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04845A - 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 - Google Patents

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04845A
CN108604845A CN201680081215.8A CN201680081215A CN108604845A CN 108604845 A CN108604845 A CN 108604845A CN 201680081215 A CN201680081215 A CN 201680081215A CN 108604845 A CN108604845 A CN 1086048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al
stator
iron core
electric machine
connecting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121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04845B (zh
Inventor
床井博洋
高桥秀
高桥秀一
米冈恭永
铃木利文
鹈泽健儿
山崎克之
酒井亨
正木良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604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48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048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48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2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axially facing the armatures, e.g. hub-type cycle dynamo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6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ing leads, i.e. conducting wire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12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bobbins for supporting the win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其能够确保连接线的可靠性并节省配置区域的空间。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包括:多个铁芯单元以旋转轴为中心配置成环形而构成的定子,其中所述铁芯单元至少具有铁芯、配置在该铁芯的外周的绕组和从该绕组引出的连接线;与所述铁芯的轴向端面隔着间隙面相对的至少一个转子;和与所述转子一起旋转的旋转轴,在所述定子的位于轴向端面侧且为外径侧的位置设置有多个配线支承部,该配线支承部具有沿着所述定子的外径侧环形在旋转方向上延伸的弧形的基部,所述基部具有延伸至相邻的2个以上的所述铁芯单元的外径侧端面的长度和规定的轴向宽度,在该基部的旋转轴心方向相反一侧的面上,在沿轴上设置有多个在旋转方向引导所述连接线的槽,所述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具有将所述配线支承部和所述定子一体地模塑的模塑树脂。

Description

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尤其涉及具有保持连接线的配线保持部的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
背景技术
轴向间隙型的旋转电机相对地配置有圆筒形的定子(stator)和圆盘形的转子(rotor),一般认为其与径向间隙型的旋转电机相比适于形成为薄型结构。在本旋转电机中,由于绕组靠近壳体(的内周),引出从定子的绕组引出的连接线多被配置在转子的外径侧。为了使连接线不移动,优选利用树脂等将连接线与铁芯、绕组等一起模塑固定。
另一方面,在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中,为了提高扭矩和效率,希望在有限的范围内配置更大的转子。因此,配置连接线的空间受到限制。当连接线从该空间伸出时,会因干扰转子而引起损伤并因与壳体接触等而引起绝缘不良等。
因此,在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中,为了提高旋转电机特性,在确保可靠性的情况下节省连接线的配置区域的空间化是重要的。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轴向间隙型电动机,其在构成铁芯的绝缘端面的外周侧设置有在轴向延伸的连接线处理部,在该连接线处理部的外径侧具有在旋转方向延伸地配置连接线的多个支承槽,借助于相邻的连接线处理部来支承各铁芯的连接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188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专利文献1中,各铁芯配置1个连接线处理部。因此,具有相邻的连接线处理部间的分开距离变大的特性。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连接线呈直线地配置在连接线处理部间,相应地连接线位于内径侧。当在相邻的各连接线处理部间呈直线地配置连接线时,连接线形成多边形的区域。在采用将连接线处理部和连接线与铁芯一起用树脂一体地模塑的树脂模塑定子的情况下,存在只能使用与该多边形的区域内切的大小的树脂模的问题。即,相应地产生转子的径向尺寸受到制限的课题,在性能方面或小型化方面是不利的。当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使用具有多变形的区域以上的径向尺寸的树脂模时,担心在插拔树脂模时使连接线损伤。
