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11924B - 易开封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易开封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11924B
CN102811924B CN201180014600.8A CN201180014600A CN102811924B CN 102811924 B CN102811924 B CN 102811924B CN 201180014600 A CN201180014600 A CN 201180014600A CN 102811924 B CN102811924 B CN 1028119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sy
resin
lid material
sealing
contain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46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11924A (zh
Inventor
佐藤俊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demitsu Uni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demitsu Uni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demitsu Uni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Idemitsu Uni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11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119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119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119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7/00Packages formed by enclo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 preformed containers, e.g. boxes, cartons, sacks or bags
    • B65D77/10Container closures formed after filling
    • B65D77/20Container closures formed after filling by applying separate lids or covers, i.e. flexible membrane or foil-like covers
    • B65D77/2024Container closures formed after filling by applying separate lids or covers, i.e. flexible membrane or foil-like covers the cover being welded or adhered to the container
    • B65D77/2028Means for opening the cover other than, or in addition to, a pull tab
    • B65D77/2032Means for opening the cover other than, or in addition to, a pull tab by peeling or tearing the cover from the container
    • B65D77/2044Means for opening the cover other than, or in addition to, a pull tab by peeling or tearing the cover from the container whereby a layer of the container or cover fails, e.g. cohesive fail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2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6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permitting easy sepa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22Boxes or like containers with side walls of substantial depth for enclosing contents
    • B65D1/26Thin-walled containers, e.g. formed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 B65D1/28Thin-walled containers, e.g. formed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formed of laminated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39/00Containers; Receptacles
    • B32B2439/40Closed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39/00Containers; Receptacles
    • B32B2439/70Food packaging

Abstract

本发明的易开封容器,所述易开封容器具备在开口部的周缘具有凸缘部(25)的容器主体(2),所述凸缘部上所显现的容器主体(2)的表面层(21)及盖材(3)的密封层(31)被环状热密封,所述盖材(3)可通过所述容器主体(2)及所述盖材(3)的密封部(26)之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发生界面剥离或内聚破坏而被开封,其特征为,通过进行热密封的第1热密封工序,所述盖材(3)重合在所述容器主体(1)的凸缘部(25)的上表面,对所述凸缘部(25)的上表面,从所述盖材(3)的上部按压第1环状密封盘,在所述凸缘部(25)的与所述第1环状密封盘的内周缘相接触的位置附近,形成瘤状的树脂滞留部(6),该树脂滞留形成某种特定的形状。另外,考虑到连续生产性,优选从所述盖材(3)的上部按压第2环状密封盘,使所述树脂滞留部形成为特定的形状。

Description

易开封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易开封容器及其制造方法,更详细地,本发明涉及能适宜用于食品类等的容器的易开封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食品类的包装形式,广泛采用带盖的容器,将食品类收纳于在该容器主体的开口部周缘上设置有凸缘部的容器主体的内部后,对所述容器主体的凸缘部和膜状的盖材进行热密封,从而进行密封包装。
从安全地保存收纳在容器内部的食品类的观点考虑,这种带盖的容器要求具有高密封性。另外,从对盖材进行开封的情况时可将该盖材从容器主体简便地剥离的观点考虑,这种带盖的容器还要求具有易开封性。
