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3155A - 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3155A
CN102803155A CN2011800143141A CN201180014314A CN102803155A CN 102803155 A CN102803155 A CN 102803155A CN 2011800143141 A CN2011800143141 A CN 2011800143141A CN 201180014314 A CN201180014314 A CN 201180014314A CN 102803155 A CN102803155 A CN 1028031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high density
volume ratio
settling bath
treatmen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43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03155B (zh
Inventor
林一树
长井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rita Wat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rita Wat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rita Wat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Kurita Wat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031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31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031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31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removing specified dissolved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02F1/523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using inorgan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removing specified dissolved compounds
    • C02F1/62Heavy metal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06Sludge reduction, e.g. by lysi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 Removal Of Specific Substance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短时间内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的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方法。在重复一系列的工序生成高密度污泥并进行主运转的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方法中,包括通过重复所述一系列的工序从而由所述装置内的低密度污泥生成高密度污泥的高密度污泥生成工序,并且包括该高密度污泥生成工序中以使所述沉淀槽内的污泥界面下方的区域(分离污泥区域)的体积相对于沉淀槽的槽内液的液面下方的区域(槽内液区域)的体积的比例、即污泥体积比例为30vol%以下的方式进行控制的控制工序。

Description

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通过利用中和反应的金属氢氧化物析出反应等而生成的高密度污泥(HDS(High Density Solids)污泥)受到关注。高密度污泥富有沉降性和脱水性,对污泥的容积降低有用。高密度污泥通常用如下的方法生成。即,用不溶解处理槽和凝聚沉淀槽依次处理含有铝离子等无机类离子的原水,将在凝聚沉淀槽中得到的分离污泥供给污泥改性槽。然后,在污泥改性槽中,使碱吸附于分离污泥而生成吸附污泥之后,使该吸附污泥与无机性排水中的无机类离子接触,使不溶物形成于吸附污泥表面。由此在处理原水期间生成高密度污泥。
为了生成这样的高密度污泥,当然可以考虑新设置能够生成高密度污泥的水处理装置(以下,称为“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还可以考虑通过改造将包括凝聚沉淀槽在内的已有的水处理装置改换为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此时,如果在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中开始原水供给,则特别是在将已有的水处理装置改换为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情况下,排出原水的工厂由于处于全面运作状态,因而大多原水的流量和无机类离子浓度高。因此,短时间内启动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即,在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中短时间内提高高密度污泥的浓度,变得极为重要。
作为在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中短时间内提高高密度污泥的浓度的方法,已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方法。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在将原水供给反应槽(相当于不溶解处理槽)之前,将含有无机类离子源的化合物和不溶解剂添加到反应槽中,不实施污泥的排泥而使污泥积蓄于固液分离槽内,充分确保作为晶种的污泥后将原水供给反应槽,由此短时间内进行水处理装置的启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721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对于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法,从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时间缩短的观点出发,还有改良的余地。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短时间内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的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者们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了潜心研究。首先,在专利文献1的启动方法中,由于对固液分离槽内的分离污泥不进行排泥而使之积蓄,因而,槽内的污泥量非常多。因此,本发明者们认为,在启动的初期阶段,因为固液分离槽内过量存在的凝聚群对高密度污泥的改性被分散,所以在体系内循环的高密度污泥的比例不怎么高,从而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该高密度污泥的浓度。