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3962B - 空气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空气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3962B
CN102953962B CN201210297437.7A CN201210297437A CN102953962B CN 102953962 B CN102953962 B CN 102953962B CN 201210297437 A CN201210297437 A CN 201210297437A CN 102953962 B CN102953962 B CN 1029539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air
lid
compression unit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974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53962A (zh
Inventor
北川宏树
横田伴义
松永健
松永健一
三浦政广
小杉新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chine holding company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Ko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Ko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Ko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53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39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539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39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5/00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ing means to their working members, or by combination with, or adaptation to, specific driving engines or mot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4B35/06Mobile combin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1/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B41/02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reservoirs

Abstract

一种空气压缩机,包括压缩单元、驱动单元、罐单元和控制电路单元。压缩单元被构造以产生压缩空气,并设置有位于空气压缩机重心以上的把手。驱动单元被构造以驱动压缩单元。罐单元位于压缩单元以下,包括多个被构造以保存压缩空气的空气罐。保存在罐单元内的压缩空气具有压力值。控制电路单元被构造以检测保存在罐单元中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值,并控制驱动单元来驱动压缩单元。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提高的工作效率的便携式空气压缩机。

Description

空气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给动力源是压缩空气的动力工具提供压缩空气的空气压缩机。
背景技术
披露于日本2010-059917号未审专利申请公开文献中的多级空气压缩机包括驱动单元、低压侧压缩单元、高压侧压缩单元、空气罐和接头。低压侧压缩单元和高压侧压缩单元彼此连接。低压侧压缩单元和高压侧压缩单元均适于用驱动单元比如电机来驱动,从而产生压缩空气。空气罐适于保存由高压侧压缩单元产生的压缩空气。接头具有减压阀来给空气罐中保存的压缩空气减压,从而使得压缩空气能够从空气罐中排出。在这种类型的空气压缩机中,插槽结合到接头,从而将压缩空气释放到气动操纵的紧固件驱动工具上。
这种空气压缩机作为气动工具的动力源主要用于建筑工程。通常,两种类型的空气压缩机是可利用的。一种是用在消耗相对大量空气的工地上。这种空气压缩机包括两个或更多个空气罐以及两个或更多个把手,使用者需要用两只手来携带空气压缩机。另一种一般用于在室内工作的气动工具。这种类型的空气压缩机包括一个单独的空气罐,其紧凑且轻便。使用者可以用一只手携带空气压缩机。