作为这种带盖的容器,提出了,例如,在容器主体的凸缘部的内周侧及外周侧形成了树脂滞留部的容器(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在容器主体的凸缘部的内周侧形成了树脂滞留部的容器(参照专利文献3及专利文献4);在容器主体的凸缘部的内周侧及外周侧形成树脂滞留部、将外周侧的树脂滞留部压碎形成的容器(参照专利文献5及专利文献6)。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21317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2-6712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5-27197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6-206128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2-219766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特开平2-2197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即使是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带盖的容器,因外周侧的树脂滞留部的影响,易开封性尚不充分。另外,对于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带盖的容器,因密封强度不稳定,若使用多列式密封设备则存在不能稳定生产的问题。另外,对于专利文献3及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带盖的容器,因密封强度不稳定,若使用多列式密封设备则存在不能稳定生产的问题。进一步地,即使是专利文献5及专利文献6中记载的带盖的容器,因外周侧的树脂滞留部被压碎造成的影响,易开封性尚不充分。
在这里,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充分抑制开封时拉丝的产生及密封强度的不稳定的同时兼有高密封性及易开封性的易开封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易开封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即,一种易开封容器,具备容器主体和盖材,所述容器主体由至少具有表面层和表面下层的积层体构成,在开口部的周缘具有凸缘部,所述盖材至少具有能与所述表面层粘接的密封层,将所述凸缘部的所述表面层与所述盖材的所述密封层环状进行热密封,所述盖材可通过所述容器主体及所述盖材的密封部之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发生界面剥离或内聚破坏而被开封,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部上的所述密封部的内周侧,形成有由所述容器主体的表面层、所述表面下层及所述盖材的所述密封层的构成树脂构成的瘤状的树脂滞留部,所述树脂滞留部满足下述数学式(F1)所表示的条件。
0.25≤A/B≤1.2…(F1)
(数学式(F1)中,A表示所述树脂滞留部的从所述凸缘部的所述表面下层的表面到所述密封层的表面为止的高度尺寸,B表示所述树脂滞留部的从所述树脂滞留部中的所述表面下层的根部到所述树脂滞留部中的所述表面下层的最内侧到达点为止的宽度尺寸。)
对于本发明的易开封容器,所述盖材可通过所述容器主体的表面层的内聚破坏而被开封,且,所述容器主体的表面层优选为由含有聚丙烯系树脂和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树脂组合物形成。
对于本发明的易开封容器,所述盖材可通过所述容器主体的表面层的内聚破坏而被开封,且,所述容器主体的表面层优选为由含有聚丙烯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和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树脂组合物形成。
对于本发明的易开封容器,所述盖材可通过所述容器主体的表面层的内聚破坏而被开封,且,所述容器主体的表面层优选为由含有聚丙烯系树脂、低密度聚乙烯系树脂和茂金属系聚丙烯系树脂的树脂组合物形成。
本发明的易开封容器的制造方法,所述易开封容器具备容器主体和盖材,所述容器主体由至少具有表面层和表面下层的积层体构成,在开口部的周缘具有凸缘部,所述盖材至少具有能与所述表面层粘接的密封层,将所述凸缘部的所述表面层与所述盖材的所述密封层环状进行热密封,所述盖材能通过所述容器主体及所述盖材的密封部之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发生界面剥离或内聚破坏而被开封,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部上的所述密封部的内周侧形成有由所述容器主体的表面层、所述表面下层及所述盖材的所述密封层的构成树脂构成的瘤状的树脂滞留部,所述树脂滞留部满足下述数学式(F1)所表示的条件。
0.25≤A/B≤1.2…(F1)
(数学式(F1)中,A表示所述树脂滞留部的从所述凸缘部的所述表面下层的表面到所述密封层的表面为止的高度尺寸,B表示所述树脂滞留部的从所述树脂滞留部中的所述表面下层的根部到所述树脂滞留部中的所述表面下层的最内侧到达点为止的宽度尺寸。)
本发明的易开封容器的制造方法中,优选通过进行第1热密封工序形成所述树脂滞留部,第1热密封工序是使用环状密封盘从与所述容器主体的凸缘部上表面重合的所述盖材的上方进行按压的工序,所述环状密封盘的内周缘被进行R加工而形成截面为曲线状的曲面部,其外周缘从所述内周缘朝向上方形成斜度。。
在该情况中,优选为实施所述第1热密封工序后,进一步地进行第2热密封工序,从而形成所述树脂滞留部,所述第2热密封工序中使用具有平坦的密封面的环状密封盘或具有曲面状的密封面的环状密封盘,从与所述容器主体的凸缘部上表面重合的所述盖材的上方进行按压。
发明的效果
依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可充分抑制密封强度的不稳定的同时、兼有高密封性及易开封性的易开封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A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易开封容器被盖材密封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1B为表示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易开封容器的开封开始部对盖材进行开封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易开封容器的开封开始部附近的部分截面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热密封工序的示意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热密封工序时将第1环状密封盘按压到凸缘部后的状态的部分截面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环状密封盘的部分截面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2热密封工序时将第2环状密封盘按压到凸缘部后的状态的部分截面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易开封容器被初始开封后的状态的部分截面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易开封容器被完全开封后的状态的局部分截面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易开封容器被初始开封后的状态的部分截面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易开封容器被完全开封后的状态的部分截面图。
图11A为表示易开封容器的评价实验中采取开封强度的评价用样品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11B为表示易开封容器的评价实验中采取密封强度的评价用样品的位置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1a…易开封容器
2…容器主体
21…表面层
22…表面下层
23…基材层
24…开口部
25…凸缘部
26…密封部
3…盖材
31…密封层
32…外层
4…开封开始部
6…树脂滞留部
61…树脂滞留(容器主体2的表面层21)
62…树脂滞留(容器主体2的表面下层22)
63…树脂滞留(盖材3的密封层31)
7…第1环状密封盘
71…倾斜面部
72…曲面部
73…前端
8…第2环状密封盘
A…边界
X…密封部的内周部附近(切断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第1实施方式]
(易开封容器1的构成)
图1A及图1B为表示本发明的易开封容器1的一形式的概略图,图1A表示被盖材3密封的状态,图1B表示从开封开始部4将盖材3开封的状态。另外,图2为图1A及图1B的开封开始部4附近的部分截面图。
易开封容器1具备有容器主体2及膜状盖材3。容器主体2,在开口部24上载置盖材3,将配置在容器主体2的开口部24周缘的凸缘部25和盖材3进行热密封,形成环状密封部26(由后述的第1环状密封盘7及第2环状密封盘8形成的密封部262和由后述的第2环状密封盘8形成的密封部261),如图1A所示,易开封容器1的内部为密封状态。
