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2530A -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82530A
CN102782530A CN2011800122910A CN201180012291A CN102782530A CN 102782530 A CN102782530 A CN 102782530A CN 2011800122910 A CN2011800122910 A CN 2011800122910A CN 201180012291 A CN201180012291 A CN 201180012291A CN 102782530 A CN102782530 A CN 1027825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iffusing layer
particulate
dazzle property
fine partic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229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82530B (zh
Inventor
儿玉崇
本田诚
铃木裕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82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25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825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25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94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adapted to provide an additional optical effect, e.g. anti-reflection or filt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眩性膜,其防眩性优异,同时能够充分地抑制褪色的发生,对比度高,此外还能够适宜地防止晃眼的发生。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眩性膜,其特征在于,该防眩性膜具有透光性基材和漫射层,该漫射层形成于该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且表面具有凹凸形状,上述漫射层是将含有微粒(A)和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作为必要成分的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涂布液涂布到上述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干燥而形成涂膜,并使该涂膜固化而成的,上述漫射层中的微粒(A)的50%以上形成了凝聚的2个的凝聚体,其中,连接彼此中心的直线相对于上述透光性基材的表面形成倾斜角。

Description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眩性膜、该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CRT)、液晶显示屏(LCD)、等离子体显示屏(PDP)、电致发光显示屏(ELD)、电子纸等图像显示装置中,通常,在最外表面设置有用于防反射的光学层积体。这样的防反射用光学层积体通过光的漫射或干涉而抑制图像的映入,降低反射率。
作为防反射用光学层积体之一,在透明性基材的表面形成了具有凹凸形状的防眩层的防眩性膜是众所周知的。该防眩性膜利用表面的凹凸形状而使外部光漫射,由此能够防止可见性的降低。另外,这样的防眩性膜通常设置于图像显示装置的最外表面,因此还要求具有某种程度的硬涂性。
作为现有的防眩性膜,例如,涂布包含二氧化硅(硅石)等填料的树脂而形成了防眩层的防眩性膜是众所周知的(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2)。
作为这样的现有防眩性膜,具有以下类型:将凝聚颗粒及无机和/或有机填料添加到树脂中,在层表面形成凹凸形状的类型;或者,在层表面层积具有凹凸的膜,从而转印凹凸形状的类型;以及,利用两种以上的聚合物等构成粘合剂的化合物彼此之间的相容性使其相分离,从而形成凹凸形状的类型;等等。
无论为何种类型,这样的现有的防眩性膜均欲利用防眩层的表面形状的作用来得到光漫射和防眩作用,为了提高防眩性,需要增大防眩层表面的凹凸形状。作为增大防眩层的表面的凹凸形状的方法,例如,已知使防眩层含有凝聚体的方法,该凝聚体是使微粒凝聚而成的,例如,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一种防眩层,其包含作为微细颗粒的一次颗粒凝聚而成的凝聚形态的颗粒。
但是,关于专利文献3中的凝聚形态的颗粒,一次颗粒的平均粒径极小,为0.005μm~0.03μm,事实上难以任意地控制使这样的微细一次颗粒大量凝聚而成的凝聚形态,存在无法将所形成的防眩层的表面的凹凸形状控制为所期望的形状的问题。
另外,例如,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一种光学层积体,其中,总雾度值与内部雾度值存在特定的关系,在最外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防眩层包含凝聚型微粒。
但是,专利文献4记载的防眩层并没有对微粒的凝聚状态的控制进行研究,并且包含了大量微粒在防眩层的厚度方向上凝聚而成的凝聚体及在防眩层的面内方向凝聚而成的凝聚体。因此,专利文献4记载的光学层积体中,在防眩层的表面形成大量的大凸部,无法充分地抑制褪色的发生,还可能产生被称为所谓晃眼的闪烁光辉,显示画面的可见性有时降低。
另外,例如,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一种防眩性膜,其具备含有微粒的凝聚体的防眩层,该防眩层的表面的微细凹凸形状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和均方根斜率RΔq在预定的范围内。
但是,专利文献5记载的防眩层是微粒的凝聚体在防眩层的面内方向凝聚而成的,包含这样的凝聚体的防眩层不仅无法得到充分的防眩性能,而且在面内方向凝聚的凝聚体还会使反射光增大,引起褪色。
此外,例如,专利文献6记载了一种防眩层表面的十点表面粗糙度在预定的范围内的防眩膜,记载了该防眩层包含无定形凝聚体的颗粒。
但是,专利文献6中并没有研究防眩层所含有的无定形凝聚体的颗粒的凝聚状态,记载了防眩层中含有颗粒在防眩层的高度方向凝聚而成的凝聚体及颗粒在防眩层的面内方向凝聚而成的凝聚体。因此,在专利文献6记载的防眩膜中,在防眩层的表面形成大量的大凸部,无法充分地抑制褪色的发生,另外还可能产生被称为所谓晃眼的闪烁的光辉,或者显示画面的可见性降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187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2010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008782号公报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08-020587号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8-233870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8-1913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鉴于上述现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眩性膜,其防眩性优异,同时能够充分地抑制褪色的发生,对比度高,还能够适宜地防止晃眼的发生等,此外还具备硬涂性;另外提供该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适用了该防眩性膜的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眩性膜,其特征在于,该防眩性膜具有透光性基材和漫射层,该漫射层形成于该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且表面具有凹凸形状,上述漫射层是将含有微粒(A)和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作为必要成分的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涂布液涂布到上述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干燥而形成涂膜,并使该涂膜固化而成的,上述漫射层中的微粒(A)的50%以上形成了凝聚的2个的凝聚体,其中,连接彼此中心的直线相对于上述透光性基材的表面形成倾斜角。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连接形成上述凝聚体的2个微粒(A)的彼此中心的直线与透光性基材的表面所形成的倾斜角优选为20°~70°。
另外,上述涂布液优选还含有层状无机化合物。
另外,上述层状无机化合物优选为滑石。
另外,相对于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100质量份,层状无机化合物的含量优选为2质量份~40质量份。
另外,上述微粒(A)优选为苯乙烯微粒和/或丙烯酸-苯乙烯共聚微粒。
另外,在将上述微粒(A)的平均粒径设为DA时,该DA相对于漫射层的厚度T优选满足下述式(A)。
(1.34×DA)<T<(1.94×DA) (A)
另外,上述涂布液优选还含有有机微粒(B),漫射层中的上述有机微粒(B)的平均粒径优选大于上述漫射层中的微粒(A)的平均粒径。
另外,上述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B)优选不凝聚。
另外,上述涂布液优选含有溶胀有机微粒(B)的溶剂。
另外,上述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B)优选具有浸渗了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浸渗层,该浸渗层的平均厚度优选为0.01μm~1.0μm。
另外,在将上述有机微粒(B)的平均粒径设为DB时,该DB相对于漫射层的厚度T优选满足下述式(B)。
DB<T  (B)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为具有透光性基材和漫射层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该漫射层形成于该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且表面具有凹凸形状,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将含有微粒(A)和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作为必要成分的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涂布液涂布到上述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干燥而形成涂膜,并使该涂膜固化而形成上述漫射层,上述漫射层中的微粒(A)的50%以上形成了凝聚的凝聚体,其中,连接彼此中心的直线相对于上述透光性基材的表面形成倾斜角。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偏振片,其特征在于,其为具备偏光元件的偏振片,在上述偏光元件的表面具备本发明的防眩性膜。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在最外表面具备本发明的防眩性膜或者本发明的偏振片。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具有透光性基材和漫射层,该漫射层形成于该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且表面具有凹凸形状。