因此,本发明者们进一步进行反复潜心研究,其结果发现,在启动的初期阶段,通过将固液分离槽的槽内的分离污泥的区域的体积比例控制至一定值以下,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此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为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具备:不溶解处理槽,使导入的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中的无机类离子不溶;沉淀槽,将从所述不溶解处理槽导入的排出水沉降分离为处理水和分离污泥;分离污泥供给管线,连接所述沉淀槽和所述不溶解处理槽;污泥改性槽,设置于所述分离污泥供给管线上,使包含与所述无机类离子形成不溶物的反离子的含反离子物质吸附于从所述沉淀槽经过所述分离污泥供给管线导入的分离污泥的表面,将得到的吸附污泥供给所述不溶解处理槽;以及含反离子物质供给装置,将所述含反离子物质供给所述污泥改性槽,所述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通过重复一系列工序,从而生成高密度污泥,进行主运转,所述一系列工序包括:不溶解工序,使导入所述不溶解处理槽的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与由所述污泥改性槽供给的所述吸附污泥接触,使所述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中的无机类离子与所述吸附污泥的所述反离子进行反应;沉降分离工序,在所述沉淀槽中将从所述不溶解处理槽导入的排出水沉降分离为处理水和分离污泥;分离污泥供给工序,将从所述沉淀槽排出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分离污泥经过所述分离污泥供给管线供给所述污泥改性槽;以及吸附污泥生成工序,使所述含反离子物质吸附于被导入所述污泥改性槽的所述分离污泥的表面,在所述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所述主运转之前进行的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方法中:包括高密度污泥生成工序,其中通过重复所述一系列的工序从而由所述装置内的低密度污泥生成高密度污泥,并且包括控制工序,在该高密度污泥生成工序中进行控制以使污泥体积比例为30vol%以下,所述污泥体积比例是分离污泥区域的体积相对于槽内液区域的体积的比例,所述分离污泥区域是所述沉淀槽内的污泥界面下方的区域,所述槽内液区域是所述沉淀槽内的所述沉淀槽的槽内液的液面下方的区域。
根据该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方法,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被导入不溶解处理槽。另一方面,如果用含反离子物质供给装置将含反离子物质供给污泥改性槽,则含反离子物质吸附于分离污泥的表面,生成吸附污泥,该吸附污泥由污泥改性槽供给至不溶解处理槽。此时,通过在不溶解处理槽中使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与吸附污泥接触,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中的无机类离子与吸附污泥的反离子反应,成为不溶状态。而且,来自于不溶解处理槽的排出水导入沉淀槽,沉降分离为分离污泥和处理水。而且,至少一部分分离污泥由沉淀槽经过分离污泥供给管线供给污泥改性槽,如上所述在污泥改性槽中生成吸附污泥,该吸附污泥由污泥改性槽供给不溶解处理槽。由此,通过重复进行上述一系列的工序,生成高密度污泥。而且,一边重复进行该一系列的工序使高密度污泥生成·生长,一边以使分离污泥区域的体积相对于槽内液区域的体积的比例、即污泥体积比例为30vol%以下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在沉淀槽中,可以对分离污泥中的高密度污泥的比例降低这一情况进行抑制,能够抑制由于过量的凝聚群而造成的高密度污泥的生成的迟缓。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充分生成高密度污泥,其结果,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高密度污泥的浓度。即,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其结果,可以提早进行启动后的主运转。
在上述启动方法中,优选以使所述污泥体积比例为4~30vol%的方式进行控制。
在该情况下,启动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时,能够在更短时间内充分生成高密度污泥,能够在更短时间内提高高密度污泥的浓度。即,可以在更短时间内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
如果上述启动方法进一步包括:排水导入工序,将所述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导入所述不溶解处理槽;处理水排出工序,排出所述沉淀槽中通过沉降分离而得到的处理水,并且所述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为工厂排水,则特别有用。
这是由于,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中开始工厂排水供给时,在排出工厂排水的工厂处于全面运作的状态,工厂排水的流量和无机类离子浓度变高的情况下,由于沉淀槽中通过沉降分离而得到的处理水的水质容易恶化,因此短时间内启动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重要性更高。
采取沉淀槽的污泥浓度C1(g/L)的分离污泥,放入量筒,静置24小时,如果将沉降分离污泥之后的污泥的浓缩比例设为R,将静置24小时后的沉淀污泥区域中的污泥浓度设为C2(g/L),则用C2=C1/R表示。在此,浓缩比例R是按照量筒中的污泥区域的容量的比(静置24小时后的污泥区域的容量/静置24小时前的污泥区域的容量)算出的比例。本发明的高密度污泥是指,在无机类离子为Al3+、Fe2+、Fe3+、Cr2+、F-、PO4 2-或SO4 2-的情况下,C2为150g/L以上的污泥;在无机类离子为Cu2+、Mn2+、Ni2+或Zn2+的情况下,C2为50g/L以上的污泥。另外,污泥浓度的单位也可以不是g/L而是wt%。在该情况下,本发明的高密度污泥是指,在无机类离子为Al3+、Fe2+、Fe3+、Cr2+、F-、PO4 2-或SO4 2-的情况下,C2为15wt%以上的污泥;在无机类离子为Cu2+、Mn2+、Ni2+或Zn2+的情况下,C2为5wt%以上的污泥。另外,将不满足上述条件的污泥作为低密度污泥。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方法的对象的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2是表示沉淀槽中的分离污泥区域和槽内液区域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4和比较例1涉及的启动方法实施时得到的污泥的浓度与经过日数的关系的图表。
图4是表示实施例9和比较例3涉及的启动方法实施时得到的污泥的浓度与经过日数的关系的图表。
图5是表示实施例10和比较例4涉及的启动方法实施时得到的污泥的浓度与经过日数的关系的图表。
图6是表示实施例11和比较例5涉及的启动方法实施时得到的污泥的浓度与经过日数的关系的图表。
图7是表示实施例12和比较例6涉及的启动方法实施时得到的污泥的浓度与经过日数的关系的图表。
图8是表示实施例13和比较例7涉及的启动方法实施时得到的污泥的浓度与经过日数的关系的图表。
图9是表示实施例14和比较例8涉及的启动方法实施时得到的污泥的浓度与经过日数的关系的图表。
图10是表示实施例15和比较例9涉及的启动方法实施时得到的污泥的浓度与经过日数的关系的图表。
图11是表示实施例16和比较例10涉及的启动方法实施时得到的污泥的浓度与经过日数的关系的图表。
图12是表示实施例17和比较例11涉及的启动方法实施时得到的污泥的浓度与经过日数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第1和第2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首先,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涉及的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方法的第1实施方式。
首先,在说明启动方法之前,用图1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涉及的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方法的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图1是表示用于实施本发明所涉及的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方法的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如图1所示,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具备第1不溶解处理槽1、第2不溶解处理槽2、凝聚处理槽3、沉淀槽4、污泥改性槽5。