另一方面,为了使密封状态的易开封容器1开封,如图1B所示,若从易开封容器1的角部上设置的开封开始部4将盖材3向上部(图1B的箭头方向)拉起,则易开封容器1被容易地开封。
(容器主体2的构成)
容器主体2,如图2所示,是由表面层21、表面下层22及基材层23的3层构成的积层体,另外,容器主体2是具有规定深度的大致长方形的盘状,具有大致长方形状的开口部24,在开口部24的周缘,向外侧突出地配置有凸缘部25。
在此,本实施方式中,容器主体2的表面层21通过内聚破坏的内聚剥离而被开封。从开封时不会产生拉丝而外观不良方面考虑,优选使用这样的内聚剥离。
作为表面层21的构成材料,从易于进行内聚破坏和热密封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含有聚丙烯系树脂和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树脂组合物、含有聚丙烯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和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树脂组合物或含有聚丙烯系树脂、茂金属系聚丙烯系树脂和低密度聚乙烯系树脂的树脂组合物。
构成容器主体2的表面下层22是在表面层21之下与该表面层21邻接配置的层,作为构成材料,例如,可以采用聚丙烯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等烯烃系树脂材料;聚苯乙烯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系树脂材料;以及这些材料的混合材料。
构成容器主体2的基材层23是显现在容器主体2的外部的层,作为构成材料,可使用聚丙烯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等烯烃系树脂材料;聚苯乙烯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系树脂材料;以及这些材料的混合材料。基材层23可为单层或积层体。基材层23为积层体时,从气障性的观点考虑,可使用例如由乙烯乙烯基醇共聚物、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偏二氯乙烯(PVDC)等树脂材料形成的气障层,或更进一步具备通过铝蒸镀等形成的阻气层。
(盖材3的构成)
盖材3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由显现在易开封容器1的外部的外层32和与容器主体2的表面层21热密封的密封层31构成的膜状的积层体。
作为密封层31的构成材料,在容器主体2的表面层21内聚破坏而剥离的开封状态下,作为构成这样的表面层21的树脂采用所述树脂组合物时,可使用无规聚丙烯(RPP)或嵌段聚丙烯(BPP)、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乙烯等。
作为外层32的构成材料,可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双轴拉伸尼龙膜(O-Ny)等。
此外,在容器主体2上采用这种表面层21,另外在盖材3上采用密封层31,并对两者进行热密封的情况下,两层21,31熔接,另一方面,在开封时,抗应力弱的容器主体2的表面层21内聚剥离,良好地进行开封。
(树脂滞留部6的构成)
树脂滞留部6是由容器主体2的表面层21的树脂滞留部61、表面下层22的树脂滞留62及盖材3的密封层31的树脂滞留63聚积而形成的。
然后,树脂滞留部6,必须形成为满足下述数学式(F1)
0.25≤A/B≤1.2…(F1)
所表示的条件。通过满足所述数学式(F1)所表示的条件,可充分抑制所得到的易开封容器1开封时拉丝的产生及密封强度的不稳定。
所述数学式(F1)中,A(参照图2)表示在所述树脂滞留部中,从所述凸缘部的所述表面下层的表面到所述盖材的密封层的表面为止的高度尺寸,B(参照图2)表示在所述树脂滞留部中,从所述树脂滞留部中的所述表面下层的根部到所述树脂滞留部中的所述表面下层的最内侧到达点为止的宽度尺寸。
另外,若所述数学式(F1)中(A/B)的值不足0.25,则不能充分抑制开封时拉丝的产生,另一方面,若超过1.2,则不能充分抑制密封强度、密封性的不稳定。进一步地,从开封时的拉丝的产生及密封强度的不稳定之间的平衡方面考虑,所述数学式(F1)中的(A/B)值更优选为0.3以上、0.8以下。
(易开封容器1的制造方法)
易开封容器1的制造方法,只要是能形成满足所述数学式(F1)所表示的条件的树脂滞留部6的方法,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通过以下说明的方法高效率地制造易开封容器1。
(第1热密封工序)
图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1热密封工序的示意图。另外,图4为显示第1热密封工序中将第1环状密封盘7按压到凸缘部25后的状态的部分截面图。
如图3及图4所示,第1热密封工序是通过使盖材3与容器主体2的凸缘部25重合,将加热状态的密封盘7从盖材3的上部向图3中的箭头方向按压而实施。如此,在容器主体2的凸缘部25所显现的表面层21与盖材3的密封部31被热密封。
然后,第1热密封工序中,如图4所示,在凸缘部25上具备的密封部26的内周缘附近(图4的X位置),使容器主体2的表面下层22、表面层21及盖材3的密封层31从容器主体2的开口部24的方向被挤出从而形成瘤状的树脂滞留部6。
如图4所示,树脂滞留部6是由容器主体2的表面层21的树脂滞留61、表面下层22的树脂滞留62及盖材3的密封层31的树脂滞留63聚积而形成的。
另外,本发明中,在凸缘部25上表面的环状密封部26的内周缘附近X整圈形成有所述树脂滞留部6,另一方面,在开封开始部4上的环状密封部26的外周缘形成有比位于内周缘附近X的树脂滞留部6小的树脂滞留,或环状密封部26的外周缘变平坦。
图5为表示第1环状密封盘7的部分截面图。
在第1热密封工序中使用的第1环状密封盘7形成为:相对于凸缘部上表面,内周缘(图5的R位置)被实施为截面成曲线状(R加工),而外周缘比第1环状密封盘7的前端(图5的前端73)较迟地抵接盖材3。具体地说,第1环状密封盘7是:介由边界A(也为环状密封盘7的前端73),在外周缘侧形成截面呈倾斜状的倾斜面部71以及在内周缘侧被实施R加工而截面为曲线状的曲面部72连续而形成的。
其中,形成在第1环状密封盘7的外周缘侧的倾斜面部71的、如图5所示的对于凸缘部25从内周缘向外周缘形成的角度(θ),其虽因环状密封盘7的宽度W不同而不同,但设定为2°~20°的范围为好,更优选设定为3°~15°的范围。
若该倾斜面部71的角度小于2°,则即使在第1热密封时按压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的树脂滞留部6也容易形成在密封部26的外周缘附近。其结果,得到的容器1在开封时密封部26外侧阻力加大,难以顺利地进行易开封容器1的开封。另一方面,若倾斜部71的角度超过20°,则边界A的周边不平滑而是变尖。其结果,出现密封时或开封时盖材3被切断的情况,有损于易开封性。
另外,作为对第1环状密封盘7的内周缘侧形成的曲面部72施加的R加工,虽然因第1环状密封盘7的宽度尺寸W不同而不同,但曲率半径R(单位:mm)优选为0.2以上、第1环状密封盘7的宽度尺寸的0.5倍以下,更优选为0.4以上、第1环状密封盘7的宽度尺寸的0.4倍以下。若R不足所述下限,则边界A的周边不平滑而是变尖,在密封时或开封时盖材3等可能被切断。另一方面,若曲率半径R超过所述上限,则即使在第1热密封时进行了按压的情况下,也难以在凸缘部25的密封部26的内周缘附近X形成树脂滞留部6。
在此,对于第1环状密封盘7,这些倾斜面部71及曲面部72优选形成为边界A相对于第1环状密封盘7的截面宽度方向靠近内侧(靠近内周缘)。若边界A相对于第1环状密封盘7的截面宽度方向位于内侧,则同时在第1环状密封盘7的内周缘侧形成曲面部72、在该密封盘7的外周缘侧形成倾斜面部71,在第1热密封时,可靠地使前端73比第1环状密封盘7的外周缘侧先与盖材3相接触(第1环状密封盘7的外周缘比前端73稍晚地与盖材3接触),对于先接触内周缘侧的开口部24侧,树脂滞留部6在内侧有选择性地形成。
另外,由于第1环状密封盘7使如图1A及图1B所示的环绕状的密封部26一体地形成,所以优选将倾斜面部71和曲面部72做成环状地连续形成的环状密封盘(密封环)。
使用图5所示形状的第1环状密封盘7,对容器主体2的凸缘部25与盖材3进行热密封时,首先,第1环状密封盘7的与倾斜面部71与曲面部72的边界A相对应的前端73与盖材3相接触,之后,将形成在边界A的内周缘侧的曲面部72朝向盖材3的内侧,另外,将在边界A的外周缘侧形成的倾斜面部71朝向盖材3的外侧进行按压。如此,容器主体2的表面层21和与表面层21邻接的表面下层22的树脂成分从所述边界A的下部向容器主体2的内侧被推出,在凸缘部25与第1环状密封盘7的内周缘相接触的位置附近,即容器主体2的密封部26的内周缘附近X形成隆起的瘤状的树脂滞留61,62,另外,随着盖材3的密封层31也形成树脂滞留63,在它们形成了树脂滞留部6的状态下,将容器主体2的凸缘部25上显现的表面层21与盖材3的密封层31被热密封,两者被熔接。
