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2529B -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82529B CN102782529B CN201180012275.1A CN201180012275A CN102782529B CN 102782529 B CN102782529 B CN 102782529B CN 201180012275 A CN201180012275 A CN 201180012275A CN 102782529 B CN102782529 B CN 10278252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fine particles
- organic fine
- diffusing layer
- glare fil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02B1/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using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an irregular structur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6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fabrication or manufacturing metho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2—Antiglare, refractive index matching lay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4—Diffusing, scattering, diffracting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眩性膜,其防眩性优异,并且即使在应用于高精细化显示屏时也能够充分抑制褪色和晃眼的发生,此外,能够充分抑制与偏光元件的贴合工序和液晶单元组装工序的过程中的裂纹的发生及防眩性的经时变化。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眩性膜,其特征在于,该防眩性膜具有透光性基材和漫射层,该漫射层形成于该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且表面具有凹凸形状,上述漫射层是将含有有机微粒(A)以及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作为必要成分的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涂布液涂布到上述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干燥而形成涂膜,并使该涂膜固化而成的,上述漫射层中的上述有机微粒(A)具有浸渗了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浸渗层,上述浸渗层的平均厚度为0.01μm~1.0μm。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眩性膜、该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CRT)、液晶显示屏(LCD)、等离子体显示屏(PDP)、电致发光显示屏(ELD)、电子纸等图像显示装置中,通常,在最外表面设置有用于防反射的光学层积体。这样的防反射用光学层积体通过光的漫射或干涉而抑制图像的映入,降低反射率。
作为防反射用光学层积体之一,在透明性基材的表面形成了具有凹凸形状的防眩层的防眩性膜是众所周知的。该防眩性膜利用表面的凹凸形状而使外部光漫射,由此能够防止可见性的降低。
作为现有的防眩性膜,例如,在透明基材膜的表面涂布包含二氧化硅(硅石)等填料的树脂,从而形成了防眩层的防眩性膜是众所周知的(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2)。
这些防眩性膜具有以下类型:将凝聚性粒子及无机和/或有机填料添加到树脂中,在层表面形成凹凸形状的类型;或者,在层表面层积具有凹凸的膜,从而转印凹凸形状的类型;以及,利用两种以上的聚合物等构成粘合剂的化合物彼此之间的相容性使其相分离,从而形成凹凸形状的类型;等等。
无论是哪种类型,这样的现有的防眩性膜均欲利用防眩层的表面形状的作用得到光漫射和防眩作用,均需要增大凹凸形状以提高防眩性,但若凹凸变大,则涂膜的雾度值(haze value)上升,存在发生褪色(白茶け)的问题。
另外,现有类型的防眩膜还具有如下问题:在膜表面产生被称为所谓晃眼的闪烁的光辉,显示画面的可见性降低。
然而,近年来,液晶显示屏的高精细化逐渐发展,若将现有的防眩性膜应用于高精细的液晶显示屏,则晃眼的发生会发展成更严重的问题。
另外,上述现有的防眩性膜还具有如下问题:在向偏光元件的贴合工序和液晶单元组装工序的过程中,在防眩层所含有的透光性微粒等与透光性树脂的界面等产生裂纹。此外,现有的防眩性膜还具有如下问题:随温湿度变化,会发生雾度的变化等,由此防眩程度和晃眼的状态发生经时变化,还存在耐湿热性差的问题。
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一种防眩材料,其通过将用溶剂溶胀70%以上的树脂珠混合到粘合剂树脂中而成。
具备使用这样的预先用溶剂溶胀的树脂珠而成的防眩层的防眩性膜能够期待在树脂珠与粘合剂树脂的界面上的密合性的提高,人们期待适应于高精细化显示屏。
但是,对于具备使用预先用溶剂溶胀的树脂珠而成的防眩层的防眩性膜而言,防眩层中的溶胀的树脂珠与粘合剂树脂的界面的密合性的提高以往仅依赖于在该界面产生的锚效应,因此密合性等存在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另外,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透光性微粒的密度、涂布组合物和透光性微粒的平均粒径具有特定关系的光漫射性膜的制造方法。另外,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一种光学膜,其包含相对于光漫射层的厚度具有预定的平均粒径的透光性粒子。另外,专利文献6中记载了一种光学膜,其中,形成防眩层的涂布液通过将满足预定的粒径和预定的关系的溶胀率不同的两种树脂粒子以及粘合剂分散到分散溶剂中而成。此外,专利文献7中记载了一种使用光漫射层用的涂布组合物的光漫射性膜的制造方法,该涂布组合物包含透光性微粒、含有预定量的分子量为1000以上的透光性聚合物的透光性树脂和溶剂。
但是,专利文献4~7完全没有记载使粘合剂浸渗到透光性微粒中,而且也没有记载使粘合剂浸渗到中透光性微粒的作用效果。因此,利用这些专利文献中记载的防眩性膜无法得到充分的防眩性、防褪色性、防晃眼性。
因此,对于现有的防眩性膜而言,在向偏光元件的贴合工序和液晶单元组装工序的过程中,要求以更高的水平防止树脂珠与粘合剂树脂的界面成为裂纹产生的起点,此外,还要求进一步降低粘合剂与树脂珠的界面的反射,降低褪色,同时利用树脂珠所产生的适度漫射来防止晃眼。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187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2010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28147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6-11356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7-249191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9-271255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6-1547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鉴于上述现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眩性膜,其防眩性优异,同时即使在应用于高精细化显示屏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地抑制褪色和晃眼的发生等,此外,能够充分地抑制与偏光元件的贴合工序和液晶单元组装工序的过程中的裂纹的产生以及防眩性等的经时变化;提供该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应用了该防眩性膜的偏光元件和图像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眩性膜,其特征在于,该防眩性膜具有透光性基材和漫射层,该漫射层形成于该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且表面具有凹凸形状,上述漫射层是将含有有机微粒(A)以及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作为必要成分的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涂布液涂布到上述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干燥而形成涂膜,并使该涂膜固化而成的,上述漫射层中的上述有机微粒(A)具有浸渗了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浸渗层,上述浸渗层的平均厚度为0.01μm~1.0μm。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优选60℃×90%RH×1000小时的耐湿热性试验前后的雾度值变化为1.5%以下。
另外,上述漫射层优选还包含平均粒径小于有机微粒(A)的微粒(B)。
另外,应用于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涂布液优选至少包含溶胀上述有机微粒(A)的溶剂。
另外,在将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折射率与有机微粒(A)的折射率设为ΔA,与微粒(B)的折射率之差设为ΔB时,该ΔA和ΔB优选满足下述式(1)。
|ΔA|<|ΔB| (1)
另外,在将上述有机微粒(A)的平均粒径设为DA1、将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的平均粒径设为DA2时,该DA1、DA2优选满足下述式(2)。
0.01μm<DA2-DA1<1.0μm (2)
另外,在将上述有机微粒(A)和微粒(B)的平均粒径分别设为DA1和DB1、将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和漫射层中的微粒(B)的平均粒径分别设为DA2和DB2时,该DA1、DB1、DA2和DB2优选满足下述式(3)。
1.0μm>DA2-DA1>DB2-DB1≧0 (3)
在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上述微粒(B)优选为有机微粒。
另外,上述漫射层优选还含有层状无机化合物,上述层状无机化合物优选为滑石。
另外,上述漫射层优选在其表面的与该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对应的位置具有凸部,该凸部的高度优选低于与漫射层(C)表面的下述有机微粒(C)对应的位置的凸部的高度,该漫射层(C)包含满足下述条件(1)、(2)和(3)全部的有机微粒(C)。
条件(1):除了代替有机微粒(A)而使用有机微粒(C)以外,在与含有有机微粒(A)的漫射层相同的条件下形成漫射层(C)。
条件(2):漫射层(C)中的有机微粒(C)具有与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相同的平均粒径。