导入含有无机类离子的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的导入管线L1与第1不溶解处理槽1连接,通过中间管线L2连接第1不溶解处理槽1和第2不溶解处理槽2,通过中间管线L3连接第2不溶解处理槽2和凝聚处理槽3,通过中间管线L4连接凝聚处理槽3和沉淀槽4。
通过将沉淀槽4中得到的分离污泥11供给至污泥改性槽5的分离污泥供给管线L5,连接沉淀槽4和污泥改性槽5,通过将污泥改性槽5中得到的吸附污泥供给至第1不溶解处理槽1的吸附污泥供给管线L11,连接污泥改性槽5和第1不溶解处理槽1。
在沉淀槽4上连接有排出处理水的处理水排出管线L7,从分离污泥供给管线L5中分支出排出沉淀槽4中得到的分离污泥11的污泥排出管线L6。在分离污泥供给管线L5中设置有污泥供给泵P2、流量计6和污泥浓度计7,在污泥排出管线L6上设置有排泥泵P1。在此,电连接污泥供给泵P2和污泥浓度计7,基于用污泥浓度计7测定的污泥浓度,能够利用污泥供给泵P2控制分离污泥11向污泥改性槽5的供给量。
在第1不溶解处理槽1上通过管线L8连接有pH调节剂供给槽8,在第2不溶解处理槽2上通过管线L9连接有pH调节剂供给槽9,在凝聚处理槽3上通过管线L10连接有凝聚剂供给槽10。
经过设置有阀门V1的管线L12,能够将含有与无机类离子形成不溶物的反离子的含反离子物质导入污泥改性槽5中。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阀门V1和管线L12构成含反离子物质供给装置。
接着,说明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运转方法。运转方法包括主运转工序和在此之前进行的启动工序。
首先,说明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工序。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是随着排出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的工厂的新设置而新设的装置的情况作为例子进行说明。
在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是随着排出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的工厂的新设置而新设的装置的情况下,启动工序开始时,沉淀槽4中的污泥浓度为0g/L。因此,启动工序包括启动开始后进行的污泥积蓄工序和在其后进行的生成高密度污泥的高密度污泥生成工序。
首先,说明污泥积蓄工序。在污泥积蓄工序中,将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例如,工厂排水)经过导入管线L1导入第1不溶解处理槽1(排水导入工序)。在此,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中的无机类离子,例如可以为金属离子、氟离子、磷酸离子、硫酸离子、亚硫酸离子、碳酸离子中的任意一种。作为金属离子,例如可以列举Fe2+、Fe3+、Cu2+、Mn2+、Cr2+、Co2+、Ni2+、Zn2+、Cd2+等重金属离子,Mg3+、Al3+等轻金属离子等。此时,为了在凝聚处理槽3中使污泥凝聚,由pH调节剂供给槽8经过管线L8向第1不溶解处理槽1中供给pH调节剂。第1不溶解处理槽1的槽内液的pH通常适当调整为pH4~12的范围。此时的pH根据生成的不溶物而不同。作为pH调节剂,例如可以使用苛性钠、硫酸或盐酸等。
来自于第1不溶解处理槽1的排出水经过中间管线L2导入第2不溶解处理槽2。为了在凝聚处理槽3中使污泥凝聚,由pH调节剂供给槽9经过管线L9向第2不溶解处理槽2中供给pH调节剂。此时,第2不溶解处理槽2的槽内液的pH通常与第1不溶解处理槽1同样,适当调整为pH4~12的规定范围内。此时的pH根据生成的不溶物而不同。例如,在Al3+、Fe3+、F-、SO4 2-的情况下调整为pH6.0~8.0的范围,在Cr2+、Cu2+、Mn2+、Ni2+、Zn2+的情况下调整为pH9.5~11.0的范围,在PO4 -的情况下调整为pH9.0~10.0的范围。作为pH调节剂,与第1不溶解处理槽1同样,可以使用苛性钠、硫酸等。
来自于第2不溶解处理槽2的排出水经过中间管线L3导入凝聚处理槽3。凝聚剂由凝聚剂供给槽10经过管线L10被供给至凝聚处理槽3中。凝聚剂只要是具有凝聚功能的物质就没有特别地限制,通常使用高分子凝聚剂。高分子凝聚剂可以适用非离子类高分子凝聚剂、阴离子类高分子凝聚剂、阳离子类高分子凝聚剂中的任意一种,例如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为含有铝离子的排水的情况下,非离子类高分子凝聚剂、阴离子类高分子凝聚剂作为上述高分子凝聚剂是有效的。
来自于凝聚处理槽3的排出水经过中间管线L4导入沉淀槽4中,在沉淀槽4中沉降分离为处理水和分离污泥11(沉降分离工序)。处理水经过处理水排出管线L7由沉淀槽4排出(处理水排出工序)。
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是随着排出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的工厂的新设置而新设的装置。因此,开始高密度污泥生成后不久,是工厂刚被新设置的阶段,从工厂排出的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的流量和无机类离子的浓度也较小。因此,沉淀槽4中,处于几乎没有分离污泥11的状态。因此,暂时不使排泥泵P1工作,而使分离污泥11积蓄。
不久,如果工厂为全面运作的状态,从工厂排出的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的流量和无机类离子的浓度变大,则沉淀槽4中分离污泥11的量慢慢增加。
在上述污泥积蓄工序中,测定沉淀槽4内的污泥界面S下方的区域(分离污泥区域)R2的体积相对于沉淀槽4的槽内液的液面下方的区域(槽内液区域)R1的体积的比例(以下,称为“污泥体积比例”)(参照图2)。另外,污泥界面S是指分离污泥区域R2的最上面,分离污泥区域R2中包括分离污泥11。
在此,可以如下判定上述污泥体积比例。即,首先,预先确认沉淀槽4的槽内液区域R1的体积与沉淀槽4的内壁面的槽内液的水面的位置的关系。只要确认该关系,则通过确认槽内液中的分离污泥区域R2的污泥界面S的位置以及槽内液的液面L的位置,从而可以判定上述污泥体积比例。分离污泥区域R2的污泥界面S的位置可以通过例如设置于沉淀槽4中的污泥界面计(没有图示)来确认。
而且,如果上述污泥体积比例达到5~15vol%的规定值,就开始污泥循环工序、即高密度污泥生成工序。
具体来说,至少一部分分离污泥11由污泥供给泵P2从沉淀槽4中经过分离污泥供给管线L5供给至污泥改性槽5中(分离污泥供给工序)。关于分离污泥11,将其至少一部分供给至污泥改性槽5中即可,可以根据需要仅供给一部分,也可以全部供给。
在污泥改性槽5中,从含反离子物质供给槽(没有图示)中经过管线L12导入含反离子物质。由此,在导入污泥改性槽5的分离污泥11的表面上吸附含反离子物质中的反离子,生成吸附污泥(吸附污泥生成工序)。含反离子物质只要是含有能够与无机类离子形成不溶物的反离子的物质即可。在无机类离子为例如金属离子的情况下,作为反离子可以使用氢氧化物离子。在该情况下,作为含反离子物质,可以使用含有氢氧化物离子的物质,例如Ca(OH)2或NaOH等。另外,作为含反离子物质,也可以使用含有氯化物离子的物质,例如CaCl2。在无机类离子为氟离子的情况下,作为反离子,除了氢氧化物离子以外,也可以使用Ca2+等。在无机类离子为磷酸离子、硫酸离子、亚硫酸离子的情况下,可以使用Fe2+、Fe3+或Ca2+等。由此生成的吸附污泥由污泥改性槽5经过吸附污泥供给管线L11供给至第1不溶解处理槽1。而且,在第1不溶解处理槽1中,使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与吸附污泥接触。由此,使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中的无机类离子与吸附污泥的反离子进行反应,使其不溶解(不溶解工序)。此时,为了使无机类离子与反离子反应从而使之不溶,第1不溶解处理槽1的槽内液的pH根据生成的不溶物而不同,通常适当调整为pH4~12的规定的范围内。此时,如上所述,通过由pH调节剂供给槽8经过管线L8供给pH调节剂,可以调整pH。作为pH调节剂,可以使用上述苛性钠、硫酸或盐酸等。
