孔部而不是上述的切口形状。
(C)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用在轴向上上下分割的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所构成的绝缘体21,从上下一并包覆定子铁心20的三根突起20a而安装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
例如,也能够使用每根突起上安装的绝缘体,或者也能够使用一并包覆两根或四根以上的突起而安装的绝缘体。
或者,在使用每根突起上安装的绝缘体的情况下,也可以不采用分体结构,而使用自径向内侧安装的单体的绝缘体。
(D)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本发明的发电电动机1等装载在混合动力型液压挖掘机上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
例如,也能将本发明应用到混合动力型的轮式装载机、推土机和自卸卡车等其他建筑机械,或者混合动力型汽车等所装载的发电电动机,以及该发电电动机所包括的绝缘体。
而且,不局限于上述的发电电动机,例如,也能够将本发明应用到PM(Permanent Magnet:永磁)电机等其他发电电动机或者具有内燃机而利用蓄电器进行驱动的电动建筑机械所使用的电机,以及该电机所使用的绝缘体。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绝缘体起到了能够提高向卷绕在定子铁心上的线圈供给的冷却油的冷却效率的效果,所以能够广泛地应用到卷绕有在发电电动机等的壳体内被冷却油冷却的线圈的绝缘体。
附图标记说明
1    发电电动机(电机)
10   定子
11   第一壳体
11a  检油管
12   飞轮
13   联接器
14   转子
14a  旋转轴
14aa 外齿花键
14ab 内齿花键
14b  保持件
14c  冷却油喷射口
14d  转子磁轭
14e  叶片
15   第二壳体
15a  冷却油配管
15d  油冷却器
16   法兰
16a  冷却油通路
16e  轴承支承部
17   配电箱
18   轴承部
20   定子铁心
20a  突起(定子齿)
21   绝缘体
21a  卡止部
21b  本体部
21c  支承部
21ca 第一槽
21cb 第二槽
21cc 第三槽
21d  配线引导部
21da~21dc  引导槽
21e  肋部
21f  台阶部
22a  槽部
22b  槽部
23   线圈
23a  A相配线
23b  B相配线
23c  C相配线
31   第一部件
32   第二部件
40   绝缘纸(绝缘材料)
41   遮蔽部
42a、42b  弯折部
S    开口部
V    油槽

Claims (12)

1.一种绝缘体,其配置于在发电电动机中设置的线圈与定子铁心之间,使所述线圈与所述定子铁心之间电绝缘,所述发电电动机被供给用于冷却所述线圈的冷却油,该绝缘体的特征在于,具备:
本体部,其包覆所述定子铁心的卷绕有所述线圈的部分而使所述定子铁心与所述线圈之间绝缘;
卡止部,其设在所述本体部的卷绕有所述线圈的部分的端部上,使所述线圈卡止在所述本体部上;
开口部,其形成为使所述线圈在所述卡止部的一部分露出,该卡止部的一部分位于向所述线圈供给用于冷却所述线圈的冷却油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形成在配置于所述定子内周侧的所述卡止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绝缘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部具有大致呈U形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部一直形成到稍高于所述线圈的卷绕高度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体由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构成,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是在大致呈环状的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上被分割的上下两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绝缘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分别具有在内径侧沿周向支承多个所述本体部的支承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绝缘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相互接合的接合部分设有台阶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体,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配线引导部,其设在所述本体部的外径侧,将所述线圈的配线向规定的方向引导。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体,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支承部,其在内径侧沿周向支承多个所述本体部;
槽部,其分别形成在所述支承部的内径侧的面和所述卡止部的侧面上,供用于使相互邻接的所述线圈彼此绝缘的绝缘材料插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体,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支承部,其在内径侧沿周向支承多个所述本体部;
肋部,其形成在所述支承部的外径侧的面上,沿所述径向被立设。
11.一种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体、安装有所述绝缘体的定子铁心和经由所述绝缘体卷绕在所述定子铁心上的线圈。
12.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子、相对所述定子旋转的转子和成为所述转子的旋转中心的旋转轴。
CN201280001950.5A 2011-03-31 2012-03-26 绝缘体以及具备该绝缘体的定子和电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861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77597A JP5166566B2 (ja) 2011-03-31 2011-03-31 インシュレー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ステータ、モータ
JP2011-077597 2011-03-31
PCT/JP2012/057745 WO2012133302A1 (ja) 2011-03-31 2012-03-26 インシュレー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ステータ、モ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86120A true CN102986120A (zh) 2013-03-20
CN102986120B CN102986120B (zh) 2016-01-20

Family

ID=46931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195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86120B (zh) 2011-03-31 2012-03-26 绝缘体以及具备该绝缘体的定子和电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024500B2 (zh)
JP (1) JP5166566B2 (zh)
KR (1) KR101441995B1 (zh)
CN (1) CN102986120B (zh)
DE (1) DE112012000055T5 (zh)
WO (1) WO2012133302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7175A (zh) * 2015-08-31 2017-03-08 铃木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CN108370188A (zh) * 2015-12-15 2018-08-03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绝缘体和包括该绝缘体的马达
CN108604845A (zh) * 2016-05-18 2018-09-28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