条件(3):有机微粒(C)不在漫射层(C)中形成浸渗层。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其为具有透光性基材和漫射层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该漫射层形成于该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且表面具有凹凸形状,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将含有有机微粒(A)、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作为必要成分的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和溶剂的涂布液涂布到上述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以形成涂膜,并使该涂膜固化,形成上述漫射层,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和/或溶剂包含使上述有机微粒(A)溶胀的成分,上述有机微粒(A)浸渗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形成厚度为0.01μm~1.0μm的浸渗层。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偏振片,其特征在于,其为具备偏光元件而成的偏振片,在上述偏光元件的表面具备本发明的防眩性膜。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在最外表面具备本发明的防眩性膜或者本发明的偏振片。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具有光固性基材和漫射层,该漫射层形成于该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且表面具有凹凸形状。
上述透光性基材优选具备平滑性、耐热性,且机械强度优异。作为形成上述透光性基材的材料的具体例,可以举出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三乙酸纤维素、二乙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醚砜、聚砜、聚丙烯、聚甲基戊烯、聚氯乙烯、聚乙烯醇缩醛、聚醚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或者聚氨酯、环聚烯烃等热塑性树脂,优选可以举出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三乙酸纤维素。
上述透光性基材优选以富于柔软性的膜状体的形式使用,但是根据要求固化性的使用方式,也可以使用这些热塑性树脂的板,此外还可以使用玻璃板的板状体基材。
作为上述透光性基材的厚度,优选为20μm~300μm,更优选上限为200μm、下限为30μm。透光性基材为板状体时,也可以为超过这些厚度的厚度。
另外,上述透光性基材在其上形成防眩层时,为了提高粘接性,除了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皂化处理、氧化处理等物理处理之外,可以预先进行锚定剂或称为底漆的涂料的涂布。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上述漫射层是将以下涂布液涂布到上述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干燥而形成涂膜,并使该涂膜固化而成的,该涂布液含有有机微粒(A)以及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作为必要成分的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优选进而含有微粒(B)、更优选还含有溶胀有机微粒(A)的溶剂。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文中,只要没有特别声明,则上述漫射层以包括有机微粒(A)和微粒(B)的含义说明。另外,本发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上述漫射层表示固化后的涂膜层。
上述有机微粒(A)在上述漫射层中具有浸渗了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浸渗层。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将形成上述浸渗层前的有机微粒(A)称为“有机微粒(A1)”,将形成了上述浸渗层的有机微粒(A)、即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称为“有机微粒(A2)”。
通过具有上述浸渗层,上述有机微粒(A2)与漫射层的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固化物(以下,也称为粘合剂树脂)的密合性极其优异。另外,有机微粒(A2)中的上述浸渗层以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与构成有机微粒(A2)的材料混合的状态形成,因此,上述浸渗层的折射率是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折射率与有机微粒(A)的折射率之间的折射率,因而能够适宜地减少上述有机微粒(A2)(浸渗层)与粘合剂树脂的界面上的上述漫射层的透过光的反射。另外,同时,上述浸渗层为适度的层厚,有机微粒(A2)的中心部保持了初期的有机微粒(A)的折射率,因而内部漫射不减少,能够适宜地防止晃眼。
另外,通过具有上述浸渗层,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会随温湿度变化而产生雾度的变化等,从而对于防眩程度和晃眼的状态经时变化的稳定性(耐湿热性)变得优异。这类推是根据以下原理进行改善的。
即,类推为,在迄今为止的含有有机微粒的防眩性膜中,若进行耐湿热性试验,则侵入漫射层的水分作用于有机微粒与粘合剂树脂的界面所具有的变形,引起该变形的增大、缓和、微裂纹的发生等,由此引起经时的防眩性的变化(雾度的变化)。需要说明的是,该变形在粒径大的有机微粒中显著。
但是,若如本发明中的有机微粒(A2)那样具有浸渗层,则上述有机微粒(A2)与粘合剂树脂的界面的变形减少,因此类推抑制了上述变形的增大、缓和、微裂纹的发生等。
此外,如后所述,在含有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溶剂的情况下,上述浸渗层是通过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和/或溶剂使有机微粒(A1)溶胀而适宜地形成的层,因此上述有机微粒(A2)是极其富于柔软性的微粒。因此,在上述漫射层的表面,在与该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2)对应的位置形成凸部,能够使该凸部的形状平缓。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这点,之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作为构成上述有机微粒(A1)的材料,优选被后述的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和/或溶剂溶胀的材料,具体地说,例如,可以举出有机硅树脂、聚酯树脂、苯乙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烯烃树脂、或者它们的共聚物等,其中,适合使用丙烯酸类树脂,进而在制造微粒时,优选提高交联密度等改变了交联程度的类型的交联丙烯酸类树脂。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树脂”是包含反应性或非反应性的聚合物、单体、低聚物等树脂成分的概念。
此处,基于丙烯酸类树脂、苯乙烯树脂和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的有机微粒在利用通常已知的制造方法制造时,材料有时均使用丙烯酸-苯乙烯共聚树脂。另外,上述有机微粒(A1)若是核-壳型的微粒,则存在核使用由丙烯酸类树脂构成的微粒的苯乙烯微粒、及相反地核使用由苯乙烯树脂构成的微粒的丙烯酸微粒。因此,本说明书中,关于丙烯酸微粒、苯乙烯微粒和丙烯酸-苯乙烯共聚微粒的区别,利用微粒所具有的特性(例如,折射率)最接近哪种树脂来判断。例如,若微粒的折射率小于1.50,则可以视为丙烯酸微粒;若微粒的折射率为1.50以上且小于1.59,则可以视为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微粒;若微粒的折射率为1.59以上,则可以视为苯乙烯微粒。
作为上述交联丙烯酸类树脂,使用过硫酸等聚合引发剂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等交联剂,通过悬浮聚合法等使例如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酰胺、丙烯腈等丙烯酸系单体进行聚合而得到的均聚物及共聚物是适宜的。
作为上述丙烯酸系单体,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得到的交联丙烯酸类树脂是特别适合的。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调整后述的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和/或溶剂的溶胀程度,可以控制浸渗层的厚度,因此优选变化交联的程度以使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浸渗量达到优选的范围。
作为上述有机微粒(A1)的平均粒径,例如,适宜为0.5μm~15.0μm的范围。特别是,更适宜为1.0μm~10.0μm的范围。若上述粒径小于0.5μm,则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防眩性和防晃眼性有时不充分,若超过15.0μm,则产生图像的细腻性欠缺的粗糙感(ガサツキ),例如,应用本发明的防眩性膜而成的显示屏的图像的轮廓变得模糊等,画质有时会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述平均粒径,若漫射层中含有的各粒子为单分散型的粒子(形状单一的粒子),则表示其粒径的平均,若为具有宽粒度分布的无定形型的粒子,则表示通过粒度分布测定而存在最多的粒子的粒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粒径可以在仅为微粒的状态时通过库尔特计数法等测量。另外,除该方法以外,作为固化膜中的微粒测定方法,还可以通过SEM截面观察、利用基于透过光的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测定来测量。
上述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2)具有浸渗层。
上述浸渗层是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从上述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2)的外表面向其中心浸渗而形成的层。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浸渗层是浸渗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之中的低分子量成分、即主要是浸渗单体而形成的层,难以浸渗作为高分子成分的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聚合物、即聚合物及低聚物。
上述浸渗层例如可以通过对上述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2)的截面进行显微镜(SEM等)观察来判断。
需要说明的是,浸渗到上述浸渗层中的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可以是构成粘合剂的全部成分浸渗,也可以是构成粘合剂的部分成分浸渗。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上述漫射层中含有后述的微粒(B)的情况下,上述有机微粒(A2)优选平均粒径大于上述漫射层中的微粒(B)的平均粒径。若上述有机微粒(A2)的平均粒径为上述漫射层中的微粒(B)的平均粒径以下,则上述漫射层的表面的与上述微粒(B)对应的位置的凸部有时被突出(強調),可能无法充分地抑制褪色。
