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3298A - 透明质酸的提纯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透明质酸的提纯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3298A
CN102803298A CN2010800655253A CN201080065525A CN102803298A CN 102803298 A CN102803298 A CN 102803298A CN 2010800655253 A CN2010800655253 A CN 2010800655253A CN 201080065525 A CN201080065525 A CN 201080065525A CN 102803298 A CN102803298 A CN 1028032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c
purification
hyaluronic acids
state
suspension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552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03298B (zh
Inventor
香坂昌信
石毛克己
日置和利
辻强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nki Kagaku Kogy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ki Kagaku Kogyo KK filed Critical Denki Kagaku Kogyo KK
Publication of CN1028032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32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032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32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BPOLYSACCHARIDE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37/00Prepar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B1/00 - C08B35/00;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37/0003General processes for their isolation or fractionation, e.g. purification or extraction from bioma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BPOLYSACCHARIDE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37/00Prepar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B1/00 - C08B35/00;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37/006Heteroglycans, i.e. polysaccharides having more than one sugar residue in the main chain in either alternating or less regular sequence; Gellans; Succinoglycans; Arabinogalactans; Tragacanth or gum tragacanth or traganth from Astragalus; Gum Karaya from Sterculia urens; Gum Ghatti from Anogeissus latifolia;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37/0063Glycosaminoglycans or mucopolysaccharides, e.g. keratan sulfate; Derivatives thereof, e.g. fucoidan
