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3793B - Easy-opening contain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Easy-opening contain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43793B TWI643793B TW100109435A TW100109435A TWI643793B TW I643793 B TWI643793 B TW I643793B TW 100109435 A TW100109435 A TW 100109435A TW 100109435 A TW100109435 A TW 100109435A TW I643793 B TWI643793 B TW I643793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ling
- layer
- resin
- opening
- container body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7/00—Packages formed by enclo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 preformed containers, e.g. boxes, cartons, sacks or bags
- B65D77/10—Container closures formed after filling
- B65D77/20—Container closures formed after filling by applying separate lids or covers, i.e. flexible membrane or foil-like covers
- B65D77/2024—Container closures formed after filling by applying separate lids or covers, i.e. flexible membrane or foil-like covers the cover being welded or adhered to the container
- B65D77/2028—Means for opening the cover other than, or in addition to, a pull tab
- B65D77/2032—Means for opening the cover other than, or in addition to, a pull tab by peeling or tearing the cover from the container
- B65D77/2044—Means for opening the cover other than, or in addition to, a pull tab by peeling or tearing the cover from the container whereby a layer of the container or cover fails, e.g. cohesive fail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ckag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易開封性容器之特徵在於:其具備於開口部之周緣具有凸緣部(25)之容器本體(2),將暴露於上述凸緣部之容器本體(2)之表面層(21)與蓋材(3)之密封層(31)呈環狀地熱封,使上述容器本體(2)及上述蓋材(3)之密封部(26)中之至少任一者界面剝離或凝聚破壞,藉此可將蓋材(3)開封,且藉由熱封之第1熱封步驟而於上述容器本體(2)之凸緣部(25)上表面重疊蓋材(3),相對於上述凸緣部(25)上表面而自上述蓋材(3)上部按壓第1環狀密封盤,從而於上述凸緣部(25)之連接上述第1環狀密封盤之內周緣之位置附近形成瘤狀樹脂積存部(6),且該樹脂積存變成某種特定之形狀。又,若考慮連續生產性,則較佳為自上述蓋材(3)上部按壓第2環狀密封盤,使上述樹脂積存部變成特定之形狀。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易開封性容器及其製造方法,更詳細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較佳用於食品類等之容器之易開封性容器及其製造方法。
作為食品類之包裝形態,廣泛使用有一種將食品類收納於在開口部周緣設有凸緣部之容器本體之內部後,將該容器本體之凸緣部與薄膜狀之蓋材熱封而密封包裝之附蓋容器。
於此種附蓋容器中,就安全保存收納於容器內部之食品類之觀點而言,要求較高之密封性。又,就開封蓋材時可簡便地自容器本體剝離蓋材之觀點而言,亦要求易開封性。
作為此種附蓋容器,例如提出有於容器本體之凸緣部之內周側及外周側形成樹脂積存部者(參照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1-213171號公報及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平2-67125號公報)、於容器本體之凸緣部之內周側形成樹脂積存部者(參照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5-271972號公報及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06-206128號公報)、及於容器本體之凸緣部之內周側及外周側形成樹脂積存部並將外周側之樹脂積存部壓扁而成者(參照文獻5:日本專利特開平2-219766號公報及文獻6:日本專利特開平2-219767號公報)。
然而,即便係文獻1及文獻2所記載之附蓋容器,受到外
周側之樹脂積存部之影響,其易開封性仍不充分。又,於文獻1及文獻2所記載之附蓋容器中,由於密封強度存在不均,因此亦有於多列系之密封設備中無法穩定生產之問題。又,於文獻3及文獻4所記載之附蓋容器中,由於密封強度存在不均故有於多列系之密封設備中無法穩定生產之問題。進而,即便係文獻5及文獻6所記載之附蓋容器,受到外周側之樹脂積存部被壓扁之影響,其易開封性仍不充分。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充分抑制開封時之毛鬚之產生及密封強度之不均,並且同時具有高密封性及易開封性之易開封性容器及其製造方法。
為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如下之易開封性容器及其製造方法。
即,本發明係一種易開封性容器,其特徵在於具備:容器本體,其包含至少具有表面層與表面下層之積層體,且於開口部之周緣具有凸緣部;及蓋材,其至少具有可與上述表面層黏著之密封層;將上述凸緣部之上述表面層與上述蓋材之上述密封層呈環狀地熱封,使上述容器本體與上述蓋材之密封部中之至少一者界面剝離或凝聚破壞,藉此將蓋材開封,且於上述凸緣部上之上述密封部之內周側,以滿足下述數式(F1)所表示之條件之方式,形成有包含上述容器本體之表面層、上述表面下層及上述蓋材之上述密封層之構成樹脂之瘤狀樹脂積存部。
