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68602A - 电动机及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及泵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268602A CN110268602A CN201880010723.6A CN201880010723A CN110268602A CN 110268602 A CN110268602 A CN 110268602A CN 201880010723 A CN201880010723 A CN 201880010723A CN 110268602 A CN110268602 A CN 11026860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on wire
- insulator
- supporting part
- stator
- c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7767 bo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20442 loss of weigh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450 mo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412 Bulk moulding compou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81 Cu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78713 Theo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iron(III)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furosem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S(=O)(=O)N)=CC(C(O)=O)=C1NCC1=CC=CO1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15 magnet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08—Insulating cas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3/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13/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13/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4—Protection against moisture or chemical attack; Wind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liquid or ga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on from ingress, e.g. water or finge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6—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ing leads, i.e. conducting wire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12—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bobbins for supporting the win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保持公共线不会冒出到定子的外周侧。泵装置(1)的电动机(2)具备覆盖定子(11)的树脂密封部件(13)。定子(11)具备将从各相的线圈(53)引出的导线(55)连接而成的公共线(55A),从径向外侧支承公共线(55A)的第一公共线支承部(62)形成于绝缘体(52)。因为第一公共线支承部(62)呈随着朝向公共线(55A)的前端侧而朝向径向内侧的形状,所以能够抑制公共线(55A)冒出到第一公共线支承部(62)的外周侧。因此,能够抑制公共线(55A)露出到定子(11)的外周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泵装置及用于泵装置的电动机。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电动机使叶轮旋转的泵装置。专利文献1的泵装置中使用的电动机具备转子和配置于转子的外周侧的定子,定子被树脂密封部件覆盖并密封。定子具备定子铁芯、绝缘体以及卷绕在绝缘体上的线圈线。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电动机,其中,构成线圈的导线星形连接而形成公共线。专利文献2的电动机中,当电路基板固定在绝缘体上时,公共线被收容在绝缘体和电路基板之间。或者,当以覆盖电路基板的方式安装了罩部件时,公共线被收容在罩部件和电路基板或绝缘体之间。由此,确保公共线的绝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35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351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电动机中,为了保持公共线并确保绝缘,必须将电路基板或罩等其他部件组装在绝缘体上。另一方面,如专利文献1所述,在采用通过树脂密封部件覆盖定子的构造时,可以通过树脂密封部件确保公共线的绝缘。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没有记载保持公共线使其在成形树脂密封部件时不会从树脂密封部件冒出的方法。特别是,没有记载在与树脂密封部件一体成形定子之前的阶段不使用电路基板等其他部件而将公共线保持为不向定子的外周侧突出的方法。
目前,作为保持公共线的方法,也使用将公共线压入在周向上相邻的线圈的间隙中的方法,但是,需要在线圈之间设置间隙。另外,也有通过粘接剂将公共线固定在定子上的方法,但因为粘接剂需要固化时间,所以生产率很低。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保持公共线不向定子的外周侧冒出。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有转子和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外周侧的定子,所述定子具备:定子铁芯;覆盖所述定子铁芯的多个绝缘体;经由所述绝缘体卷绕在所述定子铁芯上的线圈;以及由从所述线圈引出的导线构成的公共线,所述多个绝缘体的至少一个具备从径向外侧支承所述公共线的第一公共线支承部,所述第一公共线支承部呈随着朝向所述公共线的前端侧而朝向径向内侧的形状。
在本发明的电动机中,在绝缘体上设置有从径向外侧支承公共线的第一公共线支承部。由于第一公共线支承部呈随着朝向公共线的前端侧而朝向径向内侧的形状,因此能够抑制公共线冒出到第一公共线支承部的外周侧。因此,能够抑制公共线露出到定子的外周侧。
这样,本发明的电动机能够通过第一公共线支承部支承公共线并将其临时固定于绝缘体上,因此,例如,在用树脂密封部件密封定子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公共线不会冒出到树脂密封部件的外部。因此,能够将公共线绝缘。另外,因为第一公共线支承部与绝缘体一体形成,所以无需使用其他部件来抑制公共线的冒出。因此,能够抑制零件数量的增加。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设置有所述第一公共线支承部的所述绝缘体具备第二公共线支承部,所述第二公共线支承部与所述第一公共线支承部的朝向径向内侧的一侧的端部连接。这样,能够由第二公共线支承部支承公共线的前端部。因此,能够抑制公共线露出到定子的外周侧。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具有覆盖所述定子的树脂密封部件,所述树脂密封部件具有多个孔,所述多个孔是将所述定子按压在成形所述树脂密封部件的模具上的按压部件的配置痕迹,所述第二公共线支承部配置在包含所述多个孔中的任一个的角度位置的角度范围内。这样,能够支承公共线使其不会伸出到按压部件侧,能够防止按压部件和公共线发生干扰。因此,能够防止公共线夹在按压部件和绝缘体之间而断线。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多个绝缘体中的一个与连接器连接,与连接到所述连接器的所述绝缘体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绝缘体具备导线导向部,所述导线导向部对从所述线圈向所述连接器穿绕的导线进行导向,所述导线导向部配置在包含所述多个孔中的任一个的角度位置的角度范围内。这样,能够支承导线使其不会伸出到按压部件侧,能够防止按压部件和导线发生干扰。因此,能够防止导线夹在按压部件和绝缘体之间而断线。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与设置有所述第一公共线支承部的所述绝缘体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绝缘体中的至少一个,具备对所述公共线进行导向的公共线导向部。这样,能够将公共线容易地朝向第一公共线支承部穿绕。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第一公共线支承部设置在所述绝缘体的周向的两端侧的各一个部位。这样,不论穿绕公共线的方向是周向的一侧及另一侧中的哪个方向,都可以对应。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绝缘体具备搭接线导向部,所述搭接线导向部对连接同相的所述线圈彼此的搭接线进行导向。这样,可以在适当的路径中穿绕搭接线。