另外,上述浸渗层的平均厚度为0.01μm~1.0μm。若小于0.01μm,则无法充分获得通过形成上述浸渗层而得到的效果,若超过1.0μm,则有机微粒(A2)的内部漫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无法充分得到防止晃眼的效果。上述浸渗层的平均厚度的优选下限为0.1μm、优选上限为0.8μm。通过使平均厚度在该范围内,能够进一步发挥上述效果。另外,从确保内部漫射功能、防止晃眼的观点来看,有机微粒(A2)的未形成浸渗层的中心部的直径优选为光的波长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浸渗层的平均厚度是指在防眩性膜的截面SEM照片中观察到的有机微粒(A)截面上的浸渗层厚度的平均值。具体地说,对于上述漫射层的截面,可以利用SEM以3000倍~5万倍观察任意5个视野(場面)并进行拍摄,每个视野必然存在1个以上具有浸渗层的微粒,然后对于每一个微粒测定2点浸渗层的厚度,求出10点测定值的平均值。关于上述浸渗层的厚度的测定,选择2处这样的部分来进行:微粒周围的粘合剂树脂和微粒的交界比较清晰且最大浸渗了的部分。
此处,有机微粒通常具有交联的结构,根据该交联的程度的不同,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和溶剂所产生的溶胀程度不同,通常,若交联度提高则溶胀度降低,若交联度低则溶胀度提高。因此,例如,构成上述有机微粒(A2)的材料为上述交联丙烯酸类树脂时,通过适宜调整该交联丙烯酸树脂的交联程度,能够将上述浸渗层的厚度控制在所期望的范围。另外,从防反射性和防止晃眼的方面出发,上述有机微粒(A2)更优选越靠近中心部则越提高交联度,最优选超过上述有机微粒(A2)的浸渗层厚度的内侧为不具有浸渗性的交联度并且越靠近表面则交联度越低。
另外,在将上述有机微粒(A1)的平均粒径设为DA1、将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2)的平均粒径设为DA2时,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优选满足下述式(2)。
0.01μm<DA2-DA1<1.0μm (2)
上述式(2)中,若“DA2-DA1”为0.01μm以下,则上述浸渗层的厚度变得过薄,有时无法获得通过形成上述浸渗层而得到的效果。若“DA2-DA1”为1.0μm以上,则内部漫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有时无法充分得到防止晃眼的效果。
上述“DA2-DA1”的更优选的下限为0.1μm、更优选的上限为0.5μm。通过使“DA2-DA1”在该范围,能够进一步发挥上述效果。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作为上述有机微粒(A1),例如,可以事先通过使用了交联度不同的有机微粒的涂布液制作防眩性膜,选择符合优选的浸渗程度的有机微粒来使用。
另外,上述有机微粒(A2)优选在上述漫射层中在该漫射层的厚度方向(纵向)上不凝聚。若上述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2)在该漫射层的厚度方向上堆积这样的凝聚,则在与凝聚的有机微粒(A2)对应的位置的漫射层表面有时会形成大的凸部,本发明的防眩性膜有时会发生褪色和晃眼。需要说明的是,例如,通过含有后述的层状无机化合物,能够适宜地防止上述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2)的凝聚。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有机微粒(A2)的凝聚方向为与漫射层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横向)时,与纵向的凝聚相比,较少引起上述问题,但若凝聚块过大则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因而优选与纵向的凝聚时同样地添加层状无机物化合物。
作为上述涂布液中的有机微粒(A1)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后述的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100质量份,优选为0.5质量份~30质量份。若小于0.5质量份,则在漫射层的表面无法形成充分的凹凸形状,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防眩性能可能不充分。另一方面,若超过30质量份,则在上述涂布液中容易产生有机微粒(A1)彼此之间的凝聚,在上述漫射层中容易产生沿上述纵向或横向的凝聚,在漫射层的表面有可能形成大的凸部,发生褪色和晃眼。上述有机微粒(A1)的含量的更优选下限为1.0质量份、更优选上限为20质量份。通过使该含量在该范围内,能够使上述效果更可靠。
上述微粒(B)是不被上述涂布液中的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和溶剂所溶胀的粒子。
此处,“不被溶胀的粒子”除了包括完全不被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和溶剂所溶胀的情况外,还包括略微溶胀的情况。上述“略微溶胀的情况”是指,在上述漫射层中,上述微粒(B)形成有与上述有机微粒(A2)同样的浸渗层,但该浸渗层的平均厚度小于上述有机微粒(A)的浸渗层且小于0.1μm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从抑制上述防眩程度的经时变化的方面出发,上述微粒(B)优选略微形成有浸渗层。
关于上述漫射层中的微粒(B)是否形成有浸渗层的判断,例如,可以通过用显微镜(SEM等)观察上述漫射层的微粒(B)的截面来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将添加到上述涂布液的阶段的微粒(B)称为“微粒(B1)”,将上述漫射层中的微粒(B)称为“微粒(B2)”。
作为上述微粒(B1),只要不被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和溶剂所溶胀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二氧化硅微粒等无机粒子以及提高了交联度的、有机硅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烯烃树脂、或者它们的共聚物等有机粒子等,优选折射率和粒径的控制容易的有机粒子。这些微粒(B1)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合用。
其中,由于折射率高、容易设置与粘合剂的折射率差(通常的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折射率为1.48~1.54左右)、容易得到内部漫射,因而适宜使用聚苯乙烯微粒和/或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微粒。需要说明的是,以下说明微粒(B)为有机粒子的情况。
另外,以下,微粒有“高交联”、“低交联”的情况,该“高交联”、“低交联”如下定义。
制备下述涂布液,该涂布液相对于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混合物(质量比:PETA/DPHA/PMMA=86/5/9))100质量份混配了甲苯和甲基异丁基酮的混合物(质量比8:2)190质量份。
将微粒在所得到的涂布液中浸渍24小时,将确认到溶胀的微粒定义为“低交联”,将未确认到溶胀的微粒定义为“高交联”。
作为上述微粒(B1)的平均粒径,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与上述有机微粒(A1)的平均粒径相同。其中,上述有机微粒(A1)含有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溶剂的情况下,被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和/或溶剂所溶胀而形成浸渗层。因此,在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在将上述有机微粒(A1)和微粒(B1)的平均粒径分别设为DA1和DB1、将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2)和微粒(B2)的平均粒径分别设为DA2和DB2时,上述DA1、DB1、DA2和DB2优选满足下述式(3)。
1.0μm>DA2-DA1>DB2-DB1≧0 (3)
通过满足上述式(3),在使漫射层表面的凹凸形状平滑的同时,抑制粘合剂等向有助于内部漫射的粒子的浸渗所引起的粒子的折射率变化等,因此内部漫射的维持变得容易,而且漫射层中的粒子表面的反射减少,因而能够使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防褪色以及防晃眼更可靠。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作为上述微粒(B1),例如,可以事先通过使用了交联度不同的有机微粒的涂布液制作防眩膜,选择符合优选的浸渗程度的有机微粒来使用。
作为上述涂布液中的有机微粒(B1)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后述的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100质量份,优选为0.5质量份~30质量份。若小于0.5质量份,则容易发生晃眼,另一方面,若超过30质量份,则对比度有可能降低。上述有机微粒(B1)的含量的更优选下限为1.0质量份、更优选上限为20质量份。通过在该范围内,能够使上述效果更可靠。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作为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作为必要成分。
作为这样的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可以适宜地举出溶胀上述有机微粒(A1)的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优选透明性的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例如,可以举出通过紫外线或电子射线固化的电离射线固化型树脂。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指甲基丙烯酸酯和丙烯酸酯。
另外,本说明书中,单体是指,为了进行电离射线固化而形成聚合物膜,包括能够形成该聚合物膜的基本结构的结构单元的所有分子,且具有不饱和键者。即,若低聚物和预聚物为固化膜的基本单元,则也包括低聚物和预聚物。
本发明中,上述单体优选分子量为5000以下的小单体。
作为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例如,可以举出具有(甲基)丙烯酸酯系的官能团的化合物等具有1个或2个以上不饱和键的化合物。
作为具有1个不饱和键的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基己酯、苯乙烯、甲基苯乙烯、N-乙烯基吡咯烷酮等。作为具有2个以上不饱和键的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聚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F-EO改性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EO改性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EO改性二(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EO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PO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EO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官能化合物与(甲基)丙烯酸酯等的反应产物(例如,多元醇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等。
另外,还可以举出具有2个以上不饱和键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和聚酯(甲基)丙烯酸酯。