来自于第1不溶解处理槽1的排出水通过中间管线L2导入第2不溶解处理槽2中。在第2不溶解处理槽2中,从pH调节剂供给槽9经过管线L9供给pH调节剂。此时,第2不溶解处理槽2的槽内液的pH通常与第1不溶解处理槽1同样,根据生成的不溶处理物适当调整为pH4~12的规定的范围内。作为pH调节剂,可以使用上述的苛性钠、硫酸等。
来自于第2不溶解处理槽2的排出水经过中间管线L3导入凝聚处理槽3。在凝聚处理槽3中,从凝聚剂供给槽10经过管线L10供给凝聚剂。作为凝聚剂,可以使用上述的凝聚剂。
来自于凝聚处理槽3的排出水经过中间管线L4导入沉淀槽4,在沉淀槽4中沉降分离为处理水和分离污泥11(沉降分离工序)。处理水经过处理水排出管线L7从沉淀槽4中排出(处理水排出工序)。
然后,如上所述,至少一部分分离污泥11由污泥供给泵P2从沉淀槽4经过分离污泥供给管线L5供给至污泥改性槽5(分离污泥供给工序)。
通过重复进行上述一系列的工序,生成高密度污泥。
接着,一边继续生成·增长高密度污泥,一边设定控制目标值以使上述污泥体积比例为30vol%以下而开始控制(参照图2)。
此时,预先在5~15vol%的范围内确定规定值,根据与上述规定值相比上述污泥体积比例的控制目标值更小、相同或更大的不同情况,其后的工序不同。
(1)上述污泥体积比例的控制目标值小于上述规定值的情况
高密度污泥生成工序开始后,使排泥泵P1工作,经过污泥排出管线L6开始排泥,使沉淀槽4中的污泥量减少。而且,如果上述污泥体积比例到达控制目标值,就通过调整排泥泵P1的输出功率来限制排泥量,以使污泥体积比例成为控制目标值的方式进行控制。
(2)上述污泥体积比例的控制目标值与上述规定值相等的情况
高密度污泥生成工序开始后,使排泥泵P1工作,经过污泥排出管线L6开始排泥,通过调整排泥泵P1的输出功率来限制排泥量,以使污泥体积比例成为控制目标值的方式进行控制。
(3)上述污泥体积比例的控制目标值比上述规定值大的情况
高密度污泥生成工序开始后,不使排泥泵P1工作,仍旧不经过污泥排出管线L6开始排泥。于是,污泥量增加,上述污泥体积比例到达控制目标值。在该阶段中,使排泥泵P1工作,经过污泥排出管线L6开始排泥,沉淀槽4中进行每次少量排泥。而且,通过调整排泥泵P1的输出功率来限制排泥量,以使污泥体积比例成为控制目标值的方式进行控制。
此时,操作者一边监测污泥界面计(没有图示)和污泥浓度计7等,一边通过使泵P1输出从而调整排泥量。另外,关于排泥量,也可以根据经验预先确认启动工序中每单位时间的排泥量(排泥速度),从而基于该排泥速度与排泥时间确定排泥量。
为了控制上述污泥体积比例成为30vol%以下,具体来说,只要通过设置于沉淀槽4中的污泥界面计来监测污泥界面S的位置,如果污泥界面S的位置到达规定的位置,就由排泥泵P1经过分离污泥供给管线L5和污泥排出管线L6使分离污泥11排出即可。
通过如上所述控制污泥体积比例,在沉淀槽4中,可以抑制分离污泥11中的高密度污泥的比例变低这一情况,能够抑制由于过量的凝聚群而造成的高密度污泥的生成的迟缓。因此,根据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充分生成高密度污泥,其结果,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高密度污泥的浓度。即,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其结果,可以提早进行启动后的主运转。另外,如果以使沉淀槽4内的污泥体积比例超过体积的30vol%的方式进行控制,则不能在短时间内充分生成高密度污泥,为了提高高密度污泥的浓度需要明显花费时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启动工序中初期进行的污泥积蓄工序中,一旦增加污泥至相当多的污泥量(例如,5~15vol%)之后就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工序。由此,在高密度污泥生成工序中的污泥循环过程中,即使在污泥改性槽5、第1不溶解处理槽1、第2不溶解处理槽2和凝聚处理槽3中提取污泥而最终回到沉淀槽4的污泥量减少,也可以确保生成高密度污泥所需要的污泥量。
优选以使污泥体积比例成为4~30vol%的方式进行控制,更优选以成为10~20vol%的方式进行控制。在该情况下,启动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时,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充分提高高密度污泥浓度。即,可以在更短时间内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其结果,可以进一步提早进行启动后的主运转。
如上所述启动工序结束。在此,启动工序是否结束取决于高密度污泥的生成是否充分。而且,判断高密度污泥的生成是否充分的基准根据作为处理对象的排水中的无机类离子的种类而不同。即,在无机类离子为Al3+、Fe2+、Fe3+、Cr2+、F-、PO4 2-或SO4 2-的情况下,它们容易使污泥浓度上升。因此,污泥浓度到达在150~350g/L(优选为200~300g/L)的范围内任意设定的数值的时刻,判定为启动工序结束。另一方面,在无机类离子为Cu2+、Mn2+、Ni2+、Zn2+的情况下,它们难以使污泥浓度上升。因此,污泥浓度到达在50~150g/L(优选为80~120g/L)的范围内任意设定的数值的时刻,判定为启动工序结束。另外,判定高密度污泥是否充分生成的基准根据无机类离子的种类而不同,是由于高密度化的容易程度、即改性的容易程度根据无机类离子的不同而不同所造成的。另外,基于污泥浓度进行是否生成高密度污泥的判定的理由如下所述。即,是由于,因为在现场难以确认污泥的结晶结构和污泥的干燥等,所以不直接测定污泥密度,而是测定污泥浓度,并基于污泥浓度来推定污泥的充分高密度化,这使得判定启动工序的结束变得容易。
如上所述启动工序结束后,就进行主运转工序。在主运转工序中,在沉淀槽4的分离污泥11中充分生成高密度污泥。因此,不需要进行控制以使沉淀槽4内的上述污泥体积比例为30vol%以下,因此,可以以超过30vol%的污泥体积比例来进行控制。在该情况下,启动工序结束后,需要增加沉淀槽4中的污泥量。但是,在主运转工序中,沉淀槽4的污泥体积比例通常为50vol%以下。另外,启动后也可以以30vol%以下的污泥体积比例进行控制,该情况下的污泥体积比例与启动工序时的污泥体积比例相同。
<第2实施方式>
接着,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涉及的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方法的第2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为在没有污泥改性槽5的水处理装置(以下,称为“已有水处理装置”)中设置污泥改性槽5而成的装置的情况、即改造已有水处理装置得到的装置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或同等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将已有水处理装置改造成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情况下,一边继续已有水处理装置中的水处理运转,一边进行在分离污泥供给管线L5上设置污泥改性槽5,一旦设置结束,来自于沉淀槽4的分离污泥11供给至污泥改性槽5,开始污泥的高密度化。即,开始启动工序。此时,将排水供给至已有水处理装置的工厂通常处于全面运作的状态。因此,在开始生成高密度污泥的同时,从工厂排出的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的流量和无机类离子的浓度变大,沉淀槽4中大多也存在充分量的分离污泥11。具体来说,分离污泥11大多以20~50vol%的污泥体积比例存在。
因此,本实施方式在启动工序不包括污泥积蓄工序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使污泥积蓄于沉淀槽4中,而以使沉淀槽4中的上述污泥体积比例为30vol%以下的方式开始控制。在此,在启动工序开始时,在沉淀槽4中的上述污泥体积比例比30vol%大的情况下,使排泥泵P1工作从而使污泥量减少。而且,上述污泥体积比例到达30vol%以下的控制目标值之后,以上述污泥体积比例成为控制目标值的方式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在启动工序开始时,在沉淀槽4中的上述污泥体积比例为30vol%以下的情况下,根据需要使排泥泵P1工作,使污泥量增加或减少。而且,上述污泥体积比例达到30vol%以下的控制目标值之后,以使上述污泥体积比例成为控制目标值的方式进行控制。