通常,这种便携式空气压缩机用于高层建筑物的室内工作工地。当在高层建筑物内工作时,使用者需要携带着空气压缩机登上高层。考虑到便携性,空气压缩机具有紧凑且轻便的构造。为了使得空气压缩机紧凑且轻便,已经做到了减小压缩单元、驱动单元和空气罐的尺寸。这样,便携式空气压缩机只能在空气罐中保存少量的压缩空气,并且也只能从空气罐中释放少量的压缩空气。由于这个原因,在实际工作时,由气动工具消耗的压缩空气的量就受到了限制。气动工具的持续运行使得空气罐中的压缩空气压力下降,这就需要驱动单元的重新激活。驱动单元的重新激活需要较长的等待时间以重新在空气罐充满压缩空气。这样,便携式空气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就会不定期地下降。
发明内容
由于前述原因,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提高的工作效率的便携式空气压缩机。
为了达到上述和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压缩机,包括压缩单元、驱动单元、罐单元和控制电路单元。压缩单元被构造以产生压缩空气并设置有位于空气压缩机的重心以上的把手。驱动单元被构造以驱动压缩单元。罐单元位于压缩单元以下,包括多个被构造以保存压缩空气的空气罐。保存在罐单元中的压缩空气具有压力值。控制电路单元被构造以检测保存在罐单元中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值,并控制驱动单元来驱动压缩单元。
优选地,罐单元沿伸长方向延伸,并具有第一侧和位于第一侧沿伸长方向的下游的第二侧。压缩单元包括第一压缩机和位于第一压缩机沿伸长方向的下游的第二压缩机。把手具有第一端和位于第一端沿伸长方向的下游的第二端,第一端连接到第一压缩机,第二端连接到第二压缩机。
优选地,空气压缩机还包括被构造以盖住至少部分压缩单元的盖子,该盖子固定在驱动单元、罐单元和控制电路单元中的至少一个上,而不固定在压缩单元上。
优选地,盖子形成有在压缩单元以上的通孔。把手穿过通孔伸出并定位在盖子的外侧。
优选地,盖子和压缩单元在二者之间限定出缝隙。
优选地,空气压缩机还包括位于盖子和压缩单元之间的弹性件。
优选地,驱动单元设置为由外部电源驱动,控制电路单元和驱动单元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具有能够与外部电源连接的末端的线缆。盖子设置有凸出部分,该凸出部分沿与伸长方向和从压缩单元到罐单元定向而成的垂直方向交叉的凸出方向凸出。凸出部分包括沿伸长方向和垂直方向伸展的平坦表面以及被构造以沿伸长方向和垂直方向引导线缆以允许线缆绕着卷轴部分绕圈的卷轴部分。
优选地,罐单元沿伸长方向延伸,并具有第一侧和位于第一侧沿伸长方向的下游的第二侧。凸出部分具有上游侧部和位于上游侧部沿伸长方向的下游的下游侧部。盖子设置有在下游侧部和上游侧部中的至少一个上的支架,该支架被构造以保持线缆的末端部分。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详细特征和优点以及其他目的将从下面结合附图的描述中更加明显,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设置有盖子的空气压缩机的俯视图;
图2是根据该实施例省略了盖子的空气压缩机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空气压缩机的沿图1中的线III-III的剖视图;和
图4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空气压缩机沿图2中的线IV-IV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1至4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压缩机,其中相同的部件和构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识,从而避免重复描述。
便携式空气压缩机1用来给气动工具如气动操纵的紧固件驱动工具供应压缩空气。空气压缩机1的总重量大约为12.9kg。空气压缩机每1分钟能够供应110升0.7MPa的压缩空气,该压缩空气的最大压力为4.4MPa。如图1和2所示,空气压缩机1包括盖子10、驱动单元20、压缩单元30、罐单元50、阀单元60和控制电路单元70。
在下面的描述中,假设该空气压缩机1位于它将被使用的方位,而使用术语“向上”、“向下”、“上部”、“下部”、“以上”、“以下”、“之下”、“右”、“左”、“前”、“后”以及类似术语。更具体地说,图1中的左侧、右侧、上侧和下侧是空气压缩机1的后侧、前侧、左侧和右侧。进一步地,图1中的近侧和远侧是空气压缩机1的上侧和底侧。