此外,由于专利文献1的连接线处理部是与连接线的配置距离相比径向尺寸的比例较小的柱形体,因此连接线所卡止的槽的面积也相应地较小,在作业或进行树脂模塑时存在因封装压力而容易从槽脱落的问题,还存在作业效率下降以及引起连接线等的损伤的问题。
不仅如此,专利文献1的连接线处理部的与树脂模接触的面(例如内径侧的侧面等)为平面,在这样的平面与树脂模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树脂的封装时,存在该接触部分的树脂变薄的问题。在该变薄的部分,树脂随驱动时的振动和经年变化而剥落的可能性变大,剥落的树脂存在对电气构件和机械构件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
对于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希望确保连接线的可靠性和节省配置区域的空间的结构。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课题,例如应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结构。即,提供一种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其包括:多个铁芯单元以旋转轴为中心配置成环形而构成的定子,该铁芯单元至少具有铁芯、配置在该铁芯的外周的绕组和从该绕组引出的连接线;与所述铁芯的轴向端面隔着间隙面相对的至少一个转子;和与所述转子一起旋转的旋转轴,所述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在所述定子的位于轴向端面侧且为外径侧的位置设置有多个配线支承部,该配线支承部具有沿着所述定子的外径侧环形形状在旋转方向上延伸的弧形的基部,所述基部具有延伸至相邻的2个以上的所述铁芯单元的外径侧端面的长度和规定的轴向宽度,在该基部的旋转轴心方向的相反一侧的面上,在轴向上设置有多个在旋转方向引导所述连接线的槽,所述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具有将所述配线支承部和所述定子一体地模塑的模塑树脂。
发明的効果
根据本发明的位置侧面,能够不损伤连接线而确保其可靠性,并且能够节省配置连接线的区域的空间,能够实现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的高输出化、高効率化和小型化。
本发明的其他技术课题、结构和效果能够从下面的记载而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动机的结构的纵截面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实施例1的铁芯单元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构成实施例1的定子的铁芯单元的配置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配线片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配线片的局部截面等的立体图。
图6是示意地表示实施例1的定子和配线片的配置方式的立体图。
图7是示意地表示将实施例1的定子和配线片配置于壳体的方式的立体图。
图8是示意地表示实施例1的定子、配线片、壳体和模塑树脂的结构的局部截面图。
图9是示意地表示实施例2的配线片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示意地表示实施例2的变形例的配线片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示意地表示将实施例2的变形例的定子和配线片配置在壳体的方式的立体图和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图1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轴向间隙型电动机100(以下,简称为“电动机100”。)的旋转轴方向纵截面图。
电动机100包括大致环形的1个定子(stator)10;和以在旋转轴方向上夹着该定子10的方式配置的圆盘形的2个转子(rotor)20,它们在轴向隔着规定的空隙(间隙)相对地配置。
转子20以其中央部与轴(旋转轴)50一起旋转的方式被固定,轴50的负载侧和与负载相反一侧经轴承60、60被支承架40支承。支承架40在外径附近通过大致筒形的壳体30的端部和螺栓等被固定。
转子20具有磁铁21、背磁轭22和磁轭23。磁铁21为永磁铁,根据规格能够应用钕、铁氧体等各种磁铁。背磁轭22用作转子20的基座,为圆盘形状,隔着磁轭23在一个端面通过粘接剂或机械方式的固定来将多个磁铁21固定。作为磁铁21的形状的一例,1个极单位为扇形,相邻的磁铁彼此在轴向的一面为不同的磁极(S/N),配置成环形。
定子10中,在铁芯11的外周侧隔着作为绝缘部件的线圈架13分别配置有绕组12的多个(本例中为12个)铁芯单元14以轴50为中心配置成环形。此外,为了将包括环形体的定子10固定于壳体30内并且为了使定子10与壳体30绝缘等,定子10具有将相邻的铁芯单元14之间、环形体的内外周侧和轴向端面的一部分或全部覆盖的模塑树脂15。
从各铁芯单元14引出的连接线70借助于后述的配线片80(配线支承部)配置在定子10的位于与负载相反一侧(反负载侧,图中下方侧)端面和壳体30的内周侧。