上述透光性基材优选具备平滑性、耐热性,且机械强度优异。作为形成上述透光性基材的材料的具体例,可以举出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三乙酸纤维素、二乙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醚砜、聚砜、聚丙烯、聚甲基戊烯、聚氯乙烯、聚乙烯醇缩醛、聚醚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氨酯、或者环聚烯烃等热塑性树脂,优选可以举出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三乙酸纤维素。
上述透光性基材优选以富于柔软性的膜状体的形式使用,但是根据要求固化性的使用方式,也可以使用这些热塑性树脂的板,此外还可以使用玻璃板的板状体。
作为上述透光性基材的厚度,优选为20μm~300μm,更优选上限为200μm、下限为30μm。透光性基材为板状体时,也可以为超过这些厚度的厚度。
另外,上述透光性基材在其上形成防眩层时,为了提高粘接性,除了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皂化处理、氧化处理等物理处理之外,可以预先进行锚定剂或称为底涂料的涂料的涂布。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上述漫射层是将以下涂布液涂布到上述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干燥而形成涂膜,并使该涂膜固化而成的,该涂布液含有微粒(A)和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作为必要成分的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单体是指,为了进行电离射线固化而形成聚合物膜,包含能够形成该聚合物膜的基本结构的结构单元的所有分子。即,若低聚物和预聚物为固化膜的基本单元,则也包含低聚物和预聚物。
本发明中,上述单体优选重均分子量为5000以下的小单体。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上述漫射层表示固化的涂膜层。
上述微粒(A)是在上述漫射层中具备内部漫射功能和在漫射层的表面形成凸部的功能的微粒。
图1是示意性示出上述漫射层中的凝聚体的状态的截面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防眩性膜10在形成于透光性基材11的至少一个面上的漫射层12中形成了2个微粒(A)13凝聚而成的凝聚体。形成该凝聚体的2个微粒(A)13以如下方式凝聚:连接彼此中心的直线相对于透光性基材11的表面形成倾斜角。
由于漫射层含有这样的凝聚体,因此,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防眩性优异,并且能够充分地抑制褪色的发生,此外还能够适宜地防止晃眼的发生。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上述漫射层中的微粒(A)形成了凝聚的2个的凝聚体,其中,连接彼此中心的直线相对于上述透光性基材的表面形成倾斜角。
上述“连接彼此中心的直线”是指,在沿厚度方向切断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漫射层的截面中,连接构成上述凝聚体的2个微粒(A)的截面所描绘的形状的中心的直线。上述“截面所描绘的形状的中心”是指,由于上述截面所描绘的形状通常为圆,因此指该圆的中心,上述截面所描绘的形状为圆形以外的情况下,指其截面的重心。
另外,形成上述凝聚体的2个微粒(A)优选连接彼此中心的直线与上述透光性基材的表面所形成的倾斜角为20°~70°。若小于20°,则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防眩性有可能差,另外,漫射层所含有的凝聚体反射外部光而可能产生褪色。另一方面,若超过70°,则在上述凝聚体的对应位置的漫射层表面所形成的凸部变得过大,本发明的防眩性膜有可能出现如下不良情况:发生褪色、晃眼等。上述倾斜角的更优选的下限为30°、更优选的上限为60°。通过使上述倾斜角在上述范围内,防眩性能、防褪色性和防晃眼性能的平衡变得极其优异。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将上述倾斜角小于20°的情况视为2个微粒(A)相对于透光性基材的表面平行地凝聚,将上述倾斜角超过70°的情况视为2个微粒(A)相对于透光性基材的表面垂直地凝聚。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上述漫射层中的微粒(A)的50%以上形成了上述凝聚体。
此处,上述“50%以上形成了上述凝聚体”是指,在利用SEM和透射型、反射型光学显微镜等显微镜对上述漫射层的截面的20个微粒(A)进行随机观察时,10个以上的微粒(A)形成了上述凝聚体。
若形成上述凝聚体的微粒(A)少于50%,则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防眩性能变得不充分,或者无法充分地抑制褪色的发生和晃眼的发生。形成上述凝聚体的微粒(A)的比例的优选的下限为65%、进一步优选的下限为80%。若形成上述凝聚体的微粒(A)的比例的下限为65%,则防眩性和防褪色性能变得更适宜,若上述比例的下限为80%,则可以得到充分的防眩性和对比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漫射层的未形成上述凝聚体的微粒(A)少于50%。即还可以规定:关于上述漫射层,在上述区域内,在随机地测量20个微粒(A)时,如下微粒个数的合计小于10个:单颗粒状的微粒(A)、构成2个微粒(A)相对于透光性基材的表面垂直或平行地凝聚而成的凝聚体的微粒(A)以及构成3个以上的微粒(A)凝聚而成的凝聚体的微粒(A)。
作为这样的微粒(A),优选不被上述涂布液中的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和/或溶剂所溶胀的颗粒。
此处,“不被溶胀的颗粒”除了包括完全不被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和/或溶剂所溶胀的情况外,还包括略微溶胀的情况。上述“略微溶胀的情况”是指,在上述漫射层中,上述微粒(A)形成有与后述的有机微粒(B)同样的浸渗层,但该浸渗层的平均厚度小于在有机微粒(B)所形成的浸渗层、且小于0.1μm的情况。
关于上述漫射层中的微粒(A)是否形成有浸渗层的判断,例如,可以通过用显微镜(SEM等)观察上述漫射层的微粒(A)的截面来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也将上述漫射层中的微粒(A)称为“微粒(A2)”。
作为不被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和/或溶剂所溶胀的微粒(A),例如,可以举出用二氧化硅微粒等无机微粒以及提高了交联度的、聚苯乙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烯烃树脂、或者它们的共聚物等有机微粒等。这些微粒(A)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合用。
其中,优选容易调节折射率和粒径的有机微粒,由于容易设置与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折射率差(通常的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折射率为1.48~1.54左右),因而适宜使用三聚氰胺微粒、聚苯乙烯微粒和/或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微粒。需要说明的是,以下说明微粒(A)为有机微粒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树脂”是还包含单体、低聚物等树脂成分的概念。
此处,基于丙烯酸类树脂、聚苯乙烯树脂和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的有机微粒在利用通常已知的制造方法制造时,作为材料有时均使用丙烯酸-苯乙烯共聚树脂。另外,上述微粒若是核-壳型,则存在核使用由丙烯酸类树脂构成的微粒的聚苯乙烯微粒、及相反地核使用由苯乙烯树脂构成的微粒的丙烯酸微粒。因此,本说明书中,关于丙烯酸微粒、聚苯乙烯微粒和丙烯酸-苯乙烯共聚微粒的区别,利用微粒所具有的特性(例如,折射率)最接近哪种树脂来判断。例如,若微粒的折射率小于1.50,则可以作为丙烯酸微粒;若微粒的折射率为1.50以上且小于1.59,则可以作为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微粒;若微粒的折射率为1.59以上,则可以作为苯乙烯微粒。
另外,以下,微粒有“高交联”、“低交联”的情况,该“高交联”、“低交联”如下定义。
制备下述涂布液,该涂布液相对于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混合物(质量比:PETA/DPHA/PMMA=86/5/9))100质量份混配了甲苯和甲基异丁基酮的混合物(质量比8:2)190质量份。
将微粒在所得到的涂布液中浸渍24小时,将确认到溶胀的微粒定义为“低交联”,将未确认到溶胀的微粒定义为“高交联”。
此处,如上所述,为了使防眩性膜发挥充分的防眩性能,优选在漫射层的表面形成大的凸部,例如,若漫射层含有大粒径的微粒,则可以容易地在漫射层的表面形成大的凸部。但是,漫射层含有大粒径的微粒时,其表面形成粗糙的状态(产生图像的细腻性欠缺的粗糙感(ガサツキ),画质欠缺细腻性而降低的状态),例如应用本发明的防眩性膜而成的显示屏的图像的轮廓模糊等,画质有时会降低。另外,为了防止微粒的脱落等而需要增加漫射层的厚度,因此存在以下问题:所形成的防眩性膜发生翘曲,或者由于漫射层形成时的粘合剂成分的固化收缩等而产生裂纹。
本发明人着眼于这样的漫射层的防眩性能与所含有的微粒的尺寸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作为漫射层中所含有的微粒,选择比较小的微粒,同时使该微粒在漫射层中为预定的凝聚形态,由此可以避免选择上述大粒径的微粒时的不良情况,同时可以制成能够发挥充分的防眩性能的防眩性膜。
即,本发明中,作为上述漫射层中所含有的微粒(A),与以往为了发挥充分的防眩性能而添加的微粒相比,选择粒径更小的微粒。
作为上述微粒(A)的平均粒径,具体地说,适宜为0.5μm~10.0μm的范围。若小于0.5μm,则无法以预定的比例形成上述凝聚体,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防眩性能可能不充分。另一方面,若超过10.0μm,则在漫射层表面形成的凹凸形状变大,本发明的防眩性膜可能会发生褪色和晃眼。更优选的下限为1.0μm、更优选的上限为8.0μm。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微粒(A)的平均粒径是指涂膜中的粒径,若所含有的各微粒为形状单一的颗粒,则表示其算术平均,若为具有宽粒度分布的无定形型的微粒,则表示根据粒度分布测定而存在最多的微粒的粒径。需要说明的是,在仅为微粒的状态时粒径可以通过库尔特计数法等测量。但是,涂膜中存在的微粒有时因溶胀等而显示出与粉体状态不同的粒径,因此,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漫射层中的上述微粒(A)的平均粒径优选通过透射型光学显微镜观察或截面SEM照片拍摄而测定。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在将形成上述凝聚体的微粒(A)的平均粒径设为DA时,由上述2个微粒(A)的倾斜角的位置关系,将连接形成凝聚体的2个微粒(A)的彼此中心的直线与透光性基材的表面所形成的倾斜角定义为θ时,2个微粒(A)邻接的凝聚体的厚度方向的高度如下。
1/2DA+DAsinθ+1/2DA=DA(1+sinθ)
此时,若使用近似值sin20°≒0.34、sin70°≒0.94,则倾斜角20°时的凝聚体的厚度方向的高度为(1.34×DA),倾斜角70°时的凝聚体的厚度方向的高度为(1.94×DA),因此上述DA与上述漫射层的厚度T的位置关系优选满足下述式(A)。
(1.34×DA)<T<(1.94×DA) (A)
通过使形成凝聚体的微粒(A)的平均粒径DA与漫射层的厚度T满足上述式(A)的关系,能够适宜地形成上述凝聚体。
即,若漫射层厚度为平均粒径的1.34倍以下,则连接构成上述凝聚体的2个微粒(A)的中心的直线与透光性基材的表面所形成的倾斜角有时变得过小,若为1.94倍以上,则连接构成上述凝聚体的2个微粒(A)的中心的直线与透光性基材的表面所形成的倾斜角有时变得过大。
由上述2个微粒(A)的倾斜角的位置关系,更优选的范围为使用了近似值sin30°≒0.50、sin60°≒0.87的下述式(A’)。
(1.50×DA)<T<(1.87×DA) (A’)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漫射层的厚度T是指通过防眩性膜截面的SEM照片测定的漫射层的厚度的平均值。
另外,只要不特别声明,则上述DA表示固化后的漫射层中的微粒(A)的平均粒径。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作为上述微粒(A),例如,可以事先通过使用了交联度不同的有机微粒的涂布液制作防眩膜,选择符合优选的浸渗程度的有机微粒来使用。