如图3所示,罐单元50包括一对空气罐51和52,一对机架53,连通管道54和排水设备57。一对空气罐51和52被构造以保存由压缩单元30产生的压缩空气。每个空气罐51和52具有中空圆柱结构,其轴取向为前/后方向(轴向)。换句话说,空气罐51和52沿前/后方向(伸长方向)延伸。每个空气罐51和52具有闭合的轴向末端。空气罐51和52这样设置,从而其轴彼此平行排列。即,空气罐51和52沿垂直于该轴向的右/左方向彼此并置。更具体地说,空气罐51位于空气罐52的左边。如图3所示,该对空气罐51和52由该对机架53支撑,从而相对彼此固定。空气罐51的内部与空气罐52的内部通过连通管道54连通。
如图3所示,空气罐51具有底部前端和底部后端,每个都设置有防震橡胶支脚51A。同样地,空气罐52具有底部前端和底部后端,每个都设置有防震橡胶支脚52A。两个橡胶支脚51A和两个橡胶支脚52A分别位于空气压缩机1的四个角。当空气压缩机1安装在地上时,橡胶支脚51A和橡胶支脚52A可与地面接触。由于橡胶支脚51A和橡胶支脚52A设置在空气压缩机1的四个角处,能够限制空气压缩机1的翻倒。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排水设备57位于空气罐51之上。排水设备57设置有排水开关57A和排水出口57a。使用者手动操作排水开关57A从而可选择地打开和关闭排水开关57A。排水设备57如此构造,从而当排水开关57A打开时,保存在空气罐51和52中的废水和压缩空气能够同时流经连通管道54和形成于排水设备57内的流道而从排水出口57a放出。
如图3所示,空气罐51具有底部左侧部分,其上设置有盖子固定部分51B。盖子固定部分51B从空气罐51向左伸出。同样地,空气罐52具有上部右侧部分,其上设置有盖子固定部分52B。盖子固定部分52B从空气罐52向上伸出。进一步地,空气罐51具有顶部,其上设置有一对曲轴盖固定部分51C(图4)。驱动单元20和压缩单元30固定在这对曲轴盖固定部分51C上。曲轴盖固定部分51C排列在前/后方向。
罐单元50的总重量大约是3.0kg。这对空气罐51和52的总容量是大约8升。进一步地,罐单元50具有重心Gt(图3)。重心Gt位于空气压缩机1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重心Gt还位于空气罐51和52右/左方向之间。
如图3所示,用于驱动压缩单元30的驱动单元20位于空气罐51以上。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驱动单元20位于空气压缩机1在前/后方向上的基本上中心处。驱动单元20固定在空气罐51和该对机架53上。驱动单元20被构造为三相AC无刷电机。驱动单元20包括定子21、转子22和可旋转地与转子22成为一体的输出轴23。驱动单元20位于曲轴壳31(下面描述)的内部,这样输出轴23的轴心定向为右/左方向。输出轴23具有其上固定有旋转轴24的左端。旋转轴24与输出轴23共轴。轴流式风机25固定在旋转轴24并与旋转轴24共轴。轴流式风机25可旋转地与旋转轴24成为一体。进一步地,输出轴23具有穿过曲轴壳31(下面描述)伸出的右端。
如图3所示,用于产生压缩空气的压缩单元30位于空气罐51以上。换句话说,罐单元50位于压缩单元30以下。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压缩单元30位于空气压缩机1沿前/后方向的基本上中心处。压缩单元30固定在空气罐51和该对机架53上。压缩单元30位于驱动单元20的右侧。压缩单元30包括固定在该对曲柄盖固定部分51C上的曲轴壳31,并且在该对机架53中的一个以上。曲轴壳31限定了其内的曲轴箱(未图示)。在曲轴箱内,压缩单元30还包括曲轴(未图示)和曲柄(未图示)。压缩单元30还包括第一压缩机32和第二压缩机33。第一压缩机32包括用于产生压缩空气的第一活塞(未图示)和第一汽缸(未图示)。同样地,第二压缩机33包括用于产生压缩空气的第二活塞(未图示)和第二汽缸(未图示)。
曲轴(未图示)和曲柄(未图示)位于曲轴壳31内。曲轴(未图示)可旋转地与驱动单元20的输出轴23成为一体。进一步地,曲轴(未图示)通过曲柄(未图示)传动连接到第一活塞(未图示)和第二活塞(未图示)。曲轴(未图示)适于将驱动单元20的输出轴23的转动运动转换成第一压缩机32的第一活塞(未图示)和第二压缩机33的第二活塞(未图示)的往复运动。
第一压缩机32从曲轴壳31向前延伸。第一压缩机32包括第一汽缸(未图示),其中设置有第一活塞(未图示)和将第一活塞(未图示)连接到曲柄(未图示)的第一连接杆(未图示)。第一压缩机32用作低压侧压缩单元。第一压缩机32具有其上设置有第一汽缸头32A的前端部分。第一阀座(未图示)设置在第一汽缸头32A和第一汽缸(未图示)之间的位置。第一阀座(未图示)设置有第一入口(未图示)和第一出口(未图示)。
第二压缩机33从曲轴壳31向后延伸。第二压缩机33包括第二汽缸(未图示),其中设置有第二活塞(未图示)和将第二活塞(未图示)连接到曲柄(未图示)的第二连接杆(未图示)。第二压缩机33用作高压侧压缩单元。第二压缩机33具有其上设置有第二汽缸头33A的后端部分。第二阀座(未图示)设置在第二汽缸头33A和第二汽缸(未图示)之间的位置。第二阀座(未图示)设置有第二入口(未图示)和第二出口(未图示)。
第一出口通过管状构件55连接到第二入口,第二出口通过管状构件56连接到空气罐52.