在该情况下,理想的是,在所述绝缘体上,所述搭接线导向部设置在沿周向分开的两个部位,所述搭接线具备压入部,所述压入部被压入所述两个部位的所述搭接线导向部之间的间隙中。这样,能够抑制搭接线的松弛,因而能够抑制搭接线向外周侧扩展。
接着,本发明提供一种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的电动机;叶轮,所述叶轮安装于转子的旋转轴上;以及泵室,在所述泵室中配置有所述叶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绝缘体上设置有从径向外侧支承公共线的第一公共线支承部。第一公共线支承部呈随着朝向公共线的前端侧而朝向径向内侧的形状,因此,能够抑制公共线冒出到第一公共线支承部的外周侧。因此,能够抑制公共线露出到定子的外周侧。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泵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泵装置的剖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3是从输出侧观察的电动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输出相反侧观察的电动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从输出侧观察定子的立体图。
图6是从输出相反侧观察定子的立体图。
图7是从输出侧观察定子的俯视图。
图8是从输出相反侧观察定子的俯视图。
图9是连接器及绝缘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应用了本发明的泵装置及电动机的实施方式。
(泵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泵装置1的外观立体图。另外,图2的(a)是泵装置1的剖视图,图2的(b)是图2的(a)的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泵装置1具备:电动机2;壳体3,该壳体3安装于电动机2上,且在该壳体3与电动机2之间构成泵室4;以及叶轮6,该叶轮6安装于电动机2的旋转轴5上,并且配置于泵室4中。在壳体3上设置有流体的吸入口7和排出口8。当驱动电动机2使叶轮6旋转时,从吸入口7吸入的水等流体经由泵室4从排出口8排出。
在本说明书中,符号L表示电动机2的轴线方向,输出侧L1是轴线L方向的一侧,输出相反侧L2是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图1是从输出相反侧L2观察泵装置1的外观立体图。电动机2的旋转轴5沿轴线L方向延伸。另外,将相对于电动机2配置叶轮6的一侧设为输出侧L1,将与输出侧L1相反的一侧设为输出相反侧L2。另外,将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设为径向,将绕轴线L的方向设为周向。如图2所示,吸入口7设置在壳体3中与电动机2的旋转轴5的轴线L重叠的位置,排出口8设于旋转轴5的径向的外侧。
图3是从输出侧L1观察的电动机2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从输出相反侧L2观察的电动机的分解立体图。图3、图4表示将构成电动机2的外壳12的罩部件14从树脂密封部件13卸下的状态。电动机2是直流无刷电动机,具备转子10、定子11和收纳它们的外壳12。外壳12具备:从输出相反侧L2覆盖定子11的树脂密封部件13;以及从输出侧L1覆盖树脂密封部件13的罩部件14。罩部件14固定于树脂密封部件13上。
壳体3从输出侧L1覆盖在罩部件14上。由此,在罩部件14和壳体3之间划分出的空间成为泵室4。在树脂密封部件13上保持第一轴承部件15,该第一轴承部件15可旋转地支承转子10的旋转轴5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部。能旋转地支承旋转轴5的中部的第二轴承部件16被保持在罩部件14上。旋转轴5的输出侧L1的端部从电动机2的外壳12突出到泵室4内,用来安装叶轮6。
(转子)
如图2所示,转子10具备:旋转轴5;包围旋转轴5的磁铁20;以及保持旋转轴5和磁铁20的保持部件21。磁铁20为环状,且与旋转轴5同轴配置。在磁铁20的外周面上,在周向上交替磁化有N极和S极。旋转轴5为不锈钢制。旋转轴5在轴线L方向的中央附近形成有环状槽,在该环状槽内固定有E型环24。E型环24是金属制的板状部件。E型环24被埋入保持部件21的输出侧L1的端面。
转子10具备:配置于保持部件21的输出相反侧L2的第一轴承板45;以及配置于保持部件21的输出侧L1的第二轴承板46。第一轴承板45及第二轴承板46是大致圆环状的金属板。例如,第一轴承板45及第二轴承板46是金属制的垫圈。第一轴承板45以使旋转轴5贯通其中心孔的状态覆盖保持部件21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另外,第二轴承板46以使旋转轴5贯通其中心孔的状态覆盖保持部件21的输出侧L1的端面及E型环24。第二轴承板46与E型环24面接触。第一轴承板45及第二轴承板46分别保持于保持部件21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及输出侧L1的端面。在转子10旋转时,第二轴承板46和第二轴承部件16滑动而产生的滑动热经由E型环24传递给旋转轴5并散热。
(定子)
图5、图6是定子11的立体图,图5是从输出侧L1观察的立体图,图6是从输出相反侧L2观察的立体图。定子11具备:位于转子10的外周侧的环状的定子铁芯51;经由绝缘体52卷绕在定子铁芯51上的多个线圈53;以及用于连接对各线圈53进行供电的供电线的连接器54。
定子铁芯51是由磁性材料构成的薄的磁性板层叠而形成的层叠铁芯。如图5、图6所示,定子铁芯51具备:环状部56;以及从环状部56朝向径向的内侧突出的多个突极部57。多个突极部57以等角度间距形成,在周向上以一定的间距配置。突极部57的内周侧端面57a是以轴线L为中心的圆弧面。突极部57的内周侧端面57a与转子10的磁铁20的外周面之间隔开细微的间隙而对置。
绝缘体52由树脂等绝缘性材料形成。绝缘体52是在径向的两端具有凸缘部的带凸缘的筒状。绝缘体52安装到多个突极部57中的每一个上。线圈53经由绝缘体52卷绕在多个突极部57中的每一个上。此外,绝缘体52局部地覆盖定子铁芯51的环状部56的输出相反侧端面56a(参照图6),但输出相反侧端面56a的外周缘部分不被绝缘体52覆盖。同样,绝缘体52局部地覆盖定子铁芯51的环状部56的输出侧端面56b(参照图5),但输出侧端面56b的外周缘部分不被绝缘体52覆盖。
线圈53由铝合金或铜合金制成的导线55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由铜合金覆盖了铝合金的导线5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突极部57、绝缘体52及线圈53的数量是9。电动机2为三相无刷电动机,9个线圈53中的3个为U相线圈53U,其余六个中的3个为V相线圈53V,其余3个为W相线圈53W。U相线圈53U、V相线圈53V和W相线圈53W在周向上按顺序排列。此外,也可以是其它配置。
3个U相线圈53U通过1根导线55被依次卷绕于3个突极部57而形成,3个V相线圈53V通过1根导线55被依次卷绕于3个突极部57而形成,3个W相线圈53W通过1根导线55被依次卷绕于3个突极部57而形成。构成U相线圈53U、V相线圈53V以及W相线圈53W的3根导线55被穿绕到连接器54。U相线圈53U、V相线圈53V以及W相线圈53W分别经由导线55与连接器54连接。
图7、图8是定子11的俯视图,图7是从输出侧L1观察的俯视图,
图8是从输出相反侧L2观察的俯视图。如图5~图8所示,绝缘体52具备在线圈53的外周侧覆盖定子铁芯51的轴线L方向的端面的铁芯外侧面覆盖部52a、52b。铁芯外侧面覆盖部52a局部地覆盖定子铁芯51的环状部56的输出相反侧端面56a。另一方面,铁芯外侧面覆盖部52b局部地覆盖定子铁芯51的环状部56的输出侧端面56b。连接器54配置在铁芯外侧面覆盖部52a的外周侧,与铁芯外侧面覆盖部52a连接。