0.25≦A/B≦1.2…(F1)(數式(F1)中,A表示於上述樹脂積存部中,自上述凸緣部之上述表面下層之表面至上述密封層之表面為止的高度尺寸,B表示於上述樹脂積存部中,自上述樹脂積存部中之上述表面下層之根部至上述樹脂積存部中之上述表面下層之最內側到達點為止的寬度尺寸)。
於本發明之易開封性容器中,藉由使上述容器本體之表面層凝聚破壞而可開封上述蓋材,並且上述容器本體之表面層較佳為由含有聚丙烯系樹脂及乙烯-丙烯酸酯-順丁烯二酸酐共聚物之樹脂組合物而形成。
於本發明之易開封性容器中,藉由使上述容器本體之表面層凝聚破壞而可開封上述蓋材,且上述容器本體之表面層較佳為由含有聚丙烯系樹脂、聚乙烯系樹脂及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之樹脂組合物而形成。
於本發明之易開封性容器中,藉由使上述容器本體之表面層凝聚破壞而可開封上述蓋材,且上述容器本體之表面層較佳為由含有聚丙烯系樹脂、低密度聚乙烯系樹脂及茂金屬系聚丙烯系樹脂之樹脂組合物而形成。
本發明之易開封性容器之製造方法,該易開封性容器具備:容器本體,其包含至少具有表面層與表面下層之積層體,且於開口部之周緣具有凸緣部;及蓋材,其至少具有可與上述表面層黏著之密封層;將上述凸緣部之上述表面層與上述蓋材之上述密封層呈環狀地熱封,使上述容器本體與上述蓋材之密封部中之至少一者界面剝離或凝聚破
壞,藉此可將蓋材開封,該製造方法之特徵在於,於上述凸緣部上之上述密封部之內周側,以滿足下述數式(F1)所表示之條件之方式,形成包含上述容器本體之表面層、上述表面下層及上述蓋材之上述密封層之構成樹脂之瘤狀樹脂積存部。
0.25≦A/B≦1.2…(F1)(數式(F1)中,A表示於上述樹脂積存部中,自上述凸緣部之上述表面下層之表面至上述密封層之表面為止的高度尺寸,B表示於上述樹脂積存部中,自上述樹脂積存部中之上述表面下層之根部至上述樹脂積存部中之上述表面下層之最內側到達點為止的寬度尺寸)。
於本發明之易開封性容器之製造方法中,較佳為藉由進行如下之第1熱封步驟而形成上述樹脂積存部:使用於內周緣進行加工而形成有剖面為曲線狀之曲面部,且於外周緣自上述內周緣朝向上方形成有錐形之環狀密封盤,自重疊於上述容器本體之凸緣部上表面之上述蓋材之上方進行按壓。
於此種情形時,較佳為藉由進行如下之第2熱封步驟而形成上述樹脂積存部:於上述第1熱封步驟之後,進而使用具有平坦之密封面之環狀密封盤或具有曲面狀之密封面之環狀密封盤,自重疊於上述容器本體之凸緣部上表面之上述蓋材之上方進行按壓。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能夠充分抑制密封強度之不均,並且同時具有高密封性及易開封性之易開封性容器及
其製造方法。
以下,基於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第1實施形態]
(易開封性容器1之構成)
圖1A及圖1B係表示本發明之易開封性容器1之一態樣之概略圖,圖1A係表示由蓋材3密封之狀態,圖1B係表示自開封起始部4開封蓋材3之狀態。又,圖2係表示圖1A及圖1B之開封起始部4附近之部分剖面圖。
易開封性容器1具備容器本體2及薄膜狀之蓋材3。容器本體2係相對於開口部24而載置蓋材3,將配設於容器本體2之開口部24之周緣之凸緣部25與蓋材3熱封,形成有密封部26(由下述第1環狀密封盤7及第2環狀密封盤8所形成之密封部262以及由下述第2環狀密封盤8所形成之密封部261),如圖1A所示,易開封性容器1之內部成為密封狀態。
另一方面,如圖1B所示,當開封密封狀態之易開封性容器1時,只要在設置於易開封性容器1之邊角之開封起始部4將蓋材3朝上部(圖1B之箭頭方向)提拉便可簡便地開封易開封性容器1。
(容器本體2之構成)
如圖2所示,容器本體2係包含表面層21、表面下層22及基材層23之3層之積層體。又,容器本體2為具有特定深度之大致長方形之托盤形狀,且具有大致長方形狀之開口部
24,於開口部24之周緣以朝外側突出之方式配設有凸緣部25。
此處,於本實施形態中,係藉由使容器本體2之表面層21凝聚破壞之凝聚剝離而開封。若使用此種凝聚剝離,則於開封時不會產生毛鬚而導致外觀不良之方面較佳。
作為表面層21之構成材料,就凝聚破壞之容易程度及熱封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含有聚丙烯系樹脂及乙烯-丙烯酸酯-順丁烯二酸酐共聚物之樹脂組合物,含有聚丙烯系樹脂、聚乙烯系樹脂及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之樹脂組合物,或者含有聚丙烯系樹脂、茂金屬系聚丙烯系樹脂及低密度聚乙烯系樹脂之樹脂組合物。
構成容器本體2之表面下層22係於表面層21之下方與該表面層21鄰接配置之層,作為表面下層22之構成材料,例如可使用聚丙烯系樹脂、聚乙烯系樹脂等烯烴系樹脂之材料,聚苯乙烯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等聚酯系樹脂之材料,及該等之混合材料。
構成容器本體2之基材層23係暴露於容器本體2之外部之層,作為基材層23之構成材料,可使用聚丙烯系樹脂、聚乙烯系樹脂等烯烴系樹脂之材料,聚苯乙烯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聚酯系樹脂之材料,及該等之混合材料。基材層23可為單層亦可為積層體。於基材層23為積層體之情形時,就阻氣性之觀點而言,例如亦可進而具有包含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尼龍、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PET)、聚偏二氯乙烯(PVDC,Polyvinylidene Chloride)等樹脂材料之阻氣層、或由鋁蒸鍍等而形成之阻氣層。
(蓋材3之構成)
於本實施形態中,蓋材3係包含暴露於易開封性容器1之外部之外層32、及與容器本體2之表面層21熱封之密封層31之薄膜狀積層體。
作為密封層31之構成材料,於使容器本體2之表面層21凝聚破壞而剝離之開封態樣下,在採用上述樹脂組合物作為構成此種表面層21之樹脂之情形時,可使用無規聚丙烯(RPP,Random Polypropylene)、嵌段聚丙烯(BPP,Block Polypropylene)、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LLDPE,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聚乙烯等。
作為外層32之構成材料,可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雙軸延伸尼龍膜(O-Ny)等。
再者,於容器本體2中採用如上之表面層21,且蓋材3中採用密封層31並將兩者熱封之情形時,兩層21、31融著,另一方面,當開封時,使不耐應力之容器本體2之表面層21凝聚剝離,從而良好地進行開封。