如图2和4所示,曲轴壳31具有右侧壁,其上设置有用于提供曲轴壳31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连通的空气入口31a。相对于驱动单元20和曲轴壳31,空气入口31a与轴流式风机25相反而设。即,空气入口31a并不面对轴流式风机25。相应地,由轴流式风机25产生的气流不直接吹到其上形成有空气入口31a的曲轴壳31的部分上。
如图4所示,曲轴壳31具有顶壁,其上形成有一对螺丝孔31b。该对螺丝孔31b中的一个位于曲轴壳31和第一压缩机32彼此连接的位置处,而且该对螺丝孔31b中的另一个位于曲轴壳31和第二压缩机33彼此连接的位置处。两个螺丝孔31b沿前/后方向排列。
压缩单元30还包括把手单元34。把手单元34包括把手35、一对结合部分35A、一对螺丝钉34A。该对螺丝钉34A中的每个与该对螺丝孔31b中的每个螺旋地配合。把手35通过该对螺丝钉34A与该对螺丝孔31b的螺旋配合而固定在曲轴壳31上,从而将第一盖子11插置在把手35和曲轴壳31之间。这时,把手35被定向为沿着前/后方向延伸。
该对结合部分35A中的每一个都用该对螺丝钉34A中的每一个固定在把手35上。该对结合部分35A适于把持肩带(未图示)和类似物。把手35位于空气压缩机1的沿前/后方向的基本上中心处。
驱动单元20和压缩单元30的总重量范围大约是从5.7kg至5.9kg。进一步地,驱动单元20和压缩单元30具有重心Gp(图3)。该重心Gp位于空气压缩机1沿前/后方向的中心处。重心Gp还位于虚线L(图3)的右/左方向上的左侧。虚线L是从把手35沿垂直方向画出的直线。
如图2所示,阀单元60包括减压阀61A和61B、压力计62A和62B、耦合器63A和63B、压力调节柄64A和64B,以及插槽支架65A和65B。更具体地,一组减压阀61A、压力计62A、耦合器63A、压力调节柄64A和插槽支架65A位于空气罐52的后部以上,压缩单元30的右边。进一步地,一组减压阀61B、压力计62B、耦合器63B、压力调节柄64B和插槽支架65B位于空气罐52的前部以上,压缩单元30的右边。
减压阀61A适于给保存在空气罐51和52中的压缩空气减压,使得压缩空气具有适于从耦合器63A排出的压力。该压力能够通过压力调节柄64A调节。插槽支架65A螺旋地与减压阀61A、耦合器63A和压力计62A相配合。耦合器63A适于通过软管连接到气动操作的紧固件驱动工具上,从而给气动工具供应压缩空气。从耦合器63A中排出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可以通过压力计62A监视。
同样地,减压阀61B适于给保存在空气罐51和52中的压缩空气减压,使得压缩空气具有适于从耦合器63B排出的压力。该压力能够通过压力调节柄64B调节。插槽支架65B螺旋地与减压阀61B、耦合器63B和压力计61B相配合。耦合器63B适于通过软管连接到气动操作的紧固件驱动工具上,从而给气动工具供应压缩空气。从耦合器63B排出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可以通过压力计62B监视。
根据上述阀单元60的设置,不考虑导入到空气罐51和52内的压缩空气的压力的强度,耦合器63A处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可以被压力调节柄64A调节到固定压力值,以使得固定压力值小于或等于最大压力值。结果就是,能够通过耦合器63A获得具有小于或等于最大压力值的压力值的压缩空气。
同样地,耦合器63B处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可以被压力调节柄64B调节到固定压力值,以使得固定压力值小于或等于最大压力值。结果就是,能够通过耦合器63B获得具有小于或等于最大压力值的压力值的压缩空气。
阀单元60的重量大约是1.0kg。阀单元60具有重心Gv(图3)。重心Gv位于空气压缩机1在前/后方向的中心处。重心Gv也位于阀单元60在右/左方向的中心处。
控制电路单元70被构造为检测保存在罐单元50内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值,并控制驱动单元20来切换驱动单元20开和关。如图3所示,控制电路单元70位于轴流式风机25以下、空气罐51左边。控制电路单元70包括电线71,其具有可连接到用来驱动驱动单元20的外部电源的末端部分。控制电路单元70的重量大约是0.9kg。控制电路单元70具有重心Gc(图3)。重心Gc位于空气压缩机1在前/后方向的中心处。重心Gc也位于控制电路单元70在右/左方向的中心处。
驱动单元20、压缩单元30、罐单元50、阀单元60和控制电路单元70构成空气压缩机1的主体单元。该主体单元具有重心G(图3)。
驱动单元20和压缩单元30的重心Gp、罐单元50的重心Gt、阀单元60的重心Gv和控制电路单元70的重心Gc分别位于空气压缩机1在前/后方向的中心处。因此主体单元的重心G位于空气压缩机1在前/后方向的中心处。
驱动单元20和压缩单元30的重心Gp、罐单元50的重心Gt、阀单元60的重心Gv和控制电路单元70的重心Gc分别位于右/左方向的不同位置处。但是,主体单元的重心G位于右/左方向上的邻近虚线L处,该位置根据重心Gp、重心Gt、重心Gv和重心Gc在右/左方向上的各自位置和驱动单元20、压缩单元30、罐单元50、阀单元60和控制电路单元70的各自重量计算而得。
进一步地,重心G在垂直方向上位于驱动单元20和压缩单元30的重心Gp以下,罐单元50之上。
如图3所示,盖子10包括第一盖子11、第二盖子12和弹性件13(图4)。第一盖子11用树脂制作。第一盖子11主要盖住驱动单元20、压缩单元30和阀单元60。换句话说,盖子10设置为盖住至少部分压缩单元30。第一盖子11固定在盖子固定部分52B上。第一盖子11还固定在第二盖子12的上边缘。第一盖子11如此设置以在驱动单元20和压缩单元30与第一盖子之间形成缝隙。