作为上述涂布液中的微粒(A)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后述的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100质量份,优选为0.5质量份~30质量份。若小于0.5质量份,则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防眩性能可能不充分,另外,还容易发生晃眼。另一方面,若超过30质量份,则使用了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图像显示层的对比度有可能降低。上述微粒(A)的含量的更优选的下限为1质量份、更优选的上限为20质量份。通过在该范围内,能够使上述效果更可靠。
上述涂布液优选还含有有机微粒(B)。
上述有机微粒(B)与粘合剂的折射率之差优选小于0.04。
上述有机微粒(B)在与该有机微粒(B)对应的位置的漫射层的表面主要形成凸部,通过含有这样的有机微粒(B),在所形成的漫射层形成光滑的凹凸,能够实现防眩性与对比度的兼顾。
作为构成上述有机微粒(B)的材料,优选被后述的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和/或溶剂所溶胀的材料,具体地说,例如,可以举出有机硅树脂、聚酯树脂、苯乙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烯烃树脂、或者它们的共聚物等,其中,适合使用丙烯酸类树脂,进而在制造微粒时,优选提高交联密度等改变了交联程度的类型的交联丙烯酸类树脂。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树脂”是还包括反应性或非反应性的聚合物、单体、低聚物等树脂成分的概念。
此处,基于丙烯酸类树脂、苯乙烯树脂和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的有机微粒在利用通常已知的制造方法制造时,材料有时均使用丙烯酸-苯乙烯共聚树脂。另外,上述有机微粒(B)若是核-壳型的微粒,则存在核使用由丙烯酸类树脂构成的微粒的苯乙烯微粒、及相反地核使用由苯乙烯树脂构成的微粒的丙烯酸微粒。因此,本说明书中,关于丙烯酸微粒、苯乙烯微粒和丙烯酸-苯乙烯共聚微粒的区别,利用微粒所具有的特性(例如,折射率)最接近哪种树脂来判断。例如,若微粒的折射率小于1.50,则可以视为丙烯酸微粒;若微粒的折射率为1.50以上且小于1.59,则可以视为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微粒;若微粒的折射率为1.59以上,则可以视为苯乙烯微粒。
作为上述交联丙烯酸类树脂,使用过硫酸等聚合引发剂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等交联剂,通过悬浮聚合法等对例如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酰胺、丙烯腈等丙烯酸系单体进行聚合而得到的均聚物及共聚物是适宜的。
作为上述丙烯酸系单体,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得到的交联丙烯酸类树脂特别适宜。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调整后述的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和/或溶剂的溶胀程度,可以控制后述的浸渗层的厚度,因此优选变化交联的程度以使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浸渗量达到优选的范围。
作为上述有机微粒(B)的平均粒径,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与上述微粒(A)的平均粒径同等。其中,上述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B)优选平均粒径大于上述漫射层中的微粒(A2)的平均粒径。若上述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B)的平均粒径为上述漫射层中的微粒(A2)的平均粒径以下,则有时基本上无法得到添加上述微粒(A)的效果。
此外,在将上述有机微粒(B)的在漫射层中的平均粒径设为DB时,该DB相对于上述漫射层的厚度T优选满足下述式(B)。
DB<T (B)
上述有机微粒(B)的平均粒径DB不满足上述式(B)时,即,上述有机微粒(B)的平均粒径DB为漫射层的厚度T以上的值时,利用该有机微粒(B)在漫射层表面形成的凹凸形状变大,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硬涂性差,或者在应用于图像显示装置时有可能引起对比度的降低。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上述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B)优选具有浸渗了后述的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浸渗层。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将形成了上述浸渗层的有机微粒(B)、即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B)也称为“有机微粒(B2)”。
通过具有上述浸渗层,上述有机微粒(B2)与漫射层的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固化物(以下,也称为粘合剂树脂)的密合性极其优异。另外,有机微粒(B2)中的上述浸渗层以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与构成有机微粒(B2)的材料混合的状态形成,因此,上述浸渗层的折射率是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折射率与有机微粒(B)的折射率之间的折射率,能够合适地减少上述有机微粒(B2)(浸渗层)与粘合剂树脂的界面上的上述漫射层的透过光的反射。另外,同时,上述浸渗层为适度的层厚,有机微粒(B2)的中心保持了初期的有机微粒(B)的折射率,因而内部漫射不减少,能够适宜地防止晃眼。
此外,如后所述,上述浸渗层是通过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和/或溶剂使有机微粒(B)溶胀而形成的层,因此上述有机微粒(B2)是极其富于柔软性的微粒。因此,能够使在上述漫射层表面的与有机微粒(B2)对应的位置形成的凸部的形状平缓。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这点,之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上述浸渗层是从上述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B2)的外表面向其中心浸渗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而形成的层。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浸渗层是浸渗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之中的低分子量成分、即主要是浸渗单体而形成的层,难以浸渗作为高分子量成分的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聚合物——聚合物及低聚物。其中,即使为低聚物及聚合物,分子量也比较小,或者在浸渗单体时有时也一起浸渗。
上述浸渗层例如可以通过对上述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B2)的截面进行显微镜(SEM等)观察来判断。
需要说明的是,浸渗上述浸渗层的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可以是所构成的全部成分浸渗,也可以是所构成的成分的一部分浸渗。
上述浸渗层优选平均厚度为0.01μm~1.0μm。若小于0.01μm,则有时无法充分获得通过形成上述浸渗层而得到的效果,若超过1.0μm,则有机微粒(B2)的内部漫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有时无法充分得到防止晃眼的效果。上述浸渗层的平均厚度的更优选的下限为0.1μm、更优选的上限为0.8μm。通过在该范围内,能够进一步发挥上述效果。另外,从确保内部漫射功能、防止晃眼的方面考虑,有机微粒(B2)的未形成浸渗层的部分的直径优选为光的波长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浸渗层的平均厚度是指在防眩性膜的截面SEM照片中观察到的有机微粒(B2)的浸渗层的厚度的平均值。具体地说,对于上述漫射层的截面,可以利用SEM以3000倍~5万倍观察必然存在1个以上具有浸渗层的微粒的任意的5个视野(場面)并进行拍摄,然后,对于每一个微粒测定2点浸渗层的厚度,求出10点测定值的平均值。关于上述浸渗层的厚度的测定,选择2处这样的部分来进行:微粒周围的粘合剂树脂和微粒的交界比较清晰且最大浸渗了的部分。
此处,有机微粒通常具有交联的结构,根据该交联的程度的不同,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和/或溶剂所产生的溶胀程度不同,通常,有机微粒若交联度提高则溶胀度降低,若交联度低则溶胀度提高。因此,例如,构成上述有机微粒(B)的材料为上述交联丙烯酸类树脂时,通过适宜调整上述交联丙烯酸树脂的交联程度,能够将上述有机微粒(B2)的浸渗层的厚度控制在所期望的范围。另外,从防反射性能和防止晃眼的方面出发,上述有机微粒(B2)更优选越靠近中心部则越提高交联度,最优选超过上述有机微粒(B2)的浸渗层厚度的内侧为不具有浸渗性的交联度并且越靠近表面则交联度越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微粒(A)也同样。
另外,在将上述有机微粒(B)的平均粒径设为DB1、将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B2)的平均粒径设为DB2时,该DB1、DB2优选满足下述式(2)。
0.01μm<DB2-DB1<1.0μm   (2)
上述式(2)中,若“DB2-DB1”为0.01μm以下,则上述浸渗层的厚度变得过薄,有时无法获得通过形成上述浸渗层而得到的效果。若“DB2-DB1”为1.0μm以上,则表面所形成的凹凸变得过大,而且内部漫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有时无法充分得到防止晃眼的效果。
上述“DB2-DB1”的更优选的下限为0.1μm、更优选的上限为0.5μm。通过使“DB2-DB1”在该范围,能够进一步发挥上述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上述有机微粒(B)在漫射层中具有浸渗层时,作为这样的有机微粒(B),例如,可以事先通过使用了交联度不同的有机微粒的涂布液制作防眩性膜,选择符合优选浸渗程度的有机微粒来使用。
另外,关于本发明的防眩性膜,在上述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B)上形成有浸渗层的情况下,在将上述微粒(A)和有机微粒(B)的平均粒径分别设为DA1和DB1、将漫射层中的微粒(A2)和有机微粒(B2)的平均粒径分别设为DA2和DB2时,上述DA1、DB1、DA2和DB2优选满足下述式(3)。
1.0μm>DB2-DB1>DA2-DA1≧0  (3)
通过满足上述式(3),在使漫射层表面的凹凸形状平滑的同时,抑制粘合剂等向有助于内部漫射的颗粒的浸渗所引起的颗粒的折射率变化等,因此内部漫射的维持变得容易,而且漫射层中的颗粒表面的反射减少,因而能够使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防褪色以及防晃眼更可靠。
另外,上述有机微粒(B)优选在上述漫射层中在该漫射层的厚度方向(纵向)上不凝聚。若上述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B)在该漫射层的厚度方向堆积凝聚,则在与凝聚的有机微粒(B)对应的位置的漫射层的表面会形成大的凸部,本发明的防眩性膜有时会发生褪色和晃眼。需要说明的是,例如,通过含有后述的层状无机化合物,能够适宜地防止上述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B)的凝聚。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有机微粒(B)的凝聚方向为与漫射层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横向)时,与纵向的凝聚相比,较少引起上述问题,但若凝聚块过大则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因而与纵向的凝聚时同样地优选添加层状无机物化合物。