铁芯外侧面覆盖部52a、52b的内周缘是与绝缘体52的周向的中心线Q(参照图7、图8)正交的直线状。图7、图8中仅示出一个部位的中心线Q,但将穿过各绝缘体52的周向中心的直线称为中心线Q。如图6、图8所示,在除了设置在与连接器54相同的角度位置的绝缘体52以外的8个绝缘体52上形成有壁部58,该壁部58是沿着铁芯外侧面覆盖部52a的内周缘突出到输出相反侧L2的突出部。另外,如图5、图7所示,在9个绝缘体52的每一个上形成有壁部59,该壁部59是沿着铁芯外侧面覆盖部52b的内周缘突出到输出侧L1的突出部。在定子11的输出相反侧L2,由壁部58对导线55和公共线55A进行导向。另外,在定子11的输出侧L1,由壁部59对导线55(搭接线55U、55V、55W)进行导向。
(搭接线导向部)
如图5、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壁部59在9个绝缘体52的每一个上形成于铁芯外侧面覆盖部52b的内周缘的周向两端。壁部59呈与设置有该壁部59的绝缘体52的周向的中心线Q正交的平板状。即,9个绝缘体52各自具备在周向上分开的两个壁部59,并且具备形成于这两个壁部59之间的间隙S1。形成于各绝缘体52上的两个壁部59位于相同的面上,并且为相同的形状。
如图5、图7所示,连接同相的线圈53彼此的搭接线55U、搭接线55V、搭接线55W由壁部59导向并穿绕到线圈53的外周侧。搭接线55U是连接U相线圈53U彼此的导线55,搭接线55V是连接V相线圈53V彼此的导线55,搭接线55W是连接W相线圈53W彼此的导线55。在各绝缘体52上,作为对搭接线55U、55V、55W进行导向的搭接线导向部起作用的壁部59设置于在周向上分开的两个部位。
例如,搭接在U相线圈53U和另一U相线圈53U之间的搭接线55U从设置于卷绕有U相线圈53U的绝缘体52上的间隙S1被引出到外周侧,挂在两个壁部59中的一个(例如,相邻的V相线圈53V侧的壁部59)上并在壁部59的径向外侧穿绕到邻近的绝缘体52侧。而且,被设置有V相线圈53V和W相线圈53W的两个绝缘体52所设有的四个壁部59导向,穿绕至设置有下一个U相线圈53U的绝缘体52。而且,挂在设置有下一个U相线圈53U的绝缘体52所设有的壁部59(例如W相线圈53W侧的壁部59)上,并从间隙S1引入U相线圈53U侧。
在搭接于U相线圈53U和另一U相线圈53U之间的搭接线55U上,形成有将导线55压入壁部59的内周侧的压入部60。如上所述,在各绝缘体52上设置有在周向上分开的两个部位的壁部59,通过从这两个部位的壁部59之间的间隙S1将搭接线55U的松弛部分压向壁部59的径向内侧,形成压入部60。通过将搭接线55U的松弛部分压入间隙S1中以形成压入部60,抑制搭接线55U的松弛。因此,能够抑制搭接线55U向外周侧扩展。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在U相线圈53U和另一U相线圈53U之间存在两个部位的间隙S1,所以在两个部位形成压入部60。
搭接线55V、55W以与搭接线55U相同的形状穿绕。即,搭接线55V、55W从间隙S1引出到外周侧,挂在壁部59上并引出到壁部59的径向外侧,被壁部59导向并在壁部59的径向外侧沿周向穿绕。另外,在经由两个绝缘体52时,在两个部位形成压入部60。而且,挂于在设置有同相的其他线圈53的绝缘体52上形成的壁部59,并从间隙S1引入线圈53侧。
(公共线导向部及导线导向部)
如图6、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定子11的输出相反侧L2,构成U相线圈53U的导线55的端部、构成V相线圈53V的导线55的端部、构成W相线圈53W的导线55的端部被相互连接,构成公共线55A。例如,锡焊三根导线55,形成公共线55A。另外,在定子11的输出相反侧L2,与U相线圈53U、V相线圈53V、W相线圈53W分别连接的导线55被穿绕到连接器54。
壁部58的形状根据绝缘体52的角度位置而不同。即,壁部58由下述三种壁部构成:第一壁部58A,其形成于相对于连接器54位于径向的相反侧的两个绝缘体52A上;第二壁部58B,其形成于与处于与连接器54相同的角度位置的绝缘体52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绝缘体52B上;以及第三壁部58C,其形成于其它四个绝缘体52C上。第三壁部58C呈与上述的向输出侧L1立起的壁部59相同的形状。即,四个绝缘体52C分别具备在周向上分开的两个第三壁部58C,并且具备形成于这两个第三壁部58C之间的间隙S2。
如图6、图8所示,第一壁部58A具备:设置于周向的两端的第一公共线支承部62;以及设置于周向的中央的第二公共线支承部63。第二公共线支承部63在与绝缘体52A的周向的中心线Q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在其两端分别以形成钝角的方式连接第一公共线支承部62。即,第一壁部58A作为整体呈周向的宽度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扩大的形状。两个部位的第一公共线支承部62分别向随着朝向绝缘体52A的周向的中央(中心线Q)侧而朝向径向内侧的方向倾斜并延伸。在第二公共线支承部63的径向外侧的面上形成有沿轴线L方向延伸的槽部61A。槽部61A位于绝缘体52A的周向的中央。另外,槽部61A在第二公共线支承部63的轴线L方向的整个范围内延伸。
第二壁部58B设置于与连接器54在周向上相邻的绝缘体52B上。第二壁部58B是对从线圈53向连接器54穿绕的导线55进行导向的导线导向部。第二壁部58B呈与绝缘体52B的周向的中心线Q正交的平板状,周向的一侧(即连接器54侧)的端缘比另一侧的端缘靠近中心线Q。即,第二壁部58B不是呈相对于中心线Q在周向上对称的形状,而是呈连接器54侧的端缘被切去的形状。如图6、图8所示,从线圈53向连接器54穿绕的导线55配置于第二壁部58B的径向内侧,沿着第二壁部58B沿周向穿绕。在第二壁部58B的径向外侧的面上形成有沿轴线L方向延伸的槽部61B。槽部61B位于绝缘体52B的周向的中央。另外,槽部61B在第二壁部58B的轴线L方向的整个范围内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定子11配置在模具内来成形树脂密封部件13时,使用按压销18,该按压销18是沿轴线L方向按压定子11并将其按压在模具的端面上的按压部件(参照图8)。槽部61A呈用于避免配置于配置第一壁部58A的角度位置的按压销18和第一壁部58A的干扰的凹陷形状。同样,槽部61B呈用于避免配置于配置第二壁部58B的角度位置的按压销18和第二壁部58B的干扰的凹陷形状。
如后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六个按压销18。在树脂密封部件13上,在六个部位形成有作为按压销18的配置痕迹的孔17(参照图4)。就按压销18而言,六个中的两个对设置有第一壁部58A的绝缘体52A的周向中央进行按压,剩余的四个中的两个对设置有第二壁部58B的绝缘体52B的周向中央进行按压,剩下的两个对设置有第三壁部58C的绝缘体52C的周向中央进行按压。因为第三壁部58C避开绝缘体52C的周向的中央来配置,所以不会与按压销18发生干扰。
作为六个按压销18的配置痕迹的孔17被分别设置于与绝缘体52的周向中央一致的角度位置。在设置有第一公共线支承部62的绝缘体52A上,在形成有孔17的角度位置(周向的中央)配置有与第一公共线支承部62连接的第二公共线支承部63。这样,通过在设置有按压销18的角度位置设置第二公共线支承部63,能够支承公共线55A使其不会向按压销18侧伸出。因此,能够防止按压销18与公共线55A发生干扰。另外,能够防止公共线55A被夹在按压销18和绝缘体52A之间而断线等事态。
同样,在设置有第二壁部58B的绝缘体52B上,在形成有孔17的角度位置(周向的中央)配置有第二壁部58B。这样,通过在设置有按压销18的角度位置设置第二壁部58B,能够支承向连接器54穿绕的导线55使其不会向按压销18侧伸出。因此,能够防止按压销18和导线55发生干扰。另外,能够防止导线55被夹在按压销18与绝缘体52B之间并断线等事态。
如图8所示,公共线55A从设置于与设置有第一公共线支承部62的绝缘体52A在周向上相邻的绝缘体52C上的第三壁部58C的间隙S2向外周侧引出。而且,挂在位于第一公共线支承部62的附近的第三壁部58C,并穿过第三壁部58C的径向外侧向第一公共线支承部62侧穿绕,之后,从第三壁部58C和第一公共线支承部62的间隙S3被压入内周侧。即,与第一公共线支承部62在周向上相邻的第三壁部58C作为对公共线55A进行导向的公共线导向部发挥作用。
第一公共线支承部62呈随着远离第三壁部58C而朝向径向内侧的形状,换言之,呈随着朝向公共线55A的前端侧而朝向径向内侧的形状,以该形状从径向外侧支承公共线5A。因此,公共线55A以将前端朝向内周侧的状态被支承,形成公共线55A不易从第一公共线支承部62脱落的状态。而且,因为在公共线55A的前端侧配置有与第一公共线支承部62连接的第二公共线支承部63,所以公共线55A的前端部被支承为不向定子11的径向外侧冒出。即,公共线55A被临时固定到绝缘体52上。通过在该状态下成形树脂密封部件13,来防止公共线55A冒出到定子11的径向外侧。
(连接器)
连接器54呈可装拆公型外部连接器的形状。连接器54与多个绝缘体52中的一个连接。连接器54具备:大致长方体状的连接器外壳30;将连接器外壳30和绝缘体52连结的连接部31;以及保持于连接器外壳30的端子销40。连接器外壳30配置于绝缘体52的外周侧且定子铁芯51的输出相反侧L2,经由连接部31与位于线圈53外周侧的绝缘体52的部分(铁芯外侧面覆盖部52a)连接。连接器外壳30及连接部31与绝缘体52一体形成。