(樹脂積存部6之構成)
樹脂積存部6係由容器本體2之表面層21之樹脂積存61、表面下層22之樹脂積存62、及蓋材3之密封層31之樹脂積存63集合而形成。
並且,樹脂積存部6必須以滿足下述數式(F1):0.25≦A/B≦1.2…(F1)
所表示之條件之方式而形成。於藉由滿足上述數式(F1)中所表示之條件而獲得之易開封性容器1中,可充分抑制開封時之毛鬚之產生及密封強度之不均。
於上述數式(F1)中,A(參照圖2)表示於上述樹脂積存部中,自上述凸緣部之上述表面下層之表面至上述蓋材之密封層之表面為止的高度尺寸,B(參照圖2)表示於上述樹脂積存部中,自上述樹脂積存部中之上述表面下層之根部至上述樹脂積存部中之上述表面下層之最內側到達點為止的寬度尺寸。
又,當上述數式(F1)中之(A/B)之值小於0.25時,無法充分抑制開封時之毛鬚之產生,另一方面,若(A/B)之值超過1.2,則無法充分抑制密封強度‧密封性之不均。進而,就開封時之毛鬚之產生與密封強度之不均之平衡的觀點而言,上述數式(F1)中之(A/B)之值更佳為0.3以上0.8以下。
(易開封性容器1之製造方法)
易開封性容器1之製造方法只要為可形成滿足上述數式(F1)中所表示之條件之樹脂積存部6之方法則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藉由以下說明之方法而高效率地製造易開封性容器1。
(第1熱封步驟)
圖3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中之第1熱封步驟之模式圖。又,圖4係表示於第1熱封步驟中,將第1環狀密封盤7按壓至凸緣部25後之狀態之部分剖面圖。
如圖3及圖4所示,於第1熱封步驟中,係藉由使蓋材3重
疊於容器本體2之凸緣部25,自蓋材3之上部將加熱狀態之第1環狀密封盤7朝向圖3之箭頭方向按壓而實施。藉此將暴露於容器本體2之凸緣部25之表面層21與蓋材3之密封層31熱封。
並且,如圖4所示,在第1熱封步驟中,於凸緣部25上所具有之密封部26之內周緣附近(圖4之X位置),以將容器本體2之表面下層22、表面層21及蓋材3之密封層31朝向容器本體2之開口部24方向擠壓之方式形成瘤(cob)狀樹脂積存部6。
如圖4所示,樹脂積存部6係由容器本體2之表面層21之樹脂積存61、表面下層22之樹脂積存62、及蓋材3之密封層31樹脂積存63集合而形成。
又,於本發明中,在位於凸緣部25上表面之密封部26之內周緣附近X,整周形成有上述之樹脂積存部6,另一方面,於位於開封起始部4之密封部26之外周緣,形成有較位於內周緣附近X之樹脂積存部6更小之樹脂積存,或者密封部26之外周緣成為平面。
圖5係表示第1環狀密封盤7之部分剖面圖。
第1熱封步驟中所使用之第1環狀密封盤7係以如下方式形成:相對於凸緣部上表面,將內周緣(圖5之R位置)加工成剖面曲線狀,外周緣較第1環狀密封盤7之前端(圖5之前端73)更晚接觸於蓋材3。具體而言,第1環狀密封盤7係經由邊界a(亦為第1環狀密封盤7之前端73)於外周緣側連續形成有剖面成為傾斜狀之傾斜面部71,且於內周緣側連續形
成有進行加工而使剖面為曲線狀之曲面部72。
其中,如圖5所示,形成於第1環狀密封盤7之外周緣側之傾斜面部71相對於凸緣部25自內周緣朝向外周緣而形成之角度(θ)根據第1環狀密封盤7之寬度W而不同,但較佳為設定於自2°至20°之範圍內,更佳為設為於自3°至15°之範圍內。
若該傾斜面部71之角度小於2°,則即便於第1熱封時進行按壓之情形時,如圖4所示之樹脂積存部6亦容易形成於密封部26之外周緣附近。其結果,所獲得之容器1之開封時於密封部26外側之阻力變大,而難以順利進行易開封性容器1之開封。另一方面,若傾斜面部71之角度超過20°,則邊界a之周邊並非平坦而較尖。其結果,於密封時或開封時有切割蓋材3之情形,且有可能損害易開封性。
又,關於對形成於第1環狀密封盤7之內周緣側之曲面部72實施之加工,根據第1環狀密封盤7之寬度尺寸W而不同,但曲率半徑(單位:mm)較佳為0.2以上且第1環狀密封盤7之寬度尺寸之0.5倍以下,更佳為0.4以上且第1環狀密封盤7之寬度尺寸之0.4倍以下。當曲率半徑小於上述下限時,邊界a之周邊並非平坦而較尖,密封時或開封時有切割蓋材3等之情形。另一方面,若曲率半徑超過上述上限,則即便於第1熱封時進行按壓之情形時,樹脂積存部6亦難以形成於凸緣部25之密封部26之內周緣附近X。
此處,對於第1環狀密封盤7,該等傾斜面部71及曲面部72較佳為以邊界a成為相對於第1環狀密封盤7之剖面寬度
方向靠近內側(靠近內周緣)之方式而形成。只要邊界a相對於第1環狀密封盤7之剖面寬度方向為內側,則於第1環狀密封盤7之內周緣側形成有曲面部72、於該第1環狀密封盤7之外周緣側形成有傾斜面部71之情形亦相互作用,進行第1熱封時,確實為前端73較第1環狀密封盤7之外周緣側先與蓋材3接觸(第1環狀密封盤7之外周緣較前端73更晚與蓋材3接觸),先接觸於開口部24側之內周緣側之樹脂積存部6選擇性地形成於內側。
再者,為了使第1環狀密封盤7與如圖1A及圖1B所示之密封部26形成為一體,較佳為製成將傾斜面部71與曲面部72呈環狀連續形成之環狀密封盤(密封環)。
於使用圖5所示之形狀之第1環狀密封盤7熱封容器本體2之凸緣部25與蓋材3之情形時,首先,將第1環狀密封盤7中之傾斜面部71與曲面部72之邊界a所對應之前端73與蓋材3相連接,其後,將形成於邊界a之內周緣側之曲面部72朝向蓋材3之內側按壓,且將形成於邊界a之外周緣側之傾斜面部71朝向蓋材3之外側按壓。藉此,將容器本體2之表面層21及與表面層21鄰接之表面下層22之樹脂成分自上述邊界a之下部擠壓至容器本體2之內側,於凸緣部25之連接第1環狀密封盤7之內周緣之位置附近、即容器本體2之密封部26之內周緣附近X形成隆起之瘤狀樹脂積存61、62,且蓋材3之密封層31亦隨之形成樹脂積存63,於該等形成樹脂積存部6之狀態下,將暴露於容器本體2之凸緣部25之表面層21與蓋材3之密封層31熱封,兩者融著。
第1熱封步驟中之密封條件只要根據進行熱封之材料之種類等適當決定即可。作為密封溫度,通常只要設為自160℃至240℃之範圍即可。作為密封壓力,通常只要設為150kg/cm2至350kg/cm2之範圍(15000kPA至35000kPA之範圍)即可。作為密封時間,通常只要設為0.5秒至4.0秒之範圍即可。
較佳為藉由如上所述之第1熱封步驟,而可形成滿足上述數式(F1)所表示之條件之樹脂積存部6之情形,但例如,如進行連續生產之情形時,有無法穩定地形成滿足上述數式(F1)所表示之條件之樹脂積存部6之情形。因此,就更穩定地形成滿足上述數式(F1)所表示之條件之樹脂積存部6之觀點而言,更佳為進行以下說明之第2熱封步驟。
(第2熱封步驟)
圖6係表示於本實施形態之第2熱封步驟中,將第2環狀密封盤8按壓至凸緣部25後之狀態之部分剖面圖。
於第2熱封步驟中,係藉由將加熱狀態之第2環狀密封盤8自蓋材3之上部進行按壓而實施,藉此,將暴露於容器本體2之凸緣部25之表面層21與蓋材3之密封層31進一步熱封。
如圖6所示,於第2熱封步驟中,將形成於凸緣部25上所具有之密封部26之內周緣附近之樹脂積存部6壓扁。如此,可更穩定地形成滿足上述數式(F1)所表示之條件之樹脂積存部6。
為了使第2熱封步驟中所使用之第2環狀密封盤8與如圖
1A及圖1B所示之密封部26形成為一體,只要為呈環狀連續形成平坦之密封面或曲面狀之密封面之環狀密封盤(密封環)即可。