此外,为了包括该环形体的定子10和配线片80的固定和绝缘,进一步为了实现定子10以及配线片80与壳体30之间的固定和绝缘,定子10具有将相邻的铁芯单元14之间、环形体的内外周侧和轴向端面的一部分或全部一体地覆盖的模塑树脂15。
图2示意地表示铁芯单元14的结构例。图2(a)是示意地表示铁芯11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铁芯11在径向层叠钢板等而形成,为在旋转轴心方向具有大致梯形的截面的柱体形状。作为叠层部件,也可以是钢板之外的箔体等,在本实施例中是叠层无定形箔体的例子。通过叠层随着从旋转轴方向朝径向去旋转方向的宽度逐渐变大的叠层部件,铁芯11具有概略截面为梯形的柱体形状。但是,截面形状不限于梯形,也可以是圆形或菱形等,或者也可以是将不同形状的叠层部件叠层而得到的柱体。此外,铁芯11不限定于由叠层体构成,可以是通过切削或粉末压制成形而形成的铁芯,也可以不是截面在轴向其面积相同的柱体,而是旋转方向和径向的尺寸部分不同的柱体形状。
图2(b)是表示线圈架13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线圈架13由树脂等绝缘部件构成,包括:在轴向上延伸的筒部13b;和从筒部13b的两端开口附近沿着开口缘的形状在旋转方向上延伸规定宽度的凸缘部13a。筒部13b具有与铁芯11的外周形状和尺寸大致相同的内筒部,铁芯11插入内筒部中。此外,也可以是将铁芯11设置于成形模中,通过注射成型构成线圈架13的方式。
图2(c)是表示铁芯单元14的结构的立体图。铁芯单元14在线圈架13的筒部13b的外筒具有绕组12。绕组12卷绕在轴向两端附近的2个凸缘部13a之间。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多个铁芯单元14,如图3(a)所示,以旋转轴为中心配置成环形,如图3(b)所示,将用于连结相邻的铁芯单元14的连结部件35固定在线圈架凸缘部13a的外径侧,将相邻的连结部件35的端部彼此连结,从而维持定子10的环形排列。定子10与后述的配线片80一起设置在壳体30内,被从壳体30的两开口插入的树脂成形模夹着,注入模塑树脂15而被模塑。此外,本发明并不一定需要连结部件35,也可以利用其它固定部件维持定子10的环形状态,也可以不使用固定部件。
接着,对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特征的配线片80(配线支承部)进行说明。各个铁芯单元14所具有的绕组12,在定子10的一个轴向作为连接线70引出。引出的多个连接线70以使靠近定子10的轴向的一个端面的外径的部分沿着旋转方向在壳体30的内周延伸的方式配置。更详细而言,连接线70以与沿着壳体内周30在旋转方向上配置的其它连接线70在轴向并排的方式配置,经壳体30的引出部31(参考图6)露出至外部。其结果是,连接线70的一部分以与转子20的水平方向投影面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于壳体内周。换言之,转子20的外周侧面的全部或一部分,与在轴向配置的各连接线70相比靠轴心侧地不接触壳体内周地配置。由此能够确保作为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的一个特征的轴向的扁平性。此外,从壳体30露出至外部的连接线70经端子箱等与电源端子连接。
图4、图5和图6示意地表示配线片80的结构。图4(a)是从电动机100的外周侧观察配线片80时的立体图,图4(b)是从电动机100的内周侧观察配线片80时的立体图(在两图中,图的上方均处于与定子10相对的一侧。)。配线片80由绝缘部件构成,优选由高分子材料构成。配线片80具有沿着壳体30的内周面的弧形状。更详细而言,配线片80在内径侧包括基部81,在基部81的外径侧具有多个引导部88,该引导部88具有用作在旋转方向上引导连接线的“槽”的功能。
基部81具有延伸至多个铁芯单元14(本实施例中是2个)的轴向端面侧和外径侧的延伸宽度和轴向的宽度。而且,基部81的弧的形状确保连接线70以弧的形状配置。即,限制连接线70直线地配置,与此相应地防止连接线70靠近轴心侧。
引导部88在基部81的外径侧的面在旋转方向上按规定间隔配置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1个配线片80在旋转方向上配置有3个引导部88。各引导部88在轴向具备所配置的连接线70的数量以上的引导突起88a(凸部)。即,1个配线片80在旋转方向上配置以在轴向配置的多个引导突起88a为组的多个引导部88。引导突起88a具有从基部81向外径方向以至少连接线70的直径尺寸以上的宽度向壳体30的内周延伸并且在旋转方向上以规定宽度延伸的形状。
各铁芯单元14的连接线70在引导突起88a间的空隙(槽)中沿着旋转方向配置,经在旋转方向上相邻的其它引导部88的引导突起88a间被引导至引出部31(参考图7)。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以在径向与引出部31点对称的位置为界,连接线70在至左右的引出部31的配设距离更短的左右任一方的旋转方向上配置。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所有连接线70在轴向延伸的长度变短,并且在轴向排列的连接线70的层数变少,能够使电动机100的轴更短。
引导突起88a在其壳体内周侧前端具有向负载侧和/或与负载相反一侧(反负载侧)的轴向以规定宽度延伸的防脱部82。防脱部82与在轴向相邻且相对的其它防脱部82一起形成与连接线70的直径尺寸相同甚至比该直径尺寸小的空隙,防止配置在引导突起88a间的连接线70的脱落。换言之,槽开口的两边缘与连接线70的收纳区域相比在轴向具有小的宽度。尤其是具有如下效果:能够防止在模塑树脂15的封装工序中,因封装压力而将连接线70从引导突起88a间向壳体侧按压,对连接线70的模塑变得不完整。此外,防脱部82不仅在模塑时有效果,在防止因旋转电机100的驱动振动等而使得连接线70与壳体内周接触方面也有效果,能够进一步确保绝缘的可靠性。
此外,基部81具有从各引导突起88a间的空隙的底部(槽的底部)贯通基部81的径向贯通孔86。径向贯通孔86在树脂模塑工序中有助于树脂的绕入。