作为上述电离射线固化型树脂,除了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之外,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分子量比较低的聚酯树脂、聚醚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环氧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醇酸树脂、螺缩醛树脂、聚丁二烯树脂、多硫醇-多烯树脂等也可以作为上述电离射线固化型树脂使用。
将上述电离射线固化型树脂作为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使用时,上述涂布液优选含有光聚合引发剂。
作为上述光聚合引发剂,具体例可以举出苯乙酮类、二苯甲酮类、米氏苯甲酰苯甲酸酯(Michler's benzoyl benzoate)、α-阿米罗基酯(α-amyloxim ester)、噻吨酮类、苯丙酮类、联苯酰(ベンジル)类、苯偶姻类、酰基膦氧化物类。另外,优选混合使用光敏剂,作为其具体例,例如,可以举出正丁胺、三乙胺、聚-正丁基膦(ポリ-n-ブチルホスフィン)。
作为上述光聚合引发剂,在上述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为具有自由基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树脂系的情况下,优选单独或混合使用苯乙酮类、二苯甲酮类、噻吨酮类、苯偶姻、苯偶姻甲醚等。另外,在上述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为具有阳离子聚合性官能团的树脂系的情况下,作为上述光聚合引发剂,优选单独或以混合物的形式使用芳香族重氮盐、芳香族锍盐、芳香族碘鎓盐、茂金属化合物、苯偶姻磺酸酯(盐)等。
上述光聚合引发剂的添加量相对于紫外线固化型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0.1质量份~10质量份。
另外,上述电离射线固化型树脂也可以通过与溶剂干燥型树脂(仅通过使涂布时为了调整固体成分而添加的溶剂干燥即可形成覆膜的树脂,例如热塑性树脂等)合用来使用。这种情况下,上述溶剂干燥型树脂起到添加剂的作用,主要使用电离射线固化型树脂。作为上述溶剂干燥型树脂的添加量,相对于上述涂布液所含有的树脂成分的总固体成分优选为40质量%以下。
作为上述溶剂干燥型树脂,主要可以举出热塑性树脂。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利用一般例示的热塑性树脂。通过上述溶剂干燥型树脂的添加,能够有效地防止涂布面的涂膜缺陷。
作为优选的热塑性树脂的具体例,例如,可以举出苯乙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乙酸乙烯酯系树脂、乙烯基醚系树脂、含卤素的树脂、脂环式烯烃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纤维素衍生物、硅酮系树脂以及橡胶或弹性体等。
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通常优选为非结晶性且在有机溶剂(特别是可以溶解2种以上聚合物和固化性化合物的共通溶剂)中可溶的树脂。特别优选成形性或制膜性、透明性或耐候性高的树脂,例如,苯乙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脂环式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纤维素衍生物(纤维素酯类等)等。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上述透光性基材的材料为三乙酰纤维素“TAC”等纤维素系树脂时,作为热塑性树脂的优选的具体例,可以举出纤维素系树脂,例如硝酸纤维素、乙酰纤维素、乙酸丙酸纤维素、乙基羟乙基纤维素等。通过使用上述纤维素系树脂,能够提高透光性基材与漫射层的密合性及透明性。
上述涂布液可以还含有热固性树脂。作为上述热固性树脂,例如,可以举出酚醛树脂、脲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胍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氨基醇酸树脂、三聚氰胺-脲醛共缩合树脂、硅树脂、聚硅氧烷树脂等。在使用热固性树脂的情况下,根据需要也可以合用交联剂、聚合引发剂等固化剂、聚合促进剂、溶剂、粘度调整剂等来使用。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在将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折射率与有机微粒(A1)和有机微粒(B1)的折射率之差分别设为ΔA和ΔB时,上述ΔA和ΔB优选满足下述式(1)。
|ΔA|<|ΔB| (1)
通过满足上述式(1),可以得到画面亮度的均匀性优异的防眩膜而不存在晃眼,该防眩膜兼具有机微粒(A)产生的漫射角小的内部漫射和有机微粒(B)产生的漫射角大的内部漫射。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有机微粒(A1)和有机微粒(B1)的折射率的测定方法,可以举出任意方法,例如,可以通过贝克法、最小偏向角法、偏向角解析、模式·行(モード·ライン)法、椭圆计法等测定。各方法除了测定材料自身以外,还可以同样地用于从所制作的防眩性膜的膜中以某种形式取出了微粒的材料。
此外,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在含有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及其以外的树脂和添加剂时,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折射率是指除微粒外所含有的全部树脂和添加剂成分所产生的折射率。
作为上述折射率的优选测定方法,若为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可以举出以下方法:从固化膜仅除去粘合剂部分,并用贝克法测定。另外,通过使用NTT AdvancedTechnology社制造的透过型相移激光显微干涉测定装置PLM-OPT测定相位差,能够实际测定有机微粒与树脂成分的折射率差。由此,关于有机微粒的折射率,可以举出以之前求出的树脂成分的折射率±折射率差的形式求出的方法。
作为上述溶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醇(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苯甲醇)、酮(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环戊酮)、酯(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甲酸甲酯、甲酸乙酯、甲酸丙酯、甲酸丁酯)、脂肪族烃(例如,己烷、环己烷)、卤代烃(例如,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芳香族烃(例如,苯、甲苯、二甲苯)、酰胺(例如,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正甲基吡咯烷酮)、醚(例如,二乙醚、二氧六环、四氢呋喃)、醚醇(例如,1-甲氧基-2-丙醇)等。
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以及溶剂均可以选择具有使上述有机微粒(A1)溶胀的性质的物质来使用,也可以仅任意一者选择具有使上述有机微粒(A1)溶胀的性质的物质来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述有机微粒(A1)的浸渗层的形成,由于存在具有使该有机微粒(A1)溶胀的性质的溶剂,可以不依赖于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溶胀性的程度而更可靠地进行,因此更优选至少上述溶剂具有使上述有机微粒(A1)溶胀的性质。其原因被类推为:首先上述溶剂作用于上述有机微粒(A1),上述有机微粒(A1)溶胀,接下来上述辐射固化粘合剂所含有的低分子量成分逐渐浸渗。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关于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和溶剂的组合,优选组合使用以下成分:作为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由于分子量小、容易浸渗,使用(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作为溶剂,使用使上述有机微粒(A1)溶胀的性质强的酮、酯系的溶剂。
另外,通过将上述溶剂混合使用以调整有机微粒(A1)的溶胀程度,能够控制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所含有的低分子量成分的浸渗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三乙酸纤维素(以下,也称为TAC基材)作为透光性基材时,为了漫射层与透光性基材的界面密合性和防止在界面产生干涉条纹,优选使用能够溶胀上述TAC基材且能够使溶剂和树脂成分中的低分子量成分浸渗在TAC基材中这样的溶剂。用于有机微粒(A)溶胀的溶剂和浸渗于TAC基材的溶剂更优选为共同的溶剂。即,若TAC基材中的溶剂与制备预先具有浸渗层的有机微粒(A)时使用的溶剂大致相同,则上述涂布液所含有的化合物平衡达到非常稳定的状态,即使在长时间加工防眩性膜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加工,能够制成优异的涂布液。
作为这样的溶剂,优选甲基异丁基酮等。另外,作为树脂成分中的低分子量成分,优选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
上述涂布液优选还含有层状无机化合物。所形成的漫射层含有上述层状无机化合物,能够提高该漫射层的防翘曲性、耐紫外线性、防裂纹性等耐冲击性。
作为上述层状无机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蒙脱土、贝得石、绿脱石、皂石、锂蒙脱石、锌蒙脱石、硅镁石、蛭石、埃洛石、高岭石、埃洛石(エンデライト)、地开石、滑石、叶蜡石、云母、珍珠云母、白云母、金云母、四硅云母、带云母、叶蛇纹石、绿泥石、クックアイト、ナンタイト等。这些层状无机化合物可以为天然物,也可以为合成物。
作为上述层状无机化合物,其中,优选含有Si、Al、Mg、O元素的无机化合物,作为含有这样的元素的化合物,滑石是合适的。例如,在使用滑石作为上述层状无机化合物、使用交联丙烯酸珠作为上述有机微粒(A1)、使用苯乙烯作为有机微粒(B1)时,能够合适地控制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2)和有机微粒(B2)的凝聚的程度。其结果,能够以高水平实现所得到的防眩性膜的防眩性、防褪色性、防晃眼性。
推测为上述滑石为亲油性高的物质产生了影响。即,推测为,有机微粒(A1)(交联丙烯酸类树脂)具有亲水性、有机微粒(B1)(苯乙烯)具有亲油性,两者具有不同性质,亲油性高的滑石调整了两微粒凝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层状无机化合物是指形成层状结构的无机化合物,还包括在截面显微镜观察中看上去为针状或纤维状的无机化合物。
上述涂布液中的上述层状无机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100质量份优选为0.5质量份~40质量份。若小于0.5质量份,则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耐冲击性和/或有机微粒(A2)等的分散性有可能不充分,若超过40质量份,则形成上述漫射层的涂布液的粘度提高,有可能无法涂布,或者所形成的涂膜表面的凹凸有可能无法控制。上述层状无机化合物的含量的更优选下限为2质量份、更优选上限为20质量份。通过使含量在该范围内,能够进一步发挥耐冲击性和/或微粒的分散性的效果,同时也更容易控制表面凹凸。
上述涂布液可以通过混合上述各材料而制备。
作为混合上述各材料而制备涂布液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涂料摇摆器或珠磨机等。
上述漫射层可以如下形成:将上述涂布液涂布到上述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干燥而形成涂膜,并使该涂膜固化,从而形成上述漫射层。