於第2熱封步驟中,為了防止自凸緣部25之外周緣進入夾雜物,更佳為密封面為平坦之環狀密封盤以便可自樹脂積存部熱封至凸緣部25之外側端部。
第2熱封步驟中之密封條件只要根據進行熱封之材料之種類等適當決定即可。作為密封溫度,通常只要設為120℃至200℃之範圍即可。作為密封壓力,通常只要設為150kg/cm2至250kg/cm2之範圍(15000kPA至25000kPA之範圍)即可。作為密封時間,通常只要設為0.5秒至4.0秒之範圍即可。
(易開封性容器1之開封)
圖7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易開封性容器1經初期開封之狀態之剖面圖,圖8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易開封性容器1經完全開封之狀態之剖面圖。再者,此處所謂之「初期開封之狀態」,係指經凝聚剝離之剝離面未到達樹脂積存部6之狀態。
如上所述,為了自開封起始部4開封將容器本體2之凸緣部25與蓋材3熱封而獲得之本實施形態之易開封性容器1,如圖7所示,於朝向圖7之箭頭方向對蓋材3施加力F之情形時,進行容器本體2之表面層21之凝聚剝離。
又,當該凝聚剝離到達樹脂積存部6時,表面層21之凝聚剝離係沿著形成於與表面層21鄰接之表面下層22之樹脂
積存62之形狀而進行。
並且,若表面層21之凝聚剝離到達密封部26之內周緣附近(亦成為切割位置)X,則以追隨於形成於蓋材3之密封層31之樹脂積存63之形狀之方式切割容器本體2之表面層21之樹脂積存61,藉此可容易地進行易開封性容器1之容器本體2與蓋材3之開封。
(第1實施形態之效果)
根據如上所述之第1實施形態,可發揮如下之效果。
易開封性容器1係將於開口部24之周緣配設凸緣部25之容器本體2、該容器本體2之凸緣部25與蓋材3呈環狀地熱封而成,因此可維持高密封性,並且藉由使容器本體2之表面層21凝聚破壞而可開封蓋材3,因此與使容器本體2之表面層21與鄰接於該表面層21之表面下層22界面剝離之態樣相比,初期開封強度亦穩定,且順利地進行開封。又,可防止產生開封時,位於樹脂積存部6之表面層21延伸而使易開封性容器1之開封外觀變差之問題。
又,由於在凸緣部25之密封部26之內周緣附近X,形成有包含容器本體2之表面層21、與該表面層21鄰接之表面下層22及蓋材3之密封層31之構成樹脂之瘤狀樹脂積存部6,因此可確保高密封性。進而,由於該樹脂積存部6滿足上述數式(F1)所表示之條件,因此可充分抑制易開封性容器1中之密封強度之不均。又,於藉由第1熱封步驟而無法形成滿足上述數式(F1)所表示之條件之樹脂積存部6之情形時,亦可於第2熱封步驟中壓扁樹脂積存部6。如此,例
如當因連續生產而僅進行第1熱封步驟時,於無法穩定地形成滿足上述數式(F1)所表示之條件之樹脂積存部6之情形時,亦可更穩定地提高易開封性容器1之密封強度。
又,作為用以與第1熱封同時形成瘤狀樹脂積存部6之第1環狀密封盤7,使用相對於凸緣部25上表面,於內周緣形成有剖面為曲線狀之曲面部72、於外周緣側形成傾斜面部71者,因此樹脂積存部6可特別選擇性地形成於密封部26之內周緣附近X,反之可不形成於外周緣附近。又,當進行第1熱封時,於上述樹脂積存部6之根部附近之容器外周側,防止切割蓋材3之密封層31或容器本體2之表面層21,故可避免蓋材3於中途拉斷而損害易開封性之問題。
進而,由於在製造時第1環狀密封盤7及第2環狀密封盤8之定位亦不嚴格,因此生產性亦良好,能夠以低成本提供高品質之易開封性容器1。
[第2實施形態]
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易開封性容器1係表示當開封容器本體2與蓋材3時,使容器本體2之表面層21凝聚剝離而開封之態樣者。
與此相對,如圖9及圖10所示,第2實施形態之易開封性容器1a與第1實施形態之不同之處在於:當開封容器本體2與蓋材3時,使蓋材3之密封層31凝聚剝離。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關於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構造及相同構件,附加相同符號,並省略或簡化其說明。
圖9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易開封性容器1a經初期開封之
狀態之剖面圖,圖10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該易開封性容器1a經完全開封之狀態之剖面圖。
如圖9及圖10所示,使構成易開封性容器1a之蓋材3之密封層31凝聚破壞。於以剝離蓋材3之方式開封之情形時,作為構成密封層31之材料,可使用苯乙烯接枝丙烯樹脂、黏著性聚烯烴樹脂等。又,作為容器本體2之表面層21,可使用聚丙烯系樹脂、聚乙烯系樹脂等聚烯烴系樹脂,及將該等加以混合者等。
於此種蓋材3中採用密封層31、容器本體2中採用表面層21並將兩者熱封之情形時,兩層21、31融著,另一方面,當開封時,使不耐應力之蓋材3之密封層31凝聚破壞,而良好地進行開封。
(易開封性容器1a之開封)
如圖9所示,當自開封起始部4開封本實施形態之易開封性容器1a時,若朝向圖9之箭頭方向對蓋材3施加力F,則進行蓋材3之密封層31之凝聚剝離。並且,當開封到達樹脂積存部6時,密封層31之凝聚剝離係沿著形成於與該密封層31熱封之容器本體2之表面層21之樹脂積存61之形狀而進行。
於蓋材3之密封層31之凝聚剝離到達密封部26之內周緣附近(亦成為切割位置)X之後,藉由切割密封層31之樹脂積存63而可容易地進行易開封性容器1a之容器本體2與蓋材3之開封。
(第2實施形態之效果)
根據該第2實施形態,可發揮與藉由上述第1實施形態而發揮之效果大致相同之效果。
[其他實施形態]
再者,以上說明之態樣係表示本發明之一態樣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之實施形態,當然具有本發明之構成、可達成本發明之目的及效果之範圍內的變形或改良包含於本發明之內容中。又,實施本發明時之具體之構造及形狀等於可達成本發明之目的及效果之範圍內,亦可設為其他構造或形狀等。
例如,於上述實施形態中,第1實施形態表示將容器本體2之表面層21凝聚剝離之態樣,又,第2實施形態表示將蓋材3之密封層31凝聚剝離之態樣,但於本發明中,亦包含當開封時,使容器本體2之表面層21與蓋材3之密封層31之兩層凝聚破壞而開封之情形。進而,於容器本體2之表面層21與表面下層22為相同構件之情形時,上述相同構件可與蓋材3之密封層31熱封,當開封蓋材3時,將蓋材3之密封層31凝聚破壞之情形可期待上述之本發明之效果,故而包含於本發明中。
於此情形時,在圖7至圖10之圖中,亦可觀察到表面層21與表面下層22看似不同層但實為同一構件,方便起見而將表面下層22之進行凝聚破壞之部分(凸緣部25之表面)示為表面層21。
又,進行凝聚剝離之容器本體2之表面層21或蓋材3之密封層31之構成材料除了上述實施形態中所示之例以外,例
如表面層21亦可使用將聚丙烯與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或乙烯-四環十二烯共聚物加以混合者,密封層31亦可使用飽和共聚聚酯系樹脂。