CN110268602A (zh) * 2017-02-14 2019-09-20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电动机及泵装置
CN104426277B (zh) * 2013-09-04 2019-10-25 山洋电气株式会社 电磁电机用定子的线圈绝缘结构
CN110391708A (zh) * 2018-04-17 2019-10-29 Lg电子株式会社 定子绝缘体及定子
CN114270664A (zh) * 2019-08-29 2022-04-01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线圈、定子、电动机、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88593B2 (ja) * 2011-03-31 2013-04-24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発電電動機の冷却構造及び発電電動機
JP5641366B2 (ja) * 2012-01-25 2014-12-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テータ、及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6128914B2 (ja) * 2013-03-27 2017-05-17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回転電機
JP6510195B2 (ja) * 2013-11-08 2019-05-08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966620B1 (ko) * 2014-06-11 2019-04-0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스테이터 코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US20160241093A1 (en) * 2015-02-13 2016-08-18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Lubricant channel on a stator winding support
JP5893191B1 (ja) * 2015-04-27 2016-03-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回転電機
CA2987320A1 (en) 2015-05-28 2016-12-01 Joy Global Longview Operations Llc Mining machine and energy storage system for same
KR102614031B1 (ko) * 2016-02-23 2023-12-1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JP6279059B1 (ja) 2016-11-25 2018-02-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WO2018105143A1 (ja) * 2016-12-05 2018-06-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KR102563471B1 (ko) * 2016-12-14 2023-08-0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코일 입체냉각방식 구동모터 및 환경차량
KR102474505B1 (ko) * 2016-12-15 2022-12-0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직접 냉각 방식의 차량용 구동 모터
KR102440502B1 (ko) * 2017-09-26 2022-09-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코일 멀티냉각패스방식 구동 모터 및 친환경차량
KR102656510B1 (ko) * 2018-12-11 2024-04-1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JP2020102959A (ja) * 2018-12-21 2020-07-02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作業機及び電動作業機用モータにおけるステータへのコイルの形成方法
CN111628591A (zh) * 2019-02-28 2020-09-0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定子、定子组件、以及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器
US11469647B2 (en) * 2019-06-07 2022-10-11 Borgwarner Inc. Oil cooling system for a stator of an electric machine
KR20210036088A (ko) * 2019-09-25 2021-04-0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DE102019133998A1 (de) * 2019-12-11 2021-06-17 Hanon Systems Vorrichtung zum Antreiben eines Verdichters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er Vorrichtung
KR20210089512A (ko) * 2020-01-08 2021-07-1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US20230238838A1 (en) * 2022-01-27 2023-07-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agnetically insulating stator liner system
US11984766B2 (en) 2022-01-28 2024-05-14 Ge Aviation System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ling a rotor assembly
US11837917B2 (en) 2022-01-28 2023-12-05 Ge Aviation System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ling a rotor assembly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81708A (ja) * 2001-03-22 2002-09-27 Sanyo Denki Co Ltd 回転電機用固定子
CN1901328A (zh) * 2003-05-23 2007-01-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定子和绝缘绕线架以及该定子的制造方法
JP2008312276A (ja) * 2007-06-12 2008-12-25 Fuji Heavy Ind Ltd 電動機
US20090184591A1 (en) * 2007-12-14 2009-07-23 Hitachi, Ltd.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CN101689786A (zh) * 2007-06-13 2010-03-3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冷却构造
JP2010239776A (ja) * 2009-03-31 2010-10-2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回転電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80402B2 (ja) * 2002-05-13 2007-09-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US7026739B2 (en) 2003-05-23 2006-04-11 Honda Motor Co., Ltd Stator and insulating bobbin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tator
JP4586542B2 (ja) 2005-01-17 2010-11-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4645200B2 (ja) * 2005-01-17 2011-03-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および回転電機