图5表示配线片80的轴向截面的放大图(图4的A-A截面)。如该图所示,当令防脱部82彼此的轴向宽度为d1时,径向贯通孔86的轴向宽度d2为d2>d1的尺寸。连接线70因从轴心侧封装径向贯通孔86的树脂的按压而被按压至壳体侧,对此,防脱部82发挥作用,使得连接线70不会从引导突起88a向壳体侧脱落,实现连接线70的位置稳定。
返回至图4(a),配线片80在基部81的在轴向与定子1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有沿着基部81的弧形状设置的连续引导突起88b。连续引导突起88b具有以与引导突起88a相同的宽度朝向基部81的壳体侧在径向延伸,并从基部81的中央在左右的旋转方向上分别延伸的形状。连续引导突起88b除了具有增强基部81的作用之外,铁芯单元14侧的面还与引导突起88a同样地作为连接线70的配置区域发挥作用。
在连续引导突起88b的在轴向与定子10相反一侧的面,设置有在轴向以相同宽度延伸并且在旋转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的多个流路突起(凸部)83a。各流路突起83a还朝向轴心侧延伸,其轴向前端在树脂模塑工序中与树脂模抵接。基部81在其轴心侧的面还具有从各个流路突起83a连续地在轴向延伸的流路突起(凸部83b)(参考图4(b))。流路突起83b在树脂模塑工序中其轴心侧前端也与树脂模抵接。在树脂模树脂模塑工序中,流路突起83a和流路突起83b通过在它们与树脂模之间确保成为流路的空隙,有助于树脂的绕入。换言之,流路突起83a、83b的延伸方向前端与树脂模可靠地抵接,可靠地进行配线片80的定位和姿态保持,通过在它们所形成的空隙中充分地填充模塑树脂15,能够增加并确保配置在它们与树脂模之间的模塑树脂15的壁厚,能够防止模塑树脂因电动机100的驱动时的振动和经年劣化而剥离。此外,流路突起83a、84b还具有增加配线片80刚性的效果。
定位部84是为了对配置成环形的铁芯单元14进行配线片80的定位而在轴向延伸的突起。例如,在2个铁芯单元14的相邻的凸缘部13a之间的间隙等中插入定位部84。在本实施例中,列举的是将定位部84配置在配线片80的旋转方向中央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多个突起,例如也可以是如下结构:线圈架凸缘部13a这样的铁芯单元14侧具有凸部,配线片80具有与该凸部嵌合的凹部等。
图6示意地表示在配置成环形的多个铁芯单元14配置的配线片80。在该图中,令设置配线片80的一侧为电动机100的与负载相反一侧(反负载侧)。
配线片80在旋转方向上跨多个(本实施例中为2个)铁芯单元14的外径侧端部地配置。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1个配线片80跨越地配置的多个铁芯单元14的组以及它们以外的铁芯单元14的组的各个组各配置1个配线片80。即,由于采用在1个铁芯单元14的组(跨越地)配置1个配线片80的结构,所以能够防止连接线70的收纳区域在轴心方向上过大,相应地能够确保转子20的直径。同时,能够以使配线片80与转子20的外径侧侧面的投影面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使转子20靠近定子10,还能够期待轴向较短的效果。
图7示意地表示配置有配线片80的定子10配置于壳体30的情况。从各铁芯单元14引出的连接线70,在旋转方向上依次经过配置于自身的铁芯单元的配线片80和相邻的配线片80,从引出部31引出至壳体30的外部。在此状态下,从壳体30的两开口端插入树脂模(未图示),定子10、配线片80、连接线和壳体内周被模塑树脂15一体地覆盖。
图8示意地表示图7的B-B截面中的铁芯单元14、配线片80和模塑树脂15等的情况。配线片80与定子10一起被模塑树脂15一体地覆盖。尤其是,由于流路突起83a、83b和径向贯通孔86有助于模塑树脂15充分地绕入引导突起88a、88b之间(连接线70的配置区域),因此能够期待如下效果:能够提高连接线70的绝缘性能,并且可靠地保持连接线70,保持驱动时的热应力和耐振动性能,防止连接线70从配线片80脱落、剥离。
这样,根据电动机100,由于一体成型的配线片80为在旋转方向上跨多个铁芯单元14的形状,因此能够提高连接线70的保持力。此外,还有以下所述的效果:配线片80的流路突起83a、83b和径向贯通孔86有助于模塑树脂15绕入连接线70和配线片的各部分,即使单个配线片80为在旋转方向延伸的长且大的形状,模塑树脂15也能够充分地填充。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1,配线片80防止连接线70损伤。此外,配线片80的弧形状防止连接线70靠近内径侧,不会限制转子20的配置区域。进一步,流路突起83a、84b通过与树脂模抵接而提高配线片80的定位和姿态保持的性能,并且促进配线片80中树脂变厚,提高可靠性。
实施例2
对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配线片进行说明。实施例2的配线片180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具有:与基部的引导突起相比靠铁芯单元侧的部位与实施例1的配线片相比在轴向延伸的形状。例如,配置于配线片的连接线沿着壳体内周的形状在旋转方向上行进,最终集中在旋转方向的一个部位,经引出部等被引出至外部。
引出部等由于设置电动机的设备的结构上的原因以及电动机结构的原因,存在不一定配置在与连接线的集中位置一致的位置的情况。进一步,即使引出部的位置不变化,也存在需要在引出部内在轴向调节连接线的引出位置的情况。在连接线的集中位置与引出部的位置在轴向上偏离的情况下,从连接线70的维护、振动方面和可靠性方面而言,优选使集中的连接线在轴向移动偏离的量。