连接器54是具备连接构成U相线圈53U的导线55的一端部的端子销40、连接构成V相线圈53V的导线55的一端部的端子销40、连接构成W相线圈53W的导线55的一端部的端子销40这3根端子销40的母型连接器54。
连接器外壳30呈向输出相反侧L2开口的大致长方体状。即,在连接器外壳30上形成有向输出相反侧L2开口的连接开口30a。连接器外壳30具备:沿轴线L方向延伸的矩形筒状的筒状部33;以及堵塞筒状部33的输出侧L1的端部的底部32。连接开口30a设置于筒状部33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部。如图6所示,筒状部33具备:位于定子11的中心侧(即绝缘体52侧)的内侧壁33a;与内侧壁33a平行的外侧壁33b;以及连接内侧壁33a和外侧壁33b的侧壁33c、33d。连接器外壳30的内部空间由与侧壁33c、33d平行的分隔壁33e、33f分割成3个部分。在由分隔壁33e、33f划分的各空间内各配置1个端子连接部41,该端子连接部41是端子销40的端部(参照图2的(a))。当将公型外部连接器安装于连接开口30a时,设置在外部连接器上的端子和端子销40接触。
图9是连接器54及绝缘体52的剖视图。如图5、图7所示,在底部32形成有与端子销40相同数量的贯通孔34。因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外壳30安装有三根端子销40,所以在三个部位形成有贯通孔34。三个部位的贯通孔34在与连接到连接器54的绝缘体52的周向的中心线Q正交的方向上排成一列。如图5、图7、图9所示,在底部32的输出侧L1的面上形成有相对于贯通孔34位于径向内侧(即绝缘体52侧)的凹部35。凹部35是向输出相反侧L2凹陷的减重形状,沿着3个贯通孔34的排列方向呈槽状延伸。另外,在连接部31的输出侧L1的面上设置有与贯通孔34相同数量的贯通孔36(参照图9)。即,在连接器54的输出侧L1的面上设置有3组贯通孔34及贯通孔36。在3组贯通孔34和贯通孔36之间分别设置有与凹部35交叉的保持槽37(参照图5、图7)。从贯通孔34延伸至贯通孔36的端子销40的部分(后述的连接部43)由保持槽37保持。
端子销40通过将横截面形状为四边形的金属线折弯而形成。此外,端子销40也可以通过将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的金属线折弯而形成。如图9所示,端子销40由端子连接部41、导线连接部42和连接部43构成,其中,端子连接部41被压入连接器外壳30并且朝向连接开口30a突出,导线连接部42配置于连接器外壳30和绝缘体52之间,连接部43连接端子连接部41和导线连接部42。端子连接部41和导线连接部42与轴线L方向平行地延伸。另外,连接部43在与轴线L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以大致直角与端子连接部41及导线连接部42连接。
如图9所示,端子销40通过将端子连接部41沿轴线L方向压入贯通孔34,并且使导线连接部42穿过贯通孔36而被安装于连接器外壳30上。如上所述,通过将连接部43保持在形成于连接器外壳30的外侧面的保持槽37内,防止端子销40的旋转。在向连接器外壳30组装端子销40时,导线连接部42作为整体为直线状。在导线连接部42的前端设置有止脱部42a,该止脱部42a是在将导线连接部42安装到连接器外壳30上之后使其前端部向径向内侧以大致直角弯曲而形成的。即,导线连接部42由沿着内侧壁33a以直线状延伸的直线部42b及止脱部42a构成。
导线连接部42是缠绕将线圈53和端子销40连接的导线55的部位。导线连接部42呈能够抑制缠绕在导线连接部42的导线55脱落的止脱形状。本实施方式的止脱形状是导线连接部42的前端部(止脱部42a)相对于与前端部连接的部分(直线部42b)折弯形成的折弯形状。止脱部42a以前端朝向径向内侧的方式折弯。此外,止脱部42a的弯曲角度也可以不是大致直角。例如,也可以是钝角。
如图6所示,三个导线连接部42沿着连接器外壳30的内侧壁33a,在与径向正交的方向上以恒定间隔配置。连接器外壳30具备从内侧壁33a向径向内侧垂直突出的壁部38。壁部38设置在成为相邻的导线连接部42的中间位置的两个部位。如图8、图9所示,壁部38的径向内侧的端缘位于比直线部42b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另一方面,壁部38的轴线L方向的端缘位于比止脱部42a靠输出侧L1的位置。换言之,壁部38的沿着直线部42b的方向的高度低于到作为前端部的止脱部42a和直线部42b相连接的折弯位置的高度。即,壁部38具有到达相邻的直线部42b之间的宽度,且呈无法到达相邻的止脱部42a之间的高度的形状。
如图6所示,与连接器54一体形成的绝缘体52具备四根圆柱状的导向凸部39,该导向凸部39从覆盖定子铁芯51的外周面的铁芯外侧面覆盖部52a的输出相反侧L2的面突出。四根导向凸部39沿周向以一定间距配置。此外,能够适当地变更导向凸部39的位置、间隔、数量。在三个导线连接部42分别各连接一根导线55。构成U相线圈53U、V相线圈53V以及W相线圈53W的三根导线55由四个导向凸部39导向而向导线连接部42穿绕。即,四个导向凸部39将三根导线55中的一根从位于连接器外壳30的内周侧的线圈53引导到三个中正中间的导线连接部42,将其余两根中的一根从位于连接器外壳30内周侧的线圈53的周向的一侧存在的线圈53引导到位于周向的一侧端的导线连接部42,将最后一根导线从位于接器外壳30内周侧的线圈53的周向的另一侧存在的线圈53引导到位于周向的另一侧端的导线连接部42。此外,在图6、图8的例子中,U相线圈53U设置在设于连接器外壳30的内周侧的绝缘体52上,三相线圈53的配置也可以与图6、图8的例子不同。
导线55由导向凸部39导向,朝向导线连接部42穿绕,沿着直线部42b穿绕至止脱部42a。沿着直线部42b穿绕的导线55由配置于相邻的直线部42b之间的壁部38防止短路。导线55缠绕于直线部42b或止脱部42a,并且锡焊在直线部42b或止脱部42a。如上所述,因为壁部38是未到达止脱部42a的高度,所以能够使锡焊的烙铁接近止脱部42a及直线部42b的上端进行锡焊而不被壁部38妨碍。
(树脂密封部件)
如图2~图4所示,树脂密封部件13具备从输出相反侧L2覆盖线圈53、绝缘体52及定子铁芯51的大致圆盘形状的密封部件底部65。另外,树脂密封部件13具备:从密封部件底部65向外周侧延伸并覆盖连接器54的连接器密封部66;以及从密封部件底部65向输出侧L1延伸并覆盖线圈53、绝缘体52及定子铁芯51的密封部件筒部67。密封部件筒部67呈厚的圆筒状。密封部件筒部67的中心轴线与电动机2的轴线L一致。
在密封部件底部65的中心部分设置有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在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中保持有第一轴承部件15,该第一轴承部件15可旋转地支承转子10的旋转轴5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部。第一轴承部件15为树脂制,呈具备具有供旋转轴5配置的贯通孔的筒状的支承部以及从筒状部的输出侧L1的端部向外周侧扩展的凸缘部的形状。第一轴承部件15的从轴线L方向观察的轮廓形状为D字形。第一轴承部件15在凸缘部从输出侧L1与密封部件底部65抵接的状态下被固定于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在第一轴承部件15中,供旋转轴5插通的支承部作为旋转轴5的径向轴承发挥作用,凸缘部作为转子10的推力轴承发挥作用。即,固定于转子10的保持部件21上的第一轴承板45在第一轴承部件15的凸缘部滑动。
如图2所示,密封部件底部65具备:从径向的外周侧包围第一轴承部件15的筒状的轴承支承部分65a;封锁轴承支承部分65a的下端开口的圆形的封锁部分65b;位于线圈53的下侧的线圈密封部分65c;以及连接轴承支承部分65a和线圈密封部分65c之间的连接部分65d。轴承支承部分65a及封锁部分65b构成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线圈密封部分65c的输出相反侧L2的面具备锥形面65e和环状面65f,锥形面65e沿着卷绕于绝缘体52上的各线圈53的形状,并随着朝向外周侧而向输出相反侧L2倾斜,环状面65f设于锥形面65e的外周侧并与轴线L方向垂直。
如图2的(a)、图4、图5所示,连接器密封部66整体为大致长方体状。连接器密封部66具备:连接器密封部底部66a,该连接器密封部底部66a覆盖连接器54的输出侧L1;连接器密封部外周部66b,该连接器密封部外周部66b覆盖连接器54的径向外侧及周向的两侧;以及连接器密封部内周部66c,该连接器密封部内周部66c位于连接器外壳30的内周侧,覆盖连接部31的输出相反侧L2,并且从密封部件底部65突出到输出相反侧L2。连接器密封部底部66a及连接器密封部外周部66b从密封部件筒部67向外周侧突出。另外,连接器密封部内周部66c呈从密封部件底部65的环状面65f隆起一级的形状。即,连接器密封部内周部66c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66d位于比密封部件底部65的环状面65f向输出相反侧L2突出一级的位置。