JP2007312560A (ja) 2006-05-22 2007-11-29 Toyota Motor Corp インシュレータおよび回転電機
JP4946635B2 (ja) * 2007-05-30 2012-06-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冷却装置
JP5064945B2 (ja) 2007-09-10 2012-10-31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パワーユニット
DE102008033604B4 (de) * 2008-07-17 2011-04-07 Sew-Eurodrive Gmbh & Co. Kg Elektromotor
JP2010124657A (ja) * 2008-11-21 2010-06-03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81708A (ja) * 2001-03-22 2002-09-27 Sanyo Denki Co Ltd 回転電機用固定子
CN1901328A (zh) * 2003-05-23 2007-01-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定子和绝缘绕线架以及该定子的制造方法
JP2008312276A (ja) * 2007-06-12 2008-12-25 Fuji Heavy Ind Ltd 電動機
CN101689786A (zh) * 2007-06-13 2010-03-3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冷却构造
US20090184591A1 (en) * 2007-12-14 2009-07-23 Hitachi, Ltd.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JP2010239776A (ja) * 2009-03-31 2010-10-2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回転電機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6277B (zh) * 2013-09-04 2019-10-25 山洋电气株式会社 电磁电机用定子的线圈绝缘结构
CN106487175A (zh) * 2015-08-31 2017-03-08 铃木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CN108370188A (zh) * 2015-12-15 2018-08-03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绝缘体和包括该绝缘体的马达
US10923979B2 (en) 2015-12-15 2021-02-16 Lg Innotek Co., Ltd. Insulator and motor include same
US10992203B2 (en) 2016-05-18 2021-04-27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Axial gap type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108604845A (zh) * 2016-05-18 2018-09-28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
TWI727223B (zh) * 2016-05-18 2021-05-11 日商日立產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軸向間隙型旋轉電機
CN108604845B (zh) * 2016-05-18 2020-06-16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
CN110268602A (zh) * 2017-02-14 2019-09-20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电动机及泵装置
CN110268602B (zh) * 2017-02-14 2021-08-24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电动机及泵装置
US10971963B2 (en) 2018-04-17 2021-04-06 Lg Electronics Inc. Insulator of stator and stator
CN110391708B (zh) * 2018-04-17 2021-03-12 Lg电子株式会社 定子绝缘体及定子
CN110391708A (zh) * 2018-04-17 2019-10-29 Lg电子株式会社 定子绝缘体及定子
CN114270664A (zh) * 2019-08-29 2022-04-01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线圈、定子、电动机、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2000055T5 (de) 2013-05-16
KR101441995B1 (ko) 2014-09-19
WO2012133302A1 (ja) 2012-10-04
CN102986120B (zh) 2016-01-20
US9024500B2 (en) 2015-05-05
KR20130032330A (ko) 2013-04-01
JP5166566B2 (ja) 2013-03-21
JP2012213275A (ja) 2012-11-01
US20130115064A1 (en) 2013-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86120A (zh) 绝缘体以及具备该绝缘体的定子和电机
EP2242164B1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US8242645B2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enabling cooling of a cooling target region
WO2010050340A1 (ja) 回転電機
JP5188592B2 (ja) 発電電動機の冷却構造及び発電電動機
CN109478814B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和旋转电机
WO2016035533A1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回転電機
CN110771013B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以及旋转电机
WO2012133305A1 (ja) 発電電動機の冷却構造及び発電電動機
US11473669B2 (en) Electric drive apparatus
US20210143693A1 (en) Electric machine with in-slot stator cooling
US20180248453A1 (en) Rotor,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Including Said Ro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id Rotor
JP7060419B2 (ja) 回転電機
US20130221798A1 (en) Alternator ratios
WO2009011462A1 (ja) 回転電機
US20080067883A1 (en) Generator and/or motor assembly
WO2020246372A1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端子台及び回転電機
JP5988840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JP2014100037A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JP6078305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CN117678151A (zh) 旋转电机
JP2022137428A (ja) 回転電機
CN116231918A (zh) 具有在端板中延伸的冷却管道的电机转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Termination date: 201803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