实施例2的主要特征在于一种配线片,其能够在确保连接线70的保持和绝缘性的同时在轴向上调节连接线70的集中位置。下面,使用附图进行详细的说明。并且,在下面的说明中存在如下情况:具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功能/结构的要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9(a)示意地表示从外径侧观察实施例2的配线片180时的立体图,图9(b)示意地表示从轴心侧观察配线片180时的立体图。配线片180的基部181具有从引导部88向定子10延伸的形状(在该图中用附图标记181a表示延伸部。)。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延伸部181a比引导部88的轴向宽度大的结构,但在本发明中延伸宽度是任意的。
此外,配线片181在延伸部181a在轴向与引导部88一致的位置具有轴向宽度尺寸与延伸宽度大致相同的厚壁部182。厚壁部182从延伸部181a向壳体内周侧去为厚壁,其厚度与引导突起88a的延伸宽度相同。此外,厚壁部181a具有其轴向投影面与引导突起88a重叠的外廓形状(大致梯形)。厚壁部181a还用作延伸部181a的增强部件。
厚壁部181a具有从基部181侧向壳体内周侧扩展的椎形的贯通孔191。贯通孔191朝向延伸部190的壳体内周侧,有助于模塑树脂15的绕入。
图10表示实施例2的配线片180的变形例。图10(a)示意地表示从外径侧观察变形例的配线片180H时的立体图,图10(b)示意地表示从轴心侧观察配线片180H时的立体图。在本变形例中,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基部181还具有贯通孔191H。贯通孔191H各自位于基部181的旋转方向两端与在旋转方向上相邻的厚壁部182以及引导部88之间。贯通孔191H是在轴向较长的长方形,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将直径更小的多个贯通孔191H配置在轴向的结构。基部181由于具备贯通孔191H,对于通过延伸部181a而在轴向延长的配线片180,有助于树脂的绕入。
图11(a)示意地表示配线片191H和定子10配置于壳体30的情况。此外,图11(b)表示图11(a)的由虚线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在该图中,从定子10的轴向端面至引出部31的定子侧开口缘,在轴向上离开L1的距离(比实施例1的图7所示的离开距离大)。在配线片180的最靠近定子10的连接线配置槽与定子10的轴向端面的距离比L1小的情况下,在连接线70从引出部31露出至外部时,一部分或所有的连接线70从各槽经由L1的区域配置于引出部31(例如倾斜地配置)。这样的结构对于模塑树脂15的封装压力以及电动机驱动时的振动存在损害连接线70的稳定的问题。
于是,配线片191H的延伸部181a对于上述L1的量的离开作为其差的缓冲发挥作用,配置于配线片191H的所有连接线70与引出部31的水平方向位置一致。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配置于配线片191H的连接线70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上包含在引出部31的轴向开口宽度内,在引出部31附近集中的各连接线70不会产生强制的折曲和姿态,能够确保连接线70的稳定。
此外,虽然认为由于延伸部181a的设置而在结构上对树脂的绕入的抵抗会相应地増加,但是贯通孔191、191H消除了这样的情况,能够同时确保连接线70的保持和绝缘性。
这样根据实施例2,能够确保连接线70的保持和绝缘性,并且能够改变与引出部的轴向距离。
以上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例,能够在不超过其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和置换。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配线片80(180,180H)和铁芯单元14采用了设置定位部84而将彼此配置的结构,但是也可以采用利用粘接剂、螺栓、铆钉或卡止部件将彼此固定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由2个引导突起88a形成的1个槽(空隙)中配置一条连接线70,但是也可以在1个槽(空隙)中在径向或轴向配置2条以上的连接线70。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根据规格使电动机100的径向尺寸或轴向尺寸较小。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了利用模塑树脂15将壳体30、铁芯单元14和配线片一体地覆盖的结构,但是在代替壳体30而使用外周侧的树脂模,制造作为部件的树脂模塑定子的情况下或将利用上述的方法制造的树脂模塑定子配置在壳体30并用粘接剂、螺栓或卡止部件固定的结构中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使配线片的配置位置位于电动机100的与负载相反一侧,但是也能够使配线片的配置位置位于负载侧。进一步,以上说明了1定子/2转子的电枢结构,但是也可以是使用2定子/1转子或2个以上的定子和转子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发明应用在了电动机中,但是也可以应用在发电机中。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定子,11…铁芯,12…绕组,13…线圈架,13a…凸缘部,13b…筒部,14…铁芯单元,15…模塑树脂,20…转子,21…永磁铁,22…背磁轭,23…磁轭,30…壳体,31…引出部,40…尾支承架,50…旋转轴,60…轴承,70…连接线,80、180、180H…配线片,81、181…基部,82…防脱部,83a、83b…流路突起,181a…延伸部,86…径向贯通孔,88…引导部,88a…引导突起,88b…连续引导突起,100…电动机,190…厚壁部,191、191H…贯通孔。

Claims (12)