本发明并没有被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凝聚处理槽3,但也可以省略凝聚处理槽3。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是本发明并没有被限定于下述实施例。
<Al排水>
(实施例1)
如下所述,进行图1所示的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另外,作为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使用沉淀槽4中不存在分离污泥11的装置、即沉淀槽4中的污泥体积比例为0%的装置。
首先,作为处理对象即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将铝离子浓度为1000mg/L的铝排水(以下,称为“A1排水”)经过导入管线L1导入第1不溶解处理槽1。
此时,以使第1不溶解处理槽1的槽内液中的pH值为6.5左右的方式适当供给硫酸调整pH值。但是,在第1不溶解处理槽1中,pH变动较大。然后,来自于第1不溶解处理槽1的排出水经过中间管线L2导入第2不溶解处理槽2。在第2不溶解处理槽2中,从pH调节剂供给槽9经过管线L9,适当供给pH调节剂苛性钠、硫酸,以使第2不溶解处理槽2的槽内液中的pH值成为7.0的方式进行调整。
来自于第2不溶解处理槽2的排出水经过中间管线L3导入凝聚处理槽3。在凝聚处理槽3中,从凝聚剂供给槽10经过管线L10,供给高分子凝聚剂。
来自于凝聚处理槽3的排出水经过中间管线L4导入沉淀槽4,在沉淀槽4中沉降分离为处理水和分离污泥。处理水经过处理水排出管线L7从沉淀槽4中排出。这样,使污泥积蓄于沉淀槽4中。
而且,在积蓄污泥期间,测定沉淀槽4中的污泥体积比例。
在此,用如下的方法判定污泥体积比例。即,首先,预先确认沉淀槽4的槽内液区域R1的体积与沉淀槽4的内壁面上的槽内液的水面的位置的关系,通过确认槽内液中的分离污泥区域R2的污泥界面S的位置以及槽内液的液面L的位置,从而判定上述污泥体积比例。通过设置于沉淀槽4中的污泥界面计(没有图示)确认分离污泥区域R2的污泥界面S的位置。
然后,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将污泥积蓄至10vol%,如果上述污泥体积比例达到10vol%,就开始污泥循环工序、即高密度污泥生成工序。
具体来说,首先,将一部分分离污泥由污泥供给泵P2,从沉淀槽4经过分离污泥供给管线L5供给至污泥改性槽5。另一方面,在污泥改性槽5中,经过管线L12导入作为含反离子物质的氢氧化钙。而且,使导入的氢氧化钙吸附于分离污泥11的表面,生成吸附污泥。
然后,将吸附污泥由污泥改性槽5经过吸附污泥供给管线L11供给至第1不溶解处理槽1,在第1不溶解处理槽1中,使Al排水与吸附污泥接触。由此,使Al排水中的铝离子与吸附污泥的反离子即氢氧化物离子进行反应,使之不溶。此时,由pH调节剂供给槽8经过管线L8供给作为pH调节剂的硫酸,由此调整pH。
来自于第1不溶解处理槽1的排出水经过中间管线L2导入第2不溶解处理槽2。在第2不溶解处理槽2中,由pH调节剂供给槽9经过管线L9供给作为pH调节剂的苛性钠和硫酸。
来自于第2不溶解处理槽2的排出水经过中间管线L3导入凝聚处理槽3。在凝聚处理槽3中,从凝聚剂供给槽10供给高分子凝聚剂。
来自于凝聚处理槽3的排出水经过中间管线L4导入沉淀槽4,在沉淀槽4中使之沉降分离为处理水和分离污泥11。处理水经过处理水排出管线L7从沉淀槽4中排出。
通过重复进行上述一系列工序,生成高密度污泥。另一方面,在污泥体积比例达到10vol%之后,在沉淀槽4中进行排泥,使沉淀槽4中的污泥体积比例减少至3vol%。
其后,在沉淀槽4中进行排泥,一边以使上述污泥体积比例为3vol%的方式进行控制,一边使污泥高密度化。
在此,用如下的方法判定沉淀槽4内的上述污泥体积比例。即,预先确定导入沉淀槽4的槽内液的体积与沉淀槽4的内壁面上的槽内液的水面的位置的关系,基于该关系,确认槽内液中的分离污泥区域R2的污泥界面S的位置以及槽内液区域R1的液面L的位置,由此判定作为槽内液区域R1中的分离污泥区域R2的体积的比例的污泥体积比例。
具体来说,用如下的方法进行沉淀槽4内的上述污泥体积比例的控制。即,通过调整排泥泵P1的输出功率,限制排泥量,以使污泥体积比例为控制目标值的方式进行。另外,使用设置于沉淀槽4中的污泥界面计,监测污泥界面S的位置,在确认污泥界面S的位置较大地偏离上述污泥体积比例为3vol%的位置的情况下,适当地手工调整污泥的排出量。
如上所述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
(实施例2)
除了以使污泥体积比例为4vol%的方式控制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
(实施例3)
除了以使污泥体积比例为6vol%的方式控制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
(实施例4)
除了在污泥体积比例达到10vol%之后,以使沉淀槽4中的污泥体积比例成为10vol%的方式进行控制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
(实施例5)
在污泥体积比例达到10vol%之后也继续增加沉淀槽4中的污泥的量,沉淀槽4中的污泥体积比例达到15vol%之后,以使污泥体积比例成为15vol%的方式进行控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
(实施例6)
在污泥体积比例达到10vol%之后也继续增加沉淀槽4中的污泥的量,在污泥体积比例达到20vol%之后,以使沉淀槽4中的污泥体积比例成为20vol%的方式进行控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
(实施例7)
在污泥体积比例达到10vol%之后也继续增加沉淀槽4中的污泥的量,在污泥体积比例达到25vol%之后,以使沉淀槽4中的污泥体积比例成为25vol%的方式进行控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
(实施例8)
在污泥体积比例达到10vol%之后也继续增加沉淀槽4中的污泥的量,在污泥体积比例达到30vol%之后,以使沉淀槽4中的污泥体积比例成为30vol%的方式进行控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
(比较例1)
在污泥体积比例达到10vol%之后也继续增加沉淀槽4中的污泥的量,在污泥体积比例达到32vol%之后,以使沉淀槽4中的污泥体积比例成为32vol%的方式进行控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
(比较例2)
在污泥体积比例达到10vol%之后也继续增加沉淀槽4中的污泥的量,在污泥体积比例达到50vol%之后,以使沉淀槽4中的污泥体积比例成为50vol%的方式进行控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
对于实施例1~8以及比较例1、2的各个启动方法,每隔1天取出沉淀槽4中的分离污泥11(污泥浓度C1)放入量筒,将静置24小时后的污泥的浓缩比例R作为量筒中污泥区域的容量比(静置24小时后的污泥区域的容量/静置24小时前的污泥区域的容量)进行测量,算出静置24小时后的污泥浓度C2(=C1/R)。此时,污泥浓度C1用污泥浓度计7进行测定。而且,分别在实施例1~8以及比较例1、2中测定直至污泥浓度C2达到300g/L为止的时间。将结果表示于表1中。
表1:
Figure BDA00002147573500171
另外,图3是表示对于实施例4和比较例1,沉淀槽4中的污泥浓度的随时间变化的结果的图表。
如表1所示,可知,实施例1~8的启动方法与比较例1~2的启动方法相比,直至污泥浓度达到300g/L的时间显著缩短。这通过观察图3也可以明确。即,如果比较实施例4的绘图与比较例1的绘图,则可知,从测定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实施例4的图与比较例1的图的间隔变大。因此,可以明确,实施例4相比于比较例1,污泥浓度在更短时间内达到300g/L。另外,对于达到150g/L、200g/L的时间也看到了与上述同样的倾向。在此,污泥浓度150g/L是作为充分生成高密度污泥的基准的污泥浓度。
由表1所示的结果可知,特别是通过使沉淀槽4的污泥体积比例为5vol%~25vol%,从而可以更显著地缩短污泥浓度到达300g/L的时间。
因此,可以确认,根据本发明,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将Al排水作为处理对象的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
<Fe排水>
(实施例9)