作为上述涂布液中的有机微粒(B)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后述的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100质量份,优选为0.5质量份~30质量份。若小于0.5质量份,则在漫射层的表面无法形成充分的凹凸形状,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防眩性能可能不充分。另一方面,若超过30质量份,则在上述涂布液中容易产生有机微粒(B)彼此之间的凝聚,在上述漫射层中产生沿上述纵向或横向的凝聚,在漫射层的表面有可能形成大的凸部,发生褪色和晃眼。上述有机微粒(B)的含量的更优选的下限为1.0质量份、更优选的上限为20质量份。通过在该范围内,能够使上述效果更可靠。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作为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作为必要成分。
通过包含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作为必要成分,能够不损害硬涂性而使上述漫射层包含上述凝聚体。
作为这样的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可以适宜地举出溶胀上述有机微粒(B)的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优选透明性的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例如,可以举出通过紫外线或电子射线固化的电离射线固化型树脂。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指甲基丙烯酸酯和丙烯酸酯。
作为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例如,可以举出具有(甲基)丙烯酸酯系的官能团的化合物等具有1个或2个以上不饱和键的化合物。
作为具有1个不饱和键的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基己酯、苯乙烯、甲基苯乙烯、N-乙烯基吡咯烷酮等。作为具有2个以上不饱和键的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聚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F-EO改性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EO改性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EO改性二(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EO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PO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EO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官能化合物与(甲基)丙烯酸酯等的反应产物(例如,多元醇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等。
另外,还可以举出具有2个以上不饱和键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和聚酯(甲基)丙烯酸酯。
作为上述电离射线固化型树脂,除了化合物之外,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分子量比较低的聚酯树脂、聚醚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环氧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醇酸树脂、螺缩醛树脂、聚丁二烯树脂、多硫醇-多烯树脂等也可以作为上述电离射线固化型树脂使用。
将上述电离射线固化型树脂作为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使用时,上述涂布液优选含有光聚合引发剂。
作为上述光聚合引发剂,具体例可以举出苯乙酮类、二苯甲酮类、米氏苯甲酰苯甲酸酯(Michler′s benzoyl benzoate)、α-阿米罗基酯(α-amyloxim ester)、噻吨酮类、苯丙酮类、联苯酰(ベンジル)类、苯偶姻类、酰基膦氧化物类。另外,优选混合使用光敏剂,作为其具体例,例如,可以举出正丁胺、三乙胺、聚-正丁基膦(ポリ-n-ブチルホスフイン)。
作为上述光聚合引发剂,在上述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为具有自由基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树脂系的情况下,优选单独或混合使用苯乙酮类、二苯甲酮类、噻吨酮类、苯偶姻、苯偶姻甲醚等。另外,在上述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为具有阳离子聚合性官能团的树脂系的情况下,作为上述光聚合引发剂,优选单独或以混合物的形式使用芳香族重氮盐、芳香族锍盐、芳香族碘鎓盐、茂金属化合物、苯偶姻磺酸酯(盐)等。
上述光聚合引发剂的添加量相对于紫外线固化型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0.1质量份~10质量份。
上述电离射线固化型树脂也可以通过与溶剂干燥型树脂(仅通过使涂布时为了调整固体成分而添加的溶剂干燥即可形成覆膜的树脂,例如热塑性树脂等)合用来使用。这种情况下,上述溶剂干燥型树脂起到添加剂的作用,主要使用电离射线固化型树脂。作为上述溶剂干燥型树脂的添加量,相对于上述涂布液所含有的树脂成分的总固体成分优选为40质量%以下。
作为上述溶剂干燥型树脂,主要可以举出热塑性树脂。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利用一般例示的热塑性树脂。通过上述溶剂干燥型树脂的添加,能够有效地防止涂布面的涂膜缺陷。
作为优选的热塑性树脂的具体例,例如,可以举出苯乙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乙酸乙烯酯系树脂、乙烯基醚系树脂、含卤素的树脂、脂环式烯烃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纤维素衍生物、硅酮系树脂以及橡胶或弹性体等。
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通常优选为非结晶性且在有机溶剂(特别是可以溶解2种以上聚合物和固化性化合物的共通溶剂)中可溶的树脂。特别优选成形性或制膜性、透明性或耐候性高的树脂,例如,苯乙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脂环式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纤维素衍生物(纤维素酯类等)等。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上述透光性基材的材料为三乙酰纤维素“TAC”等纤维素系树脂时,作为热塑性树脂的优选的具体例,可以举出纤维素系树脂、例如硝酸纤维素、乙酰纤维素、乙酸丙酸纤维素、乙基羟乙基纤维素等。通过使用上述纤维素系树脂,能够提高透光性基材与漫射层的密合性及透明性。
上述涂布液可以还含有热固性树脂。作为上述热固性树脂,例如,可以举出酚醛树脂、脲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胍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氨基醇酸树脂、三聚氰胺-脲共缩合树脂、硅树脂、聚硅氧烷树脂等。在使用热固性树脂的情况下,根据需要也可以合用交联剂、聚合引发剂等固化剂、聚合促进剂、溶剂、粘度调整剂等来使用。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在将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折射率与微粒(A)和有机微粒(B)的折射率之差分别设为ΔA和ΔB时,上述ΔA和ΔB优选满足下述式(1)。
B|<|ΔA|  (1)
通过满足上述式(1),可以得到画面亮度的均匀性优异的防眩性膜而无晃眼,该防眩性膜兼具有机微粒(B)产生的漫射角小的内部漫射和微粒(A)产生的漫射角大的内部漫射。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微粒(A)和有机微粒(B)的折射率的测定方法,可以举出任意方法,例如,可以通过贝克法、最小偏向角法、偏向角解析、模式·行(モ一ド·ライン)法、椭圆计法等测定。
此外,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在含有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及其以外的树脂时,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折射率是指除微粒外所含有的全部树脂成分所产生的折射率。
作为上述折射率的优选测定方法,若为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可以举出以下方法:从固化膜仅除去粘合剂部分,并用贝克法测定。另外,通过使用NTT AdvancedTechnology社制造的透过型相移激光显微干涉测定装置PLM-OPT测定相位差,能够实际测定有机微粒与树脂成分的折射率差。由此,关于有机微粒的折射率,可以举出以之前求出的树脂成分的折射率±折射率差的形式求出的方法。
上述涂布液优选还含有溶剂。
作为上述溶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水、醇(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苯甲醇)、酮(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环戊酮)、酯(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甲酸甲酯、甲酸乙酯、甲酸丙酯、甲酸丁酯)、脂肪族烃(例如,己烷、环己烷)、卤代烃(例如,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芳香族烃(例如,苯、甲苯、二甲苯)、酰胺(例如,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正甲基吡咯烷酮)、醚(例如,二乙醚、二氧六环、四氢呋喃)、醚醇(例如,1-甲氧基-2-丙醇)等。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以及溶剂均可以选择具有使上述有机微粒(B)溶胀的性质的物质来使用,也可以仅任意一者选择具有使上述有机微粒(B)溶胀的性质的物质来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述有机微粒(B)的浸渗层的形成,由于存在具有使有机微粒(B)溶胀的性质的溶剂,可以不依赖于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溶胀性的程度而更可靠地进行,因此更优选至少上述溶剂具有使上述有机微粒(B)溶胀的性质。其原因被类推为:首先上述溶剂作用于上述有机微粒(B),上述有机微粒(B)溶胀,接下来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所含有的低分子量成分逐渐浸渗。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关于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和溶剂的组合,其中,作为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由于分子量小、容易浸渗而优选(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作为溶剂,优选使上述有机微粒(B)溶胀的性质强的酮、酯系的溶剂,优选它们的组合。