    • C08B37/0072Hyaluronic acid, i.e. HA or hyaluronan; Derivatives thereof, e.g. crosslinked hyaluronic acid (hylan) or hyaluronates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便且高收率的用于工业规模下的高纯度透明质酸类的提纯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明质酸及/或其盐的提纯方法,包括:使含有透明质酸及/或其盐和杂质的透明质酸类溶液,与活性炭悬浊液相接触的工序。

Description

透明质酸的提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明质酸类的提纯方法,用于该提纯方法的提纯剂以及活性炭,和它们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透明质酸,除了作为化妆品的保湿剂以外,还用作眼科、骨科、皮肤科等的药剂制品。透明质酸可以从动物组织,例如,可以从鸡的鸡冠、牛眼玻璃体等的提取物制造而得,但因为作为杂质的硫酸软骨素等的混入,或因组织内含有透明质酸酶等使其容易被低分子量化,也进行具有透明质酸生产能力的微生物的培养,从培养液中制造透明质酸(发酵法)(非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1)。
使用提取法或发酵法制造得到的透明质酸中,存在蛋白质或致热源等杂质,因而对将这些杂质分离去除后得到高纯度的制品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制造的初期阶段中的杂质的去除,能够减轻之后的提纯工序的负荷,有望开发出能够作为药剂制品使用的高纯度制品的方法。作为这样的例子,公开了例如有在发酵液中加入乙醇等有机溶剂使得透明质酸析出与杂质分离的提纯法,或使用阴离子交换树脂从发酵液中去除致热源或蛋白质等的透明质酸提纯法(专利文献2)。
非专利文献1:Journal of General Microbiology,85,372-375,1976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公报“特公平4-129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公报“特开昭63-122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要得到能够工业规模生产的作为注射液等的药剂制品来使用的高纯度透明质酸类,还存在:(1)因为在初期阶段杂质的去除没有充分进行,使得后续工序的负荷大(2)操作复杂且透明质酸类的回收率低等,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的需求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简便且高收率的,用于工业规模下的高纯度透明质酸类的提纯方法。此外,本发明也旨在提供用于该提纯方法的提纯剂、活性炭等,或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人等,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对从含有透明质酸类的溶液中高效地分离去除杂质,简便且高效地得到高纯度的透明质酸类的提纯方法,进行了各种研究,结果发现使用经特定的预处理方法制备的活性炭,可以高效地吸附去除杂质,完成了本发明。
也就是说,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使含有透明质酸及/或其盐和杂质的透明质酸类溶液,与活性炭悬浊液相接触的工序的,透明质酸及/或其盐的提纯方法。该提纯方法,通过使用活性炭,能够高效地吸附去除杂质。
也就是说,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明质酸类的提纯方法,包括:使活性炭在水性液体中悬浮得到活性炭悬浊液的工序、该活性炭悬浊液在100℃以上加热20分钟以上的工序、将该加热后的活性炭悬浊液搅拌冷却的工序、使含有透明质酸类和杂质的透明质酸类溶液与该搅拌冷却后的活性炭悬浊液相接触的工序。此提纯方法,通过使用预处理为适用于透明质酸类提纯的状态的活性炭,能够高效地吸附去除杂质。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明质酸类的提纯剂的制造方法,包括:使活性炭在水性液体中悬浮得到活性炭悬浊液的工序、该活性炭悬浊液在100℃以上加热20分钟以上的工序、将该加热后的活性炭悬浊液搅拌冷却的工序。此制造方法,通过将活性炭预处理为适用于透明质酸类提纯的状态,能够制造出可以高效地吸附去除杂质的透明质酸类提纯剂。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活性炭的预处理方法,包括:使活性炭在水性液体中悬浮得到活性炭悬浊液的工序、该活性炭悬浊液在100℃以上加热20分钟以上的工序、将该加热后的活性炭悬浊液搅拌冷却的工序。该预处理方法,能够将活性炭预处理为适用于透明质酸类提纯的状态。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明质酸类的提纯剂,其含有通过下列方法制造的活性炭,该方法包括:使活性炭在水性液体中悬浮得到活性炭悬浊液的工序、该活性炭悬浊液在100℃以上加热20分钟以上的工序、将该加热后的活性炭悬浊液搅拌冷却的工序。此提纯剂,因含有被预处理为适用于透明质酸类提纯的状态的活性炭,能够高效地吸附去除杂质。