连接器54的开设供公型连接器装拆的连接开口30a的连接器外壳30的端部从连接器密封部66向输出相反侧L2突出并露出到外部。连接开口30a设置于从连接器密封部66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66d突出尺寸H(参照图4)的位置。连接器54只是开设连接开口30a的连接器外壳30的端部露出到外部,端子销40的连接部43及导线连接部42完全由连接器密封部66覆盖。因此,通过连接器密封部66来防止端子销40的脱落,且保护端子销40不受流体影响。另外,从线圈53穿绕到连接器54的导线55也被连接器密封部66覆盖,保护其不受流体影响。
如图2、图3所示,密封部件筒部67具备:与密封部件底部65连接的大径筒部分81;以及外径尺寸小于大径筒部分81的小径筒部分82。小径筒部分82具备:第一小径筒部分82a,该第一小径筒部分82a构成密封部件筒部分67的输出侧L1的端部;以及第二小径筒部分82b,该第二小径筒部分82b设于第一小径筒部分82a和大径筒部分81之间。第一小径筒部分82a的外径比第二小径筒部分82b的外径稍小。
在密封部件筒部67的外周面形成有树脂密封部件侧位置限制面70,该树脂密封部件侧位置限制面70是在第二小径筒部分82b和大径筒部分81间的边界部分朝向输出侧L1的台阶面。树脂密封部件侧位置限制面70与轴线L方向正交。如后所述,树脂密封部件侧位置限制面70是在轴线L方向上与罩部件14抵接的面。另外,密封部件筒部67在输出侧L1的端部具备与轴线L方向正交的环状端面即树脂密封部件侧固定面71。如后所述,树脂密封部件侧固定面71与罩部件14对置且二者之间具有规定的间隙。通过配置于树脂密封部件侧固定面71和罩部件14的间隙处的粘接剂,罩部件14被固定在树脂密封部件13上。
大径筒部分81的外径大于定子铁芯51的环状部56的外径,第二小径筒部分82b的外径小于定子铁芯51的环状部56的外径。另外,树脂密封部件侧位置限制面70与定子铁芯51的环状部56的输出相反侧端面56a位于同一平面上。因此,在树脂密封部件侧位置限制面70的内周部分形成有多个圆弧状开口部83(参照图3),该多个圆弧状开口部83使定子铁芯51的环状部56的输出相反侧端面56a的外周缘部分露出到输出侧L1。
如图2、图3所示,密封部件筒部67的内周面从输出相反侧L2朝向输出侧L1设置有小径内周面部分67a和内径尺寸大于小径内周面部分67a的内径尺寸的大径内周面部分67b。如图2所示,在小径内周面部分67a设置有多个开口部,该多个开口部使定子铁芯51的各突极部57的内周侧端面57a露出于内周侧。另外,如图3所示,在小径内周面部分67a设置有多个在轴线L方向上延伸的槽状的缺口部69。多个缺口部69分别位于定子铁芯51的各突极部57的周向中央,从突极部57的输出侧端面57b(参照图5)延伸到小径内周面部分67a的输出侧L1的端面。因此,在设有缺口部69的角度位置,定子铁芯51的突极部57的输出侧端面57b露出到输出侧L1。
在大径筒部分81的外周面,以等角度间隔设置有向外周侧突出的四个卡合突部85。如后所述,卡合突部85与设置在罩部件14上的旋转卡合部86卡合。卡合突部85与旋转卡合部86卡合,限制罩部件14从树脂密封部件13脱落。
树脂密封部件13将线圈53完全覆盖,保护线圈53不受流体影响。另外,树脂密封部件13还一体地形成有除了供公型连接器装拆的开口(连接开口30a)以外覆盖连接器54的连接器密封部66,防止组装于连接器54的端子销40的脱落,并且保护端子销40和导线55的连接部不受流体影响。树脂密封部件13由BMC(Bulk Molding Compound:团状模塑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定子11配置于模具内,向该模具内注入树脂材料并使之固化,由此形成树脂密封部件13。即,树脂密封部件13通过嵌件成形与定子11一体成形。
在进行嵌件成形时,在使配置于模具内的定子铁芯51在径向及轴线L方向上与模具抵接并定位的状态下,向模具内注入树脂,成形树脂密封部件13。由此,定子铁芯51和树脂密封部件13的相对位置的精度提高。例如,在模具上设有圆柱形状的模具部分,使该模具部分的外周面与各突极部57的内周侧端面57a抵接,在径向上将定子铁芯51定位。其结果,如上所述,定子铁芯51的各突极部57的内周侧端面57a从树脂密封部件13露出。另外,在进行嵌件成形时,在模具上设置能够与各突极部57的输出侧端面57b抵接的第一抵接部分和能够与环状部56的输出侧端面56b抵接的第二抵接部分,使这些第一抵接部分及第二抵接部分与定子铁芯51抵接,在轴线L方向上对定子铁芯51进行定位。其结果,如上所述,定子铁芯51的各突极部57的输出侧端面57b的一部分露出到输出侧L1。另外,环状部56的输出侧端面56b的外周部分露出到输出侧L1。
如图4所示,在密封部件底部65形成有多个孔17,该多个孔17从密封部件底部65的输出相反侧L2的面通到绝缘体52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在本实施方式中,6个孔17形成于密封部件底部65。具体而言,以将轴线L作为中心的40°间距配置的两个孔17的组以120°间距形成在3个部位。如在对设置于绝缘体52上的壁部58的构造进行说明时描述的那样,孔17呈与按压销18对应的形状,该按压销18用于在成形时沿轴线L方向推压放置在模具内的定子11并将其按压到模具内的支承面(上述第一抵接部分及第二抵接部分)上。
(罩部件)
罩部件14为树脂制,固定于树脂密封部件13的输出侧L1。罩部件14具备;圆盘状的罩部件顶部91;以及从罩部件顶部91突出到输出相反侧L2的罩部件筒部92。在罩部件顶部91的中心设置有沿轴线L方向贯通的贯通孔93。在罩部件顶部91的输出侧L1的面的中央设置有包围贯通孔93的圆形凹部94,在圆形凹部94配置有圆环状的密封部件95。密封部件95配置于旋转轴5和罩部件14之间的间隙中。
如图4所示,在罩部件顶部91的输出相反侧L2的面上,在其中央部分设置有与贯通孔93同轴的轴承部件保持筒部97。如图2的(a)所示,第二轴承部件16被保持在轴承部件保持筒部97的中心孔中。第二轴承部件16通过在轴线L方向上相反地配置与上述的第一轴承部件15相同的部件而形成。即,第二轴承部件16为树脂制,呈具备具有配置旋转轴5的贯通孔的筒状的支承部以及从筒状部的输出侧L1的端部向外周侧扩展的凸缘部的形状。第二轴承部件16在凸缘部从输出相反侧L2与轴承部件保持筒部97抵接的状态下固定于轴承部件保持筒部97。在第二轴承部件16中,插通旋转轴5的支承部作为旋转轴5的径向轴承发挥作用,凸缘部作为转子10的推力轴承发挥作用。即,固定于转子10的保持部件21上的第二轴承板46在第二轴承部件16的凸缘部滑动。
如图4所示,在罩部件顶部91的输出相反侧L2的面上,沿着其外周缘设置有与罩部件筒部92的内周面连接的圆环状的罩部件侧固定面72。而且,在罩部件顶部91的输出相反侧L2的面上,在轴承部件保持筒部97和罩部件侧固定面72之间设置有圆形的内侧环状肋99。轴承部件保持筒部97、罩部件侧固定面72及内侧环状肋99是同轴的。另外,在内侧环状肋99和罩部件侧固定面72之间设置有多个径向肋98及多个第一粘接剂积存部100。另外,在内侧环状肋99和轴承部件保持筒部97之间设有多个径向肋96。
内侧环状肋99及径向肋98、96是向输出相反侧L2突出的凸部。另外,第一粘接剂积存部100是比罩部件侧固定面72及径向肋98向输出侧L1凹陷的凹部。第一粘接剂积存部100是利用了罩部件14的减重形状的凹部。即,第一粘接剂积存部100兼具罩部件14的减重形状。另外,在内侧环状肋99的内周侧,在径向肋96之间也形成有作为减重形状的凹部。
如图2的(a)、图4所示,罩部件筒部92的内径随着从输出侧L1朝向输出相反侧L2而逐级增大。即,罩部件筒部92的内周面从输出侧L1起依次具备第一小径内周面92a、第二小径内周面92b及大径内周面92c。在第二小径内周面92b和大径内周面92c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罩部件侧位置限制面73,该罩部件侧位置限制面73是朝向输出相反侧L2的环状的台阶面。罩部件侧位置限制面73是与轴线L正交的平面。
罩部件筒部92具备上侧环状筒部分92d和下侧环状筒部分92e,该上侧环状筒部分92d在轴线L方向上与树脂密封部件13的小径筒部分82重叠并从外周侧覆盖树脂密封部件13的小径筒部分82,该下侧环状筒部分92e位于树脂密封部件13的大径筒部分81的外周侧。上侧环状筒部分92d是比罩部件侧位置限制面73靠输出侧L1的部分。另外,下侧环状筒部分92e是比罩部件侧位置限制面73向输出相反侧L2突出并覆盖树脂密封部件13的外周侧的突出部。如图4所示,在罩部件筒部92的下侧环状筒部分92e,在周向的四个部位设置有旋转卡合部86,该旋转卡合部86与树脂密封部件13的卡合突部85卡合。
(罩部件的定位构造和固定构造)
罩部件14在转子10配置在树脂密封部件13的内侧且转子10被支承于第一轴承部件15的状态下,从输出侧L1覆盖在树脂密封部件13上。在将罩部件14覆盖在树脂密封部件13上时,如图2所示,将内侧环状肋99的下端部分嵌入树脂密封部件13的密封部件筒部67的内周侧。由此,将罩部件14和树脂密封部件13在径向上定位,旋转轴5的轴线L和定子11的中心轴线一致。
通过设置于罩部件筒部92的罩部件侧位置限制面73和设置于树脂密封部件13的外周面的台阶面即树脂密封部件侧位置限制面70在轴线L方向上抵接,罩部件14在轴线L方向上被定位。由此,罩部件顶部91成为在使旋转轴5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状态下从上方覆盖转子10和树脂密封部件13的状态。另外,配置于罩部件顶部91的圆形凹部94的密封部件95将旋转轴5和罩部件14及第二轴承部件16之间密封。而且,罩部件筒部92成为从外周侧包围树脂密封部件13的输出侧L1部分的状态。之后,使罩部件14和树脂密封部件13在周向上相对旋转,如图1所示,使树脂密封部件13的卡合突部85与罩部件14的旋转卡合部86卡合。