1.一种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铁芯单元以旋转轴为中心配置成环形而构成的定子,其中所述铁芯单元至少具有铁芯、配置在该铁芯的外周的绕组和从该绕组引出的连接线;
与所述铁芯的轴向端面隔着间隙面相对的至少一个转子;和
与所述转子一起旋转的旋转轴,
在所述定子的轴向端面侧且为外径侧的位置设置有多个配线支承部,所述配线支承部具有沿着所述定子的外径侧环形在旋转方向上延伸的弧形的基部,
所述基部具有跨相邻的2个以上的所述铁芯单元的外径侧端面延伸的长度和规定的轴向宽度,在该基部的与旋转轴径向相反一侧的面上,在轴向上设置有多个在旋转方向引导所述连接线的槽,
所述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具有将所述配线支承部和所述定子模塑成一体的模塑树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在旋转方向上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支承部在旋转方向上具有多个隔开规定间隔的配置于轴向的所述槽的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在开口侧的轴向宽度小于所述槽在配置所述连接线的配置区域的轴向宽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具有从底部贯通基部的贯通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在旋转轴心侧的面上在旋转方向上具有多个在轴向延伸的凸部,在相邻的所述凸部之间配置模塑树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壳体,其收纳所述定子和转子,具有将所述连接线引出至外部的引出部,
所述模塑树脂将所述定子、所述连接线、所述配线支承部和所述壳体的内周模塑成一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具有延伸至比所述多个槽靠定子一侧的延伸部,
所述多个槽的轴向宽度在水平方向上包含在所述引出部的轴向宽度内,
所述延伸部具有与从所述多个槽中的最靠近所述定子的槽至该定子的轴向端面的距离相同的轴向长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具有在轴心方向贯通的至少一个贯通孔。
10.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支承部配置在所述定子的与负载相反的一侧。
11.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支承部与所述转子的径向投影面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12.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具有在径向上从与旋转轴相反一侧的面以规定宽度延伸至外径侧且在轴向上隔开空隙配置的多个凸部,
所述槽由所述空隙形成。
CN201680081215.8A 2016-05-18 2016-05-18 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 Active CN1086048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64673 WO2017199355A1 (ja) 2016-05-18 2016-05-18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4845A true CN108604845A (zh) 2018-09-28
CN108604845B CN108604845B (zh) 2020-06-16

Family

ID=60325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1215.8A Active CN108604845B (zh) 2016-05-18 2016-05-18 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992203B2 (zh)
EP (1) EP3460960B1 (zh)
JP (1) JP6596584B2 (zh)
CN (1) CN108604845B (zh)
TW (2) TWI727223B (zh)
WO (1) WO20171993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50316B2 (en) * 2017-01-27 2021-06-29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Axial gap type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TWI778515B (zh) * 2021-02-05 2022-09-21 姚立和 結線架、馬達定子及應用彼之馬達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3042A (zh) * 2003-02-26 2004-11-03 ��ʿͨ�����ɷ����޹�˾ 轴向空隙型电动机
CN2822017Y (zh) * 2005-09-12 2006-09-27 朱洪来 轴向磁路双驱动式无刷无齿直流轮毂电机
CN101286657A (zh) * 2006-11-08 2008-10-15 株式会社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轴向气隙型电动机
JP2010183727A (ja) * 2009-02-05 2010-08-19 Fujitsu General Ltd アキシャルエアギャップ型電動機