第1热密封工序中的密封条件,可以根据待热密封的材料的种类等适宜决定。作为密封温度,通常只要设成从160℃到240℃的范围即可。作为密封压力,通常只要设成从150kg/cm2至350kg/cm2的范围(从15000kPa到35000kPa的范围)即可。作为密封时间,通常只要设成从0.5秒到4.0秒的范围即可。
通过这样的第1热密封工序,虽然能形成满足所述数学式(F1)所表示的条件的树脂滞留部6就可以,但是,例如,进行连续生产时,有时不能稳定地形成满足所述数学式(F1)所表示的条件的树脂滞留部6。因此,从更稳定地形成满足所述数学式(F1)所表示的条件的树脂滞留部6的观点考虑,更优选进行以下说明的第2热密封工序。
(第2热密封工序)
图6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2热密封工序中将第2环状密封盘8按压到凸缘部25后的状态的部分截面图。
第2热密封工序中,通过从盖材3的上部按压加热状态的第2环状密封盘8来实施,如此实施,使容器主体2的凸缘部25显现的表面层21与盖材3的密封侧31进一步被热密封。
第2热密封工序中,如图6所示,在凸缘部25上具有的形成于密封部26的内周缘附近的树脂滞留部6被压碎。如此一来,可以稳定地形成满足所述数学式(F1)所示的条件的树脂滞留部6。
第2热密封工序中使用的第2环状密封盘8,因使如图1A及图1B所示的环绕状的密封部26一体地形成,因此只要是将平坦的密封面或曲面状的密封面环状地连续而形成的环状密封盘(密封环)就可以。
第2热密封工序中,为了防止从凸缘部25的外周缘混入杂质,更优选密封面平坦的环状密封盘,以便从树脂滞留部到凸缘部25的外侧端部能进行热密封。
第2热密封工序中的密封条件,可以根据待热密封的材料的种类等适宜决定。作为密封温度,通常只要设成从120C到200℃的范围即可。作为密封压力,通常只要从150kg/cm2到250kg/cm2的范围(从15000kPa到25000kPa的范围)即可。作为密封时间,通常只要设成从0.5秒到4.0秒的范围即可。
(易开封容器1的开封)
图7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易开封容器1初始开封的状态的截面图,图8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易开封容器1被完全开封后的状态的截面图。此外,此处所说的“初始开封的状态”是指被内聚剥离后的剥离面未达到树脂滞留部6的状态。
如上所述,为了将对容器主体2的凸缘部25与盖材3进行热密封而得到的本实施方式的易开封容器1从开封开始部4开封,如图7所示,在沿着图7中的箭头方向对盖材3施加力F时,进行容器主体2的表面层21的内聚剥离。
另外,在此内聚剥离到达了树脂滞留部6后,表面层21的内聚剥离沿着与在表面层21邻接的表面下层22形成的树脂滞留部62的形状进行。
然后,若表面层21的内聚剥离到达密封部26的内周缘附近(也成为切断位置)X为止,通过使容器主体2的表面层21的树脂滞留部61随着盖材3的密封层31上形成的树脂滞留部63的形状被切断,容易地进行易开封容器1的容器主体2与盖体3的开封。
(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
依据如上所述的第1实施形态,能够呈现以下的效果。
由于易开封容器1是在开口部24的周缘上配置凸缘部25的容器主体2、该容器主体2的凸缘部25和盖材3被环状热密封而成的,所以在维持高的密封性的同时,由于容器主体2的表面层21内聚破坏,盖材3可被开封,所以与使容器主体2的表面层21和邻接于该表面层21的表面下层22界面剥离的方式相比较,初始开封强度也稳定,从而顺利地进行开封。另外,开封时,能够防止处于树脂滞留部6的表面层21伸展而使易开封容器1的开封外观变差的问题的产生。
另外,由于在凸缘部25的密封部26的内周缘附近X形成有由构成容器主体2的表面层21、邻接于此表面层21的表面下层22及盖材3的密封层31的树脂构成的瘤状树脂滞留部6,所以能够确保高密封性。进一步地,此树脂滞留部6由于满足所述数学式(F1)所表示的条件,所以能充分抑制易开封容器1的密封强度的不稳定。另外,当通过第1热密封工序不能形成满足所述数学式(F1)所表示的条件的树脂滞留部6时,可以在第2热密封工序将树脂滞留部6压碎。如此,例如,在连续生产中若仅采用第1热密封工序,即使是在不能稳定地形成满足所述数学式(F1)所表示的条件的树脂滞留部6时,也能更稳定地提高易开封容器1的密封强度。
另外,作为在第1热密封的同时形成瘤状的树脂滞留部6用的第1环状密封盘7,由于使用的是相对于凸缘部25的上表面形成有内周缘的截面为曲线状的曲面部72、在外周缘侧形成了倾斜面部71的密封盘,所以特别能够使树脂滞留部6选择性地形成在密封部26的内周缘附近X,而不是相反地形成在外周缘附近。另外,在第1热密封时,由于能够防止因所述树脂滞留部6在根部附近的容器外周侧将盖材3的密封层31或容器主体2的表面层21切断,所以能够避免盖材3在中途被断开而损害易开封性的问题。
进一步地,由于在制造时第1环状密封盘7及第2环状密封盘8的定位也不严密,所以能够以低成本提供生产率高、高品质的易开封容器1。
[第2实施方式]
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易开封容器1表示在容器主体2和盖材3开封时,容器主体2的表面层21内聚剥离而被开封的情况。
与其相对,第2实施方式的易开封容器1a如图9及图10所示,在容器主体2和盖材3开封时,盖材3的密封层31在内聚剥离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对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及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从而省略或简略其说明。
图9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易开封容器1a初始开封的状态的截面图,图10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该易开封容器1a被完全开封后的状态的截面图。
如图9及图10所示,要使构成易开封容器1a的盖材3的密封层31内聚破坏。使盖材3剥离时,可以采用苯乙烯接枝丙烯树脂、粘接性聚烯烃树脂等作为构成密封层31的材料。另外,可以采用聚丙烯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等的聚烯烃系树脂和将这些混合起来的混合物等作为容器主体2的表面层21。
将这种密封层31用于盖材3、将表面层21用于容器主体2、并对两者进行热密封时,两层21,31熔接,另一方面,在开封时,抗应力弱的盖材3的密封层31内聚破坏,良好地进行开封。
(易开封容器1a的开封)
在从开封开始部4对本实施方式的易开封容器1a进行开封时,如图9所示,沿着图9中的箭头方向对盖材3施加力F时,进行盖材3的密封层31的内聚剥离。然后,在开封到达树脂滞留部6后,密封层31的内聚剥离沿着与该密封层31热密封的容器主体2的表面层21上所形成的树脂滞留部61的形状进行。
在盖材3的密封层31的内聚剥离到达密封部26的内周缘附近(也为切断位置)X后,通过切断密封层31的树脂滞留部63,容易地进行易开封容器1a的容器主体2与盖材3的开封。
(第2实施方式的效果)
依据此第2实施方式,能够呈现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的效果。
[其他的实施方式]
此外,以上说明的方式表示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所述实施方式,在备有本发明的结构、能够实现目的及效果的范围内的变形或改进当然也包含在本发明的内容中。另外,关于实施本发明时的具体结构及形状等,在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及效果的范围内,为其他的结构或形状等也没有问题。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第1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容器主体2的表面层21内聚剥离的方式,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盖材3的密封层31内聚剥离的方式,但在本发明中,也包括开封时容器主体2的表面层21与盖材3的密封层31这两层内聚破坏而进行开封的情况。进一步地,即使在容器主体2的表面层21和表面下层22为同一部件时,由于所述同一部件可与盖材3的密封层31进行热密封,在对盖材3进行开封时,盖材3的密封层31内聚破坏时,因有望获得所述本发明的效果,所以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图7到图10的图中,可见表面层21和表面下层22虽然看起是不同的层但是材料是相同的,为了方便,将表面下层22的被内聚破坏的部分(凸缘部25的表面)标示为表面层21。