作为上述涂布液的涂布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辊涂法、迈尔棒涂法、凹板印刷、模涂法等。
作为涂布上述涂布液而形成的涂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可以考虑在表面形成的凹凸形状、所使用的材料等而适宜决定。若为1μm以上则硬涂性优异,若为20μm以下则难以发生翘曲,因而优选为1μm~20μm左右、更优选为2μm~15μm、进一步优选为2μm~10μm。
上述漫射层的厚度可以通过漫射层的截面SEM观察等测定。在测定时,测定5处以上如下厚度,求出其平均值,该厚度为从有机微粒(A2)不存在的漫射层表面位置至透光性基材界面的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有机微粒(A2)通过如下方式制备:利用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和/或溶剂使上述有机微粒(A1)溶胀,浸渗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而形成浸渗层,从而制备有机微粒(A2);该有机微粒(A2)的制备可以在上述涂布液中进行,也可以在涂布到上述透光性基材上而形成的涂膜中进行。
此外,上述制备的涂布液优选在形成漫射层之前保存静置预定时间。
这是因为,若制备上述涂布液且不保存静置而形成漫射层,则即使在酌情调整所使用的有机微粒(A)的交联度及酌情调整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和/或溶剂所引起的上述有机微粒(A)的溶胀的程度时,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2)也可能无法形成充分的浸渗层。
作为上述涂布液的保存静置时间,根据所使用的有机微粒(A)的种类、交联度和粒径以及所使用的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和/或溶剂的种类等适宜调整即可,例如,优选为12小时~48小时左右。
根据需要使上述透光性基材上形成的涂膜干燥后,使其固化,从而能够形成漫射层。
作为上述涂膜的固化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优选通过紫外线照射进行。在通过紫外线进行固化时,优选使用190nm~380nm的波段的紫外线。基于紫外线的固化例如可以利用金属卤化物灯、高压汞灯、低压汞灯、超高压汞灯、碳弧灯、黑光荧光灯等进行。作为电子射线源的具体例,可以举出考克罗夫特-瓦尔顿(Cockcroft-Walton)型、范德格里夫特(バンデグラフト)型、共振变压器型、绝缘芯变压器型、直线型、地那米(Dynamitron)型、高频型等各种电子射线加速器。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上述漫射层在表面具有凹凸形状。
上述漫射层优选在与该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对应的位置具有凸部(以下也称为凸部(A)),上述凸部(A)的高度优选低于与漫射层(C)的表面的下述有机微粒(C)对应的位置的凸部(以下也称为凸部(C))的高度,该漫射层(C)包含满足下述条件(1)、(2)和(3)全部的有机微粒(C)。
条件(1):除了代替有机微粒(A)而使用有机微粒(C)以外,在与含有有机微粒(A)的漫射层相同的条件下形成漫射层(C)。
条件(2):漫射层(C)中的有机微粒(C)具有与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相同的平均粒径。
条件(3):有机微粒(C)不在漫射层(C)中形成浸渗层。
上述凸部(A)与上述凸部(C)相比高度较低,为平缓的形状。具有形成了这样的凸部(A)的漫射层的本发明的防眩性膜能够使防眩性、防褪色性、防晃眼性等优异。
其原因被认为是,使上述涂膜固化时的有机微粒(A)是上述形成了浸渗层的有机微粒(A2),该有机微粒(A2)与上述有机微粒(C)相比是非常富于柔软性的微粒。即,若使上述涂膜固化,则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引起固化收缩,上述有机微粒(A2)所在的表面的固化收缩与不存在该有机微粒(A)的表面的固化收缩相比,由于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量少而减小。但是,由于上述有机微粒(A2)是非常富于柔软性的微粒,因此有机微粒(A)会因上述涂膜的固化收缩而变形。其结果,推测:所形成的凸部(A)的高度与在包含更硬的有机微粒(C)的漫射层(C)的表面所形成的上述凸部(C)相比较低、且平滑。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凸部的高度是指,通过AFM观察防眩性膜表面,将表面存在的凸部和凹部之差设为凸部的高度n(n为1~10)而进行测定,该凹部是与该凸部相邻的其他凸部之间的凹部。然后,将如此求得的任意的10点凸部高度平均而求出。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具有上述漫射层,因此,该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与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固化物的密合性极其优异。需要说明的是,在心轴试验(マンドレル試験)中,在心轴的直径为10mm的条件下、更优选为8mm的条件下、进一步优选为6mm的条件下,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优选不产生裂纹。
另外,上述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形成有上述浸渗层,该浸渗层以混合了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状态形成,因此上述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浸渗层)与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固化物的折射率差减少,能够合适地减少界面的反射。另外,同时,上述浸渗层为适度的层厚,有机微粒(A)的中心保持了初期的有机微粒(A)的折射率,因而能够表现出适度的内部漫射性,能够适宜地防止晃眼。
此外,可以使在与上述漫射层的有机微粒(A)对应的位置形成的凸部为高度低而平缓的形状。
因此,能够以高水平实现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防眩性、防褪色性和防晃眼性等。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优选60℃×90%RH×1000小时的耐湿热性试验前后的雾度值变化为1.5%以下。若超过1.5%,则耐湿热性差,防眩程度随温湿度变化可能会发生经时变化。上述雾度值的变化更优选为1.0%以下。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耐湿热性可以通过在漫射层中含有上述形成了浸渗层的有机微粒(A)而获得。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雾度值是根据JIS-K7136所规定的雾度(雾度)、使用雾度计HM150(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社制造、商品名)测定得到的值。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雾度值均为利用该方法测定的值。
另外,制造这样的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方法也是本发明之一。
即,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为具有透光性基材和漫射层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该漫射层形成于该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且表面具有凹凸形状,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将含有有机微粒(A)、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和溶剂的涂布液涂布到上述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并使其干燥、固化,形成上述漫射层,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和/或溶剂包含使上述有机微粒(A)溶胀的成分,上述有机微粒(A)浸渗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厚度为0.01μm~1.0μm的浸渗层。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中,构成上述涂布液的材料等可以举出与在上述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说明的材料同样的材料。
另外,形成上述漫射层的工序也可以举出与在上述本发明的防眩性膜中说明的方法相同的方法。
另外,下述偏振片也是本发明之一,其特征在于,其为具备偏光元件而成的偏振片,使透光性基材在上述偏光元件的表面贴合等,具备本发明的防眩性膜。
作为上述偏光元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经碘等染色并进行了拉伸的聚乙烯醇膜、聚乙烯醇缩甲醛膜、聚乙烯醇缩乙醛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皂化膜等。上述偏光元件和本发明的防眩性膜的层积处理中,优选对透光性基材进行皂化处理。通过皂化处理,粘接性良好,还能得到抗静电效果。
本发明还涉及在最外表面具备上述防眩性膜或上述偏振片的图像显示装置。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可以举出LCD、PDP、FED、ELD(有机EL、无机EL)、CRT、触摸屏、电子纸等。
上述LCD具备透过性显示体和从背面照射上述透过性显示体的光源装置。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为LCD时,在该透过性显示体的表面形成了本发明的防眩性膜或本发明的偏振片。
本发明为具有上述防眩性膜的液晶显示装置时,光源装置的光源从防眩性膜的下侧照射。需要说明的是,STN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液晶显示元件与偏振片之间插入了相位差板。根据需要,在该液晶显示装置的各层间可以设置接合剂层。
上述PDP具备表面玻璃基板和背面玻璃基板,该背面玻璃基板是与该表面玻璃基板对置且其间封入了放电气体而配置的背面玻璃基板。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为PDP时,在上述表面玻璃基板的表面或其前面板(玻璃基板或膜基板)具备上述防眩性膜。
其他图像显示装置还可以为:对玻璃基板蒸镀在施加电压时发光的硫化锌、二胺类物质(发光体),控制对基板所施加的电压而进行显示的ELD装置;或者,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产生人眼所看见的图像的CRT等图像显示装置。这种情况下,在上述各显示装置的最外表面或其前面板的表面具备上述防眩性膜。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在所有情况下均能够用于电视机、计算机等的显示屏显示。特别是,可以适宜用于液晶面板、PDP、ELD、触摸屏、电子纸等高精细图像用显示屏的表面。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能够降低漫射层的表面的与该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对应的位置的凸部高度,形成平缓的形状,因此即使在应用于高精细化显示屏时,也可以使防眩性、防褪色性和防晃眼性全部优异。