具体实施方式
〔用语说明〕
本说明书中的“透明质酸类”包括:游离的透明质酸、以及在不损害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能够使用的任意透明质酸盐(并非限定于此,例如、钠盐、钾盐、钙盐、锂盐等金属盐,盐酸盐、磷酸盐、柠檬酸盐等酸加成物等)或水合物、或以上这些的混合物。在此,透明质酸是指,N-乙酰-D-葡糖胺与D-葡萄糖醛酸相结合的双糖单元重复相连成链的高分子量的多糖类,各种盐主要是指葡萄糖醛酸部分呈盐的形式。透明质酸,通过可以折叠的链部分与D-葡萄糖醛酸部分的羧基的负电荷的相互作用,使其容易向空間扩展,因而能够与大量的水结合形成凝胶。此外,即使是低浓度,由于分子间作用力强,所以具有较高的粘性。从这样的作用出发,例如,具有湿润关节的作用、软化皮肤的作用等,生理上也担当这样的角色。
透明质酸类中,也已知分子量约为200万Da的透明质酸钠,与分子量约为80万Da的物质相比,作为药剂制品,对于变形性膝关节病、肩周炎、慢性类风湿关节炎等的治疗能发挥优良的疗效(薬理と治療,Vol.22,No.9,289(1994);薬理と治療,Vol.22,No.9,319(1994))。此外,在其他方面,已知被用于外科手术后的粘连的预防,还已知用作皮肤科领域、眼科领域中的药剂制品的效果,一部分已经被普遍用于临床。作为药剂制品被使用时,优选使用平均分子量为100万以上的透明质酸类。进而,考虑到获取和处理的容易程度时,优选平均分子量为100万~500万Da的透明质酸类作为药剂制品,特别优选平均分子量为150万~400万Da的透明质酸类。此外,如此高分子量的透明质酸类使用于化妆品用途时,从其高保湿力来说,也能发挥优良的效果。
作为药剂制品,作为溶解透明质酸类的注射用溶解剂,可以酌情使用在注射用水、生理盐水等中,加入了含有如酸、碱、磷酸盐的缓冲剂的pH调节剂等通常使用的注射用溶解剂(例如,各国药典认可的注射用溶解剂)。
这些透明质酸类,可以是通过从动物组织中提取的提取方法制造而得的,也可以是通过利用生产透明质酸的微生物菌株使之发酵而得的发酵法制造而得的。然而,因为从动物组织中提取得到的透明质酸中,其他粘多糖等杂质比较多,分子量也小,所以优选使用通过发酵法得到的。适用于本发明的发酵法的一个例子中,例如使用链球菌属微生物通过已知方法能够得到透明质酸类。
用于本发明的方法等的溶液,优选原封不动使用培养液,当然,也可以使用经已知方法,例如离心分离或过滤处理等,进行了除菌的溶液。根据不同情况,也可以进行经透析处理去除低分子化合物,经精密过滤处理去除不溶于水的微粒等操作,也可以使用加入乙醇等水溶性有机溶剂析出提纯透明质酸的物质。此外,也可以使用经氧化铝等处理过的物质。
本说明书中的“链球菌”包括,能够生成透明质酸的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的任意细菌·其突变株。特别是,优选使用如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马链球菌FM-100(微工研菌寄第9027号)、如日本特开平2-234689号公报中所记载的马链球菌FM-300(微工研菌寄第2319号)能够即高收率又稳定地生产透明质酸的突变株。作为适用于透明质酸生产的链球菌属的细菌的其他例子,虽然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列举出,例如,马链球菌(Streptococcus equi)、兽疫链球菌(Streptococcuszooepidemicus)、似马链球菌(Streptococcus equisimilis)、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化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以及其突变株等。
本说明书中的“平均分子量”除特别注明外,表示透明质酸类平均分子量时,均为粘度平均分子量。粘度平均分子量能够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方法来求得。优选能够使用各国药典等一般使用的测定方法,更优选能够使用日本药典中所使用的测定方法求得。作为一个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其平均分子量,使用特性粘度[η],可以根据下列公式求得。
【式1】
本说明书中的“活性炭”是指,市售的、常见使用的、用于分离·去除·提纯的多孔的碳,并不限定源自煤炭或木材等原料的来源,或药晶激活或水蒸气活化等制备方法。进而,也不限定于粉末活性炭、颗粒状活性炭等形状,或干式、湿式等性状。本发明的方法等中,虽然并不限于此,优选使用源于木材的活性炭。此外,同样的,优选使用经水蒸气活化制造而成的活性炭。此外,同样的,优选使用粉末活性炭。