另外,构成内聚剥离的容器主体2的表面层21或盖材3的密封层31的材料除了所述的实施方式所示的例子之外,例如,也可以是表面层21使用将聚丙烯和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或乙烯-四环十二烯共聚物的混合物、密封层31使用饱和共聚聚酯系树脂。
另外,在实施本发明的易开封容器的制造方法制造图1A、图1B及图2所示构成的易开封容器时,根据情况不同,除了在与环状密封盘7的内周缘所接触的位置相对应的部分上所形成的树脂滞留部6之外,也可以在该第一密封盘7的外周缘所接触的位置相对应的部分形成树脂滞留部,此时,与形成在外周缘的树脂滞留相比,因形成在内周缘的树脂滞留较大,所以维持了良好的易开封性和高密封性。
除此之外,本发明的实施中的具体结构以及形状等可以是在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其他结构等。
实施例
以下,用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加以更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例子受任何限制。
[实施例1]
采用以下的材料及方法,制造出整体形状如图1A及图1B所示的、另外制造出开封开始部的截面结构如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易开封容器。
使用分配(distributor)式共挤压多层密封制造装置,成型出由以下顺序具有表面层21/表面下层22/基材层23的、厚度为600μm的积层体。
表面层21:由将聚丙烯(PrimePolymer社制,商品名“E-105GM”)70质量%和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共聚物(日本聚乙烯公司制,商品名“REXPEARLET220X”)30质量%混合得到的混合物构成的层(厚度:20μm)
表面下层22:由将聚丙烯(PrimePolymer社制,商品名“E-105GM”)80质量%和聚乙烯(宇部丸善聚乙烯公司制,商品名“HE-30”)20质量%混合得到的混合物构成的层(厚度:100μm)
基材层23:聚丙烯(PrimePolymer社制,商品名“E-105GM”)构成的层(厚度:150μm)/粘接性树脂(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三菱化学社制,商品名“MODIC·APP604”)构成的层(厚度5μm)/乙烯乙烯基醇(EVOH,kuraray社制,商品名“EvalJ”)构成的层(厚度:30μm)/粘接性树脂(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三菱化学社制,商品名“MODIC·APP604”)构成的层(厚度5μm)/聚丙烯(PrimePolymer社制,商品名“E-105GM”)构成的层(厚度:300μm),具备此构成和顺序的积层体。
然后,采用该积层体,通过气胀模塞助压真空成形,成形出大小为130mm×150mm×30mm的带凸缘的容器主体2。此外,该容器主体2具有相对于开口部24宽度为15mm的凸缘部25,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盘状。
将具备下述显示的外层32/密封层31及按此顺序构成的多层薄膜,作为盖材3放置在这样所得的容器主体2的开口部24周缘的凸缘部25上。
外层3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三菱化学制,商品名“テツクバリア”,厚度:12μm)/聚酰胺(商品名“尼龙”)构成的层(厚度:15μm),具备上述构成及顺序的积层体。
密封层31: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薄膜(LLDPE薄膜,出光统一科技社制,商品名“LS700C”,厚度:60μm)
然后,将整个一圈形成有倾斜面部71和曲面部72的下述第1环状密封盘(密封环)用作密封盘,通过下述第1密封条件,对盖材3及容器主体2的凸缘部25实施第1热密封。
(第1环状密封盘的规格)
密封宽度:3mm
密封面的倾斜角度θ(倾斜面部71):6°
密封面的R加工(曲面部72)的曲率半径R:1.0mm
(第1热密封条件)
密封温度:220℃
密封压力:220kg/个
密封时间:1.2秒
接着,将下述第2环状密封盘(密封环)用作密封盘,根据下述第2热密封条件,对盖材3及容器本体2的凸缘部25进行第2热密封,制得易开封容器。此外,第2热密封工序后,测定以凸缘部25的表面下层22的表面为基准时的树脂滞留部的高度A(参照图2)和从树脂滞留中与表面层邻接的层的根部(突出部)开始到树脂滞留中与表面层邻接的层的最内侧的距离B(参照图2)。接下来算出(A/B)的值,如表1所示。
另外,构成盖材3的密封层31的树脂及第2热密封工序中密封温度和密封盘的密封面的形状如表1所示。
(第2环状密封盘的规格)
密封宽度:10mm
密封面的形状:平坦
(第2热密封条件)
密封温度:200℃
密封压力:200kg/个
密封时间:1.2秒
[实施例2]
除了将第2热密封工序的第2热密封条件做如下改变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得易开封容器。此外,实施例2中也算出(A/B)值,如表1所示。另外,构成盖材3的密封层31的树脂及第2热密封工序的密封温度和密封盘的密封面的形状如表1所示。
(第2密封条件)
密封温度:120℃
密封压力:200kg/个
密封时间:1.2秒
[实施例3]
除了将第2热密封工序的第2热密封条件做如下改变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得易开封容器。此外,实施例3中也算出(A/B)值,如表1所示。另外,构成盖材3的密封层31的树脂及第2热密封工序的密封温度和密封盘的密封面的形状如表1所示。
(第2密封条件)
密封温度:180℃
密封压力:200kg/个
密封时间:1.2秒
[实施例4]
除了将第2热密封工序的第2热密封条件做如下改变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得易开封容器。此外,实施例4中也算出(A/B)值,如表1所示。另外,构成盖材3的密封层31的树脂及第2热密封工序的密封温度和密封盘的密封面的形状如表1所示。
(第2密封条件)
密封温度:150℃
密封压力:200kg/个
密封时间:1.2秒
[实施例5]
除了在第2热密封工序中使用下述密封盘作为第2环状密封盘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得易开封容器。此外,实施例5中也算出(A/B)值,如表1所示。另外,构成盖材3的密封层31的树脂及第2热密封工序的密封温度和密封盘的密封面的形状如表1所示。
(第2环状密封盘的规格)
密封宽度:10mm
密封面的形状:曲面状
密封面的曲面的曲率半径R:50mm
[实施例6]
除了将以如下所示的顺序具有外层32/密封层31的多层膜用做盖材3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得易开封容器。此外,实施例6中也算出(A/B)值,如表1所示。另外,构成盖材3的密封层31的树脂及第2热密封工序中密封温度及密封盘的密封面的形状如表1所示。
外层3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三菱化学制,商品名“テツクバリア”,厚度:12μm)/聚酰胺(商品名“尼龙”)构成的层(厚度:15μm),具备上述构成及顺序的积层体。
密封层31:由聚丙烯(primepolymer社制,商品名“E-105GM”)70质量%和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共聚物(日本聚乙烯公司制,商品名“REXPEARLET220X“)30质量%混合得到的混合物(PP系树脂)构成的层(厚度:60μm)。
[实施例7]
除了在第2热密封工序中使用下述密封盘作为第2环状密封盘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制得易开封容器。此外,实施例7中也算出(A/B)值,如表1所示。另外,构成盖材3的密封层31的树脂及第2热密封工序的密封温度和密封盘的密封面的形状如表1所示。
(第2环状密封盘的规格)
密封宽度:10mm
密封面的形状:曲面状
密封面的曲面的曲率半径R:50mm
[比较例1]