如图4所示,第一盖子11具有顶壁,其上形成有在压缩单元30以上的一对通孔11a。该对通孔11a允许把手35从中伸出并定位在第一盖子11的外侧。该对螺丝钉34A也能够通过螺丝孔31b伸入该对通孔11a。该对通孔11a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形状,该形状使得曲轴壳31的位于每个螺丝孔31b外围的部分和第一盖子11的位于每个该对通孔11a外围的部分之间形成缝隙,这样就在把手35和盖子11的位于每个成对的通孔11a外围的部分之间形成了缝隙。即,第一盖子11和压缩单元30之间限定出了缝隙。
如图3所示,第一盖子11具有左侧部分,其上设有凸出部分11A。凸出部分11A向左凸出,这样轴流式风机25就能够被容纳于其中。换句话说,凸出部分11A沿与前/后方向和从压缩单元30到罐单元50定向而成的垂直方向交叉的凸出方向凸出。凸出部分11A具有沿垂直方向和前/后方向伸展的左侧平面壁11B。左侧壁11B具有网格状结构。即,左侧壁11B形成为具有多个用于将外部空气导入到盖子10内的通孔,与轴流式风机25的旋转相关。
进一步地,第一盖子11在凸出部分11A的外部圆周上具有卷轴部分11b。卷轴部分11b用作在前/后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引导电线71的部分,从而使得电线71绕着卷轴部分11b绕成圈。更具体地,卷轴部分11b由形成在凸出部分11A的上表面上的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凹槽、形成在凸出部分11A的前表面上的并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凹槽和形成在凸出部分11A的后表面上、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凹槽组合而形成。凸出部分11A和第二盖子12如此组装以使得电线71能够绕着卷轴部分11b和第二盖子12绕成圈。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盖子11具有一对支撑电线71的支架11C。该对支架11C位于邻近凸出部分11A的外部圆周上的左侧壁11B处。更具体地,该对支架11C中的一个位于凸出部分11A的前部,该支架11C中的另一个位于凸出部分11A的后部。
如图1所示,在第一盖子11的顶壁上,设置具有主电源开关11E的操作面板。主电源开关11E适于切换设置在空气压缩机1内的商用三相AC电源开和关。驱动单元20、控制电路单元70和类似单元的供电通过主电源开关11E而打开和关闭。进一步地,主电源开关11E还适于显示保存于空气罐51和52内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值和警报信号,比如超载。
盖子10的重量大约是0.9kg。盖子10相对轻便。盖子10适于盖住主体单元。这样,空气压缩机1具有位于与主体单元的重心G的位置相应的位置处的重心。
第二盖子12用金属制作。第二盖子12固定在盖子固定部分51B上并从其向上延伸。第二盖子12适于主要保护控制电路单元70。第一盖子11被支撑在第二盖子12的上边缘上。
弹性件13用树脂制作,比如橡胶和海绵。如图4所示,两个弹性件13插置在第一盖子11和把手35之间。更具体地,弹性件13中的一个位于邻近第一压缩机23通过把手35的前侧连接到曲轴壳31的位置处,弹性件13中的剩余一个位于邻近第二压缩机33通过把手35的后端连接到曲轴壳31的位置处。
由于弹性件13插置在第一盖子11和把手35之间的第一盖子11和把手35彼此邻接的位置处,所以可以避免第一盖子11和把手35之间的直接接触。换句话说,由于弹性件13插置在第一盖子11和压缩单元30之间的第一盖子11和压缩单元30彼此邻接的位置处,所以可以避免第一盖子11和压缩单元30之间的直接接触。
下面将根据上述构造描述空气压缩机1的空气压缩操作。当空气压缩机1运行时,空气通过形成在第一盖子11上的多个通孔流入到盖子10。然后,空气随着设置在第一压缩机32内的第一汽缸内的第一活塞的往复运动通过空气进口31a流入到曲轴壳31。接着,空气通过形成于第一压缩机32的第一阀座内的第一入口流入到第一汽缸。空气在第一汽缸中被压缩,从而具有在0.7-0.8MPa范围内的压力值。压缩空气从形成在第一压缩机32的第一阀座内的第一出口排出并通过管状构件55经过形成在第二压缩机33的第二阀座内的第二入口流入到设置在第二压缩机33内的第二汽缸中。压缩空气在第二汽缸中进一步压缩,从而具有在3.0-4.5MPa范围内的压力值,即,可允许的最大压力值。第二压缩机33内的压缩空气从形成于第二压缩机33的第二阀座内的第二出口排出通过管状构件56流入到空气罐52中。流入到空气罐52中的压缩空气部分通过连通管道54流入到空气罐51。这样,压缩空气就被以相同的压力同时保存在空气罐51和空气罐52内。
当使用者携带具有上述设置的空气压缩机1时,使用者握住把手35使得空气压缩机1位于使用者的右边,然后提起空气压缩机1。即,空气压缩机1的左侧壁11B从使用者的右侧面对使用者或者与使用者接触。进一步地,这时,电线71绕着卷轴部分11b绕成圈,电线71的末端这样被前面支架11C或者后面支架11C支撑。
主体单元的重心G位于把手35的直接垂直向下处。换句话说,把手35位于重心G之上。因此,即使使用者用单个把手35携带空气压缩机1,空气压缩机1也能被保持得很稳。这样,空气压缩机1能够被方便地携带,而且提高了空气压缩机1的便携性。
进一步地,压缩单元30具有组成空气压缩机1的主体单元的单元中最重的重量。由于把手单元34设置在压缩单元30内,所以主体单元的重心G位于邻近把手单元34处。因此,当空气压缩机1被用把手提起来时,能够抑制空气压缩机1的姿势不稳定性。
进一步地,盖子10不是固定在空气压缩机1的主体单元中的压缩单元30上而是固定在罐单元50上。而且,盖子10设置成在压缩单元30和盖子10之间形成有缝隙,在安装在压缩单元30上的把手单元34和盖子10之间也形成有缝隙。压缩单元30设置有产生震动的第一活塞(未图示)和第二活塞(未图示)。上述构造能够抑制压缩单元30将震动直接传递给盖子10.