作为活性炭的具体实例,虽然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列举出,例如tsurumikoru GL-30S、tsurumikoru HC-30S[以上为颗粒状·tsurumikoru株式会社制造]、白鹭WH5C8/32、白鹭LH2C20/48、白鹭WH2C8/32SS[以上为颗粒状·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白鹭A、白鹭P、精制白鹭、特性白鹭、karuborafin[以上为粉末状·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北越SD、北越GSA[以上为粉末状·北越炭素工业株式会社制造]、银A、花F、雪A[以上为粉末状·大三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等。
本说明书中的“杂质”是指,除了透明质酸类、水以及其它溶剂成分、无机盐以外的物质,特别是,使用作为最终产品的透明质酸类时可能带来不良影响的物质(致热源等)。作为主要的杂质源,可以列举出透明质酸类生产阶段中来自组织、微生物或培养液(培养基)的物质、或者、此后的提纯阶段中混入的物质。本说明书中,作为杂质的例子,虽然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列举出,组织或菌体、蛋白质、核酸、多糖类、低分子化合物、或者内毒素等。在作为杂质的组织或菌体中,虽然并不限定于此,分别包括,来自提取法所用的作为提取原料的组织的组织片等,或发酵法所用微生物的菌体或菌体片等。作为杂质的蛋白质中,虽然并不限定于此,包括来自上述组织、菌的蛋白质,或生产后的工序中混入的蛋白质等。作为杂质的内毒素,虽然并不限定于此,包括来自上述菌的脂多糖类等。
本说明书中的“低分子化合物”是指,与透明质酸类相比,分子量较小的化合物,例如,虽然并不限定于此,分子量2000Da以下、或者分子量1000Da、或分子量500Da以下的化合物。像这样的低分子化合物包括,各种氨基酸、有机酸(例如、乳酸)、糖(例如、葡萄糖)等。
本说明书中的“水性液体”是指,以水为主体(溶剂)的液体,包括各种盐、缓冲剂、也有含有少量有机溶剂等的溶液。作为水性液体,只要无损于本发明的目的,可以使用任何物质,但从使用作为最终产品的透明质酸类时防止不必要的物质混入的观点出发,优选水。
本说明书中的“搅拌冷却”是指,通过持续搅拌目标液体使其冷却的做法。在此,将搅拌冷却后达到的温度,称为冷却完成温度。
本说明书中的“清洁环境”是指、通过空调管理,使得来自环境的菌或内毒素等杂质污染产品的可能性极低的环境,特别是指相当于医药(无菌、无内毒素)产品的制造环境。
作为清洁环境的一个例子,例如,可列举出将目标物质进行如下限制的环境。
【表1】
本说明书中的“去除”,不仅包括完全去除目标物质的情况,还包括部分去除(减少该物质的量)的情况。本说明书中的“提纯”,包括去除任意的或特定的杂质。
本说明书中的“提纯剂”是指,吸附剂等的为了提纯而使用的药剂,如“物质A的提纯剂”的表现形式是,用于提纯物质A的药剂的意思。提纯剂也可为提纯用组成物的形式。此外,同样的,去除剂、分离剂等,也分别指,用于去除而使用的药剂,用于分离而使用的药剂,例如,包括吸附剂或载体等用语,也可为去除用组成物、分离用组成物等形式。
关于本说明书中各数值范围,分别包括用“~”表示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例如,如“A~B”的记述,表示A以上B以下的意思。此外,“含有...”包括“实质上由...而成的”以及“由...形成的”。
〔实施方式〕
本发明,虽然并不限于此,例如,涉及以下的实施状态。
实施状态1.
透明质酸及/或其盐的提纯方法,包括:
使活性炭悬浮于水性液体中得到活性炭悬浊液的工序,和
将该活性炭悬浊液在100℃以上加热20分钟以上的工序,和
将该加热后活性炭悬浊液搅拌冷却的工序,和
使含有透明质酸及/或其盐和杂质的透明质酸类溶液,与该搅拌冷却后的活性炭悬浊液相接触的工序。
实施状态2.
透明质酸及/或其盐的提纯剂的制造方法,包括:
使活性炭悬浮于水性液体中得到活性炭悬浊液的工序,和
将该活性炭悬浊液在100℃以上加热20分钟以上的工序,和
将该加热后活性炭悬浊液搅拌冷却的工序。
实施状态3.
活性炭的预处理方法,包括:
使活性炭悬浮于水性液体中得到活性炭悬浊液的工序,和
将该活性炭悬浊液在100℃以上加热20分钟以上的工序,和
将该加热后活性炭悬浊液搅拌冷却的工序。
实施状态4.
上述搅拌冷却工序中,冷却完成温度为60℃以下的,实施状态1至3中任何一状态所记载的方法。
实施状态5.
上述搅拌冷却工序中,在温度10~60℃条件下进行搅拌冷却1小时以上的,实施状态1至4任何一状态所记载的方法。
实施状态6.
上述工序中的至少一个以上在清洁环境下进行的,实施状态1至5任何一状态所记载的方法。
实施状态7.
透明质酸及/或其盐用发酵法制造得到的、实施状态1至6任何一状态所记载的方法。
实施状态8.
提纯后的上述透明质酸及/或其盐的平均分子量为350万~700万Da的,实施状态1至7任何一状态所记载的方法。
实施状态9.