除了不实施第2热密封工序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得易开封容器。此外,因比较例1中没有实施第2热密封工序,算出第1热密封工序后(A/B)的值,如表1所示。此外,构成盖材3的密封层31的树脂如表1所示。
[比较例2]
除了将下述密封盘用作第2热密封工序的第2环状密封盘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得易开封容器。此外,因比较例2中在树脂滞留部6也因滚花而形成有凹凸,所以第2热密封工序后,无法测定以凸缘部25的表面下层22的表面为基准时的树脂滞留部的高度A。另外,构成盖材3的密封层31的树脂及第2热密封工序中的密封温度和密封盘的密封面的形状如表1所示。
(第2环状密封盘的规格)
密封宽度:10mm
密封面:滚花
[比较例3]
除了将第2热密封工序的第2热密封条件做如下改变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得易开封容器。此外,比较例3中也算出(A/B)值,如表1所示。另外,构成盖材3的密封层31的树脂及第2热密封工序的密封温度和密封盘的密封面的形状如表1所示。
(第2密封条件)
密封温度:220℃
密封压力:200kg/个
密封时间:1.2秒
[易开封容器的评价]
关于从实施例1到实施例7及从比较例1到比较例3制得的易开封容器,用依据以下所示的方法评价开封强度、密封强度、内压强度及开封时的开封外观,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开封强度)
如图11A所示,将容器1的角部(开封开始部)切断成宽度为15mm的试验样品,采用自动记录式拉伸试验机,在135°剥离,300mm/min的条件下对该样品从凸缘部的外侧(凸缘部的外周缘侧)向内侧(容器主体的开口部侧)(图11A中的箭头方向)测定开封强度(单位:kgf/15mm)。此外,试验在n=6下进行,算出其平均值。
(密封强度)
如图11B所示,将容器1的四边切断成宽度为15mm的试验样品,采用自动记录式拉伸试验机,在180℃剥离,300mm/min的条件下从凸缘部的内侧向外侧(图11B中的箭头方向)测定密封强度(单位:kgf/15mm)。此外,试验在n=12下进行,算出其最小值。
(内压强度)
以0.8L/min~1.2L/min的范围的送风量向易开封容器中注入加压空气,测定该容器破裂时的压力(单位:MPa)。此外,试验在n=5下进行,算出其平均值及最小值。
(开封外观)
以目测评价开封后的开封开始部的外观。评价内容以三阶段评价,即,开封开始部的外观整体良好的情况为“良”,关于开封开始部的外观,产生拉丝等几乎不会引起注意的程度的情况为“基本良”,开封开始部的外观整体差的情况为“差”。
从表1所示的结果可知道,形成有满足下述数学式(F1)所表示的条件的树脂滞留部形成的易开封容器(通过从实施例1到实施例7制得的易开封容器),因开封强度在适度的范围内,且开封外观也良好,由此确认了其能充分抑制开封时拉丝的产生的同时,兼有高密封性及易开封性。另外,通过从实施例1到实施例7制得的易开封容器,因密封强度及内压强度的平均值及最小值的任意一个均充分大,由此确认了其能充分抑制密封强度的不稳定。
特别是,以LLDPE为盖材的密封层的材质的实施例1~5,与使用PP系树脂的实施例6、7相比,确认了其不易产生拉丝,开封外观良好。
另一方面,在没有进行第2热密封工序的情况下(比较例1),进行连续生产时,产生了密封强度不充分的试验品。另外,在第2热密封工序中使用密封面的形状为滚花的密封盘的情况下(比较例2),因滚花密封时的不规则的压坏的痕迹,由树脂滞留部产生拉丝,开封开始部的开封外观差。进一步地,第2热密封工序中过于压碎树脂滞留部的情况下(比较例3),虽然盖材的密封层的材质使用的是LLDPE,但是树脂滞留部产生拉丝的同时,发生盖材的分层(delamination),开封开始部的开封外观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通过本发明的易开封容器的制造方法制得的易开封容器,可以适宜用作食品类等的容器。

Claims (30)

1.一种易开封容器,具备有容器主体和盖材,所述容器主体由至少具有表面层和表面下层的积层体构成,在开口部的周缘具有凸缘部,所述盖材至少具有能与所述表面层粘接的密封层,
将所述凸缘部的所述表面层与所述盖材的所述密封层环状地进行热密封,所述盖材可通过所述容器主体及所述盖材的密封部之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发生界面剥离或内聚破坏而被开封,
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部上的所述密封部的内周侧,形成有由所述容器主体的表面层、所述表面下层及所述盖材的所述密封层的构成树脂构成的瘤状的树脂滞留部,所述树脂滞留部满足下述数学式(F1)所表示的条件,
0.25≤A/B≤1.2···(F1)
数学式(F1)中,A和B表示如下的尺寸,在所述树脂滞留部形成有由所述表面下层构成的突出部,A表示所述树脂滞留部的从所述凸缘部的位于所述表面下层构成的突出部的根部位置的所述表面下层的表面到所述密封层的表面为止的高度尺寸,B表示所述树脂滞留部的从所述树脂滞留部中的所述表面下层构成的突出部的根部的内周侧端点到所述树脂滞留部中的所述表面下层构成的突出部的最内侧到达点为止的宽度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易开封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材可通过所述容器主体及所述盖材的密封部之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发生内聚破坏而被开封。
3.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易开封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材可通过所述容器主体的表面层发生内聚破坏而被开封,且,
所述容器主体的表面层由含有聚丙烯系树脂、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树脂组合物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易开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材可通过所述容器主体的表面层发生内聚破坏而被开封,且,
所述容器主体的表面层由含有聚丙烯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和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树脂组合物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易开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材可通过所述容器主体的表面层发生内聚破坏而被开封,且,
所述容器主体的表面层由含有聚丙烯系树脂、低密度聚乙烯系树脂和茂金属系聚丙烯系树脂的树脂组合物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易开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主体的开口部为长方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易开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主体的表面下层由选自聚丙烯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和聚酯系树脂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易开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主体的表面下层由聚丙烯系树脂和聚乙烯系树脂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易开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主体的基材层由选自聚丙烯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和聚酯系树脂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易开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主体的基材层是进一步具备阻气层的积层体,