再者,於實施本發明之易開封性容器之製造方法製造圖1A、圖1B及圖2所示之構成的易開封性容器之情形時,有時除了形成於連接第1環狀密封盤7之內周緣之位置所對應部分之樹脂積存部6以外,亦可於連接第1環狀密封盤7之外周緣之位置所對應之部分形成有樹脂積存。於此情形時,形成於內周緣之樹脂積存大於形成於外周緣之樹脂積存,因此可維持良好之易開封性及高密封性。
此外,本發明之實施中之具體構造及形狀等於可達成本發明之目的之範圍內亦可設為其他構造等。
其次,藉由實施例及比較例對本發明進行更詳細地說明,但本發明並不受到該等示例之任何限定。
[實施例1]
使用下述材料及方法製造整體形狀示於圖1A及圖1B且開封起始部之剖面構成示於圖2之本發明之易開封性容器。
使用進行分配器方式複合擠壓之多層片材製造裝置,而成形依序具備下述所示之表面層21/表面下層22/基材層23之厚度為600μm之積層體。
表面層21:包含將聚丙烯(普瑞曼聚合物(Prime Polymer)公司製,製品名「E-105GM」)70質量%與乙烯-丙烯酸酯-順
丁烯二酸酐共聚物(日本聚乙烯公司製,製品名「Rexpearl ET220X」)30質量%加以混合者之層(厚度:20μm)
表面下層22:包含將聚丙烯(普瑞曼聚合物公司製,製品名「E-105GM」)80質量%與聚乙烯(宇部丸善聚乙烯公司製,製品名「HE-30」)20質量%加以混合者之層(厚度:100μm)
基材層23:依序具備包含聚丙烯(普瑞曼聚合物公司製,製品名「E-105GM」)之層(厚度:150μm)/包含黏著性樹脂(順丁烯二酸酐改質聚丙烯,三菱化學公司製,製品名「ModicAP P604」)之層(厚度:5μm)/包含乙烯-乙烯醇(EVOH,可樂麗(Kuraray)公司製,製品名「EVAL J」)之層(厚度:30μm)/包含黏著性樹脂(順丁烯二酸酐改質聚丙烯,三菱化學公司製,製品名「ModicAP P604」)之層(厚度:5μm)/包含聚丙烯(普瑞曼聚合物公司製,製品名「E-105GM」)之層(厚度:300μm)之積層體。
繼而,藉由使用該積層體並進行模塞助壓(plug assist)真空成形而成形大小為130mm×150mm×30mm之帶凸緣之容器本體2。再者,該容器本體2係以於開口部24具有寬度15mm之凸緣部25,且成為大致長方形之托盤狀之方式而形成。
於以此方式所得之容器本體2之開口部24周緣之凸緣部25,載置依序具備下述所示之外層32/密封層31之多層膜作為蓋材3。
外層32:依序具備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三菱化學製,製品名「techbarrier」,厚度:12μm)/包含聚醯胺(製品名「尼龍」)之層(厚度:15μm)之積層體。
密封層31: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膜(LLDPE膜,Idemitsu Unitech公司製,製品名「LS700C」,厚度:60μm)。
並且,使用整周形成有傾斜面部71與曲面部72之下述第1環狀密封盤(密封環)作為密封盤,並藉由下述之第1密封條件對蓋材3及容器本體2之凸緣部25進行第1熱封。
(第1環狀密封盤之規格)
密封寬度:3mm
密封面之傾斜角度θ(傾斜面部71):6°
密封面之加工(曲面部72)之曲率半徑:1.0mm
(第1密封條件)
密封溫度:220℃
密封壓力:200kg/個
密封時間:1.2秒
繼而,使用下述第2環狀密封盤(密封環)作為密封盤,並藉由下述第2密封條件對蓋材3及容器本體2之凸緣部25進行第2熱封而獲得易開封性容器。再者,測定第2熱封步驟後之以凸緣部25之表面下層22之表面作為基準時之樹脂積存部的高度A(參照圖2)、及自與樹脂積存中之表面層鄰接之層的根部(突出部)至與樹脂積存中之表面層鄰接之層的最內側到達點為止的距離B(參照圖2)。然後算出(A/B)之值,示於表1。
又,將構成蓋材3之密封層31之樹脂,以及第2熱封步驟中之密封溫度及密封盤之密封面之形狀示於表1。
(第2環狀密封盤之規格)
密封寬度:10mm
密封面之形狀:平面
(第2密封條件)
密封溫度:200℃
密封壓力:200kg/個
密封時間:1.2秒
[實施例2]
除了將第2熱封步驟中之第2密封條件以如下方式變更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易開封性容器。再者,於實施例2中亦算出(A/B)之值並示於表1。又,將構成蓋材3之密封層31之樹脂,以及第2熱封步驟中之密封溫度及密封盤之密封面之形狀示於表1。
(第2密封條件)
密封溫度:120℃
密封壓力:200kg/個
密封時間:1.2秒
[實施例3]
除了將第2熱封步驟中之第2密封條件以如下方式變更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易開封性容器。再者,於實施例3中亦算出(A/B)之值並示於表1。又,將構成蓋材3之密封層31之樹脂,以及第2熱封步驟中之密封溫度及
密封盤之密封面之形狀示於表1。
(第2密封條件)
密封溫度:180℃
密封壓力:200kg/個
密封時間:1.2秒
[實施例4]
除了將第2熱封步驟中之第2密封條件以如下方式變更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易開封性容器。再者,於實施例4中亦算出(A/B)之值並示於表1。又,將構成蓋材3之密封層31之樹脂,以及第2熱封步驟中之密封溫度及密封盤之密封面之形狀示於表1。
(第2密封條件)
密封溫度:150℃
密封壓力:200kg/個
密封時間:1.2秒
[實施例5]
除了使用下述者作為第2熱封步驟中之第2環狀密封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易開封性容器。再者,於實施例5中亦算出(A/B)之值並示於表1。又,將構成蓋材3之密封層31之樹脂,以及第2熱封步驟中之密封溫度及密封盤之密封面之形狀示於表1。
(第2環狀密封盤之規格)
密封寬度:10mm
密封面之形狀:曲面狀
密封面之曲面之曲率半徑:50mm
[實施例6]
除了使用依序具備下述所示之外層32/密封層31之多層膜作為蓋材3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易開封性容器。再者,於實施例6中亦算出(A/B)之值並示於表1。又,將構成蓋材3之密封層31之樹脂,以及第2熱封步驟中之密封溫度及密封盤之密封面之形狀示於表1。
外層32:依序具備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三菱化學製,製品名「techbarrier」,厚度:12μm)/包含聚醯胺(製品名「尼龍」)之層(厚度:15μm)之積層體。
密封層31:包含將聚丙烯(普瑞曼聚合物公司製,製品名「E-105GM」)70質量%與乙烯-丙烯酸酯-順丁烯二酸酐共聚物(日本聚乙烯公司製,製品名「Rexpearl ET220X」)30質量%加以混合者(PP系樹脂)之層(厚度:60μm)
[實施例7]
除了使用下述者作為第2熱封步驟中之第2環狀密封盤以外,以與實施例6相同之方式獲得易開封性容器。再者,於實施例7中亦算出(A/B)之值並示於表1。又,將構成蓋材3之密封層31之樹脂,以及第2熱封步驟中之密封溫度及密封盤之密封面之形狀示於表1。