在罩部件14被覆盖在树脂密封部件13上时,粘接剂被涂布于密封部件筒部67的输出侧L1的端面即树脂密封部件侧固定面71(参照图3)。如图2的(b)所示,当使罩部件侧位置限制面73和树脂密封部件侧位置限制面70沿轴线L方向抵接时,树脂密封部件侧固定面71与罩部件侧固定面72及径向肋98的前端面以规定的间隙对置。粘接剂在填埋了该间隙的状态下固化。因此,罩部件侧固定面72及径向肋98的前端面经由粘接剂层110固定于树脂密封部件侧固定面71。
第一粘接剂积存部100相对于罩部件侧固定面72设置于在内周侧相邻的位置。因此,溢出到罩部件侧固定面72的内周侧的多余粘接剂被保持在第一粘接剂积存部100。另外,罩部件14具备设置于罩部件侧固定面72和罩部件侧位置限制面73之间的第二粘接剂积存部101。因此,从罩部件侧固定面72溢出到外周侧的多余粘接剂被保持在第二粘接剂积存部101。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2及泵装置1具备连接从各相的线圈53引出的导线55的公共线55A,在绝缘体52上形成有从径向外侧支承公共线55A的第一公共线支承部62。因为第一公共线支承部62呈随着朝向公共线55A的前端侧而朝向径向内侧的形状,所以能够抑制公共线55A向第一公共线支承部62的外周侧冒出。因此,能够抑制公共线55A露出到定子11的外周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11可以通过第一公共线支承部62保持公共线55A并将其临时固定在绝缘体52上。因此,在用树脂密封部件13密封定子11时,能够保持公共线55A不向树脂密封部件的外部冒出。因此,能够对公共线55A进行绝缘。另外,因为第一公共线支承部62与绝缘体52形成为一体,所以无需使用其他部件来抑制公共线55A的冒出。因此,能够抑制零件数量增加。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第一公共线支承部62的绝缘体52具备第二公共线支承部63,该第二公共线支承部63与第一公共线支承部62的朝向径向内侧的一侧端部连接,能够由第二公共线支承部63支承公共线55A的前端部。因此,能够抑制公共线55A露出到定子11的外周侧。另外,在与设置有第一公共线支承部62的绝缘体52在周向上相邻的绝缘体52上设置有对公共线55A进行导向的第三壁部58C,因此,能够将公共线55A朝向第一公共线支承部62穿绕。另外,第一公共线支承部在上述绝缘体的周向的两端侧各设置有一处,因此,即使穿绕公共线的方向是周向的一侧及另一侧的任一方向,也能够支承公共线55A。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成形覆盖定子11的树脂密封部件13时,使用沿轴线L方向朝模具按压定子11的按压销18。因此,在树脂密封部件13上会形成作为按压销18的配置痕迹的孔17。第二公共线支承部63配置在包含该孔17的角度位置的角度范围内。因此,因为能够将公共线55A支承为不向按压销侧突出,所以能够通过第二公共线支承部63防止按压销18和公共线55A的干扰。因此,能够防止公共线55A夹在按压销18和绝缘体52之间而断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连接到连接器54的绝缘体52在周向上相邻的绝缘体52具备导线导向部(第二壁部58B),该导线导向部对从线圈53穿绕到连接器54的导线55进行导向。该第二壁部58B是连续的一个壁部,配置在包含孔17的角度位置的角度范围内。因此,能够通过第二壁部58B防止按压销18和公共线55A发生干扰。因此,能够防止公共线55A夹在按压销18和绝缘体52之间而断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绝缘体52上设有对连接同相线圈53彼此的搭接线55U、55V、55W进行导向的搭接线导向部(壁部59),因此,能够在适当的路径上穿绕搭接线55U、55V、55W。另外,在搭接线55U、55V、55W上形成向在周向上分开的两个部位的壁部59之间的间隙S1压入的压入部60,因此,能够抑制搭接线55U、55V、55W的松弛。因此,能够抑制搭接线55U、55V、55W向外周侧扩展。
附图标记说明
1…泵装置,2…电动机,3…壳体,4…泵室,5…旋转轴,6…叶轮,7…吸入口,8…排出口,10…转子,11…定子,12…外壳,13…树脂密封部件,14…罩部件,15…第一轴承部件,16…第二轴承部件,17…孔,18…按压销,20…磁铁,21…保持部件,24…E型环,30…连接器外壳,30a…连接开口,31…连接部,32…底部,33…筒状部,33a…内侧壁,33b…外侧壁,33c、32d…侧壁,33e、33f…分隔壁,34…贯通孔,35…凹部,36…贯通孔,37…保持槽,38…壁部,39…导向凸部,40…端子销,41…端子连接部,42…导线连接部,42a…止脱部,42b…直线部,43…连接部,45…第一轴承板,46…第二轴承板,51…定子铁芯,52、52A、52B、52C…绝缘体,52a、52b…铁芯外侧面覆盖部,53…线圈,53U…U相线圈,53V…V相位线圈,53W…W相位线圈,54…连接器,55…导线,55A…公共线,55U、55V、55W…搭接线,56…环状部,56a…输出相反侧端面,56b…输出侧端面,57…突极部,57a…内周侧端面,57b…输出侧端面,58…壁部,58A…第一壁部,58B…第二壁部,58C…第三壁部,59…壁部,60…压入部,61A…槽,61B…槽部,62…第一公共线支承部,63…第二公共线支承部,65…密封部件底部,65a…轴承支承部分,65b…封锁部分,65c…线圈密封部分,65d…连接部分,65e…锥形面,65f…环状面,66…连接器密封部,66a…连接器密封部底部,66b…连接器密封部外周部,66c…连接器密封部内周部,66d…端面,67…密封部件筒部,67a…小径内周面部分,67b…大径内周面部分,68…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9…缺口部,70…树脂密封部件侧位置限制面,71…树脂密封部件侧固定面,72…罩部件侧固定面,73…罩部件侧位置限制面,81…大径筒部分,82…小径筒部分,82a…第一小径筒部分,82b…第二小径筒部分,83…圆弧状开口部,85…卡合突部,86…旋转卡合部,91…罩部件顶部,92…罩部件筒部,92a…第一小径内周面,92b…第二小径内周面,92c…大径内周面,92d…上侧环状筒部分,92e…下侧环状筒部分,93…贯通孔,94…圆形凹部,95…密封部件,96…径向肋,97…轴承部件保持筒部,98…径向肋,99…内侧环状肋,100…第一粘接剂积存部,101…第二粘接剂积存部,110…粘接剂层,L…轴线,L1…输出端,L2…输出相反侧,Q…中心线,S1、S2、S3…间隙。
Claims (9)
1.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转子和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外周侧的定子,
所述定子具备:定子铁芯;覆盖所述定子铁芯的多个绝缘体;经由所述绝缘体卷绕在所述定子铁芯上的线圈;以及由从所述线圈引出的导线构成的公共线,
所述多个绝缘体的至少一个具备从径向外侧支承所述公共线的第一公共线支承部,
所述第一公共线支承部呈随着朝向所述公共线的前端侧而朝向径向内侧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所述第一公共线支承部的所述绝缘体具备第二公共线支承部,所述第二公共线支承部与所述第一公共线支承部的朝向径向内侧的一侧的端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覆盖所述定子的树脂密封部件,
所述树脂密封部件具有多个孔,所述多个孔是将所述定子按压在成形所述树脂密封部件的模具上的按压部件的配置痕迹,
所述第二公共线支承部配置在包含所述多个孔中的任一个的角度位置的角度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绝缘体中的一个与连接器连接,
与连接到所述连接器的所述绝缘体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绝缘体具备导线导向部,所述导线导向部对从所述线圈向所述连接器穿绕的导线进行导向,
所述导线导向部配置在包含所述多个孔中的任一个的角度位置的角度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与设置有所述第一公共线支承部的所述绝缘体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绝缘体中的至少一个,具备对所述公共线进行导向的公共线导向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公共线支承部设置在所述绝缘体的周向的两端侧的各一个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体具备搭接线导向部,所述搭接线导向部对连接同相的所述线圈彼此的搭接线进行导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绝缘体上,所述搭接线导向部设置在沿周向分开的两个部位,
所述搭接线具备压入部,所述压入部被压入所述两个部位的所述搭接线导向部之间的间隙中。