将作为处理对象的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由铝排水变更为含有铁离子的排水(铁离子(Fe3+)浓度:1000mg/L),使供给至污泥改性槽5的含反离子物质、与铁离子形成不溶物的反离子、第1不溶解处理槽1中的pH和第2不溶解处理槽2中的pH如表2所示,以使沉淀槽4中的污泥体积比例为15vol%的方式进行控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
(比较例3)
除了以使沉淀槽4中的污泥体积比例为35vol%的方式进行控制以外,与实施例9同样地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
<Cr排水>
(实施例10)
将作为处理对象的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由铝排水变更为含有铬离子的排水(铬离子(Cr2+)浓度:1000mg/L),使供给至污泥改性槽5的含反离子物质、与铬离子形成不溶物的反离子、第1不溶解处理槽1中的pH和第2不溶解处理槽2中的pH如表2所示,以使沉淀槽4中的污泥体积比例为13vol%的方式进行控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
(比较例4)
除了以使沉淀槽4中的污泥体积比例为33vol%的方式进行控制以外,与实施例10同样地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
<F排水>
(实施例11)
将作为处理对象的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由铝排水变更为含有氟离子的排水(氟离子(F-)浓度:1000mg/L),使供给至污泥改性槽5的含反离子物质、与氟离子形成不溶物的反离子、第1不溶解处理槽1中的pH和第2不溶解处理槽2中的pH如表2所示,以使沉淀槽4中的污泥体积比例为10vol%的方式进行控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
(比较例5)
除了以使沉淀槽4中的污泥体积比例为32vol%的方式进行控制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
<PO4排水>
(实施例12)
将作为处理对象的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由铝排水变更为含有磷酸离子的排水(磷酸离子(PO4 2-)浓度:1000mg/L),使供给至污泥改性槽5的含反离子物质、与磷酸离子形成不溶物的反离子、第1不溶解处理槽1中的pH和第2不溶解处理槽2中的pH如表2所示,以使沉淀槽4中的污泥体积比例为10vol%的方式进行控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
(比较例6)
除了以使沉淀槽4中的污泥体积比例为33vol%的方式进行控制以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
<SO4排水>
(实施例13)
将作为处理对象的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由铝排水变更为含有硫酸离子的排水(硫酸离子(SO4 2-)浓度:1000mg/L),使供给至污泥改性槽5的含反离子物质、与硫酸离子形成不溶物的反离子、第1不溶解处理槽1中的pH和第2不溶解处理槽2中的pH如表2所示,以使沉淀槽4中的污泥体积比例为10vol%的方式进行控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
(比较例7)
除了以使沉淀槽4中的污泥体积比例为33vol%的方式进行控制以外,与实施例13同样地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
对于实施例9~13以及比较例3~7的各个启动方法,每隔1天取出沉淀槽4中的分离污泥11(污泥浓度C1)放入量筒,将静置24小时后的污泥的浓缩比例R作为量筒中的污泥区域的容量之比(静置24小时后的污泥区域的容量/静置24小时前的污泥区域的容量)进行测量,算出静置24小时后的污泥浓度C2(=C1/R)。此时,污泥浓度C1用污泥浓度计7进行测定。而且,分别在实施例9~13以及比较例3~7中测定直至污泥浓度C2达到300g/L的时间。将结果表示于表2中。
表2:
Figure BDA00002147573500201
另外,图4是表示关于实施例9和比较例3的沉淀槽4中的污泥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结果的图表;图5是表示关于实施例10和比较例4的沉淀槽4中的污泥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结果的图表;图6是表示关于实施例11和比较例5的沉淀槽4中的污泥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结果的图表;图7是表示关于实施例12和比较例6的沉淀槽4中的污泥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结果的图表;图8是表示关于实施例13和比较例7的沉淀槽4中的污泥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结果的图表。
如表2所示,可知:实施例9~13的启动方法相比于比较例3~7的启动方法,显著缩短污泥浓度达到300g/L的时间。这通过观察图4~图8也可以明确。即,例如,如果比较实施例9的图与比较例3的图,则可知从测定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实施例9的图与比较例3的图间隔变大。因此,明确实施例9相比于比较例3,污泥浓度在更短时间内达到300g/L。另外,关于达到150g/L、200g/L的时间也可以看到与上述同样的倾向。该结果,在实施例10~13的启动方法中也是同样的。
因此,可以确认,根据本发明,也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以Fe排水、Cr排水、F排水、PO4排水、SO4排水为处理对象的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
<Cu排水>
(实施例14)
将作为处理对象的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由铝排水变更为含有铜离子的排水(铜离子(Cu2+)浓度:1000mg/L),使供给至污泥改性槽5的含反离子物质、与铜离子形成不溶物的反离子、第1不溶解处理槽1中的pH和第2不溶解处理槽2中的pH如表3所示,以使上述污泥体积比例为12vol%的方式进行控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
(比较例8)
除了以使污泥体积比例为33vol%的方式进行控制以外,与实施例14同样地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
<Mn排水>
(实施例15)
将作为处理对象的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由铝排水变更为含有锰离子的排水(锰离子(Mn2+)浓度:1000mg/L),使供给至污泥改性槽5的含反离子物质、与锰离子形成不溶物的反离子、第1不溶解处理槽1中的pH和第2不溶解处理槽2中的pH如表3所示,以使上述污泥体积比例为12vol%的方式进行控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
(比较例9)
除了以使污泥体积比例为32vol%的方式进行控制以外,与实施例15同样地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
<Ni排水>
(实施例16)
将作为处理对象的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由铝排水变更为含有镍离子的排水(镍离子(Ni2+)浓度:1000mg/L),使供给至污泥改性槽5的含反离子物质、与镍离子形成不溶物的反离子、第1不溶解处理槽1中的pH和第2不溶解处理槽2中的pH如表3所示,以使沉淀槽4中的污泥体积比例为12vol%的方式进行控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
(比较例10)
除了以使沉淀槽4中的污泥体积比例为33vol%的方式进行控制以外,与实施例16同样地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
<Zn排水>
(实施例17)