(第2環狀密封盤之規格)
密封寬度:10mm
密封面之形狀:曲面狀
密封面之曲面之曲率半徑:50mm
[比較例1]
除了不進行第2熱封步驟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易開封性容器。再者,由於比較例1中不進行第2熱封步驟,因此算出第1熱封步驟後之(A/B)之值並示於表1。又,將構成蓋材3之密封層31之樹脂示於表1。
[比較例2]
除了使用下述者作為第2熱封步驟中之第2環狀密封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易開封性容器。再者,於比較例2中,由於在樹脂積存部6亦藉由滾花形成有凹凸,因此無法測定第2熱封步驟後之以凸緣部25之表面下層22之表面作為基準時之樹脂積存部的高度A。又,將構成蓋材3之密封層31之樹脂,以及第2熱封步驟中之密封溫度及密封盤之密封面之形狀示於表1。
(第2環狀密封盤之規格)
密封寬度:10mm
密封面:滾花
[比較例3]
除了將第2熱封步驟中之第2密封條件以如下方式變更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易開封性容器。再者,於比較例3中亦算出(A/B)之值並示於表1。又,將構成蓋材3之密封層31之樹脂,以及第2熱封步驟中之密封溫度及密封盤之密封面之形狀示於表1。
(第2密封條件)
密封溫度:220℃
密封壓力:200kg/個
密封時間:1.2秒
[易開封性容器之評估]
關於實施例1至實施例7、及比較例1至比較例3中所得之易開封性容器,藉由以下所示之方法評估開封強度、密封強度、內壓強度及開封時之開封外觀,並將所得之結果示於表1。
(開封強度)
如圖11A所示,將容器1之邊角(開封起始部)切割成15mm寬度並作為試驗樣品,對該樣品自凸緣部之外側(凸緣部之外周緣側)朝向內側(容器本體之開口部側)(圖11A之箭頭方向)使用自動立體測圖儀拉伸試驗機,於135°剝離、300mm/min之條件下測定開封強度(單位:kgf/15mm)。再者,試驗係以n=6進行,算出其平均值。
(密封強度)
如圖11B所示,將容器1之4邊切割成15mm寬度並作為試驗樣品,自凸緣部之內側朝向外側(圖11B之箭頭方向)使用自動立體測圖儀拉伸試驗機,於180°剝離、300mm/min之條件下測定密封強度(單位:kgf/15mm)。再者,試驗係以n=12進行,算出其最小值。
(內壓強度)
以0.8L/min至1.2L/min之範圍內之送風量對易開封性容器注入加壓空氣,測定該容器破裂時之壓力(單位:MPa)。再者,試驗係以n=5進行,算出其平均值及最小
值。
(開封外觀)
目視開封後之開封起始部之外觀進行評估。評估內容係以3個階段進行評估,即開封起始部之外觀整體良好之情形為「良好」、開封起始部之外觀雖產生毛鬚等但基本可忽略之程度之情形為「基本良好」、開封起始部之外觀整體較差之情形為「差」。
由表1所示之結果可明確,形成有滿足下述數式(F1)中所示之條件之樹脂積存部之易開封性容器(藉由實施例1至實施例7所得之易開封性容器)由於開封強度位於適度範圍內,開封外觀亦良好,故確認可充分抑制開封時之毛鬚之產生,並且同時具有高密封性及易開封性。又,藉由實施例1至實施例7所得之易開封性容器由於密封強度及內壓強度之平均值及最小值均足夠高,故確認可充分抑制密封強度之不均。
特別是與蓋材之密封層之材質設為PP系樹脂之實施例6、7相比,將蓋材之密封層之材質設為LLDPE之實施例1~5可確認難以產生毛鬚,開封外觀為良好。
另一方面,於不進行第2熱封步驟之情形時(比較例1),當進行連續生產時,有密封強度不充分之情形。又,於第2熱封步驟中使用密封面之形狀為滾花之密封盤之情形時(比較例2),因滾花密封中之不規則壓痕而自樹脂積存部產生毛鬚,開封起始部之開封外觀較差。進而,於第2熱封步驟中過分壓扁樹脂積存部之情形時(比較例3),即便將蓋材之密封層之材質設為LLDPE,亦會自樹脂積存部產生毛鬚,並且產生蓋材之分層(delamination),開封起始部之開封外觀較差。
1、1a‧‧‧易開封性容器
2‧‧‧容器本體
3‧‧‧蓋材
4‧‧‧開封起始部
6‧‧‧樹脂積存部
7‧‧‧第1環狀密封盤
8‧‧‧第2環狀密封盤
21‧‧‧表面層
22‧‧‧表面下層
23‧‧‧基材層
24‧‧‧開口部
25‧‧‧凸緣部
26、261、262‧‧‧密封部
31‧‧‧密封層
32‧‧‧外層
61、62、63‧‧‧樹脂積存
71‧‧‧傾斜面部
72‧‧‧曲面部
73‧‧‧前端
A‧‧‧高度尺寸
B‧‧‧寬度尺寸
R‧‧‧第1環狀密封盤之內周緣
W‧‧‧第1環狀密封盤7之寬度尺寸
X‧‧‧密封部之內周緣附近
a‧‧‧邊界
圖1A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之易開封性容器之圖,且係表示由蓋材密封之狀態之概略圖。
圖1B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之易開封性容器之
圖,且係表示自開封起始部開封蓋材之狀態之概略圖。
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之易開封性容器之開封起始部附近之部分剖面圖。
圖3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之第1熱封步驟之模式圖。
圖4係表示於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之第1熱封步驟中,將第1環狀密封盤按壓至凸緣部後之狀態之部分剖面圖。
圖5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之第1環狀密封盤之部分剖面圖。
圖6係表示於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之第2熱封步驟中,將第2環狀密封盤按壓至凸緣部後之狀態之部分剖面圖。
圖7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之易開封性容器經初期開封之狀態的部分剖面圖。
圖8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之易開封性容器經完全開封之狀態的部分剖面圖。
圖9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中之易開封性容器經初期開封之狀態的部分剖面圖。
圖10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中之易開封性容器經完全開封之狀態的部分剖面圖。
圖11A係表示於易開封性容器之評估試驗中,提取開封強度之評估用樣品之位置之模式圖。
圖11B係表示於易開封性容器之評估試驗中,提取密封強度之評估用樣品之位置之模式圖。
Claims (7)