9.一种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
叶轮,所述叶轮安装于所述转子的旋转轴上;以及
泵室,在所述泵室中配置有所述叶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24969 | 2017-02-14 | ||
JP2017024969A JP2018133886A (ja) | 2017-02-14 | 2017-02-14 | モータおよびポンプ装置 |
PCT/JP2018/004141 WO2018150968A1 (ja) | 2017-02-14 | 2018-02-07 | モータおよびポンプ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68602A true CN110268602A (zh) | 2019-09-20 |
CN110268602B CN110268602B (zh) | 2021-08-24 |
Family
ID=63169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10723.6A Active CN110268602B (zh) | 2017-02-14 | 2018-02-07 | 电动机及泵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00021160A1 (zh) |
JP (1) | JP2018133886A (zh) |
CN (1) | CN110268602B (zh) |
WO (1) | WO2018150968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134683A (zh) * | 2020-09-09 | 2023-05-16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树脂模制定子、外转子型马达、送风装置、空调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0174475A (ja) * | 2019-04-11 | 2020-10-22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モータ、ポンプ装置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
DE102019205256A1 (de) * | 2019-04-11 | 2020-10-15 | Brose Fahrzeugteile SE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Würzburg | Antriebsvorrichtung mit einem bürstenlosen Elektromotor |
WO2021255838A1 (ja) * | 2020-06-16 | 2021-12-2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電動機のステータおよび電動機 |
JP2022143720A (ja) * | 2021-03-18 | 2022-10-03 |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 遠心送風機 |
JP2023023784A (ja) * | 2021-08-06 | 2023-02-16 |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 導線の引き回し構造、モータ、レゾルバ及び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 |
Citation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023A (zh) * | 1994-02-26 | 1995-10-11 | Abb管理有限公司 | 电机定子绕组线匝端部的固定装置 |
CN101286657A (zh) * | 2006-11-08 | 2008-10-15 | 株式会社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 轴向气隙型电动机 |
JP2009183071A (ja) * | 2008-01-31 | 2009-08-1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電動機の固定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圧縮機 |
CN102201708A (zh) * | 2010-03-26 | 2011-09-28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旋转电机定子 |
JP2012016133A (ja) * | 2010-06-30 | 2012-01-19 | Mitsuba Corp | 回転電機 |
CN102487225A (zh) * | 2010-12-02 | 2012-06-06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马达 |
CN102624128A (zh) * | 2012-04-13 | 2012-08-01 | 华域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交流电机定子绕组中心点连接结构 |
CN102986120A (zh) * | 2011-03-31 | 2013-03-20 |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 绝缘体以及具备该绝缘体的定子和电机 |
CN203554204U (zh) * | 2013-11-08 | 2014-04-16 |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机霍尔元件的安装结构 |
CN204012957U (zh) * | 2013-08-06 | 2014-12-10 |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 绝缘体、定子结合体、旋转电机及结线基板 |
CN104218698A (zh) * | 2013-06-03 | 2014-12-1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旋转电机的定子、旋转电机和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
CN104242525A (zh) * | 2013-06-07 | 2014-12-24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盘片驱动装置用的主轴马达、盘片驱动装置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
JP2015109719A (ja) * | 2013-12-03 | 2015-06-11 | アスモ株式会社 | ステータ |
CN105009428A (zh) * | 2013-03-29 | 2015-10-28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旋转电机用定子的制造方法 |
JP2016003580A (ja) * | 2014-06-13 | 2016-01-12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ポンプ装置 |
CN105308833A (zh) * | 2013-02-22 | 2016-02-03 | 博泽沃尔兹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电动机尤其是车辆部件的电动机 |
DE102015200089A1 (de) * | 2015-01-07 | 2016-07-07 | Robert Bosch Gmbh | Stator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solchen |
CN105830311A (zh) * | 2013-12-19 | 2016-08-0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旋转电机 |
JP6058837B1 (ja) * | 2016-02-09 | 2017-01-11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レゾルバステー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053647B2 (ja) * | 2013-06-03 | 2016-12-2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回転電機及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
-
2017
- 2017-02-14 JP JP2017024969A patent/JP2018133886A/ja active Pending