将作为处理对象的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由铝排水变更为含有锌离子的排水(锌离子(Zn2+)浓度:1000mg/L),使供给至污泥改性槽5的含反离子物质、与锌离子形成不溶物的反离子、第1不溶解处理槽1中的pH和第2不溶解处理槽2中的pH如表3所示,以使沉淀槽4中的污泥体积比例为12vol%的方式进行控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
(比较例11)
除了以使沉淀槽4中的污泥体积比例为33vol%的方式进行控制以外,与实施例17同样地进行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
对于实施例14~17以及比较例8~11的各个启动方法,每隔1天取出沉淀槽4中的分离污泥11(污泥浓度C1)放入量筒,将静置24小时后的污泥的浓缩比例R作为量筒中的污泥区域的容量之比(静置24小时后的污泥区域的容量/静置24小时前的污泥区域的容量)进行测量,算出静置24小时后的污泥浓度C2(=C1/R)。此时,污泥浓度C1用污泥浓度计7进行测定。而且,分别在实施例14~17以及比较例8~11中测定直至污泥浓度C2达到100g/L的时间。将结果表示于表3中。
表3:
另外,图10是表示关于实施例14和比较例9的沉淀槽4中的污泥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结果的图表;图11是表示关于实施例15和比较例10的沉淀槽4中的污泥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结果的图表;图12是表示关于实施例17和比较例11的沉淀槽4中的污泥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结果的图表。
如表3所示,可知实施例14~17的启动方法相比于比较例8~11的启动方法,显著缩短污泥浓度达到100g/L的时间。这通过观察图9~图12也可以明确。即,例如,如果比较实施例14的图与比较例8的图,则可知从测定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实施例14的图与比较例8的图的间隔变大。由此明显可知实施例14相比于比较例8,污泥浓度在更短时间内达到100g/L。另外,关于达到50g/L、80g/L的时间也可以看到与上述同样的倾向。该结果,在实施例14~17的启动方法中也是同样的。
因此,可以确认,根据本发明,也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以Cu排水、Mn排水、Ni排水和Zn排水为处理对象的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
符号的说明
1…第1不溶解处理槽
2…第2不溶解处理槽
3…凝聚处理槽
4…沉淀槽
5…污泥改性槽
L5…分离污泥供给管线
L12…管线(含反离子物质的供给装置)
V1…阀门(含反离子物质的供给装置)
R1…槽内液区域
R2…分离污泥区域
S…污泥界面
L…液面

Claims (7)

1.一种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具备:
不溶解处理槽,使导入的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中的无机类离子不溶;
沉淀槽,将从所述不溶解处理槽导入的排出水沉降分离为处理水和分离污泥;
分离污泥供给管线,连接所述沉淀槽和所述不溶解处理槽;
污泥改性槽,设置于所述分离污泥供给管线上,使包含与所述无机类离子形成不溶物的反离子的含反离子物质吸附于从所述沉淀槽经过所述分离污泥供给管线导入的分离污泥的表面,将得到的吸附污泥供给所述不溶解处理槽;以及
含反离子物质供给装置,将所述含反离子物质供给所述污泥改性槽,
所述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通过重复一系列工序,从而生成高密度污泥,进行主运转,所述一系列工序包括:
不溶解工序,使导入至所述不溶解处理槽的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与由所述污泥改性槽供给的所述吸附污泥接触,使所述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中的无机类离子与所述吸附污泥的所述反离子进行反应,从而使其不溶解;
沉降分离工序,在所述沉淀槽中将从所述不溶解处理槽导入的排出水沉降分离为处理水和分离污泥;
分离污泥供给工序,将从所述沉淀槽排出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分离污泥经过所述分离污泥供给管线供给所述污泥改性槽;以及
吸附污泥生成工序,使所述含反离子物质吸附于被导入所述污泥改性槽的所述分离污泥的表面,
在所述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所述主运转之前进行的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方法中:
包括高密度污泥生成工序,其中通过重复所述一系列的工序从而由所述装置内的低密度污泥生成高密度污泥,
并且包括控制工序,在该高密度污泥生成工序中进行控制以使污泥体积比例为30vol%以下,所述污泥体积比例是分离污泥区域的体积相对于槽内液区域的体积的比例,所述分离污泥区域是所述沉淀槽内的污泥界面下方的区域,所述槽内液区域是所述沉淀槽的槽内液的液面下方的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使所述污泥体积比例为4~30vol%的方式进行控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
排水导入工序,将所述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导入所述不溶解处理槽中;以及
处理水排出工序,排出所述沉淀槽中通过沉降分离而得到的处理水,
所述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是工厂排水。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高密度污泥生成工序之前,进一步包括:污泥积蓄工序,将所述含有无机类离子的排水导入所述不溶解处理槽中,在所述沉淀槽中将从所述不溶解处理槽导入的排出水沉降分离为处理水和分离污泥,使污泥积蓄于所述沉淀槽中,
在所述污泥积蓄工序开始时,所述污泥体积比例为0vol%。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预先在5~15%的范围内确定规定值,
在所述污泥体积比例的控制目标值小于所述规定值的情况下,在所述污泥积蓄工序中使所述污泥体积比例到达规定值,在所述高密度污泥生成工序中,通过在所述沉淀槽中进行排泥,从而使所述沉淀槽中的所述污泥体积比例减少,使所述污泥体积比例到达所述控制目标值之后,一边在所述沉淀槽中进行排泥,一边进行控制以使所述污泥体积比例达到所述控制目标值;
在所述污泥体积比例的控制目标值与所述规定值相等的情况下,在所述高密度污泥生成工序中,一边在所述沉淀槽中进行排泥,一边进行控制以使所述污泥体积比例达到所述控制目标值;
在所述污泥体积比例的控制目标值比所述规定值大的情况下,在所述污泥积蓄工序中使所述污泥体积比例达到所述规定值,进一步,在所述高密度污泥生成工序中,在所述沉淀槽中不进行排泥而使所述沉淀槽中的所述污泥体积比例增加,在使所述污泥体积比例到达所述控制目标值之后,一边在所述沉淀槽中进行排泥,一边进行控制以使所述污泥体积比例达到所述控制目标值。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无机类离子为Al3+、Fe2+、Fe3+、Cr2+、F-、PO4 2-或SO4 2-,污泥浓度到达设定在150~350g/L的范围内的规定值的时刻判定为启动工序结束。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无机类离子为Cu2+、Mn2+、Ni2+或Zn2+,污泥浓度到达设定在50~150g/L的范围内的规定值的时刻判定为启动工序结束。
CN201180014314.1A 2010-03-18 2011-03-17 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方法 Active CN1028031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63284 2010-03-18
JP2010-063284 2010-03-18
PCT/JP2011/056477 WO2011115230A1 (ja) 2010-03-18 2011-03-17 高密度汚泥生成型水処理装置の立上げ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3155A true CN102803155A (zh) 2012-11-28