所述阻气层由乙烯乙烯基醇共聚物、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偏二氯乙烯或铝蒸镀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中记载的易开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的积层体依次具有聚丙烯构成的层、粘接性树脂构成的层、乙烯乙烯基醇构成的层、粘接性树脂构成的层和聚丙烯构成的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易开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材是由显现在易开封容器的外部的外层和与容器主体的表面层热密封的密封层构成的膜状的积层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2中记载的易开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由无规聚丙烯、嵌段聚丙烯或聚乙烯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2中记载的易开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由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2中记载的易开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由聚丙烯70质量%和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共聚物30质量%的混合物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2中记载的易开封容器,所述外层由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双轴拉伸尼龙膜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膜构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易开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学式F1中的A/B值为0.3以上、0.8以下。
18.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易开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材可通过所述盖材的密封层发生内聚破坏而被开封,且,所述盖材的密封层由选自苯乙烯接枝丙烯树脂和粘接性聚烯烃树脂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形成,
所述容器主体的表面层由选自聚丙烯系树脂和聚乙烯系树脂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形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易开封容器,其特征在于,其用作食品类的容器。
20.一种易开封容器的制造方法,所述易开封容器具备有容器主体和盖材,所述容器主体由至少具有表面层和表面下层的积层体构成,在开口部的周缘具有凸缘部,所述盖材至少具有能与所述表面层粘接的密封层,
将所述凸缘部的所述表面层与所述盖材的所述密封层环状地进行热密封,所述盖材能通过所述容器主体及所述盖材的密封部之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发生界面剥离或内聚破坏而被开封,
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部上的所述密封部的内周侧形成有由所述容器主体的表面层、所述表面下层及所述盖材的所述密封层的构成树脂构成的瘤状的树脂滞留部,所述树脂滞留部满足下述数学式(F1)所表示的条件,
0.25≤A/B≤1.2···(F1)
数学式(F1)中,A和B表示如下的尺寸,在所述树脂滞留部形成有由所述表面下层构成的突出部,A表示所述树脂滞留部的从所述凸缘部的位于所述表面下层构成的突出部的根部位置的所述表面下层的表面到所述密封层的表面为止的高度尺寸,B表示所述树脂滞留部的从所述树脂滞留部中的所述表面下层构成的突出部的根部的内周侧端点到所述树脂滞留部中的所述表面下层构成的突出部的最内侧到达点为止的宽度尺寸。
21.根据权利要求20中记载的易开封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材可通过所述容器主体及所述盖材的密封部之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发生内聚破坏而被开封。
22.根据权利要求20中记载的易开封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进行第1热密封工序形成所述树脂滞留部,第1热密封工序是使用环状密封盘从与所述容器主体的凸缘部上表面重合的所述盖材的上方进行按压的工序,所述环状密封盘的内周缘被进行R加工而形成截面为曲线状的曲面部,其外周缘从所述内周缘朝向上方形成斜度。
23.根据权利要求22中记载的易开封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热密封工序后,进一步地进行第2热密封工序,从而形成所述树脂滞留部,所述第2热密封工序中使用具有平坦的密封面的环状密封盘或具有曲面状的密封面的环状密封盘,从与所述容器主体的凸缘部上表面重合的所述盖材的上方进行按压。
24.根据权利要求22中记载的易开封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热密封工序中的密封条件满足下述(i)~(iii)的条件,
(i)密封温度在160℃到240℃的范围,
(ii)密封压力在15000kPa到35000kPa的范围,
(iii)密封时间在0.5秒到4.0秒的范围。
25.根据权利要求22中记载的易开封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热密封工序中使用第1环状密封盘,
形成在所述第1环状密封盘的外周缘侧的倾斜面部的、对于所述凸缘部从内周缘向外周缘形成的角度在2°~20°的范围。
26.根据权利要求25中记载的易开封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对所述第1环状密封盘的内周缘侧形成的曲面部施加的R加工,曲率半径R为0.2mm以上,为所述第1环状密封盘的宽度尺寸的0.5倍以下。
27.根据权利要求26中记载的易开封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部及所述曲面部形成为边界相对于所述第1环状密封盘的截面宽度方向靠近内侧。
28.根据权利要求23中记载的易开封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热密封工序中使用的环状密封盘是第2环状密封盘,
所述第2环状密封盘具有平坦的密封面。
29.根据权利要求23中记载的易开封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热密封工序中使用的环状密封盘是第2环状密封盘,
所述第2环状密封盘具有曲面状的密封面。
30.根据权利要求23中记载的易开封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热密封工序中的密封条件满足下述(i)~(iii)的条件,
(i)密封温度在120℃到200℃的范围,
(ii)密封压力在15000kPa到25000kPa的范围,
(iii)密封时间在0.5秒到4.0秒的范围。
CN201180014600.8A 2010-03-18 2011-03-16 易开封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28119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62105A JP5878683B2 (ja) 2010-03-18 2010-03-18 易開封性容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62105 2010-03-18
PCT/JP2011/056176 WO2011115158A1 (ja) 2010-03-18 2011-03-16 易開封性容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11924A CN102811924A (zh) 2012-12-05
CN102811924B true CN102811924B (zh) 2015-11-25

Family