含有使用了包括:
使活性炭悬浮于水性液体中得到活性炭悬浊液的工序,和
将该活性炭悬浊液在100℃以上加热20分钟以上的工序,和
将该加热后活性炭悬浊液搅拌冷却的工序的方法制造而成的活性炭的透明质酸及/或其盐的提纯剂。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状态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一状态(例如、实施状态1)为,包括:使活性炭悬浮于水性液体中得到活性炭悬浊液的工序、将该活性炭悬浊液在100℃以上加热20分钟以上的工序、将该加热后活性炭悬浊液搅拌冷却的工序、使含有透明质酸及/或其盐和杂质的透明质酸类溶液与该搅拌冷却后的活性炭悬浊液相接触的工序的透明质酸类的提纯方法。通过此提纯方法,使用预处理为适用于透明质酸类提纯的状态的活性炭,可以有效地吸附去除杂质。
本发明的第二状态(例如、实施状态2)为,包括:使活性炭悬浮于水性液体中得到活性炭悬浊液的工序、将该活性炭悬浊液在100℃以上加热20分钟以上的工序、将该加热后的活性炭悬浊液搅拌冷却的工序的透明质酸类的提纯剂的制造方法。通过此制造方法,预处理活性炭为适用于透明质酸类提纯的状态,可制造出能够高效吸附去除杂质的透明质酸类的提纯剂。
本发明的第三状态(例如、实施状态3)为,包括:使活性炭悬浮于水性液体中得到活性炭悬浊液的工序、将该活性炭悬浊液在100℃以上加热20分钟以上的工序、将该加热后的活性炭悬浊液搅拌冷却的工序的活性炭的预处理方法。通过此预处理方法,能够将活性炭预处理为适用于透明质酸类提纯的状态。
本发明的第四状态(例如、实施状态9)为,含有通过下列方法制造的活性炭的透明质酸类的提纯剂,该方法包括:使活性炭悬浮于水性液体中得到活性炭悬浊液的工序、将该活性炭悬浊液在100℃以上加热20分钟以上的工序、将该加热后的活性炭悬浊液搅拌冷却的工序。此提纯剂,因含有预处理为适用于透明质酸类提纯的状态的活性炭,能够高效地吸附去除杂质。
通过上述第一状态的提纯方法,使用了通过第二状态的制造方法制造而得的提纯剂、通过第三状态的预处理方法进行了预处理的活性炭、或第四状态的提纯剂的提纯方法(以下称为“上述状态的提纯方法”),与使用未经处理的活性炭的提纯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杂质吸附力,能够更有效地去除杂质。
也就是说,使用上述状态的提纯方法,既能够抑制透明质酸类的损失为低损失,还能够有效地分离·去除杂质,作为杂质,不仅包括通常情况下活性炭能够去除的高分子化合物(例如、菌体、蛋白质、核酸、内毒素),还包括低分子化合物(例如、氨基酸、糖、有机酸)。此外,上述状态的提纯方法,与使用未经处理的活性炭的提纯方法相比,特别是对活菌、蛋白质、内毒素有显著的去除效果。
此外,上述状态的提纯方法,与使用未经处理的活性炭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轻透明质酸类分子量的下降。提纯时,能够降低透明质酸类分子量的下降,特别是,在高分子量(例如、提纯后(例如,紧接吸附处理的过滤后)的平均分子量为350万~700万Da)的透明质酸类的提纯中,能够发挥优良的效果。此外,对历来难于处理的较高浓度(例如、1g/L~10g/L)的透明质酸类溶液,也能够有效地进行处理。
进一步而言,使用上述状态的提纯方法,不必进行除菌处理、透析处理、提纯处理等,就可以以培养液本身为对象进行提纯(去除杂质·菌体等),从培养液本身分离·提纯透明质酸类时也能起到优良效果。不必进行离心分离或过滤处理等复杂的操作,原封不动使用培养液,能够获得更高的效率和降低成本等效果。
实施上述状态的提纯方法时透明质酸类溶液的透明质酸类的浓度,从因溶液粘度高所带来的处理困难,以及透明质酸类的溶解度的角度出发,虽然并不限定于此,优选0.1~20g/L,更优选0.5~15g/L,最优选1~10g/L。
作为上述状态的提纯方法的对象的透明质酸类溶液的pH为,从防止透明质酸的分解、防止分子量下降的角度,虽然并不限定于此,优选3~12,最优选3~9。进而,从进一步提高提纯(吸附)效果的角度出发,虽然并不限定于此,优选pH在3.5以上及/或7以下。
使用上述状态的提纯方法时的透明质酸类溶液的温度,虽然并不限定于此,优选0~80℃。温度在80℃以下时,能够强烈抑制处理中的透明质酸类的分解以及分子量的下降。
上述状态的提纯方法中,使活性炭悬浊液与作为提纯对象的透明质酸溶液相接触时,也可进行一次悬浮操作,之后保持原状,但优选持续进行悬浮·搅拌操作。进行搅拌时,虽然并不限定于此,优选10分钟~1小时的搅拌,更优选20~40分钟的搅拌。
上述状态的各方法中的活性炭悬浊液的加热处理中,通过将活性炭悬浊液在100℃以上加热20分钟以上的操作,提高了去除杂质的能力。然而,为了提高加热处理的效果,温度为,虽然并不限定于此,更优选120℃以上,最优选121℃或在此以上。此外,为了提高加热处理的效果,加热时优选气压高。作为如此高气压,虽然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优选0.1MPa以上,更优选0.2MPa以上。此外,为了提高加热处理的效果,加热时间为,虽然并不限定于此,更优选30分钟以上,最优选1小时以上。此外,加热时,优选一边持续搅拌一边加热,此时,虽然并不限定于此,优选50~1000rpm进行搅拌,更优选100~600rpm进行搅拌。