另外,上述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形成有上述浸渗层,该浸渗层以混合了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状态形成,因此能够合适地减少上述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浸渗层)与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固化物之间的界面的反射。
此外,上述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与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固化物的密合性极其优异,因此即使在将本发明的防眩性膜应用于片状液晶显示屏时,在上述有机微粒(A)与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固化物之间的界面也不产生裂纹等。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防眩性膜的漫射层的截面SEM照片。
图2是实施例2的防眩性膜的漫射层的截面SEM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来解释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1)
首先,作为透光性基材,准备三乙酰纤维素(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制造、厚度80μm)。
接下来,作为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使用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混合物(质量比;PETA/DPHA/PMMA=86/5/9)(固化后的折射率为1.51),作为光聚合引发剂,使用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Irgacure 184(BASF社制造)(相对于粘合剂固体成分100质量份为3质量份),相对于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100质量份,在其中混配作为有机微粒(A)的丙烯酸粒子(折射率为1.49、平均粒径为5.0μm)9.0质量份,相对于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100质量份,在其中混配作为溶剂的甲苯和异丙醇的混合物(质量比7:3)190质量份,制备涂布液。
将所得到的涂布液保存静置24小时后,使用迈尔棒(Mayer Bar)涂布到透光性基材上,以1.2m/s的流速流通70℃的干燥空气,使其干燥1分钟。
其后,对涂膜照射紫外线(在氮气气氛下,200mJ/cm2),使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固化而形成漫射层,制作防眩性膜。需要说明的是,漫射层的厚度为6.0μm。
(实施例2~8)
涂布液中添加的各成分以及保存静置条件如表1所示,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防眩性膜。
(比较例1)
首先,作为透光性基材,准备三乙酰纤维素(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制造、厚度80μm)。
接下来,作为粘合剂,使用乙酸乙烯酯树脂(折射率为1.46)和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折射率为1.49)的混合物(质量比;乙酸乙烯酯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60/40)(折射率为1.47),相对于粘合剂100质量份,在其中混配作为有机微粒(A)的丙烯酸粒子(折射率为1.49、平均粒径为5.0μm)9.0质量份,相对于粘合剂100质量份,在其中混配作为溶剂的甲苯和甲基乙基酮的混合物(质量比7:3)190质量份,制备涂布液。
将所得到的涂布液保存静置24小时后,使用迈尔棒(Mayer Bar)涂布到透光性基材上,以1.2m/s的流速流通70℃的干燥空气,使其干燥1分钟。涂膜厚为6.0μm。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乙酸乙烯酯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均为非反应性共聚物,因此在固化前后折射率无变化。
(比较例2~5)
涂布液中添加的各成分以及保存静置条件如表1所示,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防眩性膜。
【表1】
表1中,有机微粒(A)、微粒(B)、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和溶剂中所示的记号的详细情况如下所述。另外,表1中,有机微粒(A)、微粒(B)和层状无机化合物的含量表示相对于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100质量份的含量(质量份)。
(有机微粒A)
A:低交联丙烯酸粒子(折射率为1.49、平均粒径为5.0μm、综研化学社制造)
B:高交联丙烯酸粒子(折射率为1.49、平均粒径为5.0μm、综研化学社制造)
C:低交联丙烯酸粒子(折射率为1.49、平均粒径为3.5μm、综研化学社制造)
(微粒B)
D:高交联聚苯乙烯粒子(折射率为1.59、平均粒径为3.5μm、综研化学社制造)
E:低交联聚苯乙烯粒子(折射率为1.59、平均粒径为5.0μm、综研化学社制造)
F:高交联丙烯酸-苯乙烯粒子(折射率为1.52、平均粒径为3.0μm、综研化学社制造)
(层状无机化合物)
M:滑石(折射率为1.57、平均粒径为0.8μm、日本滑石社制造)
(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
P: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混合物(质量比:PETA/DPHA/PMMA=86/5/9)(固化后的折射率为1.51)
Q: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固化后的折射率为1.51)
R:乙酸乙烯酯树脂60质量份和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40质量份的混合物(折射率为1.47)(由于是共聚物,因而固化前后折射率无变化)
(溶剂)
X:甲苯和甲基乙基酮的混合物(质量比7:3)
Y:甲苯和甲基异丁基酮的混合物(质量比8:2)
Z:甲苯和异丙醇的混合物(质量比7:3)
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防眩性膜,进行以下评价。其结果列于表2。
(浸渗层的厚度)
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防眩性膜,沿漫射层的厚度方向切断,以倍数3000倍~5万倍对至少包含1个以上有机微粒(A)的截面进行SEM观察,在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浸渗到有机微粒(A)中的部分,有机微粒(A)与周围的粘合剂的边界比较清晰,并且测定观察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浸渗到有机微粒(A)最内部的部分2点的厚度,同样地测定共计5个有机微粒(A),计算出10点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实施例1的防眩性膜的漫射层的截面SEM照片见图1,实施例2的防眩性膜的漫射层的截面SEM照片见图2。
需要说明的是,在除有机微粒(A)外还含有微粒(B)等的情况下,也可以与上述同样地测定该微粒中的浸渗层的厚度。
(雾度)
根据JIS-K7136(2000)所规定的雾度(雾度),使用雾度计HM150(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社制造),测定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防眩性膜的雾度值。
另外,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防眩性膜,进行60℃×90%RH×1000小时的耐湿热性试验,求出试验前后的雾度值变化。
(心轴试验)
根据JIS K5600-5-1(1999),以心轴的和进行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防眩性膜的心轴试验,并根据以下基准进行评价。
◎:在时不产生裂纹
○:在时不产生裂纹
△:在时不产生裂纹
×:在时产生裂纹
(对比度)
使用光学膜用透明粘合膜将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防眩性膜与黑色亚克力(丙烯酸)板贴合,15名被测者在1000Lx的亮室条件下从各种方向对防眩性膜的表面状态状态进行目视感官评价。判断能否再现具有光泽的黑色,并根据以下基准进行评价。
◎:回答良好的人为10人以上
○:回答良好的人为9人~8人
△:回答良好的人为7人~5人
×:回答良好的人为4人以下
(晃眼)
将索尼社制造的液晶电视机“KDL-40X2500”的最外表面的偏振片剥离,贴附无表面涂布的偏振片。
接下来,利用光学膜用透明粘合膜(总光线透过率为91%以上、雾度为0.3%以下、膜厚为20μm~50μm的制品、例如MHM系列:日荣化工株式会社制造等)在其上贴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防眩性膜,使漫射层侧为最外表面。
将该液晶电视机设置于照度为约1,000Lx的环境下的室内,进行纯白显示,被测者15人从距离液晶电视机0.5m~1.0m左右的位置、从上下、左右各种角度进行目视感官评价。判断在纯白显示中是否确认到晃眼,并根据以下基准进行评价。
◎:回答良好的人为10人以上
○:回答良好的人为9人~8人
△:回答良好的人为7人~5人
×:回答良好的人为4人以下
(硬涂性)
对于实施例、比较例和参考例的防眩性膜的表面,根据JIS K5600-5-4(1999),以负荷750g、3H划5条线,实施铅笔硬度试验。
◎:在3H的铅笔硬度试验中划伤为0条
○:在3H的铅笔硬度试验中划伤为1条~2条
△:在3H的铅笔硬度试验中划伤为3条~4条
×:在3H的铅笔硬度试验中划伤为5条
【表2】
如表2所示,实施例的防眩性膜在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上形成了辐射线固化型平均厚度在0.05μm~0.8μm的范围内的浸渗层。需要说明的是,确认到这些浸渗层浸渗了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另外,实施例的防眩性膜在耐湿热性试验前后的雾度值变化为0.9%以下,实施例1的心轴试验和晃眼评价、实施例5、7的对比度评价、实施例1、6~8的晃眼评价为△,心轴试验、对比度评价和晃眼评价结果全部良好。
比较例1~4的防眩性膜在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未形成浸渗层,耐湿热性试验前后的雾度值变化、心轴试验、对比度评价和晃眼评价的结果均不良好。比较例5的防眩性膜在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上形成了厚度为1.3μm的浸渗层,但晃眼评价差。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防眩性膜可以适宜用于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CRT)、液晶显示屏(LCD)、等离子体显示屏(PDP)、电致发光显示屏(ELD)、触摸屏、电子纸等显示屏、特别是高精细化显示屏。
Claims (14)
1.一种防眩性膜,其特征在于,该防眩性膜具有透光性基材和漫射层,该漫射层形成于该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且表面具有凹凸形状,
上述漫射层是将含有有机微粒A以及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涂布液涂布到上述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干燥而形成涂膜,并使该涂膜固化而成的,其中,该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作为必要成分,
上述漫射层中的上述有机微粒A具有浸渗了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浸渗层,