-
2018
- 2018-02-07 WO PCT/JP2018/004141 patent/WO201815096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2-07 CN CN201880010723.6A patent/CN110268602B/zh active Active
- 2018-02-07 US US16/485,933 patent/US2020002116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023A (zh) * | 1994-02-26 | 1995-10-11 | Abb管理有限公司 | 电机定子绕组线匝端部的固定装置 |
CN101286657A (zh) * | 2006-11-08 | 2008-10-15 | 株式会社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 轴向气隙型电动机 |
JP2009183071A (ja) * | 2008-01-31 | 2009-08-1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電動機の固定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圧縮機 |
CN102201708A (zh) * | 2010-03-26 | 2011-09-28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旋转电机定子 |
JP2012016133A (ja) * | 2010-06-30 | 2012-01-19 | Mitsuba Corp | 回転電機 |
CN102487225A (zh) * | 2010-12-02 | 2012-06-06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马达 |
CN102986120A (zh) * | 2011-03-31 | 2013-03-20 |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 绝缘体以及具备该绝缘体的定子和电机 |
CN102624128A (zh) * | 2012-04-13 | 2012-08-01 | 华域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交流电机定子绕组中心点连接结构 |
CN105308833A (zh) * | 2013-02-22 | 2016-02-03 | 博泽沃尔兹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电动机尤其是车辆部件的电动机 |
CN105009428A (zh) * | 2013-03-29 | 2015-10-28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旋转电机用定子的制造方法 |
CN104218698A (zh) * | 2013-06-03 | 2014-12-1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旋转电机的定子、旋转电机和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
CN104242525A (zh) * | 2013-06-07 | 2014-12-24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盘片驱动装置用的主轴马达、盘片驱动装置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
CN204012957U (zh) * | 2013-08-06 | 2014-12-10 |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 绝缘体、定子结合体、旋转电机及结线基板 |
CN203554204U (zh) * | 2013-11-08 | 2014-04-16 |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机霍尔元件的安装结构 |
JP2015109719A (ja) * | 2013-12-03 | 2015-06-11 | アスモ株式会社 | ステータ |
CN105830311A (zh) * | 2013-12-19 | 2016-08-0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旋转电机 |
JP2016003580A (ja) * | 2014-06-13 | 2016-01-12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ポンプ装置 |
DE102015200089A1 (de) * | 2015-01-07 | 2016-07-07 | Robert Bosch Gmbh | Stator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solchen |
JP6058837B1 (ja) * | 2016-02-09 | 2017-01-11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レゾルバステータ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134683A (zh) * | 2020-09-09 | 2023-05-16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树脂模制定子、外转子型马达、送风装置、空调装置 |
CN116134683B (zh) * | 2020-09-09 | 2023-11-07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树脂模制定子、外转子型马达、送风装置、空调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8133886A (ja) | 2018-08-23 |
CN110268602B (zh) | 2021-08-24 |
US20200021160A1 (en) | 2020-01-16 |
WO2018150968A1 (ja) | 2018-08-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68602A (zh) | 电动机及泵装置 | |
EP2390987B1 (en) | Electric machine rotor ba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
CN110268604A (zh) | 电动机及泵装置 | |
JP5407991B2 (ja) | 電動圧縮機 | |
CN107017708B (zh) | 定子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 |
US10389198B2 (en) | Stator for electric rotary machine | |
JP2018133866A (ja) | モータおよびポンプ装置 | |
CN101192767B (zh) | 电机 | |
CN110383644A (zh) | 电动机及泵装置 | |
GB2348743A (en) | Modular motor construction | |
JP6943197B2 (ja) | 電動圧縮機 | |
CN209358320U (zh) | 定子、马达和送风机 | |
US12068650B2 (en) | Stator for an electric motor | |
CN206977166U (zh) | 马达以及泵装置 | |
CN101494399A (zh) | 马达及具备该马达的马达一体型泵 | |
CN1871759B (zh) | 短路部件、整流子及短路部件的制造方法 | |
US20040155549A1 (en) | Permanent-magnet synchronous electric motor with improved statoric group for circulation pumps of heating and conditioning systems | |
KR20200071472A (ko) | 모터 | |
CN110268603A (zh) | 电动机及泵装置 | |
JP2019208335A (ja) | モータおよびポンプ装置 | |
CN109301978A (zh) | 马达以及泵装置 | |
CN107852044B (zh) | 定子、电动机及空气调节机 | |
EP3598612A1 (en) | Stator and electric motor equipped with said stator | |
JP6739529B2 (ja) |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回転電機及び圧縮機 | |
CN207732538U (zh) | 电动机和泵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