上述状态的各方法中,将加热后的活性炭悬浊液搅拌冷却时,通过对加热后的活性炭悬浊液进行持续搅拌,使之冷却。预处理中边进行搅拌边冷却时,与不进行搅拌的只冷却的情况相比较,能够较大幅度减少透明质酸类提纯时分子量下降的情况。搅拌冷却时的周围温度为,虽然并不限定于此,优选0℃~80℃,更优选10℃~60℃,最优选15~40℃。此外,也可以在不进行特别操作的温度即室温下进行操作。搅拌时间为,虽然并不限定于此,优选1小时以上,更优选2小时以上,更加优选3小时以上,最优选4小时以上。即使冷却完成温度为相同温度,进行了适当的搅拌时间的搅拌操作,起到的抑制用于提纯时的透明质酸类分子量的下降的效果更大。此外,冷却完成温度,从对透明质酸的分子量下降等的影响的角度出发,优选低温度。虽然并非限定于此,冷却完成温度优选80℃以下,冷却完成温度更优选60℃以下(0℃以上)。
上述状态的提纯方法中使用的活性炭的量,虽然并不限定于此,相对于透明质酸类溶液100重量%,优选0.5~20.0重量%,更优选5.0~20.0重量%。在此范围内,可以期待更高的提纯(吸附)作用。
进一步而言,作为活性炭的原料,特别是从适用于生物体时可能成为问题的杂质等角度出发,优选来源于木材,其形状,从分散性或吸附效率的角度出发,优选粉末状。
此外,本发明的另外的状态中,上述状态中的透明质酸类为经马链球菌FM-100(微工研条寄第9027号)或马链球菌FM-300(微工研条寄第2319号)生产而得的。使用经这些微生物生产而得的透明质酸类作为提纯对象,能够得到杂质较少、分子量高的透明质酸类提纯物,特别是作为医药品使用时,能够发挥优良效果。
因为通过使用上述状态的提纯方法,能够减轻透明质酸类的分离·提纯工序的负担,因此涉及上述状态的提纯方法,在制造的工业过程中的较初期阶段的应用是特别有效的。
进而,通过在清洁环境中进行上述状态的提纯方法,可以使以前很难达到的、药剂制品中所要求的、高品质透明质酸类的工业规模的有效提纯成为可能。这样的提纯方法,在用于药剂制品的透明质酸类的生产中,具有极高的工业实用性。
而且,上述实施状态、方式中进行说明的提纯方法等,并不限定于本发明,只是意图举例说明而披露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是通过记述的专利权利要求的范围确定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记载于专利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发明的技术范围,进行各种设计上的变更。
例如,上述提纯方法等,可以是包括更多其他工序,或者在上述提纯方法之后继续实施更多其他工序·方法的制造透明质酸类等的方法。作为这样的工序·方法,可以列举出,例如,同时或分别进行的、培养产生透明质酸的微生物菌株的工序,从产生透明质酸的微生物菌株的培养液中制造培养滤液的工序,离心分离提纯对象溶液的工序、中和对象溶液的工序、向对象溶液中添加盐的工序、将提纯对象溶液精密过滤的工序、将对象溶液进行透析处理的工序、向提纯对象溶液中加入芳香族系吸附树脂的工序、将对象溶液超过滤的工序、用色谱法对对象溶液进行提纯的工序、向对象溶液中加入活性炭吸附剂的工序、将活性炭从对象溶液中分离的工序、从对象溶液中去除活性炭的工序、加入有机溶剂使透明质酸类沉淀的工序、使透明质酸类结晶的工序、将透明质酸类干燥的工序等。
〔实施例〕
接下来,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加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取使用马链球菌FM-100(微工研菌寄第9027号)培养的发酵液150ml(透明质酸钠浓度3.5g/l、pH4.0)到300ml的玻璃烧杯中,对用如表2或3中所显示的条件制备的吸附剂(活性炭等)进行处理,使用磁力搅拌器在400rpm条件下进行30分钟悬浮搅拌处理。将该处理液用滤纸过滤,在滤液150ml中加入氯化钠4.5g(3.0重量%)后,用乙醇600ml使透明质酸钠析出。将该析出透明质酸钠、用乙醇300ml清洗后、在40℃下进行真空干燥得到0.5g透明质酸钠。
对如此得到的透明质酸钠,使用表4中所示的评价项目、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提纯条件以及评价结果如表2及3(实验例1~17)中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02149421500131
【表3】
Figure BDA00002149421500141
【表4】
Figure BDA00002149421500151