CN102803155B CN102803155B (zh) 2014-01-01

Family

ID=44649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4314.1A Active CN102803155B (zh) 2010-03-18 2011-03-17 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700036B2 (zh)
KR (1) KR101442937B1 (zh)
CN (1) CN102803155B (zh)
TW (1) TWI568681B (zh)
WO (1) WO2011115230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41572A (ja) * 1994-03-07 1995-09-19 Kurita Water Ind Ltd 金属含有排水の処理方法
JP3196640B2 (ja) * 1996-06-12 2001-08-06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フッ素除去装置
CN1369442A (zh) * 2001-12-28 2002-09-18 赵金标 酸性废水高密度污泥处理工艺
JP2006272121A (ja) * 2005-03-29 2006-10-12 Kurita Water Ind Ltd 水処理装置の立ち上げ方法
WO2008120704A1 (ja) * 2007-03-30 2008-10-09 Kurita Water Industries Ltd. フッ素含有排水の処理装置および処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67994A (ja) * 1991-02-25 1992-09-24 Kurita Water Ind Ltd 金属含有廃水の処理方法
JP2910346B2 (ja) * 1991-08-29 1999-06-23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重金属含有廃水の処理方法
JP3256606B2 (ja) * 1993-09-20 2002-02-12 日新製鋼株式会社 高密度汚泥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JP3463493B2 (ja) * 1997-01-17 2003-11-05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凝集沈殿装置
GB2354516A (en) * 1998-07-17 2001-03-28 Nec Corp Method for treating a fluorine-containing waste water and treating apparatus
JP3796416B2 (ja) * 2000-08-17 2006-07-12 定瞭 村上 電解法を用いた有機性汚水の浄化方法
JP3954391B2 (ja) * 2002-01-15 2007-08-08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凝集沈殿装置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JP4173899B2 (ja) * 2006-04-07 2008-10-29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汚泥脱水装置及び汚泥脱水方法
KR20090006827A (ko) * 2008-10-01 2009-01-15 쿠리타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기성 배수의 생물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JP4937228B2 (ja) * 2008-10-10 2012-05-23 オルガノ株式会社 凝集沈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41572A (ja) * 1994-03-07 1995-09-19 Kurita Water Ind Ltd 金属含有排水の処理方法
JP3196640B2 (ja) * 1996-06-12 2001-08-06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フッ素除去装置
CN1369442A (zh) * 2001-12-28 2002-09-18 赵金标 酸性废水高密度污泥处理工艺
JP2006272121A (ja) * 2005-03-29 2006-10-12 Kurita Water Ind Ltd 水処理装置の立ち上げ方法
WO2008120704A1 (ja) * 2007-03-30 2008-10-09 Kurita Water Industries Ltd. フッ素含有排水の処理装置および処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20124447A (ko) 2012-11-13
CN102803155B (zh) 2014-01-01
KR101442937B1 (ko) 2014-09-22
JP5700036B2 (ja) 2015-04-15
WO2011115230A1 (ja) 2011-09-22
TW201206840A (en) 2012-02-16
TWI568681B (zh) 2017-02-01
JPWO2011115230A1 (ja) 201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64165B2 (en) Separation method for zinc sulfide
JP5005225B2 (ja) 弗素含有廃液の処理方法
CN103993173B (zh) 用于氢氧化镍钴除氯的方法
CN112961981B (zh) 集约化大规模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母液连续处理系统及方法
JP5464234B2 (ja) フッ素含有水の処理方法
CN102145946B (zh) 一种螯合-聚沉-超滤组合处理废水中微量镉的方法
CN104213183A (zh) 酸性电镀锡液铅离子处理方法
JP2010094647A (ja) 排水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排水処理方法
CN102803155B (zh) 高密度污泥生成型水处理装置的启动方法
CN103145263B (zh) 一种脱除水溶液中微量锰的方法
CN106744761A (zh) 一种脱除湿法稀磷酸中重金属的技术
CN201660689U (zh) 助镀液除铁盐设备
JP4678599B2 (ja) リン酸含有排水の処理方法
JP5338432B2 (ja) 無機イオン含有排水の処理方法
DE102004061255B4 (de) Verfahren für den kontinuierlichen Betrieb von sauren oder alkalischen Zink- oder Zinklegierungsbädern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selben
CN104445724A (zh) 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中高氯根废水回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1979551B (zh) 一种用以替代热扩散电镀线磷化的清洗方法
CN2921035Y (zh) 一种超声除钙槽
JPWO2013024816A1 (ja) 微細藻類の分離回収方法
CN102943176A (zh) 从富钒解吸液中去除硅磷杂质的方法
CN103112939B (zh) 一种脱除水溶液中微量铜的方法
JP2013202510A (ja) リン含有水の処理方法
CN204224367U (zh) 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中高氯根废水回用装置
CN216236433U (zh) 镀镍废液处理装置
CN108751152B (zh) 提高湿法磷酸生产的工业磷酸一铵的pH值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