另外,通过将上述溶剂混合使用以调整有机微粒(B)的溶胀程度,能够控制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所含有的低分子量成分的浸渗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三乙酸纤维素(以下,也称为TAC基材)作为透光性基材时,为了漫射层与透光性基材的界面密合性和防止在界面产生干涉条纹,优选使用能够溶胀上述TAC基材且能够使溶剂和树脂成分中的低分子量成分浸渗在TAC基材中的溶剂。用于有机微粒(B)溶胀的溶剂和浸渗TAC基材的溶剂更优选为共通的溶剂。即,若TAC基材中的溶剂与制备预先具有浸渗层的有机微粒(B)时使用的溶剂大致相同,则上述涂布液所含有的化合物平衡达到非常稳定的状态,即使在长时间加工防眩性膜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加工,能够制成优异的涂布液。
作为这样的溶剂,优选甲基异丁基酮等。另外,作为树脂成分中的低分子量成分,优选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
另外,上述涂布液优选含有层状无机化合物。所形成的漫射层含有上述层状无机化合物,能够提高该漫射层的硬涂性、防翘曲性、耐紫外线性、防裂纹性等。另外,能够适宜地形成上述微粒(A)的凝聚体。另外因为:在含有上述有机微粒(B)时,能够使该微粒(A)适宜地凝聚,同时能够防止上述微粒(A)与有机微粒(B)的凝聚。
作为上述层状无机化合物,为了维持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透明性,粒径D50(激光衍射法)优选为0.3μm~5.0μm、更优选为0.5μm~3.0μm。由于上述层状无机化合物为板状的颗粒,因此粒径使用D50,例如,在使用D50为0.6μm的滑石时,若实施漫射层的截面SEM观察,则在大部分的颗粒中观察到长径大约为0.6μm左右。
作为上述层状无机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蒙脱土、贝得石、绿脱石、皂石、锂蒙脱石、锌蒙脱石、硅镁石、蛭石、埃洛石、高岭石、埃洛石、地开石、滑石、叶蜡石、云母、珍珠云母、白云母、金云母、四硅云母、带云母、叶蛇纹石、绿泥石、クックアイト、ナンタイト等。这些层状无机微粒可以为天然物,也可以为合成物。
其中,作为上述层状无机化合物,优选含有Si、Al、Mg、O元素的无机化合物,作为含有这样的元素的化合物,滑石是合适的。
通过含有滑石作为上述层状无机化合物,例如,在使用交联丙烯酸珠作为上述有机微粒(B)、使用苯乙烯作为微粒(A)时,能够对防止漫射层中的上述微粒(A)的凝聚体的形成、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B)的凝聚以及微粒(A)与有机微粒(B)的凝聚进行适宜地控制。其结果,能够以高水平实现所得到的防眩性膜的防眩性、防褪色性、防晃眼性。
推测为上述滑石为亲油性高的物质产生了影响。即,推测为,微粒(A)(苯乙烯)具有亲油性、有机微粒(B)(交联丙烯酸类树脂)具有亲水性,两者具有不同性质,因此亲油性高的滑石调整了两微粒凝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层状无机化合物是指形成层状结构的无机化合物,还包括在截面显微镜观察中看上去为针状或纤维状的无机化合物。
另外,对于丙烯酸-苯乙烯的共聚微粒,通过改变亲水性强的丙烯酸成分与亲油性强的苯乙烯成分的比例,可以容易地使其具有适度的亲水或亲油性,因此能够容易地利用上述层状无机化合物发挥凝聚性能。
上述涂膜含有上述层状无机化合物时,作为其含量,相对于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100质量份,优选调整为超过1质量份且为40质量份以下。若为1质量份以下,则有时无法充分获得含有上述层状无机化合物的效果,若超过40质量份,则涂布液的粘度变得过高,因此无法得到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表面的光滑性,光学特性差,另外涂布液的粘度变得过高,有时无法涂布。上述层状无机化合物的含量的更优选下限为2质量份、更优选上限为30质量份。通过使含量在该范围内,能够使上述微粒的适宜的凝聚和倾斜角更可靠。
上述涂布液可以通过混合上述各材料而制备。
作为混合上述各材料而制备涂布液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涂料摇摆器或珠磨机等。
上述漫射层可以如下形成:将上述涂布液涂布到上述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干燥而形成涂膜,并使该涂膜固化,从而形成上述漫射层。
作为上述涂布液的涂布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辊涂法、迈耶棒涂法、凹板印刷法、模涂法等。
作为涂布上述涂布液而形成的涂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可以考虑在表面形成的凹凸形状、所使用的材料等而适宜决定。优选的是,作为干燥膜厚,为1μm~20μm左右,更优选为2μm~15μm。这是因为,若膜厚度小于1μm,则硬涂性差,若超过20μm,则容易发生翘曲和裂纹。
上述漫射层的厚度可以通过漫射层的截面SEM观察等测定。在测定时,测定5处以上如下厚度,求出其平均值,该厚度为从有机微粒(A2)不存在的漫射层表面位置至透光性基材界面的厚度。
此处,在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上述漫射层中的上述微粒(A)形成了上述的2个的凝聚体。
例如,在上述涂布液含有层状无机化合物时,这样的凝聚体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形成。
即,首先,关于上述微粒(A),根据其亲水/疏水的程度,实施检查并确定适合于2个凝聚的层状无机化合物(例如,滑石)的种类和量。
接下来,将所确定的层状无机化合物与上述微粒(A)等一起混合到上述涂布液中,使利用该涂布液形成涂膜,所形成的涂膜达到上述的膜厚度范围。
利用这样的方法能够形成上述凝聚体的理由尚不明确,但推测是:在上述涂膜中,下面的透光性基材与上面的空气层的亲油性或表面张力不同产生了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具有浸渗层的有机微粒(B)通过如下方式而适宜地制备:利用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和/或溶剂使上述有机微粒(B)溶胀,浸渗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而形成浸渗层,从而适宜地制备具有浸渗层的有机微粒(B);该具有浸渗层的有机微粒(B)的制备可以在上述涂布液中进行,也可以在涂布到上述透光性基材上而形成的涂膜中进行。
通过使在上述透光性基材上形成的涂膜固化,能够形成漫射层。
作为上述涂膜的固化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优选通过紫外线照射进行。在通过紫外线进行固化时,优选使用190nm~380nm的波段的紫外线。基于紫外线的固化例如可以通过金属卤化物灯、高压汞灯、低压汞灯、超高压汞灯、碳弧灯、黑光荧光灯等进行。作为电子射线源的具体例,可以举出考克罗夫特-瓦尔顿(Cockcroft-Walton)型、范德格里夫特(バンデグラフト)型、共振变压器型、绝缘芯变压器型、直线型、地那米(Dynamitron)型、高频型等各种电子射线加速器。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上述漫射层在表面具有凹凸形状。
关于上述漫射层的表面的凹凸形状,优选在该漫射层中的与上述微粒(A)的凝聚体对应的位置具有凸部(以下也称为凸部(A))。
在上述漫射层的表面形成的凸部(A)是通过上述凝聚体而形成的,因而可以使其高于粒径,因此在发挥充分的防眩性能的同时,颗粒倾斜地存在,因而与平行排列时相比,被外部光照射的颗粒的面积变小,与粘合剂的界面的反射减少,因此能够适宜地防止褪色的发生。另外,由于不需要增加漫射层的厚度,因此还能够适宜地防止本发明的防眩性膜发生翘曲及漫射层发生裂纹。
另外,上述漫射层含有具有上述浸渗层的有机微粒(B)时,在上述漫射层的与有机微粒(B)对应的位置形成的凸部(以下,也称为凸部(B))的高度优选低于漫射层(C)表面的与下述有机微粒(C)对应的位置的凸部(以下,也称为凸部(C))的高度,该漫射层(C)包含满足下述条件(1)、(2)和(3)全部的有机微粒(C)。
条件(1):除了代替有机微粒(B)而使用有机微粒(C)以外,在与含有有机微粒(B)的漫射层相同的条件下形成漫射层(C)。
条件(2):漫射层(C)中的有机微粒(C)具有与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B)相同的平均粒径。
条件(3):有机微粒(C)未在漫射层(C)中形成浸渗层。
和上述凸部(C)相比,上述漫射层的与有机微粒(B)对应的位置的凸部(B)的高度和/或平均倾斜角较低,为平缓的形状。具有形成了这样的凸部(B)的漫射层的本发明的防眩性膜能够使防眩性、防褪色性更优异。
其原因被认为是,与上述有机微粒(C)相比,上述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B)是非常富于柔软性的微粒。即,若使上述涂膜固化,则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发生固化收缩,与不存在该有机微粒(B)的表面的固化收缩相比,上述有机微粒(B)所在的表面的固化收缩由于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量少而减小。但是,由于上述有机微粒(B)是非常富于柔软性的微粒,因此上述有机微粒(B)会因上述涂膜的固化收缩而变形。其结果,推测:所形成的凸部(B)的高度和/或平均倾斜角与上述凸部(C)相比较低、且光滑,上述凸部(C)是在包含更硬的有机微粒(C)的漫射层(C)的表面所形成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凸部的高度是指,通过AFM观察防眩性膜表面,将表面存在的凸部的高度和与该凸部相邻的其他凸部之间的凹部之差设为凸部的高度n(n为1~10)而进行测定。然后,将如此求得的任意的10点凸部高度平均而求出。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漫射层中的微粒(A)以预定的比例形成了2个的凝聚体,该凝聚体中的2个微粒(A)以如下方式凝聚:连接它们的中心的直线相对于透光性基材的表面形成倾斜角。因此,本发明的防眩性膜能够使其表面在与上述微粒(A)的凝聚体对应的位置形成的凸部高度适度,在防眩性优异的同时,能够充分地抑制褪色的发生,此外还能够适宜地防止晃眼的发生。另外,由于不需要增加上述漫射层的厚度,因此能够适宜地防止本发明的防眩性膜发生翘曲及漫射层发生裂纹。
此外,上述漫射层包含具有上述浸渗层的有机微粒(B)时,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该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B)与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固化物的密合性极其优异。需要说明的是,在心轴试验中,在心轴的直径为10mm的条件下、更优选为8mm的条件下、进一步优选为6mm的条件下,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优选不产生裂纹。
另外,上述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B)形成有上述浸渗层时,该浸渗层以混合了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状态形成,因此,对于上述漫射层而言,上述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B)(浸渗层)与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固化物的折射率减少,能够适宜地减少界面的反射。另外,同时,上述浸渗层为适度的层厚,有机微粒(B)的中心保持了初期的有机微粒(B)的折射率,因而能够表现出适度的内部漫射性,能够适宜地防止晃眼。
此外,可以使在上述漫射层的与有机微粒(B)对应的位置形成的凸部为高度低、且平缓的形状。因此,能够以更高的水平实现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防眩性、防褪色性和防晃眼性。
另外,制造这样的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方法也是本发明之一。