JP2010284003A (ja) * 2009-06-04 2010-12-16 Honda Motor Co Ltd 圧入装置及び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02986120A (zh) * 2011-03-31 2013-03-20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绝缘体以及具备该绝缘体的定子和电机
JP2013118750A (ja) * 2011-12-02 2013-06-13 Hitachi Ltd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106199A (zh) * 2012-02-17 2014-10-1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旋转电机
CN204131349U (zh) * 2013-08-30 2015-01-28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轴向间隙型永磁铁同步电动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07977B2 (ja) * 1999-10-04 2005-01-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モールドモータ
US6856055B2 (en) 2002-07-11 2005-02-15 Emerson Electric Co. Interconnecting ring and wire guide
JP4725721B2 (ja) * 2005-01-24 2011-07-13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アキシャルエアギャップ型電動機
JP2007014147A (ja) * 2005-06-30 2007-01-18 Fujitsu General Ltd 電動機
JP4956774B2 (ja) * 2005-08-24 2012-06-2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モータの結線構造
JP2008125278A (ja) * 2006-11-14 2008-05-29 Fujitsu General Ltd アキシャルエアギャップ型電動機
JP2008131682A (ja) * 2006-11-16 2008-06-05 Fujitsu General Ltd アキシャルエアギャップ型電動機
DE102008024378A1 (de) 2008-05-20 2009-12-03 Miele & Cie. Kg Elektromotor mit Sensor und/oder Thermoschutzschalter
TWM359868U (en) 2009-01-05 2009-06-21 zhen-xing Huang Iron core structure of motor
US8482180B2 (en) * 2010-10-20 2013-07-09 Asmo Co., Ltd. Stator, brushless mo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JP5965228B2 (ja) 2012-07-06 2016-08-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
DE102012020329A1 (de) * 2012-10-17 2014-04-17 Sew-Eurodrive Gmbh & Co Kg Elektromotor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Elektromotors
JP5851432B2 (ja) * 2013-02-08 2016-02-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回転電機
CN203660698U (zh) 2013-12-27 2014-06-18 中山大洋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定子铁芯上的端部绝缘结构及其应用的塑封电机
JP6463895B2 (ja) 2014-02-28 2019-02-06 日本電産テクノモータ株式会社 モータ用ステ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171239A (ja) * 2014-03-07 2015-09-2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及び回転電機
US10530210B2 (en) 2014-04-11 2020-01-07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Axial air gap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JP6208333B2 (ja) 2014-04-14 2017-10-04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
JP2016059208A (ja) * 2014-09-11 2016-04-2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動流体ポンプ
DE102014221188A1 (de) 2014-10-20 2016-04-21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Schaltringanordnung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JP6416965B1 (ja) * 2017-03-31 2018-10-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コイル巻回部品及び回転電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3042A (zh) * 2003-02-26 2004-11-03 ��ʿͨ�����ɷ����޹�˾ 轴向空隙型电动机