*ET:内毒素
从以上实验结果可知,使用经一定的预处理方法进行了预处理的活性炭提纯,可以从透明质酸类溶液中有效地吸附去除杂质,达到提纯目的。
以上,以实施例为基础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此实施例仅仅是示例,还可能有各种变形例,此外,这些变形例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

1.一种透明质酸及/或其盐的提纯方法,包括使含有透明质酸及/或其盐和杂质的透明质酸类溶液与活性炭悬浊液相接触的工序。
CN201080065525.3A 2010-03-17 2010-03-17 透明质酸的提纯方法 Active CN1028032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54595 WO2011114472A1 (ja) 2010-03-17 2010-03-17 ヒアルロン酸の精製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3298A true CN102803298A (zh) 2012-11-28
CN102803298B CN102803298B (zh) 2015-09-23

Family

ID=44648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5525.3A Active CN102803298B (zh) 2010-03-17 2010-03-17 透明质酸的提纯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758878B2 (zh)
KR (1) KR101627014B1 (zh)
CN (1) CN102803298B (zh)
TW (1) TWI549970B (zh)
WO (1) WO201111447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9544A (zh) * 2014-01-14 2016-08-24 丘比株式会社 透明质酸和/或其盐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包含该透明质酸和/或其盐的食品、化妆品和药品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56463A (ja) * 2008-04-16 2009-11-05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ヒアルロン酸の精製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84990A (en) * 1985-01-18 1988-11-15 Bio-Technology General Corporation High molecular weight sodium hyaluronate
JPS6312293A (ja) 1986-07-03 1988-01-19 Kyowa Hakko Kogyo Co Ltd ヒアルロン酸の精製法
JP2631469B2 (ja) * 1987-04-30 1997-07-16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ヒアルロン酸の精製法
JP2728542B2 (ja) 1990-05-07 1998-03-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同時2軸延伸装置のリンク過負荷検出装置
BRPI0713215A2 (pt) * 2006-07-06 2012-04-17 Realince Life Sciences Pvt Ltd processo eficiente de produção e purificação de ácido hialurÈnico de elevado peso molecular e produto resultante
KR101509139B1 (ko) * 2006-11-23 2015-04-08 주식회사 엘지생명과학 히알루론산의 정제방법
JP5372397B2 (ja) * 2008-03-31 2013-12-18 エムアールシーポリサッカライド株式会社 ヒアルロン酸およびその塩の製造方法
CN101935362B (zh) * 2009-06-30 2012-07-25 上海佰加壹医药有限公司 预铺助滤剂纯化透明质酸的方法