即,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其为具有透光性基材和漫射层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该漫射层形成于该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且表面具有凹凸形状,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将含有微粒(A)和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作为必要成分的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涂布液涂布到上述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干燥而形成涂膜,并使该涂膜固化而形成上述漫射层,上述漫射层中的微粒(A)的50%以上形成了凝聚的凝聚体,其中,连接彼此中心的直线相对于上述透光性基材的表面形成倾斜角。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中,构成上述涂布液的材料等可以举出与在上述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说明的材料同样的材料。
另外,形成上述漫射层的工序也可以举出与在上述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说明的方法相同的方法。
另外,下述偏振片也是本发明之一,其特征在于,其为具备偏光元件的偏振片,使透光性基材在上述偏光元件的表面贴合等,具备本发明的防眩性膜。
作为上述偏光元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经碘等染色并进行了拉伸的聚乙烯醇膜、聚乙烯醇缩甲醛膜、聚乙烯醇缩乙醛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皂化膜等。上述偏光元件和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层积处理中,优选对透光性基材进行皂化处理。通过皂化处理,粘接性良好,并能得到抗静电效果。
本发明还涉及在最外表面具备上述防眩性膜或上述偏振片的图像显示装置。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可以举出LCD、PDP、FED、ELD(有机EL、无机EL)、CRT、触摸屏、电子纸等。
上述LCD具备透过性显示体和从背面照射上述透过性显示体的光源装置。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为LCD时,在该透过性显示体的表面形成了本发明的防眩性膜或本发明的偏振片。
本发明为具有上述防眩性膜的液晶显示装置时,光源装置的光源从防眩性膜的下侧照射。需要说明的是,STN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液晶显示元件与偏振片之间插入了相位差板。根据需要,在该液晶显示装置的各层间可以设置接合剂层。
上述PDP具备表面玻璃基板和背面玻璃基板,该背面玻璃基板与该表面玻璃基板对置且其间封入了放电气体而配置。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为PDP时,在上述表面玻璃基板的表面或其前面板(玻璃基板或膜基板)具备上述防眩性膜。
作为其他的图像显示装置,还可以为:对玻璃基板蒸镀在施加电压时发光的硫化锌、二胺类物质(发光体),控制对基板所施加的电压而进行显示的ELD装置;或者,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产生人眼所看见的图像的CRT等图像显示装置。这种情况下,在上述各显示装置的最外表面或其前面板的表面具备上述防眩性膜。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在所有情况下均能够用于电视机、计算机等的显示屏显示。特别是,可以适宜用于CRT、液晶面板、PDP、ELD、触摸屏、电子纸等高精细图像用显示屏的表面。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漫射层中的微粒(A)以预定的比例形成了2个的凝聚体,该凝聚体中的2个微粒(A)以连接它们的中心的直线相对于透光性基材的表面形成倾斜角的方式凝聚。因此,本发明的防眩性膜能够使其表面在与上述微粒(A)的凝聚体对应的位置形成的凸部的高度适度,在防眩性优异的同时,颗粒倾斜地存在,因而与平行排列时相比,被外部光照射的颗粒的面积变小,与粘合剂的界面的反射减少,因此能够充分地抑制褪色的发生,对比度高,还能够适宜地防止晃眼的发生,此外还具备硬涂性。另外,由于不需要增加上述漫射层的厚度,因此能够适宜地防止本发明的防眩性膜发生翘曲及漫射层发生裂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漫射层中的凝聚体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实施例1的防眩性膜的漫射层中的2个微粒(A)凝聚而成的凝聚体的截面SEM照片。
图3是实施例2的防眩性膜的漫射层的截面SEM照片。
图4是实施例3的防眩性膜的漫射层的截面SEM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来解释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1)
首先,作为透光性基材,准备三乙酰纤维素(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制造、厚度80μm)。
接下来,作为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使用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混合物(质量比;PETA/DPHA/PMMA=86/5/9)(折射率为1.51),作为光聚合引发剂,使用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Irgacure 184(BASF社制造)(相对于粘合剂固体成分100质量份为5质量份),相对于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100质量份,使其中含有作为微粒(A)的高交联聚苯乙烯颗粒(折射率为1.59、平均粒径为4.0μm)12质量份,相对于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100质量份,使其中含有作为层状无机化合物的滑石颗粒(折射率为1.57、平均粒径D50为0.8μm)20质量份。相对于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100质量份,向其中混配作为溶剂的甲苯和甲基异丁基酮的混合物(质量比8:2)190质量份,制备涂布液。
将所得到的涂布液静置24小时后,利用照相凹版法涂布到透光性基材上,以1.2m/s的流速流通70℃的干燥空气,使其干燥1分钟而形成涂膜。
其后,对涂膜照射紫外线(在氮气气氛下,200mJ/cm2),使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固化而形成漫射层,制作防眩性膜。需要说明的是,漫射层的厚度为6.6μm。
(实施例2~7、比较例1~9、参考例1)
涂布液中添加的各成分以及所形成的漫射层的厚度如表1所示,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防眩性膜。
【表1】
Figure BDA00002095856500241
表1中,微粒(A)、有机微粒(B)、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和层状无机化合物中所示的记号的详细情况如下所述。另外,表1中,微粒(A)、有机微粒(B)和层状无机化合物的含量表示相对于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100质量份的含量(质量份)。
(微粒A)
A:高交联聚苯乙烯颗粒(折射率为1.59、平均粒径为4.0μm、综研化学社制造)
B:高交联丙烯酸-聚苯乙烯颗粒(折射率为1.57、平均粒径为3.5μm、综研化学社制造)
C:高交联聚苯乙烯颗粒(折射率为1.59、平均粒径为2.0μm、综研化学社制造)
D:高交联聚苯乙烯颗粒(折射率为1.59、平均粒径为9.0μm、综研化学社制造)
E:低交联丙烯酸颗粒(折射率为1.49、平均粒径为5.0μm、综研化学社制造)
(层状无机化合物)
M:滑石(折射率为1.57、平均粒径为0.8μm、日本滑石社制造)
N:膨润土(折射率为1.52、平均粒径为0.5μm、HOJUN社制造)
(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
P: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混合物(质量比;PETA/DPHA/PMMA=86/5/9)(折射率为1.51)
Q: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折射率为1.51)
R:乙酸乙烯酯树脂60份和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40份的混合物(折射率为1.47)
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防眩性膜,进行以下评价。其结果列于表2。
(凝聚体的测定)
沿厚度方向切断实施例、比较例和参考例中得到的防眩性膜,利用截面的SEM随机地观察20个微粒(A),计算出2个微粒(A)以连接彼此中心的直线相对于透光性基材的表面形成20°~70°的倾斜角的方式形成凝聚的凝聚体的比例。
(凝聚体的倾斜角的测定)
沿厚度方向切断实施例、比较例和参考例中得到的防眩性膜,利用截面的SEM随机地观察20个微粒(A),对于2个微粒(A)凝聚而成的凝聚体,测定连接彼此中心的直线相对于透光性基材的表面所形成的倾斜角的平均值,并根据以下基准进行评价。
○:倾斜角的平均值在30°~60°的范围内
△:倾斜角的平均值不在30°~60°的范围、但在20°~70°的范围内
×:倾斜角的平均值不在20°~70°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图2示出了实施例1的防眩性膜的漫射层中的2个微粒(A)凝聚而成的凝聚体的截面SEM照片。
(有机微粒(B)的浸渗层的厚度)
沿厚度方向切断漫射层中含有有机微粒(B)的防眩性膜,利用截面的SEM观察,对在5个有机微粒(B)的截面所形成的浸渗层的厚度进行测定,每个有机微粒(B)测定2点,合计测定10点,计算出其平均值。
需要说明的是,图3示出了实施例2的防眩性膜的漫射层的截面SEM照片之一,图4示出了实施例3的防眩性膜的漫射层的截面SEM照片之一。
(对比度)
使用光学膜用透明粘合膜将实施例、比较例和参考例中得到的防眩性膜与黑色亚克力(丙烯酸)板贴合,由15名被测者在1000Lx的亮室条件下从各种方向对防眩性膜的表面状态进行目视感官评价。判断能否再现具有光泽的黑色,并根据以下基准进行评价。
◎:回答良好的人为10人以上
○:回答良好的人为9人~8人
△:回答良好的人为7人~5人
×:回答良好的人为4人以下
(防眩性和晃眼评价)
将索尼社制造的液晶电视机“KDL-40X2500”的最外表面的偏振片剥离,贴附无表面涂布的偏振片。
接下来,利用光学膜用透明粘合膜(总光线透过率为91%以上、雾度为0.3%以下、膜厚为20μm~50μm的制品、例如MHM系列:日荣化工株式会社制造等)在其上贴附实施例、比较例和参考例中得到的防眩性膜,使漫射层侧为最外表面。
将该液晶电视机设置于照度为约1000Lx的环境下的室内,进行纯白显示,由被测者15人从距离液晶电视机1.5m~2.0m左右的位置、从上下、左右各种角度对防眩性和晃眼分别进行目视感官评价。根据以下基准进行评价。
◎:回答良好的人为10人以上
○:回答良好的人为9人~8人
△:回答良好的人为7人~5人
×:回答良好的人为4人以下
(硬涂性)
对于实施例、比较例和参考例的防眩性膜的表面,根据JIS K5600-5-4(1999),以负荷750g、3H划5条线,实施铅笔硬度试验。
○:在3H的铅笔硬度试验中划伤为2条以下
△:在3H的铅笔硬度试验中划伤为3条~4条
×:在3H的铅笔硬度试验中划伤为5条
【表2】
Figure BDA00002095856500271
如表2所示,实施例1、2、4和7的防眩性膜的对比度、防眩性、晃眼和硬涂性均良好。
实施例3的防眩性膜的微粒(A)的倾斜角在60°~70°的范围内,因此晃眼的评价差,实施例5的防眩性膜的层状无机化合物的含量比实施例1等少,因此硬涂性差,实施例6的防眩性膜的层状无机化合物的含量与实施例1等相比很多,涂布液的粘度高且防眩膜的表面平滑性差,因此对比度、防眩性和晃眼的评价差,但整体而言结果均可判断为良好。
与此相对,比较例的防眩性膜的对比度、防眩性、晃眼和硬涂性全部不良好。
另外,参考例1的防眩性膜的有机微粒(B)的平均粒径为漫射层的厚度以上,因此对比度和硬涂性差。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可以适宜用于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CRT)、液晶显示屏(LCD)、等离子体显示屏(PDP)、电致发光显示屏(ELD)、触摸屏、电子纸等显示屏、特别是高精细化显示屏。
符号的说明
10 防眩性膜
11 透光性基材
12 漫射层
13 微粒(A)