- 一種易開封性容器,其特徵在於具備:容器本體,其包含至少具有表面層與表面下層之積層體,且於開口部之周緣具有凸緣部;及蓋材,其至少具有可與上述表面層黏著之密封層;將上述凸緣部之上述表面層與上述蓋材之上述密封層呈環狀地熱封,藉由使上述容器本體與上述蓋材之密封部中之至少一者界面剝離或凝聚破壞,可將蓋材開封,且於上述凸緣部上之上述密封部之內周側,以滿足下述數式(F1)中所表示之條件之方式壓扁而形成有包含上述容器本體之表面層、上述表面下層及上述蓋材之上述密封層之構成樹脂的瘤狀樹脂積存部,0.25≦A/B≦1.2…(F1)(數式(F1)中,A表示於上述樹脂積存部中,自上述凸緣部之上述表面下層之表面至上述密封層之表面為止的高度尺寸,B表示於上述樹脂積存部中,自上述樹脂積存部中之上述表面下層之根部至上述樹脂積存部中之上述表面下層之最內側到達點為止的寬度尺寸)。
- 如請求項1之易開封性容器,其中藉由使上述容器本體之表面層凝聚破壞而可將上述蓋材開封,且上述容器本體之表面層係由含有聚丙烯系樹脂與乙烯-丙烯酸酯-順丁烯二酸酐共聚物之樹脂組合物而形成。
- 如請求項1之易開封性容器,其中藉由使上述容器本體之表面層凝聚破壞而可將上述蓋材開封,且上述容器本體之表面層係由含有聚丙烯系樹脂、聚乙烯系樹脂及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之樹脂組合物而形成。
- 如請求項1之易開封性容器,其中藉由使上述容器本體之表面層凝聚破壞而可將上述蓋材開封,且上述容器本體之表面層係由含有聚丙烯系樹脂、低密度聚乙烯系樹脂及茂金屬系聚丙烯系樹脂之樹脂組合物而形成。
- 一種易開封性容器之製造方法,該易開封性容器具備:容器本體,其含有至少具有表面層與表面下層之積層體,且於開口部之周緣具有凸緣部;及蓋材,其至少具有可與上述表面層黏著之密封層,將上述凸緣部之上述表面層與上述蓋材之上述密封層呈環狀地熱封,藉由使上述容器本體與上述蓋材之密封部中之至少一者界面剝離或凝聚破壞,可將蓋材開封,該製造方法之特徵在於,於上述凸緣部上之上述密封部之內周側,以滿足下述數式(F1)中所表示之條件之方式壓扁而形成包含上述容器本體之表面層、上述表面下層及上述蓋材之上述密封層之構成樹脂之瘤狀樹脂積存部, 0.25≦A/B≦1.2…(F1)(數式(F1)中,A表示於上述樹脂積存部中,自上述凸緣部之上述表面下層之表面至上述密封層之表面為止的高度尺寸,B表示於上述樹脂積存部中,自上述樹脂積存部中之上述表面下層之根部至上述樹脂積存部中之上述表面下層之最內側到達點為止的寬度尺寸)。
- 如請求項5之易開封容器之製造方法,其中藉由進行如下之第1熱封步驟而形成上述樹脂積存部:使用於內周緣進行加工而形成有剖面為曲線狀之曲面部,於外周緣自上述內周緣朝向上方形成有錐形之環狀密封盤,自重疊於上述容器本體之凸緣部上表面之上述蓋材之上方進行按壓。
- 如請求項6之易開封性容器之製造方法,其中藉由進行如下之第2熱封步驟而形成上述樹脂積存部:於上述第1熱封步驟後,進而使用具有平坦密封面之環狀密封盤或具有曲面狀之密封面之環狀密封盤,自重疊於上述容器本體之凸緣部上表面之上述蓋材之上方進行按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62105 | 2010-03-18 | ||
JP2010062105A JP5878683B2 (ja) | 2010-03-18 | 2010-03-18 | 易開封性容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139225A TW201139225A (en) | 2011-11-16 |
TWI643793B true TWI643793B (zh) | 2018-12-11 |
Family
ID=44649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0109435A TWI643793B (zh) | 2010-03-18 | 2011-03-18 | Easy-opening contain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878683B2 (zh) |
KR (1) | KR101790808B1 (zh) |
CN (1) | CN102811924B (zh) |
TW (1) | TWI643793B (zh) |
WO (1) | WO201111515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122274B2 (ja) * | 2012-10-25 | 2017-04-26 | 出光ユニテック株式会社 | シール盤、シール方法、シール装置、および容器の製造方法 |
WO2015153854A1 (en) | 2014-04-03 | 2015-10-08 | Printpack Illinois, Inc. | Thermoforming sheets and thermoformed containers prepared therefrom |
KR101488309B1 (ko) * | 2014-05-27 | 2015-01-30 | (주) 에이치피엠글로벌 | 인위적 제거가 용이한 포장용 필름 |
JP6531664B2 (ja) * | 2016-02-18 | 2019-06-19 |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 レトルト用共押出多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レトルト用包装体 |
JP6882089B2 (ja) * | 2017-06-19 | 2021-06-02 | 株式会社北新商事 | 食品容器の接着方法 |
JP6764434B2 (ja) * | 2018-03-23 | 2020-09-30 | フジッコ株式会社 | 改ざん防止機能付き再封可能な包装体のシール方法 |
JP7293830B2 (ja) * | 2019-04-11 | 2023-06-20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チューブ容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219767A (ja) * | 1989-02-10 | 1990-09-03 |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 易開封性密封容器 |
US5164208A (en) * | 1991-04-15 | 1992-11-17 | James River Ii, Inc. | Apparatus for the formation of a clamped wave lid seal structure |
JPH10167326A (ja) * | 1996-12-05 | 1998-06-23 | Toyo Seikan Kaisha Ltd | 容易開封性容器 |
JP2003104444A (ja) * | 2002-08-02 | 2003-04-09 |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 密封容器 |
CN1814510A (zh) * | 2005-01-31 | 2006-08-09 | 出光统一科技株式会社 | 易开封容器和其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