进一步地,弹性件13设置在第一盖子11和把手35彼此邻接的位置处。第一盖子11与把手35通过弹性件13插置于二者之间而接触,第一盖子11与压缩单元30通过弹性件13插置于二者之间而接触。从压缩单元30传递到把手35的震动可以被弹性件13吸收,这样,从压缩单元30传递到把手35的震动就能避免进一步传递给第一盖子11。弹性件13位于空气压缩机1的顶部,远离主体单元的重心G。因此,弹性件13具有较高的震动吸收效果,这使得震动减小。这样,还能够使得噪音降低和延长服务寿命。
当使用者携带空气压缩机1时,盖子10的左侧壁11B面对使用者或者与使用者的身体接触。左侧壁11B形成为平面形状。因此,左侧壁11B与使用者的身体紧密接触。相应地,当使用者用他/她的右手握住把手而携带空气压缩机1时,左侧壁11B就会与使用者的身体接触。其结果是,空气压缩机1能够被使用者以稳定的状态保持住。
进一步地,把手单元34设置有结合部分35A,用于将肩带系在其上。当使用者将系在把手单元34上的肩带放在他/她肩膀上以携带空气压缩机1时,使用者可以通过将左侧壁11B紧密接触使用者的身体而稳当地携带空气压缩机1,而不用提着把手35。
进一步地,当使用者携带空气压缩机1时,卷轴部分11b位于不与使用者的身体接触的位置。电线71绕着卷轴部分11b绕成圈,电线71的末端部分还保持在支架11C内。因此,当使用者携带空气压缩机1时,卷轴部分11b防止电线71烦扰使用者。而且,支架11C防止电线71从卷轴11b上松散下来。
虽然已经参考其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其内的各种变形和更改都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驱动单元20设置为三相AC电源无刷电机。但是,驱动单元20也可以被构造为其他类型的电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罐单元50包括两个空气罐51和52。但是,设置在罐单元50中的空气罐的数量并不限于两个。罐单元50可以包括多于两个的多个空气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盖子11是固定在罐单元50。但是,第一盖子11也可以固定在驱动单元20、罐单元50和控制电路单元70中的至少一个上,而不是压缩单元30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单元70包括电线71。但是,驱动单元20也可以设置为具有绕着卷轴部分11b绕成圈的线缆。

Claims (7)

1.一种空气压缩机(1),包括:
压缩单元(30),被构造以产生压缩空气并设置有位于所述空气压缩机的重心(G)以上的把手(35);
驱动单元(20),被构造以驱动压缩单元(30);
罐单元(50),位于压缩单元(30)以下,包括多个被构造以保存压缩空气的空气罐(51,52),保存在罐单元中的压缩空气具有压力值;以及
控制电路单元(70),被构造以检测保存在罐单元(50)中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值,并控制驱动单元(20)来驱动压缩单元(30),
重心(G)位于把手(35)的直接垂直向下处,
其中罐单元(50)沿伸长方向延伸,并具有第一侧和位于第一侧沿伸长方向的下游的第二侧;
其中压缩单元(30)包括第一压缩机(32)和位于第一压缩机沿伸长方向的下游的第二压缩机(33);和
其中把手(35)具有第一端和位于第一端沿伸长方向的下游的第二端,第一端被连接到第一压缩机(32),第二端被连接到第二压缩机(3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压缩机,还包括被构造以盖住至少部分压缩单元的盖子(10),该盖子(10)固定在驱动单元(20)、罐单元(50)和控制电路单元(70)中的至少一个上,而不固定在压缩单元(30)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其中盖子(10)上形成有在压缩单元(30)以上的通孔(11a),以及
其中把手(35)穿过通孔(11a)伸出并定位在盖子(10)的外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其中盖子(10)和压缩单元(30)在二者之间限定出缝隙。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压缩机,还包括位于盖子(10)和压缩单元(30)之间的弹性件(13)。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其中驱动单元(20)被构造为由外部电源驱动,控制电路单元(70)和驱动单元(20)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具有能够与外部电源连接的末端部分的线缆(71);
其中盖子(10)设置有凸出部分(11A),该凸出部分(11A)沿与伸长方向和从压缩单元到罐单元定向而成的垂直方向相交叉的凸出方向而凸出,凸出部分(11A)包括沿伸长方向和垂直方向伸展的平坦表面(11B)以及被构造为沿伸长方向和垂直方向引导线缆(71)以允许线缆(71)绕着卷轴部分(11b)绕圈的卷轴部分(11b)。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其中罐单元(50)沿伸长方向延伸,并具有第一侧和位于第一侧沿伸长方向的下游的第二侧;以及
其中凸出部分(11A)具有上游侧部和位于上游侧部沿伸长方向的下游的下游侧部;
其中盖子(10)设置有在下游侧部和上游侧部中的至少一个上的支架(11C),该支架被构造以保持线缆(71)的末端部分。
CN201210297437.7A 2011-08-18 2012-08-20 空气压缩机 Active CN1029539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78884A JP5822181B2 (ja) 2011-08-18 2011-08-18 空気圧縮機