上述浸渗层的平均厚度为0.01μm~1.0μ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性膜,其特征在于,60℃×90%RH×1000小时的耐湿热性试验前后的雾度值变化为1.5%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眩性膜,其特征在于,漫射层还包含平均粒径小于有机微粒A的微粒B。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眩性膜,其特征在于,涂布液至少含有溶胀有机微粒A的溶剂。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眩性膜,其特征在于,在将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折射率与有机微粒A的折射率之差设为ΔA,将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的折射率与微粒B的折射率之差设为ΔB时,上述ΔA和ΔB满足下述式(1),
|ΔA|<|ΔB| (1)。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眩性膜,其特征在于,在将有机微粒A的平均粒径设为DA1、将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的平均粒径设为DA2时,上述DA1、DA2满足下述式(2),
0.01μm<DA2-DA1<1.0μm (2)。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眩性膜,其特征在于,在将有机微粒A和微粒B的平均粒径分别设为DA1和DB1、将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和漫射层中的微粒B的平均粒径分别设为DA2和DB2时,上述DA1、DB1、DA2和DB2满足下述式(3),
1.0μm>DA2-DA1>DB2-DB1≧0 (3)。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眩性膜,其特征在于,微粒B为有机微粒。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眩性膜,其特征在于,漫射层还含有层状无机化合物。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眩性膜,其特征在于,层状无机化合物为滑石。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眩性膜,其特征在于,漫射层在其表面的与该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对应的位置具有凸部,该凸部的高度低于漫射层C表面的与有机微粒C对应的位置的凸部的高度,该漫射层C包含满足下述条件(1)、(2)和(3)全部的有机微粒C,
条件(1):除了代替有机微粒A而使用有机微粒C以外,在与含有有机微粒A的漫射层相同的条件下形成漫射层C;
条件(2):漫射层C中的有机微粒C具有与漫射层中的有机微粒A相同的平均粒径;
条件(3):有机微粒C不在漫射层C中形成浸渗层。
12.一种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其为具有透光性基材和漫射层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该漫射层形成于该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且表面具有凹凸形状,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该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将含有有机微粒A、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和溶剂的涂布液涂布到上述透光性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干燥而形成涂膜,并使该涂膜固化,形成上述漫射层,其中,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作为必要成分,
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和/或溶剂包含使上述有机微粒A溶胀的成分,
上述有机微粒A浸渗上述辐射线固化型粘合剂,形成厚度为0.01μm~1.0μm的浸渗层。
13.一种偏振片,其特征在于,其为具备偏光元件而成的偏振片,
在上述偏光元件的表面具备权利要求1、2、3、4、5、6、7、8、9、10或11所述的防眩性膜。
14.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在最外表面具备权利要求1、2、3、4、5、6、7、8、9、10或11所述的防眩性膜或者权利要求13所述的偏振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63331 | 2010-03-18 | ||
JP2010063331A JP5008734B2 (ja) | 2010-03-18 | 2010-03-18 |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PCT/JP2011/056470 WO2011115226A1 (ja) | 2010-03-18 | 2011-03-17 |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82529A CN102782529A (zh) | 2012-11-14 |
CN102782529B true CN102782529B (zh) | 2015-02-25 |
Family
ID=44649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12275.1A Active CN102782529B (zh) | 2010-03-18 | 2011-03-17 |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9164203B2 (zh) |
JP (1) | JP5008734B2 (zh) |
KR (2) | KR102012045B1 (zh) |
CN (1) | CN102782529B (zh) |
TW (2) | TWI528053B (zh) |
WO (1) | WO201111522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08734B2 (ja) * | 2010-03-18 | 2012-08-22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KR101828115B1 (ko) | 2010-10-04 | 2018-02-09 |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 방현성 필름, 방현성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
CN106164194B (zh) * | 2014-03-26 | 2020-03-06 | 琳得科株式会社 | 粘合剂层以及防飞散粘合片 |
CN106133079B (zh) * | 2014-03-26 | 2020-04-24 | 琳得科株式会社 | 粘着性组合物、粘着剂及粘着片 |
CN111171730B (zh) * | 2015-01-27 | 2022-03-18 | 琳得科株式会社 | 粘着性组合物、粘着剂以及粘着片 |
TW201638614A (zh) * | 2015-04-23 | 2016-11-01 |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複合式反射片及其製作方法 |
CN104777544B (zh) * | 2015-04-29 | 2017-08-11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偏光片及其制备方法、液晶面板 |
CN108603954B (zh) * | 2016-02-16 | 2019-12-13 | 株式会社凸版巴川光学薄膜 | 光学层叠体、偏光板及显示装置 |
KR102090810B1 (ko) * | 2016-12-16 | 2020-03-18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광학 필름 형성용 조성물,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
WO2019026471A1 (ja) * | 2017-08-04 | 2019-02-07 |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 防眩フィルム |
WO2019031786A1 (en) | 2017-08-08 | 2019-02-1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OPTICAL ELEMENT, POLARIZING ELEMENT, AND DISPLAY DEVICE |
JP6967909B2 (ja) * | 2017-08-08 | 2021-11-17 |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光学部材、偏光部材および塗布溶液 |
JP7354964B2 (ja) * | 2019-08-28 | 2023-10-03 | 荒川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剤、硬化膜、及び積層フィルム |
TWI789017B (zh) * | 2021-09-17 | 2023-01-01 | 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高霧度防眩膜以及高霧度防眩抗反射膜 |
WO2024203191A1 (ja) * | 2023-03-24 | 2024-10-03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抗菌または抗ウイルスフィル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18706A (ja) | 1992-01-24 | 1994-01-28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耐擦傷性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3408581B2 (ja) | 1993-06-10 | 2003-05-19 | 康博 小池 | 光拡散体 |
JPH1020103A (ja) | 1996-07-05 | 1998-01-23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防眩フィルム |
JP3515401B2 (ja) * | 1998-12-18 | 2004-04-05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透過型表示装置 |
JP3602438B2 (ja) * | 2000-03-31 | 2004-12-1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US6502943B2 (en) * | 2000-07-19 | 2003-01-07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Antiglare and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er,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
JP4059710B2 (ja) * | 2001-10-23 | 2008-03-1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防眩性フィルム及び偏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TW557363B (en) * | 2002-10-15 | 2003-10-11 | Optimax Tech Corp | Anti-glare film |