JP2009102081A (ja) * | 2009-02-16 | 2009-05-14 | Idemitsu Unitech Co Ltd | 易開封性容器、易開封性容器の製造方法、及び易開封性容器の製造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739994B2 (ja) * | 1989-03-03 | 1998-04-15 |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 密封容器の製造方法 |
KR910014283A (ko) * | 1990-01-29 | 1991-08-31 | 오노 알버어스 | 용기에 뚜껑을 결합하는 방법 및 그 제품 |
JP4146267B2 (ja) * | 2003-04-08 | 2008-09-10 | 出光ユニテック株式会社 | 容器、包装体及び容器の製造方法 |
-
2010
- 2010-03-18 JP JP2010062105A patent/JP5878683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3-16 WO PCT/JP2011/056176 patent/WO201111515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3-16 KR KR1020127023965A patent/KR10179080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1-03-16 CN CN201180014600.8A patent/CN102811924B/zh active Active
- 2011-03-18 TW TW100109435A patent/TWI643793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219767A (ja) * | 1989-02-10 | 1990-09-03 |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 易開封性密封容器 |
US5164208A (en) * | 1991-04-15 | 1992-11-17 | James River Ii, Inc. | Apparatus for the formation of a clamped wave lid seal structure |
JPH10167326A (ja) * | 1996-12-05 | 1998-06-23 | Toyo Seikan Kaisha Ltd | 容易開封性容器 |
JP2003104444A (ja) * | 2002-08-02 | 2003-04-09 |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 密封容器 |
CN1814510A (zh) * | 2005-01-31 | 2006-08-09 | 出光统一科技株式会社 | 易开封容器和其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
JP2009102081A (ja) * | 2009-02-16 | 2009-05-14 | Idemitsu Unitech Co Ltd | 易開封性容器、易開封性容器の製造方法、及び易開封性容器の製造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1195157A (ja) | 2011-10-06 |
JP5878683B2 (ja) | 2016-03-08 |
KR101790808B1 (ko) | 2017-10-26 |
KR20130006618A (ko) | 2013-01-17 |
WO2011115158A1 (ja) | 2011-09-22 |
CN102811924A (zh) | 2012-12-05 |
TW201139225A (en) | 2011-11-16 |
CN102811924B (zh) | 2015-11-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43793B (zh) | Easy-opening contain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JP4610357B2 (ja) | 易開封性容器の製造方法 | |
US9193513B2 (en) | Tabbed inner seal | |
JP5931340B2 (ja) | 包装容器、包装容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 |
JP2009102081A (ja) | 易開封性容器、易開封性容器の製造方法、及び易開封性容器の製造装置 | |
WO2014157364A1 (ja) | シール盤、シール方法、および容器 | |
JP2007030933A (ja) | 紙製蓋材 | |
JP5363785B2 (ja) | 多層シート、熱成形容器および易開封性包装体 | |
JP2013010557A (ja) | 容器 | |
JP2016088593A (ja) | 食品用容器の蓋材および包装体 | |
JPH0752906A (ja) | 密封容器の製造方法 | |
JP6122274B2 (ja) | シール盤、シール方法、シール装置、および容器の製造方法 | |
JP2575709B2 (ja) | 易開封性密封容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5813168B2 (ja) | 容器、易開封性包装体、および、易開封性包装体の製造方法 | |
JP2019005983A (ja) | 防曇シート、成形体、および容器 | |
JP2008222273A (ja) | 紙製フタ材 | |
JP5965817B2 (ja) | 容器、包装容器、容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包装容器の製造方法 | |
JP2024017270A (ja) | 容器および積層シート | |
JPH0575637B2 (zh) | ||
JPH01139364A (ja) | 容器 | |
JP2984464B2 (ja) | 易開封性密封容器 | |
KR20050036801A (ko) | 다층 용기, 용이 개봉성 포장체 및 다층 용기 제조 방법 | |
JP2610875B2 (ja) | 易開封性包装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590337B2 (ja) | 多層容器熱成形用多層シ−ト | |
JP6088888B2 (ja) | 容器本体、容器、包装容器、シール方法、および、容器本体の製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