Claims (15)

1.一种防眩性膜,其特征在于,该防眩性膜具有透光性基材和漫射层,该漫射层形成于该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且表面具有凹凸形状,
上述漫射层是将含有微粒(A)和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涂布液涂布到上述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干燥而形成涂膜,并使该涂膜固化而成的,其中,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作为必要成分,
上述漫射层中的微粒(A)的50%以上形成了以如下方式凝聚的2个微粒的凝聚体:连接2个微粒彼此中心的直线相对于上述透光性基材的表面形成倾斜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性膜,其特征在于,连接形成凝聚体的2个微粒(A)的彼此中心的直线与透光性基材的表面所形成的倾斜角为20°~7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眩性膜,其特征在于,涂布液还含有层状无机化合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眩性膜,其特征在于,层状无机化合物为滑石。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防眩性膜,其特征在于,相对于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100质量份,层状无机化合物的含量为2质量份~40质量份。
6.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防眩性膜,其特征在于,微粒(A)为聚苯乙烯微粒和/或丙烯酸-苯乙烯共聚微粒。
7.如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防眩性膜,其特征在于,在将微粒(A)的平均粒径设为DA时,该DA相对于漫射层的厚度T满足下述式(A),
(1.34×DA)<T<(1.94×DA) (A)。
8.如权利要求1、2、3、4、5、6或7所述的防眩性膜,其特征在于,涂布液还含有有机微粒(B),漫射层中的上述有机微粒(B)的平均粒径大于上述漫射层中的微粒(A)的平均粒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眩性膜,其特征在于,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B)不凝聚。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防眩性膜,其特征在于,涂布液含有溶胀有机微粒(B)的溶剂。
11.如权利要求8、9或10所述的防眩性膜,其特征在于,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B)具有浸渗了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浸渗层,上述浸渗层的平均厚度为0.01μm~1.0μm。
12.如权利要求8、9、10或11所述的防眩性膜,其特征在于,在将有机微粒(B)的平均粒径设为DB时,该DB相对于漫射层的厚度T满足下述式(B),
DB<T  (B)。
13.一种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为具有透光性基材和漫射层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该漫射层形成于该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且表面具有凹凸形状,
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将含有微粒(A)和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涂布液涂布到上述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干燥而形成涂膜,并使该涂膜固化而形成上述漫射层,其中,所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作为必要成分,
上述漫射层中的微粒(A)的50%以上形成了以如下方式凝聚的凝聚体:连接微粒(A)彼此中心的直线相对于上述透光性基材的表面形成倾斜角。
14.一种偏振片,其特征在于,其为具备偏光元件的偏振片,在上述偏光元件的表面具备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或12所述的防眩性膜。
15.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在最外表面具备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或12所述的防眩性膜或者权利要求14所述的偏振片。
CN201180012291.0A 2010-03-18 2011-03-17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Active CN1027825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63332A JP4788830B1 (ja) 2010-03-18 2010-03-18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0-063332 2010-03-18
PCT/JP2011/056472 WO2011115228A1 (ja) 2010-03-18 2011-03-17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2530A true CN102782530A (zh) 2012-11-14
CN102782530B CN102782530B (zh) 2015-01-14

Family

ID=44649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2291.0A Active CN102782530B (zh) 2010-03-18 2011-03-17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4788830B1 (zh)
KR (1) KR101604514B1 (zh)
CN (1) CN102782530B (zh)
TW (1) TWI588020B (zh)
WO (1) WO201111522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0778A (zh) * 2010-10-04 2013-06-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6716236A (zh) * 2014-09-30 2017-05-2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背光单元、液晶显示装置及波长转换部件
CN113167940A (zh) * 2018-11-29 2021-07-2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薄膜、防眩性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构件和图像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48763B2 (ja) 2011-08-29 2016-07-0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1273789B1 (ko) 2012-04-19 2013-06-11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방현성 필름,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JP6153723B2 (ja) * 2012-06-28 2017-06-2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防眩性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261858B2 (ja) * 2012-06-28 2018-01-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105930B2 (ja) * 2012-06-28 2017-03-2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防眩性フィルム、塗工液、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1915286B1 (ko) * 2012-12-11 2018-11-05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방현 필름 및 이를 구비한 편광판
TWI628457B (zh) * 2014-04-17 2018-07-01 日商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防眩膜、偏光板、液晶面板以及影像顯示裝置
JP6476582B2 (ja) * 2014-04-23 2019-03-0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8116998A1 (ja) * 2016-12-19 2018-06-28 日本製紙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KR102520586B1 (ko) * 2019-04-30 2023-04-1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광학 적층체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0365A (zh) * 2003-04-24 2004-10-27 日本制纸株式会社 防眩膜
JP2006251665A (ja) * 2005-03-14 2006-09-2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学フイルム、偏光板、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07011317A (ja) * 2005-05-31 2007-01-18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光拡散フィルム
US20070229804A1 (en) * 2006-03-28 2007-10-04 Fujifilm Corporation Light-scattering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JP2007322779A (ja) * 2006-06-01 2007-12-13 Nitto Denko Corp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CN101089659A (zh) * 2006-06-15 2007-12-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硬涂膜、包括该防眩性硬涂膜的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JP2009265341A (ja) * 2008-04-24 2009-11-1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07344B2 (ja) * 1998-10-14 2004-03-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透過型表示装置
JP2003114304A (ja) 2001-08-02 2003-04-1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3057415A (ja) 2001-08-21 2003-02-2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拡散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2221610A (ja) * 2001-10-16 2002-08-0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透過型表示装置