WO2013132506A1 (en) * 2012-03-07 2013-09-12 Praj Industries Limited Process for the purification of hyaluronic acid salts (ha) from fermentation broth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56463A (ja) * 2008-04-16 2009-11-05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ヒアルロン酸の精製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柳欢欢: "活性炭负载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腐植酸的降解性能",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I辑》, 15 July 2008 (2008-07-15)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9544A (zh) * 2014-01-14 2016-08-24 丘比株式会社 透明质酸和/或其盐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包含该透明质酸和/或其盐的食品、化妆品和药品
CN105899544B (zh) * 2014-01-14 2019-09-20 丘比株式会社 透明质酸和/或其盐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包含该透明质酸和/或其盐的食品、化妆品和药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056223A (ko) 2013-05-29
WO2011114472A1 (ja) 2011-09-22
TWI549970B (zh) 2016-09-21
TW201139464A (en) 2011-11-16
CN102803298B (zh) 2015-09-23
KR101627014B1 (ko) 2016-06-03
JP5758878B2 (ja) 2015-08-05
JPWO2011114472A1 (ja) 201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K1866342T3 (en) SEPARATION OF POLLUTANTS CONTAMINATING FROM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POLYSACCHARID BY PH-MANIPULATION
KR20080046821A (ko) 히알루론산의 정제방법
JP2012512660A (ja) 肺炎連鎖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e)血清型19A多糖の分子量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
JPH04158796A (ja) ヒアルロン酸ナトリウム水溶液の製造法
JP5603926B2 (ja) ヒアルロン酸の精製方法及び製造方法
CN102803298B (zh) 透明质酸的提纯方法
PT104888B (pt) Biopolímero bacteriano contendo fucose
CN102812050A (zh) 透明质酸及/或其盐的提纯方法
US3033758A (en) Preparation of levans
JP2009256463A (ja) ヒアルロン酸の精製方法
KR20110056346A (ko) 고순도의 의료용 히아루론산의 제조 방법
CN103864942A (zh) 中分子量羟乙基淀粉及其提纯方法
KR0149793B1 (ko) 고분자량 히알우론산의 정제방법
JP2009284826A (ja) ヒアルロン酸の製造方法
EP3901163A1 (en) Botulinum toxin producing method
JP5553295B2 (ja) 高級n−アセチルキトオリゴ糖の製造方法
JPH1156384A (ja) 多糖類の精製方法
Kanala et al. Microbial production of high purity hyaluronic acid from Streptococcus zooepidemicus
JPH04234983A (ja) デキストリンデキストラナーゼ及びその生産方法
JPH02245193A (ja) 低重合度ヒアルロン酸アルカリ塩の製造方法
JPH01313502A (ja) 粉末状ヒアルロン酸ナトリウムの製造法
JPH0767675A (ja) εーポリーLーリジンの製造方法
JP2005002212A (ja) 吸湿及び保水効果を示す脂質含有酸性多糖からなる保水剤、吸湿剤及び増粘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