JP2011-178884 2011-08-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3962A CN102953962A (zh) 2013-03-06
CN102953962B true CN102953962B (zh) 2017-06-30

Family

ID=47711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97437.7A Active CN102953962B (zh) 2011-08-18 2012-08-20 空气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35329B2 (zh)
JP (1) JP5822181B2 (zh)
CN (1) CN102953962B (zh)
TW (1) TWI6310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205261A1 (de) * 2013-03-26 2014-10-02 Robert Bosch Gmbh Sensoranordnung für eine hydraulische Verdrängereinheit
JP6274419B2 (ja) * 2013-03-29 2018-02-07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空気圧縮機
JP2015059504A (ja) 2013-09-18 2015-03-30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空気圧縮機
JP6119994B2 (ja) 2013-09-18 2017-04-26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空気圧縮機
JP2015081547A (ja) * 2013-10-22 2015-04-27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空気圧縮機
JP2015127509A (ja) * 2013-12-27 2015-07-09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空気圧縮機
JP2017522501A (ja) * 2014-07-25 2017-08-10 テク・グローバル・エス.アール.エル.Tek Global S.R.L. 改良されたコンプレッサ及びそれを具備する膨張可能物品の修復及び膨張用のキット
JP6435813B2 (ja) * 2014-11-28 2018-12-12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空気圧縮機
JP6467891B2 (ja) * 2014-11-28 2019-02-13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空気圧縮機
JP2016102478A (ja) * 2014-11-28 2016-06-02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空気圧縮機
TWI580867B (zh) * 2015-03-03 2017-05-01 周文三 空氣壓縮機之構造改良
US11466675B2 (en) 2017-03-30 2022-10-11 Eaton-Max, Inc. Air compressor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US10578089B2 (en) 2017-03-30 2020-03-03 Eaton-Max, Inc. Air compressor noise dampener
PL3610153T3 (pl) * 2017-07-04 2021-07-26 Vetter Gmbh Przenośny zespół pompowy
JP6959060B2 (ja) * 2017-07-24 2021-11-02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エアーコンプレッサ
JP6999503B2 (ja) * 2018-06-06 2022-01-18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圧縮装置
CN113646535B (zh) 2018-12-27 2023-09-22 纳博特斯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两级往复运动压缩机
JP2023023378A (ja) * 2021-08-05 2023-02-16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エアコンプレッサ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04786U (zh) * 1979-01-17 1980-07-22
GB2314593B (en) 1996-06-28 1999-11-10 Thomas Industries Inc Two-cylinder air compressor
JP3699297B2 (ja) * 1999-06-17 2005-09-28 尼寺空圧工業株式会社 可搬型コンプレッサー
US7163382B1 (en) 2003-04-09 2007-01-16 Black & Decker Inc. Suitcase style air compressor assembly
US6447257B2 (en) * 2000-07-19 2002-09-10 Campbell Hausfeld/Scott Fetzer Company Air compressor assembly with vibration damping structure