JP2003315505A (ja) * 2002-02-25 2003-11-0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4226832A (ja) * 2003-01-24 2004-08-1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拡散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309399A (ja) * 2004-03-26 2005-11-0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拡散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JP4641829B2 (ja) * 2004-03-29 2011-03-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積層体
JP4641846B2 (ja) * 2004-03-29 2011-03-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積層体
JP4806541B2 (ja) * 2004-05-27 2011-11-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6251043A (ja) 2005-03-08 2006-09-2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学機能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6267556A (ja) * 2005-03-24 2006-10-05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学積層体
JP2007133384A (ja) 2005-10-13 2007-05-31 Fujifilm Corp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7233374A (ja) * 2006-02-02 2007-09-13 Fujifilm Corp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こ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7233375A (ja) * 2006-02-02 2007-09-13 Fujifilm Corp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こ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7249191A (ja) * 2006-02-17 2007-09-27 Fujifilm Corp 光学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7264113A (ja) * 2006-03-27 2007-10-11 Fujifilm Corp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7293303A (ja) * 2006-03-28 2007-11-08 Fujifilm Corp 光散乱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7269993A (ja) * 2006-03-31 2007-10-1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防眩性帯電防止ハードコ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塗布した防眩性帯電防止ハードコート膜形成体
JP2008122832A (ja) * 2006-11-15 2008-05-29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防眩性光拡散部材
JP2008145499A (ja) * 2006-12-06 2008-06-26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防眩性光拡散部材
CN101324677A (zh) * 2007-03-14 2008-12-17 索尼株式会社 防眩光膜的制造方法
JP2008304638A (ja) * 2007-06-06 2008-12-18 Sony Corp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子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JP2009020288A (ja) * 2007-07-11 2009-01-29 Sony Corp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子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JP5332255B2 (ja) * 2008-03-26 2013-11-0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JP4651705B2 (ja) * 2008-11-25 2011-03-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透過型表示装置
JP4698723B2 (ja) * 2008-11-25 2011-06-0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透過型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0365A (zh) * 2003-04-24 2004-10-27 日本制纸株式会社 防眩膜
JP2006251665A (ja) * 2005-03-14 2006-09-2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学フイルム、偏光板、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07011317A (ja) * 2005-05-31 2007-01-18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光拡散フィルム
US20070229804A1 (en) * 2006-03-28 2007-10-04 Fujifilm Corporation Light-scattering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JP2007322779A (ja) * 2006-06-01 2007-12-13 Nitto Denko Corp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CN101089659A (zh) * 2006-06-15 2007-12-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硬涂膜、包括该防眩性硬涂膜的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JP2009265341A (ja) * 2008-04-24 2009-11-1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0778A (zh) * 2010-10-04 2013-06-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US9606271B2 (en) 2010-10-04 2017-03-28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Anti-glare film, method for producing anti-glare film, polarizer,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having different size particles with impregnation layers
CN106716236A (zh) * 2014-09-30 2017-05-2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背光单元、液晶显示装置及波长转换部件
CN113167940A (zh) * 2018-11-29 2021-07-2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薄膜、防眩性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构件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13167940B (zh) * 2018-11-29 2024-04-0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薄膜、防眩性薄膜的制造方法、光学构件和图像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115228A1 (ja) 2011-09-22
KR20130008046A (ko) 2013-01-21
JP2011197330A (ja) 2011-10-06
TW201139140A (en) 2011-11-16
JP4788830B1 (ja) 2011-10-05
TWI588020B (zh) 2017-06-21
KR101604514B1 (ko) 2016-03-17
CN102782530B (zh) 2015-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2530B (zh)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2782529B (zh)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2822701B (zh)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JP2013037362A (ja) 防眩性反射防止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並びに表示装置
CN103718067A (zh) 防眩性膜、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3119478A (zh)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3140778B (zh)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JP5297861B2 (ja) 透過性基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TWI765177B (zh) 防眩膜、偏光板及顯示裝置
JP7393875B2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部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20120038701A (ko) 광학적층체, 편광판 및 표시장치
JP5120490B2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2492778B1 (ko) 눈부심 방지 필름,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3140781A (zh)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KR102520586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광학 적층체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10069212A (ko) 방현 필름
US20220206188A1 (en)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102074920B1 (ko) 셀프어셈블리형 방현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11197677A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