JP2005281476A (ja) | 2004-03-30 | 2005-10-13 | Tomoegawa Paper Co Ltd | 樹脂ビーズ含有塗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WO2006030949A1 (en) * | 2004-09-16 | 2006-03-23 | Fujifilm Corporation | Method of producing light-scattering film, polarizing plate comprising light-scattering film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polarizing plate |
JP2006113561A (ja) * | 2004-09-16 | 2006-04-27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光散乱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該光散乱性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偏光板、該偏光板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6154791A (ja) * | 2004-11-04 | 2006-06-15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光散乱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散乱性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偏光板、偏光板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
US8999463B2 (en) * | 2005-03-30 | 2015-04-07 |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 Glare-proofing optical laminate |
KR101117366B1 (ko) | 2005-09-16 | 2012-03-07 |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 대전 방지 방현 필름 |
JP2007148398A (ja) * | 2005-11-07 | 2007-06-14 | Fujifilm Corp | 光学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US20070103786A1 (en) * | 2005-11-07 | 2007-05-10 | Fujifilm Corporation | Optical film,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
TW200730886A (en) | 2005-12-21 | 2007-08-16 | Nippon Catalytic Chem Ind | Light diffusing sheet and light diffusing plate, and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employing the same |
JP2007249191A (ja) * | 2006-02-17 | 2007-09-27 | Fujifilm Corp | 光学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US7813038B2 (en) | 2006-03-28 | 2010-10-12 | Fujifilm Corporation | Light-scattering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
JP5252811B2 (ja) | 2006-05-16 | 2013-07-31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JP2008040063A (ja) * | 2006-08-04 | 2008-02-21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防眩性光拡散部材 |
EP1962110A1 (en) * | 2007-02-14 | 2008-08-27 | Sony Corporation | Anti-glare film,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
JP5217184B2 (ja) * | 2007-02-28 | 2013-06-19 | Jsr株式会社 | アンチグレアフィルム用粒子、及びアンチグレアフィルム用粒子組成物 |
JP2008268938A (ja) * | 2007-03-29 | 2008-11-06 | Fujifilm Corp | 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PL2147067T3 (pl) * | 2007-05-16 | 2016-06-30 | Lg Chemical Ltd | Kompozycja na folię przeciwodblaskową i folia przeciwodblaskowa wytworzona z jej użyciem |
TWI354807B (en) * | 2007-06-12 | 2011-12-21 | Eternal Chemical Co Ltd | Optical film |
US7538335B1 (en) * | 2007-11-30 | 2009-05-26 |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 Spectral filter with dye-impregnated resonant nano-spheres |
JP5163259B2 (ja) * | 2008-04-24 | 2013-03-13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光学シートの評価方法 |
JP2009271255A (ja) * | 2008-05-02 | 2009-11-19 | Fujifilm Corp |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JP5008734B2 (ja) * | 2010-03-18 | 2012-08-22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
2010
- 2010-03-18 JP JP2010063331A patent/JP5008734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3-17 WO PCT/JP2011/056470 patent/WO201111522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3-17 US US13/635,604 patent/US9164203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3-17 KR KR1020127027055A patent/KR10201204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1-03-17 KR KR1020147016446A patent/KR10147659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1-03-17 CN CN201180012275.1A patent/CN102782529B/zh active Active
- 2011-03-18 TW TW104101463A patent/TWI528053B/zh active
- 2011-03-18 TW TW100109297A patent/TWI474052B/zh active
-
2014
- 2014-06-25 US US14/314,668 patent/US9164204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2012045B1 (ko) | 2019-08-19 |
TW201518782A (zh) | 2015-05-16 |
TWI528053B (zh) | 2016-04-01 |
JP5008734B2 (ja) | 2012-08-22 |
WO2011115226A1 (ja) | 2011-09-22 |
KR20140079875A (ko) | 2014-06-27 |
KR101476595B1 (ko) | 2014-12-24 |
TWI474052B (zh) | 2015-02-21 |
JP2011197329A (ja) | 2011-10-06 |
CN102782529A (zh) | 2012-11-14 |
TW201137411A (en) | 2011-11-01 |
US9164204B2 (en) | 2015-10-20 |
US20130057955A1 (en) | 2013-03-07 |
US9164203B2 (en) | 2015-10-20 |
US20140307316A1 (en) | 2014-10-16 |
KR20130008047A (ko) | 2013-01-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82529B (zh) |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 |
CN102822701B (zh) |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 |
CN102782530B (zh) |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 |
CN103492913B (zh) | 光学层叠体 | |
CN102472842B (zh) | 光学层积体、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 |
CN103119478B (zh) |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 |
KR20150061591A (ko) | 편광판 보호 필름, 편광판 보호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 |
CN103052895B (zh) | 光学层叠体、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 |
CN101285898A (zh) | 抗反射膜、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 |
KR101915284B1 (ko) | 방현 필름, 이를 이용한 편광판 및 표시 장치 | |
KR20120024211A (ko) | 방현 필름, 이를 구비한 편광판 및 표시 장치 | |
KR20120038701A (ko) | 광학적층체, 편광판 및 표시장치 | |
CN103140778B (zh) |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 |
US9529121B2 (en) | Anti-glare film, method for producing anti-glare film, polarizer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 |
KR20140051592A (ko) | 방현층 형성용 조성물, 방현 필름, 편광판 및 표시장치 | |
KR101530257B1 (ko) | 방현층 및 방현필름 | |
JP2011197677A (ja) |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
KR20140097846A (ko) | 방현필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