CN2822017Y (zh) * 2005-09-12 2006-09-27 朱洪来 轴向磁路双驱动式无刷无齿直流轮毂电机
CN101286657A (zh) * 2006-11-08 2008-10-15 株式会社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轴向气隙型电动机
JP2010183727A (ja) * 2009-02-05 2010-08-19 Fujitsu General Ltd アキシャルエアギャップ型電動機
JP2010284003A (ja) * 2009-06-04 2010-12-16 Honda Motor Co Ltd 圧入装置及び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02986120A (zh) * 2011-03-31 2013-03-20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绝缘体以及具备该绝缘体的定子和电机
JP2013118750A (ja) * 2011-12-02 2013-06-13 Hitachi Ltd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106199A (zh) * 2012-02-17 2014-10-1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旋转电机
CN204131349U (zh) * 2013-08-30 2015-01-28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轴向间隙型永磁铁同步电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27223B (zh) 2021-05-11
JP6596584B2 (ja) 2019-10-23
TWI646758B (zh) 2019-01-01
WO2017199355A1 (ja) 2017-11-23
EP3460960B1 (en) 2022-02-23
EP3460960A4 (en) 2020-01-08
JPWO2017199355A1 (ja) 2018-10-18
EP3460960A1 (en) 2019-03-27
US20200395808A1 (en) 2020-12-17
TW201907645A (zh) 2019-02-16
TW201742356A (zh) 2017-12-01
CN108604845B (zh) 2020-06-16
US10992203B2 (en) 2021-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00712B (zh) 电机
US9172283B2 (en) Electric motor
KR20170117065A (ko) 축방향 무브러시 dc 모터
CN106464111B (zh) 轴向气隙型旋转电机
JP6071275B2 (ja) 永久磁石モータおよび永久磁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04517597A (ja) 電気機械のための構成エレメント
EP2325978A3 (en) Rotor of an electrical motor comprising embedded permanent magnets
US9979267B2 (en) Double-stator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CN106464041A (zh) 轴向气隙型旋转电机
JP5887048B2 (ja) 単相モー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軸流ファン
CN108258854B (zh) 马达
US11522426B2 (en) Double/twin radial air gap 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motor
CN1871759B (zh) 短路部件、整流子及短路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08604845A (zh) 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
JP7000650B2 (ja) モータ
CN109478809B (zh) 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
WO2020183801A1 (ja) 回転機及びインシュレータ
CN108702054A (zh) 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
JP2008236978A (ja) クローポールモータ
KR101383256B1 (ko) 싱글 로터 타입 모터
US8823240B2 (en) Stator and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JP6776958B2 (ja) 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6755226B2 (ja) ステータ構造およびモータ
JP7053788B2 (ja) 内部永久磁石を有する電気機械用の回転子
KR101354699B1 (ko) 싱글 로터 타입 모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