ID=44649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4600.8A Active CN102811924B (zh) 2010-03-18 2011-03-16 易开封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878683B2 (zh)
KR (1) KR101790808B1 (zh)
CN (1) CN102811924B (zh)
TW (1) TWI643793B (zh)
WO (1) WO20111151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22274B2 (ja) * 2012-10-25 2017-04-26 出光ユニ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ル盤、シール方法、シール装置、および容器の製造方法
CA2943290C (en) * 2014-04-03 2023-04-25 Printpack Illinois, Inc. Thermoforming sheets and thermoformed containers prepared therefrom
KR101488309B1 (ko) * 2014-05-27 2015-01-30 (주) 에이치피엠글로벌 인위적 제거가 용이한 포장용 필름
JP6531664B2 (ja) * 2016-02-18 2019-06-19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レトルト用共押出多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レトルト用包装体
JP6882089B2 (ja) * 2017-06-19 2021-06-02 株式会社北新商事 食品容器の接着方法
JP6764434B2 (ja) * 2018-03-23 2020-09-30 フジッコ株式会社 改ざん防止機能付き再封可能な包装体のシール方法
JP7293830B2 (ja) * 2019-04-11 2023-06-20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チューブ容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75A (zh) * 1990-01-29 1991-08-14 壳牌研究有限公司 易拉盖密封
CN1771171A (zh) * 2003-04-08 2006-05-10 出光统一科技株式会社 容器、包装体、及容器的制造方法
CN1814510A (zh) * 2005-01-31 2006-08-09 出光统一科技株式会社 易开封容器和其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39987B2 (ja) * 1989-02-10 1998-04-15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易開封性密封容器
JP2739994B2 (ja) * 1989-03-03 1998-04-15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密封容器の製造方法
US5164208A (en) * 1991-04-15 1992-11-17 James River Ii, Inc. Apparatus for the formation of a clamped wave lid seal structure
JP3867329B2 (ja) * 1996-12-05 2007-01-10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容易開封性容器
JP3691814B2 (ja) * 2002-08-02 2005-09-07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密封容器
JP5001962B2 (ja) * 2009-02-16 2012-08-15 出光ユニテック株式会社 易開封性容器、易開封性容器の製造方法、及び易開封性容器の製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75A (zh) * 1990-01-29 1991-08-14 壳牌研究有限公司 易拉盖密封
CN1771171A (zh) * 2003-04-08 2006-05-10 出光统一科技株式会社 容器、包装体、及容器的制造方法
CN1814510A (zh) * 2005-01-31 2006-08-09 出光统一科技株式会社 易开封容器和其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95157A (ja) 2011-10-06
KR101790808B1 (ko) 2017-10-26
TW201139225A (en) 2011-11-16
CN102811924A (zh) 2012-12-05
TWI643793B (zh) 2018-12-11
WO2011115158A1 (ja) 2011-09-22
JP5878683B2 (ja) 2016-03-08
KR20130006618A (ko) 201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11924B (zh) 易开封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2745407B (zh) 易开封容器和其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US8770427B2 (en) Reclosable rigid container assembly
JP5001962B2 (ja) 易開封性容器、易開封性容器の製造方法、及び易開封性容器の製造装置
CN101024436A (zh) 易开封性容器、容器主体、容器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US20090014455A1 (en) Reclosable food package
KR101848944B1 (ko) 다층 시트, 열성형 용기, 및 개봉 용이성 포장체
EP1714907A1 (en) Reclosable food package
FR2657849A1 (fr)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recipients en matiere plastique obtenus par thermoformage et munis d'une fermeture pelable.
JP2698486B2 (ja) 密閉容器
JP3965304B2 (ja) 易開封性包装体および易開封性包装体の製造方法
JP4443277B2 (ja) 易開封性多層容器
US20190135520A1 (en) Rigid Packages Having Peelable Hermetic Seals
US11479399B2 (en) Contain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ntainer
JP2009196699A (ja) 易開封性多層包装体および、易開封性多層包装体の製造方法
JPH061368A (ja) プラスチック製蓋材
JP2014198429A (ja) 多層構造体、加工物、容器、包装容器、多層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容器の製造方法
CN102009772B (zh) 包装容器、其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WO2014065353A1 (ja) シール盤、シール方法、シール装置、および容器
JP3126092B2 (ja) 密封容器とその製造方法
JP6088888B2 (ja) 容器本体、容器、包装容器、シール方法、および、容器本体の製造方法
US20160137321A1 (en) Method of forming a package
KR20150077458A (ko) 다층 시트, 가공물, 용기, 포장 용기 및 포장 용기의 제조 방법
JP2013119424A (ja) 部分開封蓋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粉粒体収納用包装体
JP2019005983A (ja) 防曇シート、成形体、および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