US6450436B1 (en) 2001-01-22 2002-09-17 Hunter Fan Company Portable electric appliance with cord holder
US6942464B2 (en) * 2001-02-08 2005-09-13 Black & Decker Inc. Air compressor with improved hand portability
JP4010249B2 (ja) * 2003-01-14 2007-11-21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空気圧縮機
US20060104837A1 (en) * 2003-09-22 2006-05-18 Robert Lee Air compressor shroud assembly
US7909584B2 (en) * 2004-01-30 2011-03-22 Black & Decker Inc. Air compressor
US20060067836A1 (en) * 2004-09-29 2006-03-30 Smith Timothy C Air compressor assembly
JP4687106B2 (ja) * 2004-12-28 2011-05-25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空気圧縮機の冷却装置
JP4616188B2 (ja) * 2006-02-08 2011-01-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可搬式流体圧縮機
WO2008039733A2 (en) 2006-09-25 2008-04-03 Dresser-Rand Company Compressor mounting system
US8282363B2 (en) * 2007-04-03 2012-10-09 Techtronic Power Tools Technology Limited Portable air compressor
JP5212713B2 (ja) 2008-09-05 2013-06-19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空気圧縮機
CA2739911A1 (en) * 2008-10-07 2010-04-15 Techtronic Power Tools Technology Limited Portable air compressor
JP5464399B2 (ja) * 2008-10-09 2014-04-09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空気圧縮機
CN101943159B (zh) 2009-05-08 2015-03-18 创科电动工具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空气压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35329B2 (en) 2016-09-06
JP5822181B2 (ja) 2015-11-24
TW201318829A (zh) 2013-05-16
TWI631006B (zh) 2018-08-01
US20130042605A1 (en) 2013-02-21
JP2013040586A (ja) 2013-02-28
CN102953962A (zh) 2013-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3962B (zh) 空气压缩机
US8727741B2 (en) Portable air compressor
JP2007239732A (ja) 携帯可能なニューマチック動力源とコンプレッサーの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らの方法
US20090045271A1 (en) Handheld electric pressure washer
CN106105799A (zh) 一种背负式工作器具
US8864477B2 (en) Compressor and oxygen concentrator
JP5551050B2 (ja) エアコンプレッサ
CN203516007U (zh) 空气压缩机
JP5212713B2 (ja) 空気圧縮機
US20180193854A1 (en) Pressure Producing Device With A Portable Power Source
CN211819867U (zh) 便携式空气压缩机
US20180320676A1 (en) Air compressor
CN212850196U (zh) 一种装配电机机壳的生产设备
JP2013108448A (ja) エアコンプレッサ
CN103004486B (zh) 修枝剪
CN217378285U (zh) 布艺清洁机
JP2022072618A (ja) 作業機
CN209414073U (zh) 一种空压机
CN213494428U (zh) 手持式洗车枪
CN210816441U (zh) 手持式锂电清洗机
KR950002870A (ko) 이동식 세척기
JPS63134877A (ja) 電池駆動コンプレツサ
CN217148572U (zh) 一种低噪小型制氧机
CN213705389U (zh) 手持式洗车枪
CN209370001U (zh) 空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Machine holding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